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包裝設計的市場調研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產品語義學;文創產品;包裝風格;包裝設計
產品語義學主要討論的是如何將產品形態、其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象征的特征融入到包裝設計的一種設計方法,其突破了傳統人機工程學中對于人體生理機能方面的考慮,將設計因素有效的深入到了人類的精神中,實現了對人機工程學范疇的有效拓展。因此,在社會不斷進步的全新背景下,為了保證文創產品包裝能夠滿足人們在精神方面的實際需求,真正體現出產品的文化內涵,當前需要將語義學有效的融入到文創包裝設計中。以此保證能夠跟隨時展的潮流,體現出特定時代背景下語義學的價值,為更加有效的提升文創產品包裝設計價值提供一定支持。
1產品語義學概述
1.1產品語義學概念
產品語義學是在20世紀90年代左右藝術設計行業中流行的一種設計思想,經過專業設計師的大力推動,在90年代中期成為了遍布世界的一種全新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為帶來更加活潑的設計靈感,對于當代文創產品設計、設計教學的發展,產生了非常重要的意義[1]。從本質上分析,其主要是一種對設計定位進行分類定位進行研究的學科。產品語義學是設計師將這些定位分析進行研究和構想運用到產品設計中,進而形成了產品設計的定位。廣義上一般將產品語義學定義為:產品的語義能夠反映出社會、心理、文化之間一種連貫性,產品是人、物體、環境之間的一個連接者。通過產品語義能夠構定位出一個準確的設計環境,遠遠超過了純粹主觀意識的憑空想象設計。
1.2文創產品包裝設計中的語義學概念
針對文創產品的包裝來說,其主要作用是能夠為消費者的使用提供便利,因此包裝設計必須要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文創產品包裝設計中的產品語義學,在于語義學具備的傳達性和定位性特點,通過傳達將包裝設計和消費者聯系在一起,以此保證文創包裝設計定位準確,設計能夠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真正被人們理解和接受。如針對兒童群體的文創產品包裝設計,設計者一般需要從外觀、顏色、體積等多個方面盡量周全的開展設計工作,這主要是由于對于兒童來說,小型產品搭配變化多端的造型,更能夠吸引其注意。
2產品語義學對文創產品包裝設計產生的影響
2.1文創包裝設計產業實現了積極的發展
在人們物質文明不斷滿足的情況下,人們對于精神文明的要求也在日漸增長,以往單一的產品包裝,無法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在經濟、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文創包裝設計產業實現了積極的發展,獲得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其與其他的設計學科,屬于需要不斷發展的階段,容易受到多種多樣因素的限制。通過對語義學進行定位分析和研究,通過大量實驗研究發現語義學屬于精神的范圍,而文創產品中的"文創",有著打破傳統文化和標新立異的概念,因此在文創產品設計中融入對應的語義學概念,是通過時代語言改變已有文化、產品束縛,設計出具備一定附加價值精良產品的重要途徑,也是真正滿足人們實際精神需求的一個有效途徑。
2.2文創包裝設計整體上處于探索的階段
