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療廢物處理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2020年度,我診所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認真做到依法執業,積極參加衛生部門的各種崗位培訓,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方便的醫療服務?,F將診所年度工作總結如下:
一、我診所《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核準的執業科目是口腔科,在開展診療活動中,能夠嚴格按照核準的診療科目執業。
二、診所現有執業醫師1人,執業護士1人,已經辦理執業注冊手續,取得相應執業證書。
三、診所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完善,并按照要求上墻公布。制定有醫師和護士崗位職責,制定有診療、護理技術規范、醫療廢物管理等相關制度。
四、熱情周到為病人服務,關心病人疾苦,耐心細致詢問病情,認真進行檢查、診斷和治療。嚴防醫療差錯和醫療糾紛的發生,我診所無一例醫療差錯和醫療事故,受到患者一致好評。
五、能夠按照規定使用醫療文書,配備有門診日志、處方、門診病歷、傳染病登記本、消毒登記本、醫療廢物處置登記本等,對就診病人進行登記,書寫門診日志。
六、加強自身藥品采購和保管工作,使用的藥品全部從具有藥品經營資質的企業購進,購進藥品有票據。不向非法企業和個人購買藥品,不使用假冒偽劣藥品和過期、變質藥品,確保臨床醫療用藥安全。
七、診所自行集中保存醫療廢物,有醫療廢物處理登記本,對醫療廢物處理情況進行登記。
八、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展傳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在診療工作中,沒有發現傳染病病人。
九、能夠按照上級要求開展衛生知識宣教活動,結合日常診療工作,向患者宣傳衛生防病知識;上級下發的衛生知識宣傳資料,能夠張貼在診所進行宣傳。積極參與衛計委組織的衛生活動,平時做到經常打掃診所內外環境衛生,保持診所環境整潔。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診所將會繼續努力,為廣大患者提供質量好,價低廉的醫療服務,爭創合格優秀的個體診所。
XX口腔診所
上海市浦東新區陸家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市 200129
【摘 要】目的:淺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護理風險管理。方法:回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不安全事件及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總結主要的社區中心護理風險,探討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和對策。結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存在護士缺乏、護理技能缺陷、護理記錄不完善、醫療廢物處理不當、護理隊伍階梯未形成和自我保護意識不高等護理風險。增多護士,妥善輪班、加強技能培訓、提高護士的責任心和自我保護意識及培養護理隊伍階梯是管理護理風險的有效辦法。結論:認識和分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存在護理風險,制定對策有助減少風險發生,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風險管理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一個保健系統,主要是為社區居民提供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常見病的診療服務。同資料統計25.31% ~ 43.19% 的社區居民會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首選的就診醫療機構[1]。這么多的就診人數,中心護理難免會出現不安全事件,護理風險就是指患者在接受護理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2]。正確地識別、評價、防范和處理護理風險事件對患者與中心雙方都有利。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患者維權意識普提高,在醫患和護患關系日益緊張背景下,加強衛生服務中心的護理風險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 護理風險
風險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人員數量相對缺乏。隨著社區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日益了解,于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的患者逐年增多,但是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卻沒有相應增多,而且事業編制的護士名額有限,大多護士只是合同工,護理人員的批量流失與輸入成為常態。有研究指出護士與建立健康檔案的社區居民之比高達 1:4328,護士與社區 60 歲以上老年人之比為 1:131[3]。面對逐年遞增的患者就診量,護理人員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也埋下護理風險。風險2:護士的護理技能缺陷。因為社區衛生中心最接近社區居民,若社區發生特況,第一時間對患者進行急救的理應是社區護士。如常見的心血管梗死和各種休克均需建立靜脈通路給藥。靜脈通路部位多,穿刺手法不一,護士的技術不當或沒有選擇合適的靜脈通路將會錯失最佳的急救機會。風險3:護理記錄不完善。如上所述,患者就診人數之多,護理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護士會將治療護理工作全部做完后才回顧性地記錄各時間段的病情、護理措施及不良反應,護理記錄缺漏時有發生。護理記錄是醫療事故的可追溯的法律證據,因此護理記錄不完善埋下了護理風險。風險4:護理隊伍階梯未形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我國是近幾年才得到發展的,不像傳統的醫院。傳統的醫院由老護士搭配新護士進行護理工作,但社區中心的老護士稀缺,不可能一帶一進行護理工作,這也是導致護士技能缺陷的原因之一。風險5:醫療廢物處理不當。部分護理人員在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后沒有對其就地毀形;領取醫療用品時未能做到按批號、數量登記;對醫療廢物分為感染性、病理性、損傷性、藥物性及化學性的劃分不清。風險6:自我保護意識不高。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難免會接觸患者的唾液、嘔吐物及血液,而患者可能患有某類傳染性疾病。護理人員被傳染的機會增大,但是護士不可能逃離崗位,只能上前線。
2 風險管理
2.1 團隊建設
社區中心缺乏經驗老道的護士,但為形成護理隊伍階梯,應培養一批核心護理護士,一定程度提高其福利待遇,減少護士的流動性。妥善輪班的同時可與高校合作,安排學生到社區中心實習,一方面一定程度上緩解社區護士緊缺的情況;另一方面,可吸引高校學生留院工作。加強法制教育,提高社區的凝聚力,培養集體榮譽感,人性化的管理,及時肯定給予護士表揚。這有利于改進工作,激發護士的服務熱情,共同防御社區護理風險。
2.2 技能培訓
可定期安排護士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并定期核護理人員的學習情況。根據上級醫院相關的操作章程結合本中心的實際情況,制訂各項操作的詳細指引,協助各科室護理人員熟悉各項操作的流程,規范操作流程并在工作中不斷改進。護士不僅要掌握公共衛生知識,而且還要掌握流行病學、統計學、老年病、環境衛生等相關學科的知識。
2.3 完善護理記錄
護理記錄單是否完善無誤是是否有責任心的體現,鑒于就診人數,護士的工作量過大,我院采用改進了的護理記錄單,此表格式護理記錄單中絕大多數項目只需填寫數字。表格式記錄單既能準確反映患者的整體情況,又能減輕護士的書寫負擔,避免新護士缺乏工作經驗導致護理觀察缺漏和護理措施不到位的現象。
2.4 預防感染
護士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必不可少的關鍵人員,要照顧好患者,首先要照顧好護士。制定中心感染控制制度,處理好各類醫療廢物的處理,保持中心環境通風潔凈,對患者的分泌物及血液要小心處理,從源頭上控制感染源。
3 小結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存在護士缺乏、護理技能缺陷、護理記錄不完善、醫療廢物處理不當、護理隊伍階梯未形成和自我保護意識不高等護理風險。認識和分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存在護理風險,制定對策有助減少風險發生,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王瓊, 魏詠蘭, 鹿茸, 曾偉, 夏勁節,姚思君. 居民首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情況及影響因素[J]. 中國公共衛生,2012,03(3):300-302.
[2] 羅瓊花. 對社區護理風險管理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醫藥導報,2009,36(1):118-119.
[3] 余娟, 劉燕舞. 外科護理對護士綜合素質要求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14,31(3):258-259.
