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無機化學最新研究方向范文

    無機化學最新研究方向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無機化學最新研究方向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無機化學最新研究方向

    第1篇:無機化學最新研究方向范文

    關鍵詞:無機化學實驗;自主學習;信息選擇;獨立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6)01-0234-02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社會迫切需要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應用性人才,學生由高中到大學存在很多方面的轉變,包括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等,而大一的時候是實現這種轉變的關鍵時期.高中時期,學生主要注重知識的積累、理解,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于實驗現象的感官認知主要是靠觀察教師的演示性實驗,動手能力相對較弱,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比較薄弱.而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地方恰恰是高校的實驗室和實驗教學.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是化學理論發展的基礎,是檢驗化學原理的唯一標準,而無機化學實驗是基礎實驗的基礎.《無機化學實驗》是以實驗操作為主的技能課程,它是與理論課《無機化學》相輔相成的,同時也是化工,物化、材料等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該課程是其他后續理論與實驗課程的基礎和示范,《無機化學實驗》課程的建設,對于化學等專業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基礎作用和實際意義.該課程開設時間在新生大學一年級,對于實現學生思維能力、思維方式的轉變,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該具有自己的培養目標、教學思想、教學內容和方法.課程的目標是:在培養學生掌握實驗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識的同時,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是學生具備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動手能力,我們在無機化學實驗的教學過程中將課程內容分為三個層次:

    1.基礎實驗:包括基礎操作和驗證性實驗,其目的是使學生規范地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及一些常見儀器的操作,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能準確誠實記錄實驗現象與結果,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及解決實際化學問題的實驗思維能力.

    2.無機材料的合成:如過氧化鈣的制備,硫酸亞鐵銨的制備等,利用多種方法制備常見的無機材料,通過比較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與自主思考的能力.

    3.綜合實驗:包括實驗方案的設計,優缺點的比較,確定實驗方案,及最后實驗的確定.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1通過基礎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觀察能力

    大學無機化學實驗是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開課的,由于多數學生在中學階段缺乏扎實而系統的基礎實驗理論的學習,比如儀器的清洗,學生并不清楚什么樣的污漬應該選用怎么樣的清洗方式,而且對于玻璃儀器洗滌干凈的判斷標準也不是很清楚,因此,在無機化學實驗開課前,應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系統學習.而且在實驗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對于理論知識與實際實驗操作之間缺乏一致性,比如,用滴管向試管中滴加液體,理論知識的學習使同學都知道滴加的時候應該垂直、懸空,而且試管中溶液的量不應超過試管容積的二分之一,燒杯等一些玻璃儀器在加熱時不能直接加熱,但在實際的實驗操作過程中,可能由于緊張等原因,并未垂直、懸空,而且有時候現象不明顯的時候學生會不斷滴加液體,使液體的量超過試管容積的二分之一.所以,在實驗過程中除了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同時還應該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系統學習以及理論與實驗操作的一致性,規范學生的基本操作,嚴格要求學生做到規范操作、藥品用量精確、儀器操作規范,避免由于錯誤操作或不規范操作而造成試劑的浪費.在傳統的實驗教學中,主講教師在教學中對實驗原理、儀器使用方法、具體操作步驟等細節進行詳細講解,而且還要為學生進行實驗示范演示,學生只是按照老師的實驗示范“依葫蘆畫瓢”.如在減壓抽濾的基本操作,實驗老師要講解基本操作并示范:修剪濾紙,使其略小于布式漏斗,但要覆蓋所有的慮孔,并滴加蒸餾水潤濕使濾紙與漏斗連接緊密,過濾完之后,先拔掉抽濾瓶接管,后關抽氣泵;然后學生依照老師的講解進行操作至于為什么要這樣操作也僅限于老師的講解.這樣就會使一些學生不主動思考,也就更談不上尋求創新了,因此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得不到培養.為了改變這一狀態,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引導,鼓勵學生勇于創新、勇于探索、不怕失敗,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善于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歸納提煉出新思路的能力.實踐也充分證實了只有在實驗教學中注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包括實驗過程中實驗臺面的整潔程度、時間的統籌安排.

    2通過簡單無機材料的合成培養學生信息收集的能力

    所謂信息收集就是學生觀察記錄社會顯性現象的過程,是科學繪圖、信息分析的前提條件.在社會活動中,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參與者,具備良好的信息收集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認知社會、適應社會.在無機化學實驗中,學生需要收集的信息主要是各種操作所帶來的實驗改變.提升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主要體現在“三理解一掌握”,即讓學生理解為什么收集信息,收集什么樣的信息,明白收集的信息是否有效,掌握規范的信息記錄方法.其中,“三理解”相對容易理解,需要強調的是“一掌握”.眾所周知,數據是信息的符號載體,其可以是數字、文字、圖像等表達形式.因每個人的認知水平及習慣上的差異,要想讓別人了解數據所承載的信息,收集者就必須將收集到的信息轉化為人們能夠讀懂的數據,并對數據背景進行相應地解讀,即掌握規范的信息記錄方法.對于無機化學實驗,信息主要是以表格的形式記錄,雖然表格對于大多數大學生都不陌生,但真正掌握其中要點的還是少數.一個完整的表格應該包含以下幾部分內容:表格標題、邊框、表頭、行標題、列標題、數據項等,其中表格標題不能忽略,同時為了方便上下文引用,應在標題前注明表格編號;表格邊框應采用實線表示,如果是三線式表格,標題行必須加邊框;表格表頭應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形式;表格行標題及列標題要歸類清晰,有單位的物理量必須注明相應的單位.此外,如有必要,還需要注明數據收集的環境參數,比如室溫、大氣壓等.總之,在化學實驗教學中通過“三理解一掌握”等情況的落實,切實提升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同時,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實驗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適當的向學生講述文獻資料查閱的方法,增強學生收集材料的能力,有利于后續綜合設計型實驗及本科畢業論文的進行.

    3通過綜合實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獨立思考的能力

    針對無機實驗部分,驗證性實驗較多,實驗藥品的加入量、加入順序、每一步會產生什么樣的現象教材上都有明確的說明,實驗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規范學生的基本操作和提升其觀察、記錄實驗現象的能力,進而對課本知識進行驗證,學生自己主動動腦思考的機會較少,應多開展綜合性實驗.首先,實驗研究項目的選擇是關鍵,選題原則是與實驗內容有關但難度略高于學生現有水平,即為學生設置適當高度的臺階通過努力就能邁過,這能激發學生的挑戰性.然后,教師的指導作用有幾方面:指導學生如何查閱資料;指導學習如何分析資料,找出能為自己所用的有用資料;指導學生如何分析與篩選資料.最后,指導學生撰寫實驗方案,并按優化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現行的無機化學驗教材中,內容多為服務于理論教學而設.而自主創新型實驗則能很好地彌補這種缺陷,使學生逐步發展為能夠自覺思考,主動發現問題,進而尋求方法解決問題,成為真正具有創新能力的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學校可以設立開放實驗室,鼓勵學生自主選題并擬定實驗內容,再將內容交由教師審定并給出指導意見,在學生獨立操作的前提下,于實驗過程中給予適當的輔導和幫助,最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精神.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在研科研項目也是一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效方法.課堂實驗以經典和驗證性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記錄現象的能力.通過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在研項目,可以讓他們了解本學科最新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促進學生創新性思維的養成.

