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計算機在法學專業的應用范文

    計算機在法學專業的應用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計算機在法學專業的應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計算機在法學專業的應用

    第1篇:計算機在法學專業的應用范文

    【關鍵詞】競賽式教學法 高職 計算機專業 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1C-0145-02

    傳統的教學方法比較保守,給學生主動學習、思考的空間比較少,因此,必須對其進行改革。競賽式教學法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強調教和學兩者相互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基于此,本文以動態網頁設計課堂教學為例,探討競賽式教學法在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一、競賽式教學法概述

    競賽式教學法是將教學內容任務化,以競賽形式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方法。競賽式教學法以學生發展為主,改變知識的單向傳播,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強調競爭與合作,既有自主學習又有合作探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了在競賽中獲勝,學生往往會在賽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包括查閱大量相關資料,甚至加強團隊內的交流、溝通與協作,以便在競賽中能相互啟發、配合默契。這不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活躍了學生的思想,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在競賽中,獲勝的因素多種多樣,競爭者可以變更競賽的內容,通過比知識、比技巧、比思維能力、比協作效果,甚至比意志等獲得符合競賽規則的高分。

    二、競賽式教學法在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課堂分組,合作學習。對于一門技術類的課程,特別是像動態網頁設計這樣需要編程的相對枯燥的課程來說,課堂上進行分組教學,小組內組成團隊進行合作學習,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上該門課之前,調取本班學生以往學期的各科成績,進行分析對比,按照互補的原則分好組,一般每組4~6人,并將分組名單發給學習委員,分好組后就要求一直按照小組的座位表來就座。

    (二)接到任務后組內成員進行合作。在上課的過程中,小組內的每個學生要積極發揮作用。當接到教師布置的任務時,小組內的學生開始團結合作,互相切磋,一起完成任務;或者先做出來的學生要幫助帶動不會做的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小組內有個別成員思想開小差,或者做其他與課堂無關的事情,其他成員要起到監督的作用,提醒這些成員打起精神,認真聽講。每個小組在接到“數據庫注冊和登錄”的任務后,就要開始進行分工合作。可由1~2人共同完成注冊登錄的頁面設計,這項任務可由網頁美工較好的成員完成;1~2人完成SQL Server數據庫系統的表格設計,這項任務交由對數據庫系統需求分析能力較強的成員完成;1~2人完成注冊和登錄的數據庫后臺的編碼,這項任務要求成員有很強的編程功底,熟練掌握SQL查詢語句、插入語句,熟悉數據庫的操作代碼。組內成員的分工既獨立又有聯系。

    (三)競賽和激勵相輔相成。這個方法針對枯燥的課程起到的效果比較大。課堂中采取個人評比和小組評比兩種評比方式。評比的內容根據任務分為三項:一是注冊登錄頁面的設計美工效果,二是數據庫表格的設計,三是后臺數據庫代碼的編寫。對于每項任務,誰先做出來的,這個學生就是本次課堂比賽的第一名,可以評選出前五名或者前十名,這樣三項子任務都評比出前五名或者前十名。教師要做好記錄匯總,用Excel電子表格做一個課堂評比記錄表,隨時記下課堂評比的情況,而且要通過教學軟件屏廣顯示給學生看,要表揚獲得名次的學生,這將起到激勵的作用。評完個人后開始評小組。看看哪個小組是整體第一名(全部做出來的)、第二名、第三名。這也要和個人評比記錄在一起。這就促進小組內的成員更加團結,互幫互助和監督的作用發揮得越大。教師要起到隨堂跟蹤和督促的作用,查看每個小組完成任務的情況,學生有問題要隨時點撥。教師參與其中達到的效果更好。

    (四)進行總結分析。競賽結束后,落后的小組和個人也不要氣餒,教師要充分肯定他們的努力,幫助他們分析失敗的原因,鼓勵他們好好準備,爭取下次獲得名次;對于比賽成功的小組和個人,教師要教育他們戒驕戒躁,應學會總結成功的經驗,并與他人一起分享。在任務完成后,教師應對每組成員合作分工的情況進行分析,指出每組的優點和不足。同時,還可以請優秀的小組或者個人上講臺演講,敘述成功的原因,讓其他同學學習,大家共同提高。特別是針對落后的小組和個人,教師要重點指導,如果該組落后的次數太多,要考慮采取一幫一的原則,即安排優秀的小組輔助落后小組,進行一對一的幫助行動。

    (五)引入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審時度勢,抓住機會引入素質教育。例如,有的學生可能相對缺乏勇氣和自信,此時,教師可采用請他們到講臺回答問題、參加情景表演等方式對其進行鍛煉,并鼓勵他們。臺下的學生也應積極配合,適時地給予臺上的同學鼓勵和掌聲。在競賽過程中,先完成的學生能自告奮勇地幫助小組內還未完成的同學,教師應及時表揚。在課堂中,教師應適時地引入生活小插曲,關心愛護學生,適時地進行道德方面的教育。這樣不僅使學生接受了道德上的熏陶,而且在情感上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此外,競賽結束后,教師也應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教育學生及時調整心理,不因失敗而氣餒,不因成功而驕傲。

    (六)進行合理的考核和評價。一要考核學生在競賽式教學過程中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二要考核學生在與同學的溝通交際、心理承受能力方面提高的情況。對于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的考核,可以通過每次任務完成情況來考核,教師每次應做好課堂考核記錄,即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評價,并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也就是數據庫開發的綜合能力進行評價。對于學生溝通交際、心理承受能力方面的考核,可以根據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將上述兩方面的成績進行匯總,然后給出一個綜合評估的最終成績。

    三、在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應用競賽式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筆者認為在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應用競賽式教學法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競賽形式應以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為依據。盡管競賽式教學活潑有趣、新穎別致,深受學生歡迎,但它畢竟不是使學生放松娛樂的游戲,而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組成部分,因此,對競賽的設計和組織應針對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課前應充分熟悉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設計好教學流程的每一個環節,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步驟、有計劃、有秩序地進行,避免課堂的混亂無序。

    (二)采用公平合理的評價標準。公平合理的評價能激發學生奮勇爭先的競爭意識。評分制度可采用加分和倒扣分兩種形式。當題目難度較大或富有挑戰性,全體學生無人應戰時,為了鼓勵學生勇于發言,教師可適當大幅度地提高加分值,設立鼓勵獎和特別獎。當學生回答正確、精彩時,可適當考慮加上獎勵性的分數,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斗志,滿足學生的表現欲,促進他們在課外學習時更加勤奮鉆研。如果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有了進步,可酌情加分。學生有獨特而新鮮見解的,翻倍獎勵。如果出現抄襲或者錯誤的情況,則倒扣分,讓學生吸取教訓。課堂上的比分有可能因加分和倒扣分而產生逆轉,使課堂上任何過程和結果都極具不確定性,課堂上有更多的刺激性和不可預見性,也能生成更多的精彩。

