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有色金屬冶金概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課程體系構建。按照冶金工程卓越人才應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按照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校企聯合授課與校內單獨授課相結合、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學習習慣與創新思維培養有機結合“五結合”原則,堅持“面向工程、寬基礎、強能力、重應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本思想,對課程體系進行一體化設計。(1)公共基礎課及素質拓展教育課。政治理論課14.0學分、大學外語16.0學分、高等數學11.0學分、大學物理8.0學分、物理實驗4.0學分、大學計算機基礎2.0學分、體育8.0學分、工程導論2.0學分、形勢與政策1.0學分、軍事理論1.0學分、就業與創業指導1.0學分。(2)專業基礎課。C語言程序設計3.0學分、線性代數3.0學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3.0學分、工程力學6.0學分、畫法幾何與機械制圖3.0學分、機械設計基礎3.0學分、電路與電子技術4.0學分、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2.0學分、普通化學3.0學分、普通化學實驗1.0學分、物理化學6.0學分、物理化學實驗2.0學分、材料科學基礎4.0學分、冶金傳輸原理6.0學分、工程應用法律實務2.0學分、工業工程與管理2.0學分。(3)專業必修課。冶金物理化學(雙語)5.0學分、冶金學Ⅰ(雙語)5.0學分、冶金學Ⅱ(雙語)5.0學分、有色金屬冶金學(雙語)2.0學分、冶金工程實驗技術2.0學分、冶金流程工程學2.0學分、現代冶金工程設計原理2.0學分、專業英語閱讀與寫作2.0學分、鋼鐵冶金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2.0學分、技術經濟分析2.0學分、綜合實驗4.0學分。(4)專業選修課。冶金反應工程分析基礎、冶金過程數值模擬、純凈鋼生產技術(雙語)、冶金工程新技術(雙語)、冶金過程檢測與自動控制、軋材質量性能控制、礦物材料加工技術、鐵礦球團還原技術(雙語)、冶金輔助原料技術、金屬壓力加工(雙語)、粉末冶金概論、復合材料概論、冶金機械、能源工程、冶金企業生產安全、工程數學。專業選修課程每門2學分,選修10學分以上。2.校內實踐教學。冶金工程專業的校內實踐是以一級項目(現代冶金工程設計)為主線,以二級項目(軟件綜合設計項目、工程素養訓練項目、綜合工程素質訓練項目、創新設計項目、專業拓展訓練項目)為支撐,三級項目以核心課程為基礎,如冶金傳輸原理、冶金物理化學、冶金學等。將主干核心課程和整個課程體系統一起來,結合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人際交往和團隊協作能力,以及掌握、運行和調控能力進行全面培養。對于學生來說,設計項目的具體性可以深化理論知識的理解,設計項目的探索性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增強社會、歷史、道德和文化的認知力、批判力和傳承力,使學生不僅在專業修養上,而且在創新能力、團隊精神,適應與調控能力,以及企業文化感知等多方面同時得到培養和提高。3.企業實踐教學。企業實踐教學累計時間為40周,40學分。企業培養階段主要包含工程實踐(I-V)、崗位實踐、現代冶金工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論文)等四個部分。(1)工程實踐。工程實踐共計18周,18學分。
工程實踐I設在第二學期,時間為3周。培養學生掌握金屬加工的工藝與過程,包括切削加工、壓力加工、焊接、鉗工、數控與特種加工等;掌握簡單零件加工方法選擇和工藝分析;熟悉相關設備的安全使用及操作;培養學生看圖、識圖及了解技術條件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工作習慣、團隊協作精神及理論聯系實際的嚴謹作風。工程實踐II設在第三學期,時間為2周。培養學生了解企業文化、企業發展規劃目標、運營及管理模式、營銷策略等。在采礦與選礦現場,參觀鐵礦石生產,使學生了解鐵礦石的品位、性質及相關生產指標等。工程實踐III設在第四學期,時間為2周。使學生了解焦炭、耐火材料的評價指標和生產指標。了解煉鐵、煉鋼、精煉、連鑄、軋鋼等生產環節的工藝特點、評價指標以及生產中容易出現的質量問題等。使學生初步了解鋼鐵冶金企業的系統構成、各系統之間的作用、聯系和特點,建立鋼鐵冶金生產流程整體概念,了解鋼鐵冶金行業文化沿革,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實踐IV設在第五學期,時間為1周。參觀燒結、球團等生產現場,使學生掌握燒結礦和球團的生產工藝及評價指標。工程實踐V設在第六學期,時間為2周。使學生掌握軋鋼生產工藝及設備,了解冶金工程的能源動力及冶金機械制造過程,了解現代冶金產品和工藝的研發態勢及流程。工程實踐I-V主要以現場參觀和企業教師講解為主。最后由企業教師、專業技術人員和校內教師共同組成考核組,對學生實習紀律、實習報告、實習內容的掌握,以及創新思維的展現等進行綜合考核評價,確定企業實踐成績。(2)崗位實踐。崗位實踐設在第七學期,時間為6周。使學生熟悉煉鐵、鐵水預處理、煉鋼、爐外精煉和連鑄等鋼鐵生產工藝,掌握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控制的技術要點,了解設備的運行和管理維護方法等,能夠進行生產操作。學生通過教師現場授課、生產操作、技術報告、專題調研、流程參觀和工程問題討論等環節完成崗位實踐,最后由考核組對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特別是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進行綜合考核評價,確定崗位實踐成績。(3)現代冶金工程設計。現代冶金工程設計設在第七學期,時間為6周。在工程實踐的基礎上開展,要求學生充分了解現代鋼鐵生產流程特點和功能,綜合運用工程基礎和工程專業知識,完成來源于實際的鋼鐵廠煉鐵或煉鋼的工程計算與設計,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工程設計的理念和方法,拓展學生知識面,加強工程概念,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在集中講授的基礎上,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實際設計任務,聘請企業或設計院技術人員共同指導,最后由考核組對學生的設計方案、設計內容、繪圖能力、團隊配合、表達能力、技術運用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進行綜合考核評價,確定現代冶金工程設計成績。(4)畢業設計。畢業設計(論文)階段是卓越工程師培養的重要環節,是加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畢業設計設在第八學期,時間為18周。內容要能夠體現冶金行業發展前沿趨勢,反映冶金產品研發態勢和特點,符合區域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并充分展現學生對冶金文化的領悟和創新思維特質。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學生要在充分了解國內外冶金行業現狀的基礎上,根據項目目標要求,撰寫開題報告,充分闡述項目的可行性和項目進度分析,成果效益預測分析等。每周向指導教師至少匯報一次工作情況。企業和學校的指導教師共同負責學生的畢業設計工作,有責任就畢業設計情況進行指導、督促和檢查,每位指導教師每周要與學生交流一次設計進展情況。畢業設計完成后,學生提交答辯申請,經校、企指導教師共同確認同意后,由教務部門組織學生答辯。畢業設計考核成績由三部分組成:企業高級技術人員評價占30%,學校教師評價占30%,答辯小組評價占40%。在答辯小組中,企業高級技術人員比例不能低于40%。在評審未通過時,學生可申請延長該階段時間,指導教師重新認定后,再申請答辯。學生在對評審結果有異議時,可向學校學術委員會提出申請復議,由學校重新組織答辯。
建立長期跟蹤追加培養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