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工業廢氣污染治理范文

    工業廢氣污染治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業廢氣污染治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工業廢氣污染治理

    第1篇:工業廢氣污染治理范文

    關鍵字:大氣污染治理 規模效應 結構效應 技術效應 工業廢氣

    近年來,我國的工業生產水平取得了很大程度的進步,經濟發展上取得的成就令全世矚目。但在工業發展的同時,大氣環境的受破壞程度卻在與日俱增,特別是在粗放的重工業發展模式下,工業廢氣沒有得到正確的處理,大氣污染現象十分嚴重,酸雨等空氣污染所導致的災害甚至已經成為了影響人們正常生活的主要因素。為了對大氣污染現狀進行有效治理,避免環境污染對人們帶來災害,需要從大氣污染治理中的規模效應、結構效應、以及技術效應等影響治理效果的基本因素入手,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理方案。

    一、大氣污染治理中的主要影響因素

    在對大氣污染進行治理的過程中,包括了許多方面的影響因素,比如說工業廢氣處理的控制,產業結構的改變,人們環保觀念的轉變以及經濟發展的水平高低等等。而從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上來分析,影響大氣污染治理效果的因素包括了規模效應、結構效應以及技術效應等多個方面。

    1.規模效應

    規模效應即是指工業生產中的工業發展規模對大氣污染的治理所造成的影響。一般來說,規模效應對大氣污染的治理并沒有非常顯著的正面影響,甚至會存在著一定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在一些以工業為經濟增長核心產業的地區,規模效應十分突出,對當地的經濟發展能夠帶來一定的積極影響,但同時也可能會使得工業廢氣的排放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從而讓大氣污染的治理工作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因此,在大氣污染的治理過程中,一般需要忽略或者抑制規模效應,讓規模效應不會對污染治理的進行造成阻礙,更有利于對工業廢棄的控制。

    2.結構效應

    結構效應指的是工業的產業結構對大氣污染治理所產生的影響,通過產業結構的改變,可以讓大氣污染的治理效果發生較大程度的改變。目前,我國大氣污染最為嚴重,每年工業廢氣排放量最大的地區主要是一些有著較久工業發展歷史的老工業區,比如說我國的東北老工業區,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特別是在一些重工產業中,生產經營往往需要排放出大量的廢氣,如果不在排放前進行處理,則對大氣環境會造成更大程度的污染。而在大氣污染的治理過程中,結構效應即是產業結構發生改變后對污染情況改變的一種直接體現形式,對污染的治理效果能夠產生一定的正面影響,通過當地經濟發展模式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變,工業結構模式從重工業向輕工業轉變的方式,可以讓大氣污染情況得到一定的控制。比如我國現今許多工業城市為了治理大氣污染,就會將傳統的,對大氣環境影響較大的工業轉移到周邊地區,通過對城市經濟發展中產業結構的改變來實現對當地大氣污染的控制與治理。

    3.技術效應

    技術效應所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主要有工業生產工藝、廢氣排放前的處理技術、當地相關部門對經濟發展理念的轉變等等,是當今大氣污染治理過程中最常考慮到的影響因素。通過調查發現,近年來,我國許多地方的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程度的進展,就是受到技術效應的影響。隨著當今環保工業生產流程的逐步完善與改進,從技術上可以讓大氣污染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我國許多地方每年的工業廢氣排放量呈現下降趨勢。比如說在原油生產工業中,脫硫加氫技術成為了生產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已經列入了工業企業生產的相關法規,對大氣污染的治理產生了非常顯著的正面影響。

    通常來說,在規模效應、結構效應以及技術效應中,技術效應對大氣污染所治理產生的正面影響作用最大,其次為結構效應,而規模效應則一般對大氣污染治理沒有正面影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產生負面影響。

    二、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相關建議

    根據對大氣污染治理中規模效應、結構效應以及技術效應等影響因素的綜合分析,可以發現制定治理措施的要點,為大氣污染治理提供有效的可行性建議。在不同影響效應的分析基礎上,針對于我國工業廢氣中的主要污染物為二氧化硫、粉塵等物質的現狀,可從多個方面對大氣污染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理。首先,從工業生產技術上完成減排與排放前處理的工作。從政府部門入手,轉變經濟發展的基本理念,放緩經濟發展的速度,將減少工業廢氣排放的生產工藝與廢棄處理技術作為研究的重心,在新技術領域投入資金,讓工業生產的技術以及設備上能夠保障廢氣的少量排放或者經處理后排放。其次,改變國民經濟增長過程中評判增長水平的標準,不將工業所帶的經濟水平增長作為單一的標準,還需要對工業生產經濟增長過程中所出現的環境問題看作經濟增長評價的一部分,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工業生產過程中所出現的環境問題更加突出地表現出來,有利于大氣污染的治理。最后,從控制結構效應的角度入手,將以重工業為主的發展模式轉變為以輕工業為主的發展模式,讓工業生產中所造成的大氣污染降到最低。通過對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結構的合理調配與控制,可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結束語

    在當今生態環保生活模式深入人心的基礎條件下,對大氣環境的治理工作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如何控制大氣污染,恢復大氣環境,成為了當今相關領域研究的重點。由于技術效應對大氣污染治理效果的影響最為顯著,因此通常為了保障大氣污染的治理效果,可以從技術效應角度入手,優化工業生產的技術與設備,完成從粗放式發展向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轉變。

    參考文獻:

    [1]岳立. 蘭州市大氣污染治理的經濟學分析[D].蘭州大學,2011.

    [2]應瑛,杜偉杰. 國內外大氣污染治理的典型做法及啟示[J]. 浙江經濟,2013,15:22-23.

    [3]王春玲,付雨鑫. 城市大氣污染治理困境與政府路徑研究――以蘭州市為例[J]. 生態經濟,2013,08:144-148.

    第2篇:工業廢氣污染治理范文

    【關鍵詞】工業污染治理 SE-SBM模型 效率評價

    一、引言

    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立要求最大限度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用最少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取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工業一直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也是資源消耗與污染排放最多的部門,工業污染物排放量在污染排放總量中一直占有較高的比重。雖然中央政府不斷加強環境治理,積極出臺了一系列旨在改善環境質量的法律法規,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力度也在不斷加強,但工業污染治理效果卻未能實現同比增長,污染治理效率偏低。效率是基于一定的經濟成本所能獲得的經濟收益,即成本收益之間的比較,是一種經濟效率,是對于“怎么做”問題的回答,即如何以最小的成本來得到最大的收益。工業污染治理效率是指在污染控制過程中的投入、產出率,是對投入資源有效利用程度的一種反映。對污染治理效率的研究可以為政府配置治理資源、制定決策提供參考。為了實現在污染控制目標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資源的浪費和對經濟增長的不利影響,有必要對工業污染治理效率進行分析。

    二、工業污染治理效率評價

    (一)方法選擇與指標體系

    本文采用考慮非期望產出的SE-SBM模型來對工業污染治理效率進行測評。相對于其他DEA模型,考慮非期望產出的SE-SBM模型更能真實的反映工業污染治理效率評價的本質。

    鑒于方法的選擇,緊密結合工業污染治理活動的投入、產出內容,基于數據的可得性、指標選取的合理性和代表性,指標選取如下:

    1.投入指標。本文選取工業污染治理設施作為物力投入指標,包括廢氣治理設施和廢水治理設施;用工業污染治理完成投資率與“三同時”環保投資率作為財力投入指標,即工業污染治理完成投資額與“三同時”環保投資額占GDP的比率。相對于投資總額,用比率能夠動態地反映污染治理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清楚地表明了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投資規模和力度。

    2.產出指標。工業污染治理的產出主要從治理過程中的主要工業污染物的控制程度和治理完成之后的工業污染物的實際排放量即工業環境效果來分析。因此,本文選取工業二氧化硫去除率、工業煙塵去除率、工業粉塵去除率以及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工業COD去除率、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這些變量來衡量污染治理過程指標,即期望產出;另外選取單位實際工業總產值的工業廢氣排放量、工業廢水排放量、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作為非期望產出,來衡量污染治理效果。

