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供應鏈管理的啟發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供應鏈管理(SCM) 戰略 聯盟
一、供應鏈管理(SCM)概述
在一般意義上,供應鏈(SC)是指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它是一個范圍更廣的企業結構模式,包含了所有加盟的節點企業,從原材料的供應開始,經過鏈中不同企業的制造加工、組裝、分銷等過程直到最終用戶。它不僅是一條連接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流鏈、信息鏈、資金鏈,而且是一條增值鏈,從物料在供應鏈上因加工、包裝、運輸等過程而增加其價值,給相關企業都帶來收益。而供應鏈管理(SCM)則是使供應鏈的運作達到最優化,使供應鏈從采購開始,到滿足最終顧客的所有過程,包括工作流、實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均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適的產品以合理的價格,及時準確地送到消費者手上。從供應鏈管理的相關定義可以得到,供應鏈要求以同步化、集成化生產計劃為指導,以各種技術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為依托,圍繞供應、生產作業、物流(主要指制造過程)、需求來實施。相應地供應鏈管理主要包括計劃、組織和控制從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料(零部件和成品等)和信息。
二、制約我國企業供應鏈管理發展的因素
1、社會制度、市場環境還不完善。社會制度環境是企業供應鏈管理賴以存在的基礎,目前來看,我國社會制度環境還沒有為供應鏈管理提供足夠有效的保障。我國企業實施供應鏈管理發展所需的制度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如融資制度、產權轉讓制度、人才使用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這些制度是實現企業資源重組,創建新型供應鏈管理的前提條件。供應鏈管理在我國尚處于發展初期,此時政府應大力發展和支持供應鏈管理的實施,包括資金、法律、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實際上,現在政府在法律、政策方面給予的支持十分有限,政府對企業經營行為的規范和管理,有些方法也與供應鏈管理的要求不適應。市場是供應鏈運作的場所,供應鏈的有效運作需要在一個完善的市場經濟環境下進行。市場秩序不規范為供應鏈的建立增加了難度。供應鏈是具備不同核心能力的企業為追求聯合效益而建立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合作實現更好的效益,因此供應鏈的建立需要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要求企業之間按照市場經濟規則進行資源和利潤的分配。我國目前市場秩序不規范,強買強賣、以大欺小等不公平交易時常發生,嚴重影響了供應鏈企業之間的關系,增加了建立供應鏈的難度。供應鏈上的企業同步化運作需要完善的市場體系來保障。不僅要有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等基礎市場,還要有資金市場、勞務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房地產市場等生產要素市場以及各種配套服務市場(如運輸市場)等。我國目前市場體系還不完善,使供應鏈正常運作失去了植根的土壤。
2、供應鏈設計、管理基礎薄弱。管理是企業發展永恒的主題。隨著時代進步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企業管理必須不斷創新。在供應鏈管理的初步實施過程中,我國企業在管理方面不適應供應鏈管理的弊端日益暴露,主要表現在企業管理觀念落后和管理機制不健全兩個方面。我國企業整體對供應鏈及供應鏈管理的理解程度低,很多數企業還不了解供應鏈和供應鏈管理。對供應鏈管理的本質缺乏足夠和正確的認識,往往將配送這一較低層次的物流活動誤認為物流管理的全部內容,忽視物流和供應鏈管理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信任是供應鏈中各企業進行有效合作的紐帶與保證,供應鏈企業之間的相互信任是供應鏈發展所必需的。而就目前來說,誠信問題給企業和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礙,顯然不適應供應鏈管理的需要。我國許多企業眼光過于狹隘,過多地看重眼前的經濟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一方面,很多企業管理者存在短視行為,看不到實施供應鏈管理將帶給企業的更多更長遠的利益,而主觀地認為業務外包是對企業自身生產經營權利的一種侵犯,認為即使非核心的業務,如果交由別的企業去經營,也是“肥水流入外人田”,不愿意與其他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另一方面,許多企業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了自身的信譽與商業道德。許多企業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盡量將責任、風險、成本等轉嫁給其他與其有商業往來的企業,卻竭盡全力地將利益收歸己有,使供應鏈運作很難達到預期效果。這些表現都是與供應鏈管理背道而馳的。
3、企業組織結構不適應供應鏈管理。我國企業整體組織結構設置普遍落后,還未能達到完善的物流管理所要求的對企業內部功能、流程的一體化階段,離供應鏈管理所需的外部一體化要求就更遠了。這是因為企業對現代競爭理論的認識還不夠,仍停留在傳統競爭理論階段,未能充分認識到競爭已向供應鏈競爭轉型,對物流管理的認識非常模糊。雖然近年來,商業連鎖超市、配送中心已為社會所承認,但制造業配送中心以及供應鏈管理概念仍然面臨著傳統觀念的挑戰。傳統企業組織是按職能分派責任的,如采購職能、產品職能、銷售職能等。實行高級主管領導“垂直”職能,不容其他職能侵入。這種垂直職能還反映在預算系統中,它們最基本的目標是控制、增加利潤輸出,把輸出作為組織、計劃、控制的基礎。就是說,它是以增加整個系統庫存為代價的。這不僅增加了財務負擔和流動資金,還隱藏了最終需求的可見度。從而使上游活動對下游的真正需求無任何清晰的觀點。傳統組織的另一問題是費用“透明度”低,因為傳統組織處于高水平的聚積狀態,一般只在其職能基礎上辨別費用。在傳統企業內部,每個人都習慣于關注系統中單一組件的效率,而沒有人去考慮整體效益。所有這些都同供應鏈管理相沖突。
4、規范的物流管理程度較差。我國物流業發展緩慢,嚴重影響了商品經營和規模效益。而物流企業在數量上供過于求,服務質量上又難以滿足需求。物流網絡資源豐富,但利用和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者。物流規劃大多根據本行業情況獨立進行,相互間缺少溝通和協調,人為割裂了現代物流的整體布局。物流標準化上更是存在著差距。首先,產品標準缺乏,由于產品本身沒有標準,因此交易成本增大。其次,物流設備標準不一,為形成統一的市場人為制造了障礙。再次,物流市場供需矛盾大,市場分工不明確。而形成良好的物流管理規范是供應鏈管理得以成功實施的基礎。
5、信息技術運用能力低下。我國企業的信息化管理還存在較大的劣勢。相當一部分企業沒有把提高企業的信息技術能力看成是提高現代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必要途徑。我國目前利用網絡開展經營活動的行業不多,即使用了也僅僅停留在設立主頁這一層次上,沒有借助網絡開展有效的商務活動。信息化管理人才奇缺。企業信息化是利用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等現代化手段實現的,因此需要一批高技術人才保證這項工作順利進行。但是中國的網絡人才大多集中于IT界,一般企業中很少有專業人才,這極大的影響了企業信息管理的進程。有些企業信息化管理建設方案脫離企業實際,照搬國外管理軟件。而現代供應鏈最根本的標志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使參與供應鏈的所有成員的關鍵業務“一覽無余”,“前臺一張網,后院一條鏈”,這使得信息技術不能廣泛采用。一方面使制造商營造的供應鏈處于殘缺不全的狀態,難以實現預期的目標,另一方面也使虛擬運作等精致成熟的供應鏈技術無法推行。這是供應鏈健康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物流系統是供應鏈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是達成供應鏈管理預期效果的有力工具,兩者對供應鏈的績效都有著直接而重要的影響,因此,這兩方面缺一不可。
三、結束語
供應鏈管理在我國還是一個新的事物,要真正發揮其社會經濟作用還有一個認識、發展的過程,現在還處于概念引入、消化階段。盡管有的企業宣稱已經實現供應鏈管理,但實際上距離真正的供應鏈管理還有不小的差距,這是由整個社會環境、市場環境、企業環境所決定的。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好現象,說明供應鏈管理在我國已經開始起步。通過不斷認識、改善不利于供應鏈管理發展的因素,供應鏈管理時代終將如期而至,使我們國家的企業趕上世界的步伐。
(注:本文由湖北省教育廳2007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項目支持,項目編號:2007d452。)
【參考文獻】
[1] 馬士華、林勇:供應鏈管理[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2] 鄧明榮、張紅、葛洪磊、陳子俠:現代物流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 供應鏈管理 改革
由于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為了適應經濟和市場的要求,應不斷優化其管理制度與管理理念,特別對于建筑行業來說,其發展速度相對較快。建筑公司是否有高效的物流及供應鏈對建筑施工企業的施工工期和整個工程項目的成本降低有直接關聯。
一、建筑施工企業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概念
建筑施工企業的物流概念指企業中物資的轉移以及采購物料和商品的運出過程和運進過程。其運進和運出的材料既包括了使用于生產部分的原材料也包括相關的生產輔助物料。
通常情況下,傳統行業的供應鏈與建筑施工企業的供應鏈概念不盡相同的。就傳統行業來講,其供應鏈是原材料供應商、批發商、客戶、銷售商以及產品制造商組成的鏈形的結構形態。而對于建筑行業來說,其供應鏈還沒有清晰與統一的概念。一般來說,其定義是指,依據業主的相關需求,將總承包商作為企業的核心部分,并控制物流、資金以及信息,是建筑業從原材料的購買到工程完工的全部工程。勞務分包商、材料供應商、業主、工程分包商以及設備供應商等構成了建筑業的鏈狀供應結構。
二、建筑施工企業中物流及供應鏈管理存在的問題
對建筑行業來講,其企業的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普遍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大多企業沒有對供應鏈的實際影響做分析與考慮。但是企業的運營與其經營系統與供應鏈密切相關。此外,建筑企業也沒有對除生產系統之外的因素進行考慮,導致供應問題的產生。
第二,建筑企業的供應鏈結構里,各系統相互獨立,部門之間缺少溝通與協調,導致相關環節沒有形成連貫性,造成工作脫節現象的產生,建筑施工企業中的生產系統、供應系統以及銷售系統不是一個協同與有機的供應鏈條。
第三,建筑施工企業物流管理中的庫存物資管理水平達不到現代管理的要求,沒有對其物料實施動態的監控與管理,無法充分的使用企業供應鏈提供的資源。
第四,建筑施工企業人員的管理水平偏低,缺乏有效地管理制度與考核機制。由于其激勵制度大多是以本部門的供應鏈運行為考核標準的,導致企業的供應鏈制度缺乏整體性,有些部門只追求所在部門的利益,導致各部門之間缺乏溝通性與合作性,使得物流信息失真。
三、應對建筑施工企業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問題的改革方法
(一)形成功能性強的供應鏈管理策略
一般來說,供應鏈管理績效的影響因素包括多個方面,比如部門信任不足、跨職能上存在問題等。對建筑企業實行供應鏈的戰略管理,應該對其涉及到的各個方面做全局的考慮。要成立一個具有實效性的供應鏈管理策略,必須做到幾個方面。其一,建筑施工企業應該變革其經營管理理念,通過使用橫向一體的戰略思想,將企業的主要競爭力培養起來。其二,建筑施工企業供應鏈中相關系統應該對信息進行共享,只有通過共享資源,才能及時調整信息誤差。其三,應使用先進的網絡技術,使其與供應鏈管理相聯系。其四,需要與合作伙伴建成長久和穩定的合作關系。
(二)制定有效地供應鏈的績效考評制度
