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地理信息研究范文

    地理信息研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理信息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地理信息研究

    第1篇:地理信息研究范文

    關鍵詞:警用;地理信息系統;研究

    中圖分類號:TB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2-01-01

    在公安部推行的“金盾工程”中,警用地理信息系統作為“三大高端應用平臺”之一。從八十年代開始我國公安部門就開始組建專門的計算機信息網絡,并逐漸把計算機納入到警務信息的日常管理工作當中。但直至九十年代的中后期,才開始了解并使用地理信息技術,最早建立的大多是交管部門與公安110指揮中心所建設的以指揮調度和GPS監控為主的業務系統,卻沒有真正的把GIS用到管理、分析公安信息上??偟膩碚f,近年來由科信部門牽頭建設的警用地理信息系統主要基于打造“全國一張圖”的建設思路,建設具有統一標準的警用地理信息數據庫以及開展滿足公安警務管理業務需求的GIS應用。與過去的GPS應用相比,在系統規模和系統功能之上,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較之于國外的先進水平,由于我國的起步較晚,國內開展的GIS應用主要還是淺層次的應用,國內整體的應用水平仍然較低,GIS應用在國內警務工作中的應用仍不成熟,其應用范圍也不是很廣,對于警務工作中涉及的犯罪分析、警務管理以及預防、決策等事項中所發揮的作用尚待提高。

    一:警用地理信息系統的功能設計

    警用地理信息系統主要的功能包括:基礎的地圖操作、基本的信息管理,管理設備信息、查詢空間信息、信息檢索、地圖標繪,分析專題統計和其他的擴展功能。

    1?;A的地圖操作:包括主地圖顯示,圖層控制、地圖切換, 地圖鷹眼以及工具欄操作。而工具欄的操作功能又主要包括地圖的放大、縮小,全幅顯示, 拉框的放大、縮小,地圖的平移,距離和面積的測量,清除標識和高亮,保存以及打印地圖等。

    2?;镜男畔⒐芾恚褐饕ㄈ丝诘男畔⒑蛿盗可系墓芾恚瘑T的數量管理功能,并分別對其信息進行搜索、增加、編輯以及刪除。

    3。管理設備信息:主要是指對地圖上的攝像機、卡口、報警器等設備的移動、增加、編輯和刪除功能。

    4??臻g查詢功能:主要是通過GIS特有的空間查詢功能,通過標點、拉框、拉圓等空間操作方式,檢索出該范圍的相關圖層的地物信息并以列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同時在地圖上進行準確的空間定位。包括有輸入查詢、選擇查詢、緩沖查詢。例如:輸入查詢指模糊搜索地址、名稱、電話等,輸入查詢的部分或全部關鍵字,就能查找出符合查詢條件的記錄,并對其進行空間位定位。選擇查詢的手段可以有框選、圈選、不規則形選擇,再通過鼠標指定到查詢區域所包括的地圖范圍中的攝像機、警力、單位以及報警器等相關信息。緩沖查詢指選擇一定的空間,然后查詢在此空間對象內的一定范圍中符合查詢條件的相關記錄,找出想要的結果。

    中定位該記錄的空間位置。

    5。信息檢索:主要是指依據不同的條件和線索來進行模糊性的檢索,檢索數據庫中的信息并用列表的形式一一呈現出來,然后根據每條記錄在地圖上進行精確的定位。

    6。地圖標繪:主要包括添加警車和警力、繪制點、線、面、箭頭,在地圖上標繪文字標記操作。

    7。分析專題統計:主要是針對基本信息來進行報表的統計分析以及查詢地圖和專題圖的功能。其中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統計警力信息,人口信息以及案件信息。

    8。其他的擴展功能: 擴展功能主要是GIS和其他模塊一起聯動的功能,比如說實時監控、實施包圍、GPS調度功能、報警聯動等。[1]

    二:警用地理信息系統的業務應用

    1。幫助分析最短路徑。路徑分析是在道路網絡的數據之中分析研究出從起點經過一些節點最后到達終點的最短路徑,也就是實際距離最短的路線,這樣就可以給警察的出警路線提供參考,幫助警察用最短的時間趕到目的地。在網絡地圖上不僅可以確定2點,還可以確定多個點來進行分析。在多個點中分析最短路徑,結果路線中的起點到終點之間的點就是路線的必經點。查詢的人可以利用鼠標點擊的形式在網絡地圖上確定起點、終點以及各個必經之點。其選定的最短路徑的分析結果會以高亮的方式顯示在網絡地圖上,也會顯示測量出的最短路徑的距離結果。

    2。接處警指揮調度系統。警用地理信息的常規應用方向就是在110指揮中心的接處警指揮調度。為了給用戶提供一個方便直觀的接處警窗口,警用地理信息系統提供了相關的報案手機號碼或固定電話的快速定位、通過與GPS及視頻監控的聯動,可以快速對最近的警力進行指揮調度,同時通過與接處警文字臺的對接,可以快速高效的處理報案信息。

    3。地圖輸出。這個業務能夠提供輸出地圖數據的一些功能,方便用戶輸出自己所修改過的地圖,幫助用戶進行瀏覽或者打印?,F在普遍的警用地理信息系統主要提供了兩種地圖的輸出方式:其中一種是等大的輸出當前網絡地圖窗口中所顯示出的范圍;而另一種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尺來輸出當前網絡地圖中窗口范圍內顯示的區域。比如按照1∶2000輸出整幅網絡地圖,我們既可以全幅的顯示地圖,也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尺的輸出方式來輸出顯示的區域。

    4。幫助領導決策。警用地理信息系統具有輔助決策和分析數據的功能,可以為高層領導、指揮人員提供有用的信息。警用地理信息系統主要是利用專題圖的制作來實現對現有業務數據進行分析并提供相關決策支持的一些功能。比如:利用標簽專題圖將屬性數據以文本的形式標注到網絡地圖上,這樣就可以非常直觀的看到空間信息的相關屬性信息。目前許多地區的警用地理信息系統采用大比例尺的地圖數據,各個圖斑都對應著相應的名稱和地址,把名稱地址相對應的暫住人口和常住人口數量之類的治安信息都標注在與之相應的圖斑之上,幫助指揮、治安管理人員和高層領導指揮決策,為其提供立體直觀的輔助信息。除此之外,警用地理信息系統還具備緩沖區的分析功能?,F在很多地區都有許多的水泥廠、化肥廠、化工廠等,一旦發生任何緊急情況,就可以利用緩沖區的分析功能,幫助快速的標記出危險區域,并據其分析出相應的結果,幫助做出相對正確的決策。[2]

    三:結束語

    地圖對于以往的警務工作來說僅僅起著一個向導指引的作用,對警務工作的幫助很有局限。而將GIS納入到警務工作之后,不僅可以幫助提高使用地圖數據的效果,還可以通過結合GIS獨有的查詢定位、空間分析功能和MIS功能,給現代警務工作提供一個科學、高效、方便的工具,推動實現現代警務工作的科學化和現代化。在警用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與國外的技術相比,國內的警用地理信息系統仍然需要不斷加大研究力度,對此我們必須不斷發現問題、在立足自身特點的基礎上學習借鑒他人的先進經驗,促進自身的不斷變革和發展,幫助現代的警務工作更加快捷高效的進行。

    參考文獻

    第2篇:地理信息研究范文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 測繪 精度

    地理信息系統是能夠以數據庫的管理系統為基礎來分析和管理地理信息的相關數據的系統,對于地理信息數據的采集以及輸入來建立初步的數據庫,而且要長期對數據進行存儲,進而對于以后會應用到的數據進行相關的整理和分析。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和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地理信息系統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為人們生產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理論上,地理信息系統能夠運用到現階段的所有工作和領域之中。

    1地理信息系統的概論

    1.1地理信息系統的不同角度分析

    首先在學科的角度上來分析,地理信息系統是在地圖學、地理學、測量學、計算機科學以及統計學等學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比較新的學科,這個學科具有很強的有邏輯獨立性以及完整的學科體系;其次在應用和技術的方向去分析,地理信息系統能夠解決空間上的地理問題。并且具有獨特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再次,在功能上來分析,地理信息系統具有對于地理信息數據進行存儲、顯示、獲取、分析、輸出等處理功能;除此之外,如果在地理信息系統的結構上來分析,地理信息系統具有完整的空間數據庫結構,有著很多普通系統不能具備的系統特征。

    1.2地理信息系統的進展

    地理信息系統是一個比較新的技術和科學手段,它發展到現階段也僅僅經過了40年的時間,在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過程中,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人們對于信息的精確度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地理信息系統正在不斷的完善,并且能夠在各個領域內部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地理信息系統會不斷的完善和更廣泛的應用。

    2地理信息系統在測繪之中的使用優勢

    2.1測繪工作的工作特點

    測繪技術是通過一些手段將信息數據和地表的特征來進行測量和采集,進而形成能夠反應這個地表的具體特征數據的數據資料和圖形,然后用來指導行政的規劃和工程的建設,其實,測繪的工作性質是對于規定地理位置的地理位置來采集以及整理數據并分析,然后測繪的結果就是能夠得到一些直觀的圖表和數字信息,而測繪的最終目標就是能夠正確的指導管理和規劃工程。