由于文創產品在我國的起步比較晚,并且在文創包裝設計上沒有明確的設計規范、產品設計定位,主要是以投資方的意見為主開展設計調研。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文創展品設計與發展脈絡不清晰,朝著過度商業化的方向不斷發展,在市場定位上逐漸偏離設計本位[2]。同時,一些不良設計現象在市場中的出現,加上文化創意產品在種類上比較多,造成了文創產品包裝設計的文化內涵、設計針對性較差。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主要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一,設計體現出了一定的盲目性特點,在包裝設計上體現出的盲目性特點,主要是由于包裝設計并沒有形成良好的設計流程,設計活動在整體上處于探索的階段。這就造成一些設計師在實際設計工作中表現出盲目跟從、盲目模仿等特點,無法體現出文創設計的特點。二,設計朝著同質化方向發展,產品包裝設計上體現出的同質化現象,是當前設計市場中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尤其是在文創產品的包裝設計中更加嚴重。這主要是由于早期我國的文創產品并沒有細分出對應的設計科目,包裝設計僅僅局限在形狀、貼標等方面,造成包裝設計出現了同質化發展的趨勢。最明顯的一種表現,就是在旅游類的文創產品包裝設計中,一般都是將各個地區的著名景點作為主要包裝內容,在造型和風格定義上基本上雷同,沒有真正突出區域性風景名勝的產品語義,當地的歷史文化內涵定位膚淺。在這種情況下,非常容易造成人們出現審美疲勞,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對文創產品的消費興趣。
3基于產品語義學的文創產品包裝設計對策
3.1建立正確主題認知,準確表達包裝風格語義
文創產品由于其自身具備的特殊屬性,在包裝設計初始階段就需要明確包裝設計的第一點就是吸引力。因此,首先,針對文創產品的包裝設計來說,需要在準確理解語義學內涵、不違背包裝功能的基礎上,體現出一定的經濟性、實用性和是時代性特點。同時,由于文創產品一般可以分為旅游紀念品、重大節慶和會展、娛樂文化衍生品、企業品牌衍生品等,在實際的設計中需要給予整體定位,有效呈現出產品包裝具備的藝術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點。只有正確的將這些設計理念應用在文化產品包裝的設計中,才能夠真正保證文創產品的包裝實用性,真正體現出應有的作用,滿足人們在包裝方面的精神需求。其次,針對文創產品的包裝設計工作來說,設計師在開始設計調研過程中,需要尋找對應實現整體設計定位想要呈現出的產品語義意向圖,進行確定,其中包括功能語義、美學語義、感官語義、形象語義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設計師需要通過前期市場調研和分類,實現對產品語義的理解、總結和確定,并且在此基礎上找到創新設計的關鍵點,結合當前流行的視覺語言開展包裝設計工作。同時,在實際的市場調研工作中,需要在保證設計師實現對設計主題正確認知和明確的基礎上,有計劃、有目標、按照一定設計方法開展設計工作,并且通過有效的數據分析,獲得預期的設計效果。此外,在設計調研的開始階段,需要先確定好對應的目的、方法,最后形成具備一定價值的調研報告。這樣不僅能夠實現對受眾群體、包裝設計文化內涵進行確定,同時也可以按照實際的設計結果,對包裝設計的整體風格、產品包裝功能語義進行確定,為更加有效的開展產品包裝設計提供一定支持。
3.2準確提取設計元素,分析產品功能語義
