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會化媒體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美國的小企業顧問Marla Tabaka在2014年開啟的時候,就上面這些問題來咨詢專家。可以說有大量的變化不再是即將來臨,而是已成事實。現在也是值得抓住一些機會來提升你的社會化影響,并改善你的營銷結果。
這里是Marla Tabaka在INC上分享的專家觀點:
社交網絡會比搜索引擎排名更有影響。
2014年,客戶和你產品的互動的線上方式會更加重要。隨著Google的新Hummingbird算法的,更多的權重被放在你的企業、產品或者服務是如何在社交網絡上交談。我們會看見它直接影響你在2014年的搜索引擎排名,而且比以往更甚。
當Instagram,Printerest和其他新的社交網絡繼續得到消費者的關注,你需要繼續使用一個各種分析程序的組合來決定,在具體的社交網站上,你的時間和預算的最佳使用。這樣做,是因為仍沒有一個方法能給你需要的所有信心,從而真正評估你的社交媒體策略的效果。
——Holly Berkley,《社交媒體優勢:小企業生存手冊》的作者
簡單會變得關鍵
簡單會繼續在社交網絡上取得成功。實現一種真正根本的簡單易用的社區會比那些復雜的得到更多牽引。Keek,Pinterest,Twitter和Snapchat會火。對像Facebook這樣的復雜平臺的不滿會增加。簡單會取勝有三個原因:
*它加速采納。因為注意周期比以往更短,即時滿足和輕松一刻帶來增長。
*簡單更容易翻譯到移動平臺,小屏幕需要簡單。
*簡單意味你不會犯錯。
有趣的是,Facebook在幫助這些正規的簡臺成長扮演一個關鍵角色。他們全能導入你的Facebook名單列表,消除了你在跨網站傳播你的社會化身份上的一個關鍵癥結。Facebook成為你的聯系人列表,但是你不用在你的聯系人列表上煞費苦心。
尋求利用這個趨勢的企業會要實現一個簡單、簡潔信息和互動模式的新層次。你如何在短時間內和你的客戶富有成效地交互?在一個35秒會有影響的視頻里你能說什么?一個6秒視頻會怎樣?找到你價值的核心,并且發現方法在最小的,有針對性的時間里來傳遞它。
——David Ritter,波士頓咨詢集團總監。
社會化的客戶服務在增長
2014年,社會化媒體會被消費者越來越多地使用,以迫使公司快速反應。世界上有超過10億的智能手機在使用,大家會越來越多地開始通過移動設備來使用社交媒體,來表述問題和抱怨,而不再撥打傳統的客戶服務電話。呼叫中心將變得過時,或者至少會改變他們工作的模式,帶來移動客戶服務app的增長。
因為客戶和他們追隨的品牌的交流方法的變化,企業開始研發戰略客戶支持團隊。這種專門團隊,由客戶服務、銷售、營銷和公共關系專家組成,將專注于為每一個用戶提供積極地社會化體驗。
在客戶社會化服務的增長也會引起采用社會化互動的新行業的涌入。到目前為止,B2C的企業已經先發占據這個空間,利用社會建設和競爭對手追蹤,但是潛在客戶開發對所有業務都是巨大的,而且B2B公司正開始認識到多少潛在客戶通過利用社會化客戶服務會產生。
——Folke Lemaitre,Engagord的CEO和創始人
小企業能,也會變成更大的玩家
在2014年,營銷/社交媒體管理軟件會變得更加便宜,讓小企業能更好地管理他們的數字營銷和社交媒體推廣。我們會看見這些工具中許多融合了搜索和社會化營銷。搜索會成為小企業監控一個特別重要的元素。只有22%的美國人每日食用社交網絡,意味著78%的口碑廣告是通過搜索來發現的。小企業需要有和他們所有客戶的接觸點,不只是那些在社交媒體上的,要真正去理解他們受眾的感情和品味。
同樣,段視頻針對小企業會成為至關重要,因為它便宜,通常免費,還有創意內容的形式。YouTube,作為Google全球的一部分,無疑是最好的展現地方,但是在Vine和Instagram上的短交互視頻內容和故事會變得更重要。
最后,社交媒體免費日子正在結束。因為許多完結指望在這些網絡上被聽見,付費廣告和贊助內容正在成為必要。但是數字和非常吸引人的內容是有力量的。通過將視頻、數字和引人入勝的內容進行結合,小企業能在社會領域爭奪話語權。
關鍵詞:社會化媒體 社會化媒體營銷 社交網絡 網絡營銷
一、關系中心:社會化媒體營銷的核心
《人類簡史》中提出了一個觀點,認為智人正是因為有虛構與獨特的語言,才能夠建立連接,聚集眾人之力,從而才能擊敗尼安德特人征服世界。如今,我們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連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移動互聯的深刻意義在于,離散的碎片化在網絡疊加中不斷形成多中心與新連接。”①
與傳統媒體不同,社會化媒體是在Web 2.0技術基礎上興起的,出于互聯網的普及與導致互動性日益劇增的網絡平臺,已經形成基于共同取向的各類社區或小群體。人類的社會行為在網絡世界中的模擬,通過網絡的社會化進程,在網絡平臺中形成了為其生存環境所認可的社會行為模型,在“連接”的意義上,社會化媒體即是:基于用戶社會關系的內容生產與交換平臺。在此背景下,用戶成為社會化媒體平臺上的主角,以內容為紐帶、為媒介,激發感興趣的受眾主動地貢獻和反饋分享信息,延伸自己在網絡社會中的關系。
社會化媒體使企業可以自建或利用現成的關系平臺進行營銷活動,這個平臺極大地提高信息傳播的廣度和深度,從而形成了社會化媒體營銷。“社會化媒體營銷是指運用社會化媒體,如博客、微博、社交工具、社會化書簽、共享論壇,來提升企業、品牌、產品、個人或組織的知名度、認可度,以達到直接或間接營銷的目的”②。
