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無機化學的起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中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效教學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理論知識相互配合,相輔相成,是學生在中學階段形成化學的元素觀、物質觀、變化觀等科學觀點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學習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重要載體。然而,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內容多,涉及的化學現象和化學反應不容易記憶,學生在學習中感到知識雜亂,思維潛力沒有得到發揮,導致在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感到束手無策。甚至有的學生死記硬背、孤立記憶化學反應,學習一段時間后,遺忘得多,又降低了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很差。本文主要針對這一現狀,提出高中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學的一些策略,以提高這部分知識教學的有效性。
一、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準確把握知識的深廣度
按照新課程標準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要求,新課程必修教材編排了相關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但教材并沒有全面、系統編排元素化合物的知識,而是側重于與生產、生活和科研相關的常見物質及其重要性質,且在教學課時數上減少了近一半。這就要求教師熟悉《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在此基礎上把握教材的難度和深廣度。
例如,必修1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學目標是知識的教學認知性,層次較低,在組織教學時,應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置合理且易于實現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減少學習的盲目性,也便于教師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適時調整教學過程和策略。在教學中讓學生體會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不必加深擴大教學內容,教學要求中沒有列舉教材中有的物質或性質,可作為知識性介紹,但不作考試要求。
二、充分利用實驗探究活動,培養科學素養和方法
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教學中,要使學生形成物質的概念,必須從揭示物質的性質入手。而物質的性質,特別是化學性質,只有借助一定的化學實驗才能被學生所感知。新課程理念要求在教學中,改變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現狀,幫助學生改變被動接受、機械訓練的學習方式,形成一種對學習主動探求,能互相交流討論、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學習方式。
實驗探究無疑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學習的一種有效策略。新課程設置了許多探究實驗、活動實驗,實驗沒有給出現象、解釋、結論,而是以表格或問題的形式呈現。在教學設計時,可以通過整合實驗教學資源,充分利用教材中“活動與探究”“觀察與思考”等欄目,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設計學生探究實驗等探究性學習活動,開展有序、高效的探究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實驗驗證―分析現象―形成結論”的過程中,獲取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認識,體驗科學的探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方法和科學素養。
例如,在探究氯水的成分時,通過以下問題引導:(1)新制的氯水什么顏色,說明有什么物質存在?(2)氯氣溶于水,是否存在化學變化,如果存在,那么氯氣與水發生反應,預測產物會是什么?(3)如何驗證氯水中可能存在H+、Cl-?(4)做氯水與紫色石蕊試液實驗時,是否發現什么不一般的現象?(5)氯水中具有漂白作用的成分是Cl2嗎?還是其他的成分?如何驗證?整個教學過程從提出問題、形成猜想、設計方案,在實驗驗證,實驗中發現新問題,圍繞新問題再形成猜想,設計方案,實驗驗證,最終得出結論,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積極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對氯氣的性質、氯水的成分都有很明確的認識。在實驗中培養了學生仔細觀察的能力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問題的思考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了科學素養和方法。
三、聯系社會生活實際,設計真實情境
舊課程中物質性質的教學是直接介紹物質的性質,順帶介紹一些物質的用途,學生學習時感到枯燥無趣。新課程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學習身邊的常見物質,將物質性質的學習融入有關的生活現象和社會問題的分析解決活動中,體現其社會應用價值。
教學設計時要有意識地將教材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社會生產、民生問題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形成把化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解決實際問題中,促進知識的有效遷移。例如“二氧化硫”的教學設計中可以從酸雨談起,通過資料卡片讓學生產生疑問:酸雨中的硫酸是如何通過二氧化硫形成的?從而認識SO2的還原性。又如“氮氧化物的產生及轉化”的教學設計中可以從諺語“雷雨發莊稼”入手,很快就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整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實現知識的系統化、網絡化。
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學習中,有些學生的畏難情緒主要源于知識的“零亂分散”,不能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變化規律。教學設計過程中要重視化學概念、理論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學習的指導作用,必修內容的學習主要突出在物質分類思想、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電離理論的指導下,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從本質上把握各種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在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每一專題以后,要引導學生將知識按照一定的關系進行歸類、整理,使零散、孤立的知識變為彼此間相互聯系的整體,形成一個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網絡,這樣有利于學生清楚地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減輕記憶負擔,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 新課標 元素及其化合物 教學方法 困惑
元素及其化合物是必修1的三大重點內容之一,新課程改革后這部分內容成了老師教學的一大困惑。教學過程中老師普遍認為費時費力教授這部分內容卻不能有好的收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為內容繁瑣難于記憶,學起來簡單應用很難,究其原因我認為新課標對這部分內容的編排有以下特點:一是元素及其化合物內容安排集中,容量多,高一課時緊張,很難消化所學知識。二是結構決定性質,舊教材強調性質決定用途,而新課程編排中元素及其化合物放在物質結構這部分內容的后面,弱化了按照元素自然族學習知識的方法,學生學習過程完全依賴于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或者是實驗的探究,感性部分較多,遇到問題缺乏對元素化合物知識內在聯系的理解,導致學生根基不牢,沒有找到解題的基本思路。如何學好元素及其化合物呢?
一、知道素化合物內容在必修1中的組織和呈現,知道課程標準對其的要求
過去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是用了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模式,一個主族一個主族學習,條理清,學起來雖然簡單掌握非常快但對于知識的理解處理能力不能得到提高,新課標教材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學生為主體,聯系生產生活實際,以實驗為主探究金屬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強化物質的分類意識和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新教材和舊教材相比更加體現了三維目標的要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問題探究分析的能力。
二、按照新課標要求轉變角色,改變教法
