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免疫學分析方法范文

    免疫學分析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免疫學分析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免疫學分析方法

    第1篇:免疫學分析方法范文

    [關鍵詞]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免疫傳感;快速檢測

    中圖分類號:TP3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4-0049-01

    近年來,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備受人們的青睞,主要是因為此方法具有高靈敏度、強特異性、廣適用面和設備簡單等特點。在臨床醫學、食品藥物等領域,此方法被廣泛應用于抗原與抗體間的識別。生物分子的體積大、擴散率比較小,所加之對識別微電具有空間阻礙作用,所以受到傳質速率和反應動力學控制的免疫反應速率一般都會比較低。傳統的免疫分析方法需要的溫育時間比較長,大大限制了樣品測試的通量和適用范圍。所以為了縮短免疫分析的時間,需要不斷的進行技術創新,從而擴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的應用范圍。

    一、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

    化學發光分析是一種利用化學反應產生的輻射光的強度來進行物質含量確定的分析方法。這種分析是化學發光系統和免疫反應的完美結合,主要是利用化學發光的相關物質對抗體或者是抗原進行標記,等到與需要進行測定的抗原或者抗體反應之后,再利用分離游離態化學發光物質的方法,使得加入到化學發光系統中的其他相關物產生化學發光,然后進行抗原或者是抗體的定量或者是定性的檢測。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中,主要使用4類標記物,分別是異魯米諾及其衍生

    物、過氧化物酶和堿性磷酸酶、魯米諾和吖啶酯衍生物。在目前的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中,以酶為標記物的化學發光是應用的主流。常用的標記酶是堿性磷酸酶和辣根過氧化物酶。利用酶來做標記物主要是因為酶具有相應的化學發光底物,在臨床上的應用比較廣泛。

    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方法中不可避免的會利用到標記技術,而標記技術是現代免疫分析的關鍵性技術之一。新的標記免疫分析技術,在目前的社會諸多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且展示了非常不錯的發展前景。在實際標記技術的應用中,納米技術廣泛的用于生物標記,主要是因為納米粒子具有非常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具有信號放大的效果。在實際應用中,量子點就是一種半導體納米顆粒,所以在發光免疫分析法中被大量的使用。

    二、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的應用

    (一) 快速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方法

    傳統的免疫分析方法需要的時間比較長,而且由于時間的延長往往會導致免疫試劑吸附在管道的內壁上,這樣就會造成不同測定間的信號交叉,對于測定結果的準確度具有嚴重的影響。為了實現免疫分析的高通量,克服傳統方法的不足,可以通過利用外場的驅動或者是利用溶液來進行有效混合策略,以此來達到加快抗原或者是抗體等大分子的傳質速率。在實際中,還可以通過提高整個反應體系的溫度來進行免疫反應動力學的加速,這樣也可以實現快速的免疫檢測。

    在提高傳質速率的方法選擇上,主要有四種備選方案,分別是改變電滲流、超聲波驅動、電磁攪拌和電場驅動。通過這種提高傳質速率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實現快速檢測,一般在3分鐘之內就可以完成檢測工作。除去提高傳質速率的方法,外力驅動的加速也會提高檢測,在實際應用中,利用外力驅動的加速效果,可以在16分鐘內完成整個測定分析工作。

    (二) 多組分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方法

    多組分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方法也是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方法的一種重要應用。在單個的分析流程中,同時實現多組分的檢測,具有的優勢非常顯著。利用這種方法,不僅所需要的時間短、樣品的消耗量比較少,而且分析的通量高,分析成本整體較低。這些優勢都是免疫分析長期追求的目標,也是未來免疫分析的發展研究熱點。多組分免疫分析模式主要有兩種實踐模式,分別是:多組分同時檢測模式和順序檢測模式。在實際應用當中,同時檢測模式往往會與空間分辨技術,還有陣列檢測器同時進行結合檢測,而順序檢測一般是在同一個時間期限內對多個組分進行分別檢測。近年來由于安培免疫傳感器陣列在多組分免疫分析中的廣泛應用,多組分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的方法獲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多組分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的廣泛使用得益于其他技術的長足進步,也就是說多組分化學發光免洗分析的發展要建立在與其相關技術的發展基礎上,所以這種技術在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

    (三) 高靈敏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方法

    從過去的實踐經驗中得知,現有的檢測手段其靈敏度和特異性都不是很理想,所以選擇高靈敏度的檢測方法越來越重要。納米技術快速發展和在檢測中的應用為實現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的高靈敏度提供了可能。就目前的情況而言,納米粒子在生物分析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其信號放大的功效對于高靈敏免疫分析方法的構建非常有幫助。

    通過研究發現不同粒徑的納米粒子可以增強魯米諾過氧化氫體系的化學發光 ,在試驗中,38 nm 粒徑的納米粒子的增強效果最為顯著。通過實驗,合成的特殊形狀的不規則金納米粒子,對魯米諾過氧化氫化學發光體系的催化活性是普通納米粒子的100倍。在試驗中,將抗體固定在不規則金納米粒子表面后發現,會形成夾心免疫復合物,這中復合物對于信號的放大,其效果更加的顯著。也正是通過試驗得知,將納米粒子廣泛應用于化學發光免疫分析中時,由于其信號放大的效果顯著,測定分析的敏感性和準確度顯著加強。

    三、發展與展望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方法在目前的生命科學領域、食品、藥物的測定等方面被廣泛的使用,而且隨著我國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測定范圍和深度肯定會逐漸增加。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方法其本身就具有成本低、操作簡單、靈敏度較高、測定速度快等突出的優勢,在未來的發展中這些優勢會被充分的利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的適用范圍也會更加的廣泛。再者,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與技術的進步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未來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相關的技術會得到不斷地改進和發展,這對于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來說,是一個強有力的助推力。

    結束語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方法因為其優勢突出所以在目前的各個領域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在實際應用中,一定要不斷的加深對此方法的認識深度,不斷地提高利用此方法的技術,使這種技術更好的為現代的測定工作來服務。

    參考文獻

    [1]汪晨,吳潔,宗晨,徐潔,鞠合.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方法與應用進展[J].分析化學,2012,01:3-10.