    (三)分組應體現均衡性。作為教學形式的競賽,其本意并不在于輸贏,而在于通過競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培養學生勇于競爭、樂于實踐、勤于思考、善于創新的品質。如果因為分組不當,使競爭的雙方實力不均衡,而失去可比性,反而會挫傷一部分學生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使競賽起到與初衷相反的效果。因此,分組應體現均衡性。

    (四)合理設置競賽題目。教師應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合理設置競賽題目。題目的難易、數量的多少,應有階梯性,以便有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競賽題目按難度設置,基礎題數量可以多一些,讓那些膽子較小、基礎較薄弱、能力相對較小的學生來做;中層題讓那些成績中等的學生來做;提高題則讓那些思維活躍、發言積極、成績優秀的學生來搶答,更能凸顯尖子生的個人能力。不同層次題型的設置既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參與欲求,體現自我價值,又能大大提高全體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

    綜上所述,競賽式教學法有利于激發學習者內心的學習欲望和動力,提高學習者的積極性和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高職教育的課堂教學方法應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在課堂中愿意學,能學到東西,不僅學到知識技能,而且能學到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這樣的教學方法才是可取的。教師應不斷地發掘新的有用的教學方法,不斷地創新,不斷開拓,積累經驗,以培養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全,張家瓊,桂平.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探索[J].教育研究,2010(4)

    [2]陳瑞生.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診斷與矯正[J].教育探索,2010(1)

    [3]王錫耀.創新型高職課堂教學設計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0(1)

    [4]楊麗娟,婁輝.借鑒美國課堂教學模式改革高職課堂教學方法的淺析[J].教育論叢,2010(1)

    第2篇:計算機在法學專業的應用范文

    關鍵字:項目教學法;計算機專業;課程;應用;體會

    中圖分類號:TP3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07-0000-02

    Project Approach Application and Experience in Computer Major Courses

    Hu Zhiwen

    (Huna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angsha410205,China)

    Abstract:The project approach is an important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innovative cap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practical ability.Project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computer applications will course the theory of learning together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ractice,fully reflects the innovativ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ethods,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can not match the advantages of the computer through the Project Approach applic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high-quality personnel training for the college foundation.

    Keywords:Project Approach;Computer major;Courses;Applications; Experience

    項目教學法主要應用于職業教育領域,普通高校教育應用較少,這與職業教育和高校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不同決定的,職業教育培養的是具有高技能的實踐型人才,而普通高校培養的是理論性較強的研究型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同致使項目教學法在職業教育領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而在高校教育中應用很少。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就業壓力的增加,社會對高校人才的實踐能力和相應的專業技能越發重視,甚至成為了企業選擇人才的一項標準。然而目前高校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經驗欠缺,致使學生在畢業后難以與專業相關的崗位適應,缺乏相應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難以在社會上保持較強的競爭力。高校應改變相應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使高校學生在課堂中形成相應的經驗并得到充實和提高,并在實踐和學習中得到全面發展。

    一、計算機專業課程中的項目教學法概述

    項目化教學是教師根據計算機專業課程中的教學內容,將教材的章節分解成為若干個具體而典型的子項目,實現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培養的有機結合,以實踐能力的提高為課程教學的核心,將理論知識的構建與實際能力的提高結合起來,實現了計算機專業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的創新教學模式。高校的學生能從分解設計好了的教學過程中實現技能鍛煉和實踐,提高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其社會競爭力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實踐性需要。

    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專業課程中的應用相對于傳統計算機專業教學具有明顯的優勢: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使其對計算機專業基礎知識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并轉化為專業的技能;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專業課程中的應用和體驗,高校學生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理解和經驗,增強了學生對工作和社會的適應能力;項目教學法實踐了知識到技能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專業實踐積極性,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項目化教學以學生的能力提高為主體,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和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本的人才培養和發展模式,提高高校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二、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專業課程中的實施過程

    (一)計算機專業課程的項目確定

    計算機專業課程的項目設計與確定應該以計算機專業的教學目標和任務為依據,針對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為教學的內容。項目的確定必須切合本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的實際,切合學生的專業學習的實際,使學生形成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相應的實踐水平。同時課程項目的設立應注重理論知識的貫徹和相應知識體系的構建,從而突出教學的任務和目的,最終實現教學計劃和課程項目的確定。

    (二)計算機專業課程項目具體計劃

    在計算機課程的項目進行初步確定后,計算機專業的課程就形成了初步教學計劃和本校的項目教學大綱。教師應針對這個教學大綱制定具體可執行的具體教學計劃。教學具體計劃的制定應建立在對學生情況的基本掌握的調查基礎之上,制定項目之時應建立在對計算機專業課程項目的整體把握之上,在建立了計算機專業的相應理論基礎之上,從而形成系統而有序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通過教師之間的溝通和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反饋形成靈活的協調和調整機制,從而形成最適合學生學習并發展自身能力的項目具體計劃。

    (三)計算機專業課程項目教學實施

    在實施計算機專業的項目教學時,教師應適當講解或分發相應的資料,建立起學生的實際操作的理論基礎,明確教學的任務和相應的教學過程,或通過演示實際的教學實例增強學生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在項目教學的課程中明確教學的目的和教學的重點,提高教學的效率。教師應在學生實踐過程中進行相應的指導,幫助學生解答疑惑,或通過互聯網建立相應的交流平臺,形成互動交流的項目教學機制。良好的課堂效率應建立在合理的項目計劃之上。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總結和歸納,幫助學生掌握相關專業實踐的規律和相應的實踐技能。

    (四)計算機專業課程項目教學的反饋與評價

    計算機專業課程項目教學后應進行相應的信息反饋和評價,通過信息的交流實現學生學習成果的總結,教師還可通過對學生實踐成果的展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信息的交流和反饋讓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進行整體控制從而對接下來的項目教學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教學計劃的制定。因此師生之間形成了良性互動機制,從而推進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的有效進行。

    三、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專業課程中應用的注意事項

    (一)注重教師項目教學的能力提高

    高校教師應注重教學能力的持續提升,從而能在更高的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知識構架和實踐技能水平的提高。教師是高校教學中的重要參與者,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但也不應弱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影響了學生的相應能力的提高和終身學習思想的形成,而高校的教學目的實際上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教師應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從而達到言傳身教的作用。教師還應加強自身對項目化教學的把握和實踐能力,必要時應進入企業或參與到實際項目中去增長經驗。

    (二)注重計算機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

    高校的計算機專業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相應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計算機專業教學的實踐性較強,項目化的教學方式可在相應的計算機中心進行,與傳統的課堂教學不同,因此相對較難組織,教師應在具體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的貫徹,使學生專注與相應的教學實踐。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專業課程中的應用應基于合理而設計良好的項目基礎之上,對專業知識的貫徹和具體實踐能力的提高都有所體現,并能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從而提高學習興趣。教師與學生良好合作完成教學任務同時也提高了計算機專業的教學質量,教師應在課程教學中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形成輕松的交流氛圍和濃厚的學習氛圍。