新課程教育理念認為學習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是學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必要資料和他人幫助而自主獲得知識的過程,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給學生教化學,不如教學生如何學化學。新教材元素及其化合物主要涉及的金屬及其化合物有鈉、鋁、鐵,非金屬有硅、氯、硫等,內容上雖然有所減少但是更加精煉,對老師的教學質量要求更高,教師如果采用舊模式教授,由于方法單一必然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學生一味地對重要知識死記硬背,不經過深思熟慮,不經過大腦加工,注重表面形式,對知識應用的能力不強而且很容易遺忘。在新課改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情設置不同的專題,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具體的教學策略
1.復習舊知識(初中教材),做好初高中知識銜接。
新課程要求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不是控制者,扎實的功底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基礎,初中知識和高中知識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步入高中前應對初中教材進行系統復習,初中學習的氧元素和碳元素及其化合物對高中的硫和硅的學習必將起到過渡作用,教師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可以采用創設情境和對比的方法,使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同時學習新知識,并且對于整個教材體系有系統認識。
2.緊抓課本,捕捉重要信息。
新教材內容豐富,除了設有大量圖片外,還有“思考與交流”、“學與問”、“科學探究”、“科學視野”、“實踐活動”、“整理與歸納”等學習欄目,這些內容的設置意味著學生的學習一是內容廣,二是角度寬,教師應充分認識并挖掘各個部分的作用,從不同角度進行教學設計,利用這些信息創設問題情境組織學生展開探究式學習。
3.充分利用實驗教學帶來的效果。
化學是實驗科學,實驗帶給學生的是最直觀最真實的事實。元素及其化合物內容多學生記憶難度大,教師應充分利用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讓學生進行深度思考探究,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完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實驗驗證―結果分析”的科學分析方法,實驗能激發學生學習理科的興趣和熱情。
4.從元素的角度來認識物質。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因為涉及的物質種類多,神不散是因為物質的性質是由組成元素和結構決定的。如果不從結構的角度講解物質的性質,學生學習起來就難以理解印象不深,如何適應新教材改編?根據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加強從元素角度認識物質及其轉化可以將復雜的點連成線,例如非金屬中硫化氫―單質硫―二氧化硫―硫酸的學習,我們便可以從元素的價態變化將所學的這些物質的轉化運用氧化還原反應的原理加以整理,金屬中鐵―氯化亞鐵―氯化鐵的學習也可以從0價的鐵到+2鐵再到+3鐵的轉化進行整理,這樣不僅掌握了物質的性質,而且復習了氧化還原反應。不僅掌握了元素及其化合物,更理解了理論。
總之,新課程對這部分知識的改編體現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社會價值,體現了化學源于生活,服務生活的理念,仍然是高考的重點知識。元素及其化合物是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的載體,也是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的實際運用,是高中化學學習的重點之一。教師應對每節課及時反思,不斷積累知識,多與其他教師交流,增強課堂應變能力。
參考文獻:
深入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深刻把握《綱要》精髓,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將最科學的思想理念滲透到幼兒教育日常管理的各個環節。
二、具體工作要點
(一)、建合格教職工隊伍,促進專業之成長。
1、進行每周一次的集體學習與交流。規范教師職工言行、儀容、儀表,與家長建立友好的服務關系,與幼兒建立平等的同伴關系,與領導和同事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營造積極健康、親切和諧的育人環境。
2、加強新教師的基本功訓練,提高新教師組織教育教學活動能力和評價能力;嘗試“師徒結對”活動,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3、開展園內邀請課活動,通過觀摩上課、交流討論、競賽活動等,使全體保教人員清楚地感到責任感和緊迫感嗎,從而更加遵章守記,團結協作,嚴于律己,寬于待人,嚴格履行崗位職責,做到人到崗位心到崗,工作更到位。
(二)、認真抓好常規管理,提高保教之質量。
1、加強日常活動管理,進一步優化幼兒一日活動內容,注重活動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加強備課管理,針對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對備課方式作出要求,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教學準備要在課前一天完成。
2、重視教研活動的質量。根據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遇到問題作為教研組討論的專題,并能運用集體的智慧解決問題,共同商討。繼續規范班級計劃、周計劃的制訂,并檢查計劃在實施過程中的落實情況,使一日活動有序、有效。在保教結合原則的基礎上,提升保育員的保育水平,協助教師做好一日生活管理。
(三)、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確保健康之成長。
落實安全管理措施,重點把好食堂、點心的衛生關,確保幼兒飲食安全衛生。加強安全教育,積極向幼兒、教師、家長宣傳安全常識,加強幼兒園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和落實各項安全措施,工作人員要嚴格遵守各項安全制度,做到認識到人,操作到位,把不利于幼兒安全的事故防范于未然,確保幼兒健康成長。
(四)、整合教育資源,實現家園共育。
1、通過家訪電訪、家園聯系冊、家長會、家長半日活動開放等形式,不斷推廣家教新理念、指導新技能,使家園聯系更通暢,家教指導更具先進性,科學性,快捷性。
2、充分發揮家委會代表的作用,在幼兒園和家長間搭建起堅實的橋梁,起到良好的溝通作用,并能以提議等方式,主動參與到幼兒園管理中來,為幼兒園的發展獻計獻策。
3、開展家園共育系列活動,以具體的問題引發家長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碰撞,從而提高家長的家教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實現幼兒園與家庭的同步教育。
三、具體日程安排
二月:
1、做好開學報名、幼兒體檢查驗工作、做好事業統計。
2、召開家委會、各班開展家長會。
3、教師業務學習、制定班級計劃、環境創設,豐富幼兒活動材料。
4、2013年重點目標安全責任書簽訂。
5、開學第一周安全應急演練
三月:
1、組織幼兒參加繪畫與手工比賽。
2、各班開展學雷鋒系列活動。
3、慶祝“三八”婦女節系列活動
4、園本培訓,請專家來園講座《潛能閱讀》
5、迎接期初工作檢查,常規檢查。
6、迎接民辦園年檢。
7、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系列活動,舉辦法制講座
四月:
1、大班段向家長開放半日活動
2、開展青年教師美術折紙手工比賽活動。
3、進行安全演練
4、開展祭掃革命烈士陵園等革命傳統教育活動。
5、組織幼兒參加校園歌手卡拉OK比賽
6、加強食堂管理工作,迎接幼兒園食堂食品衛生檢查。
7、組織教師參加晉江市民辦園“區域活動的規劃與設置”專題研討活動
8、組織教師參加苗苗中心園表演游戲開放活動。
五月份:
1、中班段運動展示周活動
2、園本培訓《潛能閱讀》
3、安全宣傳教育講座
4、組織教師參加“安海鎮幼兒園青年教師六項技能比賽。”
5、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活動
6、開張助殘扶弱獻愛心活動。
六月:
1、慶“六一”系列活動
2、安全預案演習和消防演練
3、小班家長開放半日活動
4、各類計劃的總結、歸檔工作
5、做好財產清點工作
6、總結與整理一學期的研究經驗
七八月份:
1、準備秋季招生工作
一、班級情況分析
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和生活,孩子們在自己原有基礎上都有了不同程序的進步。我們注重每個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如:系鞋帶、扣上扣子、掖衣服等。加強幼兒自我服務的同時并能簡單的為他人服務逐漸形成了具有相對趨向的班級發展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缺點:
1、優勢表現:
(1)個性發展較好。我班幼兒大多性格較開朗、活動、樂群,能主動與人交往,也愿意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2)好奇心強,樂于表現。在科學活動中,孩子們常常興趣濃厚、發言踴躍。
(3)活躍、好動,喜愛參與體育活動。我班幼兒精力充沛,喜歡參加賽跑、攀登等戶外游戲等,大部分幼兒身體動作較協調、靈活。幼兒總體體質水平有較大幅度提高。
(4)班級常規進一步完善。進入中班,我班幼兒的規則意識進一步增強,大部分幼兒能較好的聽取老師的意見,控制自己的行為,遵守班級常規。
2、不足表現:
(1)我班有部分幼兒,他們在集體活動中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自我控制能力弱的問題較為突出,需要教師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給予引導和教育。
(2)與操作活動中的活躍氣氛相比,我班幼兒對于一些安靜的活動興趣不高。如,區角活動中,主動參與圖書閱讀的幼兒不多。
3、其它個別情況:
(1)我班有個別幼兒,交往能力較弱、不能主動與人溝通。同時,不不愿主動參與集體活動。與其它幼兒之間的距離正逐步拉大。措施:進一步與家長溝通,共同關注和正確看待孩子的不足,同時,以情感入手,爭取得到他們的信任,幫助他們進到集體中來。
