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范文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

    第1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范文

    一、發展現狀

    1 文化創意產業在國內各大城市的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以北京市為例,2006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從業人員89.5萬人,占全市GDP的10.3%,比2005年增長15.9%。2007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從業人員已達90萬。截至2007年9月,北京市2006年12月掛牌的10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入駐企業4687家,其中,掛牌后新入駐企業1101家。有需求才有市場,通過這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對的文化創意的需求十分巨大,還遠沒有達到飽和,所以整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猛。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對企業和從業來說還都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2 文化創意產業得到國內各大城市的重視,劃撥專項資金扶持。

    例如。北京為符合文化體制改革試點要求的文化創意企業辦理減免稅收,拿出專項資金支持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的基礎建設,和銀行合做為文化創意企業提供無形資產質押貸款等。又如。南京市首開江蘇知識產權貸款先例,日前南京道及天軟件系統有限公司從南京銀行獲得了200萬元貸款,這項貸款在江蘇的文化創意產業界和科技界引起了廣受關注,因為這筆商業貸款沒有擔保,也沒有土地、產權等抵押物,貸款獲得認可的一個主要依據是“無形知識產權”——計算機軟件產品的著作權。再如。廣州市每年安排1.5億元資金設立廣州市軟件和動漫產業發展資金,并出臺了一系列專門政策扶持游戲動漫產業的發展等等??梢钥闯龊芏啻蟪鞘卸紝ξ幕瘎撘猱a業的發展非常重視,紛紛拿出實際措施來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以期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來帶動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提高地區的文化影響。正是由于政府和金融界的大力支持和巨大的市場空間,大大地推動了全國各大城市的文化創意產業飛速發展。

    3 全國各大城市提出有特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目標。

    例如。上海市提出了“創意產業化,產業創意化”的理念。在發展路徑上,形成與歷史建筑保護相結合的發展模式,使有形的高科技技術發展和無形人才創意力量的發揮相結合。南京市提出了“保護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風貌,傳承六朝古都的歷史文脈”,“使每一個人的創意都受到鼓勵,使每一個好的創意都有市場化和產業化的機會,使每一個創業者都得到有力的制度保護和良好的政策扶持”的發展模式,著眼于培育創意、創新、創業的制度環境、法律保障和文化氛圍。例如。廣州市提出了“要像抓汽車產業一樣抓動漫產業”。深圳市提出了建設“創意設計之都”的目標等等。各個城市都根據自己的特點,提出了發展目標,并建立了各種創意產業的基地和園區,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環境。

    4 動漫、網游率先成為文化創意產業中倍受青睞的主導領域。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南京、天津、重慶等城市都把發展動漫業和網游作為重點,一時間全國各地“群雄紛起”,紛紛建產起動漫網游基地,國內動漫產業和網游產業一片熱火朝天。

    從以上四個特點可以看出,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正在蒸蒸日上,蓬勃發展。

    二、發展前景

    無論從產業結構調整還是從未來全球經濟貿易發展來看,創意產業都無可爭議地成為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亮點。從世界范圍看,文化創意產業有著極佳的發展前景。

    目前全世界的創意產業每天創造的產值高達220億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遞增。在一些創意產業發達的國家,增長速度更快,如美國達到14%,英國達到12%。

    根據中國社科院的預測,我國的文化產業的結構變化將可能由技術和資本唱主角,新興文化產業將出現爆發式增長局面。將迅速產生一批跨行業、跨媒體、具有品牌競爭力和戰略投資力的產業集團,大大提高我國文化市場的集中度,使“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浮出水面。

    創意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中國創意產業的發展,既面臨著良好的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應該說,進入經濟全球化時代后,在市場競爭中,任何一種技術、工藝、商業模式的創新都有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被知曉和模仿,要想始終領先于對手,必須不斷創新,因為“只有創造力是無法模仿的”。

    三、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應采取的措施

    1加緊文化創意市場規則的形成

    從國內各大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的利潤逐年提高和企業數量快速增長態勢可以看出,文化創意產業的市場競爭尚不充分,文化創意市場規則正在形成。

    市場競爭的不充分就從一個側面表明這個產業的行業的發展尚不規范,只有在充分的競爭的前提下,才能形成規范的行業規范。而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現在就應該著手對整個文化創意產業進行相應的規范和相應的結構調整,以使得在以后的發展中和競爭充分后就可以盡快走上規范化的道路,用以保證能盡快地形成一個完整的文化創意產業鏈。這樣才能保證整個產業持續和健康的發展?,F在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快速增長,要從“又快又好”轉變到“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的道路上來。

    2加大文化創意產業融資體系的建設

    產業的發展和資金的支持是分不開的,特別是我國目前文化創意企業普遍規模偏小,處于起步階段,而一個創意項目回報周期長、價值難以評估、投資風險較大,融資難已成為制約我國各地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難點。政府應當拓展融資渠道,加大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資金扶持和政策傾斜。像北京市和南京市那樣對加大對文化創意產業投融資服務體系建設,努力解決文化創意企業因資金短缺而面臨的發展瓶頸問題。

    3政府加強文化創意產業的指導與定位

    國內各大城市雖然都根據自己的特色提出了相應的發展目標,建立大量的基地、園區,但由于缺乏指導和規劃,以至于出現了規劃和園區的同質化傾向比較嚴重,政府應該更加注重對本地區產業的指導和定位。

    園區的建設是應該搞,但有相當一部分城市多為跟風上馬,并無結合本地實際的文化創意產業長遠戰略規劃,很快就會出現一批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園區。政府應該根據本地的特點,以及市場的容量和產業的發展規劃來指導和引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而不是盲目的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4加快完整的文化創意產業鏈的建立

    第2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范文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文化產業;發展趨勢

    引言

    “文化創意產業”是當前十分熱門的詞匯,上世紀九十年代創意產業就在全球掀起了一陣改革熱潮。文化創意產業來源于個人創意和才華技巧展示等,在開發和運用文化知識產權的同時,能夠和地方經濟產生互動。文化創意產業屬于高投資、高利潤的產業。目前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的重要新興產業,為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做出了很大貢獻,它每天創造的價值高達200億美元,并且在全球范圍內產值遞增的速度達到5%。由此看來,文化創意產業不僅是一個創新發明或者理念,也是一個能夠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并且有著廣闊產業背景的產業,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和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1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1.1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現狀

    2002年杭州的一家化纖廠停產后將廠房對外出租,低廉的房價吸引了一大批藝術家和設計師,他們給這個廢舊的廠房起了一個新潮的名字:LOFT49,這一舉措促進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隨后,北京、上海和深圳等經濟發達地區相繼出現了各種文化產業區,這股文化創意風潮迅速席卷祖國大地。目前創意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的一項熱門產業,僅上海市就有十幾個有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上海市第十二毛紡廠的舊廠房中已經注冊的廣告公司超過一百家。北京市計劃在近幾年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力爭將北京打造成全國的創意文化中心,北京現有的數字娛樂示范基地、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等都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大型創意產業集散地。

    上海市2004年舉辦了中國創意產業發展論壇,首屆中國創意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也于2005年在北京舉辦。杭州的LOFT49在兩年時間內集中了18家頗具規模的創意設計公司,2004年一年的總產值就超過1.5億人民幣。近年來,我國的一些其他中心城市也出現了很多專業創意設計公司,形成了一條“中國人設計”的發展軌跡。各級地方政府、企業、學術界等也在積極推動創意產業的理念。目前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1.2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存在的問題

