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學檢驗專業相關知識范文

    醫學檢驗專業相關知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學檢驗專業相關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學檢驗專業相關知識

    第1篇:醫學檢驗專業相關知識范文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urvey the knowledge of hepatitis B among the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a basement for med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The method is to survey 316 students by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 is tha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questionnaire, 64.6% students have knowledge on hepatitis B, among whom more medical majored students know hepatitis B than non-medical students. While most of students lack of preventing knowledge on hepatitis B, especially about vaccine injection and isolation with hepatitis B patient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colleges should enforce the education on preventing hepatitis B on both professional and daily perspective.

    關鍵詞: 大學生;乙肝;認知

    Key words: Collgege students;hepatitis B;knowledge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07-0233-02

    0引言

    在我國,乙型肝炎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流行地區較廣,感染人數較多。但是,由于對乙肝相關知識的普及程度還不夠,大多數人還存在著對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輕視、恐懼與歧視。大學生是思維活躍、接受知識能力強的一個群體,通過健康教育,可以使大學生成為抵御乙肝蔓延的有生力量。因此,了解大學生對乙肝相關知識掌握的現狀及對乙肝病人的態度和可能采取的行為,并針對性地開展相關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對某高校非醫學院系的學生進行有關乙肝知識、態度、行為的問卷調查,并對結果分析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采取整群抽樣法,從河北某高校在校的同年級不同專業中隨機抽取8個班,共326名學生進行調查,其中醫學相關專業學生2個班112人;非醫學專業學生6個班214人。

    1.2 方法:采用橫斷面現場問卷調查,發放自行設計的調查表,內容包括個人的基本情況、乙肝的相關知識及預防措施等。現場統一進行培訓后,發放調查表,調查對象自己填寫,現場統一收回。

    1.3 統計學分析: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正確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共發放問卷326份,獲得有效問卷318份,有效率97.5%。問卷顯示大學生對乙肝相關知識知曉率平均達64.6%,其中醫學相關專業學生平均認知率79.4%,明顯高于非醫學專業學生平均?認知率56.0%(P

    3討論

    本文調查表明,該校學生對乙肝一般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從乙肝具體知曉的內容來看,醫學相關專業學生對于乙肝的病原學、流行性、母嬰傳播、一般社交接觸的無害性、接種疫苗預防乙肝等一般基本知識的了解正確率較高,同時對乙肝病人的態度相對比較正面、積極,這是由于其中的部分學生已經開設了傳染病學的課程,接受了病毒性肝炎的教學,但是對于一些比較深入的問題如:乙肝疫苗的接種方法、乙肝病人的隔離等問題上尚有較大提高空間。在今后的教學中應進一步探索有效的方式,提高這些知識點的知曉程度。

    沒有對乙肝進行過相關學習的的非醫學專業的學生,普遍對乙肝知識知曉率低,尤其對乙肝傳播途徑、乙肝病毒攜帶者是否傳染等問題模糊不清,認為乙肝能夠治愈或接種疫苗后能夠終身免疫的比例較高,同時對乙肝病人存在歧視意識。

    由此可見,大學生掌握乙肝的知識水平受學校教育影響比較大,大學生作為即將進入社會的特殊群體,有著良好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可作為增強大眾防范乙肝意識和消除乙肝歧視的主力軍,因此在校期間開展乙肝健康教育十分必要。鑒于以上情況,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對策:

    首先,在校園內擴大乙肝知識宣傳的途徑,增加講座、海報、知識競賽等宣傳途徑。對乙肝健康教育的知識要全面、系統、細致,要有針對性的宣傳策略,加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而且還應重視對學生的愛心教育,消除對乙肝患者的歧視意識。

    其次,對于醫學相關專業學生,各院校在乙肝相關課程的設置、教學內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調整,在醫學基礎課程至臨床教學的不同階段中,融入防治乙肝的有關內容,并且采取多種形式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不斷強化和鞏固學生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形成系統的有關乙肝的防護、檢查和治療等知識。

    參考文獻:

    [1]孟新云,王先義,鐘萍等.某高校學生乙肝病毒感染狀況及預防知識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07,34(1):151-156.

    [2]李鑫,袁麗麗,張春娣等. 黑龍江省農村居民乙型病毒性肝炎與艾滋病非傳播途徑知曉率比較研究[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9,(06).

    第2篇:醫學檢驗專業相關知識范文

    [關鍵詞]社區醫務人員; 消毒; 知曉率

    [中圖分類號] R187[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2-251-01

    醫務人員在進行各種治療操作時,會直接或間接接觸污染物品或病人,在醫院感染傳播途徑中,醫務人員的手是造成醫院內感染的重要原因,據報道,通過手傳播細菌造成的醫院感染占所有原因的30%[1]。為了預防交叉感染,醫務人員必須進行嚴格的手的消毒,《消毒技術規范》[2]中對洗手的指證、步驟、方法、監測等要求作了相關的規定。然而各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對洗手的認知情況不容樂觀,在工作中的洗手方法、時間、頻度各不相同。為全面了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對消毒相關知識的知曉情況,2009年8~12月我們選擇社區醫務人員142名進行了消毒相關知識的知曉情況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觀察全院醫務人員142名,包括臨床醫師55名、護士54名、檢驗11名以及其它相關人員22名。

    1.2 調查方法采用統一調查表,由專業人員詢問醫務人員回答方式完成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出生日期、執業類型、所在科室、學歷、職稱等調查對象的自然特征及對一系列有關手消毒相關知識的調查。

    1.3 質量控制與統計分析所有數據錄入均由兩位錄入員分別錄入,最后經第三人逐一檢查核對。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的142人中以女性居多,占78.17%;按年齡,30歲以下78人、占54.93%,30-39歲33人,占23.24%、40 -49歲26人,占18.31%,50歲以上5人,占3.52%;按專業,臨床醫師55名,占38.73%,護理人員54名,占38.03%,檢驗人員11名,占7.75%其他專業 22名,占15.49%;按職稱,初級46人,占32.4%、中級78人,占55.0%;中級以上職稱15人,占12.65%。

    2.2 消毒知識知曉情況從性別分類看,男性知曉率為48.38%,女性知曉率為62.16%,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1.903,P=0.168)。從職業分類看,不同職業的醫務人員知曉率不全相同(=34.347,P

    表1不同年齡、性別、專業以及職稱

    醫務人員消毒知識知曉情況

    將得分分為二個等級:≥60分為及格;得分

    3 討論

    調查發現醫務人員消毒知曉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社區醫務人員普遍對《消毒技術規范》中規定的有關具體內容知曉率太低;

    3.2 醫齡長者、技術職稱高者醫務人員消毒知識水而較醫齡短者、技術職稱低者低;

    3.3 醫師的知曉率較低,僅為54.55%,低于護士和檢驗人員,有待進一步提高。

    我們針對醫務人員消毒知識知曉情況較低的現象,提出以下對策:

    3.3.1 強化洗手意識加強對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樹立對患者高度負責的態度;

