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業信息化行業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物流業;困境;機遇
中圖分類號:F512.3文獻標識碼:A
一、物流行業概述
“物流”一詞最早來源于美國。2001年8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中,對物流進行了定義:“物流是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它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時間創造價值,彌補時間差創造價值,延長時間差創造價值。
進入20世紀八十年代,傳統物流已向現代物流轉變。現代物流包括信息業、配送業、倉儲業、多式聯運業和商品交易業。現代物流水平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2009年2月25日,物流行業成為國務院常委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中的第十個產業。
物流行業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物流行業是一個復合型產業,分散在多個領域;第二,物流行業是生產業,其發展速度明顯快于消費業。
二、我國物流行業現狀及面臨的困境
(一)我國物流行業仍處于較低的發展水平,物流企業普遍小、多、散、亂,物流運行效率偏低,競爭十分激烈,盈利能力不理想。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大小物流企業有6萬家以上。2010年我國物流市場總規模達4.9萬億元,比2005年增長了一倍多,社會物流總額為125萬億元,實現年增長21%;物流業增加值達到了2.7萬億元,年增長為16.7%,相比較于2005年,均實現了總量翻番。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約為18%左右,比2005年降低0.3個百分點,相當于新增社會經濟效益1,000多億元。我國物流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可達7%左右,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約為16%左右,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發展和發展模式轉變。我國物流業在“十一五”時期雖然取得重大進展,但仍然處于初級階段,還存在競爭力不夠強、發展方式比較粗放等問題。
隨著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物流企業將面臨更為激烈的國內外競爭環境。市場競爭將從管理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等更高層面展開。物流市場兼并重組將持續發生,中小物流企業謀求新的市場定位,超大規模物流企業或物流企業聯盟將會形成。
(二)稅收是物流業發展的重要制約之一。目前,物流業各個環節的稅率并不統一。當前營業稅將物流業分為運輸及服務(倉儲及)兩大部分。運輸、裝卸、搬運的營業稅執行稅率為3%,倉儲、配送、等的營業稅稅率為5%。該制度不利于物流業的一體化運作,也不利于稅收征管。而且,相比運輸業,倉儲業利潤率更低,稅率卻更高。
此外,重復征稅一直是物流企業的成本難題。物流業企業之間由于業務需要,往往對同一運輸業務進行分工協作,這樣容易造成同一業務不同企業間重復征稅的問題。隨著“最后一公里蔬菜價格猛漲”、“大貨車超載才能掙錢”、“快遞公司暴力分揀”等問題的曝光,物流業也成為當前輿論的焦點。特別是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使其成為當前國內物價高的推手。
(三)過路過橋費一直是物流企業無法避免的昂貴成本。據統計,2010年我國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達到17.8%,這一比例是發達國家的2~3倍左右。其主要原因是由稅費、過路過橋收費和進場費等非合理費用過高造成的。數據顯示,全世界收費公路14萬公里,其中有10萬公里在中國,占全世界的70%。對于物流業來說,路橋費直接占到物流企業總成本的三分之一。公路收費雖然是國際慣例,但我國在高收費之外,亂收費和過度設置收費站司空見慣,“過多的收費站讓高速公路不高速,嚴重影響了物流效率,這才是推高物流成本的關鍵。”
(四)在國內,許多年代久遠的物流倉庫地理位置不佳。許多物流企業表示,由于交通不便,運輸效率大打折扣,因此亟待建立新型、服務全面的物流園區。
(五)據農業部信息中心主辦的中國農業信息網資料顯示,我國的農副產品在流通環節上的損失率較高,達到25%~30%,在運輸路上腐壞的果蔬可養活兩億人。因此,加強冷藏運輸建設,成為降低農產品損耗的當務之急。
三、物流業“國八條”帶來的機遇
(一)物流業“國八條”的內容。于2011年6月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8項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
一要切實減輕物流企業稅收負擔。完善物流企業營業稅差額納稅試點辦法,擴大試點范圍,盡快全面推廣。研究解決倉儲、配送和貨運等環節與運輸環節營業稅稅率不統一問題。完善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的土地使用稅政策。
二要加大對物流業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科學制定物流園區發展規劃,對納入規劃的物流園區用地給予重點保障。支持將工業企業舊廠房、倉庫和存量土地資源用于發展物流業。
