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智慧環保的應用范文

    智慧環保的應用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智慧環保的應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智慧環保的應用

    第1篇:智慧環保的應用范文

    【關鍵詞】 腎移植;兔抗人胸腺細胞免疫球蛋白;應用

    兔抗人胸腺細胞免疫球蛋白(ATG)是一種選擇性免疫抑制劑,主要作用于 T淋巴細胞,導致淋巴細胞衰竭,從而產生免疫抑制作用〔1,2〕,可預防和逆轉多數的早期排異反應。腎移植術后即刻預防性使用ATG可明顯降低術后早期急性排異反應。我科應用ATG預防和治療腎移植患者早期排異反應,無1例患者因嚴重發生不良反應而停藥,應用后腎功能良好。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10月,本中心收治的應用ATG的腎移植病人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齡45~60歲,平均年齡55.1歲,平均住院13.5 d。移植術前用ATG誘導28例,治療排異反應用藥3例,平均隨訪6.5個月,31例患者腎功能均較穩定。

    1.2 ATG使用方法

    1.2.1 誘導用藥

    于移植當日術前4 h給藥,一般劑量為1~1.5 mg·kg-1·d-1,加入0.9%氯化鈉500 ml 6~8 h泵入。輸注前后各給予地塞米松5 mg靜脈注射,輸注前給予鹽酸異丙嗪25 mg肌肉注射預防不良反應,連續應用3 d。用藥期間免疫抑制劑酌減,停藥后逐漸恢復常規劑量。

    1.2.2 治療排異反應用藥

    根據臨床表現和移植腎穿刺活檢病理診斷移植腎排異反應。輕度排異反應用藥同誘導用藥;重度排異反應一般給藥劑量為1.5 mg·kg-1·d-1,連續應用3~5 d。用藥期間免疫抑制劑減半,或根據病情暫停使用,停ATG后逐漸恢復常規劑量。

    1.3 患者準備

    在給予ATG之前,應首先確定患者有無水腫,胸片有無異常。對有高容量負荷的患者,應給予一定劑量的利尿藥或透析以減少體內水分,防止用藥后誘發肺水腫;對有嚴重活動性感染的患者,首先予以抗感染治療,待感染控制后再予ATG治療,以避免發生感染加重,威脅病人生命。

    1.4 觀察及處理

    1.4.1 不良反應的觀察及處理

    1.4.1.1 寒戰、高熱

    據文獻報道,ATG不良反應主要為寒戰、高熱,高熱占93.9%、寒戰占45.5%,一般在第1天輸注ATG時即出現,屬于正常反應〔3,4〕。應向患者說明此不良反應的發生可能與滴速有關,給予對癥處理可緩解;使用前給予皮質醇和抗組胺類藥物預防治療,輸注過程嚴格按照要求控制滴速,用藥過程中嚴密觀察和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如發生寒戰、高熱反應,減慢滴速或中斷滴注至癥狀緩解,以解除患者的緊張情緒和顧慮。本組有21例(67.7%)患者在第1天使用ATG時出現寒戰、高熱癥狀,最高體溫達39℃,給予減慢或暫停輸注,并立即通知醫生?;颊叱霈F寒戰時,給予增加被蓋保暖;出現高熱時,給予冰袋物理降溫;體溫過高者遵醫囑給予降溫藥物治療,同時囑患者多飲水;待癥狀緩解后,根據醫生指示減慢或繼續ATG治療。在隨后2 d治療中,患者未再出現寒戰、高熱癥狀,體溫逐漸降至正常。

    1.4.1.2 心率加快、胸悶、呼吸困難

    輸注ATG可引起心率加快、胸悶、呼吸困難等不良反應,應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備好吸氧裝置。本組有2 例患者在輸注ATG首劑過程中出現心率加快、胸悶、呼吸困難癥狀,給予減慢輸注速度,抬高床頭,面罩吸氧、心電監護、監測血氧飽和度等,同時給予強心治療后上述癥狀逐漸緩解,各項生命體征趨于穩定。

    1.4.1.3 血清病

    由于ATG來源于異種動物免疫血清,可能會刺激機體產生變態反應。臨床主要表現為紅腫刺痛、全身皮疹、發熱、關節腫痛,腹股溝、會陰及肛周皮膚發黑、脫皮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在ATG使用過程中及應用后密切注意觀察患者的皮膚情況,特別是手掌、足掌、頸部、腹股溝、會陰、肛周的皮膚,如有異常及時給予處理。本組31例患者未出現血清病樣反應。

    1.4.2 皮膚護理

    保持患者皮膚清潔完好無破損,隔日1次更換衣褲及床單、被罩。因高熱出汗較多的患者,待體溫降至正常后及時更換衣褲及床單、被罩,保持患者皮膚清潔干燥。做好鎖骨下靜脈插管的護理,隔日換藥1次,并注意觀察周圍皮膚有無紅、腫、熱、痛癥狀,防止感染。

    1.4.3 口腔護理

    指導患者每次進餐后用制霉菌素溶液及時漱口,如口腔內出現潰瘍時可在漱口后用重組人表皮因子溶液噴濕潰瘍面或貼敷口腔潰瘍膜等,使潰瘍面盡快愈合。

    1.4.4 心理支持

    腎移植患者大多數了解自己的病情,他們對移植既抱有希望又有恐懼心理,擔心預后情況。此外,居住在隔離病房,離開親人會使患者產生孤獨、焦慮、緊張甚至煩躁情緒。因此,醫護人員盡量多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耐心向患者解釋腎移植的優點及隔離的必要性,使用ATG的目的及意義,堅定其治療信心。告知患者ATG是副作用較小的強效免疫抑制劑,雖然會產生不適癥狀,但給予對癥處理可以緩解。

    2 結果與討論

    本組31例患者中,23例出現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寒戰、高熱21例,心率加快、胸悶、呼吸困難2例,經減慢ATG輸注速度,輔以對癥治療,待癥狀減輕后繼續用藥,無1例患者因發生不良反應而停用ATG。平均隨訪6.5個月,31例患者腎功能均較穩定。

    既要降低排異的發生,又要減少免疫抑制劑的腎毒性,是延長移植腎存活的關鍵〔1,2〕。ATG是從經人胸腺細胞免疫的家兔體內提取的經巴氏消毒提純制成的免疫球蛋白,為多克隆抗體,即為多種抗體的混合物,可以結合不同的抗原決定簇〔5〕。使用 ATG后,周圍血象中的淋巴細胞均大幅度下降。在所有使用ATG的患者中,預防組用藥加速性排異發生率低或使排異反應減輕,為移植腎的長期存活提供了可能性;治療組用藥病理變化較易逆轉。所有使用ATG的患者在用藥3 d內肌酐上升幅度趨緩,一般3~5 d后肌酐開始逐漸下降。對于前期用過ATG的早期急排患者,小劑量甲基潑尼松龍即能取得療效。前期未用過ATG的早期急排患者,部分使用甲強龍并不能控制,仍需使用抗體治療;極少數前期用過ATG的早期急排患者,仍需使用抗體治療。同時由于使用多克隆抗體誘導治療,還可以減少鈣調神經抑制劑CNI劑量,減少藥物的腎毒性;在使用ATG的同時,可酌減糖皮質激素的用量,從而減少激素引起的不良影響,總體治療效果良好。但由于ATG在使用過程中可出現寒戰、高熱、胸悶、呼吸困難、血清病等不良反應,有時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護理至關重要。嚴密觀察藥物不良反應,使用時嚴格按照要求控制滴速,早期發現不良反應的發生,及時、早期處理,是減少患者因發生不良反應而停藥、提高療效、延長移植腎存活、解除患者的緊張情緒和顧慮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 Kaihara S,Okamoto M,Akioka K,et al.Improve graft survival in ABOincompatible living donor kidney transplantation〔J〕.Transplant Proc,2005;37(4):18045.

