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工業噪聲防護范文

    工業噪聲防護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業噪聲防護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工業噪聲防護

    第1篇:工業噪聲防護范文

    【關鍵詞】水力發電;職業性噪聲;危害

    職業性噪聲對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早在十八世紀初就有研究者提出噪聲能夠導致耳聾的問題。隨著現代化科技以及城市的工業化發展,噪聲已經成為主要的職業危害因素之一,它不僅對人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如聽力損失,還會對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作業場所中直接影響的是工作效率降低。對此,我們應該對職業性噪聲引起積極的重視,本文以4家水電廠為調查對象,對職業性噪聲的危害及不同崗位的噪聲作業人員發生的聽力損失情況進行調查,為職業性噪聲的防護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據。

    1調查對象和方法

    1.1調查對象以華能有限責任公司所轄的4家水電廠:漫灣水電廠、小灣水電廠、徐村水電廠、功果橋電廠為調查對象。隨機選取4家水電廠的作業人員240人,其中運行區110人,檢修區130人;年齡最大的作業人員為56歲,最小為18歲;工作年限最長為28年,最短的為8個月。

    1.2方法2012年在以上4家水電廠隨機抽取240名作業人員,對其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被調查的職業史、個人防護措施的具備及使用情況以及對噪聲的防護意識狀態等;同時現場調查了解作業人員對防護用品的使用情況;以《工業企業噪聲測量規范》[1]為依據,采用國產HS6288B噪聲頻譜分析儀對現場作業場所的噪聲水平進行測定,同時進行頻譜分析;選用丹麥產DA65聽力計對作業人員離開噪聲環境24小時后的聽力情況進行測定,如檢測有疑為聽力損失者,于離開噪聲環境后的7天進行復診,確診是否為噪聲性耳聾,以GBZ49-2007《職業性噪聲聾診斷標準》[2]為診斷依據。

    2結果

    2.1在4個水力發電廠中,運行值班室和發電運行區的作業人員分別處于噪聲聲壓級范圍在60.0-73.0分貝之間、72.0-84.0分貝之間,屬于中低頻環境;水車室內、室外的作業人員分別處于噪聲聲壓級范圍在95.0-106.0分貝之間、88.0-99.0分貝之間,以高頻為主的噪聲環境;檢修現場作業人員處于噪聲聲壓級范圍在85.0-102.0分貝之間,屬于中高頻噪聲環境;線路維護、檢修值班室作業人員分別處于噪聲聲壓級范圍在67.0-83.0分貝之間、58.0-75.0分貝之間,屬于中低頻環境。以上發電運行區、水車室內、室外、水機運行區為運行人員工作區;檢修現場、線路維護、檢修值班室為檢修人員工作區。

    2.2不同工作崗位的作業人員的聽力受損情況運行區110人中,高頻噪聲環境下致噪聲耳聾首次檢查發現為6人,經復診后確定為19人;檢修區130人,高頻噪聲環境下致噪聲耳聾首次檢查發現為7人,經復診后確定為23人.

    從以上結果可以發現,在高頻噪聲環境下容易導致作業人員噪聲耳聾,應該加強對水力發電企業的噪聲控制,提高噪聲環境下的個人防護措施及意識。

    3討論

    當噪聲對人體及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時,就形成噪音污染。噪聲是引起聽力損失的常見原因,長期暴露在不同程度的噪聲下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我國和許多國家一樣,為了預防噪聲對人體聽力功能的傷害,按照噪聲的強度及暴露時間制定了相關的標準如《噪聲衛生標準》、《聽力保護標準》等。在我國《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中規定:每個工人每日工作八小時,噪聲強度不得超過85分貝,老企業不得超過90分貝[3]。噪聲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及心理健康都帶來了一定的危害,有研究資料顯示,噪聲易造成人們聽力損失,但這種情況早期不容易被發現,等發現時聽力已經嚴重受損,不易恢復,所以其危害性較大;長期暴露在高分貝噪音下的人群易發生心血管疾病;噪聲影響人的神經系統,使人會產生焦躁、激動的情緒,作業場所的高頻率噪聲容易發生意外[4]。

    針對于職業性噪聲對作業人員身心健康造成的傷害,有關部門應加強對水力發電企業的噪聲防噪管理,除對噪聲的聲壓等級加以控制外,還應做好預防性的定期噪聲監測工作,降低噪聲的聲壓級、減少作業人員接觸噪聲的作業時間,對從事噪聲作業人員定期進行體檢等措施,以及早發現健康問題,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職業噪聲下的作業人員造成的傷害。對接觸職業噪聲危害因素的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使其了解作業場所中的職業危害因素對人體的危害,介紹個人防護的常識,加強自我防護。同時進一步加強落實職業衛生管理制度,以達到預防職業病危害、保障勞動者健康、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WS/T69-1996.作業場所噪聲測量規范[S].

    [2]陳璐,趙淑嵐,馮利紅.工作場所現場采樣的內部質量控制要求[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0,20(3):661-662.

    第2篇:工業噪聲防護范文

    摘 要:對某節能減排改造項目進行職業病危害調查和現場檢測,并與技術改造前進行比較,分析其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及其防護效果。

    關鍵詞:節能減排 職業病危害 危害程度 控制對策 防護效果

    某節能減排改造項目主要包括鍋爐房煤改氣工程及熒光廢水、陽極化廢水、化銑廢水處理站相關改造內容,采取先進的節能降耗技術和安全環保技術,達到節能減排環保運行的目標,以保證科研,生產工作的順利進行。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某節能減排改造項目屬于技術改造項目。主要包括:本項目進行鍋爐房煤改氣建設、新建熒光廢水處理系統、陽極化廢水處理站改造、新建化銑廢水處理系統、更新5臺變壓器。項目自生產運行以來,未發生過職業中毒及其它職業危害事故。

    1.2 方法

    根據某節能減排改造項目生產工藝、設備及所使用的原料、輔料情況,采用現場職業衛生學調查、現場檢測等方法,將其劃分為鍋爐房煤改氣工程、熒光廢水處理系統、陽極化廢水處理站、化銑廢水處理系統、變壓器5個評價單元分進行職業病危害調查與分析;在企業滿負荷生產情況下,按照《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對其工作場所有害物質進行現場檢測,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等職業衛生有關的法規、標準、規程和規范進行評價。

    2 結果

    2.1 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分布

    根據《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經現場調查、工程分析,結合原輔材料生產用量、生產工藝過程及特點、工人實際接觸機會、職業病危害因素對人體健康危害程度等綜合分析,我們認為其中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為:谷物粉塵、甲烷、非甲烷總烴、煤油、硫化氫、二氧化硫、氫氧化鈉、鉻酸鹽、重鉻酸鹽、鹽酸;噪聲、高溫、工頻電場。

    2.2 檢測結果

    本項目化學危害因素濃度均符合《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的要求,各作業工種接觸噪聲強度均符合《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規定的限值要求。經現場調查,本項目各車間主要采取巡檢方式,減少了勞動者的接觸時間。根據改造前后檢測結果的對比,改造后化學危害因素和物理危害因素的濃度(強度)較改造前均有所降低。

