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市場化經濟和計劃經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 國有物流企業應對國際化競爭中存在的問題
國有物流企業剛剛擺脫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走上市場化的道路,相對于發達國家的物流產業而言,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由于長期分割運營造成組織化程度較低,沒有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國有中、小型物流企業呈現“小”、“少”、“弱”、“散”局面,談不上什么規模效益和競爭優勢;國有大型物流企業雖然擁有的眾多網點,但全系統網絡往往是行政管理上的意義較大,而在業務整合聯通上的意義則較小,其整體優勢、網絡優勢得不到發揮,與“現代物流”要求相距較遠,難以應付國際化的挑戰。國有物流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另 一系列問題則更增添了挑戰的嚴峻性:
1、在流通體制的轉變過程中未能及時轉變經營觀念,而使國有物流業的發展仍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 。
2、國有物流企業“為我所有”、“寧為雞首、不為牛尾”的陳腐觀念仍十分普遍,發展中仍然存在追求“小而全”的傾向,運作規模偏小,國有資產利用率低下,難以應付激烈的市場競爭 。
3、技改資金不足,使國有物流企業信息化、自動化進程滯后,經營技術上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明顯,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二、 國有物流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分析
在中國加入WTO與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背景下,國有物流企業面臨多方面的挑戰。首先是國內市場的國際化,跨國物流業大規模的進入已經勢在必然;其二是物流企業本身的國際化,就目前的現狀,要走的路還很長;其三是國內新興民營物流企業迅速發展的威脅。現就激烈的競爭環境作具體分析:
1、從中國的經濟增長看物流的發展空間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外資企業的大量涌入、企業物流外包認識的提高,都將成為第三方物流業穩定市場需求的保證。中國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按世界銀行的估算為16.7%,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中國的第三方物流目前只占整個物流總支出的比重10%左右,而年增長速度達30%以上。所以,從長遠來看,在不斷推進改革的條件下,中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階段,其前景十分可觀。另外,國家和各級政府抓緊研究發展物流產業的具體政策及措施,經貿委把34家國有大型物流企業列為國家重點扶持對象,政策、資金向給國有物流企業傾斜,將進一步加快推進我國現代物流的發展。
2、來自國外物流企業的威脅
目前,虎視眈眈中國物流市場的跨國物流公司基本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在空運、速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UPS,TNT,FedEx等;另一類則是以海運為主,逐步向綜合物流發展,以馬士基和美集為代表。盡管跨國物流企業在中國的發展仍受到限制,但他們卻已經通過各種可能的途徑,紛紛占領了中國的物流市場戰略高地。
隨著我國加入WTO后服務市場的逐步開開放,這些企業將借助他們牢固的物流網絡及物流聯盟,運用先進的物流專業知識和經驗,為客戶提供完善的綜合物流服務。他們的到來必將給國內物流市場形成巨大的沖擊。
3、來自國內物流企業的競爭
由于國內物流市場剛剛起步,大部分物流企業是從原來的儲運業轉型而來,多數企業未形成核心競爭力,競爭對手之間的模仿相對容易,企業的技術水平與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公認的物流服務標準,企業之間是一種粗放式為主的競爭格局。加上近期掀起的物流熱潮,使許多外圍企業盲目跟風,走進了“都去發展物流”、“都要去找物流要利潤”的誤區。結果導致了各地的物流企業數量與基礎投資猛增,低價惡性競爭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造成物流企業普遍業績不佳,發展后勁不足。
新興的物流企業和大型生產企業自營物流體系社會化的沖擊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海爾物流,海爾自己搞物流的首要目標,應當是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但從總體戰略來看,海爾在未來并不僅局限于為自己服務,實際上,他們已經和樂百氏、雀巢等大型國際企業簽訂了物流方面的合作協議,在發展社會化物流方面進行著嘗試。
4、國際化戰略面臨的挑戰
尋求全球范圍內最佳的資源配置和生產要素組合,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在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加工廠的驅動下,國有物流企業為了自身的發展和完善,就必須實現世界范圍的物流目標,走國際化路線,這需要企業有全球性的體系、設施、人員。但中國的物流業畢竟不同于中國家電這樣的成熟、優勢產業,就目前國有物流企業的現狀來說,要實現與國際市場完全對接尚需待以時日。
綜上分析,國有物流企業面臨的國內經濟政策看好、物流需求已經被激發并呈現加速增長的大好環境,但同時也面對著全面的、嚴峻的競爭形勢,機遇與挑戰并存。該如何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來形成新的優勢,這是國有傳統物流企業轉軌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這也是中國流通體制改革、國有資產經營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三、國有物流企業應對國際化的策略探討
國有物流企業中的大多數是在五、六十年代建立起來的,觀念、體制上的種種弊端已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不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并向現代物流推進,將被國際化的大潮所淹沒。發展中的國有物流企業應該充分利用國家對國有企業物流企業的特殊優惠政策,審時度勢,冷靜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正確定位,制定的應對策略和發展戰略?,F就其中幾個重要的方面進行一些初步的探討。
1、立足核心主業,拓展全程物流服務
物流供應鏈服務是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物流企業都希望能為客戶做更多的事情,進入更多的物流服務環節,但各家企業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國有物流企業也只有在充分挖掘自己核心能力的基礎上,利用信息網絡等技術,與鏈上的各企業進行合作,向綜合物流拓展,才能形成逐步發展、以點帶面的發展戰略。做好一環再進入多環,才能在與國際、國內競爭同行的爭奪戰中保持優勢。
2、改革管理體制,增強市場反映能力
(1)、加強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力度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既要保持對國有資產的所有權、控制權,又要使國有資產運營充滿活力,使之保值增值。發展中的國有物流企業,必須真正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和市場經濟的需要,進行改革、改制、改組、改造,否則不僅談不上發展,甚至生存都會成為問題。國有物流企業應當有靈活多變的組織結構及相應的決策體制,以滿足多樣化的物流需求。長期以來形成的二級決策和管理中心的地域分割,與一體化物流管理的要求相違背。物流業務經營決策必須具備多級分散和集中控制相結合的特點,來實現高效的物流供應鏈管理。
(2)、開展虛擬經營,實施戰略聯盟,爭做聯盟中心
國有物流企業為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自身的不足,就只有結成聯盟與其他企業合作虛擬經營,實現物流供應鏈全過程的有機融合,通過多家企業的共同努力來形成一個強大的力量,抵御國外大型物流企業的入侵,共進退、同榮辱,才有可能立于不敗之地。
戰略聯盟實施可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將附加價值低的功能虛擬化。虛擬經營能夠在組織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實現企業的精簡高效,從而提供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生存能力。在締結聯盟的過程中,為避免成為附庸而掌握主動來增加獲利的潛力,就要爭做聯盟中心。
(3)、樹立現代物流經營理念
首先要增強現代物流企業的市場意識,必須摒棄過去那種封閉經營的官商作風,以用戶需求為己任,緊貼市場,準確確立國有物流企業的市場定位,根據需求并結合自身的基礎,對企業進行資產、人員、業務的重組,形成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服務系統;其次要增強現代物流業的開放意識。與先進國家相比,我們既要看到自己的特色,更要看到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加強國際物流合作,積極引進外國的資金、技術、經驗是國際化戰略的捷徑。
3、實行規模經營,提高整體效益
(1)、組建現代綜合物流主干網
提高國有物流企業的整體效益就要組織高效率的一體化社會服務功能,以最低的總成本實現既定的物流需求。要以全國性物流企業為依托,以全國性儲運系統為組網基點組建一批國家級現代綜合物流主干網 。國有物流企業在組建主干網時,應充分利用國家對物流產業的優惠政策,發揮自身的優勢,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實現物流業的跨越式發展,我們就完全可能用數年時間達到西方國家數十年才能達到的水平。
