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礦產資源經濟概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私募股權 礦業基金 產業投資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私募股權(PE)基金在投資行業的表現日益活躍,其光彩也引來了業內研究員和機構人士的不少注目。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海外投資的啟動,私募股權基金也開始活躍在礦產資源的開采與勘探的舞臺。礦產資源行業具有其特殊性,這使得礦業基金面臨著各種問題。對私募股權基金在礦產資源行業的現狀分析,能夠令我們更加清晰基金運作的障礙與前景,更理性地對待礦產行業投資的盈利與風險。
二、文獻綜述:
在私募股權基金研究方面文獻不少,陸國飛2013指出私募基金是目前炙手可熱的投融資方式。吳凡(2007)對私募股權基金的資本范疇進行界定,比較得出私募股權投資是一種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形式。另外,關于私募基金在海外投資的角色研究方面,趙駿,于野,(2011)指出私募股權可利用其豐富的經驗與人才儲備為并購提供支持。私募股權基金可通過發揮其優勢助力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礦業基金研究方面,胡勝國,佘延雙(2011)提出了私募股權基金在國內外投資礦產資源項目需要考慮的因素和投資策略。佘延雙(2012)從微觀操作角度回答了礦產資源的勘探與開發如何與資本市場相結合的問題。孫玉美(2010)認為本土私募股權投資正在以勢不可擋的態勢發展起來。綜上文獻可知,私募基金研究是具有很大的現實與理論指導意義的,它將更加有利于對目前的PE發展階段的深刻認識,本文就我國開始的海外投資與國內外礦業開發的行為提供有益的研究分析。
三、私募股權基金、產業基金、礦業基金發展分析
(一)私募股權基金概論。
私募股權(PE),通常也被稱為私人股權或產業基金。它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講涵蓋企業首次公開發行前各階段的權益投資,狹義上講是投資于有增長潛力的成熟、非風險企業。私募股權基金主要組織形式為公司制和有限合伙制,還存在不少的信托制,有些是以契約制形式存在的。產業基金分為創業投資基金、企業重組投資基金、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礦業私募股權基金,專業投資于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和經營企業的股權投資機構。
(二)礦業私募股權基金發展現狀。
1、礦業私募股權基金發展情況。
礦業行業與其它行業不同,礦業項目的預查、普查、詳查、勘探、礦山建設和運營等不同階段,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我國自2009年以來礦業基金發展很快,礦業基金的壯大將伴隨著整個礦業開發與開采的進程加速,對于整個行業都有著深厚的影響。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1)2009年2月成立的中礦聯合投資有限公司,管理中礦聯合基金,2009年5月發行,是我國首支礦業私募基金,首期規模5億,面向全球范圍投資礦產資源行業。(2)2009年12月成立的朝暉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山西能源產業投資基金首期規模100億,是我國首支能源產業投資基金,用來支持山西煤礦整合能源投資。(3)2009年12月成立的上海中礦新能股權投資中心,管理中礦新能產業基金,是我國首支新能源的產業基金,投資新能源高科技產業,首發規模5億。
2、面臨的問題。
較之國外,我國礦業私募股權基金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很多,需要大力改進與提高的地方也很迫切,主要表現在:(1)基金運營模式需要改進,目前國內的基金運營模式很不規范,操作流程冗余,需要結合我國市場實際并借鑒國外經驗,走出一條在本土能夠生根發芽的運作規范。(2)市場環境需要調整。我國支持礦業的資本市場的環境還不完善,我國目前投資的礦業項目沒有一個有效的退出機制。(3)私募股權基金的募集市場不成熟,需要逐步的發展與規范。我國的基金募集市場還處在發展的初期,中國的GP(普通合伙人)和LP(有限合伙人)市場還不成熟,這就形成了比較稚嫩的募集市場,需要逐步的經驗積累與發展。(4)合作對象范圍局限性,需要加大與大礦業的合作。礦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需要與大型礦業企業合作,通過合作實現項目對接,拓展礦業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的退出渠道。
(三)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礦業的主要障礙。
1、眾所周知,礦產的開采周期漫長,礦業的周期性表現為價格的反復無常性。某種需求的變化將影響到價格水平,并將立即引起大量供應的相應變化,具備高不確定性。
2、大多數情況下,礦業公司對新建項目不太感興趣,礦山生命周期是以10年為單位進行計算,公司高管注重短期利益,而礦業開采在其漫長周期內很可能發生資本支出不足的危機。
3、礦產的開采需要具備專業礦業知識的工程團隊,基金的投資過程更加需要熟悉整個礦業流程與礦產專業知識的人員。然而私募股權基金以前投資主要集中在TMT領域,礦業行業內缺乏懂得私募股權投資運作的人才,礦業行業知識對于私募股權基金非常重要,實際上此類只是人才的匱乏阻礙了其發展。
4、環境污染帶來的壞名聲,增大了公眾對礦產開采的抵觸情緒。采礦公司進行生產作業的過程將涉及諸多負面影響,比如環境污染、安全事故等。開采階段,容易破壞土壤、植被,嚴重的可能留下許多重大的地質災害隱患,導致生命損失。
四、結論
通過以上對私募股權基金、產業基金、礦業基金的介紹與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礦業資源基金是非常有前景的投資基金,其具有行業特殊性,需要礦業知識專業基金團隊的操作。礦業資源在我國還面臨著很多問題與發展障礙,需要市場環境與運作模式的不斷規范與發展。礦業基金正在改寫礦產的行業歷史,在我國舞臺上開始嶄露頭角。相信未來礦業基金將以新的表現來實現它的光輝。
此項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家族企業契約治理及融資結構研究”資助,項目批準號:70973035;湖南科技大學2011年研究生創新基金應用實踐鼓勵項目“基于生命周期的家族企業治理模式研究”資助,項目編號:S110163。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吳凡,私募股權基金及其在我國的發展分析,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碩士論文.
[2]趙駿;于野;論私募股權基金在我國企業海外投資中的角色與作用,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期.
[3]陸國飛,信托和私募基金在中國的融合,上海法治報,2013-1-23.
[4]佘延雙,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礦產資源勘查行業的策略研究,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論文,2013.
法律顧問的邀請函范文一尊敬的XX商會領導:
您好!
十分感謝您于百忙之中閱讀本函件。幾分鐘寶貴時間的耗費,不平凡經營理念的誕生,我相信您一定會物有所值的!
當前,我國許多單位對于聘用律師的認識還基本停留在有麻煩、打官司找律師,即訴訟律師的層面上。然而事實上,律師在投資、融資、改制、提供見證、認證等方面,也可以起到十分積極、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聘請律師很重要的一個作用是防患于未然,企業有許多經營活動,如果事先有律師參與,提供相關的法律意見和建議,則完全可以避免事后不必要的訴訟和紛爭,從經濟效益角度講,前期花一些律師顧問費,要比出現問題后再聘請律師效益更高。
因為,在各類復雜的法律事務面前,非專業人士處理起來往往力不從心,事倍功半,有時甚至誤入歧途。對于法律的漠視與無知更有可能招致無法挽回的敗局。當深陷危局之時,才想起律師,殊不知,此時已經冰凍三尺了。這時不管聘請多么高明的律師,都難以在短期內化解危機,付出的代價將可想而知。
聰明的企業決策者可能已經意識到,為成功地避免企業運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致命性風險,聘請專職執業律師擔任常年法律顧問,在做出重大決策之前聽取律師的建議,可以成功地避免后患,其睿智程度無異于以極小的代價購買多份蘭德公司的報告結論。
因此, 我所愿竭誠為貴商會提供常年法律服務。為了能讓貴商會感受到我們的誠意,我們擬定為貴商會提供一次免費的法律服務。服務的形式可以是講座、培訓、法律咨詢或是其他形式,具體方案會在于貴商會溝通后及時提出。
若貴商會對我們的這次免費法律服務感到滿意,愿意聘請我們做為貴商會法律顧問的話,我們將會為貴商會及會員提供如下服務項目:
一、專業訴訟服務
民事、商事、刑事、行政等訴訟案件,勞動仲裁、普通經濟仲裁等仲裁案件。
二、非訴法律服務
法律顧問、法律咨詢、各類合同審查、律師函、參與重大項目合同談判、出具專業法律意見書、法律風險盡職調查等非訴法律服務。
順頌
商祺!