    4在實驗過程推行微型化實驗的進行

    無機化學實驗對儀器設備的要求非常低,但在實驗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化學試劑,特別是一些性質實驗,如:離子的鑒定與分離,如果使用不當會造成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因此,除了在實驗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觀察能力、信息收集的能力、自主學習與獨立思考的能力,還應培養學生把綠色化學的觀點貫穿在實驗的整個過程中,一方面可以節約藥品,降低實驗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減少污染,保護大家的身體健康.為了既可以明顯的觀察到實驗現象,又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在實驗過程中,除了妥善處理廢氣、廢液,也應該推行微型化實驗,比如在離子的分離與鑒定的實驗中,最初用到的是試管,藥品的用量較多,實驗后期的要處理的廢液也比較多,如果處理不好會造成重金屬離子污染,后來改用井穴板,根據沉淀的顏色選用不同顏色的井穴板,既可以明顯的看到實驗現象,又可以減少藥品的用量,減少對于環境的污染.在實驗過程中除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每次實驗結束的時候,最好應該給學生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對實驗過程中的一些環節、現象進行思考,與老師探討一些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同時還可以將自己在實驗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進行總結,與同學分享,通過這種方式逐漸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無機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繼續關注大學化學實驗的改革,不再將化學實驗明確的分為無機實驗、有機實驗、分析及物理化學實驗,而是按照實驗的難以程度及對儀器的依賴程度,將實驗分為基礎實驗、綜合實驗、設計實驗等,在基礎實驗中主要是基本知識的學習、一些簡單儀器的使用,如天平、烘箱以及一些蒸餾裝置的搭建等,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這樣避免像酸堿滴定此類的實驗重復開展.

    5結語

    總之,雖然無機化學實驗作為一門與中學化學教學密切聯系的基礎課程,但是在無機化學實驗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基礎知識的系統學習、實驗內容的調整,實現對學生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有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同時也應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參考文獻:

    〔1〕王佩華.改革“無機化學實驗”課教學加強學生實驗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2(s1):231-233.

    〔2〕周立亞.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高教論壇,2008,2(1):113-115.

    〔3〕季長春.關于大學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討[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2(3):75-77.

    〔4〕黃成華.無機化學實驗改革探討[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1,16(4):68-72.

    〔5〕宋仲榮,等.高師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0,29(1):96-98.

    〔6〕王海啟.新課程下的創新教育[J].吉林:考試周刊,2010(5):1-2.

    〔7〕呂玲,劉根起,張誠,等.改革基礎化學實驗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2003,239(3):86-88.

    第2篇:無機化學最新研究方向范文

    關鍵詞:天然藥物化學;學生自主學習模式;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53-0279-02

    天然藥物化學是高等院校在中藥學專業開設的專業主干課程,同時也是中藥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工作時必備的基礎知識。現階段,從天然藥物中發現的結構新穎、生物活性顯著和不良反應小的先導化合物已經成為新藥開發的重要資源庫,國內醫藥企業對中藥新藥研發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質資源。因此,天然藥物化學課程的學習對于中藥學專業學生在就業競爭力上應該能夠提供非常開闊的學術視野、扎實的基礎知識儲備和極強的實驗動手能力。尤其是沈陽藥科大學的天然藥物化學課程在國內藥學類高等院校中開設較早,并且成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已有近十年的時間,同時作為我國第一個天然藥物化學專業博士的培養單位,在教學人才儲備和梯隊建設、教材和教學資源網絡共享平臺建設方面都處于國內的領先地位。然而,近年來中藥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并不是很樂觀,很多的畢業生反映所學專業知識面相對狹窄、自主設計實驗能力欠缺、利用所學專業知識對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等問題。

    通過對以上問題分析不難發現,一方面,天然藥物化學課程在內容設計上仍然固守幾十年前的大綱和思路,而沒有引入近十年國內外該領域最新、最熱點的研究內容和方法,拓展學科領域外延,設計交叉立體的教學內容,擴充學生知識面并引起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我們將此歸結為應該讓學生“學什么”的問題。另一方面,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大多反映在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教學之外,不能較快地尋找到適合自己知識水平的學習方法,不能很好地理清思路和重點內容,并對課程學習產生懈怠,這說明教師在授課中不能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將此歸結為讓學生“怎么學”的問題。

    針對在天然藥物化學課程中“學什么”的問題,國內一些教學工作者也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鑒的建議[1,2],但缺乏在本科生教學工作中的教學實踐。針對如何提高本科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問題,國內藥學工作者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論[3],并且在《無機化學》等基礎課程中開展了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導向的教學實踐[4],但缺乏在天然藥物化學等專業性較強的課程中的教學研究和實踐。因此,我們提出在本科生天然藥物化學教學中嘗試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著力解決目前課程教學內容與該領域研究進展脫節、學生對課程學習興趣度不高的問題。

    一、精選專業研究熱點,提高學生濃厚學習興趣

    在色譜學和波譜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不斷促進下,提取分離和結構鑒定等天然藥物化學傳統研究內容已經逐漸變成一種成熟的研究手段,而目前該領域的研究已經轉向和中醫藥學、生物學、海洋科學等學科高度交叉之后產生的一些新的范疇,如中藥復方代謝組學研究等。如果能夠在本科階段就引導學生對這些新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了解,一方面可以借此提高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讓中藥學專業的學生對未來選擇就業方向或讀研方向進行提前準備。

    根據國內外天然藥物化學近年來主要的研究熱點方向,結合課題組目前的主要研究內容,我們選擇了十個專題向學生進行了介紹,包括其和中醫藥學交叉后產生的:(1)中藥復方藥效物質基礎研究;(2)天然藥物化學在中藥炮制研究中的作用;(3)天然藥物化學在中藥質量控制研究中的作用;(4)天然藥物化學在中藥GAP研究中的作用;(5)中藥現代化的機遇與挑戰,其和生物學交叉后產生的研究;(6)代謝組學在中藥藥效物質基礎研究中的應用;(7)代謝組學在毒理學中的應用;(8)代謝組學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其和海洋科學交叉后產生的研究;(9)海洋藥物研究的機遇與挑戰;(10)天然藥物化學在新藥研發中的作用。這些專題的介紹使得學生在書本知識外,對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有了全新的認識,許多同學開始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專題并在課下查閱資料。

    由于課堂教學時數有限,而由教師逐個深入講解又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因此我們將課堂小組討論的形式引入了專題的講解。

    二、合理安排課堂討論,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潛能

    小組討論式教學在國內外專業課程教學中一直得到廣泛的認可。該方法不僅可以將教師和每一個學生都置于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度,而且打破了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固有角色,讓學生嘗試扮演課堂組織者,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而學生在思想交鋒之下碰撞出的火花,也是學術進步的重要動力之一。

