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現代藥物發展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業問題永遠都是最基礎的問題,中國更是如此。糧食一旦吃緊,國民經濟的基礎就會動搖。”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朱信凱說,“我們不能奢想13億人的嘴巴系在糧食進口上。”
我國糧食總量基本平衡,但品種結構矛盾仍然突出。農業部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品種自給率達到100%,但粳稻供求偏緊,大豆缺口較大,綠豆等雜糧供求也出現偏緊的情況。
同時,糧食生產靠天吃飯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變。農業基礎設施條件還比較差,抗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弱。近年來,我國每年因氣象災害損失糧食1000億斤左右。自然災害呈加重態勢,糧食生產風險越來越大。
一些專家表示,農業生產連年豐收,糧食產量連創新高,各種支撐力量已經繃得很緊,稍有松懈極有可能出現滑坡。而人多地少的國情使得糧食安全問題仍然存在。“十二五”時期,保障糧食安全仍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首要任務。
“十二五”時期,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要達到5.4億噸以上,與上一個五年規劃提出的1萬億斤目標相比,增加了800億斤糧食。
中國人口多、食品消費量大,恩格爾系數較高,農產品供給狀況和價格對于物價的影響很大。確保農產品的穩定供給,保持市場價格的基本穩定,是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
圍繞如何保障糧食安全以及農產品穩定供給,專家積極建言獻策。
“確保穩定的耕地面積,是農業穩步發展、糧食安全的基本。我國耕地面積的量,從來不是過剩,而是時時刻刻要有吃緊的觀念。”朱信凱說,首先是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嚴格保護耕地,加快農村土地整理復墾。
加強以農田水利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到去年年底全國49%的農田實現了有效灌溉,如果解決好水源問題,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加大節水力度,還可以進一步擴大有效灌溉面積。一些專家建議,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更重要的是要打破部門利益藩籬,擴大基層參與權利。在統一的地方水利建設規劃下,集中有計劃地使用資金,提高水利建設資金使用效率。
關鍵詞: 公共選修課 《當代藥物科學》 科學素質
公共選修課是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的人文科學素養而面向全校大學生開設的課程。但目前公共選修課的效果并不理想[1]。如何上好公共選修課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當代藥物科學》是為了使學生接受藥學的相關教育,概要地了解藥學各學科的發展歷史、基本概念、研究領域、研究方法、主要成就及藥學的發展前沿和尚未解決的問題,進而對藥物及制藥行業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而開設的一門校級公共選修課程[2]。該課程自開設以來得到了學生的好評,先后被評為校級通識教育核心選修課和校級精品課程。如何更好地加強課程建設,讓學生在課堂上既學習到豐富的藥學知識,又很好地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是本課程作為理工科的校級公共選修課一直追求的目標。筆者將以《當代藥物科學》課程為例,分析問題,希望能對理工科公共選修課的開設提供參考。
1.公共選修課的受眾廣,學生專業背景各不相同
公共選修課面向全校學生開設,選修該課程的學生涉及各個專業。通過對選修本課程的學生組成進行分析發現,學生中文科生占有很大比例。學生專業背景不同,對藥學相關知識的掌握也不盡相同。如何把一門理工科的課程講深入淺出,既讓文科專業的學生聽懂并理解,又讓理工科專業的學生學習到內容新穎的知識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對課程設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公共選修課承擔傳授科學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任務
公共選修課的主要任務一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二是培養學生的科學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通過總結該課程的授課經驗,筆者認識到,《當代藥物科學》課程的內容除了要介紹藥學的基本知識和前沿內容之外,還要增加一些關于藥物的發展史及藥物研發相關的知識,通過藥物研發的過程提高學生的科學人文素養,這對各專業學生都非常重要。首先,文科專業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的了解比較少。對藥物的發展史及藥物研發過程進行講解,可使學生了解到自然科學研究的內容及研究的思維方法。其次,理科專業學生通過對藥物發現過程及對科學家科學精神的了解可以提高科學研究興趣,使其更具有創新精神。
3.精心設計授課內容,重視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
《當代藥物科學》課程可能涉及的內容可謂浩如煙海,如何從眾多的教學素材中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是該課程成功的關鍵。考慮到公共選修課的特點,筆者在公共選修課的教學內容選擇上著重加強了如下幾部分。
第一,強化《當代藥物科學》課程內容中藥物的發展史部分內容。通過該部分內容的講解,學生了解到人類藥學的發展史,認識到藥物研發的重要性,與制藥產業發展的意義。在該部分內容的講解中,著重講解我國古代的藥學發展的輝煌歷史,及我國近代藥學發展滯后的情況,激發學生的愛國激情及為我國科研事業奉獻的熱情。
第二,加強對藥學研究前沿知識的介紹。在該部分內容中重點介紹藥物研發中的組合化學、高通量篩選、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生物制藥等相關知識。通過該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到,藥學的進步是科學技術進步的結果,人類的健康長壽需要科學的發展保障,以此激發同學們投身科學研究,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奮斗的熱情。
第三,在課程體系中加強中藥相關內容的講解。通過該部分內容的講解,學生認識到我國有著光輝的藥學發展史,同時,中醫中藥是我國的寶貴遺產。介紹中藥的四性五味、升降沉浮、歸經、炮制及中藥現代化等內容,讓學生了解中醫中藥的主要內容與科學內涵,增強學生對中醫中藥的認識及傳承中醫中藥的信心和決心。
