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態平衡的原因范文

    生態平衡的原因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態平衡的原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生態平衡的原因范文

    1、生態災難有氣候環境變化、水土流失、森林植被破壞、野生動物滅絕等。生態災難是指生態系統平衡被破壞而給社會、給人類所帶來的災難。

    2、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主要有兩種,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其中,人為因素是造成生態平衡失調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如水災、旱災、地震、臺風、山崩、海嘯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態平衡破壞稱為第一環境問題。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生態平衡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青海省;高寒區;土地荒漠化;防治

    青海省是我國受到土地荒漠化影響危害最為嚴重的地區。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受到自然、歷史人為等綜合因素的影響,青海省土地荒漠化問題日漸加劇,嚴重限制了青海省生態平衡,甚至威脅當地人民生產生活的有序性。相關調查研究顯示,根據我國實施的幾次土地荒漠化普查工作獲得的相關資料,青海省柴達木盆地和共和盆地等為荒漠化的主要集中地,并且荒漠化一般集中于青海高寒地區,在沒有得到充分保護的情況下逐年擴大,增速較高,已經嚴重影響了青海省整體生態平衡發展。因此必須積極探索當前荒漠化問題形成的原因和危害,進而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推動高寒區荒漠化治理工作有序開展。

    1土地荒漠化產生的原因

    一般情況下,土地荒漠化問題的產生是自然和人為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不良結果,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指相對異常的氣候條件,特別是青海高寒地區嚴重的干旱條件,極易造成植被退化和風蝕加快等現象,最終引起荒漠化的產生。而對于人為因素來說,則具體指人們在草原上過度放牧、在森林中亂砍濫伐,連續性地開墾和耕種草地等,導致相關植物根系漏出地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進一步增強風蝕和雨蝕的不良影響,促使荒漠化發展速度逐漸抬升[1]。從全世界層面進行分析,過度地放牧和開墾農田,極易導致半干旱地區發生土地荒漠化問題,特別是一部分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由于水源缺乏,農業用水管理不善,還會導致土地鹽堿化問題的出現,也影響土地荒漠化的形成產生。因此,在青海省高寒地區土地荒漠化問題已經較為嚴重的情況下,十分有必要加強重視土地荒漠化的危害,進而結合荒漠化產生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預防和治理荒漠化的繼續擴展,維護青海地區的生態平衡。

    2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土地荒漠化作為一種對我國中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產生嚴重不良影響的生態問題,其預防和治理工作一直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由于長期的破壞和管理不當,當前土地荒漠化仍然影響著青海高寒區的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其危害性一般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侵吞農田,不利于莊稼的健康成長。一般情況下,春季的青海高寒區是大風的季節,但是同時也是農民組織春灌播種,以及育苗的重要生長時期,大風吹蝕農田的表層土壤,甚至會造成農作物種子裸漏在外,輕者會造成農業減產,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土地零產出,對當地農業發展以及農民生活產生極大危害。例如有歷史記錄以來,1962年春季的一場大風就直接造成風蝕地表5~8cm的嚴重危害,當年為了保證農業生產,農民實施了3次播種,極大增加了農民工作量[2]。其次,草上出現沙化趨勢,可利用面積在不斷縮小。青海省是我國4大主要牧區之一,而土地荒漠化問題的出現和進一步發展必然會造成草場退化,產草量逐漸下降,放牧的草場面積急劇縮減,對當地牧區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再次,威脅水庫發展,出現填淤湖泊的不良現象。青海省高寒區的水庫建設較為困難,并且一般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集中于流沙分布地區,風沙活動強烈,水庫中每年都會淤積大量的泥沙,不僅會填淤庫容,還會嚴重損壞水庫中的相關電力設置和機械設備產生,對當地水利建設產生不良影響。最后,淹沒公路和房屋。沙塵淹沒公路和房屋是土地荒漠化嚴重地區較為常見的現象,甚至一部分地區受到沙塵淹沒的影響,不能及時播種、春灌和放牧工作,極其不利于當地農業的發展[3]。因此青海省相關部門必須加強重視土地荒漠化防治工作,進一步維護當地的生態平衡。

    3青海省高寒區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對于土地荒漠化的預防和治理工作,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保護原生態植被,并且在保護基礎上積極建設人工植被,借助植被的防風固沙能力避免風沙嚴重侵蝕土地,相應地指導當地生態平衡的維護工作[4]。在實際工作中進行土地荒漠化防治工作,一定要制定一系列的具體政策和措施,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適當地減輕土地生產壓力,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合理制定生產經營方針,細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布局,進而加強建設當地的生態系統,以建立良好生態牧區的方式,增強土地荒漠化治理實效,促使青海省高寒區生態建設得到更好的發展。

    3.1應該封沙育苗

    為了在荒漠化地區加強植被恢復建設,并且保護人工植被不會再遭受風沙的嚴重侵蝕,應該在大面積的風沙區適當地采取封沙育草措施,為恢復自然植被創造良好條件的基礎上,以植物的遮擋降低風沙,進一步削弱氣流運輸的動力效果,降低風沙危害。一般情況下,在實施2個月以上的定沙工作后,顯著提升了青海省高寒區的植被覆蓋率,也適當地加強了生態建設水平,為土地荒漠化治理工作的良性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2采用工程和生物固沙方式

    采用工程和生物固沙的方式,簡單地說就是借助較為先進的機械設備設置相應的機械沙障,降低風沙的危害性;而生物固沙則指應該結合當地氣候和土地條件,適當地選擇栽種相應的植物,進而借助植物的力量,保護當地的生態平衡。對于土地荒漠化地區較為常見的流動沙丘,應該先在其迎風坡設置沙障,削弱其風力運動作用[5]。并且采用植物的方式治理流動沙丘,不僅能夠改變流動沙丘自身的和移動狀態,還能夠起到相應的改良土壤作用,值得進一步應用和推廣。

    3.3造林固沙

    具體來說,造林固沙工作就是在土地荒漠化地區人工種植喬灌草等抗旱植物,進一步拓展荒漠上植被的覆蓋范圍,為土地荒漠化治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根本的保障。而對于相對平緩的土地來說,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引導農民直接進行造林工作,盡量選擇易生長、生命周期較長的植物,保證其能夠在貧瘠的荒漠化土地上生長。