建筑施工企業建立起有效的績效考評制度,需要設定相關的考評指標與程序,利用相關考評手段對其考核,比如可以采用績效考核標桿法??冃Ч芾碓谄涔湹牡匚缓苤匾?,能夠對企業改進供應鏈績效考評提供相關參考價值,促進建筑施工企業形成集成化供應鏈模式。要想建立一套有效地績效考評制度,必須保證評價指標的通用性、一致性、完整性以及可測量性。
(三)完善建筑施工企業的物流系統
完善建筑施工企業的物流系統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即使用第三方物流與全局性的物流網絡技術。使用第三方的企業物流系統,可以有效實現企業物流的集成供應鏈,其作用是為相關系統提供相應的后期支持,并對企業之間出現的物流運輸問題做有效的協調工作。建筑施工企業以外包的形式,將其部分工作分給第三方,減少其精力的使用,提高其管理效率。此外,要完善建筑企業的物流系統,還需對其物流系統進行全局性的企業物流網絡設計,此種設計,是從戰略上考慮的,能使網絡供應鏈響應時間降低并使其使用成本減少。
(四)建立良好的信息技術網絡支持系統
建筑施工企業要改革其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必須利用現代網絡技術,使企業的供應鏈具備優良的信息技術和網絡支持系統。在建設此系統時,要對各種因素做充分的考慮,如企業的條件以及其處在的市場環境,成立具有現代網絡技術的支持系統,改變其管理理念與經營手段。
四、結束語
建筑施工企業要想改革并提高其物流和供應鏈的管理,首先應該對其存在的問題做充分的分析和判斷,找出其存在的不足方面,并有針對性的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F代建筑施工企業應利用先進技術,改變陳舊的供應鏈與物流管理模式,進行動態管理,并充分考慮相關方面因素的影響,形成供應鏈和物流管理的戰略管理。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兒童; 哮喘; 虎奶菇; 布地奈德; 呼吸力學; 免疫功能
Effects of Pleurotus Tuber Extract and Budesonide on Respiratory Mechanics and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LI Wei-hao,XIE Ze-rong,HUANG Gui-p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7):005-009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leurotus Tuber Extract combined with Budesonide on respiratory mechanics and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and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leurotus Tuber Extract combined with Budesonide in children bronchial asthma.Method:18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who were selected from February 2014 to August 2016 in our hospital pediatric outpatient depar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observation group,B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symptomatic treatment,A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Budesonide,B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Pleurotus Tuber Extract combined with Budesonide.The efficacy,respiratory mechanics parameters and changes in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of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A observation group,B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81.7%,96.7% and 71.7%,and B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compared with A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A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hildren; Asthma; Pleurotus Tuber; Budesonide; Respiratory mechanics; Immune 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Puni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Puning 5153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7.002
支夤芟喘是兒科呼吸系統的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變態反應性疾病,是一種慢性兒童呼吸系統疾病[1],主要臨床表現為喘憋、炎癥和氣道高反應性、咳嗽等癥狀[2],當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時極易導致支氣管炎性細胞浸潤、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和水腫,使呼吸阻力增加,使患兒氣道阻塞甚至支氣管痙攣,從而導致喘憋性呼吸困難等癥狀,加重患兒缺氧,對其他組織器官造成影響,嚴重者可引起心功能和呼吸功能不全[3],嚴重影響了患兒的生活質量,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免疫功能紊亂在支氣管哮喘發病過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兒支氣管哮喘發作期至今仍然沒有令人滿意的特效治療方案[4],缺乏特異性的治療藥物,布地奈德具有一定的療效[5]。最新研究表明虎奶菇含虎奶多糖能增強人體免疫能力,具有抗腫瘤、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和抗病毒活性的藥效等多種功效[6]。本研究采用虎奶菇提純物聯合布地奈德治療兒童支氣管哮喘發作期,采用呼吸力學及細胞免疫功能作為療效評價指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2月-2016年8月在醫院兒科門診部支氣管哮喘發作期的患兒180例,其中男96例,女84例;所有患兒診斷均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防治常規(試行)》中兒童支氣管哮喘發作期診斷標準[7],根據哮喘程度分級[8],輕度66例,中度48例,重度66例;年齡9個月~12歲,平均(3.5±1.3)歲,病程2~5 d,平均(2.1±1.2)d,納入該研究的患兒均1個月內未接受過正規哮喘治療,3個月內未進行激素或其他中藥制劑治療;臨床主要表現:為三凹癥、間斷性喘息發作、痰白清稀、喉中痰鳴、氣短、咳痰不暢、胸悶、口唇發紺、舌淡苔滑或厚、脈沉細或滑、端坐呼吸和陣咳等癥狀;體格檢查雙肺可聽到以呼氣相為主的呼氣相延長和廣泛性哮鳴音;運動激發試驗或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支氣管舒張劑均可以明顯緩解癥狀。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呼吸道感染;(2)合并有心、肝和腎功能不全;(3)合并造血系統疾病;(4)合并精神疾病;(5)合并過敏性紫癜和系統性紅斑狼瘡;(6)合并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其他免疫性疾病;(7)對本研究所使用的治療藥物過敏[9]。所有患兒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觀察組、B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三組患兒年齡、性別和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已經倫理學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虎奶菇提純物提取 提純物提取由廣東國康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提供,用蒸餾水浸提,接著采用超聲波處理萃取多糖,再經乙醇沉淀、丙酮和醚脫脂、蛋白酶法結合脫蛋白、超濾和透析,最后經過柱層析分離純化,最終得到多糖純度高的虎奶菇提純物,在紫外光波長260 nm與280 nm處均無顯著吸收峰,見圖1;采用高效液相色譜對虎奶菇提純物進行純度鑒定,結果顯示多糖在保留時間為5.758 min時一對稱洗脫峰。
1.2.2 治療 對照組患兒給予硫酸沙丁胺醇(Glaxo Wellcome S.A.提供,批準文號:國藥準字4021100)吸入及常規治療的對癥治療。A觀察組再給予布地奈德混懸液(AstraZeneca Pty Ltd提供,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90903),規格2 mL,1 mg×5支霧化吸入劑,1 mg/次,2次/d。B觀察組在A觀察組治療的基礎上再給予虎奶菇提純物聯合治療,患兒每天用虎奶菇提純物溶液200 mL的劑量口服給藥,100 mL/次,2次/d;三組患兒均予連續治療4周為一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1)呼吸力學參數:治療后,取橈動脈血進行氣血分析,項目包括: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動脈血氣指標計算肺血分流率(Qs/Qt)、氣道峰壓(PIP)、氣道阻力(Raw)、呼吸做功(WOB)和動態肺順應性(Cdyn)。(2)細胞免疫功能:治療后,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5 mL,使用EDTA抗凝管,檢測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和CD4+/CD8+的百分比數值,檢測方法使用采用細胞流術法,儀器使用貝克曼庫爾特CytoFLEX流式細胞儀,使用儀器配套試劑,詳細步驟均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3)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喘憋、氣促和咳嗽等癥狀等體征基本消失,肺部不再有哮鳴音;有效:治療后哮鳴音較前減弱,其他各癥狀較前明顯好轉但仍有發作;無效:治療后哮鳴音較前無改善,其他各癥狀沒有好轉,甚至較前惡化??傆行?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多組間計量資料及多組間計數資料比較分析采用F檢驗。以P
2 結果
2.1 三組療效比較 治療后,A觀察組、B觀察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1.7%(49/60)、96.7%(58/60)和71.7%(43/60),B觀察組優于A觀察組和對照組,A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F=35.8,P
2.2 三組呼吸力學比較 B觀察組的PaO2、PaCO2、SaO2、Qs/Qt、PIP、Raw、WOB和Cdyn改變均優于A觀察組和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使用虎奶菇提純物聯合布地奈德治療兒童支氣管哮喘發作期,可明顯改善細胞免疫功能,提高肺順應性和肺氧合率,改善體內缺氧狀態,可以顯著地緩解哮喘癥狀,并且虎奶菇提純物溶液味清香,患兒依從性極好,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謝炳林,李兆子,何永紅.布地奈德霧化吸入對小兒支氣管哮喘免疫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4):191-193.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 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內科雜志,2007,46(3):254.