【關鍵詞】兒科;院內感染;因素分析;對策
院內感染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后發生的感染[1]。兒科的診治對象主要是兒童,這就決定了兒科病區和其它科室相比有其特殊性。兒童因為身體抵抗能力較差,兒科病房內的各種病原微生物集聚較多。院內的患兒感染會額外地增加患者痛苦和經濟負擔,并且會延長住院時間。兒科患者由于年齡小,抵抗力弱,容易發生院內感染。因此兒科是醫院監測院內感染的重點。本文通過對醫院兒科發生院內感染原因進行分析,總結兒科院內感染發生原因并對相關因素采取相應的對策,以降低兒科院內感染率,提高兒科治療和護理質量。
1 原因分析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
兒科院內感染的發生與科室人員對醫院感染重視程度不夠有關,并與兒科醫務人員缺乏相關預防感染的知識有關。因為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表面上看不見經濟效益,部分醫院可能會認為沒有必要成立感染科。此外,部分醫院因未重視兒科院內感染,雖然其已經成立感染科或相關部門,但缺乏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與制度,未嚴格履行醫院感染委員應有的工作職責,且未嚴格按照委員會的相關要求落實工作,造成人員分配不合理,職責不明確,督導檢查力度不夠[2]。
1.2 醫療器械清洗、消毒不規范
部分醫院因為未能嚴格對醫療器械、物品敷料集中清洗和消毒,使得滅菌效果未達到要求,亦是造成院內感染高發的原因。因醫院未建立或成立專門進行清洗的消毒供應室,兒科科室內所用醫療器械自行清洗并打包后,再進行消毒滅菌處理,容易造成清洗步驟和流程不符合消毒滅菌要求。
1.3 院內感染監測工作落實不好
部分醫院對院內感染監測工作不到位,工作落實不具體,責權不明確,兼職管理院內感染的護士長或其他人員管理及業務知識欠缺,未有效監測消毒、滅菌效果,未監測消毒劑濃度及紫外線燈管強度[3]。
2 對策
2.1建立建全管理制度
醫院應成立感染管理委員會,定期召開院感委員會會議,全面領導院內感控工作,并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制定各項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相關操作規范,建立建全兒科門診醫療器械消毒制度、患者隔離制度、醫療廢物處理規章制度、問題上報及反饋制度等,從而及時控制感染的傳播,使醫院兒科院內感染發生率逐步下降。
2.2加強病房管理,合理安排病房
嚴格按規范對病房內設備設施進行消毒,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通風2~3次/d,并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2~3次/d,紫外線殺毒滅菌,1次/d,嚴格執行患者隔離制度,將不同病種患兒安置在不同病房,將免疫功能低下和非感染性疾病患兒安置在保護性隔離病區;加強宣教工作,避免新入院患兒與恢復期患兒接觸,防止交叉感染;加強對1歲以下患兒所用奶嘴、衣物等用品的消毒管理,對已污染的物品用消毒劑擦拭或焚燒;制定家屬探病時間表,做好患兒陪護、探病人員管理及預防交叉感染知識的宣教工作,盡量減少探病次數和時間,減少病房內人員流動[4]。
2.3 加強抗生素的管理和合理應用
濫用抗生素可導致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因此,要根據藥敏試驗有針對性地選用抗生素,避免使用光譜抗生素引起的二重感染,保護宿主體內微生態平衡,并嚴格控制抗生素使用劑量,以減少抗生素的過量使用引起的臟器功能損傷。
2.4 加強醫療廢物的管理
醫療廢物是指醫療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病理性、損傷性、藥物性、化學性的廢物[5]。醫院應認真執行《傳染病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制定醫用廢物處理流程,并嚴格執行。此外,需根據醫療廢物種類不同分別存放,容器必須標識明確、保持完整,必須有蓋。對于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等醫療用品,使用后必須立即消毒、毀形[6]。
2.5 加強醫務人員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
加強兒科醫務人員對專業理論的學習和??浦R的培訓,尤其是有關院內感染知識的培訓,強化院內感染教育,強化消毒、隔離等各方面知識,要定期進行考核。此外,尚需加強對衛生員消毒隔離知識的培訓和教育,使其規范上崗。
3 小結
綜上所述,通過建立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嚴格采取消毒隔離措施,加強病房管理,合理安排病房,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強醫療廢物的管理,并通過加強醫務人員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等措施,可實現綜合性醫院兒科院內感染率的逐漸下降,在實現醫院經濟效益的同時,最大程度減輕患兒的病痛和患兒家庭負擔,實現醫患雙贏。
參考文獻
[1]吳彤.淺談兒科患者院內感染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4,1:130-131.
[2]文舜康,陳懷生,溫雋珉,等.降鈣素原預測創傷及外科術后院內感染的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5):963-964.
[3]潘蓉.控制院內感染的對策及效果研究[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4):109-110.
[4]傅靜芬,顧軍養.綜合護理干預降低兒科病房院內感染的臨床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8):694-696.
*********
二0二0年制
目 錄
1.醫療廢物管理領導小組成員及職責……………………(1)
2.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 …………………………(3)
3.醫療廢物管理制度………………………………………(4)
4.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制度…… …………………………(6)
5.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方法及工作要求……………………(7)
6.醫療廢物交接登記制度…… …………………………(10)
7.醫療廢物暫時儲存制度………………………………(11)
8.醫療廢物管理專職人員職責…………………………(12)
9.醫療廢物產生地點的工作人員職責…………………(13)
10.醫療廢物暫存點的工作人員職責……………………(14)
11.醫療廢物處理相關工作人員要求……………………(15)
12.醫療廢物衛生安全防護制度…………………………(16)
13.醫療廢物管理人員及相關工作人員培訓制度………(17)
14.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時的應急預案…………………………………………………………(19)
15.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應急處置流程……………………(20)
******************醫療廢物管理制度
醫療廢物管理領導小組成員及職責
一、醫療廢物管理領導小組成員
組 長:*********
副組長:馬仲科
組 員:安志翔 李寧 付娟莉 何志慧 黃虎
下設辦公室,付娟莉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院感科全面負責醫療廢物管理,督促全院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負責每天定時集中運送、暫時儲存并與定西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的人員進行醫療廢物交接、登記及醫療廢物暫存室的清潔、消毒工作,保存相關資料3年。
注:科室及相關崗位負責人如有調動或更換,由相應負責人員替代。
二、醫療廢物管理領導小組職責
1、根據國家對醫療廢物管理的有關政策規定,制定全院醫療廢物處理的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對管理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采取有力措施,及時糾正。
2、規范醫療廢物的管理,建立分類、收集、暫存制度和相關的工作程序、配置必要的收集容器、建立安全的暫存設施,對醫院產生的醫療廢物,進行統一檢查、登記、備案。
3、醫院法定代表人為醫療廢物管理第一責任人,對全院的醫療廢物管理實施統一的管理和監督。
4、院感科具體負責醫療廢物管理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技術指導、全員培訓和考核、人員防護以及有關工作的監督和檢查。
5、組員負責各科室相關制度落實的日常監督和技術指導,包括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包裝、記錄、運送、貯存及貯存設施日常管理等工作。
