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今日寒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今日寒露,我把心跡表露:對你的真心,即使暴露也依舊溫暖;對你的熱情,即使天寒也依舊如火。愿我的雙手,可以溫暖你的心房。有我,你就沒有寒露。
3.寒凝露染,霧上北國
4.有花有露好風情,有風有雨顯真情,朋友久別思念真,日日盼望能相逢,寒露十分秋意寒,愿你添衣更保暖,祝你萬事如意,身強體健。
5.瑟瑟秋風灑,隱隱寒露來;短信雖為虛,條條送祝福;天氣日漸冷,健康需照顧;多食瓜果蔬,美容又滋補;再次祝愿你,快樂過寒露!
6.用音樂點綴我對你的思念,用節拍敲打幸福的樂章,用旋律律動你美好的明天,讓你在寒露的節日里感受絲絲的溫暖,讓你不再孤單,幸福快樂是首選。
7.恭喜你中了6份獎:一等獎快樂;二等獎健康;三等獎吉祥;四等獎幸福;五等獎好運;六等獎祝福,祝你寒露好運幸福吉祥健康快樂全部搬回家!
8.快樂掛在你的臉龐,卻牽在我的心上,幸福住在你的心里,卻占據我的整片天堂,寒露到,天氣涼,我便為你送上溫暖,多添衣,要快樂,幸福這就到。
9.一日寒露二心相牽,送上一聲問候二字溫暖;一顆真心二語關懷,送上一份祝愿二字康健;一個擁抱二友情深,送上一份吉祥二字永遠!寒露快樂!
10.天冷秋漸晚,風輕水潺潺。楓林又紅遍,霜葉盡飄散。山高云淡淡,寒露思漫漫。很久沒見面,依然心掛念。遙寄祝福意,愿君更康安,幸福伴身邊。
11.嗨!知道嗎?不是韓寒來了,不是露露促銷,是“寒露”來了,帶著我溫暖的祝福,帶著我的噓寒問暖,帶著我的露水思念,身體冷心不冷,節日快樂。
12.一季寒霜冷了秋水長天,一夜清露濕了西樓月圓,我輕拂衣袖又見寒露,飛花向晚云水依舊。回眸處,只見祝福迎著秋風把情意永留,愿幸福在你的指尖流轉,快樂在你的眉間蘊含,好運在你的視野翩躚,寒露快樂。
13.我想問個問題,寒露它為啥叫寒露呢?不知道吧,我來告訴你吧:寒字告訴你天冷要有屋,祝你早買房,還不做房奴;露是告訴你注意添衣加被,注意保暖。白露到了,祝愉快!
14.月上清寒凝露,秋染盛境風華
15.寒露到了,天冷了,要多穿衣。送你一支蠟燭,冷了可以取暖,想我了可以思念我,我就像火苗一樣,希望陪在你身邊溫暖你。
16.漫漫人生,聚散無常;颯颯秋風,送君吉祥。盈盈風霜,帶來健康。片片落葉,深情難忘。淡淡歲月,幸福久長。微微寒露,喜氣洋洋。祝寒露節快樂!
17.露出你的笑臉,迎接寒露,露出你的才華,贊美晨露,露出你的胸懷,包容天露,露出你的感動,接收到我寒露的祝福,愿你寒露愉快。
18.露出盛世甜蜜幸福的滋味,露出美麗漂亮瀟灑的風度,露出美滿怡情自得的笑臉,露出富裕吉祥快樂的心情,露出如意健康強壯的體魄。愿白露愜意快樂康健!
2、 寒露都已經到了,你還在等什么?深秋至,氣溫降,冷空氣已兵臨城下,想溫暖過寒露,消滅感冒和病毒,趕緊找人抱團吧!祝寒露快樂!
3、 寒露到了,特意唱首歌給你:霍霍霍,煩惱憂愁全都靠邊走,走走走,身體棒棒無人能過......祝愿寒露時節開心快樂!
4、 \"天氣漸漸涼,綠葉漸漸黃,寒露早來上,朋友要添衣,保暖要做足,短信來祝福你,愿你天天好心情,生活好快樂,身體要健康!\"
5、 你說寒露要加衣,我說這個不能急,等到涼襲也不遲,雖然感冒可能至,但急恐怕惹害體,春捂秋凍好俗語,聽前輩的沒問題,愿寒露心情愉快!
6、 一字一字斟酌這條短信,想給你這個深秋一束燦爛的陽光,溫暖你;想送你這個時節一道溫和的秋風,關懷你;最后,送上我真摯的祝福:寒露,要健康快樂!
7、 甩開秋日的追蹤,逃開秋月的監視,避開秋風的追捕,躲開秋雨的襲擊,寒露成功抵達你身旁,只為告訴你:天氣漸涼,注意添衣!寒露快樂!
8、 他也祝福你,我也祝福你,寒露天來到,謹防別著涼,感冒不要惹,細心安排著,愿健康快樂與你同行,吉祥如意伴你身旁!
9、 入寒露后天氣逐漸轉冷,陰陽之氣開始轉變,白云紅葉,偶見早霜,早晚夜涼,增添衣裳。
10、 老云結了駕,不陰也要下。云吃霧有雨,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稻怕寒露一朝霜。
11、 一日寒露二心相牽,送上一聲問候二字溫暖;一顆真心二語關懷,送上一份祝愿二字康健;一個擁抱二友情深,送上一份吉祥二字永遠!寒露快樂!
12、 寒露到,秋風秋雨漸漸進多,天氣由熱轉涼。健康小貼士:少食辛辣,多食溫性物;加強鍛煉,多飲水;少食冷飲,多食鮮蔬和鮮果。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
13、 輕輕地寒露來了,帶來了陣陣的涼意,悄悄地我的祝福也到了,帶去我滿滿的祝福。在這樣的季節里,請你一定要保重身體。
14、 “寒露頻道”最新消息:勞動部、民政部、商務部、財政部四部合為個一部,簡稱為“勞民傷財部”。俺代表這部,祝福你“部長”寒露節氣快樂!
15、 在這一年冷暖交替季節,愿你:煩惱拋掉、疾病甩掉、失意忘掉,好運來到。寒露時節,為你送上溫暖的問候,祝你健康平安!
16、 九克幸福,八克叮嚀,七克囑咐,六克問候,五克祝愿,四克思念,三克溫暖,兩克快樂,匯成一碗八寶粥,為你送上寒露的祝福!
17、 找點空閑,找點時間,離開工作,在寒露歇歇。逛逛商城,玩玩電腦,看看電影,讓【寒露】生活,【開心】美滿!寒露寒露不怕你,我的健康我做主!
18、 化秋陽為一頂帽、化秋風為一件衣、化秋雨為一圍巾、化秋菊為一手套、化秋草為一長靴。托寒露帶給你,天氣漸冷,注意保暖哦!寒露快樂平安!