    課堂討論具體實施方案包括:①對于參與此次教學改革的四個班級的學生我們進行了5~6人的分組,然后由學生選擇專題內容并進行組內任務分解,包括前期文獻資料搜集、組內文獻討論、幻燈片制作和講解等;②教師對課程學時安排進行調整,將部分章節內容進行壓縮后調整出3次課,共6學時供學生進行專題匯報和討論;③組織教改組成員對學生專題報告情況和每位組員的現場表現進行考評,最終以20%的比例計入期末最終成績;④對學生查閱的文獻資料和制作的幻燈片進行整理歸納并存檔。由于在前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已經被充分調動了起來,并且教師營造了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因此課堂討論收到了比較理想的結果:①學生參與度高――在每組匯報人講解完畢后,其他組員都會針對幻燈片中的某一個問題進行詳細解釋或者闡述自己的獨到觀點;②問題討論比較深入――通過匯報發現部分學生能夠比較系統而又多方面地對一個問題進行講解,說明其對文獻的解讀能力得到了提高;③學生創新思維得到鍛煉――在集體討論中,一些聆聽講解的同學會提出針對性很強的問題,而這些往往就是該研究目前的瓶頸,有些學生還會提出自己有創新性的解決辦法。

    課堂討論在學生中產生了濃厚的學習氣氛,也充分激發了每位學生的創新思維潛能,這也為下一步教師引導學生建立自主學習模式作了很好的鋪墊,而教師在其中的作用是通過師生互動平臺的建設來發揮的。

    三、搭建師生互動平臺,建立學生自主學習模式

    在傳統的本科教學中,師生的交流僅限于課堂教學活動中。而在課下,教師忙于科研任務而疏于主動和學生進行課程內容或教學方法的溝通,而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了知識難點或學習方法上的困惑也沒有向教師及時請教的渠道,這極大地阻礙了學生課下進行自主學習。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教師在本科生自主學習模式建立中應起到如下作用:①在課堂教學中,應向學生說明該課程的作用,使學生遇到知識難點時,知道閱讀哪方面的資料;②在一章節講解結束后,應該用簡略的圖示將重要的知識點串聯整理,使學生對其內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③應該將有聯系的各章節內容穿插整理形成練習題,及時發送給學生并且能夠對學生解答的情況進行及時了解,展開有針對性的講解。而這些作用的發揮,都需要依賴課下教師和學生互動的網絡平臺。如授課之初即建立了師生公共郵箱,通過這一平臺,教師在結束一章節內容的講解后,即將自己總結的學習要點和學習方法,以及思考練習題及時上傳,學生可以通過郵箱向教師傳送思考題解答情況或提出自己在本章節學習中的難點,教師針對這些反饋及時回復郵件進行解答或針對有共性的問題在課堂上統一講解。

    在2~3章的講解之后,該郵箱已經得到了學生的廣泛認可,利用率不斷攀高,而授課教師也從學生的反饋中受益,課程的講解越來越有的放矢。更為重要的是,學生通過課下和教師的溝通,已經逐步找到了天然藥物化學學習的竅門,建立了適合自己的課程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在課堂聽課時能夠跟上教師的思路,課下自主學習針對性更強。

    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教學實踐,我們基本形成了在中藥學專業學生天然藥物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對該領域各研究方向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及引導學生建立自主學習模式的方法,基本解決了學生“學什么”和“怎么學”這兩個問題。該項實踐活動在學期中受到學生的廣泛好評,而在學期末也收獲了可喜的教學成果。中藥學和中藥資源與開發專業四個班級學生的天然藥物化學課程考試及格率達到了95.8%,而優秀率(≥90分)則達到了16.7%,而在之前,天然藥物化學一直是中藥學各專業學生及格率較低的一門課程。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對天然藥物化學這門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我們初步構建了本科生自主學習模式,而這為中藥學和藥學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學提供了可貴的參考。

    參考文獻:

    [1]陳剛,裴月湖,呂阿麗.特色化天然藥物化學高層次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藥學教育,2011,27(5):8-10.

    [2]陳剛,呂阿麗,裴月湖.搭建天然藥物化學研究生多學科交叉培養平臺的實踐與構想[J].高等藥學教育研究,2011,(2):1-2,6.

    第3篇:無機化學最新研究方向范文

    傳統研究生實驗教學的學術化和程式化培養方案,嚴重制約學生的實踐能力。該文從現代化學分析技術課程教學及研究生培養的現狀出發,以學生研究前沿的文獻資料作為新的教學內容,利用實驗室的先進儀器,組織學生自帶樣品進行測試,采集并解析圖譜,建立教學案例(卡片庫)。該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增進其操作技能,為后續科研論文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

    現代化學分析技術;研究生培養;實驗教學改革;能力

    研究生實驗教學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傳統的研究生實驗教學培養方案,通常采用已有的學術研究成果,進行驗證式實驗教學,并按照實驗教材的順序程式化進行。這種實驗教學模式,內容乏味,很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實踐能力。研究生實驗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新激情,進而培養其獨立自主的創新能力[1-2]。因此,需對其現有實驗教學模式進行大膽改革。華南理工大學十分重視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研究生動手能力,自2010年起,獨立設置了化學類研究生2個學分的選修課———“現代化學分析技術”課程。該課程作為現代物質結構分析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各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已成為鑒定各種化合物以及測定其結構的最常用方法。通過該實驗課程的學習,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對學科前沿知識的認知,培養了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同時為其后期的科研論文的順利實施打下了良好的科研基礎。本文闡述了在該課程教學改革方面的探索與認識。

    1化學研究生創新實踐現狀

    1.1現代化學分析技術課程現狀

    在國內外,“現代化學分析技術”通常作為化學、化工、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醫藥食品等諸多領域的碩士研究生專業基礎課。一般側重介紹光、電、色、磁等物理化學方法基礎理論知識;通過授課培訓、實際操作等方式,向學生講解每一臺儀器設備的基本內容,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了解儀器設備構成,培養學生獨立操作如核磁共振儀、X-射線衍射儀等貴重儀器設備的能力,為其從事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華南理工大學,現代化學分析技術課程作為化學與化工學院碩士研究生的學位選修課,是圓滿完成碩士學位論文的基礎。目前,開設該課程的專業主要有:有機化學,應用化學,分析化學,無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學工程等。自2010年開設以來,該課程深受各相關專業碩士生的歡迎與好評(每學期約有60位研究生選修),同時吸引了本院和外院的博士生來旁聽。甚至有許多學生是帶著科研任務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來聽課和參與討論的。該課程的開設,不僅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科研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而且能大大提升學生利用現代化學分析方法和技術解析化合物結構的能力。

    1.2化學研究生實驗平臺現狀

    當前,隨著全國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等學校發展層次不平衡。如“985”“211”學校,教育部及地方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構建了一流實驗平臺,并從國內外引進大量的高素質、高水平科研人才,為研究生創新平臺的建設、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而普通高等院校,由于財力的原因,實驗設施簡陋、老化,很難適應現代實驗分析的需求;研究生導師自身因為科研資金有限,導致研究生從事一些低水平、重復性的科研工作,這不僅浪費人才資源,同時使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當前研究生教育只重視傳授基本理論和方法,較少關注現代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根據研究生導師的研究方向、結合研究前沿進行創新實驗教學。學生常常只是依照老的實驗教材,進行驗證式的實驗操作,不僅適應不了現代化學實踐的需要,而且對學生創新興趣、創新能力的培養產生消極影響。基于化學分析與實驗技術在現代相關領域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并從化學化工、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醫藥食品等相關專業的發展趨勢來看,迫切需要加強研究生現代化學分析技術課程的改革,建立其大型儀器測試創新實踐基地。

