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能源消耗管理范文

    能源消耗管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能源消耗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能源消耗管理

    第1篇:能源消耗管理范文

    [關鍵詞] 經濟增長 能源消耗 脫鉤

    有專家指出: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的起源表面上看是因為美聯儲運用貨幣工具不當而導致的金融危機,其根本原因是因為當前世界一次能源日漸枯竭,不能滿足世界經濟發展需要而引起的能源危機。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正處在工業化發展中期和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特殊的經濟發展階段以及產業結構、能源管理等多方面遺留的痼疾,使中國比其他國家面臨更大的能源壓力。

    一、前言

    “脫鉤”理論來源于西方,是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理論產物,其理論基礎主要是包括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經濟轉型、區域經濟等現論。“脫鉤”對應的英文單詞是Decoupling。而英文中“decoupling”一詞是緣于“coupling”(中文是 “耦合”)提出的。中國當前經濟發展所處階段及發展水平類似于60年代~70年代的西方發達國家,因此,中國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的“脫鉤”研究對于解決中國能源問題,推動未來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二、中國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關聯分析

    1.能源消耗總量分析

    從1978年到2008年,中國經濟保持了年均9.8%的快速增長速度。隨著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中國的能源消耗總量也在迅速增長,2008年中國能源消耗總量高達28.5億噸標準煤,僅次于美國,成為為世界能源消耗第二大國。以90年以來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和中國GDP變化情況來看(圖1):從1990年到2008年,中國能源消耗總量整體穩步上升,但其增速低于中國GDP增長率,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者的差距并且越來越大,兩條曲線呈現出喇叭口形狀,表明中國已具備了“脫鉤”理論圖形的基本特征。

    2.能源消耗彈性分析

    根據西方學者“脫鉤”研究經驗來看,單純以能源消耗總量作為“脫鉤”研究的惟一指標顯然不太科學,還需要另外一種或幾種衡量指標來界定,本文還采用能源消耗彈性 作為衡量中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脫鉤指標。從圖2可以看出,1991年至2008年期間,中國能源消耗彈性數值位于-1與2之間,顯現出震蕩態勢。其中1990年~1997年,1998年~2002年,能源消耗彈性位于0到1之間;1997年和1998年能源消耗彈性數值小于0,能源消耗彈性很好地反映了二者的脫鉤情況。

    綜上說述:同時使用能源消耗總量和能源消耗彈性兩個因子作為脫鉤研究的衡量指標,更有利于研究中國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之間的關聯和影響,更便于對“脫鉤”類別和特點加以區分,GDP總量、能源消耗總量、能源消耗彈性和脫鉤類型如表所示:

    三、實現中國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脫鉤”的具體措施

    雖然中國經過20余年的努力,在調整產業結構、節約能源、循環利用、技術創新以及管理優化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要實現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的“脫鉤”仍然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為此,筆者認為,中國政府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

    1.改革能源管理體制

    目前,中國的能源管理采取的是低級別分散式的管理體制,能源管理機構眾多,各部門分而治之,而且這些能源管理機構普遍屬于低級別部門,宏觀調控能力不夠。因此,應將分散于各部門的多種能源行業管理權集中起來,從歐美國家能源管理的先進經驗來看,在中國設立國家能源部,統籌電、石油、煤炭、核能等多種能源的管理和利用是實現中國能源脫鉤的體制保障。

    2.促進產業結構轉變

    不同產業對能源的依賴程度不同。一般來說,三大產業相比,第三產業的能源消耗普遍較低。因此,應大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減小第二產業特別是重工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權重,鼓勵和推動符合減量化和非物質化的第三產業發展;同時以推廣綠色經濟為契機,開發推廣節能環保的綠色產品,用低碳生產、低碳生活替代現有的高能耗生產、生活方式。

    3.調整能源消耗結構

    中國的能源消耗主要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為主,相應水電、核電、風電比重較小,但相對歐美國家來說,中國能源消耗結構十分不合理,嚴重制約中國能源利用效率,并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因此,需要對現行能源消耗結構加以調整,增加可再生能源比重,同時注重對新能源的開發和推廣。

    4.發揮技術創新作用

    國內外眾多理論均認為技術進步是解決資源不足問題的重要途徑。同時,也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其作用并非單向和無條件的。隨著技術的進步,極有可能帶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也有可能帶來更廣泛的能源需求。針對具體的節能目標,開發有針對性的綠色技術,以減物質化和非物質化理念來引導技術創新。

    5.普及節能減排教育

    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宣傳教育工作,不但要在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形成節能減排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而且要在全民個人生活中樹立節能環保意識,養成珍惜能源、愛護環境的良好行為習慣,強化節能觀念,樹立環保意識,增強參與節能減排工作的責任感和自覺性。

    總之,在當前世界經濟危機形勢下,只有充分認清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和能源消耗特點,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加快推進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最終達到綠色發展的戰略目標,才能突破能源消耗對經濟增長的制約,實現中國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相對脫鉤”乃至“絕對脫鉤”,從而推動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第2篇:能源消耗管理范文

    關鍵詞:鐵路機車 運輸能源 消耗統計 現狀

    中圖分類號:F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c)-0245-01

    對鐵路機車運輸能源消耗進行統計既是鐵路運輸中所統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時能反映其鐵路燃料消耗的比例,為鐵路燃料消耗制定標準提供了基礎,從而促進了節能減排工作更深入的開展。

    1 能源消耗及統計現狀分析

    1.1 能源消耗分析

    根據鐵路運輸相關統計資料,2013年,國家鐵路運輸業所消耗的能源折標煤量為2597.6萬t,與2010年相比,增加了88.3萬t,其增長速度為3.4%。分析2010~2013年的數據可知,國家鐵路運輸業所消耗的能源比例逐漸上升。由于鐵路運輸業的發展,其所承擔的運輸量幅度也大大增加。2013年,國家鐵路運輸業所承擔的運輸周轉量為37481.6億t?km,與2010年相比,增加了3036.01億t?km,其增長速度為8.1%。由上述分析可得出,國家鐵路運輸業所消耗的能源以及運輸周轉量均呈現出增長趨勢,而運輸周轉量增加幅度明顯高于能源消耗量的增加幅度。

    1.2 能源消耗計量儀器及統計方法

    目前鐵路機車所使用的能耗計量儀器主要有以下兩種:一種是油表,主要對內燃機車所使用的油進行計量;另一種是機械式電表,主要對電力機車所消耗的電量進行計量。由于大部分計量儀器均存在讀數精度較低,且運行過程中無法對所消耗的能源數據進行實時自動采集。此外,由于大部分的機械式電表僅僅對電力機車的總消耗電量進行了計量,因此,對能耗分類別計量較為困難,從而使機車牽引所耗電量與直供耗電量無法區別,最終導致無法了解各種節能技術對機車能耗的影響狀態。

    內燃機車與電力機車所消耗的能源采用的統計方法有所差別,對內燃機車所消耗的能源統計方法相對簡單,所涉及的部門也單一。各鐵路局的每個機務段均能對外局機車在本局所加的油量進行準確的統計,到規定的清算時間,通過該數據進行相互之間的燃油費清算。然而,由于電力機車所消耗的電是通過沿途每個供電段向電力部門所購買后傳送至接觸網上,因此其電能消耗統計則相對復雜,同時所負責能耗統計的部門既包括供電段,又包括機務段。當機車跨過多個區段時,其沿途消耗的電量也來自于不同的供電段。因此,在現有電力機車所配置的電量計量儀器的制約下,電力機車無法對沿途所消耗的電量進行分別統計,再加上電網本身有損耗,供電段要想對各個機務段的機車所消耗電量進行分類別統計是很難。因此,兩個部門對機車所消耗電量的統計數據有所差別,此時這兩個部門之間的矛盾相繼而產生了。目前,解決此矛盾的方法是以機車上電量計量儀器數據為參考,通過共同協商確定最后的電能消耗量。

    1.3 能源消耗標準及考核制度

    鐵路運輸能源消耗標準是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來制定的,都是采用鐵道部能耗標準為基礎,并結合自身的狀態來確定其各個鐵路局的能耗標準,最后機務段的能耗標準也按此方法來確定。因此,這種設定能耗標準的方法缺乏相應的依據,大都靠人的主觀經驗而確定的。

    機車乘務員能耗考核標準是以規定的一段時間為周期,按路段算出機車乘務員的單耗,然后把該單耗與該路段的能耗標準進行對比考核。該能耗考核方法沒有對每位乘務員的操作能力以及其它因素(如停站的時間以及次數等)進行考慮,因此,此考核辦法存在較大的不足,從而很難調動機車中每位乘務員節能的積極性。