(2)、整合存量資源,擴大經營規模
國有經濟的一個優勢是資產存量大,但由于存量資產不能流動,資產配置效率低下,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為此,在向現代提升轉型中要改變過去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局面,打破條塊觀念,通過要素優化組合,實行存量調整,提高存量資產的回報率。使國有資產在國家宏觀調控下,按照經濟發展的需要,以有償、無償或等價交換等市場形式進行流動,做到合理經營國有資產,提高國有資產投資效益,擴大自己在物流市場的占有份額。
4、加強科技、知識含量,培育新的核心能力
(1)、強化企業內部互聯網的構建
國有物流企業可根據自己的行業特點和實際狀況,設計和實施企業內部互聯網方案,能夠以低廉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進行企業內外信息溝通和管理,集約地實現物流功能,縮小與世界先進物流企業的差距,并為我國物流業信息化進程作出貢獻。企業內部互聯網主要提供市場營銷功能、項目管理功能、客戶服務和支持功能。能夠幫助客戶服務與支持部門共享客戶的反饋信息,創建一個相應的支撐系統。
(2)、積極推行ISO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經濟全球化要求國有物流企業要不斷改進和提高物流服務質量,實施ISO質量標準認證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競爭能力,使企業與國際市場早日接軌,盡快融入世界經濟市場,獲得了通往一體化市場的通行證,并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領先。
(3)、加強企業的知識管理
國有物流企業的知識管理主要指幫助員工對擁有的知識進行反思,促進員工運用知識進行交流,并發展相應的管理技術及改善企業的組織結構。物流企業知識管理的出發點是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識作為提高企業競爭力與經濟效益的關鍵,實質是把存在于企業中的人力資源、信息技術、市場競爭力及經營戰略協調統一,共同為國有物流企業的發展服務。因為知識技能的積累,技術體系的完善,組織管理體系的建設,信息體系的培育,企業文化的建設等都是構建物流企業核心能力的主要入手點。
5、強化國際業務能力,建立和完善國際網絡
(1)、建立全球戰略,以近致遠
這要求國有物流企業的戰略制定,必須突破地域、行業的藩籬,以全球為著眼點。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抓住機遇,規避風險。在具體戰略的選擇上,首先應該以中國為主要拓展市場,獲得本地競爭優勢,再以近致遠,爭取全球競爭優勢。
(2)、加強跨區域聯合,借船出海
國有物流企業多年來依托國內發展,已經形成相當的網絡優勢,在國內市場享有較高知名度與品牌效應。充分利用自身國內網絡和業務優勢,通過與實力雄厚的國外物流公司合作,引進資金、先進的物流技術和管理經驗,達到提高國內物流市場占有率,并快速躋身國際物流市場的目的。這也是國有物流企業應對WTO挑戰的積極措施。
6、培養物流管理人才,建立富有創新機制的企業文化。
國有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提升轉型的成敗,物流專業人才顯得尤其重要。物流管理者必須對每一個物流環節都有足夠的了解,不僅是運輸專家,還應熟知財務、市場營銷和采購工作,必須具備對物流諸環節進行協調的能力。物流市場的國際化不僅要求物流管理者能夠管理現有系統,更要求具有創新意識,包括知識創新和服務創新,用創新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保證顧客服務在本行業領先地位;利用創新來產生良好的用人機制,保障國有物流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二年十二月八日 主要參考文獻:
芮明杰著,《中國企業發展的戰略選擇》,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丁俊發、王之泰等著,《現代物流論叢》, 廣東旅游出版社,2000
徐文靜著, 《物流戰略規劃與模式》,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王之泰著,《現代物流管理》, 中國工人出版社,2001
王焰著,《一體化的供應鏈--戰略、設計與管理》, 中國物資出版社,2002
金真、唐浩著,《現代物流--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物資出版社,2002
郝聚民編著,《第三方物流》,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大衛. 辛奇利維著, 季建華譯《供應鏈設計與管理》, 上海遠東出版社,2000
張耀平編著,《21本世紀美英澳運輸與物流戰略》,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中國物流網 56.com.cn
關鍵詞:石化產品;市場營銷;現狀反思;合理化
中圖分類號:F7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6-0-01
石化產品以能源和原材料等商品類別存在著,起到了實體經濟發展的內驅動力的功能。從這一點來看,似乎針對石化產品的市場營銷問題討論顯得多余。實則不然,從石化企業這一微觀視角來看,因其產品具有標準化生產和通用性等特征,各石化企業之間的產品具有很強的替代性。這種替代性必然增大了企業之間的競爭壓力。另外,我國下游實體經濟發展仍受到宏觀經濟面的負面影響,從而就對石化企業的市場營銷提出了客觀要求。這一要求不僅在于優化現行模式,還涉及到根據市場環境建立起一定程度的創新模式來。
反思當前企業的營銷現狀并不是為了評判,而是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著力于短板問題的解決。關于短板問題,部分屬于系統性偏差,而部分則是可以借助一定的營銷組合給予克服。因此,本文的立論也就以后者為出發點。
一、市場營銷現狀反思
在組織資源范疇下來反思市場營銷現狀,則需要在人和物這兩個要素上進解析。根據管理學的觀點,優化營銷管理的本質還是在于增強有關人員的崗位素養。因此,從這一價值判斷出發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現狀反思。
(一)針對人力方面的現狀反思
眾所周知,市場營銷來自于傳統銷售,但卻高于傳統銷售模式。這就意味著,銷售人員在缺乏基本的營銷理論知識的情況下,將限制其對目標客戶的開發效率。關于這一點,在石化企業的銷售人員中具有典型性。實踐表明,石化企業作為國有企業主導類型,與客戶之間形成了長期的供求關系,而這種關系往往在我國國情下變形為一種私人關系。從而,弱化了對客戶需求的深入解讀意愿,而未能進一步與客戶需求形成高度匹配。
(二)針對物力方面的現狀反思
國有企業的銷售特點還表現在,被動的接受客戶的訂單,而不是主動開展客戶關系管理。或者說,這種關系管理主要局限于私人關系的維系。根據營銷理論對產品的分層,由里到外分別為核心產品層、有形產品層、附加產品層。部分石化企業往往忽略了附加產品層的現實意義,而難以適應要素市場競爭度逐漸提升的情景??梢?,忽略柔性化售后服務是制約企業銷售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反思引導下的合理化路徑構建
根據上文所述并在反思引導下,針對市場營銷的合理化路徑構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人力方面
一般來說,石化企業的銷售人員都具有熟練的銷售技巧,并在長期的業務工作中也積累起了一定的人脈,這些都是促進企業營銷活動開展的重要資本。但也需要明白,銷售人員缺乏系統的營銷知識,以及職業疲勞期的負面影響將制約人力資本的價值創造。因此,需要在業務培訓和崗位意識提升上下工夫,特別要強化市場導向下的營銷增值業務的意義。即,向企業傳遞客戶的實際需求信息。
(二)物力方面
由于石化產品屬于生產要素,一般采取0級渠道。因此,在拓展銷售渠道時則需要借鑒當前營銷中的創新模式。筆者認為,可以將網絡營銷模式引入其中。具體而言,企業應借助門戶網站的影響力產品信息,并借助網上支付系統來完成B2B的電子商務活動。
(三)財力方面
石化企業歷來以生產和質量管理為主導,也使得在資金配置上往往向這兩個領域傾斜。筆者認為,在當前宏觀經濟環境下資金配置還應考慮市場營銷的需要。諸如,銷售人員的上門訪問,以及邀請客戶方來企業考察等活動,都需要企業資金的支持。不難看出,這些活動對于改善企業的客戶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以上便構成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
三、實證分析
煙臺萬華公告稱,2014年年底煙臺萬華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石化產品將開始投產,變更經營范圍有助于銷售渠道和客戶群的建立,公司為石化領域新進入者,缺乏石化產品銷售經驗,進行產品預銷售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為未來石化產品全面銷售打下堅實基礎。
本次經營范圍的變更擬將“一般經營項目”變更為:聚氨酯及助劑、異氰酸酯及衍生產品的開發、技術服務及相關技術人員培訓;聚醚及聚醚衍生品銷售;環氧丙烷、丙烯、甲基叔丁基醚、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系列產品、叔丁醇、正丁醇、新戊二醇、甲基丙烯酸甲酯、三羥甲基丙烷、順酐等產品的銷售;批準范圍內的自營進出口業務。對于煙臺萬華在石化領域的前景,有知名券商研究員分析稱,煙臺萬華在石化行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定規模,現在公司主要做的是向上下游延伸,公司可能會深入MDI主業擴張規模延伸產業鏈,產能擴張最早或在2015年貢獻利潤。
以上實證資料表明,人員培訓、產品寬度的拓展,都成為支撐當前石化產品營銷的策略。另外,在降低與下游客戶間的營銷成本上,還可以采取縱向聯盟的形式完成產業鏈的延伸。對此,這需要引起石化企業管理層的重視。
四、小結
本文認為,因石化產品具有標準化生產和通用性等特征,各石化企業之間的產品具有很強的替代性。這種替代性必然增大了企業之間的競爭壓力。因此,需要在反思現有營銷模式的基礎上,建立起合理化的路徑指向。具體而言,在組織資源范疇下需要從人力、物力、財力等三個方面下工夫。
參考文獻:
[1]王德君.現代企業市場營銷[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4).
