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簡述電子合同的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工作流;辦公自動化;Petri;UML;業務流程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2011)22-0000-02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Enterprises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Study Based on Workflow Technology
Wang Guangqiang,Su Che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
Abstract:Firs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orkflow technology and two kinds of models,namely the Petri net workflow model and UML model,then with a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s the background,
analyses the major functions of the OA system and workflow technology in business process application.
Keywords:Workflow;Office automation;Petri;UML;Business process
一、引言
隨著信息全球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作為企業信息化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的企業自動化辦公系統越來越受到公司領導層的重視。辦公自動化(Office Automation )改變了過去低效單一的手工辦公方式,以能夠實現資源的共享、協同高效的工作,并且能夠輔助管理層決策等方面的極大優勢提高了企業工作效率和科學決策水平,因為對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工作流技術
(一)工作流簡介
在國外工作流技術的研究開始于上世紀80年代末期,最早是應用在FIleNET和ViewStar等公司的工作流產品中,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20世紀90年代,工作流技術開始應用于企業業務流程管理和業務邏輯處理中。當前研究者將越來越多的先進技術集成到工作流管理技術中心,使工作流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取得更大的發展。
工作流技術是一個相對比較年輕并且又良好發展潛力的技術,工作流技術是從生產和辦公自動化利于總結出來的,源于計算機軟件的一種商業應用,涉及計算機科學月管理學忠的多種原則、方法和技術,包括數據庫、軟件工程、文檔管理、組織與資源管理等。
WFMC(Workflow Manangement Coalition,工作流管理聯盟)是工作流技術的國際性標準組織,該組織主要負責制定一些工作流管理系統的相關術語、體系結構和接口等方面的一些國際標準,以解決不同工作流產品的相互之間的兼容。
WFMC關于工作流的定義為:工作流是一類能夠完全或者部分自動執行的經營過程,他根據一些列過程規則、文檔、信息或者任務能夠在不同的執行者之間相互傳遞、執行。
(二)工作流模型
工作流模式是對業務流程的一種抽象性描述。利用這種抽象的模型,人們可以將現實世界中所有的業務進行抽象、分析、然后用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出來,完成業務流程從現實世界中到計算機虛擬世界中的轉化。
常見的工作流模型有:
基于Petri網的工作流模型。
基于UML(The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統一建模語言)的工作流模型。
基于Petri網的工作流模型:
Petri網是一種圖形化的建模工具、能夠很直觀的描述業務流程。Petri網是一種形式化的基于數學基礎的工作流模型,因此可以對被建模的業務流程的性質進行準確的判斷、描述和分析。Petri網由庫所和變遷組成,可以用圓圈來表示庫所,用矩形來表示變遷,如圖所示:
一個簡單的請假流程用Petri網的工作流模型表示
基于UML的工作流模型:
UML是一種通用的可視化的、一種規范定義的構造和文檔化的建模語言。在企業建模、業務工程、流程分析和系統配置等方面UML建模使問題更加容易理解、設計和維護。
UML中各個元素和概念沒有十分明顯的劃分,為方便理解在UML模型頂層,視圖被劃分成結構分類、動態行為、物理布局和模型管理四類。其中:
•結構分類領域:結構分類描述系統中的結構成員機器相互關系。
•動態行為領域:描述系統及其他類元隨時間變化的行為。
•物理布局領域:描述系統中的計算資源及其部署在其之上的系統組件。
•模塊管理領域:用來描述模型自身的分層組織結構。
因UML的動態行為領域的各種視圖的目的相同,所以UML在描述工作流管理系統的業務流程的建模、執行、管理有著天然的優勢。
三、工作流技術在辦公自動化系統中的應用
本文以一個水產品加工公司為背景,分析工作流技術在特定行業辦公自動化系統中的應用。
常見的加工型企業辦公自動化系統有以下8個功能:
(一)個人辦公:主要包括通訊錄、郵件管理、日程安排和工作日志、工作報告等。
(二)文件管理:主要對公司收發文件的整個流程進行模擬,詳細記錄各個文件的狀態。
(三)檔案管理:主要對電子文件、電子檔案及實體檔案進行管理。
(四)人事管理:主要實現部門的增刪改查和拆分等和員工的入職、離職、辭退等人事管理。
(五)人員調度管理:主要管理和調度各個部門的人員。
(六)項目管理:管理公司業務,規定公司業務的規范。
(七)倉庫管理:主要實現各個倉庫存儲產品的查詢、調度等操作。
(八)系統管理:實現整個OA管理系統的用戶及其權限管理、數據庫管理、系統維護等。
倉庫管理和文件管理是加工型企業辦公自動系統的重要功能,倉庫管理主要實現的是各個倉庫存放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的查詢、入庫、出庫的操作。文件管理主要以電子文檔的形式處理公文、商業合同,以方便快速的對相應文檔的操作(如查閱、審核、班里、歸檔等)。
倉庫管理的入庫流程如下:企業各個車間將需求的物資報到采購部,采購部將所有的物資匯總,然后給各個采購員下采購任務單。采購員接受采購任務單后,要制定具體的采購工作計劃,然后根據計劃聯系供應商,之后是采購業務的核心步驟,即與供應商簽訂采購合同,然后采購員根據采購合同督辦貨物運輸及進貨控制,到貨后,采購員督促質檢員進行貨物的驗收,聯合倉管員入庫,確保貨物的數量和質量。檢查完貨物后按照合同給供應商支付貨款,最后做一個采購報告,報上級主管領導審批和采購部備案。
文件管理是辦公自動化系統中常用到的一個功能,在不同行業的辦公自動化中也比較常見,文件管理的內容也很多,本文以簡單的請病假為例簡述其流程。公司規定員工請假一天以內的可以由車間主管批準,一天以上三天以內需要車間主任批準,三天以上五天以內需要生產部長批準,五天以上需要公司副總批準,請假需要辦公室備案,其流程圖為:
流程執行步驟:
1.請假一天以內走流程1―>2―>6流程。
2.請假一天到三天走流程1―>2―>3―>6流程。
3.請假三天到五天走流程1―>2―>3―>4―>6流程。
4.請假五天以上走流程1―>2―>3―>4―>5―>6流程。
四、總結
在加工制造型企業的辦公自動化系統中應用工作流技術為企業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化辦公環境,為企業員工之間的溝通和上下級文件的傳遞提供了便捷的通道??梢詫崿F不同部門的流程化協同工作,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企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侯志松等.工作流管理系統開發實錄[M].中國鐵道出版社,2010
關鍵詞:電網能源;合同能源;節能效益
作者簡介:陳瀅(1981-),男,廣東汕尾人,廣東電網公司汕尾供電局,助理工程師。(廣東 汕尾 516600)
中圖分類號:F2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36-0109-02
在提倡節能環保的今天,合同能源管理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由于在合同能源管理過程中涉及到的因素眾多、情況復雜,因此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值得我們進行探討?;诖?,本文就合同能源管理及其實踐應用進行了以下探討與分析。
一、合同能源管理概述
在全球能源日趨緊張的時代背景下,節能理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合同能源管理其本質是一種節能投資方式,即以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投資為目標。在實踐中,其管理模式是由節能服務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為客戶實施節能項目,為客戶提供全過程服務(包括節能潛力分析、可行性分析、設備選購等)。因而在合同期內,項目實施后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主要分配于項目投資以及節能服務公司及其客戶所獲得的合理收益。而合同一旦結束,高效的節能設備和所產生的節能效益全部歸屬客戶所有。從當前現實發展來看,合同能源管理的實施主要存在以下三種模式:[1]
1.能源費用托管型
該管理模式是節能服務公司受客戶委托,在承包能源費用的前提下,進行節能改造和運行管理。因而一旦節能服務公司提供的能源服務質量不能達到合同中的要求,客戶將獲得按合同要求的賠償。在這種模式中,能源費用(承包額)的減少構成了客戶經濟效益的來源,而能源費用的節約是節能服務公司經濟效益的主要來源。
2.節能效益保證型
該管理模式是客戶提供項目資金,節能服務公司提供全過程服務,二者共同配合項目的實施;按合同約定,節能服務公司需保證節能效果,客戶需向節能服務公司支付服務費用。因此,倘若在合同期內節能服務公司所承諾的節能量無法實現,就必須按照合同約定向客戶賠付相應的經濟損失。
3.節能效益分享型
該管理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項目實施中客戶的現金流始終是正向的,而項目實施資金和技術都是由節能服務公司提供。在節能效益的分配上雙方根據合同相關約定實行共同分享直至合同結束。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相對安全可靠的管理模式是節能效益保證型;但從客戶的角度來看,如果設備貶值并不迅速的前提下,節能效益分享型會是最受歡迎的選擇。在具體的實踐應用中如何進行選擇,企業要依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定奪。
二、合同能源管理的運行模式
通過前文分析合同能源管理實施的模式可以得知,節能服務公司提供的產品是一系列的節能服務,而非具體的產品或技術,這是該行業的特殊性所在。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的運作,節能服務公司實施合同能源項目的整個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能源審計
在該環節,主要是節能服務公司針對客戶的具體情況進行評估和預測。如測定企業當前用能量、預測采取節能措施將產生的節能量。
2.節能項目設計
根據合同能源審計的結果,節能服務公司需要從“改進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這個主題出發,向客戶介紹具體的方案和建議。[2]如果客戶對提出的方案和建議表示認同并接受,那么節能服務公司就著手為客戶展開具體的項目設計。
3.節能服務合同的簽訂
合同能源管理離不開雙方的談判與協商,其結果就體現在《節能服務合同》之中。因此,雙方需要簽署這份合同。如果遇到客戶不同意簽署合同的情況,則客戶須向節能服務公司支付能源審計和節能項目設計費。
4.節能項目融資
也就是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中,節能服務公司對項目的投資或提供融資服務。其來源主要是節能服務公司自有資金、銀行商業貸款或者其他融資渠道。
5.交鑰匙工程
“交鑰匙工程”,[3]即節能服務公司需對原材料和設備采購,并做好相應的施工、安裝和調試工作,力求做好項目節能服務的所有準備工作。
6.運行和維護
節能服務正式投入運行,節能服務公司就必須為客戶培訓設備運行人員,并為所安裝的設備(系統)提供保養和維護,提供技術上的支持與服務。
7.節能效益保證
依據合同中的相關約定,節能服務公司需要為客戶提供節能量保證,雙方共同檢測在合同期內的節能效果與獲取的效益。
8.與客戶分享節能效益
在項目合同期內,節能服務公司與客戶按合同的相關約定共同分享項目產生的節能效益。
三、實施案例
某半導體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電子設備制造企業,年用電量達到1.7億千瓦時。由于產品涉及精密儀器制造,對車間的溫度、濕度要求較高,為確保車間符合生產條件要求,制冷機房兩臺850RT和兩臺950RT制冷機組采用輪流供冷的方式不間斷供冷,全年供冷天數約為350天,年耗電量近2000萬千瓦時。由于制冷系統的使用時間與電網用電高峰期恰好相重合,這樣不僅增加了企業的成本支出,也加大了電網負荷的峰谷差。在面向大客戶開展的節能診斷活動中,我們對其生產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并推薦客戶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對18號車間的制冷系統進行水蓄冷試點改造,利用下半夜低谷電價時段和夜晚氣溫較低的有利條件進行蓄冷,提高制冷的效率,實現空調負荷移峰填谷、達到減少用電量的目的。
1.項目實施模式
節能服務公司與半導體有限公司協商后,決定對該項目采用節能效益分享型的方式實施。該項目總投資688.76萬元,合同分享期6年,具體分配比例為半導體有限公司占25%、節能服務公司占75%。雙方約定,在不改變現有空調主機的情況下,節能服務公司為半導體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并投資建設空調水蓄冷系統,同時負責合作期內的新增蓄冷設備的運行維護和管理,優化主機的運行方式。另外,從蓄冷工程投運并產生節能收益時起,半導體有限公司按月支付節能服務公司收益,當月節能服務公司收益為當月所節省電費的75%,當月所節省電費的25%歸半導體有限公司所有。
在節能效益計算方式上,按未改造前供電局與半導體有限公司商定的計算方法計算應付電費,應付電費減當月實際電費即為當月節省電費,由此可知:
當月節能服務公司分享節能收益=當月節省電費×75%
2.項目建設與應用效果
項目建設的主要工作是增加蓄冷槽、空調蓄冷管路系統及空調蓄冷控制系統。蓄冷槽總高18米,有效容積為3700立方米,占地面積約350平方米??照{蓄冷管路采用直徑0.35米的鋼管將2臺850RT制冷機和2臺950RT制冷機進行串聯連接,實際運行采用2臺制冷機串聯沖冷,4臺制冷機互為備用??刂葡到y主要由電動閥、溫度調節閥及溫度、流量監控系統等組成。
空調實施蓄冷改造前,車間在夏季需開2臺850RT和2臺950RT制冷機組輪流供冷,實施蓄冷改造后,在7、8月份最熱時低谷電時段,通過控制系統自動調節,可以使用1臺950RT制冷機進行蓄冷,而在其余月份低谷電時段,可用1臺950RT和1臺850RT主機共同來蓄冷。由于在用電負荷高峰期全部采用下半夜低谷蓄存的冷量供冷,實現了負荷的移峰填谷。加之蓄冷后,由于夜間氣溫較低,冷卻水溫每下降1度,制冷機效率約提高4%,使得系統滿負荷運行時間大幅增加,扣除蓄冷損失等不利因素后,全年可節省制冷電量約300萬千瓦時。
蓄冷流程如圖1所示。該項目實施以后,取得的經濟效益見表1。
四、總結
綜上所述,本文對合同能源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進行了闡述與分析,并結合案例分析其實踐中的應用效果??梢钥闯?,合同能源管理是推廣節能降耗的一種有效方式,能夠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一方面有利于企業減小在節能項目上的投資規模,并從節能項目實施中獲得經濟利潤;而另一方面節能服務公司與企業共同合作,互利互惠,能有效地激發客戶開展節能技術改造的積極性,不斷擴大市場影響力,促進節能產業的形成。[4]可以說,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全球能源日趨緊張的形勢下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是節能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雷鳴.合同能源管理在電網企業開展節能服務中的實踐應用[J].電力需求側管理,2008,(6):30-32.