社會化媒體營銷的核心是改變以往以媒介為中心的營銷,演變為以關系為核心的營銷,強調通過與用戶建立關系以及用戶互動參與來形成社區。
在國內移動端網絡游戲的社會化媒體營銷中,由中國網易移動游戲公司自主研發的3D日式和風回合制RPG手游《陰陽師》(以下簡稱《陰陽師》),自2016年9月9日全平臺公測以來,游戲在線人數超過千萬次,目前微博#陰陽師手游#話題的閱讀量已經達到11.9億次,游戲中相關概念“抽卡”、“SSR”、“非酋”、“歐皇”、“陰陽師”都變成了網絡熱詞,被引用與傳播;其貼吧關注量超過60萬,帖子總數超過450萬,日百度指數最高超過到17萬,目前維持在13萬左右。運營方依托社會化媒體平臺,通過同人畫師群體,依靠內容生產吸引目標人群,制造話題,進而利用穩固的社會化媒體關系進行官方推動,形成現象級社交話題。
二、《陰陽師》運營中的社會化媒體爆點
《陰陽師》憑借著鮮明的產品風格及成功的社會化媒體運營獲得了現象級的關注,其社會化媒體運營,主要圍繞著以下兩個爆點進行:
(一)內容生產
《陰陽師》以完善的內容體系作為其社會化媒體運營的起點,而內容生產也是保持其長久生命力的關鍵環節,它代表了原創差異性內容的持續創造能力、傳播能力和影響能力。《陰陽師》能夠火爆社交網絡的一個最大原因是產品本身的核心劇情,與目前國內手游追求商業化與迫切變現,導致其對劇情的弱化或忽視不同,《陰陽師》對產品劇情的設計破費心思,每一章劇情關卡、每一個式神人物都被賦予了飽滿豐富的故事,用戶在欣賞劇情的過程中體驗游戲,從而建立起與游戲人物之間的情感連接。這種連接使得用戶更能接受游戲,也使得游戲有了可以被用戶關注、創作與表達的情結。
在這個對價值觀和表達方式的設定中有兩個前提:
1.內容有價值,且能主動發酵,可衍生和再創作
只有內容有足夠的內涵,并包含穩定的創意能力,才能保證內容生產的流暢性,才能使得產品的質量始終保持較高的完成度。《陰陽師》大量借鑒《源氏物語》中的世界觀與劇情設定,融合日本的妖怪文化,傳遞真善美的價值觀。陰陽師這個職業和陰陽師安倍晴明其人在日本文化中已經有相當高的知名度,衍生的影視動漫也有相當的規模,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內核。《陰陽師》利用了熟悉的陰陽師文化和陌生的故事傳記,整體劇情內容能夠被引用、被解釋、被持續創作,形成個性化演繹。這種基于社交網絡形成的可傳播的內容,是《陰陽師》社交爆點的基礎。其內涵是通過產出優質內容來輸出價值觀,通過價值觀來聚攏用戶,用戶認可了價值觀,實現了身份認同和角色認可,從而增大流量。
2.鏈接目標人群,廣泛的傳播度
社會化媒體時代下,內容的生產不再被機構和媒體絕對壟斷,人群通過社交網絡高效聚集,內容消費的垂直化為精準分發內容帶來了新的機會,成為基于特定人群的圈層化表達。在《陰陽師》早期的社會化媒體運營中,就已經鎖定具有和風、二次元標簽的目標受眾,這其中不僅僅包括同人畫師、角色扮演者,還包括一些對二次元文化與手機游戲感興趣的玩家。在產品設計上,《陰陽師》針對二次元用戶對于具有懸念的劇情、精彩的故事的需求創作了大量具有舞臺劇效果的內容劇情,同時,《陰陽師》在劇情中使用彈幕互動,式神角色、設定和情節都盡可能貼近二次元內容消費的特性,這種運營與互動,促成了游戲周邊亞文化生態圈的形成。
(二)社群建立
無論何種形式的產品都作為第一內容,更多的是流量的引爆點,吸引用戶追隨,吸引一小部分粉絲。這種粉絲或是自發或是有運營方梳理規劃,進而形成社群。最初這種社群非常小眾,但成長速度驚人,成長空間巨大,成為孕育某種流行文化甚至某種生活方式的最底層土壤。《陰陽師》的前期運營就是在通過內容建立聯系,孵化小眾社群,而小眾社群不斷地反哺內容,使之形成具有內循環特征的亞文化體系。
《陰陽師》的運營起點是基于二次元人群的小眾社群,為其提供了交流的虛擬空間,用戶的碰撞、交流、自傳播,這些表達形成話題與內容爆發,形成內在的向心力,使用戶群落凝成一個整體,從而打通小眾到大眾的傳播路徑。
可以說,內容生產是社會化媒體運營的基礎,社群建立是其傳播恿Γ《陰陽師》的劇情只是鋪墊和對場景的重新定義,真正目的是實現內容的變現和品牌升級。推薦本身,也成為商品。
三、《陰陽師》社會化媒體運營中的關鍵關系
在《陰陽師》進行社會化營銷過程中,不同類型的“關系”成為不同的“營銷媒介”,在各個階段的側重點不同,作用也各有差異。
(一)同人畫師:信任的內容生產媒介
社交的本質是信任,通過信任與社交分享形成平臺能力與流量能力,甚至擁有流量分發體系。在商業化的表達語系中,就會表現為信任的模式。
“信任是一些不以銷售為目的、不施展高壓手段的市場營銷人員,他們是網絡王國的土著居民,利用網絡來真誠而人性化地做生意。”③
不以銷售為目的,并不完全意味著沒有商業目的與商業利益,而是通過信任關系,通過內容和價值觀的輸出建立自身在特定細分領域的公信力和信任的身份。在《陰陽師》進行社會化媒體的運營中,同人畫師即是其信任。
同人畫師這一群體伴隨著二次元文化、小眾文化等亞文化的興起而興起,他們具備了內容能力和人格化屬性,有自己的追隨者,能以自己的專業能力生產內容去影響用戶,建立自己的公信力,他們依靠自己的作品,而非權威身份,憑借長期的經驗與口碑沉淀,積累自己的影響力。
在我國傳統的網絡游戲營銷中,同人畫師的地位與作用類似于與游戲公司合作的美術外包,他們的作品與名字往往只是作為引用出現在相關游戲或官方網站中。而在《陰陽師》的社會化媒體的營銷中,同人畫師的立場與作用從以前的游戲素材的提供者與加工者,變成了非官方內容的生產者。
