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英語課堂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學內容:詞匯 circle square triangle rectangle red yellow purple blue left right hand foot
句型 What color is it? What shape is it? What do you have?
What can you see? Can you see a shape on the paper?
What do we need? What’s in your left/right hand/foot?
Do you have a …?
教學重、難點:創(chuàng)設自然、輕松、實用的語言情景,使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用英語表達顏色、形狀等內容,并最終脫離課堂內容,生生之間自如地交流。
雖然本課內容是較傳統(tǒng)的知識點,但是授課老師想利用純美式的課堂模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創(chuàng)設各種真實或者是接近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利用真實的游戲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體驗參與,主動學習、主動表達。
教學步驟
Step 1: Warming up
1. Class rules
No Chinese.Listen to the teacher.No running.
No yelling.No fighting.
2. Choose your seat.
提問英語課五條課堂常規(guī),并回答教師的日常小問題,回答正確者按照次序選擇自己的座位。
Step 2: Presentation
1. Free talk:
T: I have some pieces of colorful paper. Look at this one. What color is it?
教師展示四張不同顏色的實物卡紙,讓學生認知這不同的四種顏色。
2. Learn the new words: square, triangle, circle, rectangle
T: What shape is it? It’s a ….
What shape can you see? I can see a ….
Is it a …? Yes, it is. No, it isn’t.
拿出不同顏色的四種圖形卡紙,通過豐富的問答形式讓學生掌握四種不同圖形的英文表達方式,同時回答問題正確的學生可以獲得禮物――一張彩色卡紙。
3. 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 What do you have? What can you see on your paper?
What shape do you have?
4. Practice:
Students can make different sentences by themselves. E.g. I have a ….
I can see a ….
通過各種常用句型的輸出,不拘泥于一兩句的核心句型,而是大容量的語言輸出,雖然沒有華麗的修飾和道具,但是樸實、大容量、實用的語言點操練,為之后的活動部分打好基礎。
Step 3: Activity
1. Free talk:
T: Everyone has a piece of paper. On this paper you can see a shape. Now we can cut out the shape. What do we need?
We need scissors.
課堂動手活動的導入,提出問題:“我們需要什么?”讓學生自己思考得到答案。
2. Ask and answer:
T: What do you need?
Ss: I need …
通過問答形式讓學生熟練所需掌握的核心詞匯,采取獎勵措施,當學生回答正確后,教師給予學生下一步所需的工具。
3. Do the handcraft:
T: Now you can cut out the shape. Pay attention to your fingers. Be careful.
Then students can cut out the shapes by themselves.
動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動手剪圖形。
Step 4: Sing a song
T: Today, we learned many shapes. Now we can sing a song about shapes. Ok?
最后再次突出本節(jié)課的核心內容“Shapes”,通過歌曲的方法再次強調本節(jié)課的核心內容。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師把美式英語課堂帶入到我們的平時教學中來,整節(jié)課沒有任何的多媒體手段,而是讓學生貼近老師,完全使用的都是實物式的道具。
先以彩色的卡片導入四種不同的顏色,再展示不同的圖形,老師在教授新知識的時候沒有固定操練幾個核心句型,而是把本節(jié)課可以使用到的句型、以前所涉及到的句型和學生有可能在平時生活中遇到過的句型都進行反復操練和運用。
關鍵詞:教學方案;小學英語教育;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18-044-1一、“接詞游戲”導入教學
1.科學制定游戲規(guī)則。結合教學內容,教師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可以設定一些簡單規(guī)則:第一,學生分成兩組,分組的方式隨機。這樣各組成員不斷變換,讓兩隊實力更平均。第二,隨機指定某一個同學開始。指定的標準是這個學生要有與眾不同的個人特色。這樣做能夠讓學生更積極地表現自己,也給每個學生展示自己優(yōu)點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第三,從近期課程中,選擇比較重要或比較難記的單詞,由選定的這名同學開始游戲,并用這個單詞來組成詞組,詞組的難易程度不限,然后任意指定下一個同學接下去。
2.結合內容開展游戲。在制定好規(guī)則后,就可以正式進行游戲化課程導入了。例如,四年級下學期第二單元《after school》中,會涉及星期一到星期日的單詞,這些詞沒有規(guī)律又很重要,于是從這些詞開始練習。例如星期三是“Wendnesday”他應該說“Wednesday,Wednesday,Wednesdays timetable”。這個詞組的接尾字母為“e”,下一個學生要說一個以字母“e”開頭的單詞,并組成詞組,以此類推。在單詞接龍過程中,同組間可以互相提示,十秒之內沒有完成接續(xù)的一組,會被判定為失敗。這樣做可以提高學生團結協(xié)作、互相幫助的集體意識,并且發(fā)動全組人都積極參與,不會出現只有被指定到的同學在游戲的情況。
二、“yes / no競賽”深化教學
單純的教師領讀,全班學生齊聲跟讀,是學習外語時一個常用的教學方式,這樣做節(jié)奏單一沒有變化,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很多學生只是木然跟讀,讀了好多遍都不知道自己在讀什么,還有個別學生會偷懶,只張嘴不出聲。因此,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勝心理,在單詞接龍游戲導入基礎上,獲勝的一組負責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跟讀說yes,即肯定句,負方則負責跟讀說no,即否定句。
例如,在四年級上冊I can play basketball的Story time教學中:
A: Can Mike play basketball?