第四,在講解天然藥物化學及化學藥物內容時,重點講解一些藥物的發現的歷史。如在講解抗瘧藥物青蒿素時,詳細講解青蒿素發現的歷史背景及過程,特別是屠呦呦教授在發現青蒿素過程中所作的貢獻。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在科學研究中文獻調研、大膽假設、認真論證的重要性;在講解抗腫瘤藥物紫杉醇時,重點介紹該藥物的發現歷史的漫長性,從發現該化合物到該化合物被臨床應用于腫瘤的治療,到全合成,有多少科學家進行過不懈的努力。通過該實例,學生了解了科學研究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4.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是對教學內容的有益補充
公共選修課程一般為大班授課,選課人數一般在100人以上,如何在大班級授課過程中更好地傳授人文科學精神,需要采用多樣化、合理的教學手段。首先,采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強化視聽效果,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可以在課堂上適當采用PPT課件,關于藥物歷史、研發、生產的短片等多媒體手段。其次,演示實驗可以增強學生對科學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使學生對藥物科學產生濃厚興趣。例如,在講解到生物堿的提取中可以演示生化法提取茶葉中咖啡因的實驗[3]。學生通過該演示實驗對升華法提取天然產物的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時對藥學實驗也躍躍欲試,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再次,課堂討論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氛圍。例如,在講解抗老年癡呆藥物時,首先,給學生講解老年癡呆疾病是一種多病因的疾病。氧化、金屬離子、神經遞質的減少、β-淀粉樣蛋白、雌激素等因素在老年癡呆的發生發展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治療該疾病的主要藥物為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4]。然后讓學生討論如何開發出新型的抗老年癡呆的藥物。我們驚奇地發現,學生通過短暫的討論之后能夠給出多靶向藥物的研究思路[5]。而這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老年癡呆疾病新藥的研發方法。因此,讓學生對同一個問題進行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對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很大的幫助。
公共選修課程的建設需要學生、教師、學校的共同努力。我們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對《當代藥物科學》進行教學改革,希望通過加強課程建設,讓學生在課堂上既學習到豐富的藥學知識,又很好地提高科學素養,進而將該課程建設成為學生滿意的公共選修課程。
參考文獻:
[1]黃曉靚.大學公共選修課現狀調查與思考.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5:130-131.
[2]史大華,劉瑋煒,孫吉佑,陶傳洲,躍強,唐麗娟.公共選修課《當代藥物科學》的教學初探.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42-42.
[3]楊玉權.用直接升華法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承德民族師專學報,1994,14:55.
[4]F.K.Salawu,J.T. Umar,A.B.Olokoba,Alzheimer’s disease:A review of recent developments,Annals of African medicine,2011,10:73-79.
作者:張繼東
古為今用中西互補
早在《史記》中已有記載,名醫扁鵲治好了虢國太子的“尸蹶”病。“尸蹶”是假死的病癥,患此病者會突然昏倒,狀若尸體,其實未死。當時,虢國國君以為太子死了,但扁鵲診斷出太子并沒有死,他在太子頭頂的百會穴下針,加上外敷及內服湯藥,將太子救醒過來。
其實,中醫治療急癥的歷史十分悠久,內容也很豐富。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創建了外感熱病的辨證論治體系;明清時期“衛氣營血”和“三焦”辨證體系的出現,奠定了“溫病”學的基礎。歷代醫家總結的一些方劑,如小柴胡湯、桂枝湯、承氣類方、生脈散、銀翹散等都是治療急癥的有效方劑,至今仍在臨床廣泛應用。
隨著現代醫學的傳入,中醫急診學的內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它不再是單純的以中藥湯劑和針灸推拿為主要治療手段,而是以中醫急診學理論為主體,以“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為原則,吸取現代急診醫學之所長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科急危重癥的一門新興醫學。
神奇的中醫藥
中醫藥治療急癥的確切療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就有不少,如:中風早期服用安宮牛黃丸,胸悶胸痛含服復方丹參滴丸、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等。
曾有媒體報道,某山區有197人吃了山荔枝后中毒,癥狀為劇烈嘔吐、腹痛、腹瀉。常規急救辦法是用洗胃、輸液、注射抗膽堿藥物治療,但當時人力、物力、財力不足,便考慮用中醫辦法處理,認為甘草能解百毒,采用生甘草單味治療,反復溫服,伴有發熱者加黃連粉沖服以清熱解毒,脫水較重的,加靜脈輸液。經過48小時的搶救,全部治愈,大多數患者于3-4小時,服藥3次后,消化道癥狀已經消失。
用得上的中醫急救小藥箱
臨床上,急診對中藥的需求量很大。急診中藥的應用主要是以注射劑及成藥丸、散、片劑為主,中藥煎劑仍較少用。較常用的特色中藥有:
復方丹參滴丸氣霧劑注射液多用于心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臨床急救,以用于治療心絞痛、高血壓、心肌梗死、腦梗塞等。
安宮牛黃丸在此丸藥基礎上改進研制的醒腦靜注射液具有芳香開竅、醒神止痙、清熱解毒等作用,是治療中風、癲癇、高熱、高血壓腦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乙醇中毒等的急救藥物。
參附注射液具有強心升壓、抗休克等作用,且在改善血壓、改善末梢循環方面優于單純西藥效果。靜脈注射藥物因藥液可直接注入血液,迅速達到有效血藥濃度。
麝香保心丸急救時具有緩解血管痙攣、擴張冠脈的特性,直接緩解心肌缺血和迅速控制心絞痛癥狀。相比硝酸酯類藥物,起效時間和緩解率近似,且不良反應少、禁忌證少、不出現耐藥情況。
速效救心丹增加冠脈血流量,迅速緩解心絞痛,用于冠心病胸悶憋氣,心前區疼痛,對絕大多數患者能在2-10分鐘內起作用。
注射用血栓通活血化瘀,通脈活絡。用于瘀血阻絡,中風偏癱,胸痹心痛及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癥等。
關鍵詞:牙科椅;醫改政策;口腔醫學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4)28-0003-02
1 牙科設備和口腔醫療的發展史
