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療影像智能診斷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醫院;臨床;計算機;軟件;電子病歷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94-0209-02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計算機軟件技術已滲透到醫院臨床及其管理的各個領域,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使用計算機獲取、存儲、傳輸、處理各種診療和相關信息,提高了醫院的整體醫療水平和工作效率。臨床醫療、檢驗檢查,影像診斷、醫院管理等各部門,都在以各種規范為依據,實現業務處理數字化、自動化。計算機軟件已成為醫院臨床日常工作及未來發展的重要組成,醫院信息化建設已成為臨床醫院現代化的標志。
1 計算機軟件在醫院中的應用現狀
1.1業務處理系統自動化
實現門診就醫、住院各科室業務處理流程自動化。如門診病人用IC卡掛號一卡通,病人信息傳輸到相關科室自動化;各科醫生給予診療檢查,項目傳輸到影像、檢驗科室自動化;各科室完成檢查,傳發報告自動化;醫生開電子處方、劃價收費、藥房發藥自動化,實現門診病人就醫流程自動化。住院時則住院床位、醫囑處理、藥庫管理、費用結算、管理流程自動化;以及后勤物資,器械設備、財務管理、人力調配等后臺支持部門業務處理過程自動化,從根本上解決病人看病難的問題。當前進行的醫院信息化建設,將會使各醫院調整到最佳運行狀態,真正體現以病人為中心,以醫療信息為主線,提高醫院的工作效率和醫療水平。
1.2醫院電子病歷管理系統應用
電子病歷又被稱為基于計算機的患者記錄。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是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醫院信息化建設重點將轉向臨床信息系統,電子病歷是核心技術平臺。電子病歷是指醫療機構內部支持電子病歷信息的采集、存儲、訪問和在線幫助,并圍繞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提高醫療效率,而提供信息處理和智能化服務功能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既包括用于門(急)診、病房的臨床信息系統,也包括檢查檢驗、病理、影像、心電、超聲等醫技科室的信息系統。電子病歷并不是簡單地將傳統的紙張病歷進行電子化,而是反映了患者整個的醫療過程,儲存了患者全部的醫療信息,包括病史、各種檢驗檢查結果和影像資料,是對個人醫療信息及其相關處理過程綜合化的體現。它的發展方向是實現患者一生的全電子病歷。
醫院的核心業務是醫療護理流程,醫生和護士工作站是臨床信息系統的關鍵,整個診療流程對信息系統高度依賴,為保證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國家制定了電子病歷系統應用分級評價方法和標準,用系統化、規范化標準管理診療流程,用電子病歷和臨床路徑來規范醫療行為。醫院通過病歷內容、診療原則、合理用藥、書寫審簽、感染控制等關鍵進行病歷質控管理,以各種規范為實現依據,以智能化和信息化為技術支撐,實現基于電子病歷的臨床醫療質量管理,保證了病人醫療安全,提高了醫院醫療質量與工作效率。
1.3計算機在臨床影像檢查、圖像存儲傳輸方的應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發展,醫院影像設備不斷更新,從普通x線到計算機x線攝影、數字x線攝影、多層螺旋CT、核磁共振 、及PET影像、窺鏡圖像、圖像存檔和傳輸系統,迅速用于醫院臨床[1]。臨床診斷需要的影像很多:病理切片圖像、X射線圖像、CT和核磁共振掃描影像、核醫學影像,超聲波掃描圖像、窺鏡圖像等,臨床診斷離不開醫學影像,而醫學影像的處理必須由成計算機完成。醫學圖像處理分析借助于計算機軟件、圖形圖像學技術, 用虛擬切割、圖像融合、圖像三維重建等方法,使圖像的質量和顯示方法得到改善。這不僅可以基于現有的醫學影像設備來極大地提高醫院臨床診斷水平,而且開拓了新的治療領域,如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影像引導介入治療,外科醫生根據影像,用可視化軟件技術對三維人體模型進行仿真手術。
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是實現醫學圖像信息管理的重要條件,通過連接影像、超聲、內窺鏡等所有成像設備,實現全院范圍內的影像檢查流程管理、影像數字采集、影像診斷報告、數據歸檔存儲、網絡信息等功能,使醫生、病人能隨時隨地獲得所需要的醫學圖像 。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是一個涉及影像醫學、數字圖像、計算機、軟件工程、圖形圖像的綜合及后處理等多種技術,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先進技術系統。由于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的應用,臨床醫學影像已經實現數字化存儲、傳輸和閱讀,進入遠程影像的時代。
1.4檢驗信息管理系統
檢驗信息管理系統將醫院檢驗儀器與計算機組成網絡,使得檢驗的各個環節智能化、自動化和規范化,實現自動采樣、自動分析、自動數據處理及檢驗報告審核、打印分發檢驗數據、操作過程自動化。提高了醫院檢驗科的整體管理水平,提高了檢驗質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完成日常臨床檢驗大量的數字化工作流程,實現醫療檢測智能化。
