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馬三立相聲臺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小品演員中有幾個人在語言方面有突出的表現,并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特點。比如黃宏,聲音特征明顯,小品臺詞功夫很強,語言表達相當扎實、流暢。趙本山語言表述獨具一格,非常富有個性,幽默感強。潘長江很有語言天賦,聲音豁亮,唱念俱佳。鞏漢林的形體語言很有滑稽幽默色彩,語言表述清晰自然。而趙麗蓉的小品語言基本上是把唐山話進行到底,非常生活化,深得大家熟悉和喜愛,以至于產生眾多模仿者。還有蔡明。演電影出身的蔡明在小品里面一直堅持用普通話創作和表演,這在著名小品演員當中是不多見的。
仔細回味、比較,最值得說一說的還屬宋丹丹。
宋丹丹是一位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影視演員。從谷歌和百度上搜索“宋丹丹”這三個字,分別可以得到286000 條和1960000 條相關信息。關于她的娛樂新聞在網絡及傳統媒體上都是超熱點。春晚小品沒結束,“太有才了”、“taiyoucaile”博客,“白云飄飄”、“baiyunpiaopiao”等.com、. net、.cn域名已分別被搶注一空。在廣告代言方面可以說是“此起彼伏”(宋丹丹小品用語――筆者注)。這些都能說明她的超高人氣。而她的超高人氣的獲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在春節晚會上精彩的小品演出。
宋丹丹演話劇出身,嗓音條件極佳,臺詞功夫很強,非常擅長聲音造型。就是所謂的學什么像什么,演什么成什么。單就語言功夫來講,女演員中幾無出其右者;男女混合比賽,恐怕她也不輸任何一位。她和趙本山一起,領銜整個小品大舞臺,稱王稱后。
每年春晚小品被認為是整臺晚會成敗關鍵,而由宋丹丹參與表演的小品,已有多部成為經典作品。比如與黃宏合作的《超生游擊隊》,與趙本山合作的《鐘點工》、《昨天、今天、明天》等等,流行廣而遠且長。從語言表達方面可以這樣說,宋丹丹可以把容易出彩的地方說得流光溢彩,還能把一般性的語言說出彩。這是很需要功夫的。她的大段貫口說完,常常能產生井噴一樣的暴笑效果。跟其他優秀小品演員相比,她的語言更具親和力,喜劇色彩更濃,更能引導流行。換句話說,宋丹丹差不多可以說是創造流行語最多的一個人。
有人可能會這樣認為,宋丹丹所出演的小品,劇本都是由別人寫的,她只是在表演上實現了二度創作,就語言表達來說,取得的成功首先應該歸功于小品編劇。如此追根尋源當然沒有錯,但是,同樣的語言,同樣的包袱,宋丹丹的表達效果可以說總是上乘,其扎實、從容的臺詞基本功和臺風,她的臨場發揮能力,以及與搭檔之間的相互激發、默契配合,可以說都是極其難得的。這樣的人可以毫不含糊的說就是徹頭徹尾的語言大師。
以下僅舉幾例說明:
《超生游擊隊》:“生男生女是老爺們決定,你種了辣椒能長出茄子來呀?”
“聽聽,還盲流呢,離流氓不遠了!”
《鐘點工》:“我把老年人研究的那是相當深刻呀!”
“走了,傷自尊了!”
《秧歌情》:“前腳一抬,到這兒;后腳一抬,到這兒。現在鞋上去了,腿上不去了!”
《昨天今天明天》:“啊,白云,黑土向你道歉!來到你門前,請你睜開眼,看我多可憐。今天的你我怎樣重復昨天的故事,我這張舊船票還能否登上你的破船!”