    2.2傳統的測繪方式的缺點

    (1)一些傳統的測繪方式非常費時費力,因為是采用人工的方式來對數據進行采集、分析。所以肯定要消耗很多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在測繪完畢之后還要在所測的地點返回到工作的地點,非常耗時間。

    (2)傳統的測繪方式的誤差比較大,很容易出現失誤,而且原因可能會來自測繪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這種失誤可能會出現在采集的過程之中,也可能會出現在分析數據的過程中,在制作測繪的結果時候出現失誤的概率更大,但是這種誤差只能盡量減少,卻不能避免。除了這兩個缺點之外傳統的測繪方式還有效率低、測繪的信息很難采集、測繪的結果專業性太強等等。

    2.3地理信息系統的運用優勢

    (1)地理信息系統大大的節省了測繪過程中的精力和時間消耗,因為其擁有它自己的工作方式以及流程,而這種流程主要還是依賴于計算機的系統,計算機的操作系統和人工操作相比,消耗的精力和時間更少、效率更高,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夠減少測繪工作的流程和時間。

    (2)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地理信息系統在測繪工程中,如果設定了具體的系統行動的規則,就能夠根據地理環境的變化來調整和分析結果,地理信息系統是輔助于衛星和即時監控等等一些新的科技手段,來完成對于特定的區域的監控,并且能夠根據暗送秋波的地理環境的改變來將這些變化對于測繪工作的影像及時的分析出來。

    (3)能夠較少失誤發生率,使得測繪結果更加準確,因為地理信息系統的測繪工作是依賴于計算機系統的預先設定的程序來進行的,那么所有的輸入、采集、分析整理等等工作都是通過計算機系統來自動完成的,所以可以避免在工作流程之中發生的失誤,使得測繪的結果更加精準,也越來越有利于測繪結果對于指導行政管理和工程規劃的作用。

    3地理信息系統在測繪之中的應用

    3.1地理信息系統在測繪中的技術應用

    (1)GIS的系統工作的原理

    GIS系統主要是要通過對于數據的分析,然后根據各種參數來確定實物的坐標位置,對于儀器的測繪和測量的數據結果進行圖形的繪制進而形成數據資料,其應用為測繪工程提高員工效率,縮短工作時間來得到更加準確和真實的數據資料。GIS系統的測繪過程主要是對于數據采集,然后在對其進行轉換處理,通過測得各個參數進行空間的分析和屬性處理,然后形成具體的影像。GIS空間的分析過程是GIS系統之中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環節,因為會涉及到很多學科理論,所以空間分析處理實際上會發生非常復雜的變換過程,空間的分析處理主要描述的是現實的空間過程,并且獲取空間數據,然后對于空間做進一步的預測。

    (2)GIS在系統的主要功能和應用

    首先GIS系統不僅要儲存和提取地理信息,還要根據不同的地形或者地貌的情況來對于相對應的信息模式進行建立。評價結果主要是以命令的方式來預測未來結果;再次就是GIS既具有空間的分析和空間的查詢功能,對于GIS的數據庫系統的建立,一般是采用構建的模式,通過輸入原始圖到系統之中,對于系統的查詢和分析也能夠被表現出來,在空間定位的方面,能夠保證原圖和已經處理過的圖片能夠保持一致,采用不同的算法對于其的測繪過程主要是對于數據采集,然后在對其進行轉換處理,通過測得各個參數進行空間的分析和屬性處理,然后形成具體的影像。這種空間的變換可以包括拓撲空間進行查詢、分析重置、分析空集合等等;GIS的另外功能就是輸出,可以利用這個功能來輸出一些數字化的地圖,并且能夠建立相關的地圖數據庫。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其工作效率,且降低計算機的制圖的成本。

    3.2 CIS在測繪中的具體應用

    (1)采集數據

    數據的采集是通過對于測量儀器在外業之中的實物位置,并且通過GIS之中的儲存方式把數據信息存儲到其自身的數據庫之內,然后柵格中的數據由數據的儲存單元的相對應的行和列來組成,點、面、線的矢量表達方式來表達客觀存在的對象,隨著GIS的科研成果的刷新,更加依賴于GPS的儀器,隨著GIS的科研成果的不斷探索,誤差目前在毫米以上,測量實物的坐標,并且通過GIS來進行數據的采集工作。

    (2)空間的分析處理能力

    空間的分析是通過數據的采集和轉換發生的數據系統信息的操作過程,通過GIS系統來得到數據,并且進行空間數據的分析,通過一些圖形數據的計算,對于空間的實物也要進行相應的定量的描述,GIS空間的分析過程是GIS系統之中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環節,因為會涉及到很多學科理論,所以空間分析處理實際上會發生非常復雜的變換過程,空間的分析處理主要描述的是現實的空間過程,并且獲取空間數據,然后對于空間做進一步的預測。

    (3)數據之間的轉換和處理

    在對數據進行處理時,GIS是通過對各種屬性條件或者數字化的空間關系來進行識別,并且對于實物進行空間的鏈接和對數據的參數進行綜合分析。連接GIS時候,要對數據拓擴建模,為數據分析的高效進行而創造一定的條件。同時,在GIS系統對數據進行轉換時候,會出現一些影響到精度的因素,這種問題要選擇性的刪除或者處理。

    3.3地理信息系統在測繪中的實際的技術應用

    (1)相關的技術應用方面

    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對于世界的認識已經非常便捷,只要通過網絡就能夠看到你想了解的地方的具體的地貌特征,這些都是測繪的貢獻,而且測繪在測量之中能夠形成比較抽象的一些影像資料,GIS系統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一般的系統相比較,GIS系統的優勢不僅體現在全面性、專業性還體現在精確性上,所以不可以用來科學的調研、規劃設計、繪制圖形還能夠進行財產的管理。

    (2)相關的專業應用方面

    在專業角度上來講,GIS系統其自身所具有的獨特的定位搜查和空間分析能力,能夠為人們帶來非常快捷的信息,對于地理信息系統的管理和應用,可以更加快捷和簡便的解決某個地理區域之內的對象分布,并且對其進行非常合理的數據處理,并且通過計算機的系統進行有效、合理的綜合和描述。至于這樣的數據轉換功能,能夠獲取常規中很難得到的有效信息和真實的地形地貌。

    (3)生活導航方面的應用

    隨著國家越來越城市化的腳步,經濟的發展、道路的逐漸復雜化以及城市的擴建等使得人們經常會在城市中迷失方向,如果是開車族,安裝了定位導航就能夠解決出行困難的問題,而且還能夠節省大量的時間,GIS就是結合了GPS的定位系統,為開車族設計的具有很多功能的導航系統,隨著科研人員的繼續研究和實驗,GIS的應用范圍會越來越廣,甚至能夠和其它的系統進行完美的結合,進而真實化虛擬的技術,使得使用過程更加清新,精準度更加高。

    4結束語

    GIS的發展迅速,正在和GPS(全球的定位系統)、DPS(數字攝影測量系統)、RS(遙感系統)、ES(專家系統)以及多媒體的技術逐漸融合,只要能夠解決地圖信息的自動采集問題,進而加強空間的技術研究,并且把空間的數據庫和方法庫以及知識庫互相連接起來,使得GIS走向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對于測繪學科來說,GIS、RS、GPS的結合能夠從根本上改善傳統測繪學科的缺陷,使得測繪將原來的只是提供信息的工作轉變成為能夠參與規劃設計與決策管理的重要部分,將進一步的推動測繪管理的更加嚴格、決策更加科學以及規劃更加合理化。

    隨著處理和獲取遙感數字的圖像在明顯的進步,預計在未來的幾年時間之后,多光譜航空、數字化、航天遙感在質量、費用以及信息量上都會有所提升。所以,應該將遙感信息作為地理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盡量要采用一些影像圖來作為一些規劃成果的背景圖片,并且通過對于GIS的空間信息的相關查詢、應用以及分析,能夠增加設計規劃的廣度和深度。地理信息系統憑借其很強大的信息處理和輸出能力,對于測繪的意義不斷加大,而測繪結果逐漸多維化以及信息不斷多元化是現代測繪的主要發展趨勢。進而表現出測繪工作在國民的經濟建設過程中的重要性,測繪系統將會更多的和一些尖端的科技進行結合。在GIS的利用方面,我們要大膽的創新和借鑒,與時俱進,相信一定能夠推動測繪技術邁上更有水平大發展平臺。

    參考文獻:

    [1]宋小東,葉嘉安.地理信息系統及其在城市規劃與管理中的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2]譚玉蓮.淺談地理信息系統在測繪中的應用[J].現代物業,2011(7).

    [3]吳炳方,張明金,李新功.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J].地理學報,2008(4).