    (三)注重學生的實際能力培養

    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專業課程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通過將教學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實際項目的形式展開,從而通過學生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和基于專業知識構架對相應問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進行相應的實踐和解決,以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也能在項目問題的解決中提高實踐的技能和獨立解決的能力。項目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了學生的社會競爭實力。

    參考文獻:

    [1]劉秀花.計算機有效教學初探――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J].中等職業教育,2010

    [2]馬云.淺談計算機網絡專業課程項目教學法的實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

    [3]王曉霞,唐雁,周竹榮,黃智興,楊明.項目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與學年設計相結合[J].計算機教育,2010

    [4]宋濤.項目教學法在高職高專計算機類專業上的應用研究[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

    第3篇:計算機在法學專業的應用范文

    關鍵詞:項目教學;六步;計算機應用;premiere;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21-5153-02

    筆者發現,計算機應用專業軟件Premiere(視頻編輯處理)課程傳統授課過程中,教師大多采用傳統教育管理和教學模式。首先,教師向學生介紹軟件應用范圍及其概念與發展;然后,應用相應案例練習進行每章節內容的強化和進階;最后,應用軟件進行幾個綜合案例。這種模式下,教師成為照本宣章的工具,而學生在這種方式下基本無需動腦,對這種日復一日、一成不變的學習方式也日漸生厭,也慢慢喪失了學習的樂趣和動力,并且在這種被動模式下逐漸丟失了自學能力、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而學生在這種模式下真的掌握該軟件并能應用于實際么?實際上多數學生還只是學會了軟件的零碎操作,再去讓他應用軟件進行學習工作中的實踐操作仍是無從下手、不知所措。

    因此,為了避免和解決上述已出現的問題,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各項綜合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筆者在premiere課程上采用了項目教學法,取得了不錯的的效果。

    1什么是項目教學法及其優勢性

    項目教學法源于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的建構主義,發展于德國的行動導向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自身為中心,教師以旁觀者、幫助者的身份,利用情景等多種環境因素,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和創新精神,使學生能夠對當前所學知識達到最大程度化的掌握。這種方法重點強調的是對學生的關鍵能力的培養。這種關鍵能力,是從事任何職業都需要的、適應不斷變換和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所需要的一種綜合職業能力。在課程的具體應用上,以實際項目內容充當教學載體,教師向學生介紹項目并分解任務,學生分組圍繞項目內容討論、協作、學習,明確自身在小組的位置和任務,最后以小組共同完成項目的情況和過程來評價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能更早地更為全面的讓學生接觸到未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并能合理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綜合能力解決它,同時針對學生被動學習情況,通過示范項目讓學生和所在小組由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發現問題自己和小組其他成員利用各種方法和途徑尋求解決之路,在這一過程中重新發現學習的樂趣,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利用被動意識轉化成主動學習的動力,然后最終通過六步教學法(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完成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夠重新找到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同時小組協作方式打破常規個人學習模式,更接近實際工作狀態,并且能夠極大的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協作意識和提高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

    2項目教學法的教學環節把握

    項目教學法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軟件學習內容分解成多個具體項目,每個項目中隱含該部分教學內容,鼓勵并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自己發現問題,并經過獨立思考、團隊協作和教師的指導解決問題,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

    計算機應用專業premiere課程主要是一款視頻拍攝和影視后期制作的非線性編輯軟件,根據軟件特點,筆者采用學生制作視頻腳本、拍攝并制作完整視頻項目建設流程來確立該軟件知識結構,包括影片的腳本規劃、前期拍攝、視、音頻特效處理、鏡頭之間的組接并最終,通過項目教學法來體現這些知識模塊的實際應用。

    學生通過該項目教學法的學習,切實的掌握從拍攝到影視后期處理過程所必須的技能,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我學習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成為了學習真正意義上的主人。

    1)項目教學法的實踐操作步驟:

    項目教學法主要采用六步教學過程,分別是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具體介紹如下:

    資訊:學生確定課題和明確教學目的,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隨機抓鬮),教師向學生介紹此次實訓項目內容和流程,并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決策:該環節共分為兩部分。首先確定本組視頻腳本包含內容(拍攝場景確定,流程線情景結構規劃、視、音頻特效使用、網絡素材的確定和文字添加及其他效果處理)的編著,其次是各組具有相同任務的同學臨時為組向其他成員介紹本組進程及創意。

    計劃:同組成員交流從其他組獲取信息及產生靈感,修正腳本,制定最終流程(該步驟需形成文字并上報)。該流程須細化到最終短片的每一秒(包括每秒安排,鏡頭之間的轉接,文字、聲音的安排和影視特效的使用和添加)。學生最終完成的完整視頻應嚴格按照該流程進行。

    實施:該環節共分為兩部分:一是學生依據最終腳本方案進行前期拍攝(戶外),二是根據拍攝視頻進行后期制作(機房)。

    檢查:小組成員內部按腳本流程設計檢查并完成作品的最終修正(包括視頻的運營環境以確保評估環節正常播放)。

    評估:該環節分為兩部分:首先是各組依次安排專人根據腳本方案向教師和其他組員介紹并展示小組作品,然后是評分環節。該環節分自評、其他組評、教師評估以及本組給定最終成績等過程(首先是小組成員向其他組員評價本組完成視頻,然后是其他組成員就該組作品展開討論,評價作品,然后是教師根據學生意見結合教師記錄內容給定該小組平均分值和具體分值,最后是該組根據教師給定分值和具體分值在小組內部依據個人的態度、進度、完成工作量和承擔的角色進行最終每人成績的給定并上報教師,教師記錄成績)。

    2)項目教學法中教師角色的轉換和學生各階段能力的培養:

    在項目教學法則的應用下,教學強調的是學生為中心,強化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的主動建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像哈利波特身披隱形衣一樣,讓學生忘掉教師的存在,教師即使發現學生操作中出現問題也不應當向學生提示并幫助學生解決,應當耐心等待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方案。教師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務就是仔細記錄每位學生和每組在不同環節完成的過程,作為最終給予小組平均分值和具體分值的依據,這是我們高職教育工作者需要從根本上轉變的觀念。

    根據項目法和角色扮演方法讓學生在一個真實的環境下參與并完成視頻作品,使學生掌握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有可能會出現許多意外和狀況,這些問題都會出現在實際工作中。學生習慣了這些“麻煩”,并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今后也會更好的適應未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職業基本素質,包括守時、準時、工作責任心、工作態度,協作能力,計劃、組織、實施的能力,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項目教學法的實踐操作內容,筆者將各環節中教師角色的轉換和學生各階段能力的培養以表格方式展示以獲得更為直觀認識。