“秋波是啥玩意你咋都不懂呢這么沒文化呢,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
《說事兒》:“那家伙,那場面,那是相當壯觀!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
[關鍵詞]《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笑的藝術
《菊次郎的夏天》是北野武于1998年拍攝的,在這部電影中北野武集導演、編劇、主演于一身,盡顯其藝術才華。作為日本新電影代表的北野武,自1989年步入影壇以來,便不斷地求新求變,為電影語言開辟了一條自由多樣的道路。北野武的電影一向以“暴力美學”而著稱,而《菊次郎的夏天》卻說起了天真與感動,幽默與溫柔,因此堪稱大導演的求變之作。電影自始至終蕩漾著溫情與笑聲,夏日景物的鏡頭又為影片添加了清新的味道。這是一部關于夏天的電影,關于童年的電影,關于人性與成長的電影。
《菊次郎的夏天》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暑假到了,自幼喪父的小學生正男(平日與祖母相依為命),在得知母親的地址后,獨自一人踏上了尋母之路。鄰居阿姨知道了這個情況后,讓她游手好閑、貌似地痞的老公帶男孩去尋找母親。可這個不靠譜的大叔第一天就把老婆給的錢用于賭賽單車,結果全部輸光了,于是兩人只好徒步前往300公里外的愛知縣豐橋。兩人一路上想方設法搭順風車,惹了不少麻煩,也發生了很多趣事。當歷盡艱辛,終于到達目的地時,卻看到了令人心碎的一幕:年輕美麗的母親微笑著送現在的老公和孩子出門。男孩深受打擊,大叔為了安慰正南受傷的心,在歸途中竭盡耍寶之能事,讓燦爛的笑容重新回到了孩子的臉上。尋親之旅結束,兩個人在東京告別,那個難忘的夏天過去了。
電影自始至終伴隨著觀眾的笑聲,有的情節簡直讓人笑翻。但《菊次郎的夏天》中的笑點不似無厘頭喜劇那么淺顯,它是一種內斂的、令人回味的甚至是噙著淚的笑。北野武在《菊次郎的夏天》中展現出對笑的藝術的高超而嫻熟的把握與駕馭,這與北野武早年做相聲演員的經歷是分不開的。
北野武早年與兼子きよし(KIYOSHI)搭檔,其組合被稱為“ツービート(two beat)”。出現在《菊次郎的夏天》電影開頭的演員表中的名字不是“北野武”,而是“ビートたけし”,即“beat武”,可見相聲演員的經歷在北野武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以及北野武對此的珍視與驕傲。這就不難理解北野武在電影當中對笑的藝術是如此的駕輕就熟,在制造“笑”果上如此游刃有余了。多年的職業相聲演員經歷,給予了北野武對笑的敏感度,對觀眾笑神經的了如指掌,也造就了豐厚的笑的藝術的積淀與素養。
縱觀《菊次郎的夏天》中貫穿影片的引人發笑的情節,有幾處是笑的,現就其中的三處加以分析,我們會發現這些橋段體現出相聲藝術對北野武電影的影響。
笑點一:單車賭場選號碼
日本的相聲與中國的相聲大體相同,是一種逗笑的藝術,大多是兩個人表演,一個逗哏,一個捧哏。在電影的開頭處,有大叔帶著男孩去單車賽場賭博的一個情節。大叔在連輸幾次之后,輸紅了眼,他贏錢心切,轉向問男孩可能獲勝的單車選手的號碼。這里大叔和孩子一大一小兩個人的對話很像一出對口相聲。
大叔:“告訴我1到9之間你喜歡的兩個數字。”
孩子:“6和3。”
大叔:“6和3?你確定是你靈機一動想出來的嗎?”
孩子:“嗯。”
(結果真中了,大叔大喜過望。)
大叔:“我果然沒看錯你,你真是個神童。”
大叔:“這次猜幾?”
孩子:“4和9。”
(結果4和9號碼的單車手雙雙倒地。)
大叔:“你這笨蛋!別挑那些受傷、墜車的!你可真夠犀利的,也許你真是神童,他媽的!”
(孩子耷拉著頭,一副委屈的樣子,大叔還不罷休。)
大叔:“這次是幾?你的靈感回來了嗎?這次來真的了。”
孩子:“7和9。”
(結果是9和7。)
大叔:“你這個!為什么不說9和7 ?媽的,你是不是有什么毛病?這次呢?”