(2)我班有個別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發展尚慢,還不會自己穿脫衣服,進餐也需要老師給予幫助。這與其家長平時這多寵愛,包辦代替過多有關。措施:在與家長溝通的同時,在班內積極鼓勵他們自己動手,幫助他們獲得自我服務的成功體驗,促進他們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二)家長情況分析
1、家園溝通進一步暢通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我們老師已經得到家長們認可和信任。日常通過多種途徑與家長交流,建立起了良好的溝通平臺。家長們也常常主動與老師交流,了解孩子的在園情況,聽取老師的意見和看法。
2、家長教育觀念仍
有待提高通過日常觀察、和家找溝通,我們了解到一些家長或是忙于工作,或是教育意識不強,對于孩子的日常教育仍有一些觀念上的誤區。總的來說,我班家長的總體水平較高,對于老師的工作也比較理解和支持,呈現出較好的發展趨向。
二、本學期培養目標
1、動作技能:
(1)鼓勵幼兒積極勇敢地參加體育活動,不怕困難。
(2)跑步時曲臂邁大步,較靈活地控制跑步的速度和方向,上下肢動作較協調。
(3)學習單手、雙手向前上方用揮臂擲物。
(4)探索多種運動器材的方法。
(5)學會使用簡單的操作工具和材料,主動參加各種手工活動。2、生活衛生習慣:
(1)輕松、愉快地進餐,養成不挑食、不掉飯的良好習慣,學習自己分發和收拾餐具,能主動飲水。
(2)繼續培養幼兒養成正確的盥洗習慣,逐步學會自理大小便。(3)引導幼兒獨立、有序地穿脫衣服和鞋襪,將脫下的衣服整理好并學會自己整理床鋪。
(4)學會收拾整理玩具物品,不亂扔廢棄物,不隨地吐痰,不亂寫、亂畫。
3、自我保護:(1)積極配合成人進行體檢,并愿意接受疾病的防治和治療。
(2)既學會“學習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也要注意不傷害別人。((3)記住父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及電話號碼,遇到危險知道呼喊求救。
(4)認識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標識,知道如何注意安全,懂得簡單交通規則,注意安全。
(二)認知發展(包括:科學、語言、藝術)
1、科學
(1)鼓勵幼兒主動觀察和探索周圍常見事物,現象以及變化的簡單規律,并從中體驗到愉快。
(2)有目的、有順序地觀察周圍常見事物,能對事物進行連續觀察,能發現事物或現象的差異和變化。(學習簡單的氣象記錄)
(3)感知聲音和顏色的變化。
(1)主動運用語言與別人交往,大膽運用詞匯,體驗語言交流對自己的意義。
(2)愿意表達自己的各種感受和想法,積極回答問題。
(3)喜歡讀圖書,能從閱讀活動中體會到快樂,愿意與別人交流自己的感受。愛惜圖書,了解事故情節線索,引導幼兒認識頁碼。(4)引導幼兒知道能從圖書、電視、廣播、口頭交流等途徑得到許多信息,從中獲得知識、感受快樂。
3、藝術
(1)在動作過程中表現內容,隨著動作有目的地思考,用重復圖像把畫面畫滿。
(2)能發現并講述周圍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能用多種形式大膽表現自己的感受與現象。
(3)初步熟悉使用簡單的工具,逐步會控制手的動作,使手眼一致。
(三)社會性發展
1、社會性認知
(1)了解社會生活中的主要規則,認識常見的交通工具,知道
遵守交通規則。
(2)知道我國傳統佳節的由來及意義,“三八”“五一”、“六一”讓每一個幼兒在活動中充分地表現自己,感受節日的氣氛。
(3)認識周圍生活中簡單符號和標號。
2、社會性情感
(1)引導幼兒保持積極愉快情緒,知道自己在長大,能做許多事情,知道自己有很多愛好和想法,并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2)我于關注周圍的人和事,樂意完成成人交代的任務。
3、社會性行為
(1)能按照正確的要求行動,初步了解并學會遵守幼兒園基本規則。
(2)不怕黑暗,不怕陌生人,遇到困難知道尋求幫助,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3)能分清自己和他人的物品,不拿不是自己的東西,愛惜玩具、圖書及日常用品,用后歸還原處。
三、具體措施:
(一)根據幼兒園的教學大綱和本班的班務計劃的要求,教師認真備課、鉆研教材,勇于創新,不斷的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
(二)熱愛和關心幼兒,尊重幼兒,對幼兒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堅持正面教育和嚴格要求相結合,注意個別教育和隨機教育,使幼兒在各種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影響。
(三)班內三位老師相互配合,統一要求,加強培養幼兒一日常規,根據每月、每周的教育目標,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四、家長工作:
(一)做好家園共育欄的定期更換工作,針對實際情況主動及時地與家長溝通、聯系,交流教育心得。建立家庭與班級的聯系機制,通過家園面對面、電話交流等多種形式宣傳家教科學知識、指導方法、爭取家長對班級工作的支持、配合。
(二)與家長經常保持聯系,了解幼兒家庭的教育環境,挑選符合幼兒特點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務。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化合價”這一概念,在我國中學化學教學中已經使用多年,被廣大教師和學生廣為接受,但“化合價”在中學階段過早出現,會帶來一些問題。
1、課程標準對“化合價”的規定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規定,“化合價”的內容標準是:①說出幾種常見元素的化合價。②能用化學式表示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可見,中學階段學習“化合價”,是為了用化合價來書寫化學式。
基于課程標準編寫的實驗教材,體現了課標的這個意圖,淡化了化合價的定義,比如人教版教材,僅用“化學上用‘化合價’表示原子之間相互化合的數目”這句話,來描述“化合價”的定義,除了舉例以外,沒有進一步解釋“化合價”到底是什么。但緊接著,較為詳細地給出了確定化合價的3條規則,其實,這是氧化數的運算規則。可見,“判斷和運用元素的化合價”比“理解化合價概念”更為重要。從教材的編排順序來看,“化合價”緊跟在“化學式”內容的后面,說明教材引入“化合價”是出于書寫化學式的需要,而對“理解化合價概念”并不作要求。
化學中考對“化合價”的考核遵循了課標和教材的設計意圖,比如,南京市近幾年的化學中考指導書中闡明的“化合價”的考點有兩個:①說出幾種常見元素的化合價,其目標水平是了解水平,即“知道、記住、說出、例舉、找到”,“初步學會”,“體驗、感受”。②能用化學式表示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其目標水平是理解水平,即“認識、了解、看懂、識別、能表示”,“初步學會”,“意識、體會、認識、關注、遵守”。
2、“化合價”概念引起的教學困境
課標、教材、考綱引領著教學實踐,中學關于化合價的教學也是重在讓學生通過口訣記憶常見元素的化合價,對于化合價的概念一般都是淡化處理。教師反映,學生能夠很熟練地背誦化合價的定義和常見元素的化合價,但基本不能理解化合價的真實概念,甚至老師自己也沒弄清楚“化合價”到底是什么。把“化合價”說成“化學價”的學生不在少數。
從教學文件中可以看出,“理解化合價概念”在中學階段并不是很重要。那么,教材中是否可以避而不談,甚至把它刪除呢?研究發現,如果沒有化合價的概念,化合價的運算規則就缺乏鋪墊,化學式的書寫就無法進行,高中階段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也沒有了基礎。
現行中學化學教材中還是出現了“化合價”的概念,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以下自相矛盾的現實問題:
①根據教材給出的定義,既然化合價表示原子數目,那就應該是正整數,而不能是負數、分數或零。但是化合價不為正整數的例子在中學有很多,比如Fe3O4、C6H6O、Pb3O4、KO2、CH2CI2等等,特別是CH2C12中,碳的零價與定義十分矛盾。所以,教材中化合價的定義與化合價計算規則自相矛盾。如果用“平均化合價”來解釋,是在用“氧化數”的概念進行解釋。
②根據教材給出的定義,在Na2O2和H2O2中,其本質Na和H的化合價應該是2,為什么卻都是+1?如果根據化合價定義寫化學式,結果應該是NaO,HO才對。所以,教材中化合價的定義與化學事實有時候也是矛盾的。
③嚴格來講,CH3C1、CH2CI2和CH3C]中,碳的-2,0,+2等價態不是碳的化合價,而是碳的氧化數。這些化合物中碳的化合價應該是+4價。氧化還原配平所用的化合價其實就是氧化數。
這就產生了兩難困境:“化合價”概念的定義與一些化學事實相互矛盾,并且這個概念對于學生來講太難理解,似乎可以從教材中刪掉。但是如果沒有它,化學式的書寫就無法進行。
以上兩難困境的產生原因在于,多年來中學教材其實―直是在誤用“化合價”的概念,借“化合價”之名,行“氧化數”之實。如果改用“氧化數”替代“化合價”,則定義與化學事實就不相矛盾了,并且“氧化數”的概念比“化合價”更簡單明了,用處也更多。
3、“化合價”與“氧化數”概念的區別與聯系
3.1兩個概念的發展歷史
“化合價”確實是一個很難理解的概念,對學生如此,對古代的化學家也是一樣。人類對“化合價”的認識經歷了曲折而漫長的過程。最早是1799年,法國藥劑師普羅斯特提出了定比定律: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相化合成某一化合物時,其重量之比例是天然一定的,人力不能增減。他的實驗依據是,天然碳酸銅的組成與人造的完全相同。這一認識是“化合價”概念的早期萌芽。但在當時,定比定律遭到了法國化學界權威貝托雷的激烈反對,兩人展開了長期激烈的學術論戰,貝托雷的實驗依據是鉛、銅、錫等金屬在空氣中灼燒,可以連續地吸收氧氣,得到連續的一系列不同顏色的氧化物,比如Pb2O3、PbO、Pb4O4,用稀硝酸處理Pb3O4。可以得到PbO2等,金屬與氧氣之比根本不是固定的,這個比例―直可以增加,直至達到一個固定限度。普羅斯特承認氧和鉛可以形成不同氧化物,但指出,每一種化物的組成是固定不變的,貝托雷的錯誤在于,將混合物與化合物混為―談。后來,道爾頓的倍比定律和原子學說證明了定比定律的正確性。1804年,道爾頓分析了沼氣(甲烷)和油氣(乙烯)中的碳氫比,發現與同量碳相化合的氫重量之比是2:1,于是提出倍比定律:當相同的兩元素可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化合物時,若其中一種元素的質量恒定,則另一種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相對質量有簡單的倍數之比。1808年,道爾頓提出原子學說,指出不同元素的原子是以簡單數目的比例相結合,形成化合物。