    [2]金茂俊,邵華,金芬,王靜.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及應用[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2,02:42-46.

    [3]金茂俊,王靜,楊麗華,杜鵬飛,邵華,金芬,王珊珊,佘永新.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方法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研究進展[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4,03:840-845.

    [4]肖勤,林金明.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方法的應用研究進展[J].分析化學,2015,06:929-938.

    第2篇:免疫學分析方法范文

    根據食品的物理參數與食品組成成分及其含量之間的關系,通過測定食品的物理量了解食品的組成成分、含量和食品品質的檢測方法。物理檢驗法快速、準確,是食品工業生產中常用的檢測方法。食品物理檢驗的一種方法是直接測定某些食品質量指標的物理量,并以此來判斷食品的品質,如測定罐頭的真空度,飲料中的固體顆粒度,面包的比體積,冰激凌的膨脹率,液體的透明度、黏度和濁度等。食品物理檢驗的另一種方法是測定某些食品的物理量參數,如密度、相對密度、折光率、比旋光度等,并通過其與食品的組成和含量之間的關系,間接檢測食品的組成和含量。食品的物理檢驗方法主要有密度和相對密度檢驗法,折光率檢驗法,比旋光度檢驗法,黏度檢驗法,液態食品透明度、濁度和色度檢驗法,氣體壓力檢驗法,以及固態食品的比體積測定等。

    二、化學分析法

    以食品組成成分的化學性質為基礎進行的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部分,是食品分析與檢驗中基礎的方法。許多樣品的預處理和檢測都是采用化學方法,而儀器分析的原理大多數也是建立在化學分析的基礎上的。因此,在儀器分析高度發展的今天,化學分析法仍然是食品理化檢驗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分析方法。

    化學分析法適于食品的常量分析,主要包括質量分析法和容量分析法。質量分析法是通過稱量食品某種成分的質量,來確定食品的組成和含量的,食品中水分、灰分、脂肪、纖維素等成分的測定采用質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也叫滴定分析法,包括酸堿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食品中酸度、蛋白質、脂肪酸價、過氧化值等的測定采用容量分析法。此外,所有食品分析與檢驗樣品的預處理方法都是采用化學方法來完成的。

    三、儀器分析法(物理化學分析法)

    根據食品的物理和物理化學性質,利用精密的分析儀器對食品的組成成分進行分析的方法,是食品分析與檢驗方法發展的趨勢。食品中微量成分或低濃度的有毒有害物質的分析常采用儀器分析法進行檢測。儀器分析方法一般具有靈敏、快速、準確的特點,但所用儀器設備較昂貴,分析成本較高。目前,在我國的食品衛生標準檢驗方法中,儀器分析方法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大。食品分析與檢驗常用的儀器分析方法有紫外一可見分光光度法、紅外光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原子發射光譜法、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熒光分光光度法、薄層色譜法、電位分析法、庫侖分析法、伏安分析法、極譜分析法、離子選擇電極法、核磁共振波譜分析法以及氣相色譜一質譜、液相色譜一質譜和等離子發射光譜一質譜聯用法等。此外,許多全自動分析儀也已經廣泛應用,如蛋白質自動分析儀、氨基酸分析儀、脂肪測定儀、碳水化合物測定儀和水分測定儀等。

    四、酶分析法和免疫學分析法(生物化學分析法)

    酶分析法和免疫學分析法是屬于生物化學檢驗范疇的。

    酶分析法是利用酶作為生物催化劑,進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它具有高效和專一的特征。在食品分析與檢驗中,酶分析法用于復雜的食品樣品檢驗,該法具有抗干擾能力強,簡便、快速、靈敏等優點,可用于食品中維生素以及有機磷農藥的快速檢驗。免疫學分析法是利用抗原與抗體之間的特異性結合來進行檢測的一種分析方法,在食品分析與檢驗中,可制成免疫親和柱或試劑盒,用于食品中霉菌毒素、農藥殘留的快速檢測。

    第3篇:免疫學分析方法范文

    關鍵詞:過敏性鼻炎;免疫學指標;治療

    過敏性鼻炎主要是因機體受到外界刺激引起過敏反應所致變態反應性疾病,其發病原因較為復雜,發病過程中有多種細胞因子參與[1]。在臨床治療中,判斷臨床療效除了分析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外,還應有充分的實驗室依據作為支持。本研究分析了過敏性鼻炎患者的免疫學指標特征,旨在為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過敏性鼻炎患者31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齡為15~54歲,平均為(34.5±2.5)歲,均符合過敏性鼻炎的臨床診斷標準。選擇同期體檢健康人31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齡為16~56歲,平均為(35.4±3.2)歲。兩組年齡及性別構成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予以布地奈德鼻噴劑(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提供,國藥準字J20090079)噴鼻,64μg/孔,2次/d。同時予以氯雷他定膠囊(江西匯仁藥業有限公司,10mg/粒,國藥準字H20030214)口服,10mg/次,1次/d,連續用藥2w為1個療程。