同時,基于同人畫師與其追隨者的信任關系,使得畫師在同人創作及進行游戲推薦的過程中,成為《陰陽師》社會化運營中塑造口碑、引申話題的強關系媒介。以至于同人畫師作為KOL,支撐起了《陰陽師》早期運營的口碑。隨著《陰陽師》火遍社交網絡,畫師們的同人畫作、漫畫故事,與其他非官方的內容一起,成為了游戲口碑、社交媒體話題的傳播點、爆點,持續影響著游戲的玩家。同時,同人畫師還為用戶和自己貼上了文化標簽,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和態度,為用戶提供在日常或者工作生活中討論的價值。
(二)游戲玩家:自主分享的個體傳播媒介
傳統的營銷策略依據的是美國廣告學家E?S?劉易斯在1898年提出的“AIDMA”營銷法則,該法則指出,消費者從接觸到營銷信息,到發生購買行為之間,大致要經歷五個心理階段:引起注意(Attention)、產生興趣(Interest)、培養欲望(Desire)、形成記憶(Memory)、購買行動(Action)。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只能被動接受推銷,再做出反應。
2005年,日本電通廣告集團開發出基于社會化媒體營銷的“AISAS”法則,它指出,如今的營銷演變成了如下五個階段:注意(Attention)、興趣(Interest)、搜集(Search)、行動(Action)、分享(Share)。④
社會化媒體時代,用戶能夠基于各種平臺與關系獲取產品的信息以及他人對產品的感受,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每一個與營銷有關的個體都是一種渠道或媒介。
讓用戶自發地參與到傳播中,需要激發起用戶對于產品的正面感受,從而使其成為營銷的參與者、正面口碑的傳播者。運營方不斷優化游戲,打磨話題,自上而下滲透用戶,使《陰陽師》正式公測后,依靠玩家的自傳播,游戲口碑在國慶活動中獲得爆發,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風格鮮明且具有辨識度的產品:良好的口碑形成的前提,是良好的產品或服務體驗。《陰陽師》的創作團隊把故事、劇情設置作為一級需求的核心開發點,并且整個產品圍繞核心亮點搭建起了一整套完善的內容體系,運用講故事的手法交代了游戲發生的大致背景。通過進入劇情、快速戰斗的模式,玩家可以很快了解到游戲的世界觀。
線上及線下平臺整合對接:社會化媒體營銷不僅能夠進行社會化媒體平臺的傳播,還能包容其他的營銷方式,能夠實現線上與線下的結合。在線下方面,《陰陽師》進行內側期間,運營方就已經在廣州、上海、深圳等地的漫展中進行角色扮演,實現早期宣傳。在線上方面,運營方也通過舉辦活動的方式輔助激勵用戶進行內容生產。最近舉辦的“大觸在寮間”第一期周邊征集大賽,玩家不僅能夠全程參與活動,還能親眼見證在比賽過程中同方設計稿產出到實體化的過程。
運營方精心制造著對于游戲的預熱體驗,事件參與和落地活動,與游戲玩家的自主體驗相結合,吻合了游戲玩家的心理,創造了全員參與的氛圍,最終使得游戲玩家成為營銷活動的參與者,成為自主分享游戲口碑的媒介。
(三)粉絲成員:文化認同的社會群體媒介
“粉絲”一詞來自英文單詞“Fans”,原意為“迷”,粉絲是圍繞相關的對象或客體,并通過有組織的傳播行為參與客體構建和群體標簽侯建來滿足心理需求的個人和群體的總稱。⑤
社會化媒介中,粉絲是一種具有巨大能量的網民群體,對于產品和企業而言,粉絲群體更有可能起到直接推動的作用。在以往的營銷中,往往把粉絲看做從屬的狀態,僅僅作為產品的使用者,營銷活動的旁觀者,作為營銷傳播的被動接受者,而社會化媒介賦予了他們參與傳播活動、進行內容生產的權利,從而使他們進入到產品文化的塑造和傳播的全過程。
運營方為用戶提供了“陰陽師”這一自身概念完善、下跨內容極多且能延伸、有大量模板可套用、領域內包含性極強的內容產品,利用社交化媒體推動粉絲的歸屬感和參與感。
2016年9月14日,游戲用戶轉發人民網官微的:“你學的是什么專業,現在從事什么職業?”的微博,制造了關于《陰陽師》段子,并被網易陰陽師手游官方微博轉發的行為,可以看做玩家開始自發創作內容的重要節點。“肝”、“SSR”、“歐非”、等屬于游戲的專有名詞加深了用戶對于游戲固有印象。
粉絲文化為用戶之間培育了良好的h境,當用戶之間的關系穩固后,用戶對產品的依賴和忠誠度也就會順利成章的建立,那么,用戶與產品所提供的內容及其他產品之間的關系也自然而然地建立。基于這種關系形成的社群,具有許多現實特質:一致的語言風格、自我的存在感、團體的歸屬感以及粉碎次元壁的幻覺。在這個社群中,粉絲成為產品文化與營銷的一部分,與單純的口碑營銷相比,這種營銷自帶價值標簽,更能形成新的連接態勢。
《陰陽師》在社交化媒體上營銷的成功使其成為現象級的手游產品,但這并不意味著其產品完美無缺,事實上,《陰陽師》由于其游戲玩法單一、抽卡掉落率低與太耗費時間等缺陷而屢遭詬病。但是在手游的運營中,單純的用戶體驗或者是產品的完整度并非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強大的社群氛圍和社群文化也是其運營的關鍵。社群的生命力是維持其生命周期的戰略條件,內容的穩定輸出與管理是維持社群生命力的前提條件,只有這樣,才能將內容分布、產品內容、用戶群落緊緊凝聚成一個整體,從而延長其生命線。
注釋:
①吳聲:《超級IP:互聯網新物種方法論》,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年.
②Gunlius S. 30-minute social marketing:Step-by-step techniques to spread the word about your bushiness[M]. New York: Mcgraw Hill,2011:3.
