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服裝設計的元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借鑒民族服飾的圖案
圖案在服裝設計中起的是裝飾作用,其目的在于展示服裝的藝術之美。有時,一個圖案的變化就會使整個服裝展現出不同的風格。民族服飾的圖案多種多樣,往往呈現出某個民族特有的文化特點。民族不同,圖案的設計原則也有所不同。現代服裝設計對民族服飾中的圖案進行創新運用,對其性質和象征進行拓展和延伸,擴大其運用領域。如鳳凰、龍圖案,原來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使用的圖案,但在現代服裝設計領域中已經大眾化。設計師將民族服飾圖案與現代服裝結構和審美觀念相融合,結合實際的服裝款式、造型等自由選擇和使用。民族服飾圖案在現代服裝設計領域已經成為一種語言形式。如今,人們對于服飾的選擇越來越注重民族風格,在國際服裝舞臺上,我們經常看到民族服飾圖案在現代服裝設計領域中的運用。我國的民族服飾圖案已經成為現代服裝設計領域中重要的創作靈感源泉,代表著服裝設計潮流的前沿。近兩年走上戛納紅毯的范冰冰在熒屏上出現時,人們往往會關注她的服裝,其幾次出場所穿著的服裝采取的都是現代服裝設計與民族圖案的融合,引領了時尚界的設計潮流。
二、運用民族服飾色彩元素
色彩是服裝視覺的代表性語言,是大眾欣賞服裝時的第一選擇,也是直接體現服飾風格的視覺元素。民族服飾色彩代表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的審美特征。不同的民族在服飾色彩的選擇上也不相同,如,白族服飾以白色為重,配以紅或者淺藍的外坎;佤族以黑色、紅色、青色較多……現代服裝設計以現代設計手法運用民族服裝色彩,在彰顯民族色彩本身韻味的同時,也體現了服裝的藝術內涵和意境,凸顯了色彩本身的視覺美。如,紅色是民族服飾元素中使用較為廣泛的色彩,其表達的內涵是美好、吉祥、喜慶,是民族審美的一種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在現代服裝設計中,色彩運用最多的也是紅色。年輕人的服裝設計選取紅色代表青春、朝氣,老年人的服裝設計選取紅色代表吉祥,等等。馬克思曾經說過:“色彩的感覺是一般美感中最大眾化的形式。”我國民族眾多,服飾的顏色絢麗多彩。少數民族服飾中主要的顏色有紅、綠、藍、紫、黑、橙,這些色彩從其色調或服飾風格上可以分為兩種:清新素雅和莊重樸實。人們根據自己的喜好或場合不同選擇不同的色彩,設計師則根據大眾的審美取向和風格需求設計出多元化色彩的現代服裝,而個人則可以根據自己的日常生活需要選擇服飾顏色。
三、選擇民族服飾的傳統面料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現代服裝設計的面料種類越來越多,人們越來越追求服飾面料的質量。在今天的生活中,人們對服飾的需求不僅要求外觀的美麗大方,而且要求服飾面料的舒適感。面料是影響服裝舒適感的主要因素,我國民族服飾在面料的選擇上多運用天然材質,對于現代人來說,天然面料也是最佳的選擇,尤其是真絲,在民族服飾中屬于高檔面料。過去,真絲服飾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如今,真絲已經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大眾服飾的選擇之一,備受設計師的青睞,使用范圍也十分廣泛。對于現代服裝設計來說,舒適感是人們的第一追求。在服飾選購的過程中,面料的手感是關鍵之一,人們講究服飾穿著的柔和、體貼。真絲材質十分特殊,透氣性較好,手感柔軟,接觸時給人以涼爽感,加之其本身的光澤和懸垂性,使其成為現代服裝設計面料的最佳選擇:連衣裙、短裙、短衣、套裝等。從日常穿著到高檔時裝,真絲成為人們選擇服飾的主要元素之一。鑒于大眾對真絲面料的這種需求,設計師很自然地將民族傳統面料與現代服裝設計相結合,從而設計出柔軟、美感、時尚兼備的現代服裝。
四、創新民族服飾手工藝
手工藝是民族服裝特色的重要體現。少數民族女性在服飾制作上心思細膩,通常進行手工制作。目前,我國民族手工藝形式主要表現為蠟染、抽紗、刺繡、扎染、雕花等工藝,還包括服裝配飾上的一些飾品的編制,等等,充分展示了民族特色和民族風格。民族服飾手工藝的出現和發展主要集中在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女性對于服裝的重視使她們對于服飾制作大都采取手工方式。如,少數民族新娘的嫁衣大多是自己選擇面料,進行蠟染、抽紗、刺繡等工序,自己動手完成。其中,最為常見、流傳至今并仍然具有廣泛影響的,要屬刺繡手工藝。從某種角度來說,刺繡也屬于藝術范疇,它具有較強的藝術美感和裝飾性。刺繡圖案多種多樣,沒有嚴格的形式限制,是現代服裝設計中使用最廣泛的手工藝之一。在中國風成為潮流的現代服裝設計領域,手工藝作為凸顯服裝風格和展示傳統魅力的顯示手段,很自然地受到了設計師的青睞。不少設計師將傳統手工藝與現代服裝設計相結合,從而打造出民族性與時尚性融合的服裝。如上文提到的范冰冰的服裝便采取了手工藝中的刺繡技藝。在日常生活中,大眾所穿著的服飾也不乏刺繡工藝,一些服裝企業更是以刺繡工藝為商機,在傳統手工藝的基礎上運用高科技打造電腦刺繡,以機器代替手工刺繡,豐富了刺繡的內容,拓展了其范疇,提升了刺繡的工作效率。以傳統手工藝為基礎進行創新,并將其運用于現代服裝設計中,凸顯了民族服飾手工藝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作用和價值。
五、傳承民族服飾的配飾設計風格
【關鍵詞】服裝設計;傳統文化元素;設計理念
一、中日服裝設計的文化基礎比較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中國傳統文化信奉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封建社會自我封閉、自給自足的環境中,人們追求中庸之道和清靜無為的生活方式,儒家思想和道家學說成為思想主流,統治著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哲學和美學理論基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道的氣勢使人升騰達到超越自我的限制,實現超凡入圣的天人合一的意境。”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人們對藝術的創作信守神理,不提倡人們的創造力和革新力。
(二)日本傳統文化的特點
剖析日本傳統文化,從倫理道德和,還是行為標準和行為方式,日本都和中國都十分接近。但與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觀念不同,日本的宗教中充滿了對自然的誠意和對自然界中生物的敬畏。日本文化在信仰上帝的同時也重視“精神”和“心”,用心去感受自然,在自然的感覺中尋找到美的方式,將人的情感與自然的精神相結合,從而實現“物我一體”。
二、中日服飾文化元素特點分析
(一)中國服飾文化元素特點
中國傳統服飾是以民族文化符號、傳統的面料、鮮明的色彩,給人以視覺上感受。在款式上以平面結構和直線造型為主,以旗袍最為典型,成為中國的服飾形式代表。面料上,絲綢是中國享譽世界的服裝面料。色彩上,“紅、綠、藍、黃、黑等傳統色彩都極具代表性,充分體現了人與宇宙、自然融為一體的和諧觀。圖紋上,喜好運用圖案表示吉祥和祝愿,如龍鳳呈祥、花開富貴、連年有余等,不僅隱喻著圖騰崇拜,也反映了人們對美滿生活的希望和祝福。”
(二)日本服飾文化元素特點
日本傳統服飾以和服為代表,和服的裁剪幾乎沒有曲線,但卻給人以優雅的美感。由于和服的裁剪制作的特點,所以在量體裁衣方面,多以層疊、懸垂、包纏等手段形成一種非固定結構的著裝,帶來一種莊重和平靜的感覺,符合日本女人的氣質。色彩上,“日本人受禪宗的影響喜好清雅的冷系色彩,偏愛白,金銀色及中間色,較少將濃艷的色彩并置在一起,服飾色彩素雅而內斂。圖紋注重線條的單純性和色彩的淡薄性,以幽婉清麗的情趣為主,富于恬淡的韻味。”
