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應用化學發(fā)展范文

    應用化學發(fā)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應用化學發(fā)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應用化學發(fā)展

    第1篇:應用化學發(fā)展范文

    1 TM理念及其發(fā)展

        1.1 TM理念 TM是近10年來國際醫(yī)學領域提 出的新概念,迄今為止還沒有公認的轉化醫(yī)學的科學 定義,但其思維理念被認為是連接基礎學科與臨床學 科間的雙向轉化通道(Two-side Way),即TM思維 是如何從實驗臺到病床邊(Bench to Bedside ),又從 病床邊到實驗臺(Bedside to Bench)的一個雙向過 程,是一個連接著基礎與臨床循環(huán)式的研究體系[2]。 TM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打破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之 間的固有屏障并建立起關聯,使日新月異的基礎醫(yī)學 研究成果轉化為改善人類健康的預防與治療的措施 和策略。同時根據臨床醫(yī)學的需求提出前瞻性的應 用基礎研究方向,從而實現從實驗室到臨床,再從臨 床到實驗室的良性循環(huán)[3]。究其根源,了M的實質是 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基礎與臨床的整合,是多學科、多 層次、多耙點的交叉融合,它是一次偉大的醫(yī)學革命TM的目標是建立預防性、預測性、個體化和參與性 的4P醫(yī)療模式,而TM最重要的內容是轉化研究,即 把基礎研究的成果快速有效地應用到臨床[]。 DoughertyC5]在TM體系的學科建設中,提出了 3T 轉化醫(yī)學研究模式,指出學科服務的職責就是促進各 個知識領域之間信息的有效流動過程。李維等[]認 為,在3T TM研究模式中,了表示轉化,了1、了2和了3 代表醫(yī)方服務體系轉型中的3個重要的轉化步驟。 每個轉化步驟都對之前的研究結果進行檢驗,范圍逐 漸擴大,從基礎科學研究的發(fā)現到臨床研究,最后擴 展為醫(yī)療服務體系的轉型,如圖1所示。

        1.2 TM的發(fā)展 2006年,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設置臨床與轉 化科學基金(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Science A- ward,CTAS),已資助23個州的39家醫(yī)學研究機構 從事臨床與轉化科學研究工作;008年,法國已建立 覆蓋全國的23家臨床研究網絡中心;2008年底,在 TM 委員會(Translational Medicine Board,TTMB)的 組織下,英國的TM研究進展顯著[7]。我國TM研究 中心的成立及相關學術會議的陸續(xù)召開,標志著我國 已開始全面啟動和發(fā)展TM[8]。但由于我國TM發(fā) 展較晚,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存在很多問題:①由于 TM研究平臺嚴重不足使得基礎科學家與臨床人員 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與合作,導致基礎研究與臨床實 踐脫節(jié);②轉化效率低;③轉化過程缺乏規(guī)范,隨意性 和功利性時常居主導地位基礎研究、臨床醫(yī)學與 社會預防之間未能建立有效循環(huán);⑤科研投入與社會 貢獻存在巨大反差[1]。

         2 TM在護理發(fā)展中的應用探索

          隨著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以及社會需求和環(huán)境的不 斷演變,護理專業(yè)經歷了以疾病為中心、以病人為中 心、以人的健康為中心3個階段的轉變,護理事業(yè)取 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由于護理學科本身具有偏 人文學科的特點,導致護理管理、護理教育、護理科研 等發(fā)展緩慢。TM思維的提出目的是打破基礎研究 與臨床醫(yī)學之間的屏障;促進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的 雙向轉化,縮短科研與臨床之間的轉化時間,提高轉 化效率,將醫(yī)學各學科發(fā)展的獨立化轉化為系統(tǒng)化、 科學化;使得基礎研究與臨床醫(yī)療、護理、預防等應用 學科的共同快速發(fā)展。新形勢下,亟需引進TM來指 導護理事業(yè)的發(fā)展。

    2.1 TM指導護理管理成果的應用護理管理學是將管理學理論和方法應用于護理 實踐并逐步發(fā)展起來的一門應用學科。主要通過計 劃、組織、人力資源管理、領導、控制5個管理職能,達 到保證護理管理科學性和有效性的目的。目前我國 護理較醫(yī)學發(fā)展相對緩慢,加之護理自身的特點,現 仍存在很多問題:護理部重視護士的護理能力考評和 各科室護理質量監(jiān)控,卻缺乏對科室的健康水平的了 解,包括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科室近期遇到的困難、 患者結構或需求的變化等;護理人員每天機械地完成 護理工作,缺乏對護理研究的重視;護理人員缺乏對 臨床醫(yī)學發(fā)展的學習和醫(yī)療水平的提高,只注重護理 專業(yè)自身容易導致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不信任以及護 理發(fā)展落伍。鑒此,筆者認為TM可以很好地上述解 決問題。

    2.1.1加強醫(yī)學思維理念的轉化 TM強調的是理 論與實踐雙向結合,研究與臨床的雙向結合,可以轉 化為管理層與基層的雙向結合,演變?yōu)閺墓芾韺記Q策 到基層實施,從基層實施反饋到管理層決策。自上而 下的TM強調從管理層到基層的轉化。而現實中很 多決策由于基層參與者興趣不高或態(tài)度不認真、應付 公事,得不到及時準確的反饋,導致決策實施出現偏 差。所以,應從管理上和臨床工作中樹立TM意識、 強化TM理念,并借鑒發(fā)達國家TM研究與實踐的成 果及轉化理念,結合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與環(huán)境條件,實 現適合自身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

    2.1.2推進協同創(chuàng)新,成立TM的管理部門鑒于 TM逐漸成熟,護理管理層應成立相關的管理部門, 主要職責是把護理科研成果或領導決策傳遞到各科 室并實施,通過反饋進行整合,制定最優(yōu)方案。同時, 部分部門人員深入各科室實行轉科,通過在不同科室 的學習與工作經驗,找出各科室發(fā)展的優(yōu)點與不足。 對于優(yōu)點要在全院進行交流與學習,進行推廣;對于 不足,管理部門通過研究、磋商等方法進行協調矯正。 這樣既遵循了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思想路線, 又對護理工作進行了宏觀調控,從而保證了護理管理 部門的先進性和護理管理工作的不斷完善。

    2.1.3強化政策引導和加大經費支持,以TM指導 醫(yī)院護理科研發(fā)展加大醫(yī)院護理科研的宣傳,爭取 醫(yī)院領導的大力支持,將護理科研建設納入醫(yī)院整體 發(fā)展規(guī)劃中。科研管理部門作為基層,向院領導報告 闡述護理研究對于提升醫(yī)院醫(yī)療水平的意義,以及開 展相應研究和合作的可行性,聽取院方意見及決策, 爭取獲得最大支持。同時,科研管理部門作為管理 層,大力提倡護理科研,加大對科室護理科研人員經 費支持,鼓勵科研成果投入臨床應用,協調臨床與科 研工作、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完善相應制度,鼓勵科研 成果轉化臨床應用的積極性與及時性,增強科研平臺 建設,提供有力的科研保障。

    2.1.4加強護理人員的全面發(fā)展由于醫(yī)學各學科 之間的方向差異,各學科內容的細化,導致了各學科 發(fā)展相對閉塞,各學科內容的單一化和空洞化,阻礙 了護理專業(yè)的發(fā)展。大部分護理人員除了護理知識 外,對其他醫(yī)學知識幾乎了解很少,很容易導致護理 專業(yè)與醫(yī)學發(fā)展的整體方向脫軌。經常關注各學科 領域最前沿的學術成果,以及保持和各學科聯系人之 間密切溝通,才能使護理專業(yè)快速發(fā)展。由于TM研 究涉及很多學科的研究方向和領域,倡導醫(yī)學各相關 學科的共同參與,以及融合各學科的優(yōu)秀人才,建立 TM的醫(yī)療、護理、預防全方位研究平臺,促進多學科 交叉合作,正確處理基礎研究和臨床實踐之間的關 系,對護理發(fā)展來說是一個良好的契機。