19、 寒露節,發條秘制的短信祝福你,愿你露露幸福,曬曬快樂,沒事偷著樂。別只顧樂啦,天涼莫忘添衣裳,及時補充水分防秋燥。溫馨祝愿,幸福綿長。
20、 你咳嗽了嗎?如果咳嗽了請不要認為是我在想你,其實是寒露到了,天冷了,多穿衣;如果沒咳嗽那太好了,祝你永遠健康。
21、 燈火思明,發絲搖轉;黑漆如火,妖嬈我心。你看著我,我倚著你。我用大手緊握著你,你微微一笑,天亮了。陽光普照,寒冷已經離去。
22、 如果我是太陽,只為你發光;如果我是月亮,只為你閃亮;如果我是寒露,只為你墜降;悄悄告訴你:天冷了,穿自己的外套,讓別人受凍去吧!寒露快樂!
23、 寒露節氣到,注意身體很重要,添衣加被時時記,暖意祝福悄然到,愿你寒露快樂,天天如意,身體健康。
24、 是誰把鴻雁驅趕,帶來了嚴寒,喚醒了冬天?是誰讓變艷,讓石榴變甜,讓霜來打扮?是誰代我送心愿,替我送溫暖,為我把愛傳?是寒露啊!
25、 \"寒露來了!天冷了,大樹發抖了,小草打冷顫了,老牛燒碳取暖了,小白兔穿羽絨了,螞蟻買暖水袋了,小強冬眠了,你還看什么?多穿一件衣服吧!\"
26、 寒露到了,大雁南遷去南方建新家,剛步入社會的朋友祝您事業有成;開放,中年的朋友祝您生活如一樣絢麗;晚稻成熟,老年朋友祝您收獲你的人生。
27、 寒露的到來,由熱轉寒,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黃煙花生也該收,起捕成魚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來。
28、 拋掉秋分努力后的疲憊,認真工作的壓力;敞開懷抱,迎接寒露的冰爽來到,脫掉煩惱的外套,讓快樂圍繞;祝你寒露順利逍遙!
29、 季節更迭,不變的是火熱的情懷;人生苦短,漫長的是對未知的探索;短信輕巧,厚重的是至誠的心意;寒意來襲,溫暖的是我不變的問候。寒露時節順安!
30、 寒露至,露成霜。雁南遷,菊始黃。晝尚暖,夜已涼。宜保暖,多食甘。釋積郁,生豁達。順四季,曉陰陽。寒露節,祝福你。永快樂,長安寧。
31、 寒露到來,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增加衣被,避免受涼。
32、 寒露節到啦,送你一杯暖暖的咖啡,噓“寒”問暖,讓你心情暖暖,好運不斷。送你一瓶美酒,讓你“露”小手,盡情酌上一口,美妙的感覺相隨到永久。
33、 一個字一個字打著這條短信,一句一句訴說著心里的祝福,我命令你的手機幫我傳達對你的情誼:寒露到了,多添衣物,照顧好自己。
34、 寒冷中充滿著真情,露華里彌漫著友情。每一個特殊的日子,都不忘為你送去祝福,愿健康與你同在,幸福伴你同行。寒露快樂!
35、 一葉而天下知秋,二條短信而祝福已到。三層油紙包著幸福蛋,四點之前的祝愿,五顆真心表心愿。愿你寒露節健康快樂是首選,開開心心過寒露。
36、 有一種節氣叫寒露,有一種心情叫掛念,有一種問候叫關心,有一種祝福叫安好,有一種朋友叫有你!朋友,寒露到來,請你添衣,注意身體,快樂每天!
37、 早晚溫差大,入夜后夜夜涼,寒露需防燥邪傷。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寒露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祝身體健康,寒露快樂!
38、 秋風,一陣一陣將秀發吹起;秋雨,一場一場將世界洗禮;秋菊,一朵一朵將心靈虜獲;寒露,一滴一滴將囑咐講起。天氣漸冷,添衣保暖,寒露快樂!
39、 我駕著鴻雁,冒著嚴寒,趁著菊艷,露水未干,采下花瓣,用愛做線,編成項鏈,送達彼岸。寒露來了,我的禮物也送到了!
40、 寒露祝福,有你有我有他有大家。我來為你把風擋,你許愿祝福他,他會事事想大家。來吧來吧,再多風雨也不怕,大家一起把小房子搭,里頭住著你我他和大家,歡歡喜喜過家家。 Ronnzzi . No.2
41、 高高的天上有悠悠的情,悠悠的情里有殷殷的期盼,殷殷的期盼里有不舍的眷戀。夏日不可挽留,寒露勢不可擋,祝福一路跟進,快樂隨處唱響!
42、 寒露約你去摘梨,吃梨滋潤心和脾;寒露一起摘柿子,柿子香甜來滋補,身體健康福滿門。祝你寒露多養生,健康永遠,快樂常在!
43、 托寒露的露水,將你所有的失意,困惑,煩惱,統統洗掉;請寒露的涼風,送來所有的幸福,快樂,順利,伴著你繞;寒露到了,祝你順心逍遙!
44、 寒氣中迷茫著真情,秋風中寄托著牽掛,寒露中點綴著思念。又是一年寒露時,又是一個想你的日子,在這樣的日子里,想對你說:天冷了,照顧好自己!
45、 秋風秋雨秋夜寒,思家思鄉思故人,養身養心養精氣,身在外要好好照顧自己,朋友你也一樣要照顧好自己……
46、 據可靠情報,流串犯“寒露”,今日已從西伯利亞滲透我國,這家伙所到之地,寒風呼嘯,黃葉飄零。特提醒你多添加衣服,以預防遭其毒手。祝平安吉祥!
47、 寒露時節至,開動集結號。裝滿平安糕,放滿快樂果。帶著溫馨被,攜著體貼衣。捧出關愛心,送上真情意。滿載福和愛,寒露節快樂。
48、 歲月流逝,真情依在;百里之隔,隔卻不斷;長夜漫漫,星光閃閃;真心祈禱,左右陪伴,寒露風帶給你的吉祥。
經過一夜的秋風蕭瑟,欄桿邊的秋菊籠罩在寒煙之中,前幾日還是陽光燦爛`金瓣怒放,今日卻像我這般似含憂愁;不只是金菊憂傷,就連蘭草也在低頭感慨,細長嫩綠的葉上沾著寒露,似在飲泣……唉,愁啊,就連花草也受我的感染。
抬頭仰望天空,曾經一塵不染的碧空,今日卻烏云遍布,啊,是老天在怨我,要懲罰我了。
一雙燕子在我頭上輕輕飛過,相依相盼,飛向南方,我好羨慕它們可以雙宿雙棲,又難免忌妒這甜蜜無間的愛情。為什么我的西施,這天底下最美麗的女人卻不和我相依?