    2 建議及措施

    2.1 優化能源消耗結構

    鐵路機車的類型直接影響能源消耗結構。我國鐵路機車由過去的蒸汽機車向現在的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轉變,這種牽引動力結構的改變直接決定了鐵路機車的能耗結構的改變。由過去以煤為主的能源逐漸向現在以電和油為主的能源,鐵路機車類型與其比重的改變,使能源消耗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根據相關的資料顯現,2005年至2010年期間,由于鐵路機車類型與其比重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使其能源消耗結構隨之發生改變,原煤的比例慢慢下降至5%,油的比例和電力的比例慢慢上升至25%和70%。因此,鐵路機車的能源消耗結構已轉向以電力為主,從而大大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2.2 推廣節能型能源消耗計量儀器

    在電力機車上大力推廣節能型能源消耗計量儀器,不僅能準確統計所消耗的電量,同時也能防止乘務員偷電。由于只有安裝統一接口節能型智能電表,才能對相應的供電段所供電量分別進行計算,因此,在全鐵路機車上推廣安裝統一接口節能型智能電表,是實現機車電能消耗合理統計的基礎。

    2.3 制定合適的能源消耗標準及考核制度

    合理的機車能源消耗考核方式是基于合理的能源消耗統計制度,有利于每位乘務員的節能,同時也能促進每位乘務員的節能意識。因此,制定合理的能源消耗標準能保證客觀考核每位乘務員,從而使現有的能源消耗考核標準得以改變,同時采用多種考核指標相結合的方式,如總節油量或總節電量,每萬噸公里節油量或節電量等指標,同時還結合考慮每位乘務員的操作水平以及其它方面的因素。

    2.4 加快現代化鐵路運輸行業體制改革

    在“政企分開”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鐵路運輸行業體制的改革,建立有效激勵制度、責權利相統一的管理體制。對市場經營能力較強的直接改為企業經營模式,即企業國有占股49%以下,民營占股51%以上。鐵路主管部門職能由管控鐵路運輸業具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向行業管理改變,從而提高鐵路運輸的運營能力,減少其能源消耗,進一步提升其競爭力。

    3 結語

    鐵路運輸能源消耗占整個交通運輸能源消耗的很大部分,而鐵路機車能源消耗又是鐵路運輸中所消耗能源的主要環節。因此,控制好鐵路機車能源消耗能有效地減少鐵路運輸中的能源消耗,同時也能為節能減排做出重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馬超云,梁肖,毛保華,等.鐵路運輸能源消耗現狀分析[J].中國鐵路,2010(11):51-55.

    第3篇:能源消耗管理范文

    第一條為推動公共機構節能,提高公共機構能源利用效率,發揮公共機構在全社會節能中的表率作用,根據國務院《公共機構節能條例》、《省公共機構節能管理辦法》和《市公共機構節能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我縣行政區域內公共機構節能工作,以及對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的指導、管理和監督,適用本辦法。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本辦法所稱公共機構,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財政性資金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

    第三條縣機關事務工作的機構(縣機關事務管理機構)在縣政府管理節能工作部門的指導下,負責推進、指導、協調、監督全縣的公共機構節能工作。

    各鄉鎮(街道)、各部門單位負責機關事務工作的站所、科室監督管理本級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并指導和監督下級公共機構節能工作。

    教體、科技、文化、衛生等系統主管部門,在縣機關事務管理機構指導下,開展本級系統內公共機構節能工作。

    第四條公共機構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節能工作全面負責。

    公共機構應當建立健全節能管理規章制度,進行節能宣傳教育和崗位培訓,增強工作人員的節能意識,培養節能習慣,提高節能管理水平。

    第五條縣機關事務管理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公共機構節能宣傳、教育和培訓,普及節能科學知識,提高全員節能意識。

    第二章節能規劃

    第六條縣機關事務管理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結合實際,制定全縣公共機構節能規劃,報縣政府批準后實施。

    負責機關事務工作的站所、科室應當根據全縣公共機構節能規劃,制定本單位公共機構節能規劃,并按年度將規劃確定的節能目標和指標進行分解落實。

    第七條公共機構應當結合本單位用能實際和上一年度用能狀況,制訂年度節能目標及措施,并于每年前報縣機關事務管理機構備案。

    第三章節能管理

    第八條實行能源管理崗位責任制。公共機構的重點用能系統、設備的操作崗位應當配備專業技術人員。

    第九條公共機構應當按照規定配備和使用依法檢定合格的能源計量器具,區分用能種類、用能系統,實行能源消耗分戶、分類、分項計量,建立能源消耗監測制度,并配置必要的監測器具。

    第十條公共機構應當會同本級統計部門,建立公共機構能源消耗統計管理制度,加強能耗數據分析,定期統計并公布能源消耗狀況,并報縣機關事務管理機構備案。

    第十一條縣機關事務管理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全縣公共機構能源消耗信息化管理監測體系和信息化管理平臺,對公共機構能源消耗狀況進行實時監測。

    第十二條縣機關事務管理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以用能人數和辦公面積為基礎,結合公共機構能源消耗特點,區分類型,綜合考慮,確定和公布公共機構能源消耗定額,并監督公共機構在能源消耗定額范圍內使用能源。公共機構應當在能源消耗定額范圍內使用能源。財政部門根據能源消耗定額制定能源消耗支出標準。

    第十三條縣機關事務管理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公共機構進行能源審計,超出能源消耗定額標準的應當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改進措施。

    第十四條公共機構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維修改造應當嚴格執行國家、省、市有關建筑節能設計、施工、調試、竣工驗收等方面的規定和標準,安裝用熱計量裝置、室內溫度調控裝置和供熱系統調控裝置,優先選用節能效果顯著的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安裝和使用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設計和建造超低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和綠色建筑。公共機構既有建筑進行改建、裝修、加固時,必須同時考慮節能改造的內容,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實施節能改造,應當進行能源審計和投資收益分析,明確節能指標,并在節能改造后采用計量方式對節能指標進行考核和綜合評價。

    第十五條公共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強制采購或者優先采購的規定,采購列入政府采購名錄中的節能環保產品、設備,不得采購國家明令淘汰的用能產品、設備。

    第四章節能措施

    第十六條建立節能聯絡員工作制度,公共機構應當指定專人任節能聯絡員,建立能源消耗統計臺帳,如實記錄能源消耗原始數據,分析能源消耗情況,按時報送能源消耗統計資料和本單位、本系統節能工作信息。節能聯絡員應當接受節能業務培訓。

    第十七條公共機構可以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委托節能服務機構進行節能診斷、設計、融資、改造和運行管理。

    第十八條公共機構選擇物業服務企業時,應當考慮其節能管理能力,并將其提出的具體節能管理措施作為重要的參考條件。與物業服務企業簽訂物業服務合同時,應當載明節能管理目標、要求和具體措施,并將節能目標完成情況作為對物業服務公司服務質量評價的重要指標。

    第十九條公共機構應當加強本單位用能系統和設備的運行管理、維護保養、巡視檢查,推行節能措施:

    (一)變配電等特種設備管理,應當建立年檢和巡檢登記制度,減少無功能耗,確保用電設備正常運行;

    (二)日常辦公應加強用電設備的管理,建立巡查制度,減少空調、計算機、復印機等用電設備的待機能耗;推行無紙化辦公;減少使用一次性水筆和茶杯;減少日常辦公紙張用量,提倡雙面打印,提高紙張利用率;

    (三)除有特殊溫度要求的區域外,空調系統應當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室內溫度控制的標準。加強維護保養,每2年清洗一次;

    (四)在公共區域推廣應用智能調控裝置,嚴格控制夜間泛光照明以及裝飾用照明;

    (五)集中供熱的建筑應當分步驟實行供熱分戶計量、收費;

    (六)高層建筑電梯應當實行智能化控制,合理設置電梯開啟數量和時間;

    (七)網絡機房、食堂、開水間、鍋爐房等部位的用能情況應當重點監控,科學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耗;

    第二十條配合有關部門加強對公務用車的管理:

    (一)按照規定的標準配備公務用車,優先選用低能耗、低污染、使用清潔能源的車輛,嚴格執行車輛報廢制度;

    (二)加強公務車輛的使用管理,全面實行IC卡定點加油、招投標車輛保險、定點維修等制度;

    (三)建立公務用車油耗臺賬制度,定期統計并公布單車行駛里程和耗油量狀況,推行單車能耗核算制度;

    (四)積極推進公務用車服務社會化,鼓勵工作人員利用公共交通工具、非機動交通工具出行。

    第二十一條公共機構應當按照節約型機關建設的要求,加強網絡信息化,推行無紙化辦公,采取減少會議數量、縮小會議規模、縮短會議時間、健全完善電視電話會議、網絡視頻會議系統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第五章保障和監督