1.1 牙科設備歷史回顧
從17世紀中使用的弓型牙鉆開始,到18世紀中的發條式“森馬伊”牙鉆機,19世紀中期腳踏式牙鉆機問世,經歷了三百多年的歷史。最早無專門的牙科椅,而是用普通座椅,或將普通座椅稍加改造作為牙科椅使用。1790年出現了稍加改造的牙科椅,裝備了固定的頭托和右扶手。1875年出現了手搖牙科椅,已可以變換患者。20世紀初,出現了油泵牙科椅,很快普及并延續至今。
1.2 我國口腔醫療的發展
由于“牙病不是病”的觀念長期占據在我國民眾的潛意識中,牙科醫療也就被排在醫療發展序列的最后一位。這是束縛我國口腔醫療以及裝備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長期以來,我國口腔醫療體系整體裝備水平落后,與發達國家有極大的差距。從1949年到改革開放的三十年間,我國口腔設備總量據估算不超過1.5萬臺,醫院按行政級別配置牙科醫生,一般縣級醫院為1名,地級為3~5名,省級為5~10名,專業牙醫嚴重不足。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加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口腔醫療得以快速發展。1996年由衛生部在北京首次舉辦了口腔設備與技術展覽研討會,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口腔設備材料暨技術交流會,除此之外,每年還在廣州、上海、成都、西安等地舉辦有關醫療器械的大型交流會。參觀人員、參展商已涉及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為中國與世界口腔產業的接軌構建了堅實的橋梁。
1.3 政策的扶持
針對我國較落后,特別是縣級以下醫療行業落后的現狀,近年來,國家也推出了有力扶持政策,工信部等四部委聯合推出了“醫療器械專項扶持”政策;科技部于2011年11月公布了《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十二五”專項規劃》,對醫療器械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2013年,國務院了《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首次明確提出,202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的發展目標,明確支持創新藥物、醫療器械、新型生物醫藥材料研發和產業化等。業內人士認為,這將以重塑整個健康產業格局的方式,對傳統藥品和醫療器械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根據工信部統計,2012年全國醫療器械產值為1398.6億元;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推算,產值超過3000億元。據保守估計,到2015年醫療器械產值將達到4500~5000億元。這些都預示著醫療器械行業機遇的到來,行業成長潛力巨大。
2 現代牙科椅
2.1 現代牙科椅的結構
現代牙科椅一般是指液壓或電動牙科椅,采用電腦板控制,用以承載牙科患者并可以變換乘坐者的醫療設備。牙科椅的結構一般可分為底座、升降裝置、俯仰裝置、頭枕、靠背、座墊軟墊、扶手及電氣控制等幾部分,它的動力系統一般是電機或液壓裝置,醫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預設幾個常用的椅位;按照它與牙科治療臺的連接關系可分為機椅連體式和分體式,機椅連體式又可分為機載椅式和椅裝機式;另外還有三折式牙科椅。在實際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將牙科綜合治療機和牙科椅整體統稱為牙科椅。機椅連體式和分體式牙科綜合治療機各有優缺點,椅裝機式牙科綜合治療機在牙科椅升降時可以保持手術燈、器械盤、痰盂等與乘坐者同步運行,相對位置穩定,而分體式牙科綜合治療機在這一方面往往不同;但分體式牙科綜合治療機在運輸、搬運、安裝方面卻占有優勢,而且牙科患者在變換時,手術燈、器械盤等不會晃動。
2.2 國內牙科椅的設計和生產工藝
目前國內專業生產牙科椅的廠家已有幾十家,較大的有西北醫療、佛山中創、蘇州公理福、佛山西諾德、上海菲曼特、佛山盛田等。
牙科椅產品也從最初的功能型向美觀化、人性化發展,大量注塑、壓鑄模具的投入,高檔進口皮革面料、仿真皮的使用,數字化技術的應用,都提高了產品的檔次。各種新功能、新材料、新造型的產品不斷推出,代表產品有種植型牙科椅、兒童型牙科椅等。
2.3 國內牙科椅的市場占有率
隨著醫療行業和國內外貿易日益擴大的發展,牙科椅產量逐年上升,競爭也日趨激烈。據統計,2013年僅西北醫療牙科椅產品銷售量就達到7000臺,創歷史新高。但是,國產牙科椅依然只占領了中低端市場,在一些大醫院,高端牙科椅設備仍然采用進口。
在每次的國際口腔設備展會上,都可以看到國外口腔設備廠商的身影,其中德國展團、美國展團、日韓展團規模都很大,比較知名的商家有Kavo、西諾德、A-dec、卡斯特里尼、普蘭梅卡、日本森田、韓國新興等,他們都是國內廠家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起步晚,工業基礎差,技術落后,重視度不夠,研發企業少,管理不到位,還有品牌效應等。不過這些已慢慢得到了改善,國內企業通過各種合作,合資等方式,也獲得很快的發展,行業整體正在向國際水平靠近。
3 牙科椅的未來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較快提高,人們只會對口腔保健、美容越來越重視,由此引出市場對牙科椅的需求肯定也會越來越大,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政策的支持、資金的投入、診療環境的美化,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牙科椅產品也終將會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過渡,市場前景依然廣闊。
牙科椅按我國醫院設備使用狀況,折舊年限一般為6年,雖然目前超期使用的現象普遍存在,但這仍會是潛在的客戶。
日益增多的個體口腔診所,也會帶來新的銷售量。個體口腔診所投資不大、易開業,適宜于小規模大數量發展。3月13日,國務院總理在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強調,要放寬醫療領域市場準入。4月15日,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回應,將推動簡化私人診所的審批標準、流程,并有望通過部門聯動、現場確認等方式提高審批效率。可以預見,將來具有濃厚商品服務色彩的口腔診所將占有中國口腔醫療市場的主導地位。
牙科椅未來的發展,應該堅持“以人為本”,設計制造出具有舒適、安全、快捷、周全特色的產品,還要注重衛生、環保方向的要求,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消除衛生隱患,防止口腔交叉感染,
4 結語
可以說,口腔醫療服務的水平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和富裕程度的標準之一。結合我國國情,口腔醫療服務的發展趨勢決定了牙科椅的需求在相當長時間里將呈上升趨勢,國內廠家必須緊緊抓住這個機遇,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國醫藥物資協會.2013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狀況藍皮書[R].2013.
