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智能交通發展研究報告范文

    智能交通發展研究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智能交通發展研究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智能交通發展研究報告

    第1篇:智能交通發展研究報告范文

    關鍵詞:云計算;交通運輸;智能化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汽車數量的急劇增長,道路里程的增加速度和汽車數量的增長速度嚴重失衡,交通問題日益嚴峻。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簡稱ITS)作為電子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融合的產物,是解決城市交通擁堵、改善行車安全性、提高車輛運行效率的最佳途徑之一。智能交通系統(ITS)是交通行業發展的新趨勢,而實時交通信息處理是智能交通系統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如何對海量的交通信息的采集、處理、分析、挖掘和利用,將是智能交通信息服務的關鍵問題?!霸朴嬎恪奔夹g的發展,對推動交通運輸智能化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云計算概念及原理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基于互聯網的計算形態,體現了一種全新概念的信息服務模式。云計算的核心思想,是將大量用網絡連接的計算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構成一個計算資源池向用戶提供按需服務。云計算的基本原理是,通過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服務器中,從而充分發揮現代高速信息網絡和強大的計算機信息處理能力。它的的核心技術包括:編程模型、海量數據分布存儲技術,海量數據管理技術、虛擬化技術和云計算平臺管理技術。

    二、交通運輸智能化

    交通運輸智能化就是智能交通系統(ITS)在日常交通運輸中的運用。中國智能交通系統體系框架研究報告中對ITS做出了如下定義:在較完善的基礎設施(包括道路、港口、機場和通信)之上,將先進的信息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傳感技術和系統融合技術有效地集成并應用于地面運輸系統,從而建立起大范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運輸系統。研究ITS的目的就在于將先進的計算機和通信技術與傳統的交通運輸技術相融合,通過對交通信息進行采集、加工、,實現人、車、路之間的信息共享、協同合作,減少交通擁堵和交通事故,降低交通能源消耗和交通污染,建立起一個現代綜合高效的交通物流服務系統。ITS強調的是運輸設備的系統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以及服務的廣泛性。交通信息服務是ITS平臺的核心內容。目前,我國都會級城市的交通信息服務系統的基礎建設已初步形成,但普遍面臨著如何整合利用海量交通信息服務于交通管理和出行的問題。

    三、云計算對交通智能化的推動

    智能交通系統平臺應用,主要用于承載交通運行指揮系統、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系統、道路交通綜合調控系統、交通運輸管理系統、交通綜合檢測系統、交通管理與應急仿真決策支持系統等六大系統所用的數據。其所用數據涉及交通運輸各個領域,極為龐大、繁雜,處理非常困難。云計算技術以其自動化IT資源調度和快速部署以及優異的擴展性等優勢,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技術手段。

    通過建設云計算數據中心可充分承載交通業務數據,將各種服務、能力等信息作為一種資源池通過結構化的優化,實現交通數據共享交換,并滿通業務支撐、決策支持需求,從根本上解決交通信息數據統一存儲、共享和業務支撐的難題,形成交通信息決策支持體系。

    第2篇:智能交通發展研究報告范文

    如果不是借助創業板的名氣,杭州銀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江股份)很難達到那么高的知名度。那些矗立在杭州街頭的紅綠燈,似乎在無言地訴說著銀江股份的功勞,但是人們顯然對這家能夠沖上創業板的IT企業缺乏關注。

    銀江股份的前身――杭州銀江電子有限公司,于1992年11月由金融電子研究所與錢江國際合資設立,公司主要承接金融領域安防、建筑智能化集成工程業務。由于市場飽和,加之體制原因經營不善,公司于1998年開始出現虧損。后任銀江股份董事長的王輝在1998年赴悉尼學習之際,發現當地的城市交通智能系統與金融電子安防系統技術相通。此時,國內的城市化進程已初露端倪,城市交通建設和汽車保有量都在急劇增加。這讓王輝想到,如果將這一理念引至國內,并利用公司現有的技術,為國內的大中城市量身定做自己的城市交通智能化系統將大有可為。

    在經歷了最初的摸索和徘徊之后,王輝最終在城市交通領域找到了智能技術和市場的結合點。也正因此,王輝及其合伙人張巖、柴志濤在2003年決定接手杭州銀江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份,并領取了新的營業執照。

    2009年10月23日,銀江股份在深證掛牌上市,成為第一批進入創業板上市的企業。

    公告顯示,銀江股份主營業務為向交通、醫療、建筑等行業用戶提供智能化系統工程及服務,所處行業為信息技術應用(IT應用)服務業,屬于國家大力鼓勵支持發展的產業。本次計劃發行2000萬股,發行后的總股本為8000萬股,預計募集資金1.7億元。

    王輝說:“創業板的資本平臺為企業的后期發力提供了資本支持,利于主營業務的擴大。同時,浙江省第一家創業板IPO公司的身份,也讓我們的企業品牌更知名。”

    重視核心技術創新

    銀江股份是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浙江省軟件企業、浙江省百強高新技術企業。作為人才與技術密集型企業,銀江股份多年來一直非常注重行業應用技術研究與自主創新技術的發展。2003年公司整合內部研發資源,成立了銀江企業技術中心,負責三大服務領域智能化技術開發、科技成果轉化、整體解決方案設計等。

    銀江企業技術中心2005 年被杭州市科學技術局認定為杭州市市級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2007 年被浙江省科學技術廳認定為浙江省省級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其中智能交通研發中心于 2008 年被浙江省信息產業廳認定為浙江省智能交通研發發展中心。該中心承擔了“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國家數字衛生關鍵技術和區域示范應用研究”項目,現有研發人員 73 人,其中碩士以上學歷員工占研發人員總數的44%。

    銀江股份董事會秘書楊富金說:“目前公司技術中心已形成以研究型大學為依托、創新性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及成果產業化的研究模式?!苯刂琳泄烧f明書簽署日,銀江股份已取得5項國家專利,正在申請的專利有3項,各類軟件著作權35項,獲得包括國家火炬計劃項目、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杭州市優秀新產品新技術二等獎等15項獎勵。

    銀江股份的核心技術創新情況是以集成創新為主,兼備原始創新、消化吸收再創新。集成創新已成為銀江股份重要的創新方式,是公司增強國際競爭力、贏得市場競爭優勢的重要保障。在消化吸收再創新方面,銀江股份通過與摩托羅拉、英特爾等企業的技術合作,成功研發出應用于移動終端的產品MCA。

    業務承接能力強

    經過多年的發展,銀江股份已成為擁有行業內綜合業務資質等級最高、種類最全的公司之一。目前,銀江股份已取得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頒發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壹級資質、國家保密局涉及國家秘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乙級資質,并通過了 CMMI三級認證、ISO 9000 管理體系認證。

    除此之外,銀江股份還擁有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專項工程設計甲級資質、電子工程專業承包二級資質等8項資質,并通過了ISO 14001 環境管理體系、OHSMS 18001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

    根據CCID的研究報告,2008 年銀江股份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統主力提供商綜合競爭力評估中位居行業第一位,在無線醫療解決方案綜合競爭力評估中位居行業第一位,在臨床移動信息系統解決方案綜合競爭力評估中位居行業第一位。

    超過30%的毛利率

    據記者了解,銀江股份上市所募集的1.7億元資金將分別用于四個項目。其中8000萬元用于補充營運資金和擴大智能化系統工程總包業務,4000萬元用于數字化醫療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3500萬元用于城市智能交通全集成控制系統開發及產業化,1502萬元用于開發城市快速公交營運系統。募集的資金能助企業快速發展,突破瓶頸。

    楊富金介紹,公司2008年的業務組成大致為交通領域占40%,醫療領域占25%,原有的建筑智能化業務占比30%。在盈利方面,交通領域比重最大,占57%,醫療占30%,建筑智能化占13%。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在宏觀經濟保持平穩發展,業務領域所處行業政策無重大變化的前提下,預計未來三年銀江股份年均復合增長率仍將不低于30%。而其較強的盈利成長能力,使得公司抵御經濟波動周期風險的能力較強,能夠持續為股東創造價值。

    創新營銷模式

    銀江股份采取三級渠道營銷模式,立體推廣公司產品及服務。第一級渠道為公司直屬的分公司或辦事處,實施本地化策略,完成三大主要職能,樣板建設、品牌推廣,最終成為技術服務部門,負責公司與當地合作伙伴的技術支持工作。

    英特爾是銀江股份的第二大股東。2008年12月,英特爾以4元/股的價格認購了公司500萬股股份,投資總額2000萬元,且向銀江股份提供運算芯片的技術支持,合作開發了基于桌面PC的電子病歷及醫院信息系統的移動臨床助理MCA。王輝說:“英特爾核心運算芯片的強大是世界公認的,這恰好與我們的系統解決方案優勢互補。”王輝解釋說,“日后雙方的合作將不僅限于醫療領域,根據協議,英特爾還將幫助銀江股份推動移動互聯網設備在交通管理上的應用?!?/p>