關鍵詞:煙廠花園;設計;垃圾;綠化
1 項目背景
眾所周知從京廣鐵路西側到京廣鐵路東側,明顯能感覺到環境的差異,這一方面是因為召陵區是漯河市的工業區特別是銀鴿集團(造紙企業)、漯河泰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化工企業)、漯河興茂鈦白粉有限公司(化工企業)3大企業排除的廢煙氣使整個鐵東蒙上了一層灰,另一方面召陵區公共綠地面積特別是游園面積偏少,環境凈化能力不足。
2 項目概況
2.1 項目介紹
隨著漯河市城市化發展,召陵區城市居民越來越多,人們的健身、環保意識也越來越強。原有煙廠花園已不能滿足人們休閑鍛煉的要求。2009年,應市民要求政府對原煙廠花園進行了升級改造,本院承接了煙廠花園升級改造的設計工作。
2.2 問題分析
2.2.1 空間問題。由于召陵區缺少公共活動空間,不少市民晚飯后站在馬路上跳舞鍛煉,這樣既影響了交通,又不安全,許多市名紛紛反映希望增大煙廠花園的硬化面積。
2.2.2 植物問題。由于煙廠花園下面全是垃圾,污染較嚴重,一般綠化樹種難以生存。經現場調查楓楊、欒樹等喬木長勢不錯,花灌木死亡較嚴重。
2.2.3 分析及對策。在保留原有較好的景觀效果的情況下,適當增加硬化面積,及附屬設施。保留長勢較好的喬木,地被長勢不好處覆30~50cm厚土層后再種植地被植物。
3 設計原則
(1) “以人為本”,創造舒適宜人的可人環境,體現人為生態?!叭恕笔蔷坝^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慮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總體布局,提高環境質量等方面的功能要求。(2) “以綠為主”,最大限度提高綠視率,體現自然生態。設計中主要采用保留原有長勢好的喬木主,綠地中配置茂密的灌木和草皮,營造出令人心曠神怡的環境。(3) “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在景觀設計中,“因地制宜”應是“適地適樹”、“適景適樹”最重要的立地條件。選擇適生樹種和鄉土樹種,要做到宜樹則樹、宜花則花、宜草則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
3.4 “崇尚自然”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
縱觀古今中外的環境設計,都以“接近自然,回歸自然”作為設計法則,貫穿于整個設計與建造中。只有在有限的生活空間利用自然、師法自然,尋求人與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間的和諧共處,才能使環境有融于自然之感,達到人和自然的和諧。
4 指導思想
(1)充分發揮綠地效益,滿足周圍居民不同要求,創造一個幽雅的環境,美化環境、陶冶情操,堅持“以人為本”,充分體現現代的生態環保型的設計思想。(2)植物配置以鄉土抗污染樹種為主,疏密適當,高低錯落,形成一定的層次感;色彩豐富,主要以常綠樹種作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進行搭配。(3)花園之中道路力求通順、流暢、方便、實用。并適當安置園林小品,小品設計力求在造型、顏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與環境相適應。
5 設計內容
5.1 主入口景區
在雙匯路與解放路交叉口處設主入口,在原有花壇中增加景石、色塊,更換花壇面層,擴大硬化面積,主入口東側在原有喬木周圍做樹池坐凳,使其形成林蔭。樹陣廣場建成后常常有老人在此彈琴、唱戲、下棋,增加木亭,方便游人休息,又可遮陽。主入口南側,擴大硬化后增加健身器材,供人們在茶余飯后休閑健身。
5.2 次入口景區
在花園的東側設次入口,與主入口風格相近,也是在原有花壇中加花置石,保留原有樹木形成林蔭廣場。
5.3 山包綠化
由于是垃圾堆山,保留原有已成活龍柏、構樹,重新覆蓋種植土后鋪設矮天堂草皮。
[關鍵詞]經濟演化;市場選擇;適應性學習
[中國分類號]F0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461(2009)07―0006-04
一、引言
從研究方法來看,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流派可大致分為兩種研究思路,即以新古典經濟學為代表的靜態均衡和以演化經濟學為代表的動態調整。從研究內容來看,新古典經濟學可以認為是在環境靜止狀態下研究組織行為的“存在” (Being)經濟學,而演化經濟學可以認為是在強調有限理性的前提下研究環境變遷的“生成”(Beeoming)的經濟學。演化經濟學把在新古典經濟學中處于背景狀態的演化力量和機制放置于核心地位進行研究,通過添加環境變遷的調整系數。對外部經濟環境的變遷規律和生成機理進行動態演化分析,新古典經濟學可以被看作是當該系數為0時的一種特例。
一般來說,經濟演化是指經濟變遷中的漸進變化和發展軌跡,是所有個體對外生環境變化的瞬時和最優反應的總體描述。在經濟演化過程中,涉及到市場選擇和適應性學習兩個反饋環(Feed-back Loops)的共同作用,即市場的選擇機制和個體的適應機制,前者強調組織體對外部選擇標準的適應過程,后者強調組織對適應行為的學習過程。選擇機制具有某種程度上的主導作用,該機制是趨向于減少多樣性的淘汰機制(即減少企業個數),適應機制在演化過程中處于從屬地位,該機制是趨向于增加多樣性的生存機制(即增加企業個數)。
由于經濟演化范式逐漸被接受和認同,因此如何將生物演化機制與經濟變遷進行有效的結合和類比,成為目前演化經濟學研究的重點內容。本文以經濟演化的市場選擇機制和適應性學習機制為基礎,剖析兩者間的動態協調機制。探究社會經濟演化與生物群體進化之間的相似性。
二、市場選擇――非人格化的甄別機制
在經濟演化中,一些類比被用來反映經濟過程的生成機制和運作模式,如自然選擇就被看作是和市場選擇相類似的機制。市場選擇(Mar-ket Selection)是在消費者集體投票的模式下,形成一種決定組織(企業或產業)生存的動態決定機制,適應市場選擇標準的組織將得以發展,背離市場選擇標準的組織將逐漸被淘汰。關于市場選擇的決定性作用,即市場選擇究竟在哪個層次上發揮作用,是基于產業還是基于個體企業進行選擇,一直是演化經濟學中爭論的問題之一。
(一)基于個體的市場選擇理論
個體選擇理論的提出,更多的是基于對邊際主義的批判。邊際主義作為新古典經濟學的主要內容之一,認為如果邊際收益大于邊際成本,則企業家將繼續擴大產出,直到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但牛津研究團體的霍爾和希奇(Hall,R.L.and Hitch,CJ.1939)通過對一些企業家的問卷調查顯示,企業家在實際運作中,并未采取基于邊際的價格和產出策略,而更多遵循的是全成本價格策略,即以直接成本為基礎,加上一定比例的管理費用和利潤率,最終確定商品的價格,這種做法往往源于企業家所面臨環境的不確定性。
1 企業家的有限理性
個體選擇理論更多的強調企業家的決定性作用,即企業家的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決定著企業能否適應市場選擇標準。在個體選擇理論中,企業家追求利潤這一假設應該與追求利潤最大化區分開來。逐利性是商人的本質,但是任何商人都很難界定其利潤最大化的邊界。阿爾欽(Alchi-an.A.A,1950)指出,只要考慮到信息不完全和不確定性,傳統理論中的“利潤最大化”就缺乏其有力的理論基礎。要實現利潤最大化必須強調模型的確定性,但當模型中包含了確定性后,它的預測功能又令人質疑。因此在信息不完全和不確定的情況下,企業家不再被看作是“完全的理性決策者”,而被看作是一種“適應性制度安排”,市場力量決定企業組織的“形態”。在市場選擇過程中,被環境接受的幸存者,其行為被證明是“適當的”。
2 企業生存能力
除了強調企業家的作用,個體選擇理論同樣考慮企業中個體行為的差異性和偏差性。即使撇開信息不完美、計算能力不足這些弱點,人類本身也不是機器,因為文化為人類賦予了千差萬別的價值觀或者說偏好,意識形態、倫理道德與行為規則使得理性假設無法保持內部的一致。恩科(Enke.S,1951)指出,企業員工偏好、目的、價值觀和動機制約著選擇的一致性,當企業內部由于選擇標準的差異而導致內部沖突加劇時,其適應外部市場選擇標準的能力將大大降低。因此企業生存能力(Viability Analysis)是決定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在企業家的領導下,良好的團隊作風和協同意識將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生存能力。
(二)基于產業的市場選擇理論
最早提出基于產業的市場選擇理論是馬歇爾(Marshal A.1920),他在進化論基礎上對產業結構和發展進行綜合分析,認為產業是由一系列在生產成本、市場份額、規模、年齡、知識、組織等存在諸多差異的企業共同構成的。單個企業的成長和衰亡是經常性的,而一個產業卻可以經受長期的波動,甚至可能出現長期穩定向前發展的趨勢@。
1 適用于產業層次的利潤最大化