1.5監護信息系統應用
監護信息系統已多在臨床使用,可分為普通監護信息系統、重癥監護信息系統、手術監護信息系統、急救監護信息系統,分別連接各類床邊心電監護儀、呼吸機等設備,收集實時監護信息,利用計算機對監護信息的儲存顯示,實現病人臨床監護的數字化管理。臨床監護系統涉及到對心電、腦電、心功能及呼吸、脈搏,心跳、體溫、血壓等生命體征的監護,也需要對護理輸液、尿濕等方面自動報警及昏迷病人定時改變等遙測遙控功能。
1.6文獻檢索系統
利用計算機軟件數據庫技術及網絡對醫學圖書、期刊各種醫學資料進行管理。通過關鍵詞即可迅速查找出所需文獻資料。各醫院文獻檢索系統還包括本院內圖書館藏書,期刊檢索。利用醫學知識庫、國內相關醫學文獻檢索系統等檢索醫學文獻,通過網絡訪問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等,快捷方便。
2 醫院臨床計算機軟件技術應用展望
2.1虛擬手術和手術導航系統
在給臨床病人進行真正手術前,進行虛擬手術。虛擬手術是一個涉及軟件工程、機器人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臨床醫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挑戰性課題。據虛擬現實技術,醫生做手術不再像以前那樣憑以往經驗,醫生可以將病人各部器官影像顯示病變的實時數據,由計算機進行三維重建,建立一個與真實人體完全相同的虛擬立體圖像[2]。如可以用腦核磁共振圖像,在計算機上重建一個三維腦的模型,按人為要求使腦旋轉,展現出希望看到的內部腦組織,在醫生走上真正手術臺之前,能夠事先接觸到與真實病人相似的手術區域、病變組織及周圍血管神經,選擇最佳手術路徑,制定合理手術方案,提高手術成功率。將來,可建立計算機輔助手術導航系統軟件,使術前虛擬手術常規化簡便化,使傳統的外科手術可以更加精確。
2.2遠程醫療和遠程手術
遠程醫療是指用計算機軟件和信息處理等技術,跨越空間的限制,遠距離地傳遞聲音、數據、文件、圖片的醫療系統。遠程醫療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誕生。現在的計算機技術則使其服務范圍更廣更快捷。遠程醫療技術包括最初的電話遠程診斷、電視監護到通過應用高速的網絡技術實現圖像、數字和語音的傳輸,進而可以進行實時的語音和清晰的圖像交流。不需要長途跋涉,就能夠咨詢專家,遠程醫療網使偏遠地域的人群、海島或艦船上的傷員接受到異地專家相同的服務。不同地區的醫生,可依據遠程網的信息,同時聯網對一個患者進行會診,制定精確的方案,而且能實現遠程家庭監護。將來,結合計算機軟件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機器人等技術,醫生能在千里之外對患者實施遠程手術治療,通過計算機進行虛擬手術操作,遠程干預指令安置在手術現場的機器人精確完成手術[2]。當然,遠程手術技術和設備的要求非常高,但將來技術成熟且推廣時,將為人類醫學帶來無盡福音。
2.3建立全方位高速信息通道,實現智能醫療服務
建立全方位高速信息通道,將打破現有的局域性信息孤島,使人們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同時進行聲音、圖像和數據交流,接受全方位醫療服務。將計算機軟件技術、衛星通信、遙感遙控、全息攝影、光纖電纜、電話電視、計算機等現有功能融為一體,實現跨領域、跨局域的高速互聯互通。高速信息通道可最大限度利用醫療衛生資源,如網上教學、社區醫療、醫院系統聯網等,使專家的知識成為全人類共有寶貴財富。它的建成將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將改變醫療衛生行業的現狀和醫院管理模式,如重大疾病可組建包含內、外科和影像醫生、計算機專家、循證醫學專家的新科室等。各種醫療資源共享將不再局限于一所醫院一個地區,而是擴大到全國三級、二級、一級醫院、社區醫院,小至家庭個人,大至全人類,智能化醫療以融入世界的方式運行,醫療效率將得到提高,失誤將被降低,治療將實現最好結果。全方位高速信息暢通時,全方位醫療服務將會實現,將創造出一個高速的智能醫療服務的新時代。
3 結論
計算機軟件在醫院廣泛應用是醫務工作者的歷史機遇,數字化醫院建設是醫院改革的必然選擇,信息化是實現醫院科學管理,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的必要途徑,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是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保證。計算機軟件發展促進了臨床醫學發展,給醫院醫療工作帶來新的活力,今后,將會進一步促進醫療技術高智能化,高精確化,提高人類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坤成.醫學影像學技術現狀和學科發展展望以及本刊的定位.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1,27(1).
[2]李華才.虛擬現實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與展望.中國數字醫學,2009,4(5).
[3]劉偉.計算機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淺論.中國科技信息,2011(9).
[4]吳奇,程薇曦.虛擬現實技術在醫學手術中的實現與應用.重慶醫學,2008,37(21).
