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生愛國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祖國繁榮昌盛的今天,你們可曾想過,那些為祖國在幕后作貢獻的人們,他們無怨無悔,沒有抱怨過一句話,他們默默無聞,但盡心盡力。我在這里就要介紹錢學森,他大家都知道吧!但是他愛國的熱情還是值得一提,他1911年出生在上海,1934年,在交通大學機械系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赴美國的公費留學。他在美國廢寢忘食的學習,終于獲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成立后,錢學森毅然回國,美國政府為了留下錢學森,讓他為美國效力,無理的將他監視和軟禁了5年,但他回國的決心依然沒有改變。
在一個偶然的機遇里,錢學森將回國的想法寄給了比利時的一位親戚,托她交給中國政府,終于他在1955年的時候回到了祖國,最終為祖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的確是錢學森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給中國的航天事業翻開了新的篇章,他不僅是科學家,也是愛國者,在美國有那么好的條件,但他并沒有心動,還是向往著生他育他的祖國。沒錯,是祖國哺育了我們,在我們年幼無知時,牙牙學語時是祖國媽媽細心教導我們,當我們犯了錯誤是,是祖國媽媽指引我們懸崖勒馬,在我們垂頭喪氣時還是祖國媽媽安慰我們,撫平內心的創傷。有人說:“祖國用她那江河的乳汁喂養了我們。”有人說:“祖國用她那寬廣的胸懷抱大了我們。”這當然都是對的。因為只有“母親”這個詞才能表達我們對祖國最忠誠、最純潔、最真摯、最深厚、最偉大的感情。沒有一個人能夠將祖國給予我們的一樣一樣還清。
爬滿長城烽火的大地,布滿甲骨文的鐘鼎,氣勢磅礴的故宮,在這一片東方的神舟大地上,一展雄姿!我愛我祖國的大好河山,我愛我祖國的人情風土,我更愛我祖國人民那勤勞愛國的精神!碧波萬頃的大興安嶺,不僅走不完,也看不厭,她養育了多少珍禽異獸,又出產了多少奇珍異寶。聽,那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長江水如乳汁一般滋養了這片神奇的土地,養育著偉大的中華民族。
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過壺口,闖關東,走三峽,奔大海。在河西走廊,華北平原,我看祖國的富饒與遼闊,看祖國千里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國崇高與巍峨,看祖國繁榮的霓虹燈日夜閃爍,燦若銀河……
關鍵詞:語文教學;培養;愛國主義;情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9-0166-02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總體目標與內容中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創興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過程中,要認真研究教材內容,選取恰當的切入點,切實把握教學引導方向,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培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語文本身是一種工具,但它承載著人們的思想情懷。尤其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它不僅傳承著民族的精神與情懷,而且還要具有啟迪兒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作用。怎樣才能有效地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趣呢?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體會到從以下方面來做,效果較為明顯。
一、認真鉆研教材,尋找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在現行的各種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中,表達愛國主義情懷的課文內容比比皆是。它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來渲染著愛國主義思想。以現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五年級下冊教材選取切入點為例:頌揚艱難環境中一心想著他人,忘我犧牲的革命先烈和優秀黨員的《金色的魚鉤》、《橋》,從思想上感染熏陶到情感陶冶升華為切入點;贊美祖國風景秀麗的草原風光、民族風情的《草原》,從移步換景、由景及人到情景交融處切入;謳歌在艱難困苦環境中英勇無畏、無私奉獻的祖國的建設者的《白楊》、《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從祖國的建設者不擇環境、不懼災害、英勇頑強、無私奉獻處切入;還有展示我們祖國人民聰明才智文化的《楊氏之子》、《晏子使楚》,從語言嚴謹、幽默恰當、思維敏捷、言表確切處切入……只要我們抓住文章描寫、敘述、情感表達的特點,選擇恰當的切入點,就能在學習中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趣。
二、認真把握教材,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感悟愛國主義
要想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趣,教師必須認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才能正確地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感悟愛國主義情趣。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體會到:①學好導讀,激發學生的思想情趣。無論是單元導讀還是課文的導讀,都是教材編寫者精心設計的,是對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意圖的概括。教師必須把好導讀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用導讀去點燃學生的愛國主義激情。②介紹課文內容的時代背景,渲染愛國主義情感,給學生一個感悟愛國主義情趣的氛圍。譬如在《金色的魚鉤》、《橋》教學中就可通過時代背景介紹創建學習氛圍。《金色的魚鉤》講述的是北上抗日的途中遭到敵人的圍追堵截,被迫走入絕無人跡的雪山草地。為了保存革命力量,老班長不惜犧牲自己,照顧生病的三名小戰士走出艱難環境,他卻長眠在那絕無人跡的草地之中。教學時可為學生學習創建感悟革命戰士的崇高品質的氛圍。《橋》描述了發生在山洪爆發的生死關頭的驚險一幕。危難之時老支書機智沉穩、果斷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他用他和他的兒子的生命換取了鄉親們的安全。上課時應為學生創建感悟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的氛圍。③把握課文中關鍵詞句所表達情意的作用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和閱讀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彩,體會其表達的情感。譬如《白楊》一課中的“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他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白楊這一不擇環境、不懼災害、堅忍不拔的性格就是那些扎根邊疆、無私奉獻的邊疆建設者的化身。又如《草原》中的“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既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美麗的草原風光的流連,又表達了祖國多民族團結的情義。