    2.3 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

    2.3.1 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

    改造后采取的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包括防毒設施、防噪設施等。

    2.3.2 應急救援設置

    改造后各評價單元可能發生的急性職業損傷及采取的應急救援措施見表1。

    2.3.3 個人使用的防護用品

    公司目前為作業人員配備的個人防護用品取得出廠合格證、LA、QS等標志。配置的數量、型號、參數能夠滿足要求。本項目化學毒物的檢測濃度均符合職業接觸限值要求, H1005584、1015790的防塵毒口罩,7506 N95過濾棉最低過濾率95%,適用于本項目污水處理操作工佩戴;本項目噪聲強度最高的作業點為89.8dB(A),使用者佩戴護聽器后實際接觸噪聲值取理想值75dB(A),保護率取0.6,計算本項目所需護聽器的最小SNR值,護聽器最小SNR值=[ LAeq,8-75]/0.6=24.6dB(A),為接觸噪聲的職工配置的1010421防噪聲耳塞降噪值為29dB(A),可以本項目滿足操作工進入高噪聲區域的降噪需要。

    3 問題及對策

    3.1 存在問題

    (1)本項目3個污水處理站使用酸堿等強腐蝕物質,但未設置沖洗設施;未設置沖洗噴淋設備等應急救援設施。

    (2)廢水處理站酸堿儲罐未O置泄險溝(堰)。

    (3)熒光廢水處理站為改造休息室,休息室上方設有風機,風機開啟時,休息室內噪聲強度較高。

    3.2 防治對策

    本項目職業危害控制的重點主要是對化學毒物和噪聲的控制。針對本項目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工程技術措施。

    (1)加強設備和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的維護,定期的性能檢測,發現問題并及時加以維修,正確使用通風設施,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保證通風設施正常開啟,降低現場有害物質濃度。

    第3篇:工業噪聲防護范文

    1項目選址和各種規劃的相符性分析

    在房地產開發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要詳細了解當地城市的總體規劃,確保開發地塊的用地性質和開發使用保持一致,建設項目規劃與周圍環境規劃相協調,并考慮建設項目選址的適宜性,著重分析與城市交通、能源、通信、市政、防災、環境保護規劃等相關內容的相符性[3]。特別是涉及風景名勝區等特殊功能區的項目,還應符合相應功能區規劃,并提供規劃審批部門的意見[4]。

    2考慮周邊企業衛生防護距離的范圍

    由于城市的快速發展、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土地資源的不斷減少,房地產項目正逐漸向城市擴展,極有可能向城市邊緣的工業企業周邊不斷靠近。故在進行房地產建設項目的環評時需了解項目選址周邊工業企業的基本情況,特別是要詳細核實企業的衛生防護距離范圍,因為房地產項目不允許在該距離范圍內開發。即使位于衛生防護距離范圍外的建設項目,也要特別注意其他工業企業可能給項目帶來影響的各種污染源情況,評價、分析對建設項目的影響程度并提出治理措施[5]。

    項目對環境的影響分析

    房地產項目施工期的環境影響以施工噪聲、揚塵為主,其次還包括施工廢水、建筑垃圾、施工人員生活廢水、生態景觀破壞等影響。拆遷、基礎土石方的挖填及平整土地、建筑材料裝卸堆放、運輸車輛等均會對環境空氣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項目建設的土石方、結構、裝修等階段,不同類型的機械設備所產生的噪聲影響不容忽視,需通過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及選用低噪、性能好的設備來防范。項目運營期(服務期)的環境影響主要源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炊事油煙、車庫排氣、各公輔設備的噪聲等。生活污水與生活垃圾通常由市政統一收集管理;油煙為各戶的凈化系統自行處理;車庫設排氣筒;水泵及換熱站設備等設獨立的設備室,并采取隔聲減震等措施。

    外環境對項目的影響分析

    外環境對房地產項目的影響主要體現為噪聲、廢氣、電磁和光污染等。噪聲污染有工業企業噪聲污染、道路交通噪聲污染和商業噪聲污染3種類型。周邊環境的廢氣污染源主要是周邊工業企業排放的有毒有害氣體、燃煤(油)鍋爐廢氣、無組織排放的工業粉塵等。電磁和光污染不可忽視,房地產項目周圍的振動污染源、微波發射塔、高壓輸送線、放射性污染源等污染源對項目范圍內的人群都會產生較大影響[6],需予以關注。

    房地產項目的清潔生產分析

    房地產項目目前未有明確的清潔生產行業標準可供參考,作為非生產性項目,環評中可從建筑節能、能源使用、廢水回收利用等角度進行清潔生產分析。比如,可從設備選型的節能性、建筑結構的保溫性、水電暖燃氣的分別分戶計量、中水回用、燃用清潔能源、區域綠化等方面進行評價。

    房地產項目的社會環境效益分析

    第4篇:工業噪聲防護范文

    【關鍵詞】職業衛生調查;臺資鞋廠;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

    【中圖分類號】R76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4-0310-02

    為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身體健康,摸清鞋廠生產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狀況,給企業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據,按照國家職業衛生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我們對周口市某臺資鞋廠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狀況進行了調查、檢測和評價,現將結果分析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周口市某縣臺資鞋廠生產場所。

    1.2 方法調查企業的基本概況,主要工藝流程,主要原料及產品,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分布。

    檢測項目包括空氣中的粉塵(主要為皮毛)、毒物(丙酮、甲苯等)濃度檢測和工作場所噪聲強度檢測。

    粉塵濃度的檢測按GBZ159-2004《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采樣規范》和GBZ/T192-2007《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規定的方法進行采樣測定。噪聲強度檢測按GBZ/T189-2007《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規定的方法進行測定。丙酮檢測按《工作場所空氣中脂肪族酮類化合物的測定方法》GBZ/T160.55-2004中規定的方法進行采樣檢測。甲苯檢測按《工作場所空氣中芳香烴類化合物的測定方法》GBZ/T160.42-2004中規定的方法進行采樣檢測。依據GBZ1-2002《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2.1-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一部分》, GBZ2.2-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二部分》進行評價。

    1.3采樣頻次及時間:粉塵個體采樣:每日一次(一個工作班),每次采樣應為8個小時,工作場所粉塵濃度過高時,可更換濾膜、進行1次以上采樣,連續采樣三個工作日,其中應包括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的工作日。

    粉塵定點采樣:即短時間接觸濃度(STEL)采樣,應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采樣點,在1個工作日內空氣中粉塵濃度最高的時段進行采樣,每次采樣時間為15min,連續采樣3個工作日。

    毒物(丙酮、甲苯等)個體采樣:每日一次(一個工作班),每次采樣應為8個小時,連續采樣三個工作日,其中應包括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的工作日。

    毒物(丙酮、甲苯等)定點采樣:即短時間接觸濃度(STEL)采樣,應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采樣點,在一個工作日內空氣中粉塵濃度最高的時段進行采樣,每次采樣時間為15min,連續采樣三個工作日。