我不免墜入過去的回憶……
“哈哈……大王,這越國一滅,您就是新霸主了,可喜可賀啊!”我站在高樓之上傲視萬物,正當我沉醉時,越國階下囚勾踐打擾了我的雅興,只見他青絲散亂,一襲王袍也是補丁漏洞,王冠早已被我的將領取走,他的到來真是玷污我的雙眼,我剛想喝令士兵將他拉出去斬立決,他卻為保命推薦西施給我做妃。一個青絲繞額,超凡脫俗的女子映入眼簾。從此以后,我日日笙歌,對西施言聽計從。漸漸地,忠言被奉承代替,良臣也被我趕盡殺絕,而勾踐卻臥薪嘗膽,整裝待發。啊,他們要來了……
……
又有一對燕子飛過,好不愜意,在臨刑之前,我想寫給忠臣《慚悔書》,卻不知茫茫人海,朗朗乾坤,他們在那方能否原諒我……
農民們正在夜以繼日地勞作著,恨不得每天把時間和人都撕成八瓣兒來使喚。田野里,麥浪滾滾,人歡馬叫,人們以最快的速度,收獲著一冬一春孕育而成的果實、播種著夏天黃金般的種子、耕耘著春天栽植下的秧苗、管理著秋天豐收的希望。
首先是“夏收”,也是“三夏”最繁重的任務。自從農村實行“大包干”家庭聯產責任制30多年以來,夏糧總產占全年總產的60%以上,保證夏糧大豐收無論是國家、集體還是個人都將是全年糧食生產,乃至“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業是基,糧食是本”。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夏季小麥吃全年,秋季豐收好花錢”是廣大農村農民生活的現實寫照!所以,夏糧豐產豐收、顆粒歸倉的意義顯得尤為重要。每逢“夏收”時節,各地人力、畜力、物力、財力一起上,互幫互助、爭日搶時打殲滅戰。黨和政府也會牽頭,讓農業農機等部門打破區域界線,組織大型聯合收割機全國會戰:農機手千里沃野,轉戰南北,日以繼夜、協同作戰,農業機械化的巨大作用發揮到極致!過去麥收、打場需時半月甚至一月,現在最多一星期,場光地凈,顆粒歸倉,時代真的進步快啊,農民們豐收的喜悅啊甭提啦,由衷地感謝黨和政府的英明領導!
其次是“夏種”。農諺云:“春爭日,夏爭時”,關鍵是突出一個“搶”字。在中原地區,搶種的大宗糧食作物主要是玉米、大豆、水稻及小雜糧,大宗經濟作物主要是花生、芝麻、棉花、藥材等。麥收時節,往往會下大雨,有的年份也會陰雨連綿,或者只下小雨,所以,夏收過后必須立即搶種秋季作物,這關系著農民的全年錢袋子的大問題。只有趁墑搶種,保證一出全苗,才能為下步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過去由于全靠人力畜力,天不作美 的話,“夏種”需半月到20天時間,現在,機械化程度提高了,一周時間就可搞定,還能保證播種質量。
2.不是所有祝福都能驅走嚴寒,不是所有短信都代表溫暖。立冬這天,我發送對你的關懷和思念。幫助你頂住寒冷的北風,趕走所有的嚴寒,融化頭上的霜露,溫暖廣闊的心田。
3.這個冬天就這樣悄然蒞臨。這一季在猶疑中姍姍來遲,是否不忍枝葉的飄搖與伶仃?這種灰暗的色調,自由簡單而極具寓意;這種萬物藏匿后的干凈開闊,像心靈中那些空白的時段。有誰一路踏歌而來,曠遠的歌聲,搖落一樹晶瑩的鳥鳴?又有誰穿過鳥鳴的囈語,回到故鄉的河流與家園?秋風一吹,北方就成熟了。大地的胸脯上隆起的是誰家的糧倉?
4.落葉黃,寒風狂,立冬時節又登場;花帶露,月如霜,一天更比一天涼;祝福傳,問候長,心中思念不會忘;祝愿你,身安康,幸福總如常!
5.聆聽冬的步履,落葉飄紅了思緒;流水替我寄語,幸福正在等你;清霜冷絮鋪地,凝聚美好情意;當問候輕輕響起,聲聲祝福傳遞。立冬送你無盡愜意,祝你萬事如意!
6.寒窗曉月,暮然回首,臘梅獨開冬將至;清霜鋪地,晚風漸涼,無喜無憂情相守;迷霧洶涌,秋去冬來,一聲問候暖依舊;立冬已到,短信相告,天冷加衣勿感冒;值此立冬之際,愿你身體健康,生活幸福,天天好心情。
7.立冬以來,每天夜晚的我就把自己很早很早的縮進暖暖的被窩里,不去上網,也不去寫文章,清閑多多。于是冬夜里的我,看著看著書就慢慢進入了夢鄉……
8.站在初冬邊緣,看了一眼又一眼,看不清你穿的是厚是單,不知你是寒是暖,只好一聲聲呼喚,只好一遍遍祝愿:朋友,冬來了,你放心冬眠,明年春天再見!哈哈,立冬快樂!
9.冷就個字,我只說一次,我知道你會用鼻涕代替。
10.天冷了,你們千萬記得別加衣服啊,反正也沒有人關心你冷不冷。
11.天很冷,霧很濃,看看窗外又起風;人很忙,活很重,時間太緊沒有空;錢雖少,人雖窮,還是要把祝福送:冬天到,多保重,健康平安人輕松。
12.雪花飄飄立冬到,允許我來嘮嘮叨;天冷霜寒空氣燥,多穿衣服防感冒;心情放寬常微笑,越看越美臉兒俏;開心快樂來擁抱,財源滾滾少不了;知足常樂真美妙,幸福就會將你繞!
13.或許是天冷了,心跟著受涼了,我們也就不聯系了。
14.立冬是冬天的開始,東風蕭蕭祈福來:飄一場冬雪,籠一身福氣;落一地寒露,罩一生福音;結一河寒冰,鎖一季福運。發一聲信息,愿你立冬健康好運!
15.天冷了,有對象的摟對象,沒對象的咱添衣裳。
16.冬天之所以這么冷,是為了告訴我們身邊人的溫暖有多重要。
17.風蕭蕭,葉飄飄,立冬節氣已來到,天寒寒,雨調調,提示好友多添衣,情濃濃,意切切,一條短信送溫暖,立冬節氣,謹防感冒,愿你立冬快樂。
18.悄悄的,冬來了,它帶來了一片片雪花,惦記朋友可把短信發,愿你每天無憂無愁樂哈哈!立冬節氣,多穿衣裳,勿著涼!
