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溺愛孩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河北省 博野縣 興華小學 六(1)班 于穎
現在,許多父母都溺愛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什么家務活都不讓做,給孩子報許多補習班:奧數班,英語班,作文班,美術班……讓孩子每天整天都在“啃”那些堆成小山似的資料。
那些被溺愛的孩子,你們知道他們有多少苦惱嗎?當看到那些小伙伴在窗外歡快地玩耍,聽到他們嘻嘻哈哈的歡笑聲,你們知道孩子們是多么渴望自由嗎?是多么去追尋童年的快樂嗎?當他們乞求出去玩一會兒的時候,聽到的只是重重地關門聲和斥罵聲,他們這時會常常望著窗外發呆,看見天空中的鳥兒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如果我就是那窗外的一只鳥兒,就不用整天埋在習題中,就可以在天空中暢游,想飛多高就飛多高,想飛多遠就飛多遠,無拘無束,……。
父母不僅讓孩子做許多習題,還不讓他們做家務,但是,你們想過沒有,總有一天孩子們會離開你們,你們不可能永遠照顧他們一輩子,即使取得再輝煌的成績,那他們不會獨立生活,那也是徒勞的。不會獨立的孩子,就像躲在應媽媽翅膀下的雛鷹,永遠長不大!你們應該讓他們做家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讓他們去闖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你們這樣嬌慣他們,溺愛他們,就是在毀掉他們自己!看看國外的孩子,六歲就讓他們練習騎馬,摔倒了也不管,讓他們自己爬起來,外國媽媽們心里明白,這樣是在幫助他們自己,他們從不嬌慣孩子,讓孩子獨立生活!
關鍵詞:溺愛表現;溺愛原因;溺愛影響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3-0001-02
一、含義和現狀
1.含義。溺愛是照顧者與孩子二者關系的一種特征,是指照顧者過度寵愛庇護孩子,任由孩子使性子,同時也妨礙了孩子試圖做出獨立行動的任何努力。溺愛是把一個孩子置于不恰當的突出地位,施加以過分的待遇[1]。溺愛型的家庭教育是讓孩子處于家庭的中心位置,成為家庭的主宰者。溺愛有以下幾種典型形式:一是嬌寵,父母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孩子身上;二是包辦,家長無限度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和愿望,不僅替孩子做,而且代孩子想,以自己的是非、癖好為孩子的是非、喜愛;三是過度保護,不讓孩子經受身體或心理方面的鍛煉,不注意兒童適應環境能力和耐挫折能力的培養;四是縱容,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不制止、不教育、甚至縱容的不良行為,而這種對兒童不良行為的默認與肯定,會在孩子的意識中固定下來――長期的條件反射使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斷加強,并形成穩固的行為習慣[2]。
2.現狀。在我國獨生子女家庭中,溺愛型的教育方式占所有不良教育方式的比例很高。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和實施,目前,城市幼兒中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對孩子過分寵愛,更有半數以上的家庭是隔代教養,隔代教養有其積極的一面,但其最大弊端就是隔代溺愛更甚[3]。這種家庭“小太陽”的撫養方式,從表面看是愛孩子,實則是害孩子,這種溺愛會給孩子帶來諸多不良影響,如傷害了孩子的自尊,不利于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二、溺愛型家長的成因分析
1.源于人類的生物本性。從人的本性來講,愛是人的一種最基本需要。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其中愛的需要就是一個重要的需要層次。父母愛孩子是天性,并且這種愛是其他任何愛都不能替代的。20世紀60年代威廉?漢密爾頓的研究表明,所有動物都偏愛自己的親屬,并愿意將大量資源單向地讓與有遺傳關系的親屬。
2.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溺愛在我國的文化淵源是儒家“親情本位”思想。儒家倡導“親情至上”、“愛有差等”,正是從自然(血緣)關系去理解“仁”、“愛”,從而把“仁”這一原則建立在“親情至上”這一經驗觀念之上的。這一文化傳統,長期在中國社會中占據統治地位,使得中國古代的人際信任僅局限于家庭和有血緣關系的群體內,未擴大到家庭和朋友這一自然的圈子之外[2]。現今不少家長把孩子看作是傳宗接代的種子,把孩子看作是“小太陽”,這正是“親情本位”思想的體現。
3.補償心理。有不少家長小的時候經歷過物質生活上的貧瘠,因此,他們會把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即使自己勒緊褲腰帶也要滿足孩子所有的愿望。這樣無限制地給予孩子,從心理上是在無限制地給予自己愛。通過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以及給予孩子較好的物質生活來補償家長心中那個“內在小孩”的缺憾。
4.對孩子過高期望。父母兩人不曾實現的愿望投射到一個孩子身上,這很容易導致溺愛。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寶貝,中國的每一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事業,實現自己沒有實現的愿望。有的家長拋家舍業、背井離鄉給孩子當起了保姆,還有家長不惜千里之外買房、租房對孩子進行陪讀,很怕孩子吃苦受罪。[4]
