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遙感技術特點范文

    遙感技術特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遙感技術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遙感技術特點

    第1篇:遙感技術特點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of production and living is growing, and the section of high-pressure aerial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which also has a higher demand for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basic transmission lines. This paper will classify the metho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c construction of present line project and elaborate the technical measures of several common problems of the basic construction.

    關鍵詞: 桿塔基礎;分類;特點;技術措施

    Key words: tower base;classification;characteristics;technical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TU9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5-0086-02

    0引言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生產和生活用電量的不斷增長,高壓架空線的截面隨之逐步增大,這對輸電線路基礎的承載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據不完全統計,輸電線路基礎工程的工期占整個線路工程的50以上,材料運輸量占50~60%,造價費用占20~40%,因此,基礎工程無論在工期,還是在運輸量和造價方面均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將對目前線路工程基礎施工的主要方法和特點進行分類,并對幾種基礎施工常見問題的應對技術措施進行闡述。

    1桿塔基礎的主要分類和特點

    1.1 巖石基礎①巖石嵌固基礎:利用機械(或人工)在巖石地基中直接鉆(挖)所需要的基坑,將鋼筋骨架和砼直接澆注于巖石基坑。該基礎適用于覆蓋層較淺或無覆蓋層的強風化巖石地基,其特點是底板不配筋,基坑全部掏挖。由于該基型充分利用了巖石本身的抗剪強度,砼和鋼筋的用量都較小,同時澆制砼不需要模板,減少了基坑土石方量。因此,該基礎抗拔承載能力較強,施工費用較低。②巖石錨桿基礎:通過水泥砂漿或細石砼在巖孔內的膠結,使錨筋與巖體結成整體。該基型適用于中等風化以上的整體性好的硬質巖。該基礎是在巖石中直接鉆孔、插入錨桿,然后灌漿,使錨桿與巖石緊密粘結。由于該基型充分利用了巖石的強度,因此砼和鋼材量較少,施工費用較低。但該基型對地質要求較高,需逐基鑒定巖石的完整性和堅固性,難以大規模推廣應用。

    1.2 掏挖基礎常用有三種:全掏挖式基礎、半掏式基礎及斜插式掏挖基礎,該基礎在基坑施工可成型的情況下,開挖基坑時不擾動原狀土,避免大開挖后再填土。適用于無地下水或地下水位低于砼基礎底面高程,硬塑粘性土地基黏土、硬塑、碎石及不同風化程度的巖石等。該基礎能發揮原狀土的特性,具有良好的抗拔和抗傾覆穩定性,同時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比用階梯型基礎節約鋼材和砼分別為3~7%和8~20%。但存在砼澆灌后無法進行外觀檢查以及如有缺陷無法進行修補兩個缺點。

    1.3 臺階基礎屬傳統的基礎型式,基礎底板的臺階高寬比不小于1.0,基礎底板內不配置受力鋼筋。適用廣泛地質、各類塔型,其特點是大開挖,采用模板澆制,成型后再回填土。由于臺階基礎砼量較大,埋置較深,難以達到設計深度的流砂地區盡量避免采用該基礎。

    1.4 板式基礎基礎立柱和底板內配置受力鋼筋,其底板的臺階寬高比不小于1.0(不宜大于2.5)。該基礎與臺階基礎相比,埋深淺,易開挖成形,砼量能適當降低,但鋼筋量增加較多。該基礎適用于軟弱地質條件,有效防止基礎下沉或者傾斜。板式基礎設計時應控制沉降及不均勻沉降,對轉角塔及負荷較大的直線塔進行地基沉降變形驗算,施工時應盡量少擾動地基土,清除開挖的全部浮土并做好墊層,必要時使用塊石灌漿。

    1.5 斜插式基礎基礎的主柱與基礎底板不垂直的一種基礎形式,是臺階或板式基礎的特殊形式。該基礎的主要特點是基礎主柱坡度與塔腿主材坡度一致,塔腿主材角鋼直接插入基礎砼中,使基礎水平力對基礎底板的影響降至最低。斜插式基礎在平原、河網地區使用較多,其最大優點就是節省基礎材料,施工較為方便。其缺點是施工精度要求高,基礎成型后如發生沉降或者偏移,則很難對其進行處理。

    1.6 樁基礎由基樁或連接于樁頂承臺共同組成的基礎,樁基礎分為單樁基礎和群樁基礎。承臺底面位于設計底面以下與土體接觸稱為低承臺樁基,反之為高承臺樁基。對于地質條件為流塑、地基持力層較深且基礎作用力較大的耐張塔或直線塔,使用鉆孔灌注樁基礎是設計中廣泛采用的一種方法。其優點是施工方便,安全可靠。缺點是施工費用較高。樁基礎容易出現的質量問題是斷樁,而灌注樁基礎除出現斷樁外,常見的還有鉆孔偏斜、糊鉆、縮孔、孔壁坍落、護筒冒水等情況。

    1.7 復合式沉井基礎上部為砼承臺,下部是薄壁下部是薄壁鋼筋砼沉井聯合組成的基礎。該基礎是針對地下水位較高的軟土地基,尤其是容易產生“流砂”現象的軟土地基的一種新型的基礎型式。該基礎埋深較大,整體性好,穩定性好,具有較大的承載面積,能承受較大的垂直和水平荷載。但施工工期較長,對粉砂、細砂類土在井內抽水時易發生流砂現象,造成沉井傾斜;沉井下沉過程中遇到的大孤石、樹干或井底巖層表面傾斜過大,也將給施工帶來一定的困難。

    1.8 聯合基礎鐵塔四個基礎墩用一個底板連成整體且基礎墩間用橫梁連接而成的基礎。該基礎適用于基礎根開較小且基坑難以開挖、板式基礎上拔土體重疊的軟弱土塔位,其設計特點是埋深較淺,四個基礎整體澆制,基礎底板上面的縱、橫向加勁砼梁承擔由基礎上拔力、下壓力和水平力引起的彎矩,底板與縱、橫向加勁肋配筋,整體性好。缺點是基礎材料用量較大,施工較為煩瑣。

    2幾種基礎施工常見問題的應對技術措施

    2.1 掏挖基礎施工的技術控制由于掏挖基礎施工的隱蔽性,導致凝土澆灌后無法進行外觀檢查及發現缺陷無法進行修補,因此該基礎的施工質量控制尤為重要,建議采取以下措施:①連續級配制配料,或將2~4cm與0.5~1.0cm的石子按8.5:1.5的比例混合。②采用襯墊塑料布的方法,以避免地面處基礎壁被碰撞脫落,澆制立柱后拆除。③采用砼坍落度選大一級的方法,保障掏挖基礎擴大頭部位的砼容易搗實。④在保持水灰比不變的前提下,可以適當調整砂率或增加水泥漿量以滿足砼和易性要求,當擴大頭澆灌砼飽滿且振搗完畢后,如周邊殘存氣體,可補充砂漿填充空隙,此時立柱部位的砼坍落度可小一些。⑤為了提高砼強度及密實性,掏挖基礎應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其作用半徑約為振動棒插入有效長度的1.5倍,使用時應當快插慢拔,插點均勻排列,逐點移動,有序進行,間距以300~400mm為宜,每次插入振搗時間一般為20~30s,以砼表面呈現水泥砂漿和不再出現氣泡、不再顯著沉落為止,不允許搗固過度。振搗時振動棒與模板的距離應大于100mm,應注意避免與鋼筋的長時間接觸。砼振搗是項重要的工作,應由有經驗的技工操作并設專人監督。

    2.2 臺階基礎、板式基礎、斜插式基礎施工的技術控制臺階是此類基礎的主要特征,而最不容易控制就是臺階之間結合處的質量,控制不好就會跑漿從而出現蜂窩、狗洞甚至露筋等現象,因此應采取的技術措施有:①在砼澆制到階梯結合處時,在上層模板外側底部四周與下層階梯砼之間的空隙用砼堆壘起來,然后再往上層階梯模內澆灌砼,待澆灌到一定高度后,進行搗固,待見到砼堆壘起來的模板四周開始冒出水泥漿后停止振動,繼續澆注砼。②斜插基礎因立柱傾斜容易造成內角漿多,外角漿少,而出現空隙形成蜂窩,因此在澆灌立柱砼時不應直接往內角推料,而應用方鍬往外角下料,以達到立柱內外角的砼漿石均勻。同時,對于斜插基礎主柱的澆制搗固,因振動棒很難放到基礎主柱斜面附近,使其斜面處的砼搗固不夠。所以,立柱砼除用機械搗固外,還應用搗固釬搗固主柱的四個面處的砼,以免產生蜂窩及狗洞現象。③在基礎回填時,為防止基礎移位或傾斜,應該在基礎周圍均勻回填。特別是斜插基礎回填應該先回填斜柱內側,然后回填外角側及側面,回填時土方傾倒高度應該盡量放低,避免土方沖擊基礎。④斜插基礎主角鋼位置控制是關鍵,因此在基礎施工之前需要計算主角的下端根開及對角線尺寸以及主角鋼露出立柱頂面的高度;同時固定主角鋼的底部,應制作厚度390mm×390mm×80mm的砼墊塊,墊塊中部有一個角鋼凹槽。將墊塊放入墊層上預留出地凹坑內,測量人員用經緯儀對墊塊進行相關數據測量并操平找正,然后在墊塊的四周用砂漿及碎石填塞,使其穩定,避免在澆灌砼時主角鋼底部發生偏移;⑤在進行斜插基礎澆制施工的過程中,測量人員經常檢查基礎頂面根開、插入角鋼頂面的棱到棱半根開、高差、傾角等,如有誤差及時調整。