三、認真體會教材,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驗愛國主義情感
陶冶情操是閱讀的固有功能。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品讀文質的優美,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指導學生通過朗讀吟誦體驗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和情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譬如《晏子使楚》一課中“這是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和“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楚王三次設計羞辱晏子和齊國均讓晏子的機智和巧妙的義正嚴詞、嘲弄戲耍、詼諧反問所挫敗。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讓其將這多變的語氣讀出來,來體會晏子的機智勇敢和愛國情懷。
又如,《把鐵路修到拉薩去》中“炸出的不是石塊,而是堅硬的冰碴子。難怪一些西方媒體預言:中國人在這樣不良的地質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這一切難不倒我們的筑路大軍。”“制服了逞兇一時的凍土”“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氣沿著長長的管道,源源不斷地送進隧洞里。”“風火山,這只巨大的攔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頭!”“‘鐵龍’在不斷向前,向前,拉薩已遙遙在望……”教學時可引導學生高聲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之中感染愛國主義情趣。培養學生情感體驗的感受力和理解能力。
要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關鍵在于教師恰當的引導,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親身體驗教學內容的情感,點燃愛國主義思想的“火把”,照亮振奮民族精神的道路,讓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在教師的引導下凝聚,在自主學習中迸發,以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9 R 512.91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06-0550-03
【關鍵詞】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健康教育;知識;學生
艾滋病主要侵犯青年人,一半以上的新感染出現在15~24歲的年輕人,而其中大多數通過性途徑傳播[1-2]。衛生部、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2007年中國艾滋病聯合評估報告顯示:我國艾滋病流行因素廣泛存在,性傳播途徑逐漸成為主要的傳播途徑,報告病例中通過性途徑傳播的百分構成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同時近年來,梅毒發病率迅速增長,全國梅毒報告發病率從1987年到2006年,年均增長30.7%[3]。控制艾滋病/性病傳播,青年人是關鍵因素[4],在大學生中開展艾滋病/性病關聯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和迫切。本研究探索針對大學生的,簡單、有效而又易于實施的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模式,以便能夠在大學中進行大規模的艾滋病/性病關聯的健康教育。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浙江省經濟均較為發達、交通便利、文化氣息濃厚4個城市的4所大學。4所學校全日制在校生均在1萬人以上,均設置有外語學院、藝術學院和信息學院。研究對象為4所大學這3個學院的二、三年級學生。隨機選擇其中2所大學為教育組,其余2所為對照組。在教育組中,前后2次調查可以關聯的學生為1 153人,分別占參加2次調查學生的79.5%和71.2%;對照組為1 822人,分別占參加調查學生的62.7%和83.4%。
1.2 方法 根據2003年調查結果[5],針對大學生中存在的與性有關的問題及其行為環境,制訂初步的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內容、方法和評估問卷。2005年,在浙江省兩個城市的2所高校二、三年級學生各約1000人中進行預試驗,其中1組為干預組,另1組為對照組,觀察項目的運作過程和干預內容的效果,并在此基礎上完善健康教育內容、方法和問卷等。此后,在預試驗干預學校和另1所城市的1所大學舉行各4組專題小組訪談,每個學校各2組男生、2組女生,對使用的調查問卷、授課課件、錄像帶、小冊子以及海報,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
根據預試驗和定性訪談結果,制定一份詳細的操作手冊,在4所大學調查開始前,結合操作手冊,分別對調查員進行培訓。1所大學內3個學院同時開展調查。各學院的輔導員負責組織學生到指定的教室參加調查,調查分2個階段進行,即基線調查和追蹤調查,時間間隔為3個月。2006年9月或2007年3月,分別在4所大學實施基線問卷調查,此后在2所教育組學生中實施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分別于2006年12月或2007年6月,在4所學校分別實施追蹤調查。
1.3 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和內容健康教育方法包括多媒體授課、DVD播放、小冊子發放和張貼海報。通過班級輔導員,以1個或多個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至學術報告廳或教室,進行1次多媒體授課,接著播放衣原體宣傳和安全套宣傳DVD,總時間約50 min,最后對每位參加培訓的學生發放一本小冊子。同時在學生宿舍、食堂等學生經常經過的地方張貼海報。
1.3.1 多媒體授課(幻燈片,約40 min) 由疾控中心專業人員授課。主要內容:有關艾滋病的基本概念;艾滋病的傳播流行狀況;大學生與性有關的健康問題(艾滋病、性病、懷孕、人工流產);性病、人工流產可能會對健康造成的后果;什么樣的人更容易感染性病;怎樣才能預防性病、艾滋病、懷孕;樹立正確的性安全觀念;網絡與感染艾滋病/性病的關系等。
1.3.2 衣原體知識DVD(約7min) 主要內容包括:衣原體感染在我國是一種主要的性病,在青少年女性中增加特別明顯;衣愿體感染的癥狀很難被察覺,只有極少數的人接受診斷和治療;衣原體感染任其發展,得不到及時治療的話,女性會導致很多嚴重的健康問題。