針對文創產品的包裝設計來說,準確對設計元素進行提取,需要建立在設計定位的基礎上,是一項相對比較復雜的設計活動,需要與多方因素結合在一起進行考慮,并且最終設計效果圖和三維建模文件需要與項目發起者、主設計師、消費者三方綜合需求相符合。因此,首先,設計的初期階段,設計師需要與設計活動發起者共同開展設計溝通,保證能夠最大限度的對設計要求和方案進行明確,同時需要提出專業化的設計意見[3],形成完整、全面的設計思路,為后續設計工作更加有序的開展提供支持。其次,按照市場調研后的結果,可以將設計分為定位需求、設計展示兩個方面,前者是從物質文明、精神文化兩個方面入手,主要體現了地域性文化、現代主流設計效果等。通過對這些文化進行分析和總結,找到原始文化體現出的文化密碼,分析消費人群的真正需要,對設計風格、包裝風格進行功能語義的定義,并且以此作為依據,通過設計思維的發散,精準提煉出文化元素符號實施趣味性、差異化、精致感、穩定性的改良,將全新的文化語義賦予到設計中,使其能夠滿足當下人們的審美標準,成為文創產品的一個重要結點。最后,針對設計元素的應用來說,需要建立在文化語義分析基礎上,通過篩選后將智能化、人性化、科學化、綠色低碳化融入到其中,保證包裝設計與時代精神相符合。同時在實際的包裝設計中,需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將產品的差異性凸顯出來,改變產品包裝設計中現出的同質化情況,保證設計出的產品包裝能夠在保證功能性的基礎上,盡量美觀和大方,整體的設計風格和產品風格保持一致,具備一定的系列感,并且需要融入一定的環保理念。通過這種方式開展文創產品的包裝設計,不僅能夠體現出產品的設計理念,同時也可以實現與文化語義的有效融合,真正設計出具備一定特色的產品包裝。
3.3重視包裝細節功能,體現不同造型語義
文創產品包裝作為一種物質產品,其需要通過一些材質、新穎的內容,將自身具備的特殊性體現出來,以此保證能夠構建出屬于自身的媒介,充分吸引使用者的興趣,提升使用者的審美情趣。首先,由于文創產品包裝設計造型一般需要通過包裝圖形、形狀和色彩之間的關系,創建出一種適合的氛圍,激發出使用者的心理認同,為使用者帶來一定的親切感和使用舒適感[4]。同時,不同的包裝設計、圖形和形狀語言,都能夠帶來不同的感受,如方形包裝設計可能會為消費者創造出一種嚴肅的感受,而不規則、色彩豐富的包裝,可能會為消費者帶來活潑的感受。因此,在實際的設計中,需要通過對包裝設計造型語義的研究,將產品具備的不同功能、語義體現出來,起到一定的暗示作用,保證能夠凸顯出商品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為人們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其次,當前在包裝設計中有必要加入一些創造性的元素,保證消費者能夠在實際消費中,享受或者使用產品過程中,能夠通過包裝體驗到不同的樂趣,可以通過在體現造型語義的過程中,通過設計出獨特的包裝造型形態,展示出產品的獨特特征。將包裝使用方法暗示給人們,如可以在包裝細節上體現出如何開啟產品包裝、如何按壓、彎曲等,當前這種方式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的包裝設計中,并且獲得了人們的一致歡迎和認可。通過結合這種具備一定特色的造型語義,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幫助消費者如何使用包裝,同時也可以提升消費者的興趣,促進文創產品的積極發展。
結語
產品語義學在文創產品包裝設計中的有效融入,為包裝設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實現了對包裝設計方法、理論的有效豐富和擴展。因此,在實際的包裝設計中,需要通過正確認知主題、準確提取元素、設計細節功能等,實現產品語義與產品包裝的有效融合。以此保證能夠更加有效的開展文創產品包裝設計工作,為文創產業實現更好的發展提供一定支持。
參考文獻
[1]陳鵬.基于產品語義學的文創產品包裝設計研究[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0(11):128-129.
[2]倪仁杰.工業產品造型設計中的創新元素運用與品牌研究[J].品牌研究.2019(11):94-95.
[3]喬宇.基于設計符號語義學下的《紅樓夢》文創設計應用[J].曹雪芹研究,2020(03):134-143.
