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藥殘留產生的原因范文

    農藥殘留產生的原因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藥殘留產生的原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農藥殘留產生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 農產品 檢測 對策

    [中圖分類號] S1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6-0053-01

    我國是農業大國,同時也是農藥生產與使用大國。農藥的大量使用不僅使得農作物產量得以上升,而且因為其作用的效果好,時間短愈發受到農戶的歡迎。而在建國初期,為了能夠更加迅速的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我國研發出了一系列的農藥產品。然而,農藥是一柄“雙刃劍”。農藥殘留問題不僅僅危害到人民的健康,還會引發人們對農產品安全問題產生巨大的擔憂與恐慌。隨著國際市場上對農藥殘留標準的提高,農藥殘留逐漸成為發達國家的重要綠色壁壘手段,我國日益惡化的農產品農藥殘留問題也嚴重阻礙了農產品的出口。

    1 全方位審視農藥殘留的成因

    1.1 從生產者角度分析

    就目前狀況而言,絕大多數的農戶缺乏正確使用農藥的基本知識,而且絕大多數人是只用農藥防治的,原因很簡單,第一,殺蟲效果好,見效快,第二,成本低廉。還有部分農戶不講究用藥技術,根據自己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隨意用藥,認為只要殺蟲效果好就行,一旦認為防治效果不佳,就加大用藥量,結果導致病蟲害產生了耐藥性。當有了耐藥性的病蟲害又在危害田間的蔬菜時,他們又施用更大的藥量來防治。像這樣不斷地惡性循環,蔬菜上的農藥殘留不斷增加。還有農戶的違章,在蔬菜上使用國家已經禁止使用的農藥,用藥后,還未等到農藥殘留完全消除就急著售賣,如此一來對民眾身體產生的危害就更大了。

    1.2 從政府角度分析

    北京央視財經頻道曾報道到草莓上被檢測出嚴重的致癌農藥殘留,就此,北京市農業局回應稱已成立調查組前往進行調查并聲稱不會在發生此類事件。在民眾感嘆其效率時,不禁懷疑其責任意識――眾所周知,水果蔬菜是農藥殘留嚴重的關鍵區域,監管部門不可能不知道,媒體不曝光就不管,這是責任意識淡薄的表現。不少公干人員責任意識淡薄,對民眾的食品安全問題不負責任,不按照國家指定的標準嚴格執行,這種行為更加重了我國農藥的殘留問題的嚴重性。

    2 農藥殘留對經濟貿易的影響

    2.1 農藥殘留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農藥殘留除了對民眾的身體健康產生極大的危害,各地曝光的農藥殘留問題更是引起了民眾的恐慌,隨之而來的還有對政府監管的不信任,由此引發國內經濟的不穩定。健康時報報道到國際綠色和平組織近日了在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地進行的常見蔬菜和水果農藥殘留檢測結果,檢測結果令人震驚,絕大多數的蔬菜水果上殘留著大量的農藥。這項調查不但引發了民眾的恐慌,而且經濟指數也因此下滑。

    2.2 農藥殘留對出口貿易的影響

    近年來,發達國家設置的綠色貿易壁壘越來越重,對食品質量安全的要求也愈加嚴格,這就要求我們不斷的提高農產品的檢測要求,加強農產品檢測力度。自中國加入WTO以來,我國農產品的出口市場更加廣闊,我國的農產品出口也不例外地受到了綠色貿易壁壘的嚴重影響。2004年歐盟委員會通過了一項在歐盟范圍內對農產中的農藥殘留最高含量的統一化建議。該建議的實施,不僅規定了歐盟境內農藥殘留的最高含量,更對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提出了嚴峻的要求。只有在現有要求基礎上制定更加嚴格的檢測要求,適應國際潮流的要求和發展,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才能打破綠色壁壘,才能謀求更進一步的發展。

    3 對策和措施

    要解決農藥殘留問題,必須從根源上杜絕農藥殘留污染。我國政府已經詳細制定并了七批《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國家標準。在這項標準中我國政府機構就農藥的合理使用問題展開了深刻的討論,標準指出合理使用農藥,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蟲草害,而且可以減少農藥的使用,最關鍵的是可以極大地減少關于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有關部門提出應在繼續加強《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制定工作的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技術指導,使《農藥合理使用準則》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1 從農戶角度分析

    該標準的出臺要求農藥使用者應積極學習,學會科學、合理使用農藥,充分發揮田間天敵來控制害蟲,在農作物防止生長后期時,可以適當的添加一些殘留較少毒副作用較小的農藥進行防治。除此之外標準還指出農戶要注意選用農藥,切記不可盲目的加大用藥量,根據農作物的不同,使用的農藥也不同,要采用合理的用藥方法,避免長時間使用同一種農藥,以防害蟲產生耐藥性。

    3.2 從政府角度分析

    根據準則要求,政府工作部門要加強農藥殘留檢測,尤其是對一些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的檢測,相關部門也需要全面展開檢測工作,了解市場上一些農藥殘留較為嚴重的區域,比如水果市場,農產品市場等。除此之外,政府部門也應定期的公開農藥殘留的檢測數據,做到公開化,透明化,對農藥殘留嚴重區域重點防治,積極改善,真正的做到讓民眾放心,讓百姓吃得安心。

    第2篇:農藥殘留產生的原因范文

    什么是農藥殘留:農藥殘留是指農藥使用后殘存于生物體、農產品及環境中的微量農藥,農藥噴灑在農作物上經過一定時間后,由于日曬、雨淋、風吹、高溫揮發和植物代謝等作用,使藥劑逐漸分解,減少,但不能全部消失,使收獲的農副產品上仍殘留有極少量的農藥。殘留的農藥殘留數量稱為殘留量,以每公斤樣品中有多少毫克(mg/kg)表示。農藥殘留是施藥后的必然現象,但如果超過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如果長期食用這些農藥殘留超標的農副產品,就會引起慢性中毒,進而影響人體健康;或通過食物鏈對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造成毒害的風險,就目前而言,幾乎所有農產品,都可能含有農藥殘留。國外發達國家農藥使用量普遍高于發展中國家,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00年的統計,發達國家單位面積農藥使用量是發展中國家的1.5~2.5倍。在生產實際中,由于農藥使用技術等限制,農藥實際使用率只有30%,大部分農藥流失到環境中,植物上的農藥殘留主要保留在作物表面,具有內吸性的農藥部分會吸收到植物體內。植物上的農藥經過風吹雨打、自然降解和生物降解,在收獲時,農藥殘留量是很少的。但為了確保農產品的安全,要制定農藥殘留標準,將農產品中農藥殘留量控制在安全的范圍內。

    導致和影響農藥殘留的原因;導致和影響農藥殘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農藥本身的性質、環境因素以及農藥的使用方法等是影響農藥殘留的主要因素。首先看看農藥性質與農藥殘留問題。現已被禁用的有機砷、汞等農藥,由于其代謝產物砷、汞等最終無法降解而殘存于環境和植物體中,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機氯農藥和它們的代謝產物,化學性質穩定,在農作物及環境中降解緩慢,同時容易在人和動物體內的脂肪中積累。因此,雖然有機氯農藥及其代謝物毒性并不高,但它們的殘毒問題仍然存在。有機磷、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化學性質不穩定,在施用后,容易受外界條件影響而分解,但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農藥中存在著部分高毒和劇種,如甲胺磷、對硫磷、涕滅威、克百威、水胺硫磷等,如果被施用于生長期較短、連續采收的蔬菜,則很難避免因殘留量超標而導致人畜中毒。另外,一部分農藥雖然本身毒性較低,但其生產雜質或代謝物殘毒較高,如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類殺菌劑,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雜質及其代謝物乙撐硫脲屬致癌物,三氯殺螨醇中的雜質滴滴涕,丁硫克百威、丙硫克百威的主要代謝物克百威和3-羥基克百威等。農藥的內吸性、揮發性、水溶性、吸附性直接影響其在植物、大氣、水、土壤等周圍環境中的殘留。溫度、光照、降雨量、土壤酸堿度及有機質含量、植被情況、微生物等環境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農藥的降解速度,影響農藥殘留。

    其次看使用方法與農藥殘留的問題。一般來講,乳油、懸浮劑等用于直接噴灑的劑型對農作物的污染相對要大一些。而粉劑由于其容易飄散而對環境和施藥者的危害更大。任何一個農藥品種都有其適合的防治對象、防治作物,有其合理的施藥時間、施藥次數、施藥量和安全間隔期(最后一次施藥距采收的安全間隔時間)。合理施用農藥能在有效防治病蟲草害的同時,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降低農藥對農副產品和環境的污染,不加節制地濫用農藥,必然導致對農產品的污染和對環境的破壞。

    第3篇:農藥殘留產生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 藥食兩用中藥材;有機氯殘留;氣相色譜-電子捕獲檢測器

    [中圖分類號] R28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04(a)-0004-05

    隨著中藥產業的迅速發展,野生藥材資源不斷減少,現不少藥材已到瀕危絕境,因此人工栽培成為解決中藥資源短缺的主要方式[1-2]。然而,由于生態環境的惡化,病蟲的危害,化肥、農藥的不合理使用,硫磺熏蒸等不規范生產、加工方式,中藥材品質低劣,農藥殘留、重金屬、二氧化硫、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超標,嚴重危害患者用藥安全,中藥材的安全性和質量成為全社會關注焦點和中藥材生產加工亟待解決的問題[3-6]。

    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末已宣布禁止使用滴滴涕(DDT)、六六六(BHC)等有機氯農藥[7-8],因此類農藥化學性質穩定,脂溶性大,殘留期長,易在脂肪組織中蓄積,造成慢性中毒,危及人體健康。然而,目前有機氯農藥殘留污染仍是造成中藥材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已成為制約我國中藥材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障礙[9-16]。鑒于藥食兩用藥材是一類使用頻率最高、用量大、理論上安全保障最好的中藥材,更是人們日常生活食療保健的原料,筆者收集了市場上10種藥食兩用藥材,包括當歸、黨參、天麻、黃芪、甘草、玉竹、百合、金銀花、山銀花、,共30批次,采用GC-ECD法測定其中9種有機氯農藥殘留的含量,考察其中有機氯BHC、DDT和五氯硝基苯(PCNB)的殘留量,為該類藥食兩用藥材的安全性評價提供實驗數據,且為其標準的進一步完善提供參考。

    1 儀器與試藥

    1.1 儀器

    GC-2010 Plus氣相色譜儀,包括63Ni電子捕獲檢測器,自動進樣器,LCsolution工作站(日本島津);KQ3200B型超聲波清洗儀(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RE-52AA旋轉蒸發儀(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800B臺式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氮吹儀;刻度濃縮瓶。

