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宏觀環境的含義范文

    宏觀環境的含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宏觀環境的含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宏觀環境的含義

    第1篇:宏觀環境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幽默;語境;會話;幽默形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6-0161-02

    一、幽默

    朗文當代英語字典對于humor一詞是這樣解釋的:The quality of causing amusement.幽默一詞源于法語,原意為情緒。Robert認為:幽默是生活的藝術,對于個體來說,幽默使人戰勝沮喪、悲觀、煩惱、恐懼等情緒。幽默對許多人來說,它不只是生活的點綴,而是生活中常用的交流工具。幽默產生時,欣賞幽默或接受幽默會話的人要運用自己的各種聯想和背景進行推理,對說話者及發出幽默的人進行全面隱含意義的理解。幽默的理解除了用到我們的智力以外,還和我們的語言天賦有關系,這種天賦其實就是天生具備對語言的隱含意義能進行語用推理的能力。也就是說,幽默的產生不單是語言本身的內在規律在起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語言在語境中的使用,取決于受話人在不同語境中的對話語的理解。

    二、語境理論

    語境的概念是由人類學家B?Malinowski最早在上世紀20年代提出,他認為“如果沒有語境,詞就沒有意義”。到了30年代,英國著名語言學家J. R. Firth與Halliday一起對語境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同時也提出了語境理論,他們認為語境就是指上下文。70年代以來,更多的語言學家和研究人員意識到了語境的重要性,對其做了更深刻的研究。語境的定義雖然很廣,但歸納起來大致有三種:第一,認為語境是一門新興學科,“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話語,研究如何通過語境來理解和使用語言”。即包括語言因素也包括非語言因素。第二,認為語境就是認知環境。D. Sperber和D. Wilson指出,語境就是交際過程中雙方都相互明白的“認知環境”。第三,認為語境可以從兩方面去理解,一是宏觀語境,二是微觀語境。宏觀語境指的是會話人相關的現實環境和各種社會背景,微觀語境是從從言語交際的具體實際出發,從語言本身角度出發。

    三、語境與幽默的產生

    幽默會話首先需要一個語境,這個語境就是言語預設,接著語篇出現參與人發出的言語意義。當言語意義與言語預設出現背離時,聽話人在預設意義和實際言語意義之間產生大相徑庭的感覺或者起伏動蕩的體驗,此時,幽默產生了。語言預設與后面出現的語言實際意義開始是有最大關聯性的,而當說話雙方通過交際,使得雙方對預設的語境和實際意義之間產生了最佳關聯性,因此幽默就是來自于語境提供的最大關聯與最佳關聯之間的意義反差。

    接下來我們可以通過具體的例子來見證語境在英語幽默會話中所起的作用。

    1.語境不同,導致會話中詞匯含義不同。以兩位陌生人在不同的微觀認知語境下通電話為例。電話這種交際方式已經決定了說話雙方在相互理解時,基本表現在語音、詞匯、句法等其他語言本身的層面,即微觀語境研究上。

    “Who's calling?” was the answer to the telephone.

    “Watt.”

    “What is your name,please?”

    “Watt's my name.”

    “That's what I asked you. What's your name?”

    “A long pause,and then,from Watt,”Is this James Brown?”

    “No,this is Knott.”

    “Please tell me your name.”

    “Will Knott.”

    Where upon they both hung up.

    可以看到“Watt”與“What”及“Knott”與“Not”是同音異義詞,就是因為這種語言本身的因素而導致的理解錯誤,雖然通話中二人都是以英語為母語,并且也竭盡全力運用聯想、語用推理去捕捉對方的真正含義,但是由于語言本身的特點使得受話者因為沒有更具體的語境而無法理解真正的會話含義,這是語言本身在這個具體的語境――電話中起到了阻礙作用,于是造成了會話的中斷,幽默場面就產生了。也就是他們雖然有著共同的宏觀語境,但是微觀語境不同,所以無法進行交流。

    2.語境不同,導致會話話題轉移。人們有時候利用更換語境來達到幽默的效果,從而使得交際獲得意想不到的結果。試看:

    Customer:Waiter!There’s a fly in my soup.

    Waiter:Don’t worry,there’s no extra charge.

    上面一則幽默,是顧客和服務員之間發生的故事,背景是在餐館里面,二人有共有知識:就餐,衛生,健康。可是當顧客陳述“湯里有蒼蠅”這個事實,也就是說是描述客觀存在時,他們有共有的背景,但是客人并不是簡單地陳述事實,而是在責備飯店的食物太不衛生,要求換湯;而服務員卻故意把這個語境挪換了,故意曲解了,讓別人認為只是多了一只蒼蠅在湯里,并且蒼蠅是做湯的佐料,應該多收費的。如此回答有幽默的效果產生,不僅僅讓顧客不會很生氣,可能會對此事不了了之。

    3.語境不同,導致話語意義“暗含”。有位英國人坐在一公眾場所打盹,一會兒過來一人問他幾點了,他說2點。一會又有人來問他時間,他有點不耐煩了,因為這讓他不能好好地休息,于是他在旁邊放了個牌子,上面寫著:“我不知道幾點”,可是一會兒又有人把他叫醒后說:“現在5點了。”發生這樣的事情真是讓人哭笑不得,這就是因為最后來的這位和主人公之間沒有共同的語境,他不知道主人公牌子上的字暗含著什么樣的意義。也就是說,沒有語境,二人心理活動不同,就無法進行相同的語用推理。

    4.語境不同,導致會話內容前后自相矛盾。

    A young woman was describing her date to afriend,“After dinner,he wanted to come back to my apartmen,but I refused,I told him I would not do anything like that.”

    “Then what happend?” asked her friend.

    “In the end,we went back to his apartment.”

    會話中的女子先說自己拒絕男友去她的公寓,不愿意做出格的事情,會話第一部分需要一預設的語境,但最后倆人一起卻回到了男友的公寓,與女子先前會話內容大相徑庭,預設的最初語境得以改變,會話前后自相矛盾,幽默效果產生。

    5.語境不同,導致語用推理無法進行。

    “Cognec?”“Whisky?”“Cigarettes?”the customs inspector asked a tourist just off the plane.

    “That’s very nice of you”said the tourist,“Just make mine black coffee”

    這是因為旅游的人對外國海關檢查的程序不太熟悉造成的結果。他們與海關官員沒有共同的社會知識背景,所以誤解為海關海關官員在給他們提供服務,提示他們是在檢查乘客有沒有攜帶違禁品,而旅游者卻不能做出真正合乎邏輯的語用推理,回答語在本質上與說話人希望得到的答案大相徑庭,出現了相互碰撞的有趣一幕。

    6.語境不同,導致指示詞所指不明。指示詞反映了部分話語與語境之間的關系。它只是在某種特別的語境下才有確切的含義,所以指示詞必須語運用得當,指代明確,才能讓受話人把指代的信息無誤地傳達給交際的另一方;否則,指代不明確,各種表達所需的信息也就不清楚,話語就有可能引起雜亂或誤會,而這種誤會又常常引發幽默。例如:

    As a freshman at a university,I failed to catch the details of a particular assignment in interpersonal class. So I asked the student next to me,“When is it due?”

    “July” she answered,patting her pregnant belly.

    這個學生生問“When is it due ?”其中的it指的是老師所布置的作業,問的是什么時候交,可是他的同位把把it理解為她腹中的胎兒什么時候出生。

    四、結語

    我們欣賞英語幽默會話時,實際上是跨文化交際行為之一,這種行為是單向的,互動參與性以一方為主,即欣賞者于受話人的宏觀語境不同。由于文化和社會背景的缺乏,受話人會覺得話語費解,從而阻礙交際。在幽默會話的理解中,語言手段上的障礙增加了推理的難度,也就是微觀語境在英文幽默中也起著關鍵性作用。因此,說話人以及聽話者必須不斷擴大自己的語言知識,豐富自己的社會背景,也就是說在宏觀語境和微觀語境方面都要加大學習,才能更有效地理解幽默,才能更好地運用英語。

    參考文獻:

    [1]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第2篇:宏觀環境的含義范文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說,這次財政政策調整柔性的色彩比較明顯。他解釋稅,穩健的財政,從動態的角度來看,也就是總量上既不擴張也不收縮,松緊適度。其基本政策含義在于宏觀經濟運行態勢變化之后,現階段還不宜簡單采取全面緊縮的調控方法,既不能不轉彎,又不能急轉彎,而是在穩健把握之下著力協調,在調減擴張力度中區別對待,即有保有控。按科學發展觀實施公共財政職能,既有不少越位的需要退出,又有許多缺位和不到位的需要填補和加強。總之,“穩健”強調的是總量控制、松緊適度下的結構優化調整,即對有些項目降低支持、放緩支持或者不支持,而對有些項目繼續支持。以這種區別對待的方式,通過調整財政收支的流向與流量,達到總量中性和結構優化的效果,應當是當前最有利于國民經濟持續協調穩定增長、可以有效配合制度創新和增長方式轉變的財政政策選擇。

    賈康說,穩健的主基調已經非常明晰,財政政策由積極轉向穩健,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長期建設國債將在保持一定規模的前提下,酌情調減其絕對數量。同時,為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對原來已經形成的長期建設項目將繼續投入資金來完成續建和收尾,嚴格控制新開工建設項目,堅決制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和過度超前建設,提高國債資金的使用效益。二是通過創新做大經濟與財源蛋糕,不斷改進、完善稅制與稅收征管,使得稅收政策的調整和長期建設國債的相關政策調整相互呼應、協同配合。三是在調減總量擴張力度的同時,要把握好區別對待,即有保有控。(摘自2004年12月3日《上海證券報》)

    “穩健”不是“消極”

    “雖然中央的財政政策由積極變為穩健,但這并不能單純理解為消極財政政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財政金融研究室主任倪紅日解釋說:“國家正在用財政這個杠桿,優化結構性調整。”(摘自2004年12月7日《第一財經日報》)

