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食品科學與工程的意義范文

    食品科學與工程的意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食品科學與工程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食品科學與工程的意義

    第1篇:食品科學與工程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 精品課程;實踐教學;PBL模式;塑料模具

    中圖分類號:G642.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03-0154-04

    Research on Project-based Teaching of Fine-designed Course Plastic Injection Process and Mould based on PBL//Liang Xiong, Wu Xiaoyu, Peng Taijiang, Huang Guijian

    Abstract Plastic Injection Process and Mould is a core specialized course for the student majoring in Machine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The course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so that PBL teaching model is introduced in the teaching of Plastic Injection Process and Mould. Through the design of small-scale projects, students are instructed to achieve the following the eight teaching steps including mold core design, key components manufacture, finished machining, polishing, assembling, mould testing, mould modifying, mould injection and as a result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s improved.

    Key words fine-designed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PBL model; plastic mould

    1 引言

    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精品課程在2009年被廣東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級精品課程予以資助建設,課程的開課對象是有志于從事模具設計與制造的機械學科高年級本科生。該課程綜合性、實踐性非常強,通過設置小型模具全研發項目,指導學生分組完成模芯設計、關鍵零部件加工、精整、拋光、裝配、試模、修模和注塑成型等8個教學環節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此,提出根據專業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模具工程師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增加實踐教學內容,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標準,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1-2]。

    傳統的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課程期末總評成績的取得主要有兩種方式:試卷考試和課程設計。試卷考試只是對一些課程知識點的筆試,缺乏實踐部分,而課程設計方式雖然被證明是一種相對較好的綜合訓練方式,但很多高校由于缺乏相應的實踐教學硬件和軟件環境,而最終也只囿于完成模具圖紙的設計,沒有或者很少涉及模具加工制造以后的實踐教學環節。傳統模具課程培養出來的學生實踐能力較差,難以適應于現代模具企業的需要。更為嚴重的是,目前高校青年教師也是從這樣的本科和研究生傳統教育體系中逐步過來的,他們之中的許多人畢業之后又沒有經過模具企業技術工作的磨練而直接走向模具教學一線,造成極其嚴重的木桶效應[3-5]。

    目前國內有些高校已經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在塑料模具實踐教學內容中加入一些典型透明模具模型的拆裝實驗,這使得學生對一些典型的模具結構有了較為粗淺的認識,對于實踐教學效果有一定的改善,但沒有從本質上解決問題。對于模具制造工藝教學內容,有條件的高校雖然開設了模具型面的數控實踐教學內容,但往往使用的是亞克力、ABS等硬塑性材料進行模芯的演示性加工,并沒有涉及后續的精整、拋光、裝配和注塑成型等實踐性強的環節。

    對于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這類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程,高校教育工作者應該改變以往傳統的教育思想,重新探索更加合理、完善的實踐教學模式,讓實踐教學與工程實際緊密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基于這種理念,提出并且實施基于PBL模式的實踐教學,要求學生以模具項目為中心,邊干邊學,完成模具設計、關鍵零件的加工、精整與拋光、裝配和注塑成型教學實踐環節。

    2 基于PBL模式的實踐教學

    基于工程項目的學習(Project based Learning,PBL)模式,是以學習/研究某種或多種學科的概念和原理為中心,在真實世界中借助多種資源開展探究活動,并在一定時間內解決一系列相互關聯問題的一種教學/學習模式[1,5-7]。

    2.1 工程項目教學模式構成要素

    基于工程項目的學習實踐模式主要由內容、活動、情境、結果四大要素構成。

    1)內容:學科的核心觀念和原理。PBL模式的主要學習內容是在現實生活和真實情境中表現出來的各種復雜的、非預測性的、多學科知識交叉的問題。這種內容的定位體現了當今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價值取向,因為它使得師生集中精力,對學科知識核心概念和觀點進行深度學習和研究。

    2)活動:生動有效的學習策略。PBL模式的活動主要是指學生采用一定的技術工具和一定的研究方法對問題求解所采取的探究行動。通常開展這種活動的順序是:①給學生一個非常具體的工程實踐問題;②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各種途徑搜尋資料,如實地調查研究、上網搜索、去工廠實地調研等;③對所掌握的工程知識和資料進行相應的處理、加工并生成一定的信息,從而找到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最優答案。

    3)情境:特殊的學習環境。PBL模式注重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同時也支持學生的差異化學習。PBL模式中的情境作用定位主要表現在:①促進個人與個人之間以及個人和團體間的分工合作;②鼓勵學生使用并掌握技術工具。

    4)結果:豐富的學習成果。PBL實踐模式強調促進學生掌握豐富的工程技能并將這些技能運用于終身學習中。其成果主要包括:①運用知識的技能和策略;②特定的技能、計劃/部署、態度以及成功開展工作的信念。

    2.2 PBL實踐教學模式操作流程

    PBL模式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項目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學生解決工程中的實際性問題。通常,其操作流程分為“擬定/選定項目—制定計劃—活動探究—完成工程項目—成果交流—自我/活動評價”等6個步驟[2-3,5]。

    教研組拋棄了傳統教學只著重于模具結構設計的思路,改用基于PBL的實踐型教學模式。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依據項目的進度來變換自身的角色,既可充當工程師進行模具結構的詳細設計,又可以作為操作工完成模具關鍵零部件的加工,最后作為鉗工完成模具的精整與拋光、裝配、修模與試模。邊干邊學、實際動手,完成全過程實踐訓練。

    這種實踐性的教學模式,需要仿真模具企業的運作模式,不但要求學生嚴格按照規范完成塑件與模具的設計,還需按照進度將模具加工制造出來,并且最終進行注塑成型以獲得合格的塑件成品。因此,這種教學模式實施起來不管是對學生或是教師,有相當的難度,一般來說模具成本較高。就單拿工作周期來考慮,一套中等復雜程度的注塑模具即使由具有相當經驗的專業廠家來加工制造,其交貨期也需要一個月左右。教研組全部按照模具企業的流程來組織實踐教學是不太現實的,需要在模具結構和企業流程上大量簡化,但簡化原則是在有限的課時內,使得學生學會模具設計制造的基本知識和操作實踐技能,課堂學時需大量壓縮,同時還需占用學生一部分課外時間進行加工制造。以往以知識傳遞和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靈感受到壓抑,所以也完全有必要進行壓縮——僅有針對性地講授最基本的內容,而其余相對次要的課程內容交由學生自學,同時在實踐環節中互動解決,帶著問題向課本、向技術資料、向他人學習,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實踐能力。

    教研組將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的實踐教學內容分解為6個部分,下面詳細討論其體系。

    1)塑料制品。了解熱塑性材料和熱固性材料的共性規律,重點學習掌握常用塑料材質ABS、PC、PP、POM、PVC等的使用性能、注塑成型熔化溫度和合理熱變形溫度范圍。掌握塑料制品結構工藝性要點,重點學習分型面、脫模斜度、壁厚等基本設計參數。課后隨即要求學生以兩人組成一個項目小組,選擇不同的小型塑件進行3D設計,各向尺寸不能超出事先規定的范圍以配合定制模架的規格,常選用的塑件如塑料瓶蓋、打火機機頭、鍵盤按鍵和小扣件等。

    2)模具基本結構。學板式和三板式模具基本結構、各零部件中英文名稱和功能,教學項目限定為二板式模具,因此需要重點掌握。在掌握基本模具結構的基礎上學習不同類型的模具,重點是講解常見的斜導柱側抽芯結構、斜推桿側抽芯結構和高光無痕注塑模具;簡要講解帶拆卸螺紋抽芯結構的模具、定模設有脫模機構的模具、帶熱流道系統的模具、疊層模具、雙色模具和氣體輔助成型模具等。為了配合實踐教學,教研組自制一批不同類型結構的透明模具,這一教學過程結合透明模具模型拆裝實驗互動進行;澆注系統重點講解常用的流道形式、Z形冷料穴和側澆口,對于其他的形式只作一般性介紹。課下學生展開模芯毛坯的加工,每個項目小組各自進行動定模芯六面銑削加工(開坯料)以及緊固螺釘孔的預鉆孔與攻絲,其中定模芯需要完成澆口套安裝孔的鉆削,而動模芯需要考慮課程項目設計塑件所需要安放頂針的數量和位置,完成頂針孔和拉料桿孔的鉆削。

    3)動定模芯結構設計。使用三維CAD軟件互動進行,不同的軟件工作思路基本一致,教研組所使用的是SolidWorks2003教育版軟件,學生在計算機輔助設計類的課程中已學會該軟件的基本使用功能,在本課程中學生需要重點掌握曲面操作功能,并且根據之前所設計的3D塑件設定其收縮率、動定模型腔曲面的抽取、缺口封閉、各曲面實體縫合成整張曲面實體等操作,最后通過曲面截切六面體模芯毛坯而分別得到動定模型腔,完成模芯3D設計。

    4)模具材料和制造。講授常用的模具材料,學生需掌握國內外常用的模具鋼型號,簡要了解動定模型的制造工藝編排,制造工藝的學習重點是數控加工和電火花加工。學生在實訓教師的指導下,針對各自項目的動定模芯特點,使用UG、MasterCAM等后處理軟件生成G代碼進行數控加工。

    對于電火花加工則需要學生掌握電極設計基本方法和放電工作原理,由于電火花加工工時長,大多數項目小組應盡量避免后續出現電火花加工,個別項目小組出現較短工時的電火花是允許的,此時可以集中所有學生進行現場觀摩學習。