6、建立會議制度,每年召開兩次醫療廢物管理小組會議,定期研究、協調和解決有關醫療廢物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項,遇有緊急問題隨時召開會議。
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
1、醫療廢物管理實行管理責任制,醫院法定代表人為第一責任人。
2、醫院感染管理科為醫療廢物管理主要負責部門,院感科主任為醫療廢物管理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職責,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工作要求、組織培訓、業務指導、監查考核,確保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
3、各科主任或者護士長或者指定負責人為科室責任人,負責落實并執行醫療廢物管理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履行工作職責,預防、控制和杜絕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的發生,并對意外發生能作出應急反應。
4、醫、護、藥、技、員工等均為醫療廢物管理的執行者、維護者。自覺依法執行和維護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各項相關管理制度。違規者將受到法律制裁。
5、醫療廢物處理專職人員必須嚴格履行職責,依法執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制度和實施辦法,無故造成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的發生,將承擔法律責任。
醫療廢物管理制度
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為加強我院的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切斷病源性的傳播途徑,有效地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要求,進一步修訂、完善我院醫療廢物管理制度。
1、各臨床科室主任、護士長、醫療廢物產生地負責人為本部門醫療廢物管理責任人,要經常性組織本科室人員認真學習有關醫療廢物管理政策與法規,增強管理意識,落實部門醫療廢物管理職責。
2、各科室對產生的醫療垃圾按《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分類收集,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不能混合收集。醫療廢物要置于符合《醫療廢物專用包裝、容器的標準和警示標識的規定》的包裝物或容器內。
3、盛裝醫療廢物前,認真檢查醫療廢物包裝物或容器有無破損、滲漏。盛裝醫療垃圾達到包裝袋或容器的3/4時,應當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裝袋或容器的封口緊實、嚴密,以防在運送過程中遺撒。
4、醫療廢物管理專職人員每天負責將醫療廢物產生地分類收集的醫療廢物按規定時間、路線運送到醫療廢物暫存室、并加鎖防盜。
5、收集運送醫療垃圾的專職人員要按要求做好自身保護,避免與醫療廢物直接接觸,同時防止包裝物或容器的流失或破損而造成醫療廢物的泄漏。
6、醫療廢物暫存室管理由醫療廢物管理專職人員負責,對暫存室及室內設施及時進行清潔和消毒。并做好防滲漏、防鼠、防蚊蠅、防蟑螂等安全措施。
7、醫療廢物暫存室管理負責人應當對醫療廢物收集、轉運進行登記,內容包括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重量、交接時間、處理方法、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簽名等項目,登記資料至少保存三年。
8、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要加強對醫療廢物管理的監督,定期向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匯報,特殊情況隨時報告。
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制度
1、根據醫療廢物的類別,將感染性廢物和損傷性廢物分別用有警示標識的黃色專用醫療廢物包裝袋或利器盒盛裝封閉,病理性廢物必須防腐處理后用黃色專用醫療廢物包裝袋盛裝封閉。
2、感染性廢物、損傷性廢物、病理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及化學性廢物不得混合收集。少量的藥物性廢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廢物,但應當在標簽上注明。
3、化學性廢物中,批量報廢的化學試劑要交專門機構處理。
4、批量報廢含有汞的體溫計、血壓計等醫療器械要交專門機構處理。
5、在盛裝醫療廢物前,應當對醫療廢物包裝袋或者利器盒進行認真檢查,確保無破損、滲漏和其它缺陷。
6、醫療廢物中病原體的培養基、標本和菌種、毒種保存液等高危險性廢物,必須首先在微生物實驗室進行壓力蒸汽滅菌或化學消毒處理,然后按感染性廢物收集處理。
7、隔離的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人產生的醫療廢物必須使用雙層包裝物,并及時封閉。其產生的具有傳染性的排泄物,根據消毒要求進行嚴格消毒后才能排入污水處理系統。
8、放入黃色專用醫療廢物包裝袋或利器盒內的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不得取出。
9、盛裝醫療廢物達到包裝袋或利器盒的3/4時,必須進行緊實嚴密的封口。
10、必須使用有警示標識的包裝物或容器。如果其外表面被感染性廢物污染時,應當對被污染處進行消毒或增加一層包裝。
11、禁止在非收集、非暫時儲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禁止將醫療廢物混入其它廢物或生活垃圾。
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方法及工作要求
一、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方法
(一)感染性廢物:攜帶病原微生物具有引發感染性疾病傳播危險的醫療廢物。
1、可無害化再生利用的回收類的醫療廢物,如:一次性輸液袋(瓶)、非抽血類及非疫苗接種類的注射器等,使用后即時毀形,置防滲漏的黃色塑料袋內封扎,并掛放警示標簽“可回收醫療廢物”,送交醫院指定地點暫時貯存,并過稱登記。
2、對被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固體物品及隔離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廢物處置,直接置于黃色塑料袋內封扎后并掛放警示標簽“感染性廢物”,送交醫療廢物暫時貯存地點,過稱登記。
3、少量的藥物性廢物可納入感染性廢物中置黃色塑料袋內封扎并注明“藥物性廢物”送交醫療廢物暫時貯存地點,過稱登記。
4、醫療廢物中病原體的培養基、標本和菌種、毒種保存液等高危險廢物,應當首先在產生地點進行壓力蒸汽滅菌或者化學消毒處理,然后按感染性廢物收集處理,并作特別說明。
5、隔離的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醫療廢物應當使用雙層黃色塑料袋及時封扎并掛放警示標簽,注明“感染性廢物”及特別說明等,送交醫療廢物暫時貯存地點,過稱登記。
(二)病理性廢物:診療過程中產生的人體廢棄物和病理蠟塊等。
1、手術及其他診療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的人體組織、器官;病理切片后廢棄的人體組織、病理臘塊等,置于防滲漏的容器內或雙層黃色包裝袋密封送交醫療廢物暫時貯存地點,特殊處理:將其浸泡于福爾馬林液中固定或冷藏。
2、定期包裝打包封扎過稱登記。
(三)損傷性廢物:能夠刺傷或者割傷人體的廢棄的醫用銳器。
銳器醫療廢物使用后置于防滲漏耐刺的利器盒內,即密封容器后送交醫療廢物暫時貯存地點,過稱登記。
(四)藥物性廢物:過期、淘汰、變質或者被污染的廢棄的藥品。
1、少量的藥物性廢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廢物,并標簽注明“藥物性廢物”,按感染性廢物處置。
2、廢棄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藥品及其相關的廢物的處置,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標準執行。
(五)化學性廢物:具有毒性、腐蝕性、易燃易爆性的廢棄的化學物品。
1、化學性廢物中批量的化學試劑、廢消毒劑應當交由專門機構處置 。
2、批量的含有汞的體溫計、血壓計等醫療器具報廢時,應當交由專門機構處置。
二、醫療廢物收集要求
1、以上放入包裝袋或者利器盒內的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不得取出。
2、盛裝醫療廢物達到包裝物或者利器盒的3/4時,應當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裝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緊實、嚴密。
3、醫院應有統一的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方法的示意圖或者文字說明規定。