目的:探討放射科現代化設備的保養及維修管理措施,提高設備使用效率,降低設備運行成本,確保影像質量及醫療安全,提高醫院診療水平。方法:建立放射科設備使用、保養、維修培訓等各項制度,加強培訓,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對放射設備開展穩定性檢測、校準、預防性保養及維修管理。結果:放射科現代化設備保養、維修管理制度化、現代化,適應當今醫院放射科現代化設備保養及維修管理工作。結論:放射科現代化設備保養及維修管理工作與時俱進,確保其安全、穩定、高效運行,延長使用壽命,提高設備使用效率,保證影像質量,提高診療水平。
〔關鍵詞〕
放射科;現代化設備;維護;管理
隨著科技進步,放射科X線設備的現代化,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從傳統X光機投照,膠片沖洗到CR、DR、床頭CR、DR、頭顱CT、全身CT、螺旋CT、多層螺旋CT、雙能CT、能譜CT、雙源CT、床頭CT。介入放射學的開展,直接診斷、治療,在大型醫院已經成為臨床科室。放射科設備出現故障,可以導致醫院某些科室無法正常運行。現今大型醫院會有多臺相同設備同時運行;但對于較小規模的醫院不會有多臺相同設備,一旦設備出現故障,則會使醫院診斷、治療受到相當大影響,因此加強放射科設備的保養、維修管理至關重要。現將我院放射科現代化設備的保養維護總結如下。
1放射設備傳統保養、維修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放射科設備不斷更新提高,對臨床診療的影響不斷上升,臨床對其依賴越發緊密,放射科設備的技術水平,現代化程度,智能化,集成化,網絡化水平不斷提高,傳統的保養、維修管理模式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原來放射科設備多為機械化、電氣化,設備科工程技術人員憑所掌握的機電知識及經驗對小的機械,電路故障能夠維修,而且原來的設備多較為耐用,精度不高;對保養維修,環境,操作要求較簡單,故障易發現,多為故障性維修。而如今放射科現代化設備技術水平,智能化、集成化水平不斷提高,且價格昂貴,傳統保養、維修管理模式不再適應,這就要求醫院及放射科管理者轉變保養維修管理模式,保證放射科現代化大型X線設備安全,高效,低成本運行,從而確保醫院診療工作正常開展。
2現代放射科設備保養維修、使用存在問題
原來放射科設備多為機械、電氣設備,操作者簡單培訓即可上崗,維修者也多為掌握機械、電氣維修知識及具備一定經驗即可解決一般問題;現代大型X線設備科技水平,智能化,集成化水平很高,而且技術發展,更新很快,軟件、硬件技術水平高且技術壟斷保密,廠方也不培訓保養維修知識,設備操作復雜,自主保養、維修難度非常大;設備供應方在人員技能培訓方面常常顯的不足[1],工作中使用人員操作程序不規范,不僅增加了大型X線設備的故障與損害概率,而且導致圖像質量下降,影響了工作效率。傳統保養維修工程技術人員面對現代化大型X線設備故障束手無策,傳統維修技術人員機電知識及經驗已不能適應現代化大型X線設備的高技術水平的軟硬件保養維修工作;保修期內,廠方定期跟蹤保養升級,保修期后自主保養、升級、維修難度很大,幾乎不可能,有時需購買保養維修服務。此時科室平時也要做好必要的維護,以降低設備故障率,減少維修耗時,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3現代放射科設備保養維修、保養管理
3.1建全制度完善的制度是有效開展醫療維護工作的“基石”[2],放射科建立了完善的設備保養,維修制度,制定了《CR保養、維修制度》《CR操作規范》《DR保養、維修制度》《DR操作規范》《CT保養、維修制度》《CT操作規范》《C型臂保養、維修制度》《C型臂操作規范》等制度,制定放射設備保養、維修、使用及管理規則和監督機制;使工作人員職責分明,有章可循。特別注意的是:X線設備不能在帶有易燃混合氣體的環境下進行操作使用;只允許專業人員和經培訓人員操作X線設備。針對每臺設備制定保養計劃,保養計劃包括常規檢測及定期保養。常規檢測:圖像質量測試,照相機測試,功能測試為日常測試;穩定性測試每月進行。定期保養分為安全性檢測、預防性保養、質量和性能檢測及更換易磨損部件;局部保養每6個月1次,全面保養每12個月1次。安全性檢測包括系統輻射防護設備、緊急關機按鈕、防護性導體、系統運動、附件,每12個月1次;預防性維護包括機架及檢查床,每6個月1次;質量和性能檢測為整個系統包括圖像質量和系統參數,每6個月1次。
3.2加強崗位培訓放射科工作人員要進行崗前、崗中培訓,加強業務學習,掌握相關設備使用、維護知識,放射科有新設備購入時,及時要求設備供應方對相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學習相關保養維護知識。隨著影像技術快速發展,大型X光影像設備不斷推陳出新,成像質量不斷提高,但在獲得滿足臨床診斷優質圖像的同時,患者接受X線輻射劑量也大幅增長[3],降低輻射劑量也越來越受到醫療界乃至全社會的關注,降低輻射的同時也減少了X線設備的損耗,延長設備使用壽命,降低使用成本,工作人員要加強輻射知識培訓,取得上崗證,而且要進行CR、DR、CT、C型臂操作培訓,同時進行參數優化培訓,在保證臨床診斷需要影像的同時降低優化參數,使工作人員知曉參數不是憑借經驗,而是科學制定的,要嚴格掌握設備參數的設定。