三、中日服裝設計師對民族文化的元素的應用
(一)日本服裝設計師對民族文化元素的應用
三宅一生是日本世界級的著名服裝設計大師,他的時裝設計一直以深向的反思維進行創意,擺脫了西方傳統的造型模式,是一種創新的無結構模式。設計構造驚人奇突,同時又具有寬泛、雍容的內涵,反映出日式關于自然和人生溫和文流的哲學。高田賢三年輕的時候就在法國求學,他的設計原則是“自然流暢、活動自如”,追求對于身體的尊重。他對日本的和服設計進行了開創性的革新——直身剪裁技巧,即使采用柔軟的面料,也能保持和服挺直的外型。川久保玲是一位日本本土成長的設計師,她的設計將東西方的概念以獨特的方式進行融合,設計風格獨立、自我、大膽前衛。日本現代服裝設計將西方時尚藝術與日本民族文化元素完美結合起來,在世界服裝設計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中國服裝設計師對民族文化元素的應用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當日本的服裝設計已經開始在國際時裝界崛起時,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國人對時尚概念的理解還處于覺醒階段。面對色彩繽紛的時裝,模仿成為服裝設計者的設計法寶,限制了設計者的想象力和創新力。片面地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必然漠視本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經濟發展的背后是傳統文化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迷失。表現形式上簡單復制歷史,缺乏對傳統文化元素的深入探索,沒有領悟到傳統文化的精髓。隨著對外交流的發展,設計思維的開拓和產業環境的改善,國內的服裝設計師走出國門,在國際舞臺上不斷地展示具有中國特色的服飾文化,中國制造也在國際上有了一定的影響。
四、現代服飾設計對中國的啟示
現代服飾設計越來越認同民族化。深入挖掘本民族文化元素的內涵,將傳統文化元素與自身的設計理念、設計個性進行融合和升華,是設計民族化的精髓。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設計資源非常豐富,獲取方式也變得更容易,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而精深,許多意象性和抽象性還需要設計師們潛心研究、挖掘和融合,才能為現代藝術及設計所利用,將本民族傳統的文化發揚光大,在世界時尚舞臺占有重要一席。
參考文獻:
[1]文霞.折射中華文明的中國傳統服飾[J].中國藝術,2012(02).
關鍵詞:現代服裝設計 中國傳統 服飾元素
中圖分類號:J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1-0377-01
前言
當今社會中,人人以追求美為時尚,對服裝設計的美感追求更是愈演愈烈。因此時尚就成為了服裝設計師進行服裝設計的參考標準。近幾年復古風的復燃揭示了“時尚就是一個輪回”的真理,所謂復古,無非是重新拾起傳統服飾元素,并在此基礎上彰顯現代社會的光輝。如此,在進行服裝設計時如何把中國的傳統服飾元素融入到現代時尚中,儼然成了服裝設計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中國傳統的服飾元素
中國曾經享有“衣冠王國”的盛譽,可見中國服飾在人類服飾的歷史畫卷中所占地位的崇高。唐朝時期的絲綢之路更是把中國服飾推出了國門,在外國人眼中,中國是一個擁有著古老而又獨特的傳統文化的國家。盡管近年來受到西服東漸的影響,但是傳統的中國服飾元素卻流傳至今。
我國的傳統服飾一般是寬松、上下連屬、平面結構,類似于肚兜、長袍、馬褂、中山裝等等都符合這個特點。傳統的服裝追求衣著舒適自由,服裝材質也是采用較為舒適的絲綢、錦緞、棉布、麻等面料,并利用飄帶、廣袖掩蓋人體的本色,呈現出虛實變幻的朦朧美。傳統服飾的裁片邊緣形狀較為統一,以至于最后制作成衣時呈現出二維平面。
鑲、手繪、嵌、滾、盤、繡都是中國傳統服裝的工藝,中式手法區別于西方采用的褶皺、荷葉邊等立體工藝的最大特色在于,即使是對服裝進行裝飾也秉持著平面裝飾的原則,簡單卻又韻味十足。
中國傳統服飾采用的裝飾圖案也蘊含著濃濃的中國味,一般都是利用牡丹花、龍鳳圖案、漢字等元素,加之以精妙絕倫的刺繡手法,點綴于服裝的各個位置,展示著中國傳統的工匠精神。服裝顏色以紅、藍、黃、綠等基本色為主,因此,國外一般把紅色作為中國的代表色,黃色代表著皇家的氣派與威嚴,彰顯著中華民族特色。
二、傳統服裝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1.提高設計師的綜合素養
服裝設計師想要在這片時尚與傳統相碰撞的洪流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創新觀念,緊跟時代步伐,要敢于不斷地超越自我,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設計師在把傳統元素融入現代服裝時,必須對傳統服裝元素的樣式、材質、裝飾等進行創新發展,敢于打破過去舊有元素利用形式,提高服裝設計的豐富性。而設計師自身專業素質和經驗的豐富程度決定了設計師自身的創造能力。如果不能時刻保持自身的創新能力,在這個優勝劣汰的時代,設計成品很難為大眾所喜愛。所以,設計師必須時刻保持警惕性,抓住每一個可以學習進修的機會,不斷加強對傳統服飾元素研究的同時,提升自己的審美維度。使融合了傳統元素的服裝設計在現代服裝中脫穎而出,設計出獨具特色的復古風、民族風服裝,盡可能的展現出中國傳統服裝元素的優勢和特點
2.提高品牌意識 養成設計風格
當今世界各地的設計師都在向外汲取各民族的傳統服裝元素,并把一些精華與時裝設計相融合,也讓傳統的中國服飾元素出現在了國際的時尚舞臺上,為一些頂尖品牌帶來了設計靈感。經過頂尖設計師多樣化的設計手法和靈活的運用,把服裝的復古和時尚融為一體,使高級時裝呈現出中國風的沉靜氣質,在色彩繽紛的時裝秀中給人駐足的理由,也為中國傳統服飾元素的發展、創新提供了途徑。
從最初的皮爾卡丹,到現在的versace、YSL、Armani ...中國元素一次又一次成為國際時裝大師的靈感源泉。尤其是旗袍這一典型的中國服飾,更是受到各大高端品牌的青睞。2005年D&G春夏新款,2006 年roberto cavalli的秋冬新款,都是采用了中國傳統旗袍中的元素,把立領、高位開叉等樣式鑲嵌入高級時裝中,讓旗袍的正式感變得輕松和休閑。國內設計師如果能夠借鑒到這些國外設計師的思維模式,把現代生活的理念與中國傳統服飾元素相互融合,讓中華傳統服飾元素煥發別樣的生機。
3.利用傳統工藝 追求款式適體
傳統的服飾元素呈現出一種二維平面效果,即便是裝飾也是二維平面的,因此,現代服裝設計者應該注重凸顯平面設計的效果, 把滾、鑲、嵌、繡等傳統工藝充分利用到現代服裝中,不僅能夠使服裝變的靈活多彩,美不勝收,還可以呈現出一種簡約而不簡單的細節美。工藝制作中的加襯、手繪、鑲嵌、抽絲剝繭般的鏤空都是現代服裝可以借鑒的元素。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刺繡這項工藝的運用了,刺繡作為中國傳統服飾必不可少的元素,把圖案以精湛的繡法針法繪制在服裝上,足以體現中國傳統手繡的精妙和自然。
在服裝設計的造型與款式方面,可以借鑒傳統元素中的細節,把整個傳統服裝拆開來看,不能生搬硬套。如立領、交領、插袖等造型特色,都能夠在細節中彰顯中國傳統元素的神秘與奢華,如果可以和現代設計元素向融合,形成渾然一體的復古風尚,也為服裝設計開拓了彌足珍貴的篇章。
三、結束語
時代在進步,時尚的概念也在不斷變化,沒有永恒的流行。唯有創新是一個服裝設計進步和發展的動力源泉,是支撐服裝設計生生不息的延續的堅不可摧的力量。在此環境下,服裝設計師必須審時度勢,發揮其創新思維,把傳統元素積極融入自己的設計中去,豐富現代服裝的內涵,引領新的服裝風尚。
參考文獻
[1]李玉婷. 現代服裝設計中傳統服飾元素的應用[D].清華大學,2007.