4、包裝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廢物污染時,應當對被污染處進行消毒處理或者增加一層包裝。
5、盛裝醫療廢物的每個包裝物、容器外表面應當有警示標識,在每個包裝物、容器上應錄系中文標簽,中文標簽的內容包括:醫療廢物產生單位、產生日期、類別及需要的特別說明等。
6、運送人員在運送醫療廢物時,應當檢查包裝物或者容器的標識、標簽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將不符合要求的醫療廢物運送至暫時貯存地點。
7、運送人員在運送醫療廢物時,應當防止造成包裝物或容器破損和醫療廢物的流失、泄漏和擴散,并防止醫療廢物直接接觸身體。每天運送工作結束后,應當對運送工具及時進行清潔和消毒。
8、醫院醫療廢物暫時貯存地點分類收集各科室送交的醫療廢物,并負責過稱登記。
醫療廢物交接登記制度
為了加強醫療廢物的管理,嚴禁轉讓、買賣醫療廢物、禁止丟棄及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或生活垃圾,特實行醫療廢物交接登記制度:
1、各科室(醫療廢物產生地)對科室分類收集的醫療廢物進行分類登記,,并與醫療廢物管理專職人員(負責集中運送)進行交接(內容包括: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重量、交接時間等),雙方簽名。
2、醫療廢物管理專職人員與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定西市第二人民醫院醫療廢物處置中心)人員進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轉運交接,做好交接記錄,雙方簽名。
3、暫存間工作人員發現醫療垃圾收集不合理或者包裝破損、滲漏,有權拒絕接受。
4、醫療廢物各種登記資料至少保存三年。
5、任何單位和個人禁止轉讓、買賣醫療廢物,一經發現將嚴肅處理。
醫療廢物暫時儲存制度
1、醫療廢物暫存室由醫療廢物管理專職人員管理,不準非工作人員接觸醫療廢物。
2、袋裝的醫療廢物必須裝入暫時儲存室內的專用收集箱內,不得露天存放。
3、醫療廢物暫時儲存時間原則上不得超過兩天。
4、儲存室要有嚴密的封閉措施,有防鼠、防蚊蠅、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5、暫存點內必須防滲漏和防雨水沖刷、避免陽光直射。
6、室外設有明顯的醫療廢物警示標識和禁止吸煙飲食的警示標識。
7、室內要每日進行清潔和消毒,可用含氯消毒劑噴霧、擦拭。
醫療廢物管理專職人員職責
1、負責指導、檢查產生地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暫時儲存及機構內處置過程中各項工作的落實情況。
2、負責指導、檢查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儲存及機構內處置過程中的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工作。
3、負責每天從醫療廢物產生地點將分類包裝的醫療廢物按照規定的時間、路線運送至醫療廢物暫存室,并做好交接。
4、收集運送醫療垃圾的專職人員要按要求做好自身保護,避免與醫療廢物直接接觸,同時防止包裝物或容器的流失或破損而造成醫療廢物的泄漏。
5、負責組織有關醫療廢物管理的培訓工作。
6、負責有關醫療廢物登記和檔案資料的管理,相關資料保存至少3年以上,更換管理人員時有交接手續。
7、負責及時分析和處理醫療廢物管理中的其他問題。
醫療廢物產生地點的工作人員職責
1、醫療廢物產生地點的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執行醫院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嚴格區分生活垃圾和醫療垃圾,不得混放。
2、在診療過程中處理醫療廢物時嚴格按醫療廢物管理要求分類、收集、處置。
3、隔離的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醫療廢物使用雙層黃色專用包裝袋封裝按感染性廢物處置,并及時送醫療廢物暫存室。
4、盛裝的醫療廢物達到包裝物或容器的3/4時,應當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裝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緊實、嚴密。
5、放入包裝物或者容器內的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不得取出。
6、在每個包裝物、容器上應當系中文標簽,內容包括:醫療廢物產生科室或部門、產生日期、類別及需要的特別說明等。
7、每天與醫療廢物集中收集轉運人員進行認真交接,雙方簽名。待交接結束后及時對科室臨時醫療廢物暫存桶進行清潔和消毒處理。
8、禁止在非收集、非暫時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禁止轉讓、買賣醫療廢物,一經發現依法處理。
醫療廢物暫存點的工作人員職責
1、醫療廢物暫存地點的工作人員上崗前,必須穿戴個人衛生防護用品(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等)后方可開始工作,掌握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存的正確方法和操作程序。
2、根據醫療廢物的類別,分別收集和接收產生地點的醫療廢物過秤,按科室逐類登記,并分類存放,掛放警示標志。
3、負責醫療廢物收集分類登記,登記內容包括廢物的來源、種類、重量或者數量、交接時間、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簽名等項目,登記資料至少保存3年。
4、警示標簽:分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并注明產生科室或部門、收集日期、類別及需要的特別說明等。
5、不得露天存放醫療廢物,醫療廢物暫時貯存的時間不得超過2天。
6、禁止在醫療廢物暫時貯存地點“吸煙”、“飲食”等。
7、嚴格辦理醫療廢物轉交手續,依照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制度填寫和保存轉移聯單。
8、醫療廢物轉交出去后,對暫時貯存地點、設施及時進行消毒和清潔處理。
9、每天做好個人衛生處置,勤洗手、勤更衣、勤洗澡、勤消毒。
10、禁止轉讓、買賣醫療廢物,一經發現將依法處理。
醫療廢物處理相關工作人員要求
1、掌握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規范性文件的規定,熟悉醫院制定的醫療廢物管理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
2、掌握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的正確方法和操作程序。
3、掌握醫療廢物分類中的安全知識、專業技術、職業衛生安全防護等知識。
4、掌握在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及處置過程中預防被醫療廢物刺傷、擦傷等傷害的措施及發生后的處理措施。
5、掌握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情況的緊急處理措施。
醫療廢物衛生安全防護制度
1、認真執行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有關規范性文件的規定,熟悉我院制定的醫療廢物管理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各項工作要求及安全防護知識。
2、嚴格按照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的正確方法和操作程序執行。收集、運送暫時貯存醫療廢物的人員要有嚴格的防護措施,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工作帽、口罩。
3、防止醫療廢物直接接觸身體。每次運送或貯存結束后立即進行手清洗和消毒。
4、要掌握在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及處置過程中預防被醫療廢物刺傷、擦傷等傷害的措施及發生后的處理措施。
5、醫療廢物暫時貯存處禁止吸煙及飲食,防止非工作人員接觸醫療廢物。
6、每日對運送設施進行清洗消毒,對暫時貯存處進行清潔消毒處理。7、在收集、運送、暫時貯存醫療廢物過程中,要防止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情況的發生。要掌握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情況時的緊急處理措施。
8、定期對從事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和處置等工作的人員和管理人員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必要時對有關人員進行免疫接種,防止其受到健康損害。
9、醫院感染管理科經常對衛生安全防護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指導等工作。
醫療廢物管理人員及相關工作人員培訓制度
一、培訓目的
通過培訓提高全體醫護員工對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認識,加強環保意識和自身防護意識,從而有效地預防和控制醫療廢物對人體健康和環境所產生的危害,進一步保障人類健康。