    第二十二條縣機關事務管理機構應當制定公共機構節能考核辦法,建立公共機構節能考核獎懲機制。

    對在公共機構節能管理、節能科學技術研究和推廣應用中做出顯著成績,以及檢舉嚴重浪費能源行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獎勵表彰。

    第二十三條財政部門應當將公共機構節能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用于節能監督管理體系建設,節能技術和產品的推廣應用,節能改造、信息服務、宣傳培訓、保障獎勵等。

    第二十四條縣機關事務管理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公共機構節能的監督檢查。監督檢查的內容包括:

    (一)年度節能目標和實施方案制定、落實情況;

    (二)能源消費計量、監測、統計和報告情況;

    (三)執行能源消耗定額標準和能源審計情況;

    (四)節能管理規章制度建立情況;

    (五)能源管理崗位設置以及能源管理崗位責任制落實情況;

    (六)用能系統、設備節能運行情況;

    (七)實施公共機構建設項目的節能評估和審查情況;

    (八)公務用車配備、使用和油耗情況;

    (九)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節能監督檢查事項。

    第二十五條對于節能規章制度不健全、嚴重超額使用能源消耗定額標準的公共機構,應當進行重點監督檢查,并設立節能舉報電話,對舉報情況及時調查處理。

    第二十六條縣機關事務管理機構應當履行國務院《公共機構節能條例》賦予的職能,會同有關部門切實加強對公共機構節能的監督管理,對違反《公共機構節能條例》規定的,應當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通報并由有關部門對公共機構負責人依法予以處分。

    第二十七條公共機構違反規定超標準、超編制購置公務用車,或者拒不報廢高耗能、高污染車輛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查處,并按照有關規定,對車輛采取收回、拍賣、責令退還等方式處理。

    第二十八條公共機構使用能源超過能源消耗定額不能充分說明理由的,由縣機關事務管理機構予以通報,并會同有關部門下達節能整改意見書。

    第二十九條負責公共機構節能的有關部門及工作人員,在公共機構節能監督管理中、、,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4篇:能源消耗管理范文

        在投入產出表及中國統計年鑒中,能源消耗水平分行業統計,批發和零售業作為一個行業來統計,因此本文選擇批零行業能源消耗水平作為分析和研究對象,根據投入產出表中中國批發零售業的中間投入分析,測算中國批發零售業對原煤、天然氣、燃料油、液化石油氣、電力等能源產品的消耗。通過測算相關產業部門單位產值的能源消耗系數,研究我國批發零售業的能源消耗水平,以及與其他部門相比較,中國批發零售業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同時,對我國批發零售業對各種能源消耗水平的計算,分析我國批發零售業能源消耗結構,以及技能減排的潛力;通過研究我國批發零售業人均消費者的能源消耗水平,綜合分析中國批發零售業經營低碳化面臨挑戰。(一)中國批發零售業綜合能源消耗水平的計算方法解析。1.綜合能源消耗指數指標選取及計算方法。本文采用綜合能源消耗指標來反映中國批發零售業對能源產品的中間投入水平,也即從價值上體現的能源消耗水平。通過這一指標進行部門之間的比較,可以反映中國批發零售業對能源產品中間投入的相對水平。(二)數據來源與說明。本文中能源消耗系數來源于中國統計局標志的投入產出表中的數據,由于投入產出表是每5年編制一次,2012年的投入產出表尚未查到,因此選用2007年投入產出表中的相應數據。2007年中國投入產出表劃分了135個部門,部分分類較細致,零售與批發業的相應數據可以直接獲得。零售與批發業對能源產品的中間投入涉及煤炭開采與洗煤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及燃料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與供應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等5個能源產品生產部門。為了便于計算批發與零售業的能源消耗的綜合水平,本文假定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對應的能源消耗產品是原煤,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對應的能源消耗產品是天然氣,石油及核燃料加工對應的能源消耗產品是柴油,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對應的能源消耗產品是電力,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對應的能源消耗產品是液化石油氣。根據我國2007年投入產出表以及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各項能源產品的價格,即可測算相關產業部門的綜合能源消耗系數以及單位產值消耗標準煤數量。(三)中國批零行業能源消耗水平的計算結果。

        中國批發與零售行業能源消耗水平的綜合比較分析

        為了更好地分析中國批發與零售行業的能源消耗水平狀況,本文通過能源消耗的產業部門對比分析和產業部門內的行業對比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一)產業內主要行業之間的能源消耗絕對值比較分析。流通產業內的三大行業包括批發與零售、物流配送、住宿與餐飲,三大行業的能源消耗絕對值根據統計年鑒能源統計年鑒所給資料,按照相應的計算方法并整理所得: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及物流配送的能源消耗中煤炭消費量、汽油消費量、天然氣消費量及電力消費量占有較大的比重,除此之外,還包括焦炭消費量、原油消費量、煤油消費量、柴油消費量、燃料油消費量。由上表數據不難看出,批發零售的能源消耗總量比住宿餐飲的消費量低,而三者相比較而言,物流配送的能源消耗最高,且絕對值呈現增長態勢,從能源消耗的結構上來看,批發零售業在煤炭消費、汽油消費、天然油消費和電力消費上都比住宿餐飲業要高。從實踐中可以發現批發零售業的能源消耗中電力的消費量最大,這一結果與零售實踐基本吻合。(二)產業部門間的對比分析與研究。為了更好地反映批發與零售業在中國國民經濟各部門中能源消耗的相對水平,本文根據中國2007年投入產出表,仍然假定原煤、天然氣、柴油、液化石油氣、電力等5種能源作為能源產品的代表,分別測算了135個部門的綜合能源消耗標準煤(Cs)和單位產值消耗標準煤數量(Us),同時測算了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部門以及全部產業部門的平均值,并將批發與零售業能源消費水平與其他部門進行比較。由上表可以看出,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能源消耗相比,批發與零售業的能源消耗不高,與住宿業相比,批發與零售業的能源消耗水平較低,比全部產業平均值要低,但是批發與零售業的能源總消耗水平依然處于較高水平,位居Us指標第三產業40部門中的15位,在全部產業135個部門中的排序為52。(三)國內外批發零售業能源消耗水平的地區間比較分析。為了更好地考察我國批發零售業能源消耗狀況,為我國零售業低碳化經營提出更好的對策與建議,本文采用世界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公布的世界各國和地區投入產出表,選取了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進行對比分析,根據上述公式(3),計算各國和地區的綜合能源消耗指數。通過綜合能源消耗指數,反映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其能源消耗的相對水平。從上表的具體數據來看,我國批發零售業的能源消耗綜合系數比美國和韓國偏低,但是比日本和中國臺灣要高,綜合能源消耗指數也具有同樣的特征??梢哉f中國批發零售業的綜合能源消耗指數還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比日本的相應指標高出較多;而如果比較更多的國家和地區,這一指標的偏高程度可能會更加明顯和突出。中國批發零售業的能源消耗水平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已經開始縮小,但是節能減排的措施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第5篇:能源消耗管理范文

    關鍵詞 :能源消耗;經濟增長;格蘭杰因果分析;典型資源型地區

    中圖分類號:F06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6)12-0164-07

    能源是經濟發展所必須的能量輸入要素,對一國經濟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有研究發現,在未來10―20年,能源供給與生態環境污染將成為制約中國社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1]。中國資源型地區憑借資源稟賦優勢,經濟發展多依賴資源開采與初級加工產業,如果資源型地區經濟發展仍然維持這種粗放式的能源消耗模式,那么必將會對地區自然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從而直接降低中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厘清中國資源型地區經濟發展背后的能源消耗現狀,能夠幫助我們直面中國資源型地區經濟發展問題,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經濟與能消的脫鉤發展,為中國資源型地區未來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提供參考,最終實現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1 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綜述

    Kraft J和Kraft A開創性的對美國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發現GNP對能源消耗存在單向因果關系[2]。此后,對于能耗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研究成為發達國家和地區認識自身實際發展,調整產業的能源利用結構,調控經濟與能源脫鉤發展的有效手段。Hhan Ozturk,Alper Aslan和Huseyin Kalyoncu[3]對全球51個國家1965―2005年的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數據進行分析,發現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協整關系,對低收入國家而言,存在從GDP到能源消費的單向因果關系,對中等收入國家而言,存在GDP與能源消費的雙向因果關系。Chontanawat[4]等人通過對世界上125個國家(其中30個OECD國家和95個非OECD國家)的能源消耗和GDP數據進行研究,發現20個OECD國家和36個非OECD國家存在從能源消耗到GDP的單向因果關系。Henryk Gurgul和Lukasz Lach[5]利用2000―2009年的季度數據分析波蘭總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發現波蘭存在從能源消耗到經濟增長的單向因果關系。