    2.3 樁基礎施工中斷樁的技術處理斷樁是水下澆注砼的重大質量問題,任何處理方法都應與監理方、設計方研究確定后再實施。針對斷樁的原因應采取如下技術措施:①砼的坍落度應經檢查符合設計要求,粗骨料必須按規范要求進行控制。②一邊澆注砼一邊拔導管,并隨時掌握導管埋入砼內的深度,確保導管始終被砼埋住。③當導管堵塞,砼尚未初凝時,可以吊起一節鋼軌或其它重物往導管內沖擊,將堵塞的砼沖開,然后再繼續澆注砼。④如果砼在地下水位以下中斷,可用比原樁徑稍小的鉆頭在原樁位孔鉆孔,至斷樁以下適當深度,重新清孔;在斷樁的部位增加一節鋼筋籠,其下埋入新鉆孔中,然后再繼續澆注砼。

    2.4 軟地基基礎加固當桿塔基礎處于軟地基時,關鍵除了做好基坑開挖和砼澆制過程的排水措施,盡量避免基底原狀土受到擾動以外,還可采用以下兩種基礎加固方法:

    ①振動密實法:增加的碎石可以改善土壤的組成,使其密實度增加。將長約2000mm、重約1.8t的長筒形振動頭深振入土中,使附近的土被振實。當需要振實的深度較大時,還可以將振動頭加長。作業時振動頭掛在一臺可移動的吊車的吊臂上,使其可邊振動邊垂直地下降逐步振入地中。必要時,還可以在振動的同時向深孔中噴射壓縮空氣或壓力水。振動結束后,在振動頭形成的孔中填入碎石,使其形成一個個碎石柱。這些石柱的布置模式視桿塔增加的荷載以及原土壤的比重和密實后的土壤比重經計算而確定。

    ②壓力注漿法:首先將若干個直徑150mm,長度與基礎埋深相同的套管打入土中,向其中壓入水泥和粉煤灰配制的水泥漿,擠入管底四周的土中并穿透滲入回填土的空隙。操作過程:先依次向各管中泵入水泥漿,然后逐漸增大壓力,直到水泥漿從相鄰管口溢出為止。加壓時,套管的上端要用進行密封,這樣才能使水泥漿擠壓滲入土中。注漿后3~4小時就可拔出套管,水泥漿留在土中。注漿效果取決于套管外壁和土壤的間隙緊密程度并與回填土的狀況有關。

    3結語

    輸電桿塔基礎是保證桿塔在垂直荷載、水平荷載、事故斷線張力以及外力作用下具有設計的穩定性,不發生上拔、傾覆,下沉或傾倒,因此施工質量是保證線路長期穩定運行的根本。施工單位要根據PDCA循環,切實做好事前、事中、事后質量控制,實現工程質量精品化。

    參考文獻:

    第2篇:遙感技術特點范文

    【關鍵詞】遙感,地質勘測,煤田地質

    1引言

    隨著遙感技術的快速興起,遙感地質勘測已經得到全面推廣,也得到了實際工作單位的認可。很多人開始研究遙感技術在煤田地質勘測中的深入推廣及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利用遙感技術進行地質的測繪與勘探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也是非常有效的技術手段。由于遙感技術具有很多的優點,且在配合相關的高新技術,使得遙感技術能夠貫穿于煤田地質勘測工作的全過程中,將遙感技術應用在煤田地質勘測中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能成倍提高了煤田地質勘測工作的社會和經濟的效益。

    2遙感技術

    遙感技術是指從高空以及衛星星座的各種平臺上,通過非接觸的方式,利用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微波等探測手段,獲得遙感影像數據資料。通過對被探測物體的光譜特性、影像特點、圖形圖像特點,利用目視判讀、計算機圖像分析、計算機輔助波普分析等方法進行數據信息處理。從而識別探測對象的性質和運動狀態,數量質量特征等信息。該手段獲得數據通常利用GIS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已獲得直觀的或直接的數據信息。

    可獲取大量的信息數據。利用遙感技術能夠成功的獲取大范圍的地理數據資料,通常遙感數據獲取往往使用的飛機甚至衛星,其飛行高度比較高。同時也可以飛行較低的高度,以獲取更高分表率的遙感數據。因此,遙感技術能夠覆蓋很大的范圍,也可以獲得高分辨率的高清數據,進而能夠獲取大量數據信息。

    獲取信息速度快。遙感技術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其獲取數據信息的速度非常快、更新周期非常短。遙感衛星可以快速的獲取其所經過地區的各種信息和資料,并對原有的資料和信息進行及時的更新;利用無人機進行航拍技術獲得實時的動態數據,可以實現地質災害動態監測等實時獲取信息任務。

    限制條件少。遙感技術在進行地質測繪時,受到的限制條件比較少,只要太空云量較少,大氣透射性好就可以進行遙感數據采集。在煤田地質勘測中能夠廣泛應用的一個主要的特點。由于遙感技術脫離了地面的限制,無需控制點、無需通視、無需接觸。因此,在進行地質測繪時,完全不受地面條件的影響,獲取遙感影像資料更加的方便快捷。

    獲取信息方法多。遙感技術不但能夠獲取大量的煤田地質勘測信息,而且具有非常豐富的獲取數據信息的方法。在利用遙感技術進行煤田地質勘測時,可以根據具體的地質條件和相關要求,選用不同遙感儀器以及不同的波段。已獲得不同地質條件的數據信息。同時利用獲取數據可以應用到地質的災害調查、區域地質的調查及礦產資源勘查等方面。

    3煤田地質勘測中的遙感技術

    遙感影像定位。遙感影像定位技術在煤田地質勘測中的應用,衛星遙感技術所傳輸的圖像信息能夠清晰的分析出含水層構造的邊界,對于了解當地的水文分布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地下水的勘察過程中,地質人員首先應對該地的地貌特征等進行分析,以準確獲得水文分布規律做好前提工作。利用衛星遙感圖像、航空相片以及其他的信息影像數據,分析地下水的形成、儲存以及流量變化和流動趨勢等信息,并進行詳細的勘察。因此,通過對衛星遙感定位技術所獲得的信息進行分析研究,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準確性較高的水文地質規律。

    此外,遙感影像定位技術在地震災害中的也有廣泛應用。遙感影像定位技術在地震中的應用還體現在獲取地震后的災害后的具體情況,對賑災搶險等決策提供一手準確的數據資料。利用遙感影像定位技術可以有效的偵測到地形和地質的內部構造,就可以掌握地震的地質構造類型。因此,可以對地震進行有效的環境分析研究。可以有效的預測地震發生的地質內部的變化情況,得到一定的信息反饋,這樣就可以根據地震發生之前內部地質的變化情況,及時對地質構造、內部構造進行分析研究,也可提高地震預警預報的高效性。

    優化勘測方案以及勘測路線。在進行野外地質觀測方案的選擇時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遙感影像的微觀和宏觀分析,對地質勘測路線進行合理的選擇和布置。能很好的控制煤田地質勘測范圍,在分析地質體和地質構造的空間分布過程中,對地質勘測測區附近不同地質體和地質構造的遙感影像特征,及其相互關系進行仔細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清晰的確定地質體的劃分地質特征;根據地質勘測測區事先建立好的遙感地質解譯標志進行三維遙感影像分析。地質觀測的路線一般布置在通行條件最好,且能夠穿越最多的遙感影像巖石地區;地質測量的路線一般以垂直于測量區線路方向的穿越路線為主,適當加以追索路線。當巖性巖相變化比較大時,地質體的延伸走向關系不清楚,為了解某些巖石的接觸關系、礦化帶和巖石構造現象的空間延伸情況等,只依靠穿越路線達到目的有一定難度時,此時,可以利用遙感影像進行追索路線布設,非常方便和快捷。

    遙感影像測繪地質圖。地質圖的繪制可以利用影像技術來實現。利用衛星遙感圖像傳送信號,這樣不僅可以得到精確的信息地面信息,而且對于掌握各階段的地質情況也十分有利,這也更加精確的繪制地質圖。地質勘測是一項比較綜合性的工作,數據的得來主要是依靠影像數據信息進行實時監測。將遙感影像數據息進行深入分析研究,能夠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準確度的地質數據,利用這些數據繪制地質圖將非常方便有效。

    煤田勘探的三維地質模型重構。利用煤田勘探所涉及到的遙感資料、地面采樣資料、鉆孔資料、地震剖面(或三維地震)以及電法、重磁等物探等資料,建立煤田勘探的三維地質構造模型,可以直觀的反應煤田勘探效果。同時可以直接量測相應數據,對煤田開采等決策性工作提供形象直觀數據。此外,煤田地質勘探具有原始資料數據來源種類繁雜、數據類型異構、采樣數據的三維空間位置重要等特點,特別適合于用具有三維地質建模功能的三維GIS(地理信息系統)來進行管理。

    煤田勘測三維可視化及動態監測。與傳統的煤田地質勘測方法相比,遙感技術在煤田地質勘測主要是利用遙感圖像三維可視化及遙感影像動態分析技術。在布置專門的追索路線,利用遙感圖像三維可視化和遙感影像動態分析方法則就很容易實施。

    4結語

    隨著遙感技術在測繪行業的不斷擴展,與測繪相關的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遙感技術在煤田地質勘測中已經得到了應用,但是應用的不夠深入,相信隨著遙感技術,地理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遙感技術在煤田行業的應用會更加深入更加廣泛。

    參考文獻:

    [1] 段薇.質測繪中的影像定位技術淺析[J].地球. 2015.(5)

    第3篇:遙感技術特點范文

    關鍵詞:遙感技術;地質勘察;水利工程施工

    中圖分類號: TV 文獻標識碼: A

    0前言

    在當前水利工程建設中,勘查設計是當前設計工作的主要方面,如果采用常規的地質勘查,要對于水利工程項目的地質、地形、地質構造等條件進行詳細勘查,其困難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于地形復雜、地質條件重疊性強的地區更是如此。目前,伴隨遙感技術的快速發展,遙感技術在江河治理、水利項目區域穩定性方面、水利庫區淹沒范圍、引水項目的選線等方面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目前水利行業最為重要的技術手段。