    3.3.2 基層醫務人員消毒知識來源以醫學書籍為主,醫務人員消毒知識水平醫齡長者、技術職稱高者反而較醫齡短者、技術職稱低者更低,表明醫務人員消毒知識得不到更新,知識老化問題顯見[3]要求醫院加大消毒知識的培訓,創造科學地消毒滅菌健康教育環境。讓基層醫務人員全面地撐握消毒滅菌知識,提高消毒滅菌水平;

    3.3.3 完善考核體制,現行的部分考核體系多注重于業務量,醫務人員的每月工資只與業務量掛鉤,與其它質量問題無關。因此一些質控指標沒有,使得消毒滅菌工作松散現象是在所謂的情理之中;

    3.3.4 對新上崗人員,應將醫院消毒滅菌知識教育作為崗前教育的重要課程,很有必要對醫務人員進行醫院消毒滅菌知識的定期教育培訓及考核;

    3.3.5 在平常工作中,通過培訓傳染病的相關知識,絕大多數醫務人員對傳染病的傳播途徑、隔離對象隔離種類有了進一步認識 ,特別是對于科學預防傳染病的幾項重要措施等掌握較好。大多數人員認識到手是醫院感染的重要傳播媒介,不僅要明確洗手是預防醫院感染的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同時,要始終堅持正確的洗手方法[4]。

    參考文獻

    [1] 牛秀成,張樹德,周素琴,等. 醫務人員洗手技術與手再污染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1998,8(2):88―90.

    [2] 衛生部頒發.消毒技術規范.2002年版.

    [3] 任國利,王鳳水,任夢寶.淄博市醫務人員消毒滅菌知識、來源、態度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02, 18(4):258―259.

    第3篇:醫學檢驗專業相關知識范文

    【關鍵詞】VCT;STD;健康教育;性病;性病就診者

    【中圖分類號】G479【文獻標志碼】A

    性病門診就診者是HIV感染的高風險人群,社會的不理解,甚至偏見、鄙視等直接威脅著患者的身心健康,使之產生一些負性情緒如抑郁、焦慮、悲觀等,甚至造成輕生的悲劇[1]。性病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有些不可治愈如艾滋病等,牽涉到眾多人群家庭,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2]。健康教育是影響性病就診者求醫行為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種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1]。廣泛的健康教育活動使人們認識到了STD的危害,自我保護意識逐漸提高[3]。我院在性病科、婦產科、皮膚科門診開展了艾滋病哨點監測工作,建立了由專業性較強的主管護師擔任健康宣教員的專人負責制,實施了有目標、有計劃的健康宣教,大大提高患者對STD問卷監測效果,為哨點監測提供真實、可靠、有力的依據,為性病研究工作提供可靠的臨床依據,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臨床工作,現將經驗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監測對象

    選自順義區中醫醫院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的哨點監測的性病就診者,且符合我市疾控中心所規定的調查問卷的合格病例,從初診到第1次復診,無論是否診斷為性病,無論男女均納入監測。

    1.2隨機分組

    按照患者就診順序給所有患者按1-130進行編號。按照患者的編號,用系統隨機化法交替隨機分配到觀察組和對照組中。其中對照組未設專職健康宣教人員,由接診醫生負責問卷調查及宣教工作;觀察組由專職健康宣教人員負責問卷調查工作,實施性病、艾滋病等相關知識的宣教。

    1.3監測與評價

    1.3.1常規監測包括實驗室監測和建立監測檔案。問卷調查、靜脈采血均在無人干擾的環境下,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監測的原則[2],調查表及血標本由研究者現場收回并封存入檔。①實驗室監測:對每位監測對象采用1次性注射器采集靜脈血3~5mL放入真空管內,于4h內送本單位檢驗科,凝固后離心取血清,在-20℃下冷凍存放待檢。在效期內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檢測,通過ELISA進行抗-HIV初篩檢測,陽性標本送往北京市CDC進行蛋白印跡法(W.B.)確認實驗;梅毒檢測通過ELISA、TRUST方法進行檢測[2]。②建立監測檔案:監測對象在初診后建立監測檔案,內容為中國疾控中心印制的《性病門診就診者監測信息表》,并注明初診、復診時間。對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如對不完整問卷、邏輯問題問卷進行具體歸納、分析[4]。

    1.3.2觀察指標①艾滋病、性病相關知識知曉率、及格率:中國疾控中心印制的性病門診就診者監測信息表中,對艾滋病、性病相關知識共提出8項問題[4],自身相關知識6項題目。根據觀察組、對照組的初診時相關問題的問答情況,分別計算觀察組、對照組的初診答對率即知曉率、及格率。②性病就診者對自身性病相關知識的需求率:調查問卷表格后均增加患者對自身性病相關知識的6項需求內容,按照需求人數的百分比構成,針對每1項相關知識分別計算觀察組、對照組的自身相關知識需求率[4]。③焦慮指數:根據觀察組、對照組在初診及復診時在焦慮模擬尺上選擇的點,分別計算觀察組、對照組初診及復診時不同等級的焦慮指數。

    1.3.3評價方法①視覺模擬尺(VAS-A):有研究指出,模擬尺用于評估情緒狀態時,將評分分為四個等級:0~20分為優,病人情緒良好、安靜、應答自如; 21~50分為良,情緒一般,面容淡漠,指令回答;51~80分為可,情緒焦慮或抑郁,勉強應答;大于80分為差,病人極度焦慮,無法應答[5]。囑被監測者在焦慮模擬尺上找出符合自己目前焦慮狀態的點。②對艾滋病、性病等相關知識的掌握度的計分法:相關題目8題,每題1分,答對者得1分,答錯、不答或不知道為0分即不計分,最后把原始分數換成百分制,得分大于4分者為及格[4]。

    1.4統計學方法

    調查問卷的資料均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一般資料中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進行分析,結果以P

    3結果

    3.1一般資料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見表1。

    4討論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相關疾病知識及自我護理、保健知識有強烈的要求[5]。護理健康教育是針對患者或健康人群所開展的具有護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動,是實現整體護理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實施者是護士[5]。積極開展對性病門診患者這一特殊群體進行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有著相當的緊迫性和必要性[6]。

    4.12011年至2012年性病就診人群分布

    2011年至2012年性病就診的人群分布顯示,就診者中男性比例大于女性;年齡主要集中在30~39歲,40~49歲的次之;初中學歷、未婚、本省戶口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分析原因與其文化程度低[7],婚前較普遍[8],接受性病防治知識的普及教育較少,預防保健知識缺乏,防護意識薄弱,自我約束能力差[8]以及與該年齡段人群處于性活躍期、精力旺盛、社會活動較多有關?;颊哂捎谟邪Y狀而就診,而在性病感染者中,特別是女性,有相當比例是隱性感染[9],因此應加強性知識教育,抵制婚前,同時不能忽視對女性的健康宣教工作。