3.3加強管理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值班人員定崗,定責,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每天做好設備表面清潔,控制機房溫濕度在正常范圍,調節在溫度18~22℃,濕度40%~60%,并打開空氣凈化器;遵守設備制造商提供的關于設備操作、維修、保養和維護的操作說明。觀察機器在開機、操作及關機過程有無異常,出現異常情況及時與維修技術人員聯系處理,嚴禁私自拆卸、維修,并做好記錄。維修保養時必須遵守一般ESD(靜放電)指令,必須切斷電源并等待2min;注意細節,為防止火災只能更換相同型號和電阻率的保險絲。放射設備保養維護記錄表登記每臺設備的名稱、型號、序列號、參數、開始使用時間及保修期。制定設備的日常保養,維修計劃,專人負責保養、維修和登記,包括保養登記,預防性維修登記,報修登記,維修登記,維修效果登記,故障原因登記,維修方案登記,以便掌握每臺設備的運行狀況。
加強監督:科室人員責任心、操作技術參差不齊,工作中要加強監督,嚴格落實放射科設備的保養和維修制度,發現技術問題加強培訓,責任心問題要加強教育,使其了解設備維護的重要性,從心理上重視現代化設備的保養、維護。同時重視放射科環境管理,減少室內人員流動,防止產生過多灰塵、靜電,影響散熱,損壞線路及影響機房溫濕度控制,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提高設備使用效率,保證影像質量,提高診療水平。近年來,醫院規模不斷擴大,治療范圍不斷擴展,臨床診療需求及患者要求不斷提高,X線影像診療在臨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工作中廣泛應用,成為醫學檢查中一項不可或缺的手段,并提升了臨床診斷治療水平,推動醫學的進步。這使得放射科現代化設備的保養、維修管理工作提上重要日程,在當今醫患矛盾突出,診斷、治療從傳統醫學,循證醫學,到精準醫學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放射科設備要由傳統的故障性維修轉變為符合放射科現代化設備的預防性保養、維護。因此需建立完善的的制度,加強相關人員業務、素質的培訓,不斷提高工作人員設備保養維護的意識和技能,科主任加強監督、指導,隨時檢查工作人員對機器的操作、維護是否到位,各項記錄是否及時準確,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規范的管理減少了放射設備故障的發生,保證了設備安全、穩定、高效運行,確保了患者及時檢查、治療。
[參考文獻]
[1]王智文.預防性維護在醫院醫療設備管理中的應用體會[J].醫療裝備雜志,2015,28(8):77.
[2]黨秀平.淺談醫院醫療器械管理維護[J].醫療裝備雜志,2015,28(3):71-72.
關鍵詞: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習生;人文精神;人文教育
臨床實習是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以下簡稱影像醫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由學生向醫生角色轉變的重要時期,是進一步加深其對職業操守和人文關懷認知與內化的時期,也是大學教育階段對他們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最后一個強化期[1-2]。這一階段培養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未來影像醫學隊伍的人文素質。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影像醫學發生了革命性變化,逐步由解剖影像進入功能影像、分子影像時代,不僅大大提高了影像診斷的精準性,對現代醫學模式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科技萬能”“技術至善”主義的張揚,導致了人文精神在影像醫學中逐漸邊緣化,醫療行為變得機械化,影像科醫生關注的只是疾病的診斷,而忽視了影像醫學的社會性和人文性,甚至出現一些非人性化的現象,如“只見病,不見人”“只看圖說話,不對患者說話”等。因此,在影像醫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在實習階段加強影像醫學生人文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影像醫學生實習階段人文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初步探索。
1在影像醫學生實習階段開展醫學人文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1醫患關系物化,學生離患者越來越遠
影像診斷需要借助儀器設備對患者進行檢查,由于醫技人員與患者之間有儀器設備“第三者”介入,醫患之間常常缺乏必要的交流,多表現為檢查期間患者只與操作儀器設備的技師“一過性”見面,而與診斷醫生“不見面”。在影像醫學臨床實習中,帶教教師往往只關注學生設備操作及診斷技術等專業方面的技能訓練,忽略了指導學生對患者癥狀的詢問及體征的必要檢查,特別是隨著電子文檔在醫院的廣泛應用,患者的相關資料從電腦上就可以查看,而無需面對面地詢問患者,進而使學生離患者越來越遠,甚至出現在整個檢查過程中只有“人機對話、看圖說話,不與患者對話”“見圖不見人”的情況,醫患關系被儀器設備所物化。
1.2醫患缺乏溝通