    1.2 試藥

    BHC(α-BHC、β-BHC、γ-BHC、δ-BHC)、DDT(p,p′-DDE、p,p′-DDD、o,p′-DDT、p,p′-DDT)、PCNB農藥標準品均購自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濃度均為100 μg/ml,純度>97.7%),當歸、黨參、天麻、黃芪、甘草、玉竹、百合、金銀花、山銀花、各3批次藥材均采集于亳州、廉橋等藥材市場,分別經湖南中醫藥大學中藥鑒定教研室劉塔斯教授鑒定為正品。試劑:丙酮、石油醚、二氯甲烷為農殘級,氯化鈉、無水硫酸鈉等試劑均為分析純,水為超純水。

    2 方法與結果

    2.1 色譜條件

    DB-1色譜柱(30 m×0.32 mm×0.25 μm);進樣口:230℃;檢測器:300℃;采用程序升溫:初溫100℃,以10℃/min升至220℃,再以8℃/min升至250℃保持10 min;分流進樣,分流比:50∶1;進樣量1 μl。載氣:高純氮(純度>99.999%),混合對照品出峰順序為α-BHC、PCNB、γ-BHC、β-BHC、δ-BHC、p,p′-DDE、p,p′-DDD、o,p′-DDT、p,p′-DDT,所得空白溶劑和混合對照品色譜圖見圖1、圖2。

    時間(min)

    圖1 空白溶劑色譜圖

    2.2 溶液制備

    2.2.1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分別取上述各對照品液(100 μg/ml)各0.5 ml至10 ml量瓶中,加入石油醚(60~90℃)稀釋至刻度,即得濃度為5 μg/ml的混合對照品儲備液。取混合對照品儲備液0.1、0.5、1.0、2.5、5.0 ml至5 ml量瓶中,分別加石油醚(60~90℃)稀釋至刻度,即得0.1、0.5、1.0、2.5、5.0 μg/ml的溶液。

    2.2.2 樣品溶液的制備 取供試品于60℃干燥4 h,粉碎成細粉,過二號篩,取約2 g,置100 ml錐形瓶中,加水20 ml浸泡過夜,加丙酮40 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30 min,放冷,用丙酮補足減失的重量,再加氯化鈉6 g,加二氯甲烷30 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15 min,放冷,用二氯甲烷補足減失的重量,靜置使分層。將有機相迅速移入裝有無水硫酸鈉的100 ml錐形瓶中,放置4 h。取35 ml,于40℃水浴上減壓濃縮至近干,加少量石油醚(60~90℃)如前反復操作至二氯甲烷及丙酮除凈,用石油醚(60~90℃)溶解并轉移至10 ml具塞刻度離心管中,加石油醚(60~90℃)稀釋至5 ml,小心加入硫酸1 ml,振搖1 min,3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2 ml,置具刻度的濃縮瓶中,連接旋轉蒸發器,40℃將溶液濃縮至適量,稀釋至1 ml,即得。

    2.3 線性關系考察

    精密量取上述0.1、0.5、1.0、2.5、5.0 μg/ml各農藥混合對照品溶液,依“2.1”色譜條件分析,以質量濃度為橫坐標,峰面積為縱坐標,得到相應回歸方程(表1)。

    2.4 檢出限

    配制一系列低濃度溶液進樣,以信噪比(S/N=3)測得BHC(α-BHC、β-BHC、γ-BHC、δ-BHC)、DDT(p,p′-DDE、p,p′-DDD、o,p′-DDT、p,p′-DDT)、PCNB檢出限分別為0.2、0.2、0.2、0.4、0.2、0.2、0.6、0.6、0.4 ng/g。

    2.5 重復性試驗

    取當歸(甘肅1)樣品5份,按“2.2.2”項下操作制備待測液,按“2.1”色譜條件測定,得到BHC(α-BHC、δ-BHC)、DDT(p,p′-DDD、o,p′-DDT)峰面積值的RSD分別為1.7%、1.0%、2.0%、1.5%,表明方法重復性良好。

    2.6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1.0 μg/ml混合對照液1 μl,連續進樣5次,按“2.1”色譜條件測定,得到BHC(α-BHC、β-BHC、γ-BHC、δ-BHC)、DDT(p,p′-DDE、p,p′-DDD、o,p′-DDT、p,p′-DDT)、PCNB峰面積值的RSD分別為1.9%、0.7%、0.4%、1.2%、0.3%、0.4%、0.6%、1.0%、0.8%,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7 穩定性試驗

    精密吸取1.0 μg/ml混合對照液1 μl,連續在1、8、16、32、48 h進樣,按“2.1”色譜條件測定,得到BHC(α-BHC、β-BHC、γ-BHC、δ-BHC)、DDT(p,p′-DDE、p,p′-DDD、o,p′-DDT、p,p′-DDT)、PCNB峰面積值的RSD分別為1.2%、1.0%、0.5%、1.0%、1.1%、1.5%、1.9%、1.0%、0.6%,表明樣品溶液在48 h內穩定。

    2.8 回收率試驗

    取當歸樣品9份,每份約2.0 g,精密稱定,分3個水平添加混和對照品溶液,每水平重復3次,混勻,自然晾干,按“2.1”項下操作測定,所得結果扣除樣品中各農藥殘留量,計算加樣回收率,結果見表2。

    2.9 樣品測定

    準確稱取各藥材樣品,按“2.2.2”項下操作制備待測液,按“2.1”色譜條件測定,結果見表3。

    3 討論

    3.1 色譜及實驗條件優化

    本實驗分別選用SE-54、HP-1、Rtx-1701、DB-1等色譜柱進行比較,最后選用Rtx-1701對各BHC、DDT異構體分離度適中,峰型較好,且最低檢出限值相對最低,滿足本次有機氯殘留量痕量檢測要求。本實驗有機試劑丙酮、石油醚、二氯甲烷均選用農殘級,如用分析純易對測定產生干擾,尤其是丙酮、石油醚。有機相減壓濃縮時,水浴溫度不能高于40℃,且減壓濃縮務必至近干,避免待測成分損失。

    3.2 檢測結果

    實驗結果顯示,30批藥食兩用藥材均不同程度地被檢出有機氯殘留量,尤以當歸、黨參等根及根莖類藥材總含量相對較高,花類藥材相對偏低,在2015年版《中國藥典》四部中,規定了藥材、飲片及制劑中有機氯、有機磷以及擬除蟲菊酯類共3類37種農藥殘留的檢測方法,但《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正文中僅對甘草、黃芪、人參、西洋參、人參莖葉總皂苷、人參總皂苷中有機氯殘留量做了限量規定。參考黃芪、甘草藥典有機氯殘留限量標準[17-19],總BHC:0.2 mg/kg;總DDT:0.2 mg/kg;PCNB:0.1 mg/kg,本次實驗結果均沒有超出限度范圍,對于當歸、黨參、金銀花等藥食兩用藥材,因其使用的直接性、廣泛性和多樣化,期望能嚴格控制其農藥殘留,盡快建立農藥殘留限度標準。

    3.3小結及建議

    隨著我國健康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中藥材尤其是藥食兩用藥材必將成為人們日常疾病預防及保健養生的重要原材料,其質量安全性直接關乎人們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的加快,中藥必然走向國際市場參與競爭,其安全性問題成為關注焦點,同時亦是中醫中藥全球化發展瓶頸,其農藥殘留問題必須得到有效控制才足以提高中藥材的國際信譽和檔次,才能使中醫藥事業更加健康地向前發展。

    針對藥食兩用藥材的農藥殘留問題,藥材生產實施規范化質量管理(GAP)必須嚴格建立配套的標準、法規,加大監督、處罰力度,對藥材生產基地的選擇標準、使用農藥的種類及使用農藥的人員和設備情況、中藥加工和倉儲的條件、中藥中農藥殘留量的檢測方法和限量規定以及監督措施等建立詳盡的法規性文件,并采取處罰措施等各種手段保證GAP得以貫徹實施,保證“綠色藥材”的生產。對于已污染的土壤如何采用合適的方法降低其農藥殘留量[20-22],如以微生物技術投菌法生物修復降解有機氯農藥等,從土壤源頭來降低和消除種植中藥材的農藥殘留污染問題,改善種植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 薛健,劉東靜,陳士林,等.中藥外源污染物研究現狀與分析[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8,10(1):91-95.

    [2] Wang Y,Jin HY,Ma SC,et al.Determination of 195 pesticide residues in Chinese herbs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using analyte protectants[J].J Chromatogr A,2011,1218(2):334-342.

    [3] 姜利兵,張建強.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形態分析及生物有效性探討[J].工業安全與環保,2007,33(2):4-5.

    [4] 王錦偉,董華軍.中藥重金屬殘留研究進展[J].中華醫藥雜志,2005,5(8):10-11.

    [5] 張暉芬,趙春杰.中藥材中重金屬的控制及其分析方法[J].中藥研究與信息,2004,6(5):10-12.

    [6] 楊智慧.中藥中外源性有害殘留物二氧化硫的研究進展[J].藥物分析雜志,2010,4(20):2246-2250.

    [7] 陳沖,肖婭萍,張靜,等.我國中藥材中有機氯農藥殘留量的調查分析[J].陜西師范大學報,2006,34(S1):264-271.

    [8] 楊銀慧,豆小文,孔維軍,等.我國中藥材中農藥登記現狀及污染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24):4238-4245.

    [9] 王柯.中藥中有機磷類農藥殘留量、有害元素和黃曲霉毒素檢測方法的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05.

    [10] 陳建民,明,裁慧靈,等.中藥中有機氯農藥殘留方法及限量標準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00,35(2):79-80.

    [11] 閻正,張亞莉,馮天鑄,等.毛細管氣相色譜法測定5種中草藥中有機氯農藥的殘留量[J].分析化學研究簡報,2003,31(1):95.

    [12] 薛健,楊世林,陳建民,等.我國中藥材農藥殘留污染現狀與對策[J].中國中藥雜志,2001,26(9):637-639.

    [13] 高倩,花日茂,湯鋒,等.中藥材農藥殘留研究現狀[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23):10147-10151.

    [14] 陳賢均,趙祖國.我國農產品農藥殘留現狀及農藥遺傳毒性研究進展[J].毒理學雜志,2010,24(4):324-326.

    [15] 胡一晨,萬麗,楊芳,等.中藥中農藥殘留的限量標準及相關研究現狀[J].中藥與臨床,2012,3(1):48-51.

