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業生態園規劃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農林產業;結構規劃;優劣分析;低山丘陵地區;山東日照;三莊鎮
中圖分類號 F3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3-0344-02
山東省低山丘陵面積約占全省陸地總面積的30%,達到4.5萬km2。加快對山東省低山丘陵地區農林產業的開發與利用,不僅可以提高山東省土地利用率,還可以促進山東省農林產業結構升級,以提升山東省的綜合實力。提出了“城鄉交融、四化同步、美麗三莊、持久幸福”的發展理念并形成“一核、兩帶、三區、五園”的空間發展格局。
1 研究區域基本情況
山東省低山丘陵面積約占全省陸地總面積的30%,達到4.5萬km2,主要分布于魯中南和東部半島地區。研究區位于魯東丘陵地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群山連綿、丘陵起伏,有互不銜接的山地、丘陵和分割的小平原,區內剝蝕、侵蝕地貌發育較好,堆積地貌發育較差,沉積較薄。土壤以麻砂棕壤為主,土壤肥力不足,屬貧瘠類型,鎮南部耕地土層較厚,土質相對較好。區內屬于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多年平均氣溫12.8 ℃,平均無霜期213 d,最大凍土深度0.32 m,年均日照時數約2 533 h。三莊河是境內主要河流,降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地下水位10~20 m,水質較好。
據統計年鑒統計,三莊鎮現轄62個行政村,7.1萬人,從事農林牧漁業的人數占據鄉村從業人員總數的61%,耕地面積共5 340 hm2,園地227.13 hm2,林地238.67 hm2。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甘薯;經濟作物以蘋果、板栗等為主。畜牧業生產以羊、豬為主,年產肉類逾8 000 t。近年來,三莊鎮充分發揮山區資源優勢,緊緊圍繞打造“青山綠水后花園,市民休閑新三莊”的總要求以及建設“生態旅游強鎮”的主題,探索出了一條集“山水游、田園游、農家游”于一體的生態旅游新模式,實現了鄉村旅游經濟新發展。另外全鎮立足丘陵地區特色,在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同時,初步建立起“歸屬清晰、權責明確、流轉順暢”的現代農村產權制度,推動了全鎮農業產業化進程。
2 農業產業發展的優勢與劣勢分析
通過對園區內部優勢和劣勢的系統分析,進而選擇可行性方案,科學制定現代農林產業發展戰略,提升符合其自身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的技術分析方法[1-3]。其實質性操作邏輯為:通過對研究區農林產業開發項目的內外生存環境以及微觀、宏觀環境的有機剖析,使得規劃區域遵循優勢與機遇相匹配,克服劣勢,避免威脅的核心戰略原則。在分析過程中的關鍵便是將有利條件最大化,將不利因素最小化。
2.1 優勢
2.1.1 生態環境良好,山地視覺獨特。三莊鎮位于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植被可因地形的變化顯得高低錯落,其地表的形態為打造視覺景觀提供條件;山區平原過渡帶,地形地貌類型豐富,農林業綜合開發空間大,為研究區“一核、兩帶、三區、五園”的“一二三五”農林特色產業空間發展格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工業污染少,環境潔凈,為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業提供了有利的環境條件。
2.1.2 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便利。三莊鎮是日照市承東啟西、連接陸上與沿海的重要交通樞紐。城鄉公路縱橫聯網,公路可達性良好,城鎮公交全覆蓋。省市縣全面的交通網絡,為集聚優質農業要素、發展現代物流、出口農產品提供重要支撐,為建設精品花卉苗木基地、優質蔬菜生產基地、休閑養生項目以及面向城區市民的都市服務型農業項目提供支持。