    (1)文化創意產業的形成和發展主要取決于所在城市的產業發展、產業基礎和區域位置等,創意文化產業應該有其特有的定位。但目前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還存在不考慮實際情況,一哄而上、盲目跟風等現象。(2)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經濟結構、整體職業結構等因素的限制,同時也存在缺乏知識產權保護、傳統教育無法提供創意環境等問題。(3)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是創意人才匱乏,擁有大批創意人才是促進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前提。創意來源于人,培養優秀的創意人才以增強創意產業高端人才的集聚,是促進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統計表明,上海世博會上多媒體設計人才的缺口約有八萬余人。同時多媒體設計的領軍人物也非常稀缺,嚴重影響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進程。(4)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需要構筑清晰的產業鏈和產業外延,其中知識產權在產業鏈上的價值最大。很多文化作品沒有發表前不具有任何市場價值,一旦發表后就被賦予了一定的版權價值,同時受到產權保護。但作品的版權價值一般很低,只有在產業鏈的流動中被制成電影等衍生品,將版權價值進行多渠道、多形式的開發,才能有效提升作品的價值。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讓“創意”實現更大的財富價值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2 文化創意產業今后的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各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上海市于2005年成立了創意產業中心,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創意產業發展指南,同時改造利用廢舊廠房建立起一批有特色的創意產業基地。2005年上海市創意文化產業的經濟增長率已經超過上海市的平均經濟增長率,產業增加值超過500億元,為上海市的經濟做出了很大貢獻,該產業從業人數約有44萬余人,占到全市總就業人數的5.0%。2006年上海市創意產業中心新建了14個文化創意產業園,全市總產業園區增加到48個。截至2007年底,上海市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已經有70余家,年產值高達3000億元。2010年上海舉辦世博會為創意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文化創意產業也將成為上海市近幾年的經濟發展重點項目。

    2006年北京市認定了首批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其中包括中關村創意產業基地、北京798藝術區等,并且制定了每年劃撥5億元用于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計劃。這些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在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吸納了很多有實力的企業入駐。2008年北京市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以迎接奧運會的到來,并且掛牌授權了第二批共11個文化創意產業基地,這11個文化創意集聚地是從46個申報基地中挑選出來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首都的產業政策和城市定位。目前北京市已經有20多個文化創意集聚地,對全市的文化創意產業產生了重要影響,也成為北京市文化創意發展的核心部分。我國的其他經濟發達城市,例如深圳、長沙、武漢等,也相繼建立了一系列文化創意產業基地,深圳市的發展目標是在2020年文化創意產業經濟增值達到本市GDP的11%。

    3 結語

    在文化創意產業不斷興起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堅持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充分結合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戰略特征,正確引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方向,保障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符合其行業特征,更好地提高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潛力,以此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振鵬,王玲.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及發展問題探討[J].科技管理研究,2010(06)

    第3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范文

    關鍵詞:文化創意;現狀;趨勢

    一、引言

    黨的十指出,中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產業轉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迫切期望。 按照國家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全新要求,到2020年,文化改革的發展奮斗目標是: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也正全面形成;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充滿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進一步完善。為完成這一目標,影響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已不只是民眾傳統產業禁錮下理念的轉換,而是如何進行實際運作。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市場主要體征的快速生長,并發揮集聚效應,打造并完善文化創意產業鏈,大力培育文化創意交易市場,形成新的產業發展集群,已成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首要考慮。因此,建立并完善文化創意產業培育基地,創建文化創意產業孵化基地――建設全面完善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已經成為我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重中之重,也成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特征和趨勢所在。

    二、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特征及趨勢

    產業園區本身是通過政策扶持、人才集聚、管理支持、資源整合等方式來支持新創企業在其轄區內的發展,使其能夠逐漸發展壯大,創作價值。產業園最初從支持和孵化、營建高新技術企業而興起,同時也是一種介于政府、市場、企業之間的新型社會經濟機構和企業發展平臺。 從企業本質上來講,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幾乎和新創型的高新技術企業無異,所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培養和指導工作完全可以從創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開始,在園區提供文化創意類創新企業發展所需的政策支持和資源整合,促進此類型企業的成長。 在推動創意產業發展,推動形成產業集群,催生文化創意企業,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及推動就業等方面創意產業園區均有重要特征和功能。

    1. 創意產業園區內聚集了眾多具有融合、交互、互補功能的產業。園區的一個重要功能是產業集群或產業叢集。創意產業的各個類型在總體上看似有著很大的差別,但各部類內卻有共同或相近的特性。如產業上游的資源需求相同;需要的人力資源群體相同或相近;都生產同類功能的產品或相關產品;供給同一市場,采用相同或相近的營銷方式、銷售渠道。

    2. 創意產業園區的各個企業行業跨度較大。其主要構成包括:文化藝術創意設計時尚相關方面的企業,文化創意產品的生產企業,提供高科技技術支持數字網絡內容產業方面的企業,策劃推廣信息咨詢經紀的中介機構,以及有經濟管理、商品管理方面經驗的服務咨詢公司。這種按需組合的方式有利于集群內企業間動態的聯系、資源的整合,從而構成一個網狀的、多方交互的產業鏈條共同體,形成資訊快速傳播、企業共享資源的聚集效應。

    3. 高層次人力資源是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的條件基礎。一是創意產業需要大量具有較高教育背景的復合型智力資源,如相關專業技術、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推廣或經貿教育等相關行業人才及文化藝術的理論與創作、網絡設計等領域人才。二是在創意產業園區內配備不同市場、不同領域需求的多層次專業人才,形成多種創意人才的互補、互需、互助的聚合優勢。

    三、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形成條件及相關要素分析

    相比較于其他行業的產業園區,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具有特殊的形成條件,具體包括以下四點:1. 建設完善的創意產業園區,必須進行前提合理規劃和良好的基礎配置;必須擁有強有力的制度保證、政策支持和合理高效的協調機制;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業及就業環境。健全法律制度;完善切合實際的投融資支持及資金扶持;具有創立創意產業基金和風險投資的能力;社會文化和知識資源發展的國內外大環境較好;誠信、互惠、合作、高效的公共關系網絡。2. 提供良好的文化、藝術創意產生環境;對文化標準和文化價值給與極高推崇,對創意、藝術資源、教育、知識產權的予以保護;對人才培養和社會責任有擔當;對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繼承、發揚、應用;推動國際多元文化交互發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激發城市或園區文化活動的社會氛圍,提高公眾的參與熱情。3. 搭建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特殊市場網絡,打造原有的行業界限形成新的產業發展群落,完善創意產業鏈,加大高新技術的配套設施建設,加強對高新技術的合理使用。4. 除此之外,吸引創意產業人才入駐的園區創意氛圍、城市文化底蘊和舒適自然的生活配套設施區域也是產業園區發展和完善必不可少的條件。