[3]白桂林,韋祁山.布地奈德與細辛腦聯合霧化吸入對小兒喘憋性肺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6,30(4):76-77.
[4]嚴煒,劉丹,易海若.嬰幼兒支氣管哮喘與細胞免疫功能異常的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3,24(2):248-250.
[5]許芳.孟魯司特鈉聯合布地奈德治療兒童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評價[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7):68-69,72.
[6]黃必勝,胡衡.虎奶多糖免疫功能試驗研究[J].時珍國醫藥,2000,1(8):685-686.
[7]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中華醫學會《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兒童支氣管哮喘防治常規(試行)[J].中華兒科雜志,2004,42(2):100-106.
[8]李蘭英,王洪云,陳艷波,等.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人與強的松口服治療成人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的療效比較[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14):2629-2631.
[9]關楚翹,吳|亮.從龍溫膽湯聯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療小兒急性發作期支氣管哮喘療效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20):2218-2220.
[10]張鵬,張靜.堿提虎奶菇菌核多糖的分離純化及結構分析[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103,41(4):105-108.
[11]全國兒科哮喘協助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第三次中國城市兒童哮喘流行病學調查[J].中華兒科雜志,2013,51(10):729-35.
[12]馮麗燕,檀衛平.東莞太平地區兒童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的病毒感染特征[J].新醫學,2015,46(3):177-179.
[13] Zhu T,Zhang W,Wang D X,et al.Rosuvastatin attenuates mucus secretion in a murine model of chronic asthma by inhibiting the gamma-aminobutyric acid type A receptor[J].Chin Med J(Engl),2012,125(8):1457-1464.
[14] Xiao M,Zhu T,Wng T,et al.Hydrogen-rich saline reduces airway remodeling viainactivation of NF-κB in a murine model of a sthma[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3,17(8):1033-1043.
[15]張維,朱濤,王導新,等.瑞舒伐他汀抑制小鼠哮喘模型慢性氣道炎癥反應的實驗研究[J].西部醫學,2014,26(2):150-153.
[16]趙慶祝,閏志剛,張姣珍.布地奈德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28例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14):76-77.
[17]高瑾.吸入布地奈德在治療新生兒肺炎中的臨床療效[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17):108-109.
[18]吳錦忠,黃麗敏,張志強.虎奶菇揮發油成分分析[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2,12(1):34-36.
[19]李作卿.布地奈德聯合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臨床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19):2661-2662.
[20]李榮同,包水明,陳傳紅,等.菌核側耳畸形菇出現原因及防治[J].食用菌,2005,27(2):52-53.
[21]曾小龍,胡高蒙.虎奶菇的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研究[J].中國食用菌,2007,26(5):3-7.
關鍵詞:綠色供應鏈管理;可持續發展;實踐
目前眾多國外大型公司與企業都將某種形式的綠色供應鏈管理應用于企業的管理實踐中,并獲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就我國企業整體來講,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施情況不理想。本文通過對美國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的成功經驗進行分析并結合中國的實踐現狀,提出了在我國企業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的幾點建議。
一、美國領先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踐分析
美國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踐早于我們國家,且出現了不少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踐先驅,他們認為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在于引入全新的設計思想,對產品從原材料購買和供應、生產、最終消費直到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整個供應鏈進行生態設計,通過供應鏈上各企業內部部門和各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使整條供應鏈在環境管理方面協調統一,達到系統環境最優化?;谠摲N思想它們開展了各種綠色供應鏈管理計劃并獲取了一些實踐經驗。
(一)政府和企業的高度重視以及相關組織的大力支持
美國政府在綠色供應鏈的政策性引導上,制訂了一系列強有力的、靈活的以科學為依據的法律法規,諸如控制污染發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防止食品污染、保障消費者健康權益[4]等方面的相關政策和法規,并建立了相應的有效的監管體系,如在食品安全方面建立了全面的有效的機構協同監管體系,美國一直是全球最安全的食物供應者,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國實行了機構聯合監管制度,在地方、州、聯邦政府各個層面建立食物生產和流通的一種互相制約的監管體系。不僅如此,政府還從供應鏈業發展的合理布局上為供應鏈的綠色化鋪平了道路[1]。
為了建立國際形象,美國越來越多的領先企業致力于推行全球統一的環境標準,如要求世界各地的分部都通過ISO14001認證;許多企業將獲得環境聲譽作為環境管理的主要動力,如3M公司早期就強調建立環境優勢的聲譽(尤其是在他們的客戶中),Eli Lilly公司為了創立正面形象也將開發正面環境聲譽作為主要動機之一;一些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標兵企業也都把自己定位為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領導者,如美國宏達的主要目標就是在環境問題上成為“世界級”的領先企業,并已經得到成功實施。它們不僅制定了自身標準高于有關法律規定的節約資源、減少廢物、避免污染、綠色設計等目標,而且還積極提高整條供應鏈乃至整個行業的環保水平。另外,一些相關組織在推動綠色供應鏈管理發展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為了促進供應鏈向綠色化方面發展,美國環保局(US—EPA)做了大量的工作,而確認并支持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標兵”企業(如GM公司就是被US—EPA認定為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標兵企業之一)則是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在這項工作中,US --EPA要求被確認為“標兵”的企業不僅要制定本企業所在供應鏈的環境標準,同時要與其他供應鏈合作,建立起行業性綠色供應鏈。
(二)慎重選擇并與其建立雙贏的合作伙伴關系
綠色供應鏈管理強調整個供應鏈上所有企業間的合作,而對于供應商來說,它位于整條供應鏈的上游,他們的行動將傳遞到整條供應鏈的每一個節點,如在成本上的節約能夠通過供應鏈傳遞到下游的各個環節,從而提高整體效率。所以美國領先企業非常重視并且極為慎重選擇供應商。它們通常的做法是把環境能力作為評估供應商的一個顯著標準,根據環境法規要求以及自身要求設定相應的指標體系,并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來獲得供應商這些方面的數據,并加以定量和定性分析,以此作為選擇供應商的科學依據。在選擇好供應商之后,不是通過監督和評估與供應商進行合作,而是通過指導、支持和幫助供應商等途徑與其建立起雙贏的合作伙伴關系。比如:
1.組織供應商會議或環境論壇
1998年1月,GM邀請8個供應商組成了一個供應商環境咨詢小組,該小組將如何把環境因素融入到設計、制造等過程作為開拓GM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途徑,旨在提高供應鏈上的企業在原材料選擇、產品設計、工藝流程等方面的環境效率。與此同時GM也就確定了與供應商合作的短期和長期計劃。另外,GM還與供應商環境咨詢小組一起擬定了一個GM供應鏈的環境聲明。目前,GM供應商環境咨詢小組就如何實施GM供應鏈的環保規定以及鼓勵各種形式的以環保為目的的合作等內容正在開展一系列的討論。
為了促進整個供應鏈環保水平,NIKE成功的在五個亞洲國家舉行了環境論壇。該論壇通過與供應商交流,表達了他們對環保的期望,并且擬定了環境改善的短期和長期目標,訂立了更進一步的目標:所有鞋類包裝合同制造商必須在2001年6月以前設立一個“環境衛生、安全”管理系統(EH&S)。為了幫助供應商實現這一目標,NIKE公司組織了一系列的討論會:在四個亞洲國家組織了9次、每次為期兩天的專題討論會。
2.供應商培訓和技術支持
1996年,GM開始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內容列入供應商培訓計劃,并且對世界范圍內的140多個供應商進行了培訓。為了促進整個供應鏈環保水平,尋求與本企業具有相同價值取向的企業進行合作,NIKE通過培訓和技術支持來幫助供應商提高管理環境的能力,從而協助NIKE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目標。福特汽車公司要求其所有供應商在2001年之前,最遲在2003年之前,必須獲得環境管理系統的第三方認證。不僅如此,福特汽車還為其供應商建立環境管理系統、提供人員培訓及相關研討會。