2.1.3 產業優勢突出,市場基礎良好。三莊鎮農林產業發展基礎良好,經濟林果等產業發展優勢突出。近年來,研究區重點扶持蘋果、板栗等林果產業,成立全市首個“果品流通協會”,注冊了“三莊”牌蘋果商標,同時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證書”,創建千畝板栗示范基地,贏得一定聲譽以及市場占有率。具備將三莊鎮打造成為安全優質綠色(有機)糧油、果蔬、畜禽、苗木、中草藥等多種產品的現代化都市型農林產業化生產基地的市場條件。
2.2 劣勢
2.2.1 丘陵地帶生態脆弱,基礎設施標準不高。三莊鎮坡耕面積較大,雨季水土流失較嚴重,再加上不良的耕作方式,不但破壞土壤的理化性質,使土壤肥力下降,還會造成丘陵地帶生態系統脆弱,氣候、土壤、水體、地質變化、動植物等任何一個要素的改變都會對其他要素產生較大程度上的影響,進而改變整個區域的生態環境,影響農業良性有序發展。
2.2.2 農業人口驟減,現代農業人才不足。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推進,農村年青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業從業人員老齡化,生產經營管理理念陳舊,受教育程度不高,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4-5]。因此,三莊鎮迫切需要引進現代農業科技管理人才,加強職業農民培訓和專業服務人才培養,提高農業工作者的農業生產素養以及技術水平,從而推動農產品產量、質量升級。
3 產業結構規劃
根據三莊鎮產業現狀和現代農林業發展建設的總體目標和要求,規劃區的總體產業結構如下。
3.1 主導產業――高效園藝業
高效園藝業是現代農業結構調整、提高種植業效益的重要舉措,也是該區域常規農林業中相對薄弱的部分,對保障城鄉居民營養健康、改善城鄉居住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果樹、苗木、中藥材等生產有著廣闊的縱深發展、功能拓展和質量提升前景,也是充分利用當地眾多的低崗山區資源,以及相對零散的土地、勞力資源,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
3.2 基礎產業――傳統農產品生產
傳統農產品生產主要包括優質糧油種植業、循環畜禽養殖業、農產品現代加工業,對保障本地區社會供給和國計民生,以及支撐本區農產品加工業和鄉村休閑旅游業,都具有重要的基礎性戰略地位。三莊鎮土地資源比較豐富、環境容量比較充裕,重點發展草雞、黑山羊、生豬等林下養殖,對保障居民肉食品供應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品種改良提高蓄禽產品品質,通過技術提升與使用發酵床等先進設備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率,實現污染零排放,為現代畜產品精深加工發展提供優質穩定的貨源和支撐。結合三莊鎮種植業當前發展現狀,在“規模調大、結構調佳、品種調優、效益調高”的整體思路指引下,提出“穩糧、增果、興藥、擴游”的發展思路。
4 功能分區與規劃布局
按照總體發展目標要求,規劃區域形成“一核、兩帶、三區、五園”的空間發展格局。
“一核”:山海路特色林果游賞長廊為主體,是規劃區的啟動區和核心區,沿著山海路,以林果產業為基礎,依托三大片區現代農業產業樣板項目的科技內涵、特色風光以及農耕文化沉淀,所構成的具有現代農業產業化展示、服務與農業休閑觀光功能的現代農業產業景觀和文化長廊。
“兩帶”:335省道精品花卉苗木游賞帶、三莊河濱水濕地養生帶。是規劃區農業產業布局的兩大亮點,沿著335省道與三莊河,分別集聚了精品花卉苗木基地、休閑養生項目,憑借三莊河良好的生態環境,共同推進三莊鎮農業休閑觀光產業、農業服務業蓬勃發展。
“三區”:高效糧油產業區、種養配套循環產業區、精品園藝產業區。是規劃區農業產業分類布局的三大板塊,分別相對集聚了高效糧油生產示范基地,種養業配套循環型生產企業和項目,以及面向城區市民的都市服務型農業項目,構成三莊鎮現代化農業產業的基本面。
“五園”:龍特現代農業生態園,青青草原現代農業生態園,農產品加工產業園,金夢園現代農業生態園,森林現代農業生態園。
5 結語
現代農林產業規劃必須從系統和全局出發,綜合運用各種理論工具進行分析,從立體和發展的角度來處理規劃區內的復雜結構,同時要與當地城市發展規劃、旅游規劃、產業規劃相協調,進而使規劃更具科學性、時效性和前瞻性。
6 參考文獻
[1] 秦奮,余明全,王家耀.3S技術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應用[J].河南農業科學,2006(3):72-76.