支持產業選擇理論的學者認為,盡管利潤最大化對于單個企業的分析并不適合,但其適合于產業行為的分析。企業內部的力量――企業家的預測和決策,可能會導致單個企業陷入發展困境,但這種偏離會被外部市場的選擇壓力所糾正,促使那些持續保持最大化正利潤的企業被保存下來,而偏離這一選擇標準的企業(如持續虧損)將被市場逐漸清出。
市場競爭的不完全性,導致市場選擇標準的產生。從長期來看,市場選擇壓力將確保產業中企業的行為接近于利潤最大化行為的假設。弗瑞德曼(Friedman.M,1953)指出,直接決定企業家行為的因素是習慣性反應和隨機性機遇,當這些因素與市場選擇的標準近似符合時,就被產業保存下來。無論企業是否致力于利潤最大化,市場的選擇機制將最終確保。每一個被保存下來的企業在競爭表現中與“利潤最大化”行為相一致。
2 消費偏好和技術創新導致需求變遷
產業存在生命周期,企業也存在生命周期,但這兩種生命周期的決定因素是不同的。當由于技術創新導致消費者偏好發生漂移時,舊的產業會逐漸衰亡,新的產業將逐漸興起;在需求保持相對穩定的前提下,消費者選擇不同企業的產品,將導致競爭力弱的企業逐漸退出市場,競爭力強
的企業逐漸擴展市場。也就是說,當需求偏好相對穩定時,市場選擇的層次是企業,當需求變化頻繁時,市場選擇的層次是行業。在信息技術、生命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技術創新引致的需求變遷非常頻繁,因此市場選擇的層面應是基于行業層次的。
基于需求的快速變動,韓楠和弗里曼(Han-nan M.T.and Freeman J.1972)把群體生態理論應用到組織理論中,認為組織在環境中能否生存和生物的適者生存規律是相同的,環境將根據組織結構以及其與環境匹配程度來決定選擇或淘汰某些組織。這一理論強調在種群層次上環境對組織的選擇,即環境選擇的對象是某一整體而非單個組織,認為環境主要在產業層次上發揮作用。
三、企業適應論――人格化的學習機制
在不確定性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時,企業采取各種有意識的適應行為是非常理性的。“適應性學習”機制的倡導者赫伯特?西蒙(Simon,H.A.1959)提出的有限理性理論認為,由于決策者知識與計算能力有限,個體和組織的行為往往只能是有限理性的,因此通過學習形成的適應性反饋機制可以盡量增加其行為的理性。適應性學習已經成為在“市場選擇”之外,促進制度演化的第二個最重要的演化機制。企業的學習包括內部學習和外部學習,內部學習以堅持內部慣例為基礎,外部學習則體現在對適應模式的外部搜尋。
(一)基于慣例的內部學習機制
慣例相當于生物演化論中基因的概念,是企業內部一切規則和可以預測的行為,包括企業的生產技術、人事制度、研究與開發以及投資策略等。企業的慣例是其持久不變的特點,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其行為方式。
1 慣例保持
由于判斷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等的限制,企業決策實際上不是理性的,決策規則往往基于習慣或長期有效的簡單規則,即路徑依賴效應。一個產業中的不同企業所嘗試的慣例中肯定存在一些差異,而這些差異必將導致遵循這些慣例的企業的贏利能力的差別,不同慣例贏利性的差別將被轉換成市場份額的不同的增長比率。
2 內部溝通
個人雖難以預知未來,但卻能從一個組織長期試錯過程中形成的經驗中進行學習,最終形成對組織環境的有效適應。如生物基因一樣,制度、習慣、慣例和組織結構等做為歷史的載體,通過內部模仿而傳遞。企業內學習的功能就在于把組織內個人所特有的意會知識轉化成企業成員所共享。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企業特有的新的意會知識,它是通過語言交流、觀察、模仿和實踐的結合來完成的。
保持基于惰的慣性,其實際意義是企業對自身以往成功經驗和保守計劃的學習。當慣例能夠達到滿意效果時。企業遵循慣例,當慣例難以達到滿意效果時。企業進行外部搜尋,潛藏在慣例背后的是企業認可的默示知識(TacitKnowledge),慣例促進了組織特定操作知識的存儲和累積。
(二)基于搜尋的外部學習機制
搜尋相當于生物演化論中變化的概念,當企業的慣例難以達到滿意效果時,它將進行搜尋。搜尋包括對外部信息的收集和外部運營模式的學習,因此搜尋可以理解為是對外部環境進行學習的過程。通過搜尋,最終決定是否用新的慣例代替舊的慣例。
1 模仿成功者
演化經濟學采用進化生物學的個體群觀念來對新奇創生的擴散進行分析:“從個體群層次來看,任何個體的決策,無論是創新、模仿或保守的。都影響到個體群中全部行為的相對頻率。”這就是威特的“頻率依賴效應”:一個個體對創新者是模仿還是反對,依賴于群體中有多少成員已做了這樣的選擇。模仿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搜尋手段,即通過對成功者行為的仿效以期達到獲利的目的。把模仿行為同自身固有的經驗或知識結合起來,就可能導致新的商業模式的出現,從而形成創新。市場選擇將導致以下情形:通過其他企業對成功企業的模仿和學習,從而導致有效率組織形式的擴散和傳播。
模仿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存在時滯性,二是模仿的表層性。由于模仿的時滯性,使得被模仿者在一定時期內形成壟斷格局,而這為領先者擴展市場和積累資本提供了機會。使其可以憑借自身力量和優勢,通過提高市場競爭門檻,阻止其他競爭者的模仿行為。由于模仿的表層性,使得模仿企業難以真正獲取被模仿者的成功經驗,而必須將其獲得的信息與自身的經驗、條件有機結合起來,單純模仿只能導致模仿結果的失敗。
2 反復試錯
在沒有現成模式可以模仿的前提下,試錯(trial and Error)就成為了一種新的有意識的適應。生態理性的發生秩序是基于反復試錯的演化過程,它最終形成了在家庭和社會中發揮作用的行為規則、傳統與道德等,為企業的產權交易和個人的社會合作奠定基礎。從原理上講,試錯行為最終形成是一種收斂過程,使企業行為逐漸逼近市場選擇的標準。在這一收斂過程中,未能堅持到最后的企業將遺憾的被市場清出。
在試錯過程中,挫折破壞了經濟行為者的預期水平,從而使其產生了對新的、未知的選擇進行搜尋的動機。在沒有成功前兆的情形下。隨著搜尋時間的延長,經濟行為者的預期水平將逐漸下降,最終將趨向于目前可行的選擇,搜尋的動機消失了。反之,如果搜尋被證明是成功的,預期水平將提高。
四、市場選擇與適應性學習之間的關系
(一)強制性和選擇性
市場選擇作為評判企業優劣的一種檢驗制度,屬于外生性標準,該選擇機制具有強制性,即適應市場標準的企業將得以生存和發展,不適應市場選擇標準的企業將被淘汰。適應性學習作為企業對外部環境適應的一種主動迎合,屬于內生性機制,即企業可以選擇是否進行學習,采用何種方式進行學習。在強制性外生標準的壓力下,企業會采取不同的方式來完成適應性學習,但該方式是否合適,最終是由市場選擇標準來評判的。因此可以說市場選擇標準具有主導和定向作用,迫使企業沿著其指定的方向進行適應性學習和發展。
適應性學習是企業適應市場環境而形成一定自我改進機制,它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是指過程,即企業不斷改變自己,使自身能適合于在某一市場中生存的過程;二是指結果,即有利于企業生存的特征被保持,不利于企業生存的特征被淘汰。由于企業適應市場選擇標準往往是暫時的而不是永久的,因此使得適應性學習成為一種貫穿企業整個生存過程的動態調整機制。
(二)群體性和個體性
市場選擇標準的變遷,將改變現有行業內所有企業經營模式,因此市場選擇導致在群體層次上發生改變。適應性學習模式的改變,將改變企業自身與外部選擇標準的符合程度,因此適應性學習導致在個體層次上發揮作用。由于個體適應性學習模式的差異性,導致最終滿足市場選擇標準的群體組合被保留下來,構成了產業內的企業。
市場的不確定性,源于消費者需求的不確定性。由于市場選擇標準更多的依賴于消費者的集體行為,而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難免會存在一定的偏差,這就容易導致企業的群體行為會產生偏差(如環境污染等)。因此,市場選擇標準應適當介入政府的調整,把政策的宏觀引導和消費者的集體投票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保證市場選擇標準符合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五、結束語
市場選擇作為決定企業生存的判別機制,屬強制性外生標準,適應選擇性標準的企業將得以生存,不適應的企業將被淘汰。在需求變化相對平穩時,市場選擇傾向于在個體層面上發揮作用;在需求變化相對劇烈時,市場選擇傾向于在群體層次上發揮作用。
棉花收購檢驗必須適應市場、服務企業
1.棉花收購從計劃經濟發展到當今的市場經濟,籽棉收購從市場準入制到現在的全面放開大流通,籽棉交售從集體農村合作社統一交售到目前各路棉商、棉販、棉農批零交售,籽棉質量從分等分級到眼前“大雜燴”……這就是市場,作為一名棉花收購檢驗從業者,切忌抱怨!市場沒有對與錯,市場的變化自有它的道理,適者生存!所以,我們必須適應,不適者要自我剖析、讓自己適應,只有真正適應了當今市場,才具備棉檢執業的基礎。
2.一名稱職的棉檢執業者,必須始終牢記自己所做的工作最終目的就是服務企業。沒有“我為企業、企業為我”的理念,一切工作都是墻上蘆葦。
