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動物細胞的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它是農學、醫學、林學、環境科學等科學的基礎。
二、生物科學的新成就:
1、試管嬰兒;2、雜交水稻;3、克隆技術;4、基因工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生物技術強國之一。
三、環境問題:
1、森林正在減少,亂砍濫伐。森林火災的此起彼伏,大面積毀林。
2、工廠排放的廢水,海洋、河流、湖泊受到污染。
3、沙塵暴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認識生物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得營養物質,維持生存。
2、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生物還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二、判斷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機器人 鐘乳石 珊瑚 珊瑚蟲 太陽 水 樹 人 動物
第二節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一、調查的一般方法:
1、明確調查目的。2、選擇材料用具。3、方法步驟:
(1)選擇調查范圍。(2)分組。(3)設計調查路線。(4)調查記錄。(5)歸類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類。
1、按形態結構分:植物、動物、其他生物;2、按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和水生生物;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節 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動的領域及其居住環境的整體,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個家。
二、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巖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生存空間。
第二節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一、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分兩類:1、光、溫度、水、空氣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所有生物的生活都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當環境中一個或幾個因素發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種生物都受到周圍很多其他生物的影響。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有: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等。
四、探究實驗的步驟:
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3、制定計劃4、實施計劃5、得出結論6、表達和交流
五、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的實驗方法是:對照實驗。
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
第三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適應性是普遍存在的。
二、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風固沙等。
三、在自然環境中,各種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響著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發展中不斷地適應環境和影響環境。在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漫長過程中,環境在不斷改變;生物也在不斷進化,適應環境。生物和環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榮的生物圈。
第四節 生態系統
一、定義: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二、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
1、生物成分: 消費者(主要指動物) 2、非生物成分:陽光、空氣、水等。
分解者(主要指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構成生態系統的各種生物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三、食物鏈的定義: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把生物與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這種生物之間以食物營養關系彼此聯系起來的序列,稱為食物鏈。
四、食物網的定義:一個生態系統中,多條食物鏈交錯連接,構成了食物網。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有毒物質能夠沿食物鏈積累。
五、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使得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對的穩定,但是這種調節能力是有限度的,超過該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
第五節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一、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1、森林生態系統2、草原生態系統3、海洋生態系統4、淡水生態系統5、濕地生態系統6、農田生態系統7、城市生態系統8、河流生態系統等。
二、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1、生物圈中的各種生態系統,由于地域相隔,表面看來好像毫不相干,但實際上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
2、整個生物圈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一個整體,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3、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保護生物圈,人人有責!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 觀察細胞的結構
第一節 練習使用顯微鏡
一、顯微鏡的構造。
二、使用顯微鏡的方法步驟:1、取鏡和安放2、對光3、觀察
三、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就是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越大,看到的細胞數量越少。
第二節 觀察植物細胞
一、玻片標本。
1、 種類:切片、涂片、裝片
2、 制作:需要載玻片和蓋玻片
二、植物細胞的結構。
1、 模式圖。細胞主要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構成。細胞質內含有液泡、葉綠體
2、細胞壁的作用:起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
3、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為西瓜的細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4、植物細胞的各種結構分別具有各自的功能,它們協調配合,共同完成細胞的生命活動。
第三節 觀察動物細胞
一、人和動物的細胞形態不同,基本結構是一樣的。
動物細胞模式圖。主要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構成。
二、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在結構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是: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不同點是: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植物細胞有液泡,動物細胞沒有液泡;植物細胞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
第二章 細胞的生活
第一節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一、細胞中含有兩類物質。
1、 無機物:水和無機鹽 2、有機物:糖、脂類、蛋白質、核酸
二、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膜能夠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質擋在細胞外面,同時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
三、細胞質中的能量轉換器。
1、 葉綠體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
2、 細胞都含有線粒體,線粒體將有機物與氧結合,經過復雜的過程,將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3、 葉綠體和線粒體都是細胞中的能理轉換器。
第二節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一、遺傳信息的定義:上一代能把控制生長發育的信息傳給下一代,這樣的信息就叫做遺傳信息。
二、遺傳信息儲存在細胞核中。由克隆羊的故事可以得出這個結論。
三、細胞核中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是——DNA
1、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種叫做DNA的有機物。DNA存在于細胞核中。
2、DNA的每個片段具有特定的遺傳信息。這些片段叫基因。
四、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
1、每一種生物的細胞內,染色體的數量是一定的。如人體細胞內含有23對染色體。水稻有12對。
2、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3、DNA上的遺傳信息是指導和控制細胞中物質和能量變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體建造自己生命大廈的藍圖。
第三節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一、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分不開的。
二、細胞的生長:新產生的細胞體積很小,通過不斷地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營養物質。并且轉變成組成自身的物質,體積逐漸增大。