    2化學研究生創新實踐教育舉措

    2.1推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創新

    化學分析方法發展迅速,教學應該引入最新知識。當今社會,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科研成果不斷涌現。與此相對應,現代分析儀器日新月異,分析手段不斷創新,因此,二者有機結合,就能快速、有效地推動研究生的認知能力、并提升其研究水平。為適應新發展,“現代化學分析技術”課程教學應該以導師的研究方向為指導,以最新相關文獻、資料等為教學內容,建立新的分析方法,使學生初步掌握現代儀器的基本原理、操作規程及步驟,以及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和判斷,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從事后期科研論文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教師結合本校相關領域的課題,整理和收編科研實踐中的譜圖以及采集和解析譜圖的經驗,建立相關教學案例(卡片庫),使學生有更多機會進行有效的實例演習,以提升學生解決實際科研中所遇到問題的能力。“現代化學分析技術”課程不能囿于現有教學模式,但又不能完全脫離。在理論教學上需重視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先進性,在實踐教學上需結合現代儀器的新特點、新方法,是一種全新新型教學模式。該課程共開設32學時,其中,教師課堂理論講授16學時;設計性、創新性實驗16學時。課堂講授包括:大型儀器實驗室安全及現代化學分析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2學時);紫外、紅外光譜儀(2學時);氣相、氣-質聯用儀(2學時);離子色譜、高效液相色譜儀(2學時);原子吸收、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儀(2學時),熱重差熱聯用熱分析儀(2學時);粒度儀、X-射線衍射儀(2學時),以及核磁共振儀(2學時)。在16學時的設計性、創新性實驗中,著重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綜合技能的培養。由于X-射線衍射儀和核磁共振儀的價格比較昂貴,在國內多數開設的儀器分析課程中,甚至學生在實際科研中,學生沒有機會動手操作這些貴重儀器。而在國外,這些儀器對研究生,甚至本科生都是開放的。為了提高本校研究生的綜合技能和素質,該課程利用化學與化工學院的資源,組織學生帶上自己科研中的樣品進行操作培訓,采集樣品圖譜。在教師的現場指導下,學生能快速掌握從選擇合適的分析方法,準備樣品,采集圖譜,處理數據到最后解析圖譜的一般程序。研究生實驗教學實施5年來,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核磁共振儀,學生學會了利用Mestrenova譜圖處理軟件處理核磁原始數據的能力,運用ChemDraw進行譜圖模擬、進而進行譜圖解析的能力,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二維譜圖在結構鑒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學生譜圖分析和解釋問題的能力。

    2.2推動大型儀器測試創新實踐基地建設

    近年來,為適應新形勢發展,國內各高校紛紛投入巨資建設新型實驗教學實踐基地,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為研究生實驗教學新模式提供創新平臺[3-5]。實驗室經過學校多年的財經投入,擁有了一批先進的大型儀器設備,為廣大教師、研究生科學研究和實驗教學建立了較好的測試創新實踐基地。該基地的大型儀器設備主要包括:用于樣品結構和組成表征的紅外、紫外、核磁共振儀、X-射線衍射儀、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離子色譜儀等;用于樣品高效分離的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高效液相色譜儀等;以及樣品熱物性、粒度、電性分析的熱重-差熱聯用分析儀、粒度儀、電化學工作站等。多年來,這些大型儀器設備一直向廣大師生開放,實現科學、規范地為教學科研服務,取得了豐富的科研成果[6-7]。依托該實驗平臺,教師不斷地豐富實驗教學內容,提高實驗教學工作水平;學生依據其研究方向、結合學術前沿,進行相關內容、產品的測試,不僅為其后期研究課題的選題打下良好的科研基礎,而且通過課程實踐,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對相關儀器設備的自主學習能力、動手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開拓創新意識,提高創新水平。借助該實驗平臺,教學與科研有機融合,完善了人才培養方式與創新教育模式。創新型化學研究生的培養,不僅能為研究生解決實際科研問題、提升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而且隨著大型儀器創新平臺合理利用,將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創新性科研專門人才,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以信息工程學院核磁共振儀為例,隨著核磁共振儀的開放共享,為學院化學、化工學科、特別是化學的發展帶來了質的飛躍。如核磁共振儀自2010年開放使用至今,幾乎滿負荷運轉,使用機時數達4.6萬,測試樣品數約15萬個,發表SCI一區TOP科研論文達80余篇,外部專用索引(ESI)進入國際前1,為我院化學學科首次進入世界大學前200強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2.3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擇業水平

    目前,化學研究生擇業的主要方向為化學、化工相關企業、科研機構及高等院校等。這些行業考察并接納學生的主要依據就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及科研能力。如結合導師研究方向和科學前沿,學生能獨立開展文獻檢索,并能初步提出科學問題;學生在教學實踐中養成良好的實驗觀察、數據記錄習慣;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實事求是的科研作風等;科研素質提升的外在表現就是學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如查閱文獻、提高科技英語閱讀、寫作的能力;學生在測試過程中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特別是動手能力的培養;撰寫實驗報告的能力等。現代社會是知識經濟和市場經濟的有機融合。化學研究生為適應這個開放、現代、繁榮的社會,順應這個發展潮流,需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和技能,使自己在將來的擇業上立于不敗之地。華南理工大學為化學研究生開設的新型化學實驗課程教學,就是為學生后期順利開展研究課題提供預演。學生借助新型實驗教學實踐平臺,進行獨立上機操作,不僅能驗證實驗測試原理、測試方法及測試步驟,更能培養掌握和操作大型儀器設備的技能,掌握現代先進儀器的檢測手段,為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8-10]。

    3結束語

    研究生是我國發展生產力、進行科技攻關的主力軍。化學研究生是化學、化工、材料、環保等領域的中堅。傳統實驗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這變化多端、日新月異的科學社會。因此,對現有實驗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立足學術前緣、結合導師的研究方向,以高校現代先進儀器設備作為教學平臺,通過獨立上機的操作方式、結合課堂理論,培養學生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提升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綜合素養,形成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教學模式[11-12]。為學生更好地融入創新型社會打下牢固的基礎。

    作者:梁向暉 鐘偉強 毛秋平 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

    參考文獻

    [1]崔明子,任桂英.淺談數字化語言實驗室的發展與管理[J].中國輕工教育,2009(3):72-73.

    [2]滿秀華.數字網絡語音室的管理維護與應用[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11):150-151.

    [3]左鐵鏞.高等學校實驗室建設的作用與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4):1-5.

    [4]范冬梅.從創新能力的培養談研究生實驗教育的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8):7-9.

    [5]蔣德瓏,王克文,尹淑萍.研究生創新實驗實踐基地建設的探索與研究[J].實驗室科學,2011,14(3):164-166.

    [6]熊慶,陳華,李夢龍,等.構建實驗室大型儀器網絡預約平臺[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8(3):187-189.

    [7]周玉巖,秦兆勇,戚國強.大型儀器設備資源共享平臺的構筑與應用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9):202-204.

    [8]劉麗葵,賀麗蘋.提升高校大型科研儀器在研究生培養中效能的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2):203-205.