    [4]吳秀芹.ArcGIS9地理信息系統應用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6

    第3篇:地理信息研究范文

    關鍵詞:地理信息產業;標準化;對策建議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China's "Eleventh Five-Yea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tandardization work, generally reflected in the typical standardization of subject and obje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national standards and standard items and variation, and thus standardiza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China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 standardization; Suggestions

    中圖分類號:F49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6-0020-02

    1引言

    對于我國地理信息產業而言,標準化是產業化的先決條件,地理信息標準化是地理信息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地理信息共享的必由之路,對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的規?;涂沙掷m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已經進入快速成長的關鍵時期,加強地理信息產業發展中的標準化問題分析和對策研究已成為當務之急。本文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網站的國家標準及其在研標準項目數據庫為基礎,查詢分析了由全國地理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管理的地理信息國家標準和標準項目,從地理信息

    標準化主體和客體(即:標準制定者和標準應用類型)的構成現狀及其變化趨勢的角度,針對地理信息產業發展中主要的標準化問題,剖析了各種標準化問題產生的根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適應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標準化工作機制設想和對策。

    2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標準化工作支撐

    地理信息標準化是地理信息產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地理信息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技術層面,地理信息產業是在現代測繪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綜合性高技術產業,地理信息技術應融入IT主流。地理信息產業的綜合性和地理信息技術融合的復雜性,凸顯了標準在地理信息產業發展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標準成為地理信息技術創新轉化為產品和服務、實現市場化和規?;l展的重要技術手段,標準化對地理信息技術積累及其產業化具有不可取代的支撐作用。

    在市場層面,地理信息產業是以地理信息為主要內容開展應用和服務的,一個良好的地理信息共享環境是國家實現地理信息共享的基本保證,是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地理信息標準及標準化是保障地理信息共享、實現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因素。例如:“地理信息元數據”和“地理空間數據交換格式”等技術標準已成為國土資源等部門和行業內部開展地理信息集成的重要前提,大大促進了地理信息的共享和交換。

    在政策層面,地理信息產業發展離不開法律法規等政策體系的支持,標準是政策法規的技術依據,地理信息標準與政策體系相結合,保障地理信息產業健康發展。地理信息涉及國家秘密,保密問題一度成為限制其產業化發展的制約因素。諸如“導航電子地圖安全處理技術基本要求”等標準的實施,有效緩解了地理信息產業中導航電子地圖發展的瓶頸問題,促進了產業迅速發展。

    3地理信息產業發展面臨的標準化問題

    3.1“十一五”我國地理信息標準化的主要進展

    “十一五”以來,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對地理信息標準化工作十分重視并支持,通過全國地理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擴大委員范圍,設立專門工作組、增加通訊成員等措施,與建立“測繪和地理信息標準化工作管理規定”、“地理信息國家標準制修訂項目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使地理信息標準化工作機制不斷完善;“測繪標準體系”、“國家地理信息標準體系”,以及地理信息標準化規劃、項目指南等的實施,也使標準制修訂工作納入體系化軌道。從現行92項地理信息國家標準的制修訂時間來看,“十一五”以前制修訂23項,“十一五”以來制修訂69項;“十一五”以前采用的國際標準4項,“十一五”以來采用的國際標準13項,標準制修訂的速度和數量,以及采用國際先進標準方面

    均有顯著增長。一大批基礎性、關鍵性地理信息國家標準的制定實施,扭轉了標準嚴重滯后的局面,正在減少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此外,地理信息標準化網站的開通運行,地理信息標準宣貫工作的加強與深入,地理信息國家標準培訓和學術研討等活動的周期化與常態化,都促進了地理信息標準化工作的普及與提高。

    3.2地理信息產業發展中突出的標準化問題

    通過整理近3年來地理信息國家標準培訓調查問卷、地理信息標準化調研報告以及部分公開

    發表的科技文章,結合地理信息標準化工作實踐,可將普遍反映的突出標準化問題歸結為標準的適用性問題、一致性問題與先進性方面的技術問題和標準化組織管理方面的工作問題。

    3.3地理信息標準化主、客體的構成及變化分析

    標準研制是標準化的核心工作,標準的起草單位是這一核心工作的主體,標準是其客體,標準化正是主體圍繞其客體開展的前期研究、標準研制、測試驗證、宣貫培訓等一系列標準化活動。本文從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國家標準及計劃項目數據庫中查詢全國地理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管理的地理信息國家標準及其在研標準項目共計131項,其中,現行國家標準92項、在研標準項目39項。對地理信息標準化主體(即:標準起草單位)和客體(即:標準應用構成)及其變化進行綜合分析,力圖準確認識地理信息產業發展中各種標準化問題的源由。

    (1)地理信息標準化主體的構成及其變化

    按照地理信息標準化主體(即:標準起草單位)的單位性質進行統計,將承擔地理信息國家標準(含在研項目)的第一起草單位劃分為標準科研單位、行業事業單位、高校科研單位和行業協會、企業。從起草單位的構成類型來看,標準科研單位承擔研制地理信息國家標準(含在研項目)75項、占57%,行業事業單位緊隨其后,為40項、占31%,這兩類起草單位承擔了近九成的標準研制工作,而高校科研單位和行業協會、企業均為8項、僅占6%。從現行地理信息國家標準到標準項目的起草單位變化來看(如圖3所示),標準科研單位和行業事業單位承擔標準研制的數量正在急劇下降,分別從現行國家標準的60項、26項下降到在研標準項目的15項、14項,行業協會和企業單位承擔地理信息國家標準制修訂數量有所增加,從現行國家標準的2項增加到在研標準項目的6項。

    從以上兩項分析不難看出:(1)標準科研單位和行業事業單位承擔了絕大多數地理信息國家標準的研制工作,成為地理信息標準化的主力,高??蒲袉挝缓托袠I協會、企業則成為弱勢群體。(2)行業協會和企業承擔地理信息國家標準研制工作正在逐步增加,地理信息標準化的主體構成正在發生變化。

    產生上述情況的原因顯而易見,我國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以政府為主導的標準化工作機制決定了標準科研單位和行業事業單位的主體地位,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地理信息產業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地理信息標準化工作面向社會和企業的逐步深入,行業協會、企業參與標準化工作的程度不斷加深、其標準化角色日益顯現。

    (2)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標準化問題溯源

    從上述分析看來,我國地理信息標準化的主體仍然是標準科研單位和行業事業單位,地理信息標準化的主體失位是各類標準化問題的根源。一方面導致研制標準跟不上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市場變化,造成標準適用性差;另一方面由于標準研制主體和標準執行主體的分離,標準需求變化難以及時反應到標準更新中,帶來了標準滯后等許多問題。

    地理信息標準化的客體失位是各類標準化問題的推手。當前網絡化、信息化和全球化快速發展已將地理信息推入服務時代,近兩年國際標準化組織在地理信息標準研制中正在從數據資源標準化向地理信息Web服務標準化轉型。而當前地理信息國家標準和標準項目仍然以數據資源為主,客觀上形成了標準研制與標準現實需求的脫節現象,導致標準難以滿足地理信息產業發展需要,加劇了標準適用性差、先進性不夠等問題。

    隨著地理信息標準化工作的不斷深入,企業和高??蒲袉挝坏膮⑴c程度正在加深,標準研制方向也正在向應用服務類轉變,地理信息標準化主、客體失位這一根本性問題將逐步得到緩解。

    4.結語

    我國地理信息標準化仍受原計劃經濟體制影響,其主體仍然是標準科研單位和行業事業單位,高??蒲袉挝缓托袠I協會、企業仍處在弱勢群體地位。目前,這一形勢開始發生變化,行業協會和企業承擔標準研制呈現逐步增加態勢。我國地理信息國家標準仍以數據資源類為

    主,其次是應用服務類,管理類和環境工具類國家標準較少,當前標準研制方向已呈現出從數據資源向應用服務轉變的趨勢。

    參考文獻:

    [1]劉利.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空間分布現狀研究[J].測繪科學,2010(S1).

    第4篇:地理信息研究范文

    關鍵詞:林業管理 地理信息系統 資源保護 輔助管理

    中圖分類號:S712 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310(2015)11-003-72

    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對林業信息化建設的具體任務,特別是從建立先進、實用的林業信息綜合管理體系,來促進林業資源管理的規范化和科學性。因此,圍繞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應用,從地理學、遙感技術、測繪學、信息科學等學科的綜合運用上,以動態、合理、有效的林業資料為載體來架構集約型林業管理信息系統,從而為促進林業決策,提升管理水平創造必要的技術支撐。

    一、構建林業合理布局、優化林業規劃與經營

    從我國林業發展現狀來看,由于林業生長周期長,用地面寬廣,對林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工作難度較大。地理信息系統在林業規劃與布局中的應用,能夠從林業資源的數據統計中,利用直觀、形象的圖表來反映,從而可以通過林業資源可視化數據來輔助規劃與決策。如在林業資料數量、質量上,結合數據間的關系分析,來改善林業資源的監測與經營。從信息系統功能來看,利用數字技術來接收和采集地理信息,如地貌特征、地形變化,并通過對土壤、氣象等自然指標進行整合,能夠從圖形映像上來進行測繪,便于林業管理人員來分析。如可以通過配準、疊置等技術來對林業結構、造林類型進行直觀顯示。在地理信息系統中,通過在可視化規劃圖中進行林種信息改造,為林業規劃、管理、決策奠定基礎,同時對于天然林的保護,以及退耕還林資源管理,從直觀圖中 進行動態選擇地塊、樹種、使其滿足科學規劃的合理目標。