三、細胞的分裂:一個分成兩個,兩個分成四個。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第三章 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第一節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細胞分化形成組織。
1、 在發育過程中,某些細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們在形態、結構上也逐漸發生了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分化。
2、 組織的定義:細胞分化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群,每個細胞群都是由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這樣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3、 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
上皮組織:由上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
肌肉組織:由肌細胞構成,具有收縮、舒張功能。
神經組織:由神經細胞構成,能夠產生和傳導興奮。
結締組織: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
二、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
1、 器官的定義: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例如:大腦、胃、心臟、肝、肺、腎、眼、耳等。
三、器官構成系統和人體
1、 系統的定義: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系統。
2、 人體的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這系統協調配合,使人體內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
第二節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植物體是由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最終形成植物體。
二、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 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三、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
1、 分生組織:位于根尖的分生區就是分生組織。
2、 另外幾種: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
第三節 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一、單細胞生物:身體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大多數生活在水里,有些生活在我們身上。
二、單細胞生物的結構和生活。
以草履蟲為例:如圖。草履蟲的結構和生活。
三、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有利的一面:1、多數浮游生物是魚類的天然餌料。
2、 草履蟲對污水凈化有一定作用。
有害的一面:1、人體內寄生蟲危害人類健康。如:瘧原蟲、痢疾內變形蟲等。
2、單細胞生物大量繁殖造成赤潮,危害漁業。
第四章 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種類。
1、根據它們寄生的細胞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三大類:
一類是專門寄生在人和動物細胞里的動物病毒,如流感病毒。
一類是專門寄生在植物細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煙草花葉病毒。
一類是專門寄生在細菌內的細菌病毒,也叫噬菌體,如大腸桿菌噬菌體。
二、病毒的結構和生活
1、病毒的結構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的。沒有細胞結構。
2、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細胞里。離開了活細胞會變成結晶體。一有機會侵入活細胞就會重新開始生命活動。
三、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病毒靠寄生生活,給人類、飼養動物、栽培植物帶來了極大危害。
如:流行性感冒、肝炎、艾滋病、口蹄疫、雞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疫苗預防疾病。疫苗是經過人工處理的減毒病毒。
單元小結
1、 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 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是絕大多數細胞共有的基本結構。
3、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細胞核內含有遺傳信息。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
關鍵詞:初中生物;情境教學;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教學方式融合了情境教學和問題教學的綜合教學模式,問題情境教學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學習過程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初中生物是一門自然學科,問題情境教學符合初中生物課程的特點,問題情境用于初中生物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習得課本知識,更有利于幫助學生培養科學思維及掌握探索科學的方法。但是,多數初中生物教師使用問題情境教學方式存在許多問題,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對提高學生的問題能力無益。因此,本文對初中生物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策略進行分析。
一、巧用教材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許多問題,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問題創設問題情境。例如,七年級上冊課本中的問題:腐肉中為什么會生蛆?教師向學生播放“腐肉生蛆”的視頻和圖片,讓學生思考“蛆的來源”。教師播放視頻或圖片的同時配合適當講解,激發學生的求解動機。
二、利用重要圖例
生物課程作為一門自然學科,許多生物現象和事物都需要通過圖例展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現象和事物。圖例可以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系統。圖例還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理解。以動物細胞結構為例,課本圖例為動物細胞壁模式,教師可以為該圖例配上說明文字:課本圖片是動物細胞結構,觀察圖片,動物細胞包括哪些基本結構?與植物細胞結構圖相比,動物和植物細胞結構有什么區別嗎?
三、間斷實驗
實驗是探究生物的重要措施,教師可以利用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展示的特殊情況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思考。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靈活利用驗證性實驗、探究式實驗、演示實驗等各種實驗形式創設問題情境。以血液成分分析實驗為例:教師首先向學生展示兩只裝有不同液體的標本,其中一只裝有血液。教師分別向兩種標本中加入檸檬酸鈉,讓學生觀察標本的變化。學生可以發現一份標本出現分層現象,另一份標本未發生任何變化。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液體變化及變化原因進行分析。實驗結果呈現的差異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欲,并根據實驗結果、教材知識進行分析。
四、利用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初中生物多數課程與學生的生活有關,并且新課程倡導教學活動應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因而教師也可以利用生活實際問題創設問題情境。例如,使用制作酸菜和腌菜案例,分析鹽為什么導致酸菜變酸而腌菜沒有酸味,將學生引入微生物的學習。
另外,教師不僅可以利用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還可以利用社會熱點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初中生物課程與社會實踐活動密切相關,許多當前的生物學熱點問題是初中生物的重要教學內容,并且部分教學內容與生物科學的最新進展密切相關,這也為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提供了便利條件。利用社會熱點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踐,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此外,利用熱點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物熱點問題和研究進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以“遺傳信息中――細胞核”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克隆羊多利”的故事,并通過多媒體工具箱為學生展示相關圖片,如,克隆羊誕生過程、克隆羊與其母體的對比照片,并讓學生分析以下問題:(1)克隆羊長得像哪只羊?為什么?(2)生物體性狀的遺傳主要由細胞核還是細胞質控制?并解釋你的觀點。通過“克隆羊”熱點事件以及兩個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五、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現代教育技術具有強大的視聽效果,如,動畫模擬技術可以再現生物形態、運動變化、生態演變過程,讓學生直觀了解教學內容,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以“生物特征”教學為例,首先教師讓學生根據個人的生活經驗描述生物具備的特征,學生根據自身以及動植物的特點說出呼吸、生長和繁殖等特征。但是每個學生的歸納不全面,遺漏點多。教師此時可以向學生展示一段生物圈環境中不同生物的生活情況視頻,讓學生在動物世界中切實感受。再通過適當引導,組織學生討論,總結出更加完整的答案。
問題情境是一種符合課程和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展。但是教師運用問題情境教學也需要轉變觀念,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獲得發揮的機會,才能從學生角度出發創設符合學生需求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好奇、積極的狀態下完成探究活動,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謝小榮.重視初中生物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5):9-10,17.