三要促進物流車輛便利通行。降低過路過橋收費,大力推行不停車收費系統。加強城市配送管理,解決城市中轉配送難、配送貨車停靠難等問題。
四要改進對物流企業的管理。放寬對物流企業資質的行政許可和審批條件,逐步減少行政審批,提高審批效率。
五要鼓勵整合物流設施資源。支持大型優勢物流企業對分散的物流設施資源進行整合,鼓勵中小物流企業加強聯盟合作。引導行業系統內的倉儲和運輸設施開展社會化物流服務,支持商貿流通企業發展共同配送。
六要推進物流技術創新和應用。加強物流新技術自主研發,加快先進物流設備研制,制定和推廣物流標準,適時啟動物聯網的應用示范。推進物流信息資源開放共享。
七要加大對物流業的投入。各級政府要加大對物流基礎設施的投資扶持,積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物流企業的信貸支持,拓寬融資渠道。
八要促進農產品物流業發展。大力發展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企對接。完善農產品增值稅政策,鼓勵大型企業從事農產品物流業。加快建立主要品種和重點地區的冷鏈物流體系。加大對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的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嚴格執行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和配送車輛24小時進城通行、便利停靠政策。加快發展糧食和棉花現代物流。
會議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加強組織協調,細化政策措施,認真抓好落實。
(二)物流業“國八條”給我國物流行業帶來的機遇
1、加速物流行業的整合。國家政策鼓勵整合物流設施資源,將進一步推動物流業的聯盟合作。科爾尼(上海)咨詢公司和同濟大學的物流運輸業報告稱,中國物流運輸業將在未來五年出現更明顯的行業整合。報告認為,針對航空貨運、快遞、公路運輸行業,由于網絡建設成本高、服務產品較為標準,用橫向整合的方式,將更利于其改善成本效益;而對于貨運和合同物流,采用縱向整合方式,將利于培育創新的業務模式。
報告還特別指出,未來五年,中國公路貨運業也存在著整合機會。2009年中國公路貨運市場的規模為5,658億元,到2015年,預計規模將達到10,190億元。目前,零擔企業大約占公路貨運業市場份額的30%以上,而國內如新時代通成等排名前10位的零擔快遞企業,市場份額總和卻不到2%,尚有很大整合空間。所以,物流企業抓住這個契機將推動行業邁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2、減輕物流企業稅負,將解決長期困擾物流企業的稅負不等問題,提高企業的利潤空間。當前物流業中運輸、裝卸等業務營業稅稅率為3%,倉儲、等業務稅率為5%。該制度不利于物流業的一體化運作,也不利于稅收征管。而且,相比運輸業,倉儲業利潤率更低,稅率卻更高。一旦稅率統一,倉儲業稅負將大為下降,企業將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
針對物流業重復征稅現象嚴重,國務院提出要進一步完善物流企業營業稅差額納稅試點辦法,并擴大試點范圍,盡快全面推廣。對于倉儲、配送和貨運等環節與運輸環節營業稅稅率不統一的問題,也將盡快研究解決。
短期來看,由于綜合物流企業存在大量外包業務,營業稅差額征收能夠顯著減少企業的成本,而且倉儲設施用地的土地使用稅優惠也有同樣功效;而降低過路橋費會讓物流企業的直接成本下降,提高企業的利潤空間。
從中長期來看,針對目前社會化物流需求與專業化物流供給能力不足并存的現狀,政策著力于“促進需求、優化供給”。通過營業稅差額征收,有利于企業內部物流外包,解決物流需求不足的問題,減少物流企業的行政審批,有利于物流企業異地經營,擴大規模;鼓勵優勢企業整合物流資源,將會推動行業整合兼并的步伐;通過物流業標準的制定和推廣,讓物流企業之間的合作更加順暢。
3、過路過橋收費的下降,不停車收費系統地推行,將大大提高運輸效率,提升物流企業利潤,改善人民生活質量。過路過橋費一直是困擾物流企業的詬病,而第三條要求要促進物流車輛便利通行,不僅提出降低過路過橋收費,而且對配送環節的相關問題也引起了重視,這將進一步降低企業經營成本,進一步提高物流企業效率。
4、推進新的“物流圈”的形成。國內方面,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城鎮化加快推進,區域物流將形成新格局。產業集聚和轉移帶來大宗商品、原材料流量和流向變化,與之相匹配的物流平臺將發生轉移,形成新的“物流帶”。城鎮化速度加快,城市數量和規模擴張,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加快發展,將促進物流業集聚區形成。區域經濟加強合作,相鄰城市同城化趨勢,將會產生新的“物流圈”。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產品進城和農資、日用工業品下鄉形成的“雙向物流”網絡將成為重點建設內容。
隨著物流基礎設施網絡的完善和新科技革命的深入,物流運作將出現新模式。由高速鐵路、高速公路、航空網和水運網組成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將會極大地改善物流運作條件。特別是高速鐵路網形成、客貨分線后,鐵路運能將會集中釋放,多種運輸方式合理分工成為可能。以物聯網為代表的物流信息化加快推進,物流信息可視化、透明度提高,一批企業有可能向數據中心轉型。裝卸搬運、分揀包裝等專用物流技術裝備的大型化、專業化、智能化水平將穩步提升。
(作者單位:東北財經大學津橋商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大財政教育投入工作等,http://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