XXXX律師事務所
20xx年十月二十一日
法律顧問的邀請函范文二尊敬的 黃耀和 律師(老師):
為了提升律師辦理企業并購與重組業務的技能,提高企業并購與重組律師服務的品質,我們決定開辦一期并購與重組律師專業技能高級研修班。該班擬聘請國內資深并購與重組律師、高校知名并購重組學者、政府主管部門專家以及并購重組糾紛審判專家聯袂授課。
鑒于您在業界的學術地位、成就和影響,我們真誠地聘請您為點睛網高級培訓師,并邀請您在百忙之中撥冗前來為本班授課。現就本班的有關情況向您報告如下:
一、本班名稱
本班名稱:并購與重組律師專業技能高級研修班。 二、時間安排
1、20xx年3月26至20xx年 月 日之間,共授課8-10天。 2、授課時間為上午9.00時-12.00時,下午1.30時-4.30時,晚上(如有)6.30時-9.30時。
3、每天面授上課共6個小時,即8節課(45分鐘/課)。 三、授課方式
1、本課程開設面授班和遠程班,采取面授、網絡、光盤等立體覆蓋教學模式。即北京學員在現場聽課(同時錄制網絡課件);外地學員在網上聽課;不能或不愿上網的學員,通過課件光盤、講課錄音和教材講義等方式學習。
2、特別敬請各位老師理解本班的立體教學模式,并許可我們在面授的同時以網絡視頻、光盤課件或講義教材等方式使用本課程內容進行教學使用,并取得相應回報與收益。
3、如無特殊約定,每位老師每次授課安排半天(即3小時,4節課),每次詳細講授1-2個實務技能專題。
四、聽課對象
1、面授班即在現場聽課的對象為北京市及周邊地區執業在二年以上的律師,計劃招收70人。
2、遠程班即在網上聽課的對象為全國各地的執業在二年以上的律師,每班計劃招收學員100人。
五、授課內容
1、詳見附件一(課程單元表)。
2、我們建議您的授課方向為《并購與重組律師業務概論》。具體內容請老師確定大綱,填入回執表反饋我們。我們收到您的反饋意見后進行統一協調平衡,最終確定您的講課內容。
3、重要建議:選題盡量考慮律師業務的實用性、不宜太大,小題大作為好;以案例教學;課后可留15-20分鐘互動;盡量每20分鐘左右講完一個章節,以方便網絡課件的分集制作。
六、授課時間
我們希望您20xx年 月 日上午(或在此后至20xx年 月 日間的周六或周日,預選一個半天)前來授課,并填寫回執告訴我們,或者電話商量具體授課時間。 七、課酬回報
1、課酬:授課老師每小時課酬標準為1000元,講課半天為3小時計3000元整。如果您認為以上課酬太低,請將您所期待的數額反饋我們再行商定。
2、雜費:授課老師的交通費、住宿費由我們安排報銷,中午工作餐或晚餐我們負責招待。
八、確認邀請
授課老師如果同意接受我們的聘請,可以下列方式反饋意見: 1、填寫以下回執(見附件),通過email或傳真發回我們。 2、直接在電話中確定講課時間和講課內容。 邀請函回執
聯系方式
聯系人:王XX(教務)XXXX
XX(主編)XXXXXXXX
邀請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法律顧問的邀請函范文三尊敬的各位同仁:
20xx年是國家xx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們盈科律師事務所亦將緊隨國家經濟發展的宏觀布局,調整思路,開拓進取。近幾年礦產行業和礦業企業成為了國民經濟中的重中之重,越來越稀缺的礦產資源勢必掀起更高的投資熱潮。而基于礦產能源行業的飛速發展,對專業的礦業法律服務的需求也將隨之迅猛增長。
在剛剛過去的 20xx年,盈科律師事務所礦產資源法律事務部已與國內外各礦業投資機構、各礦業協會、tcm礦業總裁班等諸多礦業精英群體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并達成共識,同時結合盈科律師的專業優勢及人脈資源,一個集礦業投融資和法律服務為一體的全國性礦業服務平臺已初具規模。為了更進一步的發展,盈科律師事務所礦產資源法律事務部決定,邀請有意于礦業發展方向的律師同仁加盟本部,共同打造盈科礦業服務體系,以總所礦業部為紐帶,在各分所聯合設立分所礦業部,組建一支不少于四十人的礦業服務團隊,形成一個全國性的礦業投融資平臺和專業的礦業法律服務平臺。
現將具體內容通知如下:
一、分所礦業部(或專職礦業律師)設立及人員要求。
1、分所礦業部(或專職礦業律師)設立要求:根據分所實際情況可選擇設立分所礦業部或專職礦業律師,并設固定聯系人一名,專人一對一地與總所礦業部聯系。每個分所以個人名義加盟的專職礦業律師原則上不超過2名。
2、人員要求:由于礦業服務的專業性與特殊性,申請加盟盈科礦業
的律師,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分所礦業部負責人或專職礦業律師;【法律顧問邀請函】
. 擁有礦產資源類企業 3年以上工作經歷;
. 擁有為礦產資源類企業提供過 3年以上的法律、會計、金融或相關服務的工作經歷; . 擁有 10位以上礦產資源行業的客戶或者有意投資礦業的投資類客戶。
加盟律師須能夠承受一定的工作壓力,能夠完成總所礦業部的工作安排,包括但不限于承擔礦業部期刊相關專題的撰稿工作等。
3、具體流程:
(1)加盟律師,須填寫申請表(附件1),并請同時附上個人簡歷(附件2)、相關業績及近期個人照片,由當地分所主任簽署同意,于20xx年3月20日前發送至郵箱:。
(2)加盟律師須做出聲明,同意總部可將其信息用于宣傳推廣和業務投標;
(3)總所礦產資源法律事務部將對提交的申請進行審核和評價,審核通過的律師,須與本部簽訂《盈科礦業律師合作框架協議》,方可成為本聯盟的正式成員律師。
二、總所礦業部的優勢及支持。
1、總所礦業部的優勢:
(1)資源優勢
在十幾年的醞釀期中,我們與諸多礦業投資機構、礦業協會、勘察機構等已建立了廣泛而密切的聯系,擁有充足的客戶群,掌握了大批的礦業投融資項目。
(2)人脈優勢
經過多年的經營,礦業部亦與各地相關政府機構保持了良好的溝通,其中包括國土資源部、各省國土廳等司局級單位。同時也與多家教育及培訓機構、勘察機構、礦交所等建立了緊密
的戰略合作關系,平臺廣闊,人脈資源豐富。
(3)見解獨到
礦產資源法律事務部團隊成員均畢業于國內一流法學院,團隊核心成員兼具礦業從業背景,對礦業產業的現狀和前景無論在整體把握還是局部分析上均具獨到見解,認識深刻、視野開闊,并具實際可操作性。
(4)信息共享
受礦業本身專業性強的影響,礦業法律服務受眾面相對較窄,因此如何對外推廣是各個分所礦業(或專職礦業律師)加盟后第一個要面臨的問題。總所計劃通過定期舉辦礦業法務講座、召開全國性或地域性礦業行業會議、發行礦業部專業期刊等方式有針對性的向客戶進行推廣,在維系既有客戶群的基礎上挖掘潛在客戶群。同時,這部分信息也將免費提供給各加盟律師。需要提醒的是,各分所加盟律師簽約后應積極掌握礦業行業動態,增加礦業相關知識儲備,緊跟總所推廣步伐。
2、總所礦業部支持:為了把盈科礦業打造成全國性的行業平臺,提升盈科礦業服務的影響力,更為了律師個人在礦業領域內的快速發展,打造有競爭力的專業礦業律師團隊,礦業部將居中協調,為資源的整合保證暢通的溝通渠道。礦業部將通過以下方式對加盟律師給予有力支持,幫助加盟律師樹立專業形象,使相應客戶群體能以最直接的方式看到并了解團隊律師在礦業法務、投融資領域的優勢。. 總所礦產資源法律事務部將對成員律師進行具體、實時的業務指導;
. 成員律師可以成為中國礦業交易網的正式會員,可以利用該網絡平臺免費、獲取、交流礦業信息;
. 定期舉辦礦業律師專業研討會;
. 定期出版專業期刊《盈科礦業法律專刊》;成員律師可以擔任期刊的編委、撰稿人,可將該期刊作為專業資料寄送客戶;該期刊將對成員律師進行包裝、推薦。
. 合作開展各項礦業法律服務,如交易信息及投融資渠道的共享、合作開展礦業并購項目等;
三、收益分配
礦業律師的收益來源主要是兩方面:一是來自專業的礦業法律服務,二是來自項目居間信息服務。礦業法律服務項目包括礦產能源投資項目的收購與重組,礦產能源企業的反向收購、私募、海內外上市與融資,礦產能源企業礦權法律事務等多個方面;項目居間信息服務主要是礦業律師通過各種方式幫助項目轉讓方和受讓方對接,最終促成交易完成。
收益分配原則,按所里規定辦理,具體項目可特殊處理。
四、結束語
隨著xx各項規劃的展開,礦業行業面臨更為深化的全面洗牌,各礦業企業間的橫向聯合和縱向整合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而近幾年各地方政府對推進礦業企業的改革的關注也持續升溫。這對法律服務工作者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盈科律師事務所礦產能源法律事務部本著快速發展,
合作共贏的理念,誠邀所內有識有志之士加入礦業團隊,互助互利,共同打造金牌礦業法律服務團隊,共創美好未來!