    (二)效率測算結果

    本文采用1998~2013年我國大陸各省市區的數據進行工業污染治理效率的測算,并對部分變量進行了定基化處理。其中1998~2013年的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三同時”環保投資用1998年的固定資產投資指數進行平減,各年份的GDP以1998年為基期利用GDP指數進行平減。為了保證數據的完整性,某些缺失數據采用插值法與移動平滑法進行補充。由于數據缺失比較嚴重,故剔除(下同)。本文采用DEA-Solver軟件對我國1998-2013年各省份的工業污染治理效率進行測算,并根據三大地區與全國的效率均值,畫出圖1。

    從圖1可以看出,各年份全國平均效率值均小于1,表明我國的工業污染治理效率整體上是偏低的,并且無效率的省市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從平均結果來看,東部地區的水平最高,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且超過1,表明東部地區的工業污染治理效率是有效的;而中、西部地區的平均效率水平較低,并低于全國平均效率水平,長期處于無效率狀態。

    為了更加深入的探究我國省級地區之間環境污染治理效率的地區分布和差異情況,本文采用stata12.0軟件對我國各省市的治理效率進行最短聯結法聚類分析,將各省市的效率結果分為高、中、低三類,結果見表1。由表1可以看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資源稟賦,海南省的污染治理效率最高;遼寧、河南、湖北等大部分東部和中部以及西部的青海、寧夏等21個省市的效率處于中等層次;而西部地區的廣西、陜西、四川等其他省份的效率值最低,總體上呈現出從東部到西部依次遞減的趨勢。

    由聚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效率最低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無論是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中部還是西部地區,污染治理效率均存在一定的差異。為了對此差異有一個直觀的展示,畫出東部、中部、西部與全國的污染治理效率的變異系數的變動趨勢圖,如圖2所示。從圖2的變異系數趨勢圖可以看出,1998年至2013年我國各地區的環境污染治理效率整體上并沒有表現出收斂趨勢。從橫向上來看,東部地區內的效率差異最小,中西部地區內的效率差異最大。

    三、結論

    本文運用SE-SBM模型對我國1998~2013年30個省市區的工業污染治理效率進行了測評。總體來看我國的工業污染治理效率偏低,較大的差異性是各地區污染治理效率的主要特征。各年份全國平均效率值均小于1,表明我國的工業污染治理效率整體上是偏低的,并且無效率的省市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從平均結果來看,東部地區的水平最高,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且超過1,表明東部地區的工業污染治理效率是有效的;而中、西部地區的平均效率水平較低,并低于全國平均效率水平,長期處于無效率狀態。中西部地^的部分省市不能對污染治理的投入資源進行有效利用,其污染治理效率長期偏低,需要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賈瑞躍,趙定濤.工業污染控制績效評價模型:基于環境規制視角的實證研究[J].系統工程,2012.

    [2]于文超.公眾訴求、政府干預與環境治理效率――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5.

    [3]Wang H,Di W.The determinants of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township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3.

    [4]Li H,Fang K,Yang W,et al.Regional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evaluation in China:Analysis based on the Super-SBM model with undesirable outputs [J].Mathematical & Computer Modelling,2013.

    [5]周澤炯,胡建輝.基于Super-SBM模型的低碳經濟發展績效評價研究[J].資源科學,2013.

    第3篇:工業廢氣污染治理范文

    關鍵詞: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對策研究

    伴隨著現代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環境的改變正嚴重的損害著人類的健康,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意識到保護環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環境的污染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等等,其中大氣污染是和人類聯系最緊密的。近些年來衡水市的大氣污染愈加嚴重,污染嚴重的影響了衡水市的環境,同時威脅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大氣污染不僅是我國各個城市環境中要面臨的重要問題,對衡水市而言,更是重中之重。

    1 大氣污染的特征

    大氣污染不僅是影響衡水市城市環境的重要因素,也是需要環境治理的重點內容。由于治理大氣污染工作的不完善和治理過程中的困難,沒有得到顯著的治理效果,衡水市的大氣污染主要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1.1 污染物較多

    隨著衡水市工業新區和其他一些工廠的發展,大氣污染源在逐漸增加,工廠生產和居民生活產生的廢氣,以及私家車產生的尾氣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污染源,PM2.5是近期各個城市中霧霾天氣中的主要顆粒,霧霾天氣更加劇了大氣污染的速度。

    1.2 污染范圍較大

    由于空氣的擴散使污染物漂浮,同時受到風向和氣候的嚴重影響,增大了大氣污染的影響范圍,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氣污染治理的難度。

    1.3 污染治理困難

    大氣污染的治理工作是十分復雜和繁瑣的,需要完善的治理措施和有效的預防措施,但很難準確的控制污染源,并且沒有完善的治理措施和監管制度,使整個大氣污染治理的工作存在很多困難。

    2 衡水市大氣污染的原因

    大氣污染的來源可以分為固定污染源和移動污染源兩類。由于衡水市工業新區的發展,工農業生產活動中燃料燃燒產生的污染物和居民產生的生活垃圾屬于固定污染源;由于衡水市機動車的發展,私家車大量使用產生的汽車尾氣屬于移動污染源,兩種污染源造成了嚴重的大氣污染,并嚴重的威脅了城市的發展和人們的健康,但是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十分困難,大氣污染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衡水市經濟發展方式的影響

    衡水市的發展主要依靠工業生產,而傳統的工業生產會產生大量的廢氣和污染物,產生的廢氣和污染物是導致大氣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居民環保意識的薄弱

    當前衡水市居民的環保意識還很淡薄,多數居民認為只有工業廢氣才導致大氣污染,沒有意識到自身的生活中產生的廢氣也污染了大氣,比如汽車產生的尾氣、煙花爆竹產生的氣體和生活垃圾等等,都污染了大氣。

    2.3 治理措施的不完善

    由于大氣污染的治理過程緩慢,且環保部門的治理措施不完善,使現有的治理難以發揮有效的作用。環保部門沒有實時的對污染進行監測,對大氣污染物的監測力度不夠,監測范圍不合理,導致一些容易控制的污染物釋放到大氣中,對大氣治理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3 綜合治理大氣污染的建議

    改善環境對于城市發展和人們的健康很重要,但治理大氣污染是改善環境重中之重的舉措,為了盡快改善衡水市的環境,能更好的綜合治理大氣污染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3.1 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

    造成衡水市大氣污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居民對環保意識的認識薄弱是重要的因素,應通過加強環保的宣傳教育,普及環保知識,使居民提高對環保的認識,明確知道造成大氣污染的污染源和重要原因,進而正確的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減少生活廢物,自覺保護環境。

    3.2 完善衡水市大氣污染的治理措施

    為了進一步完善治理措施,衡水市的環保部門可以通過相關的法律手段對造成污染的工廠企業進行限期整理,并通過限制發放生產許可證的方法要求工廠企業進行整改;市政府應該加快餐飲行業的油煙凈化裝置的安裝進度,減少油煙的排放,加大力度取締或者整改露天燒烤;在完善治理措施的同時,市政府應積極開展大氣環境治理考核活動,將日常大氣的督查情況應用于考核結果,并定時定期的公布衡水市大氣環境的質量和排名。

    3.3 采用科學技術減少污染物

    在綜合治理大氣污染的過程中應合理的采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在大氣污染的源頭做好凈化防治工作,減少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和煙塵的排放量,使污染物扼殺在污染源的搖籃中。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做好排污大戶工廠的整理建設工作,并大力推行潔凈且無污染的技術,盡可能的減少污染物排放。

    3.4 調整工業布局,搞好城市綠化

    為減少污染物排放到大氣中,應將排污量大的工廠企業設置在城市的郊區,在郊區和城市之間建造防護林,并在城市中種植能吸收一些有害氣體和粉塵的有針對性的植物,以起到凈化空氣和保護大氣環境的作用,降低大氣污染對人們造成的危害。

    3.5 提高政府部門的監管力度

    衡水市政府部門應加強對環境的監管力度,針對環境問題應出臺相應的監管方案,提高所有工作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降低工廠企業所排放的污染物數量,努力使污染物數量符合國家檢測標準,并嚴肅處理污染物排放超標的工廠,從政治和經濟等多方面遏制工廠的違規行為,確保衡水市相關部門的執法質量,有效的控制大氣污染物的排放。

    4 結束語

    我們對大氣污染的特征和形成大氣污染的原因進行了詳細的敘述,治理大氣污染是衡水市改善環境面臨的重要問題,而治理大氣污染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要想真正的治理大氣污染問題,應需要衡水市各個部門和居民的密切配合,認真分析大氣污染的形成原因,并制定出有效的綜合治理對策,對大氣環境進行實時的監測和科學的管理,從而提高衡水市的空氣質量,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何靜華.有關大氣污染預防及防治工作的探討[J].科技資訊,2013(29).