    第3篇:智能交通發展研究報告范文

    關鍵詞:高速公路;收費系統;信息化技術;效益

    經過“十五”期間的快速發展,中國綜合交通體系在設施總量規模、運輸能力供給和服務質量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就。交通運輸已開始進入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能力擴張與質量提高并進,全面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新發展階段。但從適應經濟發展要求、促進社會進步和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等方面來衡量,[文秘站:]仍有相當差距。在黨的《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交通運輸,要合理布局,做好各種運輸方式相互銜接,發揮組合效率和整體優勢,形成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要建設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要以科技應用自主創新為動力,加快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提升運輸質量和服務水平。基于上述目標和要求,本文以高度信息化的收費系統為突破口,對實現一個集不停車收費、監控、通信、物流、救援為一體的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系統進行了初步探討。

    1.收費系統在智能化管理系統中的作用

    經過17年的發展,我國高速公路已突破3萬多千米,居世界第2位。信息采集方式可分為人工采集和自動采集。我國的高速公路收費系統是一個封閉式的收費系統,目前正向跨省市區域聯網和電子收費的方向邁進。在國外,如美國90%以上的高速公路不收費,而且多為開放式的收費系統,潛在的交通信息遠不夠豐富。我國的高速公路收費系統具有專用的通信網絡,能夠實時地將每一輛車的車輛及載運信息、出人及路徑信息、收費信息傳遞到結算中心,據此可以得到實時、準確的流量、行程時間、行程車速、OD、擁擠度、事件以及運營特征等常規方法不易獲取的重要信息。從這個意義上講,與其說是收費系統,不如說是先進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統。因此,完善的收費系統是我國的一大特色,收費系統中具有寶貴的信息資源??上壳拔覀儗κ召M系統的功能開發得不夠[1]。

    2.基于GPS的不停車收費系統的構建設想

    高速公路目前的收費方式一般有人工收費、半自動收費和自動收費三種。人工或半自動收費方式不僅影響了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現金交易中還存在著一些其它弊病,以及導致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可持續發展問題。據資料統計,僅廣州地區1996年因為停車等待交費而損失的車時就達數百萬小時,由此導致的汽油浪費達億元之多[2]。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自動收費方式到了人們的重視。人們把不停車收費(NoStopElectronicTollCollectionSystem,簡稱NSETCS或ETC)系統作為智能交通系統(ITS)的重要研究內容。采用不停車收費系統,對使用高速公路這種“商品”的“用戶”來講,減少等候時間,節約了燃料,減少廢氣排放量,具有“友好環境”的特征[3]。

    90年代起,我國交通部展開了一系列的電子收費項目組織和研究工作。目前多個示范點的工程己經開始了試運行。這些工程基本都是采用了國外的車輛識別技術和DSRC短程通訊手段,所以也稱為ETCbasedonDSRC,即基于DSRC的不停車收費系統。這種技術方式經過國外的多個系統測試,并且已經形成相應的國際標準。但基于DSRC技術的收費站點建造昂貴,同時這種收費方式在我國隨著區域性收費轉向聯網收費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我國至今還沒有相應的技術標準。

    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智能交通系統(ITS)中運用無線通信技術進行車輛的調度、監控、防盜等各種服務?,F在第三代無線移動通信技術已付諸于商用,其高速率的數據通信能力在智能交通系統的有著更廣闊的應用前景,因此,目前世界各國都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時,全球定位技術(GPS)在交通系統中的使用也越來越普及,特別是在日本、美國和歐洲;我們國家也己經出現了比較成熟的商品,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各地的車載定位產品和導航裝置也在逐漸增加。在這種情況,采用第三代無線移動通信系統和全球定位技術相結合的電子收費方式也漸漸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GPS是一種全天候的空基導航系統,用于精密定位、測速和提供精密時間,它可以看作一種衛星從空間已知位置發射信號,用戶接收信號測定到達衛星距離的測距系統。GPS系統由三部分組成:廣播信號的衛星組成的空間部分;控制整個系統運行的控制部分;各種類型的GPS接收機組成的用戶部分。基于cPS-cu的不停車收費系統中,其基本設備包括車載設備(OBE,On-BoardEquipment)和中央設備(CE,CentralEquipment)兩類。車載設備和中央設備的交互功能實現是通過移動通信網絡進行實時的信息交換而得到的。

    這種基于GPS-CN的不停車收費系統在理論上具有明顯的優勢,在國際上也還處于實驗階段,沒有什么成熟的標準可以遵循,國內對這一技術基本上持觀望態度。我們在“十一五”期間對這種技術要“有所作為”,不能再向其它技術一樣等國外開發好了在引進,始終在技術和標準上受別國的牽制。

    3.基于GPS的不停車收費系統的增值效益

    此種收費方式還可以提供其他由通信技術帶來的一系列的增值服務功能。全球定位技術在車輛調度、監控和管理的優勢也可以得到充分的應用。

    1)可以對各種類型的道路進行任何形式的收費。DSRC技術只能在道路的入口和出口

    處收費,在區域收費中,基于全球定位系統的不停車收費系統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可以按距離收費也可以按區域收費。也可以依據時間、空間或道路進行收費。這一優勢在長距離的跨省市的聯網收費中可以得到更好的體現。2)利用該系統可以按不同時間和不同路段收取不同的路費,以緩解交通擁擠狀況。由衛星跟蹤車輛的位置、在公路上行駛的時間以及所使用的道路種類等,這些資料將被傳送到地面的中心站計算路費。這樣可把路費和交通擁擠與否掛鉤,而不是向車主征收統一路費,可以大大緩解國內大部分城市的交通擁擠的狀況,同時降低尾氣排放量,減少空氣污染[4]。

    3)與GPS結合還可以實現普通的車輛導航功能,配合系統自帶的無線蜂窩移動網絡,更可具有調度管理和監控的功能,能夠完成智能交通系統中其他的一些服務功能。如:車輛跟蹤、信息查詢、交通指揮、緊急援助等。

    4.信息化技術在高速公路管理系統的應用展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高速公路是以高科技為先導謀求發展的,在建設、運營、管理等各個環節中,無不體現出高科技的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在運營管理以人性化為根本,使整個系統始終在實踐著管理現代化、運營自動化。以各省乃至全國高速公路聯網收費及不停車收費為代表的智能化交通建設勢在必行。

    高速公路科技仍面臨著制約發展的以下幾個問題,仍然要依托信息化技術來解決。(1)技術協調。聯網收費涉及到的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通信技術及視頻監控、銀行結算等,在不同地域,對技術程度、水平、要求也不同,如何有機地集成應用到高速公路上,保證三大系統的統一性、整體性和有效性。(2)資源整合。高速公路電子通訊、骨干網建成之后,在收費監控、監控調配、緊急救助、應用通訊等方面,如何把所有資源進行整合,以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為前提,以安全暢通為保障,實現人、車、路全天候無障礙溝通與對話。(3)技術拓展。在高速公路建設、管理、經營、服務等多方面如何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高速公路企業為主體的高速公路現代電子商務平臺,拓展到交通征稽、公路運輸、運輸管理、交通管理等方面的管理領域,實現面向社會公眾的交通全方位服務。

    5.結語

    總之,我國高速公路在十幾年間的發展令人嘆為觀止,已成為世界上高速公路里程增長最快的國家。高速公路在交通乃至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不可小窺,其管理和服務與經營雖正在逐步邁入良性發展軌道,但應該全方位地進行管理“提速”,切勿讓低效率、低水平的制約因素和問題成為發展的羈絆。

    參考文獻:

    [1].梁宇浩高速公路擁擠收費系統定性分析與實現[J]。大眾科技,20__,84(10)116

    [2]宋燕銘.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系統的發展前景和解決方案[J].湖南交通科技,20__,26(4):60-61

    第4篇:智能交通發展研究報告范文

    關鍵詞:網約車;巡游出租車;空駛率;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模式;行政監管

    近年來,隨著信息科技的不斷發展,移動互聯網技術為汽車共享提供了新的動力。 “互聯網+交通”所產生的一系列新形業態,對人們的城市交通出行方式帶來顛覆性的改變。中國產業調研網的2016-2020年中國互聯網打車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認為,受網約車發展影響,傳統出租車行業也在進行著巨大的變革。

    1 網約車發展意義的技術分析

    與傳統出租車相比,網約車的競爭優勢在于等待時間短、服務體驗好。其中空駛率這一指標就是衡量出租車效率的重要指標,圖1通過公式計算巡游模式和網約模式下的比值,反映了傳統巡游及網約車的運營效率隨出租車規模的變化情況。在出租車規模較小時,供需比小,傳統巡游車容易搜索到乘客,空駛率低,而網約車由于駛往約定乘客處耗費時間長,空駛率高;隨著出租車規模增加,乘客總需求增加,網約車所占比例雖降低但網約車總量仍增加,手機召車軟件能有效提升駕駛員對需求分布的掌握程度,空駛率較低,而巡游模式由于巡游搜索時間較長,空駛率較高。

    圖 1 兩種模式的時間空駛率變化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出行新秩序――中國專車行業分析報告》認為,與巡游出租車相比,網約車的競爭優勢在于,等待時間短、服務體驗好。同時,網約車也填a了出租車和公共交通未能覆蓋的短途出行需求空白。目前中國每日產生的短途出行訂單為7680萬單,假設每單的客單價為30元,預計短途出行市場規模為8409.6億元。假設未來網約車占到市場規模的50%,對應4205億的年收入規模。