    4.2觀察組與對照組各項指標的比較

    表2、表3和結果3.3可以得出,觀察組患者對艾滋病、性病相關知識知曉率、及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與本市門頭溝區2005年至2009年艾滋病監測狀況原因相似[2]。何平、張安琴、占蒙等[10]研究基本揭示了臨床科室醫護人員普遍存在性健康指導知識缺乏、忽視患者性健康問題、對患者的性健康教育能力低下等性健康教育的問題。此次研究中對照組未設專職人員,而門診醫師忙于應對疾病的檢查與治療,無暇顧及艾滋病自愿咨詢工作,不能按照VCT(艾滋病自愿咨詢工作)程序進行,喪失了對該人群進行艾滋病等性病宣傳教育的最好時機,甚至對部分本該接受監測的人員未進行監測[2],正如何平等人有關醫務人員對患者性健康指導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的研究中顯示:忙于治療性操作,沒有時間的原因占14.59%,使得此項工作失去其原有價值。本研究還顯示對照組復診患者在表2中“知識題”部分的第2、3、4題的回答正確率較此組初診時稍有降低,分析原因可能由于患者缺乏專職人員進行健康宣教,相關問題概念模糊,表現兩次答題答案不同,因此出現部分問題正確率降低,表明此次研究安排專人進行健康宣教是有必要的,此次研究說明我區對性病相關知識的宣傳力度不夠,在性病門診開展性病健康教育和咨詢效果明顯[11]。患者對于相關健康教育內容的掌握直接影響疾病的康復和預后[12],同時還提示艾滋病、性病的健康宣教時應以相關知識為主[5]。

    4.3就診者需要健康教育指導

    表4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在性病門診就診者需要健康教育指導,對照組患者對自身性病相關知識需求率明顯高于觀察組,主因其初診時對相關知識了解相對貧乏,迫切尋求有關疾病的病因、癥狀、檢查、治療、預后等相關知識。而觀察組安排了專職人員,他們定期參加艾滋病、性病的專業培訓及考核,獲取資格證才能上崗這些專職人員專業知識較強,對艾滋病、性病相關知識掌握牢靠,能夠為患者提供大量、正確的知識信息。現代循證醫學提示不但要掌握臨床流行病學知識,還要有很好的與人溝通能力,耐心幫助病人做出多種選擇所必須的各種知識[14],這些專職人員也具備如上素質。兩組患者對相關知識需求的比例可以看出,觀察組對6項知識需求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對疾病的輔助檢查、藥物治療、預后等相關知識的需求率仍高于對疾病的病因、癥狀、傳播途徑、安全套使用知識的需求率,主因性病門診者較多,醫護人員工作量較大,而患者在門診就診的時間相對較短,且輔助檢查、治療等相關知識專業性強,理解難度大,短時間指導難以達到患者所需的效果[9]。因此在性病門診改變健康教育方式,開展電話主動和被動咨詢業務,可以使患者方便、快捷地接受健康宣教指導,減少患者直面性病咨詢的尷尬局面,從而大大提高健康宣教的效果。

    4.4健康教育可降低患者焦慮狀態

    表5得出,觀察組復診患者焦慮指數明顯低于對照組,與報道健康宣教可降低患者的焦慮狀態相一致[15]。有研究表明醫護教育能力和患者健康促進行為存在正相關[10]。傳統的醫學模式,為人類健康作出了貢獻,隨著社會的發展,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也在發展,現已遞進到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逐步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轉變,建立“以人為本,以健康為中心”的防治模式[14]。主因安排專職人員的選擇上,要求職稱在主管護師以上;再次護理人員本身為女性,在與人交流時具有更好親和力;護理人員具有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其專業特點具有豐富的心理、性病相關專業知識及護理專業賦予護士極高的專業素質,使護士在臨床工作中具有更多的愛心、細心、耐心,使專職人員健康宣教后患者的焦慮指數明顯降低。與胡海霞、羅丹等[5,12]研究結果相同。性病就診者是HIV感染的高風險人群[1],多數STD感染與婚外或商業有關,患者在擔心遭受社會歧視、害怕個人隱私被發現等心理因素影響下更易造成就診延誤[5],社會的不理解、甚至偏見、鄙視等直接威脅著患者的身心健康,易產生一些負性情緒如焦慮、悲觀等,甚至輕生[1],安排固定人員可以減少患者不良心理因素及負性情緒[5]。社會歧視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此類患者正確的求醫行為[7],門診護士使性病就診者敞開心扉,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消除不良情緒、心理因素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分析表明,安排專人負責VCT監測工作可以提高問卷的有效性,同時可以更好地詮釋監測的目的及意義,為STD患者的臨床用藥及醫學觀察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5],進而縮短病程、提高治療效果及預后。

    5結論

    結合本次研究結果及影響因素,提示在性病門診安排專人(主管護師職稱以上)負責STD監測工作,對性病就診者進行適時、有效的健康宣教是非常有效、必要的,不僅可以豐富自身健康知識和技能,形成相應的健康行為,而且還可以將衛生知識帶到家庭和社會,使得社會更加和諧、健康。

    參考文獻

    [1]王惠賢.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護患關系的重要環節.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17(3):54-55.

    [2]閆玉香,張延吉.性病門診就診者艾滋病監測結果分析.首都公共衛生,2010,4(2):75-76.

    [3]王洪濤,鄭祺.2002~2006年日照市性病門診就診者資料分析.中國艾滋病性病,2008,14(2):154-155.

    [4]王萍,鄭延芳,尹平.中學生性病、艾滋病知識態度調查.醫學與社會雜志,2006,19(3):12-15.

    [5]羅丹,肖水源.門診性病患者就診延誤及影響因素.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9,19(13):2059-2062.

    [6]張宏宇,陳曉芬.多媒體課件對性病門診患者進行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應用.2013,22(8):46-48.

    [7]徐莉立,石鋒.STD門診536例性病病例流行病學分析.現代預防醫學,2009,36(5):961.

    [8]李慧平,王小萬.國際醫療廢物分類及特點.中國醫院管理雜志,2004,24(3):18.

    [9]周彥云.性病門診患者的感染源和求醫行為特征分析.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7,4(18).

    [10]何平,張安琴,張蒙,等.臨床醫護人員對患者性健康指導現狀的調查.中國性科學,2012,21(11):51-52,61.

    [11]張莉,李志遠,等.在性病門診就診者中進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為干預的效果評價.衛生職業教育,2006(24):118-119.

    [12]胡海霞,衛平民,陳斌.女性性傳播疾病高危人群抑郁情緒及心理干預研究.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7,17(13):1617-1621.

    [13]曾雪玲.規范化性病門診開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醫院管理,2010,31(2):276-277.

    [14]薛大奇,薛立緯,薛少真,等.梅毒預防控制問題的思考.中國性科學,2013,22(3):40-45.

    [15]邱成文,朱慧蘭,林藹,等.聚合酶鏈反應和培養法在女性淋病診斷及隨訪中的對比研究.中國性科學,2000,9(4):11-13.