1.3.3 安全套宣傳DVD(約3 min) 主要宣傳安全套的功效。
1.3.4 小冊子 主要內容為授課課件的內容。
1.3.5 海報 主要內容為浙江省近年青年人艾滋病和學生中性病的發病趨勢以及敦促思考如何應對這些問題。
1.4 數據管理與統計分析 采用Epidata軟件進行數據錄入。采用SPSS 1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分析比較教育組與對照組前后2次調查學生知識水平變化情況。
2 結果
2.1 教育組與對照組人口統計學特征 教育組與對照組基線調查結果顯示,2組學生均以女性為主,絕大多數學生居住在學校宿舍,家庭經濟狀況一般,但教育組學生主要來自農村,而對照組學生則以城鎮為主(表1)。
2.2 預防懷孕/性病/艾滋病知識 避孕藥能避孕的知曉率教育組雖有上升,但無統計學意義(表2)。對體外不能避孕的知曉率,教育組上升了20.4個百分點,而對照組則無明顯變化;認為在安全期發生,不使用安全套也不會懷孕是錯誤的,由教育前的42.4%上升到教育后的57.0%,而對照組2次調查無明顯變化;使用安全套能防止懷孕的知曉率,教育組與對照組2次調查結果均沒有明顯變化;使用安全套能防止感染性病以及艾滋病,教育后知曉率明顯上升,均增長了17.7個百分點,對照組使用安全套預防性病傳播的知曉沒有明顯變化,而預防艾滋病雖有上升,但幅度僅為5.3個百分點。
2.3 性病相關知識變化 通過健康教育,性病可以通過和傳播的知曉率明顯提高,教育組分別上升了8.9個百分點和10.6個百分點;而對照組2次調查結果沒有顯著性差別(表3)。乙肝也可通過傳播,教育組和對照組2次調查結果均有統計學意義,但教育組較對照組上升幅度大(14.4個百分點和4.0個百分點);同樣,關于感染了性病,不一定會出現癥狀,教育組的上升幅度明顯比對照組要大(21.7個百分點和6.6個百分點);一些性病不及時治療可導致婦女得子宮頸癌;性病不及時治療,婦女懷孕有可能導致宮外孕;感染了性病,就更容易通過感染艾滋病;這些感染性病的后果,教育組2次調查的知曉率明顯上升,而對照組則未顯示統計學意義或上升幅度明顯小于教育組。
浙江省是我國性病發病最高的省份之一,教育組上升幅度為33.4個百分點,而對照組為7.8個百分點;近幾年我省學生中的性病感染人數上升很快,教育組上升了21.9個百分點,而對照組2次調查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4 艾滋病相關知識變化 認為感染艾滋病病毒,一定會出現癥狀是錯誤的,教育組2次調查間有顯著性差別,而對照組則未顯示顯著性差別(表4);政府提供艾滋病病人免費抗病毒治療,教育組較對照組上升明顯(16.2個百分點和8.5個百分點);雖然有抗病毒藥物,但艾滋病還不能治愈,教育組2次調查無統計學差別,而對照組明顯下降;各市和大多數縣級疾控中心提供免費VCT(自愿咨詢檢測)服務,教育組上升了11.5個百分點,而對照組變化則無統計學意義;艾滋病正從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教育組上升了3個百分點,但對照組則為負增長;通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數正在上升,近幾年我省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上升很快,我省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群主要是青年人,教育組分別上升了5.0,17.7和12.8個百分點,對照組均為負增長。
3 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對大學生進行授課、碟片播放和小冊子發放,能夠提高大學生性生殖健康和性傳播疾病相關知識水平。經過配對,2組2次調查人群前后均為同一人群,因而報告的結果較為正確可靠。
授課、DVD碟片播放利用多媒體技術,集教育性、藝術性為一體,改變了傳統教育的講座效果,借助于圖片和動畫,更清楚、更生動地宣傳相關知識,調動受眾參與的積極性,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為擴大信息的暴露頻率和有效到達率,從多渠道強化信息,在課件、DVD、小冊子和海報的內容上保持和諧統一,保證了效果的最大化。
意外懷孕和性病感染的后果對青少年來說,可以是毀滅性的[6]。以前的文獻表明,為數不低大學生在中使用體外和安全期避孕[7-8],這可能與他們對這2種方法效果的不確定性較低的認識有關聯,教育后知曉率明顯提高;以前的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使用安全套主要是為了預防懷孕,而不是艾滋病/性病[9-10],教育后教育組對安全套的防病效果的認識明顯提高,從而使他們對安全套的作用的認識更加全面,這可能會促進他們使用安全套以預防懷孕和艾滋病/性病。
由于青年人的性觀念越來越開放[11-13],的形式日益多樣化,但對和也能傳播性病的認識不足,通過教育明顯提高。我國是肝炎大國,15~59歲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最高,達8.57%[14],但大學生知道乙肝可通過傳播的不到40%,教育后提高到了53%。健康教育也明顯改變了大學生對性病不一定出現癥狀的認識。性病對女性可能會造成嚴重的身體傷害,如子宮頸癌、不孕不育、宮外孕等嚴重后果,教育后對這些知識知曉率的提高可能會增加他們對安全套的使用。提升大學生對浙江省較高的性病發病率以及學生中感染性病的人數上升的認識,對于增強學生危險意識具有重要意義,因為這是來自于學生自己身邊的事情,這樣的信息對于他們特別敏感。浙江省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上升很快,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群主要是青年人這方面知識的提高具有同樣的意義。
免費抗病毒治療、免費VCT(自愿咨詢檢測)服務是我國“四免一關懷”政策的重要內容。通過教育,大學生的政策認知水平有很大提高。大學生是素質很高的群體,對他們培訓之后,可以利用他們宣傳國家艾滋病防治政策和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艾滋病正從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通過感染的人數正在上升,教育之后這方面知識知曉率有顯著提高,有利于大學生樹立艾滋病正向他們走來的危險意識。
有些知識變量教育組2次調查結果沒有顯著變化,這可能是由于這些問題的基礎知識水平已較高,很難再有提升;另外,對照組一些知識水平也出現了上升,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參加了基線調查的學生對于感興趣的問題會主動關注,從而提高了知識水平。
在設計時充分結合目標人群文化因素的干預項目更可能是有效的[15-16]。此次調查采用的健康教育方法,通過預試驗和定性訪談,充分聽取和考慮大學生對干預內容的意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而且方法簡單,可操作性強,在今后對大學生開展的艾滋病宣傳教育中,可以作為一種選擇手段,推廣應用。
4 參考文獻
[1]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Young people atrisk: HIV/AIDS among America’s Youth. October, 2003..
[15]STEVENSON HC, DAVIS G. Impact of culturally sensitive AIDS video education on the AIDS risk knowledge of African-American adolescents.AIDS Educ Prev.1994, 6(1):40-52.