    5)表面精整與拋光、模具裝配。采用現場互動教學,教師先示范,而后學生操作,這一過程時間較長,該階段的學習主要在課后進行。大多數項目小組的模芯沒有經過電火花放電加工,可先使用金剛石銼刀和纖維油石對其進行型面整形,然后用銅條加研磨膏研磨。如加工表面較粗糙,可先用W40鉆石研磨膏進行研磨,接下來用竹片工具頭或棉簽加W28、W14、W7鉆石研磨膏依牌號次序進行拋光,就可達到Ra0.06左右的粗糙度;如有必要,可再用木片工具頭加W7、W3.5鉆石研磨膏依牌號次序進行兩次拋光即可達到Ra0.012等級。研磨時加少量煤油使研磨膏成漿糊狀,拋光效果會更好。

    更換研磨膏時,必須反復向學生強調,每次研磨完后,必須將工具清洗干凈,不能殘留有上次的研磨膏,銅條和竹片必須銼削干凈,每級研磨膏需配有專用的木片或棉簽,否則達不到預定的粗糙度而導致返工重做。

    6)注塑機操作與注塑成型。項目進行到這一階段,各項目小組之間的進展有較大的差距,以最早完成加工和模具裝配的項目小組為例,進行注塑機操作與注塑成型的互動式現場教學。首次注塑出的塑件在大多數情況下會出現缺陷,此時需授課教師有針對性地與學生討論缺陷出現的原因和改進方案,之后學生會根據討論結果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模,直至注塑出合格的塑件,后續的項目小組可由先前完成項目任務的學生進行指導而推進實踐教學。

    教學實踐表明,在PBL模式指導下的教學實踐對促進課程建設起到十分明顯的作用。近年來培養的學生在三維軟件使用、模具設計和加工制造方面的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大大提升了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課程的實踐教學質量。

    3 實踐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案及成本預算

    普通注塑模具加工難度大、成本高、交貨周期長,成本動輒在數萬元。而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課程總學時為60課時,如果按照每個項目組2名學生制作一套普遍模具,其工作量和成本是難以應付的,在技術水平也難以達到要求。為使得教學實踐活動順利開展,教研組專門購置并改造一臺8噸直壓式微型注塑機,可以成型9克以內的小型塑件。教研組自行研制一套二板式可快速更換模芯的通用型注塑模架,該套模架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一種通用注塑模架,專利批準號為ZL200710077046.3),其特征之一是在頂針固定板上開設有蜂巢式的數排密集細圓通孔,可根據不同的塑件產品非常方便地調整頂針數量和位置,對于規格尺寸相近的塑件更換動定模芯、膠位鑲件、頂針和澆口套等零件后可共享同一規格模架。教研組根據上述專利加工5套同樣尺寸規格的二板式微型模架,其尺寸比目前常用最小規格的龍記模架1515CI還小,其型號被命名為深圳大學通用注塑模架SZU-QMB-1010-CI,其動定模板已預先開框,可嵌入的動定模芯尺寸在60mm×60mm×25mm以內。

    模芯采用普通的鋁合金材料,鋁合金材質可保證數千次的成型周期,可以滿足實踐教學的要求。此外,鋁合金切削性能好,加工速度快、重量輕,價格便宜,大約為30元/公斤。其他零件價格:澆口套約5元/只,細頂針約1元/支。所有的加工利用學校工程訓練中心的設備,不計入成本。因此,每個項目小組的材料總成本能控制在百元以內,日常教學經費是完全承擔得起的。

    在選擇和設計塑件時,應避免設計帶有側抽芯、鑲件等較復雜結構的模具,解決辦法就是對塑件的局部進行適當簡化處理,這樣做可以降低加工難度、縮短工時、降低成本。由于采用定制的二板式SZU-QMB-1010-CI型模架,其體積小、重量輕,項目組的兩位學生可通過手工操作快速安全地完成模具安裝和調試,最后進行注塑成型。雖然塑件和模具結構相對較為簡單粗糙,但對于PBL實踐教學而言,是一個綜合、完整和富有成就感的實踐過程,也很好解決了長期困擾教研組的實踐教學難題。

    4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基于塑料模具全研發過程的實踐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學”的落后模式,在教學中,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了。教師需要根據每個項目小組工作進展的情況進行指導,出現共性問題時,可以集中所有學生進行講解;出現個性化問題時,與項目組學生討論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并選出最優解決方案。在組織教學時,可適時結合最新技術參考資料來介紹本行業最新的技術進展,更為重點的是要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主動提高其動手實踐能力。

    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最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潛能。在全研發過程的實踐教學模式剛開始實施時,學生有些不知所措,此時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和啟發,但是隨著學習的展開和深入,以往所學的基礎知識也得以加強鞏固。例如,對于零件圖上孔間距尺寸的標注,工程制圖這門課上有不同的標注方案,學生以往覺得只要標注清楚即可,沒有從加工方便性這個角度出發來考慮問題;現在由于要自己加工模具零件,加工過程需要在機床上使用打表定位,如果標注不恰當,就需要進行換算,極易出現差錯,就需要重新改進圖紙標注方法。從實踐教學的角度來說,這樣的反復有利于鞏固學過的基礎知識。又如,以往曾有過學生在沉頭孔上攻絲,這充分說明傳統實踐教學模式的不完善,與實際項目結合動手實操的機會太少。在模芯上加工不同規格的螺紋孔時需事前進行何種規格的預鉆孔,這樣簡單而具體的問題都需要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得到訓練。在指導學生完成項目時,教師要和學生形成良性互動,既不能操之過急,一味追求進度而忽視質量,又不能放手不管,任其自由發展,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和學生一起反復溝通。

    本課程以課程設計作為學生取得成績的方法,是基于PBL模式的全新考核方法。教研組改革了傳統的教學成績評定機制,無期末理論考試,總成績由學生的工程項目成績(占40%)+模具實物成績(占30%)+工程項目研究報告成績(占30%)三部分構成。其中工程項目成績在課程結束后,由項目小組學生的自評成績與互評成績構成,任課教師有一票否決權。模具實物成績由模具加工、裝配、精整與拋光、試模等幾部分成績構成,此部分成績由實訓教師來評定。工程項目研究報告成績由任課教師根據每位學生的研究報告來評定。在項目中成績表現突出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教研組教師的各類縱向或橫向課題的研究梯隊[1-2]。

    項目完成后每組學生需要提交的資料包括:1)模具設計文件電子檔(3D裝配和零件);2)模具裝配圖紙和動定模芯零件圖紙;3)動定模芯、澆口套、頂針和拉料桿;4)獲得的合格塑件樣品;5)試模問題報告;6)塑件質量檢測報告。

    5 結束語

    基于PBL模式的實踐教學不僅為學生創造了自主學習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樹立了信心,真正掌握了實際工作方法,培養了濃厚的專業興趣,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自學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在此種實踐教學模式中最根本的問題是要同時兼顧實戰性和可操作性,實戰性保證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學生能得到實實在在的訓練,而可操作性則需保證項目能在規定的教學周期內以可以接受的成本較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兩者不可偏廢[6-7]。

    參考文獻

    [1]梁雄,伍曉宇,黃桂堅.淺析工程項目型“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精品課實踐教學模式[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11):88-90.

    [2]伍曉宇,陳錦盛,程蓉,等.模具技術英語一本通[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165-199.

    [3]揭安全,李云清,楊慶紅,等.項目教學模式指導的“數據結構與算法”教學改革[J].計算機教育,2008(22):21-23.

    [4]湯大權,唐九陽,程啟翔,等.《信息資源管理》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9(32):41-42.

    [5]游海,徐曉泉,鐘志賢.培養創新精神 提高實踐能力: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

    第2篇:食品科學與工程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技術應用型大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 教學改革與探索

    目前,全國開設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的高校達到兩百余所,分布在綜合性大學、工農醫科類,師范類與民族類等院校中[1]。在這些眾多的高校中,一些老牌學校的課程設置和專業培養方案較完善,但大多數學校由于開設時間晚、基礎薄弱、沒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主要集中在課程設置和培養方案上[2]。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階段的跨越,客觀上也要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在培養目標、課程體系以及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重大變革[3]。

    一、面向未來,突出食品營養

    隨著人們對營養健康的關注,食品營養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很多領域都將面臨該類人才急缺的局面。要切實改善居民的營養狀況,提高國力就必須要建立一支穩定、高素質的食品營養學科領域的隊伍,食品營養學科領域的人才應該遍及社區、中小學、托幼機構、大專院校、大型企事業單位及機關食堂、食品生產、銷售企業、各級飯店,食品物流等各個相關機關、部門、企業。在今后幾年中,食品營養學領域的職業將成為炙手可熱的職業,具有極大的人才市場的潛力[6-7]。

    二、服務經濟建設,彰顯應用為本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一個集理、工、農等學科的相關知識為一體,邊緣性和綜合應用性極強的交叉學科,一個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專業。隨著食品行業的發展,食品工業對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人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食品類高校肩負著培養食品行業高級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必須面向未來,服務經濟建設,培養我國經濟建設所需要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進入21世紀以來,食品科技更新加快,消費市場需求更高,這種日益發展的市場經濟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要求更為迫切[4]。新形勢下人才需求的類型發生了變化,很多培養食品類專業人才的院校還存在著培養目標定位與社會需求脫節,課程設置與就業、創業的適崗能力錯位等通病,造成食品專業畢業生就業對口率不是很高,就業質量較低,從而影響了食品專業人才培養事業的發展。因此,研究新形勢下食品專業的教學改革,對更好地服務國家建設及地方經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5]。作為本科層次不同于職業教育,在基本知識、基本理論方面要有一定的寬度和深度,要有較開闊的視野和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因此,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目標應當是具有較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很強的實踐動手能力、一定的創新技能、了解和掌握與專業相關的現代新技術、視野開闊、具有一定的國際理解力和適應性的人才[6]。