    第4篇:醫學檢驗專業相關知識范文

    【關鍵詞】高職高專 衛生微生物學 實踐教學 衛生檢驗與檢疫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9-0083-02

    衛生微生物學是預防醫學本科專業的專業課程,對從事食品衛生監督、環境衛生監督、食品藥品監督、商品檢驗、環境保護等公共衛生監測機構中與衛生檢驗相關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專業課、必修課。學生在學習微生物檢驗等課程,已熟練掌握了醫學微生物檢驗的相關理論和技能后,為修本門課程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和實驗基礎。而對高職高專學校沒有合適的教材可以使用這一問題,本人在近幾年的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對內容和教法有些粗淺看法,愿與同行商榷。

    一 理論教學內容應增刪結合

    衛生微生物學教材內容主要介紹與人類生活(生態)有關的各種微生物的生境特征、分布情況,而重點是介紹各種微生物指標檢測方法和衛生標準,對預防醫學及相關專業本科比較適用;而對沒有基礎微生物知識的專業學生,覺得有些無所適從,教材里就簡單指出:具體內容參閱基礎微生物學相關章節。

    在上課時就得把基礎微生物學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論知識補充進來,這樣才能讓學生對知識掌握得系統且完整。而??茖W校學制短、學時少的特點,又給教師教學工作帶來挑戰,尤其對一些年輕、非微生物學專業畢業的教師來說,更具有難度。如細菌細胞壁結構與功能;細菌的致病性與免疫性;微生物的感染與防治;正常菌群的概念與意義;細菌形態檢查、培養鑒定、生化鑒定等知識作必要補充。而一些過于專業的法律、法規相關知識內容可適當減少,通過指導學生自學來對相關知識大概了解即可。當然,如果將來有些學生專門從事衛生管理和監督工作,這些法律、法規則是必須掌握的,它是執法行政的法律依據,可以通過后續的繼續學習或教育完成目標。

    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醫學科學中相關概念、知識、技能能通過邏輯思維方式進行比對、歸納,最后得出結論,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學習中應該指導學生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杜絕對某些內容死記硬背,而應該通過學習抓住重點,融會貫通,從而舉一反三。

    衛生微生物學研究的是關乎人類生存的環境(生態)中微生物與自然界、自然界與人類、人類與微生物之間關系的一個龐大的系統。比起醫學微生物學范圍更廣泛、涉及面更大,包括正常微生物和致病微生物;不僅對人體內(體腔)或體表微生物進行監測,而且還要對與人類有關的環境(空氣、水源、土壤、日用品等)中所有微生物都要進行監測。為制訂衛生標準和判別衛生狀況提供科學、有效的理論依據和實驗數據。

    二 加強實驗課輔導,強化技能訓練,完善考核體系

    眾所周知,知識經濟時代已到來,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國家正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職業教育和推進職業教育改革,這是國家的重要方針政策,也是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勞動就業和再就業的重要舉措。高職教育既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利用多媒體課件強化課堂教學效果,加強實驗教學管理與輔導,更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對各種事件的能力,同時要加強專業教師的師德修養,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理論、知識水平,為培養應用型衛生檢驗專門人才而努力。

    實驗教學中要貫穿素質教育內容。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和學會審美,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們培養的高職學生,“理論知識夠用,實踐技能優秀”,這是有別于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一點,讓學生走出校門即可參與到實際工作中。

    在衛生微生物學教學過程中試采用綜合性、設計性的實驗,在實驗中對衛生微生物學知識體系有較完整的認識,對其基本理論、相關法律法規、基本技能和檢驗規范得以驗證和掌握。充分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環境標本,不僅解決了新開課程實驗條件不足的問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了解國家對各類環境的衛生標準、相關法律法規。

    實驗教學中通過選擇性的進行部分實驗,如水的大腸菌群測定、細菌總數測定,食品中沙門菌屬檢測、化妝品中銅綠假單胞菌檢測,讓學生知曉最基礎的幾個實驗準備、操作、結果判定等衛生學意義,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今后走出校門從事工作也能得心應手。

    課程結束時,加強實驗技能考核,有臨床標本的可以直接使用,沒有可采用“模擬標本”(即在檢樣中加入適當已知的目標分析物)。選擇以上實驗中部分內容,讓學生抽簽分組完成檢驗的全部過程,包括物品準備、采樣、檢驗計劃、檢驗步驟,檢驗方法、遇到問題的處理預案、結果判定、檢驗報告等。通過此項考核讓學生明確日后工作的大致流程和方法,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協調能力和組織能力。一般2~3人一組,標本種類也不宜過多,但同一種標本中檢測目標物可以不同。這樣既可節約成本和實驗時間,又可鍛煉學生的協作能力,培養團隊合作意識、與同事(學)溝通交流的能力,并且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自我完善意識,通過理論學習、實踐操作、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自我完善。

    三 結合附錄中的相關知識和現實生活事件,加強崗位意識培養

    充分利用課本附錄部分內容,如各種檢樣的檢驗方法(實驗指導)、培養基制備方法,相關法律法規(第五版光盤)。在教學中還要與現實社會內容相結合,結合生活中出現的事件,幫助學生分析其原因,如“三鹿奶粉”事件、“蘇丹紅”事件、“三全水餃”事件等,通過分析讓學生明確,食品、空氣、水源是民生大事,是關乎人類生命安全的系統工程,是衛生檢驗與檢疫需要完成的工作之一。這樣做不僅增加了學生對未來工作崗位群的認識,也增加了其學習的動力。

    當然,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環保意識,同時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事業心。讓其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率先垂范,以身作則,主動參與到食品安全、環境保護、預防污染的社會活動中。

    參考文獻

    [1]張朝武主編.衛生微生物學(第五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2]張朝武主編.衛生微生物學(第四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3]王美蘭.衛生微生物學教學方法的探究[J].檢驗醫學教育,2008(4)

    [4]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2〕16號)

    [5]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

    [6]岳萍.談衛生職教醫學微生物學教學的幾點體會[J].中國校外教育,2010(6)

    [7]張玲、賀新生.建立科學的微生物學實驗課程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10)

    [8]沈曉玲、王君、包麗麗等.衛生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創新

    第5篇:醫學檢驗專業相關知識范文

    1制定合理的帶教計劃,重點明確

    實習學生在本院實習分子生物學的時間為4周。由于實習時間較短,帶教老師應首先制定合理的帶教計劃,便于學生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掌握實習內容。在制定帶教計劃的過程中,不僅要結合學科的大綱要求,還應結合歷屆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實驗室的基本情況,制定最合理、最貼近實際的帶教計劃。由于本實驗室開展的檢驗項目較多,而學生實習時間較短,實習內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帶教計劃中將帶教內容分為4個類別,即熟練掌握、基本掌握、熟悉和了解。例如,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分區制度、工作流程、乙型肝炎病毒DNA檢測等納入實習生應熟練掌握的內容。有側重點的帶教可以讓實習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牢固掌握常用檢測項目的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項、臨床意義等,有助于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進一步由點到面地進行分子生物學檢驗知識的學習。