[2]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40號.2013.
藏族醫學具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吸收印度醫學、大食醫學、漢族醫學而形成藏民族自己的醫學體系。它具有精湛的醫學理論、豐富的高原藥物、獨特的用藥和醫療手法。早在公元8世紀左右就有了醫學經典名著《四部醫典》,這部名著確立了藏醫的醫學術語、規則和系統,論述了藏醫學的理論基礎、人體構造、人體生理功能、病理診斷、用藥方法、衛生保健、行醫道德等。那么這個在8世紀左右形成的藏醫學,究竟跟19世紀興起的現代西方醫藥學是否相同?我們假定西方解剖的器官和藏醫器官的功能范疇是相同的,但事實上這些藏醫術語和西方解剖學器官的聯系很模糊,對藏醫來說更注重機體的功能作用,而西醫則以相應的組織解剖結構知識為基礎。如:西醫認為吸氣是由膈肌和肋間外肌的收縮完成,呼氣是由肋間內肌和腹壁肌的收縮完成。而藏醫學認為司呼吸的是“維系生命龍”。西醫學的膈肌等呼吸肌跟藏醫學的“維系生命龍”能劃等號嗎?一個是具體的物質一個是抽象的能量。西醫認為人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生命的核心是蛋白質以及核酸等處于不斷地分解、轉化與再合成的過程,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是碳、氫、氧與氮,這些元素組成高分子有機化合物。而從藏醫較多來說:人體內主要存在3大因素;7大物質基礎;3種排泄物。
這3大因素是人體活動的基礎,并且該因素能夠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維持著人體的正常生理能需要。龍、赤巴、培根雖各有其功能,但并非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協調統一地進行活動。例如,人的消化功能,先由“培根瘧及”磨碎食物,繼則由“赤巴覺久”將被磨碎的食物加以腐熟分解,“麥捻龍”負責“過濾”,分別清濁,使糟粕移入大腸,精微則被人體吸收。這就證明了藏醫是以機體功能為主,而不能以物質結構論證,也就是說不能用西醫的概念強加在藏醫學上,但這不是就說藏醫學和西醫學完全沒有聯系和相同點。如:藏醫胚胎學,將胚胎發育過程中分為魚期(相當于水生脊椎動物)、龜期(相當于爬行動物)及豬期(相當于哺乳類動物)等,體現動物進化過程的三個階段。正如恩格斯所說的:“母腹內的人的胚胎發展史,僅僅是我們的祖先從蟲豸開始的幾百萬年的肉體發展史的一個縮影”。這表明藏醫學早在1200多年前就發現同源器官逐漸出現了形態和功能上的變化,它跟現代西醫胚胎學一樣是生物進化論的重要證據之一。藏醫學關于胎兒之所以能發育成熟,則是全靠母親的營養物質通過臍帶供養胎兒的結果。用比喻來說,母親、臍帶與胎兒的關系就如水塘、水渠與莊稼的關系。母親好比水塘,臍帶好比水渠,胎兒好比莊稼,水塘中的水通過水渠,滋潤著莊稼,使之發育生長。此外,關于妊娠早期反應,懷孕后應當注意的事項及分娩的征兆以及遺傳的論述,都與現代醫學基本是一致。
西醫藥學具有微觀性的優勢,但宏觀性是其的弱點。在西醫治療過程中,藥物一旦進入人體,就開始對整個身體起作用,雖然也會產生局部的選擇性,但是不能卻不能保證病灶、病因以外的身體部位不受影響。西藥在使用過程中具有精確性好的優點,但是容易造成不準確或產生不良反應。藏醫藥學具有宏觀性的優勢,而微觀是其弱點,在藏醫的治療過程中,能夠保證用藥的整體準確性,安全有效,藏藥藥學對局部疾病的治療效果沒有西醫明顯,兩者結合使用,可以相互彌補,提高臨床效果,如利用醫聯合治療腰椎骨折,藏醫獨特的腰椎骨折整復手法能有效修復骨折脫位處,藏醫的火灸、針刺、藏藥薰浴等都可以有效的促進馬尾神經再生性恢復,藏醫治療該病在脫水、抗炎、對癥支持方面療效的不足,在配合西醫激素沖擊、抗炎、脫水等治療后療效顯著。
藏藥與西藥聯系密切,無論是藏藥還是西藥,它們的組成結構都是化合物分子,它們的作用對象都是人體,藏藥和西藥在物質及生物活性上都具有同一性,二者相互聯系,相互貫通,二者均順應了現代醫學發展的趨勢。
藏藥和西藥在物質基礎及生物活性上大部分均是由天然產物或人工合成化合物構成,二者均有國產品種也有國外產的品種,原有的湯、散、丸、膏、浴、擦濟等基礎上研發的發針濟品種,既可以用其做單劑,又可以做混合劑。雖然兩者業務術語區別很大,但是它們均服務于現代醫學技術,均為人類的健康服務。
總之,藏醫學與現代西方醫學即不是全等的,也不是沒有聯系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清楚地認識到細胞病例學的局限性。由于抗原和免疫的學說,由于重視臨床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現代醫學又開始重視古代體液病例學。
參考文獻:
[1]胥少訂,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10:636-641.
[2]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 第6 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826-838.