    3.4加強農村地區農田防護網建設

    這是青海省高寒區治理土地荒漠化問題,保護農田的最后一道重要保障。所以在農田建設過程中,必須加強對農田防護林建設工作的重視,在保護農田的基礎上逐步改善當地農田小氣候現狀,為農作物的健康成長創造較為適宜的生長環境,為青海省高寒區農田水利工作的良性開展創造條件,為當地農業的增產增收奠定基礎。

    4結語

    綜上所述,青海省高寒區的土地荒漠化問題影響青海地區農業生產和生態平衡,因此要改變當前現狀,就必須具體分析當地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再結合分析結果制定優良的防御和治理對策,進一步提升青海省生態建設水平,在為人們創造良好生活條件的基礎上,為青海省高寒區人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吳春芳.青海省土地荒漠化現狀、變化及治理對策[J].陜西林業科技,2014(4)

    2馬順虎.關于荒漠化土地生態治理試驗示范項目實施的思考[J].青海農林科技,2015(1)

    3呂愛鋒,周磊,朱文彬等.青海省土地荒漠化遙感動態監測[J].遙感技術與應用,2014(5)

    4劉帥賓.基于土地利用變化的青海省生態服務價值研究[D].河南大學,2014

    第3篇:生態平衡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旅游翻譯 翻譯策略 文化補償 文化生態平衡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012-03

    1 前言

    涉外旅游的迅猛發展為中國文化對外傳播提供了大好機會,同時也對旅游翻譯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英語及英語文化的強勢地位全球皆知,西方文化霸權以及文化滲透無處不在,許多弱小國家與民族的文化岌岌可危,瀕臨消亡,全球文化趨于單一化,也就是說文化多樣化將被打破,文化生態平衡將被打破,中國作為擁有重要國際地位的東方大國,中國文化同樣受到威脅。而旅游英語翻譯是文化傳播與交流的重要手段,要更好地實現中國文化對外傳播與交流,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維護文化生態平衡,提高涉外旅游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乃是重中之重。旅游英語翻譯人員具備強烈的文化生態意識、扎實的中西語言能力、過硬的中國文化表達能力、靈活的文化翻譯方法與策略,不僅可以消除西方國家對中國的誤解與偏見、避免造成新的誤解,而且還有助于對外傳播中國文化、維護文化生態平衡。培養旅游翻譯人員各方面的良好素質需要從旅游翻譯課堂教學開始,這也是旅游翻譯人才培養的源頭。本文從文化生態平衡的內涵以及翻譯中文化補償的必要性和意義入手,探討旅游翻譯課堂文化補償教學的有效模式,就是將翻譯方法和策略的學習與提高學生中國文化素養相融合。

    2 文化生態平衡與翻譯中文化補償的必要性和意義

    2.1 文化生態平衡

    目前,對于文化生態和文化生態平衡,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筆者要講的文化生態及其平衡是以生態和生態平衡為基礎,是對傳統的生態和生態平衡的拓展與延伸。因此文化生態可以這么理解:文化生態就是指所有文化在一定社會環境下的生存狀態,以及各種文化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關系。文化生態平衡,就是指在文化生態系統中文化與環境之間,各種文化之間,通過交流與互動,共融與更新,相互作用與相互影響,使得各種文化之間互相適應、協調與統一、和諧共處。根據生態系統理論,不難理解,文化生態系統也不可能只有某種單一的文化,單一文化無法構成文化鏈,無法形成文化循環、促進與發展,這樣的文化也會面臨文化危機。2001年11月2日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大會第三十一屆會議通過的《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其中有一條這樣說“……文化多樣性是交流、革新和創作的源泉,對人類來講就象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物平衡那樣必不可少……”[1]“各種文化都有其價值和特點,文化生態學主張在順應自然環境和社會發展的前提下,多元文化既保持其各自的核心價值觀又兼收并蓄、和諧共生。”[2]也就是說,多種文化共存于文化生態系統內,各種文化之間相互交流與互動,進行著文化輸入與輸出,相互作用與相互影響,形成文化能量的穩定,達到文化生態平衡,這樣多樣化的文化共同存在,各種文化才能持續發展與傳承。

    2.2 翻譯中文化補償的必要性和意義

    旅游翻譯的目的是什么?一是將旅游信息譯成英語,吸引外國游客,激發他們對旅游目的地的興趣;二是通過提供翻譯服務獲得經濟回報。如果過分強調旅游翻譯的誘導功能,在旅游翻譯過程中,譯者就會故意進行取舍,這樣不僅無法正常發揮旅游翻譯的呼喚功能,甚至還會導致外國游客在中國文化方面的空白而產生某些誤解。尤其是在當前,國際上時而出現丑化中國的現象,除了政治或經濟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他們對中國語言、文化和歷史的不理解而產生的誤解、偏見甚至歧視。過分強調旅游翻譯的誘導功能,而忽略了其信息傳達功能,最終會適得其反,不僅不能讓外國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還有可能加深誤解和偏見,更談不上傳播中國文化了。由此可見,文化缺失多么可怕。培養旅游翻譯人員較好的中國文化素養顯得尤為重要,同櫻要培養高素質的旅游翻譯人才也就要求從事旅游翻譯教學的老師應該具備更高文化素養和翻譯教學能力,從旅游翻譯教學這一源頭做起,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文化教學,在翻譯方法和策略的學習中強化文化翻譯與傳達,才有可能培養出真正的有用的旅游翻譯人才。

    眾所周知,英語是國際各級各類會議:經濟論壇、體育賽事、文化活動、學術交流、政治會談等等的通用語言。英語學習風靡全球,遍及各個角落。以中國為例,英語培訓從胎教就開始了,聽著有點夸張,其實是事實。這一切也使得英語在全球的地位無人能敵,英語的強勢也帶來的英語國家文化在全球的強勢,對于一些弱小民族和國家而言,英語以及英語國家文化的強大直接威脅到弱勢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存在。對中國而言,在“80后”、“90后”甚至“00后”群體中,西方國家節日、禮儀、飲食、言語習慣等文化盛行,而對于中國文化、民俗、禮儀、歷史等又過于欠缺。弱小民族與國家文化的消亡使得整個文化生態系統發生了變化,系統中文化種類減少,系統結構也會趨于簡單。如果,中國――這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國,其文化在文化生態系統中的因子也慢慢減少或影響力弱化,可想而知,整個文化生態就會失衡,文化鏈就有可能斷裂,系統就會崩潰。在中國,現在從事旅游翻譯的的主力軍在“80后”、“90后”之中,未來幾十年從事旅游翻譯的主力軍也在“80后”、“90后”甚至“00后”中。在這個群體中,中國文化的缺失不僅無法客觀全面地傳播中國文化,長此以往,他們外力的“破壞”,甚至會帶來文化生態系統的失衡,更談不上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因此,旅游翻譯教學中進行中國文化補償教育意義重大。旅游翻譯教學中進行中國文化補償,拓展旅游專業學生的中國文化視野,夯實中國文化根基,培養他們積極健康的文化生態意識,在翻譯方法和策略學習中融入中國文化翻譯技巧,養成旅游專業學生良好的文化翻譯習慣,不僅有助于他們更好地進行對外文化溝通與交流,而且有助于他們在未來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維護文化生態平衡。