    以網約車為切入點,網約車公司有望延伸到運輸服務的各個板塊,包括順風車、二手車、代駕、大巴甚至是貨物運輸等行業,有擴大發展的潛力。

    通過技術平臺可以搭建起出租車與乘客的智能交互平臺,打破了原有業務中的信息不對稱環節,刷新了出租車出行流程及模式:乘客出行需求,空駛出租車收集需求信息,然后與乘客預約并駛往乘客所在位置。這種網約式的出租車服務明顯區別于傳統出租車在路網中憑主觀經驗搜索乘客的巡游式服務,實現了效率重建和供需重構,成為出租車出行的新常態。

    2 網約車發展模式建構

    在大出租車行業背景下,結合滴滴出行、嘀嗒拼車、易到用車等公司的案例情況以及技術前提分析,構建最優質的互聯互通網絡平臺服務,為出租車行業后續發展方向提供城市智能交通行業安全便捷出行的有效操作模式。

    2.1 提升運營管理理念,構建信息平臺

    1、納入法規層面,體現人性化

    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6)》,“網約車”入選十大新詞。2016年7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2016〕58號);交通運輸部聯合工信部、公安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家網信辦等七部門聯合頒布《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將網約車這種具有創新意義的事物納入出租汽車管理范圍,從國家法規層面首次明確了網約車的合法地位,將開創我國網約車發展的全新局面,充分體現了政府“以人為本、鼓勵創新”的執政理念,對我國城市交通行業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2、借助技術平臺,提升產業效率。

    借助互聯網通信方式的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手段,實現了乘客和司機的點對點連接,提高了信息對接效率。作為消費者,從路邊打出租車,到習慣在屋里面叫一輛車;從付現金,到習慣在車里面用在線支付。專車、快車、順風車、在線租車,越來越多出行方式的選擇給我們帶來了更加豐富的生活,踐行了綠色出行節能環保的生活理念,使公共出行整體行業效率提升。

    2.2 形成安全網絡環境,支持行業監管

    1、“政+企”式的混合監管模式

    對網約車的行政監管而言,基于技術平臺可以實行“政+企”式的混合監管模式,既能使政府角色回歸到間接管制的正確定位,也有利于培育社會組織自我管理的能力?!罢芷脚_,平臺管車輛”,政府制定有關監管操作、效果評估的規則,網約車平臺公司則具體踐行相應的監管規則并承擔法定責任。同時也從政策監管、行業穩定、資源配置等角度進行展開,為政府和企業制定相關規劃的決策提供依據。

    2、平臺全方位營運管理模式

    在現實操作層面對網約車安全、駕駛員資質、車輛違章、保險問題等都由平臺公司通過技術創新和商業探索等手段加以解決。比如在運營平臺設置政府監管模塊:運政在線、動態監管、指揮調度、數據共享等項目。網約車上配有智能車載設備(圖2),實現車載管理終端與監控指揮中心的數據通訊等功能。在管理平臺軟件中有:

    監控指揮模塊:可以進行車輛定位監控、圖像監控、車輛調度、投訴認定、報警提醒、語音通訊、遠程控制等功能;

    基礎數據管理模塊:可對人員、車輛、企業等基本信息進行管理等;

    動態監管稽查模塊:可對車輛進行在線稽查,有效防止控制黑車,從而維護市場的正常運行秩序,促進出租車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

    服務質量考評模塊:可對駕駛員以及企業進行服務質量考評,促進駕駛員及企業提高服務質量(圖3)。通過平臺實現了全方位的監管,更加及時有效,同時也促進人性化管理。

    圖2:智能車載設備

    圖3:營運平臺功能一服務質量考評系統

    2.3 實現人策略,拓展網約功能

    當互聯網接起了乘客與司機的紐帶后,不僅幫助廣大群眾解決了打車難的問題,同時也通過新的技術和創新,使出行行業整體的服務得到了本質上的提升,讓乘客和出租車司機有了更多的選擇。

    1、預約認證,提升安全保障

    電召調度可為乘客提供的出租汽車電話、手機APP預約服務、失物查找、電話投訴以及為出租汽車駕駛員提供的線路規劃、路況查詢、失物查找、出城登記等功能。

    三證驗真、人臉識別、行程分享、緊急求助等安全功能,平臺司乘意外綜合險和先行墊付,給司乘雙方充分的安全保障,提高了行業的服務水平。

    2、功能多樣,邁入“分享經濟”

    “分享經濟”作為一對新興的商業模式正在全球范圍內引廣泛關注?!盎ヂ摼W約租車”作為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分享經濟”的代表,打_共享經濟市場化的大門,最大化利用社會閑置資源來優化出租車改革。

    合乘功能:合理有效利用出行資源,在政策允許范圍內鼓勵“拼車”和 “順風車”,提高汽車使用效率,降低單次出行成本,為乘客提供方便和優惠,為司機增加收入;同時有助于解決高峰時期運力不足的問題,是資源重新分配的重要體現。

    共享后備箱功能:充分利用閑置的汽車后備箱空間,提供同城快遞服務,節省快遞專送人工資源,也為司機增加收入。

    3.私人定制,滿足個性化需求

    滿足用戶多樣化、差別化的用車需求是網約車出現和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例如專車功能有較多車型及乘車方式可供選擇,能滿足用戶多樣化、差異性需求。技術平臺集互聯網預約召車、代駕、手機預約個性化定制路線,在線租車等多種功能,越來越多出行方式的選擇給我們帶來了更加豐富的生活。

    4. 便捷操作,優化出行服務

    第三方支付平臺系統:支持交通部省市一卡通、銀聯閃付、IC卡刷卡等多種支付功能,并能擴展應用支付寶、微信等支付方式;

    信息平臺:可以實現具備車載設備信息推送功能,進行道路狀況、實時,廣告信息宣傳等。

    乘客服務平臺:召車服務、安全認證、投訴評價、失物查找等。

    第5篇:智能交通發展研究報告范文

    【關鍵詞】車聯網物聯網智慧城市

    一、引言

    2009年,中國汽車銷售總量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中國汽車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但汽車數量的高速增長也給道路交通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據《2009福田指數―――中國居民生活機動性指數研究報告》顯示,若遇擁堵,北京居民每天平均上下班在路上消耗的時間為62.3分鐘,每月因交通擁堵而造成的經濟成本為335.6元。以致北京有了“首堵”的稱號。交通擁堵、交通事故、能源緊張、環境污染等問題不僅困擾著北京,同樣也困擾著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以致各城市不得不采取限牌、限號等措施來進行交通管制。因此,我們亟待一種解決方案來改善大城市的交通狀況,為駕駛者提供更加智能、安全的環境。當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發展到一定階段,伴隨著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的出現,車聯網(Internet of Vehicles)技術便應運而生。車聯網以車、路、基礎設施為基本節點和信息源,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實現信息交互,從而實現“車-人-路-城市”的和諧統一[1]。據預測,未來10年,國內將迎來車聯網市場的高速增長,相關產業的產值將有望超過1000億元。

    二、國內外車聯網技術發展情況

    2010年,在無錫舉行的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上,“車聯網”這一概念被提起,并傳聞車聯網將作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將有巨額資金扶持,這讓車聯網在資本市場迅速走紅。

    2011年,“2011中國車聯網產業發展論壇”在廣州召開,各大汽車廠商、電子廠商、電信運營商、服務提供商等積極參與,針對車聯網盈利模式、產業鏈、軟硬件方案、增值業務等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車聯網雖然是在2010年才作為一個概念被提出,但在此之前,各大汽車廠商已經有了一些相關的產品。如通用汽車的OnStar系統,是采用無線通信技術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為車主提供通信、跟蹤、應急響應和遠程服務的一套安全信息服務系統,如自動撞車報警、遠程解鎖服務、免提電話、被盜車輛定位、遠程車輛診斷、車輛停車位置提示、車況監測報告以及全程音控導航服務等。豐田公司的G-Book系統,以無線網絡連接數據中心,提供緊急救援、防盜追蹤、道路救援、保養通知、話務員服務、資訊服務、路徑檢索、預訂服務、網絡地圖接收、高速公路安全駕駛提醒以及圖形交通信息服務在內的11大智能通信服務。除此之外,還有福特、寶馬、奧迪等也推出了類似的產品。

    近年來,除了汽車廠商,各大電信運營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等也積極推動車聯網技術的發展。作為全球最大的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依靠強大的移動通信網絡,推出了自己的車聯網業務,覆蓋所有汽車能到的地方,保持隨時在線,實現語音、圖像、數據等多種信息傳輸。作為全球市值第一的高科技公司,蘋果推出了IOS IN THE CAR平臺,通過同汽車的深度整合,蘋果能夠有效利用自身在軟件方面的優勢,為汽車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包括流媒體服務、未來有望結合O2O服務的蘋果地圖、支持移動支付的Passbook等等。利用自身軟硬件的完美結合,蘋果可以為汽車用戶提供智能應用的整套方案。而作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公司,谷歌更是推出了劃時代的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駕駛汽車采用智能感應設備,包括攝像機,雷達感應器和激光設備等。汽車能夠360度全方位感應:車頂的雷達感應器能夠掃描半徑200英尺(約70米)范圍內環境,車后的感應器能評估汽車所在位置,車載電腦通過攝像頭能理解交通燈,識別人行道和障礙物等,并模擬人的智力對相應交通狀況作出正確反應。