    表1

    3項目教學法在實踐中避免或應當注意的問題

    1)項目內容應當有合理有效并富有針對性:

    教學環節中的每一個項目的確立應當是一件嚴肅準確的事。首先,項目應當包含所需教學內容并盡可能結合多項知識點幫助學生進行發散性學習;其次,項目難易要適中,根據學生的綜合能力及實際學習水平循序漸進的確立;第三,學生對項目應當有興趣,進而才會產生學習動力并樂在其中。

    2)項目小組的確立應當隨機產生:

    項目小組的構成一定要隨機產生,不能學生自由組合。方法如下:教師前期準備大小一致彩紙剪裁,將不同顏色彩紙上注明小組及承擔角色和內容,打亂、折疊放在一容器內,請學生一一抽取,教師立即記錄該學生所在小組及角色。筆者通過多次的教學實踐得出:這樣隨機組隊的方法雖然簡單,但是更公平,更接近真實工作中小組組合方式,學生對于這樣的組團方式也不會產生異議。

    3)教師在學生操作環節中一定自控干預和幫助學生:

    我們長期從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總是傳道授業解惑,在教學活動中處于絕對主導地位。這種情況下,教師總是不由自主的干涉學生,打亂學生計劃、節奏,最終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能力。因此,教師一定要轉變觀念,改變方法,從教學主導者轉換為學生學習的陪伴者。應當“管住嘴”(看見學生出現問題就立刻告訴答案),“邁開腿”(在學生項目進行過程中不斷巡視并對學生每項環節進行有效記錄)。

    4)總結是極為重要的環節,教師同時要進行合理有據的成績認定:

    第4篇:計算機在法學專業的應用范文

    1.分層教學法的概括

    (1)理論依據。分層教學就是結合教學目標與學生的詳細情況形成的教學設計,它既是一種教學方式,也是一種教學思想,還是一種教學模式,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具體就是根據學生知識基礎與學習能力的不同分為不同層次,但是對待每個學生都以公平、公正、公開的態度,分層教學的目的主要是使各個階層的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都能獲得更好的能力提升,提高教學效果。

    (2)分層教學法的優勢分析。①對學生:通過使用分層教學,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積累與技能,按照學生能夠接受的學習進度進行教學安排,可以促使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獲得更大的進步,能夠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跟上教學進度,幫助基礎好的學生在本專業學習上獲得更多的拓展知識。②對教師:分層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保持教學策略的靈活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不同的教學方案,保持各層次教學有序進行,不但可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鍛煉教師的組織協調能力。③對教學效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每個層次的學生布置相應的內容,幫助學生在計算機學習方面發揮出最大潛能,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另外,教師與學生都找到了適合自身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能有效地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提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能夠更加有針對性,提高課堂的知識容量和教學質量,使得課程安排更加合理有效。

    2.分層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滲透

    (1)對計算機專業學生進行層次設置。根據學生現有的計算機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主要指的是進入大學之前缺乏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的學生,對計算機操作的技能了解很少,甚至由于經濟條件有限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的學生;b層主要指在進入大學之前保持良好的計算機知識基礎,具備良好的操作技能,能夠運用計算機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c層主要指的是a和b層之間的學生,有一定的計算機嘗試,對計算機學習有一定的熱情,學習主動性比較強,但是缺乏上機經驗,不能上機操作解決實際問題。

    (2)對計算機專業學生進行層次劃分。這一階段,層次劃分主要是針對授課內容、教學目標、教師備課。對學生進行分層首先要考慮學生的智能水平、學習態度和知識技能基礎,以保證學習發展為依據,若學生在此期間成績有所改善,學生層次要進行及時的調整。制定學生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傳授的理論知識、課堂提問、實踐操作要設計不同的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及時啟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內在潛力。

    (3)重視分層考核的重要性。考核是分層教學的重要環節,合理的考核制度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信息,激發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而且科學的考核結果能夠及時反饋教學信息,幫助教師改善教學質量。合理的分層考核標準不能以學生的文化水平作為衡量標準,要看學生在原來的層次上取得了多大進步,評價方式上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盡量做到考核內容的客觀性與準確性。

    使用分層教學法,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別,高校計算機專業中使用分層教學法,不僅可以幫助教師順利地開展教學活動,還能幫助學生獲得最大程度的進步。

    參考文獻:

    第5篇:計算機在法學專業的應用范文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數據庫;Access

    目前,大學數據庫課程開放的情況下,大多數大學的數據庫Access作為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對象,而Access自2005年4月開始應用在計算機國家二級考試中,并且有著相當高的通過率,吸引了大量非計算機專業人才學習它。那么如何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是教師在相對較少課時的情況下主要考慮的因素。

    1.教W中存在的問題

    對于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計算機基礎的使用能力相對較差,計算機術語的理解能力差,大多數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弱;另外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時存在思想誤區,覺得所學的這個課程與自己的專業無關,不想花時間學習這門課,所以對課程的學習沒有太大的興趣。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常常運用概念-理論-組織教學的方式,容易受到課時和其他因素的影響,沒有更多的教學時間讓學生做一些具體的綜合練習。傳統的編程課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語句,語法壓力太大;忽略基本的問題解決過程;課程中學習算法的意識弱;不能激發學生對學習Access的興趣。

    2.案例教學的實際運用

    案例教學起源于哈佛商學院,這是一種基于“案例理論概念”模式的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的“概念-理論-應用”模式相反。這種教學更適合數據庫教學,特別是在數據庫設計部分。通過對以數據庫為核心的數據庫典型案例的分析,介紹了數據庫系統的新理論和新技術,加深了對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1 案例選取

    案例教學法對研究的案例的選擇是關鍵,案例的選擇應注意以下原則:首先要有針對性,案例應結合理論知識的教學,使學生能夠深化理解概念。其次,選擇案例的難度應該適當。所選擇的案例與教室中教授的理論知識相關,并且學生很容易將案例中討論的問題與課堂中教授的知識聯系起來。

    2.2 案例教學法與課堂教學

    案例教學法的使用可以提高理論知識的教學效果。Access課程的理論部分更難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產生疲憊的心理。案例教學法可以引導學生逐步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在理論教學的過程中,解釋“學生管理信息系統”的例子。從表的建立到數據庫的安全,一個完整的系統逐步形成,可以加強學生的情感理解和理解,取得良好的效果。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關鍵部分,案例教學從學習者的認知規律,選擇和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作為一種情況,通過操作案例效應,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欲望。通過分析案例的設計思想和實現方法,提出案例中使用的知識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通過轉化案例拓寬知識點,從數據庫之間進行多表操作,并逐步擴展到各個子系統所需的多個數據庫之間的操作,然后對數據表進行分析,使學生從自己需要獲取信息從角度來看,真正掌握了面向對象的編程方法,然后形成了對項目實際問題的完整解決方案。