5.獲得自我成就感。有些家長以滿足孩子的所有欲望為自己最大的快樂。在與兒童的交往過程中,由于兒童處于弱小和被保護的地位,成人在滿足兒童的要求時,能充分地體驗到自身存在的價值,自我成就感可以獲得充分的體現。巨大的感情投資,寄希望于有朝一日在自己需要時,孩子也能同樣給予回報[2]。
6.隔代撫養。在很多現代的家庭中,孩子是由姥姥姥爺或者爺爺奶奶幫助撫養的,隔代撫養更容易產生溺愛現象。一是因為老人在年輕的時候可能由于沒有時間或者精力照顧自己的孩子,心生內疚之情,所以希望在撫養自己孩子的孩子時能夠加以補償,在這種心理作用下,他們一般對孩子有求必應,只要孩子一哭鬧,就會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二是因為替孩子撫養孩子,老人會覺得肩上承擔著更大的責任,不能有任何閃失或者意外發生,所以很多老人看孩子的時候對孩子無微不至,寸步不離。
三、溺愛對孩子的影響
1.溺愛容易導致孩子意志消沉,不求上進。在溺愛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習慣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從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到學習再到工作的解決,他們一路走來都有父母的悉心呵護,根本不用自己動手甚至是思考。優裕的物質生活,使他們認為生活應該是美好的,財富是隨手揀來的,他們體會不到創業的艱難,更意識不到青少年應肩負的責任[1]。本該是朝氣蓬勃、胸懷大志、積極進取的他們卻是意志消沉、不求上進、整天游手好閑。
2.溺愛容易導致孩子自我中心,自私自利。溺愛家庭中成長的孩子,習慣了父母把他們當成小公主或是小少爺來撫養。這種孩子一切以自己的需求、喜好為出發點,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很難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理解別人和考慮問題。這便形成了以自我中心的心理,導致了自私自利的性格的養成。
3.溺愛容易導致孩子缺乏自信,意志薄弱。在溺愛家庭中成長的孩子習慣父母為他們做任何事情,他們也因此變得缺乏自信心。溺愛降低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在溺愛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習慣性地認為父母或者長輩可以幫自己把一切搞定,而自己沒有這個能力。他們就像生活在溫室里的花朵,總希望自己被呵護、被保護。日后,即使他們有能力從事一項活動或者面臨一項挑戰,他們從內心里不相信自己有力量去解決這些問題或挑戰,這會限制孩子未來的發展。另外,很多孩子習慣了被保護,在面對挫折或者困難的時候容易放棄,淺嘗輒止,不能堅持到最后。
四、用科學的教育理念培養健康自信的孩子
1.建立健康的親子關系。溺愛型家庭中的家長對孩子往往是養而不教,他們認為教育是學校的責任。殊不知,家長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大于學校的教育。家長要學習并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要,以培養健康的親子關系。好的親子關系不是溺愛而是尊重,不是依賴而是信賴,不是包辦一切而是獨立合作;好的親子關系是一種真善美的關系,是讓人發自內心喜愛的關系,是促使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關系[5]。在尊重基礎上形成的親子關系才可能是健康的,以愛為名義的控制、保護是剝奪了孩子培養獨立人格的機會。
2.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F在的子女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結構也多以“4+2+1”為主。在一個家庭中,也許父母接受過高等教育,但是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沒有多少文化,即使所有家庭成員的文化水平相當,每個人的育兒理念也會有所不同。這就需要家庭成員在共同學習現代家庭教育理論的基礎上,達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在父母之間,或是在祖輩與父母之間不能寬嚴不一、是非矛盾、褒貶對立等問題。家長在教育中要先達成一致意見,樹立明確的家庭規則,一切都按照規則辦,而不是以情緒為導向,對孩子教育寬嚴無度,讓孩子不知所措。
3.信任孩子,讓孩子自主獨立。家長在溺愛孩子的同時,剝奪了孩子探索社會、發現社會的權利,孩子沒有機會去探索、去發現、去感受、去思考,這樣他自然而然地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應該充分地信任孩子,讓他們多去嘗試,探索。站在遠處關注孩子成長。家長應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去成長、去獨立。不要過分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一是讓他有軟壓力,二是容易培養出孩子以自我中心的心理。家長應給予孩子更多的“忽視”,讓他們獨自去適應新的變化,培養自己的獨立能力。當然,當孩子需要幫助時,父母應該適當引導孩子,而不是代替孩子去做。
參考文獻:
[1]鄒學海.家庭溺愛對青少年學生心理影響及矯治[J].南平師專學報,2003,(1):17-19.