    1遙感技術及其特點

    遙感技術在我國使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伴隨遙感技術的快速發展,其逐步成為當前社會不可缺少的技術手段,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領域是室內工業測量行業、廣領域內的陸地以及海洋信息采集、全球范圍內氣候和環境變化趨勢等。在上述這些領域,均具備顯著的優勢,以下就常見的幾個重要特點進行簡單介紹:

    1.1能涉及的勘察范圍廣

    利用一副衛星圖片,就可以很容易地拍攝出至少34000km2的面積,對于我國960萬km2的領土而言,也只需要500多張衛星圖就可以全部覆蓋;但是,如果使用航拍照相,如果將國土面積全部覆蓋,則需要100多萬張,這些特點足可以保證衛星遙感技術在今后能夠大面積使用。

    1.2信息獲取速度快

    利用氣象衛星可以再1天以內對地球進行兩次以上的遙感攝影工作;利用陸地衛星在半個月以內可以將地球遙感影像重復攝影一次。所謂的衛星遙感調查就是利用氣象和陸地衛星在較短時間以內,可以準確獲取大范圍和突發性事件的基本資料。與此同時,利用遙感技術可以進行多層次、多波段、多領域的觀察,并且形成綜合性網絡區域覆蓋。

    1.3遙感技術抗干擾能力低

    利用衛星進行遙感預測,具備良好的抗干擾性能,受外界干擾少,人為影響較低,在此基礎上,利用衛星對地面的庫區進行遙感探測,再將一系列數據程序經過處理得到原始資料,然后進行分類規整,同時配合地面人員實際調查進行數據核實,因此,衛星遙感技術具備極高的抗干擾性能,防止了來自諸多認為因素的影響,這樣一來,就使得資料的查找更加合理客觀。

    2遙感技術在水利工程地質勘測中的實際應用

    2.1遙感技術在目前水利建設規劃中的重要作用

    進行合理的測勘是對水利規劃的基礎工作,為了最大程度實現水利現狀的觀測,為水利行業提供原始資料以及為日后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合理預測,可以將傳統手段和先進的遙感技術結合起來。由于一般情況下,主要是通過地形圖和野外勘測資料來對目前的水利分布進行很好的規劃,因此,合理的地形圖對于調查的影響很大,如果地形圖相對陳舊,就必須消耗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對地形進行重新測繪。如果使用遙感技術,一般不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由于使用衛星遙感,獲取的資料周期短,時效性強,在北方的氣候條件下,受到的影響不大,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衛星遙感圖像,即使在南方環境條件下,也可以獲得不少的圖像資料,據此就可以分析出當前的地形圖是否有可用性,如果地形圖同遙感信號資料無差別,只是單純的減少了部分建筑物,對于此類地形圖經過修改以后是可以繼續使用的。

    遙感技術在水利規劃方面的應用也很普遍,首先要做的是,用可見光和紅外線波段來檢測某些已被污染的河流,并且找到既定的污染源,如果是由于煤礦、造紙廠等排放廢水而導致的水污染可以用可見光進行探查,如果是由于熱廢水造成的污染可以用紅外線進行評估,先測定河流可以承受的容量,再分析河流的污染成分、評估污染的嚴重程度,以及在不同時間內允許的污染物排放量。利用衛星遙感技術進行處理,就可以測量出不同時間內,不同季節的水域面積等基礎資料,這樣一來,我們可以最大程度簡化工作內容,使工作人員的工作得到放松,節約了基礎資金,此項技術已經在珠三角地區得到應用,并且取得了成功。

    2.2遙感技術在水庫設計方面的具體應用

    在我國的水利建設中,不管是防洪和發電,農田灌溉和居民用水等方面都離不開水庫,因此,水庫項目的建設是目前水利項目的重點。關于水庫工程的論證問題,所涉及的方面一般包括:基本識別問題、方案制定、評價影響分析、論證方案等,涉及到水庫論證方面的問題包括水庫建設、工程建設問題、泥沙填埋等問題,以及水庫庫區的淹沒范圍、庫區周邊環境評價以及工程效益評估等問題。在水庫淹沒范圍的勘查和規劃等方面,衛星的遙感技術有相當高的開發價值和潛力,在庫區建設中,對于淹沒損失的預估數額比較粗淺,一般情況下,是以小比例地圖作為基本參考,并且,加之地圖的更新周期較長,不能及時反映庫區當時的情況,為了準確反映某一時間段的具體情況,必須組織工作人員進行現場勘查,對地圖作出相應的修改,如果使用了衛星遙感技術,在使用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時,就可以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使得統計出的數據更為可靠。在水庫庫區規劃階段,利用衛星遙感技術拍照或者航拍對淹沒區域進行預估,數據不但全面精準,又使調查結果權威、具備說服力,目前這些技術已經得到論證,并且應用前景可觀。

    3結語

    遙感探測技術獲取的數據時同一時間段、覆蓋地域的遙感數據,這些數據宏觀、準確的反應了很多自然人文現象以及地球上的各種地質形態,真實反映了地質、地貌、植被、水文、構筑物等地物特征,全面展示了地理事物間的各種關系,遙感技術具備的測勘范圍廣、信息獲取便捷、信心綜合能力高、受外界影響小等特點,保證了在水利工程勘察中具備的強大的應用能力以及遙感技術在水利規劃、水庫工程建設、河流整治、水資源調查等方面的具體應用進行了分析,表明遙感技術在水利地質勘查方面具備良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張軍杰.武漢天興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巖溶發育段工程地質勘察[J].橋梁建設,2007(Z2.130-133.

    [2].蔡保祥.遙感技術在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測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縱橫,2010(.11).19.

    [3].趙修軍,陳鎖忠,鄒葉鋒等.地質雷達在江蘇宜興段高速公路邊坡勘測中的應用[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07.18(.01).111-114.

    第4篇:遙感技術特點范文

    [關鍵詞]遙感應用;變化檢測;資源環境衛星氣象學一般流程

    一、遙感技術變化檢測應用

    1.1 遙感技術變化檢測應用綜述

    從1972 年美國發射第一顆陸地資源衛星以來,對地觀測衛星發展迅速,應用領域得到不斷擴大,應用成效也得到不斷提高由于遙感觀測有著信息獲取方式優良,獲取條件相對簡單,實時性、高效性、廣域性以及其他諸多優點,因而如何從遙感觀測所供給的大量數據中提取變化信息,并將這些信息運用于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成為目前遙感應用領域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變化檢測技術應運而生。所謂變化檢測技術就是對不同時段的目標或現象狀態發生的變化進行識別、分析的計算機圖像處理系統,包括判斷目標是否發生變化、確定發生變化的區域、鑒別變化的類別、評價變化的時間和空間分布模式。在遙感技術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變化檢測技術的研究成了各地專家學者研究的一個重要的課題。在計算機圖形學、空間探測技術以及其他與遙感有關的諸多領域蓬勃發展的帶動下,世界各地學者跨國、跨領域的交流合作下,基于遙感影像的變化檢測技術迎來了一個高速發展時期。然而就目前的技術與設備而言,目前所采用的任何一種變化檢測方法都具有其局限性。在下文中,我們將就各類方法的局限性與優越性進行討論,了解其特點與所適用的領域。

    1.2主流變化檢測方法及優缺點

    隨著數十年來各國學者跨學科跨領域的合作交流,遙感相關學科的蓬勃發展,作為土地覆蓋利用監測的關鍵技術的變化檢測方法日益繁多??梢詫⑦b感影像的配準方式以及變化檢測的數據源作為劃分依據,將目前主流的變化檢測方法分為兩大類、七種方法。第一類是先進行圖像配準后變化檢測的方法;第二類是變化檢測與圖像配準同步進行的方法?;蛘?,可以按照是否需要進行實現分類作為劃分依據,將變化檢測方法劃分為兩類:即直接比較變化檢測法、分類的變化檢測法。

    二、遙感技術在資源環境中的應用

    2.1遙感技術應用于資源環境監測中的必要性

    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資源開發和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矛盾便已經存在,且受到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后續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人與自然、人與資源的矛盾日益加劇。如何處理與社會發展相共生的資源匱乏以及環境惡化,成為人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然而一直以來,兩道天塹阻隔在資源環境問題處理的面前,即如何全面而快速地獲取資源環境變化信息,以及如何高效高精度的處理這些數據。直到20世紀60年代,隨著空間探測技術的發展以及大數據處理技術的日漸成熟,遙感技術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之中。遙感技術以其觀測的廣域性、數據獲取的綜合性、資料采集與數據處理的高效性、處理結果的高精度性等優勢成了現如今,局部乃至全球資源環境數據獲取與處理的重要手段。

    2.2遙感技術應用于資源環境的優越性

    遙感技術對環境研究來說,其優越性可歸納為“高、遠、多”。

    高,遙感影像從高空對地面目標進行觀測,所受的遮蔽少,視野開闊,觀測范圍大,鳥瞰全局,從而使遙感影像更加完備而全面的實現地面觀測。

    遠,遙感技術能夠不直接接觸被測物體,遠距離的獲取地物的幾何與物理信息,對目標地物及其所處的環境不造成干擾,使得獲得的數據更加客觀可靠。

    多,包括多點位、多譜段、多時相、多高度的遙感影像和“多次增強”的遙感信息。

    總的來說,遙感技術應用于環境資源中,可以為用戶提供時空連續性的區域性同步信息。這些信息具有綜合性、系統性與同時性,而這也恰恰是遙感技術區別于其他技術,在資源環境中的應用所具有的優越性。

    2.3遙感技術在資源環境中的發展趨勢

    遙感影像獲取技術方面,隨著高性能新型傳感器的研制開發水平的提高以及環境資源遙感對高精度遙感數據要求的提高,高空間和高光譜分辨率已是衛星遙感影像獲取技術的總發展趨勢。遙感技術在資源環境中的應用主要呈現以下五個大的發展的趨勢:

    2.3.1 遙感影像獲取技術蓬勃發展

    2.3.2 數據處理系統呈現高速性、大容量性和高精度性的特點

    2.3.3 4S技術(GIS、GPS、RS、ES)技術呈現集成化、一體化的發展趨勢

    2.3.4 遙感信息模型與遙感信息處理方法的逐步發展完善

    2.3.5 國家環境資源信息系統以及環境遙感應用系統的建立

    可以預見的是,遙感技術在資源環境中的應用在未來的發展中,功能模塊集成化、技術科學化、數據處理智能化、檢測科學化等特點將更加明顯。隨著遙感技術以及相關學科的發展,在未來的生產生活中,遙感技術必將更加深入而廣泛地應用于資源環境資料的獲取與處理,以其獨特的優越于生產生活。

    3 遙感技術在氣象學中的應用

    3.1遙感技術應用于氣象學的優越性與局限性

    大氣遙感作為遙感技術數十年間發展最為迅速的新興學科,在大氣科學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現今氣象學的支柱學科之一。隨著氣象學的研究與發展,氣象學對全球范圍以及區域范圍的大氣特征的觀測越來越強調其時空連續性。且由于氣象學研究的主要對象無法直接接觸,或直接接觸難度大,遙感技術作為一種不直接接觸被測物體,即可獲得其物理幾何特性的觀測技術,顯示出了其獨特的魅力。另一方面大氣物理學、近代電磁學、計算機及其相關學科的發展,傳感器等硬件O施的完善,都進一步地推動了遙感技術在氣象學中應用的深度與廣度。

    大氣遙感是利用遙感器傳感器所監測到的監測大氣結構、狀態及變化,不需要直接接觸目標而進行區域性的跟蹤測量,能夠快速地進行污染源的定點定位,從而獲得全面的綜合信息得一門遙感技術。安置在遙感平臺上的傳感器通過對大氣光譜特性的觀測,可以將無法由遙感手段直接得到的各氣體成分以及其他的各個物理量判讀出來。遙感技術所用的探測波段廣,可以根據不同大氣成分的電磁波譜特性,選用合適的波段進行監測。同時,由于遙感平臺上所搭載的傳感器對于各種波譜的探測寬度與靈敏性遠高于人眼,故可以探測到人眼無法識別的對象。遙感測量獲得的原始影像能夠給氣象學研究提供更多的原始數據,而遙感影像的后續處理則能將所獲取的大量數據轉化成有益于氣象研究的信息。

    然而,受限于當前遙感技術的發展水平以及軟硬件設備的技術條件,遙感應用于氣象學中所獲得的衛星云圖分辨率有限,同時由于除觀測對象外其他大氣成分干擾,攝取的影響將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為誤差,嚴重的影響測量精度,降低了遙感影像所獲取的氣象學資料的可靠性。

    3.2遙感技術應用于氣象學的幾個實例

    3.2.1有害氣體的監測

    有害氣體通常指人為或自然條件下產生的二氧化硫、氟化物、乙烯、煙霧等對生物有機體有害的氣體。但用遙感技術對大氣中的某一成分進行觀測時,我們往往不能直接對其進行觀測。但是,@并不意味著遙感技術不適用于該類觀測。我們可以利用所觀測成分特定的電磁光譜特性間接地監測該成分的分布以及變化情況;或者我們可以通過觀察這些不易直接觀測的成分對其他地物的影響,以達到對目標成分追蹤觀測的目的。比如地表硫化面,酸雨對植物的腐蝕情況等等。

    3.2.2城市熱島效應監測

    城市熱島效應是城市中的空氣溫度高于城市周圍郊區的溫度,故形成了從城市流向郊區的一種環流。與有害氣體監測相類似,城市熱島效應監測同樣采用了間接監測的手段。我們知道到,植被覆蓋率與植被覆蓋種類和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范圍存在很強的相關性。通過比對城郊的植被變化,就可以得到城市熱島到效應的影響范圍。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直接比較不同時相的遙感熱紅外影像直接得到城市熱島效應的日/年變化規律。

    4 遙感技術應用的一般流程總結

    遙感技術應用的一般流程:

    隨著遙感技術應用領域的日益廣闊,各個學科與遙感技術的聯系逐漸加強,遙感技術的規范化、流程化成了大勢所趨。如何建立一個普遍適用的大體操作流程,成了我們現在急需解決的問題,筆者根據平時所學以及匯總眾多的資料,現提出自己的觀點。

    4.1利用遙感平臺上的傳感器對目標地物進行觀測,實現數據的獲取與輸入。

    4.2采集光譜特征,并依照光譜特征建立模型,并對模型進行評估,以此作為是否重建模型的依據。

    4.3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可分為三個流程:(1)建立數據處理流程;(2)選擇各個環節所采用的數據處理方法;(3)輸入所需處理數據并配置相關參數。

    4.4獲取處理后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后續處理。

    5 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5.1存在的問題

    遙感技術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十分完善的學科體系,應用于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在現階段的技術條件的限制下,遙感技術仍然需要面對一些技術上的挑戰。

    首先是遙感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尺度與角度的問題。由于用不同空間分辨率獲取的圖像間沒有簡單的平均或平分對關系。[16]傳感器的分辨率與地物的輻射值并不滿足線性相關。同時,由于傳感器所接收到的輻射信號具有多源性和多時性,這就給數據的幾何配準帶來了不便。另一方面,雖然隨著人工智能與計算機圖形學技術的發展,遙感信息的提取效率越來越高。然而由于技術條件以及軟硬件條件的限制,遙感信息的自動提取仍然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最后,隨著時間維度的加入,遙感數據變得異常復雜。如何實現對四維數據進行同化,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5.2 對遙感未來的展望

    遙感技術方興未艾,即使是發展到現在,仍然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無論是空間探測技術的進步,還是傳感器的更新換代,都將極大地促進遙感技術的發展與繁榮。展望未來,我們可以發現遙感技術將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5.21隨著傳感器的更新換代以及遙感技術更高精度的要求,衛星遙感將呈現高分辨率、高精度的發展趨勢。

    5.2.2隨著雷達技術的發展與廣泛使用,各式雷達傳感器的廣泛使用,遙感技術走向全天候、全時段的新階段。

    5.2.3熱紅外遙感技術的大力推廣使得遙感技術對于與地球表面熱量有關的地物及其變化的監測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度。

    5.2.4 4s技術的發展使得遙感技術呈現集成化一體化的趨勢。

    5.2.5數字地球概念的提出,使得遙感技術與其他相關學科在全球層面上實現了一體化、系統化、聯系化,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網絡。

    結束語

    自19世紀60年代遙感誕生之日起,數十年來,遙感技術在變換檢測、資源環境信息獲取與處理等諸多領域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然,任何技術都不是萬能的,都有其局限性。然而遙感技術盡管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但其應用前景依舊廣闊。尤其是隨著深空探測技術、圖像處理技術、波譜分辨技術等相關領域學科的不斷發展推進,遙感技術更是展現出來前所未有的生機,筆者限于所學知識有限,無法對遙感技術進行更深層次的專業化討論,但我們相信,遙感技術的前景一定是務必廣闊的。

    參考文獻:

    [1]梅安新, 彭望, 秦其明, 等. 遙感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顧文俊,趙忠明, 王苓涓. 基于變化檢測技術的城區建筑變化目標提取 [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4 (1):198 200.

    [3]吳芳,劉榮,田維春,曾政祥.遙感變化檢測技術及其應用綜述 [J] . 地理空間信息,2007,No.2604:57-60.

    [4]吳芳,劉榮,田維春,曾政祥.遙感變化檢測技術及其應用綜述 [J] . 地理空間信息,2007,No.2604:57-60.

    [5]施益強,陳崇成,陳玲. 遙感技術在環境資源中的應用進展與展望[J].國土資源遙感,2002,04:7-13.

    [6]石麗娜,趙旭東,韓發. 遙感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和發展前景[J].貴州農業科學,2010,v.38;No.23401:175-178.

    [7]陳海健.遙感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和發展前景[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No.20313:6-7.

    [8]劉紀遠主編.中國資源環境遙感宏觀調查與動態研究〔C〕.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6.

    [9]程立剛,王艷姣,王耀庭. b感技術在大氣環境監測中的應用綜述[J].中國環境監測,2005,05:17-23.

    [10]呂達仁,王普才,邱金桓, 陶詩言. 大氣遙感與衛星氣象學研究的進展與回顧[J].大氣科學,2003,04:552-566.[11]曹國東. 遙感技術在大氣環境監測中的應用[J].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0,No.20907:57+59.

    [12]劉紅,林昌虎, 何騰兵 . 遙感技術及其在環境科學領域中的應用 ―― 以水環境和大氣環境為例 [A] . 貴州省土壤學會. 貴州省土壤學會2012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C] .貴州省土壤學會:,2012:6.

    [13]張春利, 曹寶順. 遙感技術在農業氣象業務服務中的應用 [J]. 民營科技,2013,No.15603:68.

    [14]李春雷. 基于云平臺的遙感業務流程研究及原型實現 [D]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

    [15]汪承義, 趙忠明. 遙感影像流程化處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J] . 測繪科學,2006,06:105-106+88+7.

    第5篇:遙感技術特點范文

    關鍵詞:遙感技術;地質;測繪

    Abstract: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s geodetic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of modern novel,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national construction aspects, at present,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geological mapping has been very mature,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in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Some simple exposition.