    2.2 TM在護理科研中的體現  護理科研是指研究 探索新的護理理論、護理方法、護理模式的過程,其目 的在于指導臨床實踐,提高護理工作效率,降低護士 工作強度,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服務,為護理教育奠定基 礎,促進護理專業(yè)的持續(xù)性發(fā)展。通過護理專業(yè)不斷 發(fā)展和自我完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發(fā)展模式,護理 科研工作也取得了巨大進步。但與其他醫(yī)學學科相 比,護理科研的起步晚、水平低、發(fā)展慢,且主要表現 為科研成果產生與臨床利用不成比例。每年全國各 種護理專業(yè)期刊要收錄成千上萬篇科研成果論文,具 有巨大的實用價值。但這些成果被臨床實際應用較 少,大部分護理工作并沒有跟上科研腳步,依然停留 在幾年前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缺少TM研究平臺。 TM研究平臺的建立致力于打破基礎研究與臨床實 踐之間的壁壘,以患者為中心,從臨床實踐中發(fā)現問 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基礎研究,再將研究成果轉化為 臨床實踐,使科研成果與臨床實踐直接聯系,縮短了 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的進程,避免了研究的盲目性,使 基礎研究能直接為臨床服務。TM平臺應包括臨床 護理團隊、護理科研團隊、市場研發(fā)團隊。臨床護理 團隊主要負責以臨床為基礎的科研論題的搜集以及 護理成果的實施及反饋;護理科研團隊主要負責護理 項目的研發(fā),通過進行實驗或調查,發(fā)現和分析護臨床實踐,使科研成果與臨床實踐直接聯系,縮短了 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的進程,避免了研究的盲目性,使 基礎研究能直接為臨床服務。TM平臺應包括臨床 護理團隊、護理科研團隊、市場研發(fā)團隊。臨床護理 團隊主要負責以臨床為基礎的科研論題的搜集以及 護理成果的實施及反饋;護理科研團隊主要負責護理 項目的研發(fā),通過進行實驗或調查,發(fā)現和分析護臨床中的問題并通過研究得出科研成果;市場研發(fā)團 隊主要負責把進行反饋后修訂好的最終科研成果進 行社會層面的推廣。其中臨床護理團隊和護理科研 團隊是TM的基礎,而市場研發(fā)團隊是影響國家護理 水平的直接因素。眾所周知,護理領域是一個潛力極 大的市場,對護理科研成果的轉化無疑是一種推動。 應有專門管理機構從事將新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工 作,整理科研成果,定時向社會提供信息。當然,上述 理論必須基于各種理論條件的成熟:①必須立足于臨 床實踐,重視護士科研意識的培養(yǎng)。同時提高全體護 理人員的認知水平,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論、新思 維,充分認識護理科研成果推廣應用的重要性。②加 強在職人員有關臨床護理科研能力的培訓,即如何在 臨床實踐中發(fā)現問題,開展研究以及形成論文并發(fā) 表。③為護理科研提供相應的技術平臺及保護制度; 摒除大眾的“重醫(yī)療、輕護理”觀念,強化社會大眾肯 定與支持。

    2.3用TM成果規(guī)范護理教育  護理教育學(Nur sing Pedagogy)是護理學與教育學相結合而形成的一 門交叉學科,是一門研究護理領域內教育活動及其規(guī) 律的應用學科。其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合格的護理人才, 開展護理科學研究和護理教育研究,發(fā)展社會服務項 目。近年來,我國護理教育事業(yè)取得了巨大進步,形 成了全方位創(chuàng)新型護理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結構合理的 課程體系、日趨完善的師資隊伍建設以及科學的評價 體系等,并為我國臨床護理工作輸送了大批優(yōu)秀人 才。但現階段仍存在較多問題:①理論與實踐之間的 差距。護理教育較臨床發(fā)展相對滯后,有些護理教材 更新速度較慢,知識相對陳舊。同時,專業(yè)教師和臨床 教師司職不同,造成了理論教師與臨床教師之間銜接 不上,加大了理論與實踐的差距[9]。②護理本科畢業(yè) 生科研意識淡薄,進入臨床工作后遇到問題不做深入 調查研究。③專職護理教師缺乏與臨床護理人員交 流,二者相對孤立,缺乏對臨床護生工作質量信息的反 饋。④本科生撰寫論文的水平較低,缺乏相關能力的 培訓,畢業(yè)論文敷衍了事。而在高等醫(yī)學教育中引入 TM思維教育,有助于專業(yè)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 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促進基礎和臨床研究融合[M]。

    2.4以TM為指導,促進護理教育發(fā)展學科建設 是一個專業(yè)發(fā)展的靈魂,也是專業(yè)發(fā)展的標志。良好 的學科建設必須擁有高質量人才和超前的醫(yī)學思維 和研究成果。因此,將TM納入護理教育,有利于促 進護理教育與其他醫(yī)學學科教育的融合,護理教育與 臨床實踐的同步,保持護理教育的先進性。應從以下 幾方面著手。①在課程設置中,加入TM課程。護理 專業(yè)課程一般分為醫(yī)學基礎課程、護理專業(yè)課程等, 這些課程著眼于培養(yǎng)護生專業(yè)技能,不利于護生拓寬 眼界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因此,將TM納入護理教育, 有利于培養(yǎng)護生TM意識;護理研究課程加入TM教 育,有利于促進護理研究以實踐為主思維的養(yǎng)成。此 外,納入TM課程,有利于激發(fā)護生對TM的興趣且 在臨床實踐中提高運用各學科知識的綜合能力。② 師資隊伍建設:引進高素質TM人員,挖掘和有意識 培養(yǎng)在以上各方面都具有一定基礎和能力的交叉型 學科人才[11],促進護理教育事業(yè)緊跟先進醫(yī)學的發(fā) 展步伐,保持護理專業(yè)發(fā)展的先進性。③護理研究中 納入TM研究,促進基礎研究與臨床實踐雙向結合, 保持教育與臨床的一致性。④在教學理念中不斷地 把臨床實踐的研究成果反饋到教學中,摒除落后的理 論、方法、以及護理器材,充分利用護理的TM成果, 保持理論教學的與時俱進。

    第2篇:應用化學發(fā)展范文

    1、秉承審題習慣的培養(yǎng),發(fā)揮情景功能,培養(yǎng)學生收集并處理數學信息的能力

    以前的應用題呈現方式一般是純文字形式,我們大多都進行了對學生審題習慣的培養(yǎng),如“三讀”題目的要求,一讀,搞清楚是什么事;二讀,給題目中的重點詞、句注上記號,聯系題目重點理解;三讀,進行篩選,尋找聯系,找出中間問題。這些良好的審題習慣,我們認為現在依然是有效的。現行教材中的解決問題,大多有問題情景或者而且情景的創(chuàng)設非常注重素材的現實性和趣味性,常見的問題情景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明確的問題情景,問題是給定的,條件是明了的,答案是確定的,另一種是需要學生發(fā)現和選擇信息的問題情景。從我們作的一些調查和分析來看,部分學生不能從問題情景中提取有效、有用的信息,不能夠準確地把圖畫信息轉化為文字信息,有的還會把圖畫信息遺漏。在提出數學問題時,有些同學提出一些淺層次的、“過去式”的問題,缺少價值性。為改變這一現狀,我們提出了“有序觀察、有理思考、傾聽別人、尋找聯系、交流評價”的學習要求。有序觀察,有利于學生理清思路,為尋找中間問題打下基礎;有理思考,是引導學生對發(fā)現的信息進行分析,從中篩選提煉有用的信息;傾聽別人,尋找聯系,交流評價的核心是善于吸取別人的建議,找到信息之間的聯系,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2、立足自主探索,分析數量關系,建立解題模型,關注形成策略的過程

    在教學時,如果只注重對情景的操作,缺失對情景的提煉與概括,學生的認識和思維就只能停留在具體情景上,導致知識掌握模糊不清,學習效率低下。因此我們把創(chuàng)設情景、溝通生活聯系與分析數量關系、形成解題模型并重。

    (1)運用分析法、綜合法尋求解題策略

    分析法和綜合法既是思維的基本過程,也是重要的邏輯思維方法。我們知道解決問題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從已知條件到所求問題的一系列推理過程。因此,當學生面對一個數學問題時,在弄清題意之后,通常首先想到的是“要解答所求問題滿足怎樣的條件?”或“由已知條件可以解決怎樣的問題?”這種由問題出發(fā)尋求解決問題條件的執(zhí)果索引的思維方式與由條件尋求解決問題的執(zhí)果索引的思維方式,就是廣泛應用于尋求解決問題途徑的基本的推理方法――分析法和綜合法。