聯系方式:XXXXXXX
1980年代以來,中國出版了一系列資源學、資源科學著作,如《自然資源學概論》[3](1988年)、《資源科學論綱》(1994年)、《資源生態經濟學》[4](1996年)、《資源科學》[5](1998年)、《自然資源學原理》[6](2000年)、《中國資源科學百科全書》(2000年)等。另有翻譯著作阿蘭•蘭德爾的《資源經濟學》[7]等。進入1990年代,有多位學者探討了廣義資源科學的學科體系問題。1994年,封志明、王勤學在《資源科學論綱》一書中提出兩層級結構的資源科學學科體系[8]。資源科學的第一級子學科是綜合(理論)資源學和部門(專門)資源學,兩者在具體時空的結合是區域資源學。綜合資源學包含5個第二級子學科,部門資源學包含8個第二級子學科。2000年,孫鴻烈、石玉林、趙士洞、張巧玲、封志明等在為《中國資源科學百科全書》撰寫的概觀性專文《資源科學》中,提出了一個有所改進的資源科學學科體系[9](P37)。這個學科體系也屬于兩層級結構。第一級子學科除綜合資源學、部門自然資源學、區域資源學之外,增設了社會資源(學)。部門自然資源學增加了一個第二級子學科藥物資源學。社會資源(學)列出人力資源(學)、資本資源(學)、科技資源(學)、教育資源(學)4個第二級子學科。2001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沈長江著文對資源科學學科體系做了深入的探討,提出資源科學的三維網絡結構學科體系[10]。第一維縱軸(Y)是資源科學總論,包括資源分類學、資源信息學、資源數學、資源化學、資源生態學、資源地理學、資源經濟學、資源工程學等15個分支學科。第二維橫軸(X)是資源科學各論,包括氣候資源學、水資源學、土地資源學、療養地資源學、勞動力資源學、金融資源學、人文文化資源、網絡資源、科學知識資源等19個分支學科(有些學科名稱不夠規范),分屬自然資源學、社會經濟資源學、知識信息資源學。第三維斜軸(Z)是資源科學區域分論,包括極地資源學、寒帶資源學、熱帶亞熱帶資源學、赤道帶資源學等。區域分論是資源科學中包羅分支學科最多、最為復雜的部分。
一、廣義資源科學的學科結構
借鑒資源科學學科體系的已有研究成果,我們提出廣義資源科學體系結構的嘗試性建構方案(表2)。廣義資源科學的所有分支學科(含邊緣分支學科),按照數學自然科學屬性、哲學社會科學屬性的強弱差異,相對地區分為五個群組。從左至右,即從第Ⅰ群組到第Ⅴ群組,數學自然科學屬性依次減弱,哲學社會科學屬性依次增強。第Ⅰ群組學科的絕大多數是具有鮮明哲學社會科學屬性的邊緣分支學科,如資源數學、資源力學、資源物理學、資源化學、資源地球科學、環境資源學、資源開發工藝學、遙感遙測資源學、仿生資源學、資源勘查學、資源系統論、資源控制論、資源信息論、環境資源學等。它們是資源科學與數學、自然科學(力學、物理學、化學、勘查學、仿生學、工藝學等)、系統科學(一般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等)的主要學科門類或學科相互滲透而形成或正在形成的邊緣學科。資源遙感遙測學,旨在研究自然資源考察中使用的遙感遙測手段。仿生資源學,側重研究通過仿生學途徑獲取資源的機理和方法。環境資源學是介于環境科學與資源科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其任務是研究自然環境資源的構成、分類、特征、功能、調查、評價、開發、管理等。在交叉科學中,環境科學和資源科學都是擁有眾多分支學科的學科門類,兩者有著特殊的交融關系。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布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學科專業目錄》,在“經濟學”學科門類中設有二級學科“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代碼020106),在“法學”學科門類中設有二級學科“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代碼030108)。由于人才培養方面這種整合式的制度安排,使作為知識體系的環境科學和資源科學在中國有著難分難解的關系。環境資源學[11]與資源科學的許多分支學科相融合,形成環境資源地理學、環境資源評價學、環境資源管理學、環境資源生態學、環境資源工程學、環境水土資源學[12]、環境資源經濟學、環境資源開發史等邊緣分支學科。第Ⅱ群組主要是依據自然資源的類型而劃分出來的一組學科,可統稱為自然資源學,主要有礦產資源學、水資源學(淡水資源學)、土地資源學、濕地資源學、山地資源學、草地資源學、林地資源學、沙漠資源學、生物資源學、氣候資源學、海洋資源學、空間資源學[13]、人工物料資源學、能量資源學以及熱帶資源學、溫帶資源學、寒帶資源學、極地資源學等。濕地資源學、山地資源學、草地資源學、林地資源學等單設學科,原因在于濕地、山地、草地、林地等地段性資源包含多種單項自然資源,可能既包含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又包含氣候資源和植物、動物等生物資源,研究內容具有一定程度的綜合性,是礦產資源學、水資源學、土地資源學所不能完全替代的。熱帶資源學、溫帶資源學、寒帶資源學、極地資源學則是按照地域氣候特征分立出來的幾門學科,分別研究熱帶、溫帶、寒帶和南極、北極的資源特征、分布、開發利用等問題。如果將地球之外的天體也置于研究視野,這一群組還可以包含月球資源學、火星資源學、太陽資源學等學科。第Ⅲ群組由一系列“中性”學科或接近“中性”的學科構成,包括資源計量學、資源評價學、資源管理學、資源規劃學、資源運籌學、資源系統工程學、資源地理學、資源生態學、資源工程學、信息資源學、區域資源學、全球資源學等。普通資源學是資源科學的一門核心基礎學科,其任務是探討有關資源、資源科學的各種一般性、普遍性、共同性問題。普通資源學盡管以普通自然資源學作為基礎和主體,但也包含著普通人文資源學的內容。隨著普通資源學的逐步成熟,將來有可能從中分化出資源科學史、資源科學學等相對獨立的分支學科。資源計量學、資源運籌學、資源系統工程學具有一定的數學自然科學屬性,但弱于第Ⅰ群組,因此暫列入第Ⅲ群組。資源地理學、資源生態學、資源工程學、信息資源學、區域資源學、全球資源學等列入這一群組,主要是因為它們既涉及自然資源,又涉及人文資源,兩方面難分伯仲,既不宜歸入自然資源學,也不宜歸入人文資源學。例如,資源地理學既包含資源自然地理學,又包含資源人文地理學;信息資源學既研究自然信息,又研究人文信息;全球資源學既涉及自然資源,又涉及人文資源。第Ⅳ群組主要是依據人文資源的類型而劃分出來的一組分支學科,可統稱為人文資源學,包括財力資源學(資本資源學)、人力資源學、智力資源學、社會文化資源學、精神動力資源學、政治資源學、行政資源學、外交資源學、司法資源學、科學技術資源學、教育資源學、藝術資源學、體育資源學、人際關系資源學、旅游資源學、軍事資源學等。前幾門學科分別以各個基本類型的人文資源作為研究對象,而后幾門學科則分別以各個社會活動領域的資源問題作為研究對象。政治資源、科學技術資源、教育資源等活動性或事業性資源,都包含著多種單項人文資源。因此,財力資源學、人力資源學、智力資源學、社會文化資源學等學科的任何一門,都無法取代對政治資源、科學技術資源、教育資源等的專門研究。旅游資源學、軍事資源學等學科,雖然必須廣泛涉及物質資源(建筑物、武器裝備等),但始終保持著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視角,因而將它們歸屬于第Ⅳ群組。旅游資源學是這個群組中發展勢頭較為強勁的一門學科。在中國國家圖書館《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中,目前可以檢索到1994年以來以“旅游資源學”作為書名主題詞的專著、教材36部[14]。第Ⅴ群組學科,大多屬于資源科學與哲學、社會科學的主要學科門類相互滲透而形成或正在形成的邊緣學科,如資源哲學、資源倫理學、資源政治學、資源法學、資源文化學、資源社會學、資源開發史、資源經濟學、資源投資學、資源市場學等。例如,資源哲學是介于資源科學與哲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其任務是研究有關資源、資源科學的一系列哲學問題,如資源概念的內涵和本質、資源在社會發展中的歷史地位、資源的無限與有限、資源消耗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資源科學研究的方法論等。資源經濟學是介于資源科學與經濟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其基本使命是探討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經濟學問題,如資源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資源開發利用的經濟評價、資源開發利用的優化方案、資源再生增殖能力的保護措施等。在既往的發展歷程中,資源經濟學與歸屬于自然資源學的一些分支學科發生了廣泛的聯系,已經形成或有望形成礦產資源經濟學、水資源經濟學、土地資源經濟學、生物資源經濟學、氣候資源經濟學、海洋資源經濟學等二級分支學科。就體系結構而言,廣義資源科學與狹義資源科學(自然資源科學)的差別,就在于后者不包含第Ⅴ群組,亦即第Ⅰ、Ⅱ、Ⅲ、Ⅳ群組的集合是狹義資源科學,狹義資源科學再添加上第Ⅴ群組,就是廣義資源科學。但兩者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差別,即第Ⅱ、Ⅲ、Ⅳ群組學科在狹義資源科學中以狹義資源(自然資源)作為研究對象,在廣義資源科學中則以廣義資源(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之和)作為研究對象。例如,資源政治學在狹義資源科學中,其任務是研究自然資源與政治活動的關系;在廣義資源科學中,它的任務是研究自然資源、人文資源與政治活動的關系。