    三、車聯網體系結構與關鍵技術

    車聯網是以裝有傳感器的車輛為節點,通過RFID和無線通信技術,將車輛的靜態信息或動態信息與其他網絡或互聯網連接起來的網絡。車聯網具有節點特性、移動特性和數據流特性。其節點特性[2]表現為具有強大的計算能力、儲存能力和幾乎沒有能量限制。其移動特性表現為網絡拓撲變化快、節點移動速度快和移動軌跡可預測。其數據流特性[3]表現為實時的路況信息和突然增大的通信負載。作為物聯網的一個重要應用,車聯網同樣遵循物聯網體系結構,分為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如圖1所示。

    在這個體系結構中,車聯網的關鍵技術構成主要包括感知技術、無線通信技術、語音智能識別。

    (1)感知技術。感知層是車聯網的神經末梢,通過雷達技術、RFID射頻識別技術和傳感器技術,獲得對車輛、道路、交通設施和人的全面感知,如車輛的發動機狀況、剎車參數,道路的路面情況,交通燈的實時情況,行人的位置、行走速度等等。這些數據的全面獲取,有助于向終極目標,即無人駕駛方向發展。

    (2)無線通信技術。車聯網將有多種無線通信網絡存在,如WIFI、WIMAX、ZIGBEE、藍牙、移動通信中的2G/3G/4G,衛星通信等。為了達到信息共享的目的,很多信息需要在不同的網絡中傳輸。另外車輛作為一個移動節點,在運動過程中需要進行移動性管理。因此,需要在車聯網環境下考慮異構無線通信網絡的融合,實現無縫的信息交換和無縫的切換需求[4]。

    (3)語音智能識別技術。由于汽車的特殊性,所以車聯網設備的操作方式不可能像我們熟悉的電腦或手機那樣靠手控制,于是我們必須尋找其他的方式。而通過語音實現人車交互便是最好的方式。駕駛者通過語音指示,獲得實時路況信息,選擇合理行車線路,享受智能導航設置、道路救援、娛樂點播、天氣預報等一系列服務,增強行車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這樣便能解放駕駛者的雙手和雙眼,使汽車具備更人性化魅力。

    四、結語

    車聯網最大的價值[5]在于處理信息,而且能夠以最有效的方式解決交通。據預測,車聯網的應用可以使交通擁堵減少約60%,使短途運輸效率提高近70%,使現有道路網的能力提高2~3倍。推進車聯網的發展,對于實現智慧城市有著重要的意義。“有了車聯網,汽車就像深海中的魚群一樣自由移動,不需要紅綠燈就可以安全地穿過十字路口?!蓖ㄓ闷囍袊究偛酶饰木S說,“汽車甚至還能實現自動駕駛,讓老人、殘疾人也可以單獨坐車出行?!钡壳?,正處于起步階段的車聯網,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如,汽車廠商、電信運營商、軟件開發商等都處在摸索階段,并且各自為政。要促進車聯網的發展,需要有明確的國家發展戰略、正確的技術發展路線,推動汽車產業與通信、電子信息產業的融合,圍繞車聯網關鍵技術聯合開展深入的系統集成技術研究。

    參考文獻

    [1]諸彤宇,王家川,陳智宏.車聯網技術初探[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 2011(05),266-268

    [2] Kevin C.Lee,Uichin Lee,Mario Gerla,et al.Geo-Opportunistic Routing for Vehicular Networks.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10(5):164-170

    [3] Hartenstein H,Laberteaux K.A tutorial survey on vehicular adhoc networks.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 2008(6):164-171

    第6篇:智能交通發展研究報告范文

    汽車發明至今已逾百年,世界擁有汽車達8億輛之多,已是一門十分成熟的工業,美國早被稱為“建在輪子上的國家”。今天,在內外各種因素的驅動下,汽車工業正迎來巨大變革。

    首先,汽車市場轉向新興經濟地區。原先生產的汽車大多銷往發達國家,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新興經濟國家或地區買得起汽車的人不斷增加,需求殷切。據報道,今后發達國家汽車市場預計年均增長率還不到1%,而中國則達到36%。2009年,中國新車銷量超過1300萬輛,超過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美國(受金融危機影響,當年汽車銷量跌破千萬輛),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業界震撼。

    當今世界每百人擁有的汽車量,美國約80輛,日本60輛,歐洲50~70輛,金磚四國中俄羅斯和巴西為10~20輛,而中國只3.8輛,印度更僅1.5輛,發展潛力很大。只要中、印汽車普及率達到歐美的一半――百人30輛,中印人口總和為2s億,簡單計算即為7.5億輛,設其使用年限為7~8年,則每年即需約1億輛。中印度之外,還有約30億人口的“第三世界”,其中大部分國家的收入水平都高于這兩個國家。如此說來,汽車供有所需,前景樂觀。日媒預測,當下世界汽車年銷量為6000余萬輛,到2025年可望增長到2億輛,年均增長率超過8%,市場可期。

    其次,由于礦物能源的日益短缺和對綠色環保的不斷追求,汽車將逐漸電動化。外媒議論甚多,資訊公司Roland Berger的一份名為《2025年汽車展望》研究報告預測,到2025年世界電動車(EV)將占新車產銷約10%,混合動力車(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發展更快,市場占有率將突破40%大關。網媒《技術在線》署名作者預測,2025年新車銷量中約1/3將是電動車,數量在6000萬輛以上。雖然發達國家的電動車比例也會增加,但原動力是中國和印度。美國頁巖氣大規模開發成功,歐洲環保意識雖強,但人卻保守,認為“電動車缺乏趣味性”,俄羅斯石油豐富,巴西生物乙醇生產繁榮,因而這些國家地區的發動機車估計還會長期存在下去。中國和印度則因人口眾多和經濟發展迅速,交通工具需求迫切,確保穩定的能源供應已成當務之急。因為電動車價格便宜,運行成本低廉,中國和印度勢必將以電動為主軸,迅猛發展電動化以適應社會之需。市調公司Databeans最近報告稱,電動車近幾年內將快速發展,2011年出貨量約200萬輛,對比內燃車的6400萬輛,僅占3%,而到2016年,電動車和混合電動車將增長到1000萬輛以上,可占到汽車總量的14%(表1),2011~16年的年均增長率達39%,其中亞洲和南美市場增長最決,分別達42%和40%。實際出貨量也以亞洲居冠,屆時超過500萬輛,幾乎占一半。

    德國Robert Bosch公司則預計,2010年世界汽車市場為7100萬輛,其中電動車為120.3萬輛,占2%,2020年市場將增長到1億輛,電動車增長到900萬輛,占整個汽車市場的9%。《日經電子》報道,2020年世界混合電動車年產約1000萬輛,其中插入式混合電動車(PHEV---Plug in HybridElectrical Vehicle)超過100萬輛,電動車100萬輛以上。本世紀初業界原對燃料電池車(FCV)抱以極大期望,認為是新一代汽車革命之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把注意力轉向了電動車,并成主潮流,燃料電池車大大放慢了腳步,預計到2015年才會上市,到2020年也不過10萬輛的規模,要到2030年或可能走向普及。

    汽車電子邁向第三代

    汽車將逐漸失去身份的象征,豪華大型車趨向邊緣化而轉向電動化、小型化,廉價化,而技術發展的另一關鍵因素一一汽車電子化卻將不斷增強,一方面消費電子和通信等進行整合,配備不同規模的電子娛樂和信息設備,一方面是增強通信能力,與外界通信基礎設施或其他移動設備實施無縫連接。汽車電子在整車成本中所占比例日益增高,據報道已占到25%左右,在一些豪華轎車上甚至超過了50%,這種趨向特別受到年輕人的青睞,已成為換車的驅動力,推銷的熱賣點。

    汽車電子化始于上世紀70年代,在傳統汽車收音機之后最初出現了電子點火裝置,而后隨著微控制器的應用發展,出現了自動門鎖、車輛導航、防抱死系統、撞車預警、胎壓監控、故障診斷等等,應用范圍不斷擴大,至今已大致可分為四大領域:車體與引擎、傳動系統、安全系統和娛樂信息通信系統,各司其職,圍繞著安全、舒適和環保方向繼續前進。最近,歐盟為縮短交通事故的救援時間而開發了一種稱為eCall的系統,在發生交通事故時可自動緊急呼叫,內容包括事發時間和精確位置,以便及早救援,歐盟規定2013~1s年間所有新車必須將eCall列為汽車標準配置。

