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新生兒黃疸常見護理問題范文

    新生兒黃疸常見護理問題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生兒黃疸常見護理問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新生兒黃疸常見護理問題

    第1篇:新生兒黃疸常見護理問題范文

    【關鍵詞】 新生兒; 家庭訪視; 護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5.040

    新生兒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因此,新生兒的家庭護理尤其重要[1]。在新生兒家庭護理過程中,家長會遇到諸如合理喂養、臍帶護理、皮膚護理、異常情況的發現與處理等許多問題,一遇到問題就把孩子送往醫院就診,給家庭帶來諸多不便。所以,有專業醫務人員按時對新生兒進行家庭訪視十分必要。通過訪視,了解新生兒健康狀況,宣傳科學育兒知識,指導母親哺乳、護理、防病和如何發現異常[2]。筆者所在科2011年4~9月對58例新生兒進行了家庭訪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科2011年4~9月58例新生兒訪視資料進行分析。

    1.2 方法 組織好人員,準備好物品,在新生兒出院后第3~7天進行初訪,新生兒第14天進行復訪,第28天進行滿月訪。每次訪視,首先和家長進行交流,對新生兒的一般情況和生活環境進行觀察;其次對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情況進行監測,如身長、體重、頭圍、囟門等;再進行相關體格檢查,如頸部、脊柱、四肢、胸腹部、外生殖器等;最后對通過詢問、觀察、監測和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護理、健康指導或者轉診,做好訪視記錄。

    2 結果

    在對58名新生兒的家庭訪視中,21名新生兒存在各種問題(有9名同時存在2種問題)。其中皮膚黃疸7例,尿布炎6例,面部濕疹5例,臍部滲液5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腹瀉2例,眼部有分泌物1例,心臟聽診聞及雜音1例。

    3 討論

    3.1 在新生兒訪視中,筆者發現皮膚黃疸7例,占12.07%,其中生理性黃疸6例,轉診1例,后被診斷為病理性黃疸,經治療痊愈。通過家庭訪視,發現很多家長缺乏皮膚黃疸的相關知識,盲目地等待黃疸自然消退,也有少部分家長對皮膚黃疸過于擔心,以為孩子生了什么病。筆者向家長講解黃疸發生的原因,生理性、病理性黃疸的區別,幫助分析是否有喂養方面的因素,指導如何保持新生兒皮膚清潔,注意觀察黃疸出現的時間、伴隨癥狀及消退情況,懷疑病理性黃疸,及時就診。

    3.2 通過訪視還發現,尿布炎在新生兒期也比較常見,尿布炎有6例,占10.34%,筆者指導家長勤給寶寶更換尿布,大小便后及時清洗臀部,輕度的用電吹風吹局部、茶葉外涂等實用方便的措施[3],中重度的指導就診,接受藥物治療。筆者還幫助家長找到引起尿布疹的原因所在,讓其注意避免,如長時間使用尿不濕、使用的尿布是化纖類的、便后不及時清洗皮膚、臀部墊不透氣的防水油布、使用刺激性強的洗衣粉洗尿布等。通過指導,家長知道了如何防止尿布炎的發生,也學會了尿布炎的正確護理方法。

    3.3 面部濕疹在新生兒家庭訪視中也發現了5例,占8.62%。筆者針對濕疹發生的原因指導家長,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新生兒使用的包被、衣服要選用柔軟的棉制品且經常暴曬,盡量采用母乳喂養,母親最好不要吃辛辣、魚蝦等食物[4],新生兒可帶棉制手套,防止因瘙癢而抓傷臉部。盡量保持局部干燥,可用治療濕疹的外用藥物,濕疹嚴重出現滲液,建議轉診。

    3.4 新生兒出院在家,臍部護理對于家長來說也是比較棘手的問題,訪視發現5例臍部滲液,占8.62%。多是在臍帶殘端脫落前,因洗澡或小便弄濕臍帶及敷料,家長由于缺乏臍部護理知識,擔心寶寶疼痛,不敢或不會清潔消毒臍帶局部皮膚引起。也有不少家長反映家中沒有消毒用品,很不方便。筆者通過家庭訪視為新生兒做臍部護理讓家長感到如釋重負,還向家長講解新生兒臍部護理的常識,教會其用75%的酒精徹底擦拭臍部,更換敷料,指導每日觀察臍部,洗澡或換尿布時避免沾濕或污染。

    3.5 通過訪視筆者還發現,有些家長缺乏科學育兒觀念,不敢開窗通風,過度保暖,生活環境空氣不新鮮,室內溫濕度掌握不好,導致新生兒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有些家長缺少新生兒喂養方面的知識,母乳喂養的姿勢不正確,導致破裂疼痛,混合喂養和人工喂養的新生兒則容易發生腹脹、腹瀉;有些老人還再給新生兒擠、捆蠟燭包、用書或硬的東西枕扁頭、用母乳給寶寶擦臉。通過家庭訪視得以發現這些問題,才能針對性地進行健康宣教、護理和就診指導。訪視時,筆者還詢問新生兒疾病篩查和免疫接種情況,接受家長關于新生兒疾病篩查方面的咨詢,指導接種卡介苗后皮膚局部反應的觀察方法;筆者教年輕家長學習嬰兒撫觸和給寶寶做嬰兒操,講解撫觸和嬰兒操的作用;有些疾病如鵝口瘡、先心病、髖關節發育不良、臍疝、隱睪等,通過家庭訪視亦能夠及時發現并指導就診。

    總之,切實有效地開展新生兒家庭訪視工作,可以及時發現新生兒期存在的問題,給予正確的護理,可以對新生兒家長進行針對性地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導,拓寬家長科學育兒的知識面,提高新生兒保健質量,減少新生兒死亡。

    參 考 文 獻

    [1] 張淑麗,高希花,王利君,等.家庭訪視對新生兒期發病率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1,8(6):181.

    [2] 楊金梅,張翠梅.以產后訪視為契機拓展婦幼保健院功能[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2919.

    [3] 段夢娟,何國平.新生兒尿布皮炎防治與護理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0,25(9):97.

    第2篇:新生兒黃疸常見護理問題范文

    優質護理服務是指以患者為中心,加強基礎護理,護理責任,全面落實和深化護理專業的內涵,提高醫療的整體水平。“以患者為中心”是指護理人員的思維和醫療行為,無處不為患者的利益,將患者的所有活動擺在首位,緊緊圍繞患者的需求,控制服務成本,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措施需要方便,工作過程應該簡化,為患者提供“高效,優質,低耗,安全,滿意”的醫療服務。滿足患者的生活的基本需求,讓患者有安全感,讓患者的身體舒適,用幫助來平衡患者的心理,獲得患者的家庭和社會的協調和支持,以高品質優質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患者和社會的滿意度,是優質護理服務的主要內涵。當新生兒黃疸時,高品質的護理服務可增強療效,提高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關鍵詞】

    黃疸;新生兒;優質護理

    出生后28天內出現的黃疸稱為新生兒黃疸,是由于膽紅素代謝障礙,導致血液中的血清膽紅素水平升高,可引起患兒嚴重的中毒性腦病如神經系統后遺癥。新生兒黃疸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其中病理性黃疸對患兒的身體健康等影響尤為嚴重[1]。及時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對預后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新生兒黃疸是在兒科的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原因為膽紅素產生太多,肝功能異常,膽汁引流障礙,膽紅素代謝紊亂可使游離膽紅素濃度升高,臨床表現主要為皮膚、黏膜和鞏膜黃染,影響正常新生兒的生長發育[2]。因為新生兒血腦屏障未成熟,大腦中的高膽紅素濃度引起膽紅素腦病,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嚴重損害[3],甚至威脅生命安全,因此,新生兒黃疸早期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代丹丹[4]研究認為,用全面優質的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患者給予治療可明顯提高療效,康復時間短,能夠有效控制治療后遺癥。