    3 翻譯策略中的文化補償教學方法與途徑

    “翻譯有法,譯無定法”,這句話特別適合于旅游翻譯。旅游翻譯涉及面廣,包括人名地名、歷史典故、、民風民俗等,其中絕大部分信息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要正確傳達文化信息,不是純粹的音譯或直譯或意譯可以翻譯到位的。筆者在已發表的《旅游專業學生文化翻譯意識和翻譯能力培養策略研究――基于文化生態學視角》一文中說到,“旅游翻譯不僅要關照目的語文化,更要重視本土文化――源語文化――的正確傳達……”[3]。在漢英旅游翻譯中,如何才能將源語信息中的本土文化傳達給外國游客,要做到不僅不會產生文化障礙,而且還有助于外國游客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進而激發他們對旅游目的地的興趣,這就需要譯者有較強的文化生態意識和扎實的中國文化素養,并能通過靈活、恰當的翻譯策略巧妙自然地進行中國文化補償,將中國文化正確傳達給外國游客。下面主要從旅游翻譯策略上談談對旅游專業學生的文化補償教學的方法與途徑:

    3.1 先音譯/直譯后意譯

    一般情況下,旅游信息的翻譯就是讓游客知道這是什么景點、這是誰、這是什么地方而已。如果內容本身沒有什么文化內涵,音譯、直譯或意譯不會造成文化交流障礙,那就根據情況任選其一。但是,如果要翻譯的內容涉及較深刻的文化內涵,純粹的音譯、直譯或意譯會造成譯文中中國文化缺失,就有可能產生文化交流障礙,不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那么就須仔細斟酌翻譯方法和策略,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和技巧并用,才能達到較好的翻譯效果。其實,在很多數情況下,旅游信息的翻譯都不是單一的譯法可以完成的,甚至景點名稱的翻譯都需要先音

    譯/直譯后意譯。例如:“大慈恩寺”,如果簡單音譯加直譯“Da Ci’en Temple”,外國游客頂多知道它是一個“Temple”,而對“大慈恩寺”本身的文化內涵一無所知(唐貞觀22年即公元648年,時為太子的李治,其生母文德皇后早逝,為了補報慈母之恩,重新修了此寺,取名大慈恩寺),可譯為“Da Ci’en Si(Ci’en,the Prince’s great gratitude for his loving mother)”,即使譯者不作多的解釋,外國游客也能對其本質內涵有所了解。

    3.2 先音譯/直譯后加注釋

    因為中西方在歷史文化、風俗習慣、、飲食特征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異,在旅游翻譯過程中,旅游翻譯工作者自己首先要清楚翻譯對象本身所包含的歷史、文化、風俗等信息。此時,純粹的音譯、直譯或簡單的意譯并無法向外國游客傳達其中的文化內涵,甚至會讓外國游客不知譯者所云,而對于外國游客而言,他們感興趣的除了景點本身之外,更感興趣的是異國文化。因此,教師在進行旅游翻譯教學時就要對學生進行相關翻譯技巧的講解與訓練,在翻譯文化內涵豐富的文本時,就需要在音譯、直譯和意譯的基礎上附加注釋。例如,“秦始皇”可譯為

    “Qin Shihuang(the emperor of Qin Dynasty, named Ying Zheng, annexed the six rival principalities, the Qi, the Chu, the Yan, the Han, the Zhao and the Wei, and established the first empire in China’s history in 221 B.C.)”,這樣外國游客不僅知道了秦始皇這一歷史人物,而且也了解了他y一中國的偉績,也達到了中國文化外宣的目的。

    3.3 先音譯/直譯后解釋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中西方由于地緣地貌、氣候環境、、歷史條件、民風民俗、飲食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兩種語言的詞匯并不總是一一對應,甚至也會你有我無,我有你無,詞匯的空缺必然導致文化的缺失,這是音譯或直譯所無法解決的問題。因此,在漢英旅游翻譯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如何恰當地處理和應對這種詞匯和文化的空缺現象。比如有將“無為”譯為“Non-action”,而這更容易讓人理解成“什么都不做”,對應到英語中能讓人聯想到的也不過是“inactive”、“passive”以及“effortless”等詞匯。但是,老子《道德經》中的“無為”意思是“順應自然,不妄為”。“Non-action”不僅不能表達出老子“無為”的真正含義,而且還會讓外國游客誤解以為老子鼓勵中國人不作為。教師應引導學生采取“音譯/直譯+解釋”的方法,“無為”譯為“Wuwei”,再加上解釋“another important concept of Laozi’s philosophy,which means that human enterprises should be built on the basis of naturalness, not on any attempts to interrupt the rhythm of nature.”這樣不僅可以將“Wuwei”植入英語詞匯,讓外國游客正確理解“無為”的真正含義,而且也能讓外國游客了解道教文化。

    3.4 替代式翻譯

    眾所周知,中西方文化存在諸多方面的差異,上文中已多次提到,但是也有很多方面存在著中西方文化的相似與重合,這也就意味著,在漢英旅游翻譯的過程中,譯者可以借用英語中已有的人物、地名、歷史事件等來解釋中國文化所特有的內容,結合具體內容在進行必要的附加說明。當然這一處理方式也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論,而是通過旅游翻譯課堂教學教會學生處理相關中國文化信息的方法和策略。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例如,“梁山伯與祝英臺”,如果只是將其音譯,相當于未翻譯;如果采用音譯+解釋說明,無論是這部戲劇還是故事,都有具體的情節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一兩句話根本解釋不完,也解釋不清楚,外國游客不僅聽得云里霧里,也根本不會有任何深刻印象,同時也達不到傳播中國文化,吸引外國游客興趣的目的。此時,如果借用西方文化中與“梁祝”主題類似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來替換,可譯為“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who resemble respectively the hero and the heroine in a Chinese legend of a tragic love story and who are just like Romeo and Juliet)”。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讓外國游客了解了“梁祝”是誰、了解了故事的主題,而且還加深了他們對“梁祝”故事及人物的印象;不僅增加他們的認同感和親切感,而且還促進了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和理解。