    2注重崗前教育,樹立整體意識

    為引導實習學生轉變角色,保證實習質量,崗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對設備、環境和操作人員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在實習學生進入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前,應首先對其進行崗前教育,包括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基本情況、分區制度及相關工作流程等。并且要求學生實習前仔細閱讀實驗室管理文件和標準操作規程(SOP)文件,著重學習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各區的工作制度、各項目檢測操作規范、質量控制、生物安全防護及標本接收、處理和保存等內容,使學生對實驗室工作有初步的認識。學生進入實驗室后,帶教老師應首先引導實習學生按照區域流向制度依次參觀各實驗分區,系統地向其介紹各檢驗項目的檢測原理及臨床意義。然后,根據帶教計劃的側重點,選擇常用檢測項目,結合項目介紹主要相關儀器設備的工作原理、操作程序、日常保養及記錄登記,讓實習生樹立整體意識,對實驗室的工作有全面的了解。

    3加強操作訓練,培養質量控制理念

    分子生物學的發展速度較快,學生在校園內依靠有限的教學設備和較少的實驗課時難以掌握分子生物學的基本技術。因此,實習學生在進入臨床實驗室后,對很多儀器設備較為陌生,操作過程中難免存在不規范之處。再加上分子生物學檢驗對實驗操作的要求比較高,因此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應給予學生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使其不斷進步。首先,帶教老師必須從最基本的實驗操作出發,邊操作示范邊講解相關知識,重點強調操作要點和關鍵步驟,指出注意事項并說明原因。然后讓學生實際操作,帶教老師在旁給予指導,并當場糾正操作中出現的錯誤,讓學生記憶深刻。通過操作示范和指導,帶領學生逐步完成規定的實驗操作項目。此外,帶教老師應盡量多地創造機會讓學生動手,加強對學生的監督,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各項目的檢測操作步驟和操作規范,在短期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準確的檢驗結果是檢驗醫學的生命。檢驗結果出現較大偏差會對患者診治產生影響,甚至引起醫療糾紛。分子生物學檢驗是繁雜有序且細致的工作,從標本接收、標本前處理、DNA提取、擴增分析到報告發放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得有誤。因此,帶教老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全面的質量控制理念。帶教老師在帶教過程中,需要根據崗前教育的內容,對各個操作環節的影響因素進行細致分析,并向學生講解相應的質控措施,重點說明標本質量判斷標準、實驗操作規范、儀器設備校準、質控參數設定、結果處理、報告審核與簽發等內容。在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時,帶教老師應做到“放手不放眼”,對學生嚴格要求、持續關注,一方面保證檢驗質量,另一方面也能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工作習慣。

    4科學考核,嚴把實習質量

    在學生實習期滿時,應按照要求對其進行考核。本實驗室對實習生分子生物學檢驗的考核內容包括如下兩方面。(1)基本操作考核:實習生需獨自完成規定標本的乙型肝炎病毒DNA檢測。帶教老師根據學生的操作流程、操作規范程度、檢測結果準確性進行打分。(2)理論考試:內容涉及分子生物學的基本理論、實驗室分區、標本采集及保存、質量控制、常用檢驗項目的簡要操作流程或項目檢測的臨床意義、污染預防措施等。通過考核,帶教老師能了解實習學生對實習內容的掌握情況,對實習學生掌握不佳的知識點再加以指導,為保證實習質量把好關。

    5引導學習前沿知識,培養科研思維

    由于教材更新一般都滯后于學科的發展,因此為了彌補分子生物學教材和臨床實踐應用脫節的缺陷,帶教老師還應盡量引導學生學習專業相關前沿知識,提倡學生廣泛搜集、閱讀文獻和專業書籍,使學生能夠了解最新的學科進展。當然,這對帶教老師也提出了較高要求,需要不斷加強學習,掌握新知識、新技術,為學生做好表率。此外,學生實習期間還需完成畢業論文,對于承擔畢業課題指導任務的帶教老師而言,還需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如果條件允許,帶教老師可以讓學生參與相關科研課題的研究,使其能夠在完成畢業論文過程中,通過搜集、整理文獻鞏固基礎理論知識,了解新的研究進展;通過實驗設計熟悉和掌握多種實驗方法;通過撰寫畢業論文提高科研寫作水平??蒲泻徒虒W相輔相成,既豐富了分子生物學帶教內容,又激發了學生的科研思維和提高了學生的科研能力。

    6小結

    第6篇:醫學檢驗專業相關知識范文

    在《蒙藥學》的學習與教授過程中,個體就是授課教師及學生本人,由于教師對《蒙藥學》學習的重要性及在教學方法上還仍不夠好,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忽視學習。學生自身問題主要體現在:不感興趣、不求理解、不去記憶。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及學生本人發揮各自主觀能動性,特別是學生要時刻加強學習。

    2《蒙藥學》教學方法的幾點探討

    2.1結合蒙醫藥專業特點

    針對性教學蒙醫學專業學生,畢業工作主要將從事于臨床工作。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應加強蒙醫基礎理論知識的滲透,多闡釋蒙醫理論知識與蒙藥藥性、功效、應用之間的關聯性,藥物間性味及功效之關聯性等,特別要加強蒙藥臨床應用相關知識的積累,得以使學生學以致用。蒙藥學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藥物檢驗、醫院藥房抓藥、制劑室制藥、藥廠生產、銷售、研發等藥學相關工作。但是,醫藥不分家,很難想象一個完全不懂醫學知識的藥學工作者能將藥學相關工作做的盡善盡美[5]。因此,在注重蒙醫基礎與理論知識,如蒙藥藥性、功效及其臨床應用的學習的同時,還應要兼顧藥學相關知識的學習。例如講解各單藥的來源、性味、功效及臨床應用的同時要向學生交代該單藥的藥效物質基礎及相關現代藥理作用等。總之要讓學生了解蒙藥學相關重點知識外還要知道基本的藥學知識點。

    2.2形象化表達,聯系實際,結合現代藥學相關知識,加深理解

    《蒙藥學》教科書各章概述中的定義、總功效、臨床適應證的介紹及各單味藥的性味、功效與主治等知識的介紹對學生學習具有指導意義,但學生往往對其中的蒙醫術語較難理解。因此,老師在講解中應盡量用通俗易懂、形象化的詞語表達,使抽象難懂的蒙醫術語變為學生容易理解的身邊現象,引導學生真正領會藥物的功效。另授課時應注意結合現代藥學相關知識,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藥物的功效作用,加深理解。

    2.3強調聯系推理、歸納與比較的教學方法

    本課程教學要求學生掌握一定數量的藥物,學生常感到力不從心,內容多而找不到規律,記憶困難。授課教師可采用聯系推理、歸納與比較的教學方法,前后聯系,總結歸納各章節藥物或同一章節間各味藥,將分散的內容系統化,整體化,引導學生掌握《蒙藥學》學習方法,便于記憶。

    2.3.1加強前后聯系與推理蒙藥學具體藥物的學習是以藥性味為基礎,功效和臨床應用為學習的重點。蒙藥基礎理論認為,藥性偏寒涼的藥物多具有清熱作用,多用于熱性病證的治療,藥性偏溫熱的藥物多具有溫中、驅寒等作用,多用于寒性病證的治療??辔端幬镆话憔哂薪舛竟πВ饰端幬镆话憔哂凶萄a功效。這一定程度上說明,許多藥物的藥性味與其功效和臨床應用之間有著必然的因果關系。利用好這種邏輯關系,在推理中學習記憶蒙藥,則能使藥物被記得更牢靠更準確。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應該注重這種推理的講解,從而使學生學的更牢靠更準確。