關鍵詞:糖果;設計;色彩;包裝;市場;消費者;搭配
“遠看是色,近看是花”。 人們在觀察景物時,視覺的第一印象是對色彩的感覺。色彩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同時又容易引起人們的心理變化和情感反映。人們很早就已經認識到色彩具有先聲奪人的效果,站在超市的貨架前最吸引人們目光的也是繽紛的色彩。它們每個都具有自己的個性,每個都在訴說著自己的與眾不同,更是每個都在極力的推銷著自己。糖果的個體雖小,但它的設計中包含了眾多要素,其中色彩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
一 糖果包裝的作用及形式
包裝主要有三個作用,一是保護產品應有的光澤、香味、形態;二是防止微生物和灰塵污染,提高產品衛生安全性;三是精美的產品包裝可以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和商品價值。目前,國內糖果的包裝形式主要有扭結式包裝、枕式包裝、折疊式包裝。扭結式包裝是最古老的包裝形式,這種包裝形式不僅可以通過高速、自動化的包裝機來完成,也可以通過手工操作的方式完成;枕式包裝在國際上流行于上世紀70年代,國內從80年代開始流行。
我國糖果的包裝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主要問題是包裝裝備水平低、包裝材料種類少、包裝質量不高。要想縮小這個差距,只有走技術革新之路,所以國內糖果包裝應朝著包裝機的高速自動化、一機多能化及包裝設計特色化方向發展。而我國的糖果包裝在圖形設計方面同樣有待于加強,設計師們還需要更加充分的了解市場走向,了解消費人群,強化包裝設計水平。
二 糖果包裝中色彩的運用
糖果的種類很多,有硬糖,軟糖,奶糖,夾心糖,巧克力糖,酥糖等等,它們都有著不同的口感,這就需要設計師們在其包裝上表現出來,通過調整色彩的搭配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每種顏色都能帶給人們不同的感覺,也能夠令人們聯想到不同的味道,比如綠色讓人有酸的感覺,黃色能讓人感覺到甜味,而黑色就會讓人感覺到苦味。在設計糖果的包裝時,不同口味口感的糖果就要采用不同顏色組合的包裝,以便消費者只從包裝上就能夠辨識糖果的口味。就像用咖啡色、金黃色、土紅色等表現巧克力絲滑香甜的味道;用乳白色、淡黃色等表現牛奶的香醇感;用冷色系來表現酥糖入口酥脆的口感;用檸檬黃為主色調,搭配淡綠色、橙黃色來表現檸檬口味的糖果;用乳黃色、橙紅色來表現橙子味的糖果;用綠色作為主色調,點綴少量淡黃色來表現蘋果口味的糖果;用清爽的藍色來表現薄荷味的糖果等等。所以說,糖果包裝的第一前提就是符合它的包裝內容,不能用紅色包裝紙來包裝青蘋果糖;不能用綠色的包裝紙來包裝草莓糖。當滿足這個前提后,就要思考如何使得包裝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充實,更加吸引消費者,這就是設計師的重要責任了。
除此之外,根據地點,時間,對象等不同,糖果代表的意義也不同。要考慮到此時糖果所代表的意義,在包裝上做足功夫,把這一意義推向極致。舉個例子來說,糖果在中國寓意著甜蜜、吉祥、幸福,也是點綴人們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內容,尤其是過年過節、舉辦婚慶的時候。這時各個糖果廠家就會在之前的包裝上做出調整,開始點綴大量的紅色來吸引消費者。我國漢民族尤其熱愛紅色,認為紅色代表著吉祥、喜慶、歡樂、美好和幸福:新春佳節用紅紙剪貼窗花,用紅紙書寫春聯,用紅色裝飾新房等。紅色象征著神圣無比的力量和威嚴,具有戰勝一切邪惡勢力的崇高威力。紅色被譽為權威和勝利的象征。凡在漢民族的喜慶活動中如婚娶、齋宴、生日、壽禮、迎送賓客等儀式中,都把紅色做為一種吉祥標志。如徐福記的“新年糖”,以金色,金紅色等顏色作為糖果包裝的主色調,紅彤彤的包裝包裹著“鴻運當頭,紅紅火火”的美好寓意。婚禮上的喜糖也是以華麗的紅色及暖色調為包裝,有著甜甜蜜蜜的含義。
糖果的包裝還要根據其產品的消費群體不同而不同。高檔的糖果價格昂貴,所以一定要有一個與其相符的包裝,讓消費者先從外觀及視覺上認同它的高檔。這不光需要包裝材質的講究,更需要在顏色搭配上華麗,高雅,不落俗套。如費列羅巧克力的包裝,它的整體色調以金色為主,彰顯高貴。白色的標簽配以橘紅色、棕紅色的實物攝影照片,在加上褐色的紙托,則更加體現它的典雅。