    2 Nashan B.Antibody induction therapy in renal transplant patients receiving calcineurininhibitor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s:a comparative review〔J〕.Bio Drugs,2005;191:3946.

    3 Mourad G,Rostaing L,Legendre C,et al.Sequential protocols using basiliximab versus antithymocyte globulins in renaltransplant patients receiving mycophenolate mofetil and steroids〔J〕.Transplantation,2004;78(4):58490.

    第2篇:智慧環保的應用范文

    黨的十首次把“生態文日月”和“美麗中國”作為重大議題提出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從側面反映出了同家層面對環境保護及生態文明的重視程度已經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美麗中國”是人與萬物產生的一種和諧關系,在這種和諧關系下,人類應該為子孫后代留下一個藍天、白云、綠水的可持續發展環境?!懊利愔袊辈粌H僅是簡單的一句口號,其基礎是生態文明,形式是環境保護,是人類如何有效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環境的方法。

    近年來,環保部門積極采用數字化應用模式對環境管理有了很大促進。數寧技術是過去一二十年來,利用信息化技術得到環保工作從傳統環境管理到辦公室自動化、監測監管信息化、數寧化的一個過程,也順應了全球數字化的發展形勢。但是數字化并不是完全的自動化,它還需要環境管理智慧化的過程。

    2009年初,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美國總統奧巴馬將“智慧地球”上升為國家戰略?!爸腔鄣厍颉钡暮诵氖且砸环N更智慧的方法,通過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改變政府、企業和人們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效率和靈活性,實現信息基礎架構與基礎設施的完美結合。隨著“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在環保領域中如何充分利用各種信息通訊技術,感知、分析、整合各類環保信息,對各種需求做出智能的響應,使決策更加切合環境發展的需要,“智慧環?!备拍顟\而生。

    “智慧環?!笔窃谠小皵祵幁h?!钡幕A上,借助物聯網技術,把感應器和裝備嵌入到各種環境監控對象(物體)中,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將環保領域物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環境業務系統的整合,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實現環境管理和決策的“智慧”。那如何利用“智慧環?!钡母拍?、方法去解決實際的環境問題呢?它的具體內容又是什么呢?本文將帶領讀者探索智慧環保建設內容。

    智慧環保建設內容

    構建立體化、智能化的覆蓋全市的環保領域物聯網平臺,提升空氣質量和水環境質量的實時監控水平,實現由“數字環保”向“智慧環?!钡霓D化。

    (l)環境監測系統

    通過增加水、氣、土壤、噪聲、固廢、生態等環境監測監控設備數量和監測手段。提高現有環境監測的密度,更及時有效地發現和遏制固廢、廢水廢氣等排放。重點建設重金屬、放射源、固廢及危險品轉移等監測監控系統,大力推進環境治理設施的建發,開展環境治理設施及監測監控設備的運營服務,保障環境監測、治理體系的正常運轉,提升城市環境管理能力。

    (2)整合所有環境信息資源和數據

    依托公共服務平臺,加強環保、水利、氣象等部門間的業務融合。整合所有環境信息資源和數據,建設環境監測數據標準體系,將各類環境信息,通過先進的數據挖掘與處理、智能分析,實現對環境保護和自然災害等狀況做出更為科學準確的測定和預估,實現環境監測數據的統一規范,各部門的信息共享與服務一體化功能,提高環境數據管理、分析和利用水平。

    (3)建立環境信息綜合分析中心

    環境信息綜合分析中心由四大分析系統構成:區域排放總量核算系統、環境質量綜合評價系統、環境輔助決策系統,環境應急預測預警系統。

    (4)智慧節能系統

    為貫徹落實《同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07] 15號)精神,根據《關于加強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科[2007] 245號),加強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監管體系建設,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大力推進城市行政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監測管理平臺的建設。

    建設建筑能耗監測管理平臺,實施建筑基礎數據錄入及分項計量能耗數據的采集,實現對重點建筑進行能耗動態監測,是加強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運行管理,建立和完善能效測評、用能標準、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效公示、用能定額、節能服務等各項制度的重要基礎性工作。系統平臺包括的系統模塊有數據采集子系統、數據處理子系統、數據上報子系統、消息管理子系統、數據分析展現子系統、公眾服務子系統、信息維護子系統和系統監測子系統等。

    以物聯網、云計算和地理信息技術為核心,建設智能照明系統,實現城市建成區道路照明回路遠程自動化智能控制,在保證照明效果的基礎上取得顯著的節能效果;提高路燈電纜被盜報警的及時率、準確率;為路燈故障和線路故障提供準確定位和信息分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巡檢費用,有效保證路燈“三率”指標的實現。

    整合現有信息化資源,到2015年,力爭完成建筑能耗監測管理平臺,行政機關、辦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測覆蓋率≥80%;照明回路智能化控制率≥90%;城區主次干道路燈單燈控制覆蓋率≥90%。

    在軟件技術實現上,由政府財政實施項目復用城市電子文件支撐平臺成果。

    (5)智能環保平臺升級后智慧目標

    首先,環保信息全面感測。對大氣、水源、土壤、生態、企業排放等環保相關信息的采集、傳輸、存儲和利用建立統一標準規范體系。在此規范體系下,全面建設和整合環保物聯網以及相關信息系統,形成全覆蓋的環保信息感測體系,使上述信息能夠及時、完整、安全、可靠地被查閱和利用。

    第3篇:智慧環保的應用范文

    在內蒙古,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通信技術早已開始悄悄地改變這個擁有藍天、白云、大草原的廣闊區域。內蒙古聯通與政府一起經歷了幾年的合作,已經邁出了“互聯網+”模式在政務、教育、醫療、交通等領域推廣應用的實質性步伐。

    形成綜合信息化服務能力

    作為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重要戰略合作伙伴,中國聯通依托其光纖寬帶、3G/4G無線寬帶、云計算基地等資源,為互聯網與傳統行業、企業融合建立了穩定、便捷的資源基礎。

    記者了解到,內蒙古聯通與經信委的合作由來已久。“起步早”成為信息化建設能夠實現全國領先的重要因素。聯通系統集成有限公司分公司總經理付險峰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內蒙古聯通與經信委通過與其他產業緊密配合,以政府信息化為重點,針對移動互聯網、系統集成、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熱點技術領域開展專業化運營?!?/p>

    付險峰介紹,內蒙古聯通圍繞智慧城市信息化布局,在電子政務、智慧城市、行業信息化、視頻會議、呼叫中心、安防監控、3G/4G行業應用、智能樓宇、機房建設、軟件開發及維護外包方面的專業技術服務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和專業方案解決能力。重點針對黨政機關、科教文衛、軍隊公安、金融保險等領域,內蒙古聯通正在全面轉向綜合信息化服務的提供者。

    信息化成果契合“互聯網+”

    自治區電子政務、環保物聯網、金保工程、黨員遠程教育、標準化考場、大型公建能耗監測、水資源管理系統、無委會網絡平臺、呼和浩特數字城管等,這些由內蒙古聯通承建的重大項目,在提升社會信息化水平、提高民生服務能力方面起到良好作用。付險峰表示:“近年來,內蒙古聯通的行業和社會信息化推進工作與國家倡導的‘互聯網+’戰略完美契合?!?/p>