    Key words: remote sensing; geological; mapping

    中圖分類號:P25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

    一、遙感技術的發展

    1.“遙感”,顧名思義,就是遙遠地感知。人類通過大量的實踐,發現地球上每一個物體都在不停地吸收、發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種人類已經認識到的形式――電磁波,并且發現不同物體的電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遙感就是根據這個原理來探測地表物體對電磁波的反射和其發射的電磁波,從而提取這些物體的信息,完成遠距離識別物體。遙感的實現還需要遙感平臺,像衛星、飛機、氣球等,它們的作用就是穩定地運載傳感器。當在地面試驗時,還會用到像三角架這樣簡單的遙感平臺。針對不同的應用和波段范圍,人們已經研究出很多種傳感器,探測和接收物體在可見光、紅外線和微波范圍內的電磁輻射。傳感器會把這些電磁輻射按照一定的規律轉換為原始圖像。原始圖像被地面站接收后,要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處理,才能提供給不同的用戶使用。

    2.遙感包括衛星遙感和航空遙感,航空遙感作為地形圖測量的重要手段已在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衛星遙感用于測圖也正在研究之中并取得一些意義重大的成果,基于遙感資料建立數字地面模型進而應用于測繪工作已獲得了較多的應用。自20世紀初菜特兄弟發明人類歷史上第一架飛機起,航空遙感就開始了它在軍事上的應用。

    二、遙感技術在地質測繪中的應用

    遙感對地觀測技術是當代高新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20世紀末幾年開始執行的“對地觀測系統(EOS)”計劃的主體。它具有時效性好、宏觀性強、信息量豐富等特點。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可以準確地監測地質災害體的形變與蠕動情況,從衛星遙感圖像上可實時或準實時地反映災時的具體情況,監測重點災害點的發展演化趨勢,增強地質災害發生的預見性。因此,為了能及時地調查地質災害狀況,為搶災與救災工作提供準確資料,根據國民經濟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在地質災害調查中采用遙感技術這一先進手段,是尤為必要的,這也是現代高新技術應用發展的必然趨勢。

    1.遙感技術在地址測繪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這將有利于發展科學、促進地質礦產事業的持續發展。遙感信息反映的地質事實,不能因為學科偏見,傳統觀念和規程而被改變。當然,早期的遙感資料由于受分辨率的限制,近年來,由于采用了新的技術思路,在大比例尺地址測繪和地質制圖中,遙感與地質的符合程度和可兼容程度有了很大的改進,但在如何充分發揮遙感地質的認識上仍有待統一,否則遙感地質將無法健康發展下去。

    2.在巖漿巖、變質巖,特別是火山巖地區,地質圖上對地質結構的描述要比實際粗略得多,很多復式侵入雜巖體、隱伏侵入體、火山機構、脈巖、變質巖的類型和相帶在遙感圖像上有充分的反映,但常規地質圖則記述得很簡單。在松散堆積物廣泛覆蓋的地區,地質圖上的要素內容也過于簡略,近年來,各類鉆井、物探資料進一步證明了遙感地質資料的可靠程度,如果能用遙感資料將各種各樣的隱伏地質信息、隱蔽地質界限,補充到這類地區的地質圖上去,則將大大改善其地質研究程度,所以地址測繪開展了大比例尺地質填圖,在這些工作中如能充分正確地應用遙感技術,也必將大幅度提高大比例尺地質圖件的精度和專業水平,加快詳細地址測繪、專業勘測的進度。

    三、遙感技術帶來的新信息

    縱觀遙感提供的構造新信息可概括為:

    1.表淺硬固地殼中的大斷裂和韌性剪切帶;

    2.地塊和巖塊;

    3.密布的直線形斷裂和大節理;

    4.碎裂塊體與漂移巖塊;

    5.塑性-硬固地殼中垂直貫通的強爆環形斷裂;

    6.地殼中的膨隆及塌陷地段等。通過遙感分析發現的不同世代、不同級別的環形斷裂,包括隱伏侵入體和巖漿強爆中心等地質條件,我們堅信,這一新的地質構造理論終將會萌生、生長,給地質測繪帶來革命性發展。

    地質災害作為一種特殊的不良地質現象,也是地質測繪工作的重中之重。無論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災害個體,還是由它們組合形成的災害群體,在遙感圖像上呈現的形態、色調、影紋結構等均與周圍背景存在一定的區別。因此,對崩、滑、泥等地質災害的規模、形態特征及孕育特征,均能從遙感影像上直接判讀圈定。由此,通過地質災害遙感解譯,可以對目標區域內已經發生的地質災害點和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系統全面的調查,查明其分布、規模、形成原因、發育特點、發展趨勢以及危害性和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進行地質災害區劃,劃分地質災害易發區域,評價易發程度,為防治地質災害隱患,建立地質災害監測網絡提供基礎資料,此外,遙感在大型工程規劃選址,工程地質穩定性評價,鐵路、高速公路、引水工程、水利電力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應用,初步顯示出遙感的技術優勢,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四、遙感調查中尚存在的主要問題

    遙感技術尚未得到廣泛的應用。在地質測繪隊伍中,目前人們對遙感技術比較陌生,使得遙感技術在地質災害調查中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地質災害遙感調查工作需要多時相的實時或準實時的遙感信息源,而這種信息源價格昂貴。受資金限制,地質災害的遙感調查工作難以得到普及,目前只能局限于重點地區與重點工程的地質災害調查;目前常用的遙感信息源空間分辨率較小,難以滿足地質災害點的詳細調查工作,這使得遙感技術僅在宏觀調查中應用廣泛,而在微觀上應用較少。遙感技術在工程地質勘測、環境地質和地質災害研究方面獲得廣泛的應用和良好的效果,但急待以新的思路進行深入研究,提高應用水平。

    五、結束語

    遙感技術是一門新興的高新技術手段,利用遙感技術開展地質災害調查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遙感技術可以貫穿于地質災害調查、監測、預警、評估的全過程。隨著遙感技術理論的逐步完善和遙感圖像空間分辨率、時間分辨率與波譜分辨率的不斷提高,遙感技術必將成為地質災害及其孕災環境宏觀調查以及災體動態監測和災情損失評估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給地質測繪工作提供更先進的技術支持和更全面的數據庫資料,為“數字中國”提供更翔實的數據和信息,以全面提升行業領域中的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發揚成績 搞好改革 開創地質測繪工作的新局面[J];中國地質;1984年10期

    [2] 熊盛青;聶洪峰;楊金中;;遙感技術在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中的應用[A];全國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與災害防治技術高級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第6篇:遙感技術特點范文

    關鍵詞:無人機遙感技術 土地執法 遙感監測

    中圖分類號:TP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6(a)-0009-05

    無人機遙感技術較傳統的遙感技術而言,是一種低空遙感技術,它是以獲取低空高分辨率遙感數據為目標,操作方便、靈活性強、成本較低的一種專業化遙感系統。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對高分辨率的基礎地理信息需求越來越大,僅靠以往傳統的衛星數據系統獲得的遙感信息數據和影像數據已無法滿足現實需求。因此,無人機遙感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低成本、高分辨率、易操作的遙感技術自然受到各行業的追捧。當前,無人機遙感系統廣泛運用于土地執法監測,這樣有助于監測土地利用情況,并對其進行合理規劃和土地資源管理。

    1 無人機遙感技術概述

    1.1 無人機遙感技術的特點

    1.1.1 操作簡單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不斷成熟,其操作也愈顯簡便化,在使用無人機進行土地執法檢查時,可以事先設定好飛行路線,針對空中和地面實際情況,通過校正數據以達到對目標的精確測量;當無人機出現故障時,其系統可以自動進行診斷,一旦出現故障,無人機可以自行返航到起點,以等待排除故障重新進行測量。

    1.1.2 靈活方便

    無人機不需要專門的場地進行起飛或降落,使用起來極為方便,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在山坡、田地等地域進行起飛,并快速到達預定目標進行測量,完成測量任務后可以通過傘降或滑行方式回收。同時,無人機機身重量較輕,體型不大,攜帶也較為方便。

    1.1.3 高分辨率

    相比傳統航拍技術,無人機遙感技術具有高分辨率獲取影像數據的能力,這是無人機遙感技術的最大特點,無人機遙感技術獲取影像的空間分辨率最高可以達到厘米級,主要得益于其具備面積覆蓋、傾斜成像的技術能力。

    1.1.4 低使用和維護成本

    日常的維護、保養費用低,作業時的成本不高,正常情況下的支出:系統的直接成本很低,只需要設備的折舊費、人員工資、交通開支等。隨著大量實驗生產的開展,低空遙感技術已日趨成熟,無人機遙感技術以其機動、靈活、快速的反應能力和運行成本低等優勢,正逐步成為航空遙感系統的有力補充,尤其是在小范圍的遙感調查中能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已成為影像數據獲取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彌補衛星RS的不足。

    1.2 無人機遙感的影像處理流程

    1.2.1 影像的畸變差糾正

    由于無人機遙感系統操作簡單、運用靈活,成像分辨率高的特點,便廣泛用于航拍領域中。因無人機相機的不同,無人機的類型也不盡相同,大多數情況下無人機遙感系統使用的都是普通相機,其拍攝出來的相片會出現畸變現象,一旦出現畸變,在后期相片數據處理結果上會出現誤差,為了保障數據的真實準確性,都會事先糾正影像畸變,常見的處理方式有消除主點偏移、旋轉影像等。

    1.2.2 影像的三角測量

    無人機遙感系統在低空進行航拍時會自動完成影像的三角測量,傳統影像的選點和轉點工作是由人工完成的,其效率較低,而無人機遙感技術能夠自動完成選點和轉點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時,影像中的各個坐標也是自動獲取的,其坐標系中密點位置及參數也是自動形成。

    1.3 無人機遙感系統簡介

    無人機遙感系統分為空中控制、地面控制以及數據處理系統,空中控制系統主要包括無人機機身、影像獲取系統、控制飛行的動力系統等;地面控制系統主要包括無線通信系統及接收系統等,以對無人機進行航線規劃及飛行控制。數據處理系統主要是影像數據處理軟件。目前無人機遙感系統在國土遙感應用、能源遙感應用、林業遙感應用和農業遙感應用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推廣,具體無人機航測遙感系統如圖1所示。

    民用無人機通常分為固定翼無人機、無人直升機和多旋翼無人機這3個種類。固定翼無人機是多數民用無人機的主流平臺,這種飛行器的發展趨勢主要向微型化和長航時發展,當前微型化的無人飛機大小只有巴掌大,長航時無人機能飛行時間大約10小時,起飛的方式也多種多樣,有彈射、滑行、車載等等,降落的方式也可以選擇傘降、滑行和撞網都可以;無人直升機是靈活性最強的無人機平臺,可以原地垂直起飛和懸停;多旋翼(多軸)無人機是消費級和部分民用用途的首選平臺,靈活性介于固定翼和直升機中間(起降需要推力),但操縱簡單、成本較低。