③克里斯?布洛根、朱利恩?史密斯:《信任》,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11年,第14頁.
④劉德寰、陳斯洛:《廣告傳播新法則:從AIMA、AISAS到ISMAS》,《廣告大觀(綜合版)》,2013年第4期,第96-98頁.
⑤孫斌:《粉絲文化及其傳播研究》,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參考文獻:
[1]吳聲.超級IP:互聯網新物種方法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2]Gunlius S.30-minute social marketing:Step-by-step techniques to spread the word about your bushiness[M].New York: Mcgraw Hill,2011:3.
[3]克里斯?布洛根,朱利恩?史密斯.信任[M].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11.
[4]劉德寰,陳斯洛.廣告傳播新法則:從AIMA、AISAS到ISMAS[J].廣告大觀(綜合版),2013,(04).
一:找到目標用戶群體
既然我們要利用社會化媒體進行推廣,那么找到推廣的人群自然是十分重要的,而社會化媒體的使用人群往往是比較寬泛的,如何從中找到自己的需要的目標人群,那就要結合自己的推廣核心內容,來到相關社會化媒體的相關內容頻道來找了,最好能夠找到和自己營銷核心有著相關性的內容,這樣就能夠提升目標人群的準確性!并且同時能夠對這些用戶的資料進行一次簡單的梳理,從而分辨出哪些是重點營銷目標,哪些是寬泛的營銷目標!
二:制定推廣目標
既然我們要搞社會化媒體的推廣,那么就應該有推廣的目標,比如通過什么東西來向自己的用戶推廣,通過什么能夠吸引到目標用戶關注自己的網站,要將自己網站的資源能夠和社會化媒體有一個很好的交集,這樣就能夠讓這些社會化媒體的目標用戶更容易認可你的網站,當然向這些目標用戶進行營銷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能夠操之過急!也是目標用戶的思維的轉變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三:制定推廣策略
在通過社會化媒體進行推廣之前,一定要制定詳細的推廣策略,從目標用戶到推廣目標,再到如何將這些目標用戶轉化成自己的忠誠用戶,遇到用戶的抵制怎么辦,如果解決用戶提出的問題,如何提升網站的服務功能,以及通過社會化媒體推廣之后的盈利方案等等都應該從推廣策略中體現出來,當然這些策略的制定,也不是憑空想象,會有很多輔助的手法,比如通過分析當前的市場環境,網站的盈利模式等等,從而制定出較為正確的推廣策略來!
四:實施推廣策略
這一步很重要,這是針對前面三個社會化媒體推廣準備活動的一次檢驗,當然在實施的時候,也要注意方法,因為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也一定會遇到一些麻煩事情,這時候是少不了隨機應變的,而且在實施的前期,也一定會出現社會化媒體推廣的瓶頸,所以在實施的過程中是要有一段時間的堅持的!
五:分析社會化媒體推廣效果,不行轉到第一步重新開始
1.1社會化電子商務的概念界定
隨著Web2.0社會化媒體的興起,社會化電子商務在近幾年得到不斷的發展,但是國內外學術界迄今為止對社會化電子商務仍沒有標準的定義。Kozinets在EuropeanManagementJournal中提出的虛擬型社區包含興趣型社區、關系型社區、幻想型社區和交易型社區[1]。其中交易型社區其實已經具備了“交流互動分享”的社會化媒體的屬性和“消費型”的電子商務基因,是社會化電子商務的雛形。社會化電子商務屬于混成詞術語,最早由Yahoo在2005年提出,表示消費者分享購物體驗,彼此獲得購物建議,尋找到自己滿意的商品和服務并能購買的線上場所。從一定程度上說,社會電子商務是電子商務的子集,但是社會化電子商務使用社會化媒體協助完成網絡購物行為,并且支持交易方互動,分享購物體驗等用戶生成內容[2]。盡管迄今為止研究者們對社會化電子商務的定義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是他們普遍認為社會化電子商務具有用戶生成內容、用戶交互、社會網絡、享樂型和口碑等明顯的社會化特征。社會化電子商務是社會化媒體和電子商務相結合的一種商務模式。社會化電子商務具有電子商務的基因,因此社會化電子商務允許參與網絡購物的各方進行買賣商品和服務。同時社會化電子商務具有社會化媒體的屬性,參與網絡購物的各方可以進行交流活動,把口碑互動和實際購買結合起來。本文在對相關文獻進行綜述的基礎上,給出社會化電子商務的定義。社會化電子商務是利用社會化媒體支持交易各方交流互動,分享、傳播和推薦商品或服務,從而促進商品和服務交易的一種新型電子商務模式。
1.2社會化電子商務的特點
傳統的電子商務只注重買賣,社會化電子商務是在傳統電子商務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社會化電子商務與傳統電子商務的最大區別是融合社會化媒體,在人際關系、交流活動方面更加凸顯。
二、社會化電子商務的研究現狀
2.1社會化電子商務商業模式的相關研究
社會化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主要有兩種分類。一部分研究者從社會化電子商務的業務側重角度,將社會化電子商務分為以電子商務網站為核心形成社會化媒體、在社會化媒體中添加電子商務功能、社會化媒體和電子商務并重的三種商業模式[3]。另一部分研究者從社會化電子商務的形成方式的角度,對社會化電子商務的分類進行探討,將其分成第三方社會化電子商務平臺模式、以共同興趣為基礎的社交電子商務模式、媒體導購模式、線下消費線上導購模式四種商業模式[4]。消費者是利用社會化電子商務平臺進行網絡購物,社會化電子商務的平臺已經引起眾多學者的關注和研究。Dong-HeeS分析社會化電子商務網站社會影響下的用戶行為,對樣本深度訪談得到所需數據,建立了信任、社會支持、意向和意愿之間的關系模型[5]。劉露影從社會化電子商務模式和傳統電子商務的區別著手,對基于共同興趣的社會化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分析,并對社會化電子商務平臺的優劣勢進行研究,從而指導社會化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6]。付華通過對電子商務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進行分析,從社會化電子商務網絡購物的參與者之間的互動機制的角度分析增強第三方社會化電子商務平臺的用戶黏性、用戶參與度和忠誠度的途徑[7]。