孩子:“4和5。”
大叔:“4和5,你確定不是把5排在前頭?我看還是把4和5、5和4都買了吧。”
(結果可想而知,又沒中。)
大叔絮絮叨叨、罵罵咧咧、妙語連珠,活脫脫一個逗哏的,而孩子每次幾個字的木訥的回答,配合了大叔的耍寶,像極了捧哏的。一應一對之間,大叔的霸道不講理、愛財、無賴的性格特點暴露無遺,但這樣的性格缺陷中又透露著天真、可愛的老頑童的一面,讓人不由自主地慢慢喜歡上了他。相對于以往北野武電影的寡言、暴力,這次的多話和搞笑是令觀眾歡樂、感動的絕妙的刺激要素。冷漠的 “北野藍調”,在《菊次郎的夏天》中轉換成溫暖的“夏日綠”。
笑點二:歸途中撒歡兒地玩耍
第二個引人發笑的情節是歸途中大叔與“好人先生”“重磅先生”“光頭先生”合力逗男孩開心,這出戲恰似一出群口相聲。大叔當然是層出不窮的笑料的帶頭者,可謂是一呼百應,而其他幾個同樣有著丑陋、齷齪相貌的男人溫情地配合出演。北野武拒絕將人物臉譜化,長著壞人面孔的也許有著一顆好人的心。
和他們一起露營的“好人先生”給男孩講故事,“重磅先生”和“光頭先生”扮各種搞怪的角色逗他開心,連同大叔在內的四個大男人一起陪男孩玩各種各樣看似幼稚的游戲,但幾個人玩得都那么投入、那么開心,仿佛重回童年的幸福時光。他們穿著印第安的草裙裸起舞,輪流著吊在樹上蕩秋千。那個“光頭先生”,多次被大叔安排幾乎出演章魚和外星人,可憐的沒有吃飯的外星人,一直在草地里等著男孩的出現,一直在大聲地認真背臺詞,卻被大家悄悄地遺忘。可憐的“重磅先生”在玩蕩秋千游戲時,掉進屎坑里像個受了委屈的孩子放聲大哭,竟還沒有忘記拿走自己裝土著人時的道具小鼓,這些仿佛都與他們的外形格格不入,但人們在笑之余,感受到他們純潔的內心深處同樣希冀著別人的認同。
北野武式的略帶冷冷的機敏與幽默在四個男人和小男孩的各種游戲里盡情展現。不知是為了補償小男孩,還是為了補償自己的童年,大叔和另外三個同樣被社會拋棄的邊緣人,陪小男孩變著花樣地、撒歡兒地、肆無忌憚地玩耍。“只是集合了一群無聊寂寞的大人,以小朋友為借口自己玩起來而已。”北野武自己是這么解釋的。在逗笑觀眾的同時,電影將畫面定格在人性的釋放。
影片中大叔和男孩在旅途中逐漸地熟悉,而那種成人與孩子之間的隔膜也在逐漸地消除,甚至產生了父子般的情感。大叔也被男孩尋母之心打動,悄悄去看和男孩的母親一樣曾經拋棄過自己的母親。雖然他只是在養老院外面遠遠地看了媽媽一眼,就和男孩那樣的遙望一樣。但是,必須是到這一刻為止,尋找的主題才算完整,夏日的旅途才能真的畫一個句號。大叔在經歷男孩的童年時,也實現了自己的童年,完成了自身的回歸。這個夏天的尋親之旅,徹底改變了兩個人,負面情緒得到釋放,精神上獲得重生。男孩由一個總是低著頭沉默不語的略帶木訥的孩子,變成了一個眼神開始流動、開懷大笑的兒童;而大叔也由以前的玩世、粗魯、冷漠(北野武不只一次孤單而木然地站立在鏡頭里,面無任何表情地看著你)變得越發溫情起來。
電影的整體表現得肆意而有節制。肆意的是故事情節和劇中人物的設置,是一路上的那些奇遇;節制的是電影表述的方式,點到為止、含蓄,讓觀眾在大笑后仍有余味回旋。
笑點三:結尾處,大叔說出“我是菊次郎!”