    2 無人機遙感技術在土地執法工作中的運用

    土地執法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依據該行政區域內土地管理法律和法規,通過遙感監測、動態巡查、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手段掌握該行政區域的新增建設用地和耕地保護情況,起到發現、制止并監督查處違法用地行為。具體體現在土地衛片執法檢查的應用、土地管理動態巡查監測、違法土地案件整改情況監測和耕地保護的日常監測等方面的工作。

    2.1 土地衛片執法檢查的應用

    國土資源部在2010年頒布了15號令,并且在全國開展了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工作,土地衛片執法檢查是指通過衛星遙感監測、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手段對一個地區的土地利用情況進行監測,制成遙感影像圖,將同一地域前后兩個不同時點的遙感影像圖進行疊加對比,可以反映出該地域土地利用的地表變化情況。通過對衛片監測所反映土地利用情況發生變化的地塊逐一核查,掌握該行政區域的新增建設用地情況,發現、制止并查處違法用地行為。這幾年持續的土地衛片執法工作使得湖南土地管理和土地合理利用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個人、企業及各地政府依法使用土地的意識有所提高;土地市場秩序有所好轉,但是由于衛星影像是全國統一時點獲取,獲取時間是在土地衛片執法開展前一年的8月份,所以在開展土地衛片執法時,較發達地區的影像和實地有較大的差別;另外有的地區的衛星影像分辨率不高,影像的清晰度不夠,因此,較發達地區的國土資源局為了加強對土地利用情況監督,有效遏制土地違法使用行為,進一步規范土地管理,采取無人機航拍監測方式對該地域進行土地監測。以2015年湖南省岳陽市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工作為例,2015年4月,岳陽市國土資源局獲得了國家下發的2014年8月的2M分辨率彩色衛星影像,但是由于得到的衛星影像部分區域出現被云層,薄霧遮擋,清晰度不夠,并且衛片執法開展時間和衛片拍攝時間相差半年,為了保證該市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工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政府部門采用了無人機遙感技術對該市區進行航拍取像。在無人機機型中,固定翼無人機是飛行速度最快,續航能力最強的機型,因此,政府部門選用了IRSA(中遙)Ⅱ固定翼無人機,佳能HF M52相機進行航拍,拍攝的航片影像的分辨率為0.2 m,從線路規劃、無人機飛行、航片的快速處理(如圖2)和影像的建設用地解譯等全部工作共用了15天順利完成。

    2.2 土地管理動態巡查監測

    近年來,由于土地經濟市場繁榮,從而導致違法占用土地、違法建設現象時有發生,基層執法部門任務繁重,在日常巡查過程中,由于受地域條件等因素制約,巡查工作有一定困難,存在對違法用地發現率低、發現不及時等弊端?!盁o人機航拍監測具有靈活機動、精細準確等特點,不受地形地貌等因素干擾,能夠獲得準確的視頻和高精度的圖片,確保不留盲區和死角,實現對轄區范圍的全覆蓋。土地執法部門通過無人機對該區域土地進行動態巡查監測,可以全面有效地了解該區域違法用地、違法建筑的情況。通過對制定區域進行無人機監測,對比同一區域前后不同時間點的影像數據資料,利用對比軟件設備進行解譯,最終為執法部門的執法行為提供數據來源。筆者所在的長沙市國土資源局在開展土地執法的動態巡查工作中,對涉及的違法用地進行了執法檢查,對部分違法情況不清楚的地方或者某區域可能存在違法用地行為的,采用了無人機遙感技術對其進行拍攝,對土地監察動態進行定點巡查,其期限通常為3個月,為了保證航拍影像質量,航拍效率,使用了高質量、高安全性的無人機遙感技術。從而取得清晰的遙感監測圖斑。圖3為岳陽市某廣場的影像對比圖,由于2012年的衛星影像分辨率太低,無法有效辨認影像中的一些信息,無法為違法占用土地立案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據,2013年是用無人機航拍,無人機是運用zc-5型,長2.1 m、翼展2.6 m,可以抵抗五級左右大風,飛行范圍一般在2 000 km2,配置相機是佳能5D Mark Ⅱ、24 mm定焦鏡頭。在最終形成的清晰航片影像中,可以發現分辨率較高,建設面積和類型非常明顯。

    2.3 違法土地案件整改情況監測

    在土地執法工作中,許多違法占用土地、違法建設案件被發現和查處整改,而土地執法部門在對違法占用土地查處整改情況進行現場調查取證時,如果用常規全站儀實地野外數據采集方法成圖,作業量大,耗費時間長,成本高(每平方公里的費用達到8~15萬元),且不宜大面積開展,不僅給土地執法工作帶來不便,也嚴重影響了遏制違法占用土地的行為。相比野外實測,無人機航測具有周期短、效率高和成本低等特點,對于面積較小的大比例尺土地測量任務受天氣和空域管理的限制較少,成本較低。而將無人機遙感系統進行工程化、實用化開發,則可利用它機動、快速、經濟等優勢,在陰天、輕霧天也能獲取合格的彩色影像,從而將大量的野外工作轉入內業,保證違法土地整改查處情況監測的高效性。所以越來越多的國土資源局通過使用無人機遙感技術對違法占用土地面積較大和集中的區域進行航拍攝像,更直觀和快捷地了解該區域的實際查處整改情況,而基于無人機機動性能強、不受場地情況限制,并且攜帶方便,執法部門可以充分利用無人機對違法占用土地進行監測攝像,實時記錄土地違法案件的整改情況。

    2.4 耕地保護的日常監測

    耕地保護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根本要求,在2015年1月視頻會議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我國人多地少,任何時候都要守住耕地紅線,守住基本農田紅線。要堅持數量與質量并重,嚴格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既要明確其特殊用地政策,又要嚴格規范用地管理,加強監測督察,對土地違法違規問題動真碰硬、重點問責。這對土地執法的工作有了很高的要求,為了認真落實耕地保護,一些政府對于耕地較集中,耕種條件較好的區域開展了無人機遙感的定期巡查。比如常德市政府今年計劃對該市區撥款150萬元,運用無人機,分辨率為0.5 m的遙感技術,隔兩三個月拍一次重點基本農田的保護區,以第一次作為基礎,如果地面上有變化,比如耕地變成建設用地,或者耕地變成其他地類而引起耕地被破壞,這樣就可以清楚地在內業處理后的航片影像中發現,常德市計劃通過此項工作來開展對重點基本農田保護區的監測和耕地保護的高技術、高效率的推廣工作。

    3 無人機遙感技術可能存在的問題

    無人機遙感技術作為一種低空航拍影像數據采集的主要方式,其靈活機動、續航時間較長、影像收集實時等優點,已成為衛星遙感系統的有效補充,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無人機遙感技術的運用將更加廣泛,然而,基于無人機自身的限制,還需要不斷完善無人機系統,以確保無人機遙感技術的穩定性和抗風險性。

    3.1 抗風險能力有待提高

    無人機機身較輕,由行高度低,容易受到風速影響,但為了提高無人機的抗風險性,通常情況下都是采取增加無人機機身重量,但是無人機承擔量小,如果增加機身重量,其穩定性會下降。因此,如何在機身較低或不增加重量的情況下,通過改善無人機遙感技術來提高無人機系統的穩定性和抗風險性,保證無人機飛行安全是當前無人機遙感技術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3.2 拍攝范圍不大

    由于是低空飛行,一個架次拍攝的范圍較小,并且體積不大,續航時間較短,一般只能飛行幾個小時到十幾個小時,僅適用于小范圍區域的調查,對于大面積區域的全天候調查,需要配合大飛機、衛星影像數據開展調查。

    3.3 遙感數據的后處理技術

    當前使用的無人機遙感攝像設備是一種小型的數字相機,與傳統的衛星攝像系統相比,其攝像數據太多,影像篇幅小,從而導致后期數據處理時間較長,因此,針對這類問題,應開發影像自動識別和拼接軟件,提供影像數據處理效率,節省數據處理時間。

    4 結語

    當前,與傳統航空遙感系統相比,無人機遙感技術具有更大的靈活性,使用便利,并且攝像時間短、影像分辨率高,彌補了傳統航空遙感系統的不足,從而被廣泛運用于土地執法監測領域。通過無人機遙感技術獲取的高分辨率影像,對各類地物信息進行提取,可以有效提供土地利用情況的準確數據。然而,無人機遙感技術作為衛星遙感系統的補充,多運用于一般的小范圍區域地形圖繪制,加之無人機自身的一些不足和限制,無法滿足大范圍監測需求,因此,改進無人機系統質量,提高系統穩定性和抗風險性,改進遙感數據的處理技術等,是下一步無人機遙感技術發展完善的一個方向。

    參考文獻

    [1] 范承嘯,韓俊,熊志軍,等.無人機遙感技術現狀與應用[J].測繪科學,2009(5):214-215.

    [2] 郎城.無人機在區域土地利用動態監測中的應用[D].西安科技大學,2011.

    [3] 王偉娜,葛瑩,李心玉,等.航測成圖與衛星影像測圖的比較分析[J].測繪科學,2008(5):65-66,72.

    [4] 朱京海,徐光,劉家斌.無人機遙感技術在環境保護領域中的應用進展[J].環境保護科學,2011(9):45-48.

    [5] 黃愛鳳,鄧克緒.民用無人機發展現狀及關鍵技術[C]//第九屆長三角科技論壇.2012.

    [6] 荊平平.無人機影像獲取與信息提取應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4.

    [7] 王邦松,艾海濱,安宏,等.航空影像色彩一致性處理算法研究[J].遙感信息,2011(1):45-49.