    2.3 案例教學課程設計方法

    一般非計算機專業編程因為學校時間的限制,很少做課程設計,學生在學習后內容缺乏總體經驗,只學到了一些零散的知識。有必要要求學生完成一個簡單的,類似于計算機專業編程課程的課程設計工作,可以稱為“綜合性實驗”。

    綜合性實驗的內容可以在課程開始時安排,課程的教學可以在綜合實驗的周圍進行。學生學習適當的知識點,可以進行相應的模塊設計,最終完成系統開發,形成一個小系統可以運行。綜合實驗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圍繞“學生績效管理系統”案例進行培訓,案例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每個培訓能力和下一個培訓內容,并將必要的數據放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在機器上,根據個人情況的個人咨詢或使用網絡多媒體教學來解釋一個統一。

    3.案例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及教學效果

    首先,案例要根據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理論與知識技能水平掌握程度進行選擇。

    其次,案例教學進行時要正確引導,以確保他們按預期目標發展。

    最后,案例分析時,教師要從參與者的角度去分析關注案例中參與者的觀點與問題。對有價值的觀點要進一步挖掘,要循循善誘,引導學生深入討論。

    在Access實踐教學的情況下,使用案例教學方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1)通過這個典型的課程教學,它改變了Access的學習方法,突破了傳統的理論教學方法,(2)學生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很好地結合知識和具體應用,在項目開發和設計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使學生的應用靈活性和設計具有多樣性。(3)項目分解為每個任務,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同時在任務之間有一定的層次促進學生之間的關系,一步一步深入的過程,大大提高設計興趣和學習動機。

    4.結束語

    授課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的需要,更好的從學生角度設計教學任務,把專業知識貫穿在Access課程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案例教學法是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種教學方法,在Access課程的案例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討論,使學生體驗理論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作用,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掌握實際操作技能。本文針對Access課程的特點和教學目標,探討了適合該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實踐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案例教學法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教學中的應用[J].李冬娥.福建電腦.2004(04)

    第6篇:計算機在法學專業的應用范文

    關鍵詞:參與型教學;計算機;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6-0246-02

    一、參與型教學法的內涵及理論基礎

    參與型教學就是以主體教育思想為指導,讓學生進入教學活動,能動地、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的傾向性表現行為。它是把主體教育理念轉變成學生主體人格的一種有效機制。就是在教師的指導和組織下,把教和學的過程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以增加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溝通、學會操作的教學過程。

    參與型課型以建構主義和認知理論研究為基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知識的獲取是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逐漸形成認知結構的結果,并且這一過程是永恒的。導致形成認知結構的主要因素是同化作用,這種作用使主體(學生)在新的概念性表象層次上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還認為,學生學習過程是認知思維活動的主動建構過程,是通過自身原有的知識能力與外界環境進行交互活動的認知過程。在建構新知識的過程中,學習者不是知識活動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外界施加信息只有經過學習者的主動建構才能變成自身的知識。同樣,認知學習理論也強調學習者的主體作用,認為學習是學習者與外部環境的交互作用,通過主體與外部刺激的同化來順應和平衡形成認知結構的過程。認知結構強調學習者個體的中樞活動包含兩個互為前提、互相促進的認知結構和情感狀態兩個方面,認識因素和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同時發生,交互作用,共同組成學習心理的兩個不同方面。從而由不同角度對學習活動施于重大影響,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無疑,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認知學習理論為參與型教學法的可行性提供了科學的、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傳統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現實的主流教學仍然以知識授受為其目標定位,口耳相傳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沉浸在教師嚴肅的講述和學生呆板地聽講的氣氛中,規訓色彩濃厚的教學格調沒有給學生的主動參與留下多少余地。學生的學習不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發展,而是為了應付成人的各種要求,他們個性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在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中,傳統教學方式嚴重制約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這樣培養出的學生將很難地適應中國未來改革發展的需要,這與 21 世紀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是相悖的。普通高校教學的任務是培養符合社會需求、具有綜合素質的實用型人才。因此,我們必須改變舊的教育觀念,全面貫徹主體參與型教育理念,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參與型教學法的應用與實施

    1.主體參與是教學中實施的關鍵。參與型教學最重要的實現是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轉換。教師必須從一個講演者、解惑者和裁判者的角色轉化為一個指導者、組織者、協助者的角色。學生必須從一個被動的接受者的角色轉換為一個自主、探究學習者的角色。這兩種轉換實質是學生自主完成的體驗式學習的過程。

    2.創設有啟發性、創造性的教學情境。首先,要圍繞教學目標,挖掘教材內涵,整合教學內容,把知識點轉化為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課內學習活動。創設的教學情境必須具有新穎性,面向社會現實生活,貼近學生的原有知識、思想情感和生活經驗。創造性是主體性的最高表現。參與型課型就是要以探索嘗試為核心設計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在參與過程中通過親身體驗,深入思考,提出新觀點,使學生成為探索、創新的主體。例如,在《計算機應用技能》課程中,學生完成了“個人簡歷.ppt”的制作后,教師要根據練習的要求,對學生完成的作業中是否有“滾動字幕”、“圖片動畫效果”等內容進行評述,對于共性的問題應向全班學生進行講解、演示。在過程性評價中,不僅僅由教師提出意見,也可以讓學生參與評價,對于學生的創新之處和參與熱情要適時對提出鼓勵,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實踐是參與型教學的必由之路。參與型教學模式將克服以往說教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弊端,增強課程的時代感、貼近感,而且也增強理論對現實的詮釋能力。同時,通過實踐活動也為理論研究提出了新問題,提高了師生理論研究的動力和能力。例如,在《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從前幾屆學生對這門課程學習的情況統計來看,大部分學生認為這門課程屬于講解型課程,就是教師講學生聽,然后上機調試程序。運用參與型教學法可以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分組討論后派代表來講解,其他人可作補充,小組將研究過程和方法與同學和老師進行交流,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進行概括、整理、歸納和總結,將零星的知識點用主線串聯起來使學生有條理、有層次、準確系統地掌握了學習內容,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在教學中采用參與型教學法以后,學生們普遍認為確實通過學習能夠學以致用、解決問題,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提高。

    4.激發學生興趣,注意分層參與。興趣是人學習活動的動力機制,它能有效地引發學生處于活躍興奮狀態,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同時,參與是每一個學生的權利,是教育對每一個學生的要求和目的。教師的責任就在于創設恰當的方法使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不漏掉任何一個學生。例如,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已有的學習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學習速度有快有慢,這就要求教師要照顧到全體學生,分層對待,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在目標、方法、評價等方面體現出層次性,使全體學生參與學習。

    四、運用參與型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1.發揮主導作用,落實主體地位研究表明,學生學習活動的自由度是與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成正比的。參與教學活動的自由度越大,對教師的施教要求越高,越需要教師以更高的施教能力和更優化的施教藝術參與教學活動。