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簡單數目的比例相結合是“化合價”概念成立的前提條件。接下來的問題‘比例是多少?”就是“化合價”的概念了“比例多少”的問題顯然比“知道比例存在”的問題要難得多。因為這牽涉到物質結構問題,而當時科學家們不僅不知道化合物的結構,甚至連物質的化學式、元素的原子量、分子概念、化學鍵概念等還都不明白,所以科學家們探索這個原子比例問題走了很多彎路。比如道爾頓認為水的組成是HO,氨氣 的組成是NH。
后來,蓋呂薩克、阿伏伽德羅、康尼查羅等人提出并確認了分子假說,貝采里烏斯、杜隆、米希爾里希、杜馬等對一些原子量做了測定,大量無機化合物的組成被弄清楚了,人們開始關注原子相互化合時的比例問題。最早發現化合價規律的是英國化學家弗蘭克蘭,他在廣泛研究金屬與烷烴基化合反應和無機化合物化學式后發現,N、P、As等原子總是傾向于與3個或5個其他原子相結合,當處于這種比例時,原子的化合能力得到最好滿足。弗蘭克蘭用quantiva-lenee或valency來表示這種化合能力。可以說,那時起,人們知道了N、P、As的化合價。
1857年,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和美國化學家庫帕發展了弗蘭克蘭的見解,指出“不同元素的原子相化合時總是傾向于遵循親和力單位數相等價的原則”。這是化合價概念的重要突破。他們根據這一原則,把當時已知的元素分為3組:①親和力單位數等于1的元素,例如H、Cl、Br、K等。②親和力單位數等于2的元素,例如O、S等。③親和力單位數等于3的元素,例如N、P、As等。他們兩人還分別獨立地提出了碳原子的四價學說。1864年,德國化學家邁爾又建議,以“原子價”這一術語代替“原子數”或“原子親和力單位”。至此,原子價學說(化合價理論)基本形成了,這一學說大大推動了有機化合物結構理論和整個有機化學的發展。
但是,凱庫勒當時犯了一個錯誤,他認為一種元素的親和力單位數(又稱原子價數)是固定的,只有一種。例如,磷的原子價數是3,五氯化磷的化學式是PCI2C12。
隨著物質結構理論的發展,原子價(化合價)的經典概念已經不能正確地反映化合物中原子相互結合的真實情況,比如,按照化合價的經典定義,“表示元素原子能夠化合或置換一價原子(H)或一價基團(0H-)的數目”,NH4+離子中N與4個H結合,N的化合價應該為4,可我們知道,N的化合價其實是-3,同樣的例子還有,K2SiF4中si是+4價,卻有6根共價鍵。PCIS中P的化合價是+5,但結構上卻是[PCI4]+[PCI6]-,含有+4價和+6價。
于是,1938年,w.M.Latimer首先引入了氧化態的概念。1948年,在價鍵理論和電負性的基礎上,美國化學教授格拉斯頓首先提出用“氧化數”這一術語來表明物質中各元素的氧化態。1952年日本化學教授桐山良一,1975年美國著名化學家鮑林等人分別對確定元素氧化數的方法制定了一些規則。
20世紀60年代以前,正負化合價和氧化數的概念在許多情況下是混用的。70年代初,國際純粹和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在《無機化學命名法》中,進一步定義了氧化數概念,并對氧化數的求法作出一些規定。這些規定比較嚴格,但在求算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數時不夠方便。現在化學界普遍接受的氧化數計算規則是:①在單質中,元素的氧化數為零。②在單原子離子中,元素的氧化數等于離子所帶的電荷數。③在大多數化合物中,氫的氧化數為+1;只有在金屬氫化物(如NaH、Call2)中氫的氧化數為-1。④通常氧的氧化數一般為-2,但是,在H2O2、Na2O:、BaO:等過氧化物中,-氧的氧化數是1;在OF2中是+2,O2F2:中是+1。⑤氟在其所有化合物中氧化數都為-1。⑥堿金屬和堿土金屬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數分別為+1和+2。在中性分子中,各元素氧化數的代數和為零。在多原子離子中,各元素氧化數的代數和等于離子所帶電荷數。
3.2兩個概念的區別
由“化合價”和“氧化數”概念的形成歷史可以看出,“化合價”是一個與物質結構和化學鍵有關的概念,它反映原子結合成化合物時形成離子的電荷數(電價)或者形成共價鍵的個數(共價),因此,只能是整數。而“氧化數”則是根據人為制定的規則計算出來的,它反映的是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表觀電荷數(或者形式電荷數),而不必考慮分子結構和化學鍵的類型。因此,氧化數可以為整數、分數和零。比如Fe3O4,確定鐵元素的化合價要考慮到電子得失情況:鐵原子與氧原子結合時,鐵原子分別失去兩個電子形成Fe2+以及失去3個電子形成Fe3+,氧化鐵中鐵元素的化合價就分別為+2和+3價。而考慮氧化數時,只需要根據氧化數的計算規則:“各元素氧化數的代數和為零”,“通常氧的氧化數一般為-2”,從而算出鐵元素的氧化數為+8/3。
從用途來看,“化合價”一般在解決物質結構問題時會用到,“氧化數”一般在解決氧化還原問題時會用到。
3.3兩個概念的聯系
由發展史可以看出,“氧化數”概念由“化合價”概念發展而來,人為制定的氧化數計算規則繼承了前人對化合價的研究成果并加以補充,所以“氧化數”概念也含有“化合價”概念的基本含義:表示元素原子化合時的個數比。但它繞開了具體的物質結構,只關注整體的形式電荷,使很多與物質結構有關的化合價問題變得更加簡單。
4、研究結論
4.1概念的必要性
前文述及,“化合價”概念的學習水平僅為了解水平,引入目的主要是為了書寫化學式的需要。而“氧化數”概念保持了“化合價”概念所表示的原子個數比的含義,而且比“化合價”概念更加簡單。現行教材中給出的化合價計算規則其實就是氧化數的計算規則。可見,“氧化數”概念及其運算規則完全能夠達到中學化學的教學要求和考試要求。所以,從概念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作用來看,“化合價”可以被“氧化數”替代。
4.2概念的重要性
從概念的起源來看,“化合價”概念的提出與發展是為了解決原子化合時的個數問題,這決定了“化合價”概念在解釋物質結構問題時的重要性。然而在中學階段,尤其是“化合價”概念剛剛出現的初三階段,物質結構方面的化學知識很少,有關“化合價”問題的解釋用“氧化數”足以代替。初三階段出現“化合價”概念,反而會引發學生產生一些物質結構方面的疑問,這類疑問用中學階段有限的知識又難以解釋清楚。
“氧化數”概念的提出與“氧化’’概念有關,因此特別適用于分析解釋氧化還原的有關概念以及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問題。氧化還原的問題是貫穿初三至高三的重要概念,其重要性遠勝于化合價所能解釋的物質結構問題。
從概念在中學化學知識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來看,“氧化數”比“化合價”更加重要。
4.3概念的學習難度
歷史上人們對“化合價”概念的認識過程是漫長而曲折的,充滿了激烈的學術爭論。像道爾頓、凱庫勒這樣偉大的化學家,對“化合價”概念的認識中都犯過致命的根本性錯誤。這反映出“化合價”確實是一個比較難的概念。教材中過早地出現“化合價”概念,會給學生帶來理解困難,產生無法解釋的學習困惑。與“化合價”概念相比,“氧化數”概念更加簡單明了,應用面更廣使用更方便。
關鍵詞:警官院校;警務化管理;學生情緒;心理調適
警務化管理作為警官院校進行學生管理、教育教學的主要模式,它的特色為培養高素質的預備役警官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作用。同時,它對于學生的心理和情緒影響也顯得更為明顯。新時代的青年學生在該種管理模式下出現了許多不良的情緒問題,筆者試圖探討警務化管理和大學生情緒之間的關系,進而推動兩者的和諧發展。
一、警官院校的管理模式及其對學生情緒的影響
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院校,警官院校的性質和任務決定了實行警務化管理的必要性。警務化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適應了培養大學生軍人素質的要求,又很好地把警務化管理內化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它對學生情緒帶來的影響具有兩面性。積極的一面在于管理方式的嚴格、規范、統一,會帶給學生一種對抗、緊張、刺激、冒險、好奇等感覺,他們在這種緊張、刺激的氣氛下,產生一些應激狀態下的自我體驗。學校可以利用情境教育、移情體驗、情感教育、輿論感染和榜樣作用,強化學生的道德感,如服從的延續或提升、遵從社會規范、遵循規則、提升自信心等。消極的一面在于警務化管理的嚴肅性會帶給學生心理上的挫折感,如對心目中浪漫大學生活的落差感、因盲目服從或缺少變化而導致獨立性缺失、因自由或興趣被剝奪而產生約束感和去個性化以及違反規章制度被處罰的挫折感等,還會感到人生非常迷茫,出現壓抑、沮喪等負面情緒。
二、學生不良情緒的主要表現
學生在面對嚴格的警務化管理時,極易產生不適應的情況,容易出現的情緒問題有三個方面。
一是暴躁易沖動。在警官院校中,大學生的情緒不穩定、易沖動,有的比較外露,內心的情緒直接表露于外,情緒急躁易怒。有的同學雖然表現得被動和服從、百依百順,但卻牢騷滿腹,內心充滿敵意和攻擊性。原因主要有:警官院校的學生以男生居多;警察的剛毅、威嚴、果敢、力量等顯著的職業特質是他們的角色期待,因此好勝好強、強烈的自尊往往會充斥在他們的腦海里;嚴格的紀律約束和統一的行動要求與他們對個性與自由的要求產生激烈沖突。
二是焦慮不安。除了高校學生普遍存在的學習(特別是考試、考核)、就業、戀愛、生活焦慮外,警官院校學生的應激源相對要多一些,如訓練、集合、備勤、站崗、高強度訓練、射擊、比武等。警官院校學生的焦慮主要表現為違紀違規焦慮、一日生活制度的應時焦慮、考試焦慮、比武對抗焦慮、人際關系焦慮、內務整理焦慮、專業角色焦慮、就業焦慮等等。
三是冷漠多妒。很多同學在報考警官院校時只憑對警察職業的一種熱情和向往,而缺乏應對警務化管理的心理準備。事實上警官院校與其他普通院校不同,其“從嚴治警,從嚴治校”的警務化管理有可能會影響到一些學生個性表達的空間,加上違紀處罰嚴厲,時日久了,學生容易產生冷漠的心態。另一方面,警官院校各項學習、紀律、內務、體能等評比、競爭多而頻繁,無法跟上整體節奏的學生如果比較消極,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引發對他人的嫉妒,人際關系劍拔弩張。
三、不良情緒的成因
大學生情緒問題的成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家庭、學校、社會都要負有責任。單從學校管理方面來講,學生的不良情緒折射出警官院校的警務化管理存在以下題:
一是流于表面,失之內涵。目前,我國社會處于且將長期處于轉型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各種傳統的、僵化的、守舊的、甚或腐朽的價值觀激烈沖突,社會上的各種利益與誘惑不斷滲透到原來壁壘森嚴的警察院校,誘致學生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觀不斷異化,警察類專業學生的思想從單一、紀律嚴格等專業特性轉而變得越來越多元化。與社會形勢的日新月異相比,警官院校的管理機制相對滯后,學管工作一直沿用老做法;工作要求松緊不一,不能持之以恒;日常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缺場,讓學生從思想深處就缺乏對紀律的重視……這都使得警務化管理重形式,輕內容。