    據市場調研公司Strategy Analytlcs的預測,世界汽車電子市場2009年為1250億美元,2014年將成長到21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11%,2020年將進一步提高到2440億美元,在較長時期內的年均增長率也將達到9%,表現不錯。汽車電子發展至今已歷三代,第一代汽車電子系統的特點是單向溝通,包括救援、防盜、偵察等設備,以安全為核心。第二代進步到雙向互動,建立在V2I(Vehide to Infrastructure---汽車到基礎設施)的平臺上,實現了汽車導航、交通信息更新及音樂下載等。第三代則是汽車電子智能化,也稱智能交通系統(ITS-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 System)時代,具有從v2I擴展到v2v(Vehicleto Vehide)和V2R(Vehide to Road)等特點,通過各種電子技術的應用和運算,加上配置偵測疲勞駕駛感測器和車道偏離報警器等,以保證交通安全,避免事故發生。具體設備包括自動停車、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ACc,Active Cruise Control)、車道偏離預警系統(Lane DepartureWarning System)、由陀螺儀、加速度計和胎壓傳感器三大傳感器組成的電子車身穩定系統(ESC-Electronic StabilityControl)等等,實際上,它包括了主動安全、遠程信息處理(Telematics)、汽車信息娛樂(infotainment)、綠色環保等各個方面,成為未來新車的標準配備,人在車中不論對辦公室還是家庭均可隨時隨地聯系,隨意處理各項事務,日歐美等地的新車中都已開始采用這類汽車電子新技術。美國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專家表示,未來5年內借助ITS實施“最省油路線規劃(eco-routing)”,全球將可減少20~30%的能源消耗和汽車排放量,10年內能避免90%以上的交通事故,令人震奮的同時也使人擔心,駕駛人會不會過于依賴技術而變得懶惰起來,一旦技術發

    生故障,后果不堪設想。

    在汽車電子化發展中,智能手機將扮演萬用終端的角色,市調公司IHS iSuppli報告,今年所有車用導航設備中,采用智能手機的將超過一半,并將逐漸取代傳統PND(便攜導航設備)。此外,有公司如NXP可提供相應API等介面連接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以實施遠程診斷、在線升級、語音瀏覽、被盜追蹤、車隊管理等服務?!∑囉冒雽w在半導體業中的地位日見重要,估計其銷售值已約占8%,盡管當下經濟衰退疑云迷漫,而市調公司Databeans對汽車用半導體市場仍持有信心,預測將從2011年的250億美元成長到2016年的4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9%,高出整個半導體業增長率一倍之多(見圖1)。

    目前歐洲獨占汽車用半導體市場的32%,隨后依次是日本和亞太地區,像許多其他電子產品一樣,未來幾年內亞太將是增加最快的地區,年均增長率14%,達到兩位數。安全和環保將促使未來新車無論豪華車還是普通車都須裝備更多更新的電子設備,諸如集成在線播放(Internate Radio)、導航、氣象等。汽車用娛樂信息設備仿佛便攜設備,豐田和現代車內裝備的綜合系統,包括了許多的在線服務,有在線播放、社交網站、文本書寫、收發郵件、谷歌地圖、第一時間反映緊急事故的自動安全系統等等。據IHS iSuppli公司報告,汽車配置收音機娛樂已有75年的歷史,而現時的汽車在線播放服務更將引發革命,掀起。有關設備的銷售將從2010年的16.8萬臺竄升到2018年2600)5臺,年均增長率高達84%。經由汽車內的主設備未來可接受云計算服務,并可通過智能手機提供資信、娛樂、遠程診斷及導航等服務。美國約有50款車諸如BMW、Ford、Lincoln、Mercedes-Benz、Buick、Chevrolet等已經或在明年即具有在線播放功能,歐洲至今只有BMW和 Mini,而中國卻也有4款豪華車即將配置該項功能。

    電動車沒有發電機供電而為低功率器件創造了應用的機會,最佳NXP公司通過改進CAN聯網系統有了巨大的突破,可自動分配各種電源,提高了功效。電動車也為改進的逆變器/換流器系統和大量充電站的生產建設提供了發展空間,用以保證車輛的散熱和快速充電。

    在政府的強制規定下,汽車安全至關重要,不可或缺。據Gartner公司發表的數據,汽車安全系統用半導體將由2009年的22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43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14.1%。汽車安全系統需大量使用傳感器和MEMS,據Databans公司預測,有關產品未來5年的年均增長率可達9%,屆時氣囊用傳感器的銷售值近4.3億美元,仍占40%的最大份額。如按2011年的統計,則氣囊用傳感器占62%,防抱死系統應用占29%,其他應用占9%。

    第7篇:智能交通發展研究報告范文

    本文闡述了治理城市交通擁堵的研究意義,以紹興市為例分析了中小城市交通擁堵的特點及成因,探討了交通擁堵的治理模式及對策。要將城市道路容量擴充與結構改善并重;實施公共交通優先與小汽車適度控制策略;推動粗放式管理向一體化管理轉變。切實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

    【關鍵詞】

    中小城市;交通擁堵;治理模式;對策

    隨著我國進入工業化中后期,城市化進程加速、機動車保有量逐年增加,城市交通需求迅速增長,城市道路使用處于超負荷狀態,交通擁堵已成為普遍現象。擁堵不但在大城市成為常態,甚至在中小城市也日益加劇。諾貝爾獎獲得者加里?貝克爾研究發現,全球每年因擁堵造成損失占GDP的2.5%,擁堵還導致城市環境惡化和能源浪費,制約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一、研究意義

    近年來,交通擁堵在中國城市已呈常態化和區域蔓延趨勢,除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外,杭州、成都、西安、昆明等人口百萬以上城市甚至眾多二三線城市也出現了嚴重的交通擁堵。2009年,國家統計局的《中國城市發展研究報告》根據經濟總量、人均水平、城市化水平、工業化水平等指標將紹興列為“中國15個小城市發展代表”之一。近十年來,紹興經濟保持10%以上的增速發展,城市規劃建成區總面積遠期擴大近3倍,鏡湖新區的建設、中心崛起發展戰略都將引發新的交通需求,常住人口快速增加以及傳統消費觀念的改變,引發了機動車方式出行以年均20%以上速度的爆炸式增長,交通擁堵日益嚴峻,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據估算2011年超過80億元。

    因此,以中小城市交通擁堵為研究內容,以紹興為研究對象,探討擁堵成因對策,對降低紹興居民出行成本,實現杭、湖、嘉、紹區域交通與城市交通一體化,緩解節能減排壓力,以及紹興未來建設現代化生態型大城市提供思路,對諸多中小城市解決交通擁堵、平衡交通與城市發展關系也具有良好的借鑒性和推廣性。

    二、中小城市交通擁堵特點及成因分析

    1、擁堵特點

    中小城市居民出行范圍小、距離短、普遍依賴個體交通,其擁堵呈現以下特點:一是交通秩序混亂,混合交通造成道路通行能力下降;二是擁堵常年持續,擁堵的時段、范圍日漸擴大;三是擁堵主要出現于早、晚高峰時段通勤需求比較集中的城市主干道,且基本為單方向的交通擁堵;四是路網個別節點或局部路段擁堵無規律性。

    以紹興為例,2009年,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家用汽車擁有量達到22.58輛,已進入國際標準上的“汽車社會”,市區人口密度高達2441人/平方公里,路網密度低,市區主次干路及支路結構比例為

    1:0.32:0.57,結構嚴重失衡,魯迅路中段等“斷頭路”的存在,削弱了次干道及支路對交通量的分流能力,路網整體通行能力較差。擁堵主要集中在二縱(解放路與中興路)二橫(勝利路與人民路)的“井”字形主干道,其中,解放路中段(勝利路至人民路)、中興路北段(昌安環島至昌安立交橋),已成為嚴重擁堵路段。勝利路西段(即解放路至勝利大橋西坡)、人民路中段(中興路至酒務橋)、城北橋、環城西路交叉口一般早晚高峰時段比較擁堵。

    2、擁堵成因分析

    路――道路基礎設施薄弱。從數據分析,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在道路長度、道路面積路網密度、路網結構等主要指標上均優于中小城市。以中小城市的道路條件,無法將快、慢、非車道分離分向,大量混合交通出現造成滯速現象,路網通行能力低。

    車――機動車快速增加。中小城市機動車增速遠超過城市交通容量。2010年,紹興民用汽車擁有量凈增91351輛,同比增加26.6%。由于缺乏科學引導和有效管理,包含小汽車出行方式的個體交通出行遠高于公共交通出行。2010年紹興公交出行分擔率不到20%,低于浙江省平均水平,而發達國家多為50%―70%。配套設施如停車位規劃不足,隨意停車現象嚴重,加劇了交通擁堵。

    人――理想交通參與人比重下降。中小城市的人口增加幅度超過規劃預期,根據經驗統計,每增加1人給城市交通系統帶來出行約2.6次/天。中小城市經過新的城規,新區在較短時間吸引了人口聚集,而行政區、居住區、商業區、文教衛生區等公共服務資源主要集中在老城,居民出行距離增加,交通銜接、換乘不便利,造成高峰期城市主干道及某些節點嚴重擁堵。同時,交通參與者交通意識薄弱,違法違章現象屢禁不止,擾亂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管理――管理手段單一,方法陳舊。無法將分散的人、車、路及交通行為整合形成一體化交通環境,ITS、GPS、GIS等先進技術在中小城市應用處于起步階段,同時,管理理念更新滯后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緩解擁堵效果不明顯。

    三、交通擁堵治理模式選擇

    結合前述分析,中小城市治理擁堵共有四種模式可供選擇參考:增加供給模式、需求管理模式、制度完善模式和城市可持續發展模式等。

    增加供給模式認為城市交通路網存在缺陷,由于規劃管理不合理,城市交通結構調整和交通管理方式滯后,導致道路資源的低效利用,由此引發嚴重的交通擁堵,因此強調交通合理規劃、交通管理與智能交通的有效提供和使用,但供給的慢變性與需求的快變性之間的矛盾、精確的供給、規劃及技術需雄厚的資金保證難以解決。