關鍵詞: 服裝設計中國畫借鑒
服裝行業是一個充滿魅力、充滿挑戰的行業,它瞬息萬變,設計作品不斷變幻,市場是檢驗設計師作品的唯一標準。讓設計作品被更多的消費者所接受并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是每一個設計師追求的目標。要使作品具有生命力,作品就必須具有文化內涵。服裝界早就提出,服裝文化必須扎根在民族文化的土地上,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就是說要有民族化,找出自己不和別人重復的位置。民族化,其一是民族風格、民族氣派,是將那些優秀的民族文化加以繼承、借鑒、發展;其二是將外來的形式同化在具有民族的氣質之中,經過一番改造融合、揚長避短的過程。中國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在設計中借鑒學習,中國的傳統藝術尤其值得我們借鑒。在我們的傳統藝術寶庫中,中國畫是一顆耀眼的明珠,中國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在應用的時候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把其中的一些內容拿來單獨使用,把一些中國畫的內容做成工藝品,為中國畫在更多的地方獲得應用提供了空間,也使中國畫在更多的地方得到了普及,較好地體現了中國的民族文化特色,為服裝設計提供了一種很好的創作思想和表現手法。
一、服裝造型設計對中國畫的借鑒
在傳統國畫中,構圖也叫章法,或稱布局。晉顧愷之稱“置陣步勢”,南齊謝赫論畫“六法”之“經營位置”,即是構圖。構圖是畫者在確定創作立意后所面臨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問題,構圖問題的解決與否直接關系到作者畫面的表達效果。繪畫的構圖就是有計劃地處理畫面的結構,使畫畫的形象有條理地加以安排,使形象在畫面的安排合乎美學原理,準確地體現畫家構思立意的要求,圓滿地表達畫家的創作意圖。服裝造型設計是服裝設計的三要素之一,因受中國畫的欣賞習慣及風尚的長期影響,在設計手法等方面吸收和借鑒了中國畫的創作規律,但由于服裝獨特的材質要求和創作形式,又使得服裝造型設計的表現方式呈現出自身的特殊性。如中國畫中的一技巧――“留白”,是作者利用觀者的心理共鳴所產生的形象對應,使空白變得有形有物。觀者既可欣賞畫面的空靈境界,又可產生具象的聯想,從而使空白轉虛為實。在服裝造型設計時可用來表現女性的著裝美,如露臍裝,旗袍開叉處理,晚裝的露背處理等,服裝上的鏤空處理中都是采用了“留白”處理,從而給人以無限想象的空間,其獨具特色的空間處理形式,具有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的特點,通過作品的虛實處理,作品能夠突出主體、深化意境,能使欣賞者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若露得含蓄、性感,就能恰如其分地體現穿著者的體態語言和文化品位。中國畫藝術表現手法上線描為其主旋律。一向講究骨法用筆,其中“線”所取得的輝煌更是層出不窮。我們在服裝設計,應通過線去恰如其分地表現形體、結構、體積、空間、量感、質感及節奏起伏,(見圖1、圖2)
二、服裝色彩對中國畫的借鑒
中國畫的色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調的局限,比較重視物體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強調在特殊光線下的條件色。畫那一件物品,就賦予那一件物品的基本色,達到色與物、色與線、色與墨、色與色的調和。在服裝設計中,色彩可以說是形成服裝風格不能或缺的一個因素。由于不同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而中國畫中黑白灰之間的色彩關系運用在服裝設計中較為獨特。中國畫的色彩筆墨處理色調淡雅,注重水墨變化和渲染等筆法技巧,使其產生一種綺麗動人、充滿靈氣的特殊美,看似無心為之,實為有意。中國畫中的黑白灰水墨的處理及其淋漓的靈動效果使其獨具魅力。在服裝設計中的黑白灰色彩搭配同樣是永恒的經典,通過對中國的絲綢、絹等面料進行色彩暈染的虛實處理,如:通過扎染、暈染等染色工藝處理手法來表現,同樣達到一種或輕靈飄逸、或高貴典雅、或前衛時髦、或性感嫵媚或詭異神秘等效果。而對其它一些單色或幾種簡單的色彩使用,使色彩和形象在其中變得綺麗、動人,充滿靈氣和神奇,游離在古樸與時尚中,激發觀者無限的想象和回味。(見圖3、圖4)
三、服裝面料的設計對中國畫的借鑒
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之性能,也決定著中國畫的特色。中國畫是運用絹和紙作畫,特別是生宣紙的出現,更加發揮了筆趣和墨彩。宣紙的滲性,毛筆的尖錐,使得筆鋒無窮變化,產生出奇妙的效果。同時形成了各種效法和描法、畫法和筆法。在服裝設計中,正確運用服裝材質則是服裝設計成功的訣竅,面料是服裝的生命載體,面料的不同選擇就如同中國畫材質選用的不同及不同線條的運用,可以表現出或粗礦或細膩,或輕盈或懸重,或硬挺或柔軟等不同的風格。在服裝設計中,在服裝工藝處理方面同樣可借鑒中國畫的線描手法和渲染技法等特點,如:采用傳統的刺繡、手繪、蠟染、扎染、輯線等手法,在本色面料上進行貼、縫、繡,增加相同或不同的材料,擴大服裝實的內容,達到一種自然天成的奇特效果。又如,褶裥的應運。服裝上一般褶裥的應運與百折裙之類以褶裥工藝處理為特色的服裝在搭配時便形成線條處理上的疏密關系,體現了中國畫的線條處理上的所謂“密不透風,疏可竄駒”的要求。此外,中國山水畫表現山石明暗、凹凸和質感,通過各種用筆技法來表現。在服裝上,我們常見的牛仔服裝面料的各種磨洗方法,其它面料的抽褶處理等方法就可以做出中國畫的“飛白”、“蹭皺”、“枯筆”等技法效果,形成一種粗礦中透細膩的獨特美。還有一些其他獨具匠心的面料工藝手法,如對面料進行抽紗處理,使其表面具有不完整、呈無規律的通透不一,密實的結構與疏松的交錯,肌膚的若隱若現,醉人心扉,形成虛實對比,很好地演繹中國畫的疏密、虛實關系,形成別具特色的美。(見圖5、圖6)
四、服裝品牌對中國畫的借鑒
可以說只有中國畫,才有題字蓋印的做法,不僅文人畫可以顯示其詩、書、畫三絕之長,即便是一般的畫作,也總要題字蓋印,這樣才有傳統藝術的濃厚風味。題字和詩句,可以提高或補充觀者對作品的欣賞和理解,豐富構附的變化,起到互相襯映、互為顯彰、點綴與平衡構圖的多方面作用。同時,由于畫者的繪畫習慣形成了各種不同風格的流派,在服裝設計中,也由于設計風格及設計定位的不同,設計者與生產者根據自己的設計理念,給服裝作品也都打上了品牌的烙印。品牌具有不可替代性,是服裝差異化的重要因素。有些設計者為了傳播品牌文化或者為了平衡服裝的整體視覺,在服裝上運用自己的品牌標識,以此追求服裝的完美。
服裝既屬于物質文化領域,又屬于精神文化范疇,它是藝術和技術的結合、科學和藝術的融合、實用和審美的統一。總之,服裝設計是“美”和“用”融為一體的產物,理解中國畫的特點并在設計中結合實際,創造性地應用到設計作品中,借鑒中國畫的元素通過聯想、重組、物化等藝術手段,便能使作品獨具特色。中國畫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與手法,對服裝的空間、光線、結構、肌理、材料、色彩、圖案等方面有著很好的啟迪作用,為我們在服裝設計這種視覺創新過程提供了很好的創作思想和表現手法。同時我們的民族傳統文化也得到了更好更深的發展,也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使我們的設計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與世界性,從而更好地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江平,石春鴻等編.服裝簡史[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2.