(三)重視整條供應鏈上的生態設計
迫于環境法規的壓力,許多制造商都非常重視生態設計問題。為了普及生態設計,制造商要求供應鏈上的所有企業都必須具備生態設計意識和達到有能力的合作水平。從通用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公司、NIKE等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踐可以看出,綠色供應鏈管理要求企業在供應鏈中每個環節的各個成員必須實行環境管理,加強環境保護意識,開展減少或消除對生態環境有破壞作用的供應鏈管理活動。
(四)進行職能整合
由于環境管理方面的某些工作需要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所以一些綠色供應鏈管理領先企業通常會成立一個跨企業、跨部門的合作小組[2],例如Eli Lilly將質量保證、環境事務和采購等部門組成一個質量保證小組對供應商進行環境審計,同時集成所有衛生保健中的參與者,包括醫師、藥劑師、病人、病人單位和保險公司等,開發可以承擔成本下最好的潛在衛生保健措施。不僅如此,一些領先企業還把對環境問題的考慮整合到已有的供應鏈管理系統之中[7]。
(五)與主要利益相關者形成聯盟
在推動綠色供應鏈管理發展中,一些領先企業獲得了優秀的環境績效,其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與一些主要利益相關者(如環保組織、學術界、供應商和客戶等)形成了聯盟。例如1999年,Saturn公司及其供應商與Tennessee大學的清潔產品和清潔技術中心以及美國環保局(EPA)組成了綠色供應鏈管理合作伙伴,旨在減少Saturn 汽車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對環境的影響。在同一時期,美國一個非營利機構—為社會負責的商業組(Busines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BSR)與通用汽車公司(GM)聯合組成了一個有12 家企業參加的供應鏈工作組,該工作組作為BSR 的一個分支機構,負責探討提高供應鏈管理中企業的環境績效和經濟績效的途徑[6]。 (六)將生命周期管理和環境績效測試等環境工具作為最重要的環境實踐
美國一些領先企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主題有許多種,而生命周期管理則是最重要的環境實踐,如3M公司、EliLill公司、密歇根Denso制造商、惠而浦、美國宏達等都使用了該種工具。3M公司產品和過程領域的顯著進步主要就是通過使用生命周期評估技術實現的,該公司在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從開發到制造、使用和處置都評估了產品的環境、安全和健康影響?,F在越來越多的公司都發現這個工具對產品和過程規劃非常有用[4]。
環境績效測試也是另外一個受歡迎的主題[4]。EliLill公司、密歇根Denso制造商、惠而浦、美國宏達等也都使用了該種工具。為了建立國際形象,一些公司根據需要開發出了合適的環境績效測試系統,其中包括統一標準,如ISO14000系列等。
二、國內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踐現狀
近幾年來,我國在國民經濟宏觀調控中,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如關閉污染嚴重、能耗高的小企業等,為綠色供應鏈管理營造了一種良好的社會環境。目前,我國一些大企業在經營管理上也已經意識到了環境、資源在競爭中的戰略地位,并且也已經開始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如開發環保型雙動力汽車等。少數企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已初見成效。如廣西貴糖股份有限公司集成綠色供應鏈建設生態工業園,其效益非常明顯: “九五”期間企業的“三廢”綜合利用產值達13.35億元,占公司總產值的53%;創稅利1.9668億元。
然而,據有關研究:中國大多數企業在綠色供應鏈實踐中更為注重的是企業內部的環境管理(如制造業累計貢獻率為45.5%[3]);對供應商的選擇及與供應商在環境方面的合作雖有所關注,但關注不夠;在廢料、廢物的回收和閑置的利用上雖有所行動,但力度還很不夠(如制造業貢獻率為8.9%[3]);對生態設計和建立企業綠色形象的重視程度不夠等[3]。一些企業仍處于發展綠色供應鏈的初級階段,缺乏技術、管理、經驗、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剛開始就遇到了強大的阻礙。
三、美國實踐對我國的啟示
根據目前我國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踐現狀以及美國的成功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來推動綠色供應鏈在我國企業的發展。
(一)政府為綠色供應鏈的運行提供法制規范、監督懲罰措施和政策保障
1.制定嚴格的環保法規和相應的監督懲罰措施
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環保法規方面明顯滯后,盡管制定了一些相關“綠色”政策,但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監督,懲罰力度不夠,實施效果很不理想。在這一點上,我國政府可以在借鑒美國環保法規的基礎上,制定嚴格的符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環保政策,嚴格控制企業違約成本,將環保審查與質量監督結合起來,提高對污染源的懲罰標準與打擊力度,比如對污染企業征以高稅,對不達標的企業加以懲罰。總之在法規與制度上降低傳統供應鏈模式的報酬率。
2.給予政策保護
政府應從政策上引導和鼓勵企業進行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踐,企業所承擔的環境風險,可由政府來投資,或者在確認取得一定成效后,由政府發給補助金,取得成功后采取有力措施在企業全面推廣。比如,針對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不僅要嚴格貫徹執行知識產權保護法,保護好創新專利,而且要給予創新的企業一定的補貼作為支持獎勵。
(二)增強企業對綠色環保的認識,樹立環境可持續發展觀
企業高層對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理解和支持關系到這種戰略性管理的成敗。所以,首先企業領導要樹立環境意識,將環境納入到成本控制,著眼于長遠利益,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引導企業員工樹立良好的環境意識,并通過學習、培訓和激勵等方式,進一步強化員工的環保意識,使本企業的活動符合整體環境價值最大化要求。
(三)通過培訓、技術支持、信息共享等手段與供應鏈上的各個企業形成戰略聯盟
一個供應鏈經常是又長又復雜,包括幾級和幾十級。環境問題經常出現在二級供應商和三級供應商層次。所以在建立綠色供應鏈時,供應商的篩選體制以及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非常關鍵。但我國目前大多數供應商還不能很好地滿足企業對其環保的要求[5],因而在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時,不能盲目地將那些未滿足環保要求的供應商排斥在外,應積極與供應商建立新型的戰略聯盟關系。而為供應鏈上的所有成員提供相應的培訓和技術方面的支持以及信息共享是提高整條供應鏈的環境意識和環境管理能力、與供應鏈上各個成員進行長期合作、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雙贏的必要手段。
(四)實施供應鏈系統各環節的生態設計
由于采用綠色材料可以嚴格控制源頭的污染,實施綠色營銷可以培養和強化整個社會的綠色消費觀念,實現綠色物流可以減少運輸廢物的產生等,整個過程包括了供應鏈上所有的成員,所以在供應鏈各個成員之間充分溝通、信息共享、協作的基礎上共同進行整個供應鏈系統的生態設計是改善和保護社會生態環境,提高企業的聲譽和產品的競爭力,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戴爾的供應鏈運作之所以實現成功,秘訣就在于用綠色的材料,通過綠色的業務模式,最終實現綠色運營。
(五) 將企業業務流程再造與綠色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構建有機結合起來
企業不管是設計新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系統還是完善原有的綠色供應鏈系統,都是在原有系統的基礎上所進行的改造或改進,而這種改造或改進不僅僅限于核心企業的內部,還包含了供應鏈上的各個供需合作伙伴,所以這就要求企業進行業務流程再造,將企業業務流程再造與綠色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構建有機結合起來,把業務流程再造的全局性和系統性的觀點作為實施綠色供應管理中一個不可缺少的工具,幫助企業不斷優化整個供應鏈系統的業務流、信息流和內部組織機構。
(六) 強化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與主要利益相關者建立綠色供應鏈管理合作伙伴關系
理論(1995年Sarkis就已經提出)與實踐皆已證明:與主要利益相關者形成聯盟是影響優秀環境績效的重要實踐。所以企業不僅要與供應鏈上的各個企業形成戰略聯盟,同時應努力與其它主要利益相關者建立綠色供應鏈管理合作伙伴關系,要充分調動企業、學校和科研機構的積極性,努力促進產、學、研的合作,針對我國的具體情況,結合國外領先企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發展經驗,將實證研究與理論研究相結合。比如將一些國外大型企業成功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踐上升到理論,以指導我國企業的實踐。同時,理論研究不能僅僅停留在概念階段,應通過調研和統計分析等,解決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為成功實施綠色供應鏈戰略,全面提升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提供理論支撐。
(七)重視并探索適合中國的環境工具
可持續發展戰略對中國的企業賦予了更多的社會責任,對企業的采購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企業的供應商開發計劃應當包括一些諸如生命周期評估、供應商環境審計和全面環境成本計算等培訓模塊,采購經理應當熟悉和使用諸如生命周期管理和環境審計(這可能影響材料和系統的采購)等環境工具。美國一些領先企業已經使用了這些環境工具并且取得了有益的經驗。但這些經驗不一定適合中國的企業,所以我們應當在借鑒這些領先企業經驗的基礎上探索適合中國的環境工具。
參考文獻
[1] 劉輝.我國綠色物流發展狀況及其路徑初探[J].現代物流,2005,28(6):25-27.
[2] 鄭迎飛,周欣華,趙旭.國外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1,23(12):33-34.
[3] 朱慶華,曲英.中國制造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統計分析[J].管理科學,2005,18(2):3-6.
[4] 朱慶華.綠色供應鏈管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270-287.