【摘要】 中藥配方顆粒是利用現代制藥技術,將符合炮制規范的中藥飲片制成的一種免煎煮的顆粒劑,自應用以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好評。筆者就其優點與傳統湯劑比較,分析我院在其應用方面存在局限性的原因,并探討解決辦法。
【關鍵詞】 配方顆粒;優點;湯劑;局限性;解決辦法
中藥配方顆粒是近幾年來發展較迅速的一種新的劑型,是以符合炮制規范的傳統中藥飲片作為原料,經現代制藥技術提取、分離、濃縮、干燥、制粒等工藝精制而成。中藥配方顆粒繼承和發揚了中醫藥理論,保持了中醫藥特色和優勢,改變了中藥湯劑的用藥方式,滿足了人們對藥物的“三小”[1](用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效”(高效、速效、長效)和“五方便”(攜帶、儲藏、運輸、調配、服用)的基本要求,因此有巨大的市場競爭力。中藥配方顆粒具有無需煎煮、安全衛生、服用方便、作用迅速、體積小、真空包裝,利于運輸、貯存與攜帶等優點,滿足了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人的需要。
我院是一所坐落在川東北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筆者統計了2009~2011年我院門診中藥房的中藥飲片和配方顆粒的使用情況:配方顆粒的使用雖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但處方數量只占中草藥總量的30%左右(銷售份額卻占全部中草藥的45%~55%),用藥科別也很局限,多集中在呼吸及消化內科、兒科范圍內。就其使用現狀的原因筆者分析
1 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1 中醫理論及傳統用藥習慣對中藥配方顆粒應用的影響
中藥的運用通常是由兩味或兩味以上的藥物組成。藥物經適當配伍后(即所謂君、臣、佐、使),既能增強其原來藥物療效,又能調和藥物偏性,體現“藥有個性之特長,方有合群之妙用[2]。中藥湯劑運用至今,已有數千年歷史,在《針灸甲乙經》序中有“伊尹……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的記載,說明早在商周時代已開始使用湯劑。《傷寒論》中113首方劑,其中有95方是湯劑。現在湯劑的飲片用量也占中藥的60%以上,“湯者蕩也,去大病用之”。因此,由于傳統理論思想的約束,湯劑在人們的頭腦中已根深蒂固。湯劑中的藥物,通過共同煎煮能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增強療效,緩和藥性。而中藥配方顆粒,直接沖服,沒有通過共同作用,這樣對它的廣泛使用產生了不利的影響。由于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中醫藥理論沿未有機融合等諸多原因,導致在臨床應用中存在一些問題。
12 中藥配方顆粒費用較高。筆者進行了處方比對,中藥配方顆粒相當于同等劑量中藥飲片費用的15~25倍,費用較高,患者不易接受[2],尤其是老年患者。
13 中藥配方顆粒應用范圍較小。目前在我院中藥配方顆粒僅供臨床配方、口服應用,還應大力拓展其使用范圍,可將其作為醫院制劑、皮膚、外科外用藥的原料。
14 對中藥配方顆粒的認知不足。某些醫生和大部分患者對其知曉率不高,作為藥房工作者應主動向其宣傳,使其充分認識到中藥配方顆粒的優點。
2 探討改變使用現狀的解決辦法
21 廠家應加大科研投入,扭轉醫患偏見
中醫遣方用藥通常講究整體觀念,辨證施治、隨證加減,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而靈活運用,中藥配方顆粒正適應這一臨床需要。廠家應協同科研單位,加強實驗研究,提供強有力的學術投入和支撐,扭轉醫患對配方顆粒“沒有共煎,不能共同作用”的偏見性的認識。進一步擴大其使用范圍。
22 針對醫、藥、患三方,加大對配方顆粒優勢的宣傳
通過加大宣傳,調動三方的“自覺性”,提高對中藥配方顆粒的認可度。
傳統中藥“飲片入藥,臨用煎湯”的用藥方式,已不適應現代人的生活節奏,中藥湯劑雖集諸味藥于一體,但是存在許多問題,如煎煮耗時、操作模糊、浸出不全、量大難服、攜帶不便、質量不穩定等。其質量的不可控性、臨床療效的不確定性與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越來越不相符,因而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和先進的中藥制劑技術、檢測手段,將中藥飲片制成顆粒已經是大勢所趨,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國內中藥市場良莠不齊,對臨床療效影響極其不利。而中藥配方顆粒由GMP認證企業通過現代醫藥技術精制而成,保證了藥品質量,有利于藥監部門的監管。因此中藥配方顆粒比傳統中藥飲片具有更大的優越性[3]。
中藥配方顆粒極大地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中藥飲片的調配是一項繁瑣、費時、費力,勞動強度大的工作。目前一直沿用傳統的稱量方法。由于調配時,藥劑人員稱量的差異性,分劑量的不確定性,以及患者煎煮、服用的模糊性,給疾病的治療帶來一定的影響。而中藥配方顆粒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這是傳統草藥所無法比擬的。應當認識到:科學合理的生產工藝提高了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率,節約了藥材資源。規模化生產節省了調配及煎藥的人工。同時配方顆粒體積小,便于貯存、運輸,節省了運輸成本和倉儲面積。配方顆粒便于保管,避免了藥材貯存中因霉變、蟲蛀、鼠咬等造成的損失。
23 以科學的、發展的眼光看待中醫藥現代化的問題
日本、韓國及我國臺灣省等生產中藥顆粒劑30多年,主要以傳統經方為主、輔以單味加減[4],產品均列入國家和地區的醫療保險,其產業化和國際市場占有程度均高于我國大陸。面對這種局面,作為中醫藥學工作者,應當積極順應中藥走向現代化、規范化、國際化、標準化的趨勢,深入了解其他國家和地區應用中藥配方顆粒的現狀,汲取他人的先進經驗和理念,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以科學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據統計,中醫臨床應用湯劑與中成藥的比例已從上世紀50年代的7∶3下降至現在的3∶7。飲片使用量的日益下降,反映中醫特色的辨證治療越來越少,直接影響到中醫藥的發展,因此飲片改革勢在必行。而中藥配方顆粒是中醫藥發展史上的重大改革,也是中醫藥走向現代化[5]、國際化的重要一步,該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已列入國務院《中藥現代化發展綱要》的發展戰略目標。
3 結語
目前,必須加大中藥配方顆粒的宣傳力度,緊緊地依靠現代科技力量,實現中藥配方顆粒產業化,擴大中藥配方顆粒的品種,完善質量監控體系,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成本,期待其早日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內,以減輕病患的經濟負擔,擴大其使用人群,才能突破現有格局。進一步推進中藥配方顆粒的廣泛使用,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相信中藥配方顆粒的發展前景必將十分廣闊。
參 考 文 獻
[1] 馬國平中藥配方顆粒臨床應用存在的問題中外醫學研究,2011,9(29):137138.