[2]屠恒賢.中西服裝文化比較研究[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3.
[3]李廣元.東方色彩美學[M].黑龍江: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96.
關鍵詞:傳統服飾元素;現代服裝設計;應用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中國傳統的服飾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非常璀璨奪目,對現代服裝設計具有很多可借鑒之處。不少現代藝術家都渴望把中國傳統服飾文化融入到現代服裝設計中,打造新的服飾精品。當前,隨著中國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中國服飾文化也越來越為全世界所欣賞。在可知的將來,中國傳統服飾元素肯定能激發國內外服裝設計師的靈感,肯定在全球服裝設計發揮重要作用。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國內外設計師對我國傳統服飾元素的挖掘還不深,對傳統服飾元素的使用還很不足,對傳統服飾元素的應用缺乏清晰的原則和策略。本文將在這些問題上加以探究。
一、傳統服飾元素應用于現代服裝設計的意義
將傳統服飾元素應用于現代服裝設計不僅會更好地促進我國服裝行業的發展,而且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復習、提升我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意義重大。
1.為我國服裝行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促進我國服裝行業的發展
中國傳統服飾造型精致而含蓄,色彩和諧而自然,線條優美、造型簡單大方,服裝裝飾具有象征性。這樣的風格和內涵是非常獨特的,如果能夠將之融入現代服裝設計,必能開拓現代服裝的新氣派。
2.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復興、提升我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現代服裝與我國傳統服飾區別是比較大的。把傳統服飾元素應用于現代服裝設計可以讓人們從服飾層面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美,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復興,有利于把我國傳統文化走出去,提升我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二、傳統服飾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方法
傳統服飾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工藝、面料、款式和色彩上。其中,工藝設計要堅持平面化設計和手工工藝設計兩個原則,面料設計要堅持適當原則,款式設計要堅持適體原則,色彩設計要堅持協調性、象征性、中國特色性三個原則。
1.工藝設計
工藝設計涉及平面化設計和手工工藝設計兩個方面。中國的傳統服飾設計與現代西方的服裝設計工藝是不同的。由于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和諧、中庸與富貴吉祥等元素,所以相應的在服飾設計時注重平面二維的表現方式,以體現出穿者的華貴感。隨著工業化的發展,現代世界各國服裝行業普遍采用機器生產,傳統的手工制作日益退出歷史舞臺。但不可否認的是,手工工藝具有機器設備無法超越的優點。機器制作的服飾一般僵硬呆板,而手工工藝是細膩、柔軟與舒適的。所以要想做出活靈活現的現代服飾精品必須使用手工制作。
2.面料設計
中國傳統服飾的面料選擇較多,主要有麻、葛、絲、棉等材質。但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絲綢。我國在石器時代就發現了絲綢,因此是當之無愧的絲綢的故鄉。絲綢大多具有很細致光滑的表面,面料平直的特點。隨著絲織品的發展,絲綢逐步成為人們喜愛的面料。中國傳統服飾總是比較圓潤和簡單的,追求儒雅、優美和韻味。相比之下,現代服飾面料選擇時比較追求自然和自我,甚至會設置一些主題。絲綢由于透氣性好、材質柔軟而且能滿足現代人對面料的選擇的要求,使得其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具有重要地位。要把絲綢很好的應用于現代服裝,必須要有創新精神,突破傳統的限制,從傳統服飾元素中吸取有利于現代人的元素。此外,還要在色彩和圖案上做文章。總之,要堅持適當原則。
3.款式設計
要把中國傳統的服飾款式應用于現代服裝設計中,需要弄清中國傳統服飾款式的特點,把握現代款式發展的趨勢,然后將中國傳統服飾款式有選擇的注入現代款式之中。中國的傳統服飾款式以旗袍、長衫為代表,喜歡用平面的構圖方式和直線裁剪方法來突出人的身形,表現出渾然天成的美。中國傳統服飾的這種優點可以廣泛的應用于現代服裝設計當中來,在新的社會發展環境之下賦予其新的意義和詮釋。總之,將中國傳統服飾元素應用到現代服裝設計當中應當遵循適體的原則,也就是應該符合人的肢體活動。
4.色彩設計
在服裝設計中,色彩非常重要。中國傳統服飾在色彩選擇上很有講究,表現出強烈的協調性、象征性和中國特色性。在協調性上,服飾色彩不僅要保證其自身材質材料色彩搭配的協調性,更重要的是要講究服裝語言的色彩協調性。例如:商周時期,黑色代表著統治權力;漢代,黃色是最為尊貴的顏色。之后,各種顏色所代表的東西發生了多次變化。但其不論如何變化,都和當時的文化意識形態密切相關。在象征性上,服裝色彩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時代與社會的文化風貌,并受到社會道德文化價值觀的制約。在色彩的中國特色性上,中國傳統服飾追求色彩斑斕的效果。因為一般認為,服飾的華麗程度可以彰顯主人的社會地位。對于現代服裝設計來說,色彩的象征意義已經基本不存在了,但某些配色規律和色彩習慣還是可以借鑒的和應用的。比如,中國紅。綜上,將傳統服飾元素應用于現代服裝設計中,需要在工藝、面料和款式遵循一些基本原則。工藝體現平面化和手工工藝化原則,面料上要體現適當原則,款式上要體現適體原則。
參考文獻:
[1]郭萌萌.淺析中國傳統服飾元素在現今服裝設計中的運用[J].網絡財富,2010(04)
關鍵詞:翡翠元素;服裝設計;云南
基金項目:保山學院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翡翠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基金編號:14BY010)階段成果