[5] 王能民,孫林巖,王應洛.綠色供應鏈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159-165.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供應鏈管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2)19-0129-02
案例教學法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通過含有問題在內的一個具體情境的案例材料,引導學生對情境進行探討的一種教學方法,在管理學的課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供應鏈管理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的管理思想,在學術界和實業界都有得到了極大的關注?!豆湽芾怼氛n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在《供應鏈管理》課程中使用案例教學法對于改善教學效果也有較好的效果。筆者就案例教學法在《供應鏈管理》課程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1案例教學法在《供應鏈管理》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現有的教材體系以及傳統的講授教學法,在《供應鏈管理》教學中經常容易陷入下述誤區:為了講透供應鏈管理思想產生的背景,講清楚供應鏈管理的相關概念,教師用很大的篇幅講解并詳細定義供應鏈管理的概念,詳細講解供應鏈管理產生的歷史和供應鏈管理的理論內涵。結果卻事與愿違,導致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了學習這門課的興趣,降低了對任課教師的評價,缺勤率上升。筆者認為在教學中適當地采用案例教學法將有助于走出誤區,改善《供應鏈管理》課程的教學效果。
供應鏈管理課程理論性相對較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用實例來解釋概念(準備足夠多的穿插案例),用案例來演繹方法和原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講述供應鏈管理思想產生的背景時,可以引入適當的案例(如福特的故事),在教材中講到供應鏈管理思想產生時,總會提到福特的Rouge工廠這樣一個極端縱向一體化的例子作為反面教材來闡釋縱向一體化的不合時宜,而在講課過程中如果單純講述這個例子,對于學生而言,略顯平淡,而且有照本宣科的意味。如果教師能夠對福特的故事加以延伸,讓學生透過案例了解福特作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商業人物之首的事跡,以及名噪一時的Rouge工廠產生的背景,將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改善教學效果,同時能夠使學生通過案例更加公正客觀地理解和認知新的管理思想產生的背景。
又如,在講解供應鏈管理的理論內涵時,如果只是按照教材上的條目一一列舉,學生很難對供應鏈管理的理論內涵有深入的認識,如果引入適當的案例(如利豐公司的供應鏈創新),則可以將抽象的理論立體化,透過案例,學生將了解利豐公司的分散化生產的理念以及利豐從整條供應鏈的角度重新審視常規的流程,對原有的流程進行改造的具體實踐,從而讓學生理解供應鏈管理的理論是如何應用在實踐中的。
2在《供應鏈管理》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案例教學有其特定的操作程序和規范,為了保證教學秩序和教學效果,必須遵循案例教學自身的程序和規律,做好課前、課中和課后的準備工作,從而使學生能夠從案例教學中獲得知識和能力的增長。在《供應鏈管理》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應處理好以下的問題對于提高教學效果有重要意義。
2.1案例的選取
案例教學主要通過具體的事例呈現來培養學生,學生通過案例學習獲得知識和提高能力。案例教學選用的案例材料可以是自來于專門的案例集,或者來自于教師從報刊、雜志、網絡等其他途徑獲得的材料,不管選用何種材料作為上課用的案例,在選擇案例時,首先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列出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和原理,在此基礎之上,再選取相應的案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入案例設定的特定情景,教師有必要對案例進行再加工,調整案例材料的編排順序,以便取得案例教學的預期效果。
進行選擇案例時,要避免隨意性,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選用難易相當、繁簡相宜的案例,讓學生能夠主動思考,積極參與案例的分析和討論。同時避免案例與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和能力脫節,造成只有少數學生參與,多數學生成為旁觀者的局面。案例內容不宜過于簡單,否則案例教學就會變成簡單的實例閱讀,就達不到案例教學應用的效果。另一方面,太過復雜的案例會由于超過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加重學生解讀案例的負擔,造成絕大多數學生難于參與案例討論,無法表達自己的見解,分析討論難于進行,導致案例教學的失敗,最后可能形成教師一個人在臺上唱獨角戲,學生茫然,甚至對教師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
2.2案例的運用
教師對案例正確地運用對于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至關重要。選取好的案例只是案例教學成功的第一步,案例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還需要教師對案例進行正確而有效地運用。教師最好事先進行預演,將在案例分析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學生在案例討論中可能提出的問題列出在課件中,這樣一方面有助于教師備課時做好準備,另一方面學生進行案例討論時也更加有據可依。
在運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避免以下三種誤區:一是放任自流。教師提供案例后就不管學生,不提問、不引導,讓學生自己進行案例分析,并提交案例分析報告。案例教學并非教師減輕教學任務的一種捷徑,相反案例教學對教師的備課和教學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簡單地采用放任自流的方式是對案例教學的誤解,很難達到案例教學應有的效果;二是越俎代庖。案例教學課上,教師仍然從頭至尾只顧自己發表見解,不給學生討論的時間和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只是形式上拿出一個案例材料,卻忽視了案例教學應有的程序;三是充當“仲裁員”,對學生之間的爭論橫斷是非。教師簡單地用標準答案來衡量學生的討論結果,最終可能打擊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在案例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思考問題,充分發表意見,鼓勵不同觀點的爭辯。
2.3對不同的案例需要采取不同的討論方法
對于一些專題性的小案例,適合于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討論,教師對學生的不同觀點,做出建議性總結;而對于一些綜合性強的案例,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教師應提前把案例資料發給學生,設置好案例問題,讓學生在提前閱讀案例,查閱資料,然后到課堂上進行分組討論,組織小組發言。問題設置盡量采取開放式問題,讓學生有一定的思考空間,當學生在問題解答過程中出現障礙時,可以適時地將開放式問題轉換成封閉式問題。
2.4處理好案例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的關系
采用案例教學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案例教學法有其適用的范圍,不能取代傳統的講授教學,案例教學應和其他教學方法配合使用,相互促進。案例教學需要依托一定的理論為基礎,學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礎概念和基礎理論的情況下才能充分地進行案例分析與討論。
總之,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手段,既是學生對自己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過程,又是學習新知識和不斷提高自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在《供應鏈管理》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有助于學生理解抽象的理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循案例教學本身的程序和規律,提升自我能力,才能在教學中取得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美)大衛?辛奇-利維等著.供應鏈設計與管理,概念、戰略與案例研究[M].北京:中國財經出版社,2004.
關鍵詞:協同式供應鏈不確定性來源對策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需求個性化和分工專業化加劇,使得傳統供需關系由過去松散式的競爭關系轉變成協同合作式的雙贏或多贏關系。市場競爭已由企業間競爭轉變為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單個企業必須依托其供應鏈整體才能更好立足,企業間協同已成為趨勢。企業間供應鏈協同包括供應商的選擇、合作伙伴關系的構建與維護等。
目前,供應鏈管理是國內外開展的一個前沿課題,是學術界、商業界、制造領域、咨詢業的研究熱點之一。供應鏈中不確定性因素的研究很多,但對協同式供應鏈管理中不確定性因素進行研究的卻很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協同式供應鏈管理中不確定因素的來源及應對策略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對企業及學界研究協同式供應鏈管理中不確定因素有所啟發。
協同式供應鏈概述
本文從交易成本理論的角度分析三類供應鏈:分散式供應鏈、集中式供應鏈和協同式供應鏈。在分散式供應鏈中,各節點企業間是完全的市場行為,相互之間完全獨立,沒有深層的協同和協作。他們在進行交易時存在交易成本,主要包括尋找成本和磋商成本等,這時不存在組織成本,但交易成本在這三類供應鏈中最高。在集中式供應鏈中,節點企業間高度集成,他們之間的行為更接近組織內部行為,這時會存在組織成本,集成度越高,組織成本越高。此外如要考慮核心企業可能的機會主義行為,還可能造成更高的成本(利用自身地位傾軋弱勢企業,這尤其對于弱勢的中小企業而言,容易造成供應鏈裂解而產生的額外成本);雖不存在交易成本,但組織成本在這三類中最高,機會主義所造成的機會成本也最高。在協同式供應鏈中,節點企業間部分集成,其間的行為是一種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協作的中間組織行為,組織成本和交易成本都存在,但兩者都較低,機會主義成本雖可能存在,但也比較低。相較而言,其交易成本、組織成本和機會主義成本之和在三類中最小。
當前,協同式供應鏈管理作為結合了分散式自主決策和集中式整體控制兩者優點的管理模式,其應用正具備越來越強的可行性和可能性。同時,協同式供應鏈管理過程中,會面對各種不確定性。不確定性程度高低,對供應鏈管理有著重要的影響。研究協同式供應鏈的運作,必然要考慮到這些不確定性,找出解決的辦法,降低不確定性或減小不確定性對協同式供應鏈運作的影響。
協同式供應鏈管理中不確定性的主要來源
(一)供應的不確定性
供應不確定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供應商的生產系統發生故障延遲生產,意外的交通事故導致運輸延遲等等。供應的不確定性表現在生產提前期的變動,客戶訂貨數量的多變,供應商本身因生產技術條件可能造成產出期的不確定性等。協同式供應鏈上的各個企業處于相互之間供應和需求的聯系中,既是購買者又是供應者。作為購買方,與供應商交易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對其生產會有很大的影響;同樣,作為供應方,在生產中的不確定性也會給其客戶帶來很大的影響。而協同式供應鏈的特征在于,供應鏈中每一級供應方的供應相互連在一起,供應鏈中每一級供應商的供應不確定性的不斷傳播,最終會導致整條供應鏈中的不確定性問題累加,從而給鏈上的每個企業都帶來極大的風險。所以,協同式供應鏈上各級供應商的不同表現,將直接影響到整條供應鏈的性能。