    [16] 薛健,金紅宇,田金改,等.中藥農藥殘留問題研究與思考[J].中草藥,2007,38(10):1578-1580.

    [17] 陳家春,賈敏如.中、美、英、日和歐洲藥典中植物藥重金屬和農藥殘留量的限域規定及分析[J].華西藥學雜志,2005,20(6):525-527.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四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5:209.

    [19]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一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5:302.

    [20] 金紅宇,王瑩,孫磊,等.中藥中外源性有害殘留物監控的現狀與建議[J].中國藥事,2009,23(7):639-640.

    [21] 程黔榮,楊勤,鐘世紅.中藥材規范化種植中重金屬污染的防治[J].中國藥業,2004,13(6):21-23.

    第4篇:農藥殘留產生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應用

    食物作為人類生存的根本,在社會生產生活進行過程中擔負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對社會穩定、和諧發展也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自古以來農產品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都處于至關重要的地位。但是現階段,我國食品市場在注重食物保健性的同時更加強調食物以及農產品的安全。這里的安全不僅包括數量供應滿足需求,同時也包括農產品的無毒無害性。

    1農產品質量安全及控制

    所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主要就是指在農產品中不存在危害人體健康的隱患,可以說農產品質量對消費者健康安全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必須加大對農產品污染問題的重視和研究力度,并制定改進控制措施。

    1.1完善生產供給體系

    作為農產品生產主體———農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必須從源頭上加大對添加劑、高毒高殘留農藥等問題的控制力度,以有效的防范農產品農藥殘留問題的發生。另外還應當構建以糧食與農產品生產能力為基礎的農業生產體系,并對農業發展實施宏觀調控,保障社會供給以及農產品安全。同時強化農民安全生產積極性,加大對水資源、農產品科技技術以及生態環境等保護的研究力度,構建完善且安全的農產品供給體系,嚴格控制產品質量。

    1.2加大安全監管力度

    政府部門應當結合具體情況加大對農產品安全的宣傳和教育力度,完善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法律法規,做好專業培訓工作,增強農民在農產品生產過程的安全意識,從根本上防范農產品質量問題。另外還應當不斷的完善農產品質量檢測網絡平臺建設。例如地方政府部門應當擔負著這一重要的社會責任,加大對檢測平臺等的資金投入,做到農產品信息的公開性,保證信息的真實性。而作為農產品檢測技術人員,應當加強對專業檢測知識的學習力度,提升專業技術水平,提高安全監管力度,實現檢測資源的最佳化配置,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建設提供基礎,進而消除質量安全隱患。

    2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

    2.1經典檢測技術

    2.1.1氣相色譜法

    作為一種分離分析方法———氣相色譜法應用主要是利用分析物質在不同相的分配系統不同而實現分離的,同時通過檢測設備的應用也可以用電信號來替代分析物質濃度,并由記錄儀進行記錄。通常情況下,檢測器主要以氫煙電離檢測器、氮磷檢測器、火焰光度檢測器、電子捕獲檢測器等為主。該方法在具體應用過程中以氣體為載體,主要在具有一定揮發性農藥特質的檢測中使用。另外氣相色譜法具有靈敏性高、分離度高、穩定性高以及分離效率快等特點,應用范圍廣泛。

    2.1.2高效液相色譜法

    高效液相色譜法在實踐應用過程中也比較頻繁,主要適用于極性強、分子量大的離子型農藥,尤其是在沸點高、穩定性差、分子量大、氣化難、易受熱分解等農藥檢測中應用較多。究其原因是氣相色譜分析法在進行受熱易分解或者是失去活性物質檢測分析過程中應用受到限制,且不符合氣相色譜檢測分析原理。

    2.1.3色質聯用法

    氣相和液相同質譜相結合的方法在檢測過程中充分利用了色譜分離效率高、質譜檢測結果準確等優勢,通過互補來完成對物質定性或者是定量檢測的目的,因此在農藥代謝物、降解物以及多殘留等方面檢測應用較為廣泛。但是經實踐驗證發現,檢測過程操作有相當大的難度,必須使用一些價格較高的儀器來完成,且流程復雜,通常情況主要在最后確認工作階段使用,在常規試驗中使用的比較少。

    2.2常用快速檢測方法

    2.2.1酶抑制方法

    酶抑制方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不會引入其他的干擾物質對檢測產生不利影響,同時也不需要進行去除雜質的操作,檢測所需時間段,使用的儀器設備也比較簡單常見,因而在現場定性和半定量檢測中應當較為廣泛,但是應當注意的是酶抑制法只能用于有機磷以及氨基甲酸酯類的農藥檢測,適用檢測方位較窄。

    2.2.2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包括的種類較多,但是尤以酶聯免疫法應用最為廣泛。酶聯免疫法應用過程中是根據化學物質在動物體能所產生的免疫抗體特性來進行農產品殘留檢測的,且該方法使用的農藥殘留范圍比較廣泛。

    2.2.3化學法

    作為化學法———速測靈法依據的是催化化學反應來完成農藥殘留檢測的,其中主要針對甲胺磷或者是硫磷毒性氣體等有機磷進行檢測。該方法在實踐應用過程中操作簡單,投入成本減少,檢測速度快。其具體原理為:金屬離子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而有機磷農藥在金屬離子催化作用下被分解為磷酸和醇,這些水解產物會與顯色劑產生反應,如由紫紅色變為無色。

    3結論

    第5篇:農藥殘留產生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酶聯免疫法;食品檢測;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TS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3(2013)03-0227-02

    隨著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日趨嚴重,食品安全檢測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酶聯免疫法因其高選擇性、高靈敏度、高準確度、高速度而廣泛應用于食品檢測領域中。

    一、酶聯免疫法的檢測原理

    酶聯免疫法主要通過將抗原抗體免疫反應的特異性與酶的高效催化性相結合,用于檢測抗原與抗體。酶聯免疫法又稱為ELISA法,它通過該固相載體吸附抗體或抗原,加待測抗原或抗體,與其相應的酶標記抗體或抗原進行抗原抗體的特異免疫性反應,從而生成抗體或抗原-待測抗原或抗體-酶標記抗體或抗原的復合物,通過該復合物與酶的底物發生反應,生成有色產物。酶聯免疫法抗原進行定性與定量的檢測,當待測抗原或抗體的定量與有色產物量成正比,即可結合吸光度值計算出抗原或抗體的具體含量,即為酶聯免疫法的檢測原理。

    二、酶聯免疫法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

    (一)檢測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

    酶聯免疫法可以有效檢測食品中的沙門氏菌、軍團菌、大腸桿菌等微生物。

    1.通過酶聯免疫法可以可以簡便、快速地檢測出含沙門氏菌的食品,而且準確度較高。目前,沙門氏菌嚴重影響著食品的安全衛生質量,它是產生細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采用ELISA法來檢測沙門氏菌時,所采用的抗體為單克隆抗體或多克隆抗體,但是一般情況下,主要是通過制備單克隆體的ELISA方法進行檢測,進行了以ELISA技術為基礎的全自動檢測。

    2.可以采用ELISA法檢測食品中的單核白細胞增多癥李氏桿菌,加上該檢測方法敏感度較高,而且不與沙門氏菌、耶氏菌、蠟樣芽孢桿菌等發生交叉反應。因此,采用ELISA法不僅檢測速度較國標法快,而且具備較高的靈敏度。

    3.ELISA法還可用于食品介導的病毒的檢測。前我國已完成了禽流感流行株的分離和鑒定、合流感重組白診斷抗原的研制及應用,建立了禽流感免疫酶診斷方法和技術,已形成試劑盒生產能力。

    (二)檢測食品中的毒素

    食品中的毒素主要有三類:一類是由于細菌引起的毒素;一類是動植物中含有的天然毒性蛋白。

    其中,黃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黃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產生的有毒次生代謝物,由于曲霉毒素致毒性和致癌性很強,黃曲霉毒素已導致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它是一組化學結構類似的化合物,食品中黃曲霉毒素含量以毒性最強的B1計。我國《食品衛生理化檢驗方法》的國家標準中,一般采用間接競爭法檢測黃曲霉毒素。ELISA法的檢測靈敏度較高,加上ELISA法操作簡便快捷,回收率較為理想,適合于大批量樣品檢驗。

    (三)檢測食品中的農藥殘留

    目前,農藥殘留于食品之中,已經嚴重威脅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是當前我國的主要食品安全問題,它也是影響我國農產品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ELISA法已成為國內外各大權威分析機構進行食品中的殘留農藥檢測的主要方法,我國北京、上海、南京等權威研究機構正在研究開發農藥殘留量試劑盒,農藥殘留量試劑盒的研制對于檢測食品中的農藥殘留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采用ELISA法檢測的農藥殘留種類主要為擬除蟲菊酯類農藥。擬除蟲菊酯類農藥一般主要與有機磷農藥混配使用,在食物中殘留量較低,液相色譜等傳統的檢測方法對擬除蟲菊酯類農藥的特異性不夠高,且靈敏度較低。

    而ELISA法中主要采用擬除蟲菊酯類半抗原氯菊酯與載體蛋白BSA結合制備特異性McAb,用3種免疫分析方法檢測小麥和面粉中的氯菊酯,發現McAb結合到微滴度板上效果最好。由此可見,采用ELISA法檢測對硫磷含量,其靈敏度和特異性較高,該方法適用于檢測食品中的農藥殘留。

    (四)檢測動物源性食品中的獸藥殘留及違禁藥物

    為了促進動物生長以及預防各類寄生蟲病及傳染病,越來越多的激素類獸藥、抗菌藥及抗寄生蟲藥添加于動物的飼料之中,由于長期的喂養,肉類食品中的獸藥殘留超標現象越來越嚴重。其中,我國肉食品中檢測出的殘留的獸藥及違禁藥物以克倫特羅為主。

    克倫特羅,即瘦肉精,它通過改變動物體內脂肪分配,增加動物的瘦肉率。不良商販通過在動物飼料中添加瘦肉精,導致肉品中殘留其成分,當人們食用了含瘦肉精的肉,容易引發頭痛、心悸等一系列中毒反應。我國主要以ELISA法作為瘦肉精的檢測方法。用ELISA篩選的陽性結果,通常需用GC/MS確證定量。當前在我國河南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與河南百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應用單克隆抗體,研制出克倫特羅快速檢測試劑盒和試紙條,已廣泛應用于克倫特羅的檢測,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另外,可以通過將新霉胺作為免疫原建立ELISA法,可以同時檢測牛奶中的慶大霉素、卡那霉素和新霉素。