    二、整合林業資源,制定專項林業圖片

    從傳統林業資源調查實踐中,對林業資源信息的采集通常耗時、耗力,其工作效率不高。特別是在林業數據采集中,由于對林業圖片資料和小組數據在歸類上是分開的,在應用總難以提升資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地理信息系統以其強大的數據分析和制圖功能,可以從空間資料分析和制圖程序設計中,來收集和整合多種數字信息,以構建滿足不同需求的投影坐標和拓撲關系,這些中間數據在技術支撐下能夠幫助林業人員制作專題圖片。同時,由于系統對數據的強大挖掘能力,可以滿足一次投入、多次產出,結合林業需求來制定不同的植物分布圖、林相圖,便于林業管理工作的快速、準確查詢。在現代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中,地理信息系統從林業資源管理與規劃上,就林業資源清查、優化林業發展布局等工作創造了條件。如結合林業勘察設計,從地理信息系統中所顯示的地質、地形狀況進行梳理,來分析各類地形下天然林的保護狀況,以及為生態林業的發展規劃提供系統化參考,大大提升了林業發展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林業資源管理工作是全面的,而林業資源本身是有限的,在加強林業資源管理和林業資源利用上,要從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中來提升管理的科學性和高效性。為此,從林業資源規劃與空間分布入手,從發展林業,快速、準確查詢林業用地狀況,可以從林業信息系統中進行不同林業功能區塊的劃分,以輔助編制科學的林業規劃管理體系。如通過地理信息系統,從林業用地面積、地質、地貌及植物種植情況進行分析,為優化林業管理構建整體性認識。

    三、強化資源保護,構建林業監測環境

    林業管理在早起林業資源信息采集中,多從林業檔案資料中進行分析,如各地區林業層次結構、各林區的樹種分布、各種林帶的面積、林地類型等,這些新型在反映林業資源空間信息上缺乏關聯性,也無法準確衡量各地域林業資源的變化情況。地理信息系統以其強大的數據整合能力,能夠從各地域林業資源信息的加工中,來彌補傳統分析方式的不足,特別是從數據組織及查詢上,快速、準確反映林業資源變化狀況,幫助林業管理人員來優化林業管理決策。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從查詢條件及數據整合結果中來完成對林業空間分布狀況的集中顯示,能夠從林業生長狀況、林業發展情況、以及林業資源變化情況中進行多重反映,特別是現代遙感技術的應用,提升了林業信息資源監測水平,也為林業資源管理提供了準確的林業影像資料。全球生態環境的變化,特別森林資源的減少,更加劇了林業資源保護的急迫性和嚴峻性。強化森林資源保護,減少森林火災,更需要從信息化技術應用中來提升監測及時性和準確性。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統來構建輔助森林火情探測與補救措施,利用地理信息系統來搜集林業資源病蟲害信息,并從病蟲害的發展變化中獲取準確的空間信息,為展開針對性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提供有效預測和預報數據。地理信息系統以空間數據處理為基礎,從林業環境資源變化中來構建監測模型,提升了輔助林業管理的科學性。

    四、結語

    地理信息系統的林業管理中的應用,推進了我國林業資源的管理有效性。除了上述應用外,在林業區域植被生長條件及生長規律上,可以為林業資源培育提供技術支撐;根據林種、林地面積信息來制定合理的采伐計劃,促進林業種植、保護、采伐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暢.地理信息系統在林業上的應用[J]. 現代園藝. 2015(22).

    [2] 李佳珊.淺談地理信息系統在林業上的應用及其前景[J]. 林業科技情報. 2014(01).

    [3] 蘇蕻.林業信息技術的應用及發展[J].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5(36).

    第5篇:地理信息研究范文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城市建筑;應用研究

    Abstrac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set of computer science, cartography, geography, and other multi-discipline as a whol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the brief introduction to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cuses on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field, and finally to clarify the actual use and the need to address the main issues.

    Key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urban architecture; applied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C92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 言:地理信息系統 ( GIS)是描述、存儲、分析和輸出空間信息的理論和方法的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它是一種以地理空間數據庫為基礎 ,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 ,適時提供多種空間的和動態的地理信息 ,為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服務的計算機技術系統 ”。

    1地理信息系統在建筑領域中的應用

    GIS經歷了幾十年的長足發展 ,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眾多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其在建筑領域中的使用也顯示出廣闊的前景。一項重大的建設工程從破土動工到交付使用 ,包括規劃、勘察、設計、施工等眾多環節及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后的日常維護和監測 ,需要處理大量與工程建設有關的空間數據和記錄文檔 ,如建筑物的具體分布、位置、標高;橋梁的架設、道路的布局、市政建設中各類地下管線鋪埋的位置等。人為處理這些復雜信息 ,既費時又費力。GIS強大卓越的空間數據查詢分析功能 ,快速數據更新功能 ,信息準確傳遞功能 ,為快速高效完成施工任務提供技術支持。如今地理信息系統已被廣泛應用在施工、安全管理、地基設計、建筑規劃等領域并取得了顯著成績。

    1.1 GIS應用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建設項目安全管理工作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當前 ,建設項目數量巨增 ,而安全監督管理的人員數量相對較少的問題已日益突出 ,如何有效地配置現有資源 ,利用先進技術手段開展安全管理工作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GIS技術應用在施工安全管理中 ,正好解決了管理人員少與需要管理的建設項目數量多這對矛盾 ,為建設管理部門提供了一個高效有力的管理手段。例如,將 GIS應用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 ,就為 GIS開辟了一個嶄新的使用平臺。即把管轄區域內的建設工程項目顯示在地圖上 ,對建設工程項目進行定位查詢 ,就能夠直觀、方便的掌握施工項目的現實狀況 ,有利于安全監管人員有目的、分重點的對建設工地實施安全監督。同時 ,利用專業地理信息系統軟件 Map info對區域地圖和數據庫的管理功能 ,一方面在用圖形方式顯示出管轄范圍內的工程項目分布情況以外 ,項目周邊的交通、電力、電信、燃氣、供水管網的布局信息也可一目了然 ,為場地施工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把與工程項目有關的屬性信息 ,比如: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等存儲在數據庫中 ,更重要的是把建設項目的安全手續、專職人員配備、安全人員資質、安全防范措施、臨時用電、安全用品、安全資料、施工機具的安放等信息記錄于數據庫 ,用戶只需要通過簡單操作就可以提取、查詢和使用這些數據 ,方便了對施工項目的安全監督 ,又為安全管理提供了輔助決策。

    1 .2GIS應用于基礎設計及施工

    高層建筑的層出不窮既提高了空間利用率 ,又緩解了城鎮建設用地緊張的局面 ,同時 ,也給基礎設計和施工提出更高要求。樁基礎應用在高層施工中已經較為普遍 ,各地區、不同的試驗單位也都積累了大量樁基靜載試驗數據 ,例如,在對某市 971根試樁靜載試驗資料統計分析的基礎上 ,建立了單樁承載力地理信息系統和單樁承載力數據庫 ,并提出了計算嵌巖樁單樁承載力極限時 ,極限側阻力、端阻力標準值的建議值。此專題地理信息系統的建立 ,將 GIS使用在樁基礎設計中 ,完成了 GIS對單樁承載力信息的管理、分析和查洵 ,實現了不同試驗單位、不同設計部門對單樁承載力信息的共享 ,且經過數據分析得出單樁豎向承載力極限值還可提高這一重要結論。該系統采用專業地理信息系統軟件 Map info和其二次開發工具 Map Basic及可視化編程語言 VB 的功能的再開發 ,增添了“單樁管理 ”和“單樁分析 ”兩個專題模塊 ,豐富了單樁承載力數據的處理能力 ,進而能更直接的為樁基礎設計與施工服務。高層建筑基礎施工還需要重視深基坑的支護問題 ,這關系到施工人員安全和工程進度。例如,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2005年經過對某市三家較大的基坑設計單位 100 項典型基坑支護工程設計數據的收集 ,建立起基坑支護數據庫。在詳細記錄各個基坑支護工程設計與施工基礎上 ,選擇 Map info平臺和 VB開發工具 ,以該數據庫為基礎開發完成了基坑支護地理信息系統。該系統共包含四個專題信息庫 ,其中 ,基坑概況信息庫存儲工程基本信息和基坑施工信息:計算參數信息庫存儲項目地質信息和地下水控制信息;支護結構信息庫存儲放坡、排板樁、連續墻、內支撐、釘錨等相關支護信息;監測數據信息庫則存儲基坑中監測點觀測值每日的變化情況 ,其在系統軟件 Map info基礎上又添加了基坑管理與基坑查詢兩個用戶菜單。該系統的建立實現了對以往基坑支護工程數據收錄、管理和分析 ,為不同設計單位提供數據共享平臺 ,對今后基坑支護工程設計、施工、研究提供了直接的強有力的參考依據。

    1.3GIS應用于建筑物規劃

    目前 ,我國在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 ,但可供建設的用地卻嚴重不足。一方面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加大了舊城改造 ,另一方面管理者采用先進科學的管理手段對城市建筑物進行了合理規劃。例如,某市將 GIS使用在新城開發管理中 ,建立了以可供地的預測管理為主要功能的新城開發土地地理信息系統 ,為管理者提供未來一段時間里可用于建造住宅的土地利用時間表 ,進而推測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如何布局、何時完工 ,以及各種商業、服務、教育、保健、公共交通設施應該建立的地點或區域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1.4GIS應用于建筑審批部門的內部管理工作