(二)生產的不確定性
生產的不確定性主要是指企業的投入與產出之間非完全相關性。生產的不確定性主要來自制造商本身生產系統的可靠性、機器的故障、計劃執行的偏差等。現代企業生產的一個基本模式就是企業根據市場預測和現有的生產能力加以平衡后制定生產計劃。然而,由于現實生產系統的復雜性,生產計劃并不能精確地反映企業的實際生產條件和預測生產環境的改變,不可避免地造成計劃與實際執行的偏差。同時,企業的產品設計無法做到絕對的穩定,生產設備也存在故障的可能,這樣,符合交貨質量標準的產品難以按時完成。
(三)需求的不確定性
需求的不確定性是指企業所面臨的對需求無法準確預測的程度。需求不確定性的原因主要有需求預測的偏差、購買力的波動、從眾心理和個性特征等。具體而言,需求的不確定性有兩層含義:需求的易變性,指顧客的需求偏好變化的速度性;需求的多樣性,即不同顧客對需求偏好的差異程度。
理論上,不同的消費者有不同的偏好體系,他們的需求也必然各不相同。因此,即便對每一個顧客的需求都可以準確地了解,這種預測也會因為成本的原因變得不可行。傳統的做法是采用市場細分的辦法,減少企業面對的需求多樣性。但是,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市場被劃分得越來越細,顧客的個性化需求也不斷地被挖掘出來,協同式供應鏈中的需求不確定性反而越來越大,企業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同時,在協同式供應鏈中,不同節點企業相互之間的需求預測的偏差進一步加劇了供應鏈的放大效應及信息的扭曲。
降低協同式供應鏈管理中不確定性的對策
由上可知,協同式供應鏈管理中的不確定性存在于協同式供應鏈的組建和運作各個過程,并且對協同式供應鏈管理產生了很大影響。因此,應該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協同式供應鏈不確定性的產生,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
(一)提高協同式供應鏈柔性
供應鏈管理的柔性是指供應鏈對于需求變化的敏捷性,或者叫做對于需求變化的適應能力。需求的變化是供應鏈上各個環節都客觀存在的一種現象,需求的不確定性程度提高將會導致供應鏈管理難度和成本加大。柔性設計是消除由外界環境不確定性引起的變動因素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現代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合作過程中,要通過在合同設計中互相提供柔性,削減外界環境不確定性的影響,傳遞準確的供給和需求信息。
(二)提高預測水平
雖然生產提前期不可能為零,但如果企業能夠準確地預測需求,可以降低需求的不確定性。然而,完全正確的預測也同樣是不存在的,那么次優選擇就是盡量提高預測水平。通過搜集更新的數據來增加需求預測的準確性,或者通過產品設計和工藝設計使不同的產品盡量使用相同的零部件,使得對這種零部件需求的預測變得更加準確,或者至少可以使產品的生產或裝配在更加接近顧客需求時進行,從而提高預測的準確性。歷史信息的使用對預測的準確性會有很大影響。在企業供應鏈上,越是接近客戶的企業,對需求信息的掌握就越充分。為了使全面的需求信息能在企業供應鏈上共享,需要所有企業充分合作。
(三)優化庫存結構
在前兩種方法仍然解決不了全部問題的情況下,增加庫存投資可以保證提高客戶的滿意度,提高企業供應鏈的運轉效率。但是為了維持較高的客戶滿意度,就需要保持非常大的庫存,而這是不經濟的。所以根據企業供應鏈不確定性的大小,確定一個合理的庫存量和庫存策略非常必要。供應商的延遲表現可以以多種方法跟蹤而得到數據。這些數據具有極大的價值,因為客戶可以由這些數據來決定自己的庫存量。對于庫存管理來說,未來的需求信息非常關鍵,因此,加強庫存管理從而降低需求不確定性,有助于降低由需求不確定性帶來的損失。
(四)精簡和優化供應鏈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 案例教學 思考
供應鏈管理是近年來在國內外逐漸受到重視的一種新的管理理念與模式。供應鏈管理的研究最早是從物流管理開始的。國外的多數企業都充分利用供應鏈管理為企業創造利潤。如IBM公司在成功開發LTO存儲設備后,充分利用跨國供應鏈管理,提高了產品銷售的優勢和整條供應鏈的運營效率?!豆湽芾怼番F已成為物流管理專業的核心課之一,見表1。它是一門以管理學、市場營銷學和生產運營管理等為理論基礎,以數理統計學方法、運籌學方法、計算機信息處理等為手段的課程。美國的高級物流人才每年都會參加培訓,其中選供應鏈管理的人有16%,見圖1。
供應鏈管理人才的培養,需要理論與實踐等方面的綜合鍛煉過程。而案例研究(case study) 是“一種考察、探索性的研究,著重了解某個單一背景下的動態現實”(Eisenhardt,1989: 534),它強調的是對單個案例的特殊性和復雜性進行研究(Stake ,1995)。在案例研究過程中,需要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和技巧來對某一個興趣對象進行調查研究(McDonough&Mc2Donough,1997)。在醫學、法律、社會學、人類學、教育學等研究領域中,常借助對現有案例的分析來詮釋比較抽象復雜的概念、理論,或揭示錯綜復雜的問題和關系的手法。案例研究可以起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其他一些可遷移性技能的作用。
一、要善于選擇合適的案例的類型
在選擇案例的合適性上,應該綜合考慮所授課程的要求、與其他課程的關系和教學對象的特點等。
案例教學使用的案例主要有以下類型:
1.實證型案例
實證型案例指的是在教學中用以說明某一觀點、原理、方法而列舉的實例,在具體運用中可分為演繹法、歸納法。前者是先講清基本原理,然后以實例來說明; 后者是先舉出實例,通過分析歸納出原理。
2.分析型案例
分析型案例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供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深入剖析的案例,可以是專題,也可以是綜合。
3.音像型案例
在廣告策劃的案例當中,有一些使用音像作品的形式來表現。利用音像案例進行教學可以更直觀,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
4.模擬型案例
模擬型案例即在教學過程當中依據教學的內容,讓學生分別充當不同的角色,進行模擬性的實踐活動。在廣告策劃案例教學中,可模擬廣告策劃的決策者、創意、文案、客戶、媒介、設計等角色。
5.操作型案例
操作型案例是為了配合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而進行實際操作的案例。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要聯系相關企業或單位或自立項目進行廣告策劃的實際操作。內容相當廣泛,與廣告策劃相關的哪一方面都行。這一教學需要老師和學生全力投入,老師要親自實踐,真抓實干,身體力行,難度較大。哈佛大學的案例教學主要是這一種,對于提高學生的工作能力具有無可非議的作用。
選用哪種類型的案例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當然有條件的最好是每一種都有。案例教學是以案例為基本素材的,老師能否獲取經典的案例對于案例教學的效果至關重要。由于供應鏈管理這類管理學課程的案例教學起步相對較晚,師生對其重視程度還不夠,致使大多數已開設供應鏈管理課程的高校沒有開展供應鏈管理案例的系統收集整理工作,更沒有建設供應鏈管理專業案例庫,結果導致有些教師在供應鏈管理案例教學中常常借用一些既不規范,難易程度又與本科生教學要求不相符的案例。教學中引用的有些案例過于簡單,與其說是案例,不如說是實例、事例,學生經過簡單的推理便能知曉結果,根本起不到引導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作用,而有的卻又太復雜,這些案例往往涉及太多的概念和細節,學生經常糾纏于案例內容本身而無暇顧及案例的中心邏輯和所蘊含的思想,導致既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又未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并且,有的案例帶有較為明顯的語言色彩,語言中會透露出編寫者或教師的觀點傾向,對學生的思維和判斷產生不必要的干擾。這都是在教學中要竭力避免的。
二、案例要體現出體驗、互動的特點
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的過程,是師生互相交流、啟發、補充的過程,是互動的各方的情感與體驗,思考與發現,共享共進的過程。這個過程體現了師生平等、尊重、互利互惠的“學習共同體”的關系。 心理學認為:教學是師生傳意互動的過程。不同的傳意互動方式,其效果不同。單向傳意,效果最差;雙向傳意,效果較好;多向傳意,效果最佳。教學過程的傳意互動,核心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創新?;诱n堂教學的具體要求是: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它所關注的不僅僅是學生是否參與學習,更重要的是解決一個學生如何參與的問題,即如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問題。我們所追求的是在學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時候,通過全過程參與習得新知。
案例教學要把競爭機制引進課堂,以互動為根本,緊密結合學生的已知生活經驗和搜集的資料,引導學生進行交際,使學生有話可說,也易于表達和交流。群體合作、多向交互,關注全體學生。先是引導教與學、講與聽、示范與模仿的現場互動,通過層層鋪墊,一環扣一環的緊湊的教學模式,既沒有拋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的傳承模式中獨有的師徒制的耐心指點,通過制定相應的課堂游戲規則和教學互動準則,在培訓講師的精心設計下,學員們都忘記了自己是暫時的客居于此,參與討論式學習,都以主動的姿態按照講師布置的要求,
在案例教學中,自由討論是學生體驗與互動的主要環節。這個階段是開放階段,特征是各抒己見。教師必須恰到好處地控制討論與辯論的主題和情緒。辯論不能變成放任自流的應付課甚至是鬧劇。把學生的注意力、興奮點牢牢地吸引在案例上,鼓勵他們爭論,堅持真理和利用一切可能的辯論良機擊敗“對手”。自由討論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駕馭資料、運用資料解決實際問題和準確、簡潔表達思想的能力。它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創造性思維。甚至合理利用技巧反敗為勝,培養學生戰勝挫折的信心和能力。
三、案例要旁征博引,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興趣
供應鏈管理是一門相對前沿的學科,其系統性強,知識面廣,需要借助其他知識進行解釋和研究。若借用得當,比如一些簡單有趣又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并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從多種角度考慮,用多種方法分析遇到的課程相關問題。如我在講解供應鏈管理合作伙伴關系研究就引用了經濟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模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囚徒困境”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兩個犯罪嫌疑人共同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別隔離審訊。警察告訴他們:如果兩人都坦白,將各判8年徒刑;如果兩人都不坦白,將各判1 年徒刑(警察缺乏足夠的證據指證他們所犯的罪行);如果其中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則坦白者釋放,不坦白者判10年徒刑。在這個博弈模型中,兩個囚徒都有兩個策略:坦白或不坦白,兩個囚徒都是在不知道對方做何選擇的情況下做出自己的選擇。在兩個罪犯都是理性人的前提假設下,已知坦白是每個囚徒的占優戰略,唯一納什均衡是: (A坦白、B坦白),其結果是(-8,- 8)。由于囚徒雙方都獨立地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最終卻未能達到Pareto (帕累托)最優的集體利益最大化結果(-1,-1)。顯然如果兩個囚徒都抵賴,下場會好于都坦白,即好于納什均衡的情況,兩個囚徒陷入了“求之不得”卻又“身不由己”的困境。同時我還向同學們介紹了生活中存在的大量一次易,如裝潢服務、結婚服務、殯葬服務、旅游景點的服務等行業是服務行業投訴比例最高的事實。我讓同學們思考:“囚徒”陷入困境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這個故事和供應鏈管理合作伙伴關系有何關系?經過啟發,同學通過結合該模型非常容易地認清了供應鏈管理合作伙伴關系中不同層次的關系和不同關系的適應環境,認識到合作是促進發展的良好方式之一。我最后還向同學們介紹了美國密西根大學的一位學者羅伯特?艾克斯羅德組織的一場計算機競賽以做進一步的說明。這個競賽的思路非常簡單:任何想參加這個計算機競賽的人都扮演“囚徒困境”案例中一個囚犯的角色。他邀請多人來參加游戲,而且什么時候結束游戲是未知的。他要求每個參賽者把追求得分最多的策略寫成計算機程序,然后用單循環賽的方式將參賽程序兩兩博弈,以找出什么樣的策略得分最高。他們每個人都要在合作與背叛之間做出選擇。這就是博弈論專家所謂的“重復的囚徒困境”,它更逼真地反映了具有長期性的經濟關系。競賽的桂冠屬于其中最簡單的策略:針鋒相對。針鋒相對的策略是這樣的:它總是以合作開局,但從此以后就采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策略。針鋒相對策略能導致社會各個領域的合作,包括經濟領域中企業之間的合作。