[2] 周士鋒,王旭東,趙國芳.城郊休閑觀光農業園規劃初探:以洛陽市太陽雨休閑觀光農業園為例[J].江西農業學報,2011(5):32-35.
[3] 李艷超,鄧楚雄,曹秋平,等.基于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理論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探討:以湘鄉市為例[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5):37-39.
這次全市高效農業園區規劃建設推進會是繼全市重點工(產)業園區規劃建設推進會之后,召開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于推進全市現代高效農業園區的加快發展,對于促進農業與工業、服務業規劃的有機銜接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前期市農林局、農開局、仙女鎮等相關部門和鎮進行了調研論證,拿出了一個初步的規劃建設方案。剛才,大家實地察看了現場,*副市長作了情況介紹,相關部門和仙女鎮進行了交流發言,*市長、*副主任發表了很好的意見,我表示贊同。下面,我再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明確指導思想
加快重點園區規劃建設、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是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載體和重要舉措。我們今天看的現代萬畝花木園區,區域范圍主要是328國道以南、寧通高速以北、京滬高速以東、宜陵鎮西湖大堤以西,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是我市從丁伙鎮、邵伯鎮到仙女鎮、大橋鎮花木產業帶的核心區和主要生產基地,這個園區區域位置特殊,產業有特色,布局有特點,無論是對城市建設、發展現代服務業,還是對新農村建設、區域協調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規劃建設好萬畝現代花木園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這個園區作為我市生態園林城市的主要窗口,城東產業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的試驗區,高效農業的示范基地,扎扎實實規劃好、建設好、發展好。
二、突出工作重點
推進現代高效農業園區規劃建設,要統籌安排、分步實施,明確目標、突出重點,精心組織、狠抓落實。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現代萬畝花木園區要著力抓好“十大工程”。
一是農業結構調整工程。主要分兩步實施:第一步是今冬明春,328國道、雅典娜路、花木大道等現有主要干道沿線視線范圍內的土地要全部調整到位;第二步是從明年開始用2年左右的時間,整個區域內所有土地調整到位。
二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主要是區域內的花木大道、橋梁、排水系統、供電設施等工程的建設,年內首先要完成花木大道的建設任務。
三是花木市場擴建工程。阿波羅花木市場要按計劃加快建設步伐,三期工程10月底基本建成,元旦前正式對外開放。同時,要注重市場內部設施的完善和質態的提升,充分展示對外形象。花木市場西側預留空地要實施與花木相配套的項目,其他項目原則上不予考慮。
四是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除保留少數重點骨干企業外,區域內不得再建新的工業企業,現有中小工業企業實行有計劃的搬遷,個別化工企業今年內必須關停或搬遷。農民住房原則上要遷移到雅典娜路以西整體規劃建設。從現在起到元旦前要按照規劃對雅典娜路、花木大道等沿線進行拆遷改造,對區內農民住房要進行有計劃的置換。
五是花卉園藝整合工程。要充分發揮雅典娜園藝和龍川盆景園的帶動作用,同時加強資源整合,與鮮切花生產基地、阿波羅花木市場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發揮優勢,互為補充,全面提升。
六是農民康居工程。農民住房要按照“三集中”的要求,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配套、統一管理,力爭打造某第一、蘇中一流的農民集中居住區,建成新農村建設的示范點。同時,對莊臺的改造也要逐步實施到位。