    伴隨越來越多的建設項目破土動工 ,各種資質級別建筑企業涌入市場 ,增添了建設管理部門工作量。采用地理信息系統可實現圖形與屬性的交互式訪問 ,首先 ,在地圖上清楚地標明正在建設和上報審批需要建設的項目位置 ,其次 ,將企業資質、單位名稱、經濟狀況、主要技術和管理人員簡介等企業屬性信息存放于數據庫 ,建設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可以通過 GIS專業軟件 ,實現對市場現有建筑施工單位經營管理狀況的即時了解 ,規范了市場秩序 ,把好了市場準入關。同時 , GIS圖形顯示和數據處理功能可快速、準確的查詢相關信息 ,使資料存放簡單、有序 ,減輕了管理人員的負擔 ,降低了人為錯誤 ,也是政府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部分。

    1.5 GIS其它應用

    建立房地產三維管理專題地理信息系統 ,可以真實再現樓盤三維場景 ,虛擬顯示住宅內部結構 ,并且可通過互聯網房產項目認購信息 ,這些功能是普通信息系統無法完成的 ,而且在住宅小區建成后 ,物業管理公司可通過房產三維管理信息系統對各種物業設施進行數字化管理 ,這無疑會有助于提升小區的形象地位。將 GIS與虛擬現實技術相結合 ,可實現城市景觀仿真 ,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還可對大型建設項目進行虛擬顯示 ,動態模擬項目完工投入使用的狀況 ,為科學的規劃決策提供幫助 ,

    2GIS應用在建筑領域中有待解決的問題

    把地理信息系統應用在建筑領域中 ,雖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但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問題。首先 ,只有專業 GIS人員才能熟練操作專業軟件;其次 ,數據是信息系統的核心 ,只有保持數據的現勢性 ,才能保證專題地理信息系統有效的為日常工作服務:最后 ,相關部門要完善管理體制 ,從人員和制度上保障應用系統能夠長期高效的工作。所以 ,只有今后加大 GIS的推廣力度 ,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盡快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 ,以便于數據的存儲和共享 ,避免數據庫的重復建設;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使數據能夠及時更新 ,才能使 GIS更好的為建筑領域服務。

    3 結束語

    以上對地理信息系統在建筑相關領域中的應用做了簡要介紹 ,總結了部分專題地理信息系統在建筑領域取得的價值成果 ,希望對各位同仁們有所幫助 ,我深信其在建筑范疇內的使用會更加廣闊。

    參考文獻:

    [1]魏建平.“數字合肥三維城市景觀系統”的建設與應用[J].城市勘測,2008.

    [2]李榮杰,宋照才,劉電芬,等.數字城市建設[J].河南科技,2008.

    第6篇:地理信息研究范文

    【關鍵詞】WebGIS;數字校園;地理信息系統

    1 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

    1.1 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以采集、存儲、管理、分析、描述和應用整個或部分地球表面與空間和地理分布有關的數據的計算機系統。它由硬件、軟件、數據和用戶有機結合而構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實現地理空間數據的采集、編輯、管理、分析和統計。地理信息系統是融計算機圖形學與數據庫技術于一體,將圖形與數據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存儲和處理空間信息的高新技術。它把地理位置與相關屬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根據實際需要準確、真實、圖文并茂地輸出給用戶,滿足系統建設、管理以及系統對空間信息的要求,并實現了數據的可視化,同時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統獨有的空間分析功能和可視化表達,可對系統進行各種輔助分析決策。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地理信息的處理、分析手段日趨先進,GIS技術日臻成熟,GIS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成為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分支,地理信息系統已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1.2 WEBGIS

    WebGIS(也稱為Internet GIS)就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在Web上實現空間數據的存儲、顯示、空間分析及輸出,并能回答用戶提出的問題,進行決策支持的系統,它是地理信息系統在萬維網上的實現。目前信息技術以及Internet的飛速發展與廣泛應用,人們對分布式應用研究以及共享信息和知識需求不斷增長,從而對GIS的研究也發生了根本變化。隨著“數字地球”概念的提出,推動了全球的信息化,這是對真實地球及其相關現象的統一性的數字化重視和認識。實現“數字地球”離不開網絡化GIS的支持,國際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使其必將成為GIS軟件的運行環境,基于Web的GIS應用已越來越成為廣大GIS用戶新的迫切需求,而對這方面的研究已成為GIS發展的必然趨勢。WebGIS在信息的快速,數據的及時更新、使用的簡單靈活等方面具有傳統地理信息系統無法比擬的優點。隨著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國家空間基礎設施的逐漸完善,以及在“數字地球”、“數字城市”、“數字區域”“數字行業”等工程的推動下,WebGIS在各行各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2 高校校園信息管理現狀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的發展,高等院校已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來,國家對高等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尤其是隨著高校的擴招和合并,高校規模越來越大。我國高等學校校園面積大、建筑物多、設備多,功能齊全,各種管網、供電和通信線路交叉分布,這些信息用常規的管理方法難以實現有效的管理。高等院校的校園信息化管理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但目前這方面的工作存在不少問題:

    1)為適應教育和社會發展需要,各個高校都在加大改革力度,表現在從校園的建設與綠化、師資力量、教學方法、專業設置和招生數量等方面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與變化,使管理工作日趨復雜;

    2)很多高校為了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和招生人數的增加,對校園面積進行了擴增,采取學校資源合并或建立新校區,無論是合并的還是新建的校區,大都不在一處,規劃管理工作自成體系,各自為政;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統互不兼容,信息的管理和操作不統一,不規范;規劃管理信息資料整體上不夠完整,不夠準確;

    3)部分高校盡管已開展信息管理“數字化”的工作,但整個規劃管理過程高度抽象、不直觀、費時費力;信息加工的時間周期長,信息量不豐富;在實際操作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手工、分散的作業方式,造成工作效率沒有得到實質的提高;

    4)當前各高校都需要擴大招生,在對外交流和宣傳中對校園建設和硬件環境缺乏合理形象地表現,在校園中對各種建筑及資源沒有做到直觀的表達。

    以上情況均對校園規劃及信息化管理工作帶來許多不便與困難,傳統的管理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高校的發展需要。過去校園管理模式可視為一種靜態模式,無論是數據的更新還是信息的展示遠遠不能滿足當前處于動態變化中的校園發展需要。而GIS作為一種能科學管理和綜合分析具有空間內涵的地理數據,能對規劃、管理、決策和研究提供所需信息的綜合性技術系統,是有效解決校園信息與管理問題的先進技術工具。

    3 數字校園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究意義

    作為現代城市重要組成部分的高等院校,其校園的科學管理和合理規劃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重視。隨著校園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數字校園”技術應運而生,“數字校園”是指學校在開展教學、科研和管理及對外通訊過程中運用寬帶、交互性和專業性的局域網實現學校辦學的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數字地球”的微觀表現形式在校園區域的具體體現。

    校園地理信息系統(Campu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具有城市地理信息系統的特點和功能,它用圖形、圖像數字信息來表現校園各種空間及屬性要素,用戶可以圖文并茂的查詢校園信息獲得最為直觀的效果,就如同置身于校園中一般。并利用系統的數據管理及分析功能對校園各類信息資源進行統一的、科學的組織與管理,從而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為校園的發展預測、規劃決策以及科學管理提供可靠依據。

    4 數字校園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究內容

    數字校園地理信息系統主要立足于應用,即滿足學校的需要為主要目標,為加快校園信息化步伐,提高工作效率,強化信息管理,有必要把校園地理信息可視化和系統化。

    1)為了快速、準確獲取校園的地理信息,以及為校園的管理、規劃、設計提供準確而詳細的數據,作為校園數字化的一個重要組成,要建立相應的校園電子地圖。它是基于Web的一種新型數字地圖,能為用戶提供在空間上連續的信息描述,提供空間信息的查詢、檢索等功能。

    2)由于地理信息系統的內容可以無限細化,且學校的建設長期處于一種動態的變化之中,學校內的信息與人員永遠處于變化的過程中,所以建立一個“完整”“全面”的校園地理信息需要一定的周期。

    3)利用WebGIS技術研究數字校園系統的解決方案,用圖形、圖像數字信息來表現校園各種空間及屬性要素,把用戶從以往的文字查詢中解脫出來,獲取圖文并茂而且最為直接的交互效果,提供各種統計操作、空間分析、專題要素輸出等功能。

    5 數字校園地理信息系統的功能

    校園地理信息系統是一個空間型的信息系統,存儲著高校各種資源的大量數據。為了方便地輸入信息快捷地提取數據,并且能夠進行多信息源支持下輔助決策與模擬,該系統應具有查詢功能,輸入、輸出功能,數據管理功能以及空間分析功能等。

    1)基本功能:包括GIS所擁有的數據采集、數據變換、數據庫管理、信息輸出圖形、圖像顯示以及信息查詢等功能,該功能為用戶提供輸入數據、瀏覽數據、輸出數據的基本操作。