    我國關于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成果豐碩。王崇梅[6]利用脫鉤指數(Decoupling Index)研究我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脫鉤發展情況,認為1990―2007年間中國經濟與能源消耗基本實現相對脫鉤。楊宜勇[7]等人采用VECM對中國1952―2008年能源消耗與GDP數據進行分析,發現能源消耗與GDP存在雙向的因果關系。Qiang Hou[8]利用Hsiao’s因果關系對中國1953―2006年能源消耗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進行檢驗,發現兩者存在雙向因果關系。龍少波[9]等人利用雙變量線性與非線性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以及基于擴展的新古典生產函數的線性與非線性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我國1953―2013年的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認為我國存在從能源消耗到經濟增長的單向非線性關系。肖濤[10]等人認為從長期來看,東北、北部沿海與南部沿海和黃河中游地區的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存在雙向因果關系,而長江中游、西北和西南地區僅存在單向因果關系。龐家辛[11]等人利用脫鉤指數對甘肅省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分析,認為甘肅省近20年兩者之間已經實現相對脫鉤。

    縱觀目前的研究成果,學術界對于資源型地區的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探討幾乎空白。資源型地區作為能源的提供者與消費者,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在長期相互影響下形成了怎樣的因果關系?這種關系的未來走向如何?這些問題都成為國家與地方政府關注的焦點,事關我國未來經濟發展走向,研究意義重大。

    2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2.1 典型資源型地區選擇依據

    《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明確提出中國擁有資源型城市262座,涵蓋中國24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涉及化石能源、礦產資源、林木資源等各種類型。本文以山西省、黑龍江省、遼寧省、吉林省為例,分析其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的動態關系,以期為中國其他資源型城市未來的經濟轉型提供路徑參考。選擇依據如下:

    (1)涉及面廣影響力大。山西省與東北三省分別擁有資源型城市13座與37座,占據中國資源型城市的19%。山西省是全國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主導產業為煤炭、化工等資源導向型產業,原煤產量占能源總產量的99%左右[12]。東北三省是中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裝備制造業基地,煤炭和石油儲備豐富,是能源輸出重要地區[13],但是能源消費問題同樣嚴重,遼寧省歷年能源消費總量均占全國能源消費量的5%以上,且能源消費總量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逐年增加[14]。

    (2)能源與煤炭消耗持續加重。圖1反映了山西省以及東北三省1985―2014年近30年的GDP、能源消耗、煤炭消耗的變化趨勢??梢钥闯?,山西省與東北三省的能源與煤炭消耗均呈現整體上升的趨勢。從不同階段來看,四個資源型省份的能源與煤炭消耗大致分為三個階段,一是1985―1991年的緩慢上升期;二是1992―2000年的平穩上升期;三是2001―2014年的劇烈上升期。以能源消耗量為例,山西省、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在2014年的消耗量分別為1985年的4.8倍、2.1倍、3.2倍、3.3倍。

    (3)經濟發展下行壓力巨大。隨著國際資源價格的下跌與中國能源利用結構的調整,資源型地區的經濟發展受到沉重打擊,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由圖1可以看出研究區的能源消耗與煤炭消耗在2012年之后均出現放緩的節奏,但另一方面2014年山西省、黑龍江省、吉林省與遼寧省的GDP增速也分別下降為4.9%、5.6%、6.5%與5.8%,GDP增速在中國31個省市排名分列后5位[15],這一現象說明資源型地區的經濟發展仍然與能源消耗關系密切。經濟變化與能源消耗聯系的緊密也成為筆者將山西省與東北三省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的主要依據。

    2.2 數據來源與數據處理

    本文采用中國典型資源型地區山西省、黑龍江省、遼寧省、吉林省1985―2014年GDP總量作為反映經濟增長的指標;采用1985―2014年各地區能源與煤炭利用總量作為研究區能源消耗的指標,變量及符號見表1。其中,GDP指標數據來自《山西省統計年鑒》(1986―2015年)、《黑龍江省統計年鑒》(1986―2015年)、《遼寧省統計年鑒》(1986―2015年)、《吉林省統計年鑒》(1986―2015年),2項能源指標來自《中國能源統計年鑒》(1989―2015年)。

    為進一步減小數據的波動性,對上述指標變量進行對數化處理。變量取對數是為了消除時間序列的異方差現象,可以將可能的非線性關系轉化為線性關系,減少變量的極端值、非正態分布以及異方差性[16]。

    2.3 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根據研究對象,建立生產總值(GDP)與能源消耗(NYXH)、生產總值(GDP)與煤炭消耗(MTXH)、能源消耗(NYXH) 與煤炭消耗(MTXH)三組變量關系,在此基礎上進行EG兩步法協整檢驗(Cointegration test)[16-17],格蘭杰因果檢驗(Granger test)[18],分析1985―2014年間中國典型資源型地區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發現其中存在制約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從而優化中國資源型地區的經濟發展路徑,為實現經濟增長和能源利用脫鉤發展提供政策建議。

    3 研究結果

    3.1 平穩性檢驗

    當兩組變量均為非平穩時間序列時,對其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容易得出偽結果,影響判斷準確率,因此首先要對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以排除“偽回歸”的可能性。本文采用擴展迪基――富勒檢驗(ADF)對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ADF檢驗的具體方法參照文獻[19]。本文分別對山西省、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的lnGDP、lnNYXH、lnMTXH進行平穩性檢驗。運用ADF單位根檢驗法得出的檢驗結果見表2。

    結果表明:山西省、黑龍江省、吉林省序列lnGDP、lnNYXH、lnMTXH為非平穩序列,遼寧省的lnGDP、lnNYXH為非平穩序列。進而對各變量的一階差分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結果顯示研究區的ΔlnGDP、ΔlnNYXH、ΔlnMTXH在ADF值小于10%的顯著性水平下均是一階單整序列,說明山西省、東北三省的GDP、能源消耗、煤炭消耗的原始數列是一階單整序列,滿足協整檢驗的前提。

    3.2 協整檢驗

    如果兩個序列是非平穩序列,在進行回歸分析之前要需要對其進行差分處理,但是差分存在導致兩個序列之間關系信息損失的可能性,所以Engle和Granger提出了協整理論,目的是消除對非平穩變量的時間序列進行回歸而造成錯誤的情況[17]。筆者在此采用EG兩步法對生產總值(GDP)與能源消耗(NYXH)、生產總值(GDP)與煤炭消耗(MTXH)、能源消耗(NYXH) 與煤炭消耗(MTXH)三組變量關系進行協整檢驗。EG兩步法的具體檢驗模型與步驟參照文獻[16]。檢驗上述模型的三組變量的殘差序列et是否為平穩序列,檢驗結果見表3。

    由表3可知,山西省、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不同變量組的殘差序列ADF檢驗統計值均小于相對應的臨界值,可認為各省的三組變量估計殘差序列et為平穩序列。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中國典型資源型地區的GDP與能源消耗、GDP與煤炭消耗、能源消耗與煤炭消耗存在協整關系,即GDP與能源消耗、GDP與煤炭消耗、能源消耗與煤炭消耗存在長期的相互影響,使兩者具有相似的發展趨勢。

    3.3 因果關系檢驗

    因果關系是用來形容變量之間存在的依賴性,若某一變量的變化能引起另一變量的變化,那么這個變量就稱為受影響變量的原因變量。格蘭杰(Granger)從預測角度給出了因果關系的一種定義,并將這種定義下的因果關系稱為格蘭杰因果關系,其基本原理是:在做Y對其他變量(包括自身的過去值)的回歸時,如果把X的滯后值包括進來能顯著地改進對Y的預測,我們就認為X是Y的格蘭杰原因,類似結果則定義Y是X的格蘭杰原因。格蘭杰指出,如果變量之間是協整的,那么至少存在一個方向上的Granger原因;若在非協整的情況下,格蘭杰檢驗無效[20]。具體檢驗模型與步驟參照文獻[20]。對山西省及東北三省的3組變量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的結果見表4。

    由表4可知,對于山西省而言,能源消耗是GDP的格蘭杰原因,GDP不是能源消耗的格蘭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GDP的格蘭杰原因,GDP是煤炭消耗的格蘭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能源消耗的格蘭杰原因,能源消耗是煤炭消耗的格蘭杰原因。對于黑龍江省而言,能源消耗不是GDP的格蘭杰原因,GDP是能源消耗的格蘭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GDP的格蘭杰原因,GDP是煤炭消耗的格蘭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能源消耗的格m杰原因,能源消耗是煤炭消耗的格蘭杰原因。對于吉林省而言,能源消耗與GDP互為格蘭杰原因;煤炭消耗與GDP互為格蘭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能源消耗的格蘭杰原因,能源消耗是煤炭消耗的格蘭杰原因。對于遼寧省而言,能源消耗不是GDP的格蘭杰原因,GDP是能源消耗的格蘭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GDP的格蘭杰原因,GDP是煤炭消耗的格蘭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能源消耗的格蘭杰原因,能源消耗是煤炭消耗的格蘭杰原因。