    [9]湯云暉,王波.大型儀器設備實驗教學與本科生、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17:129-131.

    第4篇:無機化學最新研究方向范文

    關鍵詞: 高分子化學 教學改革 教學創新

    高分子化學是高分子專業理工科學生的必修課,也是高分子科學及材料科學的理論基礎,在高等學校化學相關專業占有較大比重,與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和分析化學并列成為第五大化學。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和教學資源有效地將高分子化學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并能夠指導實踐應用,已成為眾多教學工作者的共同目標。作為一名高分子化學的教師,筆者在講授高分子化學課程中,對課堂教學方式與方法,多媒體教學手段,實驗教學,以及與生產生活的結合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和思考。

    1.教學與科研講解相結合

    高分子化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發展歷史較短,許多理論尚不成熟。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新的聚合方法和新的合成技術不斷涌現,對傳統的高分子化學概念提出了挑戰,同時也導致高分子化學教材的更新不能與科技同步。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及時在傳統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補充近年發展的關于高分子化學的前沿科學技術和研究方法,結合國內外科研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動向進行介紹與講解,使教學內容始終跟上時代的步伐,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對高分子化學課程學習的熱情。教師還可以推薦一些期刊、數據庫和書籍,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學習,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積極探索高分子化學的新領域。此外,在課堂上,對本專業老師的研究項目及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介紹,如在配位聚合的講解中,筆者就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講解通過開環易位聚合及非環二烯烴易位聚合方法合成不同拓撲結構的可降解聚合物用于納米材料和生物醫藥。同學們對高分子化學的某些知識有了更深的了解,從而調動了學習和科研的積極性、主動性[1]。

    2.多媒體和板書授課相結合

    高分子化學中聚合反應機理與動力學理論比較抽象,難以理解[2]。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當前基本普及的教學手段,可以實現傳統教學無法實現的動態與三維效果,將高分子化學中微觀反應歷程形象逼真地顯示在屏幕上,大大增加單位時間內學生掌握知識的數量。此外,對于工科院校高分子材料專業的學生,畢業以后多數去工業研究部門或工廠工作,除了要掌握理論知識外,還要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因此,在高分子化學的講授中應加入一些聚合物生產工藝部分的內容,對于這些內容的講解,都涉及生產流程,應用Flash作出動態的流程圖,幫助學生了解實際的生產過程,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然而,先進的教學手段不等于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關鍵在于多媒體技術如何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結合,從而實現它應有的價值。講授中發現,有很多需要理論推導的公式,例如自由基聚合中關于聚合動力學公式的推導,通過多媒體與板書相結合進行講解,學生能夠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首先利用板書對相關公式進行詳細推導,一步一步地傳授給學生,然后與多媒體結合講解,并進行歸納和總結,這樣可以將結果表示得更清晰明確,更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公式的記憶。

    3.探究式與啟發式教學相結合

    高等教育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要教給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讓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想象,勇于探索和創新,培養自學能力。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共同活動,在教學時,教師應經常向學生闡明“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道理,引導學生自由發表觀點,從而拓寬學生思路,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在課堂上,教師采用講授、提問、練習、討論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啟發學生,學生積極參與。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學生感到上課很輕松,漸漸對該課程感興趣,從而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探索。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就某一主題或知識點專門進行討論,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培養發散思維能力。此外,還可以讓學生走上講臺,參與到教學工作中。例如在講到連鎖聚合反應時,科研將學生分成小組,各自選擇一種聚合反應,學生通過查閱文獻,制作多媒體在課堂進行講解,其他同學向其小組成員提問。通過文獻調研、講解、回答問題,鍛煉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與綜合能力,對學生基本的科研能力進行培養,老師也能從學生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地演講中獲得很多新的知識[3]。

    4.理論知識與實驗教學相結合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化學教學中,實驗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分子化學實驗是高分子化學理論教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工科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紐帶。實驗教學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中的理論知識,而且對提高學生學習本課程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操作能力,觀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高分子化學重點講述聚合反應的機理和實施方法,其實驗結果往往得到的是一些聚合物產品。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和學生平時生活、學習關系緊密的實驗內容來做。比如,以前我們開設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制備”實驗,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自由基聚合反應的原理及反應條件對產物性能的影響,在實驗中發現,學生的積極性并不高。學生反映不了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什么東西。為此,我們將這個實驗換成“聚乙醇縮甲醛的制備”這個實驗,同學們的興趣一下子提高了許多。因為他們了解到這就是平時用的膠水,在實驗過程中尤其積極認真。很多同學還帶著空瓶子,做完實驗將自己制得的樣品帶回去。這雖然是一個實驗的調整和改變,但是通過這些,不僅使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掌握了高分子化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和高分子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提高了學生做實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了高分子化學是一個和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激發了他們對該專業的熱愛[4]。

    5.高分子化學與社會生活相結合

    以塑料、橡膠、纖維、涂料等為代表的高分子材料與人類社會的生產實踐密切相關,且已經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然而,目前許多高校在講授時,對基礎理論方面的介紹非常系統、深入,但在高分子的應用和日常生活的聯系方面相對弱一些。因此,教師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應結合高分子的特點,注重積極聯系實際的生活和應用,在傳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其對身邊各種聚合物的認知能力。例如,在第一次上課時,可以介紹身邊的高分子材料,看到保鮮膜就知道是聚乙烯,看到一次性飯盒知道是發泡聚苯乙烯,看到塑料杯子、盆子就知道是聚丙烯等,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此外,有些高分子材料還能很好地引出課程內容。比如女生都非常熟悉的尼龍襪就是縮聚反應的典型代表――尼龍。此外,還可以提示學生在買鞋的時候,如果售貨員告訴是聚氨酯材料的,你就可以知道并不是天然的“皮”,而是人工通過縮聚反應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在教學過程中,還應當密切結合社會熱點與時事。如當前我們國家面臨大量廢棄塑料難以降解造成嚴重的白色污染問題、2010年上海市靜安區“11.15”重大火災等,培養學生社會的責任心、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5]。

    教學方法的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對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認真研究,層層貫徹。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將繼續探索,總結經驗教訓,為培養優秀的應用型創新人才作出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于淑娟.高分子化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6(3):123-125.

    [2]潘祖仁.高分子化學(第五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3]張鐳.高分子化學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2,18(3):202-203.