    (1)數據采集:在系統軟硬件環境的基礎上,通過數字化、數據錄入、數字圖像處理等方法獲得,并裝入可容錯數據。

    (2)數據變換:將多源數據轉換成在系統設計時定義的通用格式,包括數據重構、空間變換以及數據集成三個方面。

    (3)數據庫管理:包括圖形庫管理和屬性庫管理功能,能完成對數據庫的基本操作,并且能和其它屬性數據庫聯接,使系統更加靈活,具有開放性。

    (4)信息輸出:對于所需屬性數據及圖件資料可以直接輸出,并有制圖功能。

    (5)查詢:用戶在系統中可對自己感興趣的某項內容進行定位查詢,標題關鍵字查詢,所查詢的內容以圖形、圖像、文字等形式予以顯示,以便全方位,多層次地提取信息。

    (6)圖形顯示:該功能為用戶提供了開窗,關閉、縮小、放大、漫游、刷新、鷹眼等高效的圖形操作功能。

    2)數據管理功能

    這部分主要面向管理員,管理員可以在自己的權限內管理和維護地圖分類以及相應的屬性數據,添加和驗證相應的數據。

    3)多媒體功能

    校園信息系統所使用的圖形符號和地理數據大多是抽象的,利用多媒體手段,將抽象的點、線、面等圖符配以照片、圖表、文字等,這樣可以多角度,多層次地再現環境信息,并可對某個區域的環境變化進行三維動態模擬。

    4)空間分析功能

    包括拓撲空間分析,線性網絡分析、地形模型分析、空間疊加分析及其它功能,只要按其要求裝入數據,設定參數,便可獲得分析結果,這些功能是構建模型庫的基礎。

    6 結論

    建立基于WebGIS的數字校園地理信息系統,是高校管理自動化、科學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一種趨勢。對數字校園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究開發不僅可以為廣大師生提供各種校園的空間查詢信息服務,也可以為學校管理部門進行校園的發展預測、規劃決策以及科學管理提供依據,同時提高高校對外的知名度,為學校創造客觀的社會效應。

    【參考文獻】

    [1]劉升,游曉明.基于軟構件技術的數字校園系統的開發與集成[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9(24).

    [2]江利明,楊武年,韓玲玲.基于ArcIMS的校園WebGIS系統設計與實現[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5(02).

    [3]李宏偉,李中原,黃建都.網絡地理信息系統與空間元數據[M].黃河水利出版社,2004.

    [4]謝雪梅,朱建軍.GIS技術在數字校園建設中的應用[J].西部探礦工程,2005(5):307-308.

    第7篇:地理信息研究范文

    關鍵詞: 三維可視化地理信息系統虛擬現實

    中圖分類號:C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城市三維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數據內容

    1.1 城市三維地理信息系統

    城市三維地理信息系統(簡稱3DUGIS)是指能對城市區域內空間對象進行真三維描述、可視化和分析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統。它是一套完整的GIS 系統,它不僅具有城市三維虛擬景觀瀏覽功能,讓用戶在真三維的仿真城市中進行漫游和飛行,還具有以下功能:

    三維數據管理,主要包括三維數據入庫、質量檢查、坐標轉換、空間和數據查詢以及與其它系統數據的無縫轉換等功能。三維場景交互,是指對場景中三維對象交互地進行三維空間瀏覽、選擇、查詢操作。三維空間分析,主要包括根據三維場景中的地形和模型的幾何特征,進行基于模型或者場景的三維空間量算、通視分析、日照分析等三維空間分析操作。

    1.2. 城市三維地理信息系統數據

    城市三維地理信息系統中的數據可分為影像數據(DOM),三維城市模型數據(簡稱3DCM),場景數據和二維基礎地理數據這四個主要組成部分。

    三維城市模型數據其主要包括了數字高程模型DEM,三維建筑物,三維高架道路,三維樹木等。場景數據,是在三維場景中,尤其是在精細場景中為了美化場景而添加的小品模型,如座椅,垃圾箱,路燈等。二維基礎地理數據,是主要用于系統二三維聯動查詢和分析,為系統提供二維基礎地理信息支撐。

    2 城市GIS 三維可視化建模

    三維城市模型包括許多類物體如:道路、水系、地形、建筑物等,其中重要的兩類是地形和建筑物。

    2.1 數字高程模型 DEM

    地形的可視化是研究DEM 的顯示、簡化與仿真等內容,其中DEM 是三維地形模型顯示的基礎數據,它是根據采集的繪圖區域地形等高線及重要的線性圖形數據,按一定的曲面內插算法擬合生成的。為了建立較高擬合度的規則DEM ,可以采用初插和加密兩步進行。初插獲得適應精度的DEM 規則格網,可作為進一步內插的控制基礎;通過加密內插,使得經細化的模型面元保持平滑過度與吻合,加密的密度決定了生成模型描述地形的精細程度。為此采取對繪圖區域的高程模型用多種精度表示,通過不同的加密內插處理生成多個不同精度的數字高程模型。

    2.2 城市三維建筑物模型

    在城市地理信息系統三維可視化研究中,對于城市建筑物,人們不僅關心其外形的描述,而且,要求知道其幾何結構。目前,建立城市三維建筑物模型的主要途徑有以下幾種:1)解析攝影測量;2)數字攝影測量;3)基于現有地形圖和其他資料;4)激光掃描測量等。其中解析攝影測量技術目前被認為是精確度最高的手段之一。

    2.3 城市三維場景的建模

    目前三維場景的建??梢越柚恍┸浖鏜ultigen等,來完成建模過程靜態的三維場景,建模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1) 根據應用的需要,選取合適精度的數字化高程數據、人文景觀特征數據、航拍或衛星、遙感照片等。

    2) 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一致性處理,包括數據的篩選、簡化、格式轉換等,最終形成精度一致的高程數據與人文景觀特征數據,作為以后三維建模的基礎。

    3) 生成特征物的三維模型,如道路的加寬、湖泊的平放等。

    4) 三維特征物與地形的整合,可以采用兩種方式:直接將特征物貼在地形表面上;在生成三維特征物模型后,再選取地形點來生成整合模型。

    3、三維空間對象的可視化表達應用

    3.1城市三維建筑物景觀圖的生成原理

    1)數據準備與預處理

    建筑物的幾何描述信息包括方位信息和專題描述信息。幾何方位信息用地面空間的三維坐標來表示,專題描述信息則包括組成該建筑物的點、線和面信息。各種建筑物的三維坐標(包含高度信息)可以用攝影測量、現有2D GIS數據庫、數字/模擬地形圖、建筑設計資料、實地量測等數據來源中獲取,影像數據在使用前要對影像數據進行預處理,包括圖像格式的轉化、圖像質量的改善、影像金字塔的生成以及影像的正射糾正與鑲嵌等。

    2)參數設置

    在用OpenGL繪制三維景觀模型和進行紋理映射前,需要設置相關的景觀參數值。這些參數包括光源性質(鏡射光、漫射光和環境光)、光源方位(距離和方向)、顏色模式(索引或RGBA)、明暗處理方式(平滑處理或平面處理)、紋理映射方式等。

    3)模型構建

    根據建筑物的底部多邊形(多邊形各頂點坐標已知)以及建筑物的高度,使用OpenGL中的有關幾何建模命令進行城市建筑物的3D模型構建。

    4)紋理映射

    紋理映射就是把紋理圖像粘貼到模型的表面,從而獲得真實感效果的景觀模型。紋理圖通常是正方形或矩形的,實際上紋理數據是一個枚舉數組,這些數據由R、G、B、A數值構成,在紋理數組中的單個值稱為紋理元素(簡稱紋素)。OpenGL的紋理映射只能使用在RGBA模式下,在顏色模式下是沒有定義的。用OpenGL函數進行紋理映射的基本步驟為:

    a)定義紋理:用glTextlmage2D*()函數說明所映射的紋理內容。其中包括紋理數據的指針、紋理的大小、紋理的類別(灰度或彩色)等。紋理中的每個紋素的數據可以由1~4個元素組成,表示常值或RGBA值。也可以利用多重映射,把紋理定義為許多不同的分辨率。此外,當建筑物的紋理坐標在有效范圍之外時,紋理映射可以包括紋理的邊界值,邊界值能夠把多個紋理圖像光滑地粘貼在一起。

    b)指定紋理的應用方式:在將紋理粘貼在建筑物表面時,可以有三種方式:

    一種方式,也是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把紋理顏色作為物體的最終的顯示顏色。這種方式稱為移畫印花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紋理圖像直接繪制到建筑物表面,就把印花圖案直接印到建筑物上一樣;第二種方式就是使用紋理調整建筑物模型的顏色,這種方法對于獲得紋理同光照的結合效果是非常有用的;最后一種方式是利用紋理將紋理顏色同建筑物的顏色相融合。指定紋理應用、映射方式使用函數glTextparameter*()、glTextEnv*()。

    c)激活紋理映射:在繪制場景前必須激活紋理映射,可以使用glenable()和glDisable()打開和關閉紋理,變量GL_TEXTURE_2D表示打開二維紋理。

    5)視口變換

    視口是指計算機屏幕中的矩形繪圖區城,它用窗口坐標來度量,反映了屏幕上的像素位置。視口相對于窗口的左下角。視換的目的就是將三維空間坐標映射為計算機屏幕上的二維平面坐標。視換用函數glViewport0實現,視口的寬高比通常等于視景體的寬高比,否側視口內顯示的圖形將會發生形變。根據視換后視口內每一點的交換后的z坐標值,OpenGL可以自動實現消隱功能,使得靠近視點的目標能夠折擋遠離視點的目標。由于外形各異的建筑物的點、線、面信息的組成方式則各不相同,因此對于建筑物的三維重建而言,采用一個通用模型來表達各類建筑物的方法顯然是不可行的。但是,根據按一定規則排列的三維坐標數據可以推演出對應的專題信息。這就要求將建筑物按照其幾何外形特征進行分類,分別對每一類建筑物采用一種幾何數據棋型。實踐證明,這種方式是可行的,并且適合于建筑物的三維表達。