[關鍵詞]關鍵詞語 初中生物 概念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9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140117
生物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有相當多的概念需要記憶和掌握,學生在學習時很難把握住概念的重點,在理解的時候有很多困難。而且生物對概念、名詞、定律的知識要求精確到位,這樣才能針對多種情況做出最準確的判斷。因此,針對生物學科的這些特點,在進行生物概念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關鍵詞語,以此來提高生物概念教學的效率。
一、讓學生在概念學習中學會把握關鍵詞語
生物概念是影響概念形成的因素之一,復雜的概念有較多的自身特征,也有無關的特征,不容易分辨,學生記憶起來相當困難。根據科學實驗表明,有關特征清晰的概念,學生記憶起來比較容易,而且概念的邏輯性和關聯性越強,學生學習起來越容易。在進行生物概念教學時,如果無任何的知識準備,教師很難引導學生將新學的概念與已學的概念聯系起來,所以,教師一定要在新舊概念之間搭建必要的“橋梁”,而這種橋梁就是生物概念的關鍵詞語。
關鍵詞語是概念的一個大致概括,也是概念的濃縮,往往取概念中幾個最為重點的詞語,來代表整個概念。教師在引導學生把握關鍵詞語時一定要將概念涉及的點先全部列出來,然后每一點選取一個或者多個關鍵詞語,提示學生概念的關鍵所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生物概念的效率。以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各結構的作用為例,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關鍵詞語入手,引導學生進行把握。如(1)細胞壁:支持和保護細胞,透明;(2)細胞核:包含植物的遺傳信息;(3)細胞質:植物細胞最主要的成分,其中含有大量的物質,主要有液泡和葉綠體,液泡內物質不斷流動,加速細胞內、外物質交換;(4)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起到保護細胞的作用。
從上述四個關鍵詞語來看,它們取自于植物細胞相關概念的每一個知識點,然后在其中選取了可以代表每個知識點的詞語,用于引導整個概念。這樣把生物概念拆分成幾個小的部分,再記憶起來就較為方便,將一個繁雜的概念整理得有條理,看起來也較為清晰。這幾個關鍵詞語涵蓋了植物細胞相關的知識點,如果用這些關鍵詞語來教學,逐步引導學生掌握每個關鍵詞語所代表的內容,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更容易,且通過記憶關鍵詞語來延伸思考相關的生物概念,學生更能理解生物概念的本質內涵。
二、把握關鍵詞語,理解生物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廣義與狹義
1.把握關鍵詞語,理解生物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生物概念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不僅有文字本身代表的含義,還包含著內涵與外延。內涵與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應用在生物概念上,其內涵指的是生物的生命活動規律與生命現象,外延是指概念包含內容的使用范圍和使用條件。為了讓學生準確理解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教師應把內涵與外延所包含的內容反映在關鍵詞語上,進而引導學生把握關鍵詞語。
以細胞的分裂過程概念為例,書本上的定義是:細胞從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使細胞的數目增多。這個概念的內涵是細胞的數量增加,外延是細胞從一個變成所兩個。所以在對這一概念選取關鍵詞語時,有以下兩個:
(1)分裂過程:細胞從一個變成兩個;
(2)分裂結果:增加了細胞的數量。
通過把握關鍵詞語的方法,將細胞分裂的概念分為了兩個關鍵詞語,關鍵詞語中體現了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這樣,學生再記憶起來就較為簡單。
2.把握關鍵詞語,理解生物概念的廣義與狹義
生物概念的廣義與狹義是針對概念的外延來說的,如果一個生物概念的外延較大,那么它就是廣義的概念;如果概念的外延較小,那么它就是狹義的概念。應用把握關鍵詞語的方法進行生物概念教學時,一定要先區分概念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
以“染色體”這一生物概念為例,廣義的染色體是指在細胞分裂期間呈絲狀的染色質,原核生物沒有這種物質;狹義的染色體指存在于細胞周期的分裂期,由蛋白質和DNA組成的物質。我們從狹義與廣義上理解染色體這一概念是不同的,在把握關鍵詞語時也要考慮到這種因素,這樣才可以使概念更加清晰,方便學生的理解。
三、引導學生比較分析相似關鍵詞語
生物概念中,一些名詞是十分相似的,但是具體表達的含義卻差別很大,在學習的時候學生很容易混淆。所以,在進行生物概念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相似的關鍵詞語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確相似關鍵詞語之間的差別,從而深刻、透徹地理解概念。
以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為例,兩者在字面上都是以細胞為基礎,表述的卻是完全不同的屬性,學生在學習時容易將兩者混淆,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對兩者的關鍵詞語進行比較,以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
例如,植物細胞的關鍵詞語有:
(1)組成: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線粒體、綠色部分有葉綠體;
(2)分裂過程:原細胞的中部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然后分裂成兩個細胞;
(3)生長表現:生長時先出現較多的小液泡,最終合并成一個大液泡;
(4)細胞分裂時染色體變化:先加倍再減半,兩個細胞核的染色體數目與原細胞核的染色體數目相同;
(5)細胞本質: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植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動物細胞的關鍵詞語有:
(1)組成: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
(2)分裂過程:細胞中部的細胞膜向內凹陷,縊裂成兩個細胞;
(3)生長過程: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營養逐漸長大,細胞的體積也增大;
(4)細胞分裂時染色體變化:先加倍再減半,兩個細胞核的染色體數目與原細胞核的染色體數目相同;
(5)細胞本質: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動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從上述兩個概念的關鍵詞語可以看出,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有著本質的差別,而且相關的知識點也比較多,所以學生在記憶時才會出現混淆的現象。教師在進行生物概念教學時可以把兩個概念的關鍵詞語比較分析,重點指出兩者的不同之處。這樣利用把握關鍵詞語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論 文網進行和服務,歡迎光DYlw.NeT 聯系方式QQ 712086966]的方法,使學生可以重點記憶和理解易錯的知識,簡化了學習的復雜性。同時,這種比較關鍵詞語的方法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在學習與復習一個關鍵詞語時,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另一個關鍵詞語,生物概念的學習效果顯著增強。
生物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雖然被歸類為理科,但是它有較多的知識點需要記憶,而且生物概念十分繁雜,記憶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在生物概念教學中可以用把握關鍵詞語的方法,將生物概念劃分成不同的小份,以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這種方法在概念教學中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極大地提高生物概念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 參 考 文 獻 ]
1、描述細菌的主要特征。
2、練習顯微鏡的使用。
3、初步學會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菌的形態。
學法指導:
細菌的形態結構特點是重點,但細菌的個體很小,必須借助顯微鏡才能觀察其形態結構,要注意顯微鏡的操作過程及注意事項。
學習探究:
一、復習鞏固
⑴你能說出病毒的形態結構嗎?
