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現代短詩摘抄范文

    現代短詩摘抄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現代短詩摘抄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現代短詩摘抄

    第1篇:現代短詩摘抄范文

    積累過程不是知識的簡單堆砌,不是經驗的雜然相陳,而是一個動態的實踐過程。有的老師不顧學生的興趣愿望,以自己的好惡代替學生的自主選擇,把積累變成硬性灌輸的過程;有的老師則切斷記憶儲存與理解、感悟、鑒賞的聯系,把積累變成孤立、機械的記憶活動。如此這般,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喪失殆盡。

    如何激發學生積累的興趣與愿望,進行有效積累,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引導學生快樂而有效地積累。

    一、激發興趣

    “有豐富的語言積累”[1]是語文教學重要的目標之一,是全面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基礎。實踐中,我們常常是注重督促學生進行積累,而忽視用興趣去培養學生的積累習慣,語文積累也往往因學生失去興趣而不幸夭折。為什么要讀要抄(背)?為什么抄(背)這些而不是那些?只籠統地說對語文學習有好處是不行的。硬讓學生“積累”往往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要使學生語文積累具有長期性、實效性,而不是“被積累”,這就要求我們用興趣去培養學生的積累習慣。巧妙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為積累的對象所吸引,產生讀、背、記的需要和欲望,積累才會有內驅力。因此,教師要善于欣賞積累。任何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贊同與認可,這是人的情感需要。教師要給予孩子充分的認可與欣賞。比如,可以在積累本上和孩子們交談,孩子們往往非常樂意;用各種卡通圖案給孩子們批改積累作業,孩子們欣喜若狂;當眾曬曬他們的積累本,互相欣賞,他們一臉燦爛。誰積累的詞多,誰寫的句子最精彩,誰畫的圖最有創意,誰的字跡最工整,甚至是誰的積累本保護得好……在互相的學習與欣賞中,孩子們其樂融融,不僅有知識方面的享受,更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習與借鑒。贊美猶如陽光,有了恰當的激勵和評價,才有可能讓學生保持興趣,產生自覺積累的行動,從而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

    于永正老師說:“要讓學生多攢錢——積累語言。”說得多巧妙。攢錢不是一天的事,想變成富翁只有靠每天的勤勞。因而,我在班里見縫插針開展“每日一句”小活動讓孩子攢些“零碎小錢”。按照學號,每天一人一句精短詩詞或名言警句抄在黑板一角,全班孩子利用上廁所、交作業的時間就可以背誦,實現見縫插針隨時隨地學語文。有時,我們還會舉行擂臺賽,曬曬誰的“積蓄”多,比比誰是“花錢”高手……這樣化整為零,內容少,容易記,降低了難度,學生不感到這是負擔,沒有了畏難心理,而且符合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孩子們這樣一天積攢一點,總有一天會慢慢成長為語文素養的小富翁。

    積累是為了調度,為了應用。不是為積累而積累,而在于充實,在于提升。人教版語文教材每一個語文園地里都有一個《詞語盤點》,歸納總結了整個單元的重要字詞。《詞語盤點》對于孩子來說非常枯燥,幾十個詞記起來又多又麻煩,幾乎沒孩子喜歡,但老師又不能不重視不教。我在教學時就“變換花樣”讓詞語豐富生動起來,拓展生硬詞語的鮮活內涵。如本學期,我上完四上的第二組后《詞語盤點》后,讓學生用上其中的詞語開展“我是蟋蟀”“爬山虎的自述”的說話練習。這種詞語的積累方法很有趣,學生在無意間理解并運用了詞語“隨遇而安、毫不可惜”等詞。然而,這種方法不僅是理解詞語這么單純,學生口語交際、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也都得到提升。學完第三單元的《詞語盤點》后,我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編寫自己喜愛的童話或故事,這應該是把詞語學厚的最佳捷徑,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了詞語,學會了運用詞語。

    二、誦讀內化

    誦讀是傳統語文教育的寶貴經驗之一,也是語文積累學習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不僅直接對語言積累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而且對文化積累、思想積累有著深遠的影響。傳承華夏文化精髓的典范著作,涵泳了歷代文人深厚的情感積淀,寄托了他們的理想追求,包蘊了他們的思想精華。閱讀他們的著作,就是與他們構成心靈上的溝通與情感上的交流。這種人本相融的閱讀境界,所帶來的穿越時空的情感共鳴,可以升華學生的美好情操,進而提升他們的人格境界。