B: Yes, he can. He can play basketball very well. Look!
我先領讀并講解例句,接著提問學生,讓他們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回答問題。比如:“Can you play football?”或者“Can you swim?”等等。如果學生回答的是“Yes, I can”,則剛才獲勝一組的學生要大聲重復回答兩次;回答是否定句“No, I can t”,則負方全體學生要大聲跟讀兩次。如果哪一方沒有及時做出跟讀,或跟讀參差不齊,就會被對方一組同學大聲指責“You forget yes / no”。
通過這樣的設計互動,既能讓學生熟悉教材上的例句,又能舉一反三,并且應用句式做了口語練習。同時,小學生都有很強的自尊心和好勝心。同時,由于經常大聲的重復性的開口說英語,也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能力和自信心。
三、“情景演練”加強鞏固
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強化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是高效課堂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意義上,英語知識鞏固多半以作業(yè)背誦課文,抄寫單詞為主,閱讀,熟悉為輔。這樣只是讓學生“學會”,而不是“會用”。因此,為了提高鞏固效果,讓學生學以致用,除了布置常規(guī)的作業(yè),還可以設計一些短小的情景劇,讓學生排練并表演。劇情對白盡量用學生學過的句子,允許學生有一定的自由發(fā)揮和改編。這樣做,既能讓學生真實體驗英語的應用,又能鍛煉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能力和勇氣;既能防止學生怯場,又能給學生一個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
例如,在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Whose dress is this這一課中,學生們會接觸到副詞“too”的用法,表示“過于……太……”的意思。在本單元的story time中就有這樣的對話:
A: Look at my dress, Su Yang. It is too short.
B: Yes, try this, Su Hai.
學生往往難以把副詞“too”跟以前學過的“very”相區(qū)別。單純用語言講解,副詞“too”后應接形容詞或副詞,但是,由于學生們年齡小,他們覺得難以理解。
【關鍵詞】小學英語 教學用語 問題
新課程要求小學生英語教師在教學中盡可能采用英語來進行教學,從而構建一種英語交流的良好氛圍。然而,目前小學英語課堂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這些不足不容忽視,小學英語教師必須要正視這些問題,并且努力解決這些問題。當這些問題都得到解決之后,才可以讓小學生接受規(guī)范的英語教學,為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1]。
1.當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用語存在的不足
1.1.課堂用語不規(guī)范,說話錯誤多。 ①詞形不準。There are two woman.(There are two women.) ②用詞不當。Please make a sentence about “how old”.(Please make a sentence with “how old”.) ③搭配不全。Pay attention the difference.(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
1.2.課堂用語不系統(tǒng)。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使用英語用語較為隨意。如:“同學們看看例句?!薄癘pen your books at Page 27, 做練 。”
1.3.課堂用語不活潑。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經常可以見到下面這類語言:Good!Payattention to… Understand?在大部分的情形中,小學英語教師采用這些用語并非錯誤。但是,課堂中的情形是在不斷變化的,而小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也會發(fā)生改變,教師采用的課堂用語也必須要做出改變。
2.強化小學英語課堂規(guī)范用語的措施
2.1.要提升教師對課堂用語規(guī)范化的認識。對于國內大多數小學生來說,英語課堂中教師所教的英語通常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英語的唯一途徑。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必須保持積極且嚴謹的工作作風。倘若英語教師對于規(guī)范的課堂用語不夠重視,在課堂中隨意使用錯誤英語以及中式英語等,會對小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造成嚴重的影響。小學英語屬于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起點,一句不準確的英語語調,或者一個錯誤的英語句子,非常容易伴隨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所以,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之前,應該盡量書寫教案,而教師在課堂中所說的每一句英語句子都必須經過仔細思考,要保證這些句子沒有錯誤之后再進行使用,如此能夠防止因為準備不夠充分,在課堂中出現錯誤的用語。