[2] 張潔,簡華杰對“免煎中藥飲片”難以推廣的原因分析中國藥師,2002,5(5):281.
[3] 胡晉紅,王忠壯,黃愛琴中藥飲片種類及其發展藥學服務與研究,2004,4(3):224226.
早在1849年,中國剛剛經歷不久,遠在西半球的美國已經進入了工業生產的迅速發展時期。來自德國的兩個堂兄弟查爾斯?輝瑞和查爾斯?厄哈特在紐約布魯克林一起開創了他們的偉大事業,這便是輝瑞公司(Charles Pfizer & Company,Pfizer)的最初由來。
輝瑞最初以生產精細化學藥品為主要業務,發展至今,已成為一個以研究為基礎的全球化制藥品牌大公司。它為人類及動物研究、開發、生產和推廣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開發了世界領先的處方藥以及許多國際知名品牌的非處方藥物。
企業使命9核心
20世紀80年代,伴隨著中國改革的發展,輝瑞進入中國市場,從此開始了長期投身于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歷程。1989年,輝瑞在大連建立現代化的工廠,正式在中國落下根基。之后分別在無錫、蘇州設立生產基地,現已擁有4條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現代化生產線。在各級政府、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下,輝瑞在中國的制藥業務得到迅速發展,員工總數已多達約 2500人。目前,僅制藥業務,輝瑞在中國各項目累計投資總額就超過5億美元,成為在華投資最大的外資制藥企業之一。
在談到為何會選擇中國時,輝瑞高層人士介紹:一種新藥的發現、開發和測試被視為世界上風險最大的研究過程,開發新藥的平均時間從20世紀60年代的6年延長到今天的12年,而且,約有一半新藥的候選化合物在后期臨床試驗階段遭到淘汰。因此,新藥研發越來越需要全球性合作。為了縮短研發時間,輝瑞一直在全球范圍內尋找科學家和最好的技術來進行藥物研發。在西方,技術和人才優勢正漸漸衰退。但在亞洲,人才優勢正處于不斷上升階段,于是,輝瑞選擇了中國。2005年,輝瑞在上海成立了藥物研發中心,為中國制藥業帶來新的經驗和理念。
進入中國以來,輝瑞始終承諾并致力于促進中國經濟繁榮發展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通過不斷引進、生產和推廣創新藥品,開展醫務工作者和患者的疾病控制專業培訓,健康意識普及教育等活動,積極參與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全力支持并促進中國衛生健康事業的深入發展。客戶至上、社區精神、尊重他人、力爭上游、團隊精神、領導才能、道德觀念、追求品質、革新創造――這是輝瑞的9大企業價值觀。輝瑞的價值核心不但體現了輝瑞人的信念和企業文化,也折射出輝瑞永恒不變的特質。輝瑞中國一直秉承“關愛生命,輝瑞使命”的理念,鼎力支持中國醫藥衛生行業的發展,為更多患者提供更完善的治療方案,讓更多人享受健康幸福的生活。
業務多元6+4
輝瑞中國的業務分為生物制藥業務(WBB)和多元化業務(PDB)兩大單元。
輝瑞生物制藥業務(WBB)的六大業務單元
基礎醫療一部:以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為治療領域。主要產品包括立普妥、絡活喜等。
基礎醫療二部:以止痛、中樞神經系統、泌尿和其他疾病為治療領域。主要產品包括萬艾可、西樂葆、左洛復、怡諾思等。
特藥/抗感染部:各種抗生素和眼科用藥。主要產品包括希舒美、特治星、舒普深等。
疫苗部:主要產品為七價肺炎鏈球菌結合疫苗,預防肺炎球菌引起的侵襲性疾病。
腫瘤部:主要產品包括治療腎細胞癌和胃腸道間質瘤的靶向藥物索坦,用于治療乳腺癌的阿諾新、法瑪新,以及胃腸道治療領域的其他藥物。
商務及多元化業務事業部:負責零售藥品的業務推廣。
多元化業務(PDB)的四大業務單元
營養品部:主要推廣各種嬰幼兒配方奶粉、孕產婦奶粉/營養補充劑、特殊配方奶粉等。主要產品包括金裝愛兒樂(1階段)、金裝健兒樂(2階段)、金裝幼兒樂(3階段)和金裝學兒樂(4階段)。惠氏品牌是國內配方奶粉市場的領軍品牌,深受中國父母的信任和喜愛。
健康藥物部:中國市場領導的健康藥物品牌善存(多種維生素礦物質)、鈣爾奇(鈣補充劑)和惠菲寧(感冒咳嗽產品),以其卓越品質,贏得中國消費者及專家的廣泛認可。
動物保健部:作為中國領先的動物疫苗、抗生素、驅蟲藥和獸藥供應商,其家畜用產品、家禽和狂犬病疫苗業務一直在持續增長。
膠囊業務部:在中國的主要業務是生產空心膠囊并供應健康產業,包括西藥、中成藥和營養保健品的用戶。輝瑞膠囊部是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明膠與植物空心膠囊生產商,其產品在中國被公認是質量最好的。
產品組合1+1+……
輝瑞以其無與倫比的產品組合,在心血管、內分泌、中樞神經、關節炎、抗感染、泌尿男科、眼科和抗腫瘤等治療領域,保持著世界領先地位。輝瑞中國不斷引進、生產和推廣世界領先的創新藥品,以造福廣大患者。所引進的創新藥品,均與全球保持同步。迄今,輝瑞已在中國上市了40余種創新藥品,其中8種藥品全球年銷量超過10億美元,分別是:立普妥、絡活喜、西樂葆、萬艾可、大扶康、希舒美、健豪寧和左洛復。
“偉哥”――萬艾可
在中國,知道藍色小藥丸――萬艾可 (偉哥,Viagra)的消費者遠比知道輝瑞制藥的人多得多。萬艾可的主要成分是枸櫞酸西地那非,美國輝瑞公司最初研發它的目的是治療心血管疾病,而治療男性障礙(ED)只是一個意外發現。自1998年3月,萬艾可被FDA(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正式批準上市以來,為全球ED患者帶來了福音,使無數家庭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據統計,全世界,每秒鐘就有四粒萬艾可被患者服用。輝瑞公司也因為萬艾可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先后吞并了華納蘭伯特公司和法瑪西亞公司,成為美國最大的藥品生產企業。
“旗艦藥物”――立普妥