    4 Y果分析

    從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出發,山西省的能源消耗仍然在經濟結構中發揮重要作用,能源的削減可以影響經濟的增速,這是由山西省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過于依賴第二產業造成的。對于此類資源型地區應首先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產業發展路徑應向集約化、低載能的新興產業轉變。黑龍江省與遼寧省已經出現了經濟增長與能源脫鉤發展的情況,但經濟增長仍然會造成能源消耗的增長,說明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只是相對脫鉤。這種相對脫鉤是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的必由之路,未來的經濟發展應該堅持節能減排政策,加大新能源的開發與產業化進程,此外產業應向高端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產品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的產業轉型,爭取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的絕對脫鉤。吉林省的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聯系緊密,任何一方的變動都會對其它一方產生影響,反映出吉林省經濟增長對于能源的依賴程度深,轉型難度大。此類資源型城市在未來的經濟轉型中需要在逐漸降低產業能耗的同時加速培養一批較為成熟的替代產業,短期通過依靠投資、消費與對外出口,長期依靠技術進步與人均資本的增加作為經濟增長的動力[21],以防止因為控制能源利用而造成經濟加速下滑的情況。

    從煤炭消耗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出發,山西省、黑龍江省與遼寧省的煤炭消耗已經不能促進經濟增長,一是表明資源型地區不能再通過單純的資源開采與初級加工發展經濟;二是以煤炭作為能源消耗的產業缺乏經濟增長優勢。對于這類資源型城市必須有效化解煤炭產能過剩的問題,首先需要提高煤炭轉化率,大力推進煤轉電、煤轉化等高煤炭使用率的產業發展,通過發展資源深加工產業,延伸資源產業鏈條,增加煤炭資源產品附加值;其次需要引進與開發以油氣資源、新能源為能源消耗的產業替代煤炭能源。吉林省的煤炭消耗與經濟增長聯系緊密說明吉 林省產業發展的能源結構中仍以煤炭消耗為主。這類城市的經濟轉型需要以產業的能源轉型為主,今后的重工業產業選擇要以油氣能源替代煤炭資源,其次大力開發新能源等環保能源產業。

    從能源消耗與煤炭消耗的關系出發,煤炭作為我國目前能源利用結構中占比最大的能源[22],本次研究的所有資源型省份都表現出能源消耗的增減會直接影響煤炭消耗的增減,因此可見煤炭資源仍然是資源型地區的主要能源消耗物,直接反映出中國資源型地區在未來能源結構轉變中任務艱巨。對于地方政府而言,應制定專項規劃調整地區產業發展,以自身資源優勢為依托,結合國內外現實背景,逐漸調整三產占比;在產業園區建設方面,要以產業的資源與能源的循環利用為原則落實不同企業布局,建立高效、節約、低碳、綠色的能源結構;作為企業,要在能源利用技術層面進行改造升級,提高油氣資源以及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

    5 結論及展望

    本文以中國典型資源型地區山西省、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為例,利用格蘭杰因果分析探討其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深層關系,以期合理優化中國其它資源型地區的經濟轉型路徑,現得出以下結論:

    (1)山西省表現出從經濟增長到能源消耗的單向因果關系,應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選擇集約化、低載能的新興產業。黑龍江省與遼寧省表現出從能源消耗到經濟增長的單向因果關系,應加大新能源的開發與產業化進程,產業應向高端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轉型。吉林省表現出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的雙向因果關系,產業轉型在降低產業能耗的同時應加速扶持已經相對成熟的替代產業,盡量減少產業轉型對于地區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

    (2)山西省、黑龍江省、遼寧省都表現出從煤炭消耗到經濟增長的單向因果關系,產業轉型需要提高煤炭轉化率,引進與開發以油氣資源、新能源為能源消耗的替代產業。吉林省表現出煤炭消耗到經濟增長的雙向因果關系,產業轉型應以能源結構轉型為主,產業選擇要以油氣能源替代煤炭資源,同時大力開發環保能源產業。

    (3)山西省以及東北三省都表現出從能源消耗到煤炭消耗的單向因果關系。作為政府應制定專項規劃調整地區產業發展;產業園區建設要以產業的資源與能源的循環為原則落實不同企業布局;企業要在能源利用技術層面進行改造升級,提高油氣資源以及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本研究在變量選取方面,單純用能源與煤炭利用量只能從整體反應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考慮加入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變量以明確不同變量對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關系產生的不同影響,除此之外應該考慮到資源型地區環境損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薛進軍,趙忠秀.低碳經濟藍皮書: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XUE Jinjun, ZHAO Zhongxiu.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2012) [M].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2012.]

    [2]KRAFT J, KRAFT A.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 [J]. 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1978,41(3):401-403.

    [3]HNA O, ALPERl A, HUESYIN K.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relationship: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for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J]. Energy policy,2010,38:4422-4428.

    [4]JARUWAN C, LESTER C, RICHARD P. Does energy consumption cause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a systematic study of over 100 countries[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8,30:209-220.

    [5]HENRYK G,LUKASZ L. Th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versus economic growth of the polish economy[J]. Energy economics,2012,34(2):500-510.

    [6]王崇梅.中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脫鉤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3):35-37. [WANG Chongmei. Decoupling analysis of China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onsumption[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20(3):35-37.]

    [7]鉅擻攏池振合.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基于誤差修正模型[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9):39-45.[YANG Yiyong, CHI Zhenh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based on VECM[J]. 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9(9):39-45.]

    [8]HOU Qia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finance,2014,1(2):232-237.

    [9]龍少波,陳璋,黃林.中國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再研究――基于線性與非線性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4(1):36-44,69. [LONG Shaobo, CHEN Zhang, HUANG L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a reexamination based on liner and nonliner granger causality test[J]. Journal of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5,14(1):36-44,69.]

    [10]肖濤,張宗益,咼小明.經濟區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科研管理,2012,33(4):139-146. [XIAO Tao, ZHANG Zongyi, GUO Xiaom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n the eight economic regions of China[J].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2012,33(4):139-146.]

    [11]龐家幸,陳興鵬,王惠榆.甘肅省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及能源消耗預測[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4,28(2):31-36.[PANG Jiaxing, CHEN Xingpeng, WANG Huiyu. Relationship of energy consumption with economic growth in Gansu Province [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2014,28(2):31-36.]

    [12]陳桂月,李海濤,梁濤.山西省工業廢棄物排放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分析[J].資源科學,2013,35(6):1184-1193.[CHEN Guiyue, LI Haitao, LIANG Ta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waste discharg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Shanxi [J]. Resources science,2013, 35(6):1184-1193.]

    [13]徐明圣,朱天星,張雪麗.我國東北三省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關系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1(3):44-49. [XU Mingsheng, ZHU Tianxing, ZHANG Xuel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n northeast three provinces in China[J]. Journal of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1(3):44-49.]

    [14]王麗,郗鳳明,王嬌月.遼寧省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灰色關聯[J].應用生態學報,2016,27(3):920-926. [WANG Li, XI Fengming, WANG Jiaoyue. Analysis of grey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16,27(3):920-926.]

    [15]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5[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 statistics yearbook 2015 [M].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2015.]

    [16]易丹輝.數據分析與EVIEWS應用[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YI Danhui. Data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eviews [M]. 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08.]

    [17]ENGLE R, GRANGER C W J.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ing[J]. Econometrica, 1987,55:251-276.

    [18]GRANGER C W J.Investigating causal relation by econometric and crosssectional method[J]. Econometrica, 1969,37:424-438.

    [19]孔凡文,才旭,于淼.格m杰因果關系檢驗模型分析與應用[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6(2):405-408.[KONG Fanjie, CAI Xu, YU Miao.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granger causality test mode[J]. 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0,26(2):405-408.]

    [20]孫敬水.計量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315-319.[SUN Jingshui. Econometrics[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14:315-319.]

    [21]吳翔,劉漩,寧華光.吉林省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基于誤差修正模型的實證分析[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13,33(3):74-77.[WU Xiang, LIU Xuan, NING Huaguang. Jili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based analysis of error correction model[J].Journal of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2013,33(3):74-77.]

    [22]錢鳴高.煤炭的科學開采[J].煤炭學報,2010,35(4):529-534.[QIAN Minggao. On sustainable coal mining in China[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0,35(4):529-534.]

