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鄉村振興三步走計劃范文

    鄉村振興三步走計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鄉村振興三步走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鄉村振興三步走計劃

    第1篇:鄉村振興三步走計劃范文

    關鍵詞:云南 文化產業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0)06-046-02

    黨的十六大以后,我國各地掀起了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的熱潮,文化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解放和發展。特別是黨的十七大的召開和《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出臺,為我國文化產業注入了新的動力,全國各地相繼掀起了發展文化產業的熱潮。云南作為全國較早提出建設文化大省的省份之一,面臨著“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局面。

    一、云南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和特點

    1996年,云南在全國較早提出建設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標,開始探索一條走特色創新的文化發展之路。圍繞這一目標,云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文化產業呈現出快速崛起的強勁勢頭,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被媒體和專家譽為文化產業發展的“云南現象”。

    1.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儲備。云南是人類的發祥地之一,其歷史的久遠可以追溯到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始于春秋的古滇文化、魏晉的爨文化、宋元時的南詔大理文化和元明清以來以漢文化為主體的各民族文化,構成了云南2000多年文明史的縱向脈絡,使云南的歷史文化資源雄渾而厚重。從橫向來看,在全國56個民族中,云南共有26個世居民族,其中有15個民族為云南所獨有。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及歌舞、風俗、工藝品、服飾、建筑、飲食、節祭等,構成了云南特有的人文景觀,為文化事業的繁榮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民族歌舞資源、民間傳說故事、民族樂器資源、民族民間工藝品資源、民族建筑文化資源和民族飲食文化資源。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是云南在全球化可持續發展進程中具有突出比較優勢的寶貴財富。

    2.結合實際,采取有力措施推動云南文化產業發展。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問題,在發展文化產業過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做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一是開展一系列“走出去”的實踐活動。按照“立足云南、放眼全國、走向世界”的“三步走”戰略,以舉辦和參與大型活動的方式,把單純的宣傳云南變為整體營銷云南,增強云南文化的吸引力,塑造和提升云南的整體形象。

    二是把文化產業的發展與旅游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共同提升,協調發展。通過旅游業發展為文化產業開辟市場空間,通過文化產業發展提升旅游業的內涵及品質,形成了雙贏互動的良性發展局面。

    三是以點帶面推進全省文化體制改革。在把麗江確定為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之后,又把大理州、騰沖縣以及省圖書館、省雜技團、昆明市電影公司一道作為云南改革試點。2005年,又擴大了試點范圍,昆明、紅河、楚雄、曲靖、保山、迪慶6個州市被確立為試點地區,同時鶴慶等10個縣市區被確定為文化特色縣;巍山、建水等15個縣市區被確定為縣域文化建設試點縣。通過試點,以點帶面、全面推進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四是發揮文化品牌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在重點發展主導產業的同時,充分發揮云南民族文藝資源豐富的特色和優勢,逐步樹立起以《云南印象》、《麗水金沙》等為代表的演藝品牌。并充分發揮云南歷史文化名鎮眾多的優勢,以騰沖和順歷史文化名鎮整體開發為龍頭,帶動全省村鎮文化旅游發展。

    五是不斷探索和加大投融資的力度。按照“以資源吸引投資,以項目依附資本”的項目帶動戰略,不斷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同時,始終堅持“社會資本投入、政府引導扶持、企業經營運作”的發展思路,著力營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輿論環境和社會環境,使社會資本在文化產業投資領域充分涌流,并已開始在部分產業類別中充當主導力量。

    3.文化及相關產業發展較快。云南省按照“文化產業興則文化大省立”的思想,要求各地都要“把文化產業培育成云南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支柱產業”。按照“主業拉動、基地促動、項目牽動、龍頭帶動、文旅互動”的思路,通過“政府引導、企業投資、市場運作”,積極拓展國內外兩個市場,廣播影視、新聞出版、音像、網絡、文藝娛樂、體育、會展和鄉村特色文化等主導性文化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云南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之一。

    二、云南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黨的十七大召開以后,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從“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強省”邁進的目標,這是對云南文化產業的發展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云南文化產業發展曾經一度走在全國前列,積累了不少成功的經驗,但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這種優勢正在喪失,云南的文化建設和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和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政府職能轉變不夠徹底,政策引導作用未能充分發揮。云南省發展文化產業的政府職能定位還不明確,主要表現在政府的職能部門仍然沒有完全實現從“辦文化”向“管文化”的轉變,國有文化企事業單位沒有完全實現政事分開、政企分開、企事分開,多頭管理的現象還比較嚴重。此外,由于體制改革中政事不分、管辦分離還沒有真正到位,一些政策性的制度安排存在改革滯后的問題。同時,一些相應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體措施也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加上各個部門在政策的執行上還存在偏差和落實不到位的問題,使得政策的引導作用并未完全發揮。