    1新生兒黃疸癥狀特點

    1.1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2周內消退,早產兒可持續3周左右消退。

    1.2出生24小時內即出現黃疸,或15天后黃疸仍不消退者,或退而復現等均應考慮為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過重出現手足心發黃,新生兒精神差、拒奶、體溫升高、尿液深黃色,大便呈灰白色,更為嚴重者可出現高熱、抽搐等現象。

    1.3道梗阻可出現黃疸,肝臟疾病新生兒黃疸一定要到醫院診斷并給予及時治療。特別是核黃疸發生時,會損壞神經系統,也稱為膽紅素腦病,死亡率非常高,及時治療生存下來也會有智力低下,如視聽障礙、手足抽搐等后遺癥。

    1.4黃疸期密切觀察、及早采取干預手段是治療的最好辦法,臨床上多使用口服“枯草桿菌二聯活菌”或中藥“茵梔黃”在配合照射藍光治療,定期使用黃疸測試儀監測黃疸的情況都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1.5每天新生兒體內合成的膽紅素超過成年人的2倍,這時其肝、腎臟器還未發育充足、排泄和膽紅素吸收能力低下,加大了黃疸發生的風險[5]。黃疸發生高風險因素還包括新生兒合并酸中毒、缺氧、脫水、饑餓及胎便延遲排[6]。嚴重的新生兒黃疸會嚴重影響患兒的大腦和神經系統,及時采取有效的干預非常重要[7]。

    2優質護理方法

    優質護理包括開展健康教育、增加喂養次數、改善外部環境、密切觀察病情、新生兒撫觸按摩等方法。

    2.1健康相關教育對患兒家長開展健康知識教育,向其宣教相關的知識并解答問題,同時對藍光臨床照射治療原理與治療成效簡單介紹,使之明白藍光照射治療流程與治療過程當中需注意的事項[8]。

    2.1.1護理人員要以一對一的形式向患兒家屬講解黃疸疾病的相關知識與注意事項,包括患兒皮膚、臀部的護理和應急的相關護理方法,對母乳和代乳品的喂養方法,關于黃疸知識的講解,讓患兒家屬對黃疸疾病有所了解[9]。

    2.1.2皮膚護理。黃疸患兒受黃疸濕熱相加的影響,會產生劇烈的皮膚瘙癢感。指導產婦時刻保持新生兒皮膚的干凈清潔,防止新生兒不自主的將皮膚抓破。

    2.1.3指導患兒家屬采用正確的喂養方式,以保證患兒腸道內部能夠創建正常的菌群,維持正常的腸蠕動,提高排便功能,降低膽紅素的肝腸循環作用。幫助產婦正確掌握新生兒的進食規律,指導產婦在新生兒感覺饑餓啼哭之前進行哺乳,使新生兒自行建立內循環腸道菌群系統。掌握新生兒的排便規律,母乳喂養多為3~4次/d[10]。

    2.1.4臍部護理。指導產婦每天堅持使用低濃度的碘伏或安爾碘對新生兒的臍部進行擦拭消毒。

    2.1.5喂藥護理。指導產婦在為新生兒喂藥時,保持新生兒的頭部略高于身體,向左側稍微偏斜,避免新生兒出現反流現象,密切觀察新生兒的皮膚顏色變化。

    2.1.6指導患兒家屬密切觀察患兒黃疸的發病時間、病程進展、大便顏色,觀察有無出現發熱、皮膚感染、臍帶感染等其他癥狀[11]。

    2.1.7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兒家屬的交流溝通,緩解其緊張、焦慮、恐懼等方面的負面情緒和心理壓力。

    2.1.8護理過程中要適當增強患兒的體質,每天都堅持游泳和撫觸,并利用藍光照射15min。

    2.1.9及時記錄患兒的信息資料,并妥善安排好出院跟蹤隨訪工作。在社區的產后訪視中,很多新生兒健康問題都是因為護理和喂養不當造成的,所以社區醫生在產后訪視中對新生兒的健康問題進行指導,能夠有效降低新生兒的發病率。

    2.2外環境的準備護理人員對病房衛生應密切關注,保持病房內的清潔,保證通風良好,室內的溫度應在25℃左右,空氣濕度保持在55%~65%。藍光照射治療溫箱的溫度在31℃左右,溫箱要有軟棉布覆蓋,并將新生患兒頭部放置于溫箱的一側,目的是防止在嬰兒活動的過程中受傷.在將患兒放入溫箱中治療前,要修剪患兒的指甲并給患兒帶小型手套,防止患兒抓傷自己的皮膚。

    2.2.1加強患兒的補水護理。在促進排尿降低膽紅素的前提下,護理人員應每天觀察患兒排便次數,如果小便次數小于6次每日,要及時報告醫生同時采取補液等治療措施。

    2.2.2合理喂養。新生兒應提倡母乳喂養,可加速糞便排泄,有利于降低血膽紅素濃度。除嚴重的母乳性黃疸外,應按照患兒需要盡早給予母乳喂養,一般每4小時1次。當患兒黃疸嚴重軀干和四肢出現時,需采用人工喂養停止母乳喂養,為避免因喂食過多加重胃腸道負擔,配置奶粉時需嚴格按照規定,否則會對患兒機體營養狀態造成影響。喂養次數的增加:每隔4小時對患兒進行一次喂奶,喂奶時需注意應選取右側臥位,此可使得奶水充盈于奶瓶的瓶頸部位,對空氣有封閉作用,能夠避免其進入嬰兒胃中,當喂奶結束時,選擇正確舒適的側臥放置患兒,防止發生患兒溢奶窒息的情況。發現患兒有嘔吐現象時,應及時告知醫生配合檢查,并進行清理,維持溫箱內的環境衛生。

    2.2.3撫觸按摩。對患兒腹部進行撫觸按摩治療。按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在臍痂未脫落前不要按摩該區域,有助于胃腸活動,可刺激患兒胎糞排出;也可以由專業護理人員協助患兒使用新生兒特制游泳圈在確定水質清潔、水溫在37℃的溫水中進行游泳練習。游泳練習可促進新生兒的胃腸道蠕動使食欲增強。在將患兒放于藍光治療溫箱中,可輕輕撫摸患兒的頭部,此方法可使嬰兒很快自然入睡,給予患兒安全感[13]。當患兒平靜下來,需對患兒采取正確的放置于箱內,在患兒背部與腹部進行環形撫摩,可對皮膚神經進行有效的刺激,從而興奮脊髓神經,使中樞的興奮性增加,促進胃腸的蠕動,促進排便[14],同時還能促進胃泌素和胰島素分泌,增進嬰兒食欲,使其攝奶量增加,使患兒腸道內的有益菌群增長加速,促進尿膽原的生成,降低非結合膽紅素的含量。在給患兒撫摸的同時,播放嬰兒催眠曲,如此能夠有效全面地改善患兒的睡眠質量。