    第6篇:能源消耗管理范文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簡稱限額),是指根據國家公布的有關單位產品能源消耗標準、規定等,結合我市能源利用實際狀況所制定的單位產品所消耗的電力、天然氣和煤炭等能源的最高指標。限額由市經委制定并公布。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超限額使用能源收費是指用能單位所生產產品的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量超過我市公布的限額,超限額部分使用的能源實行加價收費。

    第四條市經委負責超限額使用能源加價收費的收取和監督管理工作,市物價局負責超限額使用能源加價收費標準的核定工作,市財政局負責加價收費資金的監督管理工作。市三電辦、市節氣辦、市節煤辦(統稱專業節能辦)和市能源利用監測中心負責超限額使用能源的考核和收費工作。

    第五條超限額使用能源實行加價收費的產品目錄由市經委公布,并書面通知企業。高耗能產品首批納入超限額使用能源加價收費范圍。

    第六條超限額加價收費屬市級政府非稅收入,納入市級財政預算,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由市經委會同市財政局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節能技術改造。

    第七條用能單位超限額使用電力、天然氣的加價收費標準,按照國家規定的電度電價、天然氣價格為基礎計算;超限額使用煤炭的加價收費標準按全市上年度煤種平均購進價格為基礎計算。

    第八條用能單位超過限額20%以內的,其超限額部分用能價格按10%加價收費;用能單位超限額20%-50%的,其超限額部分用能價格按15%加價收費;用能單位超限額50%以上的,其超限額部分用能價格按20%加價收費。

    第九條超限額使用能源實行半年考核制,其產品納入超限額使用能源加價收費范圍的用能單位,應根據各自的用能品種向相應的專業節能辦報送產品產量、能源消耗量等資料。

    第十條專業節能辦會同市能源利用監測中心對用能單位報送的資料進行初審后報送市經委。市經委會同有關部門核定用能單位的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量。市能源利用監測中心可對用能單位的能源消耗情況進行現場監測,現場監測不得收取費用。

    第十一條市經委根據用能單位的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量核定結果,對超限額的用能單位發出超限額用能收費和限期整改通知書。

    第十二條用能單位在收到超限額收費和限期整改通知書后,如無異議,應在15日內,向市能源利用監測中心交納超限額加價費,并在規定限期內完成整改工作。市能源利用監測中心將加價收費資金及時上繳市財政。

    第十三條用能單位對超限額用能收費有異議的,自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內向市經委申請復核。市經委自接到復核申請之日起10日內,作出復核決定。

    第十四條用能單位應當如實報送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量等情況,對弄虛作假、不提供或不能完整提供本單位能源原始記錄、統計臺賬以及拒絕接受現場監測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市節約能源條例》有關規定處罰。

    第十五條對超限額用能進行審核、監測的單位和執行人員,應嚴格按照有關法律規定、標準執行。對、者,由有關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7篇:能源消耗管理范文

    關鍵詞:能源消耗;經濟增長;協整分析;格蘭杰因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

    我國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為了提高我國的能源利用效率,國家 “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關于單位GDP能耗(能源強度)的數字約束指標,即在2010年實現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的同時,單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而河北是能源消耗大省,2008年度河北總能耗為24,225.68萬噸標準煤,全國總能耗為285,000萬噸標準煤,占全國總能耗的8.5%,煤炭消耗占全國消耗的11.43%,所以更應該擔起節能減排的重任。

    本文主要目的是明確河北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的時間因果關系,即經濟增長領先于能源消費,還是能源消費推動了經濟增長,或者兩者是互為動因的。其具體的政策涵義就是能否通過采取節能措施而不影響經濟增長;其原因是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河北省產業結構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結構偏重,特別是工業內部結構中,高耗能產業占較大比重;鋼鐵、石化等支柱產業是河北省“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軍”,所以更應該分析在保證經濟增長的同時節能方法的可能性。

    一、數據來源及處理

    選取《河北經濟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費總量和能源生產總量1985~2008年的樣本區間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地區生產總值單位億元,能源數據采用標準煤作為量,單位是萬噸標準煤。本文中變量為地區生產總值(GDP)(單位:億元)、能源消耗量(RESUM)(單位:萬噸標準煤)。從圖1可以看出,兩個變量都是非平穩的,對其取對數后再進行單位根檢驗。(圖1)

    二、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關系分析

    為了消除價格影響,取河北生產總值指數(1978=100)作為經濟增長指標,本文選用ADF(原假設:至少存在一個單位根;備選假設為:序列不存在單位根)法對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表1)變量ln(GDP)的ADF統計量0.30064均大于顯著性水平為1%(-3.7696)、5%(-3.0049)、10%(-2.6422)情況下的臨界值,所以接受至少有一個單位根的原假設,即ln(GDP)序列不平穩。同理,可分析得出變量ln(RESUM)也不平穩。Dln(GDP)的ADF統計量為-3.2273小于-3.0049,所以在5%的顯著水平下拒絕原假設,即Dln(GDP)序列平穩,同理Dln(RESUM)也平穩。說明ln(GDP)和ln(RESUM)是一階單整序列,可進一步檢驗它們之間是否存在長期協整關系。

    非平穩時間序列的線性組合可能是平穩的,如果這種平穩存在,這些非平穩的時間序列被認為具有協整關系。本文采用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協整檢驗方法,即E-G協整檢驗法。首先對ln(GDP)、ln(RESUM)進行回歸,并進行AR(p)修正,回歸方程如下:

    Ln(GDP)=11.297+0.19×ln(RESUM)

    經單位根檢驗,t-統計量為-3.1341,伴隨概率為0.0393,得知其殘差是平穩的,則回歸方程的設定是合理的,說明回歸方程的因變量和解釋變量之間存在穩定的均衡關系,不存在偽回歸。由于能源彈性系數0.19,能源消耗增加1%,經濟增長0.19%,說明就長期來看,能源對經濟的制約是會減弱的。

    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的關系有以下三種情況:(一)經濟增長領先于能源消費;(二)能源消費推動了經濟增長;(三)兩者是互為動因的。下面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分析:Granger因果檢驗往往受滯后長度p的影響。處理滯后期有兩種方法:一是從滯后1開始測試,按AIC、SC最小的原則確定VAR的滯后長度,作為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的滯后期;二是嘗試不同的滯后期,觀測因果關系的變化特征。本文采用第一種方法,ln(GDP)ln(RESUM)作為內生變量,建立VAR模型,確定滯后階數,結果如表2所示。(表2)由表2可知,滯后階數為7時,AIC、SC都達到最小,所以確定滯后階數7作為格蘭杰因果分析的滯后階數。

    下面做格蘭杰因果分析,結果見表3。(表3)可以看出,在5%的置信水平下,ln(GDP)是ln(RESUM)的Granger原因,說明產值增加,會進一步加大能源的消耗。ln(RESUM)不是ln(GDP)的Granger原因,不能被拒絕,說明能源的消耗不一定引起GDP很大的增加,同時也說明了河北的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圖2)

    三、結論與建議

    河北總體能源強度偏高,耗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能源效率還有較大的挖掘潛力。由格蘭杰因果關系分析得,產值增加是能源消耗的Granger原因,能源消耗不是產值增加的Granger原因。這種單向的因果關系,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明產值增加,會進一步加大能源的消耗。這說明河北省GDP增加的同時,能源消耗總量的增加遠遠高于GDP的增加,從而使能源消耗(噸標準煤/萬元)也增大。這是由于河北的產值增加并沒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技術水平,而是進一步投入高耗能行業,使得能耗進一步增加,這是河北與其他發達省份的主要區別。

    (一)河北應該在產值增加后,提高科技水平,通過多元化綜合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有關管理部門應積極引導企業利用各種途徑,例如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增加產品附加值、調整產品結構、采取節能技術與設備、改善企業管理水平等等,來進一步改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格蘭杰分析結果“能源消耗不是產值增加的Granger原因”,說明能源的消耗不一定引起GDP很大的增加,也就是在減少能源消耗的情況下,不會給經濟帶來很大的沖擊,因此節能減排是可行的。因此,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工藝、技術和設備,鼓勵大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手段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削減小型、分散、工藝落后的污染源,實現生產方式和用能方式的集約化,提高全社會的節能意識和節能積極性,雙管齊下實施結構節能和效率節能,將有助于實現河北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經濟研究所)

    主要參考文獻:

    [1]張朝陽,陶建格,薛慧峰.我國經濟增長與能源的協整分析模型[J].西安工業大學學報,2009.12.

    [2]趙進文,范繼濤.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內在依存關系的實證研究[J].2007.8.