[2]楊振宇,趙劍峰,王書保.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國的發展及待解決的問題[J].電力需求側管理,2004,(6):10-12.
電子測頻儀是一種基本的測量儀器,是用數字顯示被測信號頻率的儀器,被測信號可以是正弦波,方波或其它周期性變化的信號。因此,它被廣泛應用與航天、電子、測控等領域。它的基本測量原理是,首先讓被測信號與標準信號一起通過一個閘門,然后用計數器計數信號脈沖的個數,把標準時間內的計數的結果,用鎖存器鎖存起來,最后用顯示譯碼器,把鎖存的結果用LED數碼顯示管顯示出來。根據數字頻率計的基本原理,本文設計方案的基本思想是分為五個模塊來實現其功能,即整個數字頻率計系統分為分頻模塊、防抖電路、計數模塊、鎖存器模塊和顯示模塊等幾個單元,并且分別用VHDL對其進行編程,實現了閘門控制信號、計數電路、鎖存電路、位選電路、段選電路、顯示電路等。本文詳細論述了利用VHDL硬件描述語言設計,并在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的幫助下,用大規模可編程器件(CPLD)實現數字頻率計的設計原理及相關程序。該設計方案對其中部分元件進行編程,實現了閘門控制信號、多路選擇電路、計數電路、位選電路、段選電路等。頻率計的測頻范圍:10KHz~9.9MHz。該設計方案通過了Max+plusⅡ軟件仿真、硬件調試和軟硬件綜合測試。
關鍵詞:數字頻率計電子設計自動化大規模可編程器件硬件描述語言
目錄
摘要i
目錄ii
第1章緒論1
第2章電子測頻儀的設計原理5
2.1電子測頻儀的基本組成5
2.2電子測頻儀的分類6
2.4電子測頻儀的基本工作原理6
2.5電子測頻儀技術指標及誤差分析8
第3章CPLD簡介10
3.1CPLD器件結構簡介10
3.2典型CPLD器件簡述12
3.3CPLD的編程工藝14
3.4新技術的應用15
第4章電子測頻儀設計環境簡介17
4.1QuartusⅡ開發軟件簡介17
4.1.1圖形用戶界面設計流程18
4.1.2EDA工具設計流程18
4.1.3QuartusⅡ軟件的主要設計特性18
第5章電子測頻儀的設計21
5.1電子測頻儀設計任務及要求21
5.2設計實現21
5.3功能模塊設計23
5.4下面分別介紹各模塊基于VHDL的設計方法23
5.5頂層文件的編寫41
5.6程序說明44
5.7系統仿真44
第6章結論46
致謝47
參考文獻48
第1章前言
軟件編程對其器件的結構和工作方式進行重構,能隨時進行設計調整而滿足產品升級。使得硬件的設CPLD是一種新興的高密度大規??删幊踢壿嬈骷?,它具有門陣列的高密度和PLD器件的靈活性和易用性,目前已成為一類主要的可編程器件??删幊唐骷淖畲筇攸c是可通過計可以如軟件設計一樣方便快捷,從而改變了傳統數字系統及用單片機構成的數字系統的設計方法、設計過程及設計概念,使電子設計的技術操作和系統構成在整體上發生了質的飛躍。
采用CPLD可編程器件,可利用計算機軟件的方式對目標期進行設計,而以硬件的形式實現。既定的系統功能,在設計過程中,可根據需要隨時改變器件的內部邏輯功能和管腳的信號方式,借助于大規模集成的CPLD和高效的設計軟件,用戶不僅可通過直接對芯片結構的設計實現多種數字邏輯系統功能,而且由于管腳定義的靈活性,大大減輕了電路圖設計和電路板設計的工作量及難度,同時,這種基于可編程芯片的數量,縮小了系統的體積,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EDA(電子設計自動化)技術就是以計算機為工具,在EDA軟件平臺上,對硬件語言HDL為系統邏輯描述手段完成的設計文件,自動的完成邏輯編譯、邏輯化簡、邏輯綜合及優化、邏輯仿真,直至對特定目標芯片的適配編譯、邏輯映射和編程下載等工作(文本選用的開發工具為Altera公司的MAX+PLUSII)。EDA的仿真測試技術只需要通過計算機就能對所設計的電子系統從各種不同層次的系統性能特點完成一系列準確的測試與仿真操作,大大提高了大規模系統電子設計的自動化程度。設計者的工作僅限于利用軟件方式,即利用硬件描述語言(如VHDL)來完成對系統硬件功能的描述。
VHDL語言(VeryHighSpeedIntegratedCircuitHardwareDescriptionLanguage,超高速集成電路硬件描述語言)誕生于1982年,是由美國國防部開發的一種快速設計電路的工具,1985年正式推出是目前標準化程度最高的硬件描述語言。IEEE(The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于1987年將VHDL采納為IEEE1076標準。VHDL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應用和完善以其強大的系統描述能力、規范的程序設計結構、靈活的語言表達風格和多層次的仿真測試手段在電子設計領域受到了普遍的認同和廣泛的接受成為現代EDA領域的首選硬件描述語言。目前流行的EDA工具軟件全部支持VHDL它在EDA領域的學術交流、電子設計的存檔、專用集成電路(ASIC)設計等方面擔任著不可缺少的角色。有專家認為在21世紀VHDL與VerlogHDL語言將承擔起幾乎全部的數字系統設計任務。顯然VHDL是現代電子設計師必須掌握的硬件設計計算機語言。
1.具有一下幾個特點:VHDL具有強大的功能覆蓋面廣描述能力強。VHDL支持門級電路的描述也支持以寄存器、存儲器、總線及運算單元等構成的寄存器傳輸級電路的描述還支持以行為算法和結構的混合描述為對象的系統級電路的描述。
2.VHDL有良好的可讀性。它可以被計算機接受也容易被讀者理解。用VHDL書寫的源文件既是程序又是文檔既是工程技術人員之間交換信息的文件又可作為合同簽約者之間的文件。
3.VHDL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作為一種已被IEEE承認的工業標準VHDL事實上以成為通用的硬件描述語言可以在各種不同的設計環境和系統平臺中使用。
4.使用VHDL可以延長設計的生命周期。用VHDL描述的硬件電路與工藝無關不會因工藝而使描述過時。與工藝有關的參數可以通過VHDL提供的屬性加以描述工藝改變時只需要修改相應程序中屬性參數即可。
5.VHDL支持對大規模設計的分解和已有設計的再利用。VHDL可以描述復雜的電路系統支持對大規模設計的分解由多人、多項目組來共同承擔和完成。標準化的規則和風格為設計的再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6.VHDL有利于保護知識產權。用VHDL設計的專用集成電路(ASIC)在設計文件下載到集成電路時可以采用一定保密措施使其不易被破譯和竊取。
目前已成為IEEE(The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的一種工業標準硬件描述語言,相比傳統的電路系統的設計方法,VHDL具有多層次描述系統硬件功能的能力,支持自頂向下(ToptoDown)和基于庫(Library-based)的設計的特點,因此設計者可以不必了解硬件結構設計,從系統設計入手,在頂層進行系統方框圖的劃分和結構設計,在方框圖一級用VHDL對電路的行為進行描述,并進行仿真和糾錯,然后在系統一級進行驗證,最后再用邏輯綜合優化工具生成具體的門級邏輯電路的網表,下載到具體的CPLD器件去,從而實現可編程的專用集成電路(ASIC)的設計。
基于EDA技術的設計方法為自頂向下設計,其步驟是采用可完全獨立于目標器件芯片物理結構的硬件描述語言,在系統的基本功能或行為級上對設計的產品進行行為描述和定義,結合多層次的仿真技術,在確保設計的可行性與正確性的前提下,完成功能確認,然后利用EDA工具的邏輯綜合功能,把功能描述轉換為某一具體目標芯片中(如CPLD芯片),使該芯片能夠實現設計要求的功能,使電路系統體積大大減少,可靠性得到提高。
關鍵詞 內容與語言融匯式學習 商務英語專業 國際商法 4C原則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01.055
Application of CLIL in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CAO Q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Hu'nan 414006)
Abstract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LIL), specialized in integrated learning, is a model used to teach a subject that is non language as well as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This thesis analyses the application of CLIL in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providing new angels of relative teaching courses in dealing with individual differences, enhancing language proficiency, encouraging students, diversified skills development, promoting cross-culture and global sense etc.