    通過對國際及國內多個成熟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歷程、運營模式及現狀的深入分析,其成功因素有以下幾個共同點: 1. 經濟因素促進園區規模聚集。合理的租金是促進產業園區項目形成的關鍵因素。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形成從根本上來說,最具決定意義的因素是經濟因素,合理的租金價格是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區自然形成的關鍵因素。建筑與地理因素,也增加藝術區對藝術家的吸引力,但它們是服從于經濟因素的次要因素。2. 人才優勢夯實園區創意基礎。藝術家、大師、從業人員的聚集使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迅速發展壯大。沃霍、李奇斯坦、勞森柏格、約翰斯成為蘇荷的第一代居民,畢加索、夏加爾、米勒、喬伊斯也都曾流連于巴黎左岸。同樣,北京798的興起源于隋建國工作室的建立,宋莊藝術區的形成少不了栗憲庭、方力鈞的身影,而田子坊也成就了陳逸飛等人的藝術理想。再者,舉凡重要的創意產業聚集地出現,大多有知名高等藝術院校的學術支持與交流活動,這已為世界性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的歷史所證明。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作為學院思想的一個實踐基地與展示空間,而學院則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提供創意基礎、思想來源和專業支持。 3. 政策扶持助力園區持續發展。政府引導和政策支持成為產業園區項目發展壯大的重要條件。這些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成為各地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和產業轉型點,為城市建設和品牌提供重要保證,遂得到市政府的直接支持,并與地方黨委、政府工作團隊的遠見和集體努力也是分不開的。政府部門制定完善的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完善的法律法規,使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4. 區位依托搭建園區發展平臺。優越的區位: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建設選址在靠近城市中心的邊緣地帶,距市中心適當的距離,享受優越的自然環境條件和適度自由的創作生活條件。 便捷的交通:臨近國道、省道及交通要道,擁有完善的交通運輸網。 良好的自然環境:適宜的藝術區與商務區、居住區相關配套設施,形成環境幽靜的“城中區”,有利于增進藝術區對藝術家和商業發展的吸引力。 良好的基礎設施:依托于政府的引導和政策扶持。5. 功能復合推進園區多元化進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構是先進文化創意產業區的顯著特點,即產業結構復合,以藝術價值為主導,圍繞創意核心產業區形成具有會展、酒店、居住、文化娛樂等現代服務業的城市功能區綜合體。

    參考文獻:

    [1]晶瑩,李放.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內在動因與外部條件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0(06).

    [2]周秀玲,王信東.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研究――兼論文化產業促進其他產業的升級與發展[J].當代經濟,2010(09).

    第4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范文

    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的內涵

    當今時代,創意產業不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種新的產業發展模式。“旅游最核心的東西是創意”,將無限的創意融入到旅游產業中,是未來旅游業發展的必然走勢。文化旅游創意產業,是在發展文化旅游的基礎上融入創意元素,通過各種文化創意活動展現出來,形成旅游者可以體驗參與的旅游活動,是一種新型的旅游產業發展模式。

    西安市旅游業的發展現狀

    我市接待海外旅游者在連續兩年分別高于全國平均增幅2和3倍的基礎上,2012年繼續保持了兩位數增幅并首次突破100萬人次;接待國內旅游者在連續多年以兩位數增幅的基礎上,突破了3000萬人次。通過有多達8503名報名者參加的、面向全國篩選的我市旅游形象大使的活動,我市建立了專業化的旅游推廣隊伍。與東航聯合舉辦了空中文化周,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行風建設得到了國家旅游局的肯定,國家旅游局在其《旅游行風》雜志上刊登了我局的經驗。我局的旅游網在前年被評為全國十大優秀旅游網站之后,去年,韓文、俄文旅游網站又被選進“國內優秀”集合網站中并排名在前10位。西安連續兩年在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和中國青年報社組織的有150萬人參加的、對全國120個旅游城市投票中,被評為中國青年喜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12年8月份,獲得亞太旅游推進組織頒發的最佳旅游廣告獎。

    數據表明,西安旅游業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旅游總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斷攀升,旅游業已成為西安市經濟的“三大亮點”和支柱產業之一。

    西安市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西安市旅游僅用四五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許多地方十年走過的歷程,實現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被譽為西北地區旅游界的一匹“黑馬”。但西北地區的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的發展相對落后,存在問題。

    創新意識落后。文化旅游創意產業是近年新興的一種旅游產業發展模式,雖具有先進性但并未為大眾所熟識。如何對旅游資源進行挖掘并融入創意元素,人們還停留在較低層次的認識上。西安在發展旅游業時主要依靠傳統旅游發展模式,創新意識落后。

    創意型人才缺乏。創新意識的落后加之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深深影響人們的創新思維,導致創意型人才缺乏,據調查,西安創意型人才占全部從業人員的比例不足1%,旅游創意型人才則更低于此比例。

    政府支持力度不夠。西安旅游業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相對于其他產業而言屬于新興產業,政府對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的發展支持力度不夠。

    西安市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的發展路徑

    基于陜西省西安市旅游業的發展現狀及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本文試對其文化旅游創意產業提出發展路徑。

    培養旅游創新精神和文化。創新是產業源源發展的不竭動力。培養沂水旅游創新精神和文化,是保證沂水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提高全民對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的認識和重視,使大眾參與其中,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政府制定文化旅游創意產業促進政策。由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導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的發展,在相關方面予以政策傾斜。設立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在優化資源配置、財政扶持、稅收優惠、引進創新型人才、保護創意知識產權、研發創新等方面制定促進政策,促進沂水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的發展。

    引進創意型人才,培育旅游創意團隊。文化旅游創意產業是智力密集型產業,人才是其根本。引進高端創意人才,為西安市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的發展出謀劃策,提供創意,打造西安市文化旅游創意產業品牌;培育自己的旅游創意團隊,打造西安市專屬的文化旅游創意梯隊;加強與校企之間的合作,為創意產業的研發注入新鮮血液。

    建立健全創意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發展具有獨特性,創意旅游產品具有唯一性,這是吸引八方游客來沂水旅游,使西安市旅游業出奇制勝的關鍵。在信息共享高速發達的今天,為防止旅游創意的不斷被“復制”,由西安市人民政府制定相關制度,建立健全創意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才能保證西安市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第5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范文

     

    關鍵詞: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

        “資本的時代已經過去,創意的時代已經來臨”,當今世界已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生產和創新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創意產業與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關系日益密切,作用日益凸顯。從世界范圍來看,創意產業每天創造220億美元產值,并以5%左右的速度遞增,在創意產業發達的國家,其增長速度更快,美國的達到14%,英國的達到12%。早在2000年,創意產業就成為英國的第二大產業,約占英國國民生產總值的8%,僅次于金融服務業。美國是全球創意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創意產業超過航空、重化工及汽車等傳統產業領域,成為最大的出口產業,2007年,美國核心版權產業的增加值達8891億美元,約占GDP的6.44% 

        相對于歐美國家來說,中國創意產業的發展才剛剛起步,如何推動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促進自主創新,推動中國創意產業健康持續的良性發展,已成為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重大課題。 

        本文從分析創意產業與知識產權保護的關系入手,介紹我國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強調知識產權保護是創意產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并就如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創意產業與知識產權保護 

        “創意產業”一詞最早出現在英國,是在世界經濟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一種推崇創新、推崇個人創造力、強調文化對經濟的支持與推動,是圍繞知識產權的開發和保護組織起來的新型生產關系,主要涵蓋了廣告、建筑、藝術和文物交易、工藝品、設計、時裝設計、電影、互動休閑軟件、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件、電視廣播等I3個行業。 

        作為以知識要素為基礎的新經濟模式,創意產業蘊涵的巨大潛力與社會財富,使之在轉型城市功能、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城市形象、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過程中成為被關注的焦點。然而,面對著因特網等數字化新傳播方式的產生和發展,創意產業在迎來新機遇的同時,也受到了更多新的挑戰。 

        就創意產業而言,從事創意工作的人員投入的是一種精力,很難準確的對其投入值做出估量,再加上創意產品通常比科技新產品具有更強的外在表現形式,更容易被模仿抄襲。一旦發生侵權,就會面臨維權難、成本高的問題。加之其配置的資源—“創意和智力成果”具有無形性、地域性、時間性、易復制性、難保護性等特點,其產生的問題就必然應由知識產權及知識產權制度來予以規范,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也必須通過知識產權法律法規來進行保護。 