一、背板書寫:
團結奮進,共創未來
緣分的天空
有你有我有大家
二、主持人2或4人:
開場白: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ABCD:大家好;
A:重新走進大學校園的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憧憬,編織著未來輝煌的故事!
B:二年來,我們在學校,商學院領導、老師的指導下和關愛下,在班委和全體同學的努力下,在84位兄弟姐妹輔助互愛,共同進步!
C:今夜,我們燃起心中的的篝火,用歌聲和微笑迎接圣誕節的來臨。
D:在這里,我向在坐的每位表達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誠摯的節日問候:花好月圓人更圓,國旺家旺人更旺!
A:沒有松風的秋,雁去長空;沒有飛雪的冬,乍暖還寒。一夜高風凋碧樹,凋不了青春不滅的火焰;滿地余寒露凝香,凝不住你絕美的年華。
B:在這燭光與微笑構成的舞臺,在這笑聲與歌聲匯成的海洋,在這永恒與溫馨筑就的圣地,我們歡聚在一起。
C:光陰茬苒,我們即將迎來新的一年。今天大家在這里歡聚一堂,迎接新年的曙光。這一刻是美好的,這一刻是溫馨的,這一刻是充滿激情的。
D: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而我們該是經歷多少次不悔的回眸和多少次不滅的輪回才換來今日的歡聚啊!
A:這使我想起張愛玲的一句話:“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相信大家都為這種美麗的情緣感動吧!是啊,緋紅的花瓣在手指間飄落是美,斑斕如海的明媚是美,在無止境的旅途累累的苦痛也是一種美。可是,如果這一路上,有了你的陪伴,有你與我唱著同一首歌,是不是會更美呢?
B;前路漫漫真如鐵,但我們焚膏繼晷的長夜里有明星當空閃爍,為我們寂寞的奮斗掛一盞暖心明燈;皎皎月華,廣寒宮玉兔迷離,嫦娥廣袖飄舞,為我們單純的追求伴一曲霓裳羽衣。
C:當心事浸沒五月的堤岸,當記憶焚燒悔恨的靈魂,當暴風摧毀希望之舟,勿忘我仍舊晶瑩剔透,彼岸的花仍在熱切的呼喚。是的,在青春的背后,我們曾發現生命的憂郁和疲憊,可在這憂郁疲憊的背后,又有生命的蓬勃和活力。我們正年輕,所以我們的生命應該張揚,我們的青春應該驕傲!
女一:年輕的你來了,靈動的眼睛,矯捷的身影。
男二:我們相逢在悠久又年輕的校園。在滔滔黃海邊,巍巍奎山下,山清水秀,人杰地靈。
女二:你的到來,敲響了校園的沉寂,每一個角落都生發出蓬勃的活力。
男三:而我準備著象往年迎接新的力量那樣,張開雙臂。就像呵護一棵棵蔥蘢的樹木,一朵朵鮮艷的花朵。
女三:你有些羞澀地伸出了手,叫我一聲老師。一聲老師,多么熟悉卻依然令我怦然心動的呼喊。
男一:這一聲,我們今生師生緣分已定,今日的握手就是最美的相遇。
女一:是啊,在蕓蕓眾生中,偏偏我們相遇,是多么可遇不可求,又是多么令人珍惜的事情。
男二:也許你曾經的理想是考上名校,而今夢想荒蕪。就讓我用汗水來澆灌枯萎的心田。
女二:也許你喜歡踽踽獨行,內心充滿了無人理解的孤獨。就讓我用微笑和寬容來化解你心中的堅冰。
男三:也許你在日后的遨游書海中,遭遇驚濤駭浪。就讓我用耐心抹平前行的險灘。
女三:親愛的學生,當你遇到這一切,不要徘徊在辦公室門外不要象繭一樣把自己緊緊包裹,勇敢的踏出一步,我在這里,笑意盈盈的等你。
男一:你也可以用信箋表達你的喜怒哀樂,悄悄放在我的案頭,讓我幫你理清生活的紛紛擾擾。
女一:甚至,你可以伏在我的肩頭,痛痛快快的哭一場,眼淚擦干,我們還是樂觀堅毅的男子漢。
男二:每天清晨,當我踏著晨光,遠遠地教室里傳來瑯瑯讀書聲,這悅耳的聲音,象甘泉一樣流入我的心田,每天我都是在微笑中度過這樣的清晨
女二:每天夜晚,熄燈鈴響后,我走在校園里,天上的星星亮閃閃的,就像你們的雙眸。我的學生,你今夜是否安眠?是否做著一個想家的夢?
男三:或許,我的青年學生,也在做著一個成長的夢,關于理想,關于未來。
女三:當你在書上寫下一個字母,一個符號,一句詩句,理想的風帆已經起航。
男一:有時端詳你們奮筆疾書的模樣,我心里的滿足和渴望象火苗一樣跳動
女一:我期望,你們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永遠走在探求人生真知的路上
男二:不管風霜雷霆,象搏擊風雨擁抱長空的雄鷹,把青春的驕傲和雄姿揮灑蒼穹
女二:我期望,你們少壯多努力、讀書趁年華,在最美的年華里,志存高遠,胸懷天下。
男三:因為國家復興正逢時,青年奮斗在今朝!讓青春的智慧和熱血在這片熱土澎湃激*。
女三:親愛的學生,我愿用我的所學豐滿你的翅膀;
女一:我愿用我的愛充盈你飛行的行囊;
普洱—不要畏懼歲月的流逝,雖然時光常常是美好的敵人,但也能成就歷久彌香的經典;抹茶—馥郁濃烈的香氣背后是傾其所有的付出,甚至粉身碎骨;烏龍—要練就特殊的氣質,必須耐得住時間的洗練;紅茶—腳步可以遍及全球,是因為心夠寬廣,有無限的包容性。有茶,真好!
點評:有茶真的很好,總結的人也真的很可愛。但據我所知,關于紅茶遍及全球有一種說法,商人裝貨的時候其實是綠茶,但此去數月,綠茶發酵了,就此誕生了紅茶,反倒成了歐洲的另類時尚。所以我倒覺得不是紅茶心胸寬廣,而是陰錯陽差的一個機遇成就了其輝煌的地位。人也是如此,需要等待漫漫長路上的一個機遇成就輝煌。
@普洱茶莊
鑄鐵壺(生鐵壺),源于中國,流傳至日本后,一直沿用至今,倒是在中國,如今用的人卻很少。生鐵壺煮出來的水為軟水,即使是完全不懂喝茶的外行,都能感覺出水的滋味不同,用來泡茶自是好口味。其原理是鐵器在煮水過程中會不斷釋放人體所需亞鐵離子,從而改變了水性。而鐵壺煮普洱則更是妙絕!