二是重于管理,輕于教育。當前,警官院校的警務化管理工作往往過于強調其管理功能,強調訓練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紀律意識,以學生為被動的管理對象,一味地通過管、卡、壓,要求學生盲目被動接受管理,滿足于學生“不出事、不惹事,不添麻煩”的低水平績效成果,而忽略了學生的熱情和主體性,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和人格發展,學生中普遍存在“學習成績不重要,不違規扣分就行”的心理。
三是強調統一,壓制個性。警務化管理的基本任務是把各種不同的個性群體鍛造成一個強大、團結、統一的隊伍,采取嚴格和集中統一的監督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但過多使用嚴格控制的形式和手段,不發揮學生的專長,不尊重學生個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沒有鼓勵創新,呆板、僵化、機械、教條、干燥的壓迫,卻可能會抑制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是嚴于紀律,疏于關懷。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各種規章制度涉及到日常教育、教學與實踐活動,以及學生日常的生活事務,簡單粗暴的管理執行方式卻容易造成學生對教師的戒備心理與對規章制度的輕慢。機械地強調紀律和秩序,缺乏情感交流和人文關懷,甚至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和人格缺陷。
四、調適不良情緒的對策
一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正所謂,正人先正己。學校領導、授課教師、輔導員老師等各級各類管理者要在管理活動中做好表率作用,用自身的實際言行來樹立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在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專業技能與素養、管理能力與技巧等方面加強學管人員的培訓工作。
二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融入警務化管理中。對大一新生做好適應性教育,對高年級的學生開展考試與就業等方面的心理健康講座與課程,在警務化管理中貫穿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正確面對各類問題,并積極地調節情緒。
三要理順封閉式管理與開放式教學之間的關系。在新世紀,“封閉”與“開放”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學生可以冷靜地思考,掌握基本的知識體系,實現理性和自由的思考。高校又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為學生認知世界架通橋梁,讓學生智能得到最大的發揮,讓學生的素質、品德受到良好的培訓和發展。
四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園的建筑風格、環境布局要突出學校的育人理念,而校園的文化活動則要傳遞積極向上的特質,鼓勵支持學生社團的發展,組織各類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豐富學生課余生活,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形成一種關愛、友愛、互愛的良好風氣,從體能上、精神上、更從品質上對學生進行鍛煉和培養。
五要精簡日常管理程序。實踐中,由于學管工作的需要,存在一些繁雜的程序,如一些不必要的請銷假程序或者日常活動安排等,容易使學生產生更強的抵觸情緒,在日常的管理中,可以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精簡繁瑣的程序,給學生提供更多時間與空間。
參考文獻:
[1]宋小明.警察心理健康與心理保健[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4(6).
關鍵詞:鋯石;u-pb年代學;f同位素;麻粒巖相變質作用;下地殼;幕式生長;前寒武紀;華北克拉通
中圖分類號:p58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672-656(202)04-000-11
0引言
大陸地殼的形成一般歸結為2個典型的板塊構造位置,即活動大陸邊緣和板內[]。其中,板內的大陸生長與地幔柱的巖漿板底墊托作用或巖漿底侵作用(magmatic underplating)有關,而板緣的大陸生長則主要通過俯沖增生和弧陸碰撞來實現的。而且,會聚大陸邊緣通常被認為是下地殼增生(包括幔源巖漿板底墊托作用和俯沖增生)的主要場所[2]。然而,很少有實例是來自活動大陸邊緣的下地殼包體[2-3]。
麻粒巖包體和麻粒巖地體(尤其是高壓麻粒巖)通常被認為是透視下地殼的窗口[2]。高壓麻粒巖通常被認為代表高級的變基性巖,并以單斜輝石+斜長石+石榴子石+石英等礦物組合為主要特征[4-6], 至于其他次要礦物如角閃石和藍晶石等是否出現,取決于水活度和全巖成分[7]。高壓麻粒巖不同于榴輝巖的是其礦物組合中含有斜長石和(或)貧硬玉分子的單斜輝石,而中壓麻粒巖不同于高壓麻粒巖的主要特征是其礦物組合中含有斜方輝石,但是高壓麻粒巖在峰期之后減壓過程中可能會形成以后成合晶冠狀體形式存在的斜方輝石[7]。高壓麻粒巖出露相當廣泛,從古元古代(如華北恒山雜巖[8])到新生代(如喜馬拉雅山脈)的諸多大陸碰撞造山帶中均有報道。前人研究結果顯示,當變質溫度超過800 ℃時,變質壓力可能超過4 gpa[5],這意味著加厚地殼(或俯沖地殼)的下部經歷了高溫作用。另外,高壓麻粒巖有時也與中溫榴輝巖共生,如華力西造山帶[9]。在特定地帶鑒定出高壓麻粒巖有助于對涉及大陸碰撞及相關過程中下地殼演化的認識,而對高壓麻粒巖相變質作用的巖石學觀察和年代學測定對理解變質作用和下地殼演化之間的關系至關重要。但是,獲得精確的高壓麻粒巖相變質作用的時代往往比較困難。這種困難主要來自于后期多階段變質作用疊加以及相關過程導致的礦物間同位素體系(尤其是sm-nd和rb-sr)的重置或不平衡,因此影響了對巖石的形成過程和構造背景的認識。
在過去的20年里,眾多研究者對華北克拉通前寒武紀變質基底和下地殼包體巖石開展了大量的巖石學、構造地質學、地球化學和地質年代學研究,并在其形成和演化上獲得了若干重要進展,進一步將華北克拉通變質基底劃分為東部陸塊、西部陸塊及分割東部和西部陸塊的中部造山帶[0-]。目前就東、西部陸塊沿中部造山帶在大約85 ga完成克拉通拼合已經達成共識[0-7]。拼合完成之后,在6~85 ga期間,克拉通內部和邊緣經歷了一系列的拉張和裂谷事件,形成了伴隨有鎂鐵質巖漿群侵位的拗拉槽和邊緣裂谷盆地,發育有斜長巖輝長巖紋長二長巖環斑花崗巖套和a型花崗巖,以及超鉀火山巖的噴發[7-22]。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報道的古元古代高壓麻粒巖相變質作用主要來自于中部造山帶[8,0-3,23],而東部陸塊僅在膠東和信陽地區見有零星報道[24]。此外,對華北克拉通古元古代高壓麻粒巖相變質作用的構造背景還存在2種不同的解釋:一種觀點認為這些高壓
麻粒巖形成于東、西部陸塊拼合的碰撞造山環境中[8,-4];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它們是古元古代地幔柱活動的產物[8-20,24]。存在爭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高壓麻粒巖相變質作用缺少直接的巖石學和年代學觀察,尤其是在華北克拉通東南緣或東部陸塊的南部。目前,在所研究的區域,僅見高壓麻粒巖相變質作用的巖石學證據和模糊的(晚)古元古代年齡的分開報道。最近,xu等在徐州—宿州地區發現了榴輝巖(類)捕虜體,認為它們是華北克拉通鎂鐵質下地殼在大約220 ma時構造加厚形成的[25-27]。
關于華北克拉通的形成與演化,雖然受到廣泛關注并日益引起國內外研究者的興趣,但是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華北克拉通內部、北部和東、西陸塊結合帶或中部造山帶,而東南緣下地殼的形成與演化研究則顯得較薄弱。華北克拉通東南緣出露的變質基底(五河變質雜巖)和下地殼包體巖石無疑為這一研究提供了極好的天然實驗室。最近的研究結果顯示,五河變質雜巖中的變基性巖經歷了80~90 ga的高壓麻粒巖相變質作用[28-29]。徐州—宿州一帶中生代侵入體中包體的巖石學、年代學和巖石地球化學研究也表明,這些包體大部分形成于24~25 ga并經過大約8 ga高壓麻粒巖相變質作用[25-29]。但是,有關研究區下地殼巖石的成因、形成與演化仍是亟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
為了更好地了解華北克拉通東南緣前寒武紀地殼(尤其是下地殼)的形成和演化過程,筆者根據近年來對蚌埠地區出露的前寒武紀變質基底和宿州附近夾溝中生代閃長斑巖中捕虜體的研究成果和進展,結合研究區已發表的相關資料,總結了華北克拉通東南緣前寒武紀幕式地殼生長和多期變質作用與改造的巖石學和年代學證據。
地質背景
華北克拉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克拉通之一,保留有大于36 ga的古老地殼物質殘留[30]。地理位置上,華北克拉通西接祁連造山帶,北鄰天山—內蒙—大興安嶺造山帶;在南端,秦嶺—大別—蘇魯造山帶把華北克拉通和揚子克拉通分開(圖[26])。基于年代學、巖石組合、構造演化和p-t-t軌跡的不同,將華北克拉通劃分為東部陸塊、西部陸塊及夾于其中的中部造山帶[8,0,9,3]。筆者研究的蚌埠和徐州—宿州地區位于華北克拉通東部陸塊的東南緣,距蘇魯造山帶西端的郯—廬斷裂帶以西約00 km,距大別造山帶北端約300 km (圖)。區內變形的新元古代和古生代蓋層,以及晚太古代到古元古代的變質基底侵入有大量小的中生代侵入體(如夾溝、班井和利國巖體;圖)。這些中生代侵入體主要由閃長質和二長閃長質斑巖組成。研究區的前寒武紀變質基底主要出露在蚌埠地區(常稱為“五河變質雜巖”或“五河群”[32]),并且被中生代含石榴子石花崗巖所侵入[圖2(a)];而中生代侵入體中含有大量下地殼或幔源包體或捕虜體[25-26,29,33-34] [圖2(b)]的徐州—宿州地區則無變質基底出露。近期研究表明,變質基底出露區(荊山、懷遠和鳳陽等地)發育的含石榴子石花崗巖主要是由華南三疊紀俯沖陸殼巖石在59 ma左右發生部分熔融形成的[35-36]。
研究區變質基底的巖石類型主要有(含石榴)斜長角閃巖、榴閃巖、石榴麻粒巖和片麻巖等;下地殼包體的巖石類型主要有(含石榴)斜長角閃巖、榴閃巖、石榴角閃石巖、石榴麻粒巖、含石榴角閃斜長片麻巖和花崗片麻巖等。此外,包體中還有含尖晶石石榴單斜輝石巖、含金云母單斜輝石巖和含尖晶石二輝石巖等形成于古生代((393symbolqb@ 7)ma)的幔源巖石,指示北秦嶺向東延伸到華北克拉通東南緣(至少到安徽宿州地區)以及在華北克拉通與揚子克拉通之間存在一個已消失的新元古代洋殼[33]。