⑵你們見過細菌嗎?聽說過細菌嗎?能否描述出細菌的樣子?
二、問題探析:
1、細菌的形態結構
認真閱讀課本111頁內容并觀察課本圖2.3--4,思考并回答問題:
⑴你能說出細菌的分布嗎?
⑵細菌個體形態有、和形。
2、觀察細菌的形態實驗
閱讀課本“觀察酸奶中的乳酸菌”的實驗內容,用顯微鏡認真觀察細菌的形態結構。分析討論問題:
⑴使用高倍鏡觀察時,為什么要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觀察的對象?
⑵你觀察到的細菌形態有哪幾種?
⑶細菌的細胞結構與動植物細胞結構有何異同?請填寫下表:
比較
種類
不同點
共同點
細菌
動物細胞
植物細胞
三、知識歸納
細菌的形態結構
形態:細胞,個體十分微小,有、、三種形態
結構:細胞都有、、沒有
有些細菌有、等特殊的結構
自我測評
1、通常用來作為菌種鑒定的重要依據是()。
A.菌落B.細菌形態C.細菌體積D.細菌結構
2、細菌不具有的結構是()
A、細胞壁B、細胞膜C、細胞質D、成形的細胞核
3、下列關于細菌的說法正確的是()。
A.都有鞭毛,生活在水中
B.都有莢膜,都能形成芽孢
C.肺炎雙球菌是多細胞的生物體
D.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落中的每個細菌都是獨立生活的
4、下圖是顯微鏡視野中的三種細菌,其中的()是球形,()是桿形,()是螺旋形。
5、細菌有三種基本形態,例如能引發咽喉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呈__,大
腸桿菌呈__,小螺菌呈__。
拓展探究轉換高倍物鏡時,為什么要轉動轉換器而不能直接扳動物鏡?
附:自我測評答案
因為有知識,我們上了太空,我們延長了人均壽命。更因為有知識,我們超出生死,不再疑惑。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1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1、蕨類植物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
2、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
3、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在于:①有些可食用;
②有些可供藥;③有些可供觀賞;④有些可作為優良的綠肥和飼料;⑤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4、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
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脫離開水的環境。
5、苔蘚植物密集生長,植株之間的縫隙能夠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蘚植物對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在污染嚴重的城市和工廠附近很難生存。
人們利用這個特點,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
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除供魚類呼吸外,而且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9、藻類的經濟意義:①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從藻類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膠、瓊脂等可供工業、醫藥上使用
10、種子的結構
蠶豆種子: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2片)
玉米種子:果皮和種皮、胚、子葉(1片)、胚乳
11、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12、記住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種子的萌發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過休眠期。
2、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會計算)和抽樣檢測
3、種子萌發的過程
吸收水分——營養物質轉運——胚根發育成根——胚芽胚軸發育成莖、葉,首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軸發育來的
4、幼根的生長
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5、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
6、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氮、磷、鉀
7、花由花芽發育而來
8、花的結構(課本102)
9、傳粉和受精(課本103)
10、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子房——果實受精卵——胚
胚珠——種子 子房壁----果皮(與生活中果皮區別)。
11、人工受粉
當傳粉不足的時候可以人工輔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發育、開花、結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1、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體內的作用
水分是細胞的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態;水分是植物體內物質吸收和運輸的溶劑;水分參與植物的代謝活動
(2)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時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
3、運輸途徑
導管: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4、葉片的結構
表皮(分上下表皮)、葉肉、葉脈、
5、氣孔的結構: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
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
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6、蒸騰作用的意義:
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傷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
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提高降水量。促進生物圈水循環。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實驗
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目的: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淀粉全部轉運和消耗。
對照實驗:將一片葉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紙片遮蓋,目的:做對照實驗,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產生淀粉。
脫色:幾個小時后把葉片放進水中隔水加熱,目的:脫色,溶解葉片中葉綠素便于觀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結論:淀粉遇碘變藍,可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2、光合作用概念: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實質: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4、光合作用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氧氣來源、能量來源。