    作為內蒙古信息化建設的亮點工程之一,中國聯通助力內蒙古環保廳率先實現在線環境監控項目,走在國內環保信息化前列,獲得了國內其他地區的關注和借鑒。內蒙古環保廳監控中心主任張樹禮介紹,通過引進物聯網、云計算、3G/3S等先進技術,經過幾年的建設,在線環境監控項目已經實現了與3S系統(GIS、GPS、RS)緊密結合的三位一體污染源監控體系,建立集污染源監控與環境質量預警一體化、監控精確定位與數據即時共享一體化的先進環境監控與管理體系,建立了全區統一的環保專網。記者了解到,該項目二期工程已經實現了對全區85%污染源的監控,在不久的將來,該項目將實現對所有污染源的監控。張樹禮介紹,通過已經建立的環境保護大數據庫,對系統監控的環境大數據收集、分析、應用,能夠對企業排污行為進行有效地監管和約束,為環保部門出臺管理政策、為政府研究制定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這也是發展環保信息化的根本目的之一。

    除了提升政府執政與服務能力,便民、惠民也是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意義。結合中國聯通對社會提供的行業信息化服務,內蒙古聯通推出智慧社區等便民服務、以及校園信息化、移動辦公等20多個專業領域的共60多項綜合解決方案。在這些解決方案中,最吸引記者的就是“社保一卡通”項目(金保項目)。內蒙古聯通提供了優質的集成實施、高效的運維保障服務、國家四星級機房環境和4G移動技術,與內蒙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共同合作,在全國率先建成規范統一的省級大集中平臺,實現了全區人社系統數據大集中、運用大集中、服務大集中,真正地從根本上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集中式內蒙古“12333”協同辦公系統實現了“網上受理、協同辦理、網上反饋”全流程網上服務。全面貫通自治區、盟市、旗縣、鄉鎮蘇木、嘎查村的五級金保專用網絡,特別是對于廣袤草原上生活的農牧民,“一卡”實現就醫、保險、繳費、購物,便民服務更貼心。

    此外,智慧社區、智慧醫療、智慧沃家等更多服務,真實地體現了“互聯網+”所帶來的無限可能。互聯網已經深入地改變了內蒙古,從一個美麗的北疆城市變成數字時代的“信息化的城”。

    “云、管、端”聚合資源優勢

    在國內,內蒙古是一個東西跨度大、氣候異常的特殊地域,網絡建設的復雜度高,面對很多特殊的難題。但是到現在,內蒙古聯通已經擁有豐富的傳輸鏈路資源。

    據介紹,內蒙古聯通從2014年起,就圍繞集團公司全面實施“移動寬帶領先與一體化創新”的戰略開始LTE FDD網絡建設的準備,通過網絡規劃落實資源配置計劃,提前進行IPRAN改造工作。因此,中國聯通內蒙古分公司的“雙4G”網絡部署迅速。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區已經開通LTE FDD基站5138個,完成全年建設任務的91.08%,實現了各盟市和旗縣主城區的連續覆蓋,重點鄉鎮和4A級景區的區域覆蓋。內蒙古聯通在全區建設的光纜線路總長達到10.6萬多皮長公里,固定、移動、寬帶、小靈通用戶數累計達到1200多萬戶。

    同時,在呼和浩特坐落著全國中心性的數據中心――西北數據中心基地。這里承載了內蒙古聯通的一體化云服務平臺。從最初分散建設的各個系統,到現在所有服務全部整合到一體化云服務平臺,內蒙古聯通致力于將云服務平臺打造成為面向全區的行業應用和基礎信息數據的聚合者。

    現在,中國聯通西北數據中心已經形成了8公里的“云服務圈”,滿足全區各行業信息化應用需求。通過一體化云平臺聚合行業信息化應用,匯聚及承載電子政務、政府執法、智慧城市、中小企業、物聯網、SI合作、公眾服務等7大類共70多項產品,并在云平臺的支撐下,通過整合各專業數據庫中的信息,進一步構建頂層、綜合、共享的數據平臺,為行業客戶提供隨需而動、彈性靈活、安全放心的專享云產品服務。

    第4篇:智慧環保的應用范文

    智慧城市建設包含著生態文明的理念,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曾提到:“如果城市總是充斥著霧霾、交通擁堵嚴重,這樣的城市不能稱之為‘智慧城市’?!敝腔勰茉词侵腔鄢鞘薪ㄔO的重要基石,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通過“智慧能源”實現的節能減排經濟效益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綠色ICT成為未來發展趨勢

    智慧能源的本質是能源優化、管理和服務,其中包含節能減排和節能服務,對智慧城市建設進程具有巨大的推進意義。智慧能源旨在利用ICT技術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即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實現用能智能化,達到能源的經濟性、高效性、環保性。

    在世界范圍內,很多國家和地區早已經認識到ICT節能的重要性并大規模應用部署,這也是未來的必然發展趨勢。將ICT應用于能源的生產、儲運、應用、再生等各個環節,可以實現能源網絡的互聯互通,通過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優化能源的可管、可控。ICT與能源技術深度融合,可實現信息與能源的雙向流動,達到規?;?、體系化。

    下一代能源的綜合管理將通過以互聯網為中心的ICT技術承載,這種趨勢一般被稱為綠色ICT。但是在綠色ICT的實際普及推廣過程中,遇到了以下問題:

    首先,不同設備或能源管理產品,擁有獨立的數據庫,由各個企業獨立開發,很難與其他企業的產品無縫兼容。

    其次,能源管理已經逐步擴展到建筑群、社區、校園等更大范圍,不同設施往往使用各種不同的工業總線設備,無法實現采用統一便捷的方法實現基于互聯網的在線能源管理。

    面對ICT促進節能減排存在的問題,中國電信意識到“綠色發展、標準先行”,展開綠色發展征途 ,同步啟動企業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制定。

    企業標準是指節能減排商務服務標準,包括應用服務標準、泛在網關及其管理控制協議、管理支撐單元要求、感知和現場控制層接入規范;行業標準是指通信網支撐泛在物聯應用、綠色社區、總體業務能力要求;國家標準指社區智能節電技術應用指南;國際標準是指IEEE 1888。

    此外,結合新一代信息技術,中國電信提出電信級可運營的綠色節能服務體系,提出融合傳感網和IP網的多協議自適應泛在網關,構建廣泛兼容的泛在綠色社區體系架構,規定標準化的綠色節能遠程控制協議和數據交互格式,促成低成本、大規模的耗能設施互聯互通。

    自主創新綠色節能國際標準

    傳統的節能減排領域通?;诠I總線系統,工業控制系統非IP、封閉、垂直,不能達到設備的互聯互通,擴展性很差。IEEE 1888標準將ICT、互聯網的概念切入節能減排領域,徹底改變了傳統工業控制現場總線的封閉的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創新性地構建了與IPv6、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深度融合的標準化、開放式技術體系和系統架構,形成了傳感器、控制器、網關、存儲及應用平臺、終端設備等貫穿下游、中游、上游,涵蓋多領域、跨行業、龐大的、完整的產業鏈。

    由中國發起的IEEE 1888標準是獲得全球電子信息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標準化組織之一――IEEE及歐、美、日方面認可的綠色ICT標準,是IEEE在綠色節能和物聯網領域具有標志性的全球標準。

    目前,圍繞著IEEE 1888標準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綠色節能解決方案,廣泛應用于泛在綠色控制領域,利用ICT促進節能減排。實現數字化綠色城市能源網絡監測和控制,提出統一的綠色節能控制協議,兼容目前眾多的智能樓宇協議,應用于綠色節能產業。