七是便民服務工程。高標準、規范化建設園區內的便民服務中心,其中橫溝村的便民服務中心要以村部為中心,統一規劃設計、完善服務功能、提升對外形象。其他村的便民服務中心建設也要以此為樣板,抓緊規劃,盡快實施。
八是旅游綜合開發工程。按照“生態、旅游、休閑、觀光”的總體目標,既要突出高效農業的生產,又要體現觀光旅游的服務效應。要注冊成立旅游公司,研究旅游觀光線路,搞好交通工具配備,加強公交線路規劃設計,將阿波羅花木市場、龍川盆景園、雅典娜園藝等景點串點成線。
九是休閑娛樂配套工程。主要包括餐飲、娛樂、休閑等內容,要有計劃地組織實施,能夠讓游客停留下來進行消費。在具體場所的建設上,可以通過置換農民的住房進行改造等方法進行。
十是特色文化工程。要運用市場化的方法,加強調研論證,把高效農業與觀光旅游、文化產業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為廣大市民群眾和游客服務。
對以上“十大工程”,要進一步細化實施方案,逐項提出要求,明確責任單位,列出序時進度,狠抓組織落實。
三、精心組織實施
指導思想已經明確,工作重點已經突出,現在關鍵是抓好落實。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現代萬畝花木園區規劃建設領導小組,由許煜同志任組長,市人大劉主任、市政府袁市長等任副組長,相關部門和仙女鎮負責人為成員,并下設辦公室。仙女鎮和相關部門都要明確專人,具體負責。區域范圍內的橫溝、磚橋、同橋、新火等四個行政村,要按照整體規劃建設要求,在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的統一指揮下有序推進。
二是制定實施方案。會后,領導小組要認真研究實施意見。圍繞10月底、元旦前以及明年4月18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制定相應的工作目標,按序時推進,力爭今冬明春取得一些實實在在的效果,其中旅游項目明年4月要正式對外開放。
關鍵詞:地域性園林景觀生態環境協調統一
現在人對生活質量的追求越來越高,人們在千變萬化的生活環境中,視覺審美也在不斷變化。尤其是在當前綠色出行、低碳經濟的發展環境下,現代園林景觀建設更加注重融合生態發展觀念,與生態環境相融合,以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并且現代景觀設計已經面向廣大的群眾,游賞者的視覺感知是景觀的重要元素之一,而景觀設計必須符合現代的生態環境發展理念。下文將分析北方園林綠化建設的原則,闡述園林景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的協調性。
一、北方園林綠化與生態環境設計原則
(一)生態植物在園林中的機能
植物是生態環境中的一部分,植物只有不斷地進化才能適應環境的發展要求,在植物生長的過程中,對環境也存在一定的影響和作用。園林景觀中使用的植物與生態環境之間是一種相互依存關系,兩者相互作用。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城市已經受到工業、交通以及建筑業等的影響,城市環境已經被嚴重污染。尤其是我國北方發展歷史悠久,城市環境受到的污染更加嚴重,生態環境已經嚴重失去平衡,人們的生活環境不斷惡化。為了改善城市的環境,需要充分發揮植物的作用,全面建設城市的園林景觀。而在園林景觀建設中,注重植物的選擇,北方一般適合選用抗性較強的植物。
(二)從美學角度選擇北方特色的園林景觀
現代園林景觀造景運用了現代藝術手法,與人們的審美相結合,從而形成詩情畫意的現代園林景觀,植物造景注重體現景觀的個體以及群體的形式美。現代城市中到處是高樓、道路以及橋梁等經濟發展的建設帶,這些現代建筑也形成現代一道美麗的城市景觀。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已經遠離生態環境,每天看到都是單調的景觀。為了點綴城市,現代景觀正好應用生態植物,將大自然融合到現代城市中。例如,現代北方園林景觀中植被、不同色彩、線條等,增加了城市的魅力和美感。
二、城市園林景觀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統一
(一)園林綠化大樹、草坪的生態環境建設
綠化中的大樹移植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在園林綠化建設中,對于大規格的喬木,應該選擇最佳的時間對大樹進行移植,挖掘裸根苗樹時,保證幼苗不要受損,對于常綠的樹種,在移植時,要用土球保護根部,土球的直徑應該在8-10mm左右,土球保持完整、平整,然后用麻繩捆緊,在運輸過程中,應該保持一定的傾斜角度,避免樹木太高,使植被受損。在栽種時,北方的植被栽種深度應該比原草坪高一些,防止根部被水浸潤而腐爛。樹木栽種好之后,應該做好穩定工作,使用三腳架穩定,在支柱與樹干相接的部分要墊上蒲包片,保護植被的樹皮。