    在旅游翻譯課堂上, 教師的教學目的“并非在于教會學生進行簡單的文字轉換,而在于幫助他們掌握一定的翻譯規律和技巧,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形成正確的翻譯思維,從而實現語言間(保真)轉Q”。[4]教師將翻譯策略與旅游文化補償教學相結合,通過旅游文化翻譯,培養學生的文化生態意識。這樣的旅游翻譯教學,一方面,有助于引導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不同文化之間相互平等,“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地位、作用和價值,有他存在的必然性……”[5];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引導學生意識到在尊重他者文化,包容他者文化,欣賞他者文化同時,更應該重視自己民族的文化,從而樹立保護民族文化的自覺意識。

    4 結論

    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史,中華文化浩如煙海,純粹依賴旅游翻譯課堂教學這一個環節培養文化生態意識和中國文化翻譯能力過硬的未來的旅游翻譯工作者,這遠遠不夠。因此,一方面,從事旅游翻譯的教師要做到課堂教學中西雙文化并重,引導旅游專業學生樹立文化生態意識,幫助學生掌握豐富的文化翻譯方法與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化翻譯習慣;另一方面,旅游專業學生也要努力做到中國文化的課內翻譯學習與課外翻譯訓練相結合,職前翻譯強化與職后翻譯實踐相銜接,最終培養自身較強的文化生態意識和過硬的中國文化翻譯能力。通過各方面共同努力,各種方法和手段靈活運用,定能從源頭上扭轉旅游翻譯中中國文化翻譯不當、中國文化漏譯或只是一味追求經濟效益的中國文化不譯等現象,中國文化在旅游翻譯中得以對外傳播,使得中西文化乃至各國各民族文化共生共榮、和諧相處,從而構建良好的文化生態平衡。

    參考文獻:

    [1] http:///link?url=avdfs0iLBwxxF7-5u9R1JeekwqH2VxbXbkkbHxOu9A3UNATW_OJ6U6K2VisjSQxIl5XSmAKih2RnTx80YNZVC_

    [2] 譚蘇燕.文化生態學視角下的中國文化失語問題探討[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74.

    [3] 顏李萍.旅游專業學生文化翻譯意識和翻譯能力培養策略研究――基于文化生態學視角[J].校園英語,2015(6):4.

    [4] 劉喜玲.文化意識與翻譯教學[J].文學教育,2013(9):123.

    [5] 朱以青.文化生態學語境下的文化多樣性[J].山東社會科學,2012(9):42.

    第4篇:生態平衡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生態平衡 環境監測 鄉鎮 作用

    中圖分類號:X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8809(2010)-11-0095-02

    一、鄉鎮生態環境監測的現狀

    1、鄉鎮生態環境現狀

    當前我國農村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 ) 工礦業污染。在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中 , 許多工礦業集中分布于農村周邊 ,它們在給農村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提供勞動力就業機會的同時 , 也給農村生態環境帶來了污染 , 這些污染主要是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空氣污染。(二) 垃圾污染在我國不少農村 , 由于人口數量多、消耗大 , 每天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 , 但卻缺乏及時、統一的收集和處理 , 使得這些垃圾大多都露天堆放, 或占據耕地、或堆在路邊、池塘邊、河邊 , 造成臟、亂、差的局面。(三 ) 大量湖泊被填,大量農業用地被挪作他用。耕地是農業的主要生產資料, 是實現糧食生產的重要條件 , 也是傳統 “田園風光 ”美麗畫卷的主要構成元素。但是隨著鄉鎮商業化的風氣越來越嚴重,大量的湖泊和農田被挪作他用。

    2、鄉鎮環境監測現狀

    鄉鎮環境檢測的現狀令人堪憂,主要表現在:(一)國家對農村環境檢測的費用投入較少,導致農村環境監測工作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沒有相對應的國家行政機關進行監管,沒有相配套的監管制度得以實施,這是環境監測工作無法開展的重要原因。(二)在思想觀念上沒有對鄉鎮環境監管工作進行重視。這包括兩方面,一是政府工作人員沒有對環境監管工作進行重視,另外一方面是指鄉鎮人民自身沒有對鄉鎮環境監測工作進行重視。這種群體性的忽視,就導致了現有的鄉鎮環境監測工作舉步維艱,難以得到大的發展。

    二、鄉鎮環境監測落后的原因分析

    1、人口素質偏低意識淡薄

    人口素質偏低時鄉鎮環境監測工作落后的重要原因,鄉鎮地區人民的生態觀念薄弱 , 一方面與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信息渠道相對閉塞單一有關 , 另一方面也與生態、環保宣傳教育工作在農村開展不到位有關。由于意識的淡薄,在缺乏有效機制規約的情況下 , 容易助長其經濟行為的短期化 , 形成一種對生態環境重開發輕保護、重經濟收益輕環境效益、重眼前利益輕長遠利益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 另外受傳統小農生產、生活方式部分落后觀念殘留影響 , 缺乏維護公共環境衛生的公眾意識。

    2、基層制度不完善缺乏監管

    當前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現象也暴露出生態環境保護技術的應用存在巨大缺口。正因如此 , 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政府對環境監管的有心無力、治污率不高、農業生產和生活污染長年累月地惡性循環……機制的不完善導致了這一系列問題的出現。為克服各地區政府在推動生態農村建設工作中“ 雷聲大 , 雨點小 ”的問題 , 必須要有一套完善的行政管理體制來保障規劃的實施。

    3、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國是依法治國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法可依是我國各級行政機關開展工作的重要前提。對于鄉鎮環境檢測問題,法律的相關規定并不完善,遺留了很多漏洞與空白。這也就導致了行政工作人員無法可依,部分不法商人利用法律的漏洞養成了為自己謀私利的惡習,同時,在人民的生態環境利益遭到侵害時,也無法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不僅浪費了國家的行政資源、司法資源,更重要的是挫傷了人民利用法律保護自己合法權利的積極性。