    2.文化體制改革進程滯后。云南文化體制改革幾乎與經濟體制改革同時起步,并且以麗江文化體制改革為代表開展了多個地區、多個部門的文化體制改革,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盡管改革不斷推進,企事業單位市場主體的身份一直未能完全落實到位,作為新型市場主體體制和機制的設計遠未完成,優質文化資源仍然被現行“事業單位體制”所束縛,潛力不能充分發揮,社會資本不能充分伸展。應該清醒的看到,云南的文化體制改革,無論從深度上還是廣度上,相對于文化事業的繁榮和文化產業的發展都是不相匹配的,也沒有有效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3.文化產業精品項目少、質量不高。近年來,云南雖然相繼推出了像“云南印象”、“麗水金沙”等一系列演藝品牌,但是這些都只是一個單一的劇目,距離產業化規模還有很大的差距,也并沒有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產業鏈,而具有較強市場運作能力的文化經紀人、文化中介公司也沒有建立起來。而那些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文化企業,也沒有形成具有較大影響的競爭力,產品科技含量,自主研發能力,企業整體規模等都與發達地區有較大差距。可以說,云南真正拿得出手的文化產業精品項目實質性成果并不多。

    4.投入不足。由于云南屬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滯后的地區,但資金短缺問題一直是云南文化產業發展重要的制約因素。盡管近年來,云南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國內外資金,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文化產業資金不足的局面。同時,云南文化產業發展仍然面臨社會比重低、投資主體單一的問題。現有的云南文化產業投資主要集中在昆明、曲靖、玉溪、大理等旅游和經濟較發達地區,而不少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和貧窮山區,投資極為匱乏,導致群眾連最基本的文化需求都還不能得到滿足,更談不上發展文化產業,而這些地區往往是民族文化資源富集的地區,還有很好的發展潛力。

    5.人才不足。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更是對人才提出了質和量的新要求。然而目前,云南人才對產業發展的支撐明顯不足。突出表現在:高素質人才的缺乏,文化產業從業人員的平均素質偏低,人才結構不合理,合理使用現有人才和引進外來人才的機制也不順暢。尤其是與現代科技結合的文化產業發展更顯滯后,如網絡文化及相關娛樂服務,動漫游戲,創意涉及等產業項目,在云南文化產業中比重很低。而云南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也由于創意人才的缺乏,依據這些資源創造的產品不多。事實上,云南大多數文化項目和產品都處在文化含量低、技術水平低、附加價值低的“三低”狀況。高素質人才的缺乏,已經嚴重影響到云南文化產業的發展。

    三、發展云南省文化產業的思考和對策

    為實現由民族文化大省建設向民族文化強省建設的邁步,云南正在全面規劃,力圖通過不斷完善的制度、政策和措施來解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同時推進并實現新的跨越。

    1.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積極發揮政策引導作用。政府是制定文化產業政策的主體,在云南省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引導作用是至關重要的。筆者認為,云南省應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宏觀調控能力。強化政策調節、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等行政職能,實現從計劃經濟管理向市場經濟管理、從“辦文化”向“管文化”、從管理政府文化單位向管理整個文化行業的轉變。

    2.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為云南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活力。深化云南文化體制改革,要對原有的文化企事業單位按其性質及其所承擔的功能進行科學分類,要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深化文化事業單位改革,不斷激發活力,改善服務;又要堅持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著力培育新型文化市場主體,鼓勵文化企業通過兼并、收購等方式擴大規模,走集群化的發展戰略,整合和優化各種資源,提高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從而推動云南民族文化全面協調發展。

    3.進一步加強文化產業與旅游業的結合,發揮旅游業的帶動作用。回顧幾年來云南文化產業發展所進行的實踐與探索,一個顯著的成效是通過文化與旅游的聯姻互動,為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的發展營造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隨著旅游業逐漸從單純的觀光型向休閑度假、文化體驗、科學考察、生態游歷等新型旅游方式的發展,文化旅游業的發展呈現出廣闊的市場前景。要充分利用旅游產業鏈長的特點,在更大范圍內促進休閑度假、娛樂演藝、節慶會展、體育、工藝品、報刊出版、影視音像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通過旅游市場平臺,可以把特色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特色文化產業優勢,依托云南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和絢麗多字的民族風情,不斷提升旅游的文化內涵,把文化旅游做大做強,既是發展旅游支柱產業、建設旅游經濟強省的重要途徑,優勢培育文化支柱產業,建設民族文化大省的主要內容。