現代服裝設計行業對云南民族文化元素的關注與借鑒在設計師中已形成普遍共識;而翡翠文化作為中國玉文化的重要體現,也受到不少設計師的青睞,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不斷嘗試和運用。
1 翡翠飾品與服裝設計的融合
現代翡翠飾品造型多元,結合今天的立體裁剪技術,融合到服裝設計中,如曾鳳飛2012春夏男裝系列,圖騰主題呼應“龍年”,現代中式男裝的服裝輪廓設計方圓有度,外觀線條以方形、直筒的利落剪裁體現筆直干凈的線條。配以不同的繡工繡法和翡翠玉石飾品作點綴,高識別度的翡翠元素讓服裝整體效果既有傳統中國男性溫潤圓融、穩重自持的風范,加上中西合璧的設計理念,傳統中國文化陽剛與儒雅的壯美氣質得以外化。
中國元素對世界時裝界的影響,令國外的設計師也欲罷不能,設計師拉爾夫?勞倫的“中國風”服飾,選用絲綢和絲絨面料,色調上混合中國紅、翡翠綠和極簡白,飾品則選擇在鞋、包上嵌入翡翠,以及傳統的翡翠耳飾、胸飾、腰飾、項飾等,整個Ralph Lauren的秀場簡潔而深沉,神秘而優美,若隱若現的華麗氣息令人迷醉。
2 翡翠造型與服裝結構的融合
翡翠的造型與傳統文化密不可分,融合在服裝結構中,如“夏姿?陳”巴黎秋冬時裝周的“玨心”創意主題系列。打破常規的翡翠佩戴規律,將造型多樣、古樸的翡翠、水晶等制作成流蘇綴飾、珠串編織,鋪陳裝飾在面料上。選用的雪紡、絲綢和毛料等多種材質光澤溫潤,凸顯玉石紋理。外套、連衣裙和晚禮服的剪裁上承襲了簡潔大氣的東方美學,H型的服裝結構著重勾勒女性的古典雅致。翡翠造型元素得以細潤無聲地嵌入現代時裝,既符合現代審美不過于張揚,又典型個性的要求。
3 翡翠紋飾與服裝面料的融合
服裝的面料選擇決定著服裝風格最終的體現。 “品茗玉語”汲取了翡翠和佛像的靈感,采用團花織錦和羊絨等獨具東方韻味的柔軟面料,融合旗袍的剪裁樣式,將素、白的羊絨剪裁為條狀,塑造佛像造型,立體大氣并兼具玉石肌理特征,大膽還原了翡翠的云龍紋飾造型。真切體現出設計師用服裝塑造人體的理念,體現東方女性的如玉身姿和柔中帶剛的個性。
4 翡翠顏色與服裝設計的融合
借鑒翡翠色彩清透雅逸、柔美明亮的特質,SHIATZY CHEN選用的綢面材料光澤明亮,玉脂白和翡翠綠彰顯的是翡翠的溫潤和華貴,服裝上則體現了女性的溫婉氣質。Chanel巴黎高級時裝周輕快的秋冬系列,就是在傳統的粗花呢套裝和針織服裝中,將黑白兩色主調融合翡翠的淡綠和淺粉,點綴以的茶花和深淺層次的翡翠綠色,寧靜淡雅又清麗脫俗。
2009年的Chanel秋冬巴黎高級時裝周
5 翡翠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
翡翠不僅承載了古玉人格化的氣質,從物以稀為貴的物質形態上來說,更加突出了色澤、造型和材質上的含蓄、典雅與神秘之美。云南本土的少數民族元素極為絢爛,對于設計師而言,盡管色彩豐富卻難以駕馭,稍不留意就會過于花俏而不知所云,失了雅致,添了俗氣。
如何變化翡翠紋飾的造型,融合到現代服裝設計當中呢?一是可以運用具象的直觀表現,如將翡翠佩飾上的龍鳳紋飾、佛道紋飾、花鳥魚蟲等合理設計運用于服裝上,增添趣味性,增強視覺沖擊力。比如在服裝的肩部、腰部拼貼、印染或編織上龍形玉佩、丹鳳朝陽這類富有動態又象征光明美好的形象,用鑲嵌、刺繡或鏤空等工藝對眼部、翎毛或足部等局部位置進行裝飾并起到強調視覺的關注焦點又不會過于張揚;二是可以運用抽象表現。如獸面紋飾、卷草紋飾等具有極強的裝飾性和表現力,經過提煉、分解、重組,運用材質、工藝、色彩的變幻強調抽象紋飾的裝飾性,而夸張變形或重組后形成的圖案,既有保有原本的形態,又形成一定差別,符合現代服裝設計抽象、簡潔的理念。
參考文獻
[1]. 楊伯達. 勐拱翡翠流傳沿革考[J]. 中國歷史文物. 2005(05)
[2].王春云. “點翠”、“珠翠”與“翠玉”――中國古籍中幾個“翡翠”概念的重新詮釋 [J]. 珠寶科技. 2002(12)
[3].周貴. 中國玉文化的內涵探析 [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04)
[4]. 張竹邦. 漫話我國的翡翠文化開篇:翡翠文化史概述[J]. 珠寶科技. 1992(02)
[5].丘志力 ; 吳沫; 孟增璐; 王學琳. 清代翡翠玉文化形成探釋 [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1)
[6]. 史林.對服裝設計創新問題的思考[J].紡織導報,2003 年 02 期
[7].黃曉娣.我國傳統文化與服裝設計創新的整合[J] .內江科技.2007 年 08 期
[8].高慶華;蘇亭羽.翡翠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創意技法探析[J] .藝海.2016(01)
[9].蘇亭羽. 傳統書畫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運用[J] .保山學院學報.2014(09)
[10].蘇亭羽.傳統書畫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運用與融和與運用[J] 戲劇之家(文藝觀察).2014(04)
[11]. 張竹邦著.翡翠探秘[M].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5
[12]. 孔憲林.中國傳統圖案[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6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 is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ousands of years of Chinese history. Due to it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rich in content and diverse forms, it is popular in the world. In additio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and splendid culture, in modern fashion design, we should not only study the beneficial part of foreign culture, but make full use of Chinese elements, which can make the traditional fashion on modern track, and make the Chinese culture has strong vitality, make Chinese culture maintain and improve its own tradition in continuous innovation, and make Chinese clothing go to the world.