5、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用來構建之物體;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義: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如:細胞分裂、吸收無機鹽、運輸有機物等)不可缺少的動力,一部分轉變成熱散發出去。
第五章 綠色植物是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與生產生活的關系:中耕松土、及時排澇都是為了使空氣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進行呼吸作用。
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機物,因此在儲存植物的種子或其他器官時,要設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溫度、減少含水量、降低氧氣濃度、增大二氧化碳濃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與生產生活關系:要保證農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條件,尤其是光。
合理密植。使作物的葉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見課本131)
5、光合作用(130頁)和呼吸作用(125頁)公式
第六章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1、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2、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植被覆蓋率低,森林資源和草原資源破壞嚴重
3、我國森林覆蓋率16.55%,
4、我國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
5、熱帶雨林-----地球的肺,
6、生物圈的“綠色工廠”----綠色植物。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2生物和細胞
一、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于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后方有準焦螺旋。
準焦螺旋:粗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準焦螺旋。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二、顯微鏡的使用
1、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
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象的移動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
3、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
因此必須加工制成玻片標本。
三、觀察植物細胞:實驗過程
1、切片、涂片、裝片的區別
P42
2、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支持、保護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
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液泡內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分)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液泡:細胞液 (溶解有色素、糖等物質)
3、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即:動物細胞的結構)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
4、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5、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
四、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
五、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六、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七、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二者聯系: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二者區別: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分解有機物,將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八、動植物細胞都有線粒體。
九、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
2、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3、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5、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
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染色體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恒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6、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十、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
十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1、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于:細胞的分裂和細胞的生長
2、細胞的分裂
(1)染色體進行復制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
十二、新生命的開端---受精卵
1、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2、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
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為四種: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四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種組織為主,形成器官。
3、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成在一起構成系統。
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
4、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
5、植物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6、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營養器官:根、莖、葉 ;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7、植物的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
十三、單細胞生物