[2]史春宜,陳立人.論對兒童的溺愛型家庭教育[J].時代人物,2008,(4):135-137.
[3]陳應俊.溺愛釀悲劇[J].好家長,2010,(11):10-12.
[4]羅繼生.溺愛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J].決策探索,2008,(6):64-65.
[5]林格.全部都是愛(中國家庭教育8講)[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
The Influence of Spoiling for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DU Xue-min1,DU Min-jia2
(1.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Center,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2.Tianjin College,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Tianjin 301830,China)
父母言教不如身教
科學家維克勒馬在一份報告中說,經常受到父母不良飲食習慣、吸煙和酗酒等不健康行為影響的青少年往往會效仿父母的行為。“我是農家的孩子,小時候,長輩們為了養家糊口也根本沒有時間來教導我們。其實,打小我們就已經在模仿長輩們堅韌不拔、勤儉持家的好傳統了”。
1、經常對您的孩子說:“你很聰明”,他(她)就真的很聰明。
2、只要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有出息的,孩子就真的會有,這就是著名的教育家皮格馬利恩效應。
3、任意責罵打罵孩子會使他喪失思考能力。
4、沒有笑聲的家庭養不出腦筋好的孩子。
5、給孩子一個獨處的空間,可養成他們思考的習慣。
6、當孩子解決難題時,不要單單指出他的錯誤,要承認并夸獎他做對的部分。
7、有人說,孩子成長的歷程也是父母們塑造自己的歷程,這是不無道理的,父母要習慣于和孩子一起成長。
8、多讓孩子動手,可以訓練他們的頭腦。
9、禁止孩子自言自語,等于迫使孩子放棄思考。
10、父母對孩子的“新發現”,要率直地表示驚奇。
11、讓孩子自由行走,有益頭腦的發展。
12、“扮演角色”可增進孩子的想象力,同孩子一道游戲吧。
13、如果孩子們跳舞、品嘗、觸摸、聽聞、觀看和感覺信息,他們幾乎能學一切東西。
在我的印象中,與父親的溝通和交流是非常少的。因為他總是非常非常忙,早出晚歸。我已經習慣了他經常不在家。偶爾在家的時候,我們之間僅限于簡單的對話。他從來沒有向我表達過什么,但是我知道,他是愛我的,正如我愛他一樣。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全部都是父親的影子。開始記事認人的時候,媽媽在外地上大學,是父親給我穿衣,做飯,送我上幼兒園,每天中午給我買一個水果做零食。整整3年時間,我都是和父親在一起,做他的小尾巴,跟他到處跑。以至于,從小到大,我對父親的感情要超過母親,總是站在父親的一邊。也許因為我是女孩子,父親和我很少說話。也正因為這,直到上了小學,才被班主任發現我聽力異常,從此父親就帶我踏上漫漫求醫路,只要有一絲希望,就奔波而去,微薄的工資都花在我身上。
聽力不好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和關懷??墒悄莻€時候,父親的事業剛剛起步,他根本無暇顧及我。而母親要工作要操持家務,疲勞而辛苦,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沒有糾正過我一次發音,沒有耐心地輔導過我一次作業。而在普校的環境中,我是弱者。我想,每一個和我類似的普校生,都有相同的感受。我從來沒有告訴過父親我在學校中的生活??墒?,在我幼小的心里,是多么渴望能得到父母的幫助和理解,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寬容。每每想起童年,心里總是遺憾,可是我不怪他們,因為他們生了我,養了我,而他們也有自己的無奈。