    2.2.4院外護理。交代家屬患兒應多休息,運動適量,避免疲勞過度。加強家長的出院健康教育工作,增強出院治療依從性。做到飲食合理,按醫生規定復診。優質的護理明顯提高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效果,提高了患兒的滿意度及護理工作質量,是適合在臨床推廣應用的兒科護理。藍光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用于治療新生兒黃疸,護理部結合護理臨床實踐經驗,發現照射燈管與患兒的距離、患兒體溫和輻射區域大小與治療效果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將重點加強對疾病的細節治療護理干預,以提高治療效果。為了減輕黃疸癥狀應避免脫水的發生,隨時測量并記錄體溫變化記錄小便次數尿量,充分評估患兒體液量。患兒的飲食干預,加速膽紅素在胃腸道內的排泄,使黃疸癥狀減輕。通過撫觸來增強迷走神經的興奮性,刺激胃分泌激素和胰島素的釋放,加強胃腸道吸收和蠕動,促進大便排出,使膽紅素在胃腸道的重吸收減少,從而降低黃疸指數[15]。護理干預以患兒為中心,進行個性化,人性化護理和人文關懷,加強患兒的撫觸護理,讓患兒有親切和信任感。采用個性化的指導,加強了護士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明顯改善了基礎護理,提高家庭滿意度,與鞠燕等[16]研究相似。

    綜上所述,采用合理的護理方式可有效緩解患兒的不良反應,提高治療的效果優質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的應用,能夠顯著提高治療的效果,患兒退黃時間明顯縮短,提高基礎護理合格率和家屬滿意度,避免發展為病理性黃疸,優質護理明顯改善新生兒黃疸的療效。

    參考文獻

    [1]劉雨燕.新生兒黃疸觀察與護理[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7):140.

    [2]ScraffordCG,MullanyLC,KatzJ,etal.IncidenceofandriskfactorsforneonataljaundiceamongnewbornsinsouthernNepal[J].TropMedIntHealth,2013,18(11):1317-1328.

    [3]徐春玲.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護理措施[J].中國醫藥科學,2013,13(3):90.

    [4]代丹丹.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護理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4):77-78.

    [5]楊紅炬.綜合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預防效果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療前沿,2012,7(22):83-84.

    [6]周淑艷.新生兒黃疸的早期護理[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4):124.

    [7]暨惠萍.48例新生兒黃疸的綜合護理觀察[J].醫藥前沿,2014,12(7):247-248.

    [8]李巧珍.優質護理在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中的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36):4832-4833.

    [9]劉初鳳.早期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27):86-87.

    [10]王海玲.健康教育在新生兒黃疸護理中的作用[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2(10):144-145.

    [11]邊文玲,薛情杰,牛慧軍.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時發熱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1):95-96.

    [12]楊燕.社區產后訪視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上海預防醫學,2013,25(11):646-649.

    [13]宇春英,鄒冬梅,李建平.早期撫觸護理在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4,2(2):3420-3422.

    [14]王玉紅.撫觸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早期干預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2,1(2):78.

    [15]張雅玲.綜合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3):94-95.

    第3篇:新生兒黃疸常見護理問題范文

    【關鍵詞】 護理干預;新生兒;黃疸;效果

    新生兒黃疸(又稱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是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皮膚、鞏膜及黏膜黃染等癥狀[1]。重者可致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產生膽紅素腦病,引起死亡或嚴重后遺癥。有手足徐動癥,聽力下降,智力落后,眼球運動障礙等后遺癥[2]。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對新生兒進行護理干預可以降低黃疸的發病率,同時可提高光療法和中西結合療法治療黃疸新生兒的康復率。因此,護理干預對提高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效果非常重要[3,4]。本研究以80例處于治療期黃疸新生兒,研究護理干預對于新生兒黃疸治療效果的影響。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年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本院分娩的足月(孕周>37周)新生兒黃疸80例,男45例,女35例;就診時日齡為13.8±3.5d,體重2.1-4.8kg,發生黃疸時間3h至27d(12.3±4.0d);血清膽紅素水平196μmol/L-270μmol/L(235.0±18.5μmol/L);排除新生兒窒息、新生兒顱內出血、新生兒感染性疾病等。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2例和對照組38例,兩組病人年齡、病情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新生兒的性別、孕周、體重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前期評估 了解患兒胎齡、出生日數、分娩方式、母嬰血型、體質量、喂養、保暖情況及鞏膜、皮膚黃染程度;有無頭皮血腫;詢問患兒家長體溫、吃奶情況、大小便顏色和次數及有無服用藥物。

    1.2.2 治療方法 所有病例采用光療法進行治療。使用寧波戴維XHZ-90單面160W光療儀,采用波長425-475nm藍光,燈管距離患兒皮膚33-50cm。

    1.2.3 護理方法 兩組新生兒出生后均給予早接觸、早吸吮,均為24h母嬰同室,母乳喂養,按需哺乳,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采用綜合護理干預。除給予新生兒常規護理外并給予撫觸護理,按照頭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的順序進行撫觸,同時新生兒出生24h后即進行游泳,新生兒臍部貼防水護臍貼,選擇專為嬰兒游泳設計的游泳圈和游冰池,室溫調26-28℃,水溫38-41℃,每日1次,每次15min左右。游泳過程分為被動游泳(護士在旁協助新生兒伸展肢體)和嬰兒自主游泳。同時進行心理護理:耐心向家長解答黃疸的病因、性質、護理及預后,解釋提出的問題,減輕心理負擔。讓患兒與父母接觸,增加情感聯結,有利于患兒早日康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第一次排胎便時間及排便量,第一次排黃便時間。同時觀察兩組病人對于光療法的療效及膽紅素下降幅度。顯效:黃疸完全消退;有效:黃疸明顯消退,血清膽紅素水平在136μmol/L-171μmol/L;無效:皮膚仍黃染,血清膽紅素水平>205μmol/L。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數據統計 采用SPSS17.0數據處理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

    2.1 護理干預對排胎便的影響,見表1 觀察兩組新生兒的排胎便變化,結果顯示首次排胎便時間縮短,每日排胎便次數增加,具有顯著性差異(p

    表1 兩組排胎便情況比較

    組別 例數 首次拍胎便時間(h) 每日排黃便次數(次)

    觀察組 45 44.3±11.2 7.1±1.2

    對照組 35 73.5±12.5 4.3±0.9

    2.2 護理干預對黃疸治療效果的影響,見表2 觀察兩組黃疸治療結果的差異,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為85.7%,觀察組優于對照組。

    表2 兩組病人治療效果比較

    組別 例數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

    觀察組 45 28 14 3 93.3%

    對照組 35 23 7 5 85.7%

    3 討 論

    新生兒黃疸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膽紅素代謝異常,血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一種疾病。發現新生兒出現黃疸癥狀應該及時就醫進行治療,否則有引發核黃疸的可能,同時,必要的護理干預對于黃疸的治療有著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兩組新生兒的排胎便變化,首次排胎便時間縮短,每日排胎便次數增加,具有顯著性差異(p

    由于家長對于黃疸缺乏必要的認識,因此,正確的健康宣傳非常重要的。注意讓家長思想上重視黃疸,并掌握其臨床表現和發病的原因,及時檢測方法可以指導家長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喂養情況,以及嬰兒身體各部分的的顏色。作為醫護人員必須獲得父母的信任,并保持良好的醫患關系,才能及時發現病變,并積極與合作醫院做治療和護理。本研究中觀察80例黃疸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黃疸患兒的康復率。同時,通過精心治療和護理可治愈大多數新生兒黃疸。護理中應針對不同病因對黃疸患兒進行重點觀察和護理,并向家屬做好健康指導工作。

    參考文獻

    [1] 蘭海英,夏愛紅,唐麗華.新生兒黃疸早期護理干預分析護理研究[J].2011,18(8):110-111.