    (2)建立數學模型,幫助學生搭建解決問題的腳手架

    數學模型方法是通過建立客觀對象的數學模型來揭示問題的本質特征和變化規(guī)律的一種基本的數學方法。數學模型方法一般是指通過作形象化的圖形來展示事物各部分之間的數量關系,以此幫助學生理解問題、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方法。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多數看到一共就列加法,看到還剩就列減法,究其原因是因為沒有在頭腦中建立一定的數學模型,沒有畫出圖表。

    另外,傳統(tǒng)的四種基本的數量關系,單價×數量=總價, 速度×時間=路程,工效×時間=工作總量,單產量×數量=總產量,雖然新教材沒有單獨呈現,而是滲透到了練習當中,但是學生在生活當中也經常的用到,在教學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這種模型的建立對學生解決問題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3)扎實訓練、學會反思、發(fā)展思維、靈活應用

    提問題、填條件、編題、比較練習等是應用題教學改革的成功經驗。而解決問題的技能是要通過一定的練習來形成的,根據學生信息及時調整,起到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因此,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訓練學生的思維,在設計練習題型上,除了要考慮情景化、生活化、趣味性等要素,更要注意呈現方式的多樣化,強化“變式”訓練,采用以應用題教學改革的一些成功做法,如一題多問、一題多解、填條件、編應用題、比較題型練習等。同時還可以增加一些有多余條件的、條件不足的、解題方法和答案不唯一的更加開放性的題目。當學生解答完題目后,讓學生來檢驗自己的答題是否正確或合理,通過檢驗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為深化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也可以延伸到課后讓學生去實踐、去探索,甚至作為以后課堂上解決問題的開始。

    第3篇:應用化學發(fā)展范文

    關鍵詞:裂解氣相色譜-質譜法 煙草化學 應用 試驗 發(fā)展

    一、引言

    卷煙燃吸過程中,卷煙中的添加劑和煙絲化學成分需經蒸餾、裂解、合成、聚合、冷凝等一系列過程,其中裂解是卷煙燃燒過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而且大部分煙氣在此產生。由于煙草燃吸時溫度分布的復雜性(100℃~900℃),為探索煙草成分與煙氣成分間的成因規(guī)律,煙草熱解建模和燃燒機理研究已成為重要研究領域之一,因此可采用熱裂解模擬卷煙抽吸時煙草燃燒過程,然后用GC-MS對熱解產物進行分離檢測。

    裂解氣相色譜法是在熱裂解和氣相色譜兩種技術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把樣品放在仔細選擇和嚴格控制的裂解器中加熱,使之迅速裂解成可揮發(fā)的小分子,再由載氣帶入氣相色譜儀分離和鑒定裂解產物,最后從裂解產物的氣相色譜圖的特征來推斷樣品的組成、結構及其化學過程。

    二、應用研究領域

    在我國,裂解氣相色譜在上個世紀90年代才逐漸引入到煙草研究中,到21世紀初,裂解氣相色譜的應用逐漸變得廣泛,對此進行如下歸納分析。

    1.煙草單體化學成分的熱裂解

    目前,已經從卷煙燃燒時產生的煙氣中鑒定出4800多種化合物,其中一些具有毒性和致癌性,煙草化學的研究者為減少煙氣中的有害物質一直致力于研究煙草中化學成分在燃吸時如何轉變?yōu)闊煔庵械幕瘜W物質,其中熱裂解技術成為重要的研究手段。

    董寧寧[1]對煙草碳水化合物進行熱裂解,試驗表明:溫度低于600℃時,裂解產物隨溫度升高而變得復雜,蔗糖裂解產物中有機酸的總量高于葡萄糖和果糖;700℃時,對人體有害的苯系化合物生成,其相對含量隨溫度升高明顯增加,葡萄糖、果糖中有機酸總量顯著高于蔗糖;800℃時,稠環(huán)類化合物明顯增多。陳永寬等[2]在空氣條件下對煙葉重要組分多羥基吡嗪進行了熱裂解。在不同試驗條件下,從熱裂解成分中分別鑒定出了8種、12種和13種化合物。隨著熱裂解溫度的升高吡嗪類化合物的含量增加。楊偉祖等[3]對煙草中β-胡蘿卜素進行熱裂解,主要生成烯烴類、醛類、酮類、苯及其同系物和萘及其同系物等化合物,另外還生成一定量的環(huán)檸檬醛、紫羅蘭酮、二氫獼猴桃內酯等香味化合物。

    2.煙草的熱裂解

    煙氣抽吸品質主要由卷煙的質量決定,而煙葉的組配方是影響卷煙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正確、客觀評價煙葉質量可以為卷煙配方設計提供技術依據,對卷煙加工工藝和卷煙新產品的研發(fā)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煙葉質量評價主要是由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專家來完成,但是人工品吸可能會受主觀因素影響,造成偏差。因此,熱裂解氣相色譜可以為卷煙組配方提供真實、客觀的分析數據。為加深理解梗絲在卷煙葉組配方中的作用,對比研究烤煙葉片和煙梗的化學組成以及它們在不同溫度下的熱裂解產物,楊偉祖等研究了烤煙葉片和煙梗在大氣環(huán)境下的熱裂解行為。

    3.香精香料的熱裂解

    香精香料是卷煙生產中不可缺少的原料,研究香精香料在煙氣中的裂解行為及裂解產物,有助于了解在卷煙燃燒過程中香精香料對感官刺激的作用原理,對加香加料具有指導意義。吳億勤[4]等研究了單體香料琥珀酸單薄荷酯熱裂解行為,對裂解產物進行了分析,共鑒定出薄荷醇、薄荷烯和琥珀酸等75種裂解產物。解萬翠等研究香葉醇的糖苷類香料前體香葉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熱裂解行為,試驗發(fā)現:香葉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熱裂解產生了特征香味成分香葉醇,其裂解的基本反應是O-糖苷鍵的斷裂。許永等[5]在不同裂解溫度下檢測到杭白菊浸膏揮發(fā)性熱裂解產物分別為20,29,28,26,21種,裂解產物鑒定結果表明杭白菊浸膏能夠賦予卷煙一種特殊的自然風味。

    4.卷煙輔料的熱裂解

    卷煙生產中,對卷煙輔料的選擇要求一是安全無毒害,二是能夠提高卷煙產品的抽吸品質。采用熱裂解技術可以挑選對卷煙品質有利的輔料,優(yōu)化配方,防止有害物質的引入。

    羅麗莉[6]等分別對4種卷煙紙纖維原料進行熱裂解,針葉漿、闊葉漿、麻漿的裂解產物種類存在一定差異,只有針葉木漿的熱解產物中檢測到小分子有機酸,麻漿的熱解產物種類最少,稠環(huán)芳香烴的種類和數量都少于木漿和針葉漿。楊燕等對煙草中的兩種功能型盤紙?zhí)砑觿┰诖髿夥諊煌瑴囟认碌臒崃呀庑袨檫M行研究,初步探討了功能型盤紙?zhí)砑觿頍熑嘉挠绊憽钚l(wèi)花等對聚乙酸乙烯(VAE)型和淀粉型的的兩種卷煙粘合劑進行熱裂解,VAE型粘合劑的裂解產物主要以苯衍生物及多環(huán)烴為主,淀粉型的粘合劑裂解產物則主要以呋喃類化合物為主。姚青[7]等對國產搭口膠樣品進行熱裂解分析,裂解產物不但含有芳烴類小分子化合物,還發(fā)現含有鄰苯二甲酸二異辛酯,這是一種增塑劑,按照歐盟法規(guī),是嚴格控制的一種的化學物質,提出了應該建立煙用搭口膠生物安全性的評價,以減少我國卷煙出口的限制。

    三、試驗條件的考察

    1.樣品進樣量與進樣方式

    樣品進樣量的選擇很關鍵,進樣量較大和樣品較厚時,不但會導致熱傳遞慢使得升溫時間較長,全部樣品很難均一地在瞬間裂解,同時裂解產物氣體濃度較大,增加二次反應的可能性,甚至還會給質譜離子源造成污染,因此樣品量要盡量小。對于液體樣品選擇1~2μL,固體樣品選擇40~100mg為宜,此外還可以通過調節(jié)氣相色譜的分流比來降低進樣量。