二、培訓對象
1、醫療廢物管理的專職人員
2、全院各科室醫、護、藥、技、工勤等全體人員
3、實習、進修、新上崗人員
三、主要培訓內容
1、醫療廢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國家相關法規及醫療廢物管理規定;
3、醫療廢物管理專職人員職責與責任;
4、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方法和工作要求;
5、醫療廢物交接及登記制度;
6、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過程中工作人員職業衛生安全自身防護措施;
7、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報告處理制度及意外事故緊急處理措施。
四、培訓方式
1、下發有關國家法規及醫療廢物管理規定和本院醫療廢物管理相關制度,供全院醫護員工自學或部門負責人組織學習。
2、分期、分批、分層次、分別采用多種形式對各級各類人員進行強化培訓與考核。
3、結合實際工作對有關人員進行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程序邏輯和操作方法的指導和演示。
發生醫療廢棄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時
的應急預案
一、總則
1、目的:為了防止醫療廢物在處置過程中發生流失、泄露、擴散而導致傳染病播散或污染環境的事故,提高我院醫療廢物專職工作人員的現場應急能力,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要求,結合我院實際,制定本預案。
2、使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發生在我院院內感染性、損傷性、病理性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時的應急處置。藥物性、化學性醫療廢物的意外事故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執行。
二、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組 員:由院感科、醫務科、護理部、總務科、藥劑科、設備科主要負責人組成
職 責:負責對事故處理的組織、指揮和協調工作。成立事故現場調查組、安全保衛組、醫療救護組、現場處理組、后勤保障組
具體分工:
1、事故現場調查組(院感科):負責勘察事故現場,組織人力對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等情況進行評估并做好調查記錄。
2、安全保衛組(總務科):負責現場秩序維護,及時疏導事故現場圍觀人群,保障安全,防止事態擴大并負責應急所需后勤物資的保障。
3、醫療救護組(醫務科、護理部):負責現場人員的醫療救護工作。
4、現場處理組(院感科、護理部):對現場消毒處理工作及個人防護工作進行指導,并組織人員對泄露現場進行消毒處理。
5、后勤保障組(總務科、設備科、藥劑科):負責應急處理所需個人防護用品、消毒器械、藥品的保障。
三、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報告程序
1、醫院任何工作人員發現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應立即上報院感科,節假日及夜間時間報告總值班。
2、院感科或總值班接到報告后,立即向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報告,同時對污染現場進行封鎖。
3、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立即向現場調查組、醫療救護組、安全保衛組、現場處理組、后勤保障組組長進行通報,同時啟動本預案。
4、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等意外事故時,醫院應在規定時間內向市衛生局及環保局報告。
(1) 一般情況下應在48小時內報告;
(2) 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12小時內報告;
(3) 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2小時內報告。
四、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預防及緊急處理措施
1、全體工作人員均有義務監督醫療廢物的管理,當發現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應立即上報。
2、事故現場調查組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3、如有人員傷亡,醫療救護組立即對傷員進行急救。
4、現場處理組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漏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理,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污染擴大。
5、對污染區域進行消毒處理時,應當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其它現場人員及環境的影響,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
6、工作人員應當做好安全防護后進行工作。
7、若發生醫療廢物導致傳染病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事件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的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五、總結與獎懲
調查處理工作結束后,領導小組應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發生,同時將調查處理結果向衛生局報告。報告內容包括:
1、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及簡要經過;
2、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類型、數量,意外事故發生的可能原因;
3、事故造成的危害和影響;
我科遵循醫院管理年活動所倡導的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的服務宗旨,認真執行本年度護理工作計劃,按山東省醫院護理服務質量評價標準的基本要求及標準考核細則,完善各項護理規章制度,改進服務流程,改善住院環境,加強護理質量控制,保持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現將XX年上半年我科護理工作總結
一、落實護理人才培養計劃,提高護理人員業務素質
1、對各級護理人員進行三基培訓,每月組織理論考試和技術操作考核。
2、每周晨間提問2次,內容為基礎理論知識、院內感染知識和??浦R。
3、組織全科護士學習了《護理緊急風險預案》并進行了考核。
4、組織全科護士學習醫院護理核心制度并進行了考核。
5、有2名護士參加了護理自學考試。
6、每個護士都能熟練掌握心肺腦復蘇急救技術,醫院組織的心肺腦復蘇技術操作考核合格率100%.
7、各級護理人員參加科內、醫院組織的理論考試、院感知識考試、技術操作考核,參加率100%,考核合格率100%.
二、改善服務流程,提高服務質量
實行了“首迎負責制”,規范接待新入院病人服務流程,推行服務過程中的規范用語,為病人提供各種生活上的便利,對出院病人半月內主動詢問病人的康復情況并記錄訪問內容,廣泛聽取病人及陪護對護理服務的意見,對存在的問題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半年中病人及家屬無投訴,醫院組織的服務質量調查病人滿意率100%,科內發放護理服務質量調查表60份,病人滿意率100%,提名表揚服務態度最好的護士人次。
三、完善各項護理規章制度及操作流程,杜絕護理差錯事故發生
每周護士會進行安全意識教育,查找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消除差錯事故隱患,認真落實各項護理規章制度及操作流程,發揮科內質控小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各項護理制度的執行情況,護理差錯事故安生率為零。
四、護理文書書寫,力求做到準確、客觀及連續
護理文書即法律文書,是判定醫療糾紛的客觀依據,書寫過程中要認真斟酌,能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的放映病人的病情變化,不斷強化護理文書正規書寫的重要意義,使每個護士能端正書寫態度,同時加強監督檢查力度,每班檢查上一班記錄有無紕漏,質控小組定期檢查,護士長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及出院病歷終末質量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每月進行護理文書質量分析,對存在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并繼續監控,上半年出院病歷份,護理文書合格率達到了100%.