    [2] 張玉霞.新生兒黃疸的綜合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1,9(6):1447-1448.

    第4篇:新生兒黃疸常見護理問題范文

    作者單位:462600 河南省臨潁縣人民醫院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癥狀之一,是由于體內膽紅素增高而引起的皮膚鞏膜等黃染現象,主要為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高所致。光照療法(簡稱光療)是一種通過熒光燈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輔助療法,主要作用是使未結合膽紅素轉變為水溶性異構體,易于從膽汁和尿液中排出體外[1]。筆者通過對2007年1月-12月份新生兒黃疸光療的臨床觀察,總結存在問題,并采取了相應的護理對策,減少了醫患糾紛,提高了護理質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7年1月~12月共收治155例新生兒黃疸,其血清總膽紅素值均超過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診斷標準[2]且實驗室檢查血清膽紅素是以未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其中足月兒110例,早產兒31例,早產低體重兒10例,足月小樣兒4例。

    1.2 方法 將光療箱清潔,箱內濕化器水箱加蒸餾水到2/3滿,接通電源,使箱溫升至患兒適中溫度,一般夏天30℃ 左右,冬天31℃~32℃左右,根據新生兒病情隨時調節,相對濕度55%~65%[2],將患兒雙眼佩戴黑色的眼罩(自制,用純棉黑布制成,類型為眼睛狀),以防損傷視網膜,全身,用尿布遮蓋(男嬰尤其要注意陰囊的保護),放入預熱的光療箱中,記錄開始照射時間。

    1.3 結果 通過對155例新生兒黃疸采用光療,重視存在護理問題并加以總結,及時整改不足之處,采取了相應的護理對策,未發生一例護患糾紛,均治愈出院。

    2 存在護理問題

    2.1 環境的變化 新生兒光療時因全身,失去了安全感,加上燈光刺激及溫度的變化,改變了原來的環境,表現為劇烈哭鬧,煩躁不安,出汗等。

    2.2 皮膚損傷的危險 新生兒皮膚嬌嫩,如保護措施不當,皮膚易損傷。足月兒指甲超過指端,活動時容易劃破面部及前胸部的皮膚;雙足反復與床平面有機玻璃摩擦,可使外裸皮膚擦傷;光療時患兒處于一個高溫環境,如不及時更換尿布,容易引起紅臀;光療時間長,加上新生兒皮膚嬌嫩,眼罩處皮膚容易損傷[3]。

    2.3 體溫變化 光療時熒光燈產熱較多,而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未成熟,易受環境的影響,在高溫中易發熱,體溫可達38~39℃,表現為出汗多,皮膚潮紅、哭鬧、躁動不安等。

    2.4 體液不足 因光療時患兒不顯性失水比正常小兒高2~3倍,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嚴重者會引起脫水。

    2.5 哺乳方式改變 光療時新生兒與母親分離,哺乳方式改變,新生兒室采用奶瓶喂養,有些新生兒不習慣用奶瓶,引起哭鬧不安。

    2.6 知識缺乏

    2.6.1 護士自身知識缺乏 少數護士對影響光療療效的因素認識不足,如燈管灰塵,機箱濕化器的清潔處理不到位,燈管的使用壽命,新生兒皮膚撲粉或涂油劑等,均能影響光療的效果。

    2.6.2 家長知識缺乏 由于醫務人員的宣教不夠,與家長交流不到位,家長對新生兒黃疸缺乏認識,對疾病的原因、治療、方法、治療過程、預后等不了解,以致于多次到病房詢問病情,如解釋工作不到位,往往會引起醫患矛盾。

    3 護理對策

    3.1 與患兒家屬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向其詳細介紹光療的目的、意義、方法,注意事項及相關知識,取得其信任與配合,通過良好的有效溝通,155例中無1例發生醫患糾紛。

    3.2 滿足新生兒的需求 針對環境改變,哭鬧不安,護士應能判斷哭鬧不安的原因,首先應滿足新生兒生理需要:如尿濕、饑餓、箱溫是否過高或過低,有無發熱或腹脹的不適;其次是滿足安全需要;光療時無依無靠,失去了安全感;再次是滿足愛的需要。采用通過聽覺和觸覺給予安慰,用溫和的語音與其說話,并給予軀體的撫觸,使患兒感到安全、舒適。對于哭鬧劇烈,精神極度缺乏,遵醫囑給予鎮靜劑可減輕黃疸,減少體力消耗。

    3.3 皮膚護理 入箱前皮膚清潔,剪短指甲,雙手戴小手套,注意松緊適度,能容納一指為宜,不能影響血液循環,定期觀察局部皮膚情況。雙腳套上襪子,減少與有機玻璃的摩擦,防止皮膚損傷。光療期間因過熱,容易引起紅臀,應及時觀察患兒尿布有無潮濕及大便污染;用溫水清洗臀部及會皮膚,防止發生紅臀,如發生紅臀,可用棉棒蘸少量糊狀思密達均勻涂抹于臀紅部位皮膚上,自然待干,3~4次/d[4]做好臍部皮膚護理,預防皮膚感染。禁止在患兒身上涂粉劑或油劑,以免影響光療效果。

    3.4 加強巡視和觀察

    3.4.1 觀察眼罩有無脫落及眼罩處皮膚有無擦傷,注意觀察輸液部位皮膚有無外滲及針尖滑脫情況,并及時處理。

    3.4.2 嚴密觀察體溫的變化 隨時觀察光療箱的使用效果,發生警報信號及時查找原因,妥善處理,保持患兒體溫36℃~37℃,及時根據體溫調節光療箱的溫度,防受涼或發熱。由于散熱增加,特別是早產兒易致體溫過低。足月兒夏天光療時,也可因熱量過高而發熱。曾有1例患兒,體溫36.5℃,進入光療箱時,由于當班護士粗心大意,未注意光療箱玻璃的通風,再加上夏季室內溫度比較高,新生兒的體溫升高至39℃,另一護士巡視時及時發現,匯報醫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故光療時應該每小時測量體溫1次并做好記錄或根據病情、體溫情況隨時測量,根據體溫調節光療箱溫度,同時應保持通風,早產兒需置于暖箱內,以補充額外的熱量需求。體溫超過38℃,應停止光療。

    3.4.3 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組織兒科護士認真學習專科護理知識,掌握光療護理基本知識,提高自身業務素質,以指導于臨床,要密切觀察黃疸的部位、程度以及變化,光療前后及過程中注意檢測血膽紅素的變化,以判斷療效。并注意觀察患兒精神狀態,生命體征的改變,觀察患兒哭聲、吸允力、肌張力的變化,以判斷有無膽紅素腦病的發生。觀察患兒皮膚有無發汗、干燥、皮疹,有無呼吸暫停、嗜睡、腹瀉、嘔吐、驚厥等,以及患兒大小便的性狀、色、次數和量,如有異常,應報告醫生做出相應的處理。