2.2.有效運用課堂教學用語。小學生因為剛剛接觸英語,對于英語單詞與句子了解非常少,而在英語課堂中所學習的句子也是非常簡單的。而英語教師在課堂中采用的教學用語應該盡量簡單,并且可以加上眼神、表情、動作、手勢等方法給予輔助,也可以采用簡筆畫來加以提示。例如,在說“Look at the blackboard.”時,教師可以用手指著黑板;說“Say after me.”的時候可以用手指一下自己的嘴,倘若學生還不能明白,則可以采用手勢表示“開始”,讓學生跟著自己讀;在說“Turn to page…”的時候,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一個翻書的圖畫,并在上面標注頁碼,與此同時,教師做翻書的動作示范。而教師在使用英語教學用語的進程中,不用去擔心學生無法聽懂,也不用對學生進行翻譯,要將體態(tài)語言與直觀教具充分利用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中不斷加強語感。
2.3.恰當運用課堂教學用語。英語教師在課堂中要盡量避免使用母語教學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原則?!癝peak English if possible, speak Chinese if necessary.”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做到課堂英語化,可以顯著的促進學生排除對母語的依賴以及來自母語的干擾。英語課堂中,教師的每一句母語或者每一個詞語都將減少學生用英語學習和思維的時間,打斷學生采用英語進行聯(lián)想與猜想的思維,剝奪學生采用英語聽說的機會。英語課堂用語大部分都是需要反復使用的,教師只要長久堅持,學生在長時間的耳濡目染下,遲早能夠聽懂這些課堂用語。而這種從不會到明白的進程本身就是英語教學的重要規(guī)律[2]。
綜上所述,教師應該努力實現課堂語言的規(guī)范化,幫助學習用標準正確的英語來進行語言交際,實現英語課程標準的二級目標,為學生在中學繼續(xù)學習英語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作為一名學貫中西的學者,亨德森•楊在教育教學的理念和方法上提出了許多嶄新而高端的觀點。為了將他的教育理念在云南乃至全國廣為傳播,本刊將陸續(xù)刊出亨德森•楊博士的先進教學理念系列文章。
亨德森•楊認為教育教學的精髓應該是: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激活學生的潛力,并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和運用知識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人類所擁有的一切資源中,最寶貴的便是自身的智力和潛力;而開發(fā)智力的關鍵在于,必須具備一整套可操作并行之有效的教育觀念與教學方法。
從本質上看,英語課堂教學過程是社會、家長委托學校、教師通過教學活動,使受教育者把目標語語言形式及其所承載的文化內涵轉化為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這一過程的起端,是學生當前目標語語言知識和技能、學習方法和文化意識以及情感態(tài)度和其他非智力形態(tài)因素等一系列素質的總體發(fā)展水平;而這一過程的歸宿,是促進學生多元智能和素養(yǎng)以及生理和心理的全面發(fā)展,為其在未來為實現個人、家庭和國家的物質幸福和精神尊嚴建構堅實的基礎。
著眼于操作層面,英語課堂時空涉及到聽、說、讀、寫、譯的教與學的互動,學生正是通過這種雙主體的互動,逐漸學會英語語言知識、語言結構及其規(guī)則和實現課堂學習目標的。一般來說,教師基于具體課程的教案內容框架,按照課前確定的教學核心任務、應達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以適宜學生當前認知結構、生理和心理特點及非智力形態(tài)情況的教學方式,引入學習材料,使學生能夠基于自身當前認識水平和中介語狀態(tài),通過聽、說、讀、寫、譯等活動,感知和理解語音、詞匯、句子、語法、語義、語用、語篇等目標語語言知識系統(tǒng)要素,從而達到獲得知識的目的。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作為教學設計思想的實施,從學習材料的導入、呈現、操練、反饋和總結,到課后作業(yè)的布置和新的學習材料的預習要求,應體現出規(guī)范性和有效性。教師除了考慮到教材整體內容、體例、教學設計思路以及諸單元前后關系和每一單位課時內所涉及的知識重點、難點及其與前后內容的銜接性等一系列因素之外,還應充分發(fā)揮主導性作用,注重激活思維、傳授方法和形成性評價,使學生能夠活學活用。
然而,中國中小學英語課堂由于基本上采取大班制的教學組織形式,使得教師不能完全掌控復雜的過程要素,并據此對動態(tài)的課堂教學過程進行不斷優(yōu)化,于是,在給定的教學課堂時空中,要高效率、效度完成教學任務和實現教學目標,是難以想象的。從中國小學到中學英語教育的軌跡來看,受教育者目標語學得的理性“路線圖”是以這樣的方式逐漸演進的:從單一結構到復雜結構再到綜合結構的理解、識記和運用;從結構形式到結構規(guī)則再到語言意義的推演、記憶和表達;從結構語義到結構語境再到結構語用的準確而熟練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形成,乃至學貫母語文化和目標語文化。那么,怎樣才能通過優(yōu)化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使學生沿上述“路線圖”前進呢?這首先要求教師從教案的設計著手。
教案作為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的最終的書面體現形式,是每節(jié)課實施的基本框架結構,主要涉及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內容、方法和手段。因而,可將撰寫教案的過程,視為教師根據所把握的教材,制定教學實施的方法和步驟的過程。教案是教師對教什么和怎樣教作出的具體規(guī)定,是教師教學觀念與風格、策略與技巧的個性化體現,沒有固定的撰寫模式。但任何教案的基本框架結構都包括學生分析、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過程和課后反思等6個方面的內容。