    液體樣品進樣時,應該在石英玻璃管的中段填入少量石英棉,再用液體進樣針進樣。石英棉既能起到固定作用,又能模擬卷煙的物理特征。固體樣品進樣首先把樣品加入到石英玻璃管的中部,將石英玻璃管兩端填塞少量石英棉,再裝入裂解儀中進行熱裂解。

    2.水分干擾的消除

    在分析煙用香精香料時,發(fā)現部分香料浸膏以一定比例的水作為溶劑,故在進樣裂解前須對樣品進行加熱干燥,否則樣品裂解后經氣相色譜柱分離,不但對氣相色譜柱造成嚴重損害,分離的色譜峰形較差,而且流失的固定相會進入離子源,離子化產生各種離子,形成質譜本底,抬高基線,降低信噪比,影響試驗結果的分析。這一點也得到其他研究者的證實。鐘洪祥[8]等對單體香料進行熱解研究發(fā)現,在捕集的裂解產物時加入無水硫酸鈉,能有效消除裂解產物中少量水對GC-MS分析的干擾,譜圖峰形好且出峰多。

    3.裂解環(huán)境的構建

    大多數研究者都關注溫度對裂解產物的影響,卻忽視了裂解氛圍對試驗結果的影響。

    董寧寧對煙草的碳水化合物進行熱裂解研究,試驗只考察了無氧條件。吳億勤等只在惰性氛圍中進行熱裂解研究,這些試驗環(huán)境只表征了卷煙燃燒時的一個反應條件。Senneca等研究煙草在燃吸循環(huán)時兩種不同的反應條件(缺氧與富氧)下的反應,試驗發(fā)現:350℃下,兩種反應環(huán)境的產物差別不是很大;300~600之間,兩種條件下產物就表現得非常不同,隨溫度變化,不同條件下產物含量變化也是不一樣的;并從熱力學角度分析了兩種條件的反應動力學方程,得出它們的反應級數和動力學參數是完全不一樣的。僅以一種反應環(huán)境來對卷煙及其添加劑裂解行為作出評估有失偏頗,因此應該至少考察有氧環(huán)境和惰性氛圍下兩種情況才算基本模擬卷煙的燃燒環(huán)境。

    4.裂解方式的選擇

    Schmeltz等對卷煙燃燒狀態(tài)中得到的產物與在裂解器內氮氣中600℃~900℃下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煙堿的熱裂解產物做了比較。與燃燒卷煙狀態(tài)不同,在熱解條件下,煙堿除了形成吡啶類物質外,發(fā)生更徹底的分解和重排,產生多種的喹啉類、芳香類和芳香烴類化合物。這個例子充分證明,除非熱解試驗在與卷煙抽吸期間發(fā)生相關的動態(tài)條件下進行,否則結果是不可靠的。

    劉正聰等[9]研究了煙堿在不同溫度下的熱裂解產物,在700℃下煙堿已經大部分裂解,檢測到未裂解煙堿僅為4.52%。顯然這與卷煙抽吸時的實際情況相悖,因為卷煙燃燒時,煙堿大部分是通過蒸餾原形轉移至煙氣中而非裂解釋放出來。等溫-高溫熱解反應的只是卷煙抽吸時的一種裂解情況,而卷煙燃燒時同時存在多個反應區(qū)。Rich-ard等設計了低溫熱吹掃-程序升溫熱裂解的方式,更接近卷煙燃吸過程中蒸餾區(qū)、裂解區(qū)和燃燒區(qū)共存的真實狀況。

    Stotebury等用同位素標記了7種常用的卷煙添加劑,不采用儀器熱裂解,而是添加到卷煙上再通過吸煙機試驗,最后捕集煙氣分析。發(fā)現有3種添加劑是高效率轉移至煙氣中,并沒有參加燃燒或裂解,有的添加劑轉移率甚至在90%以上。從查閱國內煙草熱裂解論文來看,目前已經有大量研究小組對煙用添加劑進行熱裂解研究,他們研究的這些添加劑究竟有多少轉移到煙氣中,多少參與燃燒和裂解,裂解產物又如何,這些問題都是值得商榷的。最后,國內發(fā)表有關煙草熱裂解論文,裂解時間從幾秒至20s不等,按照Baker所述,在人為抽吸情況下一個動態(tài)吸煙循環(huán)是不超過10s的。在這樣的試驗方法下,是否會對研究產生影響,例如卷煙及其添加劑是否發(fā)生過度裂解,裂解產物是否發(fā)生二次反應,這都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規(guī)范。

    5.裂解產物捕集及氣相色譜進樣技術

    關于裂解產物的收集,目前存在著兩種方式,即在線熱裂解和離線熱裂解。前者是試驗樣品在裂解器中高溫裂解完,經吸附肼在低溫下收集,再經高溫加熱脫附,通過高線速度的載氣將裂解產物直接吹入色譜儀的進行分析,采用高線速度的載氣降低裂解產物碰撞,減少產物在管路中停留時間避免二次反應。后者的裂解產物通過一個特殊容器收集,經固相微萃取對裂解產物進行萃取吸附,再將固相微萃取(SPME)進樣針插入氣相色譜進樣口進行熱解吸。

    張建勛[10]等比較了Py-GC-MS和SPME-GC-MS發(fā)現,前者比后者在產物收集時可以收集到更多的熱解產物。這是由于SPME具有選擇性吸附的緣故。Py-GC-MS同時也具有操作簡便、耗時短、重復性較好的特點。作者在試驗中也發(fā)現Py-GC-MS具有一些缺點,熱解產物如果含有水,會導致色譜圖峰形較差且不同物質峰形易發(fā)生重疊、拖尾嚴重,對于香精香料的熱裂解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吸附阱如果脫附時不徹底,會導致氣相色譜柱污染,使分析受到影響。兩種裂解方式各有優(yōu)缺點,選擇何種方式并沒有統(tǒng)一定論。另外,王素芳創(chuàng)新了一種裂解產物收集的方法,改造裂解儀裂解氣出口部分,加裝了精確控制載氣流量的裝置,精確控制和測定進入裂解儀的載氣,使用未涂布固定液的熔融石英色譜柱將毛細管繞成環(huán)狀,使繞成幾圈的環(huán)狀色譜柱能夠放入盛有液氮的保溫桶內置于液氮浴中對裂解產物進行冷阱捕集。

    四、展望

    在過去的近10a里,Py-GC在煙草化學研究中已經取得了快速發(fā)展,為此對未來10a里,Py-GC在這個領域的發(fā)展進行預測,希望能對國內這個行業(yè)的研究者提供一點參考。

    1.卷煙燃燒過程的模擬

    查閱國內關于煙草及其添加劑熱裂解的文獻,普遍存在對卷煙燃燒過程與環(huán)境試驗條件的構建參差不一的問題,不具有統(tǒng)一性和嚴謹性。最終導致試驗結果差別較大,不同實驗室之間的重復性不是很好,甚至有的時候各方試驗數據互相矛盾,最終導致試驗結論相互抵觸。所以對卷煙燃燒過程的模擬,確定一個比較客觀、科學、公認的試驗環(huán)境仍然是這個行業(yè)目前較為活躍的研究領域。

    目前,國內采用的裂解儀器,設計的初衷并不是專門為煙草研究而考慮,因卷煙燃燒的特殊性與復雜性,造成了對卷煙燃燒環(huán)境的模擬還不夠真實,這也是障礙分析研究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對熱裂解裝置進行改進、創(chuàng)新設計才能突破熱裂解技術在煙草化學研究中應用的瓶頸。

    2.為卷煙配方和降焦減害提供指導

    傳統(tǒng)煙用香精香料篩選一般采用兩種方法:一種是感官評吸,另一種是通過加料由吸煙機捕集煙氣后進行分析。采用Py-GC技術對香料進行裂解后,通過保留時間和質譜數據庫檢索確定裂解產物,判斷香料加入卷煙后對卷煙煙氣有積極貢獻的化學成分,并對有害化學物質進行鑒定。不但使篩選煙用香料方便而且為降焦減害提供必要的試驗數據。