        所以,知識產權保護就是創意產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正如“創意產業之父”約翰·霍金斯形象的將知識產權喻為創意經濟的“貨幣”,將保護知識產權的相關制度喻為“銀行”。一個創意從產生到形成樣品,需要知識產權制度予以確權,而對產品原創性的承認和保護,其實就是尊重和承認個人創造力的價值;再從樣品變成商品到交易,同樣離不開知識產權制度的保護,因為創意產品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創意和創新環節的收益上,如果相關的權利主體沒有從其創意產品中獲取收益,那必然會失去創新的動力。 

        知識產權保護對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樣還體現在當前很多國家、地區及一些國際組織對創意產業的定義中。如最早提出創意產業概念的英國,在其創意產業的定義中就明確指出“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需要“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而聯合國對創意產業的定義也同樣強調了知識產權的巨大保障作用。 

        可見,知識產權是創意產業發展的制度支撐,同時也是世界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規則。隨著創意產業逐漸進入全球經濟的中心舞臺,知識產權保護必將成為創意經濟活動中的重要因素。知識產權保護不僅使創作者、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更是創意靈感產生,創意生產力轉換,創意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保護得以實現的基礎。 

        二、我國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及知識產權問題 

        (一)我國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創意產業在促進文學、藝術、文化與教育事業發展方面的作用逐漸為國人認識,中國創意產業有很大發展,尤其是香港、臺灣地區,創意文化產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上海、深圳、成都、北京等城市積極推動創意型行業的發展,正在建立一批具有開創意義的創意產業基地。我國創意產業的理論研究已有一定基礎,創意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就文化創意產業而言,2007年,北京市、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992.6億元和857.81億元,分別占GDP的10.6%和7% ; 2008年,深圳市、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550億元和 576.86億元,分別占GDP的7%和12%0 2004年到2008年,成都市文化創意產業營業收入從232.54億元提高到595.62億元,增加值從65.81億元提高到133.7億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3.2%上升到3.4%。但與先進國家比較,中國的創意產業還比較落后,需要努力。2004年,中國的專利使用費和特許費收入為2.36億美元,占世界市場份額不到2%,其中大部分是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機構向其母公司出售的知識產權。中國專利使用和特許經營費一項的貿易逆差為42.6億美元,占中國服務貿易逆差的44 %,同期美國的年專利使用費和特許費收入超過400億美元。 

    第6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范文

    關鍵詞:文化 科技 創意

    21世紀是創意經濟的時代,以人的創造性和智慧為核心要素的創意產業蓬勃興起,已成為世界產業和城市發展的新趨勢。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程度和規模,已經成為一個國家或城市綜合競爭力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分析和研究河北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優勢,總結近年來的發展經驗,尋找一條適合文化創意產業跨越式發展的道路,對于發展河北省創意文化產業,乃至整個文化產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 河北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文化產業發展得到河北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政策法律的有力保障,先后出臺了建設文化大省、鼓勵民營資本進入文化產業、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等政策。各地市也紛紛依托自身資源特色,謀劃建設了一批文化產業增長點,唐山市打造了具有唐山特色的紅色文化、生態文化、地域文化、地震文化等十大產業鏈條,重點推動河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十大特色園區”建設;保定市以大水系建設為契機,以東、西湖為依托,啟動實施文化產業園區、體育產業園區“兩大產業園區”和“十大文化產業基地”(曲陽石雕、定瓷、安新葦編、易縣易水硯、順平桃木雕等)建設;省會石家莊依托京津的人才和文化資源優勢,努力構建動漫產業基地;承德市深入挖掘避暑山莊深厚的文化內涵,著力把避暑山莊打造成文化承載旅游的世界知名品牌;邯鄲市重點推進趙王城遺址公園建設、廣府文化產業園區等;秦皇島市北戴河區以70.14平方公里城區為畫卷,將北戴河作為一個整體文化創意產業大園區進行經營,走創意城市的發展之路。

    2006年~2010年河北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達到25%以上,是“十一五”時期所有產業中年均增長最快的。面對歷史罕見的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沖擊,文化產業逆勢而上,保持了超越其它主導產業50%以上的年均增長速度。僅2010年,河北省文化產業增加值超過500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目前全省現有文化產業單位上萬個,文化產業從業人員70多萬人[1]。文化產業已成為拉動河北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2 河北省文化創意產業現狀分析

    河北省處于中國第三經濟增長極的核心腹地,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一,作為增長極的京津兩地,發展起來之后的集聚效應、中心擴散作用和反哺效應正在河北逐步顯現,地緣文化優勢將使其成為文化資源組合條件最好、投資成本最低的理想之地。其二,文化資源底蘊豐厚,名牌藝術產品和民間藝術文化享有盛譽,是極富價值的“金礦”。其三,教育資源豐厚,擁有眾多大中專院校,截止到2011年4月,河北省在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各類普通本科高職院校和獨立學院達到110多所。其四,硬件環境良好,河北省有文化產業企業集團130多家,以此為基礎構建了較全面的文化設施體系,文化消費支出增長迅速。同時,在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將加快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打造首都經濟圈、推進河北沿海地區發展上升為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為河北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但是,河北省文化產業的發展相對集中,石家莊、保定、唐山三市的文化產業從業人員占全省文化產業從業人員總數的近一半。產業格局上,新興文化產業開發不足,區域間產業發展不均衡,地區產業結構有趨同現象。廣播影視、現代傳媒、藝術創意設計、動漫游戲等文化產業發展在產業鏈分工上仍以生產制作為主,很多是通過OEM方式得以發展,在內容、原創設計以及終端銷售環節的影響力也較弱,占領產業鏈價值制高點的能力還不足。

    3 推動河北省文化創意產業實現跨越性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3.1 充分認識科技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的“催化”作用,理順管理體制。政府部門要制定鼓勵措施,促進科技成果向文化產業轉化,對科技含量高的文化創意產業實行優惠政策和獎勵;加強對重大課題的梳理和規劃,重點謀劃支持一批文化科技發展大項目和好項目;成立“河北省科技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協調疏通科技向文化產業的轉化,加速科技新成果向文化產業轉化的進程;配合科技部“文化科技創新工程”,實施河北省“文化科技融合工程”,利用科技力量恢復文化記憶,采用現代技術手段轉變文化資源的開發、儲存以及文化遺產保護的傳統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投融資體制,設立專項基金,通過匹配資助、無償資助、貸款貼息或者資金投入等多種渠道,支持文化創意企業早期發展,同時,建立以財政資金為引導的文化科技創新投融資平臺,引導風險投資基金對文化創意產業項目進行風險投資。

    3.2 開展文化科技創新發展環境建設,推動創意產業發展

    3.2.1 搭建創新發展平臺,構建集群發展模式。產業集聚是現代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美國的曼哈頓“蘇荷(SOHO)藝術聚集地”、好萊塢影視娛樂業集群等,都是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的成功范例。河北省應充分挖掘和利用現有資源,把建設科技文化產業集聚區與實施文化科技產業項目結合起來,借鑒高新區建設經驗,建設一批創意文化街區、數字出版基地、影視產業基地等文化科技產業園區。利用河北作為北方重要物流中心的優勢,有計劃地開發廣告設計、動漫及衍生產品設計、紅色旅游文化創意等,培育具有河北省地域特色的創意文化產業鏈。