    中國社科院財貿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高培勇說:我理解,穩健的財政政策體現了對宏觀經濟有保有壓、防止經濟增長大起大落的原則。它既不同于過去的積極財政政策那樣擴張,也不同于緊縮性財政政策那樣收縮,而是從過去積極財政政策的軌道上逐步退下來,也就是說逐步減少它的擴張力度。經濟保持一種穩定發展的格局,既不過快也不過慢,既不過高也不過低。(據2004年12月6日CCTV經濟信息聯播)

    “穩健”的深層含義

    國資委研究院宏觀經濟部部長趙曉認為,穩健的財政政策有三層含義:一是總量的控制。2005年的國債發行已經基本確定為8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尤其是新的國債投資項目會減少。二是結構的調整。政府應當從一些大型的工程建設中退出來,讓民間資本進入,政府轉而投向電網建設、公共設施建設等投資領域。第三層含義是,一些增稅的政策會出來,比如增加燃油稅等項目。他特別強調,一些在積極財政政策時期醞釀的稅收政策,比如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并等,應當重新考量,選擇更為合適的時機。(摘自2004年12月8日《21世紀經濟報道》)

    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博士研究生程實撰文說,穩健的財政政策蘊含著三重內涵,即適度、避險和公平。

    穩健的第一重內涵是適度。一方面是指財政政策力度不大也不小,政府財政支出在保證對經濟增長有效刺激的前提下適當減少,政府財政收入在保證微觀主體消費、投資需求不受較大影響的前提下適當增加,將財政赤字縮減到合理邊界。另一方面,穩健財政政策的適度性來源于“漸進式”改革的輕微震蕩性。穩健意味著財政政策的轉型是不溫不火的,運用的是“目標明確,小步微調”的高超宏觀調控手法,將政策變化帶來的潛在風險化為最小,避免了經濟“一剎就死”的尷尬。因此,穩健財政政策并不意味著對財政政策刺激作用的瞬時放棄,而是在長期中逐步降低經濟增長對赤字財政的依賴程度,將中國經濟增長引領到更加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來。

    穩健的第二重內涵是避險。即規避經濟過熱和赤字激增雙方面的風險。應該說,1998年積極財政政策的出臺也是規避通縮風險的政策選擇。但時移事異,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重新帶來了經濟過熱的通貨膨脹風險,穩健財政政策通過對政府支出的抑制避免了通脹風險的集中。此外,七年間發行的9100億元國債直接帶來了高額財政赤字,財政赤字長期居高不下將使國民儲蓄下降,長期利率上升,進而導致國內資本存量較少,經濟缺乏長久增長的動力。也就是說,長期的赤字財政不可避免地會變成一種厄運,而穩健財政政策的適時推出則可以避免中國經濟陷入赤字漩渦的風險,保障中國經濟增長的安全性。

    穩健的第三重內涵是公平。也就是促進財富在代際之間的合理分配。政府的赤字財政政策可能刺激一代人的消費,但如果這種積極財政政策長期化,將使得為這一代人過多消費而埋單的將是下一代人,也就是造成財富在代際間的不公平轉移。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政府在上一代人身上多花的錢總是要靠稅收來彌補,而承擔這一稅收義務的很可能是下一代人,這種財富跨代再分配造成福利天平的不公平傾斜。穩健財政政策及時終止了赤字財政政策長期化的趨勢,重新將國債負擔交回受益的一代人,從而促進長期中社會財富的公平分配。(摘自2004年12月8日《證券時報》)

    穩健財策非臨時性選擇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研究員認為,穩健的財政政策將會為2005年及今后幾年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創造一個很好的宏觀環境。他說,1998年以來實施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積極的財政政策畢竟是一個短期政策,不能長期實施,在適當的時候就要作出調整。

    談到穩健的財政政策,陳東琪說,“穩健”就是穩重、穩定,健康、科學、健而有力,它具有“中性”的特征,相對處于比較平穩的軌道上。陳東琪回顧說,過去的財政政策,要么是“擴張”,要么是“緊縮”,而這一次就有了一個中間性、過渡性的選擇――“穩健”。他認為,相對于擴張性和緊縮性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財政政策實施的時間可能長一些,因為它不是一個暫時的、臨時性的選擇。它要保持經濟持續、較快的增長,還要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機會,把總量均衡和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

    第3篇:宏觀環境的含義范文

    摘要:隨著國內外旅游的快速發展,我國旅游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迫切需要加強對旅游經濟的宏觀管理。本文首先分析了旅游經濟系統的內在聯系和動態運行過程,分析了宏觀旅游經濟的內容和特點,然后在此基礎上,重點論述了宏觀旅游管理的目標、職能、過程和特征,為加強我國宏觀旅游管理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旅游經濟;宏觀旅游經濟;宏觀旅游管理

    隨著我國國際國內旅游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國家把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加快培育和發展,迫切需要加強對旅游經濟的管理。在實踐中,旅游管理不僅涉及微觀旅游活動主體,包括旅游者和旅游企業的經濟行為和決策,而且涉及到宏觀旅游經濟管理主體,即國家旅游管理部門的宏觀決策與調控,而連接微觀旅游活動和宏觀旅游經濟運行的橋梁就是旅游市場。因此,旅游管理既包括對微觀旅游活動的微觀旅游管理,對旅游市場活動的市場管理,也包括對宏觀旅游經濟運行和發展的宏觀旅游管理,需要從理論上了解和掌握宏觀旅游管理的目標、職能、過程和特征,才能有效地加強和指導宏觀旅游管理的實踐。

    一、宏觀旅游經濟的含義

    現代旅游經濟,是一個包括旅游者消費活動、旅游企業經營活動、旅游市場活動和宏觀旅游經濟運行的經濟子系統,是國民經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系統論角度分析,旅游經濟系統,既體現了旅游活動相關的各組成要素的集合,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運行過程(見圖1),還從動態角度反映了整個旅游活動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和規律性。

    (一)旅游經濟活動

    旅游經濟活動,一般包括三個層面的活動,即旅游者的旅游活動、旅游經營者的經營服務活動和旅游組織的管理活動。第一個層面是旅游者的旅游活動,通常包括旅游者從購買旅游產品并離開居住地開始,經過一定距離的空間移動而到達旅游目的地,通過在旅游目的地的活動而滿足其旅游需求,再返回居住地的全部過程。這個過程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組成部分:一是旅游者在旅游客源地選擇、決定和購買旅游產品過程,只有當旅游者購買了旅游產品后才可能成為現實的旅游者;二是旅游者往返于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空間移動過程,實質上就是旅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旅行消費過程;三是在旅游目的地所有旅游活動的消費過程,是滿足旅游者需求的主要內容,也是旅游活動的核心內容。第二個層面是旅游經營者的經營服務活動,主要指旅游企業為保證旅游者的旅游活動順利有效進行,直接提供各種旅游服務的所有經營活動過程。由于旅游活動內容復雜、涉及面廣,因此必然涉及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許多企業。按照現代旅游經濟系統模型分析,旅游經營者的經營服務活動可大致分為旅行商、長途交通運輸企業、旅游接待企業三部分。旅行商的經營服務活動包括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兩部分,前者的主要職能是銷售旅游產品,招徠和組織旅游者的旅游活動;后者的主要職能是整合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要素,做好旅游者的接待組織活動等。長途交通運輸企業、旅游接待企業則按照旅行商安排的旅游線路,做好旅游者空間運送及旅游活動的所有接待服務活動。主要從事旅游經濟研究、旅游規劃設計和旅游行政管理。第三個層面是旅游組織的管理活動,主要是指旅游目的地政府旅游組織和其它非政府旅游組織,通過旅游行政管理、宏觀調控、行業自律和中介咨詢等活動,提供旅游信息服務、規范旅游市場秩序、規范旅游企業行為,為旅游者的旅游活動和旅游經營者的經營服務活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保證旅游者的旅游活動順利而有效地進行,實現旅游經營者的經營服務目的和旅游組織的管理目標。

    (二)宏觀旅游經濟內容和特點

    在旅游經濟系統中,宏觀旅游經濟體現了宏觀旅游經濟活動的內在聯系和運行過程,是旅游發展過程中各環節、各部門、各地區相互作用、相互制約而形成的綜合體,其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和特點。

    1.宏觀旅游經濟,是旅游再生產過程中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環節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而縱橫交錯形成的綜合體。從橫向看,宏觀旅游經濟活動表現為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各子系統活動同時并存的經濟活動過程;從縱向看,宏觀旅游經濟運行像一般社會再生產一樣,是按照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各子系統活動依次進行,并不斷循環往復的經濟運行過程。因此,這種縱橫交錯的旅游經濟總量和結構的運行和化,就形成了旅游經濟再生產過程中各環節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宏觀旅游經濟系統。

    2.宏觀旅游經濟,是旅游產業內部各行業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而構成的綜合體。旅游產業是由多種旅游服務要素構成的經濟產業,其既包括直接為旅游者服務的旅行社業、旅游住宿業、旅游餐飲業、旅游運輸業、旅游景觀業、旅游娛樂業、旅游購物業等,也包括部分或間接為旅游者服務的郵電通訊、醫療衛生、金融保險、文化科學、教育培訓、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及工農業等眾多行業。其從縱向上表現為各產業、行業和企業之間上下指導和執行的經濟層次關系,從橫向上表現為各產業和行業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協調的經濟序列關系,從而形成多層次、多序列立體交叉的宏觀旅游經濟系統。

    3.宏觀旅游經濟,是各區域旅游發展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綜合體。任何旅游者、旅游企業和旅游行業的活動都必然是在一定的空間中進行的,因此一定的區域旅游布局構成了宏觀旅游經濟的空間表現形式。從縱向看,區域旅游布局主要表現為國家級、省級、地市級、縣級的上下聯系的區域旅游的層次布局結構,如不同級別的風景區、度假區、森林公園和景區景點等;從橫向看,區域旅游布局主要表現跨省區、跨地市區、跨縣區等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空間布局結構,體的旅游景區等,從而構成多個旅游區域相結合的宏觀旅游經濟系統。