    [2]陳智.淺談城市大氣污染極其綜合防治[J].科學時代,2013(4).

    [3]袁麗欣.大氣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探析[J].科技資訊,2012(35).

    第4篇:工業廢氣污染治理范文

    關鍵詞:環保投資;工業廢氣;減排;影響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022

    0 前言

    近年來,處于工業化進程的發展中國家,存在環境問題的困擾,作為一種普遍現象,我國也不例外。環境問題的出現,不僅對我國經濟增長產生消極影響,而且給人類社會帶來了諸多不便。環保投資以其自身科學性、合理性等優勢,成為政府控制工業廢氣減排的有效方式,加強環保投資對工業廢氣減排產生影響的研究能夠幫助人們更加深入的了解其積極作用,具有現實意義。

    1 環保投資概念界定

    現階段,就理論角度來看,環保投資概念并沒有明確規定,學者對概念各抒已見,但多數學者認為一切形式的環境保護資金投入都是環保投資,環保投資的主體不僅限于政府或者企業等主體,更是整個經濟社會積累的基金用于該方面的投入都可成為環保投資。

    2 環保投資對工業廢氣減排產生影響分析

    筆者利用LMDI分解方法,將我國工業廢氣排放的總效應劃分為規模、結構及技術三個方面效應,并通過構建實證回歸模型,研究得出環保投資對工業廢氣減排產生影響如下:

    2.1 環保投資增加,工業廢氣規模效應降低

    從整個社會角度來看,在特定時期內,資本存量主要朝著兩個方向發展:第一,用于實際物質的產出;第二,治理工業廢氣的排放、改善生態環境。環境污染物作為經濟發展的特殊產出,對人類社會發展將會產生消極影響[1]。隨著經濟產出規模的擴大,環境污染作為其附帶產品也會隨著增加,治理工業廢氣的環保投資將會對實際產出產生擠出效應,從而使得實際產出產生的附帶產品,即工業廢氣等污染物的減少。由此可見,環保投資增加能夠降低工業廢氣規模效應。

    2.2 環保投資增加,工業廢氣結構效應增強

    就經濟結構來看,經濟結構的變化具體表現在企業數目與性質的變化。企業能夠在治理工業廢氣方面增加資金投入,表明其具備治理污染的能力,隨著對工業廢氣的有效處理,企業將逐漸朝著綠色化方向發展。從宏觀角度來看,經濟增長的同時,污染產業也會逐漸被市場淘汰,清潔產業將在整個市場中占據主導位置。因此,治理廢氣的環保投資主要是通過調整經濟結構實現污染物減排目標。受到不同產業特點的影響,第三產業污染排放密度最低。由此可見,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企業增加環保投資,能夠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最終實現通過結構的變化提高環境治理有效性。

    2.3 環保投資增加,工業廢氣治理技術效應增強

    技術效應是治理工業廢氣的環保投資增加最直接的表現,環保投資增加能夠使企業獲得政府資金補貼,引導和鼓勵企業積極引進先進設備、人才及新技術,新技術參與企業工業廢氣質量,不但能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還能夠減少企業工業廢氣產出,最大程度上降低污染物排放密度。根據LMDI分解法分析來看,規模效應在總效應中占比較高,而當其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技術效應的增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污染物排放,實現環境保護目標[2]。綜上所述,環保投資對于工業廢氣的減排具有積極影響,前者增加能夠促進污染物減排,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投資速度應結合GDP增長速度,以發揮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積極作用。環保投資的出現,一方面,能夠縮小經濟規模實現污染物減排;另一方面,使得產出中消費份額減少。基于對二者之間關系來看,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能夠過度追求高經濟增長,忽視對環境的保護,以避免給經濟社會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3 相關建議

    根據環保投資對工業廢氣減排產生影響的研究,為了實現污染物減排目標,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 協調環保投資與經濟增長速度之間的關系

    針對工業廢氣的減排,環保投資增長速度應快于GDP增長速度,只有這樣,經濟規模擴大產生的污染物,才能夠在環保投資控制范圍內,避免經濟快速增長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不僅如此,由于影響產出的因素較多,單純依靠治理工業投資對經濟規模擠出的影響較小,需要適當擴大環保投資規模,才能夠更好地實現工業廢氣減排目標。

    3.2 加大對研發投入,引進新設備、新技術

    在研究中,不難發現,技術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因此環保投資的重心應放在技術研究方面,研究和創新更多新技術、新設備,對現階段工業生產產出的污染物進行針對性研究,投入新設備、技術,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同時,使污染物經過二次加工轉化為綠色產出,最終實現對環境的保護,優化人們生活環境[3]。環保投資對于污染物減排的技術效應是具有直接性。所以,政府作為宏觀調控重要主體,應將技術研發作為環保投資的關鍵點。

    3.3 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產業結構

    計劃經濟模式下,經濟增長方式過度追求數量和經濟增長速度,忽視了經濟增長的治理。而產業結構作為影響工業廢氣排放量的重要因素,我國應從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入手,優化并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積極推動第二產業朝著第三產業過渡,從而減少工業廢氣排放量。

    4 結論

    根據上文所述,環保投資作為一項重要措施,在減少工業廢氣排放量、環境保護等方面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應充分結合經濟增長速度,適當增加環保投資,加大技術研究力度,提高污染物處理有效性,使之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及生態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發揮。

    參考文獻:

    [1]彭熠,周濤,徐業傲.環境規制下環保投資對工業廢氣減排影響分析――基于中國省級工業面板數據的GMM方法[J].工業技術經濟,2013(08):123-131.

    第5篇:工業廢氣污染治理范文

    關鍵詞:空氣污染;治理技術;區域協同治理;公眾參與;環境保護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X832 文章編號:1009-2374(2016)22-008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2.040

    1 我國空氣污染治理的現狀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我國空氣污染問題凸顯,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快速發展過程中,高污染高能耗的生產方式,是造成城市空氣污染的原因之一。我國政府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臺了相關政策法規來治理空氣污染問題。2012年9月,國務院批復了《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應急方案(試行)》,2013年9月,國務院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6年1月1日執行的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在修訂過程中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對于污染物排放等各方面都有了更為明確和嚴格的規定。通過與法律配套的節能減排、新能源的應用等一些政策的推行,空氣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空氣質量有所好轉,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2 空氣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

    2.1 空氣污染治理還需加強

    政府采取了多種措施來治理空氣污染,但在空氣污染治理相關法律法規、激勵政策等方面還有不完善的地方。完善的空氣污染治理制度能夠調動各方參與主體相互配合、共同治理,然而法律體系的不完善,對各方的約束力不夠。我國近年來在空氣污染治理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對大氣污染防治標準、達標規劃、大氣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等方面作了規定。但是,我國的大氣污染相關法律法規還需要不斷地細化、擴充、修訂。目前關于空氣污染治理的法律體系還不夠完善,給實際的執法過程帶來了一些困難。目前對違法排放的懲罰以行政執法、罰款等手段為主,沒有形成長效的制約機制。此外,對企業自主節能減排的激勵機制不夠完善,通過稅收、貸款、政府采購等手段能夠激勵企業自主節能減排來治理空氣污染,但我國目前以經濟為主的污染治理機制還不完善,企業缺乏從內部提升技術水平,減少污染的動力。目前,政府在空氣污染治理中開始嘗試區域聯防的治理方法。空氣在地域之間的流動性也給空氣污染的監督和管理帶來了困難,通過政府間的合作,對區域內的重大環保相關項目的建設進行統一規劃,對區域內空氣污染事件實現聯合執法,通過政府合作實現區域內對空氣污染的協同治理。對空氣污染的協同治理還處在起步階段,對于地方政府間合作的權責劃分還要有相關的法律為保障,建立合理的制度體系,推動區域聯防治理空氣污染治理。

    2.2 治理技術有待提升

    空氣污染的治理需要技術的支持,需要先進有效的空氣檢測技術及時監控空氣質量指標,目前對空氣污染的檢測經常受到資金和技術水平的限制,未采用最先進省時的設備和技術,影響了檢測的時效性,不利于執法部門及時采取措施處理違規排放行為。