點評:鐵壺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使水受熱均勻,提高沸點。只是我不明白,為什么祖先很多優秀的東西都只被番邦傳承了下來呢?以至于現在一說起鐵壺,反倒成了日本茶道的代表。茶是中國的,茶道也是中國的,鐵壺的老家也在中國!
@七泡有余香
今天是寒露,也是最適合采制鐵觀音秋茶的日子。天高云淡,陣陣秋風輕拂,此時早晚溫差極大,所采之茶不僅“秋香”濃郁,水味也甘甜醇厚,不遜春茶。今年遇上難得的好天氣,高端秋茶產量大為提高。忙完這兩日,老七定拿幾款好茶跟好茶的茶友一起分享,靜候佳茗!
點評:又到了采秋茶的時候,能在茶園呼吸新鮮空氣,采摘茶葉也是件令人愜意的事情。建議十一長假采茶去,不堵車、不鬧心,還能收獲喜悅。
@茶人王心
喝茶要做減法。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幾瓢飲。喝茶最初可能是激情,因家鄉愛,因體感愛,因口舌愛,因價格愛,都可。激情的保質期過后總會平淡,簡簡單單才是真。閱歷和年齡的增長,對茶的選擇亦會不同,但最終總有一款茶,你愿意對她說:你在我心中是最美!
點評:茶分青紅綠白黃黑,或再加上各種類型的花草茶,若想一一了解,也該本著神農嘗百草的精神了。但縱使品飲得再多,能真正喝到心底的,也就只有那一兩款吧。
@茶世界
一壺茶,浸透文化的上下延綿,一次旅行,收獲靈魂的如風自在。茶文化旅游業是茶文化與旅游的相見,更是他們的交融與外延。首屆中國茶文化與旅游發展高峰論壇今日在南昌舉辦,你對我國發展茶旅游有什么好的建議?
點評: 茶文化和旅游的交融點在何處?在人心與人生。如果能將茶的精神滲透在人心,滲透在人生這趟旅行的角角落落豈不是很好。
@葉芽童心
二十四節氣是從古代沿用至今的一組節令,用以表征一年中天文、季節、氣候與農事的關系,它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
二十四節氣最早起源于黃河流域,最初只有夏至和冬至2個節氣。到春秋時期,又定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隨后又增加了春分、秋分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到了戰國后期的《呂氏春秋》一書中,節氣又演變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這8個節氣。后來,人們又根據日、月的運行位置以及天氣變化等自然現象,把一年平均分為了二十四個節氣,并命名了每一個節氣。后來,隨著對歷法的不斷改進,在西漢《淮南子》一書中記載的二十四節氣,已與我們今天沿用的二十四節氣完全一樣了。
在這二十四節氣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用來反映四季變化的,其中前4個反映了四季的開始,后4個則反映了太陽高度的變化;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和大寒反映氣溫的變化,表示不同時期的寒熱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的是降水的變化,表示了降雨和降雪的時間和程度;白露、寒露和霜降反映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小滿、芒種反映的是作物的成熟和收成狀況;驚蟄和清明則反映了自然物候的變化。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體現了他們敏銳的觀察力和高超的智慧。我們后人在享用先人的文化遺產時,也不由得欽佩先人的創造力。
在中國還流傳著一首頗具文學色彩的《二十四節氣歌》,即:
西園梅放立春先,云鎮霄光雨水連。
驚蟄初交河躍鯉,春分蝴蝶夢花間。
清明時放風箏好,谷雨西廂宜養蠶。
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滿布庭前。
隔溪芒種漁家樂,農田耕耘夏至間。
小暑白羅衫著體,望河大暑對風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處暑西樓聽晚蟬。
翡翠園中沾白露,秋分折桂月華天。
枯山寒露驚鴻雁,霜降蘆花紅蓼灘。
立冬暢飲麒麟閣,繡襦小雪詠詩篇。
幽闔大雪紅爐暖,冬至琵琶懶去彈。
小寒高臥邯鄲夢,捧雪飄空交大寒。
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二十四節氣也出現在很多古代詩詞中,就讓我們跟著經典詩詞的韻律,開啟一次二十四節氣之旅吧。
立春
每年公歷的2月4日前后,太陽運行到黃經315度附近,即為立春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在中國文化中,立春是春季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春天的開始。農諺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立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
立春作為節令早在春秋時就有了。當時一年中只有八個節氣,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到了《禮記?月令》一書和西漢劉安所編纂的《淮南子?天文訓》中,才有二十四節氣的記載。在漢代以前,歷法曾多次變革,那時立春被定為春節(并非歲首),直到民國時期,春節被定為每年的正月初一,立春則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流傳至今。
在立春之日,入夜后仰望星空,可以看到北斗七星的斗柄正好指向東北。
立春時節有許多風俗。在陜西長安、關中地區,人們喜歡佩燕子,即用彩綢剪成燕子的形狀戴在胸前,寓意幸福吉祥;而在銅川一帶,則在小孩的帽子上縫上布制的公雞,祝愿“春吉(雞)”。在古代民間,掛春幡、貼宜春字畫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送春牛圖、糊春牛、打春牛以及迎春、啃春等活動也是百姓們迎接春天的重要方式。
雨水
每年公歷的2月19日前后,太陽移至黃經的330度附近,即為雨水節氣。雨水,意味著降雨就要開始。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較為寒冷,只見雪花而雨水稀少。到這一節氣之后,氣溫會升至零度之上,并開始有了淅瀝的雨水。
民間常有“雨水有雨莊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寶”的說法,這說明雨水這一節氣對于農業生產非常重要。春天正是農家備耕的時節,雨水的豐盈與否與作物的長勢關系密切,因此也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
雨水時節沒有太多的農活要做。舞龍燈、舞獅子、唱大戲等活動仍在輪番上演,大家仍處在過年的興奮之中。元宵節一般也在這一節氣前后。正月十五古稱上元節,夜謂之宵,故名元宵節。這一日,民間有觀花燈、吃元宵的習俗。
雨水節氣一過,農家便開始忙著春耕了。
驚蟄
每年公歷的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的345度左右,即為驚蟄節氣。蟄,意為“藏”,到了這一節氣,春雷漸至,大地回暖,冬眠的動物陸續酲來,田間的春耕開始了。
驚蟄與人們常說的“二月二,龍抬頭”有著密切的關切。《易經》中說,二月二這一天之前,雖然已屬春天,但仍蜇伏著,稱之為“潛龍在淵”。而這一天之后,陽氣上升,春意隱現,故稱為“見龍在田”。這也說明,龍出現了,一切開始嶄露頭角。有人相信,到每年農歷的二月二這一天,二十八宿中的“龍”――東宮七宿所組成的一個龍形的星座,其類似龍角的部分就會仰起。