    二、宏觀旅游管理的目標

    宏觀旅游管理,是指國家旅游管理機構和相關部門,按照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和旅游發展的總體目標,運用決策、規劃、組織、調控、監督和服務等職能,統籌協調旅游發展中各環節、各部門、各地區之間的關系,實現宏觀旅游經濟的良性運行與發展,不斷提高旅游產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促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加強宏觀旅游管理,首先必須明確宏觀旅游管理的目標。所謂宏觀旅游管理目標,是指國家促進旅游發展和調控旅游經濟運行的總體目標。由于旅游活動是一種綜合性經濟社會活動,其涉及面廣、環節多、層次多,因此宏觀旅游管理目標也必然是多方面性和多層次性的。從總體上分析,宏觀旅游管理的目標通常可以分為政治目標、經濟目標、社會目標和發展目標四個方面。

    1.政治目標

    宏觀旅游管理的政治目標,是按照“以人為本”的發展目標和要求,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通過旅游活動的廣泛開展,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不斷增強公民的愛國主義意識,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養,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同時,還要充分發揮旅游的“民間外交”功能,通過大力發展國際旅游(包括出入境旅游),促進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與合作,提升國家的國際地位和政治影響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國家競爭力等。

    2.經濟目標

    宏觀旅游管理的經濟目標,是通過有效配置旅游資源和生產要素,提供質量高、數量多、類型全的旅游產精神文明的建設和協調發展。同時,在有效滿足國內外旅游者需求的同時,為旅游經營者帶來更多的收益,促進旅游目的地群眾收入增加,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為國家增加更多的稅收和外匯收入,推動旅游服務貿易和國際服務貿易,從而促進整個國民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

    3.社會目標

    宏觀旅游管理的社會目標,是通過旅游活動和加強宏觀旅游管理,在滿足國內外旅游者跨文化交流、增進人們相互之間的友誼和理解的同時,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改變傳統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促進旅游企業文化建設和旅游行業職工素質提高,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社會就業,改善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推動與促進旅游目的地各項社會事業的繁榮興旺與發展等。

    4.發展目標

    宏觀旅游管理的發展目標,是通過加強旅游宏觀管理,不斷豐富旅游活動內容,為旅游者創造良好的旅游環境,促進旅游企業健康發展,推動旅游業和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保護,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為實現旅游目的地及整個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從宏觀旅游管理的階段性目標看,一般可以分為近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遠期目標。近期目標主要是實現旅游總供給和總需求之間的總量平衡和結構平衡,更好地滿足人們的旅游需求;中期目標主要是實現旅游行業結構和旅游區域布局的合理化,實現旅游經濟持續健康地增長與發展;遠期目標是實現旅游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同時,還必須為后代人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生存與發展的條件。

    三、宏觀旅游管理的職能

    宏觀旅游管理的主體是國家旅游管理組織,客體是宏觀旅游經濟活動、運行和發展,簡言之,宏觀旅游管理就是國家對宏觀旅游經濟運行和發展的管理。正確理解宏觀旅游管理的涵義,還必須注意宏觀旅游管理與微觀旅游管理、旅游市場管理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并正確把握宏觀旅游管理的主要職能。

    (一)宏觀旅游管理和微觀旅游管理的區別和聯系

    宏觀旅游管理和微觀旅游管理的區別,主要是管理的對象不同。微觀旅游管理的對象,通常是指對旅游者活動和旅游企業經營活動的管理,是以個體旅游活動為客體的管理;而宏觀旅游管理則是對宏觀旅游經濟活動和運行的管理,是以旅游經濟總量和結構變化為客體的管理。宏觀旅游管理和微觀旅游管理的聯系,主要表現為兩者是互為前提的。微觀旅游活動是宏觀旅游經濟活動的細胞,宏觀旅游經濟活動和運行必須以微觀旅游活動為基礎,因此宏觀旅游管理是建立在微觀旅游管理基礎之上的;同時,由于宏觀旅游經濟活動和運行直接影響著個體旅游活動的進行,因此宏觀旅游管理又是微觀旅游管理的重要前提條件,并對微觀旅游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協調作用。旅游市場是連接個體旅游活動和宏觀旅游經濟運行的橋梁,決定了宏觀旅游管理和市場管理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旅游市場管理,不僅包括對微觀旅游活動的作用和影響,對旅游市場的規制、監督和調控等,也包括在宏觀旅游管理指導下,對旅游市場機制和功能作用的有效發揮,因此旅游市場管理是宏觀旅游管理的對象。但是,在具體的旅游市場管理中,往往又包含了某些宏觀旅游管理的職能和內容,如對微觀旅游活動主體的監管,對旅游市場供求的調控等,因此旅游市場管理與宏觀旅游管理又是密切聯系的。

    (三)宏觀旅游管理的主要職能

    宏觀旅游管理,通常是通過各種管理職能對宏觀旅游經濟活動和運行進行管理。從旅游管理的實踐看,宏觀旅游管理的職能主要包括決策、規劃、組織、調控、監督和服務等方面。

    1.旅游決策職能

    是指政府對旅游發展目標、發展模式、發展重點和政策措施做出選擇和決定的職能,其貫穿于整個宏觀旅游管理的全過程。在現階段,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處于完善過程中,因此政府決策職能在旅游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形成了具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色的“政府主導型”旅游發展模式,各級政府在旅游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和促進旅游發展的各種措施方面,還發揮著重要的決策職能和主導作用。

    2.旅游規劃職能

    是根據旅游決策職能確定的

    旅游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對旅游資源配置和生產力要素進行統籌安排的職能。如政府通過制定旅游發展戰略和規劃,統籌安排和配置旅游資源要素;通過確定實現旅游發展目標的政策措施,促進宏觀旅游經濟健康持續地發展;通過采取各種宏觀調控方法和手段,促進宏觀旅游經濟有效地運行等。

    3.旅游組織職能

    是為了有效實現旅游決策目標和規劃的要求,建立旅游組織體系、配備相應人員、明確職責權力、調配旅游要素的職能。其包括建立旅游行政管理機構,促進旅游中介組織和旅游企業發展;形成合理的旅游管理體制,明確政府旅游部門、行業中介組織、旅游企業之間的權責利;開發和各種生產要素的有效配置等。

    4.旅游調控職能

    是對旅游決策目標和規劃實施過程中的內外關系、發展變化進行協調和控制,以保證旅游決策目標和規劃的順利實現。如政府通過制定產業政策,調控生產要素價格,實施各種稅收政策,實行轉移支付制度,采用合理的經濟杠桿等,調節旅游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以縮小地區差別和貧富差距,實現旅游經濟統籌協調地發展。

    5.旅游監督職能

    是通過建立健全法律體系,提供完善的法規和制度,規范旅游市場主體行為,保護各類產權主體的合法權益,規范旅游市場秩序,維護良好的旅游環境,限范不正當的旅游競爭行為,創造公平、公開和公正的旅游競爭環境,促進旅游企業在競爭中優勝劣汰,不斷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和經濟效益。

    5.旅游服務職能

    是政府通過提供各種旅游公共產品和服務,包括提供各種交通基礎設施、城市公共設施、供水供電等公共產品和安全救援、醫療衛生、教育培訓等公共服務,為旅游者的旅游活動和旅游企業的經營服務活動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和外部條件。

    四、宏觀旅游管理的過程

    宏觀旅游管理過程,是作為管理主體的國家旅游管理機構,運用宏觀旅游管理職能作用于管理客體的過程,簡言之就是宏觀旅游管理系統的有效運轉和發揮作用的過程。宏觀旅游管理系統的運轉過程,是通過旅游的宏觀決策系統、宏觀執行系統、宏觀調控系統和宏觀信息系統,在時間上有序、在空間上并存的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下,共同對宏觀旅游經濟運行和發展發揮作用的過程(圖2)。

    1.旅游宏觀決策系統

    是國家宏觀層面的決策系統,其決策內容包括確定旅游管理體制的基本模式,制定旅游法律法規、旅游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調控旅游經濟總量和結構變化,實現區域旅游布局合理化,促進旅游經濟增長,統籌協調旅游發展等。由于旅游宏觀決策是一種高層次的決策,因此對旅游行業、旅游區域、旅游企業的決策具有重要的指導性。為了保證旅游宏觀決策的科學化,必須根據有關的政策規定和各種信息,按照科學的決策程序,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做出科學的宏觀決策,以指導宏觀旅游經濟的有效運行和發展。

    2.旅游宏觀執行系統

    是實現宏觀旅游經濟活動和運行的系統,即完成旅游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再生產過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旅游宏觀執行系統的有效實施,離不開計劃機制和市場機制的共同作用。計劃機制,是通過國家的旅游發展規劃和指導性計劃,保證宏觀旅游經濟活動和運行的方向和目標;而市場機制,則是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促進宏觀旅游經濟活動按照客觀經濟規律有效地運行和發展。段綜合形成的調控系統和監督機制,是正確執行旅游發展戰略和規劃,促進宏觀旅游經濟有效運行的重要保障。旅游宏觀調控的手段,主要是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三者有機結合而形成監督和調節旅游宏觀旅游經濟活動的調控機制,并及時發現宏觀旅游經濟運行中的問題,反饋旅游宏觀決策系統和執行系統,及時進行調控,保證宏觀旅游經濟活動和運行的有效進行。