初二的時候,因為是青春期挺叛逆,又沒碰到好老師,我一度自暴自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父親非常痛心,但是他沒有打我,也沒有罵我,而是在出差的時候,給我寫了一封信,寫滿了對我無限的期望和對自己的責怪。感謝父親,用這封信燃起我對生活的信心和戰勝困難的勇氣。這是至今父親寫給我惟一的信。而我,也在父親被陷害,在他去接受審查的時候,寫了一封信,放在他的口袋里。我告訴他:“爸爸,要堅持,至少你還有我,還有我們。不管您是百萬富翁,還是窮光蛋,您都是我最愛的父親,我永遠都是您的女兒,永遠愛您?!边@封信支持著他走過最困難的時光,一直都在他最貼身的口袋里。在他解除審查后朋友為他洗塵,他掏出那封已經磨得毛邊的信,給他的朋友看:“看看,這是我女兒寫給我的信?!倍遥瑓s躲到洗手間,不想讓他看到我的淚水。這就是我對他的愛,就如同他愛我一樣,濃烈而深情。
初中畢業后,在異鄉求學從張家口到天津,再到北京,和父親見面的次數更少了,每次打電話也不知道該說什么,總是匆忙就掛了。但是我惦記他,他也惦記我。每次回家,父親不管多忙,總是在第一個時間里趕回家看我,然后又開始第二天的忙碌。等我開學要走的時候,總是在車上看到父親開著車匆忙而來,隔窗和我說兩句話,幫我整整東西。每次我勸他回去,他總是說等等,父親經常這樣隔窗看著我,直到車遠去,而我的心里充滿淚水。因為我看到了他疲憊的面容和漸白的頭發。我多么希望他能坐下來,和我好好說說話,我知道他這些年的不易。我知道他的苦,只是他從來不和我說。可是我的心里,哪怕只是聽他說說他的苦,我也是快樂的。因為那樣證明我長大成人了。我也可以用自己的肩膀為他分擔一份責任。
去年過年和朋友玩得晚了,回家屋子里黑黑的。我以為大家都睡了,可是一轉身發現父親在沙發上躺著。我問他為什么不去睡,他說我還沒有回來(這是我22年來第一次這么晚回家)。向他告了晚安,走上樓的時候,我落淚了。因為我感覺父親他老了,他已經不是當年那個精力充沛可以幾天不休息的父親了。多年的奮斗,他老的不止身體還有心。他已經對我,對這個家,產生了無限的依賴和留戀。就如同當年,我對他的依賴一樣。
年初回家,父親第一次和我聊天,聊到很晚,從我的出生,成長,到他的創業,艱辛,以及做人的道理和真諦。那個晚上,我幾乎是含著淚水度過的。他說他對不起我。是的,我失去了很多,包括愛情??墒俏乙驳玫搅撕芏啵钇鸫a,在父親的保護下,我遠離名利之爭,生活之累,擁有一份心如平水的生活。我懂了,原來父親想在他的有生之年,為我創造一個幸福的生活。至少,我不用因為耳朵而去為生活奔波。他想用他的努力奮斗來彌補當年的失誤。可是,他不懂,我很知足!我所需要的只是,親人的健康平安。
22歲那一年,我經歷了一生重大的挫折――失戀。也許太幸福了,所以打擊也來得特別突然,痛苦,排山倒海。當我一個人躲在宿舍哭泣的時候,百里之外的父親,突然感到莫名的煩躁。父親在得到消息的時候,迅速趕到我的身邊。那天是一個能見度非常低的風雪天,父親用20分鐘駛完了平常要40分鐘的路,趕到我身邊,帶我回家。我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我不想見任何人。那天,我發現我格外的恨,如果不是聽力,我是不是可以很幸福地擁有自己的愛情?那一刻,我想選擇逃避。父親只是過來看了看我,什么也沒說。但是,我感覺到他的沉默中還有其他。深夜,痛苦難眠,我收到了父親的短信:“孩子,我知道你是痛苦的,我和你一樣。但是你還有我,還有你的親人。所以,你不要放棄。”是的,我不能放棄。在父親最困難的時候,他也沒有逃避,因為他是父親,他有他作為父親的責任。而我是他的女兒,我同樣有我作為女兒的責任。每一個人活在世上,不光是為自己,還要為他的親人活著,都有責任讓自己的親人幸福,在任何困難中,都不要輕言放棄。
2008年5月25日唐康壯
爸爸。媽媽。
我走了。
請你們不要傷心。不要哭。
爸爸。媽媽。
我走了
我不能等你們老后。照顧你們了
爸爸。媽媽。
我走了
請把你們的愛給幸存下來的孩子吧。
爸爸。
我走了
你以后要少喝點酒。
媽媽。
我走了
你不要在去想這不幸的孩子我了。
我會自己看照顧自己的。
還有這里還有我的老師
他《她》會看好我的。
你自己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不要但心我了。
我大了。
孩子。別哭。
爸爸媽媽都不哭。
四川不哭。
中國不哭。
我們不要你照顧。
我們要你回來。
爸爸媽媽想。
想看你背著書包去上學的樣子。