    第7篇:遙感技術特點范文

    對于遙感技術來說,它一般是運用于預見事物的可行性研究中,通常情況下,會將遙感技術與其他勘測手法一起使用,這主要是為了勘測大面積范圍的地質情況,可以提高勘測的準確度,降低戶外調查的無效性。

    近幾十年來,遙感技術在我國水利工程中運用的次數越來越多,它的主要用途有:輔助地質制圖,對滑坡、泥石流等物理地質現象的調查,對復雜的地形地貌、氣候條件、水文環境等數據的調查。這種調查方式可以節省時間,提高調查效率,還可以節約調查成本。

    一、在水利工程地質勘測中使用遙感技術的必要性

    對于水利工程來說,地質勘測是工程質量的基礎,勘測結果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整個工程的質量,想要提高水利工程的質量,首先就需要提高地質勘測的水平和質量。傳統的勘測方式是地面勘測,這種方式很容易受到人體本身的視野范圍約束,不能深入了解當地的自然環境,特別是對于地形地況較為復雜的區域來說,因為勘測方法的約束,所以勘測質量很容易受到影響。在施工過程中,工程線路、選定位置隨時可能變動,有些工程在施工階段也得補充前期的勘測作業,嚴重影響了施工質量和施工周期,不利于我國水利工程的發展。

    應用了遙感技術之后,勘測工作可以突破視野的約束,將遙感技術與其他勘測技術相結合,可以提高整體的勘測質量。所以,使用遙感技術,對水利工程的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使用遙感技術可以擴大測繪面積,提高測繪結果的質量,對于工程選址、線路的設計也有優化作用。

    (二)可以突破地面測繪的約束,減少戶外勘測的無效性,增強對戶外勘測調查的預估能力。

    (三)使用遙感技術,可以減少人力作業量,提高了測繪的精確程度,有一部分戶外勘測作業可以轉移到室內進行,改善了工作環境。

    一般情況下,水利工程在使用了遙感技術之后,對事故的預估效率提高了2――3倍,可行性預估能力提高了1倍左右。在工程勘測中,使用遙感技術可以獲得詳細的地形地貌資料,對當地的巖石成分、水文環境、地質成分有深入的了解。特別是對于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墜石、崩塌等災害的地區,其預見性判斷事故的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在水利工程中,使用航空遙感圖像的方法,可以編制出1∶500~1∶50000比例尺的相關圖件;使用陸地衛星遙感圖像的方法,可以編制出1∶50000~1∶200000比例尺的相關圖件。

    不同的比例尺可以滿足不同工程的勘測需求,在工程的不同階段,使用的比例尺也是不相同的。對于可行性研究來說,主要使用的是1:5000~1∶20000的航空遙感圖像。通常情況下,預估可行性研究階段使用的是1∶50000~1∶200000比例尺的陸地衛星圖像,對于工程的重要地段可以使用1∶500~1∶50000比例尺的航空遙感圖像。

    二、遙感技術在水利工程地質勘測中的應用

    遙感技術在使用過程中需要結合遙感平臺的高度,主要分為航空遙感圖像、陸地衛星圖像和航天遙感圖像。遙感技術的優點有很多,主要包括:視域廣闊、具有立體感、衛星影像成周期性重現、勘測速度較快、信息豐富等特點,也正是因為這些優勢,遙感技術才能在水利工程中嶄露頭角。

    (一)研究區域構造的穩定性

    遙感技術可以為勘測者提供大量的勘測數據圖像和線性構造信息,所以可以較好的反映出當地的地形地貌特點、水文環境特點和土質結構特點。所以可以在研究區域構造穩定性方面有所應用,主要是幫助觀察者確定內部斷裂體系的情況,再加上對周圍環境地質構造穩定性的評估,可以有效提高觀測的質量,避免施工事故。

    (二)研究水庫區塌、滑坡、泥石流等現象

    對于大型的水利工程來說,需要對水利水電工程庫區周圍出現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災害性事故的可能性進行預估,特別是對于一些松散堆積體區域的調查研究。使用了遙感技術之后,勘測人員可以利用彩紅外片和航衛片進行地質勘測,再將勘測結果與自身的經驗結合,確定影響大型水利工程穩定性的因素,對可能出現的事故進行預估和防范。

    (三)研究巖溶

    使用了遙感技術之后,勘測人員可以利用彩紅外片和航衛片來研究巖溶以及巖溶周圍的水文環境。根據相片顯示的結果,可以充分了解當地巖溶情況,對某些介質進行利用,通過事物顯示的紅外光譜不同,可以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情況和泉水分布情況。在我國的黃河萬家寨、高壩洲等工程中就多次使用了彩紅外片和航衛片來研究巖溶。

    (四)保持水土

    我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時,在長江的勘測作業中,主要就是研究長江上游水土的情況,意在保護上游水土,防止發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災害性狀況。在這個研究項目中,主要就是利用了遙感技術,對三峽庫區、金沙江下游和隴南進行了大規??睖y,并作出了詳細的區劃圖。

    在上個世紀,我國地質地礦勘測部門與綜勘局、長江委規劃處聯合,對長江中下游的干流防洪工程進行了勘測,其中就是運用了遙感技術,使用的是1∶30000~1∶50000的彩紅外航片,最后的勘測結果非常好,及時檢測出了周邊土質的問題,對移民安置工作有非常大的貢獻。

    第8篇:遙感技術特點范文

    【關鍵詞】 低空無人機遙感技術 水利領域 應用

    無人機是一種通過機載計算機程序或無線遙控設備進行操控的無人飛行器。作為一種微型空中遙感技術,無人機遙感技術將無人機作為空中平臺,利用遙感傳感器實現空間信息的采集,并利用計算機處理圖像信息,再按照要求的精度完成圖像的制作[1]。無人機系統具有成本低、結構簡單、可完成有人駕駛飛機難以完成的危險任務等優點,已逐步投入實際應用中,必將成為未來航空遙感的主要技術。低空無人機遙感技術具備的顯著優勢,有效完善了傳統衛星遙感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極大程度上促進了水利相關領域的技術發展。

    一、低空無人機遙感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早期的無人機主要應用在軍事上,起靶機的作用,后來逐漸應用于偵查作戰、民用等范圍。隨著計算機通訊技術的發展,以及高精度、輕重量、數字化的先進傳感器的研發與應用,無人機的綜合性能也得到逐步提升,其應用領域也得到了充分拓展,為遙感監測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的支持與條件。

    1.1低空無人機遙感技術的應用特點

    作為空中遙感平臺中一項微型的遙感技術,無人機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低空無人機遙感技術將無人機作為空中平臺,利用專用的照相機及無線視頻傳輸技術采集相關信息,并利用計算機處理圖像信息,再按照要求的精度完成圖像的制作。

    (2)在應用無人機的前提下,可根據需要的不同選擇不同類型的遙感平臺,為轉場及起降等操作提供了便利。

    (3)無人機采用改裝后的CCD數字照相機進行遙感航拍,拍攝的影像為數字格式,還可利用無線視頻傳輸技術或小型的數字攝像機攝制彩色,從而獲取可靠的遙感信息。

    (4)無人機飛行高度偏低,可獲得分辨率較高的遙感影像,使得在小空間尺度上便可將地表的變化詳細觀察出來,并完成大比例尺的遙感制圖。此外,高分辨率的航片影像還可有效解決衛星拍攝存在盲區、云量大而難以獲得遙感數據等難題。

    1.2低空無人機遙感技術的應用實踐分析

    目前,低空無人機遙感技術已在評估災害、檢測環境等方面得到了具體的應用實踐。

    (1)臺灣大學空間信息研究中心的相關人員采用無人機,將低空大比例尺的圖像拍攝下來,并開展異常提取操作,將桃源縣的固體垃圾等進行解譯,從而為執法調查環境污染情況提供了依據。

    (2)日本減災研究組織利用無人機攜帶雷達掃描儀及數碼攝像機,并對正處于噴發狀態的火山進行調查。無人機可以到達人們難以進入或非常危險的地區,將現場的實際狀況進行快速獲取,從而對當地的災情進行評估[2]。

    (3)我國成立的首個Quick eye空間信息應急服務中心,為我國無人機在應急遙感應用方面的嘗試與典范。在兩年不到的時間內,此服務中心已完成近10萬km2的作業量,在1:1000成圖、測繪及應急等領域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

    二、低空無人機遙感技術在水利相關領域中的應用分析

    低空無人機遙感技術的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與機動性,非常適用于水利相關領域,且在抗旱防汛、監測水域、監測水土保持以及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等方面發揮著顯著作用。

    2.1在抗旱防汛中的應用

    低空無人機遙感技術為一項重要的獲取空間數據的方法,具有持續航行時間長、機動靈活、成本低、可在高危地區進行探測等多項優點。在日常的防汛檢查工作中,無人機可不受交通限制,能在最短時間內趕往險區的上空,對蓄滯洪區的水庫、地形地貌及堤防險段等進行立體查看,根據機載裝置數據將影像信息實時傳遞,在向防洪對策提供可靠、準確信息的基礎上,盡最大可能規避風險的發生。通過應用無人機抗旱防汛系統,政府相關部門可全面了解突發事件狀況,并作出迅速反應,在降低工作難度的同時,充分保障參與抗旱防汛人員的生命安全。在抗旱防汛領域,低空無人機遙感技術能夠確保政府部門在洪澇旱災來臨時,可及時、準確獲取相應的災情及應急信息,從而為領導的抗災決策提供決定性的輔助信息。例如在2010年的舟曲泥石流災害中,無人機小組立即作出響應,并及時采集受災地區的遙感影像信息,為災情的評估及有效治理提供了寶貴的數據支持[3]。

    2.2在動態監測水域中的應用

    人們的日常生活及工業生產均離不開水的支持。然而隨著我國人口的急劇增長及工業的快速發展,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水源開發的基礎便是準確計算出河流分布及流域面積。然而由于之前技術水平有效,許多河流分布及流域面積等資料已難以將當前的狀況準確反映出來。