研究區前寒武紀變質基底巖石(五河變質雜巖),主要出露于“蚌埠隆起”區(如荊山、懷遠和鳳陽等地),巖石類型主要有含石榴斜長角閃巖、榴閃巖、石榴麻粒巖和片麻巖等。石榴斜長角閃巖呈構造巖塊或條帶狀產于不純的大理巖中[29,34-36],兩者之間呈構造接觸關系,反映了它們原巖的不同以及可能具有不同的演化歷史,它們的原巖分別為巖漿巖和沉積巖。石榴斜長角閃巖(如樣品07fy0)主要由石榴子石、斜長石和角閃石以及少量單斜輝石、榍石和微量金紅石等礦物組成(圖3(a)、(c)[29])。石榴子石在成分上是均一的,為鐵鋁榴石鎂鋁榴石鈣鋁榴石固溶體,錳含量較低。斜長石有3種產出形式:以包裹
體形式產于石榴子石中;以后成合晶形式與綠角閃石共生;以基質形式產出。富鈦的棕色角閃石通常以包裹體形式產于斜長石[圖3(b)[29]]或基質中,tio2含量(質量分數,后文同)高達
382%;而產于基質中或與斜長石共生產于后成合晶中[圖3(c)]的綠色角閃石幾乎不含ti。基質中殘留的單斜輝石為透輝石。榴閃巖[圖3(d)、(e)]主要由石榴子石、角閃石、斜長石和石英等組成,石榴子石在成分上相對均一,類似于樣品07fy0的石榴子石組成;角閃石有2期,分別為早期的棕色高鈦角閃石和晚期的綠色低鈦角閃石,這些特征暗示榴閃巖樣品也經歷了類似的高壓麻粒巖相變質作用及后期變質作用疊加。石榴麻粒巖的主要礦物組合為石榴子石+單斜輝石+斜長石+角閃石[圖3(f)],這種礦物組合指示其經歷了高壓麻粒巖相變質作用[4-6]。
研究區下地殼包體的巖石類型很豐富,如(含石榴)斜長角閃巖、榴閃巖、石榴角閃石巖、石榴麻粒巖、含石榴角閃斜長片麻巖和花崗片麻巖等(圖4[29,33])。其中,石榴斜長角閃巖(如樣品07jg2)主要組成礦物為石榴子石、斜長石、角閃石、金紅石、石英以及少量單斜輝石[圖4(b)、(d)、(e)]。石榴子石晶體在尺度上為毫米級別,成分相對均一,為鐵鋁榴石鎂鋁榴石鈣鋁榴石固溶體。斜長石有3種產出形式:以包裹體形式產于石榴子石中;以后成合晶形式與單斜輝石和(或)角閃石共生;以基質形式產出。大部分金紅石已退變為鈦鐵礦,單斜輝石被以角閃石+斜長石組成的后成合晶結構所替代[圖4(d)、(e)]。有時可見裂隙中鉀長石等礦物的分布[圖4(b)],可能指示晚期的溶體交代作用結果。
石榴麻粒巖(如樣品07jg4、08jg5)主要組成礦物為石榴子石、斜長石、角閃石、單斜輝石、石英、金紅石、榍石和少量綠泥石[圖4(a)、(f)~(h)]。單斜輝石為透輝石,有2種產出形式:與金紅石和石英共生,以包裹體的形式產出于石榴子石和榍石中;以殘晶形式與斜長石和角閃石共生產于后成合晶中。透輝石局部被綠泥石所交代[圖4(f)]。含有金紅石和角閃石針狀出溶體的單斜輝石有時含有角閃石退變邊[圖4(g)]。石榴子石的典型特征是含有定向的針狀金紅石出溶體[圖4(g)],成分上類似于樣品07jg2的石榴子石。長石主要以基質或后成合晶形式存在[圖4(f)]。基質中的金紅石部分被鈦鐵礦所替代。
含石榴角閃斜長片麻巖(如樣品07jg32)[圖4(c)]主要礦物組合為石榴子石+斜長石+角閃石+金紅石,金紅石部分退變為鈦鐵礦,石榴子石被斜長石+角閃石后成合晶所環繞。此外,石榴角閃石巖的主要組成礦物為石榴子石、角閃石、金紅石[圖4(i)]:石榴子石有2期,包括具有針狀金紅石出溶體的早期石榴子石和晚期深色石榴子石;角閃石也有2期,分別為早期的褐色富鐵、高鈦角閃石和晚期的綠色低鈦角閃石。
不同樣品中的角閃石是按照leake等的分類方案[37]來命名的。棕褐色、富tio2角閃石為韭閃石和鐵質韭閃石,而綠色、低tio2的角閃石為鎂質綠鈉閃石和淺閃石[圖3(b)、(e),圖4(i)]。表明這2類角閃石分別形成于不同的變質條件下,如麻粒巖相和角閃巖相條件下,因為前人研究已證明角閃石中ti含量隨變質程度的增加而升高[6,38]。這種差別也得到了巖相學證據的支持:綠角閃石產出于后成合晶中,而棕褐色角閃石以包裹體形式產出。有些樣品中含有較多的富鈦角閃石,可能反映了它們不同的原巖成分。根據電子探針成分分析,不同類型的角閃石可能形成于不同的變質條件下(圖5[39]),`這進一步證明本區下地殼巖石經歷了多期變質疊加與改造過程。
綜上所述,無論是變質基底還是下地殼包體巖石,它們大多數(除下地殼上部的巖石以外)都含有石榴子石、單斜輝石、金紅石、斜長石和石英等峰期礦物組合,指示形成于高壓(大約 gpa)麻粒巖相條件下[40]。另外,這些樣品缺少諸如藍晶石和硅線石之類的富鋁礦物相,表明其原巖為巖漿巖而非沉積巖成因[4]。基于上述顯微結構觀察和礦物之間的關系,至少可以區分出峰期高壓麻粒巖相(石榴子石+斜長石+單斜輝石+石英+金紅石±富鈦角閃石)變質礦物組合,以及后期角閃巖相(斜長石+綠角閃石+鈦鐵礦+榍石)和綠片巖相(綠泥石+方解石+磁鐵礦)等退變質礦物組合。因此,研究區前寒武紀變質基底巖石以及大多數下地殼包體巖石所
歷的最高變質條件為高壓麻粒巖相。礦物組合與初步的溫壓計算結果表明,高壓麻粒巖相變質階段溫度和壓力分別為800 ℃~860 ℃和0~2 gpa[29]。但是,由于緩慢冷卻,尤其是可能經歷了緩慢折返作用的巖石(如樣品07fy0),而導致礦物的fe-mg交換或重置[42],所計算的溫度有可能代表高壓麻粒巖相變質階段的最小估計值[43]。
3幕式地殼生長與多期改造的年代學和f同位素證據
由于受到后期多階段變質作用疊加的影響,sm-nd和rb-sr同位素體系發生了重置和(或)礦物之間的同位素不平衡,往往難以準確測定不同變質階段的時代,而鋯石無疑是理想的定年礦物。鋯石是一種難熔礦物,具有很低的pb擴散速率[44],因而高級變質巖中鋯石常常能保留多期次的巖漿作用和變質作用記錄[45-49]。因此,鋯石的原位u-pb定年是獲得經歷過復雜演化過程和多期變質作用巖石可靠時代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物理化學條件變化和每期變質時間長短的不同,導致早期的鋯石結構發生改變和(或)新的鋯石生長,從而造成高級變質巖中的鋯石結構顯示較大的變化性和復雜性[50]。鋯石中的變質礦物包裹體能把年代學結果和變質作用直接聯系起來,而對于那些反映巖石復雜的巖漿和變質作用歷史的環帶鋯石所表現出的諸如不規則邊界、不同的核幔邊區域之類的復雜結構可以通過陰極發光(cl)圖像揭示出來[5-52]。此外,鋯石的lu-f同位素體系優于其u-pb體系,通常能抵抗后期蝕變和改造作用的影響[44,53-54],能保存近于初始的f同位素比值,并可以用來示蹤巖石成因和源區研究[55-56]。
因此,單顆粒鋯石u-pb和lu-f 同位素的聯合分析數據已被證明能提供有關巖漿和變質事件以及巖石成因和殼幔演化的可靠詳細信息[53-55,57-65]。正如前文所述,華北克拉通是一個古老的克拉通并經歷了復雜的演化過程,為此,筆者根據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已發表的有關華北克拉通東南緣變質基底和下地殼包體的鋯石u-pb年代學和lu-f 同位素數據,探討了研究區前寒武紀下地殼的形成和演化過程。
根據鋯石陰極發光圖像(圖6[29,33-34])可以看出,研究區前寒武紀下地殼包體巖石經歷了復雜的巖漿熱事件和多期變質作用,大多數鋯石顯示核幔邊結構,包括典型的巖漿鋯石核和具有石榴子石+單斜輝石+金紅石+斜長石等高壓麻粒巖相礦物組合的8~9 ga變質鋯石[29,33]以及具有高的ti溫度(大于800 ℃)的248~249 ga麻粒巖相變質鋯石[34]。鋯石u-pb年齡結果統計(圖7)顯示,研究區經歷了25~26、2 ga的巖漿熱事件以及25~26、2、8~9 ga以及390、76 ma的變質事件。其中,形成于25~26 ga的下地殼巖石包括2類:一類是經歷了2 ga和(或)8~9 ga高壓麻粒巖相變質作用以及390、76 ma的變質改造,而且可能是因為這類巖石位于下地殼下部,在2 ga時靠近俯沖帶,因而遭受大洋俯沖與變質作用的強烈影響而造成pb同位素均一化,形成了具有與約2 ga島弧巖石一致的高放射成因pb同位素組成;另一類巖石則形成于255~264 ga,可能因處于下地殼上部而僅遭受了248~249 ga麻粒巖相變質作用,但沒有2 ga和(或)8~9 ga變質疊加的巖石學和年代學記錄,表現為典型的前寒武紀下地殼巖石特點的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組成[34]。此外,強烈的約8 ga高壓麻粒巖相變質作用可能是由于幔源巖漿底侵于下地殼底部而導致大規模地殼加熱和增厚引起的,這也與該時期華北克拉通存在廣泛的拉張、裂谷作用以及相關的鎂鐵質巖漿侵位等相吻合[8,20-2,29]。
鋯石的f同位素分析(圖8[33])指示,研究區前寒武紀下地殼經歷了25 ga和2 ga的巖漿熱事件。鑒于這2期鋯石的ε-f(t)中有一部分樣品為明顯的正值(如5~2),反映它們的原巖來自于新生地殼,結合其原巖性質和地球化學特點,指示它們的巖石成因與2期俯沖增生事件有關[33]。此外,27~28 ga的繼承鋯石u-pb年齡(圖7)和鋯石f模式年齡[33-34]暗示研究區可能還存在更老的地殼物質或更早的地殼生長時期,這尚需進一步的研究。
4結語
()華北克拉通東南緣前寒武紀下地殼的巖石組成復雜,反映一個不同形成時代和不同成因并經過多期不同程度變質作用與改造的形成、演化過程。
(2)華北克拉通東南緣在前寒武紀發生過幕式地殼生長,至少包括25~26 ga和2 ga這2期俯沖增生和約8 ga的垂向增生過程。由f模式年齡和繼承
鋯石限定的27~28 ga可能代表另一期地殼生長時間。
(3)華北克拉通東南緣前寒武紀下地殼巖石至少經歷過25~26、2、8~9 ga以及390、76 ma等多期構造熱事件和不同程度的變質交代與改造,造成巖石中某些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發生變異。
[關鍵詞] 三黃化瘀湯;早期糖尿病腎病;C-反應蛋白;血漿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轉化生長因子-β1
[中圖分類號] R58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4(a)-0084-04
The influence of Sanhuang Huayu Formula on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CRP, PAI-1, TGF-β1 in patients with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
PENG Ling1 ZHANG Hao1 NIU Xiaoqing1 LU Zhengxin2