孩子。孩子。
你還沒看媽媽穿你前天送媽媽的衣服咯
你怎么走的那急了。
孩子。孩子。
讓媽媽在為你加穿件衣服吧。
這樣你去天堂的路就不冷了。
孩子。孩子。
讓爸爸在為你把鞋帶綁緊吧。
這樣你去天堂的路就不滑了。
孩子孩子。孩子
在讓爸爸媽媽看看你的樣子。
因為來生我們還是一家人。
孩子孩子
爸爸媽媽愛你
你是爸爸媽媽的寶貝。
孩子孩子
這就是漫畫——重點培養。
現在的社會上,獨生子女已經越來越多,20世紀70年代,我國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政策,來控制人口快速增長和提高人口素質?,F在城市百分之九十,農村百分之六十以上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因此獨生子女的成長引起了關注。家長們越來越寵愛這些只有一個的兒女。家長們的普遍觀點是,要給孩子在智力上提高,只有學習是最重要的,品德、體育根本不必放在心上。家長們徹底錯誤了,這種想法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埋下了禍根。
獨生子女最大的特點就是“獨”,獨一無二就成為家庭的軸心,家長事事圍著子女轉,這樣會使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扭曲性格,從而形成任性、驕橫、自私的心理。從而導致犯罪。愛,給孩子帶來溫暖與安全感,使之情緒愉快,易于開發智力,促進全面發展。但嬌寵溺愛、遷就放縱,包辦代替、放棄教育、剝奪獨立。就會導致孩子經不起挫折,缺乏責任感,難以適應社會。家長過分溺愛,一味嬌慣,使子女的欲望不斷升級?,F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三口之家,而孩子又往往是獨生子女,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少,應該讓孩子過得幸福一些,特別是那些過去經歷過苦日子的人不愿讓孩子再“吃苦”。因此,對子女總是百依百順,要啥給啥,讓獨生子女成了家庭的“小皇帝”。
我們班上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下課時,有的同學說,家長已經給她找好了中學,所以他這段時間就可以高枕無憂。結果這段時間,有些同學的成績掉得很厲害。這就是家長太重視智力,而忽視了兒女的思想問題。
不少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勝過孩子自己,以至不斷給孩子增加課外負擔和精神壓力。父母這樣做無非是為了讓孩子將來考上一個好的中學,將來再考上一個好的大學,有一個美好的前途。要知道,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不可能每一個人都能上大學。必須承認人與人智力上的差別。因此,盡量給孩子提供全面發展的機會才是明智的做法。家長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是十分愚蠢的,只能給家長和孩子都帶來痛苦。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并不在于孩子將來能否出人頭地、光宗耀祖,而在于孩子的德、智、體、美能否得到全面發展,將來能否成為一個自食其力且對社會有用的人。確實,智力很重要,但如果一個人很聰明,他卻不走正路,就想馬加爵,他殺了人,別人是不會因為他聰明而原諒他的;再說了,如果這個人一天到晚什么事都不會做,再聰明又有什么用?
國慶節放假的時候,我把悠悠接回家。她過三周歲生日那天。我特意買了一整套她喜歡的樂脆餅大扎包送給她。她果然很高興,還挑出一塊最小的餅干遞到我手心里,要知道平時女兒是個小氣鬼,屬于自己的零食和玩具都被她把得死死的,從來不肯和人分享,主動送禮物給我更是連想都不要想的事。受寵若驚的我將餅干放進嘴里,津津有味地品嘗著,然后說:“哎喲!真是太好吃了,媽媽最喜歡的巧克力口味。我的女兒可真棒,以后有什么好吃的一定給媽媽留著呀!”女兒眨看水汪汪的大眼睛看了我半天。然后坐在地板上,將袋子里的餅干統統倒出來。把所有巧克力口味的都挑出來。推到我面前。當時的感覺真的難以形容,我把她抱雀懷里,輕輕在她耳邊說著:“謝謝你!寶貝!”