    噪聲檢測:工作場所聲場分布均勻選擇3個測點,每個測點測量3次,取平均值;工作場所聲場分布不均勻時應將其劃分若干聲級區,每個區域,選擇2個測點,每個測點測量3次,取平均值;勞動者工作是流動的應使用個人噪聲劑量計進行測量。

    2 結果分析

    2.1 一般情況某鞋廠座落于某縣城關鎮女媧大道南端工業園區,是一家大型臺資企業。是某縣政府二00八年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公司以生產女鞋為主,產品銷往歐美等國家。規模用工300-3500人,占地面積6萬多平方米。其中有6條成型生產線,25個針車組,裁斷機30臺等其它全套制鞋設備。具有獨立的廠區和生活區。擁有現代生產設備與辦公設施,廠內環境幽雅,整潔衛生;宿舍內有單獨沖涼房、洗手間;公司倡導人本觀念,并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各工種實行一班一運轉制度,平均每班工作8小時(長白班),上班時間,上午:7:30~12:00,下午2:30~6:00。在生產過程中產生或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塵、噪聲、毒物等。

    2. 2 主要原料、輔料及產品:原料:牛皮、人造皮。輔料:車縫線,膠水。

    2.3 主要工藝流程:

    裁斷下料幫片制作鉗幫外底.幫片處理合掌壓合整理清理包裝入庫

    2.4 設備運行情況:設備運行正常,裁斷機:167臺,電腦車:40臺,削皮機:63臺,噴膠機:95臺,高周波:36臺。

    2.5 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分布打粗、打磨等崗位存在粉塵的危害,貼合、裁斷、針車、成型等崗位存在毒物(丙酮、苯等)的危害,貼合、裁斷、針車、底加存在噪聲的危害。

    2.6 粉塵濃度檢測結果:工作場所作業工人接觸粉塵總塵濃度檢測結果見附表1

    2.7 丙酮濃度檢測結果:工作場所作業工人接觸丙酮濃度檢測結果見附表2。

    檢測結果顯示:作業工人接觸丙酮濃度均符合國家職業衛生限值標準。

    2.8 甲苯檢測結果本次在該廠工作場所內16個工段,15個崗位或工種共檢測甲苯40個點。最大濃度為38.0mg/m3,最小濃度為13.6 mg/m3,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限值要求。

    2.9 噪聲檢測結果 本次在該廠工作場所內7個工段,20個崗位或工種進行噪聲檢測,最大聲強98.0dB(A),最小聲強72.0dB(A),平均82.2 dB(A),其中5個崗位或工種不合格,合格率25.0%。不合格場所主要是貼合工段、裁斷工段、針車工段、底加工段和成型工段。

    3 討論

    根據該鞋廠工作場所在生產過程中存在和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調查檢測結果,對生產性粉塵、毒物和噪聲的控制,特提出以下建議。

    3.1 產生粉塵的生產過程和設備,應盡量考慮機械化和自動化,加強密閉,避免直接操作。如打磨機、吹灰機等關鍵控制點盡量避免人工操作,考慮機械化和自動化操作;或革新工藝,及時檢修設備,盡量減少粉塵飛揚。

    3.2 打磨機、打粗機等產生粉塵的設備應每班清掃,事故性粉塵散落應及時清理,減少二次揚塵。

    3.3染塵的工作場所設密閉防塵的工人值班室。每班打掃衛生,保持值班室干凈整潔。

    3.4配備符合國家標準的粉塵個人防護用品(防塵帽、防塵口罩等)并確保工人正確佩戴。特別要重視打磨工、打粗工的個人防護,防塵口罩濾膜必須定期更換。

    3.5工作地點生產性噪聲聲級超過衛生限值,而采用現代工程技術治理手段仍無法達到衛生限值時,可采用防噪耳塞、耳罩等有效個人防護用品。

    3.6 其它非噪聲作業場所如行政區和生活區應盡量遠離具有生產性噪聲的車間。

    3.7 公司應成立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制定毒物如丙酮、甲苯等職業中毒事故的應急救援預案,制定具體的處置措施,完善應急救援設備的配置,并對救援人員定期進行培訓,定期組織人員進行應急救援演練。

    3.8 對產生毒物的作業崗位,在醒目的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及應急救援措施等內容。對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設置報警裝置,配置現場急救用品。

    3.9 完善防護設施和安裝防護設備,保證工人正確并堅持佩戴個人防護用品。

    參考文獻

    [1] GBZ159-2004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采樣規范

    [2] GBZ/T189-2007 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8部分

    [3] GBZ1-2002 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

    [4] GBZ2.1-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一部分

    [5] GBZ2.2-2007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二部分

    作者單位:466000 河南省周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第5篇:工業噪聲防護范文

    關鍵詞:職業病危害現狀; 調查; 評價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073

    采油是石油行業的基礎,主要工藝包括原油開采、集輸和污水處理及回注,存在多種職業病危害因素。本文通過調查某集輸站工作場所存在的職業危害,分析其產生原因,并提出相應的防護措施。

    1 調查內容與評價方法

    1.1 調查內容

    包括調查集輸站職業病危害因素、職業病防護設施、應急設施、職業健康監護、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職業衛生管理等的現狀[1]。

    1.2 評價方法

    采用現場調查、工程分析、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等方法,依據GBZ1-2010《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2-2010《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以及GBZ/T 194-2007《工作場所防止職業中毒衛生工程防護措施規范》等法規、標準以及集輸站提供的基礎資料。

    1.3 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方法

    現場采樣按GBZ159-2004《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進行[2];粉塵濃度檢測采用濾膜稱重法[3],硫化氫采用硝酸銀比色法[4],非甲烷總烴采用溶劑解吸-氣相色譜法[4],二氧化硫采用鹽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4],二氧化氮采用鹽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4],氫氧化鈉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4],噪聲采用儀器直讀法[5]。

    2 調查結果

    2.1 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調查結果

    正常生產狀態下集輸站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為:粉塵(煤塵、矽塵)、毒物(硫化洹⒎羌淄樽芴、氫氧化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物理因素(噪聲、高溫)。

    非正常狀態下集輸站存在的職業病危害為:⑴進入沉降罐等密閉空間作業,可能導致缺氧窒息和急性職業中毒;⑵檢維修使用電焊、電鉆時可能產生氮氧化物、錳及其化合物、臭氧、電焊煙塵、紫外輻射、噪聲、手傳振動等職業病危害因素。

    2.2 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調查結果

    粉塵、毒物防護措施:⑴鍋爐上煤采取機械化作業方式,出渣采用濕式作業,降低粉塵擴散;⑵卸油區露天布置,利于有害氣體擴散;⑶各泵房、沉降車間、過濾車間、操作間等均設有側窗及強制排風扇,通過自然通風和強制通風降低房間內有害氣體濃度;⑷油品管網嚴格密封、預防泄漏擴散;⑸各泵房、沉降車間、過濾車間、操作間、灌區等均設有可燃氣體自動監測報警儀,伴生氣、石油氣超限可自動報警。