    1.2.2 免疫學檢測 對照組抽取空腹靜脈血2~3ml,觀察組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2w后分別抽取空腹靜脈血2~3ml,常規離心分離后置于-20℃條件下保存,統一測定IL-2、IL-6、cAMP以及cGMP。均應用美國DENLRY全自動酶標儀進行測定,測定方法為雙抗夾心ELISA法。其中,cAMP以及cGMP應在低PH水平下測定,試劑由美國R&D公司提供。

    1.3 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SPSS18.0軟件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比較經χ2檢驗,以P

    2結果

    觀察組的IL-2、IL-6、cAMP以及cGMP均較對照組顯著增高,經治療后,觀察組cGMP顯著提高,IL-2、IL-6及cAMP均顯著降低,但仍顯著高于對照組,P

    3討論

    過敏性鼻炎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屬于T型變態反應性疾病。現代病理學研究顯示,過敏性鼻炎患者的鼻部黏膜下存在較多的炎性細胞浸潤,最常見的有嗜酸性粒細胞以及CD4+T細胞。由此可見,過敏性鼻炎實際上是一種免疫細胞所介導發生的炎癥反應[2]。

    相關研究資料顯示,IL-2以及IL-6均是促使T淋巴細胞活化的主要淋巴因子。IL-2的免疫應變調控作用具有雙重性,而IL-6能夠促進炎癥反應,能夠誘導T細胞進一步增殖和分化,并且可促進炎癥細胞移動和聚集,從而促進炎癥介質的釋放。機體在發生過敏反應過程中,細胞因子的濃度將急劇上升[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IL-2、IL-6均較對照組顯著增高,在治療后均顯著降低,但仍然高于正常對照組。在正常生理狀態下,cAMP以及cGMP的代謝呈現一個動態平衡,當發生炎癥反應時,兩者之間的比值將發生變化[3]。本研究結果顯示,經治療后,血清中的cAMP水平顯著降低,而cGMP水平顯著上升。

    由此可見,IL-2、IL-6、cAMP以及cGMP均參與了過敏性鼻炎的發生及發展過程,檢測上述指標有利于判斷其臨床療效,并指導臨床合理選擇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王紅,樓金吐.過敏性鼻炎患兒過敏原特異性IgE檢測與臨床意義[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2,25(3):317-319.

    第4篇:免疫學分析方法范文

    【關鍵詞】紅斑狼瘡;協同刺激分子OX40;調節性 T 淋巴細胞

    【中圖分類號】R5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3-0049-01

    紅斑狼瘡 (lupus erythematosus,LE)是一種可累及全身多個器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命與健康1。有研究表明OX4O信號可能參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展。

    調節性 T 細胞( regulatory T cell, Treg) 在維持機體免疫應答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但機制尚不明了。本研究通過測定外周血 OX40+ CD4+ +T 細胞的百分比, 探討 OX40 與LE 和Treg表達的相關性及在 LE 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1 對象和方法

    1.1 觀察對象 LE 組: 2005年3月-2011年9月江蘇大學附屬醫院門診就診或住院的 LE 患者52例, 其中男27 例、女 25 例, 年齡27~ 77歲, 平均年齡( 42.3±9.2) 歲。

    1.2 方法

    1.2.1 外周血OX40+CD4+T 細胞表達水平檢測: 取外周血單個核細胞懸液 100 uL( 含 1x106個細胞) , 按照試劑說明書完成各項步驟,于4℃避光孵育 15 min;以流式細胞儀研究對象外周血 OX40 + CD4+ Treg 細胞占淋巴細胞的百分比。

    1.2.2 外周血FoxP3+ CD4+ CD25+ Treg表達水平檢測: 取外周血單個核細胞懸液 100uL , 加入鼠抗人CD4-FIT CmAb 與鼠抗人 CD25-PE mAb( eBioscience 公司) 各 20u L標記 CD4+CD25+Treg; 加入1mL固定/ 破膜液破膜, 血清封閉,以流式細胞染色緩沖液重懸細胞,研究外周血 FoxP3+ CD4+ CD25+ Treg 占淋巴細胞的百分比。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 SPSS17. 0 軟件進行分析。相關分析采用 Spearman 相關分析。以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各組外周血 OX40+CD4+T 細胞表達水平LE組 外周血 OX40+CD4+T 細胞 百分 比5.2% ~ 11.2% ( 79.2% ) 高于對照組外周血OX40+ CD4+ T 細胞百分比38% ~ 6 7%( 56% ) ( P < 0. 01) 。

    2.2 LE 患者 OX40 在 CD4+ T 細胞表達與FoxP3+ CD4+ CD25+ Treg 表達的關系LE組患者外周血FoxP3+ CD4+ CD25+ Treg 占淋巴細胞百分比為 11.55% ~ 36.12% ( 16.46%) , 健康對照組外周血FoxP3+ CD4+ CD25+ Treg 百分比為41.98% ~ 62.78% ( 53.9% ) ,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05) 。將 LE 組外周血 OX40+CD4+T 細胞占 淋巴細胞的 百分比與FoxP3+ CD4+ CD25+ Treg百分比作相關分析, 結果顯示兩者呈負相關( r= - 0.852, P