英語課堂結構作為一種動態(tài)的過程要素,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同英語教學實施的策略與計劃、方法與手段、活動與管理等課堂過程的決定性因素相互聯(lián)系和作用,形成基于特定教育價值取向和與之相一致的教學目標的英語課堂教學過程整體系統(tǒng)。這些要素的功能特性及其聯(lián)動產生的協(xié)同效應,從根本上規(guī)定著和影響著英語教學時空的過程、方向和狀態(tài)。廣義上,結構是指物質系統(tǒng)內部構成要素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作用的方式,是物質系統(tǒng)組織化和有序化的標志。狹義上,英語課堂教學結構既是英語課堂教學過程系統(tǒng)的存在方式和基本屬性,又是課堂教學過程系統(tǒng)具備整體性、層次性和功能性的邏輯前提。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磨煉意志、陶冶情操、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fā)思維能力、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滲透美育是各學校實施素質教育舉措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我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淺談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如何滲透美育。
一、教材讓英語課堂更美
1.英語的字母美
我們都知道英語有26個字母,但你們知道這26個字母有多美嗎?瞧:A是Angel(天使);B是Belief(信仰);c是Cute(可愛)等。英語字母不僅僅是英語中最基本的符號,而且每個字母都有一個唯美的故事,讓我們充分挖掘英語字母的美,讓學生美美地感受它。
2.英語的文化美
英語是一門語言,它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美。讓我們讀讀《英語典故》,了解《潘多拉的盒子》,看看童話故事《灰姑娘》《白雪公主》,感受英語童話的魅力;再體驗一下圣誕節(jié)、復活節(jié)……你就知道英語文化有多美。
二、教師讓英語課堂更美
1.教師的教態(tài)美
教態(tài)美是每個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英語教師的教態(tài)還散發(fā)著一種自信、熱情和活力。上課鈴聲一響,英語教師總是自信滿滿地走進教室并熱情地問候:“Hello,boys and girls.How are you?”讓師生間一下子消除了隔閡,“I´m fine,andyou?”學生的回答更是能打開課堂的話匣子。因為英語本身就是一種極自然的交流語言,英語課堂中,教師是個能唱能跳的角色,我們常常在學生回答正確時,伸出大拇指“You´ regreat!”“Well done!”;在學生回答錯誤時,滿臉狐疑地問道:“Ishe/she right?”“Yes or no?”遇到害羞的孩子,做出加油動作“Come on!”得體又瀟灑的教態(tài)美讓我們的學生時常被感染,沉浸在英語課堂美的享受中。
2.教師的板書美
板書是教師的微型教案,美的板書能讓學生即使脫離了書本仍能清楚地看到自己所學的知識并且加深對重點內容的印象。因此,我們的板書不僅要有形式美,還要有內容美。
3.教師的人格美
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師才是優(yōu)秀的教師,教師的人格魅力首先體現為具有本專業(yè)豐富的知識;其次要有高尚的師德;再次要具有誠摯的愛心;最后教師還必須具有人文修養(yǎng),讓我們?yōu)榱擞⒄Z課堂更美,不斷修煉教師的人格魅力吧。
三、學生讓英語課堂更美
1.學生是美的鑒賞者
小學英語教材中有很多關于節(jié)日的話題,我在教學完這些單元后,總是和學生共同收集節(jié)日材料,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6A Unit7 At Christmas”時,我和學生親手布置教室,擺上圣誕樹,噴上窗花,拉上彩帶,儼然一個圣誕Party。學生在美的環(huán)境中學習了解英語知識,也提高了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又如,我們學校的各個角落都有Don´t touchf Be quiet! Nolittering!等英語提示語,我們還會組織學生進行英語小報設計,將優(yōu)秀小報張貼在學校櫥窗中,學生不僅在書本上、課堂中鑒賞著英語的美,還在學校、商店等更多更大的環(huán)境中感受英語的無窮魅力。
2.學生是美的體驗者
英語課堂是學生需要體驗的場所,因此,教師可以將教室布置成一個大舞臺。教學“牛津小學英語4A Unit7 At。snackbar”一單元,我將教室布置成小吃店,墻壁上是各式各樣食物的圖片,講臺是收銀臺,學生就是售貨員或者顧客。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體驗著英語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在歡樂的活動中學習、鞏固英語知識。
3.學生是美的創(chuàng)造者
一、課前準備――細
對新課標的研讀要“細”。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大部分的英語老師都明確新課標的理念是什么,總目標是什么,但卻不能將新課標中的新理念更好的運用到自己的實際課堂教學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備課時,要將新課標理念與課堂教學實際相聯(lián)系。每設計一步,就要想到這一步體現了新課標中的哪一項目標,或新課標中的哪一個目標能夠在本課中得到實現,并將此環(huán)節(jié)記錄在日常教案中,以便課后檢驗自己對課標的研讀是否透徹,只有將課標讀的細,才會將理念運用的熟,同時使課程設計的理論基礎穩(wěn)固。
二、實際教學――重實效
無論在課前做了多少準備工作,目的就是老師們能夠更好的駕馭我們的課堂,使我們的課堂高效。
(一)課堂教學思路“活”,更讓學生思想“活”
教師的思路設計要靈活,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打破教材的設計格局,自行調整所授內容的順序,使所授內容更扎實,也能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靈活運用所授內容。如在教授小學英語第七冊第四單元――Christmas時,可以不用馬上從第25課開始講解,教師可以先安排一節(jié)故事課,讓學生搜集關于圣誕節(jié)的相關資料,拿到課堂上來,教師提前將本單元內容分成幾部分,讓學生根據所分內容進行故事講解,這樣既可以向學生灌輸西方節(jié)日文化,又可以讓學生帶著極高的熱情融入到本單元的學習中,讓學生在學習本單元內容的開始,就帶著一種極其想用英語表達圣誕節(jié)的欲望,并自主去發(fā)現、解?Q問題。