【關鍵詞】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綜合預防;知識;健康教育;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512.91 G 4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10-0916-03
艾滋病(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傳染病,主要侵害青壯年,我國79%的HIV感染者年齡為20~40歲[1]。據報道,大學生是艾滋病傳播的高風險人群。筆者選取某高校大一新生為研究對象,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相結合來探索適合大學生人群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模式及途徑,以有效預防和控制艾滋病在高校的流行。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選取某高校2005級選修健康教育課大一新生900名作為實驗組, 其中男生745名,女生155名;干預8個月后選取同級未選修健康教育課的新生900名作為對照組,其中男生711名,女生189名。
1.2 方法 以問卷形式進行調查, 內容包括AIDS傳播途徑及預防知識、對待AIDS/HIV感染者的態度、自身行為等。調查員由校醫院任課教師擔任,任課教師受過廣州市健康教育所主辦的預防艾滋病知識師資培訓。由調查員發放及回收問卷,首先進行第一次問卷調查即干預前調查,采用不記名方式答卷,要求研究對象獨立完成,答題完畢當場收回。1周后進行干預,以開展專題授課、播放VCD、圖片展為教育方式。針對選修新生,專題授課主要采用《青年學生健康教育》教材,其中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識分2次4個課時講授,并播放《警惕艾滋病》VCD 30 min。選取艾滋病防治知識圖片58幅,在學生宿舍區進行為期7 d的宣教展出,要求全體新生到場觀看并簽到。干預1個月、8個月后使用同一問卷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調查,比較其艾滋病相關知識、態度及行為狀況。
1.3 統計分析 采用EXCEL軟件建立數據庫,SPSS 1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艾滋病相關知識 新生AIDS相關知識知曉率從干預前的71.7%提高到干預后1個月、8個月的95.0%和95.5%,干預前、后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與對照組(80.6%)同期相比,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P<0.01);但實驗組干預后8個月與干預后1個月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52,P>0.05)。見表1。
2.2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以分數值為應變量,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父親文化程度和家庭居住地為自變量,作多元直線回歸,性別(t=-3.521,P=0.000)、父親文化程度(t=25.412, P=0.000)與家庭居住地(t=-2.683, P=0.007)納入方程,所做方程有意義(F=131.278,P=0.000)。最終的線性方程為Y=4.724-0.029 X1-0.551 X2+1.512 X3。其中家庭居住地影響較大,城市學生知曉率較農村學生高。
2.3 艾滋病相關態度 學生對AIDS/HIV感染者態度正向率從干預前的52.2%提高到干預后1個月、8個月的66.4%和67.7%,干預前后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與對照組(57.7%)同期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但實驗組干預后8個月與干預后1個月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艾滋病相關行為 大學生正向行為率從干預前的70.0%提高到干預后1個月、8個月的80.0%和80.2%,干預前、后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與對照組(71.5%)同期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但干預后8個月與干預后1個月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艾滋病防治已超出公共衛生范疇,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健康教育仍為預防艾滋病行為干預的有效途徑。健康教育組織管理是健康教育計劃、實施和評價的保證因素[2],通過組織可獲得支持和協助,同時提高研究對象的依從性。在干預活動中,健康教育信息的傳播和研究對象對信息的獲得是項目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本研究以開展專題授課、播放VCD、圖片展為教育方式,收到了良好的宣教效果,干預后新生AIDS相關知識知曉率高于廣州市大學生 (84.3%)[3]和一般人群 (63.3%)[4],已達到國家遏制與防治AIDS行動計劃規定目標(一般人群>75%)。表明以廣州市健康教育所高校醫院任課教師大學生為組織培訓形式,以開展專題授課、播放VCD、圖片展為干預手段,是一種操作性較強而成本又低的切實可行健康教育模式。據報道,大學生艾滋病相關知識比較貧乏,感染艾滋病危險行為普遍存在[5-7]。從健康教育干預效果評價來看,本組學生每個問題的答對率在干預后都高于干預前。新生對AIDS主要傳播途徑知識掌握較好,但對于AIDS非傳播途徑知識回答的正確率較低,這與聶少萍等[8]報道結果基本一致,表明部分學生認為日常生活接觸可傳播AIDS,這勢必加劇對感染AIDS的恐懼,從而產生對AIDS/HIV感染者及其家屬有意的疏遠、否定和歧視,不利于營造和諧的社會生存環境。調查結果亦顯示,大學生感染艾滋病的危險行為依然存在,自我保護意識和防病技能令人擔憂,這也是今后高校健康教育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多元回歸分析結果說明,性別、父親文化程度、家庭居住地與知曉率有相關關系,其中家庭居住地影響較大,城市學生知曉率高于農村,這與城鄉經濟差別和農村中學相關知識宣教不足或缺乏有關。聶少萍等[8]調查結果亦表明,城市學生通過中學教育和父母教育獲得的防艾知識高于農村。
對艾滋病人過于嚴厲甚至歧視會產生負效應,是一種社會性危險因素[9]。大學新生存在對艾滋病的拒絕現象,干預前后存在艾滋病感染危險行為和對大學生同居現象認可的學生比例仍較大,表明學生的性觀念已經有了開放的趨勢,性觀念淡薄,性道德脆弱;同時也說明行為干預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因此,在廣泛開展預防控制艾滋病宣傳教育的基礎上,特別要加強對衛生防范意識差、存在艾滋病感染危險行為學生尤其是女生、農村學生的健康教育,強調、性道德教育,而且要長期不懈地反復進行。
4 參考文獻
[1] 何景琳,謝蕾.青少年與艾滋病預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中國的項目介紹.中國健康教育,2000,16(11):648-649.
[2] 段信美.國外大學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進展.中國學校衛生,2001,22(4):375-376.