    3.2.2 注重科技與文化融合,強化文化產業創新。注重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在文化領域的廣泛應用,提高文化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運用數字技術,豐富文化的表現力,重點支持互動新媒體網絡、數字卡通產業網絡支撐平臺、數字媒體服務示范等;依托網絡技術,增強文化傳播力,通過推動互聯網、寬帶移動通信網、數字電視網等新興傳播技術的發展,拓展文化傳播渠道、提高傳播效率,推動新興文化產業發展;加快關鍵裝備和技術的升級,提高文化產品科技含量,支持新型電影院、數字電影娛樂設備以及紙質有聲讀物、手機報等新興出版發行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3.2.3 培育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企業集團,形成“少量大企業、大量小企業”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結構。文化創意產業中企業組織形式多以中小企業甚至是微小企業為主,一方面應扶持具有創新能力、抵御風險能力、較強競爭能力的文化創意企業,引導其走“專、尖、特、新”道路,從而帶動周邊大批中小文化企業的共同繁榮和發展,形成產業集群;另一方面,要扶持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型創意企業成長,推動一批龍頭企業和自主品牌的誕生。

    3.3 人才培育與引進并舉,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可持續發展。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關鍵是人才。英國影視行業的66%和多媒體行業24%的人達到研究生水平。河北省應充分利用較為豐富的高校教學資源,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專業培訓、專業課程,培養有原創意識的人才,不斷提升在職文化創意人才的專業素養,加大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力度。同時,充分利用環京津“一小時”經濟圈的區位優勢,制定吸引人才和鼓勵創新的優惠政策和激勵機制,創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環境。

    3.4 注重知識產權保護,構建有利于創意產業發展的法律環境。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品創造成本高、投入大,但復制容易,復制成本低,這一特性使得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容易受到侵權傷害的產業,因此,知識產權保護是文化創意產業產生和存在的基礎。上海在2004年就頒布了《上海知識產權戰略綱要(2004-2010)》,2007年又相繼推出了《上海市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聯盟章程》、《上海市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聯盟公約》,成立了最具權威性的上海市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聯盟,在這個聯盟的推動下,有36個創意產業形成了聚集區。

    河北省在大力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同時,必須增強對保護知識產權重要性的認識,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制定有關技術標準與規范,設立專門的專利申請通道,為創意設計成果提供知識產權保護與開發,加快創意成果的產業化速度。

    參考文獻:

    [1]陳璐等.文化產業形勢分析與預測.2011-2012年河北發展藍皮書總報告:84.

    [2]劉立云,雷宏振.文化創意產業價值創造內涵及機理分析[J].價值工程,2011(17).

    第7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范文

    關鍵詞:文化創意 產業 理論研究

    1、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與分類

    文化創意產業(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的相關研究是近年來新興的研究熱點領域。由于發展戰略、地域特征、文化政策等存在差異,不同國家和地區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概念界定也不盡相同。國際上應用較為廣泛的除“文化創意產業”概念外,還有“創意產業”、“版權產業”和“文化產業”概念。本文對“文化創意產業”和“創意產業”不做區分,統一采用 “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

    1.1、英國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與分類

    1998年,英國政府明確提出“創意產業”的概念是在《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并將其定義為“源于個人創造力、技能和天分,能夠通過應用知識產權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的產業”。在文化創意產業范圍的界定上,英國政府選取了“就業人數多或參與人數多”、“產值大或成長潛力大”和“原創性高或創新性高”三個標準,明確了文化創意產業包括:廣告、建筑設計、藝術品及文物、手工藝品、工業設計、時尚生活設計、電影音像、電子游戲、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件及電腦服務、廣播電視13項產業。

    1.2、中國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與分類

    中國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與分類主要從中國臺灣、香港和內地三個角度來分析。

    在中國臺灣,“經濟部工業局”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為“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通過智慧財產的形成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并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行業”。據此定義,臺灣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包括出版、廣告、設計、數字休閑娛樂、電影、廣播電視、文化展演設施、視覺與藝術、音樂與表演藝術、工藝、建筑設計、設計品牌時尚、創意生活等產業。

    在中國香港,文化創意產業被稱為創意工業,是指“一個經濟活動群組開拓和利用創意、技術和知識產權以生產和分配具有社會及文化意義的產品和服務,更可望成為一個創造財富和就業的生產系統”。根據香港大學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完成的《香港創意產業基線研究》,香港文化創意產業包括:廣告,建筑,藝術品、古董與手工藝品,設計,數碼娛樂,電影與視像,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與印刷,軟件與電子計算,電視與電臺11個行業。

    中國內地目前對文化創意產業沒有統一的定義和稱謂。北京將文化創意產業定義為,“源自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通過運用知識產權,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行業”,包括: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文化藝術;軟件、網絡及計算機服務;藝術品交易;廣告會展;設計服務;旅游、休閑娛樂以及其他輔助服務九個類別。上海將其稱為創意產業,定義為“以創新思想、技巧和先進技術等知識和智力密集型要素為核心,通過一系列創造活動,引起生產和消費環節的價值增值,為社會創造財富和提供廣泛就業機會的產業”,重點包括研發設計、建筑設計、文化傳媒、咨詢策劃、時尚消費五大類。

    2、國內外文化創意產業研究綜述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新興產業,學術界對其的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尤其是在中國,盡管文化創意產業已經開始蓬勃發展,已經有一些相關的著作(包括譯著)、藍皮書、發展報告、學術文章出版和發表,但系統綜合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尚未展開。

    2.1、概念與分類的研究

    廣泛認為,創意理論的產業浪潮出現的標志是熊彼特于1912年指出,以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傳播、使用為主的創新才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

    英國創意產業特別工作小組于1998年對文化創意產業進行了定義并給出了詳細分類。該定義強調個人的創造力,認為創造價值的主要是個人的靈感、理念、技能,偏重于文化產業。

    約翰?霍金斯(John Howkins,被稱為“創意產業之父”)把文化創意產業定義為其產品都在《知識產權法》保護范圍內的經濟部門。知識產權包括版權、專利、商標和設計產業四大類。他認為,創意產業主要包括廣告、建筑、藝術、設計、研發、軟件、視頻游戲等15個產業,自然科學中各部門的專利研發活動也可以被納入創意產業?;艚鹚沟亩x進一步擴大了文化創意產業的范圍,將文化創意產業活動中的科學與文化藝術有效地結合起來。

    中國金元浦教授從全球化消費社會的角度,指出創意產業是一種基于全球化消費社會的,推崇創新、個人創造力,強調文化藝術對經濟的支持與推動作用的新興的理念、思潮和經濟實踐,是在現代網絡傳輸等高新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姜奇平提出了新創意經濟理論,認為創意產業應把網絡包括在內,這豐富了創意產業的內涵。劉漢太從全球的視角指出了創意的本質、創意經濟的范疇、創意階層的誕生、如何開發創意潛力等,強調“創意創造財富、創意成就未來”。另外,蔣三庚的《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賀壽昌的《創意學概論》和上海市協力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事務中心的《創意產業知識產權管理》等也分別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和分類做了相關研究和論述。

    綜上所述,這些研究對文化創意產業進行了概括,大多集中于對本國或某國(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究,對兩國或兩個地區的比較研究較少。它們認為,文化創意產業是通過開發個體的創造理念、技能和天賦的智能資源進行知識產權的界定,進而生產、傳播、運用,以創造財富和就業的行業。

    2.2、對文化創意產業特點的研究

    凱夫斯從創意產品的角度概括了文化創意產業的如下特點:①創意產業的創意者十分關注自己的產品;②創意產品具有需求的不確定性;③創意產品特別關注自身的獨特性和差異性;④創意產品的完成需要多種技能,并非單一要素的產品;⑤創意產品的存續具有持久性與營利的長期性;⑥時間因素對于一個創意產品的傳播銷售具有重大意義;⑦創意產品注重縱向區分的技巧。”