我忽然意識到如果父母本身不能把自己變成孩子愛的人,那么你所給予孩子的又能有多少價值呢?愛,其實是一種能力,可以讓寶貝變得寬客而善良。
我開始試著用向女兒撒嬌的方式教她去愛,以及承擔愛的責任。我知道當女兒學會用積極的行動去表達愛,并獲得接納和贊賞時,愛就在她心里發了芽。
一個星期日,我給家里做了一次大掃除,正在洗一大堆盤子的時候,悠悠抱著她的玩具熊走過來拉拉我的衣襟,說:“媽媽,陪我去外面玩!”我嘆了口氣,做出很累的樣子說:“媽媽累得腰酸背痛,卻還有一大堆工作沒有做完呢。要是寶貝能幫媽媽一起做,那就快多了,說不定我們還能用省下的時間一起出去玩呢!”她看看泡在盆里的盤子,放下手里的玩具熊,挽了挽表袖就幫我洗起來,她一邊洗還一邊對我說:“現在我也是媽媽了?!彪m然她幫我洗過盤子之后,打掃戰場用了將近半個小時的時間,但是我看得出她第一次感覺到自己被需要,并且很享受這種感覺。當天晚上,老公回采的時候,女兒忙著將自己的“好人好事”告訴給爸爸聽,并且還主動給老公倒了一杯水,當然得到夸獎的她更加得意了。
半個月后的一天,老公出差了,因為天氣突然轉涼,我有點輕微發燒,母親就帶女兒一起過來照顧我。正躺在床上休息的時候,我聽到門“吱”的一聲,看到女兒躡手躡腳地靠過來。我故意瞇起眼睛,裝成很嚴重的樣子,拉住她的小手說:“媽媽今天很不舒服,沒辦法陪寶寶一起玩了!寶寶出去和外婆玩吧!”孩子站在我床邊看了一下就走了。
暈暈地正睡看,忽然覺得有人在推我,我睜開眼睛,悠悠正一本正經地用手在我額頭上試著,看到女兒戴著的超大口罩里露出一張關切而焦急的臉,她指著床頭的一碗粥,說:“媽媽。外婆說過了要先喝粥,再吃藥,病才能好得快!外婆還說了,只要戴上口罩我就不會生病了!”我真的是又驚又喜,竟然不知道她什么時候回關心別人了。喝了粥,吃完藥,我又暈暈沉沉地睡過去,當我再次醒來的時候。發現她像小貓一樣偎在我懷里,睡得正香。隔著口罩,我在她臉上輕輕吻了吻,眼睛濕潤了。
在我生病這幾天,雖然母親怕她被我傳染,不允許她離我太近,但是她卻經常趁母親不注意和我擠在一個被窩里,有時候還纏著我,讓我講故事給她聽。我知道,孩子的關心不可能持續很久,這并不是說她不夠愛你,而是她的能力還不夠成熟,所以我會盡量寬容她在給我喂藥之后,完全忘記了病人還需要安靜休息這件事。
這次暑假里,我到海南去旅游了,那一直是我夢寐以求的旅游勝地。
海南是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喜氣洋洋、美輪美奐的好去處。我們先去的是萬泉河竹筏漂流,當竹筏在水面上漂著,就讓人感覺到一種輕飄飄,順風順水的滋味。我坐在竹筏上,撐著一把遮陽傘,向遠處眺望。哇!真是美麗極了!遠處的山是那么高大雄偉,又是翠流,碧綠一片,好像是一大塊完美無瑕的翡翠,在湖水的“功勞”下,顯得波光粼粼,一副生機勃勃、活力自現、美不勝收的樣子,真是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啊!突然,不知是誰搞的惡作劇,把水全都噴了過來,害了我變成了“落湯雞”,全身濕淋淋的。我心中的怒火燃燒,打算“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但是沒有打仗的武器,所以只好善罷甘休。這次漂流真是讓我見識了山清水秀的風景??!