[3] 歐陽炳惠,曾立新,何秀芳,等.廣州市大中學生艾滋病知識態度調查.中國健康教育,2002,18(12):777-778.
[4] 何群,楊放,林鵬,等.城市一般人群艾滋病相關知識、態度及其影響因素調查.華南預防醫學,2003,29(5):17-19.
[5] 段玉林,孔慶平,徐穎.昌平區大學生性病艾滋病知識及相關因素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1,22(4):319-320.
[6] MASWANYA ES,MLJI K,HORINGUCHIL,et al. Knowledge,risd perception of AIDS and reported sexual behavior among students in secondary schools and colleges in Tanzania.Health Educ Rpr,1999,14(2):185-196.
[7] DARLENE LR, STEPHEN AM,RICHARD GM.Changes in university student’ AIDS-related knowledge,attiudes and behaviours,1988 and 1992.Can J Public Health,1993,84(4):275-278.
[8] 聶少萍,沈彬.廣州高校大學生艾滋病知識、態度現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華南預防醫學,2005,31(6):5-8.
[關鍵詞]艾滋病;認知水平;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中圖分類號] R512.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2(a)-0174-04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AIDS,to improve students′ cognitive level through health education.Methods From July 2015 to June 2016,a total of 7860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fr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a certain area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the cognitive status of AIDS of the students was understood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before and after health education,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Results The awareness rate of AIDS-related knowledge after health educ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education,the psychological attitude towards AIDS-related events after health educa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before education,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AIDS;Cognitive level;Health education;Effect study
艾滋病是一N免疫缺陷疾病,目前正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并且感染人群趨向于年青化[1-3],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來防治艾滋病顯得非常重要,而在當今不能完全治愈的情況下,應廣泛地推廣宣傳健康教育,尤其針對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教育是艾滋病防治的有利武器[4-6]。為了解大學生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認知情況及對待艾滋病的態度,本研究特別針對高職高專學生進行艾滋病相關知識和態度調查,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于2015年7月~2016年6月研究某地區四所高職高專在校學生7860名,其中男生3926名,女生3934名,年齡17~20歲,平均(18.4±0.8)歲。納入標準:學歷為高職高專,年齡16~21歲,能夠積極參與配合本次研究,并且認真完成相應調查以及教育工作,直至配合研究結束。排除標準:不符合研究對象,不積極認真配合研究教育的學生。
1.2方法
依據調查目的同時參考相關的國內外資料[7-8],經過討論共同制訂相應的調查問卷,并且調查問卷均通過匿名的方式研究,由相關負責人統一分發和收回。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通過分批的整體授課、課間休息等時間播放艾滋病相關知識、向學生發放艾滋病的相關課件和資料、向學生推廣相關艾滋病的期刊、組織小組活動討論等方式。健康教育前后,分發的問卷為7860份,收回的有效答卷有7860份,有效答卷率為100%。艾滋病相關知識滿分10分,每題1分;艾滋病相關事情的心理態度滿分10分,每題1分。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健康教育前后高職高專學生獲取最有效艾滋病知識的來源途徑分析
健康教育前,學生獲取有效相關艾滋病知識主要來自日常課程(48.3%)和網絡(23.4%),而接受健康教育之后獲取相關艾滋病知識的來源主要有講座(30.5%)、專業期刊(20.4%)、日常課程(19.8%)及網絡方式(19.2%)(表1)。
2.2健康教育前后高職高專學生艾滋病相關知識知曉率情況的統計分析
健康教育前的調查顯示,“與艾滋病患者發生血液交換接觸”是艾滋病傳染方式的知曉率為89.9%,而未采取防護措施的是艾滋病傳染方式的知曉率為90.7%,這些問題學生的知曉率較高,提示學生對艾滋病相關知識有一定了解。但部分相關知識知曉率也較低,如“感染了艾滋病并未查出,感染者就具傳染性”的知曉率僅為39.8%,“通過蚊子昆蟲的叮咬”的知曉率也僅為41.2%。經過健康教育之后,所有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均顯著提高,與教育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健康教育前后高職高專男女學生艾滋病相關問題調查得分的統計分析
健康教育前后女生的平均得分顯著高于男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4健康教育前后高職高專學生針對艾滋病相關事情的心理態度調查分析
學生們教育前后對艾滋病的態度發生明顯好轉,大多數都能樂觀對待,其中“對待艾滋病不恐懼、樂觀對待、從容處理”的態度從健康教育前的41.2%提高到教育后的89.5%,“能夠和艾滋病患者學習、工作、就餐、生活”的態度從健康教育前的43.2%提高到教育后的87.4%,并且健康教育后有92.5%的學生能夠積極配合醫務人員參與無償獻血。所有調查事項結果顯示,健康教育后針對艾滋病相關事情的心理態度顯著優于健康教育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5健康教育前后高高專男女學生艾滋病相關事情態度得分的統計分析
健康教育后的艾滋病相關事情態度得分顯著高于健康教育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目前,我國艾滋病正處于快速增長時期,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防治艾滋病的擴散顯得尤為重要,而針對青少年采取有效的宣傳教育,提升其認知水平,樹立正確理性的態度非常重要[9-14]。防治艾滋病的有效措施主要有強化艾滋病的相關監測檢疫、對危險人群進行嚴密的監測以及血清檢測、醫務人員等接觸艾滋病患者要嚴格消毒并對其分泌物以及糞便等集中處理或焚燒、大力普及以及大力宣傳教育等,而高職高專學生是艾滋病感染的多發人群,所以加大艾滋病宣傳是預防艾滋病的關鍵[15-17]。到目前為止,關于艾滋病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措施,未研制出有效的預防疫苗和治愈藥物,因此,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18]。
通過研究發現,接受健康教育前,學生獲取有效艾滋病知識主要來自日常課程和網絡,而接受健康教育之后獲取相關艾滋病知識的來源主要有講座、專業期刊,而日常課程有所下降。通過所占比例的變化可以發現,同學們認為通過健康講座的方式能夠得到較為有效的艾滋病知識,并且在講座教育基礎上,同學們更加樂意自主地通過專業期刊、網絡以及雜志等方式自己去主動學習了解相關的艾滋病相關知識。健康教育后學生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均明顯提升,健康教育前“感染了艾滋病并未查出,感染者就具傳染性”的知曉率僅為39.8%,而健康教育后高達91.3%;健康教育前“通過蚊子昆蟲的叮咬”的知曉率僅為41.2%,而健康教育后知曉率為93.5%。學生們教育前后對艾滋病的態度發生明顯好轉,其中“對待艾滋病不恐懼、樂觀對待、從容處理”的態度從健康教育前的41.2%提高至教育后的89.5%,“能夠和艾滋病患者學習、工作、就餐、生活”的態度也由教育前的43.2%增加至87.4%,并且健康教育后有92.5%能夠積極配合醫務人員參與無償獻血。可見,健康教育對學生了解掌握艾滋病知識和態度是非常有效的,能夠較好地預防艾滋病感染的發生。
綜上所述,針對高職高專學生進行相關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非常有效以及必要的,能夠推進艾滋病相關知識宣傳,同時也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開展奠定可行的、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于洋,張惠紅,姚宏,等.康復綜合治療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電特征影響的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 16(5):514-517.