    4.旅游宏觀信息系統

    是有關宏觀旅游經濟活動和運行的旅游信息和信息工作系統,是旅游政策子系統、旅游統計子系統、旅游會計子系統、旅游市場情報子系統及相關信息子系統的綜合體。旅游宏觀信息既來自于旅游宏觀調控系統的有關情況,又來自于宏觀旅游經濟系統運行的結果,不僅是旅游宏觀決策的重要依據,對宏觀旅游經濟活動和運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旅游宏觀信息工作貫穿于整個宏觀旅游管理的全過程。

    五、宏觀旅游管理的特征

    宏觀旅游管理,既是對旅游全行業的管理,也是對宏觀旅游經濟活動和運行的管理,因此,宏觀旅游管理具有不同于微觀旅游管理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宏觀旅游管理的權威性

    宏觀旅游管理的依據是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因此宏觀旅游管理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強烈的行政權威性。一方面,宏觀旅游管理必須通過制定和實施各種法律、法規和政策,來促進和保障旅游活動和宏觀旅游經濟運行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實現國家發展旅游的目標和任務。另一方面,宏觀旅游管理又必須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完善旅游市場機制,規范旅游企業行為,保護旅游者合法權益,維護旅游市場秩序,確保旅游活動和宏觀旅游經濟運行有序地進行,促進旅游經濟健康持續地發展。如果宏觀旅游管理沒有權威性,則旅游活動和宏觀旅游經濟運行必將是盲目、混亂和低效率的,也就無法實現旅游發展的目標和任務。

    2.宏觀旅游管理的政策性

    宏觀旅游管理是政府有效管理旅游活動和調控旅游經濟運行的行為,因此其具有很強的政策性特點。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宏觀旅游管理必須體現政府鮮明的政策傾向,即體現國家發展旅游的意志和目標,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對旅游發展的總方針和總決策,確保旅游活動和宏觀旅游經濟運行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旅游活動廣泛性和旅游經濟的綜合性,要求宏觀旅游管理必須正確處理各部門、各層次、各環節的關系,而統籌這些關系具有較強的政策性,即必須依法行政,按照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進行合理的協調和正確的處理,才能使旅游發展獲得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3.宏觀旅游管理的全局性

    旅游活動是一種綜合性社會文化活動,為保障旅游活動的順利進行,宏觀旅游經濟運行必然涉及眾多的行業和部門,不僅協調范圍廣泛,而且協調難度也比較大,使宏觀旅游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經濟管理,而是一種全局性、綜合性較強的宏觀管理活動。因此,在宏觀旅游管理中必須正確處理好全局與局部的關系,一方面必須遵循旅游活動規律和宏觀旅游經濟運行特點,從全局上統籌安排和合理配置食、住、行、游、購、娛等旅游素,確保旅游活動和宏觀旅游經濟運行順利地進行;另一方面,必須立足全局來協調處理好各局部的關系,使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盡量避免“政出多門,多頭管理”,不斷提高宏觀旅游管理的整體效率和效果。

    4.宏觀旅游管理的服務性

    宏觀旅游管理的服務性特點,強調宏觀旅游管理必須服務于旅游活動和宏觀旅游經濟運行的客觀需要。既要通過加強宏觀旅游管理,為旅游者活動和旅游企業經營活動提供良好的宏觀環境和公共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旅游者的消費需求和旅游企經營的需要;又要通過科學地引導旅游者的消費活動,規范旅游企業的經營行為,促進旅游市場機制作用的有效發揮,維護良好的旅游市場秩序,創造一種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和條件,保障旅游活動有效地開展,促進宏觀旅游經濟正常地運轉,實現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第4篇:宏觀環境的含義范文

    就業壓力絕不是短期內就能消除的。短期增加就業的措施是有一定效果,但更重要的是,改革城鄉二元體制和實現城鄉社會保障統籌才能緩解城鄉就業壓力,而扶植民營企業、尤其是民營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發展,支持服務業的擴大,加強職業技術教育,才能使更多的求職者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長期就業對策的另一設想是:通過農村土地流轉和集約化經營,以及通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農村可以吸收更多的人就業。合作農場和林場、家庭農場和林場,都有可能成為農民創業的園地。

    長期就業問題的解決要從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兩方面著手。短期增加就業的措施和長期解決就業問題的體制改革、結構調整措施的并用,是真正有效的就業政策。短期措施和長期措施的結合,是適合中國國情的積極就業政策。(據厲以寧 文)

    宏觀調控并不是政府干預經濟運行

    如果把宏觀調控說成是政府干預經濟運行,這是誤讀。這也正是討論同一個問題產生分歧的原因。在中國,人們常常把宏觀經濟管理,也就是宏觀調控,和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微觀干預混為一談。對于經濟運行而言,政府對宏觀經濟進行管理、控制總量是必要的。但有時在討論宏觀經濟形勢的時候,把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微觀干預也說成是宏觀調控,結果往往是假宏觀調控之名行微觀干預之實,實際上等于復辟命令經濟。這不但會造成資源的誤配置和損害經濟活動,還會帶來強化尋租環境、使腐敗活動泛濫等惡果。(據吳敬璉 文)

    中國大學自由發展的空間正日趨縮小

    中國大學不是“辦在中國”,而是“長在中國”。各國大學的差異,很大程度上是歷史形成的,不是想改就能改的。而就目前中國大學的現狀而言,我們首先要明白自己所處的歷史舞臺,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而不是忙著制定進入“世界一流”的時間表。

    所謂爭創“世界一流”,這么一種內在兼外在的壓力,正使得中國大學普遍變得躁動不安、焦慮異常。今天中國,不僅僅是“開放”與“保守”之爭,在“接軌”與“閉關”之外,應該還有第三、第四條路可供選擇。全球化時代的大學,并非“自古華山一條路”,而很可能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外有排行壓力,內有部門管理,中國大學自由發展的空間正日趨縮小。對此,我們必須保持必要的警惕。如果連標榜“獨立”與“創新”的大學,都缺乏深刻的自我反省能力,那就太可怕了。(據陳平原 文)

    不妨考慮“就業券”

    挑戰來了:市場自發調節的機能,遇到法定工價就起不了作用。工價不調,就業量何以增加?數以千萬計的下崗農民工,又從哪里得到再就業的機會?在經濟蕭條、情況危急的情勢下,就不管法定工價那一套了,這也許就是時下不少地方明令“不要再給企業增加勞動成本”的意思。但“有法不依”也不是沒有代價的。立了很多法,不執行,比“無法無天”究竟進步在哪里?

    出個難題吧:能不能在法規的框架里,也充分發揮市場調節工價與就業量的機能?可以的。辦法就是由企業與工人自由議定工價與福利,如果議得的工價與福利高于法定水平,執行:若低于法定工價水平,由政府出資補到法定水平。政府的這部分出資,就叫“就業券”好了,含義是誰勞動補貼誰,這樣也比五花八門的“消費券”要合理些――不工作也派消費補貼,那“意愿失業”的人數真有可能沖天。(據周其仁 文)

    中國夢的出現正是國人觀念變革的產物

    特定環境下產生的“中國夢”有兩個含義:一是國家從貧窮落后走向富裕先進,這是現階段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二是改革和國家高速發展給個人提供了機會,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都擁有屬于自己的一份夢想。

    新的理想是由時代變革所奠基和催生的。從盲目服從到獨立思考;從滿足于模仿到敢于創造:從不敢承認個性、壓抑個性到發揮個性優勢;從依靠家庭、門第、關系到依靠個人努力;從消極被動的等待照顧到主動爭取自身權利;從不求有功但求無錯到追求成就感;從安于現狀到敢于把握機遇、向命運挑戰。中國夢的出現正是國人觀念變革的產物。它像個文化符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國人思想觀念的嬗變歷程。(據姚桓 文)

    雙周聚焦

    周小川“超儲備貨幣論”引發熱議

    2009年3月24日到27日。央行行長周小川連續發表《關于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關于儲蓄率問題的思考》、《關于改變宏觀微觀順周期性的進一步探討》3篇文章。對國際貨幣體系、金融市場秩序等提出一系列看法和建議。通常在人民幣匯率攻防上處于守勢的中國,從未像這樣采取強大的攻勢。

    關于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

    主要觀點:創造一種與國家脫鉤、并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從而避免信用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缺陷,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理想目標。

    關于儲蓄率問題的思考

    主要觀點:全球儲蓄率不平衡客觀存在,儲蓄率高低差異的原因多樣,似不能簡單地將儲蓄率高低說成只與匯率有關。首先,解決儲蓄失衡問題,需要綜合藥方。其次,各國和國際組織應加大合作力度,加強對國際投機資本的監管。再次,合理引導儲蓄盈余更多地流向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最后,應繼續推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關于改變宏觀微觀順周期性的進一步探討

    主要觀點:發揮好各國負責整體金融穩定的部門的專業作用,建立資本約束的逆周期機制。對于中國經濟,總體來看,宏觀調控政策已初見成效,一些先行指標有回暖跡象,經濟增速過快下滑的局面基本得到遏制。事實表明,綜合比較世界上主要國家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措施,我國政府在出臺重大舉措時決策及時、果斷、有力,體現了獨特優越性。

    各方反應

    IMF:中國的建議是合理的

    IMF日前表示,建議成立單一全球貨幣的呼聲愈來愈大,凸顯全球對金融體系穩定的疑慮。IMF總裁卡恩25日在巴黎表示,中國方面提出探討創造一種可以替代美元的新型國際儲備貨幣的建議是合理的。

    《金融時報》:周小川觀點值得一聽

    英國《金融時報》25日社論指出,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建議用一種超級儲備貨幣來抗衡美元的地位,他的觀點值得一聽。社論強調,中國想要在重塑世界金融秩序方面發揮積極影響力。這種外向型思維應該受到歡迎。