四、案例教學要重過程控制,更要重結果評估
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有效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一環,教學方法是否科學得當,直接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影響教學的效果。案例教學的效果分析是教學過程的一個主要控制工具。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教給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道理,進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這里提供一套科學合理的評估表以及評估模式,如表2。
以上表格提供了在具體的評價考核過程中應注重的四個方面的內容即:案例、教學效果、技術手段和學習團隊。評價主要從兩個角度人手,一是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二是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
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是教學效果評價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主要考察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目的、教學態度、教學水平、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把握,教學效果和發展教學的創新能力等等。教師的基本素質對教學質量起著關鍵的作用,教師的基本素質包括業務素質、政治素質和道德水準;教師的業務功底、創新能力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質和行為?!鞍咐汀苯虒W要求教師樹立健康、科學的教育理念,尊重個性,包容缺點,允許異樣,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優秀品質,教書育人。第二,案例教學需要教師有健康、積極、創新的教學態度?!敖】怠币蠼處熣_理解教學過程中師與生的關系,主張民主,互動和對話,避免教師權力的消極作用,盡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與創新;“積極”是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認真負責;“創新”則要求教師在思想意識上與時展緊密相連,保持思想觀念常新,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不斷創新,勇于開拓,具有發展教學的能力和潛力。第三,案例教學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良好的控制能力。教師必須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基本任務,因此,案例設計絕對不可以脫離教學內容,隨心所欲地進行設計,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不能以改革為借口自行其是。但是案例教學又不能重蹈“灌輸式”教學的老路,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理論功底、實踐能力和教學經驗,采取優化的教學方法,利用先進的教學技術手段,開展電化教學,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實踐,有效地實現教育目標。最后,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案例教學主要側重教師在學生能力提高上所起的作用以及對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教育價值。這種效果也區分等級,甚至也通過部分知識智力的測試,但目的不在區分也不局限于知識的增長,而是考察教師的教學活動給學生能力網絡提供的新的交叉點和焦點的質量以及對學生發展的意義。也就是說,教學效果主要應看教師教學對學生轉化發展所起的作用。
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具體要從學生的認知、情感和行為目標整體實現程度來考查。首先,學力是指一個人在學問上達到的程度。心理學者都傾向于認為智力是各種認識能力的結合,學力除了智力還包括知識、技能、習慣、態度等非智力因素。所以學力考核具體包括非智力評價和知識評價,它主要是要考察案例教學中學生認知目標完成的情況。包括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把握程度,學習態度、習慣以及學習遷移能力的水平等。其次,案例教學強調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性,尤其關注學生創新能力的教育。對學生學習質量進行考核評價時,應重點考察學生理解案例,分析材料,駕馭材料的能力,以及在解決問題中實際表現出來的探究精神和客觀態度。也可以通過學生參與案例教學前后的縱向比較和多次活動的橫向比較,評價其發展狀況。最后,情緒智力的發展評價是比較困難的,它需要在具體的生活、工作實踐中來體現。案例教學考察學生的情感狀況,以學生在參與案例教學中的態度、行為等因素為參照。比如是否認真地參加每一次教學活動,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是否主動提出設想建議,與同學的合作態度、競爭精神,成就意識及水平,以及最后取得的成果及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等等,綜合評價學生的情緒智力和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張麗梅.案例教學法在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與應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
[2]溫海瑩.《財政學》案例教學課堂設計研究[J].安順學院學報, 2007(1).
[3]楊佩群,李莉.案例教學法應用于旅游教學的反思[J].科技信息,2008,(23).
[4]宮曉霞,高鳳勤,等.財政學教學改革和理論前沿問題研究[J].山東經濟, 2008(6).
[5]赫連志巍.案例教學中引入第三方評價的討論方法[J].教育研究, 2009(1).
[關鍵詞]供應鏈;物流配送;方案優化
[中圖分類號]F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4)18-0096-02
企業合理的物流配送結構設計,應首先在生產企業附近建立物流中心,在中心內合理地保管和處理生產企業的各種產品,再選擇合適的運輸方式實施干線運輸至配送中心,對于某些合適的銷售點,可由配送中心的直達運輸滿足其要求,這樣既發揮了物流的規模經濟效益,使物流企業的運輸成本得以降低,而且可以有效地抑制社會成本的上升;其次,在銷售點集聚地附近建立配送中心,干線運輸的產品運送至配送中心后統一管理,再安排合適的車輛進行配送,實施門到門運輸,這樣可以大大提高物流的效率。
1供應鏈管理下物流配送現狀
供應鏈管理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圍繞核心企業,通過資金流、物流及信息流,將零售商、分銷商、制造商、供應商直到最終消費者連成一個功能網鏈結構的集成管理模式。在供應鏈管理中,主要包含與物流管理相關的庫存決策、運輸決策和選址決策,以及與管理相關的業務流程整合決策、物流決策和關系決策等基本決策,物流配送網絡優化決策在供應鏈管理中占據著重要地位。[1]基于供應鏈管理下的物流配送網絡的變化表現在:一方面是實際的配送網絡,另一方面是和信息直接相關的配送網絡。
1.1實體配送網絡的變化
供應鏈管理下物流配送網絡是由節點和線路兩部分組成,其相互交織聯結,就成了配送網絡。配送結點設施的設置是確定進行存貨、交付及運輸能力的主要因素。實體配送網絡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倉庫數目減少,庫存集中化。配送與JIT的運用已使某些企業實現了零庫存生產,將來由于物流業會成為制造業的倉庫與用戶的實物供應者,工廠、商場等都會實現零庫存,自然也不會再設倉庫了。配送中心的庫存將取代社會上千家萬戶的零散庫存。二是配送中心是配送結點的主要形式。倉庫的專業分工可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以貨物的流轉為主要功能的流通倉庫,另一類是以長期貯藏為主要功能的保管倉庫。在未來的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管理以時間為基礎,貨物流轉更快,制造業都實現零庫存,倉庫又為第三方物流企業所經營,這些都決定了保管倉庫進一步減少,而流通倉庫將發展為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已成為城市功能的有機組成部分,一般來說,其選址應處于市區邊緣和交通樞紐結點。三是綜合物流中心將與大型配送中心合而為一。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都是從事物流活動的場所或組織,功能相似都具有完善的物流配送功能以及信息網絡。配送中心是從事配送業務的物流場所或組織,應符合下列要求:主要為特定的用戶服務;配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網絡;輻射范圍?。欢嗥贩N、小批量;以配送為主,儲存為輔。[2]而物流中心是從事物流活動的場所或組織,應基本符合以下要求:主要面向社會服務;物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網絡;輻射范圍大;少品種、大批量;儲存/吞吐能力強;物流業務統一經營、管理。
1.2配送網絡信息化
物流配送網絡信息化主要指以下兩種情況:一是組織的網絡,即Intranet;二是物流配送系統的計算機通信網絡,包括供應商或制造商與物流配送中心的聯系要通過計算機網絡,另外其與下游顧客之間的聯系也要通過計算機網絡通信。物流的網絡信息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電子商務下物流活動的主要特征之一。當今世界因特網等全球網絡技術的普及和網絡資源的可用性為物流的網絡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配送網絡的設計需要確定承擔物流工作所需的各類設施的地點和數量。它還必須確定每一種設施儲備多少存貨和怎樣進行存貨作業,以及安排在哪里對顧客訂貨進行交付。物流設施的網絡形成了進行物流作業的一種結構,其中融合進了運輸能力和信息,還包括了與材料搬運、維持存貨以及訂貨處理等有關的具體工作。
2供應鏈管理下物流配送優化
2.1配送線路優化
通過對需要的配送需求點、位置及接收服務時間范圍的確定,把配送中的每輛車的時間、容量和行車的線路進行具體規劃,安排車輛數量及車輛的流程,讓每個需求點都能得到規定的服務,即使每輛車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對需求點作一次訪問后回到配送中心,滿足時間約束的前提下,讓物流配送總費用最少。對復雜路線的配送也需要留有一定的余量。讓車輛的閑置時間、行駛距離、總配送車輛數都達到最優值。
2.2配送中心的選址
近年來計算機的應用,則進一步促進了物流系統選址理論的發展,并為不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選址方法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是專家選擇法,以專家為信息索取的對象,運用專家的知識和經驗,考慮選址對象的社會環境和客觀背景,直觀地對選址對象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尋求其特性和發展規律,并進行選擇的一種方法。二是解析法,是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并進行計算以求得最優選址方案的方法,一般可分為基于成本的模型和基于效益的模型兩類,基于成本的模型,主要考慮總成本最小化,而基于效益的模型則主要是考慮總收益最大。三是模擬法,是將實際問題用數學方法和邏輯關系表示出來,然后通過模擬計算機邏輯推理確定最佳布局方案。四是啟發式法,針對模型的求解而言,是一種逐次逼近法,對這種方法反復判斷,實踐修正,直到滿意為止。[3]