[2]殷明.阿爾茨海默病治療藥物研發全面受挫及其思考[J].藥學學報,2014,49(6):757-763.
[3]李愛萍,隋文樂,周建芳.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醫院感染的病原學分析及臨床治療[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 24(14):3419-3421.
[4]馬曉瑋,李金澤,張天泰,等.非甾體抗炎藥抗阿爾茨海默病神經炎癥的研究進展[J].藥學學報,2014,49(9):1211-1217.
[5]張慧敏,艾永梅,吳燕萍,等.阿爾茨海默病生命質量測評量表(QOL-AD)中文版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13,30(1):57-59.
[6]朱元貴,曹河圻,靳慧娟,等.近年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策略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情況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3,39(3):142-145.
[7]倪嘉纘,陳平,劉瓊,等.阿爾茨海默病的防治策略研究進展[J].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2013,30(4):331-348.
[8]溫蒲圓,周軍.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4):3524-3527.
[9]肖愛祥,韋紅梅,楊航,等.綜合干預對居家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照顧者積極感受及悲傷情緒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3,34(15):2428-2430.
[10]金雪光,朱潔,費玉娥.晚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肺部感染的臨床特點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9):4645-4646,4649.
[11]谷巍,金曉仙,張燕軍,等.針刺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14,12(34):1156-1160.
[12]王蔚,朱奕,楊思雨,等.有氧訓練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4,29(12):1151-1155.
[13]嚴英,楊彩云,劉沛明,等.中職學生和艾滋病相關知識及態度調查研究[J].中國性科學,2016,25(8):155-157.
[14]徐桂秋,殷玉明.職業高中學生性與生殖健康知識現狀調查與研究[J].中國性科學,2015,24(1):101-103.
[15]劉艷,丁云龍,鈕佳麗,等.老年人認知功能減退知情者問卷判斷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嚴重程度的效度[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22(6):1050-1052.
[16]杜遠,徐小童,王瑩,等.平衡運動對阿爾茨海默病認知功能影響的對照研究[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5,50(5):661-664.
[17]郭燕,李龍,周寧.天津市2011~2014年15~24歲人群HIV流行特征分析[J].中國性科學,2016,25(6):85-89.
如何改變現狀,學校應如何加強對小學生的愛國意識的培養,這是學校面臨的一個艱巨而亟待解決的問題。我認為學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作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抓手來抓緊抓好。
一、讓課堂教學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
首先,學校應要求教師用心上好每一節思想品德課,讓學生在思想品德課的學習中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怎樣上好、利用好思想品德課,我認為上思想品德課應做到課前準備、課后拓展,讓學習過程成為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學習過程。課前讓學生利用課外書、電腦、問家長等方法去搜集有關內容材料,這些知識可作為課文內容的補充,課后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學習。其次,愛國主義教育不應局限在幾節思想品德課上,在小學其他科目的教學中,老師們也應對學生們相機滲入適當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使學生感受到愛國教育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只有這樣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意識才會在學生心中生根,在腦子里逐漸樹立并強化起來。
二、要引導學生從具體的、日常的小事做起
愛國主義從來就不是空泛的,而是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一個人要做到愛國,首先他就應該愛自己的家庭,愛自己的學校。假如一個連自己的父母、老師、同學都不愛的人,很難想象他會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因此,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就應當要求他們從愛父母、愛家鄉、愛集體開始,從尊敬師長、關心同學、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這類具體的“小事”做起。當前特別是對學生進行愛護紅領巾、愛國旗、愛國徽、愛國歌的教育。每周一要求學生系好紅領巾,穿好校服,升國旗時要敬禮,唱國歌時要肅立,使學生從小對國徽、國旗這些祖國的象征物產生認同感、崇敬感,那么愛國主義的思想意識就會深深扎根在心中。
三、愛國主義教育應寓教于樂
實踐證明,枯燥單調以及說教式的灌輸,是很難取得理想效果的。學校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和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把愛國主義教育寓于活潑、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中,并且延伸到校外。
(1)思想品德課應適當地有目的地到多媒體教室上課,思想品德老師應制作有關愛國主義內容的課件,讓學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2)學校閱覽室可多購買一些介紹我國歷史、地理、人文知識方面的書籍,讓學生借閱,以增強學生對祖國的親近感、認同感、自豪感。
(3)多利用每周的班隊活動課,開展有關“愛家鄉”、“愛祖國”的主題班隊會。如“愛我家鄉,從身邊小事做起”、“愛我中華”等主題隊會,通過主題隊會等實踐活動,幫助和指導學生以實際行動熱愛祖國。
(4)學校每學期可召開全校性的有關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活動。如聘請當地的老、老革命做報告;學生演講、講故事比賽;班級之間的歌詠比賽、辯論賽;組織學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去參觀學習等等。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愛國主義的豐富內涵,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5)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利用假期,組織學生去游覽各地的名勝古跡,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進一步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一、在語文課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通過語言文字的教學,加深學生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使學生在認識上有所提高,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現行教材《鋤禾》《英雄》《藍色的樹葉》等等各篇,無不是思想教育極強的活的教材。它無不在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著學生的情操,激勵著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勞動。所以,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依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特點,向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愛國教育、傳統教育,使之從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從我做起,從小做起,這樣必能為他們的人生奠定堅實的根基。