怎樣才能適應市場
要做到真正適應市場,必須要不斷地學習、苦練內功、更新理念、調整心態。首先,要做好調研,掌握政策、了解市場;第二,吃透政策精髓,合理規避政策限制,讓政策為企業服務;第三,注重第一手資料的收集,不斷更新市場信息,及時綜合分析,讓市場為企業服務;第四,時刻記住市場永遠都是對的,善于從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及時調整收購方法,只要不違背大的政策,以追求企業效益最大化(指整體綜合效益)為中心,重點抓住一年收購季節中的幾個最佳波段,不折不扣地完成企業交給的任務。
如何進行收購檢驗才能更好地服務企業:
1.“一試五定”是老一輩棉檢專家總結出來的寶貝,我認為這是我們這一代棉檢從業者的法寶,不管市場如何變化、時代如何變遷,“一試五定”都是棉花收購檢驗的根本,如脫離它,我們將會迷失方向。因此,我們只有結合當今市場、融會貫通地運用“一試五定”來進行收購檢驗,才能更好地服務自己的企業。
2.根據現在籽棉市場現實狀況,機械地套用計劃經濟時代的籽棉收購“一試五定”顯然已不合時宜,我們要汲取精髓,按質論價進行收購。目的就是要鼓勵分等分級、優質優價,合理制定收購方式、價格與檢驗程序,把效益最大化的籽棉收進來。
3.檢驗程序:①廠大門前初檢(水分、主體品級),初步合格的抽樣測試衣分(隨機抽驗品級、長度、馬克隆值、水分);②進廠稱重;③進倉檢驗,要求包包空包檢驗;④回皮稱重;⑤財務根據企業籽棉收購定價表,憑衣分、品級、過磅單結算付款。
4.收購方式、定價由企業老總確定(不得干預具體收購檢驗),檢驗、財務各負其責,檢驗必須重點把握籽棉一致性、主體品級、水分、衣分、長度,檢驗員要做到每車籽棉質量心中有數、到底值多少錢,尤其大車籽棉一致性要把握好。遇到一年收購季節中的幾個最佳波段,收購人員要及時請示企業老總,在把握好質量的情況下可以簡化收購程序,實行抽檢制,價格由主檢與助檢商議后確定,但不能超出企業定價外劃價,對長期籽棉供應商或優質客戶可以按量約定一定的獎勵,以穩定資源或質量。
關鍵詞:東莞合唱團;組建;文化強省;思考
中圖分類號:G 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27-0242-01
文化強省是貫徹中央精神、順應時展潮流的迫切需求,文化作為社會和諧之本創新之道,當前已進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深入建設推進期,如何有效把握文化發展新趨勢,向文化強省邁進,是當前文化改革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在文化強省的諸多路徑中,市級合唱團的組建無疑為文化建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作為文化建設者,需要深入剖析市級合唱團在文化強省建設中的具體作用和實施策略,從而使其真正成為文化強省建設過程中的一支強健隊伍。本文將結合東莞合唱團的發展現狀深層次剖析其在文化強省中的重要作用。
一、合唱的特點與當前經歷的歷史階段
合唱是一種集體性的歌唱藝術,近代合唱概念起源于中世紀基督教會的唱詩班,經過素歌、清唱、神劇等多個階段后逐漸演變為今天的市民世俗音樂合唱。市級合唱團與群眾合唱均是合唱大概念下的一個分支,雖然有別于音樂專業院校和專業演出團的合唱組織,但是市級合唱團的專業性和組織性仍然要高于群眾合唱團,合唱團團員也大部分由音樂方面的專業人才組成。東莞市成立的首支市級合唱團最初也是從群眾合唱團發展起來的,隨著人民群眾物質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群眾合唱團逐漸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并形成一種嶄新的文化現象。東莞市合唱團在成立初期主要面臨三大難題,一是團員的組織及排練問題,二是活動經費問題,三是團員音樂水平不一。由于合唱團的大部分團員都是音樂教師,白天有各自的工作,晚上還要從各個地方趕過來參加排練,這對合唱團團員來講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合唱團的日常排練、服裝、日常雜項等都需要一定的經費作為支撐,經費來源不足導致許多項目都無法正常進行。第三個問題得不到合理解決,合唱團演唱水平的提高就會阻滯不前。團員音樂水平不一就會使得音準、統一、均衡、和諧藝術標準在藝術創作中得不到有效保證和實施。東莞市合唱團經過三年的摸爬滾打終于不斷發展壯大,成長為今天能夠代表東莞市乃至整個廣東省出戰國際合唱賽事的大型合唱組織。
二、文化強省的實現路徑
體現一個地區影響力的首先是文化,一個文化底蘊豐厚的地區更易吸引先進人才的涌入,從而為地區經濟發展奠定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東莞市文化建設大踏步前行并取得顯著成效,為推進廣東文化強省建設重點地區戰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前東莞市正處于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如何探索出一條文化科學發展之路,全面提升東莞市文化軟實力,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未來逐漸成為東莞政府當前面臨的重大難題。文化強省不僅是提升地區影響力的重要手段,更是發展區域經濟的堅實基礎。要想真正實現文化強省的戰略目標,就必須加強我省文化產業的建設和發展,充分利用現有的文化資源優勢,讓人們更加了解廣東省東莞市的地區文化。文化強省的具體實現路徑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點:核心價值引領、輿論宣傳導向、文化精品繁榮、文化產業發展、文化遺產繼承、公共文化服務、文化創新改革、文化人才建設。組建和大力發展合唱團是公共文化服務路徑的具體體現。
三、市級合唱團在建設文化強省中的具體策略
在文化強盛的建設過程中,各地區的市級合唱團向人們展示了積極向上的蓬勃姿態,尤其是東莞合唱團在多個合唱賽事中都脫穎而出,展現了東莞地區的合唱實力和文化實力。雖然東莞合唱團的組建和發展有廣泛的社會基礎,但是要想進一步發展壯大合唱團,提高其在文化強省戰略中的影響力,仍需每一個合唱工作者去思考和探索。
(一)加快合唱藝術的創新發展
文化強省的首要任務是解放思想、創新理念,合唱藝術作為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具有一定的意識形態,又具有產業屬性,創新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生產力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在創建合唱團發展合唱藝術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認識到其具有的文化產業屬性,其次要注重其原有的意識形態屬性,只有這樣才能使其文化屬性和產業屬性緊密結合,為走向市場奠定基礎。市級合唱團作為東莞市地區合唱藝術的領導者和先驅者,需要在風格特點上勇于創新,多嘗試一些新鮮的合唱形式,如學院派、復調合唱、清唱劇合唱、爵士合唱等,以此來不斷豐富合唱文化產業。
(二)突出特色打造名品
建設文化強省,應當在“名”上存在突破,即突出東莞市文化特色,打造代表名品,作為市級合唱團肩負著引流地區合唱藝術發展潮流的重擔,應當積極實施文化名牌戰略,打造東莞市的合唱藝術名品。在打造名品的發展道路上,合唱團應當認識到本地區獨特的文化資源,廣東是廣府文化、潮州文化、雷州文化、客家文化的集散地,更具有鮮明的飲食文化和戲劇文化,因此,廣東是一座文化名城,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7個,包括廣州、潮州、佛山、肇慶、梅州、中山、雷州,每個地區都具有獨特的文化特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合唱藝術應當認識到本地區得天獨厚的文化底蘊,充分利用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努力打造出反映時展特色、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文化精品佳作。
(三)注重交流創新載體
一些音樂學者在合唱藝術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限于薄弱的文化交流平臺,這些研究成果不能及時散播和傳揚出去,因此,在文化強省的建設過程中應當注意文化交流,市級合唱團應當借助群眾基礎使內部先進的研究成果通過互聯網、電視等載體傳播出去,盡快建立起覆蓋廣泛、傳輸快捷的文化交流平臺,此外,也可以借助電視節、博覽會、藝術節等平臺來推廣研究成果和合唱文化產品。市級合唱團除了要在本地區開展文化交流活動之外,還要注意加強與其他城市地區的文化交流和人才合作,實現文化人才資源的優勢互補,定期舉辦文化交流會,使先進的研究成果傳播出去,并積極引進外來合唱藝術文化,充分發揮合唱藝術交流在文化強省建設中的作用。