(二)課堂管理方法要“新”,拴住學生的“心”
我們每節(jié)課都在強調學生要認真聽講,不能開小差,學生也在努力管好自己要好好上課,可為什么還是出現課上走思,搞小動作,人在心不在的現象呢?因此,我們在管理課堂時,要想盡一切辦法,拴住學生的心,抓住學生的手。
我們知道,在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是課堂的主人,若在課堂上丟掉一個人,那么整個課堂效果就不會很好,比如每天上課前,我都會提醒學生注意聽課,準備成為明天的“英語之星”。然后我將本課重點內容以最典型的形式出成題目,用小黑板掛在教室前方,讓學生自主填寫答案,不計名,并投放到“Lucky Box”中,第二天上課前,抽取當天的英語之星(由前一天的英語之星獲得者抽?。?,并配戴“英語之星”獎牌。因為題目簡單易答,所以大部分的學困生都加入進來,希望自己成為英語之星,學習英語的興趣馬上高漲起來。
三、課后總結反思――價值高
學生學習效果的反映,最好的方式是體現在作業(yè)的完成情況上。而一味的抄寫、模擬性作業(yè)形式并不能改變我們課堂教學的根本,因此,作業(yè)的設計形式,應在反映學習效果的同時,更能兼顧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實踐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一)分層作業(yè)
即將全班學生按實際情況分出層次,每天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當天所授內容,制定不同層次的作業(yè)形式,如:學習新單詞后,一、二層學生可以帶單詞完成練習;三、四層學生可以練習新授單詞的朗讀及意思理解;學習新課文后,一、二層學生可以背誦課文,三、四層學生可以先練習課文朗讀,等等,在降低作業(yè)難度的同時,又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二)預習作業(yè)
關鍵詞:電子白板;激發(fā)興趣;師生互動;有效課堂
在小學階段,英語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英語,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輕松地學習英語、掌握英語、運用英語,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不僅要有好的教材、好的教師,現代化的科技教學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交互式電子白板集傳統(tǒng)的黑板、計算機、投影儀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真正實現了師生互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一、小學英語課的現狀分析
通常我們用制作好的課件來給學生上課,大多只能按照預設的順序依次呈現,卻很難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及時調整。由此,課堂上就會出現許多的尷尬場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也就變得十分有限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大大打折,課堂實效也難以得到保證。
二、發(fā)揮“白板”優(yōu)勢,提高課堂實效
1.突出“形象”功能,激發(fā)學生興趣
電子白板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視聽結合、聲像并茂的表現形式,能夠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有效地運用知識。如,在牛津小學英語6A On the farm一課中,我以一段學生耳濡目染的Old macdonald had a farm視頻為開頭,立即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繼而在free talk 中,我以 “my hobbies”引到 “ I like surfing the Internet,so I have a QQ and a QQ farm.”向學生展示一幅我的QQ農場的圖片,上面種滿了漂亮的果樹。這個游戲是學生的至愛。通過這幅圖,很好地把學生帶到了QQ農場這個真實的語境中,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整個課堂都是在活躍的活動氣氛中開展,學生的思維整節(jié)課都保持歡樂愉快的最佳狀態(tài)。
2.突出“資源”功能,提高語言操練實效
電子白板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中的各類資源,也可以直接利用電子白板內置的多種資源。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隨心所欲地查找和調用。運用過程中,我根據自己的教學設計和目標,應用資源庫中的素材形成自己的教案。在使用的時候,從圖庫中簡單地一拖就顯示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了。如,牛津小學英語4A Unit 6 Whose gloves一課,本課涉及的是服飾類,在資源庫中拖出姚明、劉謙、芭比娃娃等圖片詢問本課重點句型 “Whose...is this?It’s...”活動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利用電磁筆隨意地拖出自己喜歡的服裝圖片,讓學生操練句型。這樣的教學既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達到了練習鞏固的目的,又讓我們的教學有了更多的靈活性,由此提高了語言操練的實效性。