    金元浦教授從創意需求、創意產品、創意人員三方面分析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特點,包括需求的不確定性與產業的風險,創意為王與創意產業的精神特質,創意產品的多樣性與差異性。厲無畏從產業經濟學的角度認為創意產業具有創新性、滲透性、高增值力、強輻射力、高科技含量和高風險等特征。任、解小娟等人則認為創意產業強調人的創造性,強調產業目的是滿足人的精神文化娛樂消費需求,強調與高科技的結合,強調知識產權的核心作用。盧娟認為,創意產業具有創新性、高附加值性、強融合性、滲透性以及持久贏利性五大特點。

    以上對文化創意產業特點的總結大部分是從經濟特點、產業分析以及實證的角度分析的,普遍認為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創新性、滲透性、高增值性、強融合性、高科技含量和高風險性等特點。

    2.3、對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的研究

    國內外理論界對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的研究大多是對創意產業集聚區的現狀、特征與發展模式的分析。

    國外對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的研究主要是從其與傳統產業集群比較的角度進行的。比如,佛羅里達認為,創意產業集群與傳統產業集群具有本質上的區別,要有不同的環境和政策;而美國學者阿倫?斯科特認為,創意產業的發展與區域經濟水平密切相關,且具有城市集聚化趨勢;Evan認為,創意產業集群與普通的產業集群不同,要制定適合的發展戰略。

    中國從理論上研究和探討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的文獻較少,現有的文獻大多是對典型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進行的個案分析,主要來說明國內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現狀、特點、存在的問題、先進經驗等。例如,徐娜通過闡述產業集群競爭力的內涵,總結了產業集群在結構、要素和能力三種不同角度的內涵。王麗君總結了創意產業集群研究現狀,認為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的發展對制度、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同時分析了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的形成-消亡模式及其影響因素。盈利從創意產業形成集群的條件入手,提出創意產業集群具有網絡特性、個人創造力的貢獻性、風險投資難度性等特點。張振鵬通過可持續發展能力模型分析了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2.4、對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研究

    英國1998年出版的《出口:我們隱藏的潛力》研究了創意產業的出口政策與做法;1999年,的《地區的規?!费芯苛藙撘猱a業的地區發展;2000年,《下一個十年》從教育培訓、扶持個人創意及提倡創意生活三方面,研究如何幫助公民發展及享受創意;2004年,《創意產業經濟評估》公布了創意產業產出、出口、就業等統計數據,介紹了其發展現狀。

    中國張京成等人從理論與案例相結合的角度全面研究了中國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論述了創意產業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認為創意產業是現代服務業新的增長點、城市發展的引擎。他們在《中國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07》中,匯集了國內外有關創意產業的理論觀點、產業發展政策等。王俊等人結合中國發展創意產業的背景,提出了中國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的政策,如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培養、吸引創意階層,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蔡榮生、王勇總結了國內外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先進經驗,從政府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總體思路、發展基礎、開發手段等方面提出了中國更好地規劃和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建議。陳漢青等人提出,推動中國創意產業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是理論研究、創意人才培養、數字化創新與融合三方面的有效結合。孫堅等人從政府宏觀調控、投融資渠道、保護知識產權、培養創意人才等方面提出了發展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建議。

    另外,胡黎明、趙瑞霞從產業發展目標、政府作用、產業發展路徑等對中英兩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模式進行了比較研究,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的進一步優化提供了有益的啟示。鄭洪濤從區域的視角研究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構造了文化創意產業經濟績效的作用機制。中國傳媒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編輯出版了《理論:碰撞與交融》、《見證:使命與方向》、《現場:文化的質感》等系列叢書,匯集了國內外的著名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這對加強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理論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3、小結

    綜合前面分析可以看出,國內外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究成果顯著,對創意產業的內涵、分類、特點等進行了詳細分析。中國在借鑒國外創意產業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更注重對創意產業理論的實證性研究。從總體上說,文化創業產業是一個新興產業,國內外對其的理論研究還處于探索、嘗試階段,與文化創意產業飛速發展的現實還有一定的差距。

    參考文獻:

    [1]Annual Business Inquiry,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2]Ganrham Nicholas,Capitalism and Communication:Global Culture and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edited by Fred Inglis,London:Sage,1990.

    [3]Howkins,J.The Creative Economy: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Allen Lane,the Penguin Press,2001.

    第8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范文

    關鍵詞:動漫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前景分析。

    所謂的動漫產業,就是指以“創意”為核心,以動畫、漫畫為表現形式,包含動漫圖書、報刊、電影、電視、音像制品、舞臺劇和基于現代信息傳播技術手段的動漫新品種等動漫直接產品的開發、生產、出版、播出、演出和銷售,以及與動漫形象有關的服裝、玩具、電子游戲等衍生產品的生產和經營的產業。目前,我國的動漫產業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國家雖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進行扶持,但與國際動漫大國相比,還有一段距離,值得欣慰的是,近些年一些專業的動漫人才脫穎而出,一些動漫作品走出國門。

    一、動漫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動畫產品數量增長出現飛躍截止到2009年12月17日統計,2009年已經各省廣電部門審查通過的國產動畫片達到275部,總產量已經超過2008年的總量,達到138749分鐘。

    國產動畫片的創作水平、藝術質量也隨著動畫產量的增長而不斷提高。

    (二)政策上的扶持與資金上的注入。

    國家財政設有扶持動漫產業發展的專項資金,文化部于2008年9月啟動“原創動漫扶持計劃”,對優秀原創漫畫作品、漫畫創作者、動漫演出作品、演出創作者(團隊)、優秀原創網絡動漫作品、優秀網絡動漫創作者(團隊)。各級文化主管部門十分重視動畫片創作,紛紛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符合條件的動漫企業享受到財政、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文化部還以獎勵和補貼的形式,鼓勵動漫企業走向世界,促進我國動漫產業國際化。如:對能參加國際知名展會的動漫企業給予鼓勵和補貼;對國產動漫產品設出口獎勵和補貼專項資金等;影視動畫上升到與文學、戲劇、電影相等的地位。由此可見,政府不僅積極扶持原創動漫作品和作者,而且還積極推廣原創動漫作品。目的是打造一批具有充滿活力的動漫企業和有國際知名度的動漫形象和作品。

    (三)一批優秀的動漫作品踏出國門動漫無國界,在全球化的市場環境中,中國一些優秀的動漫文化產品以精美的制作、細膩的畫面、健康積極的內容,已成為全人類共享的財富,踏出國門。這些代表自己的“拳頭”作品,展現了中國原創動漫在國際市場上日漸崛起的價值和地位,是中國動漫產業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如:由中央電視臺斥資近4000萬元打造的52集大型動畫系列劇《小鯉魚歷險記》

    截至2008年5月中旬,《小鯉魚歷險記》已發行至意大利、西班牙、俄羅斯、印度等51個國家和地區。

     

    二、動漫產業發展前景分析中國動漫產業今后發展模式已日漸清晰。

    (一)以衍生產業支持原創發展成為必然趨勢動畫衍生產品開發是今后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研究的重要議題。目前我國動畫衍生產品開發市場整體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必須不斷提升動漫形象,為后期動漫作品的衍生產品的開發和挖掘市場潛力積聚人氣,以達到獲得最大的利潤回報的目的。所以企業要努力提升自身品牌認知度,建立合理的產業鏈運行機制,完善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為衍生產品開發保駕護航。

    (二)以3g技術、網絡技術相結合的新興動漫產業將使動漫及衍生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動漫產業將借助it技術,吸收電影、動畫以及網絡游戲的元素,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手機動漫產業,形成更具生命力、更有發展潛力。

    (三)培養大量高素質的人才,加強動漫人才教育論文" target="_blank">職業教育。

    培養動漫人才的職業教育學院,實現與企業進行的“聯合與結合”的方式,將動漫教學中的模擬實訓,轉變為效益性的生產實習。使學生更快、更直接地接觸了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轉變了學生由以往的模擬實訓到生產實習、產品生產的理念,培養了學生的產品質量意識,縮短了理論與實踐的距離,使學生同時受到了兩種文化的熏陶。

    經濟全球化為動漫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動漫產業被稱為“永遠的朝陽產業”,相信:在政府大力支持、規劃、引導下,中國原創動漫大規模的進軍海外市場將進入前所未有的“黃金發展期”!