    空氣污染的治理和改善不僅需要政府的外部監管,更需要企業內部技術的提升,通過先進的技術,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以及對于廢氣的處理能力,實現企業節能減排,這對企業在資金、科研能力和科技人才方面都會有比較高的要求,需要企業投入大量時間和人力到技術研發中去,同時技術研發、引入國外先進的廢氣處理技術以及吸納優秀的科研人員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一些中小企業由于規模比較小,缺乏足夠的人力和資金進行技術的研發和改進,靠企業自身實現技術提升困難比較大,很難通過技術的改進提高能源利用率來減少廢氣的排放,這些企業的發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2.3 公眾參與的有效性不足

    空氣污染問題的治理還需要完善和有力的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對企業的監管僅僅靠政府的行政監管是不夠的,更需要社會的力量。通過非政府組織和公民對企業污染排放的監督是改進企業污染的有效方式,特別是借助新聞媒體平臺,公眾的意見可以更加快捷有效地傳遞,可以對相關事件展開充分的討論,表達對于空氣污染相關事件和政策的看法和見解,這有助于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對空氣污染的監督。但由于信息的公開程度的不足,向環境組織和公眾公開空氣質量信息的制度不健全,公眾獲取空氣質量的信息并不容易。同時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公眾對于違法排放企業的監督效果有限,公眾參與的有效性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減損了公眾監督的力度。

    3 治理空氣污染的對策建議

    3.1 健全空氣污染治理相關法律法規

    完善的法律體系是治理空氣污染的必要前提。在進一步完善、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和《環境保護法》的同時,還需要制定更加細化的專項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而且還要完善公眾參與大氣污染治理的相關法律,為公眾參與空氣污染治理提供法律保障。對于違反大氣保護相關法律法規,違規排放廢氣,造成嚴重污染的企業,政府應加大懲治力度。在有法可依的基礎上,還要做到執法必嚴。此外,在區域聯防治理空氣污染中,政府要制定完善的區域合作治理機制,協調區域合作中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并探索這種模式的有效推廣。

    第6篇:工業廢氣污染治理范文

    關鍵詞:污染物; 減排; 成效分析;安陽市

    中圖分類: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2-0054-03

    1 引言

    2015年,安陽轄區1市、3縣、6區(林州市、湯陰縣、內黃縣、安陽縣、文峰區、北關區、殷都區、龍安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污染源調查對象分別為:工業源491家,農業源559家,集中式17家;除農業源沒有變化外,工業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較2014年均有所增加。 “十二五”期間各類污染源調查對象逐漸增多,2015年與“十一五”末相比,工業源增加67家,農業源增加118家,集中式增加6家。

    2 廢水

    2.1 廢水排放情況

    2015年,全市廢水排放總量為16049.84萬t,較2014年減少1178.8萬t。其中城鎮生活源排放量為13021.26萬t,所占比例為81.13%,較2014年增加7.85%;工業源排放量為3021.93萬t,所占比例為18.83%,較2014年減少7.85%;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排放量為6.65萬t,所占比例為0.04%,與上年持平。

    2.2 化學需氧量排放情況

    2015年,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為64705.21t,較上年減少2308.07t。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為6505.33t,所占比例為10.05%,較上年減少2.41%;農業源排放量為38946.84t,所占比例為60.19%,較2014年增加1.4%;生活源排放量為19245.3t,所占比例為29.74%,較2014年增加1.01%;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排放量為7.75 t,所占比例為0.01%,與2014年持平。

    2.3 氨氮排放情況

    2015年,氨氮排放總量為7471.73 t,較2014年增加26.22 t。其中工業源排放量為369.26 t,所占比例為4.94%,較上年減少0.77%;農業源排放量為3397.09 t,所占比例為45.47%,較2014年減少0.66%;生活源排放量為3704.49 t,所占比例為49.58%,較上年增加1.43%;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排放量為0.89 t,所占比例為0.01%,與2014年持平。

    2.4 “十二五”期間廢水污染物排放情況

    “十二五”期間,安陽市工業廢水、化學需氧量及氨氮排放量均呈下降趨勢;城鎮生活源廢水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趨勢,但化學需氧量及氨氮排放量卻未呈明顯上升或下降的趨勢;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廢水、化學需氧量及氨氮排放量除2011年與2012年變化較大外,其它幾年保持穩定。整體來看,安陽市廢水排放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呈現下降趨勢。

    2.5 廢水污染物排放量變化原因分析

    安陽市廢水主要以生活廢水為主,所以消減廢水排放量,首先要推進污水處理廠建設和升級改造。

    2.5.1 不斷加大投資新建污水處理廠提高全市污水處理率

    “十二五”期間,安陽市投運了水冶首創污水廠、泰元水務公司、安東新區污水處理廠、湯陰東方環宇、林州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等5個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了林州污水處理廠二期、湯陰污水處理廠二期、洹北污水處理廠和東區濕地工程等4個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使我市的污水處理能力從“十一五”的28.7萬t/d,達到了“十二五”的50.5萬t/d,增加了80%。

    2.5.2 對現有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

    “十二五”期間,安陽市完成了首創水務公司、內黃污水處理廠、林州污水處理廠、湯陰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全市污水處理廠全部滿足一級A排放標準,進一步提高了安陽市污水治理水平和質量。

    2.5.3 推進中水回用綜合利用工程

    “十二五”期間,安陽市完成了首創水務、明波水務、林州市污水處理廠、湯陰縣豫源清污水處理廠及水冶首創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工程,中水處理能力達到18.5萬t/d,到“十二五”末全市中水回用率已達到36.6%,大大減少了廢水中污染物的排放。

    3 廢氣

    3.1 二氧化硫排放情況

    2015年,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102376.03 t,較2014年減少33934.33 t。其中工業源排放量為92270.62 t,所占比例為90.13%,較上年減少4.12%;生活源排放量為10105 t,所占比例為9.87%,較上年增加4.12%。

    3.2 氮氧化物排放情況

    2015年,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為94508.92 t,較2014年增加12036.51 t。其中工業源排放量為61170.18 t,所占比例為64.72%,較上年增加6.20%;機動車排放量為32074.30 t,所占比例為33.94%,較2014年減少6.35%;生活源排放量為1263 t,所占比例為1.34%,較2014年增加0.15%。

    3.3 煙(粉)塵排放情況

    2015年,煙(粉)塵排放總量為145707.13 t,較2014年減少5311.65 t。工業源排放量為135184.45 t,所占比例為92.78%,較2014年減少1.34%;機動車排放量為3113.26 t,所占比例為2.14%,較2014年增加0.07%;生活源排放量為7402.30 t,所占比例為5.08%,較2014年增加1.28%。

    3.4 “十二五”期間廢氣污染物排放情況

    “十二五”期間,安陽市工業廢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略有下降趨勢,但煙(粉)塵的排放量卻呈現輕微上升的趨勢;城鎮生活源廢氣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煙(粉)塵的排放量近五年來均呈上升趨勢;機動車保有量近幾年呈較快增長趨勢,以至于機動車尾氣排放中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煙塵均呈上升趨勢。整體來看,“十二五”期間,全市廢氣污染物排放中,二氧化硫排放呈現下降趨勢,煙(粉)塵排放量有上升趨勢,氮氧化物基本持平。

    3.5 廢氣污染物排放量變化原因分析

    由近幾年來的數據顯示,安陽市工業廢氣的排放量占很大比重,所以消減廢氣排放量,首先要從工業廢氣著手;其次是機動車尾氣排放。

    3.5.1 淘汰落后a能,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十二五”期間,安陽市積極爭取淘汰落后產能補助資金,制定限制落后產能企業生產、退出和改造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淘汰43個高耗能、高污染企業。2013年林州市全面開展對鑄造沖天爐的整治,共淘汰230臺沖天爐。2014年全市開展印染行業產能核查工作,制定了《安陽市印染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實施方案》,全面促進染整行業轉型升級。2014年底安陽市以環保部督查為契機關停取締石料、石灰和“土小”企業115家。“十二五”期間,全市共拆除10 t/h及以下燃煤鍋爐483臺。

    3.5.2 推進重點行業和企業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十二五”期間,安陽市完成了2家電力企業6臺30萬kW機組的脫硫、脫硝建設和除塵設施的提標改造,以及一臺30萬kW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完成了11家鋼鐵企業18條燒結機生產線的脫硫設施建設,完成了9臺球團豎爐的脫硫設施建設;全部完成了4000 t以上水泥干法旋窯企業的脫硝工程治理;完成了5家焦化企業的環境綜合治理,進一步減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完成了2家鉛冶煉企業的落后產能的更新換代,大幅減少二氧化硫排放。