(二)微地形的營造與生態環境建設
園林綠地分為自然式、平板式、臺階式等,在北方生態園林建設中,應該結合景點的自然地形、地貌地勢等,體現北方的鄉土風貌,讓城市與自然生態相融合。北方園林景觀建設應該就地取材,追求自然美。北方園林景觀建設,如果在場地較大的地方,在中央應該建設寬闊平坦的綠地,修建大型的草坪,以在城市中形成宏偉壯觀的場景。園林綠化植物是現代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基礎建設中的重要構成元素,是現代城市與生態和自然融合的重要體現,是現代城市形象建設的重要途徑,在北方園林景觀建設中,應該遵循一定的設計原則,注重項目景觀的設計方案優化,從而實現現代園林景觀的社會效益,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園林景觀已經成為城市現代化發展和規劃中的重要建設項目,其具有代表性和地域性。景觀的配置及其造景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空間布局和建設效果,影響公共建設效益的發揮。因此,北方園林景觀建設過程中,非常注重生態造景的融合和景觀建設原理,在園林景觀中具體結合植物及其造景,進行景觀設計,加強園林的綠化建設,增強了景觀建設效果,為現代人們的城市生活創建了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閑、娛樂場所。因此,為了保障北方園林綠化景觀的生態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應該注重園林景觀設計和施工。
參考文獻:
[1]吳越.北方花境植物材料選擇與配置的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0.
[2]徐志.北方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研究[D].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14.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4--01
黨的十七大提出“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創業教育成為高等教育史上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特別是培育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依托大學生創業社團開展創業教育是實施創業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徑。
1、大學生社團的含義
高校社團是學生活動的延續,是學生創新能力的體現。社團的內容和范圍廣泛,包括社會實踐、創造發明等,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為主。通過學術研討、文化娛樂、社會服務等活動,密切聯系社會。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增強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實現從書生型向應用型轉變,從封閉型向開放型的人才轉變。
2、創業型社團的概念及其特點
基于對高校社團的認知和理解,創業型社團的概念就是,成員具有共同的創業愿望和創業激情,熟悉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并通過訓練能夠自我解決問題,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
從高校學生社團的發展現狀來看,社團整體創業能力的獲得被忽視,社團上下缺乏明確的創業要求,導致社團建設的不穩定,缺乏持續發展的動力。高校學生社團作為高校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平臺。高校學生社團應該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創業品種和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樹立創業的意識。這正是符合學生社團發展的需要。從社會發展的要求來看,建設創業型社團是對目前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創業型社團強調的是促進學生創業意識和能力的提高。同時,也可進一步開拓高校管理教育創新的新思維。