二、資源科學的當前發展對策
[關鍵詞] 多層次;礦業資本市場;風險勘查;現狀
[中圖分類號] F640 [文獻標識碼] B
引言
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缺乏資源保障力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礦產勘查是運用一定勘探方法和地質科學理論,對客觀地質體或礦產資源進行調查研究的過程,礦產勘查客體的這種潛藏性和礦產資源具有的自然賦存性決定了地質勘查工作具有極大的風險和勘查成果的不確定,致使勘查市場天然具有風險高、投資額大、投資周期長的特點。由于地質勘查分為不同階段且各具特征,決定了風勘市場的多樣化和復雜性,通過建立風勘資本市場在為礦業企業拓寬融資途徑的同時豐富我國現有資本市場體系,形成更為完善的多層次資本市場。
一、國際礦業資本市場發展現狀
20世紀80年代后,礦業企業面臨資金困境,衍生出各種融資方式。經過近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形成了較具規模的國際礦業資本市場,并成為礦業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礦業企業并購活動日益活躍,勘查開發活動的地域范圍變得廣闊,礦業產業集中度提高,并形成了礦業專業交易場所。作為響力最大、礦業融資居首的多倫多證券交易所集團(TSX)在2013年的礦業融資額69億加元,融資數量1409筆。
TSX是加拿大最大的證券交易所,TSX的礦業資本市場特別是TSXV(TSXVenture創業板)是礦業公司進行風險勘查融資的最集中場所,全球礦業股票融資總量的45%和礦產勘查資金的20%都來自于此,完成了超過81%的礦業融資交易。TSXV是為了適應礦業公司的資金和發展需求、便利礦業公司融資活動而專門成立的,它提供了一種靈活的兩層制(Tier1 and Tier2)融資系統。Tierl主要適合有一定資金實力和資源的大型礦業公司,Tier2主要適合初級勘查公司。每層融資系統都有其最低的上市要求,融資企業在符合Tierl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實現轉板。
二、我國礦業資本市場發展現狀
我國政府在21世紀初就倡導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近年來,隨著金融領域的開放,我國資本市場逐步推出了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新三板,各地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等四板市場和證券公司柜臺市場日益興盛,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初具規模。但是,由于礦業的行業特殊性,我國現有的資本市場體系遠遠不能滿足礦業企業的融資需求。據統計,截至2013年8月,我國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中上市的礦業公司僅有50余家,基本限于采礦類公司,且絕大部分屬于國有控股公司,鮮有勘探類和民營企業,從而造成礦業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融資成本高。
由于礦業形勢連續低迷,礦產勘查投入呈現出嚴重不足,國家加強了對地勘行業的市場化改革,對中央地勘基金進行了重新定位,希望通過市場化手段引導社會資金在勘查行業的投入,如《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中提出了要建立和健全全國統一的礦業權市場、培育礦產勘查資本市場;國土資源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簽署的《共建天津國際礦業金融改革示范基地合作備忘錄》中提出雙方設立礦業金融改革示范基地,以天津國際礦業權交易所為平臺建立風勘資本市場;天津市人民政府在其“十二五”規劃中關于金融改革創新方面提出要設立風勘基金,創新風勘企業股權融資交易方式,推進風險勘查資本市場建設,促進礦業行業風投市場的發展。為了推動地勘行業的市場化改革和規范礦業權市場,滿足國家礦政管理需要,各地相繼建立起各種礦業權交易機構,這些機構雖然名稱迥異,機構性質也不同,但是絕大部分隸屬于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主要從事本區域或者轄區范圍內的礦業權出讓、轉讓、交易鑒證等業務,具有明顯的屬地化特征,礦業權交易在實務中基本無法進行跨區域交易,不僅無法滿足礦業企業的融資需求而且與國務院倡導的統一、集中的礦業權交易市場相悖。
因此,構建風勘資本市場成為解決我國礦業企業尤其是礦產勘查企業融資難、利用市場力量助推礦業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目前,我國還沒有統一的礦業權交易市場,采用市場化運作的公司制礦業權交易平臺僅有天津國際礦業權交易所和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天津國際礦業權交易所作為首家風勘資本市場平臺,已經推出了初級和高級兩個板塊,首批11家初級板掛牌企業在2014年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正式簽署了掛牌協議書,江西地礦局下屬紀元公司作為首家高級板上柜企業與中信礦業簽署戰略投資協議,標志著我國風險勘查資本市場的正式啟動。
三、結語
風險勘查資本市場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建立和發展不可能脫離資本市場固有的演進規律。因此,要建立統一、有序的風勘資本市場,必須借鑒國際礦業市場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建立礦業權評估、儲量評審、信息披露等配套制度,建立礦業企業信用評級制度和誠信數據庫,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引進國際合資格人制度,完善中介服務體系,建立嚴格的風控和監管制度,減少非系統性風險,積極與證監會進行對接;同時開展多元化融資,以天礦所為試點,探索礦業企業股權融資機制,開發多樣化融資產品,推動我國風險勘查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完善。
[參 考 文 獻]
[1]王艷娟,張洵,張建,等.淺議風險勘查資本市場探礦權評估方法[J].資源與產業,2014(6):55-61
[2]韋玉芳,喻學惠,莫宣學.對建立我國風險勘查機制的思考[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9(2):26-28
[3]程前.國際礦業資本市場融資概論[J].消費導刊,2009(12):27-30
[4]Halifax, Nova Scotia (PRWEB). SNL Metals & Mining Releases Annual World Exploration Trends 2014 Report [EB/OL]. http: // prweb. com / releases / 2014 / 03 / prweb 11630460. htm,2014-3-2
[5]Deloitte. Mining in Canada: Opportunities through Mergers & Acquisitions[EB/OL]. http: // www2. deloitte. com / content / dam / Deloitte / ca // Documents / Eand R / ca_en_energy_Canadas_mining_industry_MA_102309.pdf, Fall/winter 2009