    美俄觀點

    第5篇:宏觀環境的含義范文

    企業特征與資本結構調整速度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84年Jalilvand & Harris發表題為《調整資本結構和目標股利的公司行為》。文中在假定不完善市場中,采用公司規模、利率環境和股票價格等作為變量,測試了長、短期債務和股票發行對于美國公司的影響。用以觀察公司特征對于資本結構調整速度的影響。文章呈現兩個特點:首先,強調公司在不同的融資決策下的速度特征(長短期負債、流動性、股票和股利)。其次,公司使用部分調整,長期融資目標被設定為外生性。

    和Jalilvand et al 不同,Banerjee,Heshmati & Wihlborg(2000)第一次把資本結構和調整速度內生性,并通過選用美、英企業樣本研究發現:公司在任意時點上觀察到的杠桿比率并不是最優的,并且通向最優資本結構的調整速度也不相同。在規模較大的公司里其調整速度較快,高成長性的公司向目標資本結構的調整速度較慢,以及利率、貨幣供應量和經濟狀況等都會影響調整速度的結論。

    在此之后,Heshmati(2002)對2261家微小型瑞典公司從1994到1997年間的樣本研究,其規模和成長性與調整速度的關系與Banerjee et al(2000)的結論相同。對此其認為:由于公司規模大、透明度高、抗風險力強,從外界獲得資金更容易,而小公司受到來自于供應和需求兩方面的融資限制,即使存在調整成本的情況下,大公司也比小公司擁有更多機會調整資本結構。此外,在公司成長性方面,平時內部操作就包括這一部分小型調整行為,只有當需要大的調整時才發行股票,因此大公司的調整速度比小公司慢。文中提出了公司資產獨特性這一概念,即如果公司產品專業化過強或具有某些特殊技能,那么一旦出現破產可能,公司資產很難變現,預期債權人得到的補償就會更少,因此這類公司的資本結構更加不易改變。

    Drobetz,Pensa & Wanzenried(2006)采用1983至2002年,來自于法國、意大利、德國、英國706家歐洲公司樣本分析公司特征在調整速度上的影響后得出:成長快的公司調整更容易的結論。其理由是,這些公司通過相對成本優勢或增加調整資金,來增加其調整速度。這與Banerjee et al(2000)和Heshmati(2002)的結論正好相反。此外,其還發現相對于賬面價值,杠桿市場價值的巨大波動將導致更快的調整。

    國內,肖作平(2004)、童勇(2004)等用靜態系數對調整成本進行估計,但結果不太現實且偏差大,不能揭示動態調整的本質。近年來,研究轉向對調整因素的實證分析上,如屈耀輝(2006)和陳必安(2009)等也分別從規模、成長性等多方面進行了研究,其結論上存在差異。

    二、制度導向與調整速度的關系研究

    進入20世紀初,人們認識到國家政策制度能夠改善金融市場的有效性,特別是LLSV(2000)法律制度在金融領域的運用給企業的資本結構調整研究注入了新的元素。其后關于調整速度中制度性因素的影響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它的核心內容是:市場主導型制度下的企業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和更強的投資者保護,其調整速度比銀行主導型更快;從普通法和民法的角度分析:對投資者有較強保護的普通法國家里,調整的速度快于民法國家。由于制度因素與宏觀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探尋制度對企業速度調整過程上通常將公司特征、經濟環境、資本市場及稅收制度等綜合考慮。

    最初的研究呈現出在單一經濟體系下考察制度變量與調整速度的關系,Wanzenried(2002)采用來自于1988到1998年間,167家歐洲和英國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作為樣本數據。并分別以金融市場(證券市場的流動性大小以及金融中介規模);法律體系(法律的有效性及債權和股權);經濟環境的發展穩定(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和通貨膨脹率)作為制度特征的變量。得出結論是:證券市場的大小和流動性在短期速度調整上產生積極的影響;在長期則呈現消極作用。金融中介所起的作用越大,公司調整它們的資本結構越慢。并且好的經濟環境導致公司加快資本結構的調整。總的來說,英國公司調整融資結構比在具有更高的調整成本的歐洲公司速度更快。此外,股票市場的大小和流動性及經濟環境的穩定是調整行為的決定因素。

    其后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針對兩大金融體系進行對比,找出在不同體系下企業調整速度的差異,L??f(2003)比較1991到1998年間,市場主導型的美國和英國,及銀行主導型的瑞典兩大金融體系后分析得出:雖然公司并不會頻繁調整目標杠桿,以股權融資為主的美國和英國公司調整到目標資本結構的速度比以債權為主的瑞典公司快。Antoniou et al. (2008)同樣做了類似的研究,所不同的是在對銀行主導型國家選取的是德國、法國和日本。 根據4854家公司從1987到2000年間的研究發現,法國向目標杠桿調整速度最快,緊接著是美國、英國和德國,日本調整最慢。同樣是在銀行導向的金融體系下,德國和日本公司偏離目標的成本比調整成本更低,他們和債權人保持緊密的聯系,并緩慢朝目標杠桿靠近而不會產生巨大的成本。因此調整速度低于法國。

    近年來,研究逐漸由美、英和歐洲國家擴展到全球范圍,Flannery & ?ztekin (2009) 對全球37個國家從1991到2006年間資本結構調整速度研究后給LLSV(2000)的結論提出了新的佐證。他們進一步擴寬了制度性含義的考查范圍后指出:具有較高融資成本和現金流監管成本時,其調整速度偏低。相反,能夠創造更高調整收益的制度環境,調整速度加快,如稅收壁壘或有效的監控財務困境等,在制度的變量選取上與Wanzenried(2002)及其相似。

    國內學者在這一領域也做了有意義的嘗試,從李國重(2006)第一次將制度性因素納入到動態目標調整模型中來,說明制度性力量對中國決策的關鍵導向作用。其后黃輝(2009)也對此做了大量工作,但總體來說,還沒有建立完整的理論體系。

    三、宏觀環境與調整速度的關系研究

    正是制度與宏觀環境無法割舍的關聯性,在對制度和調整速度研究的同時,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調整速度影響的研究工作也同時展開。并將其分為繁榮和衰退兩種情況,其結論較為一致:即在宏觀經濟繁榮時期,公司的資本結構調整速度更快。當考慮到融資約束時,不受約束的公司比受到融資約束的公司調整速度更快。

    早期主要是單獨考慮宏觀因素,如Miguel & Pindado(2001)、Wanzenried (2002)和Nivorozhkin(2004)分別對西班牙、瑞士、捷克和保加利亞的調整速度給予了宏觀經濟上的解釋。

    接下來大多數文獻都是基于企業特征基礎上,加入制度和宏觀因素在內的混合型調整速度的方法。后來的研究中也多是沿著這一思路展開。Drobetz & Wanzenried (2006)以1991到2001年間的90家瑞士公司為樣本,包含成長性和偏離目標資本結構的企業特征因素,和以期限差價、短期利率、違約差價和泰德差價作為經濟周期的宏觀因素變量,發現經濟環境越好,調整速度越快。同年Hackbarth et al(2006)分析了宏觀經濟環境對信貸風險和動態資本結構選擇的影響。其結論與Drobetz & Wanzeried的相同。其理由是:當外部經濟環境良好時,能夠提供更加豐富的外部資金,因此企業的借債能力更強,通常這一指標要高出平時的40%左右。在短期債務發行上,形成嚴格正的信貸息差以解決傳統此類模型的缺點。

    對宏觀因素變量上的摸索是近些年來的發展新方向,如Cook & Tian tang(2010)使用1976到2005年跨期長達30年的美國公司樣本,估計宏觀環境對速度的影響。他們采用五大指標作為宏觀環境的變量:期限差價、違約差價、GDP增長率、市場股利收益率和價格產出比,雖然前三個指標已經能夠清楚的預測調整速度,但在啄序理論下,由于選擇債券籌資優于股票籌資,低杠桿公司比高杠桿公司調整速度更快,因此加入了市場股利和價格產出兩項。文章的研究結論不僅從動態權衡理論出發,而且對啄序和市場時機的結論也給予了支持。然而,調整成本并沒有隨時間和公司而變化,其中的某些假設過于嚴格而缺乏實用性都是值得進一步研究探尋。

    把目光轉向國內,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如趙東青(2008)以房地產為例,考察宏觀調控對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白竹青(2010)利用部分調整模型對宏觀環境的繁榮與衰退進行研究對比;何靖(2010)在廣義矩法估計下,把融資條件考慮進來,進一步擴寬了研究視角。

    四、地域經濟特征與調整速度的關系研究

    世界經濟的新航標使學者們的目光從美歐等發達國家逐漸轉向亞太發展中國家,這類國家由于處在經濟轉型期,制度和宏觀因素對國家的影響尤為重要,Clark,Francis & Iftekhar(2009) 采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混合數據,選用來至40個國家的26395家公司研究發現,(1) 金融市場的發展對調整速度產生積極的影響,一旦金融機構需要排除大量的障礙才能得以發展,其調整速度就會逐漸減弱,這與Demirguc,Kunt & Maksimovic(1996)的結論相一致:發展中國家,金融體系中單個部門的發展將增加整個資本的供應;而發達國家僅是改變整個資本的供應結構,這種互補和替代效應的差別解釋了為什么在發展中國家法律、制度變量對資本結構調整更加明顯。(2)在發展中國家,由于稅率和對融資彈性的需求都對調整速度產生作用,因此,目標資本結構的收益影響著調整速度。總的來說,在發展中國家,強制債權和股權都與更快的調整速度相關聯,對于發達國家則不具有解釋能力;金融市場的發展和高稅率與調整速度在發展中國家里成正相關,但在發達國家呈現負相關關系。

    此外,Getzmann,Lang & Spremann(2010)采用1301家亞洲公司,從1995到2009年間,亞洲公司估計的向目標資本結構調整的速度范圍在27%到39%之間,這一數據與Flannery & Rangan(2006)美國資本結構調整的速度相一致,但高于Flannery & Hankins(2007)和 Lemmon,Roberts & Zender(2008)17%和25% 的調整速度。他們推測由于面對更快的調整,大型的亞洲公司與美國公司相比并不會遭受更高的交易成本。