3.突出“幕布”功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使用幕布能激起人的心理期待,引起人的好奇心。電子白板中的幕布功能,既能橫著拉,又能豎著拉,任意遮蓋教學內容。教學中,我就充分考慮了用幕布來迅速集中學生注意力,引發(fā)他們的好奇心,進而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牛津小學英語6A On the farm一課中,在了解新老師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用幕布遮著, “I’m about twenty-five,Can you guess?”“My favourite month is October. Can you guess what’s my favourite holiday?” 通過一系列的問題讓他們猜我的年齡、喜好等信息。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調動起來,我請了一個學生利用白板筆把幕布一點點往下拉,當我的信息一點點呈現在大家眼前,學生不約而同地發(fā)出了“哇――”的叫聲。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下,有效地學習了國慶節(jié)、看電影等新的知識點。
交互式電子白板,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著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它給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了更大的參與和運用空間,成功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啟迪并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輕松自在的氛圍中快樂地學習和運用英語,真正做到聽、說、讀、寫的有效結合,成功激活了英語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創(chuàng)新;興趣;效率
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主題是“My Favourite Season”,那一天在五(1)班上第一課時,我順著教案中設計的思路進行試教,從單詞到句子,從Presentation到Practice,按部就班,非常順利,并且基本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一切就同我預先設想的效果一樣,但我總感覺課堂上似乎少了些什么。
第二天,當我走進五(3)教室,新授完season,spring,summer,fall,winter這幾單詞后,為了在鞏固所學新單詞的同時自然地引入Let’s Chant,我按照教案中所設計的那樣進入了下面的問答環(huán)節(jié):“What colour is spring?”“Spring is green.”“What colour is fall?”“Fall is golden.”“What colour is winter?”“Winter is white.”備課時我特別考慮過summer的顏色,夏天難以用一種顏色來表示,學生不好回答,所以我昨天在五(1)班上課里我選擇了跳過這個問題。當我正想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時,我突然看到學生躍躍欲試的表情,有點意猶未盡的樣子。我試探性地問道:“What colour is summer?”這時整個班級突然沉靜了下來,我有點后悔不該問這個問題。這時候突然舉起了兩只手,我點了其中的一只手,是個女孩子,她回答說:“Summer is blue.”“Why?”我和班上其他同學一樣,一臉困惑地問。“Because I like swimming in summer.The water is blue.So summer is blue.”“Wow! You’ve done a great job!”我在意外的同時,大大表揚了她,并情不自禁地擁抱了她!另一只手也舉了起來:“Summer is red.Because the sun is big and red.”“Wonderful!”這時候我發(fā)現學生的思維像花兒竟相綻放一般,引來美麗的蝴蝶翩翩,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舉起了手。“Summer is white.Because I like white clothes and ice-cream in summer.”我太吃驚了!“Summer is purple. Because I can eat purple grapes in summer.”“Wow!”“…”“Summer is colourful!Because we have a summer holiday!” “多么好的回答!而我卻差點和它們擦肩而過。經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盡情發(fā)揮,下面的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Why?” 這一教學重點也就迎刃而解了,這個自由開放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的思路越來越開闊,答案也就越來越豐富,興致越來越高昂,越來越想表達了。
教室的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的表情告訴我他們學得很開心。因為這節(jié)英語課上給了他們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他們可以用英語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因為這節(jié)英語課給了他們一個空間,他們可以在這個空間里展開他們思維的翅膀。
的確,我們精心準備了教案,可是學生卻不一定領情,而不經意的一個提問卻可能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時候我們給我們課堂教學添加了太多的約束,為了完成教材中的語言知識教學目標,我們過多地考慮了知識的傳授,過多地考慮課堂紀律和課堂組織,在我們的英語課堂上設計了好多“圈套”讓學生來鉆,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來練習課文中的幾個句子?;蛟S知識目標是達到了,但這樣的課堂是無趣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和個性發(fā)展。孩子的生活是彩色的,孩子眼中的夏天是彩色的,那么如何才能讓我們的英語課堂也如夏天一樣色彩斑斕呢?