    需求管理模式從交通需求行為入手,運用經濟、法規及先進技術等手段,核心是通過誘導人們的出行方式來緩解城市交通擁擠的矛盾。缺陷是需要以城市、交通合理規劃為前提,否則無法滿足出行需求,不能起到有效引導的目的;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統也要大量投資。

    制度完善模式通過制度確保有效提供、使用道路資源,強制規范交通行為到居民自覺形成良好交通意識,為交通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但對改善交通擁堵無法單獨發生作用。

    第8篇:智能交通發展研究報告范文

    關鍵詞:道路運輸 節能技術

    中圖分類號:FS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973 (2010) 02-123-02

    自從 1993年我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以來,石油對外依存度逐年攀升,國家發改委2009年2月報告稱:“2008年國內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達49.8%”。 中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進口國。 2009年《能源藍皮書》認為, 2020年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將上升至64.5%。截至2008年,我國汽車燃料消耗占石油消耗總量的40%左右。據日本新能源開發研究報告認為,以目前的開采和使用速度計算,地球上的石油儲備只夠世界消費40余年。節能關乎國家的能源安全,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據公安部統計數據2009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為1.86億輛,比2008年增長9.83%。北京市機動車2009年底突破400萬大關,每天新增1900余輛。隨著機動車數量的迅猛增長,道路運輸節能已經是一項極為緊迫的任務。目前我國從汽車燃油經濟性和運輸節能等方面均擁有相當大的節能空間,下面僅從技術的角度分別從車輛、運輸和人員三方面論述相應的節能措施。

    1汽車節能技術措施

    在道路交通眾多節能措施當中汽車節能最為重要,節能空間也最大。我國的汽車燃油經濟性與國外相比差距較大,機動車每百公里平均油耗比歐洲高25%,比日本高20%,比美國高10%。因此我國道路運輸行業尚存在較大的技術節能空間,到2020年中國機動車燃料經濟性水平提高50%左右從技術上來說是完全可行的。

    1.1直噴稀燃技術

    直噴稀燃是直接把汽油噴入氣缸燃燒室不經過進氣歧管,不需節氣門, 沒有節流損失; 利用進氣道與活塞彎曲頂面形成的空氣流動,使缸內混合氣分層,保證點火瞬間在火花塞周圍形成易于著火的濃混合氣,而燃燒室其余區域為稀混合氣。 稀燃的空燃比最高可達65:1,有效地提高了燃燒效率。

    1.2可變排量技術

    可變排量是根據負荷的變化改變發動機的排量,便可降低泵氣損失,確??杖急纫欢?提高燃油的經濟性。

    1.3改進燃燒方式

    均勻充量壓縮燃燒是綜合了傳統的壓燃式和點火式發動機優點的全新燃燒方法,即利用了低負荷下均勻充量壓縮燃燒的優點和高負荷下火花點燃式燃燒的優點。可以同時實現排放和燃料消耗的降低。另外還有汽油機分層燃燒等新的燃燒方式的應用,均可實現低碳和燃燒效率水平的提高。

    1.4采用節能結構

    減輕汽車自身重量是汽車降低燃油消耗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車重減輕10%, 可降低燃油消耗量8%。開發和應用鋁合金、鎂合金、高強度鋼、車用塑料等高強度輕質材料大大減輕車體的自重。另外減少行使阻力,采用子午線輪胎、流線形車身等 ,提高汽車的傳動效率,采用高效率的變速箱,自動變速器可以選擇最經濟的檔位,使發動機工作在最低油耗的工況區域,均可提高燃油經濟性。開發、使用儲能系統,吸收汽車制動能, 并通過儲能系統吸收和釋放能使發動機在最佳經濟區域內工作,也可降低燃油消耗。采用新型高效空調,提高匹配技術, 保障車輛最佳技術性能與使用環境相適應。如長期在高速公路行駛的車輛提高其經濟車速等。

    1.5發展柴油轎車

    柴油車的燃燒效率要高于汽油車,一輛2t 重的轎車,柴油車的燃燒效率要比汽油車高20 %。開展柴油機電控技術的研發,不斷完善柴油車的減排技術。隨著我國私人擁有轎車的不斷增加,從節約能源角度出發,應適當發展柴油轎車。

    1.6開發替代能源

    在傳統能源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尋找替代能源,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就成了必然選擇。發展節能環保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就成為汽車業新的方向。目前世界各國研究的發動機新燃料主要有: 醇類燃料、二甲基醚、天燃氣、植物油、生物柴油等。據2009年11月的新聞調查電視節目介紹巴西目前甘蔗提煉的乙醇燃料替代汽油燃料達50%,巴西為此研究種植甘蔗28年。我國專家認為甜高粱與甘蔗擁有相同的含糖量,并可以在我國西部鹽堿地種植,甜高粱可以通過技術提煉轉化為乙醇燃料,比較適合我國的國情。在開發新能源方面美國300多所大學投入研發海藻轉化為生物質能源。人類利用生物質能源已是未來能源的發展趨勢。我國東北三省、河南、安徽等省為試點進行乙醇汽油推廣使用,燃料/汽油雙燃料發動機也在汽車上投入使用。

    2道路運輸節能措施

    2.1改善道路運輸條件

    大力改善道路運輸條件,盡可能降低無效消耗。改善公路運輸條件包括提高公路等級,提高路面鋪裝率,改進交通信號,建立單行線網絡,拓寬交叉路口,平交路口改立交路口,高速公路監控,盡可能減少堵車,縮短車輛在路上的等待時間等等,可以降低車輛運營過程中的能源消耗。

    2.2開發智能運輸、優化交通結構

    有效地管理貨車運輸和行駛, 合理安排行程, 減少空車行駛。車輛平均噸位每提高1 噸,車輛的單耗就可降低6%; 拖掛車運輸比單車運輸平均降低油耗30% 左右;車輛的里程利用率提高1% 可使汽車油耗降低3% 。因此,提高汽車使用水平,將是道路運輸節能的一個重大突破口。

    不同客運方式之間的能源單耗水平相差很大,其能耗比分別為鐵路∶公共汽車∶汽車=1∶3∶20,因此優化交通結構發展公共交通是節約能源消費的重要途徑。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公共交通和快速公共交通系統, 積極開發智能交通系統,有效的增加道路容量或提高交通流量??蛇_到減少交通用油,降低油耗的目標。

    2.3合理配置車型

    開發節油型汽車,加快淘汰油耗較高的老車型; 提高柴油發動機比例; 轎車以發展經濟實用型為主, 限制高檔豪華車的生產; 提高汽、柴油和油的質量, 并有計劃、有重點地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替代燃料和混合動力等節油型汽車,開展電動汽車的研發工作。在政策方面應促進汽車廠家生產高燃效汽車, 實現燃料經濟性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采用經濟手段指導消費者購買節油型汽車。

    3駕駛節能措施

    研究表明,不同操作水平的駕駛員駕駛車輛油耗相差達7%~25%,提高駕駛員的節能操作水平可以有效降低燃油消耗。良好的駕駛習慣經驗如下:

    3.1冷啟動

    冷起動時應注意發動機的溫度,特別在冬季低溫環境發動機油粘度增高,運轉阻力加大,蓄電池供電能力受到影響,起動轉矩降低,燃油氣混合質量變差,難以形成可燃混合氣,致使起動困難,從而增加油耗。故發動機啟動后要怠速運轉一段時間,待發動機水溫達到40℃時,才能平穩起步。

    3.2均勻駕駛

    均勻駕駛不必要的加速、減速和停車都將增加油耗。平穩加速避免起步和停車過快。起步過快使發動機超載,要比正常駕駛多耗費60%的燃料。道路條件允許時應在經濟速度下行駛。

    3.3經常檢查輪胎氣壓

    輪胎充氣不足會增加油耗。當輪胎氣壓比廠家規定的壓力低4.9Pa時,大約增加2%的燃油消耗。

    3.4合理制動

    汽車行駛中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使用耗油較少的制動方法,盡量不使用緊急制動。對于預見性情況,可利用慣性前行,利用行駛阻力降低車速,達到停車位置時,輕踩制動平穩停車。

    3.5安全滑行

    安全滑行是汽車在行駛中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慣性行駛。此時發動機只需怠速運轉,不輸出動力。行駛前方有障礙物,可采取以滑代剎的方法。對于長直下坡道路,一般在坡度小于5%,坡長超過100m的直坡,可采用下坡滑行,并把車速控制在30km/h。若車速太快應用點剎減速,防止越滑越快而發生事故。滑行比平路上同樣車速節油9%左右。

    3.6合理使用空調

    合理使用空調,在低速和環境允許情況下,打開車窗代替空調可降低燃油消耗。但車速超過80km/h時,開窗行駛阻力油耗大于空調油耗,此時應使用空調。

    3.7嚴禁長時間空轉

    在堵車或等人時,盡量避免發動機處于空轉狀態,試驗證明發動機空轉1分鐘,其油耗相當于重新起動;空轉3分鐘油耗可供汽車行駛1km。

    4結束語

    大力推進汽車節能技術、運輸節能及駕駛節能技術的推廣,積極應用高新節能運輸工具。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汽車,引導交通行業采用節能的新技術、新材料,強制淘汰高耗低效運輸工具。從運輸部門、汽車生產企業到駕駛員都應有節能意識,能源危機感,對交通節能負起責任。經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使交通運輸節能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高有景.影響公路運輸能耗的因素和節能途徑[J].平原大學學報,2007,24(4):11.