大家有沒有去過猴島?那里可有3000多只猴子,而且品種不一。每只猴子都有自己的“工作”,瞧,有的在樹枝上蕩秋千,邊蕩還邊扭迪斯科;有的蹲在空地上,抱著自己的心肝寶貝,一會兒環視四周,看看有沒有敢欺負它孩子的人,仿佛它是一名偵探兵;有的又站在地上,伸手向人打招呼,表示它們的熱情;有的躲在樹上,偷偷地窺視著客人們的到來;有的托著腮,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它們形態各異、千姿百態。有一種猴子叫做“流氓猴”大家可能只聽說過流氓兔(卡通人物),并沒有聽說過“流氓猴”。之所以把它們關起來,是因為它們放肆地玩弄旅客,所以將它們關在猴島的監獄里,還給它們取了個名字:“流氓猴”。
海南的沙灘真是美麗無比。沙子軟軟的,暖暖的,好像是在給我做免費的腳底按摩。向遠望去,只見海和天都融為一體,給人一種潔凈的感覺。我在沙灘上行走,真舒服呀!我玩起了沙子,我把自己的鞋子埋了起來……
海南,我愛你!海南,我愛你!
一晃三年的時間過去了,工作中,我用我最大的熱情去做好每一件事情,真誠的面對家長,真心的面對孩子。記得第一、第二年我帶的是小班,第一次面對這些孩子們,我感到有些新鮮、好奇。剛帶他們的時候,我有點不知所措但又非常想做好這份工作。不知所措是因為第一次接觸這么小的孩子,他們的哭鬧又讓我感到揪心,我不知道怎么做他們才能聽我的話;想做好這份工作是因為我是一名幼兒園的老師,這是我的責任,孩子們需要我去引導他們??捎械臅r候,特別的累,委屈的時候,也想哭。但當我面對無數張純真的笑臉,面對一雙雙純潔無邪、充滿信任的目光,我又感到很幸福。所以,我要付出我的愛給孩子們。
開學幾天了,雖然也有認識的小伙伴,但對于膽小的趙昕蕾小朋友來說,與老師直接交流還不是很適應,很害羞??磥硪膭钏竽懕磉_自己的意愿,首先就要爭取她的信任,成為她的好朋友。
今天趙昕蕾像往常一樣自由翻閱著自己喜愛的圖書。我建議小朋友看完了圖書之后,覺得自己的那本很好看,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交換看。趙昕蕾翻閱起《大頭兒子小頭爸爸》,還玩得蠻有意思的。我就趁此機會問她:"這本書好看嗎?"她說覺得很好看。由于這幾天我給予了她特別的關注,因此她也開始和我聊天。小班的孩子突然要接受一個新環境,開始時總會不適應。但經過幾天的相處,特別是感受到新老師和的關注、小朋友之間的玩耍,漸漸喜歡上了這個集體,愿意和小朋友們交流、樂意打開自己的心扉。
在集體閱讀《春雨》的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閱讀完圖書后,大膽地運用不同形式創編故事的結局。然而在今天的繪畫活動中,趙昕蕾居然把上次故事的內容創編進來了,她畫了春天下雨時的情景,還畫了小河,河里有小魚、水草等。幼兒在熟悉故事情節和角色特點基礎上,嘗試創造性地運用繪畫來續編故事或創編故事。她在繪畫的過程中是愉悅的、投入的,也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畫??磥砗⒆訉D書閱讀有了更大的興趣了。趙昕蕾在幼兒園里對閱讀活動的這些進步,是她自己努力的結果,但我們老師仍需不斷地用愛心和細心去與孩子們交流溝通。
今天一早,趙昕蕾就高高興興地拿著一本書走到我的身邊,說:"周老師,今天我帶了一本書過來,我要老師講給小朋友一起聽。我支持地點點頭。看來這個孩子喜歡我了,我用我的愛感染了她去接受這個集體。
帶大班的孩子們,又讓我有新的收獲。大班的孩子已經有了對知識的強烈渴望,他們已經有自己的想法與思維,而且還會與你辯論一些事情,對事物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他們不僅僅只是喜歡我的撫摩,他們還會把一些知識和道理用他們喜歡的語言來告訴我。帶大班的孩子讓我感覺到孩子們的智慧,需要老師的引導,老師是他們的領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