    (五)檢測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食品主要指的是通過使用基因工程技術,改變基因組構成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生產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當前,全球轉基因作物品種達到一百多種,由轉基因作物生產加工的轉基因食品和食品成分達四千多種。其中主要包括:大豆、棉花、玉米、油菜等,然而,轉基因食品的質量安全存在著較大隱患。

    當前,對于轉基因食品的檢測主要是通過酶聯免疫法,使用ELISA法可以檢測出傳統大豆加工產品中混有2%RoundupReady大豆中的CP4EPSPS蛋白質。由此可見,酶聯免疫法在檢測轉基因食品中,不僅靈敏度較高,而且選擇度較高。另外,還可以通過雙夾心酶聯免疫法,對食品中的轉基因玉米成分進行。

    (六)檢測食品中的其他成分

    免疫球蛋白主要是指具有抗體活性,而且能與相應抗原發生特異結合的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構成體液免疫的主要物質,牛乳,尤其是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極高。免疫球蛋白本身屬于蛋白質,加上食品中的免疫球蛋白數量不多,常規的蛋白測定法無法測出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而酶聯免疫法可以有效、快速的檢測出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情況,并完成免疫球蛋白的活性檢測。使用酶聯免疫法檢測免疫球蛋白,不僅靈敏度高、特異性強,而且簡潔易于操作,準確度極高。當前,酶聯免疫法已經可以有效檢測14種畜禽熟肉制品,其中主要包括牛肉、羊肉、鹿肉和馬肉等,只要該產品中的摻假率超過1%,即可有效、快速的檢測該肉制品的安全質量是否達標。

    三、結語

    由于我國對于酶聯免疫法的研究尚處于初步階段,所研發的ELISA試劑盒種類較少,靈敏度也還不夠高,我國應當加大對酶聯免疫法的研制力度,為酶聯免疫法提供更廣闊的應用發展平臺。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食品安全檢測的技術也隨之不斷改善,國內外各大權威機構都在研制開發更為簡便、快速、準確的檢測技術,加強食品安全質量的控制。

    參考文獻

    [1] LoomansEE.VanWihenburgJeta1.NeaminasanimmunogenforthedevelopmentofagenericELISAdetectinggentamicin,kanamycin,andneomycininmilk[J].Agric.FoodChem,2003,51(3):587-593.

    [2] 施文正,汪之和.酶聯免疫吸附分析法在食品分析中的應用[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3,24(3):84-87.

    第6篇:農藥殘留產生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 技術性貿易措施; 茶葉出口; 影響分析。

    長期以來,日本一直是中國茶葉出口的主要國家之一,對中國茶葉生產、加工和貿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日本也是對中國農產品出口實施技術性貿易措施較多的國家,2006 年開始執行的肯定列表制度 (Positive List System),對全球797 種農藥、獸藥和添加劑設定了新的殘留限量標準,比原來的食品安全規定增加了 500 余種。其中,約有 150 種屬于中國常用農藥,占中國常用農藥種類的比重超過 55%。這直接導致了中國茶葉出口日本數量的大幅下降,2006—2012 年,中國出口日本茶葉數量下降了 1 萬 t 左右。同時,中國出口日本茶葉不合格率也明顯上升。2004—2012 年,日本共扣留中國茶類品總數達 82 次,其中茶葉因超過農藥殘留標準而被扣留的次數占約 90.25% (資料來源:中國技術性貿易措施網,tbt-sps.gov.cn)。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實施還導致了中國茶葉化學品殘留控制和檢測費用的增加,以及通關時間的延長等,這些都增加了中國茶葉的出口成本。因此,分析肯定列表制度及其他日本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中國茶葉出口發展的變化情況,有利于深入理解中國茶葉出口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把握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中國茶葉生產和貿易的影響程度。這對于中國政府采取相關的生產和貿易政策措施,克服或規避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中國茶葉生產造成的不利影響,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技術性貿易措施作為發達國家和部分發達國家實施貿易保護的主要工具,已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與研究。在國際上,學者們一般認為技術性貿易措施對出口國的貿易 (Calvin and Krissoff,1998;Maskus 等,2000)、國內和國際消費者的福利(Alan,1995) 造成消極影響。在中國,學者們對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成因、效果與對策進行了深入探討,認為技術水平差異是技術性貿易措施形成的內在原因,發達國家由于具備在技術和貿易兩方面的優勢,更傾向于主動采取設置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戰略 (楊波,2007),而影響中國農產品出口遭遇技術性貿易措施限制的內因主要是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防御和信息通報機制 (王平和楊巍,2004)。

    目前,技術性貿易措施已成為阻礙中國農產品出口的第一大非關稅措施,嚴重限制了中國的外貿出口,大幅提高了中國農產品的出口成本,削弱了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國際競爭力 (孫龍中和徐松,2008),特別是技術性貿易措施成為了影響中國茶葉出口的最重要因素 (許詠梅和高啟杰,2006)。因此,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中國農產品出口造成的消極影響是深刻而廣泛的 (吳秀敏和林堅,2004)。從短期貿易效應的角度看,技術性貿易措施和出口額、出口量有很強的負相關性 (潘菁,2004;姚志毅,2005),日本進口蔬菜、茶葉的農藥殘留標準構成了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中國蔬菜、茶葉出口日本產生了明顯的抑制作用 (孫東升等,2005;顧國達等,2007)。然而,技術性貿易措施只是一種短期的影響,從中長期來看,如果處理得當,可能會存在正面效應 (李春頂,2005),通過“倒逼機制”促使出口方奮起應對,提高出口農產品的質量,從而促進了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發展,獲取了更多的比較利益(張小蒂和李曉鐘,2004),而如何沖破技術性貿易措施并利用合理的技術壁壘保護中國國內市場和經濟安全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杭爭,2003)。中國只有在農業生產體制、農業標準化體系等方面加快改革、加強建設,加強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收集和研究,才能更有效地避免國際貿易措施,提高中國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 (潘偉光,2003)。為了在應對發達國家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時占據有利地位,提升產品的技術優勢是關鍵 (蔡茂森和朱少杰,2003),制定、實施標準化戰略是最急迫而有效的途徑 (孫敬水,2004)。

    盡管國內外學者已較為深入的對技術性貿易措施進行了研究,但大多側重于技術性貿易措施的經濟理論分析和農產品貿易總值影響的實證分析,對特定大宗農產品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效果的研究較少,尤其缺乏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對中國茶葉出口貿易發展趨勢影響的定量研究。鑒于此,本文深入分析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及其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實施對中國茶葉生產和出口貿易的影響,探討中國茶葉如何應對日本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措施,為跨越技術性貿易措施,促進中國農產品出口提供有益的政策借鑒。

    一、日本對茶葉進口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概述。

    為了防止進口食品安全問題對本國消費者造成損失,日本政府對于進口食品中可能含有的農藥殘留設定限量標準,并對限量標準的要求不斷加強。2006 年 5 月,日本政府為了提高包括茶葉在內的進口食品安全質量,正式頒布 《食品中農業化學品肯定列表制度》,其中涉及茶葉的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共有 251 項 (顧國達,2007)。而后,日本政府在2009 年實施了針對進口農產品的新規定 《食品中殘留農業化學品肯定列表制度》,并于同年 5 月通知加強對中國烏龍茶進口時有關射線照射的檢查。2011 年 1 月,日本厚生勞動省再次對食品、添加劑等規格標準進行補充修訂,規定中殺蟲劑三唑磷的殘留限量由前的 0.05mg/kg 修訂為 0.01mg/kg,除草劑芐嘧磺隆的殘留限量由前 0.02mg/kg 修訂為 0.01mg/kg,修訂后的殘留限量標準要求更加嚴格,這使得包括茶葉在內的農產品進口至日本的技術難度加大,出口成本提升。

    肯定列表制度是目前日本對進口食品實行的主要技術性貿易措施,該制度加強了對進口食品中農業化學品殘留的管理。肯定列表制度要求食品中農業化學品含量不得超過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對于未制定最大殘留限量標準的農業化學品,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過“一律標準” (Uniform Limi)t,即0.01mg/kg。

    中國農藥殘留限量在茶葉業界一直存在著多重標準,且殘留限量標準項目較少,與發達國家的執行標準相差甚遠。2013 年,中國正式實施由農業部與衛生部聯合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制定了農藥殘留限量的統一標準。新的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達 2 293 個,和原有標準比,增加了 1 400 余個。其中新標準中茶葉的農藥最大殘留限量項目為 25 個。盡管中國新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檢測項目有所增加,但與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農藥殘留檢測標準相比仍有較大的距離,如果按照中國頒布的新標準指導茶葉的生產和出口,中國出口至日本的茶葉農藥殘留限量超標的可能性依然較大。

    二、日本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中國茶葉生產與出口的影響分析。

    (一) 中國茶葉生產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日本作為中國重要的茶葉出口對象國,對中國出口茶葉所實施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并沒有阻礙中國茶葉生產的發展,中國茶園面積和茶葉產量長期保持著良好的增長勢頭 (表 1)。2002—2011 年,中國茶園面積從 113.42 萬 hm2,擴大至 211.26 萬 hm2,年均增長 6.40%;茶葉產量從 74.54 萬 t,增長至162.32 萬 t,年均增幅達 8.78%。

    在肯定列表制度實施后的第二年,即 2007 年,中國茶園面積同比增長了 12.72%,茶葉產量同比增長了 13.37%,均為中國加入 WTO 以后的最高增長幅度。隨后中國茶園面積和茶葉產量的增速雖然有所下降,但依然以較快速度增長。日本實行肯定列表制度以后,中國茶葉生產增長速度反而提升了,這說明該制度的執行在短期內并沒有對中國茶葉生產造成沖擊。

    (二) 中國茶葉出口量呈穩定增長態勢。

    日本作為中國茶葉主要出口國家,肯定列表制度的實施理應對中國茶葉出口造成不利的影響。然而,肯定列表制度實施以后,中國茶葉出口依然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出口量從 2006 年的 28.66 萬 t,增長至 2012 年的 31.35 萬 t,增長了 9.39%。進入2009 年,中國茶葉出口突破 30 萬 t,并于 2011 年達到 32.26 萬 t,為中國歷史最高茶葉出口量。中國茶葉穩定的增長態勢表明,日本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實施和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并沒有對中國茶葉出口造成負面影響。