[6]吳崗,吳梅.國土資源部天津市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2-10-27
[7]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天津金融改革創新“十二五”規劃的通知[N].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報,2012(14):2-7
[8]李剛.礦業場外交易市場建設探析[J].當代經濟,2010(5):62-63
[關鍵詞]鐵礦;成礦研究;找礦潛力
中圖分類號:TV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4-0279-01
近年來中國鋼鐵工業迅猛發展,國產鐵礦石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需要大量依賴進口,這導致鐵礦石價格連年大幅上漲,危及中國資源和經濟安全。為解決這一問題,必須立足國內解決鐵礦資源危機,開展中國鐵礦成礦規律研究和主要成礦區帶資源潛力分析,指導找礦評價。成礦規律研究是地質理論應用和評價礦床資源潛力間的橋梁,是地質找礦中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我國鐵礦資源豐富,查明的資源儲量僅次于巴西,澳大利亞,烏克蘭,俄羅斯。列世界第5位。
1.區域地質特點
1.1地層背景
祁漫塔格地區位于柴達木陸塊的南緣,東昆侖北坡巖漿島弧帶的北端。整體呈北西西帶狀分布。該區出露的元古代中基底層,呈長條狀或斷塊體嵌入于古生代、中生代地層之中。由深變質巖及淺變質碳酸巖組成。蓋層由奧陶紀灘間山群海相碎屑巖,中-基性火山巖夾碳酸巖、泥盆紀海陸交互相碎屑巖夾碳酸巖、陸相中-酸性火山巖、石炭-二疊紀濱-淺海相碎屑巖、灰巖、三疊紀陸相中酸性火山巖組成。并且區內巖漿活動頻繁,與構造運動關系密切,形成規模巨大的構造,巖漿巖帶,巖漿巖的分布受區域性斷裂帶控制,侵入巖以酸性巖為主。
1.2區域構造
區內屬于祁漫塔格弧后裂陷盆地,構造以北西西-北西向壓性-壓扭性斷裂為構造骨架。北西西向構造帶的構造形跡包括軸面為北西西向延伸的褶皺-片理及壓性斷裂帶。總體表現以斷裂構造為主,與北西西-北西向構造線交切的是后期的斷裂有兩組:一組是走向為北北東向的張性斷裂;另一組是近南北走向的張扭性或壓扭性斷裂。它們對其早期斷裂起破壞位移作用。區內礦產豐富,礦種較多。已發現金屬礦產有鐵、銅、鉛、鋅、鈷、鉍、鉬等、金等礦種。礦產地12處,其中鐵礦產地36處,鋅鐵29處、鐵錳1處,共31處.其分布受地層-構造、巖漿巖控制明顯。鐵及金、鈷、鉍礦產等賦存于灘間山群中,與奧陶紀火山活動熱水噴流沉積作用有關。
2.成礦規律的研究方法
2.1技術路線
系統地收集與鐵礦床有關的國內外資料以及本地區的基礎地質、礦產、物探等相關工作成果、地質資料和數據,掌握各類型鐵礦的礦床總體特征以及它們主要分布特征。選擇多個典型沉積變質型、矽卡巖型、熱液交代充填―風化淋濾型和巖漿型鐵礦床,通過對區內典型礦床(點)進行研究,總結區內礦床(點)成礦環境、成礦類型、成礦規律及找礦標志。收集礦區內巖礦石的測年、流體包裹體等的相關測試數據,有針對性的選取各個 礦區內的典型礦石進行形成時代和其他的測試工作,研究鐵礦床的成礦年齡和礦床成因。通過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了解典型礦床的勘查經歷,依據區內不同的鐵礦類型。通過對已知的礦化信息、物探資料的綜合研究,明確找礦方向,提出祁漫塔格地區鐵礦找礦靶區。
2.2研究方法
全面收集國內外在鐵礦成礦作用方面的資料,對己有的區域地質、深部地質、地球物理資料給予充分重視,深入分析己有地質、構造、巖漿巖、礦床等資料進行系統研究。通過對典型礦床進行成礦規律研究、礦床勘查過程研究、礦床成礦潛力預測等方面的研究,挖掘深層次的地質意義,研究總結區內礦床的地質特征。對近年來找礦成果較大的地區采集樣品,并進行加工、分選、測試、巖礦鑒定,鑒定巖石結構構造、礦物成分含量、礦物間關系、礦化蝕變類型及強度、次生變化。
3 成礦控制的研究
3.1構造場對成礦控制作用
據對區內成礦地質背景分析,構造對成礦控制作用十分重要.筆者將其總結為成礦構造聚斂場。鐵礦帶內發育不同亞類海相沉積型鐵礦產地 45處,僅次于海相火山巖型鐵礦床位居第二位.主要海盆構造聚斂場有 3 種:一種是早石炭世拉張早期陸緣中深海盆地.以發育海相細碎屑巖-泥質巖-硅質巖(含鐵碧玉巖)-細碧巖建造;第二種是,早石炭世拉張晚期陸緣濱-淺海半閉塞盆地.發育海相含火山碎屑巖-正常碎屑巖-碳酸鹽巖建造中的古砂礦型鐵礦;第三種是,晚石炭世早期匯聚階段.形成淺海火山-沉積盆地,屬匯聚后固結期板內殘余海盆(陸表海)環境,形成復理石建造夾基-中-酸性火山巖及鈣質白云巖建造。
3.2火山巖對成礦的控制作用
本文以祁漫塔格地區鐵礦帶內兩個中型海相火山巖型鐵礦為例闡述火山巖對成礦控制作用。覺羅塔格火山巖帶分布于覺羅塔格晚古生代裂陷槽,發育早石炭―早二疊世的火山巖,覺羅塔格晚古生代裂陷槽在拉張中期形成與海相火山作用有關、成因各異的海相火山型鐵、銅礦床,主要賦存于下石炭統雙峰式火山巖建造內。成礦與石炭紀火山噴發活動密切相關,礦床產于早石炭世火山活動中心地帶,主要受火山噴發沉積盆地及火山機構控制。
3.3侵入巖和變質作用對成礦控制作用
覺羅塔構造帶作為古生代構造-巖漿帶,在多期構造演化過程中,區域變質作用較發育,屬天山南脈中華力西期變質地帶.主要有濁沸石-葡萄石-綠纖石相、低綠片巖相、綠片巖相、角閃巖相及片麻巖相.其中前兩種變質巖相廣泛分布于覺羅塔格構造帶,主要見于石炭系及二疊系中酸性火山巖、火山碎屑巖、陸源碎屑巖夾碳酸鹽巖地層等。從宏觀上看,區內劇烈巖漿活動對已有礦化或礦源層進行熱液改造和再次富集。
3.4沉積巖相與建造對成礦控制作用
有利于鐵礦形成的地層結構主要有:海相雙峰式火山巖建造、海相碳質頁巖-硅質巖建造、碎屑-碳酸鹽巖建造、濱海古砂礦建造、海相中酸性火山-沉積建造、復理石及類復理石建造、碎屑-碳酸鹽巖建造。在上述沉積建造中,海相建造以雙峰式火山巖建造、中酸性火山-沉積建造、濱海古砂礦建造、碳質頁巖-硅質巖建造對成礦最有利。沉積礦床形成主體受古地理、古氣候條件控制,與沉積巖相關系密切.如本區鐵礦床主要形成于古陸邊緣海灘相和半閉合臺地相、淺海臺棚相及槽盆相,中深海槽盆相(翠嶺硅鐵建造鐵錳礦)等。
結論:通過上述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首先,區內控制成礦構造聚斂場主要有古火山機體成礦構造聚斂場及網格狀線性構造成礦構造聚斂場;主要與石炭紀火山噴發活動密切相關,礦床產于早石炭世火山活動中心地帶,主要受火山噴發沉積盆地及火山機構控制。其次,找礦標志為磁鐵礦類鐵礦床中局部異常明顯,強度高,梯度變化大的地方。鐵礦多產于區域重力高值帶中或重力梯度帶上、區域航磁高值帶上,少量位于低緩負磁背景場中。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楊正位(1968―),男,四川大英人,經濟學博士,商務部政策研究室副巡視員。
【摘要】青海緣于獨特的地理、生態和人文環境,擁有一批既有高原特色、又有比較優勢、市場前景廣闊的特色優勢產業,具有“綠色、有機、純天然、無污染”的聲譽。但是,由于長期遠離主流市場,這些產業深度開發與品牌營銷不足,不少產品有實無名,優質不優價,對經濟增長、就業和民生的帶動偏低,輕重工業顯著失衡。今后,可以通過實施“青海精品”戰略等措施,加大對特色優勢產業的扶持和宣傳力度,走精品高端之路,走綠色現代化、輕重工業協調和開放式發展之路,增強經濟造血功能與自生能力,保護好祖國的三江源,促進永續發展。
【關鍵詞】產業;特色和優勢;突出問題;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0351(2013)04―0127―06
國務院于2008年10月針對青海、四川、云南、甘肅四省藏區發展指出:到2012年,特色經濟初具規模;到2020年,特色優勢產業形成規模。但是,當前青海的一大批特色優勢產業,仍然沒有拓開市場,優質不優價,市場占有率很低。今后如何把青海的綠色優勢、特色優勢和資源優勢,轉換成市場優勢、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推動綠色發展和跨越發展,還有較長的路要走。本文擬分析青海的特色和優勢、特色優勢產業識別、目前存在不足,探討特色優勢產業今后發展方向和目標,并提出如何使青海特色優勢產品沿著“物品產品商品名品精品”路徑良性演進的政策建議。
一、概論
(一)概念與分類