下面就以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園林設計社團為例,簡析創業型社團基本構建模式
3、園林設計社團構建的理論依據
3.1必要性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案,提出“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方針政策,同時農業生態園的興起,促進了園林規劃市場的不斷擴大,也為學生創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旅游業和房地產業迅猛發展,從而進一步推動了風景區和居住區的景觀營造,也給園林規劃設計提供了開闊的市場;其次,國家近幾年投資四萬億用于基礎設施建設,間接上推動了園林規劃設計行業的發展。
3.2可行性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風景園林系經過多年的建設,《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創業師資隊伍。教師隊伍年齡結構合理,同時具有在設計第一線工作的經驗。學校有120平方米的園林設計工作室、校外有兩處實訓基地和園林工程教學工場等。為社團的構建打好了重要的軟硬件基礎。
4、園林設計社團構建的模式特點
4.1對象目標
園林設計創業社團每年吸收和培養20至30名學生;讓學生具備時尚的觀念、前瞻的創意思維和審美能力,優良精準的視覺與空間表現能力及設計執行能力,提高學生洞悉設計的目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和項目運作能力,以及團隊協調管理能力。
4.2孵化平臺
創業孵化平臺的組織形式采用“創業平臺導師+實戰導師+教學助理”,建立了真實的企業工作環境,可以同時容納5個小組進行設計。以園林設計工作室的形式,以4-5人為一小組,與企業合作,從企業引進真實的園林設計項目,在設計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實戰訓練,設計出令企業方滿意的園林設計作品,使學生成為優秀的園林設計人才。
4.3項目構建
從職業分析入手,針對綠化市場需求,結合國際職業教育趨勢,將社團的任務分劃成項目:城市園林規劃設計綜述、園林構成要素及設計、城市道路綠地設計、城市廣場綠地設計、居住區綠地設計、單位附屬綠地設計、濱水景觀設計、城市公園規劃設計。每個項目在社團里都有專業老師進行現場講解:
(1)知識講解:針對6個項目的基礎理論和發展歷史以及概況進行講解,使學生能掌握各個項目設計的知識要點。
(2)案例分析:每個項目都在實訓基地,結合經典作品,進行現場教學,分析案例,增強感性認識和設計理念感悟能力。
(3)模擬訓練:每個項目均選擇多種國內外景點設計作品供學生鑒賞、臨摹,使學生從中學習設計理念,進一步鞏固、掌握各種園林構成的表現手法。
(4)項目設計:以學院承接的各類設計項目為載體,在真實的園林設計工作氛圍中,4-5人為一組,與設計指導導師一起,共同完成設計任務。
4.4創業模式
采用項目式的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實際項目方案的建設,讓學生了解項目本身的文化背景、環境效應、經濟狀況、市場趨勢等眾多社會因素,能夠規劃出和諧的并可持續發展的生存環境,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創新能力和就業核心競爭力,整個創業教育運作成熟后可讓學生自己承接園林設計項目,進行園林設計圖、施工圖、竣工圖的繪制,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創業階段。
關鍵詞:中等學校 景觀生態 規劃與育人功能