    第8篇:能源消耗管理范文

    關鍵詞:水利工程; 節能設計; 應用

    中圖分類號:TV文獻標識碼: A

    節能設計涉及到水利工程前期設計工作的各個階段, 包括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等。目前, 水利行業關于節能設計的相關標準正在編制、送審過程中, 尚未形成完善的標準體系。本文在自己從事水利工程設計工作的基礎上, 結合現行的國家有關節能方面的政策、法規, 對水利工程節能設計中的一些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一、關于節能設計的編制依據

    1、有關法律、法規

    節能設計編制的依據主要是國家有關法規、法規、政策以及工程所在地有關節能的規劃和政策。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2007年10月修訂,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該法律明確了節約資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對節能管理、合理使用與節約能源、節能技術進步、激勵措施、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了規定。在合理使用與節約能源方面, 分別對工業、建筑節能、交通運輸、公共機構、重點用能單位等各類用能單位的節能進行了具體要求。特別是在重點用能單位的節能要求中, 明確規定了下列用能單位為重點用能單位:年綜合能源消費總量一萬噸標準煤以上的用能單位; 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管理節能工作的部門指定的年綜合能源消費總量5 000t以上不滿1萬t標準煤的用能單位。從目前我省大量設有泵站提水工程來看,許多工程運行期間的年綜合能源消耗( 主要是電能)都超過了以上標準, 將按照重點用能單位進行節能管理。

    (2)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編制。大綱根據節能技術的成熟程度、成本和節能潛力, 采用各類措施, 規范節能技術政策, 用于指導各行業節能技術研究開發, 產業發展和節能項目重點投資的技術方向, 為編制能源開發利用規劃和節約能源規劃提供技術支持。

    2、工程設計方案

    根據工程的設計方案、建筑物組成、施工組織設計以及運行要求等, 對工程建設期、運行期的能源消耗種類進行分析。從一般水利工程來看, 工程建設期間的能源消耗主要是施工設備的電力、燃油消耗, 工程運行期間的能源消耗主要是各供水泵站、電動控制閘門、水庫管理部門日常辦公等設施的電力消耗。

    3、工程所在地的能源供應狀況

    根據工程能源消耗類型, 對工程所在地的能源供應狀況進行分析。針對水利工程能源消耗以電力為主的特點, 重點分析當地電力供應能力、電網及變電站分布情況、電力建設發展規劃情況等, 以確保工程建設和運行期間的電力供應有足夠的保障能力。根據當地國民經濟發展規劃, 對當地現狀及規劃能源消耗種類、能耗指標( 主要是單位GDP 折合標準煤指標) 進行分析, 以作為確定工程節能標準的主要依據。

    二、關于項目的節能措施

    1、工程布置節能措施

    (1)水庫水頭的利用。對于以水庫樞紐為主的水利工程,供水及水力發電工程均直接由水庫取水, 主要節能手段是充分利用水庫水頭, 以降低泵站揚程( 或增加自流引水能力) 、增加發電水頭。水庫供水發電洞高程按照滿足水庫最低運行水位(即水庫死水位) 的引水要求確定; 水泵、水輪機機組安裝高程根據水庫調度運行要求確定的各供水對象最低引水位確定。直接由水庫取水的泵站水泵機組及電站水輪機機組盡可能采用壓力進水, 機組選型按照滿足水庫最高運行水位的要求確定, 以保證水庫高水位運行時的供水及發電能夠利用水庫水頭、降低運行時的電能消耗。

    (2)供水線路輸水方式及輸水線路的選擇。供水線路輸水方式的選擇盡可能利用地形高差, 有采用重力流自壓輸水條件的盡量采用。對于城市及工業供水工程一般要全部采用封閉管道輸水, 以減少輸水過程中的水量損失。供水線路根據地形條件, 盡量減少平面及豎向折轉, 以減少輸水局部水頭損失。

    (3)供水工程管材選擇。選擇供水工程管材的原則是: 在滿足工程安全、可靠運行的前提下, 盡可能選擇管壁糙率小、輸水水力條件好的管材, 以減少輸水沿程水頭損失。

    2、建筑物設計節能措施

    建筑物設計節能技術主要用于泵站廠房、水電站廠房、管理站用房等工業及民用建筑物的設計中。目前國家正在逐步發展和完善建筑物節能標準體系, 建筑物設計節能措施一般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內容。

    (1)建筑墻體、屋面和門窗節能技術。包括采用高效保溫材料復合的外墻和屋面、外墻外保溫技術, 限制并逐步淘汰內保溫技術; 采用各類新型屋面節能技術、節能窗技術, 控制窗墻面積比, 改善窗戶的傳熱系數和遮陽系數等。

    (2)采暖和空調節能技術。包括根據工程所在的自然條件和基礎設施條件, 研究采用集中供熱技術、優化配置冷熱源技術、空氣熱回收技術、太陽能技術等先進節能技術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減少采暖、制冷方面的能源消耗。

    (3)采光和通風節能技術。包括根據建筑物的布局情況,研究泵站、水電站廠房利用自然光技術、自然通風技術的可行性, 減少采光通風方面的能源消耗。

    3、機電及金屬結構設計節能措施

    水利工程中的水泵機組以及各類閘門啟閉設備的電能消耗是工程運行期間的主要能源消耗。根據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的要求, 到2010 年新增主要耗能設備能源效率將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在各類設備選型設計中, 應按照有關政策要求, 選擇運行效率高、節能效果好的設備; 同時, 對于運行工況變化較大的泵站, 應配備必要的調節和控制設備, 以保證運行期間水泵機組能在高效區運行。

    4、施工節能措施

    施工期間的能源消耗主要是各類施工機具、運輸車輛的電能、燃油消耗, 特別是在土石壩施工中, 壩體填筑所需的運輸、碾壓機具的燃油消耗是施工期間的主要能源消耗, 在施工組織設計中, 應根據壩址區、料場區的地形、交通條件, 采用施工網絡技術優化施工運輸、碾壓工序, 以減少施工期的燃油消耗。

    5、工程運行節能管理

    水利工程運行期間的節能一方面要靠優化設計方案作為保障, 另一方面則要通過合理的運行管理措施來實現。運行期間應根據工程任務和設計方案、工程調度運用方式、生產設備組成及其性能特點等, 確定工程的節能、降耗運用措施和原則,主要包括: 在供水調度中應根據用水量的變化情況, 充分利用供水線路上調節工程的作用, 合理確定水泵機組的開機數量、運行時間, 并確保水泵機組在高效區運行, 以減少不必要的電量消耗和水量消耗; 水電站運行應根據水庫的下泄流量, 選擇合理的運行機組, 盡可能利用下泄水量發電。

    三、關于項目節能效果的分析

    項目節能效果的分析首先要確定項目的能耗指標。從國家有關政策和規劃指標來看, 通常都采用單位GDP 所消耗的標準煤數量進行衡量。對于水利工程來說, 能源消耗的目的是向不同用水戶供水, 從而產生供水工程的供水效益以及財務收入。因此, 項目的節能效果分析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進行。

    (1)確定工程的能源消耗總量。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期間的能源消耗一般都是短時期的, 其能源消耗主要是在運行期間,因此,工程的能源消耗總量可以只考慮運行期間的年能耗總量。折合為標準煤消耗總量(單位為t) 。

    (2)分析計算工程的經濟效益及財務收入。分析計算方法可采用建設項目國民經濟評價中的經濟效益及財務效益計算方法進行(計算結果單位為萬元) 。

    (3)計算能耗指標。根據以上計算結果, 分別計算單位經濟效益和單位財務收入的能源消耗指標(單位為t/萬元) 。

    (4)分析節能效果。根據計算的能耗指標, 與工程所在地的節能規劃、發展要求所確定的能耗指標進行對比, 對工程的能耗水平進行分析, 以說明工程是否滿足節能要求, 說明工程的節能效果。

    第9篇:能源消耗管理范文

    2011年8月,煙臺萬華氯堿開始著手建立能源管理體系。為保證能源管理體系建立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公司成立了由管理者代表任組長的能源管理體系建立工作小組,組織指導公司的能源管理體系建立工作,同時制訂了能源管理體系建立的工作計劃,包括時間表和工作進度安排等。根據能源管理體系要求和公司能源管理體系建立的工作計劃,煙臺萬華氯堿編寫了《能源管理手冊》《能源因素識別與評價控制程序》《能源管理基準與標準管理制度》等13個與能源管理體系有關的制度,組織進行了能源法律法規的識別、評價與應用以及能源利用全過程的能源因素識別與評價,確定了公司優先控制的能源因素,找到了公司能源管理的重點和方向。根據確定的優先控制能源因素信息,煙臺萬華氯堿制定了能源方針、能源目標、指標以及能源管理實施方案,確立了能源基準與標桿,開展了能效水平對標達標活動,進行了生產工藝大優化,保證了能源管理體系的如期建立和運行。2012年4月,煙臺萬華氯堿能源管理體系試運行超過半年,在華夏認證中心有限公司認證專家的指導下,組織了能源管理體系第一次內審工作。通過內審,確認了各車間和相關部門基本能夠按照能源管理體系規定的要求實施有效管理,公司的能源管理體系已經建立和運行。在煙臺萬華氯堿能源管理體系運行半年多以及內審的基礎上,華夏認證中心有限公司組織對公司能源管理體系進行了兩個階段審核。通過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的審核,認為:煙臺萬華氯堿的能源管理體系已經建立,公司半年來的工作能夠按照體系的標準要求進行,運行穩定、正常,并向企業頒發了能源管理體系認證證書。證書的取得,標志著能源管理體系已經在煙臺萬華氯堿實現了成功實施。