龍抬頭后,驚蟄雷動,各種蟲蝎都出來了,所以很多地方都有炒蝎豆的風俗,其實就是炒黃豆,寓意炒死對作物有害的毒蟲以除害。但也有一些地方炒的是玉米、糯米以及麥子等。而在云南傣族和廣西仡佬族居住的一些地區,炒制的則是真正的蟲子。
在驚蟄時節,老百姓們也喜歡吃梨,寓意著遠離蟲害和疾病。
春分
每年公歷的3月21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的0度。是日,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平分,即為春分節氣。另一種說法認為,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而這一節氣正好在春季的中間,故為春分。春分之后,陽光直射點逐漸北移,北半球開始晝長夜短。
俗語說:“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過了春分,便是“一場春雨一場暖”,這也意味著春管、春耕、春種即將進入最繁忙的階段。為了讓作物有良好的長勢,這時的田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古代的春分時節,有人會挨家挨戶地送春牛圖。他們在紅紙或是黃紙上印上全年的農歷節氣以及農夫耕地圖,在每戶人家門口說唱,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的話,直到主人給錢為止,俗稱說春,而說春人則稱為春官。
粘雀子嘴也是老百姓們常有的春分活動。這一天,農民們在家里吃湯圓,還把不包餡料的湯圓用竹桿叉起來,立到田邊地坎,稱為粘雀子嘴,以免雀子來吃莊稼。
放風箏也是春分時必有的活動。無論大人、小孩,都會來到空曠的地方放風箏。他們所放的風箏也樣式各異,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等,大的有兩米長,小的也有兩、三尺。這些風箏可以在市場上買到,但大多都是自家糊制的。人們放飛的不僅是一年春來到的美好心情,更有期盼來年風調雨順,作物大豐收的美好祝愿。
在春分,老百姓們開始掃墓祭祖,也稱為春祭。掃墓開始前,先要在祠堂進行祭祖儀式,然后掃祭遠祖墓,最后分房掃各房祖墓。大部分客家地區的掃墓都是從春分或是更早一些開始的,直到清明才結束。
“豎蛋”是春分時節最為有趣的活動。人們選擇一個光滑、新鮮的雞蛋,輕輕地在桌子上豎起來,雖然很難做到,但依然有很多人成功地豎起了雞蛋。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傳唱千年的詩句道出了清明這一節氣的獨有特點。每年公歷的4月5日前后,太陽運行到黃經的15度時,即為清明節氣。清明位于仲春與暮春之交,《歲時百問》中說道:“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從農業生產上來看,清明時節,氣溫回升,雨量增多,正是春耕的大好時光,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等農諺。
但是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又有著特殊的含義。按照舊俗,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帶上酒食、果品和紙錢等,來到故去的親人墓前清掃、祭奠。直到現在,這一習俗仍在沿用。
此外,在清明的前一、兩天,是為寒食節。在這一天,百姓們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為了防止寒食傷身,這一天也有許多傳統的體育活動用以鍛煉身體,比如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放風箏等。
谷雨
每年公歷的4月20日前后,太陽運行到黃經的30度時,即為谷雨節氣。這是中國文化中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是日,柳絮飛揚、牡丹吐蕊,初夏將至。這時天氣溫和,雨水更多,對谷類作物的生長影響非常大。
對于漁家而言,谷雨的到來意味著海水回暖,魚行淺海,是漁家出海捕魚的好日子。為了能夠出海平安、滿載而歸,漁民們在這一天都要進行海祭,以祈求海神的保佑。時至今日,在山東榮城一帶,這一習俗仍非常流行。
此外,在西北地區也有洗桃花水浴(舊稱谷雨時的河水為桃花水)以避禍消災的習俗;而山西、山東一帶還有貼“禁蝎”符的習俗,以驅除害蟲、保佑作物豐收;而在南方,谷雨時節摘茶、飲茶則是這一節氣必不可少的活動。
“谷雨三朝看牡丹”,賞牡丹也是這一時節重要的娛樂活動。現在山東菏澤、河南洛陽多在谷雨時節舉行牡丹花會,供人欣賞。
立夏
每年公歷的5月5日或6日,太陽運行到黃經的45度時,即為立夏節氣。這之后,雨水和雨天更多了,夏收作物也進入了生長后期,而水稻栽插和其它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大忙時期。
立夏的很多習俗都與“吃”有關,如吃由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和白粳米同煮而成的“立夏飯”;閩南地區吃摻入海蝦的面條(“蝦”與“夏”同音,蝦煮熟后變紅,寓意吉祥);湖南長沙食用摻有豆腐干、蒜苗、豬肉和筍丁的米粉糊(稱為“立夏糊”);在湖北一些地方還有食用草莓的習俗吃“烏江飯”則是江浙、兩湖、江西和安徽等地的古老習俗。而在北方,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故北方人在立夏時喜好吃夏餅、面餅和春卷等等。
雖然全國各地吃法不同,但“立夏蛋”卻是最為經典的立夏小吃。用紅茶或是胡桃殼煮的蛋,稱
小滿
每年公歷的5月20日或21日,太陽運行到黃經的60度時,即為小滿節氣。此時,大量降雨出現,夏收作物已成熟或接近成熟,春播作物生長旺盛,而秋收作物則播種在即。由于大麥、冬小麥等籽粒漸漸長大,但尚未飽滿,故稱為“小滿”。
舊時,用水車車水排灌為農事中的大事。在海寧一帶,小滿之前便有“搶水”儀式。他們確定好“搶水”日期后,便在當日黎明群體出動,燃起火把,在水車的車基上放上麥糕、麥餅、麥團,之后踏上水車、引水入田。
在一些地方,還有祭車神的民俗。在車水之前,在車基上放置魚肉、香燭等進行祭拜,并且擺上一杯白水,在祭拜時將其潑入田中,寓意水源涌旺。
小滿前后也是吃苦菜的季節。這時的苦菜,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是老百姓飯前的常備菜肴。當年中國工農時常以苦菜充饑,借此度過了種種艱難困苦,故而在一些地方苦菜又稱為“菜”。
芒種
每年公歷的6月6日或7日,太陽運行到黃經的75度時,即為芒種節氣。這一節氣之后是我國華南、東南地區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時節,而長江中下游地區則陸續進入梅雨季節。這時,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的種子已經成熟,需要搶收;而晚谷、黍等夏季作物又需要播種,故而這時是最為農忙的時候,故又稱為“忙種”。
芒種時節,百花開始凋零,在民間又有祭祀花神的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又感激花神,盼望來年再會。
在皖南地區,有“安苗”的習俗。每到芒種時節,家家戶戶都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谷物、瓜果、蔬菜、家畜等形狀,并沾上蔬菜汁,作為祭祀品,祈求五谷豐登、平安吉祥。
這一時節也是南方梅子成熟的季節,但由于新鮮的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入口,故而南方人常在這個時節煮青梅食用。
夏至