青海的特色優勢產業,是指具有青海獨特的地域特色,具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少我多”的特性,品質顯著優于省外同類產品,在全國乃至世界具有特殊地位與重要性,國內外競爭力較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產業。界定青海特色優勢產業簡單的標準是“特色+優勢”,必須二者兼具。具體來講是“四有”標準:一是有青海特色。指在青海獨特的地域環境、氣候環境、生態環境、人文環境下產出的產品,可分為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如動植物資源及用其加工的輕工產品,就屬物質產品;而大美景色、昆侖文化、民族特色、宗教重地、青海的各種精神等可稱為精神產品,這應包括旅游、文化等產業。二是有資源依托。青海資源豐富是共識,上天賜的、地上長的、地下埋的、人工產的都很豐富。上天賜的有光、水、風和天然美景,提供了可再生能源和旅游資源。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礦產資源和能源;第二類是動植物資源、生態資源、美景資源、文化精神資源等,總體上屬于可再生、可持續、可重復、可長久存在的資源,這類資源對青海至關重要。人們一談到青海資源,馬上聯想到第一類的礦產與能源,第二類資源在無意或有意中被忽視了。而依托第二類資源形成的產業,正是特色優勢產業的主體。三是有比較優勢。這類產品因其品質優良,與外省或外國產品比,其獨特性、優質性頗受消費者青睞,競爭優勢明顯。四是有發展潛力。經過充分市場化與品牌化后,國內外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好。
(二)規模的初步估計
2011年,青海第一產業的特色優勢產業占GDP的比重為74%;第二產業占36%左右,加上鹽湖化工和新能源約占8%;第三產業為7%;再加上其他可能漏算的部分,全部特色優勢產業占GDP的比重約為1/4。
二、優勢和前景
(一)主要優勢
青海特色優勢產業的產品,大致包括食品、藥品、保健品、紡織品、民族工藝品以及旅游產品,不少產品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好的。一是區位優勢。青海地處世界“第三極”,作為“世界四大無公害超凈區”之一,既提供了現代人的精神家園,也提供了其他地區不可替代的優質產品。二是生態優勢。特殊的生態環境和大自然的恩賜,使青海產品具有天然、原生態的獨特魅力,是發展生態經濟的理想之地,為打“高原牌、綠色牌、有機牌”提供了優越條件。三是人文優勢。青海文化多元交匯、包容共存,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共生,被稱為“文化昆侖”,人文資源豐富。四是品質優勢。產品內在品質與國內外同類產品相比質量優異,不少產品可成為精品乃至極品。五是競爭優勢。上述四個優勢交互促進,最終體現為市場競爭優勢。在國際國內商貿大平臺上,青海的特色優勢產品始終是搶手貨,往往供不應求。
(二)市場前景
青海特色優勢產業的前景,既體現在符合世界綠色有機消費的新趨勢,也體現在國內對“放心產品”的極度渴望;既是現實的需求,也是潛在的需求,可以說今后20年是青海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一是有豐富的國內外市場需求。隨著人類健康、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對綠色有機食品的需求迅猛增長,為青海發展高質量產品提供了機遇。如在2012年綠博會上,青海10個產品榮獲“最佳暢銷產品獎”。二是有價格倍增的潛力。國內外一些產品賣到不可思議的高價,反映了市場規律。青海一些特色優勢產品珍稀性明顯,質優而價不高,有很大的升值空間。這些產品價格倍增可來自于五方面:宣傳后市場需求的增加、精深加工的增值、品牌效應、科技創新的貢獻增大、更合理的包裝。三是成功的典型案例。蟲草、昆侖玉、藏獒、藏毯、黑枸杞、唐卡、旅游等都較成功。企業成功案例也在增加,春天藥業極草銷售三年就超過30億元,可可西里、金訶藏藥、互助青稞酒等品牌企業也都高速成長。
(三)主要特色優勢產業/產品的發展前景預測
我們對下述十六類產品進行了初步預測:(1)藏毯、民族服飾及紡織業;(2)牦牛肉、羊肉、肉牛產業;(3)牦牛奶、奶牛奶;(4)枸杞;(5)沙棘;(6)旅游業;(7)唐卡;(8)昆侖玉;(9)冬蟲夏草;(10)人參果、黃菇、迷果芹;(11)中藏藥;(12)青稞酒;(13)蜂產品;(14)菜籽油;(15)其他產品:包括礦泉水、鹿產品、馬鈴薯、蠶豆、冷水養殖;(16)鹽湖化工與新能源等。粗略估算,到2020年,特色優勢產業的銷售收入在剔除重復計算后,折成增加值約1300億元,可占當時GDP的30%左右,加上鹽湖化工和新能源后能達到35%左右;到2030年以后,可能占GDP的40%以上至一半左右,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呼圖壁縣;鼠疫;監測
呼圖壁縣鼠疫自然疫源地位于天山山系天格爾山北坡東西分別與昌吉市和瑪納斯縣的疫區相連植被帶被海拔1600~1800m為低山草原帶、1800~2900m為中心森林草原帶和亞高山草旬草原帶、2900~3900m為高山草原帶。疫區有2個鄉鎮、一個牧場、十幾個煤礦、疫區總人數19912人。疫源地面積約14萬公頃、疫源地主要宿主動物為灰旱獺、以森林草原帶密度較高。其他小型嚙齒動物類有小林姬鼠、灰倉鼠、銀色山鼠和社會田鼠等。灰旱獺的主要體蚤有謝氏山蚤、人蚤、斧形蓋蚤等。將呼圖壁縣南山鼠疫疫源地10年以來開展的人類與動物間鼠疫的監測情況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匯總新疆呼圖壁縣灰旱獺鼠疫自然疫源地10年鼠疫調查數據。
1.2 方法 根據全國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鼠疫監測方案在呼圖壁縣灰旱獺鼠疫自然疫源地開展人間與動物間鼠疫調查[1]。
1.2.1 監測點設置:呼圖壁縣為國家級鼠疫監測點。
1.2.2宿主動物密度:采用樣地法和路線法每年5月和7月各進行一次灰旱獺密度調查。樣地法每次調查5個樣方,路線法每次調查3~5條路線,每條路線不少于50公頃。
2 結果
2.1人間鼠疫監測與防治 積極落實各項鼠疫防治與措施,開展鼠疫監測工作多年來當地政府部門不斷地調整地方病領導小組,成立鼠疫應急突發事件處理小組,并每年到達鼠疫監測點開展工作前在監測點現場召開會議,總結往年的監測工作,部署新一年的監測任務。縣委主管衛生的領導每年與各成員單位簽訂鼠疫防治責任書,縣衛生行政部門、縣疾控中心與“三級監測網”成員簽訂鼠疫防治責任書,把鼠疫防治工作納入政府年終考核目標任務工作中。不斷加強“三不、三報”為內容的宣傳,提高疫區群眾對鼠疫危害性的認識。多年來對縣、鄉鎮、村及個體醫等醫務人員進行鼠防知識的培訓。邀請醫務人員到鼠疫監測點進行實地參觀、考察、現場交流、提高了專業技術人員對疫區處理水平。
2.2 動物鼠疫監測
2.2.1宿主、媒介動物及體外寄生蚤、病原學與血清學監測 2001~2010年經病原學、血清學(正、反響)等檢驗方法檢驗活旱獺臟器材料3695份、自斃旱獺檢驗數11份、其中陽性數3份。旱獺血清3132份、其中陽性數24份、陽性滴度分別為:1:64、1:32、1:128以上。家犬血清332份、未發現陽性。檢驗媒介蚤4類,檢蚤鼠數:3638只、染蚤鼠數:2576只、檢驗總蚤數:24703只、染蚤率70.19%、蚤指數6.81。其中:謝氏山蚤9697只、人蚤14097只、斧形蓋蚤855只。
2.2.2宿主密度監測及動物疫情處理 2001~2010年灰旱獺密度調查(定點法)100個樣方、960公頃、其中見成獺549只、幼獺36只、灰旱獺平均密度為:0.63只/公頃。灰旱獺密度調查(路線法)總路線數60個、8500公頃、其中見成獺數328只、幼獺數32只、旱獺平均密度為:0.068只/公頃。在監測區根據不同的地理景觀,5米夾線法總布夾12900個、總捕鼠數:644只、其中小林姬鼠214只、小家鼠126只、銀色山ping49、社會田鼠13只。2001年~2010年處理大小范圍的動物間疫情處理28起、處理疫區范圍85平方公里、總出動人數445人次、處理疫區總費用40200元。
3 討論
10年的監測結果表明(2001~2010年),雖然呼圖壁縣連續40年未發生人間鼠疫疫情,但動物間疫情仍然處于較為活躍流行狀態[2-5]。2011年在我縣監測到動物血清陽性標本,我縣自然疫源地交通便利,礦產資源較豐富,隨著西部大開發、發展特色旅游業的號召目前進入疫區開采和旅游的流動人口越來越多,其中部分人員有旱獺,食旱獺肉的習慣,因此,還需在監測區內加強動物疫情監測的同時加強人間鼠疫監測,做好礦區流動人口和旅游人員的鼠疫防治知識,全社會共同關注高度重視鼠疫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好鼠疫防治與當地經濟發展的協調關系,強化應對突發人類鼠疫的防控措施,完善鼠防隊伍建設進一步知識化,年輕化,不斷促進呼圖壁縣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創造和諧的呼圖壁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曹漢禮,張渝疆.2000-2009年新疆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動物鼠疫疫情形勢分析[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11,26(1):1-6.