    噪聲防護措施:⑴設備訂貨時提出設備噪聲限制要求,對于長期連續運行生產高噪聲的設備采取消聲、隔聲、減震措施;⑵值班室采用隔音性能好的門窗及有較好吸聲性能的墻面材料;⑶對產生高噪聲的各類泵安裝有隔聲罩,并且布置在單獨的建筑物內;⑷管道敷設順暢,外覆保溫層,可以減少和吸收動力性噪聲;⑸站區綠化良好,可以起到一定的消聲降噪作用。

    高溫防護措施:⑴各控制室、值班室、油泵房采用集中供暖,采暖方式為熱水上供下回;⑵各類儲罐及管道外表均覆有保溫層;⑶工藝要求使操作人員遠離熱源。

    2.3 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調查結果

    3M1201型塵毒呼吸防護套裝 (內含1200半面罩、3001CN有機蒸汽濾毒盒、385CN濾棉蓋各1個,3N11CN預過濾棉2片),護目鏡,防酸堿手套,耳塞(型號:3M 8100),防塵口罩( 型號:3M N95)。

    2.4 急性職業危害及應急救援設施調查結果

    2.5 職業衛生管理調查結果

    集輸站成立了職業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配備專職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建立健全《職業衛生“三同時”制度》、《職業健康監護制度》、《職業危害申報制度》、《職業危害防護設施檢維修制度》、《職業病危害告知制度》、《職業病危害宣傳與培訓制度》、《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制度》、《職業病事故處理與報告制度》、《應急救援預案》。現場查閱相關資料,集輸站各項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執行情況良好。

    2.6 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

    2.7 職業健康檢查

    依據集輸站連續三年職業健康檢查報告分析:集輸站每年對生產人員按照GBZ188-2014《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5]進行一次在崗期間的職業健康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均未發現職業禁忌證和疑似職業病。

    3 評價與建議

    3.1 評價

    依據《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的規定,集輸站屬于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采礦業-石油開采,為職業病危害嚴重的企業。

    集輸站職業衛生管理機構、管理制度健全,現有職業病防護設施、應急設施、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基本滿足實際防護需要。

    3.2 建議

    (1)建議集輸站應嚴格執行設備日常使用、維護、檢修、檢測制度,職能部門加強檢查力度,確保防護設施正常運行。

    (2)建議集輸站加強計量間、提升泵房日常通風設施管理,防止因通風不良導致硫化氫濃度升高,產生安全事故。

    (3)建議集輸站加強檢維修時的職業病危害預防,特別是進入密閉空間作業前,應檢測有害氣體濃度和氧含量[6]。

    參考文獻:

    [1]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AQ/T2470-2015,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技術導則[S].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15.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Z159-2004,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Z/T192-2007,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Z160-2004,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第6篇:工業噪聲防護范文

    【關鍵詞】職業衛生;紡織廠;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

    【中圖分類號】R98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4-0312-02

    為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身體健康,摸清紡織廠生產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狀況,給企業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據,按照國家職業衛生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我們對周口市某紡織廠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現狀進行了調查、檢測和評價,現將結果分析報告如下:

    1 材料及方法

    1.1 一般情況調查指企業的基本概況,主要工藝流程,主要原料及產品,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分布。

    1.2 檢測項目包括空氣中的粉塵濃度檢測和工作場所噪聲強度檢測。

    1.3 檢測方法粉塵濃度的檢測按GBZ159-2004《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采樣規范》[1]和GBZ/T192-2007《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規定的方法進行采樣測定。噪聲強度檢測按GBZ/T189-2007《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2]規定的方法進行測定。

    1.4分析評價依據GBZ1-2002《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3],GBZ2.1-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一部分》[4], GBZ2.2-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二部分》[5]。

    1.5采樣檢測儀器DFC-3BT型粉塵采樣器,AKFC-92G型個體粉塵采樣器,HS6288噪聲分析儀,HS5633數字聲級計,AE240型分析天平,檢測儀器在使用前均經計量部門校準。

    1.6 采樣頻次及時間:粉塵個體采樣:每日一次(一個工作班),每次采樣應為8個小時,工作場所粉塵濃度過高時,可更換濾膜、進行1次以上采樣,連續采樣三個工作日,其中應包括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的工作日。

    粉塵定點采樣:即短時間接觸濃度(STEL)采樣,應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采樣點,在一個工作日內空氣中粉塵濃度最高的時段進行采樣,每次采樣時間為15min,連續采樣三個工作日。

    噪聲檢測:工作場所聲場分布均勻選擇3個測點,每個測點測量3次,取平均值;工作場所聲場分布不均勻時應將其劃分若干聲級區,每個區域,選擇2個測點,每個測點測量3次,取平均值;勞動者工作是流動的應使用個人噪聲劑量計進行測量。

    2 結果分析

    2.1 一般情況某紡織廠位于周口市某縣境內,1986年建成投產,分清花、梳棉、精梳、粗條、成品等5個工段。年產棉紗3000余噸。該廠現有員工200余人,其中生產人員100余人。主要分布在精梳、并條、梳棉、細沙、精紡等工作崗位,每崗位實行三班三運轉制度,每班工作8小時。在生產過程中產生或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塵、噪聲等。

    2.2 主要工藝流程:清花粗條精梳并條細沙入庫。

    2.3 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分布。精梳、并條、粗紗、梳棉、細沙、精紡、粗紡等工段存在粉塵的危害,皮輥、清花、粗紗、梳棉、細沙等工段存在噪聲的危害。

    2.4 粉塵檢測結果:工作場所作業工人接觸粉塵總塵濃度檢測結果見附表。

    從附表看出,精梳、并條、粗紗、梳棉、細沙、精紡崗位作業工人接觸粉塵總塵濃度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限值標準。粗紡崗位作業工人接觸粉塵總塵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限值標準。

    2.5 噪聲檢測結果:工作場所作業人員每天連續接觸噪聲8小時,噪聲聲級衛生限值為85dB(A) 。本次在該廠工作場所內8個工段,21個崗位或工種進行噪聲檢測,最大聲強93.0dB(A),最小聲強82.4dB(A),平均85.7dB(A),其中17個崗位或工種不合格,合格率19.05%。不合格場所主要是精梳工段A201E、精梳工段A701E、精梳工段FA311、并條工段FA423、皮輥BS516、清花A0761、精梳工段107號A201E、精梳工段207號A201E、精梳工段301號A201E、精梳工段2號FA311F、并條懸定粗紗機FA423A7號、并條懸定粗紗機FA423A5號、皮輥旁201號BS516、皮輥旁303號BS516、皮輥旁305號BS516和清花崗位A0761。

    3 討論

    某紡織廠在生產過程中存在或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以生產性粉塵和噪聲為主,應予以重點治理。

    3.1 產生粉塵的生產過程和設備,應盡量考慮機械化和自動化,加強密閉,避免直接操作,加強對設備跑、冒、漏塵的地方管理及維修。

    3.2 產生粉塵的設備應每班清掃,事故性粉塵散落應及時清理,減少二次揚塵。

    3.3 染塵的工作場所應當設置密閉的防塵工人值班室。每班打掃衛生,保持值班室干凈整潔。

    3.4配備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粉塵個人防護用品(防塵帽、防塵口罩等)并確保工人經常、正確佩戴。特別要重視不合格崗位或工種的個人防護,防塵口罩濾膜必須定期更換。