    三、圍繞知識、能力和素質,構建課程體系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面向未來、突出食品營養特色,服務經濟建設、彰顯應用為本,對技術應用型本科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進行教學改革探索,確定人才培養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構建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的競爭力。其中知識要求有:了解與本專業相關的職業和行業的方針、政策和法津、法規;具有從事食品營養專業工作所需的數、理、化、生等基礎自然科學知識和經濟管理知識;具備扎實的學科基礎知識及本專業基本理論知識,了解本專業的前沿發展現狀和趨勢。能力要求有:具有食品營養品質控制和生產指導能力;具有公眾營養咨詢指導、養配餐設計和餐飲衛生管理能力;具有保健食品研發能力;具有食品與健康關系研究能力。素質要求有: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適應發展的能力以及對終身學習的正確認識和學習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和跨交流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在團隊中發揮作用的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業思維。核心課程體系:無機及分析化學、食品微生物學、生物化學及實驗、生理學、食品化學原理、應用營養學、應用營養學實驗、功能食品原理與應用、食品工藝學。其他主要專業及專業基礎課程有有機化學、儀器分析、食品分析、食品營養學、食品衛生學、營養配餐設計與烹飪學、功效因子制備技術、功能食品功能評價與管理、功能食品制備、食品毒理學、普通生物學、基礎醫學概論、藥理學概論、分子生物學、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免疫學、食品原料學、生物統計、食品質量管理、食品酶學、食品保藏技術原理、市場營銷學、食品機械與設備、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儀器分析實驗食品微生物檢測實驗、應用生理學實驗、食品分析實驗、食品功能因子檢測實驗、功效因子制備技術實踐、食品工藝學實踐、公共營養師取證、營養配餐師資格取證、保健食品創新創業實踐、食品營養產學研項目綜合實踐等。

    四、總結

    改革開放后,我國食品工業飛速發展,對食品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階段的跨越,客觀上要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在課程體系、培養方案等方面進行重大變革。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結合實際情況和發展趨勢,對技術應用型本科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進行教學改革探索,突出食品營養和技術應用,確定人才培養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構建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袁晶,廖威,譚強.淺析中醫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發展[J].廣西輕工業,2011,5:142-142,167.

    [2] 黃業傳.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9,26(2):34-36.

    [3] 周文化,李忠海,向春階,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特色專業建設的思考[J]. 現代農業科學,2009,16(11):196-198.

    [4] 李鳳梅,孫京新.地方農業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初探——以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為例[J].高等農業教育,2009,4:45-47.

    第3篇:食品科學與工程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5-0213-02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主要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各種食品加工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加工工藝,培養學生動手和從事科研的工作能力,強化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綜合設計及創新等方面的能力[1]。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論文一般是通過實驗獲得實驗數據、完成數據分析、撰寫論文和最終通過論文答辯[1]。通過畢業論文的完成,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為其順利進入社會奠定基礎。目前由于大學嚴重擴招和就業形勢嚴峻,本科畢業論文整體水平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2]。因此,提高本科畢業論文水平對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上海理工大學在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教學過程中,以“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為載體,對畢業論文指導工作進行探索和實踐。本文以指導上海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論文工作為例,現將有關的指導經驗與體會進行介紹,以期為本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論文選題

    本科畢業論文學院安排在第八學期進行,但經常與學生就業、考研和公務員面試等相沖突[3],導致很多學生不能保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畢業論文,最終影響畢業論文質量,尤其是實驗性和探索性強的課題影響嚴重。為了避免影響學生就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指導教師會將畢業論文啟動工作提前至第六學期末,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來完成畢業論文工作。畢業論文質量好壞關鍵在選題[4],雖然許多學者提倡本科畢業論文選題要新穎和創新[5],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但筆者認為畢業論文選題應難度適宜,兼顧新穎創新即可。畢業論文主要是考察學生所具備的專業素質,所以畢業課題涉及的知識范圍和理論深度要符合學生所學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且能夠進一步深化學生所學的知識,使其能夠受到科研能力的基本訓練,通過努力最終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課題研究[5]。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感興趣才能保證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消除學生心中“畢業論文隨便做做就能通過”的消極思想,確保畢業論文最終順利完成。因此,筆者根據學生的科研興趣和自身承擔的科研項目,結合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及實驗條件來確定論文題目。例如,干酪乳桿菌是一種具有調節人體腸道菌群、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多種益生功能的乳酸菌[6],廣泛應用在酸奶等食品生產中[7]。學生對干酪乳桿菌研究感興趣,通過對其基因組分析發現,基因組中并不存在膽鹽水解酶基因,造成其對膽鹽的耐受性不強。因此,學生和筆者討論后,選題確定為“在干酪乳桿菌中異源表達植物乳桿菌來源的膽鹽水解酶”,從而提高了干酪乳桿菌的膽鹽耐受性。

    二、實驗研究

    選題是畢業論文的基礎,實驗研究是畢業論文的核心[8,9]。利用實驗研究,要充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研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具備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認為,在實驗準備期,應對學生實驗操作和儀器使用進行系統培訓,使學生較為熟練地掌握論文所需的各項實驗和儀器操作技能,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實驗失敗和儀器損壞,以保證畢業論文順利完成[10]。例如,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在進行食品微生物相關課題研究前,都會安排學生進行微生物學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訓,包括培養基的制備和滅菌、微生物接種和培養,以及各種儀器,如搖床、培養箱、分光光度計和顯微鏡的使用等。此外,指導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課題文獻查閱,了解最新國內外研究進展,進行實驗方案設計,并與指導教師討論,最終確定實驗方案。在實驗實施過程中,指導教師對學生還要反復強調科研是探索性和創新性強的工作,要告誡學生不要怕實驗失敗,要允許實驗失敗,要在失敗中找原因,不斷改進實驗方法和提升自我實驗操作技能[10]。

    三、論文撰寫

    畢業論文撰寫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并得出結論的能力過程[5]。畢業論文是具有學術規范的科學性和總結性的學術論文,所以撰寫論文時既要嚴謹、通俗易懂又要具有專業性[5]。學生在全部實驗完成后,按照學院相關要求完成畢業論文初稿撰寫,并交由指導教師進行修改。筆者認為目前學生在撰寫畢業論文過程中,對學術性語言和邏輯條理性表述較差,論文口語化非常嚴重,有些段落上下文甚至毫無邏輯。因此,指導教師對論文語言、邏輯條理、數據分析、結果與討論等部分應做出重點修改和指導,并返回給學生繼續修改,反復多次后才能定稿。畢業論文修改過程是一個對整個驗結果提練和升華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對整個畢業論文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體會。

    四、結論

    畢業論文是大學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是全面考核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4]。通過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進行畢業論文指導與訓練,使學生充分鍛煉了動手能力、科研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最終使學生科研能力等素質得到了顯著提升。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是高校教師一項重要的教學工作[5],希望本文的指導經驗與體會介紹,能為本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李玉邯,陳宇飛,楊柳,張一.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探討[J].食品安全導刊,2015,(30).

    [2]吳仲,李小艷,徐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的探索[J].大學教育,2015,(4):74-75.

    [3]游新勇,汪磊,王國澤,呂俊麗.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課程與畢業論文的改革與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1):134-135.

    [4]修江帆,趙文靜,張春林,陳漢彬.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性實驗的初探――以環帶庫蚊ISSR-PCR反應體系建立及優化為例[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30(3):82-84.

    [5]張立全.指導生物學科本科生畢業論文的實踐和體會[J].大學教育,2013,(20):28-29.

    [6]Wang G,Yin S,An H,Chen S,Hao Y. Coexpression of bile salt hydrolase gene and catalase gene remarkably improves oxidative stress and bile salt resistance in Lactobacillus casei[J]. J Ind Microbiol Biotechnol,2011,38(8):985-990.

    [7]Ai L,Guo Q,Ding H,Guo B,Chen W,Cui SW.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exopolysaccharides from Lactobacillus casei LC2W from skim milk[J]. Food Hydrocolloids,2016,(56):134-143.

    [8]程敏. 制藥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探索與實踐――以黃精多糖的提取、鑒別、含量測定為例[J]. 亞太傳統醫藥,2016,12(12):143-145.