    第5篇:無機化學最新研究方向范文

    【關鍵詞】化學課程 高職 教改 現實基礎

    作為專業基礎課的化學課程,在化工類、環境類、印染類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功能。但在高職教育大環境下,高職化學課程在教學改革中似乎滯后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少對化學課程地位的深刻認識,以及未來系統觀下來解構專業課程體系,則是其中的根本原因。

    眾所周知,化學課程一般開設在大學一年級,在課程講授中貫穿著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兩大板塊,而各自的板塊所承擔的功能又是支撐專業課程教學的基點。特別是在實訓教學板塊,通過實驗操作所培養起來的動手能力,更是相關專業崗位技能的核心組成部分。由此,分析高職化學課程改革的現實基礎,并對實踐模式進行優化便構成了本文立論的出發點。基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一、對高職化學課程的功能認識

    需要在系統觀的基礎上來認識高職化學課程的功能,即對該課程的主體功能和衍生功能。為此,以下便在這兩個方面進行認識。

    (一)化學課程的主體功能方面

    高職化學課程一般涵蓋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等內容板塊,而這些內容都將為學生學習其它專業課程建立知識體系。作為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化學課程將整合學生在中學階段所學習的化學知識,并在具體內容設計上更加突出行業技術要求。這樣一來,就可以在知識的規范性上培養學生的專業意識了。

    (二)化學課程的衍生功能方面

    化學課程的衍生功能則是當前同行所忽視的,這實則與高職教育的理念相聯系。根據姜大源的“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教育理念,化學課程在教學模式構建上也應滿足基礎性的工作要求,具體可以概括為基本崗位素質。由此,開設在大一階段的化學課程,便可以在工藝方案設計、操作流程設計和動手能力上來建立起學生的職業素養。

    可見,從以上兩個方面所進行的功能認識,便為下文的現實基礎分析提供了切入點。

    二、認識引導下的現實基礎分析

    在以上認識引導下,高職課程教學改革的現實基礎分析如下:

    (一)作為課程本身規律性的現實基礎

    在針對高職化學進行課程教改時,首先需要清楚該課程具有自身的規律性,這種規律性主要是從知識體系、結構的邏輯延展上的規律性。與專業課不同,專業基礎課在教學體例設計上應盡量保證其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而目前有關可以碎片化整合知識的觀念應該給予規避。

    (二)作為專業本身結構性的現實基礎

    前面多次提到需要在系統觀上來看待化學課程教改,就在于需要注意作為專業本身機構性的現實基礎,即該課程在化工類、環境類、醫藥類專業中的功能,該功能一定是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在課程教改中應突出而不是削弱這種承上啟下作用。當然,化學課程在不同專業中的課程功能存在差異,這也要求我們需要實事求是的進行課程改革。

    (三)作為崗位本身需求性的現實基礎

    作為崗位本身需求性的現實基礎是指,結合工作崗位對學生專業能力的需求,在化學課程改革中應在教材體例、教學手段、教學板塊中突出工學結合要義,使學生能在一年級就具有專業和職業意識。

    以上三個方面的現實基礎分析,實則對優化化學課程教改提出了內在要求,唯有結合現實基礎進行教改才能規避可能存在的務虛和“包裝”。

    三、分析基礎上的實踐路徑構建

    根據上文所述并在分析基礎上,高職化學課程教改的實踐路徑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構建。

    (一)認識化學課程教改的重要性

    在本文開篇之處就已指出,當前對于化學課程的教改工作相對滯后,并未充分與職教要求相契合。為此,學院管理層、化學課程教學所在系部、教務部門、招生就業部門等應深化對化學課程教改重要性的認識。其中,還應在學院管理層牽頭下,建立起多部門的協同協商機制,在各自分工的基礎上由化學教學師資具體完成教改工作。

    (二)尊重化學課程結構的規律性

    化學作為一門理學課程其知識結構是較為完整的,而且其知識點之間的邏輯聯系也是十分緊密的,這就與“項目導向、任務驅動”下的專業課程教改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因此,在結合高職學生實際需要的同時,應在保留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和大膽除去學理性的知識點上下功夫,這主要反映在教案的編寫上。同時,在實驗教學上也應根據校本要求進行保留和去除。

    (三)融合高職專業結構的系統性

    在突出化學課程的承上啟下作用上,還應重視教案的內容設計、教學的資料準備,以及實驗教學的問題意識。具體而言,如在化工專業中設計到具體的工藝流程,教師則可以選擇性將部分簡單的工藝流程引入到化學課程教學中,在教師的啟發下從反應原理上來理解該流程形成的應然性。在實驗教學環節,則需要構建起行業、企業環境,在問題意識下通過小組合作實驗來給予解決。

    (四)滿足高職崗位需求的基礎性

    含有化學課程的有關專業都有一定的風險性,特別是從事易燃、易爆產品生產的行業。因此,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行為規范意識也是十分重要的。這可以在化學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中同時進行。如,教師在引入化工工藝流程時,可以結合生產實際來著重闡述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防范風險的具體措施。另外,通過校外實訓和參觀也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

    綜上所述,以上便構成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關于高職化學課程教改的討論,還將在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邏輯下不斷深化,但不管怎樣都需要從現實基礎上來探討該課程的教改路徑。

    四、實證分析

    高職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樹超教授就說過能夠使這些高職學生自發學起來的教師就是優秀的教師。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適時穿插物理化學的發展史、最新進展等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引入生活實例,比如引入鹵水點豆腐、雪天公路撒鹽、餐具除油、鐵器生銹等學生所熟悉例子,使學生覺得物理化學就在身邊;關注社會熱點,如污水處理、海水淡化、藥物緩釋,捕捉學生的好奇心。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著想。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利用校園網絡平臺,建設數字化資源庫,可以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為學生的學習創建第二課堂。可以將名師的課堂教學做成教學視頻上傳于校園網絡,還可以將一些典型的項目化教學過程和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訓課做成視頻傳于網上,充分發揮本校的校級、省級精品課程的資源優勢,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堂以外的時間自主學習。精品課件、習題庫等等資源也可以利用網絡提供給學生,使學生多一條學習知識提高技能的途徑。

    五、小結

    本文認為,應從教改的現實基礎出發來進行課程優化,即作為課程本身規律性的現實基礎、作為專業本身結構性的現實基礎,以及作為崗位本身需求性的現實基礎。具體的實踐路徑包括:認識化學課程教改的重要性、尊重化學課程結構的規律性、融合高職專業結構的系統性、滿足高職崗位需求的基礎性等方面來展開。

    參考文獻:

    [1]劉滿珍.改革高職化學實驗教學 培養實用型藥學人才[J].科技創新導報,2013(18).

    [2]楊育民.高職化學教學中利用實驗教學培養能力的探討[J].科教文匯,2013(22).

    [3]陳平安.用“互動式”程序教學法進行高職化學教學的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3 (18).

    第6篇:無機化學最新研究方向范文

    [關鍵詞]農業院校 研究生 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 課堂演講 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11-0086-04

    近年來,我國各行業日益與國際接軌,迫切需要既精通專業知識又能良好運用外語的高素質人才。研究生的外語運用能力是衡量我國研究生培養是否滿足社會需求的標準之一。英語早已是全球語言,我國高校部分研究生專業課程實施漢英雙語教學(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teaching)正是高校研究生教育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人才的重要舉措之一。

    分子生物學是現代生命科學中發展最快的前沿學科之一,其理論和技術幾乎已滲透到農業的所有領域。因此,在我國農業院校,分子生物學被設計為“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植物學”和“作物遺傳育種”等眾多學科點的基礎課或學位課之一。然而,分子生物學內容多、抽象性強、進展飛速,加上國內高校尤其是農業院校的分子生物學在教學與科研方面均與美、英等發達國家的存在較大差距,這決定了國內師生只有借助英語才能迅捷、精確地掌握該學科知識,追蹤其最新進展。因此,我國部分農業院校將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學設計為漢英雙語教學,以幫助學生借助英語更好地掌握分子生物學知識,同時提升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