影像檢查的特殊性,使得在檢查前常常是醫患不見面、檢查時“一過性”見面,醫患溝通機會少且時間較短。然而,充分、有效的醫患溝通在影像科工作中卻是十分必要的。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影像科檢查的房間往往比較封閉,有時在暗室進行,并且檢查期間常常是醫患獨處,有些部位的檢查需要患者脫掉外褲或解開內衣,但由于檢查的患者較多,帶教教師為了盡快完成對患者的檢查,來不及和患者做更多的交流,常以命令的口氣讓患者脫掉衣服,或者給患者擺放時動作不夠輕柔,忽視患者的感受。這種情況下,特別是男醫生檢查女患者時,往往會給患者造成人格未得到尊重的感覺,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因此,充分的醫患交流、溝通是順利完成影像檢查、保持良好醫患關系的基礎。然而,在影像醫學臨床教學中,帶教教師更多關注的是疾病的診斷方法以及如何指導學生建立科學的診斷思維、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較少引導學生如何通過良好有效的溝通建立相互信任的醫患關系,如何在醫療實踐中實現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如何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等,進而造成學生缺乏與患者有效溝通的方法。
1.3“病”與“人”分離
在臨床教學中“病”與“人”分離現象普遍存在,帶教時教師只關注患者患有何種疾病及這種疾病的影像表現,把患者當作某種疾病的載體,而忽略了患者是有七情六欲、有尊嚴的人。當患者被選為示教對象時,往往事前缺乏與患者必要的溝通,甚至在患者不情愿或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即便征得患者同意,教學時也不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由于影像科不像臨床科室一樣有單獨的問診室,常常在候診大廳當眾詢問患者的病情、不良嗜好、家族史等,讓患者十分尷尬。給患者及其家屬造成一種影像科只有冷冰冰的現代化醫學影像設備,缺乏溫度、缺乏人文關懷的感覺。
1.4疏于指導學生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CT(計算機斷層掃描)、MRI(核磁共振)掃描速度越來越快,檢查期間患者的配合度對于圖像質量來講非常重要,然而,部分患者因對檢查過程不了解,心里緊張、恐懼,從而在檢查過程中出現移動、幽閉恐懼癥等情況,使DOI:10.20037/j.issn.1671-1246.2022.15.18檢查不能順利完成時,加之醫患之間有儀器設備相隔,相互接觸的空間小、時間短,交流機會少,帶教教師常常忽略了對患者必要的人文關懷,往往以命令的口氣要求患者停止動作,而沒有指導學生提前與患者進行必要的交流及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在這種教學環境下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其也忽視對患者進行必要的人文關懷,更無從談起掌握疏導患者緊張情緒的方法和技巧。
2在臨床實習階段加強影像醫學生人文教育的對策
影像醫學生與臨床醫學生的醫學倫理實踐教育環境和條件有許多不同,影像醫學生主要是進行輔助檢查和輔助診斷的學習實踐,基本上沒有教學查房、醫療查房,很少面對危重疑難病例,進行死亡病歷討論、臨床醫學案例分析[3]。但醫技人員所涉及的醫學倫理問題并不少,所以帶教教師要注意言傳身教以影響實習生,并從影像檢查的以下3個階段培養影像醫學生的人文精神。
2.1預約檢查階段:正確溝通,知情同意
患者第一次來做影像學檢查時,對檢查過程不了解,特別是PET(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掃描)檢查屬于功能影像學檢查,需要注意的事項較多,因此,在患者或者家屬前來預約影像檢查時,帶教教師要充分利用與患者或其家屬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與患者交流,但是,帶教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醫患溝通時,要指導他們注意溝通藝術與方法。首先,要與患者平等交流,醫生應該平等地與患者交流,充分尊重患者及其家屬的尊嚴、自與知情權。醫學影像檢查使用的多是高科技儀器設備,雖然對疾病的診斷有重要價值,但也存在檢查費用昂貴的特點。另外,有些檢查項目對患者而言有一定風險,如有些檢查不適合孕婦和備孕者,所以在告訴患者所做檢查項目重要性的同時,也要將各種風險及費用講清楚。在患者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根據其經濟承受能力,量力而行,由患者自己做決定,充分尊重患者的自主選擇權。其次,檢查前的溝通要做到個體化,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進而影響檢查的順利進行。例如:做PET檢查時為了避免骨骼肌顯影以及血糖水平升高影響圖像質量,一般要求患者檢查前禁食6小時,如果患者前來預約檢查時僅僅告訴他不能吃飯,就可能會引起患者的誤會。因為對某些地方的人來說,不吃飯僅僅意味著不吃米飯,但可以吃包子或者面條等;另有某些患者會認為檢查前雖然不能吃飯但可以吃水果和糖等。因此,帶教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根據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地域、情感類型、承受能力、經濟狀況等進行綜合分析,有針對性、有技巧地進行個體化溝通,正確地將與檢查相關的信息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讓他們做到心中有數,并感受到醫護人員對其的切身關懷。
2.2檢查階段:愛護患者,尊重人格