阿托伐他汀(Atorvastain),商品名立普妥,是一種調脂藥物,最早由美國華納―蘭伯特公司研制成功。輝瑞公司兼并華納―蘭伯特公司后,立普妥成為輝瑞旗下的主要品種。立普妥的巨大成功,是推動了調血脂時代的到來,從而成為調血脂藥物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1997年,立普妥被FDA(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后在英國首先上市。大量臨床研究證實,立普妥是一種用于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癥、混合型高脂血癥的治療藥物。在2011年底之前,立普妥很可能會突破1000億美元的單藥銷售世界紀錄,成為醫藥史上第一個重磅藥之王。
“金字塔尖”――抗腫瘤藥物
[關鍵詞]藥物化學;教學改革;創新能力
隨著全球新藥研發投入的不斷攀升,創新藥物和藥物化學研究的進程正不斷深入。特別是癌癥、糖尿病、認知障礙和炎癥等疾病治療領域中一些新分子藥物的出現,使全球興起的創新藥物研究開發熱潮進一步加劇,同時也加深了人們對藥物化學學科的認識。藥物化學是建立在多種化學學科和生物學科基礎之上,設計、合成和研究用于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藥物的一門學科,研究內容涉及藥物的發現和發展以及藥物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藥理活性、作用機制、制備合成、體內代謝、臨床應用及構效關系等方面內容[1]。藥物化學學科不僅是藥物研究開發的基礎,作為藥學專業的必修課,在藥學教育體系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如何提高藥物化學課程的教學質量一直備受藥學教育工作者的關注,成為不斷研究和探索的重點課題之一。結合筆者對該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實踐經驗,本文將就該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探討,希望發展一種以創新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新的教學模式。
1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實現積極主動式學習
藥物化學作為一門藥學相關專業的專業必修課,是構建在多個基礎課程背景知識基礎上的,其內容紛繁復雜,專業性很強。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如果完全按照教材各章節的編排模式進行講授,必然會使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容易失去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因此,對理論知識進行重組,盡可能采用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拓展教學內容,結合人文、歷史、日常生活[3]等,將各種豐富生動的實例與課程教學內容巧妙地結合起來,充分利用藥物化學應用性較強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把握興趣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例如,以萬眾矚目的我國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的科研歷程為切入點,通過介紹從青蒿素到蒿甲醚的發現和研究歷史,體現該課程和學科的意義和價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課程的重視。在進行抗生素章節的教學時,可通過中國青霉素之父樊慶笙在炮火中將菌種帶回國的歷史引入后來發展起來的多種青霉素類抗生素,通過對其化學結構、理化性質、藥理作用、體內代謝、發展過程、臨床應用和構效關系等深化學生對相關內容的了解和掌握。同時,將日常生活與藥物化學的相關內容緊密聯系起來,如通過在養殖業濫用抗生素的危害可深入到抗生素的耐藥性,進而學習產生耐藥性的原因的相關知識。此外,還可以將藥物化學的發展史以及科學家在成長和科學研究中的逸聞趣事等有機地穿插在教學內容中,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來源于歷史、人文、實際生活的各種實例向專業知識的自然過渡,在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思維的同時,能較好地使學生對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他們探究知識的熱情,進而將傳統教學中極易出現的教師被動灌輸式教學轉化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式學習。
2實時結合學科研究進展和成果,體現學科發展的時代性
在理論課的教學中,除了根據教材內容組織基礎知識進行系統講授外,還需要結合學科領域的不斷發展更新、補充和完善新的知識,形成一個既有基礎知識又有現代科學理論和研究進展的完整知識體系,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雖然教材內容也在不斷定期更新,但作為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理論的載體,教材內容相對較固定。然而,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教材在知識更新上往往大大滯后于學科的發展,這對于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極為不利。要彌補教材的不足就需要教師在較全面地把握學科領域發展現狀的前提下,結合自身的科研工作,把教材中缺失的本領域內的研究進展、發展動態和科研成果整合到課堂教學中。在講解每個類別的藥物時,可以結合當前在臨床上的實際應用進行講解,并對該類藥物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知識擴展,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藥物研發的進程,以及在發展過程中采用的新技術手段和它們的基本原理。通過對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動態進行介紹,不僅能夠鞏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開拓視野,對激發學生學習、鉆研的熱情也大有裨益。