價格低廉的糖果同樣需要一個好的包裝來引消費者,來創造利益,以量取勝,彌補它與高檔糖果在價格上的差異。這樣的糖果包裝要體現出足夠的親和力,精致同時精美,要在節省成本的基礎上,充分的突出產品,強調產品,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如金絲猴硬糖,它采用了透明的塑料紙為材質,糖紙中央印有金絲猴的標志,封口處印有不同的顏色,分別是橙色、黃色、藍色、紫色、綠色等,代表了不同的口味。大白兔奶糖的包裝更是流傳了40多年,仍是一例經典。它采用了防水紙本身的白色為主色調,點綴以黑、紅、藍為標準色的大白兔形象,在針對不同口味輔以不同的底色,這樣的包裝讓人感覺到質樸、實惠、接近生活,從而被消費者喜愛。
三 糖果包裝中色彩與品牌的關系
包裝的材質雖然可以影響到糖果的價位,但是色彩卻可以體現品牌的文化內涵和底蘊。一個企業文化蘊含的內容有很多,主要體現在品牌文化、企業文化、歷史文化等等。在糖果包裝中則需要與這些內容密切相關。例如德芙巧克力所倡導的“牛奶香濃,絲般感受”的理念,在其包裝上就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奶白色描金邊的“Dove”標準字,漸變柔和細膩的巧克力色為底色,封口處配以金色。這樣的包裝品牌感染力十足,很容易引起人們心理上的共鳴,使得德芙巧克力在中國廣大巧克力的市場中成為了領導品牌,也成為了人們表達愛意、傳達感情的首選佳品。
四 糖果包裝與不同年齡消費者的色彩心理
色彩心理是指客觀色彩世界引起的主觀心理反應。色彩心理與年齡有關。根據實驗心理學的研究,人隨著年齡上的變化,生理結構也發生變化,色彩所產生的心理影響隨之有別。有人作過統計:兒童大多喜愛最為鮮艷的顏色。嬰兒多喜愛紅色和黃色,4到9歲的兒童最喜愛紅色,而9歲的兒童又喜愛綠色,7到15歲的小學生中,男生的色彩愛好次序是綠、紅、青、黃、白、黑;女生的愛好次序是綠、紅、白、青、黃、黑。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色彩喜好逐漸向復色過渡,向黑色靠近。也就是說,年齡越成熟,所喜愛色彩越傾向成熟。這是因為兒童剛走入這個大千世界,腦子思維一片空白,什么都是新鮮的,需要簡單的、新鮮的、強烈刺激的色彩,他們神經細胞產生得快,補充得快,對一切都有新鮮感。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也增長,腦神經記憶庫已經被其他刺激占去了許多,色彩感覺相應就成熟和柔和些。在糖果包裝設計中要根據消費者的年齡不同而做不同的設計,每年的糖果巧克力市場調研報告中都表明了,糖果的主要消費群體是兒童、學生及年輕女性,所以在設計中要根據這些人群的色彩喜好,做具有針對性的色彩搭配,以占領不同的消費市場。
五 結語
小小的一張糖紙,卻有著極為豐富的內涵。如何吸引消費者的目光,把握消費者的需求,增加產品的銷售量,塑造企業的品牌形象,就需要設計師們時時關注市場的新動向,潮流的新走向,消費者的新意向。重視糖果包裝的色彩設計,使包裝更加具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1]《色彩》,馮健親,江蘇美術出版社,1994年10月,第55頁。
[2]《色彩構成》,吳衛,肖晟,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第40頁。
[3]《日本色彩教育》,北畑耀,首屆亞洲色彩論壇論文集,2004
[4]百度知道
[5]《包裝設計與商品文化營造(節選)》,周進,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1
關鍵詞:字體設計;課程改革;新媒體
一、字體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焦點問題及成因分析
(一)輕視市場調研、案例探究不深入