    目前,IEEE 1888標準技術主要應用于綠色園區、城市供水、市政供暖、綠色數據中心及通信機房等領域。

    綠色園區是針對空調、照明、路燈、供水、供暖、電梯、數據中心等設備進行節能管理。IEEE 1888泛在綠色控制應用開發實現園區/社區內能耗設備的統一管控和能耗監測、管理及告警等功能。泛在綠色社區系統主要包括:空調節能、供暖節能、照明節能、環境監測、電梯節能、環境監測、設備監測、綠燈節能、數據分析、供水節能、決策預測。

    綠色城市供水是借助壓力傳感器、攝像頭等各種自動化/信息化遠程監控、視頻監控和遠程調度手段實現市政供水的可視化控制和管理,以提高供水的安全性、穩定性、經濟性。

    應用IEEE 1888泛在綠色通用控制技術可以有效地實現綠色供水的控制過程。綠色供水系統主要包括:綠色供水監控應用平臺、智能前端分布式交互管控平臺、智能前端設備、站點泵房自動控制系統集成。

    區域性網絡化檢測與監控信息平臺,是實時采集、監測、評價和控制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數據的信息平臺。

    環保e通是針對環保監測監控業務和管理特點,利用中國電信的電話網、移動網、互聯網融合優勢,為環保部門提供對污染源、環境質量、核輻射點源等進行數據采集傳輸和視頻監控,實現監測數據與監控視頻的融合應用,固網和移動的融合應用。

    智慧能源開始大規模部署

    我國政府已經將節能環保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節能減排技術有效結合的IEEE 1888標準在能源監測和控制領域將發揮獨特優勢。

    目前,IEEE 1888標準技術已經在山東、北京、陜西和國外一些主要城市應用,綠色監控站點數量已經達到數萬個,累計創造了超過3億元的節能收益。

    清華大學部署IEEE 1888后,使建筑綜合能耗降低20%。青島科技大學高密校區應用IEEE 1888后,全年節電約20%,節水10%-20%,CO2排放減少4%,SO2排放減少5%,氮氧化合物排放減少3%,項目投資回報期為2-3年。

    青島市政二次供水應用IEEE 1888后,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降低了供水電耗和管網漏失率,避免了水資源浪費,保障二次供水居民的安全可靠用水。

    第5篇:智慧環保的應用范文

    日前,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與NEC(中國)共同舉辦的“21世紀國際企業家上海論壇NEC專場”暨“2013NEC創新解決方案展”在上海開幕。展會以“智慧城市近在咫尺——C&C融合創新共建和諧社會”為主題,首次全方位展現了NEC在構建智慧城市過程中,在城市管理、企業運營、民生服務等領域的信息化解決方案,以及服務于智慧城市建設的下一代c&C(Computer&Communication)技術。

    NEC的創新展再度掀起“智慧城市”的熱潮,激發了人們對此議題的熱議。盡管目前對如何實現智能城市仍未達成共識,但各方目前基本上都同意智能城市擁有以下特征;智能城市是以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依托,以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為突破口,將集約、低碳、生態、智慧等先進理念融合到城鎮化的過程中,實現智慧的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城市,智慧的配置城市資源,優化城市宜居環境,提升城市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最終增強市民的幸福感和城市可持續發展。

    正如NEC社長遠藤信博在創新展上所說的“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標是要實現安心舒適的居民生活,人類與自然的共生、共存,整個社會安全、持續、高效發展。智慧城市建設過程必須因地制宜和因時而變,智慧城市規劃不是‘在某一時間段設計最佳的城市’而是要‘提供能彈性應對未來變化的結構’。”

    作為金蜜蜂2020倡議中信息化議題的發起企業,NEC致力于構筑實現對人與地球友好的信息社會、以信息技術促進社會發展。NEC在“智能城市”領域所取得的成績無疑代表了其信息化議題所取得的進步。

    多年來,NEC致力于提供智慧城市的解決方案。NEC中國戰略事業發展部總經理唐力對本刊記者說,NEC從上世紀70年代就提出了“C&C”的概念,即“ComputerS &Communications”相結合,預言了我們現在所說的“IT”和“通信”的融合。幾十年來,NEC一直在“C&C”的道路上鍥而不舍地創新,目前階段是基于“物聯網”和“云計算”這兩大技術基礎,去支撐智慧城市的發展。NEC在安心安全、節能環保、交通物流、醫療養老四大領域為中國的政府、企業及個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更好的服務”。

    唐力詳細介紹了NEC智慧城市的幾種解決方案:

    “城市綜合管理系統,是在城市布滿各種視頻、監控器、傳感器和智能電表等,搜集城市的火災,自然災害、治安、交通和能源消耗等領域的數據。將這些數據匯集到數據中心做相應的分析和處理,可提高城市管理如應急管理,減少城市能源消耗成本等”。

    “NEC的防災應急系統很成熟,包括40多種子系統。比如河川雨量水位監控系統,通過傳感器、視頻等監測河川、水庫等水位和水質情況,通過無線通信傳輸到數據中心”。

    “利用遠紅外高感度攝像頭與CCTV相結合,對森林防火、輸電設備進行預防檢測的解決方案,這一方案在內蒙古已經投入使用”。

    NEC的養老、醫療、教育、樓宇能源管理等多種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在我國多個城市落地應用。這些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可以使城市運行更有效率、更環保、更可持續。智慧城市并不是高科技的堆積,而是以信息化技術為依托,將使城市化進程中所出現的各項“城市病”逐漸消亡,讓城市的各項職能更人性化,更便捷,使城市生活更幸福。這也是每個大城市未來的目標。

    桑坦德:智能城市的“成功案例”

    如果說NEC提供了智慧城市的解決方案,那么在西班牙美麗古老的港口城市桑坦德,則將多種智慧城市方案落地應用:市民通過“城市脈搏”這一手機應用軟件,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幾乎任何信息。例如,在公交車站等車,想知道下一班車到達的時間,只需要打開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將手機指向公交車站,手機馬上顯示所有經過該站的公交車和到站的時間。如果把手機指向該市音樂廳,手機就會顯示未來幾天或幾周的演出節目單。如果在超市附近開啟該應用程序,還能了解到正在特價促銷的商品信息。游客如果來到桑坦德市,也會便利多多,游客將手機指向市區某個噴泉,手機就會出現該噴泉由誰所建,建于何時的信息。這是桑坦德市作為“智慧城市”具體表現。

    桑坦德如何實現這一切?

    桑坦德市里的路燈、柱子、建筑物的墻體甚至停車場的瀝青中,都永久性地安裝了傳感器,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這些傳感器不停地監測著幾乎所有可以監測的事物:光、壓力、溫度、濕度,還有汽車和人的移動。每隔幾分鐘,傳感器會把測得的數據傳回全市收集數據流的中心。中央計算機將數據編輯成一幅大畫面,并持續更新。

    在這個數字城市,一切都被記錄下來。該系統精確地顯示出哪里交通擁堵、哪里空氣質量不好等信息。

    但僅僅數字化是不夠的!