第三個引人發笑的情節是在影片的結尾處,可謂意味深長。在影片最后,依依惜別的男孩問:“叔叔,你叫什么名字?”大叔笑著說:“是菊次郎啊!他媽的,滾吧!”這是北野武全劇拋出的最后一個、也是最大、最響的一個包袱,看到最后觀眾才恍然大悟,原來大叔的名字才叫菊次郎!之前還以為菊次郎是男孩的名字呢。之后觀眾又明白了片名取做《菊次郎的夏天》,而不是《男孩正南的夏天》的深層次的含義。我們不能忽略這個夏天對于菊次郎的重要意義,在帶領男孩正男尋找媽媽的過程中,菊次郎也逐步發現了自我,發生了人性的轉變。夏天就像生命里最豐盈的時期, 經歷了這個夏天,尋找親情,尋找童真、人性,收獲了友愛和溫情,這是一次告別孤獨的蛻變,成長起來的恰恰是大叔——菊次郎。 于是,觀眾會心地笑了。
最后一個情節的設置有些像單口相聲,準確點說,像是馬三立的單口相聲,諸如其代表作《扔靴子》之類的段子。之前整篇面無表情地絮絮叨叨講一個故事,看似平淡,在結尾不經意地拋出包袱,讓你稍事停頓后,開懷一笑,且這笑耐得住琢磨、玩味。這種出其不意、冷不丁的笑,我們可以稱它為“突發性笑料”,.與北野武之前的“突發性暴力”相對。這種猝不及防,更易引爆觀眾的笑點。在結尾,我們似乎看到面部僵硬的北野大叔突然抽動了一下面部的某根神經,露出狡黠的頑皮的笑,一如影片中的菊次郎。
回想一下菊次郎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吧。開始他是個邋遢的好搞怪的地痞形象,在整個路途中,他的性格特征表現得淋漓盡致。因為賭輸了錢而隨便罵人;坐出租車趁司機下車小便,自己偷偷開走車,但由于車技不佳,導致車子壞在半路;明明沒什么黑社會的背景,卻要在背上弄一個文身,裝出地痞流氓的樣子唬人;明明不會游泳卻又出于愛面子偽裝,結果倒栽在泳池中;被拒絕搭順風車就偷偷砸人家車窗報復;偷拿別人的食物;為了攔車而想出各種騙人招數,甚至扮成盲人攔車,站在路中央被車撞倒;在路面上放釘子扎車;在廟會上為了占小便宜耍賴而被人揍;人家載他一程不但不感謝,還罵人家;無時無刻都想耍弄別人…… 而就是這樣一個可笑又可憐的大叔,同時也有內心善良和柔軟的一面。他在遙遠的旅途中從未發出過后悔的怨言,僅僅為了幫小男孩圓一個看看媽媽的夢想,其實也是解開他自己的一個關于母親的情愫。
北野武并沒有讓故事結束在路上,而是流暢地敘述完,給觀眾溫馨、完美的感覺。喜劇的結尾通常是大家所期待的,正南依舊獨自奔跑在當初離家時的那段大橋上(首尾相接),書包上藍色天使的翅膀隨風輕輕扇動,伴隨著的歡快的音樂用以表明童年本該是這樣輕快地飛馳而過的。
結語
其實,《菊次郎的夏天》是北野武半自傳式的影片,“菊次郎”是取自北野武父親的名字。在北野武的記憶當中,他從沒和父親有過像樣的交談,在北野武的眼中,父親是一個始終沉默的人,甚至“父親一在家,家里的氣氛就凍結了”。后來,北野武理解了父親,“最近我意識到父親其實是很孤獨的,因為他表達不出他的想法”。用父親的名字來命名主人公以及電影,想必里面包含著北野武希望自己的父親能帶自己度過那樣一個美好夏天的愿望吧。
在影片中有北野武一貫擅長的憂傷、孤獨的表達。例如他喜歡表現海的樣子,喜歡把孤單的個體面對湛藍的、廣袤無垠的海洋或者星空,面對無邊的深邃的夏日新綠。這更能襯托出人的孤單和生命的弱小。但同時北野武也擅長笑的表達,并通過笑的藝術,讓影片靈動起來,掃去抑人的沉悶,給人積極向上的力量,讓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參考文獻]
[1] 毛過.北野武完全手冊[M].北京:朝華出版社,2004.
[2] 巖崎昶.日本電影史[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