1、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酵母菌、、衣藻、眼蟲、變形蟲
2、草履蟲的結構見課本70頁圖
3、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種類
以寄主不同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2、病毒結構: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3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二、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三、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圍(20KM)
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
探究的過程、對照實驗的設計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后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
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6、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7、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8、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9、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關鍵詞:選擇;教法;加強;生物學;概念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23-048-1
一、講述法:直接講述簡單特定概念
概念是由詞語表達的,通常也是需要通過詞語傳遞,使他人接受并理解。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些概念相對比較簡單,具有特定的內涵和外延。如八下教材中關于基因、染色體、DNA、性狀等,八上教材中關于反射、反射弧、激素等的概念。對于這些概念,教師用講述法直接講述,做到用詞確切,講解透徹,重點突出,抓住概念最本質的特征,能起到先入為主,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學生在學習“相對性狀”的概念時,教師根據課本定義直接講述什么是相對性狀,讓學生得到如下關于相對性狀的準確信息,提醒學生找出此概念中的關鍵詞語“同種生物,同一性狀,不同表現形式”;再以人的眼皮、耳垂、卷舌為例讓學生舉例說明什么是相對性狀,輔以相關習題加以辨析。在這一直接講述的過程中,抽象定義結合具體事例,使學生掌握并理解相對性狀,加深對新概念本質屬性的認識。
二、直觀法:形象展現抽象概念
荀子曰:“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人體對于外界信息的獲取,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通過實驗、掛圖、黑板畫、模型、視頻等多種傳統與現代直觀教學手段,來展現微觀世界,展示生理過程,讓學生通過多感官的配合運動來獲取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增強學生對所學概念的持久記憶和深刻理解。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不同的內容,選用不同的直觀教學手段。如:采用黑板畫的方式詳解子房的結構以及雙受精的過程,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獲得關于受精、綠色開花植物雙受精的定義以及受精后花各部分變化情況;采用計算機模擬動態展示氣孔的開放與關閉過程,獲得氣孔是氣體進出的通道,氣體的開放和關閉是由一對保衛細胞控制等概念;采用圖片展示方法展示草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等不同生態系統的組成,具體范例中歸納出生態系統的精準定義以及描述概念內涵的重要概念即一個生態系統包括一定區域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和非生物環境;采用實驗法讓學生觀察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獲取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動物細胞、植物細胞都是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組成。植物細胞相較于動物細胞具有特殊的結構,如細胞壁、液泡等這些上位和下位概念。這些直觀手段的課堂應用,在微觀、抽象的信息直觀化的過程中,促進了學生對概念的全面感知與整體把握。
三、類比法:介紹陌生復雜概念
在生物教學中,將復雜、陌生的概念與學生自身熟知的事物或生活經驗進行適當的類比,建立一定的聯系,這種基于學生已有知識的聯系可以促進學生對復雜新概念認知的內化。例如,在介紹植物分類單位時,用填寫通訊地址時要寫清楚國家、省份、市、區、街道、小區、門牌號等進行類比,讓學生建立起“科學家根據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劃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種是分類的基本單位”的重要概念。再如:在生物體三種不同的結構層次的學習中,把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生物體類比成學生熟悉的的個體,小組、班級、年級、學校,幫助學生建立起:①一些生物是由一個細胞構成,一些生物由多個細胞組成;②多細胞生物體具有一定的結構層次,包括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生物個體;③綠色開花植物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人體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等這些描述概念內涵類的重要概念。
四、比較法:辨別成對并列概念
生物教材中,有一些概念是為了對生物現象進行分類而建立的,這些概念往往并列成對的呈現在教材中,如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條件反射、條件反射,先天、后天,胚胎發育、胚后發育,外分泌腺、內分泌腺等等,上述概念往往屬于同一類屬概念,他們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些概念在教材中先后出現,教師應該并列介紹,通過列表比較或者圖解差異的方式突出并列概念間所存在的差異,幫助學生區分概念。如:循環系統中關于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的概念可以通過列表的方式從血管的定義、分布、管壁、管腔、血流速度等幾方面加以比較,區分三種血管,獲得關于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概念信息。再如:人類的遺傳病教學中,關于直系血親與旁系血親概念,則讓學生以“自己”為中心,以血緣關系遠近為原則,根據課本對于直系血親與旁系血親的描述,讓學生親自動手畫出一張個人專屬世代關系圖來定義和區分什么是直系與旁系血親。對于初中生而言,用圖表和表格的方式來比較并列概念,更加能顯現出概念間的差異,有助于對成對并列概念的認知。
五、正誤法:建立科學概念
科學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學生在學習任何概念性知識之前,實際上都已經有了舊概念,這些舊概念是存在于學生頭腦中的相對于新概念的已有認知,可能正確,也可能是片面的或者是錯誤的,它來自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及正確或錯誤的認知積累。正確的已有概念有助于對新知的認知,而錯誤的或者片面的舊概念則是學生學習新概念的絆腳石,會讓學生形成錯誤的思維,阻礙生物學科學概念的形成。
例1 下列能說明某細胞已經發生分化的是( )
A.進行ATP的合成
B.進行mRNA的合成
C.存在血紅蛋白
D.存在纖維蛋白原基因
解析 ATP的合成發生在所有活細胞中,A不能說明;在沒有分化的細胞中也進行mRNA的合成,B不能說明;存在血紅蛋白的細胞一定是紅細胞,是已經分化的細胞,C能說明;所有的正常細胞中都存在纖維蛋白原基因,D不能說明。