    真正的智慧城市能讓盡可能多的居民毫不費力地獲取城市的各種信息。而一款名為“城市脈搏”的智能手機應用軟件將每一個桑坦德居民與城市數據流相連,讓市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城市信息,使桑坦德成為真正的智慧城市。

    這也是未來智慧城市的全景展現:未來智慧城市的居民就如桑坦德市民一樣,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智慧醫療,出行之前可以通過信息終端了解交通狀況,一卡在手就可以將生活中的水電、物業費通過電子系統支付。此外,涉及視頻監控、出入口控制(包括生物識別、停車場管理等)、防盜報警、樓宇對講等諸多方面的“智慧安防”也進入市民的生活。其他的“智能農業”、“智能交通”、“遠程智能辦公”等都將極大便利人們的生活。

    顯然,智慧城市里的居民生活更便捷,更幸福,城市更綠色,更繁榮。這將是未來城市的發展趨勢。

    智慧城市:中國城鎮化的“綠色路徑”

    “城鎮化已經取代工業化成為打造經濟升級版的第一驅動力?!鄙鐣茖W院全球低碳城市聯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科院創新工程重大項目首席研究員梁本凡在談到城鎮化時對本刊記者說,在新一輪城鎮化過程中,低碳、生態和環保的智慧城市建設在實現便民利民、減少城鄉差距、縮減貧富差距和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城鎮化是城市化進程中的初級階段,而智慧城市則是城市化的高級階段,如何在城鎮化這一初級城市化進程中,引入“智慧城市”理念,這不僅是一個學術層面的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層面如何運作的問題。

    我國城鄉發展不均衡,在不同的區建設智慧城市會面臨不同問題?!霸诮洕钒l達地區也完全有可能建成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不是大城市或經濟發達地區的專屬品。事實上,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中小城市由于人口規模適中,船小好調頭,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更有利”。恰如唐力所言,桑坦德就是一個只有18萬人口的城市,而在中國,無錫在物聯網的建設中也處于領先地位。

    據了解,近半年來,無錫市梳理出了智慧交通、智慧家居、智慧社區、智慧環保等16個有待著力推進的重點項目。這16個重點項目,絕大部分與市民的生活休戚相關。比如智慧交通建設中,無錫市已研發開通了公交車到達時間實時查詢、手機召車、主干道綠波等功能。智慧環保方面,目前已構建了太湖無錫水域水質與環境的立體監測系統。智慧社區計劃在全市居民小區內推廣一種大屏幕,載有天氣預報、附近菜場主要肉菜價格等信息,在小區大門口設置一個自助終端機,居民不出社區便可輕松完成水電氣繳費或銀行卡取款。

    而早在今年1月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就宣布,包括北京市東城區、河北省石家莊市、江蘇省無錫市、浙江省溫州市等在內的90個城市(區、鎮)成為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在90個試點中,地級市37個,區(縣)50個,鎮3個。試點城市的選擇并不僅僅著眼于大城市和發達地區。通過在不同的城市開展智慧城市的建設,可以為將來智慧城市大面積推廣提供多種經驗。

    第6篇:智慧環保的應用范文

    一、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經濟基礎和戰略優勢

    (一)石家莊良好的經濟基礎和發展情況

    作為河北省會的石家莊市近年來財政收入持續攀升,經濟總量也有新突破,具備了較好的經濟基礎。石家莊市2014年全年生產總值達到5100.2億元,比上年增長7.9%。全年財政收入完成681.3億元,比上年增長10%。2015年1―8月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455.8億元,同比增長7.3;規模以上工業利稅689.8 億元,同比增長13.8。同時,石家莊市城市規模不斷擴大,2014年9月行政區劃調整后,市區面積達到2206平方公里;市區人口從303.92萬增加到455萬,2014年底全市常住人口達1061.62萬人。石家莊已步入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的新四化時代,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勢在必行。

    (二)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相互促進,融合創新

    新型城鎮化強調以人為本、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其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農村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是新型工業化道路帶動城鎮化,工業化和信息化并存的城鎮化。智慧城市是城市創新發展的高級形態,可以看作是數字化城市的升級版,是基于各種信息化手段,如通過互聯網、物聯網、電信網,把我們城市的各種資源有序的集約起來,提高我們城市的管理水準、運營效率和宜居程度。它強調集成性、融合性和協同性,兩者有相融相通、互相促進的效果。

    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既響應了國家今年初提出的“互聯網+”戰略,也是促進“以人為核心”新型城鎮化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城鎮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路徑。因此,作為河北省會石家莊,智慧城市建設應從新型城鎮化戰略高度、城市轉型發展以及全局的視角出發,進行總體設計,確定目標、重點和實施路徑。

    二、將“以人為核心”和可持續發展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根本目標

    智慧城市建設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其目標定位應站在“五位一體”(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和新“四化”建設的戰略高度,以城市發展中涉及的重點問題作為突破口,運用先進的信息和通信技術,實現城市的智慧化運行和管理,使人們生活更加舒適,城市的發展更加全面、協調和可持續。

    第一,改善民生。智慧城市將提供高層次的智慧公共服務,智慧醫療、智慧教學、智慧交通、智慧商業等,為城市居民提供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推進社會多領域的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極大地滿足城市居民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第二,提高政府效能。信息技術的互聯互通為“智慧政府”的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政府通過各類先進技術的綜合運用,將極大地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決策的科學化水平。“智慧政府”將把傳統的政府提升為“整合的政府”和“無處不在的服務性政府”,提高政府辦公的透明度,使政府工作更加科學化、精細化、人性化。

    第三,促進經濟轉型。智慧城市建設要求經濟發展更多地依賴于信息和知識等無形資源,以智力資源和信息資源作為投入要素,屬于高科技產業。運用智慧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能夠促進傳統工業升級,優化產業結構,從而推動產業向高端化發展,實現經濟轉型發展。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可持續發展,這本身就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特征,有利于實現城市經濟的集約型發展。

    第四,改善生態環境。智慧城市建設要求有一個智慧的生態環境,就是生態建設與監控的智慧化。一方面信息技術產業的推廣和發展,促進節能減排、循環發展、低碳環保,實現綠色生態城市建設。另一方面,智慧生態提高了生態環境的智能監測和綜合治理水平,可實現污染的實時監控與生態惡化的適時報警。

    三、石家莊市智慧城市建設的實施路徑

    依據2014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七部委的《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結合石家莊市現階段基本情況和智慧城市系統運作機理分析,建議智慧城市建設路徑如下:

    (一)設立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作為智慧城市的中樞組織

    設立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以其為智慧城市建設的統籌規劃部門和實施主體。通過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建設全市統一的智慧管理平臺,實現城市范圍內不同系統、不同部門之間的相互聯通、數據整合、信息共享,為城市運營、管理和服務提供統一的智能化指揮協同平臺,實現社會資源的集約化管理和合理分配,進一步完善城市的管理與運行功能,促進城市生活更智慧,建設現代化的宜居城市。

    (二)將智慧硬件設施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

    一是智慧基礎設施建設。國務院總理把“互聯網+”寫入《2015 政府工作報告》,“互聯網+”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創新,也是思維、模式與理念的創新。結合石家莊的實際,當務之急是加強水、電、氣、交通等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推進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和“三網融合”,滿足多領域的智慧應用需求。

    二是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建設。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公共建設和管理是智慧城市的兩個顯著特征,這兩個特征都反映了信息技術對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性,因此,要進一步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打造信息技術綜合服務平臺,完善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建設。

    三是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安全保障體系是智慧城市建設和運行的基礎保障,加強網絡和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引導推動建設若干個重點專項,打擊信息領域犯罪,盡快建立智慧城市的相關標準和規范,有效保護計算機網絡和公共信息平臺的安全運營。

    (三)將智慧應用建設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抓手

    一是智慧民生?;诨ヂ摼W、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進步,搭建開放、互動、融合的一體化新型公共服務平臺,提升以人為本的城市運行和管理功能。當前石家莊市正處于跨越趕超、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城市人口具有增長快且流動性強的特點,醫療、教育、就業、交通、住房等一系列民生問題亟待解決。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堅持應用需求導向,通過建設滿足民生需求的各類綜合信息服務系統,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石家莊作為省會城市,優質醫療教育資源較多,利用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醫療教育資源的互聯共享等。需要注意的是,民生的改善是衡量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標準,所以我們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量力而行,搞好惠民工程建設,不要一味地搞硬件投資,智慧城市建設不等于高科技的堆積。