    3.5.3 機動車污染減排

    自2012年起安陽市開展了限制外地車輛轉入、機動車貼標、機動車在線監測、機動車限行、黃標車淘汰和加油站油氣回收等工作。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共對53萬輛機動車監測并發放了環保檢驗合格標志,淘汰黃標車31291輛,其中淘汰營運黃標車4493輛。全市共對6座油庫、244家加油站和29輛油罐車進行了油氣回收治理改造。經國家核定,安陽市2015年環保檢驗合格標志貼標率為70%。

    李世華,等:安陽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及減排成效分析

    環境與安全

    4 固體廢物

    2015年,安陽市固體廢物產生量為1249.45萬t,較2014年(1091.86萬t)增加157.59萬t。其中生活垃圾67.246萬t,較2014年增加18.574萬t,處理方式為填埋,處理率為100%;工業固體廢棄物1182.051萬t,較2014年增加139.04萬t,綜合利用量993.422萬t,綜合利用率為84.04%,處置量為188.79萬t,處置率15.96%;醫療廢物產生量為1533.7 t,焚燒處置量1533.7 t,處置率為100%。

    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種類以冶煉廢渣、尾礦、粉煤灰、爐渣、煤矸石為主,其中以冶煉廢渣產生量為最多,其他依次為尾礦、粉煤灰、爐渣、煤矸石、脫硫石膏等。

    2015年,市區59家醫療機構與醫廢處置場全部簽署合同,醫療廢物收集處置率達到100%。

    “十二五”期間,安陽市工業固體廢棄物以冶煉廢渣產生量為最多,其它依次為尾礦、粉煤灰、爐渣、煤矸石、脫硫石膏、危險廢物;工業固體廢棄物每年的產生量波動不大,沒有明顯的增加或減少趨勢,見表1。

    5 “十二五”減排工作成效分析

    5.1 污染減排目標完成情況

    “十二五”省政府下達安陽市的主要污染物總量減

    排目標任務是:全市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總量(含工業、生活、農業)分別控制在5.27萬t、0.583萬t以內,比2010年的5.77萬t、0.67萬t分別減少8.66%、13.43%;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12.36萬t、8.46萬t以內,比2010年的13.88萬t、9.798萬t分別減少10.90%、13.7%。

    2014年底,安陽市四項污染物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5.344萬t、0.6008萬t、12.555萬t、8.828萬t,分別比2010年下降了7.42%、10.81%、9.57%、9.89%,完成了“十二五”任務的85.7%、80.5%、87.8%、72.2%,基本實現了任務與時間同步。

    5.2 政府目標責任書減排項目完成情況

    根據省政府與市政府簽訂的目標責任書,“十二五”安陽市共承擔各項目標責任書項目30個,其中國家目標責任書項目21個,省政府目標責任書項目9個。截至2014年底,全部完成建設運行任務。其中建成投運項目28個,因拆除設備不再實施項目2個(安鋼兩臺105燒結機脫硫項目)。安陽市已提前完成國家和省政府目標責任書項目的建設和運行。

    參考文獻:

    [1]程 歡,彭曉春,鐘 義,等.我國環境統計與總量控制概述[J].安徽農業科學,2012(12).

    [2]郝 昊.污染物總量控制在環境規劃與管理中的應用[J].才智,2010(16).

    [3]海熱提,武 曄.排放總量控制的相關研究[C]∥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09.

    第7篇:工業廢氣污染治理范文

    關鍵詞:工業污染;技術效率;Malmquist指數;全要素生產率

    中圖分類號:F4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161(2010)04-0005-04

    一、引言

    隨著全球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工業文明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已經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而且還直接制約著經濟增長。在我國近30年的工業化過程中,走的依然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傳統發展模式,沒有完全避免“先污染后治理”所帶來的惡果。據2009年《中國企業公民報告藍皮書》估計,工業企業仍是我國環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工業企業污染約占總污染的70%以上,其中工業企業污染中的50%是因為企業管理不善造成的。

    西部地區經濟基礎比較薄弱,工業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但西部地區的工業是以能源和原材料工業為主,包括煤炭、電力、石油化工、天然氣、有色金屬、鹽化工、造紙工業和化肥工業。這些大都是耗水耗能大戶、污染密集型產業,從而造成了嚴重的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污染,形成了“資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經濟結構,加之生產技術和工藝水平落后,污染治理水平又低下,使得西部地區工業污染比較嚴重。而從西部地區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第二產業仍是未來西部的支柱產業。近幾年,西部地區雖然加大了環境治理投資的力度,環境治理的技術水平大大提高,但環境形勢依然嚴峻。因此,對于我國西部地區工業污染治理的效率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參考價值。

    二、理論與模型

    數據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簡稱DEA)是美國著名運籌學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以相對效率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一種效率評價方法。它主要采用數學規劃方法,利用觀察到的有效樣本數據,對決策單元(Decision Making Unites,DMU)進行生產有效性評價。

    Malmquist生產率指數由Malmquist(1953)[1]提出,它利用距離函數(Distance Function)的比率來計算投入產出指數。1982年,Caves,D.L.&Diewart,E.首度把它應用到生產理論,并用來作為生產效率指數[2]。

    本文根據 Fare等(1994)[3]提出的基于產出的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可以用Malmquist生產率指數來表示:

    Mto=Dto(xt+1,yt+1)/Dto(xt,yt)(1)

    這里即為時期的產出距離函數,下標o表示基于產出的距離函數。式(3)的Malmquist指數測度了時間t的技術條件下,從t時期到t+1的技術效率的變化。同樣的,我們可以定義在t+1時期的技術條件下,測度從t時期到t+1的技術效率變化的Malmquist生產率指數。Mot+1=Dot+1(xt+1,yt+1)/Dot+1(xt,yt)(2)

    其中,Dto(xt,yt)=inf{θ:(xt,yt/θ)St}=(sup{θ:(xt,θyt)St})-1,

    Dot+1(xt+1=inf{θ:(xt+1,yt+1/θ)St+1}=(sup{θ:(xt+1,θyt+1)St+1})-1。St,St+1分別為t,t+1期的生產技術;xt,xt+1分別為t,t+1的投入;yt,yt+1分別為期的產出。對(xt,yt)St,有Dto(xt,yt)1,當且僅當(xt,yt)位于生產技術的前沿,Dto(xt,yt)=1。

    為避免時期選擇的隨意性可能導致的差異,可用式(1)和式(2)兩個Malmquist生產率指數的幾何平均值來衡量從t時期到t+1時期生產率變化。該指數大于1,表明從t時期到t+1時期全要素生產率是增長的,即綜合生產率水平提高;小于1,則表明生產率惡化,構成該指數的某一變化比率大于1時,表明其實生產率水平提高的根源,反之則是導致生產率水平降低的根源。

    Mo(xt+1,yt+1,xt,yt)=

    Dto(xt+1,yt+1)Dto(xt,yt)×Dt+1o(xt+1,yt+1)Dt+1o(xt,yt)-1/2

    =Dt+1o(xt+1,yt+1)Dto(xt,yt)×

    Dto(xt+1,yt+1)Dt+1o(xt+1,yt+1)×

    Dto(xt,yt)Dt+1o(xt,yt)1/2

    =EFFCH×TECH

    =PEFFCH×SEFFCH×TECH(3)

    同時,式(3)給出了Malmquist生產率指數的分解。Malmquist生產率指數總體上可以分解為效率變化(efficiency change,EFFCH)和技術變化(technical change,TECH)。技術效率變化測度在t期和t+1期中技術效率變化對生產率的貢獻程度,而技術變化主要反映生產前沿面的移動對生產率變化的貢獻程度,表明了代表技術進步或創新的程度。若TECH>1,表示生產技術有所進步,反之,表示生產技術有衰退的趨勢。效率變化指數又可以分解為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PEFFCH和規模效率變化指數SEFFCH。其中,純技術效率變化是在變動規模報酬的假定下的技術效率變化。