(四)重視人才培養
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是建設文化強省的有力支撐和重要保障,一方面,市級合唱團要積極培養合唱藝術人才,加強與專業藝術院校的人才交流,鼓勵社會合唱藝術人才加入到本團中來,另一方面,要設立專門的人才獎勵基金,對那些有突出藝術貢獻的人才進行獎勵。在加強合唱藝術人才隊伍建設的過程中,合唱團要重視名人效應,除了需要積極培養藝術人才之外,還要造就一批有先進影響力的合唱藝術代表和文化名人,使其成為推動合唱藝術發展的中堅力量。市級合唱團本身具有深厚的人才基礎,完全有能力推出一批國家級藝術人才,這一目標的實現就需要合唱團重視和發展人才培養計劃。
(五)用完善政策引導合唱藝術發展
從文化底蘊來看,東莞建城史超過一千年,其孕育的多元化、開放性的藝術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改革開放以來,東莞市始終將文化擺在城市發展戰略的位置上,自2011年起,東莞市更是按照廣東省文化強省的總體部署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如《東莞市建設文化名城規劃綱要(2011-2020年)》、《東莞市文化精品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等,促成了以音樂劇、舞蹈、文化、動漫等領域為藝術重點的一批反應東莞地方特色的精品力作。這些文化精品和文化領域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引導和政府鼓勵,因此,東莞市應當努力制定和完善合唱藝術有關的配套政策,建立合唱藝術發展專項資金,以“作名團、產名作”為核心導向,不斷促進合唱藝術全面繁榮的生動局面,創造出一批能夠反映東莞地方特色和政策引導力的作品。此外,還應當定期舉辦合唱藝術精品專項資金評審工作,加強對重點曲目、合唱團隊的扶持力度,不斷擴大東莞本土合唱藝術的影響力。
四、結語
合唱藝術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文化思想陣地,是共圓“中國夢”不可忽視的藝術文化氛圍,市級合唱團作為地區合唱藝術的領頭人應當緊扣“時代”和“人民”兩大主題,本著服務人民、感化人心的理念努力發展合唱藝術,使其成為文化強省的重要部分,充分發揮市級合唱團在文化強省建設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信息技術;動畫;后期場景;音樂制作;節奏
0引言
隨著經濟和科技發展,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動畫領域。現代信息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動畫后期場景制作和節奏把握,不僅在制作手段上得到突破,而且效果上得到了豐富。信息技術在動畫后期場景制作中的運用,突破了傳統的制作方式,為觀眾帶來了豐富的視覺效果。
1相關理論概述
1.1信息技術概述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 IT),是主要用處理信息于和管理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它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件。信息技術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信息技術是指傳播信息的有關技術,除網絡技術以外,還包括視音頻技術、多媒體技術等,主要有常規的視聽技術媒體(如電視機、VCD、DVD、Mp3、錄音機、投影儀、電影等),還有計算機媒體(主要是以多媒體計算機為載體和標志的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媒體(包括校園網、校際網和互聯網等);狹義的信息技術是指“以計算機及網絡為核心的數字技術”。這里所講的信息技術主要是廣義上的信息技術。
1.2動畫場景音樂的概述
動畫藝術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審美形式,自20世紀初確立以來在全世界獲得了普遍的發展,尤其是近十年更呈現出它迷人的魅力,而動畫場景音樂更是隨之成為了世界歌迷追捧的新寵兒,成為了20 世紀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跡。中國動畫音樂伴隨中國動畫的誕生到如今,已經走過了80 年的漫長歷程。
(1)動畫場景音樂的概念。動畫場景音樂是相對動畫的主題音樂而言的,場景音樂是指動畫在不同的場景播放不同的音樂,以起到加強場景效果的作用,例如舒緩的、愉快的、緊張的、恐怖的、悲傷的等音樂效果。動畫場景音樂通常只滿足動畫某一場景特定的需求,跟動畫的主題不一定產生直接關聯。(2)動畫場景音樂的意義。場景音樂對于動畫片來說,既能很好地渲染影片的氣氛,提高藝術感染力,還可以很好地把握音樂節奏和情景的真實感,同時也對塑造動畫片整體風格方面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此外場景音樂還可以拉近動畫作品和觀眾的距離,是整個動畫片生產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2當前動畫存在的問題與現狀
中國動畫片寓教于樂,給人以美的啟迪,并堅持創作有中國自己特色的動畫影片。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中國動畫片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尤其是在當今信息技術視角下,我國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動畫作品出現,一些動畫作品本身的故事和畫面都己經很好了,甚至配音的聲優也都是內陸或港、澳、臺的著名影星,可到動畫場景音樂粗制濫造的現象非常嚴重,一味的模仿國外動畫而失去了真我。
3信息技術視角下推進動畫場景音樂發展及節奏把握的策略
(1)有效運用信息技術。在高科技迅速發展的當今社會,人民對動畫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在動畫場景音樂在制作上下功夫,需要根據我國動畫發展的具體情況,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使場景音樂達到旋律和節奏的完美組合,調動觀眾的情緒,引起觀眾的情感反應,從而產生一種由生理到心理,由聯想到幻覺的審美愉悅。同時場景音樂也是最善于表達人的內心世界、揭示出出場人物內心的動作、感情的活動體驗和表現節奏的。(2)動畫中的場景音樂應反映民族特色?!疤厣边@個詞我們經常談起,有了特色動畫作品才有個性。越是在當今信息技術社會,動畫的畫面更需要風格,動畫場景音樂同樣需要特色,有了特色就可以聞其聲見其人。我們提倡動畫場景音樂要突出有民族風格的重要特征,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動畫場景音樂就像劇本一樣,有整個構思,整個的起程轉接,有開始和結束。動畫中需要場景音樂的點綴,同時也滲透著情感的設計和為人的設計。它給人一種快樂、一種激情、一種享受,選擇什么樣的動畫場景音樂是一個復雜而且嚴謹的綜合工程。動畫的畫面需要風格,動畫場景音樂也需要特點,更具特色可以看到它的人聽到它的聲音。然而民族我們提倡、音樂現場突出特征的民族風格,這是值得考慮的。影視動畫需要現場的聲音裝飾,和飽和與設計,設計的情感。給人一種享受,一種激情,一種快樂,歌壇選擇性動畫是一種復雜和苛刻的綜合性的工程。(3)動畫中的場景音樂應滲透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創意可以透露一個門類的精髓,同樣,在動畫作品場景音樂中也顯示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動畫場景音樂的塑造更是可以顛覆一個片子,給動畫注入了精神和藝術生命。所謂“人為本”,流露著人文的精神,也是動畫的靈魂所在。動畫的編劇需要來源于生活,同樣動畫的場景音樂的提煉也是來源于生活,往往作為一部動畫里面出現的熱鬧場景,我們需要去認真觀察、仔細研究,從而得到更貼近生活,更加有感染力的場景音樂,從而在真實中又有點夸張,得到全身心的感受,一是賦予大自然的生命力的節奏感。任何物體在這里可以變得活現,樹木可以說話,石頭可以表達,手指可以走路,加上滑稽幽默的聲音語言,整個自然就這樣活化,給大自然生命,同樣人文的場景音樂及節奏把握也賦予了動畫生命力。
4結論
總之,動畫片在中國是一個相當年輕的產業,擁有中國藝術特質的動畫影片、動畫場景音樂還沒有成規模的出現,其研究就更為滯后,對動畫影片的場景音樂研究就更加欠缺。所以,在信息技術視角下,我們更應該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時,使中國的動畫片有更好的發展,應有選擇地吸收國外場景音樂制作和節奏把握方面先進的技術和市場運作經驗,本著精益求精的精神制作高品質的國產動畫片,并堅持中國特色,追求藝術性和民族性。相信通過中國動畫人和音樂人的共同努力,中國動畫片定能在世界動畫舞臺上找到它昔日的輝煌。