五、規范病房管理,建立以人為本的住院環境,使病人達到接受治療的最佳身心狀態
病房每日定時通風,保持病室安靜、整潔、空氣新鮮,對意識障礙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防護措施,落實崗位責任制,按分級護理標準護理病人,落實健康教育,加強基礎護理及重危病人的個案護理,滿足病人及家屬的合理需要,上半年護理住院病人人,其中手術病人人,搶救病人人,氣管切開病人人,特護人,一級護理人共天。一級、特護病人合格率100%,基礎護理合格率100%,無護理并發癥。
六、急救物品完好率達到100%.急救物品進行“四定”管理,每周專管人員進行全面檢查一次,護士長每周檢查,隨時抽查,保證了急救物品始終處于應急狀態。
七、按醫院內感染管理標準,重點加強了醫療廢物管理,完善了醫療廢物管理制度,組織學習醫療廢物分類及醫療廢物處理流程,并進行了專項考核,院感小組兼職監控護士能認真履行自身職責,使院感監控指標達到質量標準。
工作中還存在很多不足:
一、基礎護理不到位,個別班次新入院病人衛生處置不及時,臥位不舒服。
二、病房管理有待提高,病人自帶物品較多。
三、個別護士無菌觀念不強,無菌操作時不帶口罩,一次性無菌物品用后處理不及時。
四、學習風氣不夠濃厚,無學術論文。
[關鍵詞] 感染管理;組織體系;質量檢查;衛生規范
[中圖分類號] R197.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1)24-148-02
Strengthen the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rk Content
WANG Meihua GONG Guangming ZHOU Hongfang
Jiangsu Nantong Tumor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Branch,Nantong 2260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tandards,hospital infection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Based on the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and hospital care to consider the interdependence of activities in the process,exploring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hospital infection and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Key words] Infection management;Organization system;Quality inspection;Health standard
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作為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到多學科、多部門,其重要性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正為人們所廣泛認識[1]。2010年我院以創建“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為契機,狠抓內涵質量,取得了顯著成效。
1 建立醫院感染管理立體網絡,規范落實各項規章制度
成立了由院長掛帥、副院長為主任的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每季度活動一次,研討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對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規劃和實施步驟做出決策。實踐證明,院領導直接參與有效推動了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開展。同時,各臨床科室成立了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由科室負責人和護士組成。感染管理科每月召開一次監控員會議,反饋信息、布置任務、指導工作。這樣,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感染管理科、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三級監控網絡形成,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有條不紊開展起來。感染管理科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修訂完善各類制度和檢查標準,如醫院感染管理制度、醫院消毒管理責任制、醫療廢物管理制度、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流程、醫院感染控制標準操作規程(SOP)、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控制方案等,確保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2 規范開展醫院感染各項監測,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發生
為控制醫院感染暴發的各種可能,專職人員每天深入病房進行前瞻性調查,結合微生物實驗室報告單,查看陽性患者和高危患者,及時發現散發病例,并與床位醫生溝通,采取嚴密控制措施。一旦發現感染病例,床位醫生通過院內網絡直接上報感染管理科。在開展全面綜合性監測的基礎上,結合省內要求,開展目標性監測,包括血源性職業暴露、外科手術切口感染、多重耐藥菌感染、ICU醫院感染,每季度對監測結果匯總分析,并在委員會會議上通報。每年開展一次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了解我院感染發生狀況及分布規律、不同危險因素與醫院感染的發生、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等。感染管理科的職能決定著它必須按要求進行環境衛生學及醫院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確保醫療安全[2,3]。感染管理科年初制定監測計劃,實行科室自測與感染管理科抽測相結合。全體醫務人員嚴格按各項操作規程執行,嚴格消毒隔離制度,強化無菌操作意識。
3 加強醫院感染重點科室、重點部門、重點人群的管理
加強醫院感染重點科室、部門和人群的管理是醫院感染管理的主攻方向,實施的主要措施包括制定“重點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及質量標準;每月對各科室進行不定期質量檢查,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并對臨床科室進行實時反饋,對于存在問題在每季度委員會上進行通報,提出整改措施。遇有醫院重點部門改、擴建工程項目,嚴格按《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及重點科室管理制度,配合后勤部門,對施工圖紙認真審核,提出建議,使一切工作及未來結果符合醫院感染管理要求。醫院重視供應室管理工作,對清洗、消毒、滅菌等工作均有嚴格要求,考慮到清洗工作好壞直接關系到滅菌成敗,醫院實行了消毒供應中心集中管理,所有待滅菌物品均送供應室清洗,確保了無菌物品質量??紤]到腫瘤??漆t院實際,醫院為減少配制化療藥物對環境的污染,降低對護士職業損害,2007年成立了靜脈藥物配制中心。中心成立后,我科高度重視醫務員工職業防護,并通過各種具體措施,有效保障了工作人員的職業安全和感染管理工作質量。
4 認真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
全院安裝了非手觸式水龍頭,增設干手紙、提供快速手消毒劑等手衛生設施,分期分批對所有員工進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的培訓及考核,提高醫務員工手衛生依從性。去年4月在院長室關心、支持下,全院開展了“健康在您手中―規范洗手周”活動,醫、技、護、行政、后勤等全員參與?!耙幏断词种堋爆F場活動日,院領導、職能科室負責人、臨床及醫技科室主任、科護士長、護士長等帶頭參與,南、北院共有772人(約65.00%)參加了現場洗手活動,“手衛生工作志愿者”接受了到場每位員工“洗手六步法”的正確演示操作。跟蹤調查顯示,“規范洗手周”活動開展后,全體醫生、護士、工勤人員手衛生相關知識知曉率、洗手正確率及洗手依從性均得到了明顯提高?!耙幏断词种堋被顒?,作為落實衛生部《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的重要舉措之一,在市衛生局組織的相關培訓上進行了介紹,手衛生作為主題的活動,在當地醫療機構相繼開展,對手衛生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5 醫療廢物管理常抓不懈
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加強對醫療廢物、污水的管理。定期對全體醫務人員及工勤人員進行醫療廢物相關知識的培訓。醫療廢物嚴格分類、杜絕混放,達3/4滿進行有效封扎并掛放中文標識及文字說明,每天由專職人員按規定時間、路線去各相關科室收集醫療廢物,保證科室醫療廢物日產日清。醫療廢物嚴格交接,產生地與暫存地臺帳相符。醫療廢物暫存地嚴格管理,按規定對暫存處、運送車輛工具等進行消毒。因我院實施化療患者較多,聽取了上級檢查組專家的意見,將細胞毒藥物西林瓶作為醫療廢物處理,放入感染性醫療廢物桶內,打包時掛放細胞毒藥物名稱的標簽;細胞毒藥物安瓿作為損傷性廢物處理,放入銳器盒內,確保無化療藥物廢棄瓶外泄。
6 加強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提高全員感控意識
醫院感染專職人員素質的高低是抓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關鍵,因此,醫院每年派專職人員參加各級各類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班及學術交流活動,學習者視野拓寬的同時,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也得到整體提高[4];感染管理科作為重要職能部門,注重制訂培訓計劃,有效對全體醫務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醫院對新上崗人員進行感染管理知識崗前培訓是立足源頭、防患未然的重要舉措,通過培訓,他們不僅能夠認識到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而且真正體現了從我做起。
7 積極開展科研工作,以科研提升醫院感染管理水平
專職人員及醫務人員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撰寫感染管理論文多篇。立項課題《腫瘤化療患者中心靜脈置管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研究》獲2010年南通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立項課題《醫護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的防護研究》正在施行中。
總之,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是醫院工作體現以人為本的重要表現,它不僅體現了對患者生命的尊重,而且對于提高醫療質量、維護醫護人員職業健康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5]。
[參考文獻]
[1] TrimJC,ElliootTSJ. A review of sharps injures and preventaive strate gies[J].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2003,(53):237.
[2] 馬成云,李波,李文君,等.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550-552.
[3] 張勤英,張蕾薇. 加強組織管理 控制醫院感染[J]. 現代醫院,2007,7(3):114-115.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消毒技術規范[S].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2:154-157.