    三、指標選取及其數據來源

    DEA方法的重點難點在于選取投入和產出指標,不同的指標數據選取得到的相對效率會有很大差別。一般來說,決策單元DMU的數目大于輸入輸出指標之和的兩倍對模型的求解比較有利。鑒于本文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數對西部地區工業污染治理的效率進行評價,因此,選取指標時就要考慮到工業污染治理活動中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的有機結合,以使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相對應。綜上分析,本文的投入指標為:工業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資額(萬元),由于工業噪聲污染治理投資在相關年鑒中沒有用產出指標加以衡量,故本研究所指的工業污染治理投資只包括治理廢水投資、治理廢氣投資、治理固體廢物投資和治理其他投資。本文的產出指標包括:工業廢水排放達標量(萬噸)、廢氣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達標量(包括工業SO2、工業粉塵和工業煙塵排放達標量)(萬噸)、工業固體廢物處理量(包括綜合利用量、貯存量和處置量)(萬噸)和“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萬元)。

    基于數據的可得性和實際研究的需要,本文以我國西部1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數據不全,故不進行分析)2001―2008年的投入產出面板數據集(Panel Data)為樣本,投入產出指標數據均來源于相關各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環境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同時,本文根據產出導向的DEA-Malmquist指數方法,把工業污染治理看作工業企業的一項投入產出活動,利用Win4-DEAP軟件進行實證分析,進而對我國西部地區工業污染治理效率進行綜合評價。

    四、實證結果分析

    (一)西部地區工業污染治理綜合技術效率分析

    綜合技術效率,即不考慮規模收益時的技術效率,是指在技術穩定使用過程中,技術的生產效能所能發揮的程度,是在給定投入情況下獲取最大產出或在給定產出情況下尋找最小投入,由固定規模報酬下的C2R模型求得。由實證結果可以看出,西部地區工業污染治理的整體技術效率比較低,八年平均技術效率值僅為0.674,這意味著西部地區工業污染治理存在32.6%的投入資源浪費。受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的制約,2001―2008年,西部各地區工業污染治理的技術效率均值都小于1,這說明它們的總體效率并非相對有效,投入和產出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和不足,投入產出的整體協調上沒有達到最優。

    從橫向來看,就不同的年份來說,西部各地區之間的差距比較大。如2001年,甘肅、寧夏和新疆的技術效率值僅為0.446,0.219和0.182,而同期的廣西和四川省的效率值則為1,技術相對有效;甘肅和寧夏在2002年效率值更低,分別僅為0.173和0.184,在2004年也不過僅為0.296和0.152,而同期的廣西技術效率值都相對有效。2004年以后,隨著工業污染源治理資金投入的加大,西部地區工業污染治理效率整體有所提高,但各地區之間每年的技術效率仍相差較大。如2008年,廣西、云南和青海技術效率都達到了最優,而同期的貴州、甘肅、寧夏和新疆的效率值仍低于0.5。從各年技術效率均值來看,甘肅、寧夏和新疆七年均值均低于0.5,分別僅為0.352、0.428和0.444,而廣西、重慶和青海都很高,接近相對有效的狀態。其中,廣西環境治理技術效率最高,七年平均值為0.972,而甘肅環境治理效率最低,七年平均值僅為0.352。由此可見,同樣是西部地區,西北和西南出現截然不同的變化趨勢。西南地區工業污染治理的效率比較高,而西北地區比較低(青海省除外)。這是因為西南地區工業污染增長速度趨緩,有的出現負增長,比如重慶和四川。

    從縱向來看,2001―2008年,西部地區工業污染治理的綜合技術效率均值各年都呈一升一降循環變動,但總體處于上升趨勢,綜合技術效率均值從2001年的0.660上升到2008年的0.680。就各個地區而言,大部分地區工業污染治理的綜合技術效率也都處于上升趨勢,但內蒙古由于受規模效率遞減的影響,其工業污染治理的綜合技術效率一直處于下降趨勢,而到了2008年,內蒙古工業污染治理的綜合技術效率才有所回升。

    (二)西部工業污染治理動態效率分析

    1.2001至2008年工業污染治理各地區TFP平均變動及分解情況分析。根據實證結果,分析如下:

    (1)從全要素生產率(TFP)的分解指數可以看出,在2001―2008年間,西部地區工業污染治理的全要素生產率平均提高了8.3%,其提高主要是技術進步帶來的貢獻(平均提高了9.6個百分點),而技術效率變化不但沒有貢獻,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業污染治理的效率水平,八年內綜合技術效率平均下降了1.1個百分點,表現為純技術效率平均下降2.1個百分點,規模效率分別平均上升了1個百分點,規模效率平均上升的幅度小于純技術效率平均下降的幅度。這也說明了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日益深入,西部地區雖然加大了工業環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工業污染治理的效率大大提高,但這種效率的提高主要靠技術進步來推動的。然而,在環境污染治理過程中,由于管理體制不順、政出多門、各項治理措施相互脫節現象依然存在,致使西部的工業污染治理仍然不夠理想。(2)從技術效率指數(EC)來看,2001―2008年,西部大部分地區工業污染治理的技術效率指數小于1,說明大部分地區技術效率有所下降,這也是直接導致在技術變化指數(技術進步)提高的前提下整體TFP指數卻沒有明顯提高的主要原因。把技術效率指數分解為純技術效率指數和規模效率指數,從表4中可以看出,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純技術效率指數(PC)小于1,主要有內蒙古、云南、陜西、寧夏和新疆。由于純技術效率反映出在生產過程中技術水平對效率的影響程度,因此,當PC小于1,表示這些地區沒有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水平來提高工業污染治理的效率,也即這些地區工業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水平沒能使效率發生改進。而規模效率下降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包括云南、青海、寧夏和新疆。規模效率指數(SC)小于1意味著改變了要素投入,規模效率沒能得到提高,即這些地區如果僅僅通過加大污染治理的資金投入規模,工業污染治理的技術效率很難得到改善。而對于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同時都小于1的省份,如云南、寧夏和新疆,這些地區工業污染治理的效率必須通過提高工業企業的生產技術、經營和管理水平,以及充分利用政府的優惠政策。

    (3)從技術變化指數(TC)來看,2001―2008年,西部各個地區工業污染治理的變化指數都大于1,其中新疆技術變化指數最大,其值為1.158。由于技術變化指數(TC)表明的是企業引進新技術并投入生產的能力,所以當TC大于1時,表示西部地區工業企業在引進新技術并投入生產能力在不斷提高。

    2.西部工業污染治理各年TFP平均變動及其分解情況分析。根據表1和圖1結果,分析如下:

    從2001年到2008年的8年期間,西部地區工業污染治理的全要素生產率年平均增長率為9.1%,主要得益于技術進步。從各個年度數據來看,2006年以前全要素生產率快速增長,其中2005―2006年度生產率增長最高,達39.8%;2001―2002年次之,為14.5%。2006年以后全要素生產率快速下降,并且均低于1,2006―2007年全要素生產率為0.935,2007―2008年低至0.892,表明2006年后西部工業污染治理的效率逐漸惡化。

    通過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分解可以看出,2006年以前全要素之所以增長如此迅速,主要得益于技術的進步,尤其是2004―2005年,技術進步率達到了44.6%,但由于規模效率和純技術效率的降低使技術效率降低而拉低了總的生產率。2001―2002、2003―2004和2005―2006年間的生產率增長則得益于技術效率和技術的共同提高。除此之外,2006―2007年生產率的惡化主要是由技術效率的降低造成的,盡管技術變化率達到了23.5%,但由于規模效率和純技術效率都處于下跌趨勢,故全要素生產率不但沒有增長,反而大大降低了。而與之相反,2007―2008年生產率惡化則主要是由技術變化引起的,西部地區加大了對工業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同時引進了先進的管理經驗,使得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都大大提高,但是由于技術變化率的惡化,因此全要素生產率還是下降了。

    五、結論與政策啟示

    (一)結論

    本文以西部11省(自治區、直轄市)2001―2008年的面板數據為樣本,利用DEA方法測算了西部地區各年的工業污染治理技術效率值、純技術效率值和規模效率值。分別從橫截面和縱截面分析了其效率值,并且求出反映我國西部地區工業企業污染治理的跨期動態效率變化的Malmquist生產率指數,將其分解為技術變化與技術效率變化,判斷效率的變化情況以及變化來源,基本結論如下。