    3 討論

    自身反應性 T 細胞的激活和外周自身免疫耐受的破壞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的必要條件。研究表明, Treg 數目或功能異常是 LE 發生的重要機制之一 2。

    有研究報道,OX40不僅表達于效應T細胞表面,而且表達于調節性T細胞 (Treg)表面,因而OX40能提高抗腫瘤T細胞的效應能力,也能夠抑制腫瘤浸潤 Treg細胞活力3,解除其對抗腫瘤免疫應答的抑制效應。

    CD4+T 細胞上 OX40 的高表達與系統性紅斑狼瘡腎病及疾病的活動性指數顯著相關,應用抗 OX40 單克隆抗體可能是狼瘡腎病的一個新的治療手段4。在機體免疫應答過程中, OX4Oox4o共刺激信號促進了炎癥性CD T細胞向組織的浸潤。通過0x40/0x40L的協同刺激作用,增加一記憶性T細胞的產生,同時促進APC的成熟,導致了LE的免疫病理損害5。因此,OX40不僅通過自身免疫反應在紅斑狼瘡中發揮重要作用,而且通過皮損的局部炎癥反應參與了紅斑狼瘡的發生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昂.Ox40/OX4OL在免疫應答中的作用及與疾病關系的研究.國外醫學免疫學分冊.2004,27(6):309-312.

    [2] 孫建軍,施勤.0X40/0X40L的生物學特征及功能.上海免疫學雜志.2003, 23(2):136-138.

    [3] 章海濤.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機制.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6,15(l):66.

    第5篇:免疫學分析方法范文

    方法:從2012年一年間來我院的就診者及體檢者中篩選病例,對其血清樣本用酶聯免疫法進行乙型肝炎Pre-S\1蛋白與免疫標志物檢測并按免疫學模式分為4組,進行Pre-S\1蛋白與HBsAg相互關系的統計學分析與處理。

    結果:HBsAg陽性病例1846例中,Pre-S\1陽性者1795例,二者陽性一致率為97.24%;HBsAg陰性病例1205例中,Pre-S\1陰性者1205例,二者陰性一致率為100%。經統計分析4組陽性一致率無統計學差異(P

    結論:聯合檢測乙型肝炎Pre-S\1具有可以減少HBsAg漏檢帶來的醫療糾紛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Pre-S\1蛋白(Pre-S\1) 乙肝表面抗原(HBsAg)相關性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055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8-0058-01

    乙型肝炎Pre-S\1蛋白(Pre-S\1)是組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外膜蛋白的重要成分之一,其含有肝細胞膜受體,因此對HBV附著于肝細胞和誘導特異性免疫應答具有重要作用。Pre-S\1是由HBV前S基因編碼的,具有抗原性。它的免疫學檢測已在臨床檢驗中迅速推廣。本研究篩選出來我院就診的患者及體檢者病例3051例,通過同時檢測入選者的乙型肝炎免疫學6項指標及Pre-S\1,探討Pre-S\1在乙型肝炎免疫學診斷中的作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標本來源。為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一年之間來我院就診的門診及住院患者及健康體檢者,所有入選者均除外甲型、丙型、丁型及戊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者。

    1.2 試劑與方法。用酶聯免疫法(ELISA)檢測入選者的HBV免疫標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及抗-HBc-IgM及Pre-S\1)共七項。其中前六項為上海科華生物有限公司生產的試劑盒檢測,第七項Pre-S\1為威海威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試劑盒檢測。

    1.3 數據處理。首先將納入病例根據HBsAg陽性與否分為2組,再根據同一受試者HBsAg與Pre-S\1檢測結果繪成配對四格表(見表1),比較二者的一致百分率及相關性。再將HBsAg陽性病例按照1、4、5陽性,1、3、5陽性,1、5陽性及1、3陽性分為4組,根據各組同一受試者HBsAg與Pre-S\1檢測結果繪成統計(見表2),計算各組Pre-S\1與HBsAg的一致百分率。用SPSS16.0統計軟件比較各組有無統計學差異,兩項指標采用配對卡方檢驗,多組比較用多組頻數分布的卡方檢驗。檢驗水準α=0.05,P

    2 結果

    一年中篩選病例3051例,HBsAg陽性病例1846人,占總人數的60.5%,其中Pre-S\1陽性者1795人,占總人數的58.83%,二者陽性一致率為97.24%;HBsAg陰性病例1205例,占總人數的39.5%,其中Pre-S\1陰性者1205人,二者陰性一致率為100%(見表1)。HBsAg陽性者中,Pre-S\1與HBsAg呈正相關(P

    HBsAg陽性病例根據免疫學模式分為4組的統計數據見表2,其余5例是較少見的類型,為單純HBsAg陽性3例,1、4陽性及1、2、4、5陽性的各1例,Pre-S\1檢測均為陽性。經統計分析4組陽性一致率各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