2.2社會化電子商務消費者行為的相關研究
目前國內外學者針對社會化電子商務研究領域中的消費者購買意愿和消費者購買行為進行深入研究。許多學者對消費者的購買意愿進行研究,國外學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其進行研究。ChaJ對消費者利用社會化媒體進行不同類型商品的網絡購物的購買意愿進行研究,發現感知易用性、感知適用性、社會化媒體使用經歷對消費者網絡購物的購買意愿有比較顯著的影響[8];Holsing和Olbrich利用某社會化電子商務平臺的用戶瀏覽量,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社會化電子商務平臺的標簽和消費者的好評對網絡購物成交率有正向影響,而且社會化電子商務購物平臺的直接購物特征越多,越不利于引導消費者購物[9];Liang和Li通過研究發現網站質量和社會支持對消費者持續使用社會化電子商務有顯著的影響;Celeste通過實證研究發現社會化媒體的群體之間信任度和文化對社交和消費者購買意愿起著很重要的媒介作用。國內學者結合我國社會化電子商務的實際情況,主要針對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和行為進行了相關研究。王馨基于消費者的視角對社會化電子商務發展的驅動因素進行分析,有助于企業和個人更好地認識并參與到社會化電子商務中[4]。陳洋利用實證分析的方法,探討在社會化電子商務環境下用戶推薦和消費者購買意愿之間的影響關系,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發展社會化電子商務的建議。
三、結語
社會化媒體經理的每日工作安排
社會化媒體工具Socialcast,對經理人的時間表數據進行處理,繪制出有趣的信息圖表。顯然,社交媒體經理每日的工作,可以把一天裝得滿滿當當。
早晨:
-查看電子郵件。
-回復、轉發推文。
-在社交網站上發帖。
-博客文章。
-策劃內容。
-與內部團隊交流。
下午:
-寫博文、創建新內容。
-提示團隊社會化媒體、工具的重要性。
-再次瀏覽社交媒體網站及跟貼。
晚間:
-回顧一天的統計結果。
-注冊聊天、網絡會議及活動。
-準備隔夜、次日清晨的社會化媒體信息。
-再次查閱電子郵件。
這些待辦事項列表和你的像不像?
社交媒體經理的一天:如何做好社交推廣
當然,社會化媒體管理得方式仁者見仁。菲諾拉·霍華德(Finola Howard)在LinkedIn上,分享了自己日常的社交媒體時間表,每天只需要1個小時:
-使用SocialOomph審查新增的Twitter粉絲。訂閱合適的,忽略其他。
-衡量工作。將反映較好的帖子在電子表格或其他文件中備案記錄,日后完善內容的時候即可引用。
-準備一天的推文、帖子。
-為每一個社交媒體渠道準備好各自獨特的內容——Facebook、Twitter、LinkedIn、Google+。
-回復、參與。一個小時中,有15分鐘要撥給它。也可以考慮在午餐或者一天即將結束的時候完成這一工作。
-檢測粉絲、訂閱者的參與水平。
尼爾·帕特爾(Neil Patel)介紹了一種流線型社會化媒體攻略。簡單快捷,能夠節省每天泡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
-使用社會化媒體工具管理帖子。
-在社交媒體上花費30分鐘,比如,去查找適合在網上分享的好內容。
-將客戶服務請求分配給客戶服務團隊。
-每周一次數據分析(或每兩天一次)。
-使用社交媒體管理工具進行分析。
圖2:摘自Intersection Consulting公司Mark Smiciklas繪制的信息圖。面面俱到,幾乎涵蓋社會化媒體經理的全部要素。
從不同的時間表中能夠了解到什么?
上述社會化媒體經理的時間表大相徑庭。有些人從早到晚要花上一整天的時間,有些卻只用一個小時的時間。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時間表?
上文涉及了兩類不同的時間安排,分別出自全職、兼職社會化媒體經理人。全職社會化媒體經理——需要負責撰寫博文,兼職經理——大部分時間都用于社交。不過,通常人們都知道自己屬于哪一陣營——以社會化媒體營銷為生,每周工作40小時?還是僅僅是在其他工作之外,客串一把社會化管理的角色?
社會化媒體經理的12項任務:
1.閱讀、選擇內容(Curating)
這可能會在處理內容更新的時候扮演起重要角色。經理人需要有豐富的內容資源以供閱讀,有足夠的時間讀完它們。
2.精雕細磨(Crafting)
一旦找到了想要分享的內容,就該去思考如何表達。隨著時間的推移,打磨社會化媒體內容就會變得得心應手。對擬標題、強有力的文字表達等有所經驗,就能歸納出理想的方式,輕車熟路。
3.發帖(Posting)
這一點上,社會化媒體管理工具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比起需要在幾個不同的渠道中反復登錄,一個管理工具賬號搞定全部跨平臺,顯然更快捷輕松。
4.調度(Scheduling)
提前寫好用于更新的內容,準備好在任何不便更新的時間段(如晚間、周末)進行。
5.統計評估(Measuring)
更新后,需要圍繞每個帖子挖掘數據。每篇文章有多少次點擊?參與度如何?哪些統計對你來說最重要?
6.分析(Analyzing)
有了統計數據,就能夠進行分析并制定未來策略。在分析數據的時候,可能會發現改變時間會有益處,或決定將更多注意力放在某種內容之上。不斷的統計、分析,可以挖掘出潛在的機遇。
7.回復(Responding)
有時讀者會在內容下進行回復或直接與你取得聯系。社會化媒體經理人的一天中,總要有一些時間留給回復、點贊。
8.監聽(Listening)
除了回應,耳朵也要靈敏——通過監聽或優化搜索工具,獲得有關你及品牌的相關對話內容提醒。如果沒有合適的工具,可能會錯過不少內容。
9.參與(Engaging)
除回復外,還要參與社區及其他活動。通過聊天、評論、活動等與其他人接觸,或訂閱、交友、點贊、轉發內容。
10.助人(Helping)
人們可能會找你探討問題,有時這也要歸入社會化媒體經理的工作范疇,需要盡可能處理好(也可以將這一問題轉發給客戶支持團隊)。
11.規劃(Planning)
未來社會化媒體營銷的路線圖是怎樣?每隔一段時間,經理人們都需要跳出自己細碎的工作,規劃未來的藍圖。
12.實驗(Experimenting)
策劃新的想法來進行嘗試,評測結果、分析數據、規劃時間、細微調整、起草文案、。
社會化媒體經理的日常工作清單
社交媒體經理人日程安排有異,工作事項清單也不同。以下涉的清單中,哪些可以放到你自己的每日待辦事項列表之上?