患者到科室就診時,出于對疾病及放射性的恐懼往往比較緊張,帶教教師應帶領實習生主動、耐心地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消除患者顧慮。此外,檢查前如需靜脈注入放射性核素或者增強顯像劑時,對患者態度要和藹,操作要輕柔、迅速、準確,保證一次性完成,減輕患者的痛苦。上檢查床之前,告知患者檢查時的注意事項,協助患者擺好。由于MR及PET檢查時間相對長,一部分患者會出現幽閉恐懼癥,有時難以配合完成檢查,此時不要指責患者,而應慢慢引導,在符合防護要求、不影響檢查的同時可以通過播放背景音樂、家屬在旁陪護等方式,消除患者恐懼,完成檢查。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上機檢查前患者如需要換衣服,要教育學生尊重患者隱私,可讓患者在更衣室換好檢查服或者檢查床旁設置簾子、患者身上覆蓋床單等。做敏感部位的檢查時要預先告知患者,征求和尊重患者的意見,做到知情同意。醫技人員一定要舉止端莊,不得隨便談笑,尊重患者的人格,男醫生檢查女患者、腹部和婦科時要戴手套,并有第三人在場。放射科醫技人員無權檢查女性患者會,更不能利用暗室特殊條件猥褻異性。否則,不僅要受到道德的譴責,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4]。
2.3出檢查報告階段:快速精準,醫療保密
影像檢查,特別是MR及PET的檢查,面對的常常是其他檢查未能明確診斷的疑難雜癥或者腫瘤患者,檢查圖像多、信息量大,必須花費較長時間認真細致查看,一定要教育學生診斷時高度負責、一絲不茍,描述圖像必須客觀、真實,確保報告的準確性。在保證報告準確性的同時,盡可能快地發放檢查報告。對于一些急需知道結果的重癥患者或者第二天需要手術的患者,應盡量爭取當天發放報告。對于取報告不方便的外地患者,在患者同意的情況下可以采取快遞報告的方式。另外,由于某些影像檢查屬于昂貴的高科技檢查項目,患者及其家屬對其期望值較高,拿到報告時急需知道檢查結果,鑒于醫學知識的缺乏,往往讀不懂報告,此時,醫生應該就報告內容給患者家屬認真解讀,并提出初步建議,但要做好醫療保密工作:一方面,是對患者保密,特別是惡性腫瘤的診斷,但是可以告訴患者家屬,由其家屬根據患者的心理素質、心理準備和承受能力,在適當時機告知患者,避免患者遭受強烈的精神刺激和嚴重打擊;另一方面,是對與治療無關人員的保密,保護患者的個人隱私。總之,影像醫學生是未來治病救人的重要后備力量,對其進行人文精神培育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醫學發展的現實需要。培養既有高超醫術,又有溫度、有情懷的醫生,是每一位醫學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然而,醫學人文教育又是一個長久的系統工程,今天我們在醫學生身上播下人文的種子,終將綻放在其今后醫療服務的每一個細節中。
參考文獻:
[1]周智美,梁挺,陳健翔,等.對臨床實習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探索與思考[J].科技文匯,2020(31):99-100.
[2]趙書昭,張衛東.醫學生臨床實習階段人文素質教育初探[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1,6(14):927-929.
[3]陳菲,王亮,王志杰.影像醫學實習應加強倫理實踐教育[J].醫學與哲學,2017,38(7B):84-86.
【關鍵詞】醫學;計算機技術
1.計算機在醫學上的應用
1.1 計算機輔助診斷和輔助決策系統(CAD&CMD)
計算機輔助診斷和輔助決策系統(CAD&CMD)可以幫助醫生縮短診斷時間。提供其他專家診治意見,以便盡快作出診斷,提出治療方案。診治的過程是醫生收集病人的信息,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的醫學知識和臨床經驗,進行綜合、分析、判斷,作出結論。計算機輔助診斷系統則是通過醫生和計算機工作者相結合,對病人的信息進行處理,提出診斷意見和治療方案。這樣的信息處理過程,速度較快,考慮到的因素較全面,減少誤診率。此外,人工智能模擬醫生診治時的推理過程,為疾病等的診治提供幫助。比如:具有代表性的醫療專家系統的核心由知識庫和推理機構成。知識庫包括書本知識和醫生個人的具體經驗,以規則、網絡、框架等形式表示知識,存貯于計算機中。推理機是一個控制機構,根據病人的信息,決定采用知識庫中的什么知識,采用何種推理策略進行推理,得出結論。這種人工智能不僅模擬專家思維,為臨床診治提供寶貴思路,還能不斷吸取新的經驗,更好地為臨床服務。
1.2 醫院信息系統(HIS)
醫院信息系統(HIS)用于醫院管理,具有明顯優勢。一個完整的醫院信息系統可以完成如下任務:病人登記、預約、病歷管理、病房管理、臨床監護、膳食管理、醫院行政管理、藥房和藥庫管理、病人結帳和出院、醫療輔助診斷決策、醫學圖書資料檢索、教育和訓練、會診和轉院、統計分析、實驗室自動化和接口。衛生行政管理信息系統(MIS)利用計算機開發的“衛生行政管理信息系統”,又稱“衛生管理信息/決策系統”,能根據大量的統計資料給衛生行政決策部門提供信息和決策咨詢。一個完整的衛生行政管理信息系統包括三部分:數據自動處理系統(ADP),信息庫,決策咨詢模型。這樣的電子化管理系統極大的縮短了辦事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龐大醫療機構各個部門的協調合作。
1.3 在學習上的應用
利用計算機的數據庫技術對醫學圖書、期刊、各種醫學資料進行管理。通過關鍵詞等即可迅速查找出所需文獻資料。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掌握醫學科學知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更好地利用醫學知識庫和檢索醫學文獻;并可通過電子郵件與師生保持聯系,討論問題,提高學術水平。利用計算機進行醫學教育的另一種重要途徑是采用計算機模擬的方法,即用計算機模擬人體或實驗動物,為實驗研究提供極大便利。