    第4篇:食品科學與工程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食品生物技術導論》課程;教材;多媒體;實踐教學

    生物技術已成為當今高科技領域發展最具生命力、最引人注目的前沿學科之一。當前以及未來數十年,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對食品生產進行技術改造升級,生產出新型的食品添加劑、保健食品甚至是全新的食品原料,將成為食品產業克服產品成本逐年增加、增強核心競爭力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培養二十一世紀新型食品專業人才,學習和掌握生物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技術是非常有必要的。我校于2009年對生命科學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系開設了《食品生物技術導論》這門課程,立足于培養出不僅能夠將食品科學與工程的理論和技術應用于食品生產、食品安全與檢測,也能夠結合現代生物技術的理論和技術,尤其是分子生物學的理論和技術應用于實際的學習和工作中的名副其實的“復合型”人才。本人根據近幾年《食品生物技術導論》教學經驗,提出《食品生物技術導論》理論教學和教材建設綜合優化方案,從多媒體、教材以及實踐教學的角度優化《食品生物技術導論》教學。

    一、教材編寫更貼近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的知識水平

    目前我國高校絕大多數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都開設了《食品生物技術導論》這門課程,也陸續有一些《食品生物技術導論》教材的出版。但是作為一門比較新的課程,教材內容上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目前的《食品生物技術導論》教材內容大多都是從以往的《生物技術》該門課程的教材照搬而來,只是額外加入了一些生物技術在食品工業中具體應用的實例,并沒有從頭到尾的針對食品行業來介紹生物技術的各種原理和技術。同時,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食品生物技術導論》課程前,僅僅有必修的《生物化學》課程作為基礎,最重要的基礎課《分子生物學》僅為選修課。因此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食品生物技術導論》這門課程,尤其是課程中的基因工程部分內容的時候會顯得很吃力。

    因此,對《食品生物技術導論》課程教材進行整理和修改顯得尤為必要。例如,現在已出版的《食品生物技術導論》教材中都分別設有“酶工程及其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和“發酵工程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這兩個章節,這兩章內容與本專業的《酶工程》、《發酵工程》以及《發酵食品工藝學》三門內容基本重復,可以考慮刪掉。針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分子生物學基礎薄弱出發,在基因工程與食品工業章節中,多講授一些分子生物學的基礎知識,以利于學生理解。同時,教材還應在講授生物技術基本原理和技術的時候,多以食品工業中的具體應用舉例,而不是在章節的末尾集中舉例,這樣能夠更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

    二、多媒體教學作為輔助,讓枯燥的課程鮮活起來

    《食品生物技術導論》大部分屬于理論講解,如果采用傳統的板書方式教學,學生對于課程中復雜的原理、繞口的概念和抽象的方法難免覺得枯燥乏味。在教學課程中采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讓學生以更直觀、生動的方式了解食品生物技術的各項內容。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在教學課件中添加生動的圖片、動畫、視頻,把傳統教學手段下很難表達的教學內容、知識重點、難點直觀的表達出來,從而使學習內容變得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第二章基因工程的內容,通過多媒體課件以動畫的形式輕松的理解轉錄、翻譯、PCR等原理,讓學生快速的理解并掌握。此外,定期給學生播放最近與視頻生物技術有關的國際論壇視頻(如TED),了解最新最尖端的生物技術、開闊學生們的眼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如果單純采用多媒體教學又容易產生學生過于依賴多媒體課件從而不積極思考和記錄課堂筆記,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減少以及課件放映速度快內容多學生來不及思考等問題。因此在《食品生物技術導論》中將多媒體教學和傳統的板書教學相結合,既能夠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夠以生動的形勢促進學生理解課程內容。

    三、增加實踐教學內容

    食品生物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無論多么晦澀的概念或是多么復雜的原理最終都要以實驗實踐的形式進行應用。然而目前我校《食品生物技術導論》課程并未開展任何的實驗教學內容。因此,作為主講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親自參與到教師的科學研究試驗中,讓學生進一步的了解基因工程以及免疫檢測技術等等原理。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將科研課題研究與學生的教學實踐相結合,開展我校獨具特色的開放實驗室、創新實驗室等實踐活動。同時,可以帶領學生參觀本院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以及我校的呼蘭校區的博士后工作站,讓學生了解與課程相關的超凈工作臺、PCR擴增儀、電泳儀、凝膠成像儀、流式細胞儀、超低溫冰箱等高尖端儀器設備,或到一些食品企業(如哈肉聯)、藥品企業(如哈藥集團)進行實地參觀,使學生對食品生物技術這門學科產生更濃厚的興趣。這種以科研、實踐促進教學,不僅能使學生接觸到本學科最前沿的內容,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領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之中,使學生參加課外科研活動形成風氣,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畢業論文質量也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陸兆新.現代食品生物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第5篇:食品科學與工程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食品生物化學;教學方式;探索;食品科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2-0108-02

    本科專業課是高等學校根據培養目標所開設的教授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的課程。專業課的任務是讓學生通過理論學習掌握必要的專業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同時了解本專業的最新的前沿科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培養學生分析解決本專業范圍內碰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對專業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將對其未來的繼續深造或就業產生極大的影響[1]。《食品生物化學》是食品科學相關專業包括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及食品衛生與營養學等專業的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之一,亦是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必考課程。該課程教學質量將很大程度上反映專業教學水平。由于生物化學專業領域的發展十分迅速,專業知識的覆蓋的范圍亦廣泛,這給本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同時,由于學生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導致許多專業課程教學效果不太理性。在教學中改革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學及自我約束的能力,同時又兼顧教育的個性。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革探索成為中國高等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

    一、傳統課程教學方式存在的局限性

    教學是教與學同時存在,并相互統一的過程,教與學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學過程是教與學雙邊互動的過程。傳統課程教學模式是課堂講授為主,“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采用課堂講解、寫板書和多媒體教學等手段和方法向學生傳授專業課知識,學生一般情況下是被動地接受[2]。在這種傳統的模式中,學生成為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的對象。教師則成為知識的灌輸者;“填鴨式”教育就是對此種模式的形象比喻。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時代的不斷進步,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的也來越顯現出嚴重的問題,當前高科技迅速發展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越來越不能得到滿足。傳統教學模式主要存在的問題如下:①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無法得到充分體現。學生一開始就將自己定位為知識的接受者,在課堂上,教師自然而然地會成為課程教學的唯一權威。在這種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似乎都僅僅成了機器,只做知識的簡單傳遞工具與機械接受容器。②課程教學除了授業之外,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傳道”。學生在學習中應該學會思考,讓理論知識生成生活智慧,形成“思想”,而這也應該是貫穿于生化課程的靈魂。而傳統的課程教學基本上是采取灌輸式和強制式的,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種教學方式只產生機械的“短時記憶”而已,而不是“有意義”的學習,很多學生期末考試一結束就把知識全忘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得到體現。

    二、《食品生物化學》課程的重要性及課程教學方式

    《食品生物化學》是食品科學的一門重要課程,是食品科學與工程、農產品加工及貯藏、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衛生與營養、食品物流管理等各專業的必修專業基礎課。它是一門涉及化學、微生物學、生物學的綜合性學科。《食品生物化學》從食品科學技術的角度,以人和食物為中心,概述了生物化學的基本內容和與人類食物質量特殊有關的營養組成、結構和性質,并著重從生命的主要物質基礎特別是蛋白質、酶、核酸等大分子的結構和生物功能來研究食物有機體所共有的新陳代謝、感應、運動、生長、繁殖、遺傳等以及一部分生物所特有的保護、免疫等生命現象。

    《食品生物化學》共4學分,理論授課為52學時,實驗課12學時,共設3個實驗,其中1個綜合實驗6學時,2個驗證實驗,各3學時。課堂教學方式主要以板書結合多媒體課件的方式進行。專業基礎課的特殊性及工程教育認證的理念要求我們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以知識傳授為目的課程教學方式。讓學生掌握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技能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形成創新性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

    三、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革與探索

    1.上好《食品生物化學》的第一堂課。《食品生物化學》這門課被認為是食品科學相關專業專業課的基礎也是最難懂的一門課。一般學生都會對這門課有恐懼感,覺得上課可能聽不懂,考試可能考不好。因此如何在第一堂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意識到學好這門課的重要性和實用性,以及傳授學生一些學好這門課的方法技巧,就成為課程教學方式改革與探索的第一步。要上好第一堂課,教師首先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注意課堂講授的每一個細節。其次,在傳統的第一堂課講授都會大談生化的發展史,事實證明在第一堂課多介紹這一學科的最新進展和應用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效,如介紹當年與生化相關的諾貝爾獎的研究成果。第三,運用一切可能的教學手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告訴學生在生活中生化知識無處不在,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對這門課充滿熱情。最后,在第一堂課結束時給學生留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教室,這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自主學習,互助討論,同時又提高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他們帶著問題的解決辦法回到課堂,將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科學故事教學、問題驅動以及形象教學的課程教學方式。科學故事教學的模式指的是教師選擇生化發展史中的一些經典科學小故事如:DNA雙螺旋的發現、維生素的發現、核酶的發現等以文字或小視頻的形式給學生。教師首先講解理論知識點,再對相關科學故事進行講述,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通過科學故事讓學生更深刻領會該知識點的重要意義并調動學生的科研探索的興趣。問題驅動教學是在任課教師的引導下,以專業知識相關問題為中心,組織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等形式,對教學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分組討論、總結闡述。讓學生自己講解清楚知識點。而形象教學的模式是讓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多采用打比方、作比喻等較形象的方法來講解生化中復雜、抽象的問題。如:講解酶的不可逆抑制作用時可用“農夫與蛇”的經典故事來打比方;可以將癌基因與抗癌基因比作汽車的油門和剎車。同時也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思考如何用簡單形象的方式記憶復雜的生化知識。

    3.將理論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深刻了解所學知識對生活的重要性。食品生物化學的許多理論知識較抽象,難懂,單純講授有困難,且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生物化學中的物質代謝是課程內容的重點及難點,涉及三大產能營養素的分解與合成代謝,有許多關鍵生物化學反應方程式和催化的酶。通過將理論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深刻了解所學知識對生活的重要性。如,在講解糖代謝時,結合現今社會糖尿病高發的問題,通過讓學生清楚認識糖的代謝過程,幫助他們意識到維持血糖動態平衡的重要性,告訴他們這些知識可以幫助他們的可能出現高血糖癥的長輩如何合理安排膳食;如,在講解脂代謝時,結合學生比較關心肥胖和如何減肥的問題,通過讓學生認真學習脂肪分解與合成代謝的過程,開展有關如何科學減脂的課堂討論。