Key words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 4C Principle
0 引言
伴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軟實力增強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英語專業由單一的英語語言文學專業拓展為現在的包括英語、商務英語、翻譯在內的英語類專業。其中,商務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在于為社會輸送既懂英語又懂商務的人才,但現階段商務英語專業的培養模式仍是英語+商務專業課的拼盤模式。如何平衡英語和商務知識之間的關系并實現培養目標是困擾教師們的核心問題。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應當具備有扎實的英語基本功(聽、說、讀、寫、譯)和豐富且有一定深度的商務知識(金融、外貿、法律、營銷等),能夠在國際商務實務中靈活擔當多種角色,包括但不限于翻譯、談判、接洽、爭端解決等等。多年來內容教學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合作學習法(cooperative learning)、認知學術語言水平指導(CALP Instruction)等等被相繼提出,雖各有長處,但為了達到培養扎實的英語基本功和有深度理解的商務知識,融匯式教學法(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更為合適。本文將在介紹CLIL教學理念的和商務英語專業國際商法課程定位及教學分析的基礎上,以李浚帆、梁雁編著的《新編國際商法英文教材》為例介紹CLIL教學法在商務英語專業教學中的適用。
1 CLIL教學理念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以下簡稱 CLIL模式)即“內容與語言結合學習”或“內容與語言融匯式學習”是基于Hymes的“交際能力”理論和Halliday的“功能語言學”理論而提出的,是“一種專門集中某一專業學科的語言教學途徑”。①但該定義已于今年被修改為:CLIL是使用一種外語學習某學科知識的雙向關注教學法,目的是針對已設定的學科內容的學習來提高語言和學科內容的掌握。②
關于CLIL教學法的理念研究,國外學者首先做了較為廣泛的研究,角度包括如何選擇教材、課堂話語分析、語言輸入類型等等。歐盟基于一體化目標,順應全球化浪潮而推廣的CLIL教學法,提倡從小學階段就開設使用非母語教授學科知識課程。即教學過程中使用外語介紹引入新概念,通過多種課堂活動增加學生說話時間(STT:Student Talking Time)和減少教師講授時間(TTT: Teacher Talking Time),以期在無語境情況下通過教學、閱讀、課堂游戲等等方式達到最大化的語言與文化的融和。國內學界對CLIL模式的研究始于2006年,駱巧麗在《CLIL教學模式及其對中國公共外語教學的啟示》。而后,她有撰寫了多篇文章分析討論CLIL教學模式的可操作性。2009年嚴明編寫了《高校雙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外語教育視角》一書,在書中,他特別使用了一章的內容分析CLIL教學法的理念的內涵,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對CLIL的理念有詳細分析的著作。2013年國內CLIL相關達到高點共有42篇,包含了小學、職業院校、專業院校等不同層次的學校CLIL教學法的應用研究。一改以往CLIL教學法研究對中國的本地化問題涉及甚少的局面。
使用CLIL教學時,語言和學科知識擔任同等重要的角色,學生需要掌握詞匯、語法結構和功能語言(Functional Language)學習且應當具備理解學科知識進而溝通的能力。語言方面的教學側重:詞匯、樣本句子、分析錯誤。難點是詞序、專業詞匯、語法(時態、動詞搭配、情態動詞)、正式英語的使用。學科方面的教學側重:概念、理論體系、思辨能力、學科文化。學習者需要在學科學習過程中提升溝通能力:表達和解釋時事、資料、想法和感受,書面或口頭。
2 商務英語專業國際商法課程定位及實際教學分析
商務英語是以英語為載體商務知識為核心的一種專門用途英語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ESP)。國際商法是商務英語專業商務類核心課程之一,其特點是專業性、理論性強,知識內容較為抽象且實踐性很強,因此學習起來對學生的知識儲備有較高的要求,對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能力的要求也較高。學習該課程之前,學生應當具備英語專業四級以上或同等水平的英語技能和國際商事活動的基本知識。按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于1985年制定的《國際商事仲裁示范法》對“商事”一詞所下的定義:“‘商事’一詞應給予廣義的解釋,以便包括產生于所有具有商事性質關系的事項,不論這種關系是否為合同關系。具有商事性質的關系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交易:任何提供或交換商品或勞務的貿易交易;銷售協議;商事代表或;保付;租賃;建設工廠;咨詢;工程;許可;投資;融資;銀行業;保險;開采協議或特許權;合營企業或其他形式的工業或商業合作;客貨的航空、海洋、鐵路或公路運輸?!币话銇碇v,“國際商法”教學內容包括了國際商法概論、合伙企業法、公司法、外商投資企業法、商事合同法、國際貨物買賣法、產品責任法、法、國際海上、鐵路、航空貨物運輸法、海上保險法、票據法、知識產權法及國際商事仲裁法。在商事活動內容上,國際商法的教學涉及的種類眾多、專業性強,容易使學生產生陌生感和畏難情緒。不僅如此,國際商法教學內容還具備以下的特點:對同一個問題的規定,涉及不同國家與地區的文化、歷史差異,不同法系、不同地區、不同國家往往有著不盡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表示,比較典型的是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的比較、大陸法系主要國家間的比較、英美法系主要國家間的比較、我國國內立法與國際通行做法間的比較等,例如大陸法系、英美法系、國際公約中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法關于發盤、接受的有關規定和我國的規定出入較大,學生由于對國外的社會環境、法律制度缺少認識與了解,往往很難理解其中緣由,再加上各個國家一直在持續地修訂其法律條文,使得“國際商法”的教學內容存在著相當的不確定性與前沿性,這些都對課程學習加大了一定的難度。處理不當,容易使知識碎片化。因此,除了掌握好基本國際商法法學理論知識,還要訓練出能解決操作法律英語實際問題、熟練掌握國際貿易法律的從業人員。
基于上述課程定位,商務英語專業開設的國際商法教學面臨著諸如教材、教法、大班小班授課、語言使用、語言和學科知識比例等等方面的選擇等難題。
3 CLIL教學法在商務英語專業國際商法課程的適用――以《新編國際商法英語教程》為例
CLIL是由來自芬蘭Jyvaskyla大學的David Marsh提出的,是一個涵蓋性術語。③歐洲管理者網絡、研究學者和實踐者等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使用。Marsh認為,這個術語涵蓋了任何一種把外語作為工具學習非語言科目,語言和內容共同作用的行為。④這個術語并不強調語言教學和內容教學中的任何一方,而是認為二者均是一個整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⑤Marsh還給出了另一個更為寬泛的定義:“CLIL是為實現某個專業領域中學習的具體目標所采取的多樣化的手段。”⑥商務英語專業的國際商法教學非常符合CLIL模式的適用條件,那就是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通過英語學習國際商法法學知識,并且通過國際商法學習來了解和掌握法律英語。
CLIL模式認為使用外語學習一門學科時,應當平等對待語言知識和學科知識。因此它能更好地解決語言技能和學科知識培養之間的矛盾,那么教授國際商法時應當均等教授語言和學科知識。并且,CLIL教學法認為使用外語教學不應當完全避免使用母語,因為全外語的教學容易產生理解死角,需要借助母語來清理死角。根據CLIL教學法的著名的4C原則, 內容(content)、認知(cognition)、交際(Communication)和文化(Culture),⑦實現多樣化,不應當是簡單的案例教學、研究教學、任務教學法等的拼接,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的變化,為不同的內容度身定做教學方法和評估方法,如問題學習法、問題解決法、任務學習法、角色扮演法、以提問為基礎的科學教學法等等。
商務英語國際商法教學課時通常分為開課一學期或兩學期,本文以開課一學期18學時周,36課時為例。課程設計、教學及評估方法如下:
首先是教材選擇問題。國內國際商法教材主要分為中文和英文兩類。根據商務英語專業的特點,該專業國際商法學習應該選用英文教材。可供選用的英文教材有以下幾種:(1)原版引進的全英文教材,如雷?奧古斯都所著的《國際商法》(英文版);(2)國內學者編著的結合中外資料、理論的國際商法英文教材(部分來源于漢語教材翻譯),如張學森《國際商法》(英文版)、袁傳友《國際商法基礎教程》(英文版);(3)國內學者編著的,內容主要來源于英文原版教材并輔以相關中國法律英文條文介紹的英文教材,如《新編國際商法英語教程》。
當學生已具備相當高的英語能力和學科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使用原版全英文教材,采用“浸入式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完全沉浸在全英文的語境中,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并進一步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但使用原版引進教材最大的問題是原版教材的部分體系和內容與國情不符,而且缺乏中國法的相關介紹。由于歷史背景、文化傳統、政治體系等的差異,國外原版材料的部分內容與國內教學體系存有矛盾。首先,原版國際商法教材內容龐雜,體系分支甚多,受限于國內教學學時,無法學通學透。其次,使用原版國際商法教材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任課教師應當同時精通英語和法律,并且具備有相當的國際商事實踐經驗。另外,原版國際商法教材配套教學資源引進與開發不足,所有課程的教授依賴教師個人的研究和鉆研,其結果難免不盡如人意。
使用本土化改造的英文教材就成為了那根救命稻草。
《新編國際商法英語教程》是李浚帆、梁雁編著的,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和北方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本土化改造較為出色的國際商法英文教材。 該教材共10章,涵蓋國際商法導論、合同法、商事組織法、票據法、產品責任法、法、反傾銷法與反補貼法、競爭法、知識產權法等內容,系統地、淺顯地闡述了上述各領域的重要國際條約、兩大法系主要國家的重要法律規定,以及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全書各章(除“國際商法導論”外)都附有相關的真實案件和判例,以幫助讀者聯系實際,加深理解。
根據4C原則,課程教學安排要注意處理內容(content)、認知(cognition)、交際(Communication)和文化(Culture)四方面的融會貫通問題。針對國際商法而言,內容(content)指的是學科基礎知識概念,認知(cognition)是思考解決相關的法律問題需要的思維模式和方法,交際(communication)是關于解決法律問題是需要什么樣的法律英語語言,文化(Culture)包括相關的文化焦點是什么。設計CLIL教學法的課程方法時,首先應當思考如何激活前期儲備知識,其次是思考知識的輸出方式,如課堂教授多少知識,口頭的、書面的、電子的、論述的?全班作業、團隊作業還是兩人作業?此外還應當考慮學生學習成果的輸出模式,如學生在課堂上如何實現交際目的,口頭的、書面的、商事演練?團隊合作、個人完成還是兩人項目?再次,還應當思考輸出和輸入之間時間間隔的設計。課程設計是還應特別注意設計認知挑戰內容和提高思辨能力的內容。
國際商法的教材內容復雜而抽象,一學期36個課時的安排注定了不能追求大而全,應選擇少而精,選擇最有代表性,實用性較強的章節為學生講解。以《新編國際商法教程》為例,擬安排如下六章詳細講解,其他四章自修。這六章分別為:第一章國際商法導論、第二章合同法(一)、第三章合同法(二)、第四章商事組織法、第五章競爭法、第六章知識產權法。其中重點講解第二章和第三章合同法,其次是第一章和第四章,再次是第五和第六章。
根據Deborah.J.Short的CLIL測試矩陣模型。如表1所示,這一模型為綜合語言及內容教學的教育工作者確定評估目的,選擇評估方式提供了一個方向。這個矩陣回答了CLIL評估什么,以及如何評估這樣兩個問題。語言和內容評估過程的綜合目標可分為下列幾類:問題解決方法,內容方面的技能,概念理解,語言運用,溝通技巧,個體行為,團隊行為和態度。這些方面可以通過以下一些可選擇性措施進行具體評測,如:技能清單,讀寫清單,逸事記錄和教師的觀察,學生的自我評價,檔案袋記錄,寫作能力,口頭報告和學生訪談等。⑧
國際商法課程教學設計如表2所示:
首先,針對內容(content)安排詞匯測試。每次課開始時先隨機抽取3位同學默寫10個抽取的詞匯。這一安排對于激發學生已儲備的知識有良好效果,并為學生預習課程設定基礎目標。解決了學生不預習或者只有少部分預習的問題。
另外,學期伊始時,學生將自選分組而獲得案例。每一章基礎知識將首先由任課老師講解,學生學習之后按照分組對案例展開分析討論,并準備5~8分鐘的課堂團隊英文演講和12~20分鐘的回答問題,還需要提交案例分析報告,提問和撰寫報告均納入考核評分。報告內容包括案例簡述,焦點分析,推理分析,自我觀點稱述。這一部分操作語言為英文。這一安排較好的解決了將內容、交際、認知各方面融入到一個小組案例分析當中。學生既要處理內容,其次需要將認知和內容輸出并以演講的方式實現交際目標。
《新編國際商法英語教程》所選六章共計12個案例。一般商務英語專業的班級學生人數設置為24~32人?,F以24人為例,每組設定人數為4,因此每組該學期中需要完成兩次案例分析演講。兩次案例分析演講良好地解決了非法學專業學生初次分析案例只能抓到皮毛,不能進一步體會和總結思維模式和方法的問題。
時間的設置非常重要。5~8分鐘的演講時間設計迫使學生必須精選演講內容,鍛煉學生使用英文簡述案例的能力。實際上案例分析演講只是這一教學方法的引出部分,更關鍵的部分是其后的回答問題環節。這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必須預習、分析案例,在課堂提出相關問題,以此進一步達到交際的目的。也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好的答疑解惑。與傳統的演講式教學法相比,在“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中,學生是主動的、積極的;教師是被動的。教師與學生是相互對抗的因素,各方都是信息的輸出者和輸入者。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問題的提出者、解決者、參與者,大大提高了學習興趣、學習效率。
學習和掌握國際商法的知識并非教學的最終目的,靈活運用才是。期末團隊商業策劃和商業洽談能夠迫使學生整合所學知識,識記、消化并運用。
團隊商業策劃要求各小組首先根據商事組織法內容,選擇并成立商事組織形式,然后策劃商業活動,可以是創業也可以選擇已經存在的經濟實體安排設計并完成演(下轉第162頁)(上接第116頁)講。不同于案例分析團隊,商業策劃書的演講不需要全組陳述,而是要求派出最有實力一員,問題也改由老師提出。這樣的目的是在角色扮演中,讓學生學會如何分配任務,如何合作。時屆期末且問題由教師提出,各小組的準備在認知層面上也將更有深度,完成演講之后,認知層面的觸動更大。
完成商業策劃后緊接著是商業洽談。在2個學時中,學生根據教師提供企業背景資料(全英文),安排相關的商業接洽、談判。若談判成功,需撰寫、簽訂國際商事合同,若不成功,各組草擬一份國際商事合同。通過這一設計,推動學生們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消除畏難情緒,提高學生們對國際商事交往的感性認識,最終的目的是使學生們對國際商事合同的結構、語言和內容有進一步的學習、深化和運用。
Abstract: Based on th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ory, this paper focused on forms,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insufficient information phenomenon of the owner i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contract, and pointed out the universality and inevita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put forward a lot of specific measures which can reduce the degree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restrain the "adverse selection" and the "moral hazard" fundament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wner.