    1.西部地區工業污染治理七年平均技術效率為0.674。受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的制約,2001―2008年,西部各地區工業污染治理的技術效率均值都小于1,這說明它們的總體效率并非相對有效,投入和產出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和不足,投入產出的整體協調上沒有達到最優。就各個地區來看,廣西工業污染治理的技術效率最高,八年平均值為0.972,而甘肅工業污染治理的技術效率最低,七年平均值僅為0.352,其次寧夏和新疆環境污染治理的效率也很低,七年平均值都低于0.5。由是觀之,西北地區工業污染治理的技術效率普遍低于西南地區。

    2.從全要素生產率(TFP)的分解指數可以看出,在2001―2008年間,西部地區工業污染治理的全要素生產率平均提高了8.3%,其提高主要是技術進步帶來的貢獻(平均提高了9.6個百分點),而技術效率變化不但沒有貢獻,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業污染治理的效率水平,并且表現為純技術效率下降的幅度大于規模效率上升的幅度。對于各個省(市)而言,技術變化指數全部大于1,但云南、陜西、青海、寧夏和新疆的技術效率指數仍小于1,說明西部整體技術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啟示

    以上結論對于西部地區控制工業污染,促進經濟增長有以下政策啟示:

    1.繼續加大對西部地區工業污染治理的資金投入力度。工業污染治理投資是環境污染治理的重點,根據國際通用標準和國家的有關規定,工業污染治理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率應為2%以上,占工業總產值的比率應為1%以上。而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西部工業污染治理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率僅為0.36%,占工業總產值的比率僅為0.21%,顯然,西部的工業污染治理投資與其固定資產的投資、工業經濟的發展不適應,污染治理投入嚴重不足。2.提高工業污染治理投資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各項投資,推進技術進步,發揮好資金在工業污染治理中的積極效用,從而促進西部地區工業經濟的發展。具體來說,對于規模效益比較低的地區,要改進污染治理的投入產出結構,提高技術水平,加大對污染治理的科技研發方面的資金和人力投入,提高污染治理的技術和管理水平;對污染治理效益比較高的地區,在提高技術效率的基礎上,繼續增加污染治理的投入規模,投入更多的要素和創新資源,以到達污染治理的產出最大化。

    3.要根據各地的實際經濟狀況、環境狀況來確定適宜的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比重。由于西部地區自然條件差異較大、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環境污染的具體程度也有很大差別,所以應根據西部各區域的具體情況制定合適的、有差別的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比重。

    參考文獻:

    [1]Malmquist.Index Numbers and Indifference Curves[J].Trabajos de Estatistica,1953,(04):209―

    242.

    [2]Fare,S.Grosskopf.Productivity Growth,Technical Progress,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66―83.

    [3]Caves,L.R.Christensen,W.E.Diewert.Multilateral Compositions of Output,Input and Productivity Using Superlative Index Numbers[J].Economic Journal,1982,(92):73―86.

    第8篇:工業廢氣污染治理范文

    【關鍵詞】普查;污染源;污染防治;對策

    Analysis of the census result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ollution prevention in Jindong

    Shi Xiang 1, Zheng jian-ping2, Jiang jian-feng2

    (1.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of JinHua, JinHua 321013,China;2.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of Jindong, JinHua 321013,China; )

    Abstract: 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first national pollution census data, summed up the total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pollution sources of the Jindong District, analyzed the major pollutants of exhaust emission and the wastewater,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 major pollutants,the main polluting industries and power source Consumption of every industries according to the categories of sources. It summarized the produced volume and emissions of the general solid waste and hazardous waste production.Finally, the article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futru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Jindong existing main environmental issues.

    Keywords: census; pollution sourc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 measures

    1概述

    1.1金東區自然環境概況

    金華市金東區成立于2001年2月,現轄8鎮1鄉2街道,土地總面積661.8平方公里,人口30萬。金東區東鄰義烏市,南接武義縣,西與婺城區毗鄰,北與浦江縣接壤。浙贛鐵路復線、金溫鐵路、03省道、330國道穿境而過,杭金衢、金麗溫、甬金高速公路在境內設有互通口,交通十分便利,區政府駐地為多湖街道[1]。

    金東區地勢南北高,中部低。北部為金華山所綿延,海拔多在500-900米之間。南部為仙霞嶺余脈所延伸,為低山淺丘與溪谷平原相間地形。中部金華江(東陽江)與武義江沿岸及其支流下游為沖積平原。

    金東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總的氣象特征是四季分明、氣溫適中、日照充足、雨量豐富,年主導風向為東北偏東風。

    金東區屬錢塘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金華江(東陽江)、武義江。人均水資源量2035立方米。我區水資源分布特點:一是水系較為發達,但人均占有量偏低,低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二是年降雨量豐富,但時空分布不均。3~6月是多雨期,7~9月是干旱期[2],我區缺水嚴重,受臺風影響會有較大暴雨,水旱災害往往交錯發生。

    1.2普查對象

    普查工作總體時間安排為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共分三個階段:準備階段、全面普查階段、驗收總結階段。普查對象的范圍主要為金東區轄區,普查對象為金東區轄區范圍內的排放污染物的所有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

    2普查成果與分析

    2.1 各類源的匯總數

    污染源普查的對象主要針對工業源、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具體分布如表1。

    2.2地區總體情況及評價

    本次普查單位數2074個,其中工業源1628個,生活源445個,垃圾填埋場1個。

    2.2.1廢水

    一、廢水污染物總體分析。根據普查結果,金東區廢水污染物中工業源、生活源均相對較大。

    工業源中,廢水污染物主要來源為造紙、紡織業和乳制品制造業,根據主要行業廢水污染物萬元工業產值排放量對比表可知,主要行業中,乳制品制造業的萬元工業產值廢水污染物排放量最高,而造紙業次之,紡織業與金東區整體水平基本相當。

    生活源中,普查階段金東區無城鎮污水處理廠,所有污染物排放量均由計算機自動生成,廢水的集中處理率較低。

    二、金華江(東陽江)流域分析。由普查結果可知,金華江(東陽江)流域廢水污染物主要來源于工業源和生活源,其中①生活源中,所有各鎮區生活污水經直接排放到水體;②工業源中,排放的工業源比較分散,廢水污染物主要為造紙、乳制品制造和紡織業,所有這些行業均為未經集中式污水處理廠處理直接排放。

    三、武義江流域分析。由普查結果可知,武義江流域廢水污染物主要來源于工業源和垃圾填埋場,其中①工業源中,主要污染物來源為造紙和電鍍行業,這些行業均未經過集中式污水處理廠處理直接排放;②垃圾填埋場所產生的滲濾液未經過集中式污水處理廠處理直接排放。

    2.2.2廢氣

    由普查結果可知,金東區廢氣污染物主要來源為工業源中的原煤等能源的燃燒過程,金東區主要能源以原煤為主,廢氣污染物排放較大的企業集中在水泥和磚瓦行業,其中:水泥行業占全區二氧化硫排放的7.97%;磚瓦行業占全區二氧化硫排放的35.08%。由于各企業分散使用燃煤鍋爐和爐窯,使得燃煤煙氣的處理效率相對較低。

    2.5.3固體廢物

    對于工業固體廢物,金東區工業固體廢物主要為爐渣、污泥和其他廢物。其中爐渣主要來源于用煤量的企業,爐渣產生量占全區工業固體廢物的37.23%,污泥主要是金東區有較多的紡織印染企業和造紙企業,產生的污泥占全區工業固體廢物的17.69%,而其他廢物主要是金東區區域內企業較多,有的廢物普查表中不存在,因此列入其他廢物,占全區工業固體廢物的30.57%。

    對于工業危險廢物,金東區工業危險廢物主要以表面處理廢物為主,其主要來源于金屬表面處理及熱處理加工行業(電鍍行業)。

    對于醫療廢物,金東區100%實現了無害化處理;對于生活垃圾的清運主要分無害化填埋、簡易填埋、堆肥、焚燒和其他,金東區的垃圾處理主要為無害化填埋和簡易填埋。

    3普查對策建議

    3.1主要環境問題

    3.1.1水環境

    根據普查資料分析,影響金華江(東陽江)和武義江水環境的主要污染源由工業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構成,主要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城鎮基礎設施落后,生活污染負荷較大;(2)小流域污染嚴重,治理難度大;(3)產業結構不合理,歷史環保欠賬多。

    3.1.2大氣環境

    據普查統計,工業源是我區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來源,其中排放量最大來源為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粘土磚瓦制造和水泥制造)。