    二是智慧政府。建設政府決策、管理、服務信息、民意集納的支撐系統,全面感知并掌控城市運行狀況,整合城市分散的資源、信息和組織,實現政府部門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從而促進政府治理創新和提升民生服務能力。

    三是智慧經濟??梢酝ㄟ^技術手段的引入,以行業為單位建立虛擬和實體的創新協同機制(如智慧物流、智慧環保等),整合不同行業之間的協同機制(如智慧交通和智慧城管等),提升城市內部和城市之間的創新能力,推動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一方面,在信息技術不斷的沖擊下,實現了傳統行業的創新驅動,使之不斷與新技術融合,推動傳統行業實現華麗轉身,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隨著高新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進程的加快,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一些新興產業將會應運而生,促進城市經濟的良性發展,從而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四是智慧環境??諝馕廴臼悄壳熬┙蚣絽^域最為嚴重的環境問題,石家莊更是多次在近期全國空氣污染排名前十中榜上有名??諝猸h境質量既與自然環境有關,也涉及到產業結構、城市建設、交通出行等多方面。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等智能化途徑,提高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監控力度,做好環保知識的宣傳,提高環保意識,做到提前預防、適時預警和及時處置,為環境治理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

    第7篇:智慧環保的應用范文

    五年前,IBM敏銳地發覺“智慧”的發展趨勢,并將智慧城市的概念帶入中國。這一概念不僅符合中國的城市化發展趨勢,也符合中國政府重視民生的政策,因而在中國得到迅速推廣。

    “智慧”的“自轉”與“公轉”向人們闡述了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即人人都會成為“智慧”的推動者?,F實也很樂觀,國內ICT領域的多數企業,甚至傳統家電企業都在為智慧城市添磚加瓦,推動部分新概念的落地:智慧園區、智慧社區、智慧家庭,不一而足。

    放眼全球,智慧城市的廣泛建設帶來很多先進經驗,而眾多的國際企業成為傳遞經驗的踐行者。IBM作為智慧城市的引領者自不必提,而來自日本的NEC也是中國智慧城市建設進程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作為一家有百年歷史的ICT企業,NEC是日本較早倡導智慧城市的企業之一。據NEC信息系統(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中井汪杰介紹,NEC于1977年首次提出“C&C”(Computing&Communication)的偉大構想,預見了計算機與通信融合的大趨勢,這也是NEC所倡導的“以物聯網與云計算支撐智慧城市建設”的雛形。在日本,NEC參與了數量眾多的智慧城市項目建設,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管理模式和系統構筑經驗。作為文化相近的東方友鄰,日本的智慧城市戰略及實施經驗對中國來說極具參考價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日本,智慧城市和物聯網的概念存在多年,日本制定了“e-Japan/u-Japan/i-Japan”等系列國家信息化戰略來推進國家ICT建設,最終建成無縫的基礎網絡,并以此為基礎制定了“電子政務”、“醫療保健”和“教育人才”三大發展戰略,激活產業和地域的活性并培育新興產業,從而體現以人為本,創造使國民安心和有活力的社會。

    1. 個人信息管理

    “i-Japan”戰略有一個核心內容——“國民個人電子文件箱”,其目的是讓國民管理自己的信息資料,通過互聯網安全可靠地完成工資支付等各種手續,達成信息共通并對其進行綜合管理,使國民享受一站式的電子政務服務。NEC的云計算共通核心服務系統、信息共享平臺等已在日本的長崎市、橫濱市、富士市等幾十個城市和區域導入。

    2. 數字醫療

    目前東京的電子病歷系統在各類醫院已經得到普及。電子病歷系統整合了各種臨床信息系統和知識庫,能提供病人的基本信息、住院信息和護理信息,為護士提供自動提醒,為醫生的診療活動提供幫助。此外,醫院還通過無線網絡和移動設備實現了醫生移動查房和護士床旁操作。

    目前日本的醫療信息化建設基本實現了診療過程的數字化、無紙化和無膠片化。其中,NEC不僅參與日本各大醫院電子病歷系統的構筑,還發揮網絡技術優勢,推動醫療機構之間以及醫院和社區之間的信息共享,促進區域醫療服務網的發展。

    3.節能減排

    日本在2007~2008年間迅速展開了對智能城市構成要素的可再生能源與電動汽車等一系列相關要素的試點實驗,并于2010年正式開始建設包含各要素在內的綜合智能社區。在官民聯手建設智能社區聯盟的同時,日本也在橫濱市、北九州市、豐田市、京阪奈科學城這4個地方開始了試點實驗。

    NEC在2012年提出了強化收集及分析“大數據”的業務方針,并成立了專門針對能源的分析組。在何時何地,何種裝置生產或消耗多少電力,這些信息正可謂大數據。NEC致力于將自己的數據分析技術充分應用于電力領域。

    以上是日本智慧城市建設中關于政務、醫療和能源三個領域的概括。從關系民生的細小之處中不難看出,“以人為本”的智慧城市建設正是創建和諧社會的基礎,而NEC正在將這些經驗帶到中國。

    智慧“武器” 民生為本

    NEC于三年前啟動智慧城市戰略,其核心思想是圍繞民生的五大問題:安心安全、節能環保、交通物流、醫療養老以及教育,建立一種能夠應對城市變化的機制,創造一個安心舒適的居民生活環境。據中井汪杰介紹,NEC致力于在城市的各項功能中,通過云計算和物聯網,將人流、物流、信息流整合利用,實現城市的高效運營。

    NEC(中國)從2012年起將智慧城市作為公司新業務發展的重中之重,立足中國國情,基于物聯網應用,將日本先進的智慧解決方案引入中國并服務于中國日新月異的城市現代化建設。NEC積累了大量基于物聯網的行業智慧解決方案,包括智能安防/生物識別、節能環保、智能交通/物流、智能醫療/養老、防災應急等等,它們組成了NEC攻城拔寨的智慧“武器”。目前NEC在中國重點推進安防/應急、節能環保、養老、物流等方案。

    智慧安防——人臉識別/指紋識別

    NEC的圖像識別技術、狀態不變性分析等先進技術能夠實現對圖片、視頻和指紋的智能分析,廣泛應用于智慧安防領域。目前,NEC人臉識別及指紋識別技術已經應用在澳門海關和香港海關的通關認證中。在中國大陸,NEC與本地伙伴合作將其導入到國家司法考試的身份認證中。

    2011年,NEC為安徽省建設完成的千萬級指掌紋自動識別系統,是目前為止中國最大規模的指掌紋系統,平均30秒即可完成一枚現場指紋查詢比對工作。新系統啟動后不到一年的時間,查破案件數量大幅增長,是2001年以來安徽歷年平均破案數量的10倍以上。目前,安徽全省共建設了NEC指紋自動識別系統終端系統2300多套。今后,該系統還可進行擴容,最大可存儲5000萬人捺印指紋數據,從而大大提高系統對跨省作案案件的查破能力。

    此外, NEC還將人臉識別技術與獨特的視像處理技術相結合,應用于流通行業,以發現內部人員和顧客的偷竊行為或者提前識別VIP客戶,革新購買體驗,增加營業額。

    智慧養老

    ——老年公寓智慧管理系統

    中國正走向老齡化社會,但養老的理念和實踐都非常落后。NEC在日本有著多年提供醫療和養老院智慧解決方案的成功經驗。從2011年開始,NEC與北京匯晨養老機構管理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出包括移動化服務管理、實時數據挖掘、基于云的數據分享、智能人員定位等特點的智能老年公寓管理解決方案。