    3.5工廠車間外空地上應安裝自動噴水控制器并要經常使用,保證水源通暢,避免工廠內粉塵隨風飛揚。

    3.6 對本次噪聲超標崗位,應進行噪聲治理,治理措施可采取使用低噪聲設備,改進生產工藝和布局,合理選擇材料,盡可能降低噪聲發生。也可采取吸聲、隔聲、減振、消聲等技術措施控制噪聲傳播。采用現代工程技術治理手段后仍無法達到衛生限值時,可采用防噪耳塞、耳罩等有效個人防護用品。

    3.7 應采取必要的措施,督促職工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如嚴格貫徹職工教育培訓制度、定期組織檢查、制定相應的獎罰制度等。

    3.8 定期檢測作業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并及時公布檢測結果。建立健全可操作性強的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3.9 加強職工職業衛生知識方面的宣傳教育,提高職工自我防護意識。

    3.10 車間內各工段應分隔隔離,以減少不同場所職業危害因素間的相互影響。

    參考文獻

    [1] GBZ159-2004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采樣規范

    [2] GBZ/T189-2007 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8部分

    [3] GBZ1-2002 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

    [4] GBZ2.1-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一部分

    [5] GBZ2.2-2007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二部分

    作者單位:466000 河南省周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第7篇:工業噪聲防護范文

    關鍵詞:硫酸生產;硫酸裝置;生產工藝;危險因素;防范

    中圖分類號:TQ11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硫酸在我國的工業領域應用廣泛,但是作為一種危險化學品,硫酸的生產過程中有著很多的注意事項,其中生產裝置中就存在著諸多的危險因素,如不能進行相關的防范,將對生產的安全性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實際的工作用,需要對這些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并找出防范對策。

    一、生產工藝流程

    硫磺制酸以固體硫磺為原料,采用快速熔硫、液硫過濾、液體硫磺燃燒、余熱回收以及“3+2”兩轉兩吸生產工藝。為盡量利用液體硫磺焚燒產生的高溫位熱能和二氧化硫轉化產生的中溫位熱能,在焚硫爐后設置中壓火管廢熱鍋爐,在轉化工序一段觸媒層后設置高溫過熱器,二段設置換熱器,三段設置換熱器和省煤器,四段設置低溫過熱器和省煤器。系統產生中壓過熱蒸汽并入蒸汽管網,可送至發電裝置;大型裝置空氣風機多用蒸汽透平驅動。

    二、硫酸生產裝置存在的危險以及防范措施

    1.硫磺粉塵(硫蒸汽)爆炸事故原因和防范

    原因:粉狀硫磺裝卸車、倒推、運輸時,細粉飛揚,在空氣中逐漸增多,硫磺蒸汽抽排狀況不好,硫蒸汽在空間積聚。若倉庫、熔硫廠房等通風不良,硫磺粉塵和硫蒸汽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達到一定濃度時,遇火星(如摩擦、靜電、電器動作、工作點火等)會發生爆炸(爆炸下限為2.3mg/m3),造成人員傷亡和設備損失。

    防范措施:粉狀硫磺裝卸車、倒推、運輸要小心,盡量防止其過多飛揚。倉庫、熔硫廠房要保持良好通風,不得關閉自然通風口或強制通風設備。硫磺區域為禁火區,電器和照明設備要用防爆保險式,動火要辦理動火證。

    2. 液體硫磺燙傷事故原因和防范

    原因:熔硫槽、精硫槽等頂蓋處,采樣或清理浮渣時不慎被液硫燙傷。液硫過濾機排渣處,排渣時對渣流的流速未掌握好而被燙傷。焚硫爐前檢查磺槍排時,被噴射的液硫燙傷。高壓液硫泵輸送的管道、法蘭墊片、閥門填料函材料損壞,引起泄漏,操作人員不慎,導致燙傷。液硫裝卸船、車時,管接頭未裝牢,液硫突然噴出燙傷人。

    防范措施:熔硫槽、精硫槽等頂蓋處要完善安全設置,過濾機排渣時要排入容器內,不要落地自流,經常卸裝的接頭、螺栓、經常操作的閥門要改用合金的。采用質量好的墊片,定期更換。干液硫活時,要穿戴好防護用品(防護服、防護鞋、防護手套、防護眼鏡、防護帽等)。完善安全措施,努力減少或杜絕液硫傷人的可能性

    3.二氧化硫氣體嗆傷事故原因和防范

    原因:轉化鼓風機軸頸處、壓力表處、采樣管處等SO2氣體經過的正壓設備的焊縫處,突然泄露,漏出無色的SO2未被事先發覺,人到此處就會被嗆著。干吸崗位的循環槽頂蓋處,抽氣裝置有故障不及時修理,不知情的人上去就會被嗆著。進入轉化器工作,防護用品穿戴不正確或損壞失效,人會被嗆著。管道、法蘭、閥門填料處,突然沖出SO2氣體嗆人。

    防范措施:硫酸裝置各主要崗位要配置有過濾式口罩、防毒面具、氧氣面具、長管式面具、防護服、消炎眼藥膏、消炎喉片等物,明確專人管理。干吸崗位的循環槽、轉化鼓風機的軸頸處等,要加抽氣裝置把漏溢處的SO2氣體抽到干燥塔進口。改進材質、提高設備質量,時刻注意消除車間內“跑、冒、滴、漏”,做到人進入車間聞不到SO2氣體味。

    4.三氧化硫氣體嗆傷事故原因和防范

    原因:自轉化器一段出口至二吸塔之間各設備內都有較高濃度的SO3氣體,溢漏出來都會傷人,但因呈白霧狀易看見,故很少傷到人。壓力表、取樣管、閥門、焊縫、循環槽等部位,容易溢出SO3。

    防范措施:提高設備和用材質量,加強焊接質量,著重解決取樣管、壓力表的小閥門和軟管質量,從根本上解決不泄露或少出現泄露。上班期間要穿戴好防護用品,有SO3氣體處要戴長管式面具或氧氣面具等,人要站在上風處。

    5.濃硫酸燒傷事故原因和防范

    原因:硫酸取樣器處、循環槽頂蓋,偶爾噴酸傷人。硫酸管線突然出現砂眼、開裂、墊子壞掉等,噴射出硫酸傷人。開關硫酸閥門,閥門殼體或填料突然損壞,噴出硫酸傷人。檢查干吸、轉化崗位的取樣器、壓力表等,冷凝積酸噴出傷人。人在硫酸儲罐頂蓋作業時,不慎掉入罐內,此時會有生命危險。在干吸塔內作業,防護用品穿戴不符合要求或仰頭向上觀望,會被上部滴酸燒傷。尾氣煙囪的酸沫、酸泥,飄落在人頸部和臉部,使人痛癢,落在衣服上會燒成小孔。