    以上三種教學方式的結合應用對改善學生被動學習,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思考和邏輯思維能力都十分有效,同時讓復雜枯燥的生化知識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讓學生認識到學好生化不僅對大學學習重要對他今后的生活都十分重要,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4.課程的考核方式改革。課程教學改革前,《食品生物化學》考試成績為平時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70%,期末成績所占比例過大,造成了學生考試壓力過大。而期末考試閉卷考試的方式導致學生把重點放在了死記硬背概念、理論知識上,學生只記標準答案,盡量保證一字不差地照搬,從而忽視了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的培養。課程改革后,《食品生物化學》考核方式也相應進行了調整,適當地放寬比例,將期末成績調整為55%,平時成績占45%,其中課堂出勤率占5%、隨堂測試占20%,課程實驗占20%,同時學生在課堂提問和討論環節若表現突出可予以加分。這樣不僅調動學生在整個課程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還充分發揮考核的激勵導向作用。那些平時遲到、曠課,實驗不認真的同學,光靠考前突擊很難取得很好的成績[3]。整個教學過程就形成一個很好的良性循環,從而達到學習的真正目的。

    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革對于培養創新性人才的意義十分重大。為此,我們在工程教育認證相關理念的指導下,清楚認識到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是以學生的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針對傳統教學方式普遍存在的教學內容太單調、教學過程死板、師生交流少等不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創新思維的問題,進行了《食品生物化學》專業課程教學方式改革與探索。我們的改革是為了讓學生意識到自己主體地位,主動學習;豐富課堂講授方式,使課程教學方式更加多元化。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不斷加大課堂的信息量。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可以更全面體現專業課程教學方式的設計性及創新性,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尹勝,王浩.提升大學生專業課學習質量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3,(3).

    第6篇:食品科學與工程的意義范文

    摘要: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程。在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日益受到關注。為提高教學質量,本文運用建構主義理論對食品分析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與探索,包括教學內容、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了食品分析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食品分析;建構主義;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1-0123-02

    高校教育要以人才培養為核心,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應用類專業,如何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食品類人才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首要解決的問題。食品分析課程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主要為食品類企業、食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科學研究領域輸送人才。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是在行為主義、認知主義以及發現主義基礎上發展的富有創見的教學思想,被譽為“當代教育心理學中正在發生著的一場革命”。建構主義理論下,學生和教師角色都發生了改變,學生是知識的主動構建者而不再是被灌輸知識的對象,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發現以及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教師是學生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通過創設情境、協作和交流等要素,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精神得到充分調動和發揮,從而實現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目前我國高校教師在教學中普遍存在講課模式僵化、缺乏與學生交流等問題,且傳統教育片面強調教師的權威,學生的學習和工作能力、團隊意識和創新精神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為此本文結合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食品分析》的教學實際,嘗試采用構建主義理論來對《食品分析》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探索,探索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和積極性。

    一、建構主義下圍繞專業特色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

    高等學校實現培養目標的關鍵手段是課程建設,而課程內容是課程建設的核心要素,教學效果直接受到教學內容的合理性和先進性影響。新教材版本應得到及時更新以體現其先進性,《食品分析》課程應選擇能體現當前食品分析檢測要求的版本。《食品分析》課程采用王永華主編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食品分析》。《食品分析》課程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使學生不僅能夠建立完善的食品分析知識體系,而且能夠為其將來就業和深造奠定良好的專業基礎。近年來食品安全與分析檢測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我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突出食品營養特色。為此,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介紹食品樣品的采集與處理、食品的感官分析和物理分析、食品中基本營養成分(食品中的水分、灰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類、維生素)的分析、元素的分析、食品添加劑的分析、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分析、食品酸度的分析、輻照食品分析、食品容器和包裝材料的安全性分析、轉基因食品和新資源食品的分析,突出分析方法的理論解釋、適用范圍及特點、方法間的比較與選擇、應用中的注意事項等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食品分析和檢驗的基本理論知識與基本操作技術技能,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能獨立完成實驗操作,正確處理分析結果。使學生在主要學習食品營養成分分析檢測的同時,學會食品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夠靈活應用于有關食品分析檢測工作中。

    二、建構主義下優化教學模式

    “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建構主義學習的4大要素,也就是說在一定的學習情景下,就特定主題,經學生對不同學習任務的分工協作和會話討論,對遇到的問題共同解決,最終完成學習任務。在此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共享集體中各自的探究成果,經過協作學習來對事物的規律和內在聯系加以理解,最終實現對知識的意義建構。針對教學內容中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和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課堂里充滿了積極思考、回答問題和合作探究的氣氛,使課堂學習真正變成創造性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凱氏定氮法測定食品中蛋白質含量”教學過程為例。上次課結束時先將這次課要講授的內容告訴學生,并提出要掌握的核心內容:什么是凱氏定氮法,凱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要求學生預習有關內容。上課時,先提問“什么是三聚氰胺事件”讓學生回答,然后結合圖片介紹“三聚氰胺事件”。再提問“為什么會發生三聚氰胺事件”。同學們在思考問題時可以相互交流討論,并回答問題。然后介紹“三聚氰胺與蛋白質”。再提出問題:“哪些食品中含有蛋白質,其蛋白質含量和氮含量如何?”讓同學們思考、討論并回答問題。然后通過圖表數據說明凱氏定氮法的提出。再提問并討論“為什么凱氏定氮法測定的只是食品中的粗蛋白”,“凱氏定氮法測定原理是什么”,“如何預防三聚氰胺類似事件發生”。最后再讓同學們回答:“什么是三聚氰胺事件?為什么會發生三聚氰胺事件?如何預防三聚氰胺類似事件發生?”并對下次上課的內容和要求告知學生。

    三、建構主義下優化考核方法

    在建構主義理論下,建構知識的過程評價比對結果的評價更為重要,突出的是知識獲得的過程。而傳統的課程考核形式單一,注重期末考試,強調的是對結果的評價;因此有些學生平時不好好學習,到期末考試時突擊復習,準備考試,即使順利通過了期末考試和課程考核,所學知識也是不扎實的,更不用說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食品分析》課程作為專業核心課程,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考慮到該課程涉及面廣、知識靈活而學時又少等特點,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效果的考核,以學生的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為主要考核指標;因此其考核形式靈活多樣,既有期末的卷面考試,也有平時上課回答問題、課堂討論、課堂測試、專題論文等。同時評價的權重也發生了改變,逐步增加了平r考核評價的權重,達到50%,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自我評價和小組成員的評價。主要評價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思考、討論、回答問題、小組協作中表現、積極性、參與度和學生在活動中情感、態度、能力的變化。這樣學生為完成教學過程的學習任務將在課前和課后投入大量時間自覺學習課程有關內容,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不斷提高。期末閉卷考試占50%,但是其題型多樣,考試內容靈活多變,注重考察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靈活掌握和應用能力。隨著《食品分析》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平時考核評價的權重還可以逐步增加,考核的內容還可以不斷更新完善,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四、結束語

    在建構主義理論下,學生和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學生是知識的主動構建者而不再是被灌輸知識的對象,教師是學生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將建構主義教學模式應用于《食品分析》課程的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師主講的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教學過程的參與程度,將學生被動學習改變為主動學習,有利于解決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和學習興趣不高等問題,為《食品分析》課程的教學提供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從實際教學的情況來看,同學們參與《食品分析》課程的教學過程互動較多,每個學生在每堂課程均有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學生的參與度和互動性大大增強,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意識、協作精神和終生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孟利,李夢洋,孫慶申,等.開放式食品分析課程體系的建立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2016,(5):56-58.

    [2]聶小華,孫培龍,何晉浙,等.基于建構主義的《食品營養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J].食品與機械,2015,31(1):275-276,280.

    [3]張佳艷,熊建文.基于崗位需求的食品營養與衛生學課程改革[J].食品工業,2015,36(6):266-268.

    [4]石慧,闞建全.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食品專業英語教學新模式初探[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1(6):216-220.

    [5]鐘賽意,夏杏洲,李秀娟,等.基于建構主義的食品營養學公共選修課教學模式初探[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3,(7):86-88.