答案 C
點評 細胞分化是指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因此,所有細胞共有的生理活動、物質及現象都不能說明細胞已經發生了分化。
例2 由細胞形態判斷,下列細胞中最可能連續分裂的是( )
A B C D
解析 本題考查對不同細胞形態特征的識別與分化程度的判斷。A為,C為肌細胞,D為神經細胞,皆為高度分化的細胞,不具備分裂能力。
答案 B
點評 細胞分化是一種永久性變化,它發生在生物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發育的不同階段,細胞分化程度不同,在胚胎時期分化達最大限度。分化程度與分化限度是不同的概念,如胚胎時期分化限度(即分化前途)達最大,分化程度卻不高。我們可以參照自己來進行理解,我們將來可能從事不同的工作,但我們都是學生,因此分化限度最大,但分化程度最低。
例3 某實驗室做了下圖所示的實驗研究,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甲小鼠的纖維母細胞][誘導干細胞][肝細胞、神經細胞、上皮細胞等][Z細胞][單抗][X細胞][Y細胞][將H1N1病毒外殼蛋白注入乙小鼠][誘導基因][①][②][③][④]
A.與纖維母細胞相比,過程①形成的誘導干細胞的全能性較低
B.過程②是誘導干細胞的結構和遺傳物質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
C.每個Y細胞只產生一種抗體,故過程③不需要選擇性培養基進行篩選
D.過程④產生的單抗,不需細胞膜上載體蛋白的協助就能釋放到細胞外
解析 因過程①形成的誘導干細胞能分化成肝細胞、神經細胞等,故其全能性高,A錯。過程②是細胞的分化過程,分化時遺傳物質不會發生變化,B錯。過程③要用選擇培養基才能選出雜交瘤細胞,C錯。過程④產生的單抗是一種分泌蛋白,通過胞吐過程分泌,不需載體蛋白協助,D正確。
答案 D
點評 在生物體內,細胞分化是一種穩定的程序性變化,這種變化是不可逆轉的,因此細胞分化的不可逆性是指在自然條件下的特性。但在人工實驗條件下,分化的組織細胞能脫分化,脫分化的組織細胞由于含有發育成完整生物體的全部遺傳物質,因而經一定人工培養后可發育成一個完整生物體。
細胞全能性和細胞核全能性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植物體細胞具有全能性,可以通過植物組織培養進行驗證;低等動物的細胞和高等動物早期胚胎細胞具有全能性,可以通過胚胎分割和胚胎工程進行驗證;高等動物的體細胞核具有發育全能性,可以通過動物克隆進行驗證。
1.高等動物體細胞不能完全表達其全能性。這是因為細胞內基因在特定時期和空間條件下選擇性表達,從而使細胞分化為不同的組織、器官。
2.植物體細胞在離體的情況下,在一定的營養物質、激素和其他適宜外界條件下,細胞方能表現其全能性。
3.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容易表現,動物細胞核的全能性也較易表現,但整個動物細胞的全能性,目前仍難以得到驗證。
由上述內容可知,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要善于總結,并構建細胞分化的基本知識框架,加強加深對該專題的理解。
1.胚胎干細胞是哺乳動物或人早期胚胎中的細胞,可以進一步分裂、分化成各種組織干細胞,再進一步分化成各種不同的組織。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各種組織干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組織細胞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B.胚胎干細胞有細胞周期,神經干細胞分化形成的神經細胞沒有細胞周期
C.造血干細胞分化形成紅細胞、白細胞的過程是不可逆的
D.肝臟干細胞分化成肝臟細胞的過程體現了細胞的全能性
2.關于細胞分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在人體內分化是穩定的,而且一般是不可逆的,一旦細胞沿一定方向分化,便不會再脫分化到原先的狀態 ②細胞分化后,細胞中mRNA不同,tRNA相同 ③分化的結果是賦予不同種類的細胞特異的結構和功能 ④一般不會出現細胞核遺傳物質的改變 ⑤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選擇性表達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3.2009年6月,成都9路公交車縱火案中燒傷病人皮膚的修復成為一大醫療難題。皮膚干細胞的研制有利于解決皮膚移植,請完成下列問題:
(1)患者本人皮膚干細胞能 成為其皮膚細胞,既易采集,又避免了移植后的 。
(2)皮膚干細胞還可以誘導成各種體細胞,其根本原因是 。但皮膚干細胞在體內無法形成其他細胞,原因是 。
4.觀賞植物蝴蝶蘭可通過改變CO2吸收方式以適應環境變化,長期干旱條件下,蝴蝶蘭在夜間吸收CO2并貯存在細胞中。
[正常和長期干旱條件下蝴蝶蘭CO2吸收速率的日變化][時間][干旱][正常] [8
6
4
2
0][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24∶00 ][CO2吸收速率(μmol/m2?s)]
(1)依上圖分析,長期干旱條件下的蝴蝶蘭在0~4時 (填“有”或“無”)ATP和[H]的合成,原因是 ;此時段 (填“有”或“無”)光合作用的暗反應發生,原因是 ;10~16時無明顯CO2吸收的直接原因是 。
[正常和長期干旱條件下蝴蝶蘭的干重增加量][干旱][正常][20
15
10
5
0] [干重增加量(mg/株?天)]
(2)從上圖可知,栽培蝴蝶蘭應避免 ,以利于其較快生長。此外,由于蝴蝶蘭屬陰生植物,栽培時還需適當 。
(3)蝴蝶蘭的種苗可利用植物細胞的 ,通過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大規模生產,此過程中細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
1.D 2.D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承上啟下、牽引全局,對課堂教學成功與否起著關鍵作用。
反思一:多一份實在,少一份形式。
情境的創設在教學中確實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必須要與教學內容相關,不能搞形式主義。如,人教版高中〈生物〉“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教學情境創設,教師問:“你見過蛋白質嗎?你知道蛋白質有什么作用?如果你想合成蛋白質,你認為首先應做哪些方面的工作,以免走彎路?”學生列舉了生活中的蛋白質以及蛋白質的作用,關于最后一問,學生答到需要知道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和數目以及排列順序。過渡:“同學們知道氨基酸嗎?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質?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在講完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后,組織學生討論人類研究蛋白質有什么意義?前后呼應,并適當進行情感價值觀教育。
這樣情境創設能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關鍵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讓學生說出本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關鍵詞】RNA干擾siRNAdsRNARNA誘導的沉默復合體ArgonauteRNA聚合酶III啟動子
【Abstract】RNAinterference(RNAi)indiverseorganismsrevealsthesamehighlyconservedmechanismwithanancientorigin.RNAiisthemodeofsequence-specificpost-transcriptionalgenesilencinginanimalsandplantsinitiatedbyhomologousdouble-strandedRNA(dsRNA).discoveryofRNAiandthemolecularmechanismwillhelpusapplyittostudythegenefunctionandexploitthegenedrug.