    但是,與國內綜合性大學相比,農業院校研究生的生源質量較差,一方面,學生的分子生物學知識薄弱,部分學生以前沒學過分子生物學或生化知識,個別跨專業的學生甚至缺乏生物學常識;另一方面,學生的英語基礎偏弱,“啞巴英語”是普遍現象。這樣一來,農業院校實施研究生分子生物學漢英雙語教學面臨巨大困難,學生對該課充滿期待卻又焦慮不堪。因此,如何幫助學生接納該課程是教師亟須解決的難題。筆者在多年教學中初步證實,“課堂演講(class presentation)”是實現分子生物學漢英雙語課教學目標的有效方法之一。

    課堂演講在國內外高校中均是一個歷久彌新的命題。演講是講話人處于中心地位在聽眾面前就某問題發表意見或闡述某事理的交際活動;狹義的課堂演講是指學生在課堂上就某話題陳述看法、觀點。在當今社會,口才是人才的必備素質之一,演講課是國外許多大學必開的一門課。早在1642年,哈佛大學就將演講作為必修內容訓練學生;在當代美國高校,演講課被作為通識教育的必修科目,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在我國,最早為英語專業學生開設演講辯論課的是北京大學。但是,課堂演講在我國農業院校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學漢英雙語教學中的系統實踐卻迄今未見報道。

    筆者針對我國農業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舉步維艱、效果欠佳的現狀,結合多年教學實踐,探討了將學生課堂演講引入研究生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主要理論基礎、操作環節和實踐效果,旨在為我國農業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效果優化提供參考。

    一、我國農業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中實施課堂演講的主要理論基礎

    (一)實施課堂演講依托的是“輸出式”知識獲取理論

    目前,我國高校的大部分課程均是單純的“輸入式”教學,而徹底缺失了“輸出式”教學。教育家Swain的“輸出理論(output hypothesis)”認為:“輸出”可大大提高學習者特別是語言學習者的學習意識,對提高學習者的交際能力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實上,成功的專業知識和二語習得既需要大量“可理解輸入(comprehensible in?鄄put)”,又需要有效“可理解輸出(comprehensible out?鄄put)”。對學生而言,在農業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中實施課堂演講正是一種專業知識和英語的雙重“強迫性輸出(pushed output)”,是一種以任務為導向將學生置于真實“輸出”環境的“任務型教學”。在完成演講任務中,學生須經過重構在分子生物學和英語兩方面將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并以富于情感的演講來實現分子和英語知識的同時強化。

    (二)實施課堂演講體現的是“研究型學習”理念

    “研究型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研的方法獲得知識。農業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強化學生的研究能力,課堂演講正是磨煉學生研究能力的有效方式。這是因為,課堂演講過程包括選題、準備、演講和評價等環節,學生應對每個環節時都可模擬研究來開展。在認定題目時,學生須客觀評價自身的知識基礎和未來研究需要,這類似于科研中的“選題”;在準備演講稿時,學生須大量收集、快速甄別資料,這等同于科研中的“文獻檢索”與“立論”,該過程錘煉的總結與寫作技巧還能有效運用到學生的論文寫作中;在制作PPT和上臺演講時,學生須理清邏輯、謀篇布局、旁征博引,該過程等同于科研中的“結題匯報”或“論文答辯”。可見,課堂演講的實施正是契合了研究生課程的“面向研究”的屬性,體現的是“研究型學習”理念。

    二、我國農業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中實施課堂演講的主要操作環節

    (一)學生動員

    在首次課中,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說明課程的設計理念,強調課堂演講的實施是順應時代的發展,以敦促學生感悟教師的良苦用心,積極應對;另一方面,要說明課堂演講的實施方案和評價方式(見表1),規定每位學生都要演講一次,成績將被納入其“形成性評價體系”,并占課程總成績的40%,促使學生高度重視、嚴肅對待。實踐發現,少數分子基礎知識扎實、英語口語功底好的學生對課堂演講的興趣較高,但大部分學生因分子基礎知識薄弱、英語口語能力低下而對演講產生焦慮感,故動員環節的核心是消除這些學生的畏難情緒,鼓勵其勇敢面對。

    表1 研究生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中課堂演講的評分體系

    (二)演講題目確定

    演講題目按“一人一題”的原則并根據分子生物學內容和學生水平確定。就學科內容而言,題目須立足學生的研究需要,以分子技術的基本操作、新進展為重點,同時兼顧基本概念,做到深與淺、經典與現代的和諧統一。就學生實際而言,首先須照顧學生的知識背景,如學生的分子基礎知識極其薄弱,則為其設計基礎性的題目,并推薦中文材料;如學生已擁有較扎實的分子基礎知識,則鼓勵其選擇較尖端的新命題。其次,須考慮學生在研究生階段甚至在就業后的研究方向,如學生在研究中將不涉及或很少涉及分子問題,則讓其選擇“入門”型的題目;如學生研究涉及大量分子手段,則讓其與導師溝通,使所選題目能貼近其研究細節或就是其研究的關鍵環節,即讓演講成為該學生準備研究的有機組成部分。在長期教學中,筆者已建成了課堂演講的“題目庫”,供每輪教學更新、使用。

    (三)演講PPT制作與審定

    學生須提前準備好演講PPT。演講內容應緊扣題目,支撐材料可來自指定的原版教材、國際分子生物學相關網站或英語期刊。內容的組織應重點突出、結構嚴謹、邏輯清晰。PPT須用全英語完成,并講究科技論文寫作的規范和專業詞匯翻譯的準確度。PPT應長短適宜,背景美觀,字體、字號恰當,圖、表和視頻等精美、合適。學生演講前,教師及時審閱其PPT,指導其在分子內容和英語運用方面進行反復推敲,特別是要杜絕抄襲與剽竊現象。

    (四)正式演講前的演習

    在正式演講前,教師指導學生利用宿舍、實驗室或自習室等場合反復演習,以熟悉PPT、控制時限、推敲演講中構思與布局的科學性,并設計必要的肢體語言。教師可提供經典英語演講稿供學生欣賞,讓其領略英語演講中的換氣、連續、重音和停頓等用聲特征。

    (五)“上臺”演講

    在規定時間,學生上講臺在10-15min內完成演講,并預留提問時間1-2min,演講順序可按學生學號也可由學生自主決定。學生演講時須先說或讀英語,再漢譯關鍵詞或句。教師負責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而莊嚴的環境,要求學生鄭重進入演講狀態,并敦促其他學生尊重演講者;學生演講結束后,教師隨機請學生對演講者進行點評或提問。在學生演講過程中,教師要寬容對待其失誤或錯誤,及時給予總結或鼓勵。條件允許時,教師可對演講過程進行錄音或錄像,再在課堂上回放點評,這樣可大大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與互動效果。

    (六)成績評定與期末試題設計

    演講結束后,教師參考學生對演講者的點評對演講者進行評分(表1)。同時,教師在演講結束后的提問時段,從演講內容中快速精選部分知識點設計為期末考試題,并當場對全體學生說明,即本課程的期末考題全部來自學生的演講內容,每個學生的演講內容都有可能出現在期末試卷中,這樣一來每輪課的期末試題均不同,可杜絕“師弟”、“師妹”向“師兄”、“師姐”打探期末考題、弄虛作假應對考試的弊端,從而促使全體學生專心聽每一個演講者的演講,積極應對期末考試。