    3.5 合理喂養 光療期間應保持水分及營養的供給,護士應調整喂養方式,少量多餐,間歇喂養,保持奶量攝入,每2餐喂奶間歇要給水,多喂些糖水,夏天需防止患兒哭鬧,大量出汗引起的脫水、發熱、酸中毒。不能口服者,按醫囑給予靜脈補液,喂奶后讓患兒側臥,防止誤吸造成窒息。

    3.6 藍光箱的消毒與處理 使用期間每日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箱內、外,用清水擦拭1遍。濕化器水箱用蒸餾水每天更換1次,以免細菌滋生。機箱下面的空氣凈化墊每月清洗一次。

    3.7 保持燈光及反射板的清潔,并定時更換燈管,如有灰塵會影響光療效果,每天應清潔燈下及反射板,燈光使用1000 h必須更換[3]。在光療箱旁邊懸掛一本登記本,以記錄光療照射時間。

    3.8 出箱 一般采用12~24 h才能使血清膽紅素下降,光療時間按醫囑執行。一般血清膽紅素<171 μmol/L時停止光療[4]。

    4 小結

    通過密切觀察變化,改進工作方法滿足新生兒需要,合理喂養,做好皮膚護理,能減輕患兒焦慮,減少并發癥,縮短病程,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崔焱.兒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99-100.

    [2] 金漢珍,黃德民.實用新生兒學.衛生出版社,2002:265-266.

    第5篇:新生兒黃疸常見護理問題范文

    新生兒期是從出生到適應環境生長的一個特殊時期,需要經歷一系列重要的調整的復雜變化,才能適應新環境,維持其生存和健康發展,由于新生兒各器官和組織發育不成熟,調節功能差,免疫功能不足,病情發展變化快,此期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先將我院早期實施護理干預的結果的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我院為200例新生兒上門服務,其中男120例,女80例,在家庭護理過程中,未發病新生兒176例,發病新生兒24例,新生兒肺炎6例,新生兒黃疸9例,新生兒低鈣血癥4例,腹瀉2例,上呼吸道傳染3例,發病率12%。

    1.2 方法

    1.2.1 護理人員的選擇:護理人員自愿報名,由科主任科護士長綜合各方面因素,選擇從事兒科臨床工作滿5年,富有愛心,專業知識豐富,業務知識豐富,業務技術熟練等綜合素質技術較高的護理人員擔任。建立護理人員登記卡,卡上有工作人員照片,姓名、學歷、職稱、工齡、聯系電話等。

    1.2.2 工作方法:建立新生兒檔案卡,寫明家長姓名、住址、電話、工作單位、新生兒天數等,采取家長選護士的方法預約登記服務分為定時服務和臨時服務兩類。定時服務主要針對正常新生兒每周服務一次,具體服務時間由雙方決定。臨時服務主要針對患病的新生兒,根據病情隨時上門護理。

    2 家庭護理內容

    2.1 針對新生兒生長發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給予指導,作好健康宣教。

    2.1.1 環境:新生兒房間應陽光充足,溫濕度適宜,室溫不可過高過底,夏季如室溫高,應注意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2.1.2 保暖:寒冷季節室溫底意保暖,因新生兒體溫調節功能差,對外界環境適應性也差,室溫過底可引起硬腫癥,用熱水帶保暖時應注意防止燙傷。

    2.1.3 喂養:告訴家長母乳喂養是最佳喂養方法,教其捕乳的方法和技巧,鼓勵和支持母親堅持母乳喂養。喂奶前應先給新生兒更換清潔尿布,母親洗凈手,用溫開水清洗。喂奶后應抱起輕輕的拍背部,直至嗝氣后,再取右側臥位,墊高頭部,以免溢乳或嘔吐時發生窒息。對于確實無母乳或母乳不足者,指導母親正確的人工喂養方法,奶嘴應剪成十字花形,孔不要過大,以免下咽不及發生嗆奶。奶具每次用前必須清潔消毒,喂奶時瓶中奶液應充滿,以免吸奶無效或吸入過多的空氣造成溢乳。

    2.1.4 尿布、衣服的選擇:選用純棉柔軟的尿布及衣服,衣服應寬松,不可過緊。

    2.1.5 皮膚的護理:指導家長如何護理眼睛、鼻腔、外耳道,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要及時更換尿布,每次便后用溫水洗凈臀部,用軟部試干,涂油保護。保持皮膚褶皺處清潔干燥。

    2.1.6 臍部護理:母親每天應檢查臍部,保持臍部清潔干燥,臍帶未脫落前,每日用碘伏消毒一次,直至臍帶脫落,完全干燥為止。

    2.1.7 預防疾病和意外:新生兒食具應專用,每次用后應清洗消毒,衣服尿布保持干燥。新生兒出生后2周應口服維生素D,每日400IU。夏天要預防中暑和腹瀉,指導母親寒冷季節新生兒包被不要過嚴,以免導致窒息,發生意外。

    2.1.8 培養養子觀念:鼓勵家長多撫摸、擁抱嬰兒得一健康成長。

    2.2 針對患病新生兒遇到的護理問題給予具體知道。

    2.2.1 發熱:首先區分是否由感染引起,如因疾病引起發熱,需在醫生指導下給予藥物。如因保暖過度,脫水熱等引起發熱,可給予松包降溫,囑母親多喂水,體溫均可自行降至正常。

    2.2.2 哭鬧:首先由醫師檢查是否疾病引起,在排除疾病引起哭鬧的基礎上,考慮是否饑餓,觀察是否有口腔炎尿布是否尿濕。有無大便,臀部皮膚是否發紅,是否有腹部脹氣等情況,并根據各原因給予處理。

    2.2.3 黃疸:注意觀察皮膚黃染出現部位、范圍黃疸出現的時間及消退的時間如足月新生兒黃疸持續過久,超過兩周,或黃疸出現早,在24h內出現,或黃疸程度重,發展快,說明是病理性黃疸應及早就診。母乳性黃疸較為常見,可采取高頻喂養9~12次/d,能夠縮短黃疸消退時間,平均3d左右,效果較好。

    2.2.4 腹瀉:注意觀察大便次數,顏色、性狀、量,及有無脫水情況,如加大便為黏液濃性便,應及時送往醫院化驗檢查,根據化驗結果,遵醫囑給予藥物治療。如患兒除大便次數增多外無其他癥狀,食欲好,不影響生長發育,這屬于生理性腹瀉,不需要特殊處理。

    2.2.5 知道合理用藥:簡明講解藥物知識,知道正確用藥方法,準確用藥劑量,喂藥是可將藥物用溫開水溶解,用注射器吸好藥液在患兒吸藥液的間歇是要從口角旁滴入,待患兒吸幾口奶后再緩慢滴入至順利喂完即可。

    3 討論

    3.1 家庭護理服務方便了患兒的家長,使其掌握了正確護理新生兒的方法,提高了社會效益,避免了不必要的傷害,廣大嬰兒及家長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良好的醫療保健服務,不僅使嬰兒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而且密切了護患關系,增進感情,增加了年輕父母的育兒的知識,使新生兒得到了正確有效的護理。

    3.2 提高了業務技術水平:家庭護理服務促使護理人員不斷學習醫學各方面的知識,來滿足家長對健康知識的需求。

    第6篇:新生兒黃疸常見護理問題范文

    【關鍵詞】母嬰同室;新生兒安全問題;護理對策

    1母嬰同室常見的新生兒安全問題

    1.1嗆奶窒息:嗆奶是新生兒喂養時最常見的問題,也是最主要的不安全問題。為此應特別囑咐產婦根據需要及時給新生兒喂奶,不可定時定量,避免新生兒由于過度饑餓吸吮過急而發生嗆奶窒息。