學生對于課程前期的市場調研環節較為輕視,難以深入理解字體設計市場調研的深刻意義,因此忽視了調研的必要性、重要性。字體設計作為基礎專業知識,與日后眾多種設計形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如版式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平面海報設計、包裝設計等。由于字體運用的領域范疇之多,對于字體設計的要求側重也有所不同。學生在調研過程中往往只是將字形與視覺美感、視覺位置進行表面現象的分析,分析往往止步于字體的選擇、字體顏色與字號等基本知識的調研分析。對于此類現象,指導學生如何將每個案例進行深入分析比單求調研案例數量更有效。學生在調研之前,應針對字體應用的不同范圍進行相應的不同針對側重的市場調研與分析。選取幾個常用的字體設計應用范圍,在不同范疇的案例中,了解其對于字體設計的不同功能、不同要求,結合其不同的適用背景,進行深入研究,深入解析、反推各大知名品牌下字體設計的演變過程及效果展示方案。深入探究不同案例在基本字體上細微調整后的個性化展示的過程及原因,在反推過程中結合學生自身弱點及忽視問題進行改正。
(二)盲目追崇潮流、“創意”體驗不充分
當今字體設計受主流設計潮流趨勢強有力的影響,許多風格中的字體設計往往十分簡約但視覺效果事半功倍。由于學生對于設計流行趨勢以及相應風格了解不夠深入,同時對于設計潮流的盲目追崇,使得在實踐過程中出現了許多盲目效仿的情況。在字體設計的實踐運用上,常表現為選用一種風格中立的字體并將其運用于不同練習作業之中。創意過程探究得不夠深入,使得東施效顰的錯誤頻出,簡單地效仿不同案例中的字體設計方法,進行效仿而不深究其背后的字體創意過程,在學生自己的作品中并不能使效果達到預期且發現問題后仍找不到改進方案。強化字體設計的作用以及意義,明確標題、內容與不同的應用載體之間的關系。深入理解不同設計風格特點以及命題風格,選擇相應的元素和特點,根據文字造型,進行個性化的字體設計。利用多媒體工具進行反復試驗和演示,直觀的讓學生感受到字體設計是一種直接體現文字氣質的設計表達手法。將設計字體的識別性、視覺性、傳播性作為三維標準,從不同視角考量作品的設計成效。引導學生深入感知字體背后所具有的氣質,力求將其提煉符號之后,與字形結構巧妙相結合,對基礎字體樣式進行再設計。
(三)理論消化不良、作品不夠接地氣
在理論講解過程中,學生初步對于字體設計的認識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對于字體設計理解的局限性和抽象性。過多的抽象理論概念與專業名詞很難讓剛接觸專業知識的學生完全消化。導致對于課程只是的混淆和迷茫,理解的不到位致使完成作業的熱情被削弱,沒有好奇心和動力趨勢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探索與設計。不夠深入的設計作業與作品,往往導致作品雷同、創意撞車等現象的發生。在教學過程中,力求運用新媒體優勢融入課程教學之中,利用新媒體渠道搜索當今設計趨勢和實時案例資源分享,深入解析、反推設計原理和設計流程。讓學生結合案例與理論知識進行深入認識。借助新媒體傳播、搜索、大數據共享等優勢,進行發散思維的養成和素材的積累。結合相應設計方法論,引導學生仿照成功案例進行深入思考與設計思路的挖掘,因地制宜進行個性化字體設計風格理念的培養。在課程中,適當加入實題案例的作業布置,提供更真實的實踐機會與獎勵機制。讓學生在真實的作業環境中,結合真實的案例命題,進行有效的前期調研。結合課上所學相關方法論與字體設計當下趨勢展開有效、深入的創意過程。在真實的命題環境中進行字體設計,不僅可以明確命題的關鍵訴求,也可以體會實體中遇到的限制條件,讓字體設計作品更“接地氣”更具有實用價值。
二、字體設計課程體系優化與學生設計能力訓練
(一)打破專業課程壁壘,延展字體設計的訓練廣度