    收稿日期:2016-10-29

    基金項目:北京聯合大學2015年研究生教學研究項目

    第7篇:食品科學與工程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食品工藝學;教學實習;導師制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6-0012-03

    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21世紀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1]。教學實習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2]。食品工藝學教學實習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和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必修課,分為甲1、甲2、乙1和乙2四個層次;食工專業的為甲,食安專業的為乙;1為認知實習,2為生產實習;甲1為1學分,甲2為4.5學分,乙1為0.5學分,乙2為2學分。學院目前實行的是甲1和乙1實習均去企業參觀,甲2和乙2在學院中試車間生產實習。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兩個專業的實習時間均集中在學期末,認知實習的學生人數高達280人左右,生產實習的學生數食安為130人左右,食工為160人左右。不管是去企業參觀還是在學院車間實習,突出的問題是學生人數太多,場地非常有限,實習場面十分擁擠,生產設備有限,很多學生沒有動手實踐的機會,實習效果不甚理想,迫切需要對食品工藝學教學實習進行改革,探索新的實踐教學模式。

    一、食品工藝學教學實習現狀

    目前,國內外高校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及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幾乎都開設了食品工藝學理論課程,且都是專業主干課程,為必修專業課。同時,絕大多數食品院系開設了食品工藝學實驗、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等不同層次要求的實踐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學生在實際實習過程中掌握各類食品的加工工藝、質量控制措施、設備操作技能等[3]。如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浙江大學生物工程與食品學院、華中農大食品學院、南京大學食品學院、華南農大食品學院均開設了食品工藝學理論課程和食品工藝學教學實習實踐課程。國外高校如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食品科學與技術系開設了側重啤酒發酵的食品工藝教學與生產實習,在實習車間和生產企業進行實習訓練;康奈爾大學食品系開設了本科生、研究生食品工藝學實習,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分別在不同導師的實驗室或不同企業不同工段技術人員指導下進行實習,雖然具體實習內容各不相同,但食品加工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實訓效果十分突出[4]。

    國外高校食品專業開設的工藝學實習基本上都能達到學生親自設計產品方案、自己動手操作設備生產產品,并了解和掌握品質控制措施,是真正意義上的工藝學實習。國內高校由于自身多不具備生產加工場地與條件,基本上采取的是參觀形式,由教師帶隊,聯系到相關的食品企業去參觀,屬于走馬觀花式的,學生沒有真正的動手實習機會,沒有達到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目的。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是學院或學校沒有建立相應的食品加工實驗室或實習車間,只能讓學生走出去;二是學生人數太多,走出去也很難聯系到相應的能接納大量學生的食品企業;三是實習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實習多在企業生產旺季進行,企業從效益考慮,不愿打亂或中斷自己的正常生產來接待學生的實習,從而導致很難聯系到企業愿意接收實習生的現實。這也是目前國內高校食品工藝學教學實習所面臨的主要問題[5]。鑒于此,為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工藝學教學實習所面臨的難題,實現因材施教、以學生為本,突出實踐能力培養的教育理念[6],課程組進行了大膽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

    二、完善食品工藝學教學實習的對策

    (一)加強基地建設,調整實習時間

    實習基地是保證實習順利開展,達到實習效果的首要條件[7]。首先對學院現有的43個校企合作食品生產企業進行詳細調研,了解其生產規模、主要產品種類及生產淡旺季節,并與愿意接收實習學生的企業商定具體能接納的學生人數,建立了12個不同類型的食品企業作為食品工藝學實習基地。這12家食品企業包括學院所在地楊凌示范區內的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本香農業產業集團、來富油脂有限公司(中糧集團)、萬盛肉類加工有限公司(雨潤集團)、黑牛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圣妃乳業有限公司、楊凌奇異果酒業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西安市的陜西華圣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西北農副產品交易中心2家企業,及寶雞地區的西鳳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今麥郎集團、紅果果業集團3家企業。上述企業涵蓋了糧油食品(面粉、油脂)、畜產食品(冷鮮肉)、園藝產品(蘋果、獼猴桃貯運)、飲料(果蔬汁、白酒、豆奶)等絕大多數食品種類的加工與貯藏工藝,滿足了學生的不同興趣需求。同時,將食品工藝學教學實習課程開設的時間調整為兩個時間段。一是集中在學院中試車間實習的時間按照正常的課程設置時間進行,二是分散到上述實習基地進行,學生可以根據企業生產情況,利用寒、暑假時間完成實習。這一措施以學生為紐帶,建立了企業―學生―學院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建立了長期合作的實習基地,為實習效果提供了保證。

    (二)因材施教,分散實習,突出實踐能力培養

    充分利用學院現有的生產實習中試車間,包括果蔬加工與飲料車間、肉制品加工車間、乳制品加工與發酵車間、糧油食品加工車間、膨化食品加工車間及果蔬貯藏保鮮庫和12個企業實習基地等資源,根據學生的專業興趣,實習前兩周,學生根據專業興趣提交實習地點申請,學院統籌安排,先確定企業的技術人員或學院教師為其指導教師,將學生分流到不同企業或學院中試車間。指導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安排實習內容,學生撰寫實習計劃,修改完善后準備實習。實習期間實行導師負責制,學生在指導教師或技術工人的指導下,全程參與原輔料選購、配方設計、設備操作、產品生產、質量控制、分析檢測等生產過程,真正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產品開發、工藝設計、質量管控、市場營銷能力,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學有所長、學有所專,凸顯了教育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突出實踐能力培養的教育理念[8-9]。在2008級、2009級食品工程專業食品工藝學教學實習中,12個實習基地分別接納了51人、70人,分別占各年級人數的34.9%、46.3%,極大地減輕了學院中試車間的實習壓力,同時使更多的學生投入到了企業實際生產中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三)建立實習導師制度

    食品工藝學教學實習一直以來都是5個班約160名學生集中在學院中試車間實習,分為果蔬飲料加工、畜產食品加工與糧油食品加工3個方向,分別在3個車間實習,場地相當擁擠。而且每個車間由兩名教師指導50多名學生,由于場地限制和儀器設備數量限制,很多學生沒有動手機會,兩名教師也管理不到每一個學生,從而導致實習效果欠佳,學生意見也很大。課程組根據這一現狀,與實習基地合作建立了實習導師制,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選擇去相應的校外企業或是留在學院車間進行實習,企業指派生產線上不同工段的技術人員與學生建立一一對應的師傅與學徒關系,技術人員作為學生的指導教師,負責學生的實習工作。學院的教師負責車間的學生,一個教師負責5名左右學生的實習,這極大地改變了以前大鍋飯式的實習局面,顯著提高了實習效果,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得到了質的提升。

    (四)創新實習評價機制

    研究形成了能如實反映學生實習效果的評價機制,改變了以往由學院教師進行成績評定的一貫做法。從學生開始撰寫實習計劃,到進入企業或學院實習車間,以及實習期間直至實習結束,要求學生每天實習結束必須向導師匯報當天的實習進展及實習收獲,從而建立以學生為主、導師為輔的全程跟蹤體系;實習效果考核以導師的評價為主,根據實習期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科研能力、日常表現,結合實習報告,由導師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行成績評定和實習效果評價[10]。學生對這樣的評價機制極為贊同,因為這樣的實習能讓他們學到更多的實用技術,這樣的評價機制也更客觀、公正。實習結束后,召開全體指導教師及企業相關技術人員和學生代表會議,對實習進行全面總結,對在實習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并形成整改措施,防止下一屆實習再次出現類似問題;對在實習過程中比較好的方法和經驗,則加以推進和改善。同時對食品工藝學教學實習教學大綱進行修訂、完善。

    通過對該課程兩年來的改革和實踐,其理論意義在于形成了具有食品加工專業特色的實踐教學模式,其核心是分流機制和導師制度。通過學生進入企業實習,使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鍛煉和培養了學生將理論知識轉變為生產技能的思維和能力。實踐價值在于:(1)搭建了產、學、研共舞的平臺。以學生實習為橋梁,建立了學院與企業的良好合作關系:學院可以為企業提供新技術、新方法、新產品等科研成果以及技術人才的支持;企業可以為學院的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提供平臺,并能為實習學生的就業創造機會。從而真正實現產學研共舞。(2)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進入企業后,能了解不同的企業文化、生產理念以及產品開發、生產工藝、質量管理及市場營銷等知識,了解市場對產品的需求及變化,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發展,必須不斷創新,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3)拓寬了學生的就業渠道。通過企業與學生在實習期間的相互交流,可以為企業招賢納士以及學生選擇就業拓寬渠道,增加機會。

    參考文獻:

    [1]謝梅,苗青.中國高校創新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5).

    [2]李美成,石飛飛.教育創新形勢下研究型大學的創新教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

    [3]李志成等.食品工藝學課程創新教育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1,(35).

    [4]楊華,戚向陽,朱秋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9,(11).

    [5]張曉云,顧香玉.以就業能力為導向改革食品專業實踐教學[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0,(1).

    [6]吳躍.科學發展視角的大學食品學科教學改革與創新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2).

    [7]蔡健等.高職院校食品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學理論,2009,(26).

    [8]陳文偉等.食品工藝學課程群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科技信息,2008,(13).

    [9]車振明,馬力.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8,(1/2).

    [10]朱定和,鐘瑞敏,彭珊珊.食品專業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6).