2.3配送網絡結構優化
配送網絡結構是指物品從生產區域到消費區域的空間轉移過程中移動和靜止的控制策略與組織方式。配送結構決定了不同層次的節點在整個配送網絡中承擔的任務是不同的。功能不同,其設施條件也必然存在一定區別。反映在對選址的要求:層次越高的節點,所承擔的中轉任務越多,承擔運距越遠;集貨、分貨、配貨單位越大,不同層次間的銜接常常通過不同運輸方式的轉換完成,從而,高層次的節點在選址上更加靠近交通運輸樞紐[4];反之,最低層節點主要承擔周期庫存,進出庫運輸設備基本上都是卡車,適應范圍廣,選址時主要考慮地價等固定成本。
2.4運輸優化
運輸優化主要包括運輸方式和商品搭載的優化,按類別、品種分門別類地存放到指定的位置。進行配送時為了充分利用載貨車輛的容量和提高運輸效率,配送中心常把一條送貨線路上不同用戶的貨物組合,配裝在同一輛載貨車上,這樣不但能降低送貨成本,而且可以減少交通流量、改變交通擁擠狀況。因此,有必要對配送的產品合理分揀、配載。
3結論
供應鏈管理下物流配送效率直接受限和依賴于其配送網絡結構,因此需要對配送網絡構造優化,對配送中心的功能與定位,本文首先介紹了供應鏈管理下物流配送的現狀,從實體配送網絡和配送網絡信息化兩方面進行了綜述,然后分析了供應鏈管理下物流配送的優化方法,從配送線路優化、配送中心選址、配送網絡結構優化和運輸優化四個方面研究了配送優化方案,對建立快速、高效的配送方案有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王衛華,歐國立.從公共物品供給看政府在綜合物流體系發展中的作用[J].物流技術,2011(4).
[2]苗云飛.物流供應鏈管理時代的機遇與挑戰[J].鐵路采購與物流,2009(9).
[3]黃荔.現代物流供應鏈管理探討[J].現代企業教育,2009(20).
[4]許勝禮,王世卿,畢戰科.基于GIS技術的物流信息系統設計架構[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0(6).
摘要:混合式教學把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和數字化教學的優勢有效地結合起來?!豆湽芾怼氛n程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特別強的學科,教學中采用情境學習項目、案例教學法、多媒體技術等提升教學質量;最后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對實施效果進行分析評價。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供應鏈管理;情景學習;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4-0157-02
教學模式是教學實施的核心影響因素之一,它對教學目標的達成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是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傳統教學模式基于傳統教學理念和技術手段,主要強調系統地傳授知識,教學環境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學方法主要以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和課堂練習法為主,在師生關系上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在教育實施過程中,把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和數字化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既能夠發揮教師的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能夠體現學生學習過體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能夠把教學從知識的傳授轉換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核心軌道上。
一、布魯姆數字化教學目標分類系統
該理論主要分為:(1)認知領域,包括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估;(2)動作技能領域,包括由心智活動控制的肌肉反應、活動和操作能力;(3)情感領域,包括情緒情感、興趣、價值傾向的發展。在教學中,將記憶、理解等知識安排在學習活動的后續環節,課堂上的時間主要集中在創造、評價、分析等高級思維上。這是基于大部分學生通常在短時間內難以對知識的掌握達到熟練的程度。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給學生創造環境,在課前和課上利用豐富的課程Y源去嘗試探索或創新活動,例如參與富有知識性和情感性的課堂情境游戲項目,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特定的專題討論。這些活動一般都能折射出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領會存在的問題。在稍后的深度學習環節中,師生可以共同探討和分析。由于課前有自主學習安排在先,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所形成的學習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可以幫助學生駕馭較為復雜而又系統的學科知識。
二、情境學習項目
情境學習理論的興起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在情境認知理論指導下形成了拋錨式教學模式、隨機進入教學模式和認知學徒制教學模式三種教學模式。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遵循了提出問題初步分析問題重點分析問題回顧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程序,具體組織過程如圖1所示。
《供應鏈管理》課程主要設計了兩個情境學習項目:生產計劃與控制課堂情境學習項目和“啤酒游戲”課堂情境學習項目。通過情境學習項目,學生充分認識了生產控制的特點、牛鞭效應的原理,并深刻體會其對供應鏈的影響,繼而充分理解了供應鏈管理的系統化思想。
三、案例教學法
《供應鏈管理》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特別強的學科,在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供應鏈管理的相關內容,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首先,案例教學以真實企業案例為研究對象,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過程中,學生自由發言并參與討論,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程教學實踐中,采用案例教學法改變了傳統的講授為主的枯燥的局面,學生開小差的減少了、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的增加了,教學效果顯著提升。其次,通過企業經典案例的解析,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理論基礎知識的理解。案例教學能夠從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運用基本理論知識開展討論和交流,從而提升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相比傳統的教師灌輸、學生被動聽講的模式具有更大的優勢和更高的效率。再者,選取真實案例作為教學內容,通過企業實踐的分析、總結,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能夠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理論聯系實踐,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果。最后,學生對所學多方面知識融會貫通,對企業進行綜合全面的分析,有利于完善知識體系。
案例教學中遵循以下原則:精心選好案例師生共同理解案例學生分析案例組間交流,互相辯論師生點評案例。案例教學能夠將抽象、枯燥的知識、原理與生產實踐聯系起來,讓學生能夠從案例中找到學習的突破口,提高學習興趣,加深對新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并與舊知識進行交融,實現認知體系的快速拓展。
四、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主要依靠黑板、粉筆和課本作為傳輸知識的媒介,課堂容易陷入沉悶、乏味的氛圍。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人們的思維空間可以得到極大的提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教育事業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占據重要地位,改變著我們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依靠文字、圖片、動畫、聲音以及視頻等載體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因此,找到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中適合的銜接點,能夠將教育質量提升到更高水平。
五、教學效果評價
在授課結束后,對課堂上的28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1.在選擇混合教學方式還是傳統教學方式中,71.43%的學生會選擇混合式教學方式;92.86%的學生認為與傳統課堂相比,混合式學習側重于問題的討論與分析,能夠非常深入與全面和略有深入和全面地掌握所學知識。92.86%的學生非常或比較同意《供應鏈管理》課程所采取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中,老師為學生安排了豐富的學習活動,如團隊合作、小組討論、自主學習等,通過小組合作對個人的團隊協作能力有所提高,通過課前小組任務,同學間能進行深入互動和交流,并牢固掌握所學知識,提高了個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89.29%的學生非?;虮容^同意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從不同的學習資源中取得很大收獲,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不但可以掌握所學知識還可以提高個人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習興趣的提高非常有幫助。
3.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點中,85.71%的學生認為提高個人語言表達能力,75%的學生認為提高個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78.57%的學生認為提高團隊協作能力,67.86%的學生認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4.92.86%的學生非?;虮容^適應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愿意在后續的課程學習中繼續采用這種教學模式。89.29%的學生認為《供應鏈管理》課程非?;虮容^適合使用這種教學模式。
以上結果為今后繼續在《供應鏈管理》課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學方式提供了支撐。
參考文獻:
[1]張傳萍.翻轉課堂的內容分布模式:基于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J].教學與管理,2015,(08).
[2]吳秉健.基于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的翻轉學習模式研究[J].教與學,2013,(03).
[3]韋琦,林勛亮.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及實施效果研究――以《物流學》課程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