    2.注重實效,避免形式主義。參與型教學不是簡單的形式上的讓學生上講臺講講課,而是要教師在教學的各環節進行精心設計,把主體教育思想充分體現出來。參與型教學并不是教師的擔子輕松了,而是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用觀念指導行為。

    3.加強課堂管理,確保教學質量。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就要給學生以自由,自由是學生主體參與教學的最高境界。但自由不等于隨便,教師更應該加強課堂管理,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的調控,讓學生在輕松、 活潑、 有序的教學環境中掌握知識,獲得能力,培養主體人格。

    4.教師平等地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一起自由地選擇問題、設計方案、討論問題,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給學生以啟發、誘導,給學生以平等和認同感,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第7篇:計算機在法學專業的應用范文

    純文純理專業掌握技能助你就業

    文科類專業的學生不能只是簡單掌握文案寫作技能,還應掌握其他一些技術,如計算機知識、經濟學知識、外語等,方能勝任未來相對要求較高的工作崗位。在擇業過程中,除了關注傳統的求職項目,如企業行政助理、文秘等工作崗位之外,也應注意到媒體、出版、廣告、市場營銷等工作崗位的人才需求量比較大,文科生比較占優勢。而對做基礎學科研究的純理科專業的學生來說,如果平時善于積累,在熱門行業也有后天優勢:基本功扎實,入手快。這些專業的畢業生也可向相關熱門轉向,比如轉向IT、金融、教育等行業。

    師范類專業區域供求不盡均衡

    調查顯示,工作的穩定性和自主性、待遇節節拔高等促使教師成為最受歡迎的職業之一。

    統計顯示,在師范類各專業中,需求較大的專業有教育學、特殊教育、教育技術、數學、漢語言文學、英語、日語、物理、計算機等專業。

    從國家免費師范生政策的實施可以看出,中西部對師范人才的需求很大。因此,未來幾年師范類畢業生也應當轉變觀念,更多地將注意力投放到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區,在那里展現風采,實現人生價值。

    外語類專業就業去向日趨多元

    從近幾年需求情況看,需求量最大的是英語、日語。此外,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的需求也較大。這些語種的畢業生就業較為容易,高層次的外語人才供不應求。有專家預測,北京奧運會之后,一些小語種也將走向熱門。

    北京外國語大學就業指導中心辦公室主任孫眉認為,近年來,外語類畢業生去向已完全呈現了多元化態勢,除了傳統的外交外事領域,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到金融、通信、傳媒、咨詢、體育、物流等領域就業。就業領域的擴大無疑意味著就業機會的增加。

    同時,外語類專業畢業生還能在傳統就業優勢領域獲得機會,如外交部、文化部等中央部委以及各部委所屬事業單位或新聞出版機構、圖書情報機構、各省市的外事機構等。

    法學專業持證上崗已是必然

    近年來法學專業畢業生在就業方面有相當的壓力:一是社會上對法學專業畢業生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二是該專業畢業生人數激增。

    因此,近年來法學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就業狀況并不樂觀,這一狀況將持續一段時間。法學專業的研究生也將開始面臨一定的就業壓力,參加司法考試取得資格證書成為共識。

    就業時要“專業對口”,在過去一定時期內成為法學類畢業生就業的首選條件。對于法學專業而言,傳統的就業領域多為黨政機關或司法系統。但當前形勢下,法學專業畢業生一定要打破以往的思維定式,可以看到,在中西部一些地區以及建設新農村需要大量的普法教育人才,而這無疑是當代法學畢業生的“對口”去處。

    農林類專業創業環境不斷改善

    近幾年來,國家對農業十分重視,不斷加大投入。另外,政策方面也不斷傳來“利好”消息,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人們對生存環境的重視給農林類專業發展帶來了曙光。因此,雖然農林類畢業生目前總體就業形勢不如其他專業,但可以看到,今后幾年該專業畢業生將會日益走俏。

    未來需求較多的將有農業經濟、畜牧、獸醫、動物營養與飼料加工、木材加工、家具設計與制造、森林道路與橋梁、園林、林產化工等專業。

    另外,農林類專業畢業生還有另一條廣闊的就業之路,那就是到農村基層創業。還有到國有單位搞科研開發、從事生產經營可以實現自我價值;到基層自辦實業,積極創業,同樣可以實現自我價值,而且更富有挑戰性和創造性。

    機械類專業前沿人才供不應求

    國家近幾年加大力度強化裝備制造業,鑒于機械行業的重要性和龐大規模需要一支龐大的專業人才隊伍,今后一段時間內,社會對機械類人才仍會有較大需求。具有開發能力的數控人才將成為各企業爭奪的目標,機械設計制造與加工專業人才近年也供不應求。

    從當前機械行業的發展來看,印刷機械、數控機床、發電設備、工程機械等重頭產品前景仍然看好。除了這些傳統工業領域,該行業將進一步向機光電一體化發展,向光加工、環保這樣的新興領域拓展。

    經濟類專業復合型人才備受青睞

    市場營銷類職位是人才市場需求榜上不落的冠軍,從有關統計數據推測,銷售類人才未來幾年需求量仍然熱度不減。

    另外,據2007年薪金收入調查顯示,金融業整體薪金水平在眾多行業中排名靠前,金融業高薪引才。這與金融業的人才需求和其不斷調整及推出的增值服務有關系,一些新興的金融服務機構也逐漸成為吸納金融人才的大戶。

    中央財經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徐芳認為,要與時俱進,熟悉國際會計、商務慣例,具有必要的國際社會文化背景知識,不斷拓寬視野,立足現代市場經濟新領域,掌握現代管理學新知識,逐步把自己鍛煉成為既懂經營又善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建筑類專業就業前景依然樂觀

    雖然近期房地產業面臨系列壓力,但在人才市場上,與房地產相關的專業,包括建筑、設計、策劃、銷售等人才需求仍然較旺。

    隨著國家和各地對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的加大,建筑類和房地產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依然樂觀。

    用人單位表示,這主要與制造業升級換代及目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有關。制造業升級換代急需補充新鮮血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則急需專業人才。

    醫學類專業特殊領域潛力無限

    醫學類專業屬于市場化程度比較低的一個專業,因為現在我國的醫療體制改革仍在深化,而且醫學類專業學生的就業彈性也較差。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將會有更多的私立醫院,這使醫學類專業的學生更為搶手。而且,由于人們工作、生活的壓力不斷增大,患病率也在增加,現有的醫療系統不能完全滿足社會的需要,這就形成了醫療行業的賣方市場。據有關部門分析,將來從事老人醫學的人才將走俏,保健醫師、家庭護士也將成為熱門人才。另外,專門為個人服務的護理人員的需求量也將增大。