關鍵詞:生殖醫學???;院內感染;預防控制;規范化管理
近年來,輔助生育技術(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迅猛發展,促進和推動了??谱o理的不斷完善[1],同時對??圃簝雀腥镜目刂坪皖A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生殖醫學??频脑簝雀腥竟芾砀右幏痘?,是對??乒芾碚叩奶魬?。醫院感染是指患者及醫務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生殖醫學??粕婕暗脑\療器械繁雜,診療過程涉及監測卵泡發育、宮腔內人工授精、穿刺取卵術、胚胎移植術及多胎妊娠減胎術等,極易造成交叉感染,隨著ART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生殖醫學專科的院內感染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醫務人員及社會的普遍關注。為了進一步完善生殖醫學專科院內感染管理工作,提高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我科自創建以來,嚴格規范醫務人員的操作規程,嚴格消毒滅菌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醫院感染的發生?,F回顧我中心幾年來的院內感染控制和管理經驗,總結如下:
1 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礎,是做好各項工作的保證。根據衛生部頒發的《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以及有關法規文件,制定了生殖醫學專科消毒隔離制度、清潔制度、個人防護制度、醫療廢物處理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①醫護人員接觸每位就診患者前后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雙手。②門診注射室護士每一次注射完畢用手消液消毒手。③每天晚上,各診室用紫外線燈照射消毒30min。④ 每天對各診室、取卵室B超機的使用登記及保養如濕抹布擦屏幕,75%酒精擦拭探頭,用含氯消毒劑擦拭鍵盤,維護保養1次/w并登記。
2 加強人員管理
2.1 醫務人員培訓 對生殖醫學??漆t務人員定期進行醫院感染、無菌技術操作、自我防護等知識的培訓,提高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的認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幫助其掌握院內感染控制的知識和技術。
2.2 防護管理 治療過程中,極有可能接觸血液、、卵泡液,為了保護醫患雙方,防止交叉感染,醫生在診療操作時,必須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做到一醫一患一手套,必要時戴防護鏡。醫護人員進行每一次取卵手術前嚴格外科手消毒。每臺手術后,保潔員對手術房間進行地面擦拭,及垃圾處理。
2.3 手部清潔 醫生在為每位患者診治前后均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在診療操作過程中如因手套穿孔而可能造成手部感染時,應及時脫去手套,用洗手液及流動水洗手。如為傳染病或疑似傳染患者,洗手后用碘伏搓洗5 min,再用流動水洗凈。
3 加強物品管理
規范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一套用品只限于一個患者一次性使用,無菌物品即開即用,用后由護士及時回收,并嚴格按照醫療廢物分類要求進行分類、收集、統一處理。
3討論
不孕癥患者是一個特殊的就醫群體, 來自家庭及社會的壓力、高額醫療費用及對妊娠的迫切期望致使患者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郁[3],導致患者容易忽視院內感染問題,為醫療糾紛埋下隱患。生殖醫學中心的院內感染問題涉及微生物學、流行病學、社會學等諸多方面,只有全面進行全方位的、多層次的綜合管理和質量監控之后,才能使生殖醫學科的院內感染得到有效的降低[4]。我科自創建以來,對院內感染管理工作高度重視,使醫務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及嚴格執行操作規程的自覺性得到增強,各項消毒隔離措施得到了全面的落實,從而使生殖醫學科的院內感染管理質量得到提高。到目前為止,我科無1例院內感染發生,達到醫療安全的目的,收到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黃荷鳳. 現代輔助生育技術[J].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
[2]盧桂英.護理管理在輔助生殖技術中心的實施[J].當代護士,2007, (6):104.
關鍵詞:五常法;院內感染控制;護理管理
醫院感染不僅使患者、家庭、社會和經濟成本增加,同時阻礙了醫療質量提高的時間,甚至醫院的聲譽。院內感染控制是醫療護理質控工作中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到醫院醫療質量的好壞及社會信譽[1]。門診患者多、流動性大、接觸面廣,特別是部分患者病情診斷尚未明確,各診室的工作質量直接影響患者預后及醫療工作,是院內感染管理的重要環節[2],我們采用五常法進行院內感染的防控,人人提高認識,不斷更新院感防控觀念,嚴格規范操作,有效防范交叉感染。
1常組織
1.1每月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技術規范》、《醫療機構手衛生規范》、《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職業病防治法》及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知識。
1.2制訂并落實醫務人員手衛生管理制度,配備有效、便捷的手衛生設備和設施。不斷加強手衛生的宣傳、教育、培訓活動,增強預防醫院感染的意識,嚴格實施正確的洗手規則可減少醫院感染20~30%。
2常整頓
2.1醫院感染的監測可準確查明和及早預防感染的發生,通過定期與不定期的隨時抽查和每月的大檢查,及時發現消毒隔離措施執行中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例如:護士操作中不洗手或洗手方法不正確、用后一次性物品及各類管道處理沒按要求執行、消毒液濃度不夠等情況,及時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2.2每月定期進行微生物監測,監測內容包括空氣、物表手樣、無菌物品的消毒滅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和紫外線的強度等,對有不合格的要求分析原因,采取整改措施,強化達標,直到合格為止,嚴禁不合格物品進入臨床使用。
2.3加強無菌物品管理關,全面檢查藥品、器械陳列整齊、清潔,如有過期、藥品混濁、標簽不清楚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3常清潔
3.1輸液大廳每天用紫外線照射晨晚各消毒2次,1h/次,上、下午各開窗通風1次,30min/次以上,輸液椅每天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如有患者的嘔吐物、血液、排泄物等則也應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拖地,拖把每天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并做到專室專用。在保潔員上崗前先給予醫學常識、消毒隔離、法律法規等相關知識的培訓,合格后上崗,這樣可以避免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
3.2特殊患者分室輸液為腸道疾病患者、發熱患者單獨設一間輸液室。成人與兒童輸液,采用分室輸液方法,減少交叉感染發生。
3.3侵入性診療用物一人一用一滅菌;與患者皮膚直接接觸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嚴格執行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制度,保證在消毒滅菌有效期內使用,不得重復使用,保證了患者安全。
3.4未被一次性用品取代的用具必須嚴格消毒,氧氣濕化瓶、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表等的消毒要落實到位。濕化瓶用0.5%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1次/d,清洗涼干備用。血壓計、聽診器在每個患者使用后用乙醇擦試,表面抗原陽性的患者使用后用0.5%有效氯消毒液擦試;體溫表應每人專用,用0.5%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清洗后擦干備用。
4常規范
4.1輸液室護士治療接觸各類患者,手也成為重要的傳播病原菌的載體。如果因為輸液室護士工作量大,自我防護意識差,洗手依從性低,就容易由護理人員的手造成護患之間的醫源性感染,如果每次都要采用"六步洗手法"在實際工作中要做到這一點有點難度,所以在每個治療車上配備一瓶免洗手消毒液,在沒有肉眼可見污染的情況下,我們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洗手,就能保證接觸一個患者消毒一次。
4.2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使用不當和濫用與人體正常微生態失衡及醫院感染的發生密切相關[3]。所以護士必須嚴格掌握配伍禁忌,合理安排抗菌藥物的應用時間,所有抗菌藥物現用現配,避免降低效價。對個別患者盲目要求用貴藥、好藥的現象做好耐心解釋,取得患者的理解與配合。
4.3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損傷性廢物置于防滲耐刺的利器盒中,盛裝醫療廢物的專用桶貼有警示標識,廢棄物裝潢容器的3/4時扎口密封,貼上標簽,運送到指定的醫療廢棄物暫時貯存點,各科室設有專用登記本,每日對醫療廢物處理情況進行登記,并簽名,落實到人[4]。
4.4醫務人員嚴格執行標準預防,做好自我防護。當出現職業暴露時,嚴格遵循職業暴露處理原則。
5常自律
教育護士提倡"慎獨"精神,自覺遵守各項操作規程及制度。熟練掌握自我防護知識及意外針刺傷緊急處理流程,正確進行各項技術操作,預防銳器傷。嚴格執行醫院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制度,減少污染及職業損傷。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增強感染管理意識。每做一項護理操作都要自覺遵守醫院消毒隔離及有關制度,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唐玉平.院內感染控制中護理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海南醫學,2009,20(2):127-128.