    動態監測水域的目的便是將地區內的水域變化情況調查清楚,通過完善水域調查、統計及占補平衡制度,從而使得水域資源信息為社會提供服務,進一步滿足水域資源管理及社會發展的需求。在調查水資源中采用低空無人機遙感技術,可大大減少人力、財力的投入。同時,根據已有的水域監測可實現調查結果的更新,全面變更調查水域的權屬界線及使用情況,采用計算機自動識別與目視解譯的方法采集數據,編輯圖形,準確獲取水域的動態監測類型、權限及分布等信息,進而建立信息共享的水域動態監測管理系統等。此外,還可在航道開發及水利規劃等方面利用無人機水域監測數據。

    2.3在監測水土保持中的應用

    目前,我國最主要的環境問題即為水土流失。在水土保持研究中,定量調查土壤侵蝕為其重要內容。無人機遙感由于具有動態、快速、經濟等優點,已成為調查土壤侵蝕信息的重要方法。土壤侵蝕受到自然及人為多種因素的影響,過程十分復雜。其中,土壤侵蝕類型不同,影響因素也便不同,例如水蝕,可參考土壤侵蝕通用方程的各因子指標,同時考慮結合使用常規方法與遙感技術能否順利獲取,以及在GIS中是否便于存取、計算等。通常情況下選擇地形、降水、植被覆蓋程度、溝谷密度及侵蝕防治措施等項目,作為估算土壤侵蝕量的因子。此外,對比分析不同時期的土壤侵蝕強度,對水資源保護工程的治療效果進行評估,從而為以后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合理指導。

    無人機可對研究地區進行低空、低速拍攝,且拍攝的照片能將范圍內水土流失的強度、實際狀況真實反映出來,為土壤侵蝕的類型、程度,以及植被、地形、管理措施等侵蝕因子的屬性提供了充足的數據源。利用低空無人機遙感技術采集的遙感影像信息可為區域內水土流失的發生特點及發展趨勢提供有效幫助,為政府部門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時,促進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全面開展。

    2.4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的應用

    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工作涉及到水利工程安全監測及建設環境的影響分析等方面,而低空無人機遙感技術由于具備實施快、拍攝的影像分辨率高等優點,因而在水利工程領域可發揮出關鍵作用。水利工程的環境影響遙感監測工作內容包括因工程建設引起的生態變化、土地鹽漬化、淹沒范圍等。利用無人機遙感機動靈活等特點,可向生態環境工程提供科學的數據及可靠的決策依據。此外,結合使用空間信息技術、無人機遙感影像及GPS系統,可順利開展提防工程及大型水庫工程的建設施工及管理工作[4]。

    三、前景展望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全球氣候的變化,水資源的供需矛盾也日益明顯,這使得水利工程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的同時,也為其帶來了發展機遇。水利建設朝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推進,為水利的勘測、設計、建設、管理等各項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撐。而無人機由于起降方式機動靈活,且具有低空、自主的飛行方式,以及多數據快速響應的能力等優勢,在水利檢測、水域規劃及水利建設管理等領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無人機可攜帶分辨力高的數碼相機及攝像機等影像采集設備,進行實時水文數據的采集與回傳,充分體現出應急性強、實效性高等優勢,而這些優勢正是現代化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工作的發展趨勢。因此,對低空無人機遙感技術的特點及應用效果進行綜合考慮,我們可以得知此項技術在我國水利相關領域中具有極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 考 文 獻

    [1]金偉,葛宏立,杜華強,等.無人機遙感發展與應用概況[J].遙感信息,2012,12(01):88-92.

    [2]王青山.簡述無人機在遙感技術中的應用[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0,15(03):168.

    第9篇:遙感技術特點范文

    關鍵詞:遙感技術;環境監測;運用

    遙感技術的應用,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各個領域廣泛滲透。結合GIS、GPS等技術的協同發展,“3S”技術的快速發展,遙感技術已成為推動保護環境、資源利用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以其具有的大面積同步觀測、多波段全天候工作、瞬間成像功能等優越特點,并與航空航天領域結合,已逐漸成為環境監測領域的高成本效益的監測工具,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一、遙感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1、水環境污染監測

    遙感技術在水環境污染中的應用,主要是分析水體的光譜特征、確定水體界線、水體溫度以及反演水體懸沙規律、葉綠素規律等,基于統計關系的定量反演或定性的進行遙感影像分析,最終確定水體的綜合水質指數,反應水質污染現狀。環境監測領域正逐步由定性監測發展到定量反應,同時這也是遙感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目前,遙感技術應用于水環境監測,可較高精度的反應出水體的泥沙濁度、葉綠素水平、水體溫度,并可對SS、SD、DO、BOD5、COD、TN、TP等指標有一定指示作用,對水體富營養化的監控有一定作用。并且目前應用海洋遙感衛星進行海洋污染監控效果較好,對大范圍的海洋石油污染、海洋化學污染具有一定重大的意義,具有較大應用。

    2、大氣環境污染監測

    目前,遙感技術應用于大氣環境監測主要是對其進行臭氧監測、氣溶膠含量監測、有害氣體和熱污染監測,以及對沙塵暴的監測、酸沉降的監測等,隨著傳感器科技的不斷進步,應用十分廣泛,全球目前唯一臭氧測量手段即為遙感。采取衛星為傳感器搭載平臺的遙感技術收集大氣信息和地表信息區域性更大,而且是瞬間完成的,應用于大氣污染調查,可最大程度避免其誤差產生,有利于對大氣污染進行動態監測。

    遙感用于臭氧監測時,主要是通過測量臭氧對熱紅外輻射量的吸收,進而分析臭氧含量的。但遙感技術用于有害氣體監測仍是通過間接解譯敏感植物受影響狀況。對災害性的大氣問題的監測主要是包括沙塵暴、酸沉降、有毒有害氣體泄漏等問題的監測,嚴重危害環境質量,屬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許多傳感器的特定數據對其便有較好的觀測效果,如美國NOAA的高級甚高分辨率輻射計,便可對氣候監測、厄爾尼諾現象等許多環境災害進行描述性監測??傮w來說,現如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遙感技術應用于大氣監測發展迅速。

    3、植被生態監測

    植被生態監測被各種監測均視為重要監測項目,所有監測衛星均需特殊考慮植被周期及生長規律,以便獲得更好的監測效果。植被生態遙感的應用主要應用于:植物生態健康狀況解譯、植被動態變化的調查城市綠化調查、草場資源調查、林業資源調查等。根據植物不同種類、不同狀態具有不同的光譜特征,對植被生態狀況可以進行良好細致的把握。在我國植被生態監測極為重要,其不僅關乎國民經濟,而且影響生態安全問題。因此植被生態監測意義重大。

    4、土壤及土壤污染監測

    遙感技術應用于土壤監測,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為土壤關系著農業生產、流域非點源污染、沙塵暴、礦產資源等。土壤監測中的遙感技術應用是將土壤類型、土壤分布規律根據遙感影像解譯出。由于土壤監測是大范圍的監測,因此具有監測效果較好的傳感器為大波段、覆蓋范圍較大的傳感器。

    5、土地利用監測

    遙感技術應用于土地利用監測即為以傳感器為“手段”對土地利用進行分析,對土地覆蓋利用變化情況進行表達,進而對城市環境規劃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城市土地利用遙感圖像資料通過解譯,可進而可對城市發展、森林覆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等進行檢測。對此可進行間隔長度為五年或十年的跨度,經過圖片疊加,可發現分析出明顯規律。

    由于現如今城市熱島效應愈加劇烈,已達到干擾生態的程度,遙感技術對城市熱島的監控,有利于分析其產生原因,改善其現有狀態。遙感技術應用于城市還突出貢獻于城市熱島效應方向,如Landsat7的熱紅外波段6即對地表溫度、水溫變化以及城市熱島有特別的判斷作用。

    二、遙感在環境監測中運用的前景

    通過對遙感技術及GIS、GPS技術的開發研究,隨著遙感影像獲取技術的日益精湛,傳感器的精度水平及應用水準逐步提高,環境監測中的遙感技術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在今后的發展中,主要對環境監測中遙感技術的智能化進一步提升,使其由遙感數據直接智能自動處理,節省人力消耗。最后,發展智能化技術是需要一定時間和精力的,因此技術良好的團隊,以及優秀的遙感技術管理技術是環境監測中遙感技術健康快速發展的前提。

    遙感技術目前在環境監測領域已廣泛應用于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環境、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監測,但由于很多技術還滿足不了定量分析的需求,對大部分的形成機理仍有盲點,多數只是從影像資料直觀定量分析,因此在技術上還應有所提高,對其高精度傳感器需進一步開發以及相關制度體制需進一步建立。但由于其所具優點點突出,應用前景良好。

    總結:

    遙感技術是一種高科技技術手段,是一種高投入并具有可持續性可觀回報、可觀效益的高科技技術。但遙感技術仍只是一種技術手段,應用于環境監測領域,雖可廣泛的、快速的、動態的掌握信息,但是通過遙感這一“碧空慧眼”也只是能夠獲得地表信息,即環境監測的所需的環境數據資料,同時還是需要具有一定技能的相關工作人員對其數據進行分析、解譯等配合工作,才能使遙感更加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 葉圓圓,高良敏.遙感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4.02(09):58-60.

    [2] 吳志毅,韓薩出日拉.遙感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研究[J].北方環境.2013.05(08):150-151.

    [3] 王麗寧.淺談信息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3.05(11):157.

    [4] 石麗娜,趙旭東,韓發.遙感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和發展前景[J].貴州農業科學.2010.01(11):175-17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成人在线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的| 四虎www成人影院| 免费h成人黄漫画嘿咻破解版|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成人午夜免费| 女性成人毛片a级| 亚洲成人免费看|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成人深夜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a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青青草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直播| 1204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 成人影片一区免费观看|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91香蕉视频成人| 午夜电影成人福利|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 www.成人av.com|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福利|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欧美成人观看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网站| 在线免费成人网|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国产成人AAAAA级毛片|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