    (三) 對中國與日本茶葉貿易產生的顯著的負面影響。

    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茶葉進口來源國,特別在2005 年,中國茶葉在日本茶葉進口總量中的比例高達 75.8% (顧國達,2007)。但在烏拉圭回合農業談判結束后,日本對進口農產品采取的貿易政策從傳統的保護政策逐步轉向 WTO 認可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這既保護了日本農業的穩定,也符合國內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較高要求,但卻不利于發展中國家的茶葉出口至日本。

    肯定列表制度作為茶葉進口技術性貿易措施的主要措施,其頒布與實施導致了中國茶葉對日本出口數量和金額的持續下降 (表 2)。在肯定列表制度實施以前的 2002—2005 年,中國出口至日本的茶葉數量基本在 3 萬 t 以上,出口額基本高于 7 000 萬美元。從 2006 年該技術性貿易措施實施以后,中國茶葉對日本的出口快速下降,出口量從 2006 年的 2.77萬 t,下降至 2012 年的 1.73 萬 t,下降了 37.55%;同期,出口額從 6 570 萬美元下降至 5 770 萬美元,下降了 12.18%。因此,肯定列表制度已經成為阻礙中國對日本出口茶葉的重要影響因素。

    (四) 中國茶葉出口市場結構發生變化。

    日本對茶葉進口實施技術性貿易措施,導致了中國茶葉出口市場結構發生了變化,日本在中國茶葉的出口貿易地位顯著下降 (表 3)。2002—2007年,日本在中國茶葉的出口國排名中一直位居第二位。肯定列表制度實施后的第三年,即從 2008 年起,中國茶葉對日本的出口量持續下降,使得日本在中國茶葉出口國排名下降至第四位,其中 2009 年排名更下降至第五位。

    在這期間,受肯定列表制度的限制,中國茶葉出口逐步轉移至其他茶葉消費大國。中國出口至摩洛哥的茶葉數量從 2002 年的 4.42 萬 t 增長至 2012年的 5.58 萬 t,增幅為 2.62%,其中 2011 年出口量更高達 6.36 萬 t。中國茶葉出口至美國和烏茲別克斯坦的數量均呈現出良好的上升態勢,中國出口至美國的茶葉數量從 2002 年的 1.55 萬 t,上升至 2012年的 2.43 萬 t,增長了 56.77%;同期,出口至烏茲別克斯坦的茶葉數量從 1.68 萬 t 上升至 2.59 萬 t,增長了 54.17%。中國茶葉對美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出口量的快速增長,不僅使得這兩個國家在中國的貿易地位有所上升,而且中國茶葉出口市場的轉移,抵消了日本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中國茶葉出口的消極影響,保障了中國茶葉生產和出口貿易的穩定增長。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日本于 2006 年實施了肯定列表制度,對農藥殘留限量標準的要求極為苛刻,給中國對日本的茶葉出口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中國茶葉對日本出口的數量和金額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中國茶葉出口及時轉移至其他茶葉消費大國,抵消了日本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中國茶葉出口的不利影響,保障了中國茶葉生產和出口的穩定發展。

    然而,日本技術性貿易措施造成中國茶葉對日本的出口數量下降,說明當前中國茶葉農藥殘留標準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為了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中國茶葉出口的不利影響,中國應采取一系列有利于提高中國出口茶葉質量的政策措施,以促進中國茶葉出口貿易的發展。

    1. 完善與國際接軌的茶葉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完善中國茶葉農藥殘留限量標準體系,是有效應對發達國家使用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核心。目前,中國已有的農藥殘留限量標準與發達國家標準之間存在一定差距,中國政府應建立一套科學的標準體系,健全茶葉生產、運輸及出口的農藥殘留標準。首先,應借鑒茶葉農藥殘留標準較為健全的發達國家經驗,尤其是歐盟、日本、美國等中國茶葉出口的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農藥殘留具體指標,完善中國茶葉農藥殘留標準。其次,應促進技術標準認證及檢驗制度等體系的完善,促進各個方面的技術法規制定、認證、檢驗工作的合作統一,推動行業協會等微觀層面制定該領域的茶葉標準,并進行匯總、分析研究,生成新的標準體系。

    2.發展中國茶葉深加工能力 中國出口茶葉多以未進行加工的天然茶葉為主,不僅附加值較低,而且容易遭受發達國家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消極影響。為此,中國政府應大力發展中國茶葉深加工,出口附加值較高的茶葉加工產品,通過直接補貼、貸款資助等措施,支持茶葉加工行業,例如茶葉包裝、茶飲料生產、茶食品加工、保健品生產以及藥品生產等茶葉加工領域的發展以繞開日本等發達國家針對天然茶葉設置的技術性貿易措施。

    3.建立健全技術性貿易措施預警機制 中國政府可建立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收集、處理機制,國內技術檢驗檢測網絡機制,信息風險評估及預警共享機制等,對國際茶葉市場,特別是發達國家茶葉進口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進行監控、評估和。通過構建技術性貿易措施的預警機制讓茶葉出口企業及時應對發達國家相關貿易措施,降低可能產生的貿易風險和損失。

    參考文獻。

    [1] 蔡茂森,朱少杰。2003.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抑制效應與中國出口行業的對策 [J] . 國際貿易問題 (5):32-35.

    [2] 顧國達,牛曉婧,張錢江。 2007.技術壁壘對國際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以中日茶葉貿易為例 [J] .國際貿易問題 (6):74-80.

    [3] 潘偉光。2003.對中國農產品出口遭遇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成因及對策分析———以近年來浙江省農產品出口遭遇的技術性壁壘事件為例 [J] .國際貿易問題 (7):24-27.

    [4] 李春頂。2005.技術性貿易措施對出口國的經濟效應綜合分析 [J] .國際貿易問題 (7):74-79.

    [5] 潘菁。 2004.技術壁壘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實證分析[J]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 (2):57-60.

    [6] 孫龍中,徐松。 2008.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與對策 [J] .國際貿易問題 (2):26-34.

    [7] 孫東升,周錦秀,楊秀平。 2005.我國農產品出口日本遭遇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研究 [J] .農業技術經濟(05):6-12.

    [8] 孫敬水。 2004.實施標準化戰略———中國應對技術壁壘的有效途徑 [J] .國際貿易問題 (2):23-26.

    [9] 王平,楊巍。 2004.我國農產品出口遭遇貿易技術壁壘的原因分析———一個政治經濟學量化模型 [J] .農業技術經濟 (1):16-23.

    [10] 吳秀敏,林堅。 2004.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消極影響分析 [J] .國際貿易問題 (12):29-34.

    [11] 許詠梅,高啟杰。 2006.技術壁壘影響中國茶葉出口的實證分析 [J] . 國際貿易問題 (5):86-93.

    [12] 楊波。2007.技術性貿易措施成因、博弈與實證分析 [J] .世界經濟研究, (10):41-47.

    [13] 姚志毅。 2005.技術壁壘:趨勢與影響 [J] .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 (2):28-31.

    [14] 張小蒂,李曉鐘。2004.論技術性貿易措施對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雙重影響 [J] .管理世界 (6):26-32.

    [15] Alan O.Sykes.1995.Product Standards for internationallyIntegrated goods markets [M] . Washington D.C BrookingsInstitution.

    [16] Keith E.Maskus,John Sullivan Wilson,Tsunehiro Otsuki.2000.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Aframework for analysis [M] . World Bank,DevelopmentResearch Group,Trade.

    第7篇:農藥殘留產生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蔬菜;農藥殘留檢測;質量安全;對策建議;重慶市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今天,在滿足人民生活所需的物質供給日益豐富多樣的同時,糧食蔬菜等農產品早已不再采用傳統農業低效的生產模式,但是化肥、農藥、農作物新品種和機械化等現代科技成果的大量應用也造成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為了保障廣大市民舌尖上安全,加強重慶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學指導生產和正確引導消費,2014—2016年,重慶市農業科學院利用立項支持先后對重慶市(基地和市場)的蔬菜進行了定期的質量安全抽樣檢測和質量安全評價,以期客觀、真實地掌握本地生產和銷售的蔬菜質量安全狀況,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也是切實貫徹執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的現實需要。

    1現狀

    筆者從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開展了3年的調查工作,共14次調查與抽樣檢測,范圍涵蓋重慶市的17個區(縣)的蔬菜基地和蔬菜市場,包括具有代表性的244個生產基地、3個批發市場、6家連鎖超市和10個農貿市場;樣品涉及白菜類、甘藍類、茄果類、瓜類、綠葉菜類、豆類、蔥蒜類、薯芋類、根菜類、芽苗菜類和芥菜類共11個主要菜類;包括當地生產和消費的56個主要蔬菜種類。本著“源頭控制和兼顧流通”的原則,抽樣以基地為主,市場為輔,也充分考慮當地當季的具體生產實際情況與蔬菜實際流通消費情況,3年共計抽樣2308個蔬菜樣品,結合《蔬菜農藥使用條例》和近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產生問題較多的農藥及生產調查結果,確定每一種樣品檢測58種農藥,其中包括:禁用農藥甲胺磷等4種,限用農藥甲拌磷等7種,一般農藥樂果等47種。對室內分析檢測結果進行安全性評價。

    1.1年度蔬菜質量安全情況

    參照國家標準GB2763—2014等判定,2014年、2015年、2016年的抽樣合格率分別為97.14%、97.30%、98.04%,監測的樣品合格率逐年有小幅的上升,3年平均為97.57%,略高于同期全國蔬菜質量安全合格率的平均水平(97.00%)。

    1.2不同季節的蔬菜質量安全情況

    2014—2016年共計抽樣檢測14次,由于兼顧抽樣季節、地點和生產消費的需要,每一次抽樣數量和品種不盡相同,但是季節基本吻合并重復,其中3次出現合格率100.00%,合格率最低是2015年的7月,僅為92.61%。總的趨勢是,10月至3月的每年冬季、深秋和早春蔬菜樣品合格率較高,4月至9月的每年晚春、夏季和秋季的蔬菜樣品合格率較低,這與高溫高濕的氣候和病蟲害發生周期吻合。詳見表1

    1.3生產環節與流通環節蔬菜質量安全狀況

    對樣品的來源統計表明,超市、農貿市場、批發市場、生產基地的樣品合格率分別為96.25%、93.18%、92.00%、98.58%,即生產基地的樣品合格率較高,超市和農貿市場的合格率居中,批發市場的合格率最低。