    收稿日期:2013-10-14

    第8篇:食品科學與工程的意義范文

    摘要:食品分析實驗是食品專業的必修課程,是食品專業學生掌握實驗分析檢測能力的重要實驗課程,探索改革食品分析實驗教學體系,創新實驗教學內容,改革實驗考核方式的方法,是為了向應用型食品專業轉型,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專業人才的重要過程。

    關鍵詞:應用型專業;食品分析實驗;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8-0116-02

    一、引言

    隨著《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和省里文件的指示下發后,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作為向應用型專業轉型的首批試點專業,面臨著一條復雜漫長的轉型之路。專業轉型涉及到專業設置、課程教材、實踐教學等重多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而其中實驗教學的改革和挑戰將會勢在必行。而食品分析實驗作為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是培養應用型食品專業人才必須掌握的手段方法,它在食品生產加工、食品檢測和質量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實用意義,也是鍛煉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掌握食品研究、生產、貯藏過程中的分析檢驗工作的重要學習內容。找到食品分析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改善實驗教學,對能夠成功的向應用型專業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二、食品分析實驗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重視程度不夠,實驗時長有限

    長期以來,高校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普遍存在,而食品分析實驗作為食品分析理論教學的配套內容,通常不會單獨設課,基本按照理論教學內容設置,這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降低了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受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另外由于實驗經費有限、重視程度不夠、實驗課時少、學生人數增加、儀器設備數量不足等情況,無法滿足實驗教學需求,無法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夠進行實際操作。

    (二)實驗內容局限,缺少綜合創新實驗

    首先,食品分析實驗的內容是在理論教學的內容上制定的,主要集中在一些驗證性實驗,包括一些含量測定實驗:食品中一般成分喊來那個測定,向水分、粗脂肪、蛋白質、淀粉、維生素C等;食品添加劑含量的檢測;有毒有害元素的檢測;食品中污染物、有毒有害殘留物含量的檢測等和食品感官檢測,而體現綜合運用能力的實驗較少。另外,隨著實驗技術、實驗設備的不斷更新,實驗內容和驗證方法的陳舊問題就暴露出來,沒有做到及時更新實驗內容,改善實驗方法技術,結合實際應用。

    (三)教學方法陳舊,考核方式單一

    在教學方法上,還是處于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學習的階段,每次實驗開始前,由老師講明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所用儀器和試劑、注意事項等,學生只需要按照實驗內容完成實驗,不需要自己動腦思考;而且食品分析實驗課的考核方式單一,主要采取學生提前寫預習報告,課后完成實驗報告的階段,并輔以期末動手能力考核,考核內容單一,多為簡單儀器操作。

    三、食品分析實驗教學的改革探索

    (一)改革實驗教學安排

    首先增加食品分析實驗教學在該課程授課中的時長比例,同時為了避免實驗內容重復,應做到與食品專業其他相近主干課程教師及時溝通后,制定實驗教學開課計劃;另外轉型期的食品分析實驗教學應擺脫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避免全部按照教材進行,應多聯系實際應用,結合時下熱點事件進行分析,一方面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能夠培養學生自覺思考,創新的能力;榱四芄蝗繁C課謊生都能夠參與其中,面對實驗儀器設備有限的情況,我們可以采取平行授課的方法,將一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可以同時開展幾門實驗課,各小組分開上課,然后下一時間互換實驗室學習其他課程,這樣不僅能夠盡量保證每名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此外,實驗課同時進行還能夠相互啟發,有利于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

    (二)創新實驗教學內容

    實驗內容的制定應該圍繞教會學生實驗知識,讓學生掌握實驗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實驗水平和科研能力這幾個方面進行。而時代在進步,知識在更新,實驗技術也在不斷改進,課程內容不能一直沿用以往的教材進行,課程內容也應跟著發生變化。首先,在教學大綱要求的基礎上,增加設計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的教學比例,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從實驗耗材購買到實驗方案設計都要由學生本人查找資料自行完成,教師起到輔助指導的作用,這個過程一方面能夠創新實驗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能夠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提升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改革實驗考核方式

    改善實驗考核方式一方面可以更加全面、科學的評價學生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夠有效的激勵,促進學生的實驗積極性。首先,為了提升學生在實驗課堂上的積極性,可以將學生課堂表現進行打分,并以30%的比例計入總成績,課堂表現的考核方式可以通過學生的實驗操作積極性和隨機提問來作為評分標準。其次,為了鞏固學生的在實驗課上學到的知識和操作技能,可以增設隨堂考試,設置期中和期末考試,分別以30%比例計入總成績,包括筆試和操作兩部分,主要涉及范圍是實驗教學內容和創新思考題型,允許學生事先查找資料,完善方案。將預習報告和實驗報告在實驗考核的比例降低到10%,能夠避免學生通過抄襲實驗教程和其他同學的實驗報告來通過實驗考核。

    四、結語

    向應用型食品專業轉型的道路還很漫長,食品分析實驗教學改革探索的道路還處于摸索階段。為了培養應用型食品專業人才,作為食品分析實驗的教師,應該時刻保持積極的心態,不斷地創新實驗教學內容,改革實驗教學方法,以期改善食品專業學生的實驗態度,實際操作能力,綜合運用能力,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食品專業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班燕冬.應用型本科院校食品專業《食品化學與分析綜合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輕工科技,2016,(4):127-128.

    [2]彭湘蓮,李忠海,等.食品分析實驗教學改革綜述[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34):11326-11327.

    [3]張水華.食品分析實驗[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4]王菲菲,滿麗莉,等.食品分析與檢驗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改革與探索[J].輕工科技,2016,(2):148-149.

    [5]曹湛慧,黃和,等.食品分析課程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13):308-309.

    [6]周濃,劉亞,等.食品分析課程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37):132-133.

    [7]王麗,桑宏慶.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食品分析與檢測》實踐教學改革與探索[J].飲料工業,2011,14(11):48-50.

    [8]譚津,姜子濤.食品分析課程成績考核方式改革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6,(1):74-75.

    收稿日期:2016-11-25

    基金項目:2016年遼寧省教育廳本科教學改革項目(12);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2013693);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L2014009);食品工藝學立體化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編號:JG2016YB0069)

    第9篇:食品科學與工程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 高等食品科學教育 創新食品專業人才 培養體系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我國經濟的持續成長,尤其是隨著大學擴招浪潮的涌進,高等食品科學教育質量下降,目前的高等教育與社會發展,與新時代所賦予的歷史使命――培養和造就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食品人才已經不相適應,如:首先,擴招后,學校的基礎條件建設出現滯后現象,許多院校在自身條件下,只能以培養“成品”為主,無太多精力注重創新人才的培養;其次,目前的高等食品科學教育學科體系分散并缺乏開放性,多學科交叉融合固有的屏障仍未被打破,哲學、自然科學與食品科學共同發展的平臺尚未建立,使傳統與創新這一對矛盾始終未能得到圓滿的解決;最后,對創新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的認識不夠,主要表現在認為素質教育只是趕時髦,只對個別學生進行一次性的改革實驗,或者將其作為第二課堂的“亮點”,而未全面、深刻認識到創新教育在食品科學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未將創新人才的培養真正納入食品科學與工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之中。

    對食品產業群內各方面人才的現狀與需求的調查結果表明,傳統食品科學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所培養的食品人才,思維方式以模仿型、再現型為主,許多人缺乏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不強,其素質、知識、能力已與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尤其是食品專業畢業生創新意識淡薄、創新能力不強,這已經成為制約食品產業發展的瓶頸。因此,建立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的人才培養體系已成為食品科學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當務之急,高等食品科學教育必須立足于創新型食品人才的培養。

    我們結合近幾年的實踐和探索,提出了建立創新食品人才培養體系設計的基本原則,以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為核心,從學科核心課程設計、課程教學體系改革、實踐教學環節設計、專業教育階段的多模式設計和教學管理模式建立等五個方面,并引入“PBL”教學新模式,構造創新食品人才培養的新體系,探索了一條具較強可操作性的創新食品人才的培養之路。

    一、整合相關學科,構建以化學學科為基礎、食品分析為核心、食品生物技術為前沿的基于學科的平臺課程,按學科大類平臺設計全新的課程體系,形成學科大類平臺設計全新的課程體系,形成學科大類知識結構的“平臺+模塊式”課程體系。

    1.通過“打通、減少、增加、分類、彈性”等調整方式,在通識教育課程平臺的基礎上,進行學科大類的核心課程設計,重新確定平臺核心課程。

    充分利用我院學科的優勢,挖掘現有專業的地域、資源等優勢,重新整合相關學科,本著促進交叉學科、建設復合型專業的原則,構建以化學學科為基礎,食品分析檢測、食品微生物和食品工藝學為核心,食品高新技術學科為前沿的基于學科的平臺課程。

    2.構建以“平臺課程”為依托的“課程群”式教學模塊,體現彈性學習要求。如以“化學學科”為依托,打破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和物理化學課程教學的舊模式,把四大化學教學融為一體構成基礎化學課程,在強調基礎性、綜合性和先進性的前提下,形成基礎化學教學模塊;打破食品化學、食品工藝學、食品分析和食品微生物學課程教學的舊有模式,將專業教學融為一體,構成食品科學專業學科教學體系。另外,在模塊內設立選修課程,允許學生跨年級、跨專業選課,逐步建立并實現在指導性教學計劃基礎上的體現學生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方案。

    二、深化教學改革,發揮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示范帶頭作用。

    1.傾力打造精品課程,以精品課程為帶動,加強特色課程的培育與建設。

    加強課程體系規劃建設,在原有基礎之上,打造一批精品課程和優質課程,爭創國家級精品課程。進一步加大精品課程培育力度,循著“優秀”、“樣板”和“精品課程”三個建設階段逐步推進,形成“國家級、省級、校級”三級精品課程建設體系。此外,在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中發現、創造并持之以恒地培育具有“食品”特色的特色課程,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提高支撐體系。

    2.深入推動教學內容和方式的改革,全面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水平。

    按照創新教育的要求,根據每個學生自身特點和發展方向和學生的具體特點,發揮指導教師的作用,為學生量身定做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學習計劃,著重選擇一些特別拔尖的學生因材施教,專門為他們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增加特殊訓練環節;在創新食品人才培養的課程教學中,大量采用國外原版教材和大面積采取雙語授課,大量采用研討式、啟發式、案例式等探究式教學方式,通過開設專門的科研訓練課、盡早進入教師實驗室或課題組等途徑更多地將科研活動與社會實踐引入教學過程,積極探索科研訓練課程教學的新方式。