1.4 疾病預測預報系統
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規律,與環境、社會、人群免疫等多方面因素有關,計算機可根據存貯的有關因素的信息并根據它建立的數學模型進行計算,作出人群中疾病流行情況的預測預報,供決策部門參考。也就是說,對數據庫中的海量信息進行分析,可以得到疾病的發生發展特點及流行病學規律,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1.5 計算機醫學圖像處理與圖像識別
醫學研究與臨床診斷中許多重要信息都是以圖像形式出現,醫學對圖像信息的依賴是十分緊密的。利用計算機處理、識別醫學圖像,在有的情況下,可以做人工做不到的工作。如心血管造影,當用手工測量容積,導出血壓容積曲線時,只能分析出心臟收縮和舒張的特點。若利用計算機計算,每張片子只需一秒鐘,并可以得到瞬時速度、加速度、面積和容積等有用的參數。顯微圖像在醫學診斷和醫學研究中一直起著重要作用。人們已能用圖像處理技術和體視學方法半定量與定量地研究細胞學圖像以至組織學圖像。計算機三維動態圖像技術已使心臟動態功能的定量分析成為可能。
1.6 其它
計算機在醫學上的應用十分廣泛,包括護理中對各項生命指標的實時監測,藥代動力學分析等等。數據庫中的大量信息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對基因進行研究,推動生物醫學的發展與進步。
2.醫學電子化特點與優勢分析
醫學電子化特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減少差錯,保證患者的安全用藥;增加了醫院收費的透明度,大大緩解了日趨增加的醫患關系;減輕了醫、藥、護人員的工作負荷;這主要體現在:運用計算機管理后,醫護取消了重復轉抄,相對減輕了工作負荷,并使結果更為精準,減少人工誤差,改善醫患關系。信息的實時采集和廣覆蓋性及信息的反饋作用,保證了數據的及時、真實及準確性。應用計算機收集、貯存、處理有關病人的臨床信息,讓人感到應用便捷,一目了然。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詢。大大提高了對病人疾病的認識,即可在短時間內制定病人的最佳治療方案。
3.結語
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從醫學的基礎研究到臨床診斷都將廣泛地采用醫用計算機技術。在醫學領域,不僅大大改善了醫學研究的手段,促進了醫學研究的進程,而且提高了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相信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醫學領域將發生更大的巨變。
參考文獻
[1]唐驥,等.計算機網絡在醫院臨床系統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學,2009,1.
[2]張蕾.計算機技術與中醫診斷[J].中國中醫藥,2005,7.
[3]陳玲,湯庸.基于醫院信息系統的決策支持系統的實現[J].現代計算機,2006(1).
[4]呂孟濤,李道蘋,吳靜,饒克勤.電子健康檔案現狀分析與展望[J].醫學與社會,2006(7).
[5]馮俊升.《電子簽名法》若干問題研究[J].北京檔案,2004(10).
關鍵詞:HISPACSRIS融合集成HL7標準
中圖分類號:TU2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醫療信息事業的不斷發展,醫院信息化管理要從單純網絡化的醫院信息系統應用逐步走向通過寬帶網絡把數字醫療設備、數字化影像系統和數字化醫療信息系統等全部臨床作業融合的過程。HIS與PACS為醫院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平臺。PACS要想達到實用階段,必須實現與HIS的集成。
一、HIS與PACS融合的優勢
HIS與PACS融合后實現高度共享病人的信息,避免了重復勞動。同時可以把瀏覽工作站作為一個功能模塊嵌入到臨床和門診醫生工作站,這樣醫生可以方便查閱病人的影像信息,并且病人的檢查報告可以寫到HIS中供醫生瀏覽。PACS與HIS融合后可以將影像作為病人電子病歷的一部分進行管理。對于過期病人影像的調閱也提供了很好的解決辦法。同時也使影像科室可以方便地熟悉病人所在科室,便于影像的調度,也節省了膠片的費用,減少找片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HIS與PACS有機融合的方法
PACS是以圖像信息為主要管理對象,HIS、RIS是以文字、數據信息為主要管理對象,RIS是HIS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只有相對的獨立性,PACS與HIS/RIS的整合要求為:醫師工作站能夠開出網上的電子預約申請,RIS能夠接受申請,并對工作任務安排檢查室,PACS能夠獲取RIS中工作任務的安排。檢查結束后,影像能提供給RIS中的診斷報告系統調閱,同時也能提供臨床醫師工作站調閱.病人在做影像檢查時的各個狀態能夠在臨床醫師工作站明確地顯示。這樣可以使臨床醫師在閱讀完影像專業醫師的診斷報告后盡早為病人確定診斷與開展治療工作。
HIS與PACS的融合基本分為3種方法實現:直接進行數據庫讀取,通過第三方數據庫(中間性技術)進行數據交換及采集,HL7標準式進行通訊。