    藝術類專業需求層次不斷提升

    藝術類專業過熱了嗎?專家指出,通過視覺來傳達的藝術作品正隨著科技的進步呈現出多種多樣的發展態勢。

    第8篇:計算機在法學專業的應用范文

    關鍵詞:大學畢業生;社會適應性;信息采集與處理;層次分析法

    作者簡介:王憲杰(1959-),男,黑龍江牡丹江人,煙臺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教授。(山東 煙臺 264005)

    基金項目:本文系煙臺大學教學改革與研究資助項目(項目編號:C090)的研究成果。

    中途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8-0205-03

    大學畢業生社會需求及適應性問題是山東省,乃至全國的共性問題。[1,2]大學畢業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等學校的學科建設是否科學,專業設置是否合理,人才培養過程是否規范等問題。作為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的煙臺大學,通過招生環節,把住了“產品”入口的質量關,但是經過四年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只能說作為一個“半成品出廠”了,畢業生能否適應社會,能否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能否將在學校所學知識應用于工作中,這些問題一并反映在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由于目前大學畢業生社會需求及適應性狀況研究還沒有統一的、通過檢驗成熟的量化辦法,因此,本文以煙臺大學法學院畢業生適應性狀況為例,通過采集煙臺大學法學院往屆畢業生“工作軌跡”的信息,利用運籌學理論、統計學原理、數學建模方法和計算機軟件編程等技術,定性和定量地給出影響煙臺大學法學專業畢業生適應社會能力的主要因素,并反饋到學校。另外,還發現了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學校今后修訂更適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提供了理論依據。

    一、研究內容與方法

    通過采集畢業生信息,研究畢業生工作軌跡,分析畢業生成長過程,進一步給出畢業生社會需求及適應性狀況。采集信息包括:一是畢業生在校期間所學專業、學習成績、政治面貌;二是畢業生在校期間是否擔任過學生會、班委會和黨團職務;三是畢業生在校期間是否參加過科技創新活動、學科競賽、專利發明、和考研;四是畢業生在校期間是否有過違紀或處分;五是畢業生的畢業時間、初次就業時間、就業單位(幾個單位)、各個就業單位工作年限、所從事技術崗位、是否與本科專業相關;六是工作中遇到的與所學專業課有關的技術問題、與學校開設的通選課有關的綜合素質問題、與政治課學習有關的水平問題、與育人有關的覺悟問題、適應社會能力等;七是工作以來所創造的業績、目前級別、工資水平等。

    將采集到的畢業生信息進行量化處理,采用層次分析法,[3]確定不同因素對畢業生適應社會能力影響的權重。再將量化后的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計算各種因素加權平均后所得的分值與其所對應的適應社會能力狀況進行比較,進一步找出影響大學往屆畢業生社會適應能力的主要因素。通過對各種因素定性與定量分析,反饋高校在專業學科設置、人才培養上的不足,根據研究結果,給出相應建議。具體過程見圖1。

    1.數據量化的方法

    根據采集到的147名法學專業畢業生的數據信息,通過數據分析得知:是否為學生干部、是否參加過學科競賽、所從事的崗位和專業的相關性、參加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情況、學習成績、政治面貌6項指標對大學畢業生適應社會能力狀況有較大影響。因此,只考慮將上述6項指標進行量化處理。其中是否為學生干部、是否是黨員和是否參加過學科競賽量化值分別為1和0;崗位和專業的相關性中,相關密切取2,一般密切取1,不相關密切取0;參加研究生考試情況中,未參加取0,參加取1,參加并成功取2;學習成績中,一般取1,良好取2,優秀取3。

    2.數據處理的標準化方法

    3.指標影響力排序的方法

    根據上節所建模型,利用MATLAB軟件求解,[4]得到采集到的畢業生適應社會能力狀況與在校表現綜合得分對應表。為了進一步研究影響畢業生適應社會能力的幾個主要因素,選取得分較高的畢業生進行數據分析,并規定得分高低的標準如下:

    設xi為第i名畢業生的綜合的得分,為所有綜合得分的均值,如果,則判定第i名畢業生綜合得分為較高,否則為較低。

    通過上述標準,計算所給出的各個綜合得分的均值為0.496,高于均值的綜合得分的畢業生人數共有73名,給每個畢業生一個編號,如表2所示。

    其中:畢業生編號-Number of graduates;得分-A goal;畢業生認為自己適應社會能力狀況-Graduates perceived themselves to adapt to social status。

    對73名畢業生在校表現的各項指標進行結果分析(見表3)。

    三、結論

    本文通過對往屆畢業生在校期間的政治面貌、學習成績、參加學科競賽情況等信息進行采集,量化所得數據,采用層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大學畢業生在校表現情況與適應社會能力的層次結構模型和評價學生綜合能力指標的目標模型,結合運籌學理論、綜合評價方法、計算機軟件編程等技術,給出了相應的結果。研究表明:畢業生從事崗位的相關性、學習成績、是否是學生干部、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情況、學生在校政治面貌、參加學科競賽情況這六項因素對大學本科畢業生適應社會能力有著一定的影響,對于煙臺大學法學院畢業生來說,前五項因素對畢業生適應社會能力起著主要作用。同時這五項因素也反映出學院及學校在學科設置、人才培養上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建議其在制定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要引起重視。

    本文的研究結果不僅適應于煙臺大學法學專業,只要采集到任何一所大學畢業生相應的信息,均可以利用本論文中的方法進行數據分析,因此可后續研究其他學校畢業生適應社會能力與在校表現的關系,修訂更適合于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

    參考文獻:

    [1]庫夭梅,陳羽白.高校專業建設與社會需求適應性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A].改革開放與中國高等教育-2008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匯集[C].2008:333-338.

    [2]張建功,黃治斌,劉興華.基于社會需求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研究[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4(2):117-121.

    第9篇:計算機在法學專業的應用范文

    關鍵詞:遠程教育;法學;課程;改革

    一、新課程設置的構想

    新課程專科階段最低畢業學分擬定為76學分,共1368課時。其中公共課程全部為必修課程共6學分,108學時;專業必修課程51學分,918學時;專業選修課程1分,342學時;取消畢業論文和社會實踐課程。

    公共課程開設大學語文(3學分、54學時)、政治理論(3學分、54學時),取消開放教育入學指南、外語等課程。

    專業課程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其中必修課程開設憲法學(3學分、54學時)、刑法學理論與實踐(15學分、270學時)、民法學理論與實踐(15學分、270學時)、訴訟法學理論與實踐(15學分、270學時)、法理學(3學分、54學時)共五門課程。專業選修課程開設婚姻家庭法學、環境法學、法律調解學、中國法律思想史、司法口才、國家賠償法、物證技術學、刑事偵查學、犯罪心理學等課程,學員從中選取至少1分的課程修讀。

    新課程本科階段最低畢業學分擬定為71學分,共1 278課時。公共必修課程共6學分,108學時;專業必修課程55學分,990學時;公共選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最低選修10學分,180學時;取消畢業論文和社會實踐課程。