今天課堂中出現的“Surprise”,讓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師習慣的定勢和習慣的偏見是多么可怕,我們可能總習慣于灌輸和提問,總習慣甄別學生的答案是否符合自己的標準,總習慣用自以為是抹殺學生心中斑斕的云彩……在課改的路上,我們要避免重蹈覆轍,應該樹立新課程倡導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到學習過程是一個“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建構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fā)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當我們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時,我們的課堂效率才能進一步提高。
一、給學生一個創(chuàng)新的支點
只有在心里安全和自由發(fā)揮的前提下,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假設一定的情景才能激發(fā)、培養(yǎng)出來,在不知不覺中,使學生的想象欲望得到了滿足,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設計開放性的支點,讓學生有機會“換一雙眼睛”看生活,“換一副腦子”想問題,變換一種思維方式去表達和運用。觸類旁通、善于發(fā)現、勤于探究,獲得一定的語言文化素養(yǎng),獲得終身受益的學習能力,我們的學生才會有創(chuàng)新的支點。
二、給學生一個表現的機會
每個學生都是天真可愛的,都具有強烈的表現欲,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同學或老師時,他們是在享受學習,享受學習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和驕傲。實際上,任何一個學生的內心遠比我們想象的要瑰麗多彩。只有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回饋給老師的將是無限的精彩。
假如我們對課堂上出現的“surprise”采取“視而不見”、“武力鎮(zhèn)壓”、或許這是個所謂“立竿見影”、“行之有效”的方法,必然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然而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教學資源的浪費;但是如果我們能善于捕捉和有效利用這“surprise”,能快速及時對這些“surprise”做出靈敏的反應,并將其巧妙地轉化為積極的動態(tài)資源,那么我們方能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游刃有余,方能讓這些“surprise”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意外的精彩和收獲。
三、增加學生感興趣的內容
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千萬不能就教材教教材,教材有什么內容就教什么內容,忽略了學生學習需要,學生想學的學不到,好奇心和學習需要得不到滿足,對學習自然也提不起興趣。所以平常在教學中應經常補充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英語知識,所謂學以致用,就是當這些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體現出作用了,那么學生的心靈就會感受到一種成功的樂趣,從而使他們更有信心去學習新的知識。
總之,作為一個小學英語教師,我們要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種平等,民主,寬松,和諧的氛圍,要尊重學生,關心學生,賞識學生,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和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這樣就能使學生產生不怕錯誤,敢于求異的良好學習心理,孩子的創(chuàng)造火花才能迸發(fā)出來。當孩子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探索者,研究者的時候,他們就會更加熱情主動地學習英語。那么就讓我們給這些“surprise”插上飛翔的翅膀,讓我們的課堂氣氛更輕松,更活躍,讓我們的學生更主動,更積極。
參考文獻:
[1]《小學英語教學心理學概論》第234頁吉林人民出版社.
筆者所在的學校是縣城的一所學校,日常的英語課堂教學都是在教室里進行的,只有黑板和粉筆,因此自制教具和學具成了英語課堂的重要的輔助教學的手段之一。筆者所指的自制教具和學具是教師和學生根據教材的內容,制作或改進的符合課堂教學需要的教具。在筆者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自制教具和學具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課堂充滿活力和生機。
一、頭飾的使用
頭飾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能幫助扮演角色,模擬半真實的情境。清華一條龍小學英語1A Unit 3 Colours Lessonl5本課教授I’m Snow White,My nallle is……,筆者根據教材的插圖,制作了Snow White頭飾,在熱身環(huán)節(jié),筆者帶上頭飾說:I’mnotMs,Chen,I’mSnowWhite,SayHellotome,學生:Hello!Snow White,學生興致很高,自然進入新單詞SnowWhite的學習。操練My nflne is……,句子時,筆者利用頭飾和學生這樣互動的:
T:HeHol I’m Snow White
SI:Hello!Myname is(自己的名字)
T:I’mhappy
SI:I’mhappy,too
(該學生戴上頭飾)
SI:Hello!I’m Snow White