一、中等學校校園景觀生態設計遵守的生態世界觀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及其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科學,在中等學校校園中學生與校園環境時刻在發生相互作用,給予校園景觀注入教育元素對于發揮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利用景觀生態學與規劃設計相結合,是一個可操作的、能實現校園的生態關系人與自然和諧的最科學途徑。在進行中等學校景觀生態設計時,必須遵從生態世界觀:1、可持續發展觀。即:暨滿能足現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生存產生威脅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觀念。2、培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關系,即人在自然中不是主宰者、征服者,而是與自然學眾生物共同生存發展伴呂的合理定位。3、培養生態倫理道德,即人的生存、發展不破壞環境,人的生存發展要善待自然和其它生物。
二、中等學校景觀生態設計遵從的規劃原則
在進行中等學校景觀生態設計時還要遵從景觀的規劃原則:1、自然優先原則,即保護自然景觀和維持自然景觀生態過程及功能。2、持續性原則,規劃應謀求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協調統一與同步發展以達到景觀的整體優化功用。3、針對性原則:即針對不同的規劃與評價,規劃學校就要評價其教育功能。4、多樣性原則,即在校園特定的系統中,增加景觀的多樣性、建設綠化空間體系、增加綠化空間及開敞空間等。5、社會原則:即尊重地域文化與藝術使人文景觀的時代性與地方性相結合。6、美學原則,即:使校園形成連續的整體景觀系統,符合美學及行為模式。
三、中等學校景觀生態設計環境育人理念
在進行中等學校校園景觀生態規劃設計中應突出環境育人理念。根據新課程改革理念:學校就是教材,環境就是課程,學生在學校生活中無時不在與環境相互作用,每時每刻都在受到環境的影響與熏陶,在進校校園景觀生態設計時,要對每一塊綠地、每一個園林、每一處景觀都注入教育元素使其充分發揮教育功能。在設計時必須確定以下理念。1、保護和深化自然景觀的教育功能。即:是根據學校得天獨厚的自然山水、綠化區域給人們環境優美清麗育人的感受。要充分保護和深化學校自然環境提供的自然景觀的教育內涵,使其富有育人功效。2、突出其教育功能。在設計時要人為設置和諧的建筑色彩、相對統一的建筑風格、有教育意義的文化長廊、直觀形象名人塑像和具有地方色彩校史展區等,使校園體現出一種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校園文化。3、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即:中等學校生態景觀設計中要在突出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與辦學的特色。4、遵循教育學、心理學原則。在規劃校園生態景觀時,要遵循直觀性、啟發性、漸進性。
四、淺析涪陵五中校園生態景觀設計的功效
1、場地概況:涪陵五中位于國道之邊,長江之畔,東、南、西三面環山,坐落于高差10米的山地中凹陷地帶,占地約11萬平方米,背靠青龍山脈、東側烏龜寶、西靠天子殿、北臨長江之濱,視野開闊、腹地平坦、地吉人靈、適宜作很好的生態景觀生態規劃。
2、涪陵五中校園生態景觀規劃情況:根據涪陵五中的地理位置概況,涪陵第五中學新校區生態景觀規劃設計:為“一軸二帶、二環三島”的總體空間框架。
一軸代表涪陵第五中學的“歷史――現在――未來”的時空軸線,二帶:其一是體現涪陵第五中學歷史的白鶴梁之韻景觀帶;其二是名人雕塑景觀帶,一環是連通校園內部的道路功能環,三島是體現涪陵第五中學精神情感切入點。
根據功能需要和場所景觀需求將校園規劃為三個功能區和三個景觀園區和三個外環園區。
1、中軸三島園區
尚美廣場園區是新校區迎賓集散和情感承接過渡的廣場,代表時空軸線中“歷史”的切入點,設計繼承前期規劃欲揚先抑的思想,入口兩側環植多株大黃葛樹,既達到與老涪陵第五中學情感文脈的連接與過渡,又實現景觀空間“抑”的作用,穿過校門為櫻花大道與尚美廣場建筑形式相互映襯,行政樓前為尚美廣場的延伸。整個區域采用現代的造景手法,利用植物的空間層次來營造出“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開放空間和意境,同時該區域利用多種植物組團進行造景形成晨草園、薈萃植物精品,以增長和豐富莘莘學子的植物學知識。
2、智慧廣場園區
位于校區的中心,代表時空中心“現在”的切入點,在保證其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布置休閑設施。在實驗與圖書館之間的綠地空間,主要以疏林草地的形式進行布置,為師生的休閑、運動開辟出一個開放空間,從而達到人景互動的景觀效果,讓師生們更好地去接近自然、感受自然。整個區域以象征人才賢者的香樟為基調樹種,同時配以象征文化的槐樹、楸樹,間植桃李,喻意涪陵第五中學文化殿堂,人才輩出,桃李滿天下,同時,該區域與智慧廣場相呼應,體現出更深一層的含意:涪陵第五中學為祖國的繁榮造就了許多棟梁之才。