參考文獻:
[1] 曾憲偉.動畫音效設計的研究[D].沈陽航空工業學院,2010.
[2] 魏榕.動畫電影中的視聽互構研究[D].沈陽航空工業學院,2010.
[3] 石甲豪.論影視動畫作品中的動畫音樂[D].武漢理工大學,2010.
[4] 張岳.淺談動畫片的聲音元素及創作手法[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1(02).
[5] 廖菁,張偉.國產原創動畫片聲音形象創作有感[J].當代電視,2012(11) .
[6] 姜東洋.Flas設計課程教學實踐探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02).
[7] 李理.試論聲音對影片節奏的控制作用[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1(02).
關鍵詞:人工勢場法,AGV, 路徑規劃, 中間點, 預規劃路徑.
Abstract: Automatic Guided Vehicle (AGV)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a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has gained wide application in the modern production. To solve the local minimum point question of traditional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 method. This paper is presented a pre-optimized path planning method, by add the middle point at the local minimum, Automatic Guided Vehicle is successfully guided avoid obstacles to reach the target point. Simulation with MATLAB,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ditional potential field defect is effective improved.
Keywords: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 Method, AGV, Path Planning, The Middle Point, Pre-planning Path.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前言
現代生產物流先進運輸設備自動引導車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以其自動化程度高,靈活性強,智能化等在倉儲、汽車制造、醫療及煙草等行業具有廣泛的應用[1-2]。與傳統的運輸方式相比,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AGV在運輸物料時躲避環境中的障礙物是其工作任務中的重要環節,AGV根據獲取環境信息程度的不同可分為環境信息完全知道的全局路徑規劃和環境信息完全未知或部分未知的局部路徑規劃[3]。而局部路徑規劃主要方法有人工勢場法[4]、模糊邏輯法[5]和神經網絡法等[6]。人工勢場法因其在數學描述上簡單明了而被廣泛應用,但在進行路徑規劃時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使AGV無法順利到達目標點。為解決這個缺點,本文通過優化勢場函數和利用Dijkstra進行預規劃兩種方法對傳統勢場法進行改進,確保AGV最終達到目標點。
收稿日期:
基金項目:陜西省科技基金(SJ08E206)
作者簡介:章植棟(1986-) 男 山東淄博人長安大學工程機械學院碩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現代生產物流與控制。
2. 勢場法模型及目標不可達問題
人工勢場法最初由Khatib提出[7],其基本思想是用人工勢場的數值函數來描述環境空間,目標位姿產生的吸引力與障礙物產生的排斥力二者疊加構成作用在自動引導車上的合力,這個合力將“推動”小車向目標做避障運動。
引力勢場函數定義為:(2.1)
斥力勢場函數定義為:(2.2)
式中從 到 的歐氏距離;相應的正比例系數;
表示障礙物區域對自動引導車的運動產生影響的最大距離;
障礙物區域 到位姿 的最小距離,對所有的 ,有
小車所受吸引力和排斥力分別為[8]:
(2.3)
由于人工勢場法在路徑規劃時會出現局部最小值的情況,即小車向目標靠近時引力場迅速減弱而斥力場不斷增強,當合力 , 時受力為零而停止不動。
3. 預規劃路徑的人工勢場法
3.1 Dijkstra算法
Dijkstra算法是一個按權值大小遞增的次序產生最短路徑的算法,它可以用來計算從有向圖中任意一節點到其它節點的最優路徑[9]。對于上文中描述的情況應用Dijkstra算法尋找中間點構建有向圖,如圖1所示。假設小車從障礙物上方通過,首先應沿切線L1的方向到達頂點B,再沿切線L2的方向到達目標點;或者從障礙物的下方通過頂點C到達目標點。四邊形ABCD便為所求的有向圖。設帶權有向圖G={V,E},V={A,B,C,D},圖G用鄰接矩陣arcs來表示; ares[i][j]表示?。?)上的權值;將從A出發的最短路徑點放入集合S中;分量D[i]表示從起始點到每個目標點的最短路徑長度。算法過程為[10]:
(1)初始化集合 :
(2)選擇 ,使 令 ;
(3)修改從A出發到集合 上任一結點 的最短路徑長度。若 ,則修改 為 ;
(4)重復(2)(3)操作 次,即可求得從A到其余各頂點的最短路徑長度。
圖1 Dijkstra算法有向圖
Fig.1 Dijkstra algorithm direction graph
3.2 預規劃的人工勢場法
由上文可知傳統的人工勢場法在引力與斥力相等時會陷入局部最小點,因此本文提出了當自動引導小車陷入局部最小點時先由Dijkstra算法預規劃路徑,在障礙物旁邊設立中間點的方式來對小車進行引導,使小車經中間點繞過障礙物到達目標點。如圖2所示。
圖2 中間點添加圖
Fig.2 Adding the mid-point graph
圖中虛線表示預規劃路線,加入中間點后自動引導小車會先被中間點產生的引力吸引,然后繞過障礙物,最終小車在目標點引力的作用下到達終點。
3.2.1中間點的添加方法[11]:
(1)計算路徑總斥力影響 ,(3.1)
(2)遍歷所有的預規劃路徑點,將其劃分為斥力影響相同的 段子路徑。
(3)計算子路徑的斥力影響分布密度 ,根據每段子路徑的斥力影響分度密度添加中間點。中間點為子路徑的 等分點, 。 用式(4.2)計算。其中 是子路徑起點, 是子路徑終點。
(3.2)
3.2.2算法流程如下:
(1)初始化各項參數;
(2)搜索障礙物位置,建立勢場模型用人工勢場法進行避障,同時判斷是否到達目標點,到達目標點后停止規劃[12]。
(3)根據小車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關系判斷自動引導車是否陷入局部最小值點,若陷入最小值點則啟用預規劃算法,在預規劃線路中設置中間點,引導小車靠近中間點,然后判斷是否走出最小值點,走出后繼續向目標點移動。
(4)根據勢場力,得出避開下一個障礙物的路徑方向。
(5)轉到(2)執行。
4. 仿真實驗
仿真環境基于MATLAB R2009a開發,對上文所述的優化人工勢場法和預規劃人工勢場法進行仿真。設定環境中障礙物數量n=7,自動引導小車起始點為(0,0)目標點為(9.8,8.5),引力系數k=200,斥力系數m=50,障礙物影響距離p0=2.1,步長l=0.2,循環迭代次數j=150。優化仿真結果如圖3所示。傳統人工勢場法進行路徑規劃時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小車受到的引力與斥力相等出現停止不前的狀態無法進一步規劃路徑。而本文用預規劃人工勢場法進行路徑規劃,在添加中間點后小車成功脫離局部最小值點到達目標。仿真結果顯示該方法有效地改善了傳統勢場法存在的缺陷,能合理有效地為AGV規劃路徑。
圖3 預規劃路徑仿真結果
Fig.3 Pre-planning path simulation results
5.結束語
本文針對傳統人工勢場法存在的局部最小問題提出了預規劃路徑的人工勢場法,通過用Dijkstra算法預規劃路徑并添加中間點,吸引小車經過中間點從而順利到達目標。經仿真實驗驗證這種方法能夠達到良好的路徑規劃效果,為進一步精確控制AGV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沈治,朱麗霞.基于自動倉儲技術的自動導向小車(AGV)的研究[J].自動化博覽,2009,( 6): 84- 86.