    除了在閱讀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文本對話,誦讀體驗外,我們還可以專門開展誦讀活動,引導學生誦讀感悟,鞏固積累,從語言中尋找中國文化的精神,是從語言的酒窖中發酵出中華思想的芳醇。通過朗讀、誦讀、背誦,通過感知、把握、體味、揣摩,通過與大師對話、與生活對話、與文化對話、與心靈對話,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豐富學生的語言材料,建構學生的語言模型,增加學生的文化底蘊,培育學生的悟性和靈性,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欣賞和表達的水平,進而移人性情,涵養人格。我們四年級針對學校的大課間著手落實“經典誦讀”活動。老師們從網上精選名家名篇的音頻、視頻朗誦,或普通話朗讀好的老師自己錄制,并將作品打印發給學生,引導孩子閱讀、誦讀,從聲音、文字多方面進行語言積累。所選的文章無論是語言文字,還是篇章結構、思想內涵,都堪稱經典并適合四年級學生,如《春》、《和時間賽跑》、《我的母親獨一無二》等。

    針對孩子的“三分鐘熱度”,采用豐富多彩而又具有實效性的組織形式更有利于幫助他們對積累實踐保持持久的興趣。詩歌誦讀、美文朗誦會,舉辦講故事比賽、閱讀競賽等活動都使枯燥的積累增強了吸引力,學生在活動準備、組織、實施和總結中輕松愉快而又有目的地進行某一方面的積累和語言實踐,使積累成為自覺的行動。

    丹麥語言學家斯培森曾說:“學習語言需要背誦,常常背誦才能使所學的詞語、句子在記憶里生根。”[2]背誦也是一種積累,可使經典積淀、內化為自己的情感經驗和知識儲備。小學階段是人的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黃金時代。圍繞積累背誦,我經常在班上開展一些小活動,如詩句開火車、歇后語接龍、開心辭典問答、背誦小能手評選等。學生在這些活動中興趣盎然,熱情高漲,競爭的機制讓他們不斷地主動背誦積累,甚至還能自主延伸。

    三、拓展內涵

    一講到積累,也許有人認為是一件很簡單的事,無非就是摘抄好詞好句罷了,于是天天布置積累作業,學生天天隨意弄來一些詞句敷衍老師,長此以往,學生喪失對積累的積極性。所謂的“積累本”就成了“抄寫本”。因此我在思考,可不可以有這樣一種作業,以每天持續的閱讀和積累為杠桿,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挖掘靈氣,培養個性?有沒有一種作業,裝載著孩子的喜怒哀樂,填補了孩子的精神空白?因而,我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你們想要怎樣的積累本?積累本你們想積累什么?可以摘錄好詞佳句也可以記錄當天時事新聞、可以寫下心靈感受也可以發發牢騷提提意見……“積累”的內涵拓展開來,孩子們真是創意無限。于是,我給他們歸類為三個版塊:“閱讀版塊”記錄好詞佳句及讀后感,培養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新聞版塊”記錄當日新聞幾條,可以做簡單點評,開闊學生視野,培養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責任意識;“心靈版塊”記錄當日小事,寫寫小想法、小意見。每個人可以給自己的版塊起個性的名字,如“書海漫游”、“書房齋”、“每日關注”、“小眼睛看世界”、“心靈驛站”、“快樂休閑吧”等。當然也可以給積累本幾個好聽的名字,如“航行日志”、“我的七彩空間”等。另外,自己也可以根據喜好增加其他版塊,如笑話、故事、歇后語、軍事、名人等。這個“五花八門”積累本由學生自己設計,給欄目版塊配插圖,勾花邊,實現我的作業我設計,快樂無限。