關鍵詞: 中國元素;現代服裝設計;傳統文化藝術
Key words: Chinese elements;fashion design;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rt
中圖分類號:J5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5-0280-02
中國元素是在中國民族融合、演化以及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由中國人創造、傳承以及反映中國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的具有中國特質的文化成果,包括有形的物質符號和無形的精神內容即物質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中國傳統文化都是中國元素,但中國元素不全等于中國傳統文化,還包括中國現代文化。
現代服裝的美來源于它的整體美,整體設計上要做到色彩和諧、款式獨特、裝飾得體。把中國傳統藝術元素運用到現代服裝設計中需要設計師有國際眼光與傳統民族情愫,做到既順應國際新潮,又要在服裝設計中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服裝產業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20世紀末21世紀初以來,出現了很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設計師,同時也不斷涌現出大量的國產服裝品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不但越來越關注生活品質,漸漸的人們也開始關注服裝,并且也在不斷的探尋服裝背后的文化內涵。
目前,在國際服裝舞臺上西方服裝占據了一定的優勢。在這種背景下,很多中國的服裝設計師忘記了服裝的本質是文化。他們一味的與國際接軌,完全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是中國的傳統服飾文化拋之腦后,使得中國的服裝設計喪失了根基。雖然在國內出現了一些以弘揚傳統服飾文化為特色的服裝品牌,但是由于片面的以及表面化的理解傳統服飾,造成了將傳統文化的內涵變成了符號,由于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和修養,又被人稱作“沒有文化的設計”。我國的服裝設計長期以來在應用傳統服飾元素方面一度走入誤區,每季的新作品僅是生硬的將旗袍、馬褂以及絲綢和團花圖案等搬到服裝設計中,甚至很多品牌的作品是一些凌亂的拼湊和堆砌。由于沒有把握住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內在的精神,雖然在臺上具有一定的視覺效果,但是走下舞臺后也就結束了他們的生命。同時,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服裝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使得印有“中國制造”的服裝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世界各地。但在服裝貿易上中國服裝業并沒有多大的利潤空間。因為在整個服裝產業鏈中,中國服裝業接觸最多的是下游的加工制作,而上游的設計開發、流行品牌推廣等環節較少涉及。 因此,中國服裝業共同努力的目標就是將“中國制造”變為“中國創造”,是中國服裝產業真正融入世界時尚的同時還具有“中國風格”。
民族傳統以及文化底蘊是服裝設計師在國際服裝舞臺的立足之本和創作靈感的源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中國的傳統服飾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立足于繼承傳統走向世界的中國服裝業,通過深刻了解我國傳統服裝的特征以及文化內涵,并融合現代設計,才能設計出一流的作品。
很多設計師在談及富有中國元素的服裝設計時,都會固定模式的想到旗袍、馬褂、坎肩以及盤扣和刺繡等。但是高明的設計師卻能夠將現代的生活理念融入設計中,重新演繹傳統的款式造型。刺繡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風靡服裝界的一大配角。目前在衣飾裙擺以及硬朗的褲子上都出現了刺繡,甚至荷葉邊和褶皺也卷土重來。他們出現在各個可能的部位成為華麗的細節。
旗袍作為中國傳統服飾的極品,最能體現東方女性的個人魅力。它既有獨特的民族特色,又頗符合當今女性的審美情趣。旗袍緊扣的高領,給人以雅致而莊重的感覺,微緊的腰身體現出腰臀的曲線;特別是兩邊的開衩,行走時下角微輕飄動,具有輕快活潑之感。用小花、素格、細條絲綢制做的旗袍,可表現出溫柔、穩重的風格。選用織綿緞、絲絨制作的旗袍,是迎賓、赴宴最華貴的服裝,集莊重典雅于一身。近年來,蠟染、扎染、手繪等工藝用于旗袍,”更使旗袍步人高檔時裝的行列。旗袍不僅是一種經典的女裝,更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最近十幾年以來,在時裝中重復出現旗袍的設計風格,并且在國際時裝舞臺上頻頻亮相,風姿卓越更勝當年,同時旗袍也是我國著名演員以及文化女性出席各種國際社交禮儀場合的具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
我國某品牌女裝的一大特色就是中國剪紙般的印花,這些印花看似零碎,卻是互相牽連的,同時搭配上模特兒的頭飾,與中國古代南方婦女戴的帽子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并且禮服的印花帶有十分強烈的中國韻味,它以中國紅為底,大朵大朵的粉色牡丹與錯綠色的葉片仿佛有了恰當的歸宿,顯得靈氣十足。加上絲綢以及雪紡材質的烘托和吊帶的設計,使其更具有華貴優雅的視覺效果。再看看它的時尚配件,草編的包袋、帽子以及腕表等似乎再現了當年中國江南地區自然樸素的生活;由蝴蝶、雛菊、牡丹以及綠葉組合成的畫面則令人想到了中國的自然風光;此外,還有各種玉石以及鑲金邊、手工添色技巧制作而形成的飾品,仿佛就是依照中國古代女子身上佩戴的飾品復制。
喜慶的中國結在中國人眼中,代表著團結。在今年秋冬,很多大牌推出了這種中國結配飾,一位設計師將兩個經過改良的紅色中國結掛飾掛在手袋的包柄上,而另一位設計師推出了加長版的紅色中國結鑰匙扣,在搭配上長長的紅色流蘇,看起來特別像中國女孩的麻花辮。
此外,今年秋冬的一些品牌唐裝和旗袍也體現了中國結的盤扣,某品牌推出了中國風格盤扣印花的手袋,從而印證了西方設計師認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觀點,這也是最讓西方人感興趣的異國風情。京劇作為中國的國粹,京劇臉譜元素也被應用到服裝設計上。設計師在今年的秋冬設計上,干脆將臉譜變成了隨身配飾,并且這種配飾可以當做胸前扣飾、掛在包上以及插在盤起的頭發上等,因此十分具有特色。
西方的很多設計師通過積極的吸取世界各民族的養分并使之轉化成一個永恒的時尚藝術,而具有中國風格的高級時裝在世界上也成為一種讓人駐足欣賞的美麗風景。很多國際的頂尖品牌,在設計手法上由于設計手法多樣并且運用靈活,因此絲毫沒有生搬硬套的痕跡,使帶著厚重歷史感的中國風席卷了變化萬千的時尚舞臺。總體概括起來,設計手法主要包括中國化元素的非中國化運用以及現代時裝外形輪廓與中國服飾元素的混合兩種。
國外的設計師在吸收中國元素的時候,為了實現現代設計與傳統民族元素的完美結合,常常是在現代時裝外形輪廓的基礎上大做局部文章,并經常采用中國工藝材料、圖案色彩或裝飾或打破基本固定款式造型等,以求尋找創新和突破。在運用工藝材料方面,最廣泛的當屬具有中國特色的織錦和刺繡。如:栩栩如生的刺繡花朵、鏤空以及立體感較強的中國刺繡等。
刺繡作為我國最古老的工藝之一,對提升我國的文化生活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通過早期的刺繡遺物我們看出:周代的刺繡比較簡單粗糙,戰國開始逐漸工致,從漢代展示藝術之美。在我國,刺繡發展的高峰時期便是宋代,在那個朝代,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開創的純審美的藝術繡方面都是空前絕后的。通過研究流傳下來的作品可以看出,它不但融合了繪畫、書法的精髓,更借助多彩亮麗的絲線以渾熟靈巧的技術氣韻生動地顯現了中華文化的特色,如:吉祥齋的繡工精細,無論是人物還是花鳥,都體現了洞房女性細膩綿長的文化內涵。今年吉祥齋的設計師大膽創新地將繡花以立體的形式表現,達到了“繡花花生香,繡鳥鳥飛天”的境界。
目前,西方設計師在圖案色彩方面已經不僅僅停留在過去對龍以及花卉團紋樣的簡單復制上,而進一步挖掘了更具有中國人文氣息的繪畫,如:中國的水墨畫。Dior的設計者采用潑墨的手法在白色的面料上畫上了黑色的花朵,同時加以紅色花朵的點綴,使得連衣裙有一種清雅的面貌。以民族風著稱的enzo不斷的重新演繹中國少數民族服飾元素,在黑色天鵝絨面料上刺上搶眼的民族圖騰,同時加以花朵、圓點以及金屬鑲邊等圖案和各種顏色的交錯融合,在搭配上西式的長毛絨紅色圍巾,展現出一派熱烈的民族風情,使得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時裝元素在世界時裝舞臺上大方異彩。
現在很多的設計師,都開始有意或無意的打破中國傳統服飾的固有模式,除了把現代化生活的理念貫穿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外,還將傳統的文化元素融入到了現代生活理念中。其主要采用后現代的解構法作為表現形式,在設計中采用非傳統的手法組合傳統部件,并在其中融入中國民族典型的樣式、線條、色彩等,從而構成了一種古今融合的中西合璧的手工與現代技術結合的新型美。
在國際性的時裝展覽上,呈現出與我國傳統文化相聯系的設計元素,體現我國服裝的設計內涵。一方面以一種新途徑傳播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另一方面,提高了服裝的品牌價值,在時尚中締造民族服裝品牌,提高了國際影響力。
“中國元素”不僅僅是傳統文化的一種象征。當世界經濟離不開持續增長的中國經濟時,世界文明也離不開中國文化。因為中國文化是人類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孕育著中國文化精神的“中國元素”將會為中國品牌走向世界奠定自信,它會承擔起融入世界、影響世界的時代使命。
參考文獻:
[1]穆慧玲,徐靜.中國傳統元素的應用與反思——服裝時尚設計研究[J].遼寧絲綢,2007(02).