    [2]許文靖.現代汽車節能技術探析[J].科技創新導報,2009,(24):78.

    [3]孫貴安.公路交通運輸的節能對策[J].綜合運輸,2005,(5):20.

    [4]劉強,易先中.汽車節能與對策[J].中國汽車制造(新年???,2007:34.

    第9篇:智能交通發展研究報告范文

    【關鍵詞】電子技術;三網融合;光纖到戶;云計算;led;節能減排;汽車電子;車載網絡

    discusses in the modern life shallowly the electronic technology new application

    song zhihong1du jiming2wang zhenzhen1

    【abstract】enters the informationization and the electronic intellectualization time along with the society, the electronic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rapid, the application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widespread, lives the influence to the humanity to be also profounder.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reduces the platoon, the protection environment, is the world, the universe question of common interest, is also our country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mportant question.

    【key words】electronic technology; three net fusions; optical fiber to household; cloud computation; led;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reduces the platoon; automobile electron; the vehicle carries the network

    【中圖分類號】tn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071(2011)03-0167-03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晶體管發明以來,人類歷史就進入了以電子技術發展應用為標志的歷史時代。進入21世紀,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使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經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隨著社會進入信息化及電子智能化時代,電子技術發展越來越迅速,應用越來越廣泛,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也更加深遠。

    1電子技術的發展應用使三網融合成為趨勢

    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使數字音視頻廣播將完全取代模擬音視頻傳輸,形成有線廣播電視網絡;使計算機互聯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使電信網絡成為我們賴以交流的平臺。三種網絡相互獨立,即浪費資源,又使各自的發展受到極大的限制。

    而將電信網、計算機互聯網和有線廣播電視網三大網絡,通過技術改造、資源整合,從而形成一個能夠提供包括語音、數據、圖像等綜合多媒體通信業務的全國性主干網絡的三網融合已成為必然趨勢。

    早在1998年,就有人提出三網融合,此后它被列入我國“十五”、“十一五”規劃以及2009年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三網融合。并做出規劃:2010~2012年重點開展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進入試點,2013~2015年全面實現三網融合發展。之后,又確定了三網融合的十個試點城市。

    1.1三網融合的技術基礎是光纖到戶:隨著高清晰度電視、視頻點播、遠程醫療服務等信息服務的逐漸普及與應用,以及金融、證券、企業等用戶對于帶寬需求的與日俱增,需要大帶寬的信息傳輸網絡。

    中國電信調查顯示:城市家庭用戶近期需求30兆帶寬;中長期預計需求30~100兆帶寬;而商業用戶需求將達到50~100兆帶寬。如此要求是dsl接入技術無法達到的,但對于光纖接入來說是輕而易舉。

    光纖是寬帶網絡多種傳輸媒介中最理想的一種,它的特點是傳輸容量大,傳輸質量好,損耗小,中繼距離長等。

    因此,三網融合的技術基礎是光纖到戶(ftth)。

    傳統的光纖活動連接器需要在工廠定制,不能根據施工現場靈活掌握長度,導致左光纖與右光纖需要特殊設備熔接后再進行盤存,然后進行盤纖和固定。這種從“熔接到盤存再到盤纖固定”的傳統接續方式,施工繁瑣,成本高,施工效率較低。

    一種解決方案,是入戶光纖機械接續。相比傳統熔接接續方式,光纖機械接續提供了一種簡便、低損耗及低成本的光纖機械接續手段,特別適合于ftth部署中小芯數,多點分散的光纖接續特點,已成為在ftth領域取代傳統熔接接續方式的最佳選擇。這種光纖端接插座,是現場安裝光纖連接器?,F場制作避免了定制定長線纜存在的布線不靈活、器件穿管隱患、余長管理等問題,節約了安裝及維護成本,提高了安全可靠性。

    光纖寬帶不僅讓家庭步入高帶寬的信息化時代,受益更多的是以網絡信息化為主要管理工具的金融、證券、企業等ceo和管理人員。這些單位對網絡帶寬、安全、穩定、高效均有較高的要求。

    1.2三網融合的核心技術是云計算:三網融合的最終目標是構建全數據、全融合的國家骨干網絡,除了傳統的視頻、音頻服務外,還要與傳統行業相融合,實現諸如遠程教育、網絡醫療會診、股票信息、交通查詢、精確廣告投放等更多應用。涉及數據存儲、數據計算、數據再處理、軟件開發、數據傳輸、網絡協同等多個方面。因此,三網融合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海量的視頻數據,隨時隨地可以編輯,隨時隨地可以調用,隨時隨地產生互動。怎樣才能使這種設備多樣化中的信息渠道多樣化、內容多樣化成為現實,解決方案是建立強大的云計算平臺。

    借助云計算技術,可以很輕松地進行融合,使隨時隨地地傳輸調用這種數據能力、計算能力成為現實,并且編織成一張統一的全國性網絡,完成充分的資源整合。因此,云計算使三網融合的到來真正成為一種現實。

    云計算是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服務方式,向外部用戶提供具有伸縮性、彈性的it服務。一方面是伸縮性:當你需要it能力和計算能力的時候,你需要多少就用多少。另一方面是彈性:當你需要計算能力迅速擴大的時候,你仍然可以通過原有的系統得到這個能力。即云計算服務,像軟件平臺、基礎設施一樣,都通過互聯網采用按需和自助方式提供。

    所以說云計算包括三個層面:最基礎的是基礎架構及服務,比如windows操作系統都可以通過這種模式得到服務。第二是平臺及服務,云計算的強大就是他做了平臺,在這個平臺之上,可以自由利用這個平臺去開發我們所需的東西。第三個層面是軟件的服務,比如微軟office,我們可以購買裝到計算機上使用,也可以通過云計算訂購方式來使用。

    所以說,云計算技術是三網融合的核心技術。

    三網融合將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最簡單的體現就是三屏融合,即手機、電視和電腦屏的融合。今后手機可以看電視、上網;電視可以打電話、上網;電腦也可以打電話、看電視。

    隨之而來的,iptv、手機電視、移動互聯網、voip等新業務將迎來大的發展,人們的工作生活將因此而改變。其中的iptv(交互式網絡電視),既不是電腦也不是電視機,只是個終端設備,它利用計算機或機頂盒+電視完成視頻接收、節目點播、視頻廣播及網上沖浪等功能;其中的voip,簡而言之就是將模擬聲音信號數字化,以數據封包的型式,在ip 數據網絡上做實時傳遞。三網融合,建立一張統一的全國性網絡,充分地整合資源。我們就可以避免重復安裝浪費資源。

    2節能減排戰略使led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能源是人類活動的物質基礎。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隨著工業的發展,保護地球環境成為迫切的需要。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是全世界、全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

    led能夠將電能轉化為可見光,它改變了白熾燈鎢絲發光與節能燈三基色粉發光的原理,而采用電場發光。據分析,led的特點非常明顯,除了體積小、耗電量低、壽命長、光效率高、無輻射與低功耗的特點以外,led光源可利用紅、綠、藍三基色原理,在計算機技術控制下使三種顏色具有256級灰度并任意混合,即可產生256×256×256=16777216種顏色,形成不同光色的組合,變化多端,實現豐富多彩的動態變化效果及各種圖像。

    與傳統光源單調的發光效果相比,led光源是低壓微電子產品。它成功融合了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圖像處理技術、嵌入式控制技術等,所以,也是數字信息化產品,是半導體光電器件“高新尖”技術產品,具有在線編程、無限升級、靈活多變的特點。

    鑒于led 的自身優勢,目前主要應用于以下幾大方面:

    2.1顯示屏、交通訊號顯示光源的應用:led 燈具有抗震好、耐沖擊、光響應速度快、省電和壽命長等特點。led顯示屏,不管是室內、半戶外還是戶外用的,都有單色、雙色、全彩等種類。

    交通信號燈主要用超高亮度的紅、綠、黃色led,因為采用led燈既節能,又可靠,所以,led交通信號燈正在逐步取代以前的交通信號燈。

    2.2led在 汽車上的應用:汽車用燈包括汽車的儀表板、音響指示、開關背光源、剎車燈、尾燈、側燈以及頭燈等。汽車用白熾燈,抗震性差、易損壞、壽命短,需經常更換。由于led響應速度快, 所以,可以及早提醒司機,減少汽車追尾事故的發生。在發達國家, led中央后置高位剎車燈已成為汽車的標件;led 汽車尾燈模組,可以隨意組合成各種汽車尾燈;此外,汽車儀表板及其他照明部分的光源,都可用超高亮度led燈。

    2.3led 背光源的應用:led 背光源中,以高效側發光的背光源最為引人注目,led 作為lcd 背光源應用,具有壽命長、發光效率高、無干擾和性價比高等特點, 已廣泛應用于電子手表、電子計算機和刷卡機上,led背光源電視也已逐步取代lcd背光源電視。