    三,鄉鎮環境監測的重要作用

    1、 對鄉鎮本身的促進作用

    鄉鎮環境監測對鄉鎮本身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首先,鄉鎮環境監測符合國家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環境保護與經濟利益的協調發展,是新農村經濟建設現代化、科學化的重要方面。其次,鄉鎮環境監測有利于保護居民的居住環境,在干凈清潔的生活環境里,更利于社會的安定,更能促進人民生活工作的積極性,有利于社會的協調發展。再次,鄉鎮環境監測有利于鄉鎮環境的保護與開發,只有優質的生態環境,才能吸引優秀外資的進駐與優秀人才的加盟,從某種程度來說,環境監測是對經濟發展的一種無形的、可觀的隱形投資。綜上我們可以看出,鄉鎮環境監測對鄉鎮自身的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 對整個生態系統平衡的重要作用

    生態系統平衡,是可持續發展戰略下,國家對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雙贏的科學態度。在經過了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而片面追求經濟利益這段時期后,生態系統的平衡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但是,由于國家的資金投入與政策傾斜等相關問題,生態系統平衡問題關注的焦點一直停留在城市地區。鄉鎮生態環境被學者和科學工作者長期忽視,我們應該看到,鄉鎮生態環境是整個生態環境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如果只注重城市生態環境,忽視鄉鎮生態環境平衡,那么,這種所謂的平衡是應該被質疑的。只有在鄉鎮生態環境平衡被真正的重視和實施,我們才能實現真正的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

    結語:鄉鎮生態環境監測是一個被長期忽視的課題,在我們失去了大量的良田湖泊后這個問題理應被重視。鄉鎮環境監測不可能憑一己之力來完成,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國家在技術和資金上進行投入,在政策上進行傾斜和關注,在立法上進行完善,在司法上嚴格執行。同時,鄉鎮人民自身也應該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在思想觀念上切實認識到環境檢測的重要性,從自己做起。唯有如此,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對鄉鎮環境監測的認同,才能使鄉鎮環境監測落到實處,造福社會與人民。

    參考文獻:

    [ 1 ] 國土資源部: 耕地減少形勢嚴峻 18億畝紅線一定要守住 [OL ] 1中國法院網 , 2008 23

    [ 2 ] 環保部投入 5億元治理農村環境 [N ]北京日報 , 2008 - 11 261

    第5篇:生態平衡的原因范文

    最近幾年,我師高度重視農業水利工程建設,著力做好水毀災損水利工程修復、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實施、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節水灌溉發展、防洪抗旱薄弱環節建設、水利扶貧脫貧攻堅、水生態文明建設等項重點工作,地區農業灌溉水平顯著提升。但是在農業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常常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威脅,基于此,就需要我們及時采取措施,提高施工過程中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

    1 農業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某農田水利工程從2012年開始施工,項目位于五一農場灌區以北,涉及人口1.51萬人,總面積3000畝,主要施工內容包含對5個末級渠系進行配套改善,建設一個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和2個小型水源工程。在具體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單位科學施工意識不強,施工中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對土壤環境的影響。修建農業水利工程會對工程周圍土質造成威脅。由于施工過程中會使用大量水泥和砂石,在混合攪拌過程中不對地面采取保護,直接傾倒,導致土壤鹽堿化嚴重,影響了土壤的再利用,此外,大型機械設備運輸過程中沒有設計好行駛路線,導致機械隨處碾壓,破壞了土壤的內部結構,使得土壤性能不可恢復;其次,對生態平衡造成了影響。農業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設過程中,對生態平衡的威脅是十分嚴重,施工現場污水不經處理隨意排放對地表水源造成污染,引起河流水源富營養化,對水源質量造成嚴重破壞,危害到地區生態平衡。此外,農業水利工程修建下游水位降低,上游水位升高,導致了水生物環境發生改變,影響到生物的正常聲息,嚴重的會導致生物滅絕,對地區生物多樣性會產生深遠影響。

    2 解決農業水利工程施工對生態環境影響的對策分析

    2.1 強化對施工現場監督管理

    首先,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建設單位安排專門的監理人?T對整個施工進行全面監督,禁止以破壞生態環境和污染環境為代價開展建設施工,并做到盡早發現,及時制止,嚴厲處罰。做好日常監督檢查工作,將環境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其次,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在施工之前就需要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分析污染產生的原因,改進施工程序,對施工人員進行全面的環保教育,積極應用新技術和新設備,制定更加科學有效的方案。同時,在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環境保護法的相關法規開展施工作業,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第6篇:生態平衡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環境;環境污染;損害賠償

    中國是一個環境資源大國,也是一個環境資源特點突出、環境資源問題相當嚴重的國家。我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環境侵權行為越來越廣泛,環境侵權損害賠償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規定: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并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

    環境損害作為環境污染或者破壞等侵害事件導致的后果,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生態環境平衡遭受的損害,二是私人財產利益等民事利益遭受的損害。這兩類損害有時會同時

    發生,有時卻主要表現為某一個方面。其中,第二個方面的損害在傳統的侵權法的范疇內即可得到救濟,第一個方面的生態環境平衡遭受的損害則超出傳統侵權法律的救濟范圍,是一種新型的損害。本文討論的環境損害即為環境侵害事件發生后,作為媒介物之環境本身所遭受的直接損害。

    一、環境損害的原因

    從整體上看,環境損害主要是外在的人為原因引起的,一定環境平衡狀態遭受的不利于人類及其他生物生存的顯著有害變化的事實。環境損害作為客觀事實,需要立法加以確認。嚴格來講,任何的人類活動都會對環境質量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但并不是所有的環境質量下降都屬于環境損害。只有達到法律明確規定的環境平衡狀態改變以致不利于人類及其他生物生存的客觀標準時,該損害才能構成法律事實。作為環境損害原因行為的人類活動,包括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行為。單純因自然災害等自然原因引起的有關環境平衡狀態的破壞不是法律直接規制的對象。

    二、環境損害的特征

    環境侵害行為主要導致兩類損害,一是傳統民法上的人身權、財產權等損害,二是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所必須依賴的環境平衡狀態的損害,本文稱之為環境損害。較之于環境侵害行為導致的人身權、財產權等損害,環境損害具有以下特征:

    (1)環境損害的損害后果是一定環境平衡狀態遭受的不利于人類生存的有害變化。這種有害變化是“環境的任何組成部分或者其任何多個部分相互作用而構成的整體的物理、化學、生物性能的任何重大退化的危害后果,或可能造成這種危害的后果。不同于環境侵害行為導致的財產損失、人身傷害以及精神損失等。