[2]劉銘,童麗娟.醫院感染門診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長江大學學報,2012,9(6):43-44.
【關鍵詞】 控制;急診科;醫院感染;護理管理
The care management ofthe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Xia Li
Department of emergency,Suining centre hospital,Suining 629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iatrogenic infect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Methods The protection awareness of the nursing profession was enhanced,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rules and regulations wereImproved, protective equipment was equipped, nursing practice was regulated,aseptic operation , disinfection, isolation and monitoring measures were strictlyexecuted, strengthe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re management.Results The nurse's awareness of hospital infection was enhanced, the ward environment, materials management, nursing standards and other management operations were strengthed,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was controlled. Conculusions Enhancing care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andthe quality of care is improved.
【Key words】 control; Emergency department; Hospital infection; Care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 R47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8231(2011) 08-0704-02
急診科由于其工作特殊性,患者多,流動性大,病種復雜,夾雜著各種潛在的感染和帶菌者;患者家屬衛生習慣差,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造成環境污染;醫務人員忙于搶救病員忽視自我防護,職業危害大。醫院感染控制好壞直接影響醫院工作,而護理工作貫穿于預防醫院感染的各個環節[1],因此,加強急診科護理管理,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中是非常重要的。現將我科醫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護理管理體會總結如下:
1加強護理人員預防醫院感染意識
1.1成立科室醫院感染監控小組
由科室質控成員組成科室感染監控小組,根據本科的具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制度和措施,科室醫院感染監控小組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定期檢查監控,隨時抽查各項制度和措施的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1.2加強護理人員對醫院感染的認識
定期組織全科護士學習醫院感染控制的相關知識,要求全科護士必須認識到醫院感染與己有關,是護理質量的組成部分,真正明確自己在醫院感染控制中的責任、義務和權利,把控制醫院感染的意識貫穿于每項護理操作過程中,如:夜間操作是否按操作程序進行,在緊急搶救患者時是否所有處置符合要求。這些都聯系到是否會發生醫院感染??剖裔t院感染監控小組將檢查結果納入護士的考評中,倡導相互監督,有效提高了全科護士的行為素質,確保消毒、隔離、滅菌和無菌操作的準確無誤[2]。
2加強環境物品的管理
2.1病區環境管理
加強病員及家屬的健康宣教,保持病區環境清潔,空氣新鮮;加強衛生員培訓,按規范進行濕式清掃,隨臟隨清掃,對地面分泌物必須先消毒再清掃,拖布分區使用,標識清楚,用后消毒懸掛晾干,床單元一桌一布,用后消毒;床單、被套、枕套隨臟隨換,規定禁止在病區過道或病房內清點污染物品,臟布類放規定污物桶內,護理車與治療車分別存放;病房、治療室、輸液室、搶救室和清創室每天用空氣消毒機消毒兩次,專人負責,每月定期采集空氣標本做細菌培養,并作好記錄。
2.2物品管理
滅菌物品按滅菌日期先后存放于無菌柜內,非無菌物品禁止放入無菌柜內,專人管理,若出現過期物品扣發責任人獎金;無菌溶液分類存放,不得混裝;一切用物定位存放,凡能高壓滅菌或低溫滅菌物品一律經預處理后送供應室滅菌,做好消毒登記及與供應室人員的交接登記;使用后的氧氣濕化瓶、吸痰器瓶消毒后干燥存放;使用的消毒劑安爾碘,開瓶后注明開瓶時間,盡量一次性用完,止血帶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后的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計等都要嚴格消毒。
3認真落實各項規范化護理措施
3.1我院護理部制訂了基礎護理操作規程及評分標準,貫徹消毒隔離技術于每項護理操作規程之中,組織全科護士學習和示教,實行人人考核過關,使各項操作正規化、過程規范化。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無菌操作前嚴格洗手,戴口罩,必要時無菌手套,抗生素現用現配,操作中應避免在局部有炎癥的部位穿刺,預防感染發生[3]。
3.2認真執行手衛生規范
洗手是阻斷通過醫護人員操作傳播的關鍵環節。護士操作前后、接觸病人前后做好手的消毒尤為重要,是防止醫院感染的措施之一[3]。因此,科室規定護士上班不留長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為提高洗手質量,還組織全科護士學習正確洗手六步法,并將正確洗手六步法示范圖貼在洗手區墻上,讓全科護士掌握并嚴格執行洗手法,認真進行手的清洗和消毒。辦公室洗手肥皂切成小塊,肥皂盒懸掛,隨時保持清潔干燥,并配備干手設施。
4重視監測工作
每月配合醫院感染科定期進行衛生學監測,監測內容包括空氣、物體表面、醫務人員的手、無菌物品的消毒滅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等,目前為止,衛生學監測結果無一次不合格。
5加強職業防護,樹立標準預防理念,防止醫護人員醫院感染
提高對醫院感染的認識,堅持做到標準預防;預防銳器傷,建立銳器傷報告制度,傷后要按規范處理傷口,及時上報,進行評估,建檔立案及醫學隨訪;標準洗手,加強個人
職業防護,人人掌握一次性醫療用品的正確使用、毀形、消毒和處理方法。使用防護用具,如:我科改用BD飛瑪安全型留置針為急診病人建立靜脈通道后,無一例針刺傷發生;搶救室配備防護眼鏡,為危重病員作氣管插管時使用,避免分泌物濺至眼睛內。
6加強醫療廢物的管理
我院制定了嚴格的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將醫療廢物按規范分類處置,盛裝醫療廢棄物的專用桶貼有分類警示標識,損傷性廢物置于防滲耐刺的利器盒內,裝滿容器的2/3時密封置于污物室內,每天醫院派專人統一收集至指定的地方處置,科室設有專用登記本,每日對醫療廢物處理情況進行登記并簽名,落實到人,避免了被污染的醫療器具流入社會。
綜上所述,加強護理管理,認真履行職責,積極組織全科護士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監督,指導護士嚴格執行各項護理操作規程、消毒、隔離、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等有關醫院感染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使科內工作人員重視了醫院感染,增強了自我防護意識,能注重手衛生,堅持標準預防,減少了職業暴露;規范各項護理操作,完善相關規章制度,配備必要的防護設備,使醫院感染管理做到經?;⒅贫然?、規范化。因此,嚴格的護理管理措施,對預防醫院感染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胡正潔,王紹瓊,劉光華.醫院感染控制中的護理管理.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6):38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