    3 討論

    乙型肝炎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病,患者機體的免疫狀態及治療效果的評估是醫患雙方都十分關注的問題。在臨床HBV檢驗中,會遇到臨床上少見的免疫模式,由于HBV基因變異導致HBeAg和HBsAg漏檢帶來的醫療糾紛增多,這類事件給醫務人員造成負面影響。如何能夠盡早發現HBV感染,簡單、快速、特異地診斷HBV、監控病情進展及預測病毒變異趨勢并及時調整診治方案已成為檢驗醫學和臨床醫學急需解決的課題。作為一種新的HBV免疫檢測指標,Pre-S\1能否在HBV感染及病毒復制中作為一種重要的免疫標志物已經引起研究者的極大興趣和關注。

    本研究分析HBsAg陽性病例1846例,發現HBsAg陽性與Pre-S\1陽性一致率高達97.24%,且Pre-S\1與HBsAg呈正相關。這一研究結論可以提示臨床檢驗工作者,在檢測乙型肝炎免疫學6項指標的同時聯合檢測Pre-S\1,檢驗結果可以得到互相印證,因而可以減少因HBeAg和HBsAg漏檢帶來的不良后果,更好地為臨床服務。

    目前,關于檢測Pre-S\1陽性率的報導是有差別的,為了避免因為樣本量少導致的統計誤差,本研究篩選了一年中1846例HBsAg陽性標本進行檢測,并按照免疫學模式進行分組研究,得出各組之間陽性一致率并無統計學差異的結論。關于本研究檢測的Pre-S\1陽性率數據高于一些文獻報道[1-3],原因有可能在于我們選擇的病例的免疫學狀態存在差異,本研究入選者大都是本地區HBV慢性感染人群及其密切接觸人群;還不能排除由于選用了不同試劑盒導致陽性率有很大的差異;還有可能是由于隨著檢驗試劑生產技術及工藝的發展,Pre-S\1抗體制備技術的提高,使得以前的假陰性的實驗結果得到矯正。一般來講,免疫學診斷的敏感性不但取決于所用方法的敏感性,而且取決于抗原/抗體的純度和活性。本研究使用的威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試劑盒,該產品是利用基因工程抗體技術制造,避免了傳統Pre-S診斷試劑因抗點不全影響檢出率的弱點。下一步很有必要對不同的試劑盒陽性率做一對比,并對Pre-S\1結果不一致的病例進行研究。

    總之,Pre-S\1作為一種新型的乙肝免疫標志物,聯合檢測具有減少因HBsAg漏檢帶來的不良后果的重要作用。關于在乙肝病毒復制及病情發展及病毒變異中可能作用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和明確。

    參考文獻

    [1] 秦東春,梅園丁,王紅梅.HBV-DNA、乙肝前S1抗原與HBV血清標志物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7,17(8):1484-1485

    第6篇:免疫學分析方法范文

    研究對象、方法和結果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在加拿大Mc Master大學提出的,它是“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的教學模式。它注重知識應用和技能培養,已成為西方醫學教學的主流。近年來,我國第四軍醫大學、浙江大學醫學院等已在七年制或研究生實習階段進行了PBL教學。在筆者所在學校,護理專業學生所占比例較大,提高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在護理專業中的教學效果尤為重要,為此我們在護理專業中首先進行了病原生物與免疫學PBL教學法的研究。

    研究對象 將2012-2013學年第二學期開課的12級高中起點大專護理專業一年級學生、四個班級共計210個學生隨機分為兩個大組:實驗組(106人)采用PBL教學法,對照組(104人)采用傳統教學法。兩組學生在入學分數方面無統計學差異。

    研究方法 教學內容為《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中球菌、腸道桿菌和其它微生物;兩組學生由同一位教師授課,所用教材為李光武和劉文輝主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兩組的教學大綱、教學目標、授課時數、教學進度均相同。實驗組再以每7人分成小組,提前1周至2周將教師設計好的問題發給每小組,讓他們根據教材、參考圖書館圖書和網絡資源,與小組成員討論或請教老師,找出問題答案。在課堂上由各組代表依次發言、老師分別予以點評和講解。對照組,老師按預先準備的教學程序,有步驟地依次講授,以完成教學目標,課后留復習題以便學生復習鞏固。教學效果評價方式為:對兩組學生采用閉卷考試,題型是名詞解釋、簡答題及病例分析題,滿分為100分。

    統計學分析 采用SSPS v13.0統計軟件對兩組的成績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

    研究結果 兩組成績經SSPS v13.0統計軟件獨立樣本t檢驗后,其P值等于0.503,大于0.05,說明兩組成績沒有統計學差異,即PBL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的教學效果相似,雖然平均成績實驗組略高于對照組。見下表:

    討論

    本次研究只是從兩組的成績來體現兩種方法的優劣,或許不能全面評價PBL教學法的優越性,但出現這樣的結果并非異常。原因可能有:學生從小學到高中階段接受的都是傳統教學法,到大一時才初次接觸病原生物與免疫學這門課,此時他們對相關醫學知識了解的較少;一些學生的高考成績較差,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善于獨立思考和搜集資料;上課時不善于主動發言和教學互動,傾向于等著老師給出答案。而PBL教學法對他們來說又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他們對這種教學法表現出不適應。此外,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高職高專院校每個學期開的課要比國外院校開的多,學生熱衷于參加的校內社團活動多,對教師布置的問題沒有進行必要的準備。因此,每當課堂提問或者小組發言時,只有那些學習動機明確、口齒伶俐、性格外向、自信的學生發言,有些性格內向、缺乏交流技巧的表現也不太理想。另外,我國的教育教學資源有限,教師人數不足、學生數量太大是國內推行PBL教學法的一個最大障礙。我們無法實現7名至8名學生配一名導師,對于這種“橋梁課”常兩班合堂,幾百個學生只有幾個教師指導。現有的教材適于傳統教學法,圖書館、網絡等設施尚不夠健全;教師的教學觀念、角色轉變尚需加強,教師對PBL教學法也有許多的不適應。