【Keywords】RNAinterference(RNAi)smallinterferingRNA(siRNA)double-strandedRNA(dsRNA)RNA-inducedsilencingcomplex(RISC)ArgonautepolIII
1背景
20多年前,在對矮牽牛(petunias)進行的研究中有個發現:RichJorgensen和同事將一個能產生色素的基因置于一個強啟動子后,導入矮牽牛中,試圖加深花朵的紫顏色,結果沒看到期待的深紫色花朵,多數花成了花斑的甚至白的。因為導入的基因和其相似的內源基因同時都被抑制,Jorgensen將這種現象命名為協同抑制(cosuppression)。在真菌中也有類似的現象,1996年就在脈孢菌屬(Neurospora)發現這種現象。當時將這種現象命名為基因表答的阻抑作用(quelling)[1]。
通過對轉基因植物的研究,發現相應基因的轉錄并不受,將這種現象稱為基因轉錄后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genesilencing,PTGS)。轉錄后的基因沉默可能是進化過程中一種抵御轉座子和RNA病毒的防御機制,可能在植物和動物分化之前就已經出現。1998年華盛頓卡耐基研究院的AndrewFire和馬薩諸塞大學癌癥中心的CraigMello首次將雙鏈dsRNA(double-strandedRNA)注入線蟲,結果誘發了比正義鏈和反義鏈的單獨注射都要強的基因沉默。將這種由dsRNA(double-strandedRNA)引發的特定基因表達受抑制現象稱為RNA干擾作用(RNAinterferenceRNAi)[2]。
2RNAi的分子機制
dsRNA(double-strandedRNA)可以介導基因沉默作用,以dsRNA為基點研究基因沉默的分子機制成為熱點。dsRNA指的是大于30個堿基對的RNA分子。哺乳動物細胞有至少2條路徑競爭雙鏈RNA(dsRNA),其一是特異性路徑:特殊dsRNA的序列用于RNAi,起始階段dsRNA被切成siRNA(smallinterferingRNA或shortinterferingRNAs)。siRNA是RNA干擾作用賴以發生的重要中間效應分子,能提供一定的信息,允許一個特定的mRNA被降解。siRNA正義鏈與反義鏈各有21個堿基,其中19個堿基配對,再每條鏈的3’端都有2個不配對的堿基(圖1)。
圖1siRNA
另一條是非特異性路徑:只要有長的dsRNA的存在它可以降解所有的RNA,抑制所有蛋白質的合成。長的dsRNA激活蛋白激酶PKR,激活的PKR通過一系列的磷酸化關閉翻譯起始因子,導致翻譯抑制。也可以通過激活2’-5’AS合成一個分子激活RNaseL,導致非特異的RNA降解[3]。
關于特異性的RNA作用機制模型,包括起始階段和效應階段[4]。起始階段dsRNA在Dicer酶(RNaseIII家族異識別雙鏈RNA的一員,屬內切核酸酶)的作用下加工裂解21-23核甘酸長的小分子干擾RN斷(siRNA)[5]。Dicer含有解旋酶活性以及dsRNA結合域和PAZ結構。
在RNAi的效應階段,siRNA雙鏈結構解旋并形成有活性的蛋白/RNA復合物(RNA-inducedsilencingcomplexorRISC),在siRNA解雙鏈即RISC激活過程需一個ATP[5]。由RISC中siRNA反義鏈與mRNA互補區域結合,隨后切割mRNA從而達到在RNA水平干擾基因表達。RISC由多種蛋白成分組成,包括核酸酶,解旋酶和同源RNA鏈搜索活性等。
最新研究表明,Argonaute蛋白為RISC的特有成分,被比喻成“切薄片的機器”。Argonaute有一個月牙型的底座由三部分組成,分別為N-端(amino-terminal)、中部(middle)和PIWI區域(PIWIdomain)。在月牙底座上面有一個PAZ部分,由莖桿結構支撐。Argonature蛋白有一個明顯的凹槽貫穿整個蛋白,凹槽內壁帶正電有利于與RNA帶負電的磷酸骨架結合。siRNA解旋后,siRNA單鏈的3’端伸入PAZ的裂縫中,整個單鏈沿著PAZ伸展開,同時目的片段mRNA結合于新月型底座。mRNA與siRNA互相配對形成雙鏈后,在離單鏈siRNA5’端9個堿基處(即離siRNA3’端11-12個堿基處)切割mRNA(圖2)[6]。
圖2siRNA引導mRNA被切割的模型
3siRNA的表達
最便利的siRNA表達載體用三種RNA聚合酶III啟動子(polIII)中的一種(Sui2002,Lee2002,Paul2002),操縱一段小的發夾RNA(shorthairpinRNA,shRNA)在哺乳動物細胞中的表達(圖3)[7]。
圖3hairpinsiRNA
這類啟動子有大家熟悉的人源和鼠源的U6啟動子和人H1啟動子[8]。采用RNApolIII啟動子是因為它結構簡單,而且可在哺乳動物細胞中表達小分子RNA,并且它可通過一串(3-6個)U來終止轉錄的,這剛好符合原始設計的siRNA的3’端含有2個突出堿基U(Elbashir2002)。使用這類載體,首先要設計2段編碼短發夾RNA序列的DNA單鏈,然后訂購這2段DNA單鏈,退火,克隆到相應載體的polIII啟動子下游。克隆可能要幾周甚至數月的時間,為保證克隆的序列的正確性,還要進行測序。
病毒載體用于siRNA表達,其優勢在于可以直接高效率感染細胞并維持較長時間的基因沉默[9]。
siRNA目標位點的篩選是實現RNAi作用的關鍵,一般有以下幾個原則[10,11]:(1)在預定沉默的mRNA中找一段21nt的序列,起始是AA;(2)找2~4個小片段的RNA,通過SECs(siRNAexpressioncassettes,SECs)篩選最有效的siRNA;(3)在19nt的RN斷中不能含有連續4個T或A的區域;(4)通過BLAST確定片斷的特異性;(5)片斷GC%應該在30%~50%。4RNAi的前景
4.1信號傳導通路和基因功能RNAi能夠在哺乳動物中降低特異性基因的表達,制作多種表型,而且抑制基因表達的時間,控制基因表達的部位。
4.2開展基因的新途徑一基因家族的多個基因具有一段同源性很高的保守序列這一特性,設計針對這一區段序列的dsRNA分子,只注射一種dsRNA即可以產生多個基因表達同時降低的表現,也可同時注射多種dsRNA而將多個序列不相關的基因同時剔除。為治療多基因調控的腫瘤疾病,帶來新的治療策略。
【】
1Isolationofquelling-defective(qde)mutantsimpairedinposttranscriptionaltransgene-inducedgenesilencinginNeurosporacrassaProc.NatlAcadSciUSA,1997,94:10233-10238.
2FireA,XuS,MontgomeryMK,etal.Potentandspecificgeneticinterferencebydouble-strandRNAincoenorhabditiselegans.Nature,1998,391(6669):744-745.
3Nature,2001,411,428-429.
4Matzke.M,MatzkeAJ,KooterJM.RNA:guidinggenesilencing.Science,2001,293(5532):1080-1083.
5NykanenA,HaleyB,ZamorePD.ATPrequirementsandsmallinterferingRNAstructureintheRNAinterferencepathway.Cell,2001,107(3):309-3021.
6Ji-JoonSong,StephanieK.SmithGregoryJ.Hannon,1LeemorJoshua-Tor1,2*3CrystalStructureofArgonauteandItsImplicationsforRISCSlicerActivitySCIENCE,2004,305.
7YuJ.-Y.,DeRuiterS.L.,Turner,D.L.RNAinterferencebyexpressionofshort-interferingRNAsandhairpinRNAsinmammaliancells.ProcNatlAcadSciUSA,2002,99(9):6047-6052.
8MiyagishiM,TairaK.U6promoter-drivensiRNAswithfoururidine3’overhangseffectivelysuppresstargetedgeneexpressioninmammaliancells.NatureBiotechnology,2002,20:497-500.
9GustavoTiscornia,OdedSinger,MasahitoIkawa,etal.AgeneralmethodforgeneknockdowninmicebyusinglentiviralvectorsexpressingsmallinterferingRNAProcNatlAcadSciUSA,2003,100(4):1844-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