    參考文獻:

    [1]朱春嬌。中國動畫產業現狀及發展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4)。

    [2]孟祥輝,姜麗。我國動漫產業現狀及其發展對策(下)[j].出版與印刷,2008,(3)。

    [3]黃蕾。論中國動畫藝術的現狀與發展[j].絲綢之路,2010,(4)。

    [4]鐘建華。中國動畫的產業化之路[j].電影評價,2008,(7)。

    [5]余斌。動漫突圍:創意和技術的騰飛[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0.

    第9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范文

    關鍵詞:體育經濟;創意產業;體育文化;北京

    中圖分類號:G8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116(2010)06-0021-04

    Study of the sport cultural creative idea industry in Beijing

    YIN Bo1,FENG Xia2

    (1.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Beijing 100732,China;

    2.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 cultural creative idea industry in Beijing, and pointed out that currentl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ort cultural creative idea industry in Beijing mainly focused on such 4 aspects as sports tourism that bases its theme on the Olympic Games,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industry dense areas, the construction of games sponsored by sports brands, and the booming of creative ideas for leisure sports entertainment together with the experiencing economy, having such major problems as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s for the sports cultural creative idea industry, the total volume of sport cultural consumption being too low; the scale of the sport cultural creative idea industry having not been formed; the sport industry being not adequately combined with related industries. The authors offere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 cultural creative idea industry in Beij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sports economics;creative idea industry;sport culture;Beijing

    北京2008年奧運會作為頂級的體育賽事,全球矚目。從會徽、吉祥物,到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設計和施工都體現了前所未有的體育文化創意。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及理念的實現,拉開了中國體育文化產業的大幕,為北京體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平臺。本文對北京體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1體育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及特征

    1.1文化創意產業

    “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ies)術語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英國是最早提出這一概念的國家,并在政府層面上積極推動“創意產業”的發展。1998年英國創意產業特別工作組在《創意產業專題報告》中首次對“創意產業”進行了界定:源自個體的創見、技巧和天賦等智力活動進行知識產權的生產和開發,以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相關產業[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是指“借助于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發揮人的創新能力,借助高科技對文化資源進行創造與提升,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產生出高附加值產品,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產業[2]。文化創意產業包含文化產品、文化服務與智能產權3項內容。

    在我國,最先使用文化創意產業這個概念的是臺灣地區。在2002年臺灣制定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規劃和行動方案,并將其描述為“源自于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的形式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并促進整體生活提升之行?!北本┰?006年出臺的《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分類標準》中,將文化創意產業定義為:“以創作、創造、創新為根本手段,以文化內容和創新成果為核心價值,以知識產權實現或消費為交易特征,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體驗的具有內在聯系的行業集群?!?由上述界定可見,雖然定義各有差別,但是對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化與產業聯姻,用創意作紐帶的實質已形成共識。正如一些學者所言:“文化創意產業”的稱謂是對我國文化、政治、歷史、經濟的一種高度的融合,既擴充了文化產業的內容,又不是對英國創意產業的簡單模仿,也更符合我國當前的實際狀況和發展需要[3]。

    1.2體育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意味著人類經濟增長方式和未來經濟社會存在的文化方式的變革。在世界經濟發展藍圖下,體育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組成部分,一躍成為極具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當前學術界對體育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和外延尚沒有清晰的界定。

    體育文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產業體系中的組成部分,在我國國家標準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的16個門類中,體育位列第12大類“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我國體育文化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對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第三產業附加值起到積極作用。有研究者提出:體育文化產業,在總體上被看作是經濟體育文化一體化產物,是具有體育符號特征,從體育文化發展的角度推動經濟增長,用產業手段發展體育文化,以體育文化為主要資源進行生產,以經營性方式向社會提供體育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新興產業形式。從廣義上被界定為“以提供體育文化服務為主要內容的行為和組織的總和”[4]。

    根據前面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分析,“體育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有機組成 ,它具有文化創意產業的基本特征,它是體育產業中具有“以知識產權實現或消費為交易特征,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體驗”的那部分內容,才能稱為體育文化創意產業(或體育創意產業)。

    1.3體育文化創意產業的特征

    1)體育文化創意產業具有高知識性特征。文化創意產品一般是以文化、創意理念為核心,是人的知識、智慧和靈感在特定行業的物化表現。文化創意產業與信息技術、傳播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等的應用密切相關,呈現出高知識性、智能化的特征,體育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分支,亦具有這一相似特征。

    2)體育文化創意產業具有高附加值特征。文化創意產業處于技術創新和研發等產業價值鏈的高端環節,是一種高附加值的產業。文化創意產品價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顯高于普通的產品和服務。在體育產業中,體育用品的簡單加工與售賣、常見的體育比賽都不能算作體育文化創意產業的內容,而形成知識產權的部分如賽事電視轉播、知名品牌的銷售策劃、品牌賽事的推廣等,因體現創新和研發等科技與文化的附加值可歸為體育文化創意產業內容。

    3)體育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強融合性特征。體育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產業,它是經濟、文化、技術等交融的產物。體育文化創意產業對與其相關聯的產業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同時體育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也為相關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2北京體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

    2.1社會背景及政策措施

    我國在《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綱要》中提出將文化創意產業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成為繼房地產、汽車之后另一大國家重點扶持產業。

    2006年1月15日,北京市頒布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把北京建設成“創新型城市”,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重點支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成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研究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2006年11月7日,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員會出臺了《北京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和《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投資指導目錄》,對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進行了詳細規劃。2006年12月11日,北京市財政局出臺了《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了對文化創意產業專項資助的具體內容;同年12月13日,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首次了《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分類標準》,把文化創意產業分為9類,這是中國內地第一個關于文化創意產業的分類標準。2007年9月北京市出臺了《北京市“十一五”時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10年,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占全市GDP比重超過12%,年均增速超過15%”,進一步提升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和文化創意產業主導力量的影響,把北京建設成為全國的文藝演出中心、出版發行和版權交易中心、廣告和會展中心、古玩和藝術品交易中心、設計創意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和文化體育休閑中心等9大全國性文化中心。2007年11月21日北京市委、市政府批準把“文化體育休閑產業”納入“文化創意產業”范疇,并納入北京市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戰略的大格局中,體育健身休閑、體育競賽表演、體育彩票等門類綜合統稱為體育類的創意產業。2009年4月16日,北京市政府和文化部共同簽署了推動首都文化建設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5]。

    2.2發展現狀

    北京有人才、科教、文化、信息、市場等獨特優勢,2007年,文化創意產業資產總額達到7 260.8億元,實現收入4 601.6億元,實現增加值992.6億元,占全市GDP的10.6%,已超過批發零售業、房地產業、商業服務業及交通運輸業等行業,成為北京市新的支柱產業。預測到2010年,文化創意產業將突破千億元,成為首都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6]。

    當前北京發展創意產業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創造北京的體育品牌,二是生產體育元素、文化元素、旅游元素、媒體元素高度結合的高端產品,培育國際級的大型體育品牌賽事。通過發展體育創意產業,引導豐富的奧運資源發揮積聚效應,使奧運資源轉化成滿足人們物質、文化和精神需求的體育產品,已成為體育文化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體育文化研究的增長點,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1)以奧運為主題的體育旅游持續升溫。