[2]張鴻猷,張永宏,湯國厚.新疆瑪納斯、呼圖壁、昌吉三縣(市)鼠疫疫源地滅獺效果考核及鼠疫防治策略探討[J].地方病通報,1995,10(1):69-74.
[3]張春華.中國鼠疫疫情及其防治策略[J].2009,30(3).
關鍵詞:地質公園規劃、風景名勝區規劃、地質遺跡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 A
1.概述
地質公園(Geoparks)是由國際教科文組織(UNESCO)在開發“地質公園計劃”可行性研究中創立的新名稱。地質公園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優雅的美學觀賞價值,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分布范圍的地質遺跡景觀為主體;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并具有生態、歷史和文化價值;以地質遺跡保護,支持當地經濟、文化教育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為人們提供具有較高科學品位的觀光游覽、度假休閑、保健療養、科學教育、文化娛樂的場所,同時也是地質遺跡景觀和生態環境的重點保護區,地質研究與科學普及的基地。
2.規劃編制中的重點問題
2.1做好地質公園規劃與當地相關規劃的銜接工作
各規劃之間的銜接問題即是重點也是難點。在切實保護好地質遺跡資源的前提下,應做好地質公園規劃同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礦產資源規劃、城鄉規劃的銜接,協調好與已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的相互關系。
2.2合理劃定地質公園范圍
地質公園的范圍劃定要以能夠包含構成地質公園的主要地質遺跡并能實施有效保護為基本原則,方便管理,避免公園規劃面積過大,公園的規劃面積與審批面積的變化不宜超過10%。地質公園的土地權屬應清晰,充分考慮區域內礦產資源賦存狀況和地方經濟建設情況,避免公園內設置礦業權,要注意與地方經濟發展相協調。
為便于管理,在保證地質遺跡的完整性和有效保護的前提下,邊界劃定可充分利用山脊線、山谷線、河流中線、水岸、陡崖邊線、道路、行政區邊界、土地權屬邊界等具有明顯分界特征的地形、地物界線。
2.3科學確定園區、景區、功能區的劃分
在公園范圍內,按地質遺跡景觀和其它景觀類型的空間分布與組合特征、地貌的自然分區、交通連通狀況,特別是行政轄區的因素,可將地質公園劃分為相對獨立的園區和園區之下的景區。為便于公園統一管理,一個公園的園區應相對集中,數目不宜過多,原則上不能超過2個。
功能區的劃分應依據土地使用功能的差別、地質遺跡保護的要求并結合旅游活動的要求,在公園或獨立的園區范圍內,可酌情劃分出門區、游客服務區、科普教育區、地質遺跡保護區、自然生態區、游覽區(包括地質、人文、生態、特別景觀游覽區)、公園管理區、居民點保留區等。
2.4加強地質遺跡調查、登錄、評價和保護
(1)地質遺跡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查明公園內應當予以保護的地質遺跡的類型與空間分布;地質遺跡的地質地貌背景;能描述和分析地質遺跡形態和性狀特征的各種參數;地質遺跡受到破壞與保護的現狀;對地質遺跡產生破壞或威脅的自然與人為的影響因素。
(2)按科學價值、美學價值、科普教育價值及旅游開發價值為主并參考有關因素對地質遺跡進行綜合評價,將地質遺跡劃分為世界級、國家級、省級及省以下級四個等級。按類按級編列公園全部地質遺跡名錄,并按相關的技術要求進行檔案登錄和數據庫錄入,為有效保護與科學管理提供依據。
(3)將公園內地質遺跡分別劃入特級、一級、二級和三級地質遺跡保護區中,并有針對性地分別列出其主要影響因素及保護要求,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護方案與保護措施,使園中地質遺跡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護。
2.5規范地質公園解說系統和科普活動
(1)科學解說系統是地質公園的主要特色,是地質公園必須建立的。其內容包括:地質博物館,科普電影館(影視廳),公園與園區主副碑,解說碑、牌、欄,交通指示牌等;解說員與解說設備的配備;解說出版物(公園科學導游圖、地質公園叢書、地質公園解說詞及主要地質科普路線解說詞,科普音像出版物等)。
(2)開展科學普及活動是地質公園設立的三大任務之一。應以普及地球科學知識、提高公眾科學素養為基本原則,制訂科學普及工作方案。科普活動的主要內容分為:①面向中小學生開展鄉土科普教育活動;②面向大中專學生及科研機構在公園內科研教學實習編寫論文等活動;③面向普通游客的專項科普活動。
2.6加強地質公園的信息化建設
用現代科技完善信息化建設是建設和管理地質公園的基本要求。要加強地質公園數據庫、監測系統、網絡系統的建設。在公園各景點及重點位置安裝監測儀器,建立監測中心,加強對園區的監控管理,確保游客安全,及時發現地質遺跡損毀事件以及地質災害和火災隱患等;建立全園的信息網絡系統,包括設立在信息中心的主機,設立于公園各處的終端機、信息自動服務臺、觸摸屏、電子導游系統、大屏幕、虛擬現實系統、面對面信息服務臺等設施。實行信息互通,向游客及時提供游覽信息、游覽指南,引導游客游覽、疏導客流等;建立地質公園網站,溝通與各個方面的信息聯系,要具有公園及地質遺跡展示、科普教育和地質公園研究平臺、遠程票務住宿預訂服務等功能。
2.7重視地質公園的管理體制與人才規劃
健全的管理機構和有序的管理體制,是建設和管理好地質公園的保障。規劃時必須做好地質公園管理體制規劃,應把地質公園管理機構的名稱、級別、二級機構設置、人員編制、管理職能等編列清楚,并以公園上一級政府正式批件為據。地質公園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特別是地學專業人才,要求世界地質公園5-8人,國家地質公園3-5人)是建設和管理好地質公園的重要保障,必須將公園的人才結構和配備途徑、培訓計劃納入地質公園的規劃。
3.地質公園規劃與風景名勝區規劃的差異
不管是國家風景名勝區,還是國家地質公園,他們都有著共同的目的:保護環境,推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公眾環保意識,維護人類與地球的平衡關系。但近幾年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的風景名勝區在取得迅速發展的同時,管理、開發與保護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為了使新生的國家地質公園不重蹈某些風景名勝區的覆轍,盡快完善地質公園規劃建設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地質公園作為一個新興事物,規劃設計工作剛剛起步,國土資源部提出的《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工作指南(試行)》大部分是借鑒建設部《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并沒有形成一套地質公園規劃體系,地質公園與風景名勝區規劃工作有很大的差異:
(1)地質公園必須以地質遺跡中心來規劃景點、景區。
(2)功能分區包括地質遺跡保護區(包括保護點和保護帶),大眾游覽區,管理服務區和科研區。其中地質遺跡細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保護區,保護區在地質公園中占有一定的面積,科研區也是地質公園特有的區域。
(3)加大科普旅游設施的建設,如建立地質公園博物館和解說教育系統,用于揭示和解釋地質運動過程和現象。
(4)屬地區級采點性規劃,規劃的重點是土地利用,功能分區要求相當準確,嚴格區分。
參考文獻:
[1] 李曉琴.地質公園規劃若干問題探討——以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彭州園區為例[J].四川地質學報,2002,22(1):43—46.