一、Mindbrew Creative的每日清單:
1.瀏覽社交媒體的最新消息、熱門話題。
2.在Twitter推文。
3.向Facebook內容。
4.更新LinkedIn的個人或公司頁面。
5.到Google+個人頁面及圈子中。
6.到Google+公司介紹。
7.為最新的成果拍照。分享至Pinterest、Instagram、Facebook、Tumblr。
8.與粉絲、有影響力的人進行溝通。
二、Hootsuite的每日清單
1.張開耳朵,了解用戶在談論哪些有關你家品牌的話題。
2.掌控數據——參與數據、新粉絲、網站點擊率(CTR)、廣告投資回報(ROI)等。
3.注意背后——跟蹤競爭者。
4.建立新的聯系。
5.每日至少分享一個“滿意客戶”的案例故事。
6.了解客戶查詢的內容。
7.建立自己的內容流水線。
三、Business 2 Community的每日清單
1.每個賬戶至少更新一次。
2.為之前一天所發帖子所獲的所有評論點贊。
3.每個網站至少回復五次。
4.至少與一個新人取得聯系。
5.至少轉發一次別人的內容。
6.回復自己收到的所有有價值的消息。
社會化媒體團隊
上文提到,社會化媒體經理人可以分成兩個不同的類型:全職、兼職。是否還存在著第三種?
在社會化媒體工具Buffer團隊中,社交媒體經理的工作由一組員工協力扮演:1人負責更新,1人負責參與,1團隊進行支持、回復、滿意度相關工作,1人負責博客、其他網站的內容、雜項公告等,1人負責更新、每周主持一次Twitter聊天、每天進行評論、回復。客戶滿意度團隊每天都需要花時間在Twitter上答疑解惑、回復。多達10位員工,需要涉足社會化媒體的管理工作。
社會化分享格局暫穩,微博平臺將持續火熱
根據bShare 4月份的數據顯示,QQ空間、騰訊微博仍然獨占鰲頭穩居冠亞寶座,新浪微博、人人網分別位居三、四名優勢明顯,自上月搜狐微博成功超越開心網位居第五之后,在本月表現依然出色排名暫時未收到影響,當月的社會化媒體十大平臺排名格局與3月保持一致,由此可見,微博類平臺依然有成長的勢頭,SNS社區類平臺繼續保持不溫不火的狀態,社會化媒體十大平臺排名整體格局呈現出暫時穩定的趨勢。
bShare是一家專業的社會化分享按鈕提供商,目前有12萬多家網站正在使用,有126家的合作平臺。bShare的統計方式是以中國互聯網站及網民使用bshare分享按鈕的總統計資料來計算,總統計網站月pv數接近60億。統計時間為2012年4/1-4/30
分享量:網民使用bShare分享工具(包含網站按鈕、書簽、一鍵通)產生的分享成功次數。
回流量:內容被分享到社會化媒體后,網民點擊分享鏈接返回到該分享頁面的的次數。
分享量占比:本月內,某一社會化媒體的總分享量,除以所有社會化媒體的總分享量的百分比。
分享/回流比:本月內,某一社會化媒體中的總分享鏈接被點擊次數除以總分享量的百分比。(來源:199IT)
《全球社會化媒體營銷行業研究報告》
文章介紹了社會化媒體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我國社會化媒體發展的現狀以及趨勢,提出我國企業社會化媒體營銷思考:加大社會化媒體營銷預算;企業應該積極構建Social CRM(社會化客戶管理系統);做好正面事件放大和危機公關處理;在營銷內容上做好文章。
【關鍵詞】
社會化媒體;社會化媒體營銷;營銷思考
如今,社會化媒體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無法分開的一部分,隨著人人網、天涯論壇、新浪微博的出現和發展,人們開始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去獲取、評價及分享新聞、咨詢和信息,同樣人們也可以在社會化媒體上來了解和感知企業與品牌。從2011年的“凡客體”和《失戀33天》的成功,再到2012年京東、蘇寧電商大戰的鬧劇,都離不開社會化媒體的功勞。
一、社會化媒體的概念與特征
社會化媒體的概念首先在信息科學領域被提出,這一概念主要被針對由社會性網絡服務(social network service)帶來的新型網絡信息交流空間進行集合性表述。本文根據國內外學者研究把社會化媒體定位為:通過去中心化的以人為基礎的網絡建立的媒體體制;在此體制下,人們可以以新的方式去發現、閱讀并分享信息。它是一種信息民主化,傳播模式從單對多轉化為多對多,并使每個人都能成為信息的者和傳播者。
社會化媒體能夠以多種不同形式來呈現,包括文字、圖像、視頻等,它顛覆了傳統的媒體概念,賦予了每個人創作并傳播內容的能力,是一個集合多種功能的在線生活平臺,可以說是一個超級媒體。社會化媒體有以下幾大特點:
(1)公開透明。每個人都可以免費的參與社會化媒體當中,用戶可以自由地參與和利用社會化媒體進行創作、編輯、傳播和評論。
(2)參與分享。靠用戶創造內容,通過分享進行傳播的形式激發感興趣的人主動貢獻反饋,任何人都可以以創造者、傳播者、讀者、消費者的身份參與進來。
(3)交流對話。社會化媒體改變了傳播媒體告知般的單項信息流動的模式,而是一種雙向交流,這種交流可以使媒體機構、政府、企業與普通用戶的縱向交流,也可以使普通用戶之間的橫向交流,且具有雙向對話的特質,能對某一話題進行追蹤式的多次深度對話。
(4)融合連通。大部分社會化媒體都可以通過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進行融合性的內容傳播,且社會化媒體之間通過鏈接具有強大的連通性,一個用戶可以同時一個身份使用多個媒體。
(5)社區化。人們在社會化媒體中能夠很快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形成一個個社區或者小群體,在這樣的群體中,用戶會對共同話題進行交流并形成較強的類似于現實的社交關系,從而獲得較高的網絡信任。
(6)涌現性。由于信息流動自由且控制機制較少,所以媒體系統的用戶越多、信息規模越大,系統就越無序,在一種無序和有序的狀態之間,各種熱點事件的產生和發展是一種系統涌現,難以進行事前預測和事后控制。