[2]蔡欣,郭一歌.解讀中國元素在時裝設計中的新表象[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03).
[3]宋玲敏.中國服飾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上的運用[J].中國輕工教育,2008(04).
[4]范聚紅.現代服裝設計中的中國元素[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3).
關鍵詞:傳統;戲曲服飾;元素;服裝設計;角色
服飾的發展是我們國家的文明發展的標志之一,這不僅代表時代的變更和歷史的演進,更能說明我國文化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傳遞著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文化內涵和文化精神。本文致力于探討中國傳統戲曲服飾在我們當代服飾設計中的廣泛應用,對戲曲的服飾特征及其相對應的文化內涵不斷進行總結,希望從中挖掘傳統戲曲服飾主要元素的作用,能有效的應用到現在的服裝設計中。
一、傳統戲曲服飾的主要特征
現階段,我國戲曲服飾的歷史發展較為悠久,其中包含較為豐富的文化積淀,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藝術寶庫。其中,傳統戲曲服飾的主要特征包括幾個方面:1、程式性。在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戲曲服飾存在的形態也是不相同的,逐步形成程式性的主要特點除此之外,戲曲服飾的程式性還表現在款式、顏色、面料等各個方面,主要是指傳統戲曲中在扮演角色時款式上必須遵守的規則。2、可舞性。在表面上我們可以理解為舞動的含義,主要是指服裝在經過各種技術加工與藝術設計后,有利于戲曲演員更好地表現完美的舞姿。3、裝飾性。所有的服飾在實用價值外,更多的是起到裝飾的作用,尤其是戲曲服飾,在戲曲表演的過程中對相關服飾的要求更高。除此之外,戲曲服飾的裝飾性特點還體現在款式和刺繡等各個方面。
二、戲曲服飾的元素分析
我們通過學習可以了解到,傳統戲曲服飾的主要四大元素為:款式、色彩、面料、紋樣,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戲曲服飾的款式設計,服裝的款式直接反映了服裝的造型風格和美感,因為服裝的款式是服裝的主要載體;除此之外,面料質量的好壞也直接影響到整個服裝的形象表現,如果戲曲服裝的面料不能夠達到預期的要求,那么整個戲曲服裝的設計就不會表現出相應的表演效果,例如絲綢面料的光滑感和下垂感,如果改為純棉面料,那么就不可能實現預期的設計目標;色彩對整個戲曲服裝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色彩的鮮明程度對于傳統戲曲所表達的戲曲內容是息息相關的,如果戲曲的內容想要表現比較活躍的氣氛,我們可以選擇比較鮮亮的主色調,如果相反我們使用了暗色調,這會對我們戲曲想要傳達的感情產生直接的矛盾,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傳統戲曲服飾的色彩使用;最后,紋樣的主要作用是體現服裝設計的藝術感,直接決定戲曲服裝設計的工藝品價值。因此,這四個元素之間是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所以被稱為戲曲服飾的四大元素。
三、傳統戲曲服飾元素在當代服裝設計上的運用
目前,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越來越重視服裝設計,因為具有美感的服裝可以幫助舞臺表演者帶來更大的表現力度,使整個表演的效果更加完美。除此之外,當代服裝給生活中人們的不同需求帶來更多的便捷性,例如運動型服裝給人以青春活力的感覺;職業性的服裝給人以端莊正式的感覺;休閑性的服裝給人較為輕松方便的感覺。因此,不同的服裝設計使我們在生活中的角色不斷轉化,更加適應生活和工作的不同需要。傳統戲曲服飾元素在當代服裝設計上的運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大的方面:
(一)當代創意服裝設計所涉及的戲曲服飾元素
首先,造型元素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服裝都有非常明顯的造型特征,服裝的造型直接影響到服裝的總體形象,可以明確的反映出服裝設計的主要風格。因此,在服裝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首先重視服裝的造型設計,在服裝造型基本確定了以后,再把相關的色彩、紋樣等進行填充,這些都是根據服裝的造型而決定的。服裝造型由服裝的廓形來決定,最基木的字母廓型有H型、X型、A型、T型、0型,由此引申出來的還有V型、Y型、S型等等,在設計服裝造型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好這些基本廓形的使用和靈活更換。除此之外,在服裝造型設計過程中,我們還要重視人體關鍵部位與服裝的對應,服裝上的關鍵部位是服裝與人體支撐部位對應的點,如頸圍點、肩縫點、袖口點、側縫點、衣擺點等反應服裝特點的部位。
其次,除造型元素外,色彩元素也是至關重要的部分。無論是戲曲服裝還是現代服裝的設計,我們不能脫離色彩而存在,同樣的款式和造型,再運用不同的色彩之后所表現出來的也不會相同。例如,我們知道紅色是中國人民最為尊敬的顏色,我們常常說“中國紅”,在過春節或是元宵節等重大喜慶的節日,我們常常會采用紅色來烘托節日的氛圍;而綠色則表現出一種蓬勃生機,常常代表青春與活力,在環保等各種宣傳中我們會使用綠色,讓人產生輕松地感覺;黃色就會表現出一種奢華和至尊無上的感覺,在龍圖騰的使用過程中,我們常常采用黃色等。因此,不同的顏色對我們服裝所表現的感覺也是不相同的。
再次,紋樣元素在服裝設計中主要起到裝飾性的藝術,是通過藝術加工將服裝設計中的裝飾需要展現出來,其中包括圖案的語言等。因此,服裝上的紋樣設計是與我們時代的發展密切聯系在一起的,目前已經出現多種紋樣,例如:龍紋、風紋、獸紋、鳥紋、云紋、水紋、花卉植物紋、如意紋、火紋、人物紋、臉譜文等各種紋樣。
最后,面料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給人的感覺也是不相同的,例如絲綢面料給人光滑感、純棉面料給人舒適感、呢絨面料給人保暖感、蠶絲面料給人輕薄感等各個方面。因此,在舞臺服裝設計的過程中常常采用縐、鍛質地面料,表演者在舞動的過程中給人輕盈飄逸的感覺。
四、總結
綜上所述,根據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必須重視傳統戲曲服飾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不斷發掘傳統戲曲服飾元素的主要作用,對傳統戲曲服飾的形式美及意象美不斷地進行分析,并且能夠靈活運用到當代服裝設計的過程中,總結和歸納不同傳統戲曲服飾元素所表達的不同含義,從而促進現代服裝設計的發展,在時代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使我國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內涵體現在服裝設計上,不會被世界所淘汰。
參考文獻:
[1]陳治華.中國傳統戲曲服飾元素在當代服裝設計上的運用[D].陜西師范大學,2014.