    (2)環境損害的法律救濟方式主要是排除妨害、修復或者賠償。當環境侵害行為存在造成環境損害的潛在危險時,應以排除妨害為主;當環境侵害行為已經造成實實在在的損害后果時,則主要以修復和賠償為主:修復環境損害責任主要包括責任人自己或者第三方采取的降低損害的措施、恢復原狀的措施或者替代性修復措施,當遭受損害的環境無法修復時,則應該由責任人承擔賠償的責任。

    (3)因環境侵害行為所導致的環境本身價值的喪失通過傳統侵權法律制度不能得到救濟。環境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特點,環境損害后果更復雜,更嚴重,并具有不確定性、潛伏性和滯后性。因此環境損害救濟本身是一個集法律、經濟、技術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的、系統性的工程,救濟的難度更大,對救濟能力要求更高。

    三、環境損害的受害人

    損害的受害人問題至關重要,其直接關系著損害存在與否以及損害索賠權如何歸屬的問題。總的來說,有關環境損害之受害人主要有兩種理解方式:“人的環境的損害”和“對環境本身的損害”。前者認為環境損害的受害人是“人”,環境法上的環境是狹義的,是指人類自然生存基礎與空間,特別是包含環境之媒介物,即土壤、空氣、水、生態及其彼此之間的關聯性,以及人類與其之關聯性,其以人之生活和生存基礎為起點,以“人”為核心定義環境;后者則認為環境損害的受害人是“環境”。環境法確實應該堅持“以生態為中心之環境保護理念”之色彩,但在解決環境損害這些具體的法律問題時,所謂的“人類中心主義”更具有實用性。環境損害的受害人是“人”,環境損害是“人的環境的損害”,就如財產損害是人的財產的損害一樣。“人”主要有三個層面上的含義,一是個體意義上的個人,二是集體意義上的群體(團體),三是整體意義上的人類。環境法調整的是人們在修復、保護和改善環境的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以“環境”為必要中介形成的社會關系。

    四、環境損害的性質

    作為媒介之環境是人之生活和生存的基礎,環境侵害事件對環境的損害實質上是有關人類環境利益的損害,即環境損害實質上為人的環境利益之損害。具體來講,主要通過以下兩方面對環境損害進行把握:

    (1)人類是環境損害的受害人。正因為環境為人類提供生活和生存的基礎,人類才得以享有一定的環境利益,而“這種環境是不可分的,這種環境帶來的利益也是不可分的”。環境利益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依托,就其屬性和對全人類的極端重要性來說,其屬于人類的“共享資源”和“公共財產”,不同于屬于個體的人身、財產利益,個體無法分割出屬于自己的那一部分環境利益。因此,環境利益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其實質上是一種公共利益。

    (2)環境損害的客體是環境利益。環境利益體現的是人對一定環境狀態和質量的需求,只有維持在一定狀態和質量的生態平衡才能夠使人的環境利益得到滿足。一旦生態平衡遭到破壞,這種環境利益的滿足度便會降低,人類便不得不依靠某種補救措施將這種損害消除,從而使生態平衡得以恢復。

    綜上所述,環境損害的受害人是人類,因此,環境損害是一種公共利益的損害,即對環境資源公共利益的損害;環境損害實質上損害的是滿足人類環境利益需求的一定狀態和質量的生態平衡,只要環境質量低于一定的標準和限度,即生態失衡,即可認定環境遭受損害;環境利益遭受損害后,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復。

    參考文獻:

    [1]韓德培.環境保護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出版,2012.

    第7篇:生態平衡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營造林工程;土壤條件;樹種選擇;技術;優質高效;生態環境;分析

    營造林工程是我國生態建設的重要工程項目與方法措施。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以及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在當今社會經濟建設中,對于生態平衡與發展建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國家經濟發展與規劃建設中給予生態建設項目工程的關注與重視,也越來越多。作為生態平衡與發展建設的重要工程項目,營造林工程的建設與發展也同樣受到很大的關注和重視。在社會經濟建設發展與國民經濟水平提升中,進行生態平衡的建設與發展,就是要合理的進行生態環境水平的改善與提升,對于生態平衡建設中的重要影響因素,比如自然災害以及水土流失等問題,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控制避免,以防止生態環境的惡化加劇,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與保證社會經濟發展,而營造林工程的建設,就是在經濟發展的條件下進行森林生態效益的充分發揮實現,以促進生態平衡的發展,推動國家與社會經濟建設中的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發展進步。

    1 營造林工程的含義分析

    1.1 營造林工程含義與概況分析

    營造林工程是綠化建設工程的一種。在我國,營造林工程也被稱為是修造綠色萬里長城活動工程。進行營造林工程的建設就是為了在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之間,通過營造林工程項目建設作用,以充分的發揮森林環境作用和生態效益,以促進國家生態建設與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進步。通常意義上,營造林工程是為了防止社會經濟發展情況下,對于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影響以及生態環境惡化的防止,而進行的一項大型的防護林建設工程。我國的營造林工程地跨華北以及西北、東北等大部地區,在我國的十幾個省以及近六百個縣區進行建設與開展實施,營造林工程建設不僅面積非常大,并且覆蓋區域與跨越范圍也非常廣泛。據相關統計,我國生態建設中,營造林工程的總建設面積超過400多萬平方千米,并且營造林工程的東西長度約為4500千米,與我國國土面積情況相比,營造林工程面積在我國國土總面積中所占比例將近一半,對于國家生態平衡建設與發展,以及社會經濟建設與國民經濟提升等,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1.2 營造林工程建設原因分析

    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與國民經濟提升建設中,進行營造林工程建設實施以及生態環境平衡建設的主要原因,結合我國各地區現有的生態環境發展狀況,主要是由于自然災害以及人為因素作用影響下,導致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植被以及環境受到嚴重的破壞,從而影響植被覆蓋面積和植被品種、數量的逐年減少,甚至出現一些珍貴植被資源以及物種的瀕臨滅絕狀態,對于生態環境的平衡以及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具有很大、很嚴重的不利影響和作用。因此,為了控制生態環境的這種不平衡發展狀況,從真正意義上推進社會經濟與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進行營造林工程建設開展,促進生態環境平衡發展是十分必要和必須的。另一方面,在生態環境的平衡破壞情況下,我國一些地區在建設發展中,對于自然災害的應對綜合能力的減弱,以及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態環境不平衡情況日益嚴重和加劇,對于地區社會經濟發展進步的制約與影響,促成營造林工程建設實施的重要原因。