    3.與穩(wěn)定同位素示蹤技術結合

    研究煙葉化學成分與煙氣化學成分之間的內在規(guī)律和關系,一直是煙草研究的重點和難點。雖然卷煙燃燒時存在不同的燃燒區(qū),但是大部分煙氣還是經高溫裂解反應形成,基于裂解氣相色譜的特點,結合穩(wěn)定同位素示蹤技術,它必將在煙氣有害成分與煙草化學成分、添加劑之間關系的研究上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對這些化學物質在燃燒過程中反應機理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這也是目前煙草行業(yè)確需解決的問題。

    4.與多種分析技術的結合

    目前,利用熱裂解來模擬卷煙燃燒,由于受GC分離特點的限制,只能分析裂解產物中的揮發(fā)性成分,對于難揮發(fā)的裂解產物和一些不穩(wěn)定的中間體有必要進行深入研究。因此對裂解產物先進行收集,然后再經高效液相色譜(HPLC)分離測定,可以彌補裂解氣相色譜在該方面的不足。采用MS對裂解產物鑒定時,會發(fā)現有相當一部分產物經質譜鑒定后給出的匹配度是不高的,這是由于煙氣化合物的復雜性和許多產物僅在裂解時產生,在質譜數據庫中沒有相應的標準化合物圖譜,因此還必須采用其他分析技術進行鑒定。利用Py-GC-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輔助Py-GC-MS,相互補充化合物結構信息,可以對裂解產物進行更為準確的判斷。

    5.由宏觀向微觀、定性向定量的轉變

    目前國內的煙草熱裂解研究尚處在粗放型的階段。從面上來看還不夠全面只研究了部分煙草中化學成分裂解,例如占煙葉干重40~50%的生物聚合物如纖維素、半纖維素、膠質、木質素等的研究仍未涉及;從深度上看大量文獻多半是對樣品裂解后的產物進行鑒定與歸類,至于對煙草化學成分裂解化學路徑與機制、煙氣前體物質的研究,煙草化學物質裂解時的協作性,各種因素如pH值、無機離子、加熱速率、裂解時間、裂解環(huán)境對煙氣物質形成的影響,各種煙草化學物質對煙氣化學成分的貢獻等領域的研究還未開展。通過借助不同的分析技術,對裂解儀器設計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相信這些領域在不久的將來都會相繼開展。

    參考文獻

    [1]董寧寧.質譜學報[J],2004,25(1).

    [2]陳永寬,曾曉鷹,陳峰,等.分析化學[J],2005,33.

    [3]楊偉祖,謝剛,王保興,等.色譜[J],2003,21(5).

    [4]吳億勤,等,分析化學[J], 2007,(07).

    [5]許永,向能軍,高茜,等.精細化工[J],2008,25(8).

    [6]羅麗莉,黃海群,楊紹文,等.中國造紙[J],2008,27(4).

    [7]姚青,張穎.分析測試學報[J],2007,26(9).

    [8]鐘洪祥,王素方,蔡繼寶,等.煙草科技[J],2004(7)6.

    第4篇:應用化學發(fā)展范文

    一、設計層次性學習任務,明確不同學習要求

    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差異是教師教學值得關注的內容。依據學生的差異來設計相應的學習任務,能讓學生在加深了解的基礎上更能夠明確學習要求。在任務學習中,不妨設計與學生課程學習內容相當的任務,讓學生在富有層次性的任務引導中深入掌握和運用。

    在設計層次性學習任務中,可按照課程學習的知識要點來確定合理的學習運用任務,要能夠緊緊圍繞課程重點,突出難點。特別在教學中按照教學目標來確定相應的學習任務,對于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則應該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而中等以上學生則應注意表達技能的運用。同時,要求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實際來選擇相應的學習任務,可鼓勵、引導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綜合運用的基礎上,大膽思考和表達更為復雜的問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發(fā)揮潛力。這樣的學習任務,為學生指明了學習的方向。

    教師在設計層次性學習任務過程中,可根據學生的學習個性特征和理解認知能力,注重靈活性和差異性。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語Fun with English》8B Unit 5 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Reading A 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教學中,可設計如下的學習任務:(1)要求學生能夠掌握閱讀中的詞匯以及語篇大意。(2)要求學生思考:What do you know about ORBIS doctor?和What do you get from the article?(3)建議學有余力的學生圍繞“How to see the doctor in the future?”來表達。教師可建議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來選擇相應的學習任務,同時,建議學生能夠嘗試解決更高的學習任務,以深化對文本的認知。

    二、運用小組合作式探究,滿足差異發(fā)展的需求

    學生的差異化發(fā)展需要引導,尤其是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更需要幫助。發(fā)揮學生的團隊合作力量,將相互幫助的形式運用于教學,更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嘗試運用小組合作,為相互學習幫助創(chuàng)設輕松活潑的學習環(huán)境。

    在運用小組合作探究時,可尊重學生的團隊搭配選擇自由權,建議學生能夠資源組合和挑選與自身學習情況相似的學習同伴。教師則在學生組合過程中予以必要的指導。首先,教師要設計明確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都能夠有學習的平等選擇權利。其次,明確各個小組成員的不同學習要求,建議學生能夠根據學習任務來相互合作探究。再者,鼓勵學生能夠運用發(fā)散性思維來深入領悟課程學習任務。

    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為豐富。在《牛津初中英語》8BUnit4 A charity show的“Reading Hosting a charity show”教學中,可建議學生按照各自組合原則來挑選學習同伴,同時將教室布置成時裝表演秀的場景,建議學生能夠通過走T臺來展示自己的青春風采和活力。教師可據此布置一定的學習思考任務,像How to have a charity show?等,建議學生能夠發(fā)揮各自的理解領悟力,運用文本中的詞匯進行表述。這樣的方式能夠讓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滿足。

    三、倡導個性化展示交流,提升表達運用技能

    為學生創(chuàng)造可展示的平臺,更能夠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作用。讓學生在各自富有個性的展示中學會用英語進行表達,不僅能夠增強認知感悟,還能夠為學生提供語言表達交流的機會。

    第5篇:應用化學發(fā)展范文

    1 生物化學的發(fā)展歷程 

    1.1 生物化學的研究現狀 

    與其他學科相比,生物化學是一門出現時間較晚的基礎學科,它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的時間非常短。雖然它的出現時間很短但是卻創(chuàng)造出了很多價值對人們的生活非常有幫助。近些年來,經過生物化學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我國的生物化學已經取得了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使人們能夠更加清楚地知道生物大分子的分解代謝、生物的合成途徑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科學家們還合成了很多種具有生物化學活性蛋白質及基因。人們根據生物化學成功研制出來了克隆技術、人類基因組計劃,這些都在不斷地推動科技向前發(fā)展。 

    1.2 生物化學的發(fā)展歷程 

    人類把生物化學史分為三個部分,從敘述生物化學到動態(tài)生物化學最后是機能生物化學,這三部分的生物化學代表生物化學史上的三個不同的階段,生物化學是從18世紀開始被人們發(fā)現的。一開始,舍勒研究生物體的各種化學組成成分,然后發(fā)現了生物與化學之間的聯系,這為人們之后研究生物化學奠定了基礎。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有各門類的科學家去研究生物化學,他們分別合成了尿素、多肽;發(fā)現了核酸;引進生物催化劑的概念;進而又發(fā)現了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各種維生素及生物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后又確定了蛋白質和DNA在遺傳中所起到的作用;到今天的基因工程和克隆。生物化學在最近的一百年里飛速發(fā)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3 現階段生物化學的研究熱點 

    雖然生物化學出現的時間很短,但是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生物化學現階段的研究雖然距離我們預計的目標很遙遠,但是生物化學的發(fā)展空間是不可估計的。生物化學主要突出對生物大分子物質的合成、結構和功能,生物工程,生物膜結構,物質代謝調控的研究,并且已經取得了一些進步。通過研究生命大分子的物質組成我們知道生命的基本物質是核酸和蛋白質;通過研究生物膜結構,我們懂得了,膜結構是生物體的基本結構之一,細胞間進行物質交換和傳遞都需要膜結構;通過對生物工程的研究,人類揭開了生命的秘密。現階段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仍有一些地方我們沒有研究出結果仍需要繼續(xù)努力研究。 