    學語文要使“輸入”遠遠大于“輸出”。有關研究表明,學生的閱讀量只有達到課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語文能力。語文教材每組課文都有一個主題,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相關主題適量拓展,進行主題閱讀教學。一般利用課前預習和課后延伸兩個環節,讓學生搜集和閱讀相關文章和材料,由內而外,整理和拓展課外資料,使積累內容切合學生需求,做到有效的課外積累。指導學生運用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課外閱讀,達到課內得法、課外受益,再反過來鞏固和促進課內學習的效果。如學完“名人”單元,推薦孩子閱讀《名人故事》,舉辦“講名人故事,學名人品質”比賽。學過《蟋蟀的住宅》一課,和孩子們一起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了解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為培養觀察能力,引導孩子們一起泡豆子、種蒜苗,寫觀察日記;學完“歷史遺產”單元,讓孩子們收集我國歷史遺產的資料進行交流,閱讀名人游記,舉行“世界遺產我知道”手抄報展、“保護歷史文物我們該做些什么”社會小調查等活動。學習“童話”單元,孩子們課外廣泛閱讀了中外著名童話:《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王爾德童話》、《嚴文井童話》、《葉圣陶童話》、《鄭淵潔童話》等,還開展了寫童話、演童話、“我喜愛的童話人物”評選等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這種依托教材的課外延伸和拓展既服務于課內,又符合學生的知識結構特點,迎合他們學習的興趣和需要,使課外積累成了自然而然的事,積累的效果也不言而喻。

    四、引向生活

    如果僅僅把“語文”理解為“語言文字”,視野當然就很難開闊,“語文”豐富的文化內涵就不會受到重視,“語文”本應有的對自然、社會、人生的關注就會被忽略。這樣的語文積累只能造就出唯書唯上、缺乏靈性的“書呆子”,卻很難培養出富有個性、充滿創造欲望的現代公民。真正學好語文,功夫在課外。有關資料表明,學生語言的積累50%左右來自課外。生活實踐是我們學習語文最大的舞臺。

    低年級學生都會有一個“采蜜本”。學完對子歌之后,便布置學生回去收集對聯,孩子們興趣很高,樓上樓下跑個遍,還要家長帶著到其他小區去收集;學完《啄木鳥》便讓孩子們收集一些飛鳥的名稱,并且畫一畫;學完《我愛我家》這一課就布置一個系列作業,一是就讓孩子們收集人物的名字;接著看看自己班級里有哪些好朋友,學校里認識多少位老師,樓上樓下有哪些鄰居,把他們的名字記下來,拿到班上和同學交流,看誰記得名字最多。為了鼓勵孩子們識更多的字,老師們引導學生在家里觀察自家有哪些家用電器,然后把它們記下來;到超市里去看看,記一記自己愛吃的食品、飲料名稱,自己愛玩的玩具名稱;把街道名稱記下來,記一記自己最喜愛吃的菜。通過這一項工作,增大了孩子們的識字量,孩子們確確實實豐富了自己的詞匯庫,更重要的是培養了自主識字的能力和在生活中學語文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3]語文老師要指導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讓學生體會、感受、理解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從實踐中積累生活經驗、寫作素材。

    三年級時,在開展“中華傳統文化”語文實踐活動中,我先讓孩子們收集整理中華傳統文化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然后鼓勵孩子走進生活實踐,進行積累。有的孩子采訪了編中國結的阿姨,了解中國結的淵源及制作;有的專門去了老年大學了解自己爺爺學習國畫的知識,介紹給全班同學;有的則請到了上藝校姐姐到班級示范怎樣剪紙……孩子和家長還專門聯系了農村的豆腐坊參觀,了解家鄉的傳統食品——豆腐。孩子們在實踐活動中獲取了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興趣盎然,收獲頗豐,寫出來的作文更是有滋有味。其實,我們每天上因特網、聽廣播、看電視、讀報紙、參加活動、與人交談……都在不斷地接觸新的語言材料,一切言語交際的場合都可以成為學習語言的環境。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學生從小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材料、語言經驗,才能有良好的語文素養。這正如郭沫若所說:“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這是新課程所要求的,也是每位語文老師所要實現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碩果.豐富小學生語言積累的幾種途徑[J].閱讀與鑒賞,20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性生话视频|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2021成人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女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欧美e片成人在线播放乱妇|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91成人高清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成人污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资源|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www.国产成人| 亚洲人成人77777在线播放| 免费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天天在线天天看成人免费视频| 污污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红楼遗梦成人h文完整版|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亚洲欧美精品成人久久91|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成人h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自拍| 国产成人www|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