S2:……
本課對話內容是Snow White逃到森林里遇到Monkey,Elephant,筆者在黑板上畫很多樹,表示森林,畫一棵香蕉樹,貼上幾張香蕉圖片,利用頭飾,讓兩名學生扮演Monkey,Elephant,Monkey讓Elephant幫摘樹上的香蕉,另一學生戴上Snow White頭飾倉皇出現,這樣Snow White和Monkey,Elephant從相互介紹到成為朋友,以及心情變好(I’m happy)的過程,自然、真實,學生在扮演角色中,快樂地完成了英語學習。
二、圖片的使用
圖片能直觀呈現教學內容,幫助釋義,使小學英語課堂盡量減少母語作為媒介,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的思維習慣。
PEP小學英語Book 4 Unit 3 Part A Lessonl學習衣服類單詞。筆者將要教授的衣服畫在白紙上,剪出衣服形狀,并涂上顏色,學習衣服單詞之后,筆者在黑板上畫一座房子,寫上Ms,Chen’s Shop貼上所剪衣服。
T:I have a clothing shoo,Come and have a look,A whitesweater……(一邊貼一邊和學生說出該詞語)
鞏固詞語的學習后,筆者在商店里畫兩個小人兒。
T:I have two models,Can you dress up with the clothes thatyou like?For example:I like the white sweater with the greenskirt
這是課本中的句子,由給模特設計服裝,自然過渡到詞句的學習,學生用筆者課前剪出的各種顏色、各種衣服,給模特設計各種他們喜歡的搭配,使得I like the……with the……,句子的學習,既直觀又有真情實感。下面是筆者上課時的板書:
筆者教授完這課之后,布置了剪貼自己的服裝店的任務,受到學生的喜愛,豐富了小學英語課后作業(yè)。然后又將這一設計思路運用到本單元PartB Let’slearn的學習,該部分仍是學習服飾類單詞,筆者用New styles ale on sale,自然展開了新單詞的學習和鞏固,起到新舊知識鏈接的作用。
三、模型的使用
PEP小學英語Book 4 Unitl PaltBsson5這是一節(jié)對話教學,WuYifan和Mike圍繞著WuYifan自制的學校展開了一段對話,對話內容涉及Is this……?Is that……?句型以及The……is on the first/second floor,筆者根據教材的提示,自制了一個學校模型,模型中的各種活動室有所改變,學習課本對話之后,筆者讓學生用筆者自制的學校模型改編對話,因為有模型的參照,學生改編對話容易多了,自然興趣盎然。受筆者的啟發(fā),所教授的班級有幾位英語愛好者也自制了學校模型,并自編了對話,要求筆者給他們展示的機會。圖一,圖二是學生的作品:
下面是三位學生根據自制的學校模型,表演的一段對話:(大寫字母代表了學生姓氏的首字母,學生自編自演,筆者記錄)
Z:Excuse me,Xu Meixin and Hu Yingxue。May I have alook of yournew school?
X:En,Sure。hereyouare
Z andH:Wow!One,two,three,four
Z:Is this the library?
X:Yes,it is
H:Isthisthe computer room?
X:No,It’s the music room,The computerIoomis on thesecond floor
H:Oh,yes
Z:Is this the art room?
X:Yes,You’re risht
Z and H:Wow!Your school is beautiful
X:Thankyou
Z andH:Goodbye!
X:Bye!
四、轉盤的使用
轉盤教具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非常廣泛,筆者教授顏色時曾用過轉盤做游戲,教授課程、天氣都曾用過轉盤輔助教學,轉盤制作簡單,學生也可以動手制作。這里要說的就是筆者發(fā)動學生制作學具,使得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真實有效。
PEP小學英語Book4Unit2:PartB Let’slearn該部分學習時間表達法,學習詞組get up,go to school,gohome,gotobed,句子:It’s 7:05,It’stimet0 got0 school,課前筆者讓學生自制轉動的鐘面,要求鐘面是白色的,指針是彩色的,筆者也自制了轉動的鐘面,教授了時間的表達以及自己的一天的活動安排,如,7:05(getup),7:30(go to work)eet,并將自己的一天的活動安排寫在鐘面上,然后學生模仿老師在自己制作的鐘面上寫下自己的作息時間表,并用h’s(時間),It’stime to/for……,描述自己的一天活動安排。下面是學生的作品:
在筆者設計的對話框架下,生生互動也開展得很順利。
A:Look atmyclock
B:Wow,It’s cool/super/beautiful……
A:Thank you。It’s(時間),It’stimeto/for……
B:Your timetable i8 scientific/reasonable
五、日歷的使用
教授年日月時,日歷自然少不了,雖有現成的日歷,但因教學內容的需要,現成的日歷用不上排場。
PEP小學英語Book 6 Unit3 My birthday這一單元學習某月某日的表達,12個月份、31個日期的聽、說、認讀,內容多,容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導致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倦怠。筆者自制的日歷教具,讓課堂教學活動變得輕松,用自制的日歷教具呈現月份、調查學生的生日、了解節(jié)日,如三月份的節(jié)日有哪些、學習日期等,日歷教具的使用貫穿了整個單元,而學生在老師的啟發(fā)下,學生自制的日歷學具更是將所學季節(jié)、生活常識等和本單元的內容結合起來。下面是兩位學生的作品中的一頁:
圖一這位學生畫三月與季節(jié)特征聯(lián)系在一起,圖二這位學生畫三月與班級的學生的生日聯(lián)系起來,所制日歷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