    1.4不同區域蔬菜質量安全狀況

    由于蔬菜的種植技術、種植環境等的差異,各區縣蔬菜基地種植水平、行政監管、連作障礙等致使各地病蟲害發生情況差異較大,導致蔬菜的質量安全也存在差異。如果依照與主城距離遠近劃分為市區、近郊、遠郊和其他區縣四大區域,3年內市區超標的41個樣品中,來自于九龍坡和沙坪壩(市區),巴南、渝北、北碚、璧山、江津和銅梁(近郊),潼南、榮昌、大足、南川、綦江和萬盛經開區(遠郊),酉陽、秀山和黔江(其他區縣)的分別為12個、26個、2個、1個。

    1.5不同類型的蔬菜質量安全狀況

    所抽取的11大類蔬菜中,綠葉菜類、白菜類、豆類、茄果類、甘藍類和蔥蒜類6類蔬菜出現農藥殘留超標,其超標樣品數依次為28個、17個、7個、2個、1個和1個。

    1.6不同種類的蔬菜質量安全狀況

    56個蔬菜種類出現超標的有大白菜、普通白菜、蕹菜、芹菜、萵筍、豇豆、木耳菜、菜豆、菠菜、莧菜、菜心、油麥菜、辣椒、生菜、蔥和芥藍16種;其中,不合格的超標蔬菜又主要集中在綠葉菜類、白菜類和豆類中。各類蔬菜的超標情況和對應的超標率詳見圖1、圖2(僅超標1個的蔥和芥藍由于樣本較小,其超標率未做統計)。本文的“大白菜”含本地速生栽培的半結球品種(俗名水白菜或茭白)。

    1.7農藥的使用情況

    1.7.1蔬菜中禁用農藥的使用情況在抽取的蔬菜樣品中,禁用的4種農藥(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六六六)僅檢出甲胺磷、對硫磷2種,各檢出1次,其中甲胺磷超標1次。1.7.2蔬菜中限用農藥的使用情況在蔬菜限制使用的7種農藥中,除甲基異柳磷外,甲拌磷、氧樂果、水胺硫磷、克百威、涕滅威和氟蟲腈6種均有檢出,其中克百威、氟蟲腈各檢出8次,克百威超標4次,氧樂果檢出3次且超標3次(見表2)。1.7.3蔬菜中常規農藥的使用情況47種常規農藥檢出33種,其中檢出次數最多的10種農藥為烯酰嗎啉、腐霉利、吡蟲啉、噠螨靈、苯醚甲環唑、多菌靈、嘧霉胺、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和嘧菌酯,對應檢出頻次數依次為433次、185次、181次、134次、117次、106次、101次、85次、63次和63次;檢出的33種農藥中有12種農藥的檢出值超過GB2763—2014國家標準安全限量值,其中毒死蜱和阿維菌素各有9個批次的產品超標。1.7.4蔬菜中農藥的多殘留檢出情況以2016年的5次檢測結果為例,樣品多殘留檢出率17.78%以上,4月最高(45.56%),最多1個蔬菜樣品檢出7種農藥,且極個別樣品還同時有2種以上農藥殘留超標,產品安全性堪憂,詳見表3。

    2抽樣檢測結果分析

    2.1蔬菜質量安全水平有明顯提高

    3年的抽樣檢測結果表明:重慶市2014—2016年的樣品平均合格率為97.57%,處于較高的合格水平,略高于全國蔬菜樣品同期平均水平(97.00%);且合格率有逐年小幅的上升,表明監管等的效果有所顯現。

    2.2季節性氣候和連作障礙與蔬菜質量安全高度相關

    春季大棚、夏秋的高溫高濕和蔬菜基地的連作障礙是加重病蟲害發生的主要因素,致使農戶施藥頻繁,蔬菜合格率下降;由于市區和近郊菜地多年采用高復種指數種植,致使土傳病害等連作障礙加劇病蟲害高發,提高農戶施藥頻率,威脅農產品質量安全。

    2.3禁限用農藥有使用但逐年減少

    2014年檢出過禁用農藥甲胺磷和對硫磷,2015年和2016年未檢出。2014年和2015年多批次檢出限用農藥甲拌磷等,2016年僅檢出克百威和氟蟲腈,表明禁限用農藥存在但逐年減少。且結合調查發現,在常用農藥中隱性添加是限用農藥克百威和氟蟲腈等檢出與含量超標的重要原因之一。

    2.4白菜類、綠葉菜類和豆類的合格率較低

    由于種植季節的高溫高濕和種植區域連作障礙,以及白菜類、綠葉菜類和豆類的病蟲害特點,導致這3類蔬菜的合格率較低,農藥超標風險大。

    2.5蔬菜種植存在不規范施藥或濫用農藥

    樣品存在較高的多殘留檢出率,表明蔬菜生產普遍存在不規范使用農藥或濫用農藥。尤其是部分綠葉蔬菜由于生產季節的原因,病害和蟲害同時發生,農戶盲目施藥,造成多種農藥殘留,最多單一樣品檢出農藥7種,甚至出現多種農藥同時超標,極大影響蔬菜質量安全。

    2.6基地蔬菜與超市蔬菜的安全質量優于農貿市場和批發市場

    在重慶市蔬菜整體合格率水平較高的前提下,基地和市場各個環節的質量仍然有較大的差異,基地質量安全水平最高,其次是超市,這主要是涉及的抽樣基地都是當地規模化基地和當地大型連鎖超市,一般當地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基地的管控工作相對規范到位,大型超市在當地食藥監局的監管之下加強了進貨臺賬的管理和食品安全溯源管理等措施,因而樣品合格率水平較高;批發市場的商品來源廣泛且監管力度相對較弱;農貿市場的監管力度最弱,產品超標比例較高和問題最多。

    3威脅蔬菜質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

    3.1氣候與連作障礙

    春季氣溫回升,大棚內呈現高溫高濕,夏秋季節是重慶的高溫季節,而且市區和近郊菜地由于多年種植,造成了土壤酸化和病蟲害等連作障礙嚴重,因此,每年的4—9月也是主要病蟲害高發期,大量和高頻地使用殺蟲劑和殺菌劑等容易造成農藥在蔬菜中殘留,降低蔬菜質量安全。

    3.2病蟲害防治體系不健全

    基地病蟲害缺乏預防預報體系,更別說統防統治,農民都是采用被動防治,預防少;防治措施單一,以化學防治為主;生產者缺乏農技技能,沒有經過較為系統的培訓,就連生產企業的農技人員也大多是當地未經系統培訓的農民;農技服務體系不健全,人員配置不到位,不能滿足當地蔬菜生產種植的技術需要;農戶憑經驗用藥,不能準確識別病蟲害,濫用農藥普遍存在;類似腐霉利和烯酰嗎啉等高限量(MRL)的農藥也出現超標,沒有嚴格遵照農藥使用的安全間隔期就提前采收蔬菜。

    3.3農林區域交替布局

    重慶市的市區、近郊、遠郊和其他區縣的蔬菜基地都是與糧食作物基地或林業基地交替混雜,幾乎不存在完全獨立的蔬菜生產區域,其生產所使用的農藥銷售無法徹底分開,農戶可以隨意在市場購買蔬菜生產的禁限用高毒農藥。潼南等個別區縣雖然實施了農藥專營,但是尚處于形式上的摸索實施階段,也存在操作的不足和明顯漏洞,亟待加強和完善。

    3.4監管不完善造成蔬菜禁限用農藥超標

    由于監管不完善等因素造成市場上個別假冒偽劣農藥依然存在,尤其是隱性添加農業生產禁止使用和蔬菜生產上限制使用的農藥組分,造成基地農戶購買及使用的農藥仍然可能含有禁限用成分。因此,蔬菜中禁限用農藥殘留被檢出的情況依然時有發生,這些高毒農藥嚴重威脅蔬菜的質量安全。

    4對策建議

    第8篇:農藥殘留產生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農業環境污染;農業生態環境;單行法

        【正文】農業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三農”問題則是制約我國全面奔小康的瓶頸之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農業投入產出經濟效益低下,我國農業表現出明顯的弱質性。當前,我國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大轉型時期。傳統農業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難以解決大量人口的吃飯問題。為提高單畝產量,現代農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造成有害物質在農產品上的殘留和工農產品廢棄物對環境及農產品的污染,從根本上危害我們的生存和發展。

        一、我國農業生態環境現狀及其危害

        (一)我國農業生態環境現狀

        改革開放20年來,我國農村經濟在獲得較大發展的同時卻伴隨著農業環境受污染和生態遭破壞程度越來越嚴重的局面,主要表現在:

        1.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繁

        到2000年,我國水土流失面積已占全國土地面積的41%,僅水力侵蝕面積就有185萬km2,數百萬公頃農田、耕地正在受到荒漠化、鹽堿化的威脅。根據最新資料顯示,我國90%的草地已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中度退化以上的草地面積已占半數。隨著生態環境惡化,各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受災面積和成災面積呈上升趨勢,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

        2.耕地資源迅速減少,土地質量下降

        我國2000年人均耕地為0.101hm2,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而且耕地利用程度較高,目前墾植率已達13.7%,超過世界平均數3.5個百分點。1986~1995年,我國農業結構調整占用耕地和災害損毀耕地超過466萬hm2,非農業建設占用耕地200萬hm2.