    防范措施:建立巡回檢查制度,把設備噴酸的可能性消滅在萌芽狀態,盡可能減少突發噴酸的可能性。提高設備和用材質量,減少與硫酸設備接觸,減少或消滅設備突然噴酸的可能性。做好安全設施,保持安全設施的長效性。取樣口加安全防護罩。干吸崗位和成品酸崗位等設置沖洗水頭,放置酸燒傷藥膏、消毒棉。要正確穿戴好防護用品,如取酸樣時,要戴防酸手套、眼鏡或面罩;入塔檢查時,要穿耐酸衣、耐酸鞋、要戴長管式面具要戴防酸手套等。

    6.噪聲損傷事故原因和防范

    原因:轉化工段的SO2鼓風機和電動機產生的氣體動力噪聲和點磁性噪聲,噪聲級約115—130dB。其它硫酸裝置所用的酸泵、水泵、電動機、電器設備等,所產生的噪聲一般為<90dB。

    防范措施:設計時選用噪聲低的空氣鼓風機,將空氣鼓風機隔離,單獨布置,并在室內裝設吸音材料減低噪聲,在空氣鼓風機的進出口裝設消聲裝置以降低噪聲。空氣鼓風機安裝時要采取防振措施,減少振動產生的噪聲。操作間要遠離噪聲源或隔音封閉,使操作間噪聲≤50dB。在噪聲區工作1小時左右或以上時,要進行個人防護,如佩戴耳塞、耳罩、防聲頭罩等。

    7. 廢熱鍋爐系統爆炸事故原因和防范

    原因:火管鍋爐的火管內部腐蝕致使強度降低而爆炸;火管焊接質量有嚴重問題,甚至有裂紋,發生爆炸;結構不合理,熱應力集中造成泄漏;火管材質差,強度不能滿足安全運行的壓力要求。當廢熱鍋爐負荷變化時,給水自動調整不及時或失靈,報警裝置沒有發出報警,造成汽泡缺水或滿水;水位計指示虛假,造成誤判、誤調所致;安全閥失靈,壓力繼續升高,引起超壓爆炸。

    防范措施:在鍋爐安裝使用過程中,要了解安裝和制造質量的情況,加強對所購設備的質量驗收;在制造、安裝、檢修中要加強焊接工藝,質量管理應符合有關規定,嚴格持證上崗制度。鍋爐汽泡應正確安裝至少2 個彼此獨立的水位計、安全閥;按規范要求對汽泡水位校驗,安全閥要經有資質單位校驗,鑒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按要求試跳,做好記錄,對測量系統進行嚴格檢查和維護,新爐驗收時應提出汽泡水位計安裝調試及試運轉專項報告。建立鍋爐汽泡水位測量維修和設備檔案。

    8.轉化器中毒事故原因和防范

    釩觸媒有毒,裝卸時,作業人員應穿戴好防護用品,如防毒面具,避免工人接觸或吸入帶粉塵的氣體;作業完畢,及時洗澡、漱口等。

    9.焚硫爐柴油點火系統爆炸事故原因和防范

    原因:開爐前柴油點火系統漏油,致使爐膛內油氣濃度達到爆炸界限,點火時發生意外噴火或爆炸;爐膛滅火后,油槍噴嘴未關閉,并繼續向爐膛噴油料,引起爐膛爆炸;爐膛燃油噴槍的噴油量變化太大或突然中斷,易引發燃爆。

    防范措施:要選擇質量可靠的柴油點火系統的油泵、閥門及噴油槍;點火前要做好檢查,檢查油泵是否漏油、閥門是否損壞、爐膛噴槍是否完好;要及時處理爐膛滅火;停火時要關好噴槍閥門、柴油泵進出口閥門。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硫酸行業也在不斷地壯大,硫酸生產裝置也向著大型化的方向發展。但是在硫酸生產裝置的使用中,存在著諸多的危險因素,對于生產的安全性影響很大,因此在實際的工作中,需要遵守相關的規范,對于一些常見的危險因素進行防范,保證硫酸生產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李明.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辨識及防范措施[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1(07)

    [2]陸藝.大新桂南化工有限責任公司,20萬t/a硫酸裝置安全驗收評價報告[R].南寧:廣西安生安全科學技術咨詢有限公司,2011,1:75 -78.

    第8篇:工業噪聲防護范文

    關鍵詞:電鍍廠;職業病危害;檢測;評價;防治

    1 背景

    電鍍行業屬于表面處理行業,具有較強的裝飾性與功能性,通用性強,應用面廣。故某公司在某電鍍工業園區建設金屬表面處理的項目。

    2 主要危害因素

    2.1 生產工藝與所用原輔料

    該企業為吊鍍銅鎳鉻生產線,鍍件經過電鍍前處理(除油與酸洗工序),經過電鍍處理(預鍍氰銅、鍍酸銅、鍍鎳及鍍鉻等工序),再經過電鍍后處理(干燥工序)后為成品。經過一個鍍槽后,均經過幾個水洗槽進行水洗。使用的原料主要有片堿、鹽酸、氰化鈉、硫酸銅、硫酸鎳與鉻酸酐。

    2.2 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性質及危害

    2.2.1 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經過現場調查與相關資料分析,企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氫氧化鈉、氯化氫及鹽酸、氰化氫、氰化物、硫酸、可溶性鎳化合物、三氧化鉻、高溫、噪聲等。

    2.2.2 職業病危害因素性質及危害

    氫氧化鈉:氫氧化鈉,化學式為NaOH,為一種具有高腐蝕性的強堿,一般為片狀或顆粒形態。吸入氫氧化鈉的粉塵或煙霧時,可引起化學性上呼吸道炎。皮膚接觸可引起灼傷。口服后,口腔、食管、胃部燒灼痛,腹絞痛、嘔吐血性胃內容物,血性腹瀉。氫氧化鈉濺入眼內,可發生結膜炎、結膜水腫、結膜和角膜壞死。嚴重者可致失明。

    氯化氫及鹽酸:氯化氫無色,有窒息性氣味,比重大于空氣,遇潮濕的空氣產生白霧,極易溶于水,形成鹽酸。煙霧吸入后即刻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癥狀,吸入高濃度煙霧可引起肺水腫,高濃度吸入時,有時尚可引起喉痙攣或水腫,甚至導致窒息,很快死亡,誤服鹽酸后,口腔、咽部、胸骨后和腹部發生劇烈的灼熱性疼痛。皮膚受氯化氫氣體或鹽酸霧刺激后,可發生皮炎,水泡;若皮膚接觸鹽酸液體,則可造成化學性灼傷。

    氰化氫:氰化氫,化學式HCN,標準狀態下為液體,劇毒且致命,無色而苦,并有杏仁氣味。主要引起機體組織內窒息。急性中毒病情進展迅速,無明顯潛伏期。一般病情危重。吸入高濃度氰化氫或口服多量氫氰酸后立即昏迷、呼吸停止,于數分鐘內死亡(猝死)。皮膚或眼接觸氫氰酸可引起灼傷。亦可吸收致中毒。