    2.3.2加強歸納與比較教學方法[6]《蒙藥學》有藥物數量多、藥物之間聯系點少、藥物容易混淆、難于記憶等特點,利用比較的講授方法,可使這些教學內容相互聯系,形成系統,使同學們清楚藥物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升華對藥物的認識。如:在《蒙藥學》中止瀉藥物與致瀉藥物間的藥性、功效的對比,在止咳、化痰平喘同一章節藥物中比較同一功效藥物間藥性與味的對比且抓住共同之處,即主要功效,先串起來,再相互之間比較,在比較中學習。在比較的基礎上,結合歸納,可使同學們對不同作用和應用的藥物進行歸類,從而可避免因藥物過多而學習起來容易混淆的弊端。

    2.4注重實踐教學

    《蒙藥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因此,蒙藥學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應相結合,對學生進行藥用植物(動物、礦物)等實物標本的認識、野外采藥實習、實驗等各個環節的培養。通過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們認藥能力,使枯燥無味的理論更加生動化,從而激發學生們學習蒙藥的興趣和愛好。

    2.4.1參觀蒙藥標本室與藥用植物園教研室應組建蒙藥標本室,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蒙藥學》中各章節重點藥物(包括原植物動物及藥材)的認知培養,有條件還可以自己建立藥用植物園組織學生自己種植栽培。

    2.4.2組織學生參與野外采藥實習學期末或暑假組織學生,去往野外,帶領學生采集新鮮藥用植物,加強學生認藥能力,并要求學生每人自采自制蒙藥材標本,采藥結束后可對每位參與采藥實習的學生進行認藥考試,檢驗學生的認藥能力。

    2.4.3組織學生參觀當地蒙藥廠、醫院蒙藥制劑室及藥房課間可組織學生參觀當地蒙藥廠或醫院蒙藥制劑室,除學習掌握蒙藥材加工儲藏的基本方法外還可了解到蒙藥材炮制方法。另外,可參觀醫院藥房,向學生們介紹醫院日常藥房的工作流程,能夠使學生更好的了解自己所從事的專業及工作氛圍。

    2.5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5.1教師時刻要提高自身素質《蒙藥學》這門課程中部分講解的內容要涉及到《蒙醫基礎理論》、《藥用植物》等幾門課程的相關知識,因此作為教書育人的老師一定要在了解這幾門課程的基礎上,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更好地進行《蒙藥學》的教學。

    2.5.2積極調動學生學習情趣,重視感性教學《蒙藥學》中對于具體單味藥的學習,學生往往開始很有興趣,但學了幾味藥下來,頓時感到內容枯燥重復,學習興趣下降。因此,在教學中如何結合多種方法,使學生有興趣學,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是教學的重要環節。首先可利用多媒體中圖片,將蒙藥原植物、動物、礦物的生態、藥用部位、藥材飲片圖生動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結合圖片,還可介紹一些有趣的相關知識,如冬蟲夏草的名稱由來等。其次利用藥趣醫話,積累的大量寶貴蒙醫藥史料和民間故事,從中提取有用的素材用于《蒙藥學》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原本枯燥的藥物功效。如通過一些形象比喻描述一些常用蒙藥的蒙文名、別名的來歷可加深印象,將原本枯燥的藥物,融于生動的比喻中,有利于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中掌握和記憶藥物,自然提高了學習興趣。

    2.5.3設問引導思考,啟發學生思維大學生的心理逐漸走向成熟,已經具備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應努力營造出熱烈而又民主的學習氛圍,調動和提高學生自主探索的積極性。通過提出一些具有啟發性、思考性、承上啟下的問題,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起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思考而學,從而調動學生“學”的主觀能動性,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結語

    第7篇:醫學檢驗專業相關知識范文

    【關鍵詞】循證護理模式;支氣管哮喘;效果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0.041

    支氣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指有多種細胞(如T淋巴細胞、肥大細胞、嗜酸粒細胞等)和細胞組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1]。本病能夠引起反復發作的咳嗽、胸悶、氣促、喘息等癥狀[2]。循證護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即“以證據為基礎的護理”, 指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應用科學證據制定個體化、科學地護理程序從而對患者實施有效護理[3]。此方式由傳統的經驗護理模式轉變為依靠科學研究成果為基礎的護理模式,是目前最新的護理實踐標準,是發展護理研究實踐的重要方法[4]。為了推廣循證護理模式在臨床應用,總結其護理作用效果,筆者選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隨機選取其中40例患者實施循證護理,效果顯著,現將經驗體會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筆者所在醫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按照隨機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 21.5~76歲,平均(43.6±10.5)歲;對照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19~73.5歲,平均(40.4±9.7)歲;診斷標準參照由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2002年制定《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5]。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長短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觀察組和對照組均采用統一治療方法。此外,觀察組應用循證護理模式而對照組僅應用常規護理模式。

    1.2.1循證問題評估患者情況,根據臨床特點在盡量滿足患者和家屬要求基礎上,確定循證問題, 如避免誘發因素,指導飲食起居,增加對疾病相關知識認識,改善癥狀情況、了解霧化吸入、鍛煉問題、心理護理問題、藥物服用時間問題等。

    1.2.2循證支持依據循證問題,尋找循證支持,進行系統文獻檢索, 并組織人員對證據進行科學地、有效實用地評價, 將最終取得的證據結合專業知識和患者需求,制定具體合理的實施計劃,并進行人員統一培訓,最后實施循證護理措施。

    1.2.3實施循證護理措施依照循證護理思維模式,制定可行有效科學的護理方式促進其在護理工作中綜合運用,它的主要內容有:(1)進行知識宣教,幫助患者了解掌握支氣管哮喘的相關知識,如常見的誘發因素、如何避免誘因、避免方法等,主要的臨床表現及和治療措施。(2)運用心理學方法、技巧,采用關心、愛護、熱情、開朗的溝通方式,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建立醫患互動機制,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念,克服消極心理,培養自我調節等技能。(3)實行患者的個體化護理,記錄患者個體的誘發因素,掌握相應的規避措施。(4)指導患者正確使用吸入止喘藥及激素類藥物,幫助其掌握控制、緩解支氣管哮喘藥物的使用方法,增強治療依從性,令患者認識到持續用藥的重要性。(5)做好病情的自動檢測,如使用峰速儀測定呼氣峰流速,并根據所得結果調整用藥劑量,通過監測手段和結果掌握患者的具體情況。(6)幫助患者制定合理、個體化的鍛煉方案,循序漸進,逐漸增強體質,注意部分患者會在運動后出現癥狀加重,要調整運動量,避免誘發哮喘發作。(7)幫助患者采用舒服的半臥位或者坐位,仔細觀察詳細記錄患者的呼吸、哮鳴音和血氣分析等情況,防止并發癥的發生,請患者家屬、同事、朋友等協助參與對患者的管理,及時提供所需的幫助,進行全面照顧和支持