    2能源管理體系在氯堿企業中的具體實施

    2.1能源管理體系在節能核心設備電解槽選擇管理中的應用2012年6月19日,工信部《化工行業重點用能產品能效標桿指標》,其中離子膜法燒堿(質量分數≥30.0%)生產企業能效標桿指標如表1所示?!稛龎A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21257-2007)中規定燒堿裝置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先進值為≤350kgce/t(離子膜法液堿≥30%);燒堿電解單元單位產品交流電耗先進值為≤2340kW•h/t。煙臺萬華氯堿2012年32%燒堿單位產量綜合能耗為337.115kgce/t,交流電耗為2165kW•h/t。從上述數據可以計算出:上述3家公司燒堿電耗在綜合能耗(離子膜法燒堿≥30%,下同)中所占的比重分別為:87.6%、84.23%、88.83%;國家標準中以及煙臺萬華氯堿的燒堿電解單元單位產品交流電耗在噸堿綜合能耗中所占的比重分別為:82.17%、78.93%。噸堿電耗對噸堿綜合能耗影響非常明顯,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要實現能源管理體系在氯堿企業的有效、持續、規范運行,持續實現企業節能降耗的目的,必須做好企業節能核心設備電解槽的選擇以及運行、維護管理?,F就能源管理體系在氯堿企業核心節能設備電解槽選擇管理中的具體應用,做以下探討。(1)離子膜電解槽的選擇。《能源管理體系要求》(GB/T23331-2009)4.4.6.2條款產品和過程設計控制明確規定:設計要“借鑒節能新技術和方法、最佳節能實踐與經驗”,選擇電解槽時必須遵循這一條款的要求,確保選擇的電解槽總電能消耗低,產品質量高;可靠性高,安全運行時間長;操作和維修方便;離子膜使用時間長。目前,國內外氯堿生產企業使用的離子膜電解槽主要有低電流密度電解槽、高電流密度電解槽以及膜極距電解槽。膜極距電解槽采用陰極彈性極網,縮短了陰陽極之間的距離,實現了電能的降低。因此,在設計選擇電解槽的時候,要優先選擇膜極距節能型電解槽,從設計源頭上做好氯堿企業的節能管理工作。(2)離子膜電解槽的運行管理?!赌茉垂芾眢w系要求》(GB/T23331-2009)4.4.6.3條款設備、設施配置與控制明確規定:組織應確定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有重要影響設備、設施,并對其采購、使用和處置進行有效控制。離子膜電解槽噸堿電耗對噸堿綜合能耗的影響非常明顯。企業要做好電解槽的運行管理,降低電解槽的電耗,首先要識別出電解槽運行過程中的能源因素,評價確定出優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然后在電解槽日常的運行過程中加以控制管理,確保電解槽在經濟運行的電流密度下運行,進入電解槽的各種物料質量合格,最大限度地延長離子膜的使用壽命,降低電解電耗。電解槽噸堿電耗降低,單位產量綜合能耗也會隨之降低,能源管理績效就會不斷增加。(3)離子膜電解槽的維修管理。電解槽維修質量對電解槽噸堿電耗也有著重要的影響。進行合理的設備維護、保養,以確保能源的有效利用,也是《能源管理體系要求》要求的重要內容。企業應針對電解槽運行周期及實際運行狀況,制訂維護保養計劃,并識別電解槽維護保養中的能源因素進行評價,確定出優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然后在檢修過程中嚴格控制管理,保證檢修質量,確保檢修前后電解槽電耗無明顯變化。

    2.2能源管理體系在燒堿加工設備選擇管理中的應用《燒堿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21257-2007)中規定燒堿裝置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先進值為≤490kgce/t(離子膜法液堿≥45%,下同),加工過程中單位產量燒堿的綜合能耗為140kgce/t。煙臺萬華氯堿2012年48%燒堿單位產量綜合能耗為458.557kgce/t,加工過程中單位燒堿的綜合能耗為121.442kgce/t。從上述數據可以計算出燒堿加工過程中綜合能耗在噸堿綜合能耗(離子膜法燒堿≥45%)中所占的比重,限額中規定為28.57%,煙臺萬華氯堿為26.48%。燒堿加工過程中的能源消耗量對噸堿綜合能耗也有重要的影響。要降低加工過程中的噸堿綜合能耗,就要按照能源管理體系的標準要求,從設計選型、經濟運行、維護保養等方面,加強燒堿加工設備即燒堿濃縮裝置的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實現綜合能耗的降低。能源管理體系在燒堿濃縮裝置管理的應用如下。(1)燒堿濃縮裝置的選擇。氯堿企業燒堿的濃縮一般是用蒸汽作為熱源來提高堿液的溫度[2],使燒堿溶液中所含的水分部分汽化,達到提高燒堿濃度的目的。燒堿濃縮過程是一個傳熱過程。《能源管理體系要求》(GB/T23331-2009)4.4.6.2產品和過程設計控制條款中明確規定:在進行新的產品和(或)過程設計中,應考慮能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因此在選擇燒堿濃縮裝置時要充分考慮裝置的換熱面積、傳熱系數、傳熱溫差,選擇最佳的濃縮裝置,使濃縮裝置蒸汽消耗最低,確保能源消耗最低。(2)燒堿濃縮裝置的運行、維護管理。燒堿濃縮裝置運行、維護管理水平的高低,對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耗量的影響不容忽視。氯堿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按照能源管理體系的要求,合理選擇燒堿濃縮裝置的運行方式,優化裝置運行,確保裝置低耗高效經濟運行;同時加強裝置的維護管理水平,消除跑冒滴漏,延長裝置的經濟運行壽命,保持裝置的最優能耗水平??偠灾?,在氯堿企業實施能源管理體系,就是要按照標準的要求抓住影響燒堿綜合能耗的關鍵因素,并在日常工作中加以控制,保證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能源消耗的降低。

    3煙臺萬華氯堿建立能源管理體系后取得的績效

    目前,煙臺萬華氯堿的能源管理體系已經運行近2年,運行穩定、正常,取得了較好的績效。

    3.12010年能源管理基準年能耗指標情況2010年,32%燒堿單位產量綜合能耗為357.16kgce/t;48%燒堿單位產量綜合能耗為475.09kgce/t;離子膜法電解單元單位產品交流電耗2235kW•h/t。

    3.22012年能源管理體系實施后能耗指標完成情況2012年,32%燒堿單位產量綜合能耗為337.115kgce/t;48%燒堿單位產量綜合能耗為458.557kgce/t;離子膜法電解單元單位產品交流電耗2145kW•h/t。

    3.3能源管理體系實施后取得的績效與2010年能源管理基準年相比較,2012年煙臺萬華氯堿32%燒堿單位產量綜合能耗下降了5.61%,48%燒堿單位產量綜合能耗下降了3.48%,完成了公司2012年單位產品產量綜合能耗下降3%的目標。目前煙臺萬華氯堿32%和48%燒堿單位產量綜合能耗,均優于國家燒堿能耗限額標準先進值、山東省燒堿能耗限額規定值及國家清潔生產單位產品綜合能耗一級產品限定值,能源管理體系已經成為氯堿企業實現節能目標和提高能源績效的強有力保證。

    4建立能源管理體系的體會

    建立能源管理體系,首先,必須做到與企業現有的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計量體系的有機結合,形成一套統一的整合型的管理體系,避免增加不必要的接口與冗余環節,使能源管理體系建立工作同時與其他體系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其次,必須把現行的節能管理工作做法與能源管理體系標準要求有機結合起來,使體系的規范化運作貫穿于整個管理過程;第三,建設能源管理體系必須加大節能技改的力度,積極采用節能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從源頭上、過程中力求節能的最大收效;最后,必須全員參與,持之以恒,真正形成規范化、精細化、專業化的節能管理體系。

    5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欧美成人性色区|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WWW夜片内射视频日韩精品成人| 色五月婷婷成人网|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成人午夜看片在线观看| 久久青青成人亚洲精品| 成人国产永久福利看片|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成人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成人午夜视频| 成人亚洲成人影院|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好吊妞在线成人免费|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1314|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成人午夜18免费看| 日本娇小xxxⅹhd成人用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完成|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欧美成人全部视频| 日韩成人免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