    智慧能源

    ——樓宇能源管理系統(BEMS)

    建筑物八成以上的耗電來自空調或照明,NEC樓宇能源管理系統通過在建筑中安裝大量的溫濕度及影像傳感器,對空調和照明進行能耗控制,實現對大型建筑的分布式能源管理。

    此外,在清潔能源方面,NEC擁有世界領先的鋰電池技術,目前已成功運用于新能源汽車中,日產的Leaf電動車采用NEC的鋰電池曾創下單次充電續航185公里的記錄。NEC高性能電池還可應用于家庭儲能系統,從而解決由于太陽能、風能的不穩定性而產生的能源浪費問題,實現清潔能源的有效利用。

    智慧物流——智能冷鏈管理系統

    NEC的智慧物流解決方案包括:停車場智能管理系統、冷鏈管理系統、電動車Telematics系統、物流倉儲管理系統、移動車牌識別系統等。目前,NEC已將日本先進的智能冷鏈管理系統引入中,并成功地用于醫藥流通領域。

    民生一直是NEC智慧城市戰略關注的重點,中井汪杰表示,在防災應急、醫療養老和節能環保方面,NEC不只是建立一個物理的系統,更重要的是帶來了一整套的經驗,而這些經驗只有通過長期的實踐才能得來。以防災應急為例,日本這個地震頻繁的國家在震后應急通信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中井汪杰舉了個例子,在東京都廳聯絡災情有專門的屋子,政府設立專門的接線員與各個區進行電話聯絡。政府對這些接線員有個特殊要求:必須住在步行五分鐘可回到聯絡室的范圍內。這是由于一旦發生嚴重的地震,現代化的交通中斷,移動通信癱瘓,只有步行和固定電話是可靠的——這是只有NEC才能提供的經驗。

    把脈癥結 實現智慧

    中國的智慧城市事業已從前期“概念導入”進行到“規劃和試點”階段,截至目前,政府已經完成193個智慧城市試點規劃。在中井汪杰看來,未來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有兩個重要趨勢:一是“從方案規劃到深化應用”,二是“從單純信息化建設轉向通過智慧城市建設來帶動本地的產業升級”。同時他也看到,目前仍然存在信息孤島的問題,這是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大障礙。他說:“各部門已經進行了多個信息化系統的建設,但系統間缺乏關聯,且可能邏輯順序混亂,信息化投入達不到最優化的統籌運作的效果。”而這個障礙最終還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去破除。

    第8篇:智慧環保的應用范文

    日前,山東省政府出臺《關于貫徹國發〔2013〕7號文件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到2015年,以構筑“智慧山東”為目標,物聯網產業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同時明確了山東在今后的時間里將以打造智慧園區為主要目標,來實現智慧山東的整體結構規劃。

    提早布局

    智慧園區的明確豐富了智慧山東的整體布局。但早在2011年,山東就已經提出要形成“智慧山東”基本框架。2012年,針對“智慧山東”基本框架,在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細化為要加快智能工業、智能物流、智慧礦山、智能交通、智能電網建設,實施物聯網產業100強企業培育計劃等。這與園區的明確互為印證。

    為了更加具象的貫徹智慧山東計劃,山東決定依托濟南、青島、濰坊等7個省級物聯網產業基地,重點發展新型顯示、智能傳感器、新光源、新一代寬帶無線通信、位置感知技術,集聚培育規模以上企業500家以上、年銷售額超10億元的龍頭企業5家以上。加強信息資源共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以智慧應用和服務為核心,充分發揮地方智慧型產業的優勢,選擇物聯網應用基礎較好的領域,分期分批建設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和項目。

    在整體布局中,山東將開展“智慧城市”試點,打造引領全省的綜合物聯網應用示范先行區,積極爭創國家“智慧城市”試點。還將建設一批公用信息通信網絡高速泛在、精細管理高效惠企、功能應用高度集成、智慧產業高端集聚的示范性“智慧園區”。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還將實現對道路、橋梁、建筑等公共基礎設施,以及礦山、電力、化工等領域生產現場環境、設備實時運行的監測和預警,人員、設備的識別和安全巡查管控等。要構建覆蓋全省千家重點用能企業的油、電、煤、氣用量監測網。此外,還將加快建設山東“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實現智能旅游信息服務系統、智能酒店客房、景區客源流量監測系統、旅游車輛調度系統等,實現一體化的旅游服務和個性化的旅游感知互動。

    尤其在智慧園區建設方面,山東省經信委信息化推進處副處長韓旭東認為,過去幾年,“智慧山東”建設主要放在了交通、礦山這兩個重點領域,省內礦山開始從數字化、智能化向智慧化發展。而“智慧園區”也要通過項目建設形成更好的應用模式,引導園區內企業的智慧化發展。同時智慧園區的明確,將與“智慧城區、社區”、“智慧城市”一同成為組成“智慧山東”的三大板塊,全面助力山東的智慧化發展。

    因勢利導

    從前面的報道中可見,在山東省規劃的智慧園區中,產業的智慧化發展與城市的智慧應用無疑是最為突出的重點。通過“智慧園區”試點,山東將促進傳統產業向高端發展。例如:在禹城市等開展“智慧農業園區”試點,重點在糧食作物生產、農用地資源利用、農用水資源、畜禽水產精細化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與溯源、果園精細管理、設施農業等領域部署物聯網試點與示范應用;在濟南、淄博市等開展“智慧工業園區”試點,以裝備制造智能化為核心和突破口,深化物聯網技術在汽車、船舶、機械設備、消費品等我省優勢傳統產業上的滲透融合,創建裝備制造智能化示范園區;在德州市等開展“智慧物流園區”試點,以智能調度、物流信息處理、車輛監控管理和調度、食品及藥品追溯與風險預警等為切入點,選擇重點物流企業、園區和基地開展智慧物流應用示范。

    通過集成優勢城市現有資源整合典型產業。依托濟南、青島、濰坊、威海、濟寧、淄博、日照市7個省級物聯網產業基地,重點發展新型顯示、智能傳感器、新光源、新一代寬帶無線通信、位置感知技術、微機電系統(MEMS)和軟件產業,利用信息技術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海洋工程、節能環保、航空航天、文化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水平,重點培育一批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的大企業,做好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孵化和扶持工作,逐步形成門類齊全、協同發展的智慧產業體系。

    而在其他領域,會繼續按照“十二五”規劃有序進行并與園區項目互相配合。例如,延續推進“智慧城市”試點,探索建設、運營和服務模式。選擇濰坊、威海等市作為“智慧城市”試點,繼續圍繞交通、能源、物流、工農業生產、金融、智能建筑、醫療、環保、市政管理、城市安全等重點行業的應用熱點和難點找出突破口,加強信息資源共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以智慧應用和服務為核心,充分發揮地方智慧型產業的優勢,選擇物聯網應用基礎較好的領域,分期分批建設應用示范工程和項目。

    第9篇:智慧環保的應用范文

    人類的文明史也可以說成是城市建設發展史,優秀的城市建設發展模式也會被借鑒和學習。當前我國城市的發展面臨諸多實際操作與管理相融合協調的問題,智慧城市將改變現有的城市管理模式使之達到一個新的管理層面,會帶來幾個方面的轉變:一,科學地規劃我國的城市建設體系;二,智慧中樞的建立可以第一時間管理城市發生問題;三,智慧應用會讓人們更好地體驗到城市配套系統的便捷,極大地促進城市的高效管理和循環再生。