[2] 劉斯文,田明中.中國國家地質公園總體規劃修編若干問題探討[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9,25(3):255—258.
[3] 李同德.地質公園規劃概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4] 陳安澤.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建設的若干問題[J]資源·產業,2003,5(1):58—63.
[5] 楊更.地質公園范圍界定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7,24(5):100—113.
[6] 國土資源部關于《國家地質公園規劃編制技術要求》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89號).
作者簡介:
Abstract: Biology Marxism is a new theory conformation ofWestern Marxism on contemporary, the purpose of which is to analyze the reason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ecological crisis of modern capitalist, and to explore ways to solve those crises. Ecological Crisis Theory of Biology Marxism is a kind of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n contemporary global issues as well as the dilemma human being is now confronting during thei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t has a important value and also a great revelation effect on our socialist construction.
關鍵詞:生態危機;生態學;當代價值
Key words: the ecological crisis;Biology Marxism;contemporary values
中圖分類號:A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2-0322-02
0引言
生態學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形成的西方的最新分支學派之一。它關注當前嚴重的生態問題,從資本主義制度、異化消費和科學技術三個層面對生態危機的成因進行剖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生態危機理論。在全球生態環境日益嚴峻的今天,研究生態學的生態危機理論對于正確認識當前全球性的生態危機,豐富與發展,以及對我國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一定的啟迪意義。
1生態學的生態危機理論
1.1 生態危機和資本主義制度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追求利潤是生產的唯一目的,為了實現利潤的不斷增長,資本必然會不斷擴張。但是地球是一個有限的生態系統,它所提供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這說明人類影響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也表明無限擴張的資本和有限的地球生態系統必然會發生沖突。生態學指出,資本主義不惜一切代價追求經濟增長,這勢必會造成自然資源的快速消耗和環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因此,生態危機發生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具有必然性。資本主義生產是“以無限價值擴張為目的的,它絲毫不考慮這種擴張所帶來的政治的、經濟的、地理的或生態的后果。”[1]“這種把經濟增長和利潤放在首要關注位置的目光短淺的行為,其后果當然是嚴重的,因為,這將使整個世界的生存都成了問題。一個無法避免的事實是,人類與環境關系的根本變化使人類歷史走到了重大轉折點。”[2]雖然資本主義通過科學技術采取一些措施來解決生態問題,但這些措施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進行的,其最終目的是為了保證利潤的順利再生產,所以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2 生態危機和異化消費由于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的勞動是一種異化勞動,人們在勞動中“缺乏自我表達的自由和意圖,就會使人逐漸變得越來越柔弱并依附于消費行為”。[3]感受不到自由和幸福,反而覺得痛苦。為了宣泄勞動中的不滿和痛苦,人們購買和消費商品。這種商品消費并非人的真實需要,而是一種逃避異化勞動的異化消費,是“一種為補償自己那種單調乏味的、非創造性的且常常是報酬不足的勞動而致力于獲得商品的一種現象。”[4]與此同時,資本主義為了追求利潤不斷擴大再生產,并借助廣告和大眾傳媒大力宣揚消費主義觀念,向人們源源不斷地提供商品,這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異化消費。這種消費消除了人們對異化勞動的不滿,麻痹了人們的斗志,延長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壽命。它制造了虛假的市場繁榮景象,造成生產的盲目擴張和資源的極大浪費,導致環境受到嚴重污染,生態平衡被破壞,最終形成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態危機。
1.3 生態危機和科學技術生態學認為,科學技術與生態危機的關系很復雜,只有對科學技術的性質進行分析,才能正確的理解科學技術對生態的后果。在生態學看來,科學技術不僅僅是人征服自然和控制自然的手段和工具,它反映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技術本身是可分的,可以分為“以資本主義生產邏輯為標志的技術”和“溫和的技術”。前者建立在對工人和自然進行合理性統治的基礎上。后者主要指分散性技術,包括日光、潮汐、風力和生物能等技術,它們服從于人類的控制,具有潛在的反資本主義和民主性質。生態學指出,資本主義的根本特征是資本積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它不斷地進行擴張,只有有利于資本擴張的技術才能得到發展,而不利于其擴張的技術則被排斥。因此,“資本主義呈幾何級數的增長和與之相伴隨的對稀有資源的不斷增長的消耗導致了快速的復雜化了的環境問題。”[5]在生態學看來,造成生態環境問題的原因不在于技術本身,而在于技術的資本主義使用。
2時代意義
生態學關注當代全球環境問題,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不乏真知灼見,具有很強的時代意義。一方面,生態學透過生態環境問題,看到了資本主義制度對人和自然的嚴重損害,揭示了造成生態危機的根本原因在于資本主義生產的無政府狀態,倡導生態保護,在維護和平、環境保護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等國際活動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生態學不僅在學理上對進行了理論探索,為的豐富和發展做出了貢獻,而且把與當前生態環境及其危機問題具體結合起來,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為人們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提供了新的視角。
3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啟示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偉大創舉。總的來看,“我國人口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弱,這是基本國情。特別是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和人口的不斷增加,能源、水、土地、礦產資源不足的矛盾越來越尖銳,生態環境的形勢十分嚴峻”。[6]我國絕不能再走西方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必須立足于維護全球生態平衡,走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相協調的發展道路。不言而喻,生態學對生態危機的深入研究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3.1 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3.1.1 必須從實際出發,謀求人與自然的和諧按自然規律去合理利用和開發自然,徹底轉變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同步開展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這一點對于我國實施的西部大開發以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更具有實踐上的意義,絕不能把大開發演變成大開荒、大開采和大開礦,而應該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3.1.2 正確地運用科學技術來改善生態環境必須揚棄傳統的技術使用方式,采用既有利于實現人類利益,又有利于保護自然環境的技術方式。這就需要我們加強環保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促進生產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同時,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探求生產資料循環利用的技術,為我國生態建設提供堅實有力的技術保證。
3.1.3 加強人口數量的控制,緩解人口對生態的壓力人口增長過快,人口數量增加,直接引發社會需求擴大,勢必加重自然環境的負擔,從而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因此,必須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鼓勵晚婚、晚育、少生和優生,努力降低人口自然增長率,以減輕人口對生態環境的壓力,保持人口增長與生態環境的平衡,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2 對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啟示
3.2.1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積極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群眾所需的精神產品,滿足并提高人民群眾日益發展的精神需求。
3.2.2 堅持弘揚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面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大激蕩,必須大力弘揚民族精神,把其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中,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3.2.3 積極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科學文化水平,提升精神需要層次文化是精神的載體,沒有高層次的科學文化知識的修養,何談精神需要的發展。因此,要大力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促使全民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重新喚起人們對精神的那種親切的感覺。同時,要加強對人們精神需要的引導,使人們追求健康合理的精神生活。
參考文獻:
[1]俞可平.全球化時代的“社會主義”[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2]約翰?貝拉米?福斯特.生態危機與資本主義[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3]本?阿格爾.西方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
[4]本?阿格爾.西方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