關鍵詞: 業主方;信息不對稱;施工合同風險;信息不足
Key words: the owner;information asymmetry;construction contract risk;insufficient information
中圖分類號:TU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14-0058-03
0 引言
信息不對稱理論可以說是信息經濟學的起源和主體,是信息經濟學界的主戰場[1]。1921年,美國經濟學家富蘭克?H?奈特從本質上區分了風險和不確定性,認為風險指可度量的不確定性,是一種人們可知其概率分布的不確定,而信息則是一種商品,為了獲得完備的信息必須進行必要的投入[2]。2001年,三位美國學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喬治?阿克洛夫(George A. Akerlof)教授[3]、斯坦福大學的邁克爾?斯賓塞(Michael Spence)教授[4]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教授[5]因其對非對稱信息市場方面的研究,對信息經濟學作出了卓越貢獻而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由此引發了各國各學科學者對信息不對稱的廣泛研究,從最初的二手車交易市場、勞動力市場和信貸市場,到現如今的企業投融資、股票市場、教育市場、人力資源市場以及房地產市場等。本文旨在利用信息不對稱理論對施工合同業主方的風險進行分析。
1 信息不對稱概念簡述
其實,從人類伊始以來,因為人們認識事物、認識世界的有限性,以及每個人認識事物、認識世界的角度不同、經歷不同使其知識結構不同,信息不對稱現象一直就存在,只是在過去未能充分引起人們的重視而已。市場的非對稱性來自于信息的非對稱性,主要表現在市場各參與者所掌握的信息是非對稱、不完備的。非對稱(不完備)信息這一概念,最早來自于喬治?阿克洛夫1970年發表的《“檸檬”市場:質量的不確定性和市場機制》[3]。它是指在市場交易中,當市場的一方無法觀測和監督另一方的行為或無法獲知另一方行動的完全信息,亦或觀測和監督成本高昂時,交易雙方掌握的信息所處的不對稱狀態[6]。
目前,信息不對稱理論被廣泛應用于金融、保險、證券、審計等各種領域,且具有很強的解釋力和廣闊的應用前景[7]。從信息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信息不對稱引發的逆向選擇問題和道德風險問題,從而誘發的機會主義行為是項目主體行為風險產生的根源[8-9]。基于信息不對稱分布在工程建設市場中的必然存在性和普遍存在性,以及它所帶來的嚴重影響,將信息不對稱理論引入到工程建設風險管理領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何謂“信息”?在不同行業可能會有不同的定義。美國數學家、信息論之父克勞德?艾爾伍德?香農將信息定義為為不確定性的消除[10]。美國數學家、控制論創始人諾伯特?維納認為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信息是我們在適應外部世界,控制外部世界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交換的內容的名稱[11]。美國風險管理學家威廉姆斯將風險定義為在給定的條件和某一特定的時期,未來結果的變動[12]。以研究風險問題著稱的美國學者莫伯萊提出:“風險就是不確定性”[13]。經濟管理學家則認為“信息是提供決策的有效數據”。我國著名的信息學專家鐘義信教授把信息看作事物運動的狀態及其改變方式[14]。電子學家、計算機科學家則將信息看作是電子線路中傳輸的信號”。
對于工程施工合同,基于業主方的角度來說,凡是與業主方進行施工合同管理有關的工程技術、管理知識、市場價格要素、材料供應狀態、市場競爭狀況、以及相關法律政策等均可稱為信息。
而所謂信息不對稱,是指合同雙方對工程、對合同另一方、以及對環境等各方面所掌握的信息不對等的狀態。其具體表現包括有:①信息占有的不對稱;②信息的時間不對稱;③處理信息的能力不對稱[15]。對業主方單方而言,信息不對稱就表現為業主方的信息不足,即相對于業主方為合理有效管理施工合同應有的有效信息而言,實際上業主方所表現出來的在獲取、處理信息方面的不全面、不充分的狀態。
2 施工合同業主方信息不足的具體表現
在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業主方和施工方兩個主體。其中,相對于施工方而言,業主方在施工管理經驗、知識、建筑市場信息等方面常常處于劣勢。而且,在中國的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中,業主方還常常以基建處、指揮部等組織形式作為其實際管理者。此時,管理人員往往參差不齊,知識老化現象極其嚴重,以至于業主方的信息劣勢更加嚴峻。當然,信息的不對稱分布對任何市場主體都是存在的,而基于業主方的信息不足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1 知識不足
如果希望能夠將一個工程項目管理得井井有條,并在一定程度上追求自身及項目的最大收益,工程各參與方都應對工程有一定量的知識儲備。而業主方作為工程項目的全程參與者、主導者,作為一個資源整合者,在知識儲備這方面尤其應該有一個更高的自我要求。
工程知識可以具體劃分為以下兩類:
2.1.1 管理知識
工程項目管理主要包括有組織管理、成本管理、進度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環境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風險管理等九個方面。
業主方之所以管理知識不足,從根本上來說,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業主方在某些管理工作中并不會直接介入,而是通過一些專業的咨詢管理公司進行管理。但隨著建筑市場的不斷完善,對業主方的要求不斷增加,這樣會直接導致市場環境越來越要求業主方重視自身管理知識及管理人才的儲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獨占鰲頭。而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工程項目之間的不連續性,使得業主方的管理工作也具有一定的間歇性,導致業主方對新知識的涉獵不夠及時、知識老化現象嚴重。其中后一種現象在基建處、指揮部等組織中更加明顯、更加嚴重。
2.1.2 技術知識
由于工程項目的復雜性,使得業主方應該熟悉掌握的技術知識顯得更加龐雜。業主方相關人員不僅要了解工程地質、工程構造等方面的知識,還要了解工程材料、施工技術等方面的知識;不僅要掌握土石方、地基基礎、砌筑、鋼筋混凝土、鋼結構等方面的知識,還要掌握裝飾裝修、防水等方面的知識。
案例一:丙烯酸是一種以優質進口丙烯酸樹脂和耐候性固化劑生產的雙組份、無縫的高性能丙烯酸地坪涂料,具有耐光、耐候、耐磨、耐沖擊、附著力強等優點,但同時它對施工環境(溫度、濕度等)的要求也特別高。某中學室外體育場采用了丙烯酸地面。該?;ㄌ幵谑┕で拔磳Ρ┧岵牧献饕粋€詳細了解,而強令施工方在冬季進行丙烯酸地面施工,致使春季時當施工結束后地面頻頻開裂,基建處不得已又令施工方進行返工處理。施工方在接到返工處理通知后向該基建處提出了工期和費用索賠。由于這是非施工方原因引起的,該基建處只能同意索賠,所有損失由學校承擔。
一般情況下,相對于管理知識的匱乏,業主方對于技術知識的匱乏更加嚴重。追本溯源,產生這種現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業主方平時的工作性質。在整個項目進行期間,業主方更多地是充當管理者的角色,他們更加注重技術的組織程序,而非技術本身。這就使得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技術知識的重要,或由于管理工作的繁忙使其無暇及時充盈自己的技術知識儲備。與施工方相比,他們對施工現場、技術細節的認識、體會不夠具體、不夠深入。鑒于如此現狀,業主方更加應該重視自身知識的儲備,尤其是技術知識的積累。
2.2 缺乏有效的信息獲取
對于業主方而言,除了應該具備工程管理、技術等方面的知識之外,還應注重對施工方的履約能力、資金、技術、項目經驗、信用、建筑市場中勞動力和各種材料的供求狀況、價格以及相關的法律政策等方面信息的有效獲取。結合工程項目全過程管理中的幾個主要環節,業主方的信息有效獲取可以分以下幾個階段進行闡述。
2.2.1 招投標階段
在工程項目招投標階段,業主方對潛在投標人的數量、合法地位、資質、信用、履約能力、項目經驗、投標動機等信息必須充分掌握,否則將很可能會在招投標階段及以后各工程階段中處于被動、不利狀況。
案例二:根據我國《招標投標法》規定,工程項目公開招標,投標單位不得少于3家。某業主方在前期準備階段未對潛在投標人進行摸底而貿然公開招標,此時前來投標并通過資質預審的單位共有3家。據了解,這3家單位或借用資質、或已建項目規模質量一般、或公司信用不佳,可說是在施工企業市場中毫無競爭力。但該業主方由于缺乏這方面的信息,就可能導致兩種結果。一種結果是業主方在這3家施工單位中選擇其中一家作為中標單位,但因中標單位的信用或能力不足,可能會為以后合同談判、合同履行階段埋下隱患;另一種結果則是因所有投標單位均不滿足要求而造成流標。當然,這兩種結果對業主方不論是在時間上,還是在投標費用上都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顯然并不是業主方所樂見的。業主方只有通過收集整理投標人的相關信息,并盡量吸引一些市場中有競爭力的潛在投標人前來投標,才能有效避免以上不利情況,實現公司及項目利益最大化。
2.2.2 合同談判階段
在經過嚴格的投標人比選擇定中標人之后,正式進入合同談判階段。雖然合同必須對招標文件、投標文件做出實質性響應,但是還有很多在招投標階段沒有詳細說明或者無法定量說明的內容和價格,這就有待于合同雙方在談判階段進行協商。例如,因為縮短工期等因素考量,使得設計圖紙不完整、有待二次設計,招投標文件不夠詳細、條文語義模糊,工程量清單中存在漏項、項目特征描述不詳盡,或者三者之間內容上出現沖突矛盾,這種種情況都會為以后在履約過程中風險一次性爆發埋下隱患。此時,如果業主方對項目本身、中標單位風險態度及信用狀況、市場供求、價格、政策法規等方面信息了解不夠,就可能會簽下對己方不利的條款而最終蒙受損失。
2.2.3 合同履行階段
在工程項目全過程管理中,合同履行階段無疑是十分重要、不可忽視的一環。期間,業主方對施工方風險態度的準確預估、對政策變化的先知先覺、對市場風向的精準預測、以及對施工方信用水平和努力程度的及早洞察無疑會影響到施工合同的順利履行。假如業主方對建筑市場中人工費、材料費的研究不足,對這方面信息的掌握不夠充分,那么一旦在合同履行階段人工費或某種材料費發生上漲,則項目的成本就有很大概率會上升。此時,即使業主方通過有效的合同管理將成本上升額壓制至最低,也可能會因為施工方試圖以拖延、暫停施工等形式為己方謀求最大利益而造成工期在不同程度的遲緩。
另外,在合同履行階段碰到的實際施工條件及狀況與合同簽訂時業主方所預測到的有所偏差在所難免。那么對此,業主方除了在合同談判及訂立階段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對履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精準預測并制定對應措施外,還應在合同履行階段不斷充盈己方的有效信息,對各種突發狀況及應對措施作出及時的動態調整,以降低風險、爭取最大利潤。
2.3 信息處理能力不足
即使業主方擁有了大量的工程項目相關信息,但如果他們沒有相對應的處理信息的能力,那么也很有可能會在篩選信息過程中誤將有用信息判作無用信息、將無用信息判作有用信息、或在運用信息過程中未能預見到那些根據已知信息應該能夠預見到的風險。這樣做毋庸置疑會對之前的信息收集工作造成一定的浪費,或對之后的決策工作造成一定的干擾。如圖1所示,形成一條反映信息處理能力的曲線。其中,被判別為有用信息的有用信息稱為有效信息,被判別為有用信息的無用信息稱為干擾信息,被判別為無用信息的無用信息稱為無效信息,被判別為無用信息的有用信息稱為剩余信息,而另一部分理應掌握而未能掌握的信息則被稱為不足信息。業主方在整個項目管理全過程中,除了應該不斷地充盈自己的信息(包括知識)之外,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處理能力,以期能夠快速從海量信息中發現盡可能充裕的有效信息,同時盡量減少干擾信息、無效信息、剩余信息以及不足信息等,如圖2。
3 信息不足的原因及其后果
由上述幾種情況可以看出,之所以會導致業主方信息不足,歸根究底可以總結為以下三個原因:①業主方“信息意識”淡薄。②對于業主方來說,相對于表象利益,獲取信息成本過高。③施工方行為的不可觀察性。
在整個項目管理過程中,業主方難以通過觀察直接定量評價的施工方行為同樣會導致業主方信息不足,最終引發風險。這些施工方行為主要包括有:①招投標階段,潛在投標人的投標動機和訴求;②合同談判階段,施工方的風險態度(因其各異的知識背景、項目經驗、人生經歷、甚至性格特質、心理素質等,不同的決策者可能會對同一風險問題作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決策,這種主觀的判斷和感知通常被定義為風險態度);③合同履行階段,施工方的努力水平。
案例三:在工程投標過程中,投標人A和投標人B均以遠低于其他投標人的、幾乎相等的工程價格進行競標,招標人通過各投標人提交的資格預審文件以及投標文件進行評標。評標時,招標人未能及時對A、B兩位投標人的投標動機進行詳細深入的了解,最終選擇投標人B作為中標人。在簽訂合同后,業主方才從側面了解到:投標人A之所以試圖以低價投標,是因為投標人A首次進入本地區,期望在本地區能夠迅速開拓新市場、并打造企業品牌;而投標人B則是期望先以低價得標,再于實際施工階段通過偷工減料、工程簽證等手段謀求自身最大利益。顯而易見,選擇投標人B作為中標人這一決策,無論是在以后的工程管理難度方面,還是在工期、成本、質量等方面,都會給業主方帶來很大的困擾。
在工程項目管理全過程中,有時信息優勢一方利用對方的信息貧乏而隱瞞相關信息,從而導致市場交易的“逆向選擇”問題,進而出現了類似于格雷欣法則(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有時信息優勢一方為了自身利益,以其作為或者不作為,對另一方造成損害從而產生對方的“道德風險”,進而增加了交易的風險性和交易成本。
4 結語
業主方的工程合同風險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業主方信息不足所導致的,在這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業主方只有盡量避免這種信息不足的現象,才能在招投標階段、合同談判階段、合同履行階段等工程全過程中,為自己、為項目追求最大利潤。
參考文獻:
[1]馬費成,龍.信息經濟學(一)第一講 信息經濟學的主要領域[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2,25(1):77-79.
[2]富蘭克?H?奈特.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3]喬治?阿克洛夫.“檸檬”市場:質量的不確定性和市場機制[J].經濟導刊,2001(6):1-8.
[4]邁克爾?斯賓塞,理查德?澤克豪瑟.阿克洛夫、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論文精選――勞動力市場的信號發送[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19-41.
[5]邁克爾?羅斯查爾德,約瑟夫?尤金?斯蒂格利茨.阿克洛夫、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論文精選――競爭性保險市場的均衡:論不完備信息經濟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57-83.