    3.2房屋的幾何模型表達

    下面將對幾種典型的房屋類型給出其用于三維可視化的幾何模型,并對復雜建筑物的三維表達方式進行探討。

    1)用于平屋頂房屋的幾何數據模型

    平屋頂房屋是目前城市建筑屋最為常見的房屋類型,其屋頂為一平面,可以用一個平面多邊形來表示。

    2)用于人字型屋頂房屋的幾何數據模型

    人字型屋頂房屋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房屋類型,它的底部為一矩形,屋頂呈人字型,由于屋檐各角點的高程值理論上是相等的,因此只播需用一個高程值來表示。

    3)用于屋頂帶山墻的房屋的幾何數據模型

    屋頂帶山墻的房屋其底部仍是一個矩形,但它的屋頂形狀與人字型屋頂不同,兩側各有一個山墻,房屋屋檐處的高程值和房屋屋頂處的高程值的表示方法與人字型屋頂的房屋相同。

    4)復雜房屋幾何模型的表示

    對于和上述三種類型迥然不同的房屋而言,則需要根據其外形特點分別定義各自的數據模型,如圓形屋頂的房屋、尖屋頂的房屋等等。而有些房屋盡管其總體外形與上述三種不同,但是它可以分解為兩個或多個上述類型相同的單個房屋,這樣就可以用多個房屋的組合來表示一個復雜房屋。采用這種方式時,首先要求在獲取房屋數據時就需要對復雜房屋進行分解,分別采集單個典型房屋的數據;其次需要解決另外的一個關鍵技術就是單個房屋之間的公共部分的無縫拼接。

    6、應用前景

    城市三維可視化GIS有著廣泛的應用范圍和應用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為城市交通、地質、測繪等領域提供一個良好的應用的工具。②為政府決策部門提供一個進行決策和市民參與決策過程的有效工具。③為環保部門提供了進行城市噪音、熱輻射以及污染擴散分析的工具。④在通訊領域可以使用3D數據計算電波在城市環境中覆蓋范圍以達到

    最佳基站布設。⑤在建筑工程中通過建立施工區域的建筑物的真實模型,以方便建設規劃。參考文獻

    第8篇:地理信息研究范文

    關鍵詞:服務平臺;地理信息;城市;體系架構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地理信息服務平臺指的是在建立地理信息數據框架的基礎上整合地理數據信息,并同時通過網絡實現信息開放應用、交換共享、集成管理的一種服務平臺[1]。服務平臺的架構體系是決定信息系統服務質量的主要因素,本文結合實踐經驗對城市地理信息服務平臺的體系架構問題進行了探討,旨在有效提高地理信息的服務水平。

    1.地理信息平臺服務功能設計

    為了保證服務平臺的體系架構能夠滿足服務需要,則應明確設計信息平臺的服務功能。(1)GIS地圖服務。信息平臺可為用戶提供GIS地圖縮放、測距、框選等服務,用戶可以在平臺中獲得GIS地圖的后視圖、前視圖等。(2)公交信息的查詢及定位。信息平臺可以提供市區內公交站線、站點等的查詢及定位服務,在用戶登入服務平臺后便可以通過輸入站點名稱獲取相應的信息。此外,信息平臺還能夠為用戶分析公交換乘方案,方便用戶根據公交線路規劃出行方案;用戶在輸入目的地時,該平臺便可以提供公交換乘起點、終點,方便用戶進行選擇。(3)地名的查詢及定位服務。用戶可以通過服務平臺查詢及瀏覽單位名、地名,在瀏覽的過程中服務平臺還可提供信息定位、信息導航及信息分類識別服務。用戶查詢地名的方式分為兩種,即系統分類查詢與關鍵字查詢。(4)道路的查詢與定位服務。與地名查詢、定位服務功能相似,用戶輸入道路編碼、關鍵字、名稱等,便可以獲取相應的信息,在提供道路信息的同時,平臺還可以為用戶分析駕車出行的便捷路徑,包括起點、終點、路況信息等,確保用戶可以在最短時間內達到目的地[2]。(5)注冊用戶的標注服務。成為信息平臺的注冊用戶后可以專享個性化地圖制作與標注服務,包括點、線及面的全方位標準服務。平臺中的注冊用戶包括兩種,即行業用戶與個人用戶,個人用戶可保存及發送個人地圖電子郵件,參與信息平臺的數據更新,行業用戶在享有上述服務的同時還可以專題信息,實現專題信息與地圖標準信息的統一化。

    2.城市地理信息服務平臺體系架構分析

    2.1服務平臺結構體系設計思路

    基于地理信息平臺所應提供的服務,在設計平臺結構體系時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1)地理信息的獲取及維護體系設計。充分利用現代化測繪技術及其服務體系,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基礎信息、專題信息采集、數據庫的建設、數據庫的更新及維護體系等,方便于用戶及時獲取地理信息,并保證地理信息可以得到及時更新。信息獲取及維護體系具體包括測繪數據基準體系、標準體系及更新體系等。(2)地理信息的集成化管理及共享體系設計。實現信息的集成化管理及與共享需要以大型數據信息平臺作為載體,并保證平臺數據的異構性、多源性及海量性。可將最新的地理信息技術及產品作為基礎,設計空間功能相對完善的數據倉庫,實現數據信息的分布式管理、集中式管理。同時建設以集成管理及數據信息交換共享為基礎的數據框架,保證地理信息數據能夠在不同部門、不同地域之間實現交換、共享。設計的具體體系應包括信息共享體系、信息管理體系及信息集成體系[3]。(3)地理信息的分發及用戶服務網絡體系設計。信息分發及信息服務網絡體系是保證信息平臺能夠發揮服務作用的基礎層面,設計分發及服務體系時通常需要充分運用ArcGIS Server技術、Net技術及Web2.0技術,并以互聯網、政務網、局域網作為支撐,服務平臺通常為GIS軟件,以保證服務網絡體系能夠全面覆蓋公眾生活、企業經營、政府管理及地理勘測生產等領域。信息平臺的結構體系如下圖。

    圖1 城市地理信息服務平臺結構體系設計

    2.2服務平臺的總體架構

    在建設服務平臺的過程中需要做好信息系統建設、數據庫管理建設及網絡建設工作,為了保證順利完成以上三項建設工作,在設計服務平臺的總體構架時必須設置以下幾個層次,即網絡基礎,包括局域網與廣域網層次等;信息數據的基礎層與管理層次;信息平臺的支撐體系及服務層次。

    2.2.1基礎設施架構層

    信息平臺中的基礎設施架構層主要為地理信息實現網絡化管理提供保證,具體服務對象包括特定局域網、企業專網、政務網及互聯網。通過互聯網可獲取公眾級信息資源,企業專網可提供企業級信息資源,政務網可提供政府級信息資源,而局域網則主要負責提供基礎性信息資源。局域網中的平臺用戶可利用服務器,包括數據資源更新及信息訪問服務器對地理信息進行及時更新;企業專網及政府專網接入信息平臺后,用戶可在DMZ區中訪問數據服務器組,并獲取專網中的信息資源[4]。另一方面,公眾用戶可利用CDMA、GPRS及ADSL撥號等方式訪問信息平臺中的服務器組,接入方式包括DMZ區Internet及國際互聯網。不同級別的用戶在信息平臺中所具有的訪問權限存在一定的差異,這主要是為了保證信息平臺的安全。此外,所有用戶在更新信息資源時均不具有直接訪問信息平臺中央服務器組的權限,僅可以通過訪問各類應用性數據服務器組更新或調用地理信息資源。

    2.2.2數據基礎與管理架構層

    信息平臺中的數據基礎架構層包括版本管理、權限管理、符號體系管理、標準體系管理及測繪基準管理層次。版本管理層次可保證多個用戶在邏輯正確的基礎上編輯修改信息數據,使數據變更過程可以得到控制;權限管理主要是劃分不同級別用戶的操作權限與訪問權限;符號體系主要包括與專題信息與基礎信息符號設計相關的內容;標準體系架構層則包括元數據、比例尺標準等。數據管理架構層包括應用數據及核心數據信息庫,架構層中的社會數據、專題數據、框架數據及基礎數據等的及時更新可以保證整個數據庫處于良性運行狀態,并確保用戶可以獲得最新的城市地理信息。

    2.2.3支撐體系與服務體系架構層

    支撐體系架構層是保證信息平臺能夠維持正常運轉的必備條件,支撐信息平臺的軟件體系包括ArcGIS Engine、ArcGISServer及ArcIMS等,提供數據瀏覽服務時主要依靠IE瀏覽器,建設支撐體系架構層時需遵循安全與共享原則,保證地形圖等地理信息資源能夠實現有效交換。服務體系架構層包括公眾層、企業層、政府層與基礎層[5]。公眾層包括電子地圖及其他信息產品網站等,企業層包括數據服務平臺與信息推廣平臺,政府層包括信息資源服務平臺、專業GIS系統、地理信息資源藍皮書等,基礎層包括信息資源管理流程、綜合管理及集成管理系統、工程項目信息資源管理系統等。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設城市地理信息服務平臺對于我國城市化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信息平臺的體系構架可對信息平臺服務功能的實現產生重要影響,為了提高信息平臺的建設水平,則應注意保證信息平臺體系架構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參考文獻:

    [1]張雪晨.探討志愿者地理信息數據精度提升所面臨的問題――針對移動設備數據的分析[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3(67):144-145.