1.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Jiamusi 154003, China; 2.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Jiamus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Heilongjiang Province, Jiamusi 154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anhuang Huayu Formula on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C-reaction protein (CRP),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 in patients with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 Methods From June 2014 to October 2015, in Jiamus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and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 7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5 cases involved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Valsartan only and the research group was given Sanhuang Huayu Formula combined with Valsartan. The course of two groups was 4 weeks. The chan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mptom total score, 24 hours urinary protein,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serum creatinine (Scr), CRP, PAI-1 and TGF-β1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Leve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mptom total score, 24 hours urinary protein, FPG, Scr, CRP, PAI-1 and TGF-β1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The red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mptom total score, 24 hours urinary protein, CRP, PAI-1 and TGF-β1 after treatment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or P < 0.01). The levels of FPG, Scr in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Sanhuang Huayu Formula can reduce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CRP, PAI-1, TGF-β1 in patients with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
[Key words] Sanhuang Huayu Formula;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 C-reaction protein;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微血管并發癥之一,它的特征性臨床表現是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已成為終末期腎臟疾病的主要病因[1]。若在DN的早期階段進行診斷和治療,有可能逆轉腎功能的損害。目前臨床上治療早期DN的措施主要是控制血壓、血糖、血脂,低蛋白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2]。近年來動物和臨床研究證實凝血功能障礙和炎性反應是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發生、發展的兩個重要方面。有關中藥在DN中的研究逐漸深入,中藥治療DN的可能機制包括清除氧自由基、抑制醛糖還原酶活性、下調DN細胞網絡因子表達、改善間質纖維化、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改善血液循環等[3]。因此,本課題組將傳統中醫理論與早期DN發病特點相結合,提出早期DN的病機:氣陰兩虛,燥熱夾瘀,擬用三黃化瘀血湯聯合纈沙坦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DN患者,來觀察其對早期DN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CRP)、血漿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6月~2015年10月佳木斯市中醫院糖尿病科和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腎內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DN患者70例。2型糖尿病診斷依據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4],DN診斷依據Mogensen分期標準[5],早期DN(Ⅲ期)指糖尿病患者3個月內連續2次尿檢尿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 μg/min(30~300 mg/24h),腎功能正常,并排除其他引起尿蛋白增加的因素。中醫診斷標準:參照原衛生部1989年制訂的《中醫證候規范》[6],選擇的病例辨證為氣陰兩虛、燥熱夾瘀證,主要證候: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咽干或口渴,五心煩熱或手足心熱,刺痛,舌暗或有瘀;次要證候:納少或腹脹,大便不爽,舌苔黃膩,脈沉澀。按患者就診的先后順序和分配卡上的隨機數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35例,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齡(57.05±7.48)歲;平均病程(9.61±3.68)年;體重指數(24.92±3.14)kg/m2。對照組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齡(56.40±9.86)歲;平均病程(9.24±3.71)年;體重指數(23.65±3.78)kg/m2。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體重指數的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均在常規口服降糖藥或皮下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飲食控制、適量運動基礎治療上,使得空腹血糖(FPG)≤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控制血壓選用纈沙坦(海南澳美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規格80 mg),1次/d,1粒/次,根據血壓變化調整用量,使血壓
1.3 觀察指標
主要指標包括患者治療前后的CRP、PAI-1、TGF-β1;次要指標包括24 h尿蛋白、FPG、血清肌酐(Scr)和中醫證候積分,中醫證候評分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通過中醫證候積分的方式,分為4個等級、0分為無癥狀;1分為偶爾出現或程度輕;2分為經常存在,程度中等;3分為持續存在,程度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治療后研究組的證候積分較對照組降低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檢測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24 h尿蛋白、FPG、Scr、CRP、PAI-1、TGF-β1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治療后上述指標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治療后,研究組24 h尿蛋白、CRP、PAI-1、TGF-β1水平較對照組下降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或P < 0.01);兩組FPG、Scr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由代謝、生化、血流動力學異常等原因引起的炎性反應在DN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8]。CRP可通過誘導腎小管間質炎性反應、促進細胞外基質沉積以及腎小管萎縮來參與腎小管間質纖維化的發展[9]。人體升高的CRP可作為低度炎性反應的標志,在糖尿病的尿白蛋白排泄過程中具有中心的作用[10]。有研究指出CRP與2型糖尿病伴微血管并發癥患者血清PAI-1顯著相關,并能增加2型糖尿病伴微血管并發癥患者形成血栓的風險[11]。PAI-1主要由血管內皮細胞合成,是纖溶酶原激活物的生理性抑制劑,它的表達升高能夠降低機體的纖溶活性,抑制纖維蛋白及細胞外基質的降解,導致組織的纖維化。PAI-1的表達增加能夠直接誘導腎臟足細胞損傷,導致尿蛋白排泄增加[12]。TGF-β1是目前被認為最重要的促纖維化因子,對細胞生長、增殖、分化和凋亡都有調控作用[13]。體內外實驗證明TGF-β1可誘導PAI-1的mRNA和蛋白水平增加,進而抑制纖溶酶原激活物活性,促進腎臟細胞外基質在腎小球沉積,加快腎小球纖維化的進展[14]。因此,CRP、PAI-1、TGF-β1是介導DN腎臟纖維化的重要因素。目前ACEI或者ARB類藥物因其降低腎小球濾過率、改善腎臟血流、減少尿蛋白排出等藥理作用而成為臨床治療DN的常用藥物。纈沙坦治療DN小鼠的研究表明它能減少TGF-β1、PAI-1的蛋白和mRNA在腎臟的表達,減輕腎臟纖維化和足突損傷[15]。本研究結果表明纈沙坦能夠明顯降低早期DN患者的24 h尿蛋白、FPG、Scr和炎癥相關因子CRP、PAI-1、TGF-β1的含量,與其他沙坦類藥物在DN的臨床研究中的結果相符[16-19]。