[2] 蘇健凌,梁健.AGV技術及在卷煙廠的應用[J].機電工程技術,2008, 37( 11): 96- 98.
[3] 黃炳強,曹廣益.基于人工勢場法的移動機器人路徑規劃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6, 42(27):26-28
[4] Hwang Y K, Ahuja N. A potential field approach to path planning[J].IEEE Transactions 0n Rohotics and Automation, 1992,8:23-37.
[5] Nedungadi A.A fuzzy robot controller一hardware implementation[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1992, 11:1325-1331.
[6] 曹有輝,王良曦.基于虛擬口標的AGV局部路徑規劃研究[J]. 機算機仿真,2009, 26(1): 162- 165.
[7] KHATIB O. Real-time obstacle avoidance for manipulators and mobile robots[C]//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Washington, DC: IEEE, 1990: 500-505.
[8] 張毅,羅元,鄭太雄,等.移動機器人技術及其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9] 陳圣群,董林飛.Dijkstra和A-star算法在智能導航中的應用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0,(6):159-161.
[10] 嚴蔚敏,吳偉民.數據結構(c語言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187-190.
[11] 姚遠,周興社,張凱龍,董冬.基于稀疏A*搜索和改進人工勢場的無人機動態航跡規劃[J].控制理論與應用,2010,27(7):953-959
[12] 羅勝華,劉國榮,蔣燕.一種基于改進人工勢場法的移動機器人路徑規劃[J].機器人技術,2009, 25(10):188-190.
姓名:章植棟出生年月:1986.9.16
學位、職稱:長安大學工程機械學院碩士研究生
[關鍵詞] 靜脈曲張套扎術;生長抑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中圖分類號] R57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5(a)-0047-02
肝硬化在臨床上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該病最嚴重的并發癥就是食管靜脈曲張出血,在臨床上的癥狀主要表現為大出血,主要的特點就是突發性、出血量大,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地治療,會造成休克或者死亡,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1]。目前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有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垂體后葉素和生長抑素等[2],本文對本院2010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7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別使用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聯合常規劑量生長抑素以及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聯合高劑量生長抑素治療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觀察,探討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聯合高劑量生長抑素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0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7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男性124例,女性48例,患者年齡45~77歲。其中,肝炎后肝硬化154例,有脾切除加斷流術史6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所有患者在臨床上的癥狀主要表現為嘔血、心悸、暈厥、乏力、出冷汗等,經過胃鏡檢查后證實為食管靜脈曲張,對于其他原因導致的出血患者進行排除。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92例和對照組80例,觀察組患者給予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聯合高劑量生長抑素進行治療,對照組的患者給予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聯合常規劑量生長抑素進行治療。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聯合常規劑量生長抑素進行治療,在胃鏡上安裝套扎器,把需要進行結扎的曲張靜脈顯示出來,全方位連通透明帽,持續負壓進行吸引,把曲張靜脈吸入到透明帽內,吸入的靜脈有紅色征后繼續進行負壓吸引,把轉軸的手柄進行順時針轉動,直到提示結扎完成。結扎完成之后退鏡,卸去套扎器,進鏡吧食道內的積血吸盡,使用0.25 μg/h生長抑素八肽加入到0.9%的氯化鈉溶液中進行靜脈注射。
觀察組患者給予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聯合高劑量生長抑素進行治療,在對照組食管經靜脈曲張套扎術治療基礎上,應用0.5 μg/h生長抑素八肽加入到0.9%的氯化鈉溶液中進行靜脈注射,持續使用5 d。
1.3 療效判定
對兩組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進行判定,出血停止主要表現為患者的生命體征較平穩,沒有出現繼續嘔血、排黑便,患者的血紅蛋白出血上升趨勢,尿素氮出現了下降趨勢。再次出血主要表現為出血停止之后患者再次出現了嘔血或者便血,有出血性休克等表現。早期再出血指的是出血得到控制之后在72 h到6周之后出現出血。遲發再出血指的是出血得到控制6周之后出現出血癥狀。
1.3 統計學方法
選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 <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術前止血率、早期再出血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患者在治療后止血率和遲發再出血率以及死亡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3 討論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地治療,會造成休克或者死亡,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目前在臨床中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有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垂體后葉素和生長抑素等。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能夠對曲張的靜脈進行直接結扎,完全阻斷了血液流入到已經套扎的靜脈內,臨床療效較為顯著,止血效率高,操作簡便[3-4]。適當劑量的生長抑素能夠對內臟血管的平滑肌進行有選擇性地直接收縮,通過對胰高血糖素和血管活血腸肽的抑制作用,對內臟血管的擴張起到了間接性的阻斷作用,降低了血流速度以及血流量,降低了門脈壓力,從而達到了止血的目的[5]。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前止血率、早期再出血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止血率和遲發再出血率以及死亡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說明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聯合高劑量生長抑素應用于臨床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臨床療效顯著,能夠減少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在術后的早期再出血率,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臨床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上廣泛使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朱翔. 善得定治療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觀察與護理 [J]. 中國醫學創新,2012,11(8):187-188.
[2]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內鏡學分會.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的防治共識(2008,杭州) [J] . 中華消化雜志,2008,13(8):169-170.
[3] 程留芳. 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內鏡下治療的評價與展望[J]. 中華消化雜志,2007,7(4):162-163.
[4] 美國肝病學分會和歐洲肝病學會. 聯合討論會介紹門靜脈高壓和靜脈曲張出血[J] . 中華消化雜志2008,14(8):203-204.
[5] 李榮萍,君,王錦輝. 食骨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內鏡套扎術后聯合生長抑素預防近期再出血的臨床研究[J]. 新醫學,2010,10(7):140-141.
[6] 張瑞梅. 善寧聯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50例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2011,30(29):284-285.
[7] 施莉. 肝硬化85例病因分析及并發癥臨床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08(5):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