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青少年足球訓練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足球;技戰術訓練;體能訓練;有機結合
一、技術、戰術、體能訓練有機結合的必要性
從運動訓練學的角度來分析,技術、戰術、體能訓練都是運動訓練的主要內容。足球比賽對體能和技能都要求很高,并且技術、戰術的運用都是在以集體為背景,攻、防隊員的位置在不停變換的情況下進行的。沒有良好的集體配合和個體體能做保證,運動員就不可能發揮其已有的技術,就不能科學、合理地運用戰術。因此,在訓練中必須將運動員的技術、戰術、體能訓練有機的結合起來。足球比賽是比賽雙方在技術、戰術、體能上的較量,而技術、戰術、體能的有機結合是制勝的決定性因素。
二、技術、戰術、體能有機結合的訓練方法設計要求
1.訓練方法的共性特點
①訓練方法的多樣性。適用于訓練過程的方法有模式訓練法、程序訓練法、微機輔助訓練法等多種。適用于各種基本訓練內容的方法有重復、間歇、持續、變換、循環、游戲比賽等。為適應足球項目的特點,往往要將以上多種方法有機的結合起來。②訓練方法的針對性。根據足球運動的技戰術及分工合作等特點,訓練必須要有針對性。③組織形式的嚴密性和多樣性。為適應實戰中場上形式的變化,訓練方法必須嚴密多樣,以確保戰時能夠始終保持著攻、防兼備的戰斗隊形。④訓練結構的復雜性。由于足球比賽是多人配合進行的,隨著足球路線的變化、隊員位置的切換、攻防形式的轉換、技術與戰術的運用等,要求訓練的結構一定要豐富充實。前、中、后三條線上的運動員在技戰術上應各有側重,同時又相互配合,組成攻防兼備的有機整體。
2.訓練課程的設計要求
①結合實際,有的放矢。應結合訓練任務、運動員的特點、運動員的比賽基礎、比賽規則和打法特點等去選擇和設計訓練方法。體能訓練應以速度和耐力為主;技術訓練應以射門和傳接球為主;戰術訓練應以一對一和二過一為主。如何設計出將三者有機結合的訓練方案,這是教練員應該注意的問題。如做30米的往返跑、接傳來球、一對一攻防練習、二過一射門等訓練時,既要考慮到速度訓練與技術、戰術訓練的結合,又要考慮到足球比賽的實際。因為一對一和二過一的基本訓練既是技術訓練和戰術訓練的關鍵,又是戰術組合的基礎。一對一、二過一的戰術在足球場上的任何位置、任何局部和區域上都可運用。而運動員在快速奔跑中接應傳球,又是實現一對一、二過一的技術、戰術基礎。所以,教練員采用這樣的訓練方法,既能訓練運動員的快速奔跑能力,又能使隊員盡快掌握這一戰術。②根據供能特點,合理安排訓練負荷。足球運動員的訓練都屬于混合性練習,既含有四種強度的周期性活動,又含有靈活的非周期性活動。是在接觸、直接對抗、時間較長的情況下完成某一技術和戰術配合的。這就要求教練員在訓練中要考慮到負荷問題,即:提高ATP―CP的供能能力、乳酸能系統的供能能力、無氧混合代謝系統供能能力、乳酸系統與有氧代謝系統的混合供能能力。在發展爆發力訓練時應著重體現出強度大、次數及組數少的特點;在發展力量耐力訓練時應著重體現出強度小、次數及組數多的特點,將爆發力強、速度快的攻擊性技術(如門前射門等)與左右前后移動、跑動等技術組合起來;將若干防守與進攻技術結合,并與左右前后移動、跑動組成串聯技術進行練習。③科學安排技術、戰術與體能訓練。準備階段前期,可在突出體能訓練的同時,適當安排技術、戰術的訓練;準備階段后期,在突出技戰術訓練的同時,強化體能訓練。當然,訓練的目的就是為了比賽,不管訓練多么科學、多么嚴密,在許多方面與比賽環境仍會有很大的差別。教練員應在訓練達到一定水平后,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本隊教學比賽或其他性質的比賽。通過比賽,提高隊員的實戰對抗能力,積累比賽經驗。
三、發展趨勢
現代足球運動技術、戰術迅速發展、比賽節奏越來越快,對抗日趨激烈,雙方運動員的身體接觸逐漸增多,這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技戰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訓練中,教練員所采用和設計的訓練手段和方法,將直接決定著球隊的命運。技術、戰術、體能訓練的有機結合,這將是每位足球教練員應該認真探索的實踐性問題。
參考文獻:
[1]李雷,張綽庵,劉麗萍.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分析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 2007(1).
[2]陳靜飛,王磊.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研究[J].科學大眾,2009(2).
[3]鄭瑾,谷忠德,吳耀宇.足球運動員專項耐力訓練及測試方法探討[J].山東體育科技,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