每年公歷的6月21日或22日,太陽運行到黃經的90度時,即為夏至節氣。據《恪遵度憲抄本》記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日夏至。至者,極也。”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夏至以后,太陽直射點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
過了夏至,由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因而午后到傍晚常易形成雷雨天氣,但來去很快。此時,我國南方的大部分區域的農作物生長非常旺盛,而北方的草原牧區則開始了水草豐滿的黃金季節。
夏至后,天氣開始進入伏日。伏日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開始,一直到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結束。在伏日里,人們容易食欲不振,較往日消瘦,謂之“苦夏”,或“枯夏”。在山東,有的地方則食用生黃瓜和煮雞蛋來防治“苦夏”。
由于夏季炎熱,大家就想出了許多辦法來消暑。如蘇州一帶好喝“七家茶”,小孩子要吃“貓狗飯”,同時多吃冷食、瓜果、酸梅湯等。而此時的西瓜、苦瓜也是消暑佳品。除了食品,雨傘、扇子、涼帽、竹席甚至瓷枕、竹枕都成為了防暑用具。此外,涼亭賞夏也是在盛夏時節的一項防暑活動。而且,夏日的水邊也成為人們消暑的好去處,游泳戲水讓人們在炎炎夏日中也一樣盡興。
小暑
每年公歷的7月7日或8日,太陽運行到黃經的105度時,即為小暑節氣。小暑是相對于大暑而言的,此時并非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而為小暑。這時的氣溫相對較高,農作物生長得也最快,而旱、澇、風災也是較為嚴重的時期,搶收搶種、防旱排澇是這一節氣中主要的農事活動。
過去民間在小暑時有“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后嘗新米,并且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由于進入伏天,民間還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之說,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是代表喜慶圓滿的,再加上煮雞蛋、水面、炒面,以及鮮藕和各色瓜果蔬菜等,給人們在夏日里帶來絲絲愜意。
大暑
在每年公歷的7月23日或24日,太陽運行到黃經的120度時,也就是大暑節氣。顧名思義,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這時日照最強,氣溫最高,雨水和雷暴也是家常便飯。由于雨水多,易形成洪水,所以大暑時節不僅要防暑,還要防汛。農諺“禾到大暑日夜黃”,及時收獲早稻,不僅可以在暴風雨中減少損失,也可以為晚稻的種植爭取足夠的時間。
大暑氣候炎熱,酷熱多雨,而西瓜、綠豆湯、酸梅汁則是消暑必不可少的食材。
炎炎大暑,卻是茉莉、荷花盛開的季節,馨香沁人的茉莉,再加上嬌艷欲滴的荷花,讓人們在灼熱難耐的夏日中也能感受到自然之美。在鄉野田間、茶余飯后,斗蟋蟀也是一項有趣的娛樂項目。
立秋
每年公歷的8月8日或9日,太陽運行到黃經的135度時,即為立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立秋不僅宣告酷暑離去,秋之將至,也表示草木開始孕育結果了。此時早稻收割,晚稻宜栽,秋作物開始進入重要的生長發育期。
進入立秋后,天高氣爽,月明風清,天氣一天天地開始轉涼。但由于盛夏剛過,余溫猶在,“秋老虎”的威力仍然不減。
在古代立秋之日,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郊外祭祀迎秋,并開始操練士兵以保家衛國。此外,不論是朝廷還是民間,都會在立秋收成之后挑選一個黃道吉日,用以祭拜上蒼和祈求祖先庇佑,并且嘗試新米,以慶祝五谷豐收。此外,啃秋(主要是啃西瓜、香瓜、山芋、玉米等)、咬秋(包餃子)、吃秋桃也是人們慶祝立秋的習俗。
經過了炎熱的夏天,秋風乍起,人們便會胃口大開,以補償夏天的損失,于是便有了“貼秋膘”一說,這在河北、北京一帶非常盛行,而補的食物則多為肉類,如燉雞、烤肉、燒魚等等。
處暑
每年公歷的8月23日前后,太陽運行到黃經的150度時,即為處暑節氣。“處”意為躲藏、終止,這也表明了夏天的結束,以及氣候由炎熱開始轉向涼爽,此時黍、稷、稻、粱等農作物開始成熟。
進入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祝“中元節”等祭祖活動。而此時秋高氣爽,也正是秋游的好時節,民間常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說,正是體現了“迎秋”之意。
對于沿海的漁民來說,處暑以后是開漁的時候,在浙江沿海,每年都會在東海休漁結束的時候舉辦隆重的開漁節,歡送漁民出海。而正是在這以后的一段時間內,人們可以品嘗到多種多樣的美味海鮮。
在民間,處暑也有吃鴨子的習俗。鴨子味甘性涼,正是當季的好食品。直到現在,北京一帶仍保留著這一傳統。
白露
每年公歷的9月8日前后,太陽運行到黃經的165度左右,即為白露節氣。這是個典型的秋天節氣。隨著天氣轉涼,空氣中的水蒸氣夜晚時會在草木上凝結成白色的露珠,即為白露,這實質上說的是晝夜溫差很大。
從農業的角度來說,這時全國各地的莊稼大都成熟,豐收在望;而西北、東北和華北地區的冬小麥已開始播種,下一個農忙季節又將到來。
白露時節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就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除了白露,太湖附近的人們還會在正月初八、清明和七月初七舉辦祭禹王的香會,不過祭祀仍以清明和白露時節為主。除此之外,他們還要拜祭土地神、花神、門神、姜太公等等。在福州一帶,人們還好吃龍眼,據說白露時節吃龍眼可大補身體。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而白露米酒和白露清茶則是南京一帶必備的飲料。
秋分
每年公歷的9月23日前后,太陽運行到黃經的180度左右,即為秋分節氣。與春分一樣,秋分這一天的白天和黑夜各為12小時。同時,中國傳統上以立秋為秋天的開始,霜降為秋天結束,秋分恰好位于中間,故此為秋分的另一層含義。
秋分時,深秋還未來臨,不過夜晚逐漸延長的現象更加明顯,晝夜溫差越來越大,氣溫也不斷地下降,正是“一場秋雨一場涼”。由于氣溫下降較快,這時的農活就顯得非常繁重,既要搶收秋收作物,又要早播冬季作物,故而有“秋分只怕雷電閃,多來米價貴如何”的農諺了。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秋天的天空明凈清透,月明星現,正是賞月的好時節,不過后來這賞月的好時節被中秋節搶去了。但與賞月有關的神話、傳說卻一直流傳至今,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等。
同春分一樣,秋分“豎蛋”的游戲也是人們喜歡的娛樂項目之一,民間也有“秋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寒露
每年公歷的10月8日或9日,太陽運行到黃經的195度左右,即為寒露節氣。顧名思義,此時的氣溫更低于白露時節了。如果說白露時沿有余暑,那么到了寒露時,天氣則開始由涼轉冷了。此時,華南地區雨量減少,而東部則是雨水綿綿,霧霾盛行,這對于秋后農作物的生長極為不利。
盡管天氣轉冷,但寒露仍適合外出運動,這段時間恰逢重陽節,更是人們登高望遠、遍插茱萸以及賞秋菊的好時節。
每年的9至10月份,正是螃蟹肥美之時,所以有食家言“秋天以吃螃蟹為最隆重之事”。《紅樓夢》中的薛寶釵曾寫過“螃蟹詠”,正是應此景:
桂靄桐陰坐舉觴,長安涎口盼重陽。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里春秋空黑黃!