        1998年,因非農業建設占地、農業結構調整和災害損毀共減少耕地57.1萬hm2.同時,我國耕地土壤質量呈現退化趨勢,干旱、半干旱地區40%的耕地嚴重退化。另外,受酸雨的影響,土壤酸化過程加劇。

        3. 農業生態環境污染日趨嚴重

        農業生態環境惡化主要的一個影響因素是鄉鎮工業的“三廢”排放。近十幾年來,由于鄉鎮工業的迅速發展,它們對外排放的污染物也在逐年增加,到1995年最大值,然后逐漸下降,2000年又有所回升 另外,農業本身生產過程的非點源污染問題也嚴重影響著農業生態系統,突出表現在化肥的流失對地面水、土壤、大氣的污染和在食物中的殘留。此外,大量的農膜及其它廢棄物也影響著農業生態環境質量。

        目前,我國農業污染問題日益突出,農業污染量已占到全國總污染量 (指工業污染、生活污染及農業污染的總和)的1/3-1/2,不僅成為水體、土壤、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而且對農產品安全、人體健康乃至農村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農業污染問題。

        (二)農業污染對農產品、人身健康、國民經濟的危害

        農業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尤其是農業環境污染,給我們的國民經濟發展、國民身體健康帶來了嚴重危害,主要表現在:

        1.對我國水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我國的淡水資源嚴重不足,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值的1/4-1/5,而化肥、農藥的不合理使用及畜禽糞便的管理不利造成的農業污染,致使水體污染日益嚴重,對我國的水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根據200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的數據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陜西等地的600個地下水樣的調查顯示,我國一些地區地下水正面臨被硝酸鹽(硝酸鹽是氮肥、動物糞便、動植物尸體等中所含氮化合物降解的終端產品)污染的嚴重威脅。另外,我國中西部地區的湖泊、河流及東南沿海和近海海域都出現了嚴重的富營養化問題且呈加重趨勢。中國農科院的有關專家分析,在我國水環境中,來自農田和畜禽養殖糞便中的總磷、總氮比重已分別達到43%和53%,接近和超過了來自工業和城市生活的點源污染,不僅正成為我國水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并且已成為我國水安全問題的重要隱患。

        2.土壤環境受到嚴重破壞

        由于過量使用化肥、農藥及污水灌溉等多種原因,一方面,土壤板結,地力下降;另一方面,土壤受到重金屬、無機鹽、有機物和病原體等物質的污染且情況嚴重。根據中國科學院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全國至少有1300-1600萬公頃耕地受到農藥的污染。在昆明市斗南鎮,由于土壤被污染,種植出的蔬菜農藥殘留太高,無法食用,農民只好換土或改種園藝類作物。我國東北地區一些農場長期使用氮肥,土壤有機質含量已由原來的5%-8%降到1%-2%.江西紅壤表土ph值由5.0降到4.3,土壤板結普遍嚴重。一些地處熱帶的農田土壤受到嚴重破壞,有的甚至喪失農業耕種價值。雖然,對于農藥和有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其他類型的土壤污染所導致的經濟損失,目前尚缺乏系統的調查資料,難以估計。但是,土壤污染導致直接經濟損失的嚴重性已是不爭之事,僅以土壤重金屬污染為例,目前全國有1/5耕地受到重金屬污染,每年因此而減產糧食1000多萬噸,另外被重金屬污染的糧食每年也多達1200萬噸,合計經濟損失至少200億元。

        3.部分農產品質量安全下降

        目前影響我國農產品安全的主要問題是農藥、獸藥殘留,重金屬殘留和硝酸鹽污染。2005年4月,農業部組織有關質檢機構對我國37個城市蔬菜農藥殘留狀況的監測結果:52種蔬菜3845個樣品中,農藥殘留超標樣品318個,超標率為8.3%.頻繁過量施用氮肥,導致蔬菜中硝酸鹽含量嚴重超標,某些磷肥含氟、鎘和砷等有害物質,增加了蔬菜、糧食中氟和重金屬含量。北京市農委資料顯示,北京市市場(含超級市場)的葉菜類蔬菜60-70%硝酸鹽含量超標,果菜類蔬菜20-30%硝酸鹽含量超標,菠菜硝酸鹽含量高達2358mg/kg,蘿卜達2177mg/kg,大白菜達3225mg/kg,北京市民砷日攝取量已是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標準的120%.

        4.農產品出口貿易及農民增收受到阻礙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農產品出口不暢的主要原因和影響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農產品的質量問題。

        入世以來,先是歐盟對我國動物源性產品實施報復性禁令,后是荷蘭銷毀我國的出口農產品,接著是其他國家針對我國出口的農產品提高了進口要求,強化了進口農產品的檢驗檢疫。日本2005年建立了優良農產品認證制度,規定凡要求認證的農副產品必須正確標明該產品的生產者、產地、收獲和上市日期,以及使用化肥和農藥的名稱、數量和時間,凡在生產過程中不當使用農藥和化肥的農產品將被拒之門外。2006年5月29日,日本將實行《食品中殘留農藥化學品肯定列表制度》,對734種農藥、獸藥和添加劑在農產品中的殘留限定了標準。這表明,今后出口到該國的農產品將幾乎不允許含有農藥殘留。我國有1/3農產品出口日本,近年來屢屢發生因為農藥殘留超標被退回事件,此次《肯定列表制度》執行后,生產企業必須盡快調整種植和加工的環節,以便適應新的需要。在短期內,對日出口必會受到影響。歐盟、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通過立法,制定繁雜的環保公約、法律、法規和標準、標志等形式,對商品進行準入限制的綠色壁壘。我國產品,特別是農產品不斷遭到攔截,致使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大大下降。近年來,沿海地區由于出口的農產品因質量問題而產生的直接損失已達數十億美元,并且造成了不良的國際影響。據聯合國的統計,我國每年約有包括農產品在內的74億美元出口商品因綠色壁壘而受阻。作為WTO成員國,在國際多邊貿易中如何應對日益苛刻的綠色壁壘,已成為我國農業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目前,我國的農產品生產,一方面是大宗農產品相對過剩,價格低迷;另一方面,安全、優質的農產品卻相對供應不足,制約了農產品市場的拓展和效益的提高。由于食品安全優質問題給農業經濟效益提高帶來的不利影響,也已成為農民收入增長不快的一個重要因素。

        5.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視

        (1)對人群惡性腫瘤發生的影響不可忽視

        目前,我國還沒有直接的有關農村面源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報道。但是,現有可供研究的監測資料可以間接反映出農村生態環境變化對人體健康造成的不利影響。二十世紀70年代,我國惡性腫瘤的調整死亡率為84.85/10萬,到90年代上升了11.56%,達到94.36/10萬。城市人群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高于農村,胃癌等消化系統癌癥農村居民高于城市。有些農村地區,由于過量施用農藥、化肥,以及公共衛生設施落后,致使農村一些未經處理的農業污染物隨意堆放或直接排入水體,一些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出現了明顯惡化,農村居民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呈現出持續升高的趨勢。目前,農村居民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總體上已高于城市居民。

        對比我國農村惡性腫瘤的高發病種,可以說與近年來農村水環境質量不斷下降的趨勢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從環境污染的視角看,不可忽視農業面源污染對人群惡性腫瘤發生的影響。

        (2)加重當地腸道傳染病的流行

    第9篇:農藥殘留產生的原因范文

    一、自然環境評價

    中國煙葉生產經過多年的布局調整優化,主要集中在自然生態條件比較優越的適宜區。但是,由于中國氣候多變、地形多樣、土類復雜,自然現象災害常常造成煙草生產的重大損失。中國主要產煙區煙草生長季節氣候條件多樣,變化頻繁。風塵雨雪、寒暑霜雹等惡劣氣候對煙草的生產極其不利。因此,必須評價異常氣候條件的頻率及危害程度,采取避免或應對性預防措施。對于煙草生產來說,土壤評價在參照國家土壤環境質量標準[7]的同時,還要考慮以下因素:一是確認使用該土地完全符合國家法律的規定;二是弄清土地以前的使用情況,評估其風險性,特別要注意前作病蟲害及農藥使用的影響(如前作棉花農藥殘留、前作水稻除草劑的藥害等);三是分析臨近環境的影響,如是否有工業垃圾和油污,是否臨近礦區而存在塌陷風險,植被是否會引起嚴重的病蟲害和雜草危害等;四是評估土壤類型,土壤類型關系到煙草生長的適宜性,土壤結構和坡度及排水性能影響到受侵蝕的風險和操作的難易和安全;五是土壤化學成分,某些限制性元素(如氯)和重金屬元素的含量會嚴重影響煙葉質量,產生安全隱患。對水源的評估要在參照國家標準[8]的同時,兼顧以下方面,包括水源的數量、質量、可獲得性(有效性)、灌溉對環境影響以及受洪水威脅程度等。首先要對全年(或煙草生長季節)水源供應量進行分析,以保證煙葉生產的水量需求;在分析煙草可得水源時,必須考慮其他用戶的權力(當地法律或傳統有時會準許其他有用水需求的用戶優先使用農業用水);此外,即使是對水源的合法使用也可能會對依靠此水源生存的動植物造成不利影響,土壤也可能因灌溉發生鹽漬化;洪澇災害不僅會毀壞煙草植物及其生產設施,還有可能帶來微生物和化學污染等。環境空氣中不僅含量大量的氮、氧和二氧化碳等氣體,還有可能存在硫化物、氮氧化物以及苯并芘和重金屬離子等污染物。雖然煙葉生產地在農村田野,但一些土地臨近礦區和開發區,空氣中微粒和粉塵及其他有害物質的含量可能大大超過標準限量。惡劣的環境空氣不僅會制約煙草的生產,而且會導致煙葉污染,產生安全隱患。因此,必須根據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9],評價基地環境空氣狀況。

    二、自然資源利用和維護

    煙草生產的自然資源涉及到光、溫、氣、水、土等多方面,是煙草生產所依賴的基礎。對資源的利用和維護要遵守國家相關法律[10],同時根據資源的特點和所在地區的特點,經濟利用,有效保護。由于光、溫、氣受天氣條件影響,人為調節作用有限;水分和土壤雖然也受氣候條件制約,但人為調節程度更大一些。因此,資源的利用和維護應主要著眼于水分和土壤資源。水分資源的利用管理首先要做到開源節流,合理使用,禁止浪費,防治水蝕。同時,監測水質,禁止污水灌溉,防止污水進入苗床和大田;禁止在水源附近配制農藥,防止農藥和肥料進入河道,禁止育苗營養液等污水污染供應水。建設基本煙田、規范煙田使用是煙草行業多年來工作的重要內容。一是合理選擇,宜根據地形坡度、質地類型、深度肥力、耕作歷史、排灌性能和集中連片的土地來進行選擇。二是建立土地保護制度,推行等高種植和清潔生產,盡可能減小土地整改的工程量,以降低對土壤結構和自然的破壞,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三是實行土壤利用和養護并重。合理輪作,種植綠肥,作物覆蓋,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四是保證土壤養分協調。開展土壤肥力監測,科學確定施肥種類、施肥量和施肥方法。五是做好土壤修復。通過農藝、工程和化學手段,維持土壤酸堿度,保證微生物區系平衡,治理病蟲草害侵染嚴重和化學元素制約的土壤。

    三、生產基礎設施管理

    近年來,煙草行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于煙草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煙水和煙路工程、育苗工場和烤房群、生產農機具、煙葉收購線、倉庫等基層站點等,大大改善了煙草生產條件和工作條件。為指導和規范基礎設施建設,煙草行業下發了煙草行業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出臺了基礎設施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對行業基礎設施建設起到了很好的推動和約束作用。在認真執行這些文件規定的同時,要認真研究和解決如何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基礎設施設備。明確投資主體、產權和使用權歸屬、管理和維護責任,做細致的清產核資,制定收費標準、效益分成和費用分擔等細則。針對不同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模式和考核辦法。對于地方為主自建的煙水煙路工程,宜采取“自建、自有、自用、自管”的方式管理;對煙草補貼為主建設的工程,煙草公司應監督制定合理的管護辦法和用水收費標準,實現工程自養,保證工程設施長期持續于煙草生產。育苗工場和烘烤工場一般由煙草公司全資建設,交由合作社經營和使用。育苗工場和烘烤工場的經營者是工場的直接管護和運行管理責任人。工場在育苗和烘烤季節大棚用于煙苗培育和煙葉烘烤,非生產使用季節開發其他用途以增加收入。育苗工場和烘烤工場連同農機具一般都作為合作社的固定資產,在大力推進煙草合作社建設的形勢下,需要在加強合作社經營管理的情況下,規范基礎設施設備管理及安全使用和維護。