    [2]何燕君.提高地理信息水平 促進區域合作共贏――2014中國―東盟礦業合作論壇測繪地理信息分論壇專家觀點摘登[J].南方國土資源,2014(6):27-28.

    [3]桂德竹,徐坤,劉芳.核心詞匯折射中國測繪地理信息發展方向標――從國家及各地區“十二五”《綱要》看中國測繪地理信息的發展脈絡[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4(6):27-28.

    第9篇:地理信息研究范文

    關鍵詞:數字校園;基礎地理信息平臺;基礎地理信息服務;數據庫;平臺構建方法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P208 文章編號:1009-2374(2016)19-001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9.009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信息數字化、管理模式場地不斷創新,建設以精確、高效、及時、共享的校園信息數據整合為目的的“數字校園”已經成為當前新型創新校園建設的重要內容?!皵底中@”基礎地理信息平臺則是“數字校園”建設內容的核心內容之一。它以強大的數據管理技術和地理空間信息服務為依托,通過對學校各部門機構的業務、學生日常管理和學校資源進行深度的數據整合,為校園事務管理、決策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本文以當前“數字校園”建設的現實需求為出發點,總結了當前關于“數字校園”基礎地理信息平臺的建設方法,研究了構建“數字校園”基礎地理信息平臺數據的構建思路、平臺的構建目標、平臺的建設內容,為建設符合當前的“數字校園”發展的校園基礎地理信息平臺提供了一種新的借鑒模式。

    1 平臺構建思路

    “數字校園”基礎地理信息平臺作為當前“數字校園”建設的基礎系統支撐,必須有一體化服務體系的構建思路。以地理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SOA面向服務技術等的技術集成為基礎,使得平臺從海量的數據與單一的信息表達方式中脫離出來,進而實現“數字校園”中各類地理信息服務的“可視化”。所以,在“數字校園”基礎地理信息平臺建設方面,要更好地服務于現代教學信息需求,將可以數字化的信息進行模塊分析,充分結合學校實際管理流程與當前運行模式,以整合當前數字校園實際需求出發,以實用高效的業務操作平臺模式進行構建。

    2 平臺設計目標與框架設計

    考慮到校園具有典型的社區特性,校園內日常業務與日常管理工作主要以在校學生與教職員工為主體,“數字校園”基礎地理信息平臺應該以實現校園的數字化管理、校園信息化為構建目標?;A的框架應以地理數據信息庫為主,將空間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與屬性數據統一表達到校園數字地圖上,通過地圖與數據的形式為校園內各個職能部門和學生提供豐富的基礎地理信息服務,實現校園信息管理“一張圖”。同時“數字校園”基礎地理信息平臺的設計框架還應綜合考慮平臺的基礎支撐與數據管理環境、平臺建設采用的數據標準與系統安全共享體系等,深入研究平臺各個功能應用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保證平臺的科學性、規范性和高效性。

    3 平臺建設內容

    根據“數字校園”基礎地理信息平臺構建的思路和目標,平臺的建設主要內容包括如下方面:基礎數據的標準化處理、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系統開發平臺的選用和平臺主要功能設計等。

    3.1 基礎數據標準化處理

    基礎數據標準化是“數字校園”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生產、平臺構建的基礎。平臺基礎數據信息標準化是指數據的采集標準化、數據融合科學化、成果數據標準化。對平臺數據搜集和采集以及最后數據成果的生產都必須在國家規定的法律范圍內,一些法律沒有涉及到的領域,要參照同類學校的建設模式,對數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使用,要注意嚴格保密教學對象的隱私,對重要的數據資源要進行加密處理,防止出現數據信息的外泄,給學校正常的教學活動造成不良影響。如在平臺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入庫與分類編碼過程中,依據《大比例尺地形圖數據處理與入庫標準》《“數字校園”基礎地理信息分類與編碼標準規范》等當前國家現有數據信息標準化體系成果,才能更好地保證平臺數據的兼容性和共享性。

    3.2 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

    可以說地理基礎信息數據對現代“數字校園”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數據的高效傳輸和應用才能保證“數字校園”基礎功能等正常發揮,從這個角度來看,核心的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是基礎。在滿足學校開展各項教學管理的基礎上,要依據現有數據庫建庫原則與方法,提高數據庫資源的應用效益,未來數據庫資源還可以進行多層次、多維度的開發,適應更多的服務需求?;A平臺建庫內容由空間數據庫、屬性數據庫與其他數據庫組成??臻g數據庫以地理空間數據為主,如現勢地形數據庫、地下管線數據庫、影像數據庫、路網數據庫等。屬性數據庫有空間屬性數據庫與專題屬性數據庫構成。空間屬性數據庫主要根據地理空間分類進行構建,主要用于校園空間地物的文字解釋;專題屬性數據庫主要依據學校職能,分別從科研、教學、后勤、學生管理、教師隊伍管理等方面出發構建的供平臺專題數據檢索與分析的數據庫,如各部門業務及人員管理數據庫、學生信息數據庫、在職人員信息數據庫等專題數據庫。平臺空間數據庫設計如圖2所示:

    3.3 系統開發平臺選用

    “數字校園”基礎地理信息平臺的開發平臺應具備基于GIS功能設計。當前平臺的主流開發一般采用某一成熟的具備二次功能開發的GIS軟件或者專業的組件式GIS軟件(如Arcgis、Supermap Object等)為基礎,以第三方數據服務器(如SQL Server 2005、Oracle等)作為數據的物理存儲介質,基于某一開發編程平臺(如Microsoft Visual Studio 、Visual 等)作為開發平臺的方式進行。以利用Supermap公司提供的SuperMap 組件開發為例:整個基礎平臺根據系統需求可采用C/S架構模式或B/S架構模式,采用C#編程語言和SuperMap 組件開發與定制平臺的核心組件庫、通用組件庫及基礎組件庫,并以此三種組件庫來搭建平臺及專題應用子系統;針對校園基礎信息平臺信息功能,可采用基于服務對象SOA架構模式進行布局,采用Super MapGIS產品所提供的SuperMap 和Web Service接口實現異構GIS平臺之間的數據共享及GIS功能共享與定制。

    3.4 平臺主要功能設計

    在該平臺的主要功能設計方面,最核心的就是校園GIS的系統的功能,其中相關的模塊有數據管理模塊、數據檢索模塊、專題圖定制、信息模塊等。按照技術標準規范,該系統使用矢量和柵格兩種組成方式。平臺是基于位置服務的信息提供,將與空間位置有關的信息按照各類實體的空間結構、特征、屬性等按照一定的組織方式劃分為層,并按照專題要素進行分層組織,以適應各種專題管理、分析和應用的需要。屬性數據是用以描述空間要素的特征,通常用關系型數據庫管理、增強系統數據檢索功能。如果平臺采用SQL Server 2005或Microsoft Office Access作為屬性數據庫介質,數據間可以通過定義主鍵標識碼來進行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關聯。信息可基于SOA面向服務設計,針對不同部門的業務和聯系,平臺可以通過定義不同服務接口來實現,提高平臺的信息效率與提供更好的位置服務。比如校園突發事件功能模塊,平臺通過以校園信息點為驅動,根據信息點類型結合地理位置信息,通過平臺里定義的接口更好地進行服務信息檢索和提供專題熱點信息搜索提示。

    4 結語

    現代教育教學在不斷探索變革,“互聯網+”的持續深入發展,在“數字校園”領域,“互聯網+”結合數據傳輸、信息化處理、計算機通訊等技術,將使得“數字校園”基礎地理信息平臺逐漸成為學?,F代化教育的一個重要發展內容,也是教育教學水平提升的重要體現。“數字校園”建設是未來校園軟件、硬件設施建設的重要基礎,在物聯網時代,現代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摸索創新,為了提供更優質的教學管理服務,讓學生在精確的信息引導下高效學習,校園基礎地理信息平臺作為數字校園的“大腦”更顯得不可或缺。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城市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平臺應用前景將更加廣闊,將在現代教育領域得到更普及的應用與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洋.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化校園地理信息系

    統的設計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3.

    [2] 劉海飛.基于SuperMap的二、三維一體化校園GIS系

    統構建[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3] 曾峰.基于GIS的三維數字校園系統設計研究[D].大

    連海事大學,2013.

    [4] 閆麗娟.校園三維地理信息系統的建模與可視化研究

    [D].大連理工大學,2013.

    [5] 馮曉剛,王相東.數字校園系統構建研究――以西

    安建筑科技大學為例[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

    2010,(6).

    [6] 楊斌.基于GIS的數字校園服務信息系統設計與開發

    [J].測繪工程,2011,(5).

    [7] 鄭建敏.城市基礎地理信息平臺的構建與應用[J].城

    市勘測,201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18xxxx网站|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水| 国产成人3p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a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a级成人高清毛片| 国产成人18黄网站麻豆| 日韩黄a级成人毛片| 免费h成人黄漫画嘿咻破解版|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成人永久福利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777奇米四色成人影视色区| 成人18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草草视频|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窝窝午夜看片成人精品| www.成人av.com|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麻豆|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成人亚洲欧美激情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在线视频免费国产成人| 国内外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