    三、我國農業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中實施課堂演講的主要意義

    (一)有助于強化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學知識和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農業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中實施課堂演講可從“源頭”強化學生的分子知識。在學生為演講做準備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熟悉國際上分子生物學的主要網站、著名期刊和經典名著,學生從中積累了大量的分子生物學專業詞匯。隨著閱讀量的擴大,學生將逐步掌握分子基礎知識、技術方法的英語表達方式,以實現對分子理論和技術的準確認知。同時,學生可熟悉部分分子生物學英語期刊的辦刊宗旨和收錄范圍,從而為今后的英語打下初步基礎。

    另一方面,實施課堂演講可大大提升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課堂演講實施中,英語文獻檢索與閱讀、英語科技論文的寫作和英語口語演練等環節可系統地促使學生自主強化其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教師則引導學生感悟英語的遣詞造句、基本語法和科技論文慣用語等諸多細節,使學生運用英語時在詞、句、段和篇各層次均力求地道,從而提高英語思維、錘煉英語思辨能力。其中,“上臺演講”環節可在近似正式交流的層次為學生創造說、講、讀和聽英語的寶貴平臺,可有效幫助學生在英語運用中認識到地道、優美語音語調的魅力和連貫、流暢表達的重要性。

    (二)有助于強化研究生的心理素質

    農業院校的研究生因英語較差而對演講產生嚴重的畏難情緒,但仍被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中的課堂演講“逼”上講臺。教師應正視學生的焦慮情緒,依托完善的演講內容準備和基本演講技能指導來幫助學生消除理解恐懼,調整期望值,臨場時冷靜、自制。實踐證明,學生按平等機會輪流上臺能有效幫助學生克服怯場心理,后上臺者越發鎮定自若,臺下的提問者也逐漸活躍,在這種充滿善意、激情的氛圍中,學生運用英語的興趣被激發,在公眾場合展示自我的勇氣得以增強,害羞、怯場等不良心理逐漸被克服。

    (三)有助于強化研究生以信息收集與甄別為核心的思辨能力

    我國長期的“填鴨式”教學使學生思辨能力低下,面對海量信息時,學生們往往無所適從。研究生參與課堂演講時嘗試以語言綜合認知和運用為基礎的跨文化交際,在應對演講的各環節時都須調動、運用分析、綜合、判斷和推理等思辨能力。其中,學生瀏覽網站和閱讀國內外參考文獻時,須做到廣泛涉獵、海量收集和快速甄別。面對龐大的信息群時,學生須以評判性思維、緊扣自身目標來辨析信息與目標的“關聯度”,在有限的時空內快速決定材料的取舍和“取”的程度,該過程與科研項目申報中的立論依據梳理和研究假說凝練過程極其相似。可見,課堂演講可培養學生良好的以信息收集與甄別為核心的思辨能力,這對學生研究工作的開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四、結束語

    我國農業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中實施課堂演講并非致力于把學生培養成演說家,而是將課堂演講作為手段實現學生分子知識水平提升和英語運用能力強化雙重目標。[3] [28]實施課堂演講運用的是“輸出式”知識獲取理論,體現的是“研究型學習”理念,具體包括學生動員、演講題目確定、演講PPT制作與審定、正式演講前的演習、“上臺”演講和成績評定與期末試題設計六個環節。實踐證明,課堂演講有助于強化研究生的分子知識和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心理素質和以信息收集與甄別為核心的思辨能力。

    同時,實施課堂演講對教師在分子知識、英語能力和工作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師須時時緊跟分子生物學的發展才能引導學生實現對該學科的即時了解。教師組織課堂演講既要立足于對普通英語演講的充分了解,又要從英語學術報告的角度強調課堂演講的科學性。此外,教師在演講的各環節都要密切關注、精心組織學生,還需統籌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故必然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

    [ 注 釋 ]

    [1] 李春茂,巫躍鳳,劉玉.中國高校雙語教學的進展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7(5).

    [2] 彭月蘭.關于普通高校雙語教學若干問題的探討[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7(4).

    [3] 趙昶靈,蕭鳳回.農業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模式與方法探討[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4] 畢麗娟.英語課堂嵌入演講與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通過英語課堂演講點擊學生的創新思維[J].考試周刊,2009(32).

    [5] 宋平鋒.高級英語教學中的課堂演講與研究性學習活動探討[J].新余學院學報,2013(4).

    [6] 顧曰國.西方古典修辭學和西方新修辭學 [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0(2):13-25.

    [7] 孫立恒.美國演講教育的歷史、現狀與趨勢[J].教育研究,2013(12):136-143.

    [8] 許國璋.《中國英語教學史》――一部考訂詳實的教育史[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9(2):52-56.

    [9] 趙昶靈,蕭鳳回.農業院校碩士生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學生評價體系的探討[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93-99.

    [10] 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In:Gass S,Madden C(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Newbury House,1985.

    [11] 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In:Cook C,Seidlhofer B(ed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C].Oxford:Oxford Univer?鄄sity Press,1995.

    [12] Henson KT, Eller B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for Effectiv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鄄search Press,2005:61.

    [13] 李振國.演講嵌入大學英語課堂的可行性――以貴州師范學院為例[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5):71-73.

    [14] 張民和.英語演講 [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15] 肖娜,洪克強.解讀研究性學習的本質[J].教育探索,2005(5):20-21.

    [16] 劉毓容.試論英語演講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企業家天地,2009(2月中旬刊):84-85.

    [17] 嵇志梅.在大學英語課堂中融入英語演講教學 [J].科教文匯,2009(3,上旬刊):157-159.

    [18] 胡旭東,王曉玲,葉杰,等.中醫藥博士分子生物學進展課程中專題討論法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3(2):117-119.

    [19] 趙昶靈,李孫文.農業院校碩士生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中原版教材的使用[J].高教論壇,2009(10):71-75.

    [20] 郭明雅.演講教學在英語課堂中的設計[J].文學界(理論版),2012(2):95-96.

    [21] 方凌云.在大學英語口語課堂中融入英語演講教學的實訓模式研究[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3(8):104.

    [22] 任惠平.大學英語教學的語言感知環境研究 [J].中國電力教育,2013(7):233-234.

    [23] 呂清嫻,何木英.課堂演講與提高大學生口語能力的探析[J].懷化學院學報,2008(2):174-175.

    [24] 常燕,趙琳琳,胡繼岳.碩士生英語口語教學實踐與調研分析[J].醫學教育探索,2010(2):272-275.

    [25] 宋玉軍,左江南.漢英互依――階段互動模式在生物無機化學雙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大學教育,2013(8):83-85.

    [26] 鄭江,關瑞章,李丹,等.《生物化學專題》雙語教學的設計與探討[J].微生物學通報,2007(3):603-605.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欧美成人|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亚洲成人在线网|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成人午夜高潮A∨猛片|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综合在线 | 成人男女网18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成人在线第一页|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成人无遮挡毛片免费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成人免费激情视频| 成人狠狠色综合|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二区芒果视频 |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成人漫画免费动漫y|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二区芒果视频|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在线成人综合色一区| 成人凹凸短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羞羞视频国产| 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成人影院久久久久久影院| 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