二、我國社會化媒體發展的現狀以及趨勢
根據2012年7月19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增長速度更加趨于平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88億,手機首次超越臺式電腦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在社會化媒體方面,上半年中國社交網站用戶數增長至2.51億,網民使用率為46.6%;即時通信用戶規模為4.45億,同比增長7.2%;博客和個人空間用戶數3.53億,同比增長10.9%,;微博用戶數2.73億,同比增長9.5%。
通過以上數據表明,由于我國網民基數巨大,故社會化媒體的用戶也相當龐大,例如:即時通訊整個網民中的使用率為82.7%,相對應的,博客與個人空間和微博這一數字為65.6%和50.7%;并且增長勢頭明顯,都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長。
我國社會化媒體會有以下幾點的趨勢:
1、社交網絡的信息深度融合
由于社會化媒體具有融合性,不同類型的信息會通過簡單的鏈接以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形式呈現在社會化媒體上,且這種多樣化融合的方式更能迎合用戶的閱讀習慣。根據網絡數據顯示,現在通過社交網絡獲取信息和咨詢的用戶量已經有趕超通過門戶網站來獲取的用戶量的趨勢。
2、移動互聯網和社會化媒體雙劍合并
隨著智能手機的滲入,mobile+social 這兩把尖刀將直插傳播的核心靶子。移動互聯網時代更強調的是即時性,不限地址。用戶通過手機社交應用可以在任何有無線網絡的地方來制造和傳播信息。
3、電子商務將融入社會化媒體
當下的社會化媒體大多不具有在線交易商品的電子商務功能,但是隨著社會化媒體的用戶的激增,不管是電子商務企業還是社交網絡企業都會想辦法把兩種建立在龐大用戶量基礎上的模式結合起來,形成更具競爭力的網絡平臺。
三、我國企業社會化媒體營銷思考
2009年著名調研公司Market Sharpa在調研報告中總結:社會化媒體營銷是一種基于社會化媒體的,在企業、影響者、信息搜尋者和消費者之間能夠彼此簡化對話形式并且實現內容分享的實踐。
那么企業為什么要突破原有的市場營銷理論而進行社會化媒體營銷呢?以下對社會化媒體營銷的優勢進行簡單分析:
這類內容通常是由用戶隨手拍攝的照片和與之相關的評論組成,往往包含了對線下生活中的商品、品牌、實體商店的點評。這些信息正是商家所夢寐以求的,“吃貨”們在社交網絡上的臭美便有了用武之地。
毫無疑問,這類用戶原創內容是對商家在線上發起營銷活動的重要參考,也是監測社會化營銷效果的一項重要指標。創業公司V enueSeen注意到了商家的這個潛在需求,適時地推出了一個以照片分析為特色的社會化營銷效果監測平臺。(來源:南方都市報南都網)
目前有很多社交網絡應用程序,比如Facebook、Path、Foursquare等可以讓用戶發表評論、上傳圖片、書寫軼事。根據V enueSeen的介紹,當商家訂閱了該公司的服務后,V enueSeen的照片識別工具,會事先從大量分享照片中,篩選出那些在商家所處地理位置拍攝的照片。這些照片通過Instagram、Four-square、Foodspotting或Facebook再度分享,V enueSeen則會將附有照片評論的相關統計數據以圖表報告的形式發送給商家,獲取商業價值。商家可以借此了解自家商品、品牌的美譽度、營銷活動效果等重要信息,還可通過這些反饋,開發、完善自家產品或修正公司的線上營銷策略。
Ven u eS een創始人B rianZuercher對公司的前景充滿信心,他認為圖片的傳播效果更能反映出品牌在社交媒體上體現的價值,“至今,普通用戶并不能搜索那些含有地理位置標記的Instagram照片。而現實是,與消費零售場所相關的照片和評論正好反映了它們在社交媒體上的形象與身份。V enueSeen的出現則是要幫助小到街邊店鋪大到連鎖賣場的商家去隨時掌握自身在社交媒體上的表現”。
現在,有人猜測類似這樣的信息,其實已經被各社交網絡旗下的團隊大量收集分析。或許一些商家自己也在做類似的信息收集。但是不管怎樣,只要商家們對這些數據感興趣,一些人就應該被雇傭,來做這件事。
收費方面,目前用V enueSeen監測一個地點(商場、酒吧、博物館等)的照片的費用是每月2 0美元;監測地點達到五個,則需每月支付4 0美元;如果商家還想監測更多的地點,則需與V enueSeen協商具體的服務訂閱費用。(來源:南方都市報南都網)
有分析人士懷疑這樣的監測服務能否被允許,裝進剛剛被Facebook收購的Instagram.其實,如果這種以照片分析為特色的社會化營銷效果監測模式,能被Instagram視作獲得收益的好途徑,是否會發揮出更大價值呢?(來源:《南方都市報》)
《全球社會化媒體營銷行業研究報告》
社會化媒體營銷無疑將改變傳統營銷。大家較為關心的是,營銷在此時應作何種改變。當營銷不得不直接面對消費者時,作為營銷者,我們該如何應對?在社會化網絡中,社會化媒體營銷發展潛力如何?這些問題,涉及社會化網絡營銷的根本,但似乎還都沒有標準答案。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進了位于中關村SOHO的北京微夢廣告有限公司,對趙充進行了專訪。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社會化媒體營銷發展現狀
作為一家社會化媒體營銷服務機構,微夢總經理趙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社會化媒體傳播最大的特點是:用戶的主動參與互動,以及內容的提供,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創造出網絡的高曝光量,引發網友的關注。對于品牌的傳播,不再是以往的簡單曝光和到達,更多的是引發大家的討論和參與,這樣才能夠讓品牌及產品占領消費者心智,在其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更加緊密的聯系,而不再是冷冰冰、高高在上的角色。”