    2 高科技的應用給生物化學帶來的新發(fā)展 

    2.1 將高科技應用到生物化學的研究中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科技在不斷發(fā)展,于是高科技就被應用到了我們的生活中,科學家們也把高科技應用到了生物化學的研究中。人們將同位素標記法應用到了生物化學的研究中,利用同位素跟蹤技術能夠準確地找到被標記的物質在生物體中的具置,這樣有利于人們對生物體的觀測,幫助人們研究生物化學。人們還將近些年逐漸發(fā)展起來的生物芯片技術應用到了生物化學的研究中,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質芯片、組織芯片和細胞芯片它們之間的不同在于探針的差別,人們通過設計不同的探針陣列、使用特定的分析方法可以產生更多的應用價值,為生物化學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幫助。 

    2.2 高科技的應用對生物化學研究所起到的作用 

    科學家們應用同位素標記法,使生物化學的研究更加容易,科學家們可以利用同位素對生物體內的物質進行追蹤,這樣可以有效地追蹤到生物體內的物質。科學家們利用生物芯片,為“后基因組計劃”時期研究基因的功能和現代醫(yī)學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利的幫助,在不久的將來更會在基因的發(fā)現、基因診斷方面取得重大的進步,為社會帶來歷史性的進步。 

    3 結語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生物化學的幫助,人類要面臨人口數量、飲水、糧食、生活環(huán)境和住房等各種各樣的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離不開生物化學的幫助。生物化學的發(fā)展前景不可估計,特別是把高科技運用到了生物化學中的時候,生物化學的發(fā)展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將高科技應用到生物化學中給生物化學領域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更加方便了我們的生活。總之,生物化學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一點一滴中,我們需要解決的許多問題都需要生物化學的幫助。 

    [參考文獻] 

    第6篇:應用化學發(fā)展范文

    【關鍵詞】 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技術;基本原理;分類;應用

    近10多年來,當代生物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取得高速發(fā)展的同時,也大大推動了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方法(CLIA))的更新換代速度。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CLIA)是建立在放射免疫分析技術(RIA)理論的基礎上,以標記發(fā)光劑為示蹤物信號建立起來的一種非放射標記免疫分析法,具有靈敏度高、線性范圍寬、儀器設備簡單、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和容易實現自動化和不污染環(huán)境等優(yōu)點,特別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實驗結果,因此深受檢驗醫(yī)學工作者和臨床醫(yī)師的好評。

    1 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的原理

    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技術的基本原理,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含有免疫分析和化學發(fā)光分析兩個系統(tǒng)[1]。免疫分析系統(tǒng)是將化學發(fā)光物質或酶作為標記物,直接標記在抗原或抗體上,經過抗原與抗體反應形成抗原-抗體免疫復合物。化學發(fā)光分析系統(tǒng)是在免疫反應結束后,加入氧化劑或酶的發(fā)光底物,化學發(fā)光物質經氧化劑的氧化后,形成一個處于激發(fā)態(tài)的中間體,會發(fā)射光子釋放能量以回到穩(wěn)定的基態(tài),發(fā)光強度可以利用發(fā)光信號測量儀器進行檢測[2]。根據化學發(fā)光標記物與發(fā)光強度的關系,可利用標準曲線計算出被測物的含量。

    2 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的分類

    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根據應用發(fā)光體系應用于免疫分析中的方式不同可分為直接標記發(fā)光物質的免疫分析,酶催化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ECLIA)。直接標記發(fā)光物質的免疫分析,目前常見的標記物主要為魯米諾類和吖啶酯類化學發(fā)光劑。

    3 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的臨床應用

    CLIA已廣泛應用于基礎和臨床醫(yī)學的各個領域,成為替代RIA的首選技術。Amersham公司針對AmerliteTM發(fā)光增強酶免疫分析系統(tǒng)研制出的試劑盒項目有甲狀腺功能檢測的促甲狀腺素、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狀腺素、甲狀腺素結合球蛋白、游離甲狀腺素,與性激素有關的有促黃體激素、促卵泡激素、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雌二醇、睪酮,以及其他方面的如癌胚抗原、鐵蛋白、地高辛等。Amersham公司雖然研制出這10余種試劑盒,但因操作不夠簡便,檢測項目僅限于蛋白質類大分子化合物,未能廣泛應用于臨床醫(yī)學檢測。

    美國Ciba Corning公司研制的ACS:180自動CLIA系統(tǒng)能非常精確測量閃光。經過不斷的改進,實現了ACS:180CLIA系統(tǒng)的全自動化,推出全新產品"ADVIA系列"。現有檢測項目47項,更多的項目還在開發(fā)之中。主要有甲狀腺系統(tǒng)、性腺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腫瘤標記物、心血管系統(tǒng)、血藥濃度及其他一些檢測項目。

    經過改良后,金剛烷衍生物在堿性磷酸酶作用下可發(fā)出高強度的輝光,光信號可持續(xù)1~2 h。隨后國外生產廠家研制出以堿性磷酸酶為標記物的試劑盒,與之相匹配的有DPC的IMMULITE全自動CLIA系統(tǒng)和Beckman的ACCESS全自動微粒子CLIA系統(tǒng)。IMMULITE全自動CLIA系統(tǒng)可檢測項目有心臟病、甲狀腺功能、性腺激素、傳染病、藥物、血清學、血液病、成癮藥物、糖尿病、過敏檢測和腫瘤標志物。ACCESS全自動微粒子CLIA系統(tǒng)主要可檢測甲狀腺功能、血液系統(tǒng)、內分泌激素、藥物、腫瘤因子、心血管系統(tǒng)和糖尿病等項目。

    目前商品化的ECLIA分析系統(tǒng)只有Roche公司的ECLIA全自動分析系統(tǒng)。主要特點是本底信號極微,特異性更高,最小檢出值可達1 pmol以下,操作十分簡便快速,是CLIA優(yōu)點較為集中的完美分析技術。已提供試劑盒的項目有腫瘤標志物、甲狀腺功能、內分泌、傳染病、心肌標志物和維生素類等項目。

    王陽[3]運用了電化學免疫分析技術,檢測了3種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細胞角蛋白l9片段(Cytokeratin 19fragments,CYFRA21,1)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對肺癌診斷有實際應用價值。張忠英[4]等利用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技術檢測尿CK19片段,結果顯示尿CK19檢測對膀胱癌等泌尿系統(tǒng)腫瘤診斷和復發(fā)監(jiān)測具有敏感性高、無創(chuàng)傷性的優(yōu)點,優(yōu)于血清CK19和尿細胞學檢查。動態(tài)觀察尿CK19片段含量的變化可降低急性尿感患者的假陽性率。王利娜[5]等應用ECLIA測定和酶免疫測定(EIA)檢測乙肝標志物。結果:應用ECLIA方法檢測HBsAg精密度,最大批內變異≤8.30%,最大日間變異≤15.33%,HBsAg靈敏度0.05 ng/ml,HBeAg靈敏度0.03NCU/ml。HBsAg檢測范圍0.01~7 000 COI。顯示ECLIA檢測HBsAg靈敏度高,重復性好,檢測范圍寬。檢測HBeAg靈敏度可能更高。李錦洲[6]等采用ECLIA法對卵巢癌、良性卵巢腫瘤及健康婦女血清CA125分別進行測定,ECLIA用于第二代CA125(CA125-Ⅱ)測定,使CA125測定更加敏感恒定,每日之間差異較小。黃琛,湯漢紅等[7]在ECLIA法檢測與蛋白質芯片法多腫瘤標志物結果差異的研究中顯示:兩種方法有較好的相關性(P

    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技術在醫(yī)學的臨床應用已非常成熟,有取代放射免疫分析技術和酶聯免疫分析技術而成為診斷市場上的主流產品的趨勢。國外的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檢測系統(tǒng)價格昂貴,普及有一定的困難;國內的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檢測系統(tǒng)雖然價格較國外產品便宜很多,但其檢測的靈敏度和可靠性,還有待進一提高。研究者在如何提高免疫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發(fā)展新的分析體系和檢測技術便攜化等方面仍需要不斷努力。

    參 考 文 獻

    [1] 李美佳.當代免疫學技術與應用.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國協和醫(y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8:549-561.

    [2] 翟艷,王卉.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及其進展.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25(4):619-621.

    [3] 王陽.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技術檢測3種腫瘤標志物對肺癌的診斷意義.Chin J Lab Diagn,2006,10(3):294-296.

    [4] 張忠英.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技術檢測尿CK19片段的臨床應用及其評價.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5,28(1):50-53.