對于字體造型與字體風格的把控能力,不僅在字體設計課程中得以培養與運用,同時也涉及視覺傳達專業其他多門專業課程,如:版式設計、平面廣告設計、包裝設計、企業形象設計、書籍裝幀設計等。[1]在不同的應用環境下,對于字體設計的要求也不盡相同,需要對學生加強字體設計能力的廣度訓練。在新模式的課程體系下,旨在打破課程間的壁壘,字體設計的應用更貫穿于每一門專業課程的訓練之中。針對不同課程的側重方向,字體設計的相應要求也從單一的字體造型風格設計轉變為字體與字體之間的視覺流程、字體與圖片之間的視覺節奏、中英文字體搭配的整合設計、字體在空間內的應用展示等多方位、多角度的實踐運用。在不同的課程上,不同側重的強調該設計門類對于字體設計的要求和規范。結合字體設計課程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識,結合不同的應用環境進一步設計字體。例如,同為標題性的字體,運用于平面海報設計、書籍裝幀設計之中的手段不盡相同。根據字體設計基本的設計技巧,打破其課程間的壁壘,以相似或相同的命題,讓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字體設計創意表達,在將字體設計運用于不同載體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進行自我感知和對比,深入挖掘字體設計根據應用環境不同而得到的改變。學生在不斷的對比、嘗試過程中,配合教師的指導與點評得到個性化的提高與感悟。在相似命題的條件下,使學生更專注地比較字體設計在不同課程之間的應用特點,更直觀、更準確地把握字體設計的應用方式。
(二)鏈接基礎與專業課程,挖掘字體設計的訓練深度
加強字體設計課程與相關基礎課程的聯系與結合,力求從字體設計創意模式上進行適用于新媒體平臺的創新思維。在基礎課程的設置環節,將手工、手繪的環節與當今新媒體的表現形式、特點進行穿插與結合。根據表現形式確定創意手段,將新媒體中動態、多維的表現形式結合立體構成、建模等表現技法,進行基礎性自體造型設計訓練。[2]例如,解構文字筆畫與單詞字母,在現實環境中繪制草圖、制作模型模擬新媒體動態形勢下字體的動態展示形式的創意過程。利用基礎課程,從根本上打造學生動態、互動、立體的創意思維模式,不再將設計手段局限于草圖的繪制,不再將設計的成果局限于靜態的字體平面造型。將字體設計的創意過程擴展到多維化、動態化的環境中,其相應產生的字體設計成果必將更為完整。擴展后的創意模式與創意思維,也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更好地將已有的二維字體設計展開其應用于新媒體平臺下的新衍生形式的創意創作。同時新媒體工具參與字體設計創意過程,可以使字體草圖及時數字化,方便預覽生成動態字體效果。[3]例如在色彩學基礎課程中,加入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字體設計環節,引導學生體驗字體造型、顏色的動態設計過程。在字體顏色選定過程中,感受不同位移、不同角度、不同維度中,不同的顏色在不同的動態效果下,其信息視覺傳播的有效性影響。此外,伴隨新媒體多感官的表現形式,將字體設計結合聲、光等其他表現手法,進行多感官下的動態延伸的相關設計,充分利用新媒體形式將字體的美感與信息傳播效果最大化。[4]
(三)鼓勵小組作業形式,激發團隊創意潛能
相比于傳統媒體形勢下的字體設計流程與創意模式,新媒體提供了更為豐富、更為多元的展示平臺,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在新媒體形勢下,字體設計的創意模式更為豐富,不再拘泥于傳統媒體平面、靜態的創意形式。面對多方面的創意需求,以小組合作形式作為字體設計課程的教學練習新模式尤為重要。將不同特長的學生集中一組,鼓勵學生發揮其不同長處針對字體設計的不同環節與不同方面進行重點引導。[5]在鼓勵小組協作的同時,合作間的互相討論、互相學習,潛移默化地讓學生互相取長補短。通過小組內觀摩、討論等合作形式的設計流程,在合作過程中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特別是開放性的小組合作形式,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特長與潛力,還可通過對比與反思,促進學生對于不同創意思維的深入探究。針對新媒體強調動態、交互的字體表現功能要求,團隊合作的形式使學生各有分工、各顯特長,在分工與合作中鍛煉其對信息傳遞與設計美學的整合能力,并以小組作業呈現聚匯團隊智慧的作品,較之個人創意必將更具完整性及創意性。
三、構建適應新媒體需求的字體設計教學模式
(一)強化課程調研,做實課前導入環節