關鍵詞:浮世繪版畫;現代設計;服裝設計
0 引言
浮世繪風俗畫,作為日本的一種獨特民族藝術形式,興起于日本江戶時代,盛行于京都和大阪,在其歷經的三百余年里,影響遍布亞歐大地。19世紀歐洲從古典主義到印象主義乃至20世紀的現代主義無不受到日本浮世繪藝術的影響。時至今日,浮世繪的藝術魅力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而是憑借著其卓越的審美價值對當今的藝術設計界產生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在現代的服裝設計領域,亦是如此。因而本文對浮世繪藝術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運用進行分析探討,希望能夠對現代服裝設計有所啟示,這也是本文的所要探討的意義所在。
1 日本浮世繪概述
浮世繪是日本的一種獨特民族藝術形式,是指17世紀至19世紀所流行的一種以木刻版畫為主的繪畫形式,繪畫的題材主要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情境、花鳥風景以及人物,是典型的民俗藝術。而“浮世繪”名稱的來源,則源于佛教用語中的“浮世”。在佛教用語中,“浮世”一詞意為塵世的生活,而“繪”在日本文化中則與中國的“畫”同義,表示繪畫的概念。浮世繪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為:日本江戶時代興起的一種民間繪畫。
2 浮世繪的藝術審美特征
2.1 不講究透視明暗的平面構圖
與西方重視透視和明暗的畫法不同,浮世繪和中國的水墨畫相似,都是建立在二維平面繪畫的基礎上的。浮世繪的畫師在長久以來的不斷探索中,吸收大和繪繪卷、中國兩宋繪畫、明清木刻版畫和西方寫實繪畫等元素,形成一種創新的獨特構圖形式,即非對稱也無透視的構圖,為了更好地描繪主要的對象,一張畫面里常常出現多種不同的視點,這在西方的傳統繪畫中是不可能出現的。
2.2 具有強烈表現力的線條
浮世繪作為東方的藝術形式之一,與中國的山水畫另外一個相似的地方便是重視線條的表現,線條幾乎成為畫面表現手法中最重要的部分。浮世繪線條簡潔卻又有力,浮世繪畫師常常采用抽象的單線條來概括人物的輪廓、陳設與背景等,但卻用復雜的線條細致地表現人物的發式和服裝的花紋等細節,并最終把它們合理地統一在畫面里面,具有很強的裝飾意味。
2.3 華麗卻不失素雅和諧的色彩基調
浮世繪是二維空間的,不重視明暗關系的變化,在色彩上使用的手法是平涂式。在色彩顏色的選擇上,浮世繪的畫師并不一味地還原物體本身的顏色,而是通過自己的主觀創造,合理的賦予畫面不同的顏色,多以黑色輪廓勾邊配以其他顏色填充,常常使用的顏色為紅色、綠色、白色、黃色、藍色等原色及其中間色。日本民族相較濃艷大膽的色彩更偏愛于清淡雅道的基調,人民也普遍崇尚自然清麗的顏色,這便形成了浮世繪華麗中卻充滿著雅致的色彩基調。
3 浮世繪藝術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運用
隨著現代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開始追溯歷史,浮世繪獨特的裝飾形式與東方情調深深地吸引著當代的服裝設計師,設計師們通過對浮世繪藝術元素進行借鑒與再創新,向我們展示了服飾上的“浮世繪”。
3.1 圖案的借鑒與運用
浮世繪豐富的畫面圖案為服裝設計師帶來了大量可供使用的素材,浮世繪中傳統的山水風景、人物等圖案更是表現了日本民族的生活情境和審美情趣,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服裝設計師們將浮世繪中傳統的圖案應用在服飾中,設計出具有日本風情的服飾。例如,一直與日本文化有著不解情緣的迪奧(DIOR)品牌,在早秋 Dior 2015高級成衣秀系列,再一次向日本文化致敬。而DIOR之前在日本風格主題的設計中,就有將浮世繪的圖案應用在服裝設計上的先例。再如Dior 2007春夏高級訂制――“蝴蝶夫人”系列中的作品,日式和服、寬腰帶、藝妓妝容無不是日本元素的體現,而除此之外,衣服上圖案山水、花卉等也許多取材于浮世繪,有的甚至是直接借鑒了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里》作品中的風景圖案。
而在Matthew Williamson2012早春度假系列女裝中,設計師也將目光鎖定了浮世繪的元素,浮世繪中的許多山水和人物畫圖案被運用到這一季的服裝設計中來。淡雅脫俗的顏色加以浮世繪中獨特的題材,向我們展示了濃濃的日本風情。(如圖1)
3.2 線條與紋樣的借鑒與運用
線條紋樣與是浮世繪畫面里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浮世繪中的常見紋樣和具有強烈裝飾感的線條也是服裝設計師們常常借鑒的元素之一。
在品牌Kenzo 2010春夏系列高級會中的作品中,服裝的紋樣便和浮世繪中的美人圖和服的條紋有著較大的相似,疏密有秩的條紋仿佛是把百年前服飾繪中和服的紋樣改良的移到現代設計中來了。
3.3 色彩搭配的借鑒與運用
華而不“浮”的色彩韻律也是浮世繪的審美特征之一,雅致和諧的配色也常常被設計師借鑒到自己的服裝設計中來。在Kenzo 2009秋冬作品中,深紅色配以藍色、黃色沉穩的色調與浮世繪名作《風流婦人畫》的顏色組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4 結語
浮世繪的藝術魅力在歷經三百余年的今天依然不減,本文在對現代服裝設計案例的分析基礎上,發現服裝設計師將復古元素與現代設計方式進行了一定的結合。但是對于浮世繪的借鑒更多的還是停留在對圖案、紋樣等進行簡單的符號堆砌層面上,對浮世繪中所表現的日本民俗意境卻鮮有設計師去用心詮釋。這也是目前服裝設計界對于民族元素的運用所面臨的普遍問題。相信只有擺脫了符號層面的禁錮,加以現代語言的表達,才能設計出具有民族神韻和文化內涵的服裝,使“民族的”真正成為“世界的”。
參考文獻:
[1] 劉曉路.日本美術史綱[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 趙德宇.日本近現代文化史[M].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
[3] 劉盛楠.浮世繪審美特征研究[D].武漢:中南民族大學,2010:20-26.
[4] 李夢.論日本現代平面設計對浮世繪藝術的繼承[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