二、通過開展學校、班級活動,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班上通過流動紅旗小組的評選,我是“環保小衛士”個人評比,無論從集體團結,還是個人爭取等方面,讓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之處,戒驕戒躁,發揚長處,克服缺點,爭取更大的進步。這樣,學生在取得榮譽后能及時明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不至于在榮譽面前迷失自己。在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中,引導學生認識到團結就是力量,在集體生活中,大家必須心往一塊兒想,勁兒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兒,才能實現我們的目標,增強學生的凝聚力,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教師的言傳身教
教師就要為人師表,舉手投足都可能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在平時要盡量嚴格要求自己,衣著樸素、整潔,上課鈴響,準時出現在教室,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無論課堂內外,都以平等的姿態與學生交流,即使在批評他們時,也注意不使用過激的言語和動作,以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在幼小的心靈中留下陰影。用教師高尚的道德情操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
四、注重情感教育與嚴格要求相結合,促進學生進步
一、 在單詞、句式教學中滲透
小學英語教材中,有些課文內容在法制教育上很有代表性,有些課文內容本身就是介紹英語國家的法律常識或者是法律意識。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課文內容向學生傳輸法律法規知識,解釋中外法律法規的差異,使學生中西合璧。如六年級上冊Unit 4中,教師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讓學生明白與筆友之間的信件、電郵往來,均屬受法律保護的個人隱私。當自己的信件、電郵等個人隱私被侵犯時,應該用法律武器尋求保護。再如六年級下冊Recycle 1 Let's Take a Trip中,通過課文“Good to know”部分插入安檢常識,讓學生談論自己關于外出旅行時曾有過的安檢經歷,強調我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來保障旅客出行安全。
二、用名人事跡培養學生優良品質
小學生往往憑興趣學習,遇到困難就想退縮。為激勵他們持之以恒的學習,平時我注意向學生介紹有關革命領導、科學家和英雄人物刻苦學習外語的動人事例,作為他們學習中的楷模。如馬克思58歲開始學俄語,七十多歲堅持學英語,精通十幾門外語,會見外賓是有時還可幫助翻譯人員更正翻譯的錯誤;朱容基總理能用英語巧答外國記者提問;我國許多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會上用英語宣讀學術論文;張海迪身殘志不殘,翻譯出幾十萬字的英語資料等。
三、培養愛國情懷
同志指出:“在愛國主義精神激勵下,我們的國家和民族自強不息,具有偉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愛國主義作為一種道德情感和價值觀,必須經過長期的培養教育才能形成。小學英語教材本身包含有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在教學中,我通過課前認真鉆研教材、精心備課,注意尋找教學內容與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結合點,使同學們產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受教育。比如,在教“flag”一詞時,適時進行愛國旗、愛祖國教育;在學了“China”一詞以后,我出示一張中國地圖,讓學生指指說說貴州在哪里,北京在哪里。孩子們在看、聽、說的過程中,更深刻地認識到祖國的地大物博,從而激起民族自豪感,為祖國的明天奮發學習,打好扎實的基礎;在教“panda”一詞時,告訴學生大熊貓是“國寶”,是我國珍稀動物。
四、口語訓練中培養文明禮貌習慣
小學英語日常用語中有大量的關于文明禮貌方面的語言。常用的有:“Good morning”“Excuse me”“I'm sorry” “Thank you”“Goodbye”等,通過這些英語的大量運用,培養學生使用文明禮貌語的習慣。另外引導學生使用文明語,養成文明行為習慣。比如:去別人家辦事時,應先敲門并說“May I come in?”需向別人借東西,就說“May I use your…?”上課遲到了應說“Sorry, I'm late”。
五、讓學生在英語課外實踐中受到品德教育
關鍵詞:人才培養;素質教育理念;傳統教育;語文教育
一、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單一的傳授教育手段,從而導致小學生思維和想象力受到阻礙與束縛。單向的“要我學”從思想相就限制我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沒有了自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這樣的教育模式智慧導致教學任務與效果停滯不前。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忽視了學生實際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知識,枯燥的課本知識在這時很難勾起學生對于知識的追求和向往。從客觀的角度來講,傳統的考試制度,扼制了學生對與語文創作的發揮力。能夠激發學生內在最大的潛能才是藝術教育的最終目標,一味的模仿只會導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受到阻礙。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之所以沒有發揮出它真正的功能和意義,很多方面在于學校師資力量的不平衡,重視程度也不高等,教師專業技能的欠缺直接導致教學成果的低效率。
語文教育是一門特別能夠培養學生文學造詣和藝術修養的學科,我國語文歷史發展悠久,更是涌現出一批至今仍對我國文學界有著重大影響的詩人學者,他們在文學界所取得的成就也同樣為我國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育依然停留在應試教育體系的基礎之上,這樣的教育理念就導致了當今語文教育模式的約束性與滯后性,大部分院校的教育理念還是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語文基礎知識教育是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基礎教育的指導思想應該是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它是構建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力量,我國當代小學語文教育不但要注重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培養更應當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融入對于愛國主義情操的培養。通過對于語文知識的積累進行對擴展其在其他領域的發展,語文作為我國的母語課程再經歷了相當長時期的歷練之后,已經有了屬于自身的特有的模式與理念,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發展,英語教育以及其他課外特長課程的培養已經開始威脅到我國語文教育的主導地位,然而我們應當清楚的是作為母語教育課程,語文教育對與學生的各方面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意義,尤其是對于社會還是比較陌生的小學生,語文教育應當提到我國小學教育的重要議程。