    五、結論

    現有關于調整速度的研究多是基于動態方式分析資本結構問題時附帶提出的,因此分析上缺少完整系統的理論體系。就現有關于調整速度的研究仍存在如下問題:(1)公司特征的各變量與調整速度的關系仍不明朗。對速度的研究過程中,偏離目標資本結構的距離、公司規模、成長性、盈利能力、融資能力和資產專用性是研究公司特征與速度最主要的幾個變量,但國內外關于各變量對調整速度的影響并沒有取得較為統一的結論。其原因在于:首先,公司特征的變量選取上沒有統一標準。除上述一些變量外,還有將公司聲譽、股權結構、實際貸款利率和GDP增長率等納入到考慮范圍內。其次使用的計量方法存在著內生和外生性的區別。此外實證研究中,樣本和數據選擇上的差異也會導制結果不同。(2)制度性。雖然少數學者開始嘗試著對亞、非等發展中國家的制度性與調整速度的關系研究,但絕大多數學者都是選取以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國家的公司樣本,忽視處于經濟轉型期,國家調控機制最強的亞、非等國,使其研究領域過于單一,結論適用范圍過窄。此外,除了對法律制度納入研究范圍,其它如,稅收制度、破產制度等因素也應考慮進來,使制度因素的內容更加全面。(3)宏觀因素。20世紀后,對資本結構調整速度研究的目光逐漸轉向宏觀環境因素上,并進一步考慮到融資約束條件。公司資本結構調整速度上的親周期性得到證明,國內相關實證研究充分證明,這一結論在中國經濟環境下也同樣適合。(4)地域性。近年隨著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崛起,以及剛剛過去的次級貸危機都在提醒人們將目光投向更具發展潛力的新型國家,這也是將來的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白竹青:《宏觀經濟環境對資本結構調整速度的影響研究》,《企業導報》2010年第4期。

    [2]何靖:《宏觀經濟環境影響資本結構調整速度嗎?》,《南方經濟》2010年第12期。

    第6篇:宏觀環境的含義范文

    在我國學術界,尚沒有關于環境會計的權威定義。有的專家認為,環境會計是一個把生態效應、資源資產、企業環境補償及其相關財務處理等結合在一起的綜合體系,是確認、計量、記錄環境資產與負債以及環境污染、防治、開發和利用的成本與費用,分析環境績效與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影響的一門新興學科。也有的專家認為,環境會計即是用會計手段來計量、反映和控制社會環境資源的一個會計分支。

    各專家學者所探討的環境會計,多是針對國外的情況進行介紹和評論。但是,國外對環境會計的看法也不夠統一,國外將利用貨幣工具對環境問題進行管理的范疇都統稱為環境會計,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宏觀環境會計主要著眼于國民經濟中與自然資源和環境有關的內容,是運用物理和貨幣單位對國家自然資源(包括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的消耗進行的計量,因此,也常被稱為“自然資源會計”。微觀的環境會計主要反映環境問題對組織財務業績的影響以及組織活動所造成的環境影響,一般分為環境差別會計和生態會計兩大類。其中,環境差別會計事實上是傳統會計中處理環境問題的部分,它以貨幣為單位計量環境問題對公司帶來的財務影響;生態會計則是環境會計在傳統會計領域之外的新發展,它以物理單位(例如千克、焦耳等)計量公司對環境造成的生態影響,并進一步劃分為內部生態會計、外部生態會計和其他生態會計三個分支。

    二、環境因素納入現行會計模式中,帶來一系列的影響

    1.會計基本假設的含義將發生變化。①環境給經濟帶來的影響。當企業發生與環境相關的經濟行為時,這種經濟行為對環境的影響肯定不限于企業內部本身,必然要涉及到企業外部的單位和個人。由于企業環境問題造成的外在不經濟性必須構成會計核算的對象,導致企業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會計主體。②貨幣計量假設,以貨幣為價值尺度來計量會計主體的經濟行為,并假定幣值相對穩定。但是并非所有的環境信息都可以用貨幣來計量,如企業實際的環保支出,是可以用貨幣來計量的;但是如企業披露了保護環境和治理污染的信息,從而改變企業形象,投資者爭先購買其股票給企業帶來的收益,就不可以用貨幣來計量。還有的環境信息沒有必要用貨幣計量,如反映環保執行情況的環保指標等。

    2.會計核算體系與報表體系均發生變化。將環境信息納入現行會計模式必將擴大會計要素的內涵及報表信息的內容。以大成本循環理論為基礎的環境會計的成本核算項目將增加傳統會計所沒有的自然資本要素,負債項目也相應地增加,所有者權益也要發生變化。資產負債表中增加環保資產或自然資產及其計提折舊的科目。同樣,企業采取治理環境措施發生的各項費用及改善環境資源所獲得的收入等業務的核算擴展了收入和費用要素的內容。損益表中必然相應增加有關環保收入與費用的科目。由于環境因素計量的特殊性,一些難以計量的環境信息和沒有必要計量的環境信息必然將在報表外予以披露,這將豐富現行會計表外信息披露內容。表外環境信息披露的主要內容有:與企業環境有關的環境問題類型,企業的環境保護措施及方案,一些環境指標及其執行情況,環保措施對目前的資本支出和損益的影響。

    3.將環境信息納入會計核算,不僅給財務會計帶來影響,同時,也會影響現行會計的另一分支管理會計。由于資源的有償使用,使企業管理當局在編制成本預算或計劃時,必須考慮自然資源成本;企業在選擇評估投資項目時,必須對有關環境方面的成本效益進行分析。

    第7篇:宏觀環境的含義范文

    一、市場營銷的概念及本質

    市場營銷是指在經營組織當中,通過對顧客關系的經營,獲得一定的利潤和利益,通過向消費者傳遞、溝通、創造價值,實現自身的利益。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當中,市場營銷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在消費者和服務、產品之間,需要利用市場營銷對橋梁進行建立,在對消費者需求進行滿足的基礎上,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1]。在我國市場營銷領域當中,其可以看作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組織職能,組織相關利益者向消費者傳播價值,從而實現管理過程。從本質上來說,市場營銷主體面向消費者群體,采用刺激、引動等方式對利益進行落實,通過對利益的接受,獲得相應的報酬。市場營銷本質和企業本質之間,具有相同的含義。

    二、市場營銷的組合

    在市場營銷管理中,市場營銷戰略的制定至關重要。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進行企業營銷組合的設計和制定。企業為了能夠更好的滿足消費者對服務、商品的需求,優化組合廣告、價格、質量等可控因素。在市場營銷組合當中,最為重要的部分當屬促銷、渠道、價格、產品等方面。基于此,形成了4Ps營銷組合。在此基礎上,將政治、公共關系、服務等要素融入其中,就產生了更為先進的7Ps營銷組合。在營銷組合當中,在不同行業當中,根據不同的形態,對重要因素加以確定,不過一般來說,企業市場營銷中,往往對于產品要素更加重視。根據市場中的實際需求,對企業產品進行相應的定位,從而對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加以滿足,使企業取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所以,在市場營銷組合的過程中,最為中育的導向并不是營銷理念或產品,而應當是實際的市場需求。

    三、市場營銷的組合策略

    在市場營銷組合策略當中,可從產品的角度進行,以產品為中心,對促銷、渠道、價格等策略進行制定,從而形成企業完整的市場營銷戰略。由此可見,企業市場營銷組合的質量和效率對于企業經營、企業發展等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2]。所以,企業在制定市場營銷組合的過程中,必須進行最優化的配置。在制訂了企業市場營銷的目標之后,以市場中的實際需求為導向,組合各方面的要素,形成良好的市場營銷組合。在這一過程中,企業應當對同行業中先進的理念、經驗等進行吸收和借鑒,并且發揮的作用,在營銷組合的制定中注重獨樹一幟、獨具特色、與眾不同,從而在市場競爭中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針對可控的市場營銷組合要素,企業應當對其進行更好的控制,從而宏觀的掌控市場營銷組合。另外,在產品類型競爭能力產生改變的基礎上,也要及時改變其它的相關要素,從而不斷的提升市場營銷組合的實際應用價值與效果。

    四、市場營銷組合的影響因素

    在市場營銷組合當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內容,因此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例如市場機遇、目標市場的選擇和定位,市場營銷中的宏觀環境因素、微觀環境因素,以及市場營銷管理等方面的因素。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態勢的不斷深化,企業對于利益的獲取難度越來越大。所以,企業應當對市場需求、同行業態勢等進行細致的分析,通過準確的分析評價,獲得更大的發展機會。企業應對目標市場進行準確的定位,詳細的分析市場區域實際需求,充分發揮自身的競爭優勢。對于企業實施市場營銷戰略來說,宏觀環境因素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企業應當注重對宏觀環境的分析,根據實際情況對市場營銷組合進行靈活的調整[3]。另外,供應者資源量、競爭對手數量等微觀環境因素也會對其產生影響,所以企業也應對此加以重視。企業的營銷管理對于市場營銷組合有著巨大的影響,營銷管理水平的高低,對于企業營銷組合的實施效果,有著緊密的聯系。應當基于企業長期戰略目標,對市場營銷組合進行設計制定,從而取得更為良好的市場營銷效果。

    第8篇:宏觀環境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話語分析 英語 閱讀理解 能力

    一、引言

    當前,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初中生的英語水平要具備一定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而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成為構成英語水平的重要內容。在初中生的英語各項考試當中,各類題型都與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相關。因此,提高初中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在以往的英語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在課堂上以講解語法、段落分析等,學生缺乏足夠的閱讀時間,很難培養一定的語感,難以獲得語境效果。這樣的閱讀教學方式需要改進,教師除了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技巧,還要重視引導學生段落語篇能力和話語分析能力。