    PBL教學法在我國開展較晚,在筆者所在校更是嘗試階段。如何使PBL教學法發揮出應有優越性,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方面:第一,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要認識到這種教學法的優越性并重視推廣;第二,廣大教師應掌握并積極嘗試這種教學法;第三,建議在大學第二學年以后的專業課開始嘗試PBL教學法,因為新生自學能力、查閱文獻資料能力及自律能力稍差,難以適應從傳統教學法向PBL模式的轉變;第四,對PBL教學法的評價方法進一步優化,以便能充分體現該教學法的優越性。

    參考文獻

    [1]李婉宜,李虹,楊遠.啟發式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西北醫學教育,2002,10(4):237-238

    [2]Neville AJ,Norman GR,Geoff R. PBL in the undergraduate MD program at McMaster University: Three iterations in three decades. Acad Med.2007,82(4):370-374

    [3]李艷麗.淺談組織胚胎學PBL實驗教學方法的體會與探索[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17):2852-2853

    第7篇:免疫學分析方法范文

    關鍵詞:案例式立體教學法;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應用

    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在醫學教學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1]。目前普遍存在醫學基礎課與臨床醫學專業課嚴重脫節的情況,且《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免疫學部分知識點深奧難以理解,病原生物學部分內容繁雜,邏輯性較差,不易講解。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意識,將課堂上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應用緊密結合,已經成為我們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課題[2]。案例式立體教學法(CaseThree-dimensionalTeachingMethod)是將案例教學法和立體教學法有機結合,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醫學圖像三維重建術和多媒體技術等技術,結合多媒體教學、視頻教學、精品網絡課程、電化教學等手段,精心設計教案、課件、立體展現仿真(也稱為虛擬或數字)病人、病例討論資料[3]。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較,其將實際臨床問題引入課堂,立體直觀系統展現教學內容,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果,具有極強的實踐意義[4]。本研究首次在《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課堂上引入CTTM,并評價其效果。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選擇同一年級臨床醫學1401-04及1405-1408兩個班級作為研究對象,按不同班級將學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試驗組120人,對照組116人,兩組學生入學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1.設計教案及課件。

    根據教學目的、重點難點,設計具有針對性并且具有感染力的真實案例,使學生不僅能夠接受課堂講授的知識點,更重要的是能夠對這個真實的案例有所觸動,印象深刻。每一個案例都要結合一定的圖片和視頻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并上傳至超星網絡平臺(由超星公司開發的一款全國的網絡課程在線學習平臺),供學生自主學習或下載。

    2.實施教學。

    試驗組采用CTTM教學方法:將試驗組60名學生隨機分為6組,每組設一名組長,組長組織小組討論,收集歸納組員的反饋意見,協助教師維持課堂秩序。學生在組長的組織下,利用超星網絡平臺進行教學資源的查閱、下載、完成階段性作業以及與教師、同學進行課堂討論。對照組學生和試驗組學生由同一位教師授課,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課堂模式。

    (1)下發案例及提出問題。

    通過超星網絡平臺,教師下發案例及提出問題。所有案例據來源于臨床真實案例,由授課教師、臨床系專任教師以及臨床醫生共同編寫完成。下面以速發型超敏反應為例:案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受空襲影響,大部分地區變為廢墟。戰后重建之一就是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柳杉生長速度快,木材質地優良,所以被大批量種植。上世紀60年代末,長大成材的柳杉開始大量產生花粉,每年春季來臨,很多日本人出現鼻癢、噴嚏,眼癢、流淚,甚至呼吸困難等癥狀。問題:①請問案例中日本人的癥狀是什么疾病?②此種疾病的發病機制是什么?③很多病例就在你我身邊,大家一起來說說。

    (2)討論交流及解決問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案例及解決相關問題,其他各組可以給予補充,對有爭議的問題,學生之間沒有確定的解決方案,留授課教師總結。這個環節需要的時間為1學時。

    (3)授課教師總結。

    教師按照教學進度表及課程標準,講授此次課的理論知識,對案例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并解答學生的疑惑。此環節需要的時間為1學時。

    3.效果評價。

    該課程所有課時結束以后,采用相同的一份試卷對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期末測試。

    4.統計學方法。

    期末考試成績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成績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試驗組期末考試成績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研究結果表明案例式立體教學法教學效果明顯,可提高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

    三、討論

    此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案例式立體教學法,將實際臨床問題引入課堂,理論知識的學習則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展開,以超星為學習平臺,借助真實臨床案例的針對性、直觀性及實際聯系密切等特點,縮短了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的距離。學生帶著實際問題學習,目標具體而明確,可學到實際臨床應用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獨立工作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增加了班級的凝聚力。

    四、結論

    綜上所述,案例式立體教學法使學習過程更加的生動有趣,學生可學到實際臨床應用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案例式立體教學法可以明顯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姚韻靚,魯林榮.卡牌類教學在《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4,2(30):273-4.

    [2]徐蘭,俞赤卉,初明,等.翻轉課堂和情景式教學在免疫學實驗課中的設計與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4,34(6):898-914.