    3.改革教學方法手段,加強推廣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引入“PBL”教學新模式。

    在普及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互聯網為基礎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擴展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意識,擴展教學時空,進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如建立校內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引進教育部新世紀網絡課程優秀教學課件;學生也可借助自己網站設留言板,建立網絡學習園地,作為師生溝通和交流的渠道。

    在實驗教學中引入“PBL”教學法,打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往往由教師確定與實驗有關的問題,問題一般要求具有開放性和真實性,學生通過查詢資料、動手做事、相互討論及自我反思而理解實驗原理、操作等。教師則起啟發引導作用。

    在此類實驗學習中學生以主動參與者的身份進行學習,學習興趣獲得極大的提高,并可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素質,例如:解決問題技能,團隊合作能力,獲取和評價信息的能力。

    三、構建多模塊立體式實踐教學體系,在實踐中培養創新食品人才。

    明確學科大類平臺課程之后,為強化學生學科知識結構,應將理論符號和實踐行為相結合,因此,必須強化學科平臺課程的實踐環節。為此,我們構建了由實驗教學、畢業專題實踐、課外科技實踐活動、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課外社會實踐活動五個模塊組成的實踐教學體系,并注重在具體的實踐環節中落實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特色。

    1.改革原有依附于理論教學的單一實驗教學模式,重新合理定位實驗教學;整合實驗室,優化資源配置,創建新型實驗教學中心平臺。

    (1)參與實驗教學,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在現行實驗教學中,實驗內容往往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創新性實驗內容缺乏,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非常有益,但不利于啟迪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此,應依靠各學科帶頭人和專家教授的力量,改進實驗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觀念,走出計劃性、封閉式實驗教學模式,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模式,形成自主性、合作性、研究式的學習方式。促進高水平的科研項目轉化為實驗教學內容,積極開設一些高水平的、緊跟學科前沿的綜合性、開放性、創新性實驗,且將每個實驗分為基本部分和提高部分,豐富和充實基地的實驗項目,并鼓勵學生在現有實驗項目下進行大膽創新,開拓新的實驗項目或課題,形成一系列多層次、遞進式的教學實驗內容。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進行分層次培養,避免傳統實驗教學一刀切的缺陷,使得能力較強的學生的創新潛能得以充分發揮,能力較弱的學生也不會因為完不成任務而心急氣餒,從而更好地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長。

    (2)開放實驗教學中心,鼓勵學生自主創新。

    開放實驗教學中心,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發揮自主創新潛能的自由舞臺。以學校局域網為支撐、教務管理系統為平臺,實現開放式實驗教學管理網絡化,所有基地儀器設備、開放式課題、教師研究方向全部在網上公布,對學生進行全面開放,學生可以隨時登錄實驗平臺網頁,瀏覽和下載網絡教學課件和多媒體影象資料。無論哪個專業、哪個年級的學生,都可以在網上預約實驗,根據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申請自己的開放式創新實驗課題和指導教師。同時,提倡學生自帶課題進入實驗教學中心,鼓勵他們大膽創新。通過開放實驗教學中心,讓學生進行自主創新實驗,不僅可使學生初步建立科研思路,進行科研工作的整體體驗,培養科研團隊協作精神,而且在初次的研究實踐中學習到文獻檢索、資料收集的方法和學術規范的意識,培養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調動參與科研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優秀者脫穎而出,對培養21世紀創新食品人才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3)提供畢業實習基地,提高畢業論文質量。

    新型實驗教學中心不僅是教學、科研的主陣地,而且為畢業生提供了良好的畢業實習基地。學生進入實驗中心實習后,由導師給出基本課題,啟發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對課題進行補充,給學生留有思考創新的余地。首先,學生通過查閱和閱讀國內外相關文獻,對課題內容、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初步了解,并將文獻的精華和自己對課題的理解制作成PowerPoint,在seminar(小型討論會)上進行匯報,不論是PPT的設計還是講述中存在的問題,老師、同學都要對其一一指出。然后,在大量文獻閱讀的前提下,確定實驗內容、設計技術路線。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每周一次同樣以seminar的形式匯報自己的實驗進程及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讓導師及時了解畢業設計進度,解決其中出現的問題,有利于學生階段性調整或修改實驗方案,優化實驗設計,避免盲目和少走彎路。最后,在科研經驗豐富的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數據處理,完成論文的撰寫,論文質量能明顯提高。同時,在實驗過程中,能熟悉一流儀器設備的操作和規范使用,為以后踏上科研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查閱文獻、制作PPT,不僅提高信息領域水平,而且通過seminar匯報,訓練學生思維的縝密程度,加深對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培養文字、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科研素質的提高。與導師一起參與科研工作,他們科學求實的科研態度,嚴謹周密的科研作風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科研素質的培養。

    2.強化畢業專題實踐,注重創新能力培養。

    (1)重視畢業實踐,加強“模擬實踐”環節。

    畢業實踐是學生學習深入與升華的重要過程,因此我院非常重視畢業實踐環節。在學生進行畢業時間前,組織學生進行為期兩周的強化訓練,將大學階段所學專業課程引導學生進行“串燒式”回顧與總結,并根據學生的實踐單位性質將學生進行分組,每一小組配備一定教師根據實踐單位性質對學生進行“模擬實踐”。

    (2)調整教學計劃,提早并延長畢業實踐時間。

    根據現實情況進行教學計劃的調整,將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提前一學期進行,這樣,一是避開學生頻繁參加各類人才交流會的時段,學生可以安心進行畢業實踐、畢業論文的撰寫;二是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為畢業論文(設計)的撰寫做準備,寫出質量較高的畢業論文。

    (3)開展課外科技實踐活動,積極挖掘開發創新性實踐教學的有效載體,扎實培養拔尖創新食品人才。

    為了更加有效地實現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積極挖掘開發創新性實踐教學的有效載體,在“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等一系列的科技實踐活動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獨立思考、探索和渴望解決問題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研究、實踐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3.結合科研、面向社會,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培養創新型食品人才。

    (1)創建“零距離”產學研結合示范實踐教育基地。

    加大資金投入,充分利用所在地區的食品企業及企事業單位,建立和完善生產實習基地,創建“零距離”產學研結合示范實踐教育基地。

    (2)結合科研、面向社會,實踐與創新并舉,培養創新型人才。

    加強與食品企業、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的溝通、聯合與共建,將實踐教學真正延伸到社會,實踐與創新并舉,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建立穩固的、具有更廣泛意義的產學研結合實踐基地。

    4.融課外社會實踐和專業實踐為一體。

    以社會實踐為依托,鞏固專業知識,加強實踐教學。組織學生采用赴地方經濟實踐服務團形式,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并與實踐教學密切結合。如進行調查研究工作,走訪食品市場,參觀食品基地等活動。通過這些密切結合實踐教學的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鞏固和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充實和豐富實踐教學的內容。

    四、分階段設計多模式的專業教育體系。

    學生在大一階段按大類招生后,在三年級明確專業。在專業教育階段,各學科在理論教學中盡量將學科建設的成果盡快轉化成本科教學資源,在實踐教學中將科研課題和高水平實驗室對本科生開放,在教學方法上實施基于問題或項目的研究性教學法,形成以拔尖創新人才為龍頭,多模式并存的人才培養體系。

    五、完善教學管理制度,為創新人才培養創造更好的條件。

    1.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不斷加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管理。

    要真正實現創新食品人才培養的目標,必須在以人為本思想的指導下,突出“以院系為重心”的管理重心、“以教師為主體”的辦學主體、“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中心。因此,要通過為拔尖創新人才在學籍管理中開設特殊通道、在學分制選課提供最大的自由度、進一步完善和規范指導教師制、建立“嚴格、嚴肅、嚴正”和具有人性化的淘汰與增補機制等,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管理與服務中,全面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為創新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的管理氛圍。

    2.營造創新人才培養環境,努力構建拔尖創新人才激勵機制。

    為拔尖創新人才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條件,第一,設立創新人才單項獎學金,設立學生創新基金和實施大學生科研培訓計劃,進一步加大實行創新教育學分制的力度的基礎上,努力健全和完善拔尖創新人才的獎勵與資助制度;第二,通過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教師的文化修養,為創新人才培養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第三,通過繼續開辦專門化、系列化的高水平學術講座和論壇,為創新人才創辦學生刊物提供更好的條件,積極鼓勵學生更多地參與本專業、跨專業、跨校、全國性乃至國際性的學術交流活動等,努力形成一種有利于學科交叉和知識碰撞,有利于形成學生更為廣闊的發展視野,有利于為學生創造寬松和諧的發展環境的創新人才培養氛圍,同時使各類創新人才成為全面開展創新教育實踐的典型和樣板,從而激勵更多、更好的學生成長為符合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富民.農業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J].高等農業教育,2003,(4):71-72.

    [2]高海生.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新的實踐教學體系[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6,(3):24-27.

    [3]劉國買,譚軼群.加強實習基地建設深化實踐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2,(8):132-1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午夜视频精品一区| 成人黄色在线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成人白浆超碰人人人人| 国产欧美日韩成人|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游乐网| 91精品成人福利在线播放|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成人黄色在线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国产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老同学 | 欧美成人免费公开播放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五月天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免费看欧美成人性色生活片| 成人免费无码精品国产电影 |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欧美成人精品a∨在线观看 | 成人深夜福利视频|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免费看欧美成人性色生活片|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曰批视频免费30分钟成人 | 全彩成人18h漫画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全部网站| 国产成人三级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成人mv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