[6]劉向榮.信息不對稱理論及其意義――對200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介[J].新疆社科論壇,2002,1:47-49.
[7]韋小敏.基于信息不對稱理論的工程項目建設[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11(22):78-79.
[8]向鵬成,謝琳琳.基于信息不對稱理論的工程項目風險管理[J].建筑經濟,2008,1:59-62.
[9]向鵬成.工程項目風險生成機理探討[J].建筑經濟,2011,9:43-45.
[10]勞德?艾爾伍德?香農.通訊的數學理論[J].貝爾系統技術雜志,1948(27).
[11]諾伯特?維納.控制論:或關于在動物和機器中控制和通訊的科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55-165.
[12]威廉姆斯.風險管理和保險[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13]莫伯萊.保險學[M].紐約:麥格勞-希爾,1995.
摘要:標物風險負擔問題的設定,旨在解決買賣過程中標的物因為不可歸責于當事人雙方的原因而發生的毀損滅失的危險承擔問題。在現今社會,電子商務和網絡購物日益發展的情況下,網購合同交易作為一種交易方式越來越常見,其合同要件和履行方式與以往的傳統交易合同有著顯著的不同。對這種合同中的標的物風險負擔問題的解決如果遵循以往的原則,勢必對于買受人利益造成威脅。本文的目的就是試圖分析網購合同中的標的物風險負擔問題,并通過對于其他制度的借鑒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網購合同;交付主義;標的物風險負擔
網絡購物作為一種新型的購物模式,由于其廣闊的商品選擇面和相對低廉的價格日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網絡交易行為自身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合理和規范的流程和模式,使出賣人和買受人的利益都能得到相應的保護,特別是在第三方支付擔保(Escrow)制度完善發展之后,可以說,在C2C領域甚至B2B領域,網絡購物的安全性已經可以和傳統購物模式大致相當。但是在這種特定的合同中,由于標的物多需要以運輸方式交付,標的物風險負擔的問題較傳統購物模式更為突出。如何立足于《合同法》的現有條款和學界的各種觀點解決網購合同的標的物風險負擔問題,是民法學界的一個新問題。
第一章 問題緣起
第一節 網購合同介紹
網購合同是在網絡購物中,由網購商家和消費者訂立的合同。由于網絡購物的特殊性,使得網絡購物和一般的買賣合同在訂立和履行上都有不同之處,要想研究網購合同中的標的物風險負擔問題,就要先仔細了解網購合同的特征。而網購合同和一般買賣合同的最大不同,體現在合同的訂立和履行過程中。
網購合同的訂立可以理解成是網購商家提出要約,消費者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承諾達成合同的過程。在整個訂立過程中,網購商家和消費者只進行非常有限的交流甚至完全沒有任何交流,只是通過系統選擇商品數量及運輸方式,并完成付款。
在實際的合同履行過程中,需要買受人預先支付貨款到第三方支付擔保方(如支付寶公司),在第三方支付擔保方收到貨款后,向出賣人發出信息,由出賣人通過快遞或其他方式將貨物運達買受人,買受人接到貨物并進行驗收確認發送無誤,并對標的物性能肯定和接受后,向第三方支付擔保者發出信息,由其把貨款支付給出賣方。如果買受人對于標的物的性能不予接受或者該標的物在規定的時間內(一般是十天)沒有送達,買受人可以提請解除合同并申請退款。
雖然在理論上,這種履行方式能夠保證出賣人向買受人交付標的物,可是從實際執行上看,這種履行方式卻并不能完全保證買受人的利益。原因在于,網絡購物(或者說全部的電子商務行為)的實際執行過程中,合同當事人雙方往往沒有在現實中進行過交流,特別是在C2C領域中,出賣人和買受人雙方缺乏對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其僅有的交流也局限于標的物的基本細節。而在實際交付過程中,由于多數交易過程需要第三人承擔標的物運輸,也導致了很多威脅買受人利益的因素的產生,標的物的風險負擔問題也尤其突出。
第二節 概念引入
標的物風險負擔問題,指在合同的具體履行過程中,由于不可以歸責于當事人的事由,造成的標的物的毀損與滅失的風險應該由合同當事人的哪一方承擔的問題。這里所說的不可歸責于當事人的事由,包括不可抗力,意外事故以及不可預見的第三人過錯。而這里所說的風險,既指標的物的風險,又指價金的風險,因為價金的風險實際上是因為標的物的毀損滅失造成的。
網購合同中的標的物風險,就是指在網購合同中,需要運輸的標的物由于不可歸責于商家和消費者雙方的原因而造成的毀損和滅失。在現實合同中,這種毀損可以包括由于磕碰,受潮,高溫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標的物的物理毀損,化學上的變質以及其他可能導致功能喪失的變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大量快遞公司都可以提供即日航空運輸的服務,使得很多易變質商品甚至寵物等都成為網絡購物的內容。由于這種商品固有瑕疵(Inherent vice)的存在,使得標的物風險問題與標的物瑕疵責任的區分變得十分重要,在下文將對這一問題詳細論述。
第三節 問題產生
在網絡交易的標的物交付過程中,出賣人往往通過快遞公司運輸的方式向買受人交付標的物。依現行《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在合同標的物的風險負擔中,在合同當事人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需要運輸的標的物的風險負擔移轉標志為出賣人將標的交予第一承運人。也就是說,在具體網購合同的履行中,當出賣人將合同標的物交付給作為第一承運人的快遞公司后,標的物風險已經完全轉移到買受人一方,如果發生任何意外導致標的物毀損滅失,出賣人不承擔任何責任,而買受人依然要承擔支付價金的義務。
在標的物的具體交付過程中,主要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存在于快遞公司的快遞運輸業務當中,可是這也正是現今的網絡購物中問題頻發的環節。由于快遞公司過失而導致的貨物損壞、丟失的案例較多。從現行《合同法》的規定上看,只要出賣人將符合合同要求的標的物交付于快遞公司,不管事后標的物出現何種損壞或滅失,出賣人均得以訴訟方式請求買受人確認支付價款,根據標的物風險負擔原則,買受人只能承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并支付相應貨款。
雖然在《合同法》的相關規定中,關于標的物風險負擔的問題的內容優先以雙方約定為準,可是一般買受人并不可能完全了解《合同法》的相關規定,也并不了解如果發生購物糾紛,自己必須要承擔的相應責任及風險。同時,一些網購網站基于自身免責的考慮規定了淘寶網自身不參與交易過程,如發生糾紛則由雙方協商,這就使其的相關規定在使用上更易被雙方通過合同條款(包括并沒有在交易前明確的“潛在合同條款”)排除。也就是說,在網購過程中,買受人處于極端不利的地位。
這就是網購合同中標的物風險負擔問題的緣起。
第二章 學理探究
第一節 交付主義簡述
標的物的風險負擔問題,在學界和現行法中已有定論。在世界立法例中,英國的《貨物買賣法》和《法國民法典》堅持物主主義原則,即以所有權移轉作為風險負擔移轉的根據,而《德國民法典》及《美國統一商法典》等法律則確立了交付主義的原則,即以標的物的交付作為風險負擔移轉的依據。我國的現行的《合同法》也確立了交付主義的原則,包括不動產在內的所有買賣合同標的物的風險負擔轉移均以交付為準。
關于物主主義和交付主義的比較,國內很多學者均有發表相應著作,由于這不是本文的研究重點,故在此不予贅述。從兩大法系及國際公約的立法趨勢來看,交付主義正在漸漸取代物主主義成為立法的主流,這也是由交付主義自身所具備的諸多優點決定的。
對于這一問題,史尚寬先生在他的《債法各論》中有相應的表述,“蓋以交付主義,系基于互異思想,因交付,標的物處于買受人保護之下,而入其所支配之危險范圍,同時出賣人因此已履行其主要義務?!倍鴩鴥绕渌麑W者均持相似觀點。
需要指出的是,交付通常指現實的交付,即動產物權的出讓人將動產的占有實際地移轉給受讓人,由受讓人直接占有控制該動產,也就是說將物從一個人的控制轉移到另一個人的控制之下。這里的控制的轉移包括出賣人將標的物置于買受人的控制范圍內,并作出相應的通知,使買受人得為占有。由于在網絡購物中基本不會存在觀念交付的情況,所以在此文中不予涉及。
用上述觀點思考網絡交易中的標的物風險負擔問題可知,在標的物交付方面,網絡交易的交付方式與現實生活中的異地交易沒有顯著的不同點。故在具體案例的考量中可以直接適用交付原則,即在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第一承運人時,即告交付成立,風險負擔移轉于買受人。
第二節 交付主義適用質疑
由于我國合同法對于網絡購物的風險負擔問題沒有專門的規定,在現實中,交付主義就成為了處理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則。但是筆者認為,在網絡購物中簡單的適用交付原則,確有不妥當之處。
首先,在C2C的小額網絡交易中,由于交易成本的問題,買受人極少自提貨物,貨物的運輸基本依靠快遞公司或郵政部門完成,而在交易過程中,當事人雙方多僅商議運輸方式,極少明確的約定標的物運輸的承運人。以淘寶網的一般網絡交易行為為例,在網購商家的要約中,除了貨物的具體價格之外,還提供了賣家能夠接受并執行的運輸方式(平郵,快遞,EMS等),但是該選擇僅能使消費者選擇運輸方式而不是具體承運人。而在實際發貨過程中,買家多選擇快遞方式運輸,而商家往往由于運費或者自身方便等原因選擇一些對自己來說比較方便,但是服務質量較差的快遞公司作為承運人,這無形中增加了標的物毀損或滅失的風險。在承運人的選擇過程中,實際支付運費的出賣人并沒有參與承運人的選擇,也不能以其他方式主張自己的合法利益。在這種情況下,要求買受人承擔標的物風險,實屬不當。
其次,在一般的需運輸的交易過程中,在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第一承運人之后,一旦出現了標的物的毀損滅失,買受人雖然依然需要支付相應的價金,但是得向承運人要求損害賠償。在傳統的交易中,買受人得通過約定選擇承運人并能獲得相應的托運單據。在這種條件下,一旦出現了承運人的侵權后果,買受人較易于向承運人主張權利。而在網絡購物過程中,由于買賣當事人雙方往往缺少基本的交流,也沒有對對方基本的了解,買賣過程的細節往往不是出于雙方的約定而是出于交易習慣甚至僅是出賣人自身的習慣。在實際執行中,買受人很少能在出賣人實際發貨之前得知其選擇的承運人,而且基本上不能拿到合同標的物的運單。雖然大多數快遞公司提供了網絡查詢業務,但是由于網絡信息更新的不及時性,導致了買受人不能實時了解標的物的狀況,在出現問題之后不能及時了解。即使能夠通過一般社會經驗推斷標的運輸出現了問題,咨詢質問承運人的代價往往較高,且難于從承運方得到真實的答復;確認標的物毀損滅失的,也會因為沒有運單等相應的憑證而難于主張權利。在這種情況下,依舊使買受人承擔標的物風險,會造成買受人利益的損害。
再次,由于網絡購物標的物的復雜性,導致其中一大部分需要運輸的標的物存在固有瑕疵。由于固有瑕疵僅僅是一種標的物發生損失的可能性,且這種可能性與標的物的自身性質有關,所以不能歸為標的物的瑕疵責任。但是由于固有瑕疵(如易變質,易損壞或易死亡等)的存在,使得買受人必須承擔在運輸中標的物由于各種原因損毀的危險。但是,在實際合同的執行中,不能排除部分不法商家直接將變質或毀損的商品直接交付運輸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難以切實的證明出賣人交付的是否是符合合同規定的標的物,即在舉證方面面臨諸多困難。同時,從制度本身來看,如規定不能于交付運輸時檢查標的物的買受人承擔風險,則在事實上將買受人置于了不利的地位;如規定買受人在一切情況下有權拒收標的物,則與我國《合同法》的規定不符,不能正確的區分雙方的標的物風險負擔責任。由于網購合同本身的特性,包裝就成為出賣人交付行為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合理的包裝和運輸(這里的不合理運輸不僅包括快遞公司的違規操作,也包括出賣人沒有將運輸的相應注意事項告知運輸人,或者沒有選擇正確的運輸方式)將會增加標的物的風險。與國際貨物交易的運輸不同,網絡購物的標的物交付大多不需要長時間的運輸,所以正確的包裝和運輸能夠最大限度的減少甚至避免由于標的物固有瑕疵而產生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使買受人承擔風險,事實上就沒有鼓勵出賣人以正確方式為標的物的交付,也就會事實上增加標的物的風險。
最后,由史尚寬先生的敘述可知,以交付作為標的物風險負擔移轉時間點是由于自交付之后,標的物即處于買受人的支配保護之下。即在交易過程中,對標的物負擔損毀滅失風險的當事人應為對標的物能為實際支配管理保護之人。這就代表了學界典型的風險控制論的思想,即標的物的風險負擔問題本身就是一個簡單的風險分配問題,在無協議或其他相反規定的情況下,風險應由能夠對貨物提供最安全保障的一方當事人承擔,而占有或控制貨物的一方當事人通常處于最能有效的保護貨物免受損失的地位。應該注意的是,傳統民法的這一規定源于傳統交易方式,即出賣人向買受人直接交付標的物,而網絡交易中出賣人不能直接向買受人為交付,現行法以出賣人向第一承運人交付為交付完成這一制度決定了網絡交易在出賣人實現交付后,買受人并不能對標的物進行實際的支配管理及保護,這與傳統民法的規定事實上是不完全一致的。而且這里所稱的不能不是單純由于時間及空間上的隔閡,更在于買受人對于承運人的具體情況不得而知不得進行保護。所以,以現行制度考量整個交付過程,出賣人在將標的物交付于第一承運人的時候,只能認定出賣人對標的喪失了控制,而不能認為買受人取得控制或事實上得為控制,事實上更易于控制標的物的應為出賣人而非買受人。從現行法律規定的價值取向出發進行衡量可知,在網絡購物的交易過程中,買受人在接到標的物之前,由于沒有參與整個的運輸過程,不可能為實際支配管理保護,因而不應該承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如要求不能為標的物管理保護的買受人承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與該制度本身的價值取向相違背。