    2 優質高效營造林技術與方法分析

    進行營造林工程的建設與開展,主要就是通過進行森林工程的建設與樹木植被的栽種、修筑來實現以森林樹木的生態作用,促進生態環境的平衡發展。因此,根據營造林工程的這一建設過程,結合優質高效營造林工程的建設含義,即以科學的造林技術和手段,進行營造林工程科學合理發展的保障,那么,進行優質高效的營造林技術與方法分析,就應從營造林作業設計以及營造林樹種選擇、營造林土壤地質條件創造、營造林結構調整等方面入手,對于優質高效營造林技術與方法進行分析論述。

    2.1 優質高效營造林作業設計技術

    進行營造林工程的開展與建設實施中,營造林作業設計對于營造林工程建設的開展具有很大的指導作用和意義,因此,對于營造林工程的建設效果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和作用。進行優質高效的營造林工程建設與開展,首先就需要有與之相配應的優質高效營造林作業設計,而進行優質高效的營造林作業設計,就是要在進行營造林作業設計過程中,以科學、嚴謹的營造林作業設計制定為主,實現喲優質高效營造林作業設計。進行科學、嚴謹、優質高效的營造林作業設計,就是要根據營造林工程項目的要求與規定,結合營造林工程建設開展的地理位置以及地質條件情況等,進行符合工程項目要求以及適用地質條件環境、有利于營造林樹木生長的方案計劃的設置實現,以在營造林中進行有效的指導實施。

    2.2 營造林地質條件與土壤環境的優化技術

    在營造林工程建設與開展中,地質條件以及土壤環境等,是影響營造林開展實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對于營造林樹木的生產存活情況等,有著很大的影響和作用,因此,要想實現優質高效的營造林工程效果,就必須在營造林工程開展過程中,對于營造林工程開展實施的地質條件以及土壤環境進行優化處理和創造實現。在營造林過程中,對于營造林地點進行科學管理,并合理的改善營造林地點的地質條件以及土壤環境等,可以有效的促進營造林樹木的生長與成活率,提高營造林工程效果,更加充分的進行森林生態作用的發揮。進行營造林地點地質條件以及土壤環境的優化實施,可以通過全面整地以及帶狀整體。塊狀整地方式,在對于造林地點的土地進行整理情況下,實現對于造林地質條件與土壤環境的優化。

    2.3 營造林樹種的合理選擇方法分析

    在進行營造林工程開展中,進行優質高效營造林開展實現的又一重要技術與方法,就是合理的進行營造林樹種的選擇應用。我國營造林工程建設中,由于營造林工程區域不同,對于樹種成長與造林效果的影響也不同,因此,在不同地質與土壤氣候環境下,實現優質高效的營造林建設,就是要在根據營造林地點地質條件等情況下,通過科學的檢測與合理的分析,最終選擇出適合營造林生產環境條件的樹種,以保證營造林工程的生態建設效果。

    3 結束語

    總之,進行優質高效營造林技術的分析與研究,不僅是適應當前生態建設發展重視的體現,有利于推動國家生態環境的平衡與建設發展進步,而且對于營造林工程優質高效建設結果的實現具有很大的保障和促進意義,具有積極的作用和價值意義。

    參考文獻:

    [1]吳衛紅,米鋒,張大紅.政府投資營造林項目全過程監管體系設計[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10(5).

    [2]楊德勇,肖文美.營造林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J].林業調查規劃.2010(3).

    [3]王曉東,袁定昌,李金海,王冬梅.北京市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營造林水土保持效益分析[J].林業調查規劃.2010(2).

    [4]潘靄卿.探析營造林信息統計與營造林實績評價的關系[J].廣東林業科技.2006(3).

    第8篇:生態平衡的原因范文

    天然、綠色、高層次的健康產品

    木瓜中含有豐富的木瓜酶,不僅對胸部發育有很大的幫助,而且能幫助肌膚,木瓜中維生素C的含量之高是蘋果的48倍!加上木瓜酶助消化能力,能夠盡快排出體內毒素,由內到外清爽肌膚。木瓜所含的木瓜酵素能促進肌膚代謝,幫助溶解毛孔中堆積的皮脂及老化角質,讓肌膚顯得更明亮、更清新!所以很多凈化潔面凝膠都會含有木瓜酵素的成分,為的是讓肌膚呈現純凈、細致、清新健康的外觀。

    殺菌消炎的木瓜美顏漿

    一般皮膚上的正常微生物群與人體保持著動態平衡,而且菌群之間也是相互制約的,因此不會使人致病。但當皮膚、黏膜受損時,某些正常寄居于人體皮膚上的菌群,就可引起疾病。其發病原因,一般認為是內分泌功能紊亂,致使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脂堆積,導致表皮真菌異常增殖,從而引發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因此,其發病原因也可能是微生態失衡。

    過去對這類病的治療主要靠殺菌消炎藥物,但效果并不理想。但是用我們EFB木瓜瓊漿內服外用,通過微生物的平衡原理和EFB木瓜瓊漿內所含有的多種微生物及活性酶,能夠打通被皮脂堆積的毛囊、皮脂腺孔,從而有利于空氣灌入,使深藏在毛囊孔內的厭氧菌不能損傷皮膚,從而起到調整微生態平衡的作用。采用EFB木瓜漿美顏內復外用,其總有效率可提高至78%,療效顯著。這一事實也表明EFB木瓜漿美顏微生態制的優越性。

    延緩衰老的木瓜美顏漿

    EFB木瓜美顏漿產品中有著豐富的抗氧化酶,和維生素E、維生素B6及維生素B12。抗氧化酶是由EFB有益微生物分泌物自然產生的,它在清理人體中的自由基,提高人體的抗氧化能力,增強人的免疫力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維生素E則它不僅對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幫助清理皮膚自由基,防治皮膚老化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具有提高人體的抗氧化能力和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另外,微生物B6和B12分別在維持體內蛋白質代謝、皮膚代謝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促進皮膚、腦及身體發育都必須的物質。

    口服EFB木瓜美顏漿能明顯增加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含量,從而減少自由基參與的氧化反應導致的基體衰老,所以,堅持內服外敷EFB木瓜漿美顏漿,可以延緩人體衰老,使人益壽延年,又能美麗容顏,青春永駐。