在新媒體日益成熟的今日,受眾對于字體的要求不再止步于有效的傳達信息。集合字體的藝術氣質與字體造型美感于一體,美化受眾的信息交流過程、最大化進行視覺傳播是新媒體視域下字體設計面臨的最大挑戰。在字體設計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堅持字體設計的基本原理,更要結合新媒體技術演示、倒推成功案例的設計思路,分析新媒體的表現特征,開創更全面的設計思路與創意模式。在課前導入環節,加入字體設計課程所涉及應用范圍的列舉,細化字體設計在不同環境下的作用與意義。結合字體的不同使用情況,提供相應的市場調研報告大綱。引導學生根據調研大綱的要求,針對字體的設計展開深入的調研活動。樹立其強烈的字體設計意識,強調化學生對字體設計在不同階段所體現內在含義的認知,以調研做實課前導入環節,為課程中設計的創意表現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注重案例分析,促進知識點的整合與貫通
在課程講解過程中,結合不同案例,解析當今流行趨勢下字體設計在細節處所作的演變及創意發展趨勢,深入研究大致風格相同的字體如何在細節之處體現相互區別、展示相互的風格特點。引導學生對于潮流字體的深入解析。在解析過程中,感受相似字體之間風格的差異化,將創新思維方式、創意方法論貫穿于課程之中,鼓勵學生深入思考,避免簡單創意的雷同現象。在課程設置過程中,既要將字體設計的基礎性創新設計思維理念滲透到基礎課程中,從根源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字體設計思維模式。同時,打破該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的界限,將不同應用形式的字體分類探究、綜合比對,形成內在連貫、各具特色的字體設計課程體系。學生可以利用在各門課程中所獲得的感悟,整合知識點,表達出更成熟、更接地氣的創意。
(三)改善作用模式,提升學生創意能力
新媒體要求字體設計不再是單一的平面靜態展示[6],多維、細化的表現必然地要求字體設計課程的教學方法由注重個體指導而轉向構建團隊互助的模式。通過課程講解幫助學生了解新媒體的特性,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優勢組建設計小組的教學模式,將字體設計多維化、動態化的全面要求,以小組作業的形式予以展示,促進學生自學與互助學習能力的提升。課程設置力求做到既靈活形式又完善內容,既保留字體設計的精髓,又不完全拘泥于傳統的教學與設計模式,課程考核旨在評價學生字體設計作品的創意深度與完整呈現的能力水平。
總結
本文針對當下字體設計課程難以適應新媒體表現形式需求的現狀及在新媒體視域下字體設計需要進行的課程體系及教學模式改革進行論述,對現有課程設置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焦點問題及成因深入分析,通過整合問題及任務要求,根據課程開展流程,在課前準備、課程講授過程以及課后作業三個環節提出相應的教改創新點。力求對字體設計課程教學效果的整體優化與提升,以使學生豐富感知、深刻領悟、激活創意,適應新媒體設計要求.
參考文獻
[1]朱元吉.試析字體設計在新媒體環境中的運用[J].中國藝術,2016,(03):142-143.
[2].新媒體語境下字體設計的教學實踐創新[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7,(02):136-138
[3]王立榮.字體設計教學內容融合新媒體技術改革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21):123.
[4]朱元吉.試析字體設計在新媒體環境中的運用[J].中國藝術,2016,(03):142-143.
[5]劉宗紅.基于模塊化教學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小組教學法實施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03):189-190
[6]陳嶸.字體設計課程的復興與改革嘗試[J].設計,2014,(0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