    二、初中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薄弱分析

    閱讀理解能力是對初中生英語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體現。初中生往往缺乏這種英語知識綜合運用能力,也就導致了學生的閱讀理解的困難。

    首先,初中生對英語詞匯理解的偏失。由于初中生掌握的英語詞匯比較匱乏,再加上對詞匯各種含義的不正確選取,就造成了閱讀理解的障礙。英語詞匯含義的背后是英美文化,反映著生活方式、以及風俗習慣。如果初中生對英美文化涉獵比較少,對詞匯含義的理解就很費解。這些都影響了初中生的閱讀理解水平。

    其次,初中生對英語語法掌握不牢。由于學生沒有掌握英語語法的特征,就很難理解語法的意義,也不能感受到語法銜接的重要作用,也就造成一些學生不能運用相關的語法規則來理解句子或段落的含義。

    最后,不能從宏觀上把握文章的主旨。由于學生缺乏英語語篇的大量閱讀和思考,不能將各個段落進行很好地提煉,忽視了段落的邏輯關系,就不能上升到從宏觀層面來理解整篇文章,文章的核心意思就受到一些段落的干擾,難以把握文章的主旨。

    三、運用話語分析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的路徑

    如果學生能夠正確的理解了閱讀文章,就表明學生與閱讀文章的作者之間進行了成功交流,這就反映了學生的語篇能力和語境能力。以話語分析的視角,對閱讀理解涉及的詞匯、語法以及語篇(語境)進行分析,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首先,在語境的背景下來理解英語詞匯的含義。英語語言離不開社會環境,并且語言的含義與語境直接關聯。因此,詞匯就具有相應的文化含義與社會含義等。語言詞匯是對社會文化的反映,包含了人們對社會生活方式與風俗習慣理解與認識。比如,提到Merry Christmas,就涉及到一系列相關的詞匯,stocking, fireplace等等。這樣在教學中要講述圣誕節的文化含義,教師引導學生以圣誕節的文化背景來理解相關詞語的含義,這樣抽象的詞匯含義有了文化背景,學生理解這樣的詞匯就不再困難,把握閱讀理解的文章就比較準確。因此,在語境的背景下,來理解英語詞匯的文化含義,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語篇的社會文化,從而揭示出文章所隱含的意義。

    其次,在語境的背景下來理解英語語法的意義。要讓學生掌握語法特征,從而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重視對閱讀理解文章中“情態”“意態”所表達的方式與意義。例如,情態動詞must ,can ,could, can’t, couldn’t,表述了不同的意見與心理狀態。在文章中還要在語境的背景下來理解英語語法銜接。比如,要能夠對邏輯聯系詞語敏感,but, nor, finally,or 等,這樣就有助于學生理解句與句之間的意義關系,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景語境。此外,教師還要培養學生重視動詞的時態變化,這樣才能把握住敘事的線索,更好地理解文章作者所描述的內容與意圖。

    最后,在語境的背景下來理解英語語篇的含義。為了能夠理解英語語篇的含義,就必須詳細地理解各個話語的含義。通過貫穿文章中的詞匯鏈來把握語篇的含義。例如,一些詞匯具有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就是一種詞匯鏈。找到詞匯鏈后,看出現頻率比較高的詞匯,就是文章所要表達的重點內容,就能判斷出語篇的中心意義。教師引導學生對詞匯鏈的相互關系進行分析,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含義。

    四、結論

    通過對基于話語分析角度提高初中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進行探討,得出話語分析角度與語境相結合,有助于教師開拓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新路徑。讓學生掌握話語分析的角度來重新進行閱讀,來獲得不同的閱讀感受。這種閱讀理解的方式,讓學生與文章作者進行有效的溝通,擴充了學生的英語語言文化知識。學生在把握了英語語言特點后進行語意的邏輯推理與判斷,就能提高閱讀理解的有效性與正確性。在初中英語閱讀理解的教學中,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也擺脫了學生在閱讀理解過程中只重視單個詞匯或單個句子的理解,使學生從語篇語境上來對文章內容進行整體性思考,最終培養了學生語言輸入――閱讀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第9篇:宏觀環境的含義范文

    中國人民銀行于4月27日提高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由原來的5.58%提高到5.85%,金融機構存款利率保持不變。此前,2004年10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上調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利率0.27個百分點,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由5.31%提高到5.58%。再回顧從1996年到2004年10月,中央銀行連續8次下調商業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以及其他相應市場利率,幅度最大為1.5%,最小為0.25%,并具有調整幅度逐漸減小的趨勢。2004年10月28日央行上調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為8年來市場基準利率第一次向相反方向的調整,2006年4月27日中央銀行又以相同幅度上調市場基準利率,因此顯示出國際上各國中央銀行普遍采用的具有前瞻性和規則性的利率平滑操作模式正逐漸進入我國中央銀行的視野中來,成為我國中央銀行遵循貨幣政策操作規則進行貨幣政策操作的新范式。

    一、利率平滑的操作機制

    根據定義,可以把“interestratesmoothing”翻譯成利率平滑。筆者以為,較之翻譯成“微調”更為恰當,“微調”只能表達一次性的小幅調整,表達不出同一方向上連續調整的含義,而平滑不僅表達了每一次微幅調整利率的含義,還表達出利率調整的規則性、方向性和連續性。利率平滑的理論基礎或其操作機制是基于中央銀行進行貨幣政策操作以保持產出缺口和通貨膨脹的穩定所形成的政策規則,即經過擴展的包含利率滯后項的泰勒規則,其模型表達式為:

    it=ωit-1+(1-ω)(πt+int)+(πt-πT)+φ(yt-ypt)

    其中,y-yp代表產出缺口,π代表每季度末的通貨膨脹率,πT代表目標通貨膨脹率,ω、和φ為政策反應結構參數。

    根據這個貨幣政策操作的政策規則,當期市場基準利率決定于滯后一期的利率it-1,經濟達到均衡時的真實利率int,通貨膨脹率πt,通貨膨脹目標πT和產出缺口yt-ypt。規則中的系數0<ω<1稱為平滑系數,測度的是賦予滯后利率項的權重,表達了市場基準利率對其他重要宏觀經濟變量發生變化后所做出的部分調整的反應程度,即產出缺口和通貨膨脹率的變化會引發市場基準利率在同一方向上做出一系列的調整以使得重要宏觀變量向潛在值或者目標值回歸。系數和φ則表達基準利率對通貨膨脹和產出缺口的整體反應程度。給定ω的值,系數和φ的值較小,則利率調整的幅度就可以較小,形成較小的利率波動方差。因此,政策規則中的系數ω與和φ就蘊含著利率平滑操作運行機制的兩個重要方面的含義:市場基準利率的漸進調整和對于重要宏觀經濟變量有限制約束的整體反應。

    對各國中央銀行政策操作的實證研究表明,各國中央銀行對于利率平滑具有明顯的偏好,擴展的含有滯后利率項的泰勒政策規則能夠更好地擬合各國的實際經濟數據。

    二、利率平滑操作的政策效應

    從1960年代末期開始的金融創新和始自1970年代末期的金融自由化,使得各國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量的控制越加困難。隨著金融全球化的快速推進,利率變動的“溢出效應”越來越明顯。這些促使美聯儲和其他國家中央銀行適應經濟形勢變化放棄貨幣總量政策,轉而將調控利率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通過市場價格調整將宏觀經濟逐漸引向均衡狀態。因應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利率調整可以采用不同的調整方式,既可以采用“一步到位”,也可以分步漸進調整,不同方式給經濟運行會帶來不同的影響。中央銀行對經濟中的各種沖擊和變化做出反應,在實踐中逐漸地舍棄“一步到位”的大幅調整方式,而轉向以平滑方式調整基準利率,最主要的驅動力是經濟運行具有不確定性,是中央銀行對于經濟運行不確定性以及政策調整對經濟造成沖擊的不確定性的一種謹慎性反應,以降低政策調整本身對經濟造成的沖擊,降低經濟波動幅度,平滑經濟波動,使經濟運行狀態平滑過渡,平穩運行。同時,利率平滑操作還是宏觀經濟總量資金的供給和需求的均衡價格發現機制,能夠穩定金融市場,降低微觀主體的經濟行為調整成本,減少政策調整的動態不一致,增加貨幣政策可預測性,增進中央銀行信譽等。

    (一)降低政策調整的不確定性

    中央銀行政策變動所依據的數據是經過匯總統計出來的,所依據的宏觀經濟模型則是估計出來的,有可能存在數據和模型結構參數的不確定性,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及其效果因為市場成熟度的影響也具有不確定性。中央銀行并不能夠及時準確地了解經濟結構真實情況,也不能夠及時掌握經濟運行形勢,這樣貨幣政策就是在存在各種不確定的環境中執行的,中央銀行利率調整對產出和通貨膨脹的影響并不確定,因此在經濟運行不確定的情況下,冒進的“一步到位”利率調整方式只會增加產出和通貨膨脹變化的不確定性,利率平滑就成為經濟不確定環境下中央銀行面對復雜而又不確定的經濟狀態進行貨幣政策操作,將宏觀經濟逐步引向均衡狀態的一種最優操作方式。

    中央銀行漸進平滑地調整市場基準利率,能夠使中央銀行觀察到利率微幅調整的作用和影響,掌握每次微幅漸進調整利率后的宏觀經濟運行發生變化的情況,獲得更多的有關產出和通貨膨脹的新信息,在新的經濟運行信息集內決定政策調整的時間和幅度,從而降低中央銀行政策調整對經濟運行影響的不確定性,降低政策調整本身對經濟運行造成的沖擊和波動。

    假定中央銀行對經濟結構的估計以圖1中的實斜線表示,而實際的經濟結構斜率有可能如兩虛線,政策調整對經濟影響的不確定性在“一步到位”的調整方式下會隨著利率調整幅度的增加而增加。