    奧運會后,參觀奧運主場館“鳥巢”和“水立方”被列為最具有號召力的北京必游項目。此外,奧運場館還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體育文化季活動,每年一屆的“鳥巢歡樂冰雪季”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參與冬季體育娛樂健身活動,“水立方”在奧運會后正在改造成為北京最大的水上游樂場,整個奧運中心區將形成一座集賽事、休閑、餐飲、文化于一體的奧林匹克主題公園。通過奧運場館的改造,推動體育文化體驗,文化創意激活了體育的體驗經濟。

    2)體育產業集聚區域發展迅速。

    從2007年起,北京市政府連續3年每年拿出5億元人民幣支持體育產業的發展,打造6大體育功能區,包括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游泳館(水立方)在內的奧林匹克中心區,以五棵松體育館為核心的球類健身運動產業功能區,以體育商務和總部經濟為主的龍潭湖體育產業園,以順義水上樂園和跑馬場為核心的東部休閑運動功能區,以昌平區的鐵人三項基地為基礎的十三陵戶外休閑運動功能區,以及囊括大興、亦莊和豐臺的南部體育功能區。上述6大體育功能區的建設使北京初步形成南北有大型體育主題公園,東西有特色體育健身園區的基本格局。

    3)體育品牌賽事加緊建設。

    2010年3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體育骨干企業和企業集團,形成一批有中國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體育產品品牌”的發展目標。北京在“十一五”時期加強與國際職業體育組織的合作,積極引進國際體育品牌賽事,如世界職業網球巡回賽中國公開賽、世界斯諾克中國公開賽、世界乒乓球北京大獎賽、環北京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北京國際城市馬拉松黃金賽等;積極探索國際性、綜合性體育賽事的市場開發和運作模式,努力打造有影響、有特色的賽事品牌。

    2.3存在的問題

    1)體育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缺乏。

    體育文化創意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在體育文化創意產業中,一個賽事如果有非常優秀的體育創意,會產生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產業效應;一件體育用品的售賣,不僅是產品本身,還包括同時出售的基于對體育文化理解的創意。體育文化創意產業實質上是內容產業,內容是核心競爭力,而內容又依賴于人力資源,依賴于創意、創新和創造性才能。體育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新興產業,需要大量的創意人才。

    2)體育文化消費總量過低。

    北京作為首都,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定位不僅意味著擁有城市功能的優勢和龐大的消費群體,同時產生出較高層次的消費需求。根據《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預計,2020年北京市的常住人口1 800萬左右。從消費支出結構看,2006年北京市城鎮居民家庭每年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為2 515元,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倍以上;人民閑暇時間不斷增加,每年約為125天[7]?!?005年中國文化產業藍皮書》通過對全國21個大城市2萬余人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城市居民的休閑活動集中在:去公園、看休閑消遣類書籍、打羽毛球、登山、打麻將、種花盆栽、打游戲機等7項既簡便易行又花費低廉活動上,這說明,提升我國整體的文化消費數量和質量還任重道遠。2009年3月,總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體育健身等服務消費列為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行業。這一舉措明確了全民健身與體育消費的關系。人文北京城市目標的提出,讓城市發展賦以體育文化和健康的含義。發展體育文化創意,吸引大眾的體育參與,提高城鎮居民的體育文化消費水平,是當前北京發展體育文化創意產業需要著力抓好的問題。

    3)體育文化創意產業尚未形成規模。

    近年來經過產業結構調整,北京初步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3大支柱的首都經濟發展模式。作為第三產業的現代服務業成為首都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北京的現代服務業與發達國家相比,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占有量仍然偏低。當代后工業化和工業化國家第三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平均為60%~70%,其中一些國際化大城市高達75%以上,如紐約為86%。北京體育企業分散而規模小,缺少有國際競爭力的體育企業或企業集團。根據國家體育總局規劃,到“十二五”初期,體育產業占GDP的比重將發展到占3%~5%(占GDP的5%就將成為國家的支柱產業)。北京提出要向文化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要爭取2010年達到8%甚至10%。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員會向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提交的報告中提出,后奧運時期北京將重點發展幾大具有奧運特色的產業,其中體育和文化被置于首要位置。利用北京在文化、科技、人才以及國際化方面的優勢,接勢奧運,繼續擴大體育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和規模是北京體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4)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結合力度不夠。

    體育產業具有綜合效應和拉動作用,體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體育產業與文化、旅游、電子信息等相關產業的結合。當前北京體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大力發展體育文化創意產業是北京體育產業的發展方向,尤其是北京奧運會啟動的奧運功能區,在開展與擴大體育休閑產業邊際效應方面起到了示范和帶動作用,但總體而言體育產業仍需要加強與相關產業的結合力度。

    3促進北京體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建議

    1)探索實驗,大力推進體育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建設。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高端產業,建立體育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能充分發揮其示范、集聚、輻射和推動作用。體育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是推動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2)加快體育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引進和培養,營造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發展環境。創意產業需要多學科人才,要營造有利于發揮各類人才智能的生存環境,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和培訓基地。此外,加強與國外的人才交流和合作。

    3)加強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和管理,培養體育消費群體。后奧運時期,全民對體育的關注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北京發展體育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基礎是推動體育文化消費總量的提高,合理規劃和布局公共體育設施,充分發揮公共體育設施在提供社會體育服務的作用。公共體育設施根據其功能、特點向公眾開放,實現體育資源社會共享,滿足群眾性體育運動和健身需求,培養體育消費人群。

    重視創意已成為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全世界體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都處于起步階段,誰先發展誰就占有先機,誰就將在新一輪的世界經濟發展中占據有利位置。北京奧運帶來的觀念的轉變、眼界的開闊、舞臺的拓展,為北京體育文化創意的發展帶來機遇。北京作為一座具有3 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的具有眾多文化古跡的現代城市,在發展體育文化創意產業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這座城市所蘊含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終將成為體育創意產業發展的動力。通過發展體育文化創意,促進時尚、休閑、娛樂體育的發展,進而帶動相關產業產生巨大社會效益。因此,發展體育文化創意產業,不僅僅將其視為經濟發展問題,還需要將其納入城市的整體運行之中去綜合考量。

    參考文獻:

    [1] 朱曉青. 文化創意產業的特點和發展條件探討[G]//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理論與實踐探索.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64.

    [2] 馮梅.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問題研究[M].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12.

    [3] 張振鵬,王玲.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及發展問題探討[J]. 科技管理研究,2009(6):564-566.

    [4] . 體育文化產業策劃與創意[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9:6.

    [5] 陳少峰,朱嘉. 中國文化產業十年(1999-2009)[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9:109-110.

    [6] 王劉芳. 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北京支柱產業[N]. 北京日報,2008-12-20(7).

    [7] 張京成. 中國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09)[M].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52.

    [8] 尹繼左. 文化創新與城市發展[M].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9] 約翰•哈特利. 創意產業讀本[M]. 曹書樂,等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94.

    [10] 張泉. 北京文化發展報告(2007-2008)[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成人在线播放av|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a级成人毛片完整版| 麻豆精品传媒成人精品| 成人黄色在线网站| 成人中文精品3d动漫在线|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免费视频成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97成人碰碰久久人人超级碰OO|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免费在线观看成人|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 香蕉成人伊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国内自拍成人网在线视频| 成人观看天堂在线影片|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成人3d黄动漫无尽视频网站|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凹凸短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亚洲成人午夜电影| 亚洲国产成人91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1314| 国产成人在线网站| 全球中文成人在线| 成人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自线拍| 香蕉成人伊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