    1.2中暑:我們地區氣溫較高,一般夏季均于35℃左右,多數病人家屬受舊觀念的影響,認為新生兒怕冷、怕風,常給新生兒鋪蓋過厚、過嚴。致其中暑或全省出現皮疹。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不完善,在外界氣溫高,身體散熱不好的情況下極易引起高燒顏面潮紅,多汗,若不及時糾正,易導致嬰兒嗜睡,脫水,黃疸等。

    1.3臍部滲血:新生兒24小時內,一般不需保暖,特別是低體重兒。因包布過多、過嚴,臍部滲血不易發現。嚴重者導致新生兒貧血或失血性休克。

    1.4燙傷:氣溫轉低時,家屬設用暖水袋或瓶子給新生兒保暖,因為嬰兒皮膚較嫩,而且不能表達自己的感受,所以易導致燙傷。

    1.5新生兒被盜:產婦與家屬因勞累過度,而呼呼大睡。部分護士思想麻痹,認為有父母照看而忽略新生兒的安全。

    1.6低血糖:因產婦與家屬對母乳喂養特別缺乏,而且受舊觀念影響,認為嬰兒出生24小時后方能進食,導致新生兒面部發紺,手足發抖,大小便次數減少。

    2保障母嬰同室中新生兒安全的措施

    2.1加強規章制度教育,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是護理安全的保證,科內重視安全教育,使醫護人員能夠認識到母嬰同室中新生兒的監護不僅是家屬的任務,護理人員亦有責任與義務。牢記安全隱患,對潛在隱患進行妥善處理

    2.2提高家屬護理水平:產婦與家屬普遍缺乏衛生保健與科學育兒知識,加上陳舊觀念影響,不免出現一些新生兒安全隱患,為此醫護人員應不定時給產婦與家屬詳細講解并示范如何護理新生兒,強調注意事項,教會產婦如何正確哺乳及出現緊急情況時如何處理

    2.3在病房與走道處張貼宣傳畫,擺放科普讀物,以書面形式告知監護人新生兒護理的相關內容于注意事項,并將告知書隨病歷歸檔。告知新生兒監護人午間與晚間睡眠時必須關好門窗。嬰兒離開母親時必有家屬跟隨,定時探視,對陌生人要加以警惕,加強巡視病房。

    第7篇:新生兒黃疸常見護理問題范文

    關鍵詞 健康教育 產科護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54

    實施方法

    產前健康教育:孕婦入院后,向孕婦自我介紹,然后介紹病區的環境、制度,病區護士長、主管醫生和科室主任。讓她們感覺到醫護人員對自己的關心,從而建立了良好的醫患關系。

    分娩過程的教育:產婦進入待產室后,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不免會產生憂慮,孤獨與擔心,因此,我們盡量做到一對一的全程陪護、關心、體貼她們,告訴她們分娩知識,使她們知道分娩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消除恐懼心理。同時鼓勵產婦的丈夫陪伴分娩,可以在產婦疼痛不安時給予和安慰,給予感情上的支持。以緩解其緊張恐懼的心理,減少了產婦的孤獨感。助產士應該嚴密觀察產程,進行系統監護,并對產婦進行心理護理,滿足其需要。同時講解母乳喂養相關的知識。或者利用電視多媒體播放有關的知識,最大限度調動產婦的主觀能動性,指導產婦在分娩時正確應用腹壓,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順利度過這另人難忘的關鍵時刻。

    產后護理與指導:產婦送回母嬰同室,護士立即對其進行身心評估,簡單的講解母乳喂養和產后保健指導。內容包括:①產后食物應富有高熱量,高蛋白質,多吃水果,蔬菜和多喝湯,以利于乳汁分泌。剖宮產后的產婦禁食6~8小時后進食湯類再逐步過渡到半流飲食,普食。②注意產褥期衛生,產后6小時內應及時盡早自解小便,交待病人注意會傷口情況及陰道流血情況,保持外陰清潔,勤換紙。鼓勵產婦下床活動,促進惡露排出。③做好產后的心理護理,以防發生產后抑郁。

    母乳喂養指導:①向產婦及家屬宣教母乳喂養技巧,喂奶姿勢,擠奶手法,新生兒的日常護理,新生兒沐浴,新生兒臍部護理等。護士手把手的把這些知識教會產婦及家屬。②每天播放產后保健及新生兒護理的相關知識,讓所有“新媽媽”們及家屬盡快掌握其相關知識。

    出院指導:①提供24小時的熱線電話,按需哺乳,堅持純母乳喂養6個月。告訴“新媽媽們”出院后的第1個月,有我們的專業人員去家里訪試,以及時了解新生兒護理存在的問題,給予正確的指導。②出院后如何保持足夠的乳汁分泌,如何辦理嬰兒出生證明。注意休養,飲食與營養,活動與休息做好避孕。③告訴產婦及家屬及時辦理嬰兒預防接種手續。

    討 論

    第8篇:新生兒黃疸常見護理問題范文

    【關鍵詞】新生兒;臍帶;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5-0139

    臍帶是連接胎兒和母體的一條管狀結構,是胎兒獲取營養物質、氧氣交換的重要通道,

    其主要由兩條動脈和一條靜脈構成,在三條血管之間充滿特殊的結締組織,當新生兒出生離開母體后,該結締組織失去水分,使臍自然脫落并愈合收縮形成臍部。臍部周圍血管豐富,細菌容易滋生,如果臍部護理不恰當則容易引起新生兒臍部感染,嚴重者可導致破傷風和敗血癥的發生。研究文獻報道,有60%的新生兒敗血癥是由于臍部感染引起,因此,臍部的護理顯得非常重要,要求我們在進行護理過程中嚴格按照操作要求進行護理。

    1臍帶切斷時間

    新生兒出生后要進行臍帶切斷,如何選擇合適的切斷時間是護理人員必須要掌握的關鍵內容。目前,存在早斷臍帶和晚斷臍帶兩種觀點。早斷臍是指新生兒出生5-10秒或者1分鐘內進行切斷并結扎;晚斷臍是指新生兒出生2分鐘后,或者等待臍帶動脈搏動停止后切斷并結扎[1]。

    1.1早斷臍帶

    早斷臍觀點認同者認為早斷臍對新生兒Apgar評分的提高有明顯的幫助,它能明顯減少新生兒出生后發生窒息[2]。也有文獻報道,早斷臍能明顯降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病率,使新生兒發生的黃疸程度明顯減輕,并起到預防新生兒核黃疸的作用[3]。

    1.2晚斷臍帶

    晚斷臍觀點認同者認為,推遲2分鐘以上切斷并結扎臍帶可以明顯降低新生兒貧血的發生率,是一種有效的預防措施[4]。文獻報道,正常足月新生兒出生30秒后斷臍,能明顯增加新生兒血容量,與分娩的途徑無關系。正常足月新生兒采取剖宮產時延遲1分鐘后斷臍可明顯增加胎盤血液灌輸,根據胎盤殘余血量估算灌輸血量可達23ml/Kg[5]。晚斷臍可明顯提高新生兒血紅蛋白水平,改善嬰兒的鐵營養狀況,減少新生兒缺鐵性貧血的發生率[6]。因此,晚斷臍尤其對低出生體重的新生兒意義更加重要。研究也表明,靠近胎盤端切斷臍帶并將臍帶內的血液回輸到新生兒體內,也能顯著增加新生兒的血紅蛋白含量,增加鐵的存儲,預防新生兒缺鐵性貧血的發生[7]。然而晚斷臍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可能會引起新生兒黃疸和紅細胞增多癥和血液粘度增高。