    隨著便攜式電子產品日趨小型化,led 背光源更具優勢。因此背光源制作技術將向輕薄型、低功耗和均勻一致方向發展。

    2.4led照明光源:早期的led 照明光源,發光效率低,只適用在室內場合的家電、儀器儀表、通訊設備、微機及玩具等方面作為指示燈用。

    目前,led 光源替代白熾燈和熒光燈,已從局部應用開始發展。如果led 光源替代半數的白熾燈和熒光燈,每年節約的能源相當于60 億升原油,相當于五個1.35 ×106kw 核電站的發電量,并可減少二氧化碳和其它溫室氣體的產生,保護環境。我國正在大力投資發展節能環保的led照明產業。

    家用室內照明led產品也越來受到人們的歡迎,led手電筒,led天花燈,led日光燈,led光纖燈已悄悄地進入家庭。

    2.5新型led手術無影燈:無影燈是外科手術用照明設備,要求能夠清楚地觀察切口處和體腔內不同深度、大小、對比度低的物體。因此,除了“無影”以外,還要求光照均勻、光質好,能夠很好地區分血液與人體組織其它的色差;此外,無影燈還須能長時間地持續發光,而不散發出過量的熱。

    目前,在大功率led的封裝、恒流驅動、散熱以及照度控制等技術問題已成功解決,可實現多級調控,調光靈活、方便。

    隨著發光led技術的不斷發展,led無影燈徹底解決了環形節能燈自身存在的一些先天缺陷,使用成本也比環形節能燈低,減少了每1~2個月就需更換環形燈管的麻煩。

    2.6其它應用:例如,一種受兒童歡迎的閃光鞋,走路時會使內置的led會閃爍發光;利用led作為電動牙刷的電量指示燈;led 圣誕燈,也因其造型新穎、色彩豐富、不易破碎以及低壓使用的安全性,受到人們的歡迎。

    在led產品中,外延片、芯片、顯示屏是技術層次最高的核心器件。外延片的制造難度較大,集成電路和半導體材料的制造都需要很高的技術,制造時,電子組件的植入是外延片生產的核心技術;在芯片制造過程中,集成電路的設計和植入是其主要任務,制造技術相對復雜,在內部電路的設計和敷設等環節上,制造技術相對復雜;led顯示屏的制造相對成熟。

    3電子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及發展趨勢

    隨著汽車工業與電子工業的不斷發展,現代汽車上,電子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今天的汽車已經逐漸步入了電腦控制的時代,據專家預測,未來3~5年內,汽車上裝用的電子裝置成本將占汽車整體成本的25%以上,汽車將由原來單純的機械產品向高級的機電一體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成為所謂的電子智能汽車。

    3.1現代汽車電子技術應用現狀

    3.1.1電子技術在發動機上的應用

    (1)電子點火裝置:由微機、傳感器及接口、執行機構等幾個部分組成,該裝置可根據傳感器送來的發動機的各種參數進行運算、判斷,然后進行點火時刻的調節,這樣可以節約燃料,減少空氣污染。此外,新型發動機電子控制裝置還有自適應控制、智能控制及自診斷操作等。

    (2)電子控制噴油裝置:在現代汽車上,機械式或機電混合式燃油噴射系統已趨于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性能優越的電控燃油噴射裝置。電控燃油噴射裝置將發動機最佳工況時的供油控制規律編成程序,存在微機存儲器中,當發動機工作時,根據各傳感器測得的各項參數,按預先編好的運算程序進行運算,然后與內存中最佳工況時的參數進行比較和判斷,以調整供油量,自動保證發動機始終工作在最佳狀態。

    此外,發動機上的廢氣再循環、怠速控制、電動油泵、系統自我診斷功能等,都或多或少地被應用。

    一般情況下,發動機電子控制裝置能節能15%以上,而更明顯的效果則是體現在環境保護方面。

    3.1.2電子技術在底盤上的應用

    (1)電控自動變速器(ecat):ecat可以根據發動機的載荷、車速、制動器工作狀態及駕駛員控制等的各種參數,經計算機計算、判斷后,自動改變變速桿的位置,從而實現變速器換擋的最佳控制。

    傳動系統的電子控制裝置,能夠自動適應瞬時工況變化,保持發動機以盡可能低的轉速工作。

    電子氣動換擋裝置是利用電子裝置取代機械換擋桿及其與變速機構間的連接,并通過電磁閥氣動伺服閥汽缸來執行。它不僅能明顯地簡化汽車操縱,而且能實現最佳的行駛動力性和安全性。

    (2)電子轉向助力系統:電子轉向助力系統是用一部直流電機代替傳統的液壓助力缸,用蓄電池和電動機提供動力,這種微機控制的轉向助力系統部件少、體積小、重量輕,最優化的轉向作用力、轉向回正特性,增加了汽車低速時的機動性以及調整行駛時的穩定性。

    另外,在防抱死制動系統、常速巡行自動控制系統)、適時調節的自適應懸掛系統等,都用了自動控制系統,進行自動檢測、控制和調整。

    隨著汽車生產廠家對汽車安全性的高度重視,安全氣囊、行駛動力學調節、防撞、安全帶控制、照相控制等方面都大量采用了電子新技術。

    3.1.3電動汽車:電動汽車是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各項要求的車輛。由于對環境影響相對傳統汽車較小,其前景被廣泛看好,但當前技術尚不成熟。

        3.2汽車電子技術應用的發展趨勢:當前,汽車電子技術正向著超微型磁體、超高效電機和微型集成電路方向發展,并為汽車的集中控制提供了基礎。汽車電子技術必將成就汽車工業的未來,未來汽車電子技術將在以下幾方面進行突破:

    3.2.1傳感器技術:隨著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新型、高精度、高可靠性、低成本的傳感器應用將成為趨勢。未來的智能化集成傳感器,不僅要能提供用于檢測、放大和處理的信號;還要求它能自動進行時漂、溫漂和非線性的校正;具有高的抗電磁干擾的能力;并且具有結構緊湊、安裝方便的優點。

    3.2.2汽車車載電子網絡:隨著電控器件在汽車上的不斷應用,車載電子設備間的數據傳輸變得越來越重要。以分布式控制系統為基礎的汽車車載電子網絡將得到應用。

    (1)車載電子網絡中的核心是微處理器:車載電子網絡不僅要求微處理器能夠精確地檢測出待測量,而且還要有運算、判斷、預測和引導等功能。例如,可監視汽車各大部件的工況,可對蓄電池電壓、車胎氣壓、車速等進行檢測,并能進行高低限量報警等。

    (2)車載電子網絡需要新型的數據傳輸系統:車載電子網絡要有一個龐大而復雜的信息交換與控制系統,車用計算機的容量要求更大,計算速度要求更高。光導纖維可作為該傳輸網絡的傳輸介質,并能解決網絡的磁干擾問題。

    (3)車載電子網絡需要相應的系統軟件:汽車上的車載電子網絡所需軟件總數及其功能都將大大提高,才能使計算機完成越來越復雜的任務。

    在該系統中,各從處理器獨立運行,控制改善著汽車某一方面的性能。同時各處理器在主計算機的控制下又協同工作,共同完成汽車的車況控制及顯示。

    3.2.3智能汽車及智能交通系統的應用將成為可能:汽車智能化相關技術問題中的主要技術——“自動駕駛儀”的構想,必將依賴于電子技術的發展來實現。智能交通系統的開發,將與電子、衛星定位等多個交叉學科相結合。智能汽車裝有衛星導航系統,根據駕駛員提供的目標資料,從定位衛星獲取沿途天氣、車流量等情況,自動篩選出最佳行車路線。未來某一天,路上行駛的會是由計算機控制的智能汽車。

    縱觀近十年來汽車工業的發展,大都是在應用電子技術上實現的突破,電子技術已成為汽車工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目前,我國汽車工業面臨入世的巨大沖擊,能否在未來的世界汽車業占據主動,關鍵在于能否在電子技術上占據領先地位。因此,加快汽車電子新技術的研究應用,是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除此之外,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它在科技、工業、交通運輸、醫療服務等國民經濟各個領域都有越來越多的新應用,使這些行業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陸曉輝.三網融合進程加速.新技術新應用層出不窮.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0/10/25

    [2]文蔚.三網融合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北京日報.2010/2/20

    [3]云計算將成為三網融合的核心技術.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0/08/02

    [4]微軟中國大中華區副總裁曾良:云計算加速三網融合生活成為現實,2010/12/22

    [5]電信光纖寬帶讓用戶盡享信息化生活魅力(組圖).長江日報(武漢),2010/5/6

    [6]led市場受節能減排利好 關注度持續飆升.中國經濟網(北京),2010/11/12

    [7]led所涉及領域應用及研究報告,2010/11/24

    [8]新型led手術無影燈 維庫電子市場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午夜a级成人免费毛片| 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窝窝午夜看片成人精品|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欧美成人黄色片|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欧美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成人在线影院| 国产成人18黄网站麻豆| 在线观看成人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四虎永久成人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96|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 | 成人毛片免费视频播放| 欧美成人天天综合在线视色|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国内外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欧美成人久久久|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