    1.3評價指標對兩組患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癥狀改善情況、霧化吸入掌握情況和住院天數進行比較。

    1.4統計學處理應用 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單因素計數資料比較采用 字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

    2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資料,結果所示,觀察組在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癥狀改善情況、霧化吸入掌握情況所得數據均優于對照組,住院天數少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支氣管哮喘是多種細胞介入和參與的氣道炎癥,常在年青時發病,容易在春秋季發作,是種較常見的過敏性疾病。支氣管哮喘以呼氣性困難為特點,癥狀停止后同常人無異,反復發作,無法緩解,可能會逐漸發展成為肺心病、肺氣腫[6-8]。循證護理主要由科學合理并且擁有實用價值的護理研究依據,實施循證護理的相關人員的專業知識、技能以及患者的相關疾病和問題等因素共同構成,其目的是充分運用科學證據,制定合理治療方法措施達到治病救人的目標[9]。在醫學日常工作中不能僅憑臨床經驗、慣例和一般理論就實施治療,而應當遵循科學證據和原則辦事,這是循證的意義所在。循證護理主要有5個步驟構成[10],(1)發現臨床實踐中問題,并將其簡單化、具體化,提出方便實施解決的提問。(2)通過檢索和瀏覽文獻找出具體提問的理論證據。(3)結合實際操作通過科學方法評價證據的有效性以及可操作性。(4)把獲得的證據和循證人員所擁有的臨床專業知識、經驗及患者需求結合,制定科學、具體、個體化護理計劃。(5)實施循證護理措施,通過各種反饋來評估效果。實行循證護理的相關人員應具有不斷學習、自我教育的素質,應當自覺接受專題講座等繼續教育,熟練掌握循證護理知識以及護理的實踐方式,方便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為患者提供服務。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實施循證護理措施后其在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癥狀改善情況、霧化吸入掌握情況所得數據均優于對照組,住院天數少于對照組,充分顯示了循證護理在臨床應用的優越性。

    綜上所述,對支氣管哮喘患者采取循證護理模式有助于增加患者掌握防治哮喘知識,提高癥狀緩解率,減少住院天數,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林秀蘭,張小吉.循證護理在支氣管哮喘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2(3):21-23.

    [2] 張旦嬌,賀尚平.循證護理在老年性哮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09,5(05):137-138.

    [3] 鄭東英,王麗娟,何杏蘭,等.循證護理在支氣管哮喘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09,7(32):65-66.

    [4] 程玲.循證護理在老年哮喘病人飲食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9(11):57-59.

    [5] 謝曉鏗.循證護理的理論在老年哮喘患者飲食護理教學中的探討[J].醫學文選,2006,11(3):498-499.

    [6] 朱凌云,陸佳紅,張靜華.循證護理在臨床護理中的實踐[J].齊魯護理雜志,2006,5(11):1062-1063.

    [7] 周文琦,高彥陽,雷建華,等.中西醫結合循證護理對支氣管哮喘發作期的效果研究[J].河北醫藥,2011,2(10):1576-1577.

    [8] 閆玲,閆輝,閆秀杰.吸入普米克聯用β2受體激動劑治療小兒哮喘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1,2(2):43-44.

    [9] 牟玉蘭,朱鑫華,霍婷婷,等.循證護理哮喘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預防醫學,2008,6(S1):56-58.

    第8篇:醫學檢驗專業相關知識范文

    [關鍵詞]法醫學;問卷調查;教學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168

    法醫學是應用醫學、生物學及其他自然科學理論與技術,研究并解決法律實踐中有關醫學問題的一門證據學科。我國法醫學專業教育開辦至今已30年,不僅醫學院校開設了法醫學專業課程,政法公安院校也開設有部分法醫學課程。不同專業的法醫學教學目的不盡相同,因此在教學安排時要做到目的明確、特點突出。[1]我們通過對實習返校的法醫學專業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畢業生對法醫學主干學科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及實習單位對畢業生專業技能的基本要求,以期指導教學方式的改革及教學內容的安排,提高我校法醫學專業培養質量,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問卷調查對象為廣東醫科大學實習返校的2013屆、2014屆法醫學專業本科生共133名,其中男生76名,女生57名,實習單位為廣東省各地級市和福建省晉江市公安局及分局。

    12方法與統計分析

    被調查對象以不記名方式填寫調查問卷,問卷主要涵蓋學生實習工作與專業課程的相關性、各類型鑒定的工作量、實習的心得收獲、畢業后的就業意向、尚需強化的專業知識等共16個題目。所得數據應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卡方檢驗。

    2結果

    發出調查問卷133份,回收133份,問卷回收率為100%,各問題統計結果:一是835%的學生認為實習期間積累了實際工作經驗,增加了簡歷分量,782%的學生學會了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880%的學生與同事相處融洽;二是805%的學生覺得實習工作與所學專業知識相關性強,940%的學生認為法醫病理學及臨床學知識運用最為頻繁,586%的學生認為法醫物證學知識最為薄弱有待加強;三是820%的學生希望畢業后能到公安局一線崗位工作,僅38%的學生選擇嘗試與法醫學無關的工作;四是男、女生分別有447%、596%參與臨床檢案量超過100例;882%的男生實習期間參與了超過10例尸體解剖,145%參與了超過50例DNA鑒定,474%的男生通過實習鍛煉,熟練掌握了解剖操作技能;而女生參與法醫病理工作較少,421%參與了超過50例DNA鑒定。男、女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1和表2。

    3討論

    法醫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應用科學,法醫學畢業生應該掌握法醫鑒定的基本技能,熟悉法醫現場勘驗及鑒定程序。[2]因此,法醫臨案實習是法醫學專業培養的重要環節,目前有關法醫臨案實習情況的調查少見報道。本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學生認為通過專業實習積累了實際工作經驗,增加了簡歷分量,并學會了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這也充分說明實習對于學生的重要性。

    近年來,我國各級公安部門的技術隊伍不斷壯大,一線法醫工作者在數量及學歷水平方面都有了顯著提高,分工更加細致明確,以往一名法醫同時負責痕跡檢驗、DNA提取、病理解剖等多專業工作的情況有所減少。本次調查顯示,男、女生參與法醫臨床檢案的數量均比較多,而男女生參與尸體解剖及DNA鑒定的檢案數量存在較大的差異,男生更多被安排參與現場勘查及法醫病理檢驗工作,女生則主要參與DNA檢驗等實驗室工作,這直接導致實習完畢后男生對尸體解剖技能的掌握程度明顯高于女生,也客觀反映出用人單位對于不同專業工作內容的性別要求。對于男、女生實習科目不均衡這種情況,需在實習前對學生做適當引導,并與實習單位進行溝通,以滿足本科生掌握法醫學主干學科基本技能的要求,同時在此前提下,對男、女生的法醫學科目考核做些適當的側重。