    2切斷臍帶的常見方法

    新生兒斷臍并結扎的方法種類比較多,目前比較常用的有棉線結扎臍帶法、氣門芯結扎法和臍帶夾結扎法等,每種結扎法都有其各自的優缺點,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該根據新生兒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不論選擇哪種方法,在操作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范,在進行切斷結扎前對臍根部周圍進行嚴格消毒。與傳統棉線結扎法相比,氣門芯結扎法顯得操作簡單方便、安全性高,斷臍效果顯著,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8]。臍帶架主要優點有在使用過程中力量分配均勻,能有效阻斷臍血流滲出。該方法特別適用于臍帶較粗或者膠質臍帶,對水腫粗大臍帶的斷臍效果更明顯優于氣芯套扎法。目前市場還出現了一次性臍帶夾緊切斷器,它集合了夾、緊、切為一體,能明顯縮短操作時間[9]。由于臍帶夾和一次性臍帶夾緊切斷器價格比較貴,增加了產婦的經濟負擔,另外也存在臍帶脫落時間過長,臍帶夾墜壓新生兒臍周皮膚引起破損等問題[9]。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采取兩種斷臍方法結合進行,起到互補的作用,最大限度避免單一方法存在的不足。不論采取哪種斷臍方法,都要做好臍部的護理工作,防止發生感染。

    3斷臍后的護理

    3.1斷臍消毒方法

    斷臍消毒方法比較多,常見的消毒劑有2.5%碘酊、20%高錳酸鉀溶液、75%酒精等。碘酊是一種高效的消毒劑,常用于臍帶斷短的消毒,20秒后使用75%酒精進行脫碘。高錳酸鉀是一種強氧化劑,在進行消毒的同時能起到干燥收斂的作用,消毒效果明顯優于碘酊。研究報道[10],在進行臍部消毒時候可聯合使用3%的雙氧水對臍部進行清洗,再使用消毒劑,這樣有利于新生兒臍帶干燥、減少滲血液,能預防新生兒肺部感染或者降低臍炎的發生率。

    3.2臍帶殘端的護理

    臍帶切斷后必須對殘斷進行消毒護理,在斷臍后至臍帶自動脫落的這段期間容易發生殘端感染,因此,必須加強臍帶殘端護理。目前比較常見的臍帶殘端護理方法主要有消毒后殘端的暴露和包扎兩種,包扎方法主要操作方法:對臍帶殘端進行徹底消毒后,使用醫用無菌紗布對臍帶殘端進行覆蓋,最后使用消毒過的繃帶進行包扎,也可以使用防水敷貼進行固定包扎,或者使用護臍貼進行覆蓋。使用包扎方法對殘端進行護理,要注意保護臍帶殘端消毒后保持臍部干燥,一般可以使用95%酒精或者1%龍膽紫溶液進行脫水處理,主要目的是防止包扎臍帶后臍部潮濕不透氣容易產生新生兒臍炎[11]。近年來,WHO提出對臍帶殘端護理可以不用包扎方法處理,只要保證臍帶及臍部周圍皮膚清潔干燥直到臍帶殘端自然脫落即可。新生兒臍帶切斷后進行暴露,能夠促進臍帶斷裂處充分與空氣接觸,擴大蒸發面積,加快臍帶組織水分蒸發,保證充分的干燥,促進切口快速結痂,同時提高結痂的硬化速度,減少醫療資源和治療費用,減輕產婦的經濟負擔。近年來,文獻報道[12-15],新生兒切斷臍帶后殘端直接暴露于空氣中的處理方法未能增加臍帶干燥的速度和脫落時間,也未增加感染的風險,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3.3二次剪臍

    二次剪臍是指對臍帶殘端進行再次修整,主要操作方法:使用消毒后的手術外科剪刀尖部從不同的方向沿著臍帶根部進行剪切,在剪切過程中注意避免傷及臍部周圍皮膚,將臍帶殘留的組織完全剪掉,避免殘留物質發生變質,局部滲出潮濕而導致細菌大量繁殖而感染[16]。 二次剪臍時應嚴格按規范小心操作,切勿一刀平剪,結扎下方有血腫時應連同血腫剪掉并將血塊清除干凈。二次剪臍的時間應根據臍帶的粗細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時間,剪切臍帶時臍帶切勿過干、過濕。日前,學者對是否應行二次剪臍尚存在爭議。支持者的主要觀點是二次剪臍能夠較充分的去除臍部血液殘留,將臍基底部更好地暴露在空氣中,利于臍帶干燥,從而加速臍帶脫落,預防感染[17]。同時,二次剪臍是對首次處理的一種補救措施,可以彌補臍部首次結扎位置過高等問題。不支持者認為二次剪臍與所提倡的“保持臍帶及其周圍清潔干燥直到脫落”原則相違背,二次剪臍增加了護理成本時間選擇和技巧不易掌握,剪臍時可能造成新生兒臍部損傷,甚至傷及腸道和腹腔臟器[18]。

    4加強宣教

    大多數產婦出院時新生兒臍帶尚未脫落,而出院后護理不當是導致新生兒臍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強對產婦及家屬的宣教,糾正其不當的臍部護理方法很有必要。新生兒出生之后,護理人員應積極指導產婦及其家屬如何保持新生兒臍部的干燥與清潔,鼓勵其積極參與新生兒臍部護理過程[19]。護理人員應重點宣教臍部護理的關鍵點,提醒產婦及其家屬注意保持新生兒臍部清潔干燥,避免使用臍帶圈包扎,避免被紙尿褲遮蓋,避免大小便污染臍部。指導產婦及家屬采用正確的臍部消毒方法,囑其消毒時切忌將污染的棉簽再用到創而處,教會產婦及家屬判斷臍部異常,每次消毒前先暴露臍部創而,評估創而有無紅腫、滲出物、異味,發生異常時應即刻就醫[20]。

    5小結

    隨著醫療衛生技術的不斷進步,護理經驗的積累與交流逐步增加,新生兒臍部護理新理論不斷發展,并用于實踐當中,新生兒臍部的護理將有更大的進步,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新技術和新方法應用于臍部護理,這將為降低新生兒臍部感染做出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春利,賀艷麗,楊榮.自制臍帶帽在新生兒臍部護理中的應用[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1, 17(29):3523-3525.

    [2]艾暖蛟.新生兒臍部護理的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1):1146-1148.

    [3]陳濤,張麗珊,金星明,等.小同延遲斷臍時間與預防足月兒貧血效果系統評價[J].中國兒貴保健雜志,2009, 17(4):404-407.

    [4]史曉梁,陳雅飛,凌勇,等.剖宮產延遲斷臍新生兒獲得胎盤血液灌輸的相關研究[J].現代婦產科進展, 2006,15(9):699-700.

    [5]Mcrccr JS, Vohr BR, McGrath MM, et a1. Dclaycd cord clamping in very prctcrm infants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intravcntricular hcmor-rhagc and late onset sepsis:a randomized, c;ontrollcd trial [J].Pedi-atrics,2006, 117(4):1235-1242.