    圖1圖2圖2描繪的是一步調整和動態調整的區別。由于需求關系的斜率不確定,中央銀行期望由當前利率水平iC到i1的一步調整會帶來產出的很大的不確定性;而調整利率水平從初始點iC到i2的部分調整會降低產出的不確定性程度,特別是利率調整到i2以后,中央銀行會觀察或者了解到利率調整到i2對產出的作用和影響,能夠掌握更多關于需求關系的信息,對需求曲線的估計就更準確,真實需求曲線反映的需求關系的不確定性會降低,然后利率水平由i2再調整到i1,由于需求關系的信息掌握得更多,利率調整的幅度也減小了,產出的不確定性也縮小了。

    (二)宏觀經濟引向均衡的價格發現機制

    利率平滑操作方式是中央銀行在將宏觀經濟逐漸引向均衡狀態的過程中搜尋宏觀資金總量供給和需求的均衡價格——長期自然利率水平的價格發現機制,是一種均衡價格搜尋路徑逐漸收斂的價格發現機制。中央銀行調整市場基準利率,確定宏觀資金總量供給和需求的基準價格,就會通過利率傳導渠道改變整個宏觀經濟中的利率水平,影響市場中資金總量供給和資金總量需求的對比關系,使微觀主體調整各自的生產投資和消費等行為,改變宏觀經濟運行路徑,將宏觀經濟引向均衡狀態。但是,利率調整方式會極大地影響經濟趨向均衡的進程。基準利率的大幅頻繁反復的調整會使經濟在波動中難以確定經濟運行趨向均衡的方向,也難以確定市場中資金總量的供給和需求的余缺程度,確定宏觀經濟均衡的總量資金價格水平,微觀主體更加難以形成宏觀政策調整方向的預期,來進行生產投資和消費等決策,不利于宏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福利的整體提高。利率平滑操作則能夠使中央銀行觀察到每一次政策調整以后宏觀經濟變化的新情況,能夠獲得宏觀經濟運行面臨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的壓力程度的新信息,并決定是否在同一方向上繼續調整利率,以漸進收斂的方式搜尋到經濟處于均衡狀態的宏觀總量資金的價格水平。

    (三)穩定金融市場,降低經濟波動幅度和市場參與者的調整成本

    中央銀行進行利率平滑操作,微幅調整市場基準利率,可以降低政策調整本身對市場的沖擊程度,減少經濟波動,降低因經濟波動產生的福利成本,使得經濟運行由一種狀態平滑過渡到中央銀行所期望的狀態;有利于保持金融市場穩定,減少金融機構沒有預期到的因政策調整導致的資產價格變動,減少政策變化對商業銀行利率期限結構配置不合理甚至錯配所導致的經營風險,避免政策變化所帶來的金融市場、外匯市場的不穩定,減少利率變化引起的匯率波動,避免公眾減少本幣持有意愿,導致私人和金融機構發生流動性危機。利率平滑操作還有利于消費者和企業在政策連續微幅變化的時間區間內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調整自己的消費和生產投資等行為,從而能夠降低因政策沖擊可能產生的微觀主體經濟行為調整的社會和經濟成本,降低因政策調整導致的福利損失。

    (四)建立中央銀行規則操作形象,增加貨幣政策可預測性

    中央銀行在政策規則指導下進行利率平滑操作,在同一方向上連續調整利率,能夠使基準利率的未來變化更具可預測性,有利于市場形成一致的預期,能夠更加有效地平穩調控宏觀經濟,增強貨幣政策有效性,建立和增強中央銀行信譽。中央銀行進行利率平滑操作,避免頻繁進行逆向調整,是因為這樣會被具有前瞻性的市場參與者視為操作失誤或者成為貨幣政策動態不一致的證據。如果政策逆向調整頻繁,會造成市場預期混亂,不能對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意圖做出準確的判斷和響應,市場中不同的預期和經濟行為會相互抵消,達不到貨幣政策操作的目的,降低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就會降低公眾對中央銀行操控經濟能力的信心,也會降低中央銀行目標的可信度,造成貨幣政策績效差的結果。所以,中央銀行對經濟變化謹慎反應,對沖擊的信息掌握得足夠多的時候,才會采取行動,以避免隨后短時間內再進行逆向調整。

    一旦中央銀行為自己建立起平滑操作的形象之后,市場參與者在這種規則操作環境中會逐漸增強對經濟運行和經濟政策的前瞻性能力。中央銀行只需使目標利率在同一方向或者相反方向上做一微幅變動,就能將政策調整的意圖準確地傳達給市場,影響市場參與者的經濟行為和預期,用小的政策變化就能夠實現調整經濟運行態勢的宏觀目標,將經濟逐漸引向均衡狀態。

    三、利率平滑與我國貨幣政策操作

    平滑調整目標利率,實際上是一種“釘住利率”的貨幣政策,使名義目標利率靠近長期自然利率。美聯儲和其他中央銀行由調控貨幣總量轉向以平滑方式調整利率代表著各國貨幣政策操作理念的根本轉變,目的是追求“中性”的貨幣政策,以取代過去以刺激經濟為目標的貨幣政策,達到使實際利率對經濟既不起刺激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的目的。利率平滑操作能否有效運用,依賴于很多市場和經濟條件的配合。經濟中具有影響廣泛的市場基準利率、市場成熟度高、通暢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市場主體對政策調整等經濟信號的敏感性、經濟的內生增長能力強和貨幣政策趨向中性等都會影響到利率平滑操作方式的實際效果。

    我國1990年以來歷次市場基準利率調整對經濟的沖擊都很大,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利率調整幅度大時間間隔長,利率調整本身又成為加劇經濟波動的一劑猛藥。近年來的幾次中央銀行首先從轉變利率調整方式入手,謹慎行事,微幅調整銀行存貸款利率,分別以0.27個百分點上調基準利率,這是中央銀行釋放政策調整信號、調整市場預期趨向一致、限制經濟增長速度、減少經濟波動,將經濟運行調至良性軌道的典型漸進操作,顯示我國中央銀行正在逐漸將利率平滑操作方式運用到貨幣政策的調整和執行中來。

    但由于我國目前處于經濟轉軌階段,經濟金融體制中很多重大關系尚未理順,對進一步運用利率平滑操作方式仍構成障礙:1)貨幣政策是以貨幣供應量而非利率為中介目標,市場基準利率還未形成,中央銀行以一年期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作為調控經濟的政策基準利率只是權宜之計,利率體系還沒有實現市場化;2)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正處于改革之中,人民幣利率與匯率的聯動關系還不順暢,開放經濟條件下,固定匯率制、資本自由流動和貨幣政策獨立性的三元悖論越發清楚地表現出來,制約著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3)我國經濟仍處于轉軌期,經濟運行可能遭受來自供給、需求、體制和國內國際環境的各種沖擊,貨幣政策因應各種沖擊,需要進行相機抉擇和規則操作的權衡選擇;4)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還不順暢,利率變化等貨幣政策調整對國有經濟和私營經濟的效應不同,政策調整可能會給一些企業造成沖擊,而對另一些企業卻影響不大;5)我國經濟內生增長能力不強,地區分布也不均勻,貨幣政策在促進經濟保持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的宏偉目標中仍要發揮推動作用,要求實際利率要低于自然利率,維持經濟發展的資金低成本,增加了經濟趨近于均衡的困難。這些不利條件勢必會制約中央銀行利率平滑政策的施行,影響利率平滑調整的政策效果。

    我國中央銀行繼續采用利率平滑操作方式并逐漸形成我國貨幣政策的操作規則,是中央銀行建立適合我國的最優貨幣政策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系統運用利率平滑操作方式,中央銀行需要適當調整操作思路和方法,短期內繼續技術性地運用利率平滑操作,以培養市場預期能力,建立中央銀行規則操作形象,長期內系統性地建設市場和經濟環境,促進其他市場經濟條件的形成和改善,逐步形成我國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操作規則,在規則指導下系統地執行利率平滑操作方式。中央銀行應加快促進市場基準利率的形成,將利率平滑操作工具轉移到真正合適的市場基準利率上來;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理順利率體系,簡化利率期限結構和層次,使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利率渠道更加順暢;加強“窗口指導”,增強貨幣政策透明度,建立貨幣政策與公眾的溝通機制。另一方面,應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增強各類企業對政策變化的敏感性,使各類企業在同一競爭環境中公平競爭,增強我國經濟內生增長能力,從微觀角度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執行最優的利率平滑操作政策,調控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Brainard,W.,1967,“Uncertaintyandtheeffectivenessofpolicy”,AmericanEconomicReview,58,411-425

    [2]DavidCobham,2003,WhydoestheMonetaryPolicyCommitteesmoothinterestrates?OxfordEconomicPapers,OxfordUniversityPress,vol.55(3),pages467-493

    [3]Goodfriend,M.,1991,Interestratesandtheconductofmonetarypolicy,Carnegie-RochesterConferenceSeriesonPublicPolicy34:7-30

    [4]Levin,A.,Wieland,V.,andWilliams,J.,1999.Therobustnessofsimplemonetarypolicyrulesundermodeluncertainty.InMonetaryPoliyRules(J.B.Taylor,ed.).Chicago:NBERandChicagoPress

    [5]Sack,BrianP.andVolkerWieland.2000.“Interest-RateSmoothingandOptimalMonetaryPolicy:AReviewofRecentEmpiricalEvidence.”JournalofEconomicsandBusiness,Vol.52,PP.205-2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片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 在线观看www成人影院|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性色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网站不卡|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我的初次内射欧美成人影视|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欧美成人怡红院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青青草成人在线| 久久天堂成人影院| 午夜a级成人免费毛片| 成人动漫视频在线|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成人毛片视频免费网站观看| 久久久成人影院| 四虎成人免费网站在线| 在线看欧美成人中文字幕视频|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噜噜噜成人av|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色五月婷婷成人网| 麻豆精品传媒成人精品|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在线播放 |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