    第9篇:生態平衡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農田;水利建設;可持續發展;生態平衡

    中圖分類號:TV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保證農業生產的安全和持續增產,對于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農田水利建設是保障和實現農業保質保量和增產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夠在自然災害發生時有效地保障農業生產的安全,降低災害所帶來的損失,保障農民的收益,隨著我國農業的迅猛發展,農田水利建設的發展也十分迅速,但是其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一下不合理的農田水利工程,對周圍環境具有較大的破壞作用,嚴重影響了農業的增產,如何解決農田水利建設與生態平衡之間的矛盾,是當前我國農田水利建設的當務之急。

    一、農田水利建設所面臨的生態問題

    1.農田水利建設施工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

    眾所周知,地球的生態環境具有脆弱性,一旦遭受破壞就很難恢復,而且環境的破壞具有關聯性,間接地破壞也能導致環境的巨大污染。實際上,農田水利建設的施工過程中,存在著許多污染環境的問題,比如,施工中大量的運輸車輛所排放出的尾氣或者帶起的粉塵等,會污染當地的空氣,而且施工工人隨意丟棄垃圾等,也會對施工現場造成環境污染,時間一久,則可能引發次生環境污染問題,繼而對農業生產造成損害。在施工中,一些人為或者非人為的因素都是導致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原因,所以在農田水利建設的過程中應予以足夠的重視。

    2.不合理的農田水利建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問題

    首先,有些地方政府片面地追求政績,盲目的加大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沒有考慮水利工程的實用性,導致一些水利工程建成后無用武之地,最終被廢棄,但是卻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直接或間接的破壞。其次,一味地追求施工的進度,忽略施工現場土地的性質,缺乏整體而有效的規劃,將水利工程的選址選在生態環境較脆弱的地方,比如水壩的建設,大肆砍伐河道兩旁的樹木,加劇河流的水土流失,甚至會造成河流阻塞等問題,而忽略地質因素的后果是水壩建成后,可能引發當地的地震等災害。

    3.當前我國水資源短缺和污染嚴重并存的問題

    當前我國農田水利建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水資源短缺和污染嚴重的問題。其一,隨著工業化的不斷向前推進,工業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工業廢水廢料的排放對水污染造成的污染十分巨大;其二,生活污水以及農藥濫用不僅會對河水造成污染,甚至還能夠污染地下水;再一個就是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我國許多地區的水資源不足,干旱災害時有發生,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輕則減產,重則顆粒無收。這些問題都對農田水利的建設提出了嚴峻的考驗,也是阻礙農田水利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

    4.對生態環境污染的監管力度不夠

    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不夠是環境污染、生態失衡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些地方政府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的發展,默許污染嚴重的企業上線,對其排放的工業廢水廢氣廢料等視而不見,任由河流污染,對污染的治理力度遠遠不夠。在一個就是環保部門對污染的處罰力度不夠,由于農田水利建設多半是由當地政府扶持的,所以水利工程的建設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破壞生態平衡的現象,環保部門基本上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總而言之,當前我國缺乏必要環境保護體系,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等尚不夠完善,在政策的執行中又缺乏必要的監督,致使執行力度大為減低,影響了執行的效果。

    二、推動農田水利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1.發揮政府的監管和主導作用

    農田水利建設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與此同時,要實現農田水利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也需要發揮政府的監管和主導作用。政府相關部門要深刻認識到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從自身做起,在規劃農田水利建設的時候,下定決心治理污染和保護環境,對于污染嚴重的工業,嚴格其工業廢水、廢氣、廢料的排放,只要達到環保標準才準許其排放,否則禁止工業進行生產。此外,政府部門要科學合理的規劃農田水利建設,堅決杜絕盲目建設農田水利工程的現象,要保證所建設的水利工程具有實用性,在自然災害發生時能夠有效的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

    所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其實就是要求農田水利建設的生態化。首先,要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一方面要節約用水,另一方面要嚴禁工業廢水廢料等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其次,加強對水資源污染的治理,對已經被污染的水資源要加大治理力度,并對河道進行清淤處理,保證河流的順暢;第三,農田水利工程的選擇必須經過科學的論證,尤其是要考慮當地的生態環境,避免水利工程建成后對當地帶來此生自然災害。

    3.加大對農田水利建設的科技投入

    依靠科技手段來實現農田水利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和維護生態平衡,是最為有效、最為根本的方法。加大科技投入,推動農田水利建設的現代化,創新技術,從而減少和避免對環境的破壞,而且能夠提高水利設施農田的積極作用,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最終實現農作物的增產和增收。加大科技投入還可以有效的提高水利工程的實用性,根據當地的生態環境制定相應的施工方案,建設與當地的生態環境相適應的水利工程,促進農田水利建設和生態平衡協調發展。所以說,要堅持走科技之路,加強對農田水利建設的研究。

    4.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宣傳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宣傳的目的在于強化人們的生態意識。一方面使人們在農業生產中提高環保意識,嚴格對農藥的使用,避免農藥對水資源的污染,而且能夠強化人們的監督作用,對于污染或者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制止或者舉報;另一方面,有效的宣傳可以加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使之能夠自覺的保護環境,對于工業廢水廢氣廢料的排放做到處理后在排放,這樣便可從源頭上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對于宣傳的方式和途徑,可以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渠道,以公益廣告的形式向社會展示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環保部門可以開通微博,及時更新相應的環保信息,并為人們舉報污染環境的行為提供簡捷的渠道。

    結語:

    在新的形勢下,如何實現農田水利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乃是當務之急,保護生態環境是新時代農田水利建設發展的方向的必然要求。生態環境的破壞,導致農田水利建設的弊大于利,甚至喪失了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嚴重影響了農業的生產,極大的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因此,農田水利建設必須本著以人為本,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原則,加大保護生態環境理念的宣傳,依靠科技的創新來推動農田水利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防治水污染,防止水土流失,維護生態平衡,唯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農田水利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程榮.農田水利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與生態平衡[J].河南科技,2012(07)

    [2]毛艷鳳.芻議加強我國農田水利建設的措施[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2年(12)

    [3]鄭風田.我國農田水利建設的反思:問題、困境及出路[J]. 湖南農業科學. 2011(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视频小说| 成人3d黄动漫无尽视频网站|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欧美成人全部费免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成人黄色免费网址| 国产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3d动漫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成人国产精品2021| 91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91网站下载| 欧美成人午夜做受视频|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 午夜成人理论福利片|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乱码大片A毛片|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网站| 激情成人综合网|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影视| www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网| 亚洲综合成人网|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六月丁香激情综合成人|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资源|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精品大片免费流量|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国产成人免费永久播放视频平台 | 在线观看www成人影院| 成人免费淫片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午夜app| 国产精品香蕉成人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