    [6]Andcrsson,Hcllstrom-Wcstas L, Andcrsson D, et a1.Effcct of delayed versus early umbilical cord clamping on neonatal outcomes and iron status at 4 months:a randomised c;mrtrollcd trial [J]. BMJ, 2011, 343:7157.

    [7]任成娥.坐式分娩法斷臍時機與新生兒獲得性胎盤與新生兒液灌輸的相關性究[J].中國保健營養(下句刊),2012, 22(10):3692.

    [8]趙香枝,尹保民,鄒俊婷.斷臍時間與新生兒出生Apgar評分的關系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15):2086-2087.

    [9]林振喜.兩種斷臍法對新生兒黃疽的影響[J].現代醫藥衛生,2006, 22 (15) : 2307-2308.

    [10]胡新瑞,梁素惠.應用氣門芯套扎法斷臍的臨床效果觀察[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 18(3):307-309.

    [11]黃益新.氣門芯套扎斷臍與臍帶夫斷臍在新生兒臍帶處理中的效果比較[J].中國臨床醫學,2012, 19 (2):179.

    [12]徐建平,葉佩芬.臍帶夫緊切斷器與臍帶夫的應用效果比較[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 28 (16) : 86.

    [13]岑莉,李明先.新生)L臍帶結扎力一式及修剪技巧的優越性[J].齊魯護理雜志,2010, 16(21):41.

    [14]王俊青.新生兒臍帶雙點位l+.痕氣門芯結扎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2, 19 (2J :46-47.

    [15]徐慧蘭,瑪海英,羅雁雁,等.新生兒臍部殘端二次剪切最佳時間選擇與操作技巧[[J].中外健康文摘,2012, 9(2):204-205.

    [16]葉明.月齊帶夫和氣門芯雙重結扎并離斷新生)L臍帶的效果[J]. 護理雜志,2011. 28(5): 74-75.

    [17]楊曉慧.兩種臍帶結扎法的效果比較[J]. 吉林醫學,2012, 33 (11):2430-2431.

    [18 ]廖玲,李慧齡,楊小芝,等.高錳酸鉀外用片用于新生兒臍帶斷端消毒的臨床觀察[J]. 護士進修雜志,2010, 25(6): 572-573.

    第9篇:新生兒黃疸常見護理問題范文

    【關鍵詞】  新生兒   隱患   防范措施

            產科是醫院高風險科室之一。產科護理工作面對產婦和新生兒兩個群體。工作繁雜凌亂,護理隱患多。隨著患者法律意識,維權觀念的增強,產科護理安全越來越引起重視。高度的安全意識能使護理缺陷消滅在萌芽狀態,是防范護理安全隱患的關鍵。筆者從事產科護理工作近十年,總結出以下新生兒護理中常見的隱患,并提出預防對策,與同道共同討論。

            1  隱患

            1.1宣教不及時不細致

            孕婦孕期未經孕婦學校的系統教育,產后病房護士宣教不及時、細致,使產婦家屬缺乏正確的育兒知識,導致在育兒過程中發生一系列意外。例如:喂奶姿勢、方法、觀念不正確,導致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新生兒窒息、新生兒低血糖的發生。

            1.2觀察不細心、交接班記錄不認真

            新生兒出生后,在進行護理過程中,由于護士未進行細心的觀察,各班未做好詳細的護理記錄,很容易導致一些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腭裂、先天性巨結腸、先天性閉鎖、先天性尿道口狹窄、先天性心臟病等,未被及時發現,以致于貽誤甚至危及新生兒生命。

            1.3經驗不足

            因護士經驗不足,在臨床工作中,很容易將某些病理現象當成生理現象,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以致于耽誤治療,引起糾紛。例如:病理性黃疸、維生素k1缺乏癥、下咽綜合癥、先天性賁門松弛等。

            1.4工作疏忽大意,缺乏責任心,違反規章制度

            新生兒身體嬌弱,如果護士工作馬虎,對待新生兒的日常護理掉以輕心,重視程度不夠,很容易造成巨大傷害。如新生兒沐浴前,未調節好水溫,易導致新生兒燙傷;護士不拘小節,手帶戒指,容易導致新生兒擦傷;沐浴時不遵守規章制度,導致新生兒掉包、摔傷、交叉感染等;沐浴后,臍帶護理部徹底,皮膚護理不清潔,導致臍帶和皮膚感染,引起新生兒敗血癥等。

            1.5違反操作程序,工作疏漏

            新生兒護理工作繁雜、凌亂,與成人不同,醫療參與很少。例如:預防接種、新生兒篩查、沐浴、撫觸、游泳,全部有護士完成。如果違反操作規程,如疫苗漏種、誤種、重復接種;篩查漏篩,采血不符合要求等。很容易給新生兒造成終身傷害,引發護理糾紛。 

           1.6安全管理不到位

            產科護理工作面對產婦和新生兒兩個群體,新生兒無自我意識,自主能力。如果病房安全管理不善,或存在某些潛在因素,很容易導致新生兒被盜,引發糾紛。

            1.7院內感染意識不強

            新生兒抵抗能力差,母嬰同室,探陪人員多,再加上醫護人員院感意識差,操作過程中不注意手的消毒,很容易導致院內感染的暴發流行。

            2  防范措施 

            2.1保證孕期及產后指導的有效性

            門診孕檢時,孕婦學校應認真建檔,詳細登記學習內容,使孕婦全面系統地掌握育兒知識。產后,病房護士針對產婦的具體情況,及時、細致地進行宣教,確保做到早吸吮,按需哺乳。注意哺乳姿勢,教會異常情況的快速處理。

            2.2觀察要細心,記錄要真實

            新生兒出生后,要仔細觀察外觀有無異常,如有異常及時告知產婦及家屬,并在文書中做好記錄。護理過程中,注意觀察新生兒的一般情況,如吃奶、睡眠、大小便等, 認真做好護理記錄,班班進行床邊、書面交接,及早發現潛在的先天性疾病,并及時通知臨床醫生。

            2.3梯隊合理,人員固定

            產科護士專業性很強,人員應相對固定。入科的新護士應抓緊學習專業知識,日常工作中合理搭配人員梯隊,能及時、準確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免漏診漏治。

            2.4工作中嚴格自律、慎獨

            產科護士要求極富愛心、責任心。工作中嚴格自律、慎獨,認真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及科室的有關規定,不得敷衍了事,蒙混過關,否則會釀成大禍。

            2.5嚴格崗位責任,嚴格操作規程

            科室應妥善安排各項工作,按規定設置好工作程序,環環相扣,層層把關。嚴格崗位責任制,各班次認真銜接,以防疏漏。護理人員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防止各種意外的發生,護士長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各班護理質量,堵漏差錯事故。

            2.6加強安全管理

            產科病房應特別加強安全管理,做到院科兩級共同協助,走廊內安裝監控系統,配備專人守護病區出入口,嚴禁外來人員隨便進出。制定完備的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鐘長鳴。同時告知家長履行好看護義務,新生兒床前不許空崗。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麻豆| 天堂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午夜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日本成人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 成人免费视频小说|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 老司机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小说| 91成人爽a毛片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看片又大又黄| 六月丁香激情综合成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成人午夜看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一区ftp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日本成人在线视频网站| 麻豆精品传媒成人精品| 四虎www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 | 亚洲成人免费网址| 四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网站| 在线免费成人网|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播放| 成人h在线播放|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国产成人刺激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