    氰化物:氰化物特指帶有氰基(CN)的化合物。人在吞服致死劑量氰化鈉時,幾乎可立即停止呼吸,造成猝死。

    硫酸:硫酸(化學式:H2SO4),無水硫酸為無色油狀液體,通常使用的是它的各種不同濃度的水溶液。硫酸是一種最活潑的二元無機強酸,能和許多金屬發生反應。吸入酸霧后可引起明顯的上呼吸道刺激癥狀及支氣管炎,高濃度時可引起喉痙攣和水腫而致窒息。伴有結膜炎和咽炎。可引起消化道灼傷。皮膚接觸濃硫酸后局部刺痛,可發生潰瘍。濺入眼內可引起結膜炎、結膜水腫、角膜潰瘍以至穿孔。

    可溶性鎳化合物:鎳鹽大量口服時可產生劇烈的胃腸道刺激現象,出現嘔吐、腹瀉。在鍍鎳或電解鎳時,常因其粉塵或蒸氣的刺激而發生皮炎,主要表現為接觸性皮炎或過敏性濕疹。

    三氧化鉻:暗紅色或暗紫色斜方結晶,易潮解。用于生產鉻的化合物,氧化劑,催化劑,此外還用于木材防腐,電鍍等。吸入六價鉻化合物的粉塵、煙霧,口服鉻鹽等可引起急性中毒。吸入中毒表現為眼、上呼吸道刺激癥狀,如流淚、鼻腔燒灼感、流涕、咳嗽、聲音嘶啞、鼻衄、氣急、呼吸困難等。口服中毒表現為服后幾分鐘至數小時出現惡心、嘔吐、腹絞痛、吞咽困難、腹瀉、血便、煩躁,嚴重者出現呼吸困難、紫紺、休克、肝功能損害、腎功能衰竭。皮膚接觸六價鉻后,可引起接觸性皮炎、過敏性皮炎。

    高溫:從事高溫作業時因體內熱平衡和水鹽代謝紊亂,可能導致職業性中暑,嚴重時可發生重癥中暑。重癥中暑可分為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型,也可出現混合型。

    噪聲:長期接觸工業噪聲可引起操作工人耳鳴、耳痛、頭暈、煩躁、失眠、記憶力減退,可引起暫時性聽閾位移、永久性位移、高頻聽力損傷、語頻聽力損失,嚴重者出現噪聲聾。

    3 檢測結果及分析

    3.1 檢測結果:經檢測,化學危害因素氫氧化鈉、氯化氫、氰化氫、氰化物、硫酸、可溶性鎳化合物、三氧化鉻檢測結果均合格。高溫及噪聲檢測結果部分崗位不合格。

    3.2 檢測結果分析:因物件在搬運、上下掛等過程中,相互之間的撞擊以及部分鍍件需用氣槍吹掃表面水分,故部分崗位噪聲檢測結果不合格。因電鍍需要一定溫度,部分鍍件需要烘箱進行烘干,故部分崗位高溫檢測結果不合格。

    4 采取措施

    4.1 選址及布局:該企業位于某電鍍工業園區,周圍無居民區等環境敏感點;企業生產區與輔助生產區分開,生產區布置在當地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車間設備按有無危害及危害的類型分開。

    4.2 工藝先進性:為自動吊鍍線,淘汰手工電鍍,減小了工人接觸有毒有害因素的機會。

    4.3 工程防護措施:車間設有氣樓進行通風,各鍍槽邊均設有側吸式排風罩連接廢氣處理裝置;墻壁設有冷風機進行防暑降溫。

    4.4 個人防護用品:為工人配發了相應的個人防護用品。

    4.5 輔助用室:廠區設有浴室(內有簡易更衣室)、休息室及廁所。

    4.6 職業衛生管理: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4.7 應急:編制了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在車間設有相應的應急救援設施及張貼應急救援路線圖及應急電話等。

    4.8 職業健康檢查:進行了上崗前、在崗期間的職業健康檢查,未發現職業禁忌及疑似職業病病人。

    5 結束語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企業應加強除油槽、酸洗槽、預鍍氰銅槽、鍍酸銅槽、鍍鎳槽、鍍鉻槽原料的取料、運輸、加料、清槽以及檢維修過程的管理;完善操作規程,使工人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加強工程防護設施的檢維修,確保工作時能正常運行并提早生產運行以及延后生產關閉;監督工人正確使用、存放及更換個人防護用品;定期進行應急救援演練、職業衛生檢測及員工職業健康檢查等措施,保障工人的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錢均琪,呂敏,盛紅艷.電鍍企業在職業衛生評價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江蘇省常熟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4.

    [2]丁小平,楊湘琴,顧大慶,等.太倉市電鍍企業職業衛生專項檢查結果分析[J].太倉市衛生監督所,2004.

    [3]GB Z T 189.7-2007.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7部分:高溫[S].

    [4]GB Z T 189.7-2008.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 第7部分:噪聲[S].

    [5]GBZ 159-2004.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S].

    [6]GBZ 1-2010.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S].

    [7]GBZ/T 194-2007.工作場所防止職業中毒衛生工程防護措施規范[S].

    [8]GBZ 188-2007.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S].

    [9]GB/T 11651-2008.個體防護裝備選用規范[S].

    [10]AQ 5202-2008.電鍍生產安全操作規程[S].

    第9篇:工業噪聲防護范文

    關鍵詞:城市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城市環境噪聲首先是噪聲的一部分。從物理學意義上來講,噪聲是一種不同聲源的無規律混合的振動,其頻率和振幅具有復合性和無規律性的特點; 從環境保護角度而言,凡是人們所不需要的、使人厭煩并妨礙人們生活和生產的聲音都可稱為噪聲。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活動產生了過多的聲音,包括正常的工業生產噪音、生活噪音和建筑噪音,也包括不良好的商業活動經營方式,使得城市充滿了各種機器噪音、鳴笛聲、音樂聲、賣聲等生源。城市環境噪聲已然成為城市環境中的普遍問題,成了噪聲污染。噪聲污染同時具有污染范圍廣、影響時間長、對居民影響直接的特點,為居民反映最直接的一類環境污染,有關噪聲的環境投訴事件占到環境投訴的50%以上,居環境投訴事件的首位[1]。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噪聲污染與大氣污染、水污染并稱為城市環境的三大公害[2]。

    一、噪聲來源及危害

    (一)噪聲來源

    城市環境噪聲即城市噪聲污染,污染源可分類為交通噪聲、工業噪聲、社區生活噪聲和施工噪聲,城市聲環境也可以分類為城市區域聲環境、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城市功能區聲環境等。

    據文獻報道,我國城市噪聲源中,(1)30%以上來自交通噪聲(國外統計資料交通噪聲占70%)[4],噪聲源是汽車、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由于機動車輛數目一直在急速增加,道路交通噪聲成為影響最廣泛的污染。(2)在工業噪聲和施工噪聲約占我國城市噪聲源的27%,主要來自生產過程和市政施工中機械振動、摩擦、撞擊以及氣流擾動等[4]。(3)社區生活噪聲在城市噪聲中約占40%左右,包括流動叫賣、商業經營活動、戶外兒童喧嘩、汽車的啟動、家用電器等。