    公共必修課程開設應用文寫作(3學分、54學時)、政治理論(3學分、54學時),公共選修課程開設外語、計算機應用、邏輯學等課程,取消開放教育入學指南課程。

    專業課程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其中專業必修課程開設中國法制史(5學分、90學時)、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理論與實踐(15學分、270學時)、經濟法學理論與實踐(15學分、270學時)、證據法學理論與實踐(15學分、270學時)、國際法學(5學分、90學時)共五門課程。專業選修課程開設世界貿易組織法、人權法、海商法、國際貿易法、國際經濟法、國際私法、商法、知識產權法、外國法制史、婚姻家庭法學、環境法學、法律調解學、中國法律思想史、司法口才、國家賠償法、物證技術學、刑事偵查學、犯罪心理學等課程,學員從中選取至少10學分的課程修讀。

    二、新課程設置的理論基礎

    (一)取消畢業論文必要性

    畢業論文是高等院校畢業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的學術價值的文章。它是大學生完成學業的標志性作業,是對學習成果的綜合性總結和檢閱,是大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最初嘗試,是在教師指導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文字記錄,也是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基本能力的一份綜合答卷。大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的目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生的知識能力進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二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基本功的訓練,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后撰寫專業學術論文打下良好的基礎。畢業論文具有三個特點:指導性、習作性、層次性。

    從目的上看,成人學員大多已經在工作崗位上撰寫了論文,部分學員還參與了各級各類科技項目的攻關。僅僅以本科課程、甚至專科課程是否可以應用到具體問題上來總結和檢閱學員的學習成果,顯然略失偏頗。

    從特點上看,指導性做不好。遠程教育師資的數量和質量不能保證學員的論文質量,甚至有些指導教師自己撰寫論文都存在很大的困難。習作性沒必要,前面說了,好多學員已經寫了不少的論文,個別學員公開發表的論文無論其理論性,還是實踐性都強于指導教師的論文。

    (二)取消外語必修課程的必要性

    學以致用是學習最根本的目的,遠程教育專科培養的是低端的人才,這些畢業生在畢業以后幾乎不會接觸到外語,即使真的需要用到外語時,我們學的外語知識根本解決不了學員的需要,因為學員遇到的外語專業性太強,而我們現在設置的外語課程根本談不上什么專業性。

    學習、借鑒外國的先進知識是必要的,但并不需要人人成為外語專家,也不可能人人成為外語專家,與其通過自己一知半解的外語水平學習借鑒外國法律知識,倒不如通過專業化分工方式,將那些有外語天賦的外語尖子培養成為職業地翻譯人員,將國外先進的知識準確的翻譯成為漢語文章,供工作一線的每一位人員參考、借鑒。

    (三)減少專業課程數量而增加學分和學時的必要性

    1.課程數量的設置要適應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通過對普通高校高等教育法學專業和現代遠程教育法學專業培養目標、業務培養要求及畢業生應獲得的知識和能力進行對比可以看出,普通高校要培養國家級的高層次人才,甚至是國際級的高級人才,它是一種精英教育,其畢業生部分將成為法學專業的職業研究人員、教學人員,而非一線工作人員,另一部分將成為實務界領軍人物。它要求學員知識面廣,課程覆蓋法學專業各領域;要求學員有較高的理論研究能力,課程理論性要強;要求學員具有比較法研究的能力,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外語課程必修。所以普通高校除了設置憲法學、法理學、刑法學、刑事訴訟學、民法學、民事訴訟學、行政法學、行政訴訟學、商法學、經濟法學、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國際法學、國際私法十四門主干課程外,各普通高校依據自身教育目標的側重,設置了不同的課程,比如,郵電大學培養能在信息產業部門從事相關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具備認識和處理信息時代來臨所產生的新問題,如計算機犯罪、網絡犯罪和通信市場的規范化和法制化等的基本能力。其在主干課程之外開設信息產業法律法規和相關信息技術課程。經濟類院校法學專業在主干課程之外開設知識產權法、保險法、金融法、海商法、勞動法、公司法、國際經濟法等課程。還有些學校開設律師實務、法律文書、秘書理論與實務、社交禮儀、計算機應用基礎、文獻檢索與利用、專業英語等課程。 而現代遠程教育培養的是有利于當地經濟建設、留得住、用得上的具有一定法學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的,在固有單位發揮自己法學專長的基礎人才,它是一種大眾化教育,畢業生絕大部分是已經有穩定職業和一定的工作經驗的在職人員,另一部分還有穩定職業的畢業生也將成為基層人員。它不要求畢業生知識面廣,更不追求畢業生有很高的理論研究水平。所以,現代遠程法學教育課程設置應區別于普通高校法學課程設置。

    2.課程數量和深度的設置要與學員求知狀況和基礎相適應

    電大法學專業專、本科學員中不僅有在職人員,還有下崗、待業人員。他們為了調整知識結構、學習新知識,甚至是為了解決就業,選擇了教學方式靈活的、教學內容個別化的學習方式繼續其學業。這個群體的學習目的不是要成為國家高級人才,而是要成為當地經濟建設、社會進步的有用人才;這個群體,他們在選擇專業時是有的放矢,并不盲目的,他們幾乎全部是有過法律實踐的法律實踐者。

    鑒于現代遠程教育面對的群體自身的條件和追求的目標,以及中央電大的培養目標是“各類應用型高等專門人才”,就應該把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作為現代遠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的出發點和立足點。要改革現有的課程體系,真正實現課程數量以“必需、夠用”為原則。課程深度以能完全、徹底解決實際問題并且能被學員掌握、應用為原則。

    3.課程數量的設置要適應教學方式和技術的要求

    現代遠程教育是通過提供視頻和授課講義,同步播放自主學習課件。課程講解是網絡課程的主體部分,現代遠程教育的主要途徑是網絡學習,它具有虛擬性、兼容性、開放性、支持協作和信息資源的豐富性,

    在教學方法上提倡創新性,在教學手段上倡導多媒體和網絡教學,大力推動教學研究、教育技術應用和多媒體教學資源建設。要求教師自行開發多媒體課件。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遠程教學工具將日益完善,網絡教學資源也將逐漸豐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將日益多樣化、層次化、專業化,萬金油式的基層法律工作者將會被社會徹底淘汰。真正為社會培養大量的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層專業技術人才才是現代遠程法學教育的終極教學目的。只有對現在的遠程法學課程進行徹底的改革,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體現現代遠程教育的優勢。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美国成人a免费毛片| 成人免费草草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网|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成人深夜福利在线播放不卡|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四虎成人免费大片在线| 成人无码精品1区2区3区免费看|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 最新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香蕉|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成人毛片手机版免费看| 窝窝视频成人影院午夜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人无码嫩草影院| 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亚洲天堂成人网| 五月天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成人欧美大片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 成人一级黄色片| 国产精品成人h片在线| 成人国产永久福利看片|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四虎影视成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