關于為何選擇在社會化媒體營銷這個領域發展,趙充總結了兩點:一方面是因為之前就職于新浪網,一直在研究社會化媒體營銷;另一方面是順應市場大趨勢,主流的網絡人群,其用戶習慣開始向社會化媒體轉移,由受眾決定傳播營銷的戰場。就目前互聯網情況而言,社會化媒體層出不窮,各種營銷手段和營銷方式也各有特色。從全球來看,facebook、twitter都有較好的傳播效果,但從國內社會化媒體的發展以及國內網友的用戶習慣來看,微博是最重要的陣地,尤其以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為主。新浪微博影響力大,以公知、名人為首的核心用戶,使得該平臺的活躍度持續走高,這也使得品牌在該平臺上可作為空間較大;而騰訊則借助自身客戶端,聚集了龐大的用戶群,但對QQ的依附性較強,單獨的活躍性響度較弱。整體來看,用戶參與度稍弱。但未來潛力很大,可以作為社會化媒介選擇的有效補充。同時,在微信營銷上,微夢也是業內最早進行實踐的營銷機構。尤其是微信的LBS功能,給了營銷者很大想象空間。
探尋微夢觀點 聚焦“人性化營銷”
微夢觀點里提到“人性化營銷”,對此,趙總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社會化媒體中,每一個賬號背后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們在網絡上包括現實中生活的喜怒哀樂均可從其媒體行徑中查詢到,作為以人為存在的平臺,他們更樂于參與到與“人”的對話和互動中。為了更好地達到這樣的效果,“人性化營銷”必不可少。只有企業或者品牌把自己作為有性格、有特色的“人”來看待,才能更好地和用戶進行對話及互動,了解用戶的需求,讓用戶獲得互聯網信息價值,增強彼此間感情交流,提升黏性。
助力提升客戶品牌形象 實現社會化媒體整合營銷
微夢廣告會將品牌所要傳達的信息在全網媒體進行傳播擴散,運用多重方式,進行相同訴求及內容的多平臺曝光,而微博最為即時性及互動性最強的媒體,則起到短期引爆的效果。利用官方或草根資源,在極短的時間內進行大范圍和跨平臺的傳播擴散,達到多平動的效果。
微夢廣告服務過的大量品牌及電商類客戶,比如IDo、吉野家、國美電器、阿貍、美國運通、銀聯、1號店、酒仙網等,以及影視娛樂媒體類客戶,比如新浪、搜狐、網易,優酷、樂視,PPTV、暴風影音、《諜影重重》、《超級戰艦》、《三傻大戰寶萊塢》、《危險關系》、《北京青年》、東方衛視《聲動亞洲》等。IDo情人節的推廣便是借助情人節期間,同名電影《我愿意IDo》的上映,進行品牌以及主打產品香榭之吻的傳播,利用了多平臺以及多重傳播方式,如微話題、微活動、APP傳播、微訪談以及線下觀影活動等,短期內對品牌起到了較好的曝光,并對店面產品銷售也帶來了較高的提升。
“微易互通”平臺優勢顯著 實現社交網絡精準廣告投放
微夢廣告是國內領先的社會化媒體營銷機構,為客戶提供社會媒體營銷的一站式服務。在多個社會化媒體平臺提供如下服務模塊:市場調研、數據挖掘、營銷策劃、自助社會化媒體資源購買平臺、APP開發,游戲化會員體系、輿情監控、營銷效果評估等。公司對于創意和技術非常看重,趙充打了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創意和技術,如同兩條腿走路,缺一不可。社會化媒體平臺,內容為王,好的創意能夠得到事半功倍的傳播效果,而技術,尤其是基于大數據的挖掘處理,能夠幫助廣告主通過有效的營銷手段,找到精準的目標受眾。”
據介紹,微易互通是新浪微博基金唯一投資的第三方社會化媒體精準營銷平臺,平臺上的媒介資源涵蓋新浪微博,騰訊微博,開心網,人人網,美麗說等五大平臺資源,并包括名人和草根兩大類人群。微夢認為,只有對的內容到達正確的人群,才能達到理想效果。故賬號本身的數據分析就非常重要,這對傳播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微易互通產品中針對賬號資源的數據分析可謂多維度并行。賬號粉絲的多重維度分析(性別、地域、活躍粉絲率)、賬號內容的分析、傳播效果的分析等,能夠為企業主在進行社交網絡精準廣告投放時,達到事前預估、事中跟蹤,事后分析的效果。
中國社會化媒體營銷行業發展前景看好
在社會化網絡方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社會化網絡就是關系網絡。但這種關系網絡與以往社會學意義上的關系網絡有所不同。在社會化網絡中,關系可在更大的范圍內、以更小的成本得以拓展,也就是說,傳統的關系分隔度在縮短(小于傳統所謂的六度分隔)。另一方面,相對于關系拓展,關系維系也變得日漸網絡化,人們不僅僅滿足于網絡初期的虛擬關系的維系,進而還把越來越多的現實關系也搬到網絡上來維系。
這種變化給企業帶來的影響是:首先,因關系網絡中溝通的便利,由用戶主導并創造的信息得以在各種不同的社會化網絡平臺上輕易被和傳播,導致企業及其產品的透明度空前增強,且這種透明化是不以企業意志為轉移的;其次,對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影響力正逐漸回歸人際關系網絡(或社會化媒體),而企業曾長期依賴的傳統大眾媒體,其對購買決策的影響力在不斷下降中,以往企業通過大眾媒體進行的單向傳播的效率大大降低,現在消費者更愿意在社會化網絡上與企業進行直接的雙向互動;最后,消費者越來越集中于社會化網絡,導致營銷面臨碎片化:快速變化和海量信息的網絡環境、紛繁復雜的個性化特色的需求呈現、千奇百怪的信息反饋,都使營銷越來越細碎,操作難度也在不斷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