中醫認為本病病機特點為本虛標實。氣陰虧虛為本,常兼燥熱內生,后期脾腎兩虛,氣血陰陽俱損;標實在于瘀血阻絡、水濕內停、濁毒內生,因此擬定了三黃化瘀湯,旨在益氣養陰、清熱潤燥、活血化瘀、利水祛濁。方中黃芩、黃連二藥,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制大黃瀉下作用減弱,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作用增強。三七既能補血又能活血。地龍具有息風定驚、通利經絡作用。有報道指出熱毒是影響糖尿病病情進展的重要因素,而清熱解毒類中藥對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炎性反應和胰島素抵抗的改善、胰島保護、臨床癥狀改善與病程改變均有一定的作用[20]。本研究利用三黃(黃芩、黃連、制大黃)共用可清三焦之熱毒的特性,患者五心煩熱、口渴、腹脹、大便不爽、舌苔黃膩等表現明顯改善。血瘀證是糖尿病血管病變的重要中醫證型。現代許多醫家基于前人的經驗總結及自己的臨床體會,利用活血化瘀法治療糖尿病及其血管并發癥取得了良好療效。活血化瘀類中藥具有擴張血管、改善血流、調節內皮細胞功能、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血液流變性等功能[21]。本方中三七與地龍共用既能活血化瘀,又能利用地龍作為蟲類藥物行走攻竄的特性,通經達絡,疏逐搜剔。患者刺痛、舌有瘀點、脈澀等表現也明顯改善。經過4周的治療,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臨床證候積分都明顯下降,患者癥狀明顯改善,且研究組癥狀改善更明顯,可見三黃化瘀湯與纈沙坦聯用可以治療氣陰兩虛兼燥熱夾瘀型早期DN患者,并有協調效應。
本研究通過實驗室檢查發現,4周的治療后,研究組患者24 h尿蛋白、血清CRP、PAI-1、TGF-β1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降低程度較對照組更明顯,這些結果提示了三黃化瘀湯聯合纈沙坦降尿蛋白作用更顯著,對相關的炎癥因子有抑制作用。治療后研究組和對照組的FPG、Scr較治療前均降低,但這兩個指標在治療后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提示三黃化瘀湯聯用纈沙坦與單用纈沙坦對早期DN患者FPG、腎功能的影響程度類似。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黃芩具有抗氧化、抗腫瘤、抗炎等作用。黃連的主要活性成分為小檗堿,此外含有豐富的黃連堿、巴馬汀、表小檗堿和藥根堿等其他生物堿。王德珍[22]利用HepG2細胞和KK-Ay小鼠,初步評價了黃連中5種小檗堿類生物堿的體內體外降糖和抗氧化作用,結果發現5種小檗堿類生物堿在治療糖尿病方面的作用不同,小檗堿和黃連堿主要起降糖作用,表小檗堿重在改善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癥狀,小檗堿和藥根堿主要是改善糖尿病小鼠高血脂癥,表小檗堿的抗氧化能力最強。有報道指出大黃有效成分大黃酸能改善胰島素抵抗,抑制DN腎臟肥大,延緩慢性腎衰竭的發生[23]。大黃酸和大黃素也能夠抑制人腎小管上皮細胞增殖,當濃度為50 μg/mL時對TGF-β1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4]。三七活性成分三七總皂苷能夠通過調節DN小鼠腎臟nephrin、α3 integrin,β1 integrin來發揮保護足細胞的作用[25]。地龍的提取物具有纖溶、抗凝血、降壓的重要作用[26]。動物實驗指出地龍煎液能夠有效地降低STZ誘導的DN大鼠尿蛋白水平,減輕腎小球硬化和腎小管損害的程度[27]。以上研究均為本研究結果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本研究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礎上研究三黃化瘀湯聯合纈沙坦對早期DN患者血清CRP、PAI-1、TGF-β1的影響,結果顯示其能顯著降低相關炎癥因子的表達,提示其可能通過下調炎癥因子的表達來發揮腎臟保護的功能。但是中藥復方制劑屬于多靶點藥物,與纈沙坦共同發揮協調作用的機制有待進一步基礎和臨床研究證實。
[參考文獻]
[1] 謝席勝,艾娜,王寶福,等.糖尿病腎病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3,14(10):937-940.
[2] 張薇,焦凱.早期糖尿病腎病的預防及治療進展[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4,11(3):186-188.
[3] 馬艷春,周波,張立凈,等.中藥治療糖尿病腎病的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中醫藥學報,2009,37(6):105-108.
[4] Alberiti KG,Zimmet PZ. 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 Part 1: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provisional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 [J]. Diabetes Med,1998,15(7):539-553.
[5] Mogensen CE,Schmitz A,Christensen parative renal pathophysiology relevant to IDDM and NIDDM patients [J]. Diabetes Metab Rev,1988,4(5):453-483.
[6] 鄧鐵濤.中醫證候規范[M].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57-59.
[7]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8] 馬麗.炎性反應在糖尿病腎病發病中的作用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3,13(7):6076-6079.
[9] 謝愷慶.C反應蛋白在慢性腎臟病進展中的作用及機制的研究[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07.
[10] Sabanayagam C,Lee J,Shankar A,et al. C-reactive protein and microalbuminuria in a multi-ethnic Asian population [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10,25(4):1167-1172.
[11] Zheng N,Shi X,Chen X,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inflammatory markers,hemostatic markers,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182 Chi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J]. Lab Med,2015,46(3):214-220.
[12] Zhang J,Gu C,Lawrence DA,et al. A plasminogen activator type 1 mutant retards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db/db mice by protecting podocytes [J]. Exp Physiol,2014,99(5):802-815.
[13] 張倩,石蒙,譚金川.TGF-β1與糖尿病腎病的關系及中醫藥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4,15(11):1030-1032.
[14] 姚海舟.TGF-β1調節PA活性及PAI-1表達在糖尿病腎病進展中的作用[D].長春:吉林大學,2006.
[15] Zhou G,Liu X,Cheung AK,et al. Efficacy of aliskiren,compared with angiotensin Ⅱ blockade,in slowing the propression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db/db mice:should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be a focus? [J]. Am J Trans Res,2015,7(5):825-840.
[16] 李斌,張躍,郭兵.腎炎舒顆粒聯合氯沙坦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療效及對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5,44(34):4835-4837.
[17] 竇莉莉.加味生地六味湯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5):276-278.
[18] 林國彬,葉仁群,鄧淑玲,等.補陽還五湯對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及PAI-1的影響[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28(3):219-221.
[19] 唐#蔣曉紅,華飛,等.纈沙坦對2型糖尿病腎病相關炎癥因子的影響[J].江蘇大學學報,2010,20(5):415-417.
[20] 龐博,趙進喜,王穎輝,等.糖尿病清熱解毒治法探討[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1,26(7):1471-1474.
[21] 王景尚,殷惠軍,陳可冀,等.活血化瘀法防治糖尿病血管病變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34(11):1397-1400.
[22] 王德珍.黃連生物堿降糖作用及構效關系初探[D].重慶:西南大學,2014.
[23] 李夢瑩,謝春光,王曉燦.大黃酸治療糖尿病腎病實驗研究進展[J].湖南中醫藥雜志,2015,31(10):172-173.
[24] 楊君,秦英,趙斐,等.大黃酸及大黃素對人腎小管上皮細胞增殖及TGF-β1啟動子活性的調控作用[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27(5):70-72,81.
[25] Zhou JX,Ai ZM,Sun W,et al. Mechanism study of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on protective effect for podocyte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mice [J].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Pharmacy,2014,29(5):1316-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