    [5] 王利娜,姚智.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技術檢測乙肝標志物的應用.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14(1):48-50.

    [6] 李錦洲,洪錫田,呂曉嫻.腫瘤標志物CA125檢測在卵巢癌診斷中的價值.中國誤診學雜志,2005,5(8):1456-1457.

    [7] 黃琛,湯漢紅,王敏民.蛋白質芯片技術與電化學發(fā)光技術檢測多腫瘤標志物結果的評價.天津醫(yī)藥,2008,36(12):942-944.

    [8] 張瑞,賈良勇.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在HCG定量檢測中的應用.延安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08,6(3):108-109.

    [9] 田潤華,鄭春喜,王士珍.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與臨床應用.齊魯醫(yī)學雜志,2004,19(5):464-465.

    [10] 周建光,楊梅.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技術與臨床應用.醫(yī)療裝備,2010,23(5):23-24.

    第7篇:應用化學發(fā)展范文

    【關鍵詞】小波變換;毛細管電泳;電化學檢測;濾波;降噪

    1引言

    高效毛細管電泳(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HPCE)自上世紀60年代出現以來,已成為最近發(fā)展最快的分析化學研究領域之一[1]。

    CE發(fā)展初期,Jorgenson就指出,CE技術的廣泛應用與深入發(fā)展所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是高靈敏度與多模式檢測器的發(fā)展。電化學檢測自80年代應用與毛細管電泳檢測以來,已成為最有潛力的一種檢測系統(tǒng)。電化學檢測方法特別是安培檢測法由于受到采樣和周圍試驗環(huán)境的影響,信號中的噪聲往往對分析數據產生影響。使峰的起止位置不易確定,峰面積難以準確計算,從而帶來較大的誤差。這也是影響電分析方法廣泛應用于毛細管電泳的主要原因之一。

    2小波變換濾波降噪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小波變換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一族函數去表示或逼近一信號或函數,這一族函數稱為小波函數系,它通過一基本小波的平移和伸縮構成。小波變換是時間和頻率的局部變換,實現了既在時域又在頻域的高分辨局部定位,具有良好的時頻局域化特性。

    目前利用小波變換對信號進行平滑和去噪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第1種方法是直接利用Mallat算法,在未知原始信號模型的情況下,選擇適宜的小波基,將信號分解為高頻和低頻信息,設定一個截斷尺度,使頻率高于此尺度下的小波空間向量全部置為0,然后進行信號重構。對于含噪音的信號,有用信號平穩(wěn)、頻率較低,而噪音則相應地變化劇烈、頻率較高,因此用WT就可以方便地將噪音與有用信號分離,從而達到濾噪的目的。而且在一些用FFT處理不能得到滿意結果的情況下,WT仍然可以順利地處理。

    莫金垣等用樣條小波變換(SWT)、正交小波變換分別處理電分析化學信號,結果表明,只要選擇合適的小波函數和小波分解階數,均可得到較好的平滑濾噪效果,而且比較發(fā)現樣條小波更優(yōu)越,并提出了一種新型的實時樣條小波濾波器,實現了信號的實時處理。他們又將Riemann-Liouville變換(RLT)和樣條小波變換聯用處理線性掃描伏安數據,它既能濾除隨機噪音,又可濾除充電電流,進一步降低檢測限。把B一樣條小波變換和傅立葉變換相結合,用樣條小波變換平滑濾噪,用FT來克服SWT,產生峰漂移的缺點,也得到不錯的結果。他們還提出樣條小波多重濾波分析,克服了單次濾波偏差大的缺點。

    Fang等發(fā)現,分解次數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小波變換的平滑濾噪效果,而且在有的情況下,很難找到滿意的分解階數,因此他們提出一種適應濾波器并且用于電化學數據的平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上困難。另有許多人對濾波時用到的閾值的選擇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一些選擇規(guī)則。

    第2種方法是利用信號和噪音在小波變換極大模圖上對應的極值點隨尺度變化規(guī)律不同,將兩者分離。噪音在光譜數據中以高頻形式存在并產生數據處理中的奇異點。小波變換可檢測函數的奇異點。去除噪音對應的極值點,然后重構原函數,就可以達到去噪的目的。

    利用這一特性,發(fā)展了二進樣條小波變換模極大值算法、空域相關法、二進小波變換極大模濾波等一系列新的濾波方法。

    樣條小波最小二乘法(spline wavelet least square SWLS)是一種新型的濾波方法,SWLS處理毛細管電泳信號時根據最小二乘原理,采用樣條小波函數為擬合函數,基本原理是將樣條小波函數作為最小二乘法擬和的函數f(x),選擇的參數僅有步長一項,因而大大減少了由過多人為選擇參數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和誤差。

    在此基礎上,Mexican Hat小波最小二乘法(MWLS),與SWLS相比,MWLS更方便迅速,不但克服了SWLS應用時步驟較多,需要反復實驗尋找合適濾波參數的缺點,而且去噪后信號的基線更平坦,峰形更光滑,能濾除SWLS無法去除的肩峰[2]。

    3結束語

    第8篇:應用化學發(fā)展范文

    關鍵詞:實例拓展;結構化;程序設計教學;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TP311.1

    在計算機專業(yè)的教學中,程序設計是一門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課程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計算編程能力的主要課程[1]。但是又因為這門課程涉及到很多理論性極強的內容和大量的編碼知識,不容易被學生理解,所以是計算機專業(yè)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之下,老師只是按照大綱的順序來講解相關的知識點,即使舉例也只是引用一些比較典型的例題,例題和例題之間缺乏聯系,使得學生只能進行生硬的記憶法來掌握程序設計各種語句,不能真正理解這些編程方法,達不到自主編程的教學目的,收效甚微。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程序結構之間的關系,能夠靈活運用各種編程方法進行自主編程,在教學的過程中怎樣選擇具合適的實例已經成為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我校推行的實例拓展教學法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在我校大力推行之后,受到廣大師生的好評,結構化程序設計的教學效果明顯。

    1 實例拓展法概述

    實例拓展教學法屬于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的表現形式之一。在這種教學方法中,實例就是整個教學的中心,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可以通過實例來完成,這也是這種教學方法最典型的特征[2]。運用實例拓展法進行教學,學王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通過自主探索或者相互合作的方式來完成實例任務,同時又會催生出一種新的實例。這種重在學生實踐活動的教學方式就被稱之為拓展實例法。這種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計算機結構化程序設計這種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學中,尤其適合使用這種方法。

    2 實例拓展法在結構化程序設計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在計算機程序設計中,VB語言是一門重要的課程,所以我們就以這門課程為例,對實例拓展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的具體應用進行具體。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和練習,我們將實例分成了兩種,一種在老師進行課堂理論教學時應用,另一種則在上機實踐活動中應用,下面我們對實例的應用進行出詳細介紹。

    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如何安排實例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所在。在對教學實例進行安排時,老師一定要結合中專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發(fā)展水平和實際生活的需要等因素。同時,實例的拓展應該遵循教育學的客觀規(guī)律,從易到難,由淺入深,便于學生進行理解[3]。另外,實例的難度應該適中,既不能讓他們一看就明白,也不能讓他們冥思苦想而不得,要讓大部分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能夠完成,而且要將相關的知識點囊括其中,這樣才能充分實例拓展的作用。

    在VB結構化程序設計的教學中,課堂內容可以被大致分成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循環(huán)結構、數組應用和過程設計等五個部分[4]。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全面掌握這些內容之間的內在關系。在本文中,我們將省略比較復雜的程序代碼,對這5部分內容運用到的實例進行簡單分析。

    在進行順序結構這一內容的教學時,我們可以以計算圓的面積為例,在輸入圓的半徑之后就可以計算出來。這一實例可以作為入門介紹,理解起來并不困難。在這個實例中,融入了程序的三大基本組成部分,即數據輸入、處理和輸出,在講解實例的過程中,就能讓學生掌握這一知識點。

    在結構程序的教學中,可以在對上述實例進行拓展,提出問題:“假設圓的半徑的小于0時該怎們辦?”讓學生進行思考,然后提出程序設計中的基本語句――選擇結構的if語句。為了讓學生理解if語句的語法,老師可以讓學生在鍵盤上隨意輸入三個數字,求解最大值和最小值,在這個過程中介紹if語句的兩種格式,即單行格式和多行格式。到這里,我們就在前兩個實例的基礎上衍生出了新的實例。在了解if語句的格式之后,老師還可以對實例進行進一步拓展,讓學生求解分段函數,明確if語句和Select Case這兩種多支結構的語句格式。