以上四點,是筆者認為在網購合同中不適宜簡單采取交付原則處理標的物風險負擔問題的原因。
第三章 問題解決
按上文所述,我國現行《合同法》的規定不能解決網購標的物的風險負擔問題。筆者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確立遠程買賣的風險負擔原則。
第一節 制度引入
遠程買賣問題源于網絡交易的發展普及,由于該交易方式的特殊性,買受人不得了解標的物實物,從而極易受到生產者在網上作出的各種廣告的誘導,所以各國法律對于網絡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均做出了相應的規定。例如法國在1988年的法律規定“遠程買受人有權在收到其訂貨后7天之內,將其購買的商品退還給出賣人并要求退還貨款等?!睔W盟的有關法律也規定,“自接到貨物之后7天之內,或服務協議簽訂之后7日內,消費者有權行使返回權,無償退回商品。”法律規定了退貨期,使得網購合同在合同解除規則方面與一般的交易合同不同,即買受人被賦予了在一定期限內單方解除合同的權利。
由于這種單方解除權的存在,使得標的物交付情況比一般交易合同更為復雜,即使出賣人通過承運人的運輸行為將標的物運送到買受人手中,也并不意味著標的物完全實現了現實交付。買受人只是代替出賣人暫時占有該標的物,如果買受人在解除權期限內不行使解除權,合同既得成立,現實交付完成;如果其行使解除權解除交易合同,使合同效力終止,則合同未履行部分免于履行,買受人免于負擔對待給付即交付價金的義務,轉而承擔回復原狀的義務。
第二節 制度設計
雖然買受人得在一定期限內行使解除權,但是由于在最后承運人將標的物交予買受人之后,買受人得對標的物進行實際的控制和保護,在這一期間內,如仍不加選擇的使出賣人承擔標的物風險直至合同確定成立,實屬不當。根據遠程買賣問題的相關立法例,結合《美國統一商法典》2-509條第二款的相關規定,筆者認為在網購合同中的風險負擔問題可以分為以下情況進行分別考慮:
買受人從承運人處接收標的物并進行簽收的視為已檢查,標的物并未發生滅失或毀損,買受人不得以標的物滅失或毀損為理由解除合同,如嗣后買受人未行使解除權,合同成立,風險負擔于接收時轉移;如嗣后買受人行使解除權,合同終止,買受人應返還標的物,接收至發送返還期間的風險負擔由買受人承擔,運輸過程中的風險仍由出賣人承擔。
買受人從承運人處接收標的物時,經檢查發現存在毀損或者標的物滅失的,買受人得拒絕接收,由出賣人承擔標的物風險,買受人得拒絕支付價金。對于標的物滅失的,出賣人得直接承擔該風險并要求存在過錯的承運人進行侵權損害賠償,對于標的物毀損的,可以視毀損情況即標的物殘存價值請求買受人返還標的物并請求存在過錯的承運人進行侵權損害賠償,如該毀損不影響實現合同目的的,雙方可以商議合同成立并減免部分價金,減免部分由出賣人向存在過錯的承運人請求侵權損害賠償。
買受人接到承運人通知應接收標的物,但由于買受人受領延遲不能及時交付的,在延遲期間標的物發生的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買受人承擔。
第三節 制度規定方法
在制度規定上,筆者認為,由于現行《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二條有明文規定“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所以可以以特別立法的形式對該問題加以規定。例如在規范訂立關于網絡交易的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買受人得行使解除權的期間,從而確定網購合同中現實交付的發生時間以及在各時段的風險負擔原則。出于近期司法實踐的需要,可以在《合同法》的司法解釋中對這一問題加以闡明,方便適用。
參考文獻:
[1]王利明.《風險負擔問題探討》[J].載《民商法研究》第六輯,2004
[2]史尚寬.《債法各論》[M].臺灣榮泰印書館,1960
[3]郭國汀,莊仲希.《論貨物固有瑕疵》[J],載《中國海商法年刊》第二卷
關于大學生實習報告范文3000字一
前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與電子科技的發展,網絡銷售和電話銷售憑借其方便、快捷及節約成本等優勢,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領域所采用,當然也包括收藏業。
工商管理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為了更好的完成學校規定的實習計劃,也為了鍛煉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而且作為工作前的最后一次實踐機會,也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相比較的最后機會。2014年2月末,我來到了xx收藏xx分公司----x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始為期兩個月的實習。實習過程中,我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學到了很寶貴的社會經驗,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也接觸到了別的專業所涉及的知識點。在實習期間也培養了自己如何在社會中為人處事的能力,理論與實踐結合,這次實習收獲頗多,非常有意義,讓我在理論上、實踐上都有了較大的飛躍。
一、實習目的
實習是一種實踐,目的是讓大學生有一個了解社會的學習機會,接觸實際,了解社會,增強勞動觀點和社會主義事業心、責任感,學習業務知識和管理知識,鞏固所學理論,培養初步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專業技能,借以實際地運用學過的專業知識,也希望能帶來一些啟示。從實習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把課堂學習的理論在實踐中學會具體運用,學習在社會上為人處事,接物待人。希望通過實習的機會找出自身狀況與社會實際需要的差距,及時補充相關知識,掌握相關專業技能,為即將真正踏入社會,正式從事相關工作提前做好充足的知識和能力儲備。
畢業實習是一門專業實踐課,是我們在學習專業課程之后進行畢業設計時不可缺少的實踐環節。它對于培養我們的實踐能力有很大的意義,同時也可以使我們了解傳統的保險銷售模式與現代保險銷售模式之間的差別。畢業實習更是我們走向工作崗位的必要前提。通過實習,我們可以更廣泛的直接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需要,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增強對社會的適應性,將自己融合到社會中去,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縮短我們從一名大學生到一名工作人員之間的思想與業務距離,為我們畢業后社會角色的轉變打下基礎。
二、實習時間
20xx年2月28日----20xx年4月6日
三、實習地點
xx市xx區宿州路宏圖大廈14樓
四、實習單位和部門
我所在的部門是x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電話銷售中心。
五、實習簡述和心得體會
1、實習企業性質、規模、經營范圍和特點、市場定位的概述
我所實習的單位是xx收藏xx分公司----x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之所以選擇它是因為,收藏業在我國屬于新興行業,其擁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而xx收藏是國內第一大收藏企業,主營金銀飾品、錢幣、玉石、書畫、瓷器等的收藏。它是民營企業,致力于打造中國收藏第一品牌,公司愿景是傳承中國悠久文化,創造新的收藏格局。
2、實習單位的組織形式、部門設置、分工與職能的描述
xx收藏作為一個集團公司,主要由三大部分構成:話務中心、物流和實體店,主要部門有人事、管理、培訓、業務、網絡,其中業務部還有細分成熱線、網絡熱線等。人事部負責新員工的招聘和后續上崗、考勤、員工績效考核、內部職員轉部門的面試和轉職等。培訓部負責給新員工培訓公司的相關情況(包括公司間接和發展歷程、企業文化、組織架構、工作要求、發展愿景等),員工的相關情況(包括工作時間、薪資福利、請假等等),專業知識(包括從第一套人民幣到第五套人民幣的識別、哪些錢幣值得收藏、工作的心態問題、收藏品的用途、收藏品的具體分類、收藏品市場等等)。
3、實習的過程和具體內容
我的實習分為幾個階段:
(一)崗前培訓
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前公司對我們進行了為期3天的系統培訓。包括企業相關知識、專業知識、銷售流程、話術及溝通技巧乃至系統的操作??傊?,3天的培訓很快就結束了。
(二)考核通關
滿滿的培訓結束了,等待我們的是考驗,是決定你能否留下的關鍵考核,主要是話術通關。這可是對我們這些天所學的所有東西的綜合運用,而且是一對一的面對考官,還要把他們當客戶。幸運的是我們所有人都順利過關了。
(三)進團隊
考核結束后我們被分到了不同的團隊。原以為過五關斬六將的我們已經可以直接面對客戶了,可沒想到進入團隊的第一件事還是培訓,這次是有針對性的培訓,因為我們撥打的是南京那邊水西門大街展廳等額兌換錢幣的項目,都是南京那邊的電話,于是又是一番培訓考核。逐一通過后竟還沒讓我們正式上崗,而是跟師傅繼續學習,看他們怎么跟客戶說話,如何處理客戶的異議,成功說服客戶到展廳免費參觀并等額兌換100張全新品相全連號的紫紅色五角,等等。
(四)上線
幾天的學習結束后我們終于可以正式上線了,有了自己的座位和工號,我的工號是9838。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我撥打了第一通電話:關機!心情有些緊張了,第二個被秒殺了。之后的很多天我都在不斷地撥打電話,跟客戶報價,介紹藏藝的服務,然后不斷的遭受拒絕,然后又重新振作繼續撥打,雖然有時候心里覺得委屈但卻依然堅持著。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我完成了公司規定的每月最少25個到店客戶的任務。在實習的一個多月的過程中,有不少當初一起培訓一起入司的同時后來都堅持不下去,覺得工作太枯燥或者無法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就辭職了。
4、專業知識在實習中的應用和專業技能在實習中的體現
電銷中的團隊觀念是十分強的,都要都得相互分享、相互尊重、積極參與,比如這個客戶對產品有興趣,可是你又搞不定,這個時候就可以求助隊員,等隊員有問題時也會找你幫忙;同時,它要求一個有開放的態度,要遵守時間,關掉手機或調成絕對靜音,并且保持清潔。要和客戶建立長期的信任關系,學會異議處理,以客戶為中心、以實現客戶的價值為目的,體現自己的專業能力,信守諾言,誠實正直,等等。這些都是工商管理中客戶關系管理的內容在電銷中的應用。
5、對用人單位本專業人才素質需求的表現
作為一個專業電銷人員,要求你有完美的電話禮儀,要讓客戶感覺到你的誠意,不斷提高聲音的感染力,要學會用真誠的贊美做溝通的劑,而認同感是另一個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壓力自己的問題,當客戶有異議或者心情不好時,積極的傾聽更容易讓我們成為被客戶接受的人;通過與客戶的對話,大概了解客戶是個什么樣性格的人,以適應客戶溝通風格;當然,尋找共同點能夠快速的拉近我們與客戶的距離,談客戶感興趣的問題,客戶才會對我們感興趣;真正關心客戶的人,客戶才會關心我們。
6、心得體會與經驗總結
這次實習讓我學到了很多課本上根本沒有東西,讓我覺得以前都是紙上談兵,也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保險業所謂的剩者為王,更讓我明白保險業是一個挑戰你各方面能力的行業。
(一)我覺得如果真想把電銷做好、長久地做下去,就得有打持久戰的決心和毅力。如果沒有這種決心和毅力,遇到人家的拒絕就想打退堂鼓,那就干脆放棄電銷。當然,做電銷被拒絕是很平常的事,慢慢就習慣了。其實挫折多了,經驗也就有了,方法也就有了,拒絕也就少了。不要害怕拒絕,每天都要保持相當數量的客戶撥打量,慢慢總是會有成績出現的。
(二)我覺得做電銷是一種篩選工作,或者說我們做的是一種沙里淘金的工作,我們要大量地、快速地篩選我們的撥打對象,大量地排除那些沙子,盡可能快的找到我們的金粒。這就要求我們非常善于傾聽和分析,爭取用最短的時間內判斷出對方是否有兌換欲望。如果有,就繼續跟進,如果沒有就趕緊放棄,換個目標,這就是篩選工作。
(三)當然個人的職業素養也十分重要。盡管現在外呼營銷系統方便了我們的工作,提高了效率。但是勤奮依舊是我們要保持的姿態。都說電話銷售有一個大數法則,只有保證每天都有足夠的撥打量你才可能有到店客戶。
(四)電話銷售雖然改變了我們保險行業以往的銷售模式。事實上不能單純的說改變了,應該說是優化了。但是我們熱情不能減,勤奮的態度不能改變。盡管現在人們的電話購物意識有所提高,但很多時候跟客戶進行一次通話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跟進,去推敲他的需求,也就是回訪。當然,方法對于我們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時常關心關心客戶,讓他能想起你,想起你是個做電銷的。做得項目是等額兌換錢幣的。當他有需求的時候,就會第一時間找到你就足夠了。我們不能整天整天的追著客戶,要根據客戶的態度來決定預約的時間間隔。我們要將銷售的概念模糊化,在跟客戶的溝通中讓客戶逐漸喜歡上你這個人,跟客戶做朋友,我們常說銷售首先推銷的是你這個人就是這個道理。