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除螃蟹外,寒露蜜桃這種北方晚熟的桃子,也是大家頗為喜愛的水果。
霜降
每年公歷的10月23日或24日,太陽運行到黃經的210度左右,即為霜降節氣。此后,天氣較寒露更為寒冷,動物或開始冬眠、或開始為過冬儲存食物。
隨著霜降的到來,北方大部分區域的秋收已經結束,而南方則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秋忙,其它的草木也開始變黃,大地呈現出一片深秋景象。
在古代,立春之日為開兵之時,秋分之日為練兵之時,而霜降則是收兵之時。所以霜降前夕,官員們都要全副武裝,進行收兵儀式,以戒除不祥、保障太平。而黃河以北的老百姓們則會在這一天買柿子和蘋果,意為事事平安;商人們則會把栗子和柿子放在一起,圖個“利市”。
霜降也有美景,詩云“霜葉紅于二月花”。霜降過后,楓樹、黃櫨樹的葉子在秋霜中變成紅色和黃色,漫山遍野、如火如錦,艷麗怡人,于是人們會三五成群,登山賞葉。
立冬
每年公歷的11月7日或8日,太陽運行到黃經的225度左右,即為立冬節氣。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東北地區大地封凍,作物進入越冬期;江淮地區的秋收已接近尾聲;江南地區正在搶種晚冬麥;而華南卻是種麥的最佳時期。
立冬,不僅是中國文化中冬季到來的標志,還曾被視為歷年之首。如農歷十月初十的“十月節”就是哈尼族人各項節日中最為盛大的一個,每到立冬,家家戶戶做糯米粑,釀美酒,歡歌笑語慶佳節。
在食俗方面,北方人喜歡在立冬之日吃餃子,意為秋冬之交;浙江紹興則是開釀黃酒之日,同時還要祭祀酒神,祈求福祉;而湖南等一些地區則會熏制臘肉。
小雪
每年公歷的11月22日或23日,太陽運行到黃經的240度左右,即為小雪節氣。小雪前后,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事進入冬季管理階段。這時偶爾會有飄雪,但雪量很小,而且通常由于天氣還不太冷,雪邊下邊化,稱為“濕雪”;有時還會雨雪同下,是為“雨夾雪”;還有時會降下如米粒大小的冰粒,稱為“米雪”。
北方小雪過后,果農們要開始為果樹修枝,以草秸包扎株干,防止果樹受凍;而一些過冬用的蔬菜則用地窖或是土埋的方式進行保存。南方的大部分地區,在這個節氣就開始準備過冬用品了,如御寒的衣物、手爐、棉簾等。
大雪
每年公歷的12月7日或8日,太陽運行到黃經的255度左右,即為大雪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大雪節氣,雪往往下得大,范圍也廣,天氣則更冷。它與小雪、雨水、谷雨等節氣一樣,直接反映降水程度。這時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溫度都降到了零度以下。
大雪覆蓋在地面,可以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圍的溫度;同時雪化后的融水又可以增加土壤的水含量,可以給作物的春季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此外在雪水中含有較豐富的氮化物,可以當作肥料,故而有“瑞雪兆豐年”之說。
有農諺說“大雪紛紛是旱年,造塘修倉莫等閑”。冬日里男人們加緊興修水道或積肥造肥,婦女們則三五成群地做起針線活。
由于天氣寒冷,人們戶外的活動明顯減少,但滑冰、滑雪、打雪仗、堆雪人等戶外運動仍是非常常見的冬季活動。
冬至
每年公歷的12月22日或23日,太陽運行到黃經的270度左右,即為冬至節氣。古人云:“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日冬至。”從天文學角度看,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冬至以后,太陽直射點逐漸北移,北半球的白晝逐漸變長。冬至過后,全國各地都進人了一年當中最寒冷的階段,即開始進人數九寒天。
冬至過節始于漢代,盛于唐宋。在漢代,冬至這一天要全國放假,大家走親訪友、相饋美食;在唐宋時期,冬至這一天皇帝要率領百官們到郊外進行祭天大典,而百姓們則在這一天向父母尊長參拜。在古人眼中,“冬至大如年”。
冬至還有各種各樣的民俗活動。如在山東濟南等地,官府慶賀冬至如慶春節;有的地區的官員們還舉行酒會,畫“消寒圖”;有的地區的老百姓畫“九九圖”,同時親朋好友們還會互贈保暖用具。
在我國的部分地區,冬至中午要祭拜祖先,有些名門大族甚至會開宗廟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這與清明時的祭祖合稱為“春冬二祭”。在臺灣地區則有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他們用糯米粉捏出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征吉祥福祿的動物,然后用蒸籠分層蒸熟,用以祭祖。冬至祭祖在臺灣一直流傳至今。
冬至的飲食習俗在各地也各有千秋。北方吃餛飩,西北吃水餃,江浙一帶則吃湯圓和麻糍。在北方的一些地區,在冬至還有吃羊肉的習俗。
小寒
每年公歷的1月6日左右,太陽運行到黃經的285度左右,即為小寒節氣。小寒還處于“二九”的最后幾天,還沒有進入全年中最冷的“三九”天,并且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故稱為小寒。
在黑龍江北部,氣溫可以低到零下40度左右,可謂滴水成冰;秦嶺、淮河一帶的平均氣溫則在零度左右。最暖的地方當屬南方的一些地區,1月份的平均氣溫在12度左右甚至更高,所以一些熱帶水果仍可以正常生長。
大寒
每年公歷的1月20日左右,太陽運行到黃經的300度左右,即為大寒節氣。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也是全年中最寒冷的時節。大寒位于“四九”天,雨雪量是全年最多的。寒潮頻繁南下,大風、低溫、降雪常常造訪,就連河水上的冰層也是最厚實的。
大寒節氣經常與我國的除夕、春節連在一起,是百姓們忙著置辦各種年貨的時候。除了準備過年,大寒節氣里還有一個重要的日子――臘八節,即陰歷十二月初八。這一天,人們都會用五谷雜糧加上花生、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的臘八粥。在北方的部分地區,制作臘八蒜醋也是很多主婦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