3、致學園區
該區為教學樓內庭區域,在結合現狀地形的基礎上,整個空間以“春、夏、秋、冬”為序進行景觀展開設計,意在警示師生們在求學的歲月中秉承的致學之法、致學之態。
新春之雅:以迎春、茶花、紫玉蘭、白玉蘭為主題植物,以黃葛樹進行襯托,體現出一種春的氣息、春的遐思,意為“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讓同學們珍惜時光,把握現在。
仲夏之欣:該區域以石榴、合歡、廣玉蘭為主題樹種,下配紫薇、夏鵑、金葉女貞等灌木,同時在場地內散布一些景觀塑石,意在提示同學們在布滿荊棘求知的道路上要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困難,迎接新的挑戰。
金秋之勝:該景觀用桂花作為背景樹種,以銀杏、三角楓為主題,前景布以火棘、金葉女貞等灌木,意在給師生們季節性提示,使其更深刻的領悟收獲季節的可貴。
瑞冬之韻:以松、竹、梅為主要植物造景元素,營造出一種古樸詩意的園林空間,用“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意蘊激勵同學們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勇攀科學之顛。同時,運用松、竹的比德精神來熏陶學子的人品。
環外三園:沿校園環路外側布置的有玉蘭集秀苑園區(教工宿舍),桂子飄香園區(學生宿舍)、秋林楓致園區(教學樓背景山地),在其中營造出讀書、休閑、富于生活情趣且具有勵學內涵的多種園林空間。櫻花繽紛大道與名人雕像景觀帶,以自然風景林為基礎,形成獨具情趣意致的園林空間境域。
4、涪陵五中景觀生態設計的種植設計
種植設計是本次環境設計的核心內容。結合涪陵的氣候現狀,園區植物配置以常綠喬木、落葉灌木為主,落葉喬木、常綠灌木為輔,適當點綴花卉地被為準則。
植物配置模擬自然植被群落的特征,形成喬木、灌木、地被、花卉等多種植物的復式群落,群落內部注意種間的互生,共生關系,注意搭配的科學性以增強人工植被群落的美觀性,抗病性等適應能力。
五、對涪陵五中的校園生態景觀設計的淺析
1、體現辦學理念
涪陵第五中學“尚美育人”的理念孕育出了一代代精英,形成自身深厚的校園文化底蘊,新校區規劃設計中在情感文脈上與老校區互相呼應,學校景觀十分美麗,體現學校“尚美育人” 的辦學理念。
2、突出時代特色
深刻理解涪陵五中校園的總體規劃方案的開放思想及初步設計中的“以人為本”創意理念,配合總體布局和建筑形式,在環境規劃設計中突出了教學樓為中心向周圍輻射加的景觀延伸和強化效應。
3、尊重場地特征
涪陵第五中學新校區地勢高差較大,對環境綠化有較大的影響。針對校園東、南、西地理位置凸起,校區在三面環山的凹陷地帶的特殊地理位置,規劃在校園中設置中軸線,將校園劃分為教學、生活、運動三個景觀和功能區。在運動區配置大量的綠地塊以平衡運動場的生態環境,在教學區設置三個植物園以凸顯生態景觀的教學功能,用高大的灌林種植于閑置環道使整個校園的植物與建筑形成以中軸兩側構勻輻射穩定空間格局,體現出結構和諧與文華底蘊。
4、突出“育人”氛圍
以富于情感特質的場所來突出環境綠化與人的互動,實現環境對師生的美育和加強藝術熏陶的功能,做到“山水明德、花木移性、詩意景觀、人文綠地、靜賞如畫、動觀似樂、綠團錦簇、水意朦朧”的效果。
5、展示了人文精神
植物設計中采用了大量富于人文品格的松、竹、梅、菊、桂等樹種來營造校園景觀。力求在短期內形成優美的校園環境,高雅的綠色植被,厚重的文化內涵,又使涪陵五中學風濃郁的人文氣息源遠流長,從而形成自身的種植文化特色。學校的生態環境對學生具有極為重要的育人功效。
綜上所述:在中等學校的景觀生態園林設計中要堅持生態世界觀,遵循景觀規劃的基本原則,運用景觀生態學、教育學的基本原理,把校區分為以多的生態板塊、植物區域和綠地班塊并注入教育元素使之具有環境育人功效,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實可行的。我們在進行校園景觀生態設計時要充分挖掘生態景觀的育人功能,建設高教育效能的中等校園。
{參考}
1、今日重慶華龍網重慶新農村建設2010 12月11日
2、加強土地整理促進新農村建設國土資源網在第十五期國土管理市長研究班上的講話2007年10月18日
3、《園創景觀實踐》鄧顯渝著 2003.4
4、淺析生態景觀設計邢建武 2007.9
5、論景觀設計分類及生態景觀設計朱少華《東北電力大學學報》 2007年10月27卷第5期.
6、城市生態景觀的特征與構建,龔克 程道品.《山西建筑》,2006,32第3期:71-72.
7、居住區休閑空間環境研究,劉佳,《山西建筑》,2006,32卷第3期: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