總之,這次實習將會是我人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任誰也奪不走。
7、今后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和努力方向
在今天這個人才競爭的時代,做好職業規劃才能更好地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如魚得水。不打算長期做電銷,在畢業之前我會換工作,最近中國平安在招人,我咨詢過,現在要做保險不是以前那么簡單了,要考保險人資格證,不管是做外勤業務員還是內勤行政人事,都要考。并且,要經過平安的一系列培訓,據我所知,有為期約10天的職代崗培訓,也即職前、人、崗前三項;還有部銜訓等等。而且,平安是全球500強企業,現在又是綜合金融集團,中國保險業發展前景又好。我打算進平安,從一個小小的業務員做起,好好做,按照公司的要求,一步步的努力,爭取能早日成為一名平安的綜合金融客戶經理。
六、致謝
首先,我要感謝的是我的導師李道芳教授,在整個實習期間給我的指導。有什么問題都及時聯系幫我解決。
其次,我要感謝人事部的張經理讓我有這次的實習機會,感謝培訓部的廖老師讓我有充分的專業去應對工作,感謝曾曉云主管和狄嬌組長在工作中不斷的給與我幫助,感謝金群、姜楠等同時進公司的同時對我適時地鼓勵和支援。
關于大學生實習報告范文3000字二
一、 實習目的
通過旅行社實習銷售一職了解旅行社的訂單詳情及線路運作,同時把所學的專業知識加以運用,從而加深對自身專業的理解,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二、 實習內容:
1)實習時間:20xx年
2)實習地點:xxxx
3)實習單位:xxxx
三、實習單位介紹
xxxx有限公司成立于19xx年。是一家長期從事組織、接待海外華僑、港澳同胞歸國觀光、旅游探親的專業國際旅行社,也是經國家旅游局批準組織中國公民自費出國游和港澳游的組團社之一。公司現為中國旅行社協會、廣東省、廣州市旅行社協會理事單位。公司主要經營入境游、出境游、國內游三大旅游業務。在全市各區(含增城市、從化市)設有營業網點。本公司將堅持服務至上、誠信經營的理念,秉承以您為本的宗旨服務于社會。
四、實習過程
經歷了初期的不知所措,到現在,真的是百般滋味在心頭?,F在,我已懂得了對待客戶要用到心理學,要懂得客戶的需求,從而細膩地介紹產品。也要懂得和客戶進行溝通,用心推介適合客戶的旅游路線。通過這次的實習,我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為詳盡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對這幾年所學知識的鞏固與運用。從這次實習中,我體會到了實際的工作與書本上的知識是有一定距離的,并且需要進一步的再學習。在這次的社會實踐中,讓我打開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也改掉了很多毛病。知道掙錢的不容易,工作的辛苦,與社會的復雜多變。而為了適應社會,我們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在實踐中鍛煉自己,使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旅行社銷售的工作比較繁多,學習的內容也有很多,包括:
(1)電話營銷:每日都要電話拜訪客戶,詢問是否有旅游的意向,主要集中在公司團體旅游為主,為有意向的客戶解答相關旅游問題并給客戶提供專業意見。
(2)熟記旅游線路:銷售人員一定要熟記旅游線路、線路的排期、線路的基本情況,包括三餐安排、住宿標準是否掛星、自費項目、報送機場來回、景點等要非常熟悉。還要熟悉利潤的組成、來源、報價,一條旅游線路價格的組成。
(3)門票業務:省內省外各景點門票門市價格、同行價格、團購價格都要熟記在心中。
(4)訂車、訂票、訂酒店:針對客戶相應的旅游線路及要求后,為客戶訂票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出行工具對應不同的業務部門交涉和溝通,這一步也是最需要耐心和細心的一步。首先要和計調部門或旅游同行聯系,確認這條線路是否還有效和是否還有位。然后要核對客戶個人資料和個人要求,并根據對應交通工具和出行時間進行訂票,最后再聯系酒店方落實所訂酒店的具體情況方為完成。
(5)接聽來電咨詢電話:在電話響鈴三聲內必須接聽電話,并且主動自報公司名稱讓客戶知道,再來了解客戶的需求,快速準確地向客戶提供信息,再從旅行社的線路中挑選出符合他要求的線路供客戶選擇。
(6)簽訂旅游合同:1.向客戶講解線路,承認和小孩的價格所包含的款項后,客戶選擇對應出游路線后,就擬定好合同讓客戶瀏覽合同中的細節并進行講解,客戶確認無誤后在合同上簽名并收取旅游費用。當面點清款項后給客人開收據、發票,留下客人聯系方式,最后把一份旅游合同、收據、發票、旅游線路表一同遞給客戶,另也有一份旅游合同是作為自己公司留底備案。這樣旅游合同就簽訂完畢。
(7)電話、短信通知:當客戶臨近旅游時間,要電話或短信再次通知客戶出游時間、上車地點與時間。以及一些溫馨提示像記得帶上身份證,還有一些旅游必備用品等提示。
(8)回訪:客戶回程后,要回訪客戶的旅游情況,留下客戶寶貴的意見及建議,促進公司的進步與改善服務質量。
五、實結
這次的實習工作令我深刻的明白到旅游行業的不容易,旅游業是服務性行業,這是旅游業的性質。要求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素質和熱情的服務態度去對待客戶,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和批評。畢竟服務性行業是沒有標準和尺度去衡量什么才是優質服務,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只要用心對待每一位客戶,真心懂得換位思考,就能做到為每一位前來的客戶訂制一條屬于他們的優質旅游路線。
旅游工作要有仔細謹慎的工作態度,因為里面牽涉了客戶的隱私。身份證號碼、名字、電話、住址等個人資料,為客戶訂機票或購買保險的時候身份證號碼和名字的正確輸寫就非常關鍵,一旦出錯不僅耽誤了客戶也會造成公司的損失。
銷售表面看似輕松簡單的工作,實則背后還是要花相當大的心思和功夫在其中。要記住價格,熟背線路等,不過這些都是為了提供更好更專業的服務給客戶,是給公司帶來利潤的前哨,小小的職務發揮大大的作用。以下總結了幾點實習中懂得的道理:
一.廣泛認真地學習各種理論知識
書到用時方恨少。在工作中許多實踐性的操作,都需要寬泛的理論知識支撐。所以,上課期間我們應該抓住這大好時光,廣泛地學習各種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汲取一些理念性的文化。
二.踏入社會之前,應努力鍛煉自身的基本能力
在工作的各個環節中,我時常需要與客戶交流以及對上級進行信息的反饋,其次,工作中的一些環節也必須要與共事的人解釋以及表達清楚。而在此時自身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則非常的重要,因為這體現出了個人的基本能力。因此,應該努力鍛煉自己的溝通、表達和合作能力,因為踏入社會之際,便有了一個可以讓自己展現能力的平臺。
三.實習期間,不要放棄任何一次提高專業技能的機會
實習期間,除了了解公司概況情況以外,還要牢記一些專業信息。比如是旅游的線路安排、酒店、門票等等。在后面的工作中漸漸發現,牢記這些信息也是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因為時間有限,不可能每每想起才去翻看筆記本或者向他人咨詢,只有變成自己的東西才能在工作中運用好并且迅速反應。才能給客戶展現自己專業的一面,這也是我們實習生需要具備的最基本的專業素質。
四.待人處事的態度以及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這次實習于我而言,是踏入了社會,也實質性的接觸到了一些陌生的群體。我們所接觸到的人性格、品質、性情、做事做人的風格都是不同的。在公司的同事雖然我們年紀相仿,但卻感覺他們很成熟,很專業,很可靠的感覺,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教會了我很多事情,使我體會到:一定要勇于推銷自己,將自己的才能展現出來。我也深深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我不是一個個體,而是一個團隊中的一份子,只有與同事間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真誠交流,才能令工作開展得更加順利。
五.自身存在的不足
關鍵詞:中職教育;影視制作專業;實踐模式
影視制作在我國作為朝陽產業,已經顯示出了強大的市場利潤和人才需求空間。放眼目前全國的影視制作專業教學大多集中在高校和各種培訓機構,隨著網絡的發展,全民影像時代的到來,影視制作專業早已不是象牙塔的專利。我國中職影視制作專業較為發達的地區集中在以江蘇、上海為首的長三角一帶。廣東省作為經濟發達省份,中職教育的前沿高地,擁有高素質的師資人才和一流的教學硬件條件,地處沿海經濟發達區,內可依托內地影視文化強勁浪潮,外可借鑒港澳影視藝術發展經驗,因此在發展中職影視制作專業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同時,我們也認識到雖然珠三角地區在影視創作和人才的需求上有很大的市場空間,但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卻顯不足。以2013年全國中小學影視節的參賽和獲獎單位情況為例,廣東省的參賽作品非常有限,最高獎項金犢獎的競爭中僅有一個作品獲得入圍獎。主要原因在于廣東地區中小學校園影視文化建設不足,中職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基礎,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今天更成為培養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的重要陣營。在這種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大環境下發展中職影視制作專業是大有前景的。
1研究現狀分析
在撰文前,筆者已對題目的研究現狀做了詳盡的分析。從兩組大數據中可以看出目前國內本題目的研究較少,尚停留在研究起步階段。在我國文獻權威搜索平臺——中國知網的搜索欄上分別輸入“中職影視制作教學研究”和“中職影視專業學生培養模式”兩個關鍵搜索詞句后,共搜索出有效文獻36篇,其中內容為各省市中職影視后期競賽試題分析的文獻有12篇,內容為影視動畫教學探討的文獻10篇,內容為影視后期制作教學方法研究的有9篇,較為實際研究中職影視制作專業學生實踐模式的文獻僅有2篇,且都是期刊發表短論文。在百度文庫平臺上搜索“中職影視制作教學研究”和“中職影視專業學生培養模式”兩個關鍵搜索詞句后,粗略統計共搜索出有效文獻約10余篇,其中有效文獻3篇。而從國內大型購書網站當當網和亞馬遜網上也沒有搜索到與題目相關的圖書,網上可搜尋到的現有的出版物均為影視制作教材圖書。除了網上的搜索外,筆者也曾前往廣州(廣州購書中心)、上海(上海書城)、西安(大唐書城、陜西省圖書館)等地的大型書城及圖書館進行實地文獻查閱,與題目相關的研究性刊物數量非常有限,且內容多為高等院校影視專業研究或影視制作工具型書籍??偨Y之前的文獻可將研究觀點總結為:1)影視后期技能競賽在推動中職影視專業發展上起到了一定積極的作用,但同時因為競賽內容與實際脫節,造成在教學上過于重視軟件技能而忽視了創意與藝術性;2)中職影視后期制作教學方法中應重視案例教學和項目教學相結合;3)中職影視動畫開展艱難,老師自身的技能水平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該專業的老師應當多下企業實踐,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綜上所述,幾乎能夠搜索到的文獻中只有對影視后期制作教學的探討。事實上,影視制作包括前期和后期,對于經濟發達的省市,開展影視攝像等前期的課程是完全有條件的。但目前對中職影視制作專業學生實踐模式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現有的研究基礎薄弱,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2研究要點分析
要討論中職影視制作專業學生實踐模式探索這一論題,需要考慮兩個重要因素:1)地域性。中職教育一定要結合當地的實際市場需求來制定人才培養方向,否則學生的就業和實踐就會成為很大的問題。例如:上海地區的職業教育中藝術設計是很有優勢的專業,因為憑借上海出色的藝術文化、廣告等產業,市場對該方面的需求量十分龐大,在文化消費方面也有保障。在本文中,筆者僅以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作為題目研究地域,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的中職教育在全國走在前沿,隨著該地區產業升級,政策調整,文化服務也興起,影視制作市場逐步放大,進行本題目的研究是契合當地實際需要的。2)如何打造校內學生實踐平臺,如何搭建校企合作橋梁。學生在校內只能完成基礎技能知識的學習,而真正培養出合格職業人才必須有企業的參與,否則就是閉門造車,陷入盲目競賽和考證,前往企業應聘遇冷的怪圈,對學生的培養不利。
3現有研究基礎