    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學生認為實習工作與所學專業知識相關性強,其中法醫病理學及臨床學知識運用最為頻繁,反映我校法醫學專業課程教學能較好地與實踐相結合。[3]法醫學學生對法醫基本技能的掌握必須建立在大量的實踐教學上,[4]以書本理論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及用人單位的需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采用實際案例與理論結合的方式,[5]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在主動思考的過程中學習并掌握理論知識及基本技能。調查顯示有較多學生認為法醫物證學知識很薄弱,難以應對工作需要。法醫病理學、臨床學及物證學是法醫學專業的主干學科,其中,學習法醫物證學需要掌握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學生基礎較差,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可適當增加學時數及實踐操作,彌補學生的薄弱環節。經調查,820%的學生希望畢業后能到公安局一線崗位工作,因此法醫學專業本科生應該有針對性地安排公務員考試相關課程,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就業需求,為此我們已開始給法醫學本科生最后一學期開設公務員考試的相關培訓課程,并提供報考公務員的協調指導工作,有效提高了校法醫本科畢業生公務員錄取率。

    參考文獻: 

    [1]袁麗法學專業法醫學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0(6):104-106 

    [2]劉勇法醫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教育,2013(2):90-91 

    [3]陳銳,賴小平,唐劍頻,等非法醫學專業學生對法醫學課程的認知調查[J].廣東醫科大學學報,2012,30(1):111-112 

    [4]陳瑤清,李劍波多媒體在法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法制與社會,2010(20):224-225 

    [5]張奎,劉莉,余艦,等互動式教學模式在法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5):944-946 

    第9篇:醫學檢驗專業相關知識范文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mastering situation of the knowledge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 in the nurses in our hospital,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in our hospital. Methods The knowledge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 in the nurses was assessed. Results The average score was (39.50±2.53), and the score rate was 66.83%. The level of passing was met while the excellent standard was not achieve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 score were mainly educational level and the professional title. Conclusion The management on the nursing staff with relatively low educational level and low professional title in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our hospital should be enhanced.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organize some cultural activities, increase the way to obtain knowledge, and invite some experts and professors to carry out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o as to apply the knowledge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 mastered by the nurses into clinical care.

    [Key words] Osteoporotic fractures; Nurses; Hip fractures; Osteoporosis

    骨質疏松癥是骨質量、骨密度下降和骨強度減低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質疏松癥嚴重者,在日?;顒又惺艿捷p微外傷即可引起骨折,這種骨折稱之為骨質疏松性骨折又稱脆性骨折[1]。國外研究者調查發現:60歲以上老年人中有一半曾發生過骨折,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造成影響,且骨折引起的死亡率也在逐年增多。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數量增加迅猛。醫院專家研究發現,我國因骨折導致的經濟負擔高達100億元,因骨質疏松性骨折導致的花費金額已超過50億元[2,3]。如果不及時干預,因骨折造成的經濟損失將再增加30%以上。對骨質疏松性骨折相關知識宣傳和引導,護士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護士不僅要為老年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服務,更重要的是給老年人講清楚引發骨折疾病的原因[4]。本研究旨在分析其影響知識掌握因素,為我院培訓及管理工作提供指導和更好地讓護理人員為老年人宣講如何預防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方法。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間在我院上班、并持有護士執業證的320名護士為研究對象,所有護士知情同意愿意配合研究,排除參加工作時間小于1年或不愿意參加此次研究護理人員。本研究經醫院學術倫理委員會同意。

    1.2 方法

    1.2.1 現場問卷考核方法 經文獻記錄參考,形成初期問卷和試卷,并經我院領導和醫學專家檢驗內容實用性和一致性,并結合實際工作情況形成正式問卷,該問卷內容效度為0.942,Cronbach’s α系數0.674。問卷包括:(1)護士一般資料情況;(2)知識部分有60項條目,包括飲食方面和運動方面等,其中單項選擇題40個、多項選擇題20個,總分60分。多項選擇題為選擇“不知道”或答錯計0分、選對一項計1分,單項選擇題選“不知道”或答錯計0分、選“是”或答對計1分,按照達到總分數80%(48分)以上為優秀,總分數的60%~80%(36~48分)為合格,總分數60%(36分)以下為不合格。(3)獲取相關知識途徑。

    1.2.2 半結構式訪談 18名護士及護理管理者通過隨機選取方法,由研究者逐次進行訪談。應選擇安靜不易打擾的地點進行訪談,依據半結構式訪談提綱,根據情況對提問順序、方式、題目靈活調整[5,6]。訪談時首先取得被訪者的信任,要耐心傾聽,不予被訪者引導和暗示,當發現有價值的問題時進行追問,深刻理解被訪者的觀點,注意觀察被訪者心理變化及肢體語言,訪談全程做好錄音和實施筆記,每次訪談時間為45~60 min,樣本量的最終確定以資料達飽和為準。

    1.3質量控制

    調查員的選擇應經過專業培訓且考核合格,調查員在調查問卷結束后現場抽取15%的問卷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更正[7]。訪談由經過培訓的研究生進行。訪談資料在結束后24 h內將錄音整理成文字稿件,文字稿件由兩名研究生仔細閱讀,對稿件內容熟悉后分析整理,為提高其準確性,整理好的內容由受訪者本人再次確認[8-10]。

    1.4統計學方法

    反復回顧全部個案資料,訪談資料分析采用現象學7步資料分析法和多因素分析法,數據分析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統計整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F檢驗和t檢驗,以P

    2結果

    2.1 護士一般資料情況

    發放問卷320份,收回320份,回收率100%;從參加問卷320名醫護人員中隨機抽取18名半結構訪談人員,其中護理管理人員6名,護理人員12名,見表1。

    2.2護士知識得分情況

    骨質疏松性骨折知識考核,320名護士平均得分為(39.50±2.53)分,得分率66.83%,見表2。

    2.3 護士知識得分單因素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影響知識得分的因素主要是年齡、婚姻狀況、文化水平、職稱、月收入等。兩者比較:在文化程度上,本科學歷與大專學歷比較差異明顯(P

    2.4護士知識得分多因素分析

    以護士知識總得分為因變量,自變量是單因素分析結果中有統計學意義的項目,采用多重線性回歸分析(α=0.05、β=0.10),得出影響相關知識得分主要因素是護士文化水平及職稱,見表4。

    2.5 護士獲取知識途徑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士的知識獲取途徑主要為報刊雜志和網絡,見表5。

    2.6護士半結構式訪談知識得分影響因素

    半結構訪談后總結出兩方面問題:(1)護士知識得分較低的主要因素為缺乏專業全面的培訓和指導;(2)學習態度不端正,沒有時間概念,把學習當成負擔,培訓缺失的主要原因是沒有相關考核及獎勵制度約束,見表6。

    3討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视频免费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欧美成人黄色片| 成人三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成人合集大片bd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四虎成人免费网址在线| 成人免费无遮挡无码黄漫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无遮挡裸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日本成人在线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网址|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美国特级成人毛片| 久久电影www成人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车a| 成人毛片视频免费网站观看|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高清在线| 国产成人AV综合色|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导航| 欧美成人性视频播放|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成人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www在线观看网页|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香蕉|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成人免费v片在线观看|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96| 蜜桃97爱成人|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8x成人在线电影| 欧美成人免费一级人片|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