在實驗課的教學中,由于大部分實驗都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和實驗技能。因此,從實驗設置上看,大多為較基礎、經典的驗證性實驗,一般都采用較傳統的技術手段。這與現今該領域內的科學研究、產品開發和工業化生產的先進技術和儀器設備嚴重脫節。為了彌補實驗課程的缺陷,使學生能與現代新技術零距離接觸,在培養基本實驗技能的基礎上,應盡可能創造條件使學生有更多機會使用先進的儀器設備,接觸各種新方法和技術,真正做到與時代同步。例如,在苯佐卡因的合成實驗中,除了讓學生掌握傳統的回流反應和加熱反應外,可將近年在藥物合成中應用廣泛的新技術,如微波反應等引入學生實驗中,使學生了解這些新技術的優缺點和適用范圍,熟悉相應儀器設備的使用。在產物的分離純化上,除了使學生掌握溶劑萃取法、重結晶等經典、基礎的分離方法外,進一步學習掌握液相色譜、高效逆流色譜、超臨界流體色譜等現代常用的先進技術,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在實驗教學中增加相關儀器設備和技術的運用,不僅能使學生有更多機會與先進的儀器設備和技術手段接軌,也將有利于他們對前沿科技的了解,把握相關學科的發展方向,緊跟時代的步伐。
【關鍵詞】中藥 合理用藥
1 中藥劑量
醫生處方,醫院制劑,工業生產的中成藥絕大部分為中藥復方,其主要來源為傳統的古方(或有所加減)、民間驗方、祖傳秘方等,其中各味藥的用量都有一個既定的標準,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中藥用量的增長,地道藥源枯竭,生態環境的變化,野生到種植,以及替代用藥等,使中藥中的藥用成分或多或少的發生了改變,有效成分含量的改變直接影響方劑的藥效和療效。因此中藥“身份證”的建立是一項勢在必行的工作,即根據中藥的產地、其中所含有效成分一種或幾種的含量指標,建立檔案處方。制劑時根據此檔案科學用量,才能使中藥制劑達到應有的療效。
2 中藥煎煮
中藥湯劑在臨床用于急癥時,療效僅次于靜脈給藥,在用于慢性病、疑難雜癥、滋補等時,是西藥(即化學制劑)無法替代的,中藥煎煮的好壞對療效有直接的影響。除了傳統的煎藥方法應重視的諸多問題外,如今中藥煎煮機和藥液包裝設備被廣泛應用,更加衛生、便捷。但中藥材煎煮火候很重要,煎煮機在操作上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 中藥服用
3.1大多數中藥一日劑量分2~3次服,成藥3次/d,使之維持一定的體內藥物濃度,提高療效,一般湯藥宜飯前服用或空腹服用,滋補藥如人參蜂王漿,十全大補湯,六味地黃丸等宜飯前服,以利充分吸收。
3.2消食導滯的健胃劑如健胃丸等宜飯后服用,以免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適。
3.3根據病情適時服藥,如朱砂安神丸,酸棗仁湯等應睡前服,以利鎮靜安眠,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藥物即時服用[1]。
4 中藥毒副作用
人們普遍存在一種誤區,認為中藥無毒副作用,中藥用量多一點并無大礙。
有些醫生隨便加大方藥的用量、劑量,讓患者超量服用;如今越來越多中藥不良反應病例已引起各方面的關注,也提醒我們不可輕視中藥的毒副作用。
5 中藥與西藥
5.1與西藥合理聯用可提高療效,降低化學藥物的用量和毒副作用,縮短療程和促進體質恢復等,顯示了極大的優點。①協同增效:補中益氣湯、葛根湯等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中藥與抗膽堿酶藥聯用治療肌無力療效較好。具有保護肝臟和利膽作用的茵陳蒿湯等與西藥利膽藥聯用,能相互增強作用;②降低西藥的不良反應的芍藥甘草湯等與解痙藥聯用,在提高療效的同時,還能消除腹脹、便秘等不良反應;柴胡桂枝湯等與抗癲癇藥聯用,可減少抗癲癇藥的用量,及肝損害、嗜睡等不良反應。
5.2中西藥不合理聯用,①降低藥物療效:含鈣、鎂、鐵等金衾胱擁鬧幸爸諧梢荒苡胍煅屜鋁茫蛞煅屜路腫又瀉須呂嗟裙δ芡牛肷鮮鮒幸┩螅然岵閑вΓ梢煅屜掠敫潑咎捏Ш銜錚漣邐眨揮幟苡跋烀趕低撤⒒癰扇漚岷爍司拇蛔饔茫傭檔土菩АK嶁越锨康鬧幸爸諧梢┎豢捎爰钚越锨康奈饕┝茫蠐爰钚砸┪鋟⑸瀉頭從螅嶠到饣蚴チ菩В虎?產生或增加不良反應:含有機酸類的中藥及中成藥,不能與磺胺類西藥同服,因同服后易在腎小管中析出結晶,引起結晶尿、血尿,乃至尿閉、腎功能衰竭。含氰苷的中藥不宜長期與鎮咳類的西藥如咳必清等聯用。因氰苷在酸性條件下,經酶水解后產生的氫氰酸雖有止咳功效,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呼吸中樞,咳必清等可加強其抑制作用,使呼吸功能受抑制[2]。
6 小結
推動中醫藥現代化必須按照《國家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重點開展中醫基礎理論創新及中醫經驗傳承與挖掘。中藥的療效與西藥的一個區別是對病體的整體調節,這個調節顯然涉及免疫系統,借鑒西醫免疫學已經取得的成果,有助于弄清楚這個問題,中西醫、中西藥互相取長補短才能實現雙贏。合理用藥是在充分考慮患者用藥后獲得的效益與承擔的風險后所做的最佳選擇,即使藥效得到充分發揮,不良反應降至最低水平,也使藥品費用更為合理。合理用藥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是醫務工作者,即醫師正確選用藥品,護士正確給藥,藥師正確調劑并向患者解釋藥品的用法;二是患者是否依從指導,正確合理用藥。
總之,中藥合理用藥的四要素為安全、有效、經濟、適當。其中的“適當”包含了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劑量、適當的用藥時間和適當的用藥方法。中藥服用的方法與療效有著頗為重要的關系,準確的服用方法有助于疾病的康復,甚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依據“天人合一”的理論在這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在中醫學中,中藥有各種制劑,而每種制劑服用方法不同,對療效有明顯影響。同時中藥也有很多飲食禁忌,遵從這些原則,有助于疾病盡快痊愈。
參 考 文 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