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決定在未來的5到10年左右在全國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這對于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改革戰略的實施具有十分深遠的戰略意義。在高新技術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學生可以充分利用新穎的學習模式學習枯燥的課本知識,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的單一的接受模式,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二、當代小學語文教育的創新與改革
悠悠華夏文明五千年光輝歷史,我們的祖先憑借自己卓越的聰明才智,在人類創造的藝術長河之中留下了色彩斑斕的痕跡。中國文學對于寫意的創作手法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其對與小學生文學思維的培養具有很重要的影響。近年來,小學語文基礎教育頗受冷遇,關注民族文化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于文學的追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它對于小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也具有深遠的影響。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課程安排中將我國傳統詩歌融入其中,調動學生學習我國傳統詩歌和深遠文化的積極性和參與感。另外開展課外興趣小組,對于小學生學習我國語文知識都具有重要的影響,通過淺顯易懂的教育模式培養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文學修養。借鑒其他科目對于我國傳統語文的介紹學習,將其知識融入語文教學的過程之中,做到相互融合的方法。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明確發散性思維對于藝術創造的重要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設法積極調動學生參與創造的主動性和參與感,作為基礎類課程而言單一的被接受模式會導致教學目標的事倍功半,所以是否能夠讓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有積極地參與感對于語文學習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
創新是任何事物不斷前進的主要動力,墨守陳規只會導致落后,社會在不斷進步和創新,所以,為了可以和世界同步前行,在小學語文教育方面,我們需要與時俱進,建立全新的教育體系完成教學的最終目標,為祖國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所定制的教學模式,無論是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即處于被灌輸的狀態。無論外部環境為你提供怎樣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在教學中所展示的專業水準才是決定學生語文學習的關鍵所在。尤其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擁有的專業水準直接關系到學生語文學習的成果。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語文教師需要在擁有良好基礎條件的專業知識之下,不斷學習和改進在教學中的手段,教師是一項特殊的職業,她所掌握的知識需要在其原有基礎之上進行二次加工和改良,再將其傳授與學生。更為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語文教師更加需要有良好的文化底蘊,將語文學習中的文學價值通過語文這一載體傳達給學生,合理的知識結構有助于文學修養的深層次提高。對于初入學校的小學生而言,語文教師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關心愛護學生,不僅在學業上給與學生幫助,更要在生活中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現代化的教育理念是希望通過人類自身的潛在創新能力為科學文化事業做出更多的貢獻,所以我們需要改進和完善我國教育體制,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影響力。
針對院校而言,學校應當積極開展課外教學活動,以生動形象的活動形式將學生帶入藝術的殿堂,從而優化教學的枯燥模式,這樣的教育模式更能夠吸引尚處于多動期間的兒童,我們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是希望通過對語文的學習了解其他學科的基礎性作用,學習是相通的。素質教育之所以被提上我國教育事業的綱領上來,就是因為內在文化隊外在條件和環境的影響更為深遠。所以將素質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育之中必將為小學語文教育添加新鮮的血液和活力。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語文這門課程的重要前提因素,尤其是對于勝利以及心理發展尚部成熟的小學生來說,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帶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在這樣的自管知道之下才能夠在將來的學習過程中取得更為優秀的成績。
三、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趨勢
在小學語文教育的體系當中,小學語文老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小學教育院校要在選拔教師的過程當中嚴格把關,小學語文教師不但要擁有扎實的知識功底更要有超出一般教師的耐心,只有這樣全方面發展的教師才能夠在教育小學生語文的過程當中發揮出超常的功效。這樣的教師的職能的轉變與革新,是在突破傳統教育體系的模式之下,改變為教育過程的輔助者與參與者,當代小學語文教師改變教育理念勢在必行,只有與時展的腳步吻合才能夠在新的技術新的局勢之下找到自身體系的立足之處。以學生為教育根本的教學理念已經在當代小學語文教育的體系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小學語文教師要樹立先進的學習觀、教學觀、課程觀與新科技時代下的教育理念。只有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掌握必要的計算機操作知識和課件制作技術才能夠不但滿足日益革新的當代小學語文教育。
在這個信息時代社會,小學語文教育要與時展緊緊結合,利用先進的科技產物輔助當代小學語文教育是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的又以主要的發展趨勢,借助投影儀,計算機等高科技產物增強教學過程中的生動性與立體感,這樣的課堂教育模式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全面開發學生的思維與創造性,通過教學引導的模式開發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力才是新時代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育的前景所在。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與創新,我國小學語文教育體制建設也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人工智能工具以其獨特的教學模式與理念為我國教育體制又一次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人工智能工具在教育中的應用是對我國教育方法,教育思想乃至教育體制的一次全新改革和創新,其在人類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面對觀念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理應采取相關的模式與之齊頭并進,當前小學語文教育不僅要在形式上改變了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更需要在理念上為我國教育體制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項賢明.泛教育論――廣義教育學的初步探索[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2]劉曉明,張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