    四、員工管理與健康保障

    煙草作為國家專賣體制管理下的行業,發展迅速,運行良好,員工工作條件、經濟收入和生活待遇相對較高。但煙草企業員工工作負荷重,壓力大,常常需要加班加點完成任務;煙草行業計劃性強,行政氣濃。下級員工的愿望和訴求或許難以表達,得不到滿足。工作壓力和心情糾結有可能導致員工身心疲憊,健康狀況下降。各級煙草公司對員工生產績效和考核管理非常重視,執行著各有特色的考核指標體系。國家煙草專賣局設有專門的機構,負責行業人員的在職教育和技能培訓鑒定;頒布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11],印發安全生產工作要點,以保障生產安全。按照良好農業規范的要求,在對員工紀律約束、績效考核的基礎上,更加關注員工的身心健康,改善員工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提高員工福利待遇。

    五、種質和非煙物質控制

    品種是煙葉產質量的保證。良好農業規范要求在執行國家種子管理條例[12]的基礎上,從農藝、環境、質量和經濟性等方面,堅持以下原則管理品種:一是建立品種審批措施,檢測品種的農藝適用性和市場認可度,保持品種的遺傳純度;二是種植經過鑒定、登記或推薦的具有種植地所需抗病性且適應市場需求的品種;三是嚴格遵循生物安全性和生物遺傳性,防止混入轉基因作物;四是所有煙草生產用種,必須由煙草行業指定的專業繁種基地提供,種子質量符合煙草種子質量標準,禁止使用偽劣種子和轉基因品種。非煙物質(NTRM)是指不屬于煙葉和煙梗的所有物質。煙葉中如混有非煙物質將嚴重降低其可用性,國外卷煙企業一般都拒絕接受任何混有非煙物質的產品。因此,提供不含各類非煙物質產品是良好農業規范的核心內容之一,它要求在煙葉田間種植、采收烘烤、分級收購、復烤加工、儲運保管過程中,采取綜合手段除去一切非煙物質,要求規范地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制定積極主動的計劃,配合相應的具體措施,根除和避免任何煙葉污染源和感染源。二是從過程控制和場所檢查2個方面控制非煙物質。過程控制重點放在各個生產環節,如育苗、大田、采收、調制、分級、包裝、貯存和運輸等過程,場所檢查包括對所有煙葉生產和處理的區域、設施設備進行清潔衛生,檢查使用的一切物料和產品。列出主要控制點和監控清單,便于生產中執行和操作。規范種植、清潔生產是根本。三是建立一個以非煙物質控制為基礎的農戶信息和評價體系,在煙葉收購站發現非煙物質時將情況反饋給農戶,對始終如一地提供干凈的產品的農戶進行獎勵和表揚,對受非煙物質污染的煙葉進行拒收。

    六、化學投入品管理

    煙葉生產需要使用大量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化學投入品,對這些投入品要做到慎重選擇、嚴格管理、科學使用、妥善處理。實施煙草良好農業規范,要遵守國家農用化學投入品管理條例,特別是農藥管理條例和實施辦法,結合煙草生產特點,采取針對性管理措施。一是嚴格執行國家局煙草農藥使用推薦意見,要合理選擇化學投入品,應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產品,優先考慮植物源類或生物制劑。同時,堅持農藥統一招標、統一采購的原則,禁止私自購買[13]。二是加強化學投入品存儲和發放管理。設立專門場所或容器存放。場所必須遠離煙葉及其包裝材料,遠離畜禽及養殖場所,兒童和其他非相關人員無法進入存放地,存放地必須清楚標明恰當的警告語和危險信號。必須有專人負責化學投入品的驗收和保管,投入品發放要有詳細清單。化學投入品出入庫管理及過程必須有詳細的表格登記,所有當事人和主管人必須親自簽字。三是遵行科學、合理、經濟、安全的原則,控制投入品使用次數和使用量。嚴格投入品使用管理。使用人員必須了解化學品知識,掌握使用方法和要求。使用時必須配備必要的防護裝備和服裝,選擇合適的使用器具。嚴禁在處理、混合和施用農藥時進食、飲水和抽煙,及時清洗防護裝置和使用器具。四是規范廢品處理方式。對過期、殘余農藥及其包裝物回收處理,禁止采用燃燒和埋壓方式處理,或丟棄在田間,或傾倒入灌排系統。

    七、煙葉農藥殘留的控制和管理

    煙葉農藥殘留的種類和含量水平是影響煙葉產品安全和質量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必須杜絕高毒農藥,盡量降低所有農藥殘留含量。控制農藥殘留含量要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一是選擇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環境友好農藥品種,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等國家及行業明令禁止使用的農藥。二是實行病蟲草害的綜合防治,并根據病蟲草等有害生物的發生、為害規律,制定農藥使用規范,嚴格控制農藥殘留。三是保持煙葉育苗場所及大田衛生,避免煙草產品、廢棄煙用物資或受感染土地之間的交叉感染。實行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減少化學的使用量是控制煙葉農藥殘留的重要手段,其核心是協調應用一切可行的辦法,提供最佳病蟲害綜合防治決策。綜合防治并非完全排除使用農藥,而是在使用其他辦法不能使病蟲害種群數保持在可接受范圍內時才適當使用農藥。在不得不使用農藥的地方遵守一切法律法規,確保農藥使用安全。其途徑包括:一是利用抑制煙草病蟲害的作物與煙葉進行輪作,對即將種煙地塊病蟲害發生情況和生產措施進行監控和調查,收集有關病蟲害種群和數量的土壤,保持對所有作物病蟲害發生情況的記錄,對可能發生的病蟲害做到心中有數。二是使用批準的抗病性品種、未受病原體感染的種子、無病蟲害的整齊健壯的煙苗,在最不利于病蟲害發生的時間移栽。三是保持嚴格的苗床衛生和煙葉生產初期的環境衛生,避免煙草廢棄物質或受感染土地之間的交叉感染,結束相應的生產周期之后,盡快集中銷毀苗床和田間煙葉殘留物。準確識別病蟲害,系統觀察和監控病蟲傳播流行情況,建立每一種病蟲害的控制防治指標,確定有效的控制行動的適當標準,是減少化學用藥、降低病蟲草害防治成本的有效措施;貫徹交替作物保護措施,以盡可能地少使用農藥。在使用經過登記、批準的煙草農藥和生物制劑來防治病蟲害時,嚴格遵守使用規則和指南。把經過試驗和登記的天然作物保護劑(NCPA)作為預防病蟲害的第一選擇。對使用的農藥要精確記錄其有效成分、產品特性、施用量及施用日期。只有在需要時才綜合使用多種控制措施,以避免病蟲對農藥產生抗藥性;通過田間觀察和調制后煙葉農藥殘留檢測,保持監控的一致性,必須將農藥殘留控制在國家農藥殘留最高限定(NRL)和行業指導農藥殘留范圍(GRL)內。

    八、煙葉種植管理

    煙葉種植管理是煙草良好農業規范的主體組成部分,主要包括育苗和大田生產2個環節,要求全面實施規范管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1育苗

    采取漂浮或濕潤式集約化育苗方式,提倡砂培等新型基質替代技術應用,提倡漂(托)盤、農膜的循環再利用;嚴格育苗設施、育苗物資的消毒處理,防止病蟲傳播。規范熏蒸劑使用,不使用溴甲烷;嚴格按照育苗技術規程進行操作;規范剪葉、病苗、余苗及漂浮育苗營養液的處理,保持育苗場所的清潔。

    2大田管理

    根據工業質量需求,結合當地生態環境條件、生產實際,工商雙方共同制定相應的種植規程;規模連片種植,適時統一移栽;加強田間管理,提早整地、規范移栽、合理中耕、適時打頂、及時抹杈,促進煙株正常生長發育,保持煙葉產質量穩定;合理選用肥料,根據土壤養分狀況,平衡定量施肥;優化田間煙葉結構,加強不適用煙葉管理,嚴格處理程序及方法;最大限度地減少采收對煙葉的物理破壞,減少煙葉過熟以及調制不當等原因造成的產量損失。

    九、煙葉采收和初加工管理

    煙葉采收和初加工對提高煙葉產量、質量和產值非常重要。應堅持成熟采收,科學烘烤,保證煙葉烘烤質量。要實現此一目標,必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采收與裝炕

    根據煙葉的不同部位,按照不同的成熟度標準采收,一般下部葉適熟早采,中部葉成熟采收,上部葉充分成熟采收;清理煙葉夾帶雜草,杜絕用塑料包裝袋包裹煙葉;煙葉裝炕要根據采收時天氣情況、煙葉部位和基本素質,確定每炕裝煙量。裝煙一定要均勻,防止裝煙偏少。

    2烤房與烘烤

    提倡選擇結構合理、經濟耐用、可持續、可再生的建設材料,充分考慮當地可行的技術和基礎設施;烤房容量要與種植煙葉面積相匹配,使烤房容量和調制效率達到最大化;設計要合理,防止燃燒氣體進入烤房。推薦使用自動燃料供給和自動調制控制設備,節約勞動力;推行專業化密集烘烤,優化密集烘烤工藝;提升烤房性能,開發新能源,減少煤電使用。提倡使用除硫除塵設備,減少環境污染。

    3煙葉處理

    根據卷煙工業的需求,合理確定不適用煙葉處理范圍、處理時間,規范廢棄鮮煙葉處理,減少廢棄鮮煙葉的污染。

    十、生產信息管理與追溯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黄色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欧美成人日韩| 成人美女黄网站色大色下载|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免费成人午夜视频| 国产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午夜app| 一级毛片成人免费看a|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影院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婷婷丽春院影视|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欧美成人a人片| 欧美成人秋霞久久AA片|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app|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小说| 成人黄色小说网站|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片在线| a毛片成人免费全部播放| 久久成人无码国产免费播放|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在线手机视频| 在线成人综合色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3p |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资源| 亚洲精品成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