    [3]祖雄兵,張暉輝.案例式立體教學法在泌尿外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22(10):103-4.

    第8篇:免疫學分析方法范文

    【 關鍵詞 】 肺癌;腫瘤;標記物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tection of lung cancer tumor markers, diagnosis, histological type, clinical staging,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monitoring for early lung cancer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methods of tumor markers continue to be discovered,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but because of lung pathology of diversity, complexity and heterogeneity of the same kind of pathological tumor biological behavior of tumor cells, has yet to find a sensitive and specificity were high TM. One of the results of future research is to explore new can actually be used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ensitive and specific markers of lung cancer.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multiple TM can also be regarded as a means to improve cancer detection rate.

    Key words:lung cancer; cancer; markers

    肺癌是世界范圍內最常見、致死人數最多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增長速度亦高居各惡性腫瘤之首。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和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占肺癌總數的80%。由于肺癌起病隱匿,目前仍缺乏有效的篩查和早期診斷方法,患者出現癥狀時多為晚期,預后較差,總的5年生存率不超過15%,有癥狀者≤10%。但在早期診斷的肺癌患者中,手術治療的預后較中晚期肺癌明顯改善,其生存率可達70%。臨床上傳統的診斷方法如胸片、支氣管鏡、痰細胞學檢查等方法,缺乏足夠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大多數肺癌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因此,臨床上急需一種能夠早期診斷肺癌的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常用的肺癌腫瘤標記物: 

       非小細胞肺癌(主在是鱗狀細胞癌、腺癌及腺鱗混合性癌等)的相關標記物主要有:CEA、Cyfra21-1、 CA125、 CA153、TPA及SCC-Ag(鱗狀細胞癌抗)。 小細胞癌(即燕麥細胞癌,較為多見,而且惡性程度高,預后較差)相關標記物主要有:NSE、ProGRP、CA125、Cyfra21-1、CA153。 

       ⑴ CEA(陽性標準≥5ng/ml)以肺腺癌水平最高,肺腺癌CEA陽性率為54.2%~83.3%。在肺腺癌組中血清CEA水平與病期呈正相關。CEA是一種廣譜的腫瘤標記物,雖然不能作為診斷肺癌的特異指標,但在肺癌的鑒別診斷方面仍有重要臨床價值。 

      (2) Cyfra21-1( 陽性標準≥3.3ng/ml ) 是一種酸性多肽,水溶性細胞角蛋白,主要分布在肺泡上皮。當這些細胞發生癌變時,可釋放Cyfra21-1進入血液循環,導致Cyfra21-1的血清水平升高。肺癌中晚期患者血清中Cyfra21-1含量明顯升高。Cyfra21-1是鱗狀上皮細胞癌目前首選的腫瘤標記物,靈敏度可達60%,特異性可達95%。它對非小細胞肺癌的早期診斷、療效監測和預后判斷均有重要意義。肺癌根治術后Cyfra21-1的濃度顯著下降,若持續升高,應考慮腫瘤進展和復發。 

     (3) NSE 是檢測小細胞癌的首選標記物,60-81%的小細胞癌患者NSE升高,NSE也可作為神經母細胞癌的首選標記物,NSE(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對該病的早期診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健康成人血清NSE均值為5.2ng/ml,(正常值

    2 結果 

    近年來,在肺癌的輔助診斷方面,腫瘤標記物(tumor marker, TM)的研究十分活躍。腫瘤標記物是指在腫瘤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所產生或分泌并釋放到血液、細胞、體液中,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它具有高效、高靈敏、方便、標本易獲取及創傷小等優點,因此檢測、篩選及鑒定腫瘤標記物一直是肺癌早期診斷研究的重點。 

    3 討論

     隨著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技術、高通量技術及生物信息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腫瘤標記物的篩選和鑒定亦將步入一個新的臺階。這不僅為腫瘤研究帶來了新的思維方式和研究領域,而且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已經廣泛涉及到腫瘤的早期篩查、診斷、分類、治療以及與后估計等方面,這是邁向臨床蛋白質組學的第一步。  

    今后腫瘤標記物的研究將向以下幾個方向發展:①腫瘤的分子分期標記物:應用蛋白質組學研究策略對腫瘤進行分子分期,這將有助于腫瘤的個體化治療;②腫瘤標記物的簇分析:聯合多種腫瘤標記物,根據蛋白質譜或基因表達譜的改變進行多變量分析,客觀地分析和判斷病情:③無創或微創篩查:尋找無創或微創方法,進行腫瘤的早期診斷和風險人群篩查。腫瘤標記物的研究策略為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帶來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必將會極大地推動腫瘤研究的進程,為人類最終戰勝腫瘤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章華礎,肖祥熊.腫瘤標志物檢測在肺癌診斷中的應用.放射免疫學雜志,2003,6(5):310.

    [2]何云南,何斌,閔洪懷.血清CEARIA對肺癌的診斷意義.放射免疫學雜志,2012,6(2)80.

    [3]金華生,唐榮華.腫瘤標志物CA250IRMA的診斷價值.放射免疫學雜志,1993,6(1).