    (一)國內發展的實際現狀

    我國是一個傳統農業大國,最近幾年城市化發展迅速,城市化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城市化讓一切變得皆有可能,城市功能的完善,讓公共設施更加便捷地服務于人民,城市設施的承載能力也日趨加強,城市建設中信息網絡技術的普及慢慢變成了一個最基礎的重要設施。

    (二)我國智慧型城市發展現存問題

    近幾年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也相應地產生餓了一些問題。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拓展,人口問題日益嚴重,出行擁堵、產業結構不合理、環境治理臟亂差、食品安全問題突出、信息網絡不公開透明等一系列的城市問題正日益嚴重。

    二、共性和個性的融合創新,科學地發展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建設已經是一個重大的課題,在建設的過程中不僅要和現在的城市建設互相融合,也要注重其自身的特點,找到好的可行的辦法去實施。就目前來看,大多數城市都可以發揮城市自身優勢,在此基礎上做出智慧的方針和設計,找到可行性發展方針。

    (一)智慧城市跨領域發展及新興產業集群凸顯

    搞任何事物都需要創新,智慧型產業也是如此。目前中國各大城市已經紛紛進行了跨界的產業調整,以及互相融合的產業模式來開展智慧型城市建議,如智能公交系統、智能電網設計、智能在線教育、智能醫療救助等,并在智慧城市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運用新技術來更新這些系統。新技術新產業比來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這些產業有待孵化,可以先抓重點的應用示范設施,比如醫療衛生、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等一些民生領域的應用。通過這些應用的實施,再來爭取一些大型的企業投產,形成一個良性的發展,來帶動本地其他產業的有效發展。

    (二)堅持中樞平臺化控制、集成模塊化發展

    在產業鏈結構復雜、行業眾多以及信息資源整合共享的時代,智慧城市建設首要就是抓重點抓關鍵。方案解決商和運營商都在解決問題,目前無法實現平臺信息的交換,只能夠在自己的領域作業,這就必須通過城市管理者來協調,讓這些領域實現真正的信息交換,打破交流屏障,實現跨系統的綜合應用發展、各個部門的信息共享,這樣就可以避免各自為政的信息孤島局面,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化城市建設。

    三、技術與課程的交互實施

    本項目以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為研究對象,針對當前環境藝術設計課程進行應用型探討,培養出具備工程實踐和藝術設計能力,符合社會需求,順應國家戰略發展需要的創新型人才這一重要選題進行研究。具體研究內容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一)智慧型城市中智慧環境藝術設計課程的研究

    城市的健康循環發展必定會變成一個智慧循環的系統,這是發展趨勢、要有嶄新的資源整合理念、新的產業結構、要發展智慧產業、要有信息化整合能力、要有新理念規劃智慧城市,這就需要環境藝術專業的課程對此作出融合,環境藝術是一門綜合學科包括了室內和室外,但是現階段單一的設計已經不能滿足宏觀城市規劃下的需求,很多設計一擁而上,各搞各的,結果只能是能源過剩,不整體規劃就總有一天需要推倒重來,很多城市建設了沒多久,因為地鐵建設和新的環境建設,不得已又要把還是很新的建筑景觀重新修筑,這是一個資源的浪費。環境藝術設計課程在以前單純做基礎上應該做一些交互和轉變,讓智慧型設計融入進課堂來。

    (二)智慧城市建設發展的頂層設計與環境藝術設計

    教學內容的融合創新這個新的產業必定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有一個大的融合,通過教學內容的擴充以新目標為指導,充分發揮城市智慧型產業優勢,集成先進生產力,真正做到“推進信息網絡綜合化、寬帶化、物聯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商務、文化教育、醫藥衛生、城市建設管理、城市交通、環境監控、公共服務、居家生活等領域建設,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質量”,提升現有的生活環境。引進這個教學內容,是設計與智慧產業的基礎,從整體設計出發,將城市建成為一個基礎設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城市管理完善、信息快捷、應用便利、生活便捷、公共服務完備的智慧城市。

    (三)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新學科的融合方法與實踐

    在藝術設計課程里環境藝術設計一直是核心的專業課程。環境藝術專業的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意思維能力,審美品位的可塑性強,有分析處理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之外,可以幫助學生聯系一些社會的項目來讓學生參與設計,與企業和公司合作,根據實際的課題,來進行課程教學以及動手操作。在與市場相結合的方式下,來進行課題設計,能使學生的設計創意與市場的大環境和城市發展的動脈保持一定的聯系。本課題的研究,將著重解決以下問題:我國的環境藝術教育進入了一個鼎盛發展的歷史階段,但我們必須還要居安思危,好的市場前景帶給我們好的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問題,如果不進行資源整合或者進行創新,一個再好的專業也會出現人才過剩的情況,在這個情況下必須有一些新的想法出現。環境藝術除了有環境設計的專業學科外對于城市規劃的整體設計也應該有一定的研究,讓環境藝術設計不再只是室內外的界面設計,更是一個系統的設計,這個系統涉及到了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問題,環保問題、綠色能源問題,這些問題都是當今世界首待解決的具體的問題。智慧型城市建設課程的實施,將突出以下創新特性:智慧城市的基礎首先必然是可持續發展的城市,什么構成了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有序的交通、綠色的樓宇、良好的水處理技術以及智能化供電系統,能讓城市化進程步入可持續發展道路。借助適當的技術,城市可以變得更環保,居民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同時還能降低相關成本,這里可作出深入的課程研究。通過環境藝術專業的系統的設計為綠色樓宇、水處理、交通基礎設施,公共安全系統以及醫療等領域定制的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在中國創建擁有新面貌的可持續發展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設計讓城市的各項基礎設施和信息設施建設有了一個長遠的整合,積極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四、環境藝術設計中智慧型城市的建設發展前景

    智慧城市的發展前景和目標就是“發展更科學,管理更高效,生活更美好”。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研究室內外環境的學科,在做功能性設計的基礎上,去研究智慧型的設計,做到“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是環境藝術設計的精髓。

    (一)發展趨于科學模塊化

    智慧城市建設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分析現狀、找出問題、轉變設計建設方式,并以此來帶動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智慧型也是低能耗型產業發展,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綠色建筑,智慧城市設計等專業的開展在此基礎上做出了相關的研究。

    (二)中樞系統下的統一管理

    城市系統的有效循環,必需有一個中樞的管理系統來做統一的管理。通過物聯網的技術、空間地理控制等手段,對環境,道路、地設施、管網等基礎的城市設施進行有效的編排設計用于以后的定期維修;對生活物品、醫療物品、戰爭儲備等重要的物品進行有效的管控并有可視的監測系統;對于人口的進出和流動有一個有效的監測以用來反映城市人口現狀問題。通過有效的中樞管理系統來實現智慧的交通樞紐、智慧的清潔管理、智慧的城市應急系統、智慧的城市配套設施、智慧的食品藥品監管系統、智慧的政務便民系統。

    (三)生活更美好

    信息環境和基礎環境的完善,讓市民在任何地點、時間、渠道下都可以隨時得到想要的24小時服務,這將是非常便捷的一個事情;強大的基礎設計的智慧建設,可以讓人們感受到城市的美好,心理上獲得認同感,體會到便捷與關懷。地理上的位置再也不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障礙,人與人的交流變得更加簡便,不論是來自哪里的人都會被這樣一座智能的城市所吸引從而留下來繼續發展,這是城市建設的美好目標。

    五、智慧城市的技術體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动漫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午夜成人片|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400条|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香蕉|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国产|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成人|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成人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色成人综合|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高清在线|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a级成人毛片免费图片|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 国产精品成人网|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欧洲成人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亚洲女成人图区| 国产成人三级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成人免费网站视频|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免费看的成人yellow视频 | 香蕉久久成人网| 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久久成人午夜电影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