    4.積極扶持和塑造云南文化產業品牌,發揮先進性示范作用。對文化企業來說,一個最大的戰略途徑就是最大限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文化產品。因此,要充分利用云南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得天獨厚的資產資源和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突出特色,科學規劃,抓住重點,分步實施,創立、維護、特色文化品牌。通過推出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活動、建設一批標志性的文化設施、建設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結合各地實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等方式,積極扶持和塑造云南文化產業品牌,使其成為宣傳云南文化產業、帶動云南文化產業發展的名片和招牌。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努力通過深度策劃、推介、包裝和營銷,把這些文化品牌逐步轉化為具體的文化產品系列,真正打造成全國甚至全世界知名的文化品牌,再通過品牌效應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延伸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

    5.實施人才提升戰略,為云南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云南發展文化產業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但是缺少人才的支持。復合型、高素質文化產業人才缺乏已經成為了制約云南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針對目前云南文化創意、營銷人才嚴重匱乏的情況,一方面要改革不利于文化人才組合和流動,不利于人才培養的認識管理制度,建立與文化生產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相適應,與現代企業制度相協調的人才使用制度;另一方面,要積極創造各種條件,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努力形成良好的創業環境,使云南成為最能體現人才價值、最適合人才干事創業的地方之一;還要重視在職教育和崗位培訓,努力提高文化產業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全省各地的高校和各級培訓部門,都應該把培養高素質文化人次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目標和任務來抓。要以高校為依托,建立文化產業人才培訓基地,培養高層次的文化經營管理人才,逐步建立多層次、立體型的人才培養機制,努力培養一批動經營、會管理、具有國際眼光的文化經營管理人才和一批文化經紀人及文藝專門人才,為云南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總之,云南化產業的發展和繁榮,有賴于政府綜合運用多種政策措施進行調控和引導,有賴于建立健全開放的、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文化產業發展機制和管理體制,有賴于旅游業等相關產業的支持和帶動,有賴于發揮云南民族文化資源優勢形成的文化產品品牌的示范和影響,有賴于復合型、高科技人才的提供的智力支持,只有走出具有云南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道路,才能使云南文化產業實現可持續的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尹欣,納麒,王亞楠,范建華.云南文化發展藍皮書[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8-2009

    2.尹欣,納麒,王亞楠,范建華.云南文化發展藍皮書[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7-2008

    3.張曉明,胡惠林,章建剛.文化藍皮書―2008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4.張曉明,胡惠林,章建剛.文化藍皮書―2009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5.湯莉萍,殷俊,殷瑜.世界文化產業案例選析[M].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

    6.譚玲.殷俊.動漫產業[M].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

    7.胡惠林.文化產業學―現代文化產業理論與政策[M].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

    8.水.產業經濟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施惟達.態與勢――云南文化產業研究[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

    10.黃小軍.云南小康社會建設中的文化研究[M].中國書籍出版社,2006

    11.劉佳云,張世慶.云南文化產業現狀及其發展研究[J].民族藝術研究,2007(03)

    12.周斌,楊清心.云南文化產業發展煥發新活力[J].2006

    13.王亞南.云南文化產業發展的實踐進程[J].云南社會科學,2006(03)

    14.范建華.論云南文化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J].學術探索,2004(04)

    15.胡惠林.關于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的思考[J].東岳論叢,2009(02)

    16.字如祥.論云南發展民族文化產業的優勢.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01)

    17.孫建成.文化產業的特征與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齊魯學刊,2008(05)

    18.楊燕同.云南民族文化發展與文化產業建設.云南社會科學,2008(S1)

    19.馬玉秀.關于中國文化產業發展之路的思考[N].產業研究,2009

    20.常曄.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09(12)

    21.馬衍偉.稅收政策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國際比較[N].2008

    22.吳聲怡,許慧宏等.福建文化產業的發展模式及運行機制研究[J].2007(03)

    23.王新紅.昆明大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考[J].陜西職業學院學報,2006(06)

    24.安宇,田廣增,沈山.國外文化產業:概念界定與產業政策[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4(6)

    25.王新紅.昆明大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考[J].陜西職業學院學報,2006(06)

    26.孫安民.文化產業理論與實踐[M].北京出版社,20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淫片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成人乱码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午夜精华液|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成人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欧美成人猛男性色生活|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在线| 88aa四虎影成人精品| 成人免费视频小说| 2021国产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免费|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中文字幕| 成人羞羞视频国产|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成人合集大片bd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777777|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成人在线综合网|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成人免费福利视频| 成人自慰女黄网站免费大全|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免费片在线观看|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96| 99热成人精品国产免国语的| 免费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福利| 国产成人精品1024在线| 成人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三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