    第9篇:免疫學分析方法范文

    微生物學與免疫學臨床思維能力實驗教學

    臨床思維能力,是醫師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對疾病的臨床表現進行綜合分析、邏輯推理、鑒別診斷,從而找出主要矛盾加以解決的能力。這是臨床醫師最重要的基本功,是鑒別一個醫師醫療水平高低的關鍵,也是評判一所醫學院校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是學習臨床醫學的基礎學科,在實驗教學中引入臨床思維能力培養有助于在臨床工作中進一步鞏固和拓展所學的理論知識,直接關系到學生畢業后的業務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它既是我們基礎醫學課程教學中的一個中心環節,又是臨床教學中必須面對的一個難題。為此,我們在2007級臨床專業的病原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進行了改革探索,改革了實驗教學內容,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一、方法和手段

    1.改革實驗內容,增強實驗針對性

    (1)刪減免疫學部分陳舊內容,增加臨床新方法

    免疫學的迅速發展,使得敏感性、特異性較低的免疫學診斷方法逐漸被臨床檢驗所淘汰,因此在實驗內容設計時,刪減陳舊過時內容,增加臨床采用的新方法,可直接縮短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的距離。具體做法是:將凝集反應中的間接凝集抑制法妊娠診斷試驗改為免疫標記技術的層析法;將沉淀反應中環狀沉淀和瓊脂擴散改為多媒體示教;將凝集法鑒定細菌和間接凝集法中的抗“O”試驗、類風濕因子測定作為重點操作內容。

    (2)重新組合、編排微生物學部分實驗內容

    為提高學生實驗興趣,培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對實驗內容編排做了調整,將皮膚消毒試驗和咽喉部細菌檢查試驗提到革蘭染色之前,和細菌形態結構觀察安排在一起。經過培養,長出來的細菌作為革蘭染色的材料,同時對此菌做藥敏試驗。這樣安排既教會了學生細菌形態學和生理學常規檢查方法,又讓學生熟悉了臨床細菌檢驗的一般程序。檢驗標本來自學生自身有助于提高學生實驗興趣。

    (3)按專業要求合理設計各專業實驗內容

    在編排實驗內容時,我們根據各專業的大綱要求,充分考慮專業特點,合理設計了與專業相關的實驗內容。如護理專業設計的是手指上細菌的檢查,包括分離培養、革蘭染色。增加了空氣中細菌數檢查,紫外線殺菌的效果觀察,高壓蒸汽滅菌效果的觀察;臨床專業實驗內容重點放在疾病的診斷上,如肥達氏反應、外斐氏反應、抗“O”試驗、乙肝五項檢測和藥敏試驗。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用齒垢作為革蘭染色材料,各論部分增添了口腔厭氧菌檢查。

    2.圍繞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參與主動性

    (1)根據實驗教學目標,設計自主性實驗

    根據實驗教學目標,引導學生設計自主性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培養基,把自己的手指及口腔中的牙垢的病材進行自己接種培養,自我觀察,自我鑒定。這樣,學生不但了解到了細菌在人體中分布,而且看到了自身體表都有哪些細菌的存在,提高了學生對消毒滅菌的重要性的認識。因為是自身細菌的檢查與培養,更加提高了學生興趣性。結果證明,實驗小組把一些必要的試驗(紫外線殺菌試驗、消毒與滅菌試驗、革蘭氏染色試驗)穿插在系列試驗中進行,重點突出,目的明確,步驟清晰,便于學生預習、自學試驗操作。

    (2)成立實驗興趣小組,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通過成立實驗興趣小組,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興趣小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實驗室做一些包括所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培養基和試劑的配制、滅菌、檢測結果的觀察、分析,實驗完成后材料的后處理和玻璃儀器的清洗等工作。客觀上去除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心理,提高了學生主動獵取知識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二是強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術,提高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改變了過去教師做示教,學生全圍在教師身邊看,但要看清楚教師的正規操作方法是很困難的。對興趣小組學生開放了微生物實驗室。實驗室全天對學生開放,學生們都是安排大塊的時間來實驗室做實驗,實驗指導教師隨時進行指導。通過該綜合大實驗,學生不僅可以掌握臨床病原微生物指標檢測方法,也鞏固了以前所學的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術:如培養基的配制,滅菌鍋的使用,微生物無菌操作技術接種、培養,革蘭氏染色,抗體的制備等技術,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實驗動手能力,把所學基本技術連貫起來用于實際工作中。

    3.仿真實驗教學

    根據實驗教學目標,在實驗教學中引入病例分析,不但能將理論知識和實際臨床相結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該實驗教學手段可以有力地提高學生的“三會”能力,即“會開化驗單、會看化驗單、會分析和應用化驗結果”。具體做法是深入教學醫院精心挑選適合教學目標的臨床病例,在做實驗前供學生討論,自主設計仿真實驗。如我們從臨床醫院取一部分病人標本培養未知細菌標本,讓學生根據實驗目標,設計分離培養方法,自己接種、培養、鑒定、報告。讓學生不但掌握鑒定要點,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另外在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提問,使用表述和反饋等學習方法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甚至請患者進課堂講授親身經歷,課堂氣氛活躍,教學過程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成人网| 777奇米四色成人影视色区|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成人免费淫片免费观看| 四虎成人永久地址| 成人午夜又粗又硬有大| 国产成人AV综合色| 欧美成人午夜做受视频| 成人动漫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a|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成人黄18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成人欧美1314www色视频|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网站入口| 久久成人免费大片|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1000部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免费成人在线网站|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午夜|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成人影片麻豆国产影片免费观看| 1000部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免费成人福利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四虎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成人a|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四虎成人免费网站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