    在循環(huán)結構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入一個新的實例來介紹循環(huán)結構For Next語句,例如在窗體上顯示出1、3、5、7、9這五個奇數。然后讓學生對求解上述數字之和,對上述實例進行拓展。進一步掌握For Next語句。在求和的基礎上,再一次對實例進行拓展,讓學生在100以內,求出1+3+5+7+……的最大奇數值,在講解實例的過程中引入循環(huán)結構中一種重要的語句形式――Do Loop語句。

    在講解數組應用這一內容時,可以在任意輸入3個數字求解最大值和最小值這一實例的基礎上加以拓展,讓學生思考怎樣求出任意10個數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通過這個實例引入數組概念和靜態(tài)數組的使用方法。在這一實例的基礎上還能進一步拓展,求出任意數字的最大值和最小,引入動態(tài)數組的概念的和具體的使用方法。

    在進行過程設計這一內容的教學時,依然在任意求解3個數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這一實例的基礎上加以拓展,將它們分成兩個函數,在講解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過程的概念以及Function過程的建立和使用方法。在此基礎上,對實例進一步拓展,將3個數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看成兩個Sub過程,讓學生通過老師對實例的講解掌握Sub過程的建立和使用方法[5],并與Function過程進行對比。

    以上的實例主要是在引入相關概念和講解程序基本原理時使用的,需要在多個課時中講解。根據所講內容的課時安排,可適當補充其他實例,更加詳細地講解相關知識,也可以補充一些比較有趣實用的綜合例子,如制作計算器、打印九九乘法表等,進一步開闊學生的眼界。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在運用實力拓展法之后,學生對程序設計的學習興趣大增,不管是課堂表現還是作業(yè)完成情況都有了明顯改善,考試成績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能夠從中學到自己需要的知識,并真正將其轉化為實際應用,設計出實用的小軟件來,對于他們將來學習其他知識和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結構化程序設計的教學中,實力拓展法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運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進行靈活地調整,才能真正激發(fā)出學生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實例拓展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武相軍,白晨希.實例拓展法在結構化程序設計教學中的應用[J].計算機教育,2013(17):47-49.

    [2]傅籬.計算機結構化程序設計教學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9(12):78-80.

    [3]孫英,徐順瓊,李興美.C語言中循環(huán)結構程序課的教學設計與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9(07):186-187.

    [4]周顯春.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結構化程序設計教學中的運用[J].學習月刊,2010(30):91-92.

    第9篇:應用化學發(fā)展范文

    關鍵詞: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 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20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2)18—0082—04

    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和共享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礎和關鍵,為全面了解韶關市中小學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現狀,以期找出存在的問題和發(fā)展思路,推進韶關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使數字化資源更好應用于教學中,2011年3月我們對韶關市中小學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現狀進行了調研。

    一、調查問卷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采取問卷調查方式,共開展了兩項調查統(tǒng)計工作,一是學校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情況調查,二是數字化教育資源應用情況調查。學校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情況調查面向學校行政領導,調查內容包括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資金情況、數字化教育資源來源和擁有情況、數字化教育資源應用環(huán)境情況,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97份。數字化教育資源應用情況調查面向一線教師, 調查內容包括數字化教育資源應用需求、獲取數字化教育資源主要途徑和影響數字化教育資源應用的因素,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問卷293份。為使調查問卷具有代表性,按市區(qū)學校、縣城學校、鄉(xiāng)鎮(zhèn)學校2∶3∶5,高中、初中、小學2∶3∶5的比例發(fā)放問卷進行調查。為保證調研的質量,我們還對部分學校領導和教師進行了訪談。

    二、調查情況分析

    1.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資金情況

    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資金來源如表1所示。從該表可以看出,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資金來源全部靠學校自籌,本級財政和上級財政投入比例為0。說明國家財政劃撥的經費用于學校正常運作上,在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方面基本上沒有投入。在學校經費日益緊張情況下,投入不能得到可靠的保障是阻礙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的最大問題,這種情況從表2中非常清楚地體現出來,近三年數字化教育資源沒有投入的學校有67所,占調查對象的67%,有投入的學校30所,但其中有23所學校的投入在1萬元以下,這些數據既反映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資金嚴重缺乏的現實,又說明了學校數字化教育資源更新緩慢、內容陳舊的原因。

    2.數字化教育資源來源和擁有情況

    從表3可以看出,擁有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學校有46所,占調查對象的46%,但受建設資金的影響,很多學校只能自力更生去建設自己的數字化教育資源或沒有去建設數字化教育資源,這兩類學校有85所,占調查對象的85%。擁有10~100G及以上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學校有7所,占調查對象的7%,擁有10G以下1G以上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學校有39所,占調查對象的39%,沒有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學校有51所,占調查對象的51%。(見表4)全市中小學校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總體來說規(guī)模小,部分流于形式,這反映了學校雖然開始主動去建設數字化教育資源,但對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的觀念和認識有待提高,對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和應用對學校發(fā)展所起的作用認識不深刻。這從訪談得到證實,部分學校存在升學率至上、急功近利的思想,缺乏對資源共建共享的各種應用、評價和激勵機制,教師缺乏對資源建設和應用的興趣和熱情,存在能避則避的心態(tài)。

    3.數字化教育資源應用環(huán)境情況

    通過“創(chuàng)強”和教育裝備建設工程,推進多媒體教學進入學校班級,全市“班班通”的情況比較理想,“班班通”平均率中學達到了124%,小學達到了38%。(以每三個班配備一間多媒體教室統(tǒng)計。)全市有290多所中心小學及以上學校接入韶關基礎教育專網,建有校園網的學校數量較多,建有完整校園網和簡易校園網的學校有77所,占調查對象的77%,說明教師應用數字化教育資源的環(huán)境比較完善。(見表5)

    4.數字化教育資源需求

    如表6所示,教師對數字化教育資源的需求主要有論文、多媒體素材、優(yōu)秀課堂實錄、試題、教學課件和案例。教師對各種資源的需求差別不大,但對論文需求排在第一位讓我們有點意外,說明教師對自身發(fā)展關注比較多,主要應用在評職稱、上公開課、出試題等方面,即利用數字化教育資源進行輔助工作比較多,真正把數字化教育資源應用于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比較少。

    5.獲取數字化教育資源的主要途徑

    如表7所示,有62%的教師通過互聯網獲取數字化教育資源,23.3%來自市級資源庫,9%來自自己制作,3.3%來自其它途徑。可見現階段互聯網是教師獲取數字化教育資源的主要途徑,這也和全市中小學數字化教育資源規(guī)模小、內容陳舊、分布不均衡、市基礎教育專網建設比較好有很大關系。

    6.影響數字化教育資源應用的因素

    表8是影響數字化教育資源應用的因素,32.3%教師認為因自身技術水平而影響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應用,46%的教師認為因資源庫因素而影響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應用,這兩項數據這占了調查對象的78.3%,這說明我市廣大教師制作課件和應用課件的水平比較低,還需進一步加強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同時全市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分布零亂,規(guī)模小,沒有統(tǒng)一管理體系,搜索功能差,查找資源困難,也打擊了教師使用的積極性。訪談中教師反映最多的是訪問資源庫需要賬號和密碼,而不同的資源庫需要不同的賬號和密碼,讓教師不勝其煩。

    三、存在的問題

    隨著校校通工程、教育創(chuàng)強工作等不斷實施,目前韶關市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應用環(huán)境基本滿足教師的使用需要,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和應用也有了一定的基礎,特別是市級資源中心經過幾年建設,已初具規(guī)模。但就全市整體情況來看,數字化教育資源在總量、結構、內容、應用上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多方合力,數字化教育資源才能得到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爱片免费观看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91精品| 成人污视频网站|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永久免费福利视频app|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美a级成人淫片免费看|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8x成人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96| 国产成人国产在线观看入口| 欧美成人性色xxxxx视频大| 国产成人无码av|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久久电影www成人网|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美国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毛片视频| 成人福利视频导航|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成人一级黄色大片|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a毛片成人免费全部播放| 精品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