以筆者就職的中等職業學校影視專業作為研究對象。可將研究中遇到的問題及現狀總結如下:1)目前影視專業的課程設置主要以影視后期制作為主,教授的軟件有:AdobePremiereCS6、AdobeAftereffects。學生能夠掌握兩種后期編輯軟件的使用方法并獨立完成簡單的剪輯任務。但學生對于影視作品中的畫面構成、色彩構成、效果設計,蒙太奇剪輯技巧等影視后期制作所需的基本知識十分缺乏,導致學生的作品畫面缺乏美感和創意設計靈感。2)本校成立了校園電視臺,能夠承擔一部分影視攝影和攝像工作。但校園社團規模有限,只能容納15名左右同學,無法滿足所有影視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經過3年的教學嘗試,由于學習了影視前期策劃、編導、攝像等內容,進入電視臺的同學在影視審美和對鏡頭畫面構圖和色彩,以及剪輯節奏等方面都較其他學生有很大提高。由同學們全程拍攝制作的微電影作品在全國中小學影視節中屢獲獎項。這是影視專業教學模式探索的很好嘗試。3)學校申請成立了影視后期制作工作室。工作室旨在培養優秀的影視后期制作人才,可滿足各類競賽需求。同時,也希望以工作室為紐帶,搭建校企合作平臺,使其價值最大化,培養更貼近企業需求的實踐型人才。
4研究內容及方向——改為探索模式小結
本文的研究著眼于影視制作專業學生的實踐模式方向的確立,通過研究總結出一套符合當地市場人才需求的系統的學生發展實踐模式方案,包括:學生職業規劃、完善教學實踐體系(包括課程體系和校內與校外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就業指導等方面。經過筆者多年的影視從業經驗及教學經驗總結來看,論題的研究需要從3個大的方面入手,可將研究目標總體框架設定為:1)完整的影視前期加后期校內實踐模式。在有充分物資保障的基礎上,盡可能的開展影視前期加后期校內教學與實踐。影視制作專業學生入學第一學年,在校內學習影視制作的前期(包括攝影攝像專業課程、編導藝術、影視鑒賞)等課程,在校內的第二學年學習影視后期制作和數碼影視制作。其中的數碼影視制作這門課程重點培養學生制作完整的影視作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工協作完成一部校內實踐制品。學生在參與制作當中,自主分配導演、攝像、燈光、道具、演員、后期制作等工作,一個組以5—10左右人為宜。以一個40人的班級為例,學校需要提供的硬件器材有(這里提到的影視設備僅為滿足教學用的基本配置):攝像機10臺;燈光等攝影器材5套;軌道等大型設備1套;可完成影視后期編輯的電腦40臺??傇靸r約為25萬人民幣。這樣做的優勢有:學生可以從前期到后期有一個完整的工作流程體驗,并在實際操作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便于最后一個學年中針對性的學習和實踐。2)細化專業方向,實現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地區影視制作專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通過調研的方式,走訪順德區電視臺及影視企業,總結出順德地區影視制作專業人才的需求方向,為制定人才培養模式打下基礎。以指導學生實踐為目的,根據企業調研總結出的人才素質需求來制定務實的專業培養課程體系。同時認真做好中職影視制作專業學生就業指導。通過跟蹤相關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下企業進行畢業學生的滿意度調查,總結出符合當地影視制作領域職業發展指導方案。以“微影社”、“校園電視臺”等社團活動形式為新的課程實踐基地,鍛煉學生在校內的實踐能力;成立“影視工作室”,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滿足學生在校內完成企業實踐學時的愿望。校企合作的模式可定位為:企業派專業人員進校園指導學生校內實踐;企業可將實際案例作為合作項目,引入合作教學環節中。被選為企業培養對象的學生,需與企業簽訂意向合同,在畢業時該企業有優先選擇權,學生應首先考慮進入該企業工作。同時,學校負責提供校企合作中校內培訓的場地和硬件、軟件等設備。學生在校兩年里,已經學習了影視制作需要的基本技能,根據之前的學習實踐,學生根據意愿選擇更為細化的專業方向,主要方向有:攝影攝像和影視后期。再第三學年中的前半年,學生可以參加企業開展的項目培訓,也可進入企業實習,如果企業的用工人數滿額,其余的學生可在校內繼續進行實踐活動,這些實踐活動有學校作為實踐課程組織,都以模擬真實的實踐案例為教學內容,力求讓學生得到最實際的鍛煉。
5研究的重點、(模式)解決的關鍵問題及創新之處——改為研究創新之處
中職影視制作專業學生實踐模式研究可以突破的重點是:找出中職影視制作專業學生實踐模式的新思路,完善實踐課程體系??梢越鉀Q的關鍵問題為:將人培養模式和順德區影視制作人才市場需求相對接,使教學實踐模式有的放矢。主要創新之處為:打破以往以學校為主導的職業人才培養模式,從市場需求的實際出發,以學生為主體,以就業為導向,探索既符合中職影視專業教學條件又有利于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新模式。綜上所述,本文以探討的姿態,提出中職影視制作專業學生實踐模式研究(探索)這一命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但本文也僅僅簡述了研究價值和研究方法,為該命題的開展提出自己的想法。要使之完善合理,仍需要進一步的開展研究工作,也希望本文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請各界專家及同仁共同探討指正。
參考文獻:
[1]崔長華.影視后期制作[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2]徐國慶.實踐導向職業教育課程研究:技術學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姜大源,吳全全,等.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國家科研經費項目涉及的經費是由國民生產收入重新再分配而來,具有嚴肅性,因此如何管理在科研領域里的國家經費,是我們本文要深入討論的問題。傳統的國家科研經費項目管理存在一些問題,如:重復立項、立的項目需求性不強、經費使用管理存在真空區、項目評審專家評審能力參差不齊、專家立場不中性、項目驗收完成后科研設備長久閑置,最終只會報廢處置,造成無效用的經費投入,致使國家經費損失巨大。本文初步探討一種管理思路,希望引入風險管理的意識和方法到國家科研經費項目管理工作中。
關鍵詞:
國家科研項目;科研經費;問題;風險管理;誠信管理
十以來中央政府提出規范化工作的改革發展方向,指出規范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成為與戰略、規劃、政策同樣重要的國家治理手段。曾對規范化治國明確提出,規范化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長遠的意義,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可涉及經濟、技術、科學等管理范疇??蒲许椖抗芾硎菑慕鼛资觊_始逐步發展起來的,世界各國、各行業所采用科研項目管理系統各有差異,但其基本原則和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一致的。中國科研管理水平與國際同行相比,差距很大。國家科研經費項目涉及的經費是由國民生產收入重新再分配而來,具有嚴肅性,因此如何管理在科研領域里的國家經費,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立規矩,就是建制度,是防范風險發生的重要手段。規矩立好了,才有路可走,才能越行越遠。
一、規范化科研項目風險管理的必然性
科研項目管理是一個過程管理,包括項目的研究范圍、組織、進度、成本、質量和后勤保障等,科研項目管理活動貫穿于項目整個科研周期并通過計劃、組織、控制、效果評估等手段達到科研項目目標。科研項目管理也是一個風險管理、信用管理。規范化科研項目管理是通過一系列規范體系,貫穿從科研項目管理的原則方針、組織要求、科研全過程,從而控制技術、進度、經費等方面的風險,這些準確而可操作的全面的規定,有利于剛性地管理國家經費科研項目,不僅僅要達到科研項目目標,而且還要做到目標的具象化、真實性、可追溯性和科研經費的明晰化、責任化、可審計化、成果化。這需要在科研項目管理中,對重復性的事物和概念,通過制訂、和實施規范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它不是簡單的部門行為,而是多個部門綜合行為,是經濟社會發展、市場化、商業化和國際交流發展的必然結果。
二、傳統國家經費科研項目管理風險簡述
傳統的國家科研經費項目管理存在許多方面沒有風險管理機制,包括:重復立項、立的項目需求性不強、經費使用管理存在真空區、項目評審專家評審能力參差不齊、專家立場不中性、項目驗收完成后科研設備長久閑置,最終只會報廢處置,造成無效用的經費投入,致國家經費損失巨大。第一,申報項目:項目負責人制定科研項目目標、計劃、預算等;其風險是:項目負責人主觀上存在風險,重復立項、立的項目需求性不強。第二,專家評審,篩選立項,其風險是:專家權威風險,無法保證立場的中性。第三,項目執行:科研項目管理包括財務管理、人員管理、設備使用管理、中期形式報表,其風險是:經費使用風險。經費管理存在真空區。第四,項目驗收:其風險是:驗收專家評估風險。立場如何確保其中立性。項目完成后沒有技術成果轉化的機制,致使研制出的設備長久閑置,成為垃圾,無人問津,多年后報廢處置,造成國家經費無效使用。第二,傳統的國家經費科研項目管理方法的弊端是:個人主觀因素過多,管理松散,工作銜接不嚴謹,科研人員與風險管理人員沒有明確的組織分工,往往是對立的態度,兩者因為關注的領域不同,溝通不暢,造成管理真空區,從而形成風險累積。沒有明確的風險管理部門,更沒有風險管理者事前、事后參與到科研管理中的可操作的機制,做不到事前、事后管理,而僅僅是財務部門的事中結算管理。缺失風險管理部門的作用。
三、規范國家經費科研項目風險管理探討
(一)在申報項目階段
加入科研計劃部門深入的市場調研與分析工作報告??萍既藛T協助風險管理者做出經濟和科技的兩個方面的可行性分析報告。規范的科研立項工作是立項時要做大量的調研工作,統計經濟數據,做出調研分析報告。科研計劃部門要參與進來,科研技術人員協助風險管理者一同搜集相關數據,做出經濟需求和技術需要分析報告,以往只是科研項目負責人做科研技術可行性報告。現代國家經費項目更加重視對國家的、民生的需求分析。為了杜絕盲目、非經濟立項,需要科技戰略部門和科研信息部門提出經濟上的搜集要素,如:外界政治經濟環境因素、技術的改變因素、新技術的產生因素、經費的變化因素,做好經濟和科技兩方面的可行性分析報告。要對各種相互有抵觸的需要加以權衡。從而幫助決策者充分理解科研目標的需求,準確把握經費投放的靶位。
(二)評審立項階段
在專家評審立項階段,建立專家科研個人誠信機制,包括建立科研專家誠信機構、制度、推出守則及懲戒辦法、建立科研誠信檔案、專家誠信評級、投訴管理等制度。
(三)在項目科研階段
第一,建立科研項目負責人個人科研誠信管理模式,同樣包括:建立科研人員誠信機構、制度、推出守則、懲戒辦法、建立項目負責人的科研誠信檔案、科研人員的信用評級、投訴管理等制度。第二,經費統籌部門是事中參與到科研管理中的風險管理部門。國家科研經費使用管理,科研項目人提供需求清單,由統籌部門按清單去市場詢價,統籌部門統籌直付,統籌部門做出采購分析評估報告,以備事后審計。第三,項目負責人的項目管理工作是相對獨立的,包括:立項申請、制定合同與計劃及費用核算、質量控制、參加人員選擇、外部內部溝通等有關項目科研風險控制等綜合進行有效的、全面的管理。保證科研技術可描述性文件歸檔,科研技術的可控性管理,科研成果可追溯性。第四,網絡管理部門是簡便并嚴謹的風險管理工具。還需要建立規范化管理電子網絡,劃定責任界限,協調相互間接口。在網絡的每一級明確控制、評估和證明質量合格的目標。科研項目組織標準化:標準要形式化具有可操作性,明確參與者的職責、相互關系、權限等,協調參與者與現有組織結構間的關系。加強規范化全過程管理。總體上,規范化的國家經費科研項目管理包括風險管理,細分可分為:規范化的財務風險管理、規范化的人員風險管理、規范化的設備使用風險管理、規范化信息/文件管理。第五,財務部門是記錄成本和進度的風險管理部門:不僅僅是為保證人力、設施、材料和資金的最佳使用,提示科研項目負責人項目的可行性,及同類科研項目的可比較性。規范化成本管理,科學化、定量化。在大量數據資料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成本模型并嚴格成本控制,目前采用粗放型的成本估算,缺乏定量控制辦法,科研項目缺乏預算定價依據。因此,加強成本管理和經濟精算分析,建立科學的科研經費管理模型,當務之急。
(四)項目驗收階段
項目驗收階段,同樣需要建立驗收評審專家誠信管理機制。保證專家中立性。確保公正評審。
(五)項目驗收后,建立技術成果轉化機制,通過市場驗證,跟蹤評估。
技術成果轉化部門是事后參與科研成果價值評估風險管理部門,長期跟蹤技術成果,做出技術成果轉化情況分析報告,以此也可把它作為以后評估立項目時或驗收時對評估專家的誠信評級加分還是減分的誠信數據采集的參數、同時也作為對項目負責人的誠信評級時的誠信數據采集的參數。
四、結束語
本文意在提出未來國家科研經費項目管理工作的發展方向。涉及國家科研經費項目管理模塊包括:信息采集及管理系統、市場調查與分析、財務管理、誠信管理體系、信用和市場風險管理、征信數據庫應用開發、誠信評估與客戶關系管理等諸多方面,以此框架建立嚴謹的國家科研經費項目管理制度。只有當風險管理部門介入到國家科研經費項目的管理里來,才能在事前、事中、事后對項目的風險做出測量并準確預警,同時提示決策層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與國家經費損失風險,讓國家經費高效使用。
作者:李舸 單位: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