    (二)噪聲危害

    城市聲環境是人居物理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噪聲對環境的影響屬物理污染,已成為現代化城市的公害之一。噪聲對人、動物、儀器儀表以及建筑物均構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決于噪聲的頻率、強度及暴露時間。噪聲對人體最直接的危害主要是聽力損傷,包括暫時性聽閾偏移(聽覺疲勞)、永久性聽閾偏移(噪聲性耳聾)和爆震性耳聾;給人體其它系統帶來的危害包括:噪聲會使人產生頭痛腦脹耳鳴、失眠、全身疲乏無力以及記憶力衰退等神經衰弱癥狀和消化系統功能紊亂、腸胃病和潰瘍病等生理疾病;同時也會影響人的注意力和工作效率。研究表明[3]噪聲超過85dB(A),會使人感到心煩意亂,無法專心工作。噪聲也會對動物的聽覺系統、視覺系統、內臟系統造成病理性病變化,噪聲對動物的行為有一定的影響。噪聲還會影響到儀器設備和建筑物,當超過150分貝時,會嚴重損壞電阻電容晶體管等元件,超過140分貝,對輕型建筑開始有破壞作用[5]。

    二、噪聲防治措施

    噪聲污染對人類的危害,主要表現為對聽力的損傷、對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因此要預防和控制噪聲污染就顯得尤為重要。構成噪聲污染有聲源、傳播途徑與接受器三個要素,控制噪聲污染也可以從這三個方面著手:在聲源處抑制噪聲,降低聲源噪聲級,這是最根本的措施;對噪聲傳播途徑加以控制,這是噪聲控制中的普遍技術,包括隔聲、采用多孔吸聲材料等措施;對接收器的保護,對于人,可佩戴耳塞、耳罩、有源消聲頭盔等,對于精密儀器設備,可將其安置在隔聲間或隔振臺上。

    (一)法律法規標準

    1.要積極的制定和完善強制性的城市噪聲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并徹底的落實,這是改善城市噪聲污染的關鍵性措施。制定了噪聲污染物排放標準《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22337-2008)、《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及測量方法》(GB 12523-2011)、《鐵路邊界噪聲限值及其測量方法》(GB12525-90)、《建筑施工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12523-2011)。城市合理的功能分區。城市合理的功能分區,以及完善的、分工合理的道路系統是整個城市區域具有良好聲環境的前提。

    2.加大監管力度,嚴格控制噪聲污染行為。(1)強化車輛監督管理力度,針對不滿足城區行駛噪聲要求的車輛,必須禁止使用和銷售,并且還應當加強城區報廢和清理執行力度。及時對破舊機動車和高噪聲機動車進行清理,使噪聲能夠在根源上得到控制。(2)對城區商場以及娛樂中心等噪聲根源進行強化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商場和娛樂中心進行檢查,對違規情況必須進行嚴肅處理,同時對群眾反映較為強烈的地區進行重點監管,甚至還應當通過強烈手段控制音響大聲叫賣等情況,并鼓勵他們盡可能通過文字、媒體等方式來進行廣告宣傳。(3)針對交通噪聲污染,則可通過實施限時、限行以及限速等方法來緩解交通噪聲污染。(4)工業噪聲則必須加強對企業的宣傳教育力度,嚴格執行噪聲排放標準,對超標的工業企業,必須進行及時整頓處理、整改,從聲源上控制噪聲污染。

    (二)技術手段

    1.源頭控制噪聲源,提高建設標準。(1)對道路交通進行優化和調整,使道路交通情況能夠得到有效改善,提高利用率,減少擁堵帶來的噪音量。加強對原有道路的路面使用新材料擴展和改良,降低機動車的摩擦噪音,有效控制機動車啟動頻率噪聲。加強綠色防護欄或隔音擋板的建設,在原有的敏感建筑物以及道路之間,加注綠色防護欄或隔音擋板,使城市污染能夠得到控制或者有效隔離。(2)對城市內的建筑工地,進行有效管理,從施工時間、施工過程中降低噪聲源的產生和對周圍居民的影響。

    2.傳播途徑:增加傳播距離、增加吸能屏障。(1)聲屏障技術在降噪應用中是一種最簡單有效的方法。為了避免和減少交通噪聲的干擾,可以通過設置不同形式的聲屏障、障壁建筑物和優化的土地使用規劃來達到降噪的效果。控制噪聲就是在噪聲到達耳膜之前,采取阻尼、隔聲、吸聲、消聲器、個人防護和建筑布局等措施,盡量減弱或降低聲源的振動,或將傳播中的聲能吸收掉,或設置障礙使聲音全部或部分反射出去,減弱噪聲對耳膜的作用,以達到控制噪聲的目的[6]。(2)這就要求采取合理的方案對噪聲進行控制,包括聲屏障、隔聲窗、綠化林帶及功能置換等,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一種措施或幾種措施并用,以達到降噪的要求。

    3.從接受端降低和隔離噪聲,保護受體正常功能。(1)單體建筑設計和技術措施,從聲環境質量考慮建筑群的總體布局、單體建筑物的設計,乃至建筑物護結構材料和構造,都可以防止或減弱噪聲干擾。(2)合理規劃、布局。針對容易造成城市噪污染的企業,應當采取“退二進三”“出城入園”的方式來進行整體規劃,同時分層次、分時段、有重點、分區域的進行改造、搬遷或停產、關閉,同時各規劃部門還需對交通干線以及建筑物之間設置合理的防噪聲距離[7]。

    三、結語

    城市噪聲污染是城市化建設中的主要污染源,其對城市環境、居民健康等都存在明顯的影響。根據城市噪聲污染特點的分析,合理規劃城市發展,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影響因素,從最初階段將城市聲環境納入城市計劃,確定好噪音的控制方式,同時配合防治策略,降低城市噪聲污染對城市建設的影響力度,緩解噪聲污染對城市建設的危害,保障城市化建設的發展力度,加強城市化發展中的經濟控制,以免影響城市化建設。

    【參考文獻】

    [1]趙鵬濤,趙廣田.噪聲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大眾科技,2011(10):35-38.

    [2]耿樺.城市道路交通噪聲的防治[J].山西建筑,2007,33(28):339-340.

    [3]樵地英.中國城市噪聲污染的危害及控制技術的探討[J].能源與節能,2013(04:)81-82+83.

    [4]鄒飛.我國城市噪聲污染及其防控對策探討[J].北方環境,2011(21):150+163

    [5]陳安,汪愛元,肖萌芳,彭藝.城市噪聲污染控制實例[J].環境技術,2015(04):23-25.

    [6]張艷紅,韓少軍.城市環境噪聲污染的特征與防治對策[J].環境,2014(07):92-93+1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在线成人午夜网站| 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 51影院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免费电影| 成人无号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黄色成人在线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图区|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成人动漫综合网|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8x成人在线电影| 亚洲午夜成人片|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免费视频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网站不卡|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a毛片成人免费全部播放|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国产成人精品无缓存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合集大片bd高清在线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96|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永久福利免费观看|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