    根據調查,金東區大氣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來源主要為原煤燃燒產生,排放量最大的行業為粘土磚瓦制造業、造紙業和水泥制造業。由于各企業分散使用燃煤鍋爐和窯爐,使得燃煤煙氣的處理效率相對較低,隨之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3.2對策建議

    3.2.1推進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和轉型,加強監管

    (1)調整產業結構

    充分發揮政府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作用,根據金東區環境容量現狀,實施產業結構調整、鼓勵、引導現有污染企業通過資產重組,股份制合作,技術改造等方式,擴大生產規模。建立相應配套的污染治理設施,對排放的廢水等污染物進行治理,確保廢水等污染物穩定達標。

    (2)嚴格審批制度,禁止新建污染企業

    對于國家禁止的無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小型化學制紙漿、印染、染料、制革、電鍍、煉油、農藥以及其他嚴重污染水環境的企業,嚴格審批,政府把關,更應從法律法規和地、市政府文件上予以規定。對新建污染企業,一旦發現,堅決取締。

    (3)推行清潔生產審核和節能審計。

    3.2.2水環境

    3.2.2.1點源污染控制

    (1)繼續開展金東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的建設工作;(2)城鎮污水管網的建設和完善;(3)大力推行中水的回用,根據工業、農業、市政用水、景觀用水的標準要求分別進行回用(4)進行金華江(東陽江)和武義江流域的環境容量測算和總量分配;(5)重點污染源進行限期治理工作及在線監測系統安裝建設,限制和淘汰高能耗水耗、高污染產業的發展,對工藝設備落后的企業實施關停或搬遷工作;

    3.2.2.2非點源污染控制

    (1)開展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提高生活廢水處理率、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和資源化利用率;(2)采取農田生態系統措施,在化肥和農藥使用上,充分考慮農田土壤特征和農作物生長狀況,根據農作物對養分和農藥的需求量、對養分的吸收和需求季節安排施肥量、施肥方式和時間;(3)加強畜禽養殖業的污染防治和管理(4)小流域治理應點、線、面結合,鼓勵使用投資省、運行費用低、運行穩定可靠的治污新技術。

    3.2.3大氣環境

    (1)推行集中供熱和電窯的使用。(2)加強對各企業的廢氣吸收裝置的調查管理,對廢氣處理實施落后、效率差的進行更新改造,加強日常廢氣處理裝置運行維護工作,確保廢氣治理效果。針對廢氣治理率低尤其是二氧化硫處理率低的問題,應督促企業進行脫硫設施建設,結合節能減排工作和總量控制工作,對企業進行限期治理,提高脫硫效率。(3)加強對生活源廢氣污染的治理,特別是城鎮餐飲行業的油煙污染的治理,減少餐飲行業油煙的污染。

    【參 考 文 獻】

    第9篇:工業廢氣污染治理范文

    關鍵詞 工業廢水 污染治理 技術發展 需求

    當下,隨著環境的持續惡化,人們越來越關注環境保護問題。工業的發展一方面為經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另一方面也給環境帶來了挑戰。由于工業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水,這些廢水需要進過一定處理才可以排放或是繼續使用。但是當下我國污水處理技術、設備都處在發展階段,再許多工廠沒有認識到工業廢水污染的嚴重后果,忽視了對于工業廢水的處理。這就導致工業廢水污染嚴重,也為其治理帶來了不小的障礙。

    一、工業廢水污染治理現狀

    當下,我國對于工業廢水污染治理采取了較大的力度。不僅每年有十幾億元的資金進行工廠污水處理,還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條例限制工業廢水的產生,并制定了隨意排放工業廢水的處罰條例。但是,對于工業污水的處理狀況仍然不容樂觀。由于工業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質較為復雜,使用單一的污水處理方式難以處理。而即便是經過處理的廢水,其中所含的雜質也比較多,重新利用率較小。許多工廠甚至不對污水進行處理就直接排放。針對這一嚴峻的現實,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進行工業廢水污染的治理。首先,在政策的制定上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作為我國的國家戰略之一,可持續發展是在發展過程中綜合考慮資源、人口、經濟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滿足當代人發展的前提下不損害子孫后代的利益。其次,在發展經濟效益的同時關注社會效益。雖然工業發展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是同樣不能忽視工業生產對環境造成的消極影響。通過多種方法對工業廢水進行處理,治理工業廢水污染,避免發展經濟的同時損害環境。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大國,但是由于人口基數較大,人均的水資源占有量較低。水資源在分布上也呈現出不均衡的特點,對于一些山區來說水資源極為匱乏。對工業廢水污染進行治理,一方面需要控制工業廢水對水資源、土地資源的污染,另一方面通過對工業廢水的處理可以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緩解當下水資源緊缺的現狀。從科學出發,關注工業廢水污染治理的長遠利益,從加強管理與防治兩個方面應對工業廢水污染治理。

    二、工業廢水污染治理技術發展

    對于工業廢水污染的治理,主要有物理、化學兩種方法進行。物理方法主要有吸附、物理分離以及電解三種方法,其優點是不會改變污水原有的化學性質,也不會在治理的過程中產生其他污染物質,缺點是處理污水的效率較低,對于污水中難以用物理方法除去的有毒離子等無法除去。化學方法主要有中和法、氧化法以及混凝法三種,其優點是污染治理效率較高,缺點是改變廢水化學性質的同時,還可能產生新的污染物質。

    (一)工業廢水污染物理防治方法

    使用物理防治的方法對工業廢水進行處理,能夠在不改變水的化學性質的基礎上,凈化工業廢水。具體來說可以使用物理吸附、物理分離以及電解三種方法。物理吸附主要利用活性炭、明礬等物質,將工業廢水中的一些物質吸附。物理分離則可以利用水和污水中的其他雜質沸點不同的性質,對污水進行加熱,使純水和污水得以分離。最后,還可以使用電解水的方式,將水中的雜質與水分離,最終實現凈化。

    (二)工業廢水污染化學防治方法

    化學防治方法中,主要有中和法、氧化法以及混凝法三種方法。中和法主要通過對工業廢水中的酸堿度的調節,改善工業廢水的酸堿性。這是由于呈現出強酸性的廢水會對人體和自然環境造成嚴重的危害,使用堿性物質將其中和可以減少污染。使用氧化法主要針對的是廢氣污染和廢水污染。特別是隨著化學的不斷發展,許多氧化劑出現為氧化法提供了有效的原材料。諸如光學氧化法、超臨界氧化法等,能夠很好地處理工業廢水中的污染。一方面,通過氧化,工業廢水可以避免對外界環境和人體造成傷害,另一方面,經過氧化的廢水可以循環使用,提升了工業廢水的循環利用率。最后,混凝法主要是將污水中的物質聚集,然后與工業廢水分離。由于工業廢水中含有大量不容易沉淀的顆粒物,這些顆粒物的表面通常會帶有一定的電荷。帶有相同電荷的例子相互排斥,很容易形成膠體,既不容易沉淀又不容易被除去。因此,使用混凝法利用混凝劑促使廢水中的電荷中和,幫助不沉淀顆粒物聚集、沉淀。

    三、結束語

    當下,隨著我國水資源緊缺情況的不斷加劇以及工業發展、生活對于水資源需求量的增加,如何合理利用水資源、保護水資源成了關鍵。但是,工業發展的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工業廢水,這些廢水如果不能及時處理,或是直接排放,不僅會污染環境,還會浪費水資源。我國水污染已經成為人們普遍關心的話題。政府在設置了廢水污染治理專項資金的同時,也頒布了一系列措施禁止工業廢水的直接排放。具體來說,通過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可以對工業污水進行凈化,防止其對環境造成進一步的污染。

    參考文獻:

    [1]胡大鳴.工業廢水污染控制方法的新進展[J].現代物業(上旬刊),2013(04) .

    [2]何錦英.佛山市禪城區工業廢水污染狀況及其防治對策[J].黑龍江環境通報, 2004(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美国成人a免费毛片|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成人人免费夜夜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视频|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吃奶 |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成人中文精品3d动漫在线| 美国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老同学 | 青青草成人在线|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手机| 免费看欧美成人性色生活片| 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色噜噜狠狠成人中文综合|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app|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app| 亚洲人成人77777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成人爽爽激情在线观看| 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在线成人播放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频播放尤物| 成人动漫3d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在线视频| 成人国产永久福利看片| 成人a一级试看片| 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