1.直接訪問數據庫技術。
該方法是HIS與PACS系統可以直接訪問對方的數據庫,它是通過對HIS數據庫結構分析,找到患者信息所在的數據庫,直接訪問。該技術要求HIS、PACS廠商直接暴露各自系統數據庫結構,因此該方法的安全性差,要求開發人員完全熟悉對方系統,開發難度大,且開發周期長,升級及擴展性差。在現實中,HIS廠商和PACS廠商往往不是同一廠商,帶來系統融合的變數,降低系統的穩定性。
2.采用中間控件技術。
該技術有多種實現方式,目前主要采用中間表技術及COM或CORBA技術。
(1)中間表方式:是利用存儲介質傳遞信息,HIS、PACS共同創建一系列中間表,系統所做任何的動作存入該中間接口表中,并通過定時輪詢接口表或文件的方式接受對方的信息。可以把中間表放置在不同的表空間中,以加大融合后系統的穩定性。
(2)COM或COMRBA技術:采用COM或COMBRA接口的方式是將HIS及PACS客戶端應用程序進行集成,將PACS登記界面與HIS劃價模塊集成。HIS劃價模塊啟動時,RIS將同時啟動,接受用戶ID等信息,但RIS處于隱藏狀態,當HIS劃價模塊退出時,RIS將同時退出。
采用中間控件方法,HIS與PACS雙方各自操作自己的數據庫,系統獨立性、安全性好,開發簡單,只需要把病人檢查信息與病人信息放入中間控件中,HIS基本上不用修改原代碼,開發周期短。中間表技術由于采用定時更新的方式,系統集成實時性相對要低一點,且比較適合簡單的信息交換,COM或CORBA接口在本地傳遞信息,系統集成緊密無縫,實時性高。
3.基于HL7標準的HIS與PACS集成。
HL7標準定義各種關于醫療信息的各種對象,是關于住院護理、檢測設備、醫生等各類文本形式的醫療信息對象之間的數據交換協議。它還定義了各類醫療信息系統和醫療應用程序之間醫療信息交換的方式以及數據格式的規范。HL7標準的使用中主要涉及到三個方面:HL7標準信息的構造、解析,消息的傳遞和總體通信的方式。系統大體工作方式如下:HL7標準信息的構造,解析器從HIS數據庫中提取相應的字段,根據HL7標準進行處理使之符合HL7的數據結構,再將相應的數據連接成HL7消息,然后發送給請求方PACS,PACS將接收到的HL7消息進行解析,轉換為本系統對應的數據,更新本系統的PACS數據庫,通過界面顯示發送過來的數據內容。系統模型見圖1.HL7標準對底層沒有具體規定采用何種傳輸協議,所以支持各種通信協議和通信環境,可以采用TCP/IP,ODBC,STMP等協議。由于TCP/IP協議可以提供可靠的傳輸服務,程序設計中可以用WinSOCK類實現TCP服務,并且TCP提供了對段的檢錯應答重傳和排序的功能,還提供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TCP/IP協議是非常成熟有效的數據傳輸機制,在HIS系統中也得到普遍采用。所以系統可以采用通用的Client/Server模型,采用TCP/IP協議進行通信。
表達邏輯 表達邏輯
業務邏輯 HL7引擎 HL7引擎 業務邏輯
數據邏輯 數據邏輯
圖(1)
基于HL7的信息接換標準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HIS和PACS的集成方法,但國內醫院的信息系統沒有統一的標準,也沒有采用HL7。許多軟件開發商對于PACS系統不甚了解,或者沒有數據交換的接口資料。現在采用的融合技術一般為數據庫級的融合技術、中間件的融合技術。但設計PACS系統時,HL7網關是必要的。國內的信息系統正在逐步向HL7靠攏,衛生部正在制定HL7FOR CHINA的標準,另外國外HL7標準的信息系統也開始進入國內。
三、前景與展望
PACS與HIS的融合是醫院邁向數字化信息時代的重要標準之一,是醫院信息資源達到充分共享的關鍵,是從“以醫院為中 心”的醫院信息系統管理模式走向“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信息系統和遠程醫療系統服務模式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信息科學的發展,由于PACS和遠程放射學系統,智能計算機和工作站,計算機輔助診斷和診療等進展的實用化,“網絡影像學”將會到來。
參考文獻
[1]呂曉東,醫學數字影像通訊(DICOM)標準及其應用、醫療衛生裝備,2001,22(1):43-44.
[2]王巖,田捷,韓博聞,DICOM醫療設備間通訊的國際標準,2001,17(10):1016-1019.
[3]陳金雄,構建PACS/RIS的FULL-PACS,醫療衛生裝備,2006,27(2):43-45.
要使數據真正有管理意義,數據的質量非常關鍵。然而由于日常業務數據分散在不同的應用系統中,各應用系統上線的時間跨度大,各公司標準不統一,使得數據描述參差不齊。更糟糕的是,數據源還可能存在A系統記錄的數據與B系統記錄的數據有出入的情況。各部門品種繁多且頻繁變動的報表與分析需求,讓業務部門頭痛,也讓IT人員沮喪。
BI(商業智能)提供了一個解決問題的途徑。由于BI的存儲結構是“數據倉庫”形式,具有多維度、矩陣化的特征,它將有直接關系的數據裝載入同一矩陣中,各矩陣之間通過共同或關聯數據建立聯系,通過矩陣運算可以實現強大的數據整合、統計、分析等功能。
像其他企業一樣,醫院中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對數據分析有著不同的需求。醫院領導層希望實時監控醫院的業務狀況、科室工作量統計、科室和人員的收入分析、患者丟失分析、合理用藥分析、單病種質量監測、成本核算與成本控制及醫療設備使用率等,希望商務智能平臺能實時匯總醫院整體醫療狀況,并根據這些數據,對未來一段時間的醫療發展趨勢做出分析預測,以輔助醫院調整未來的醫療策略。而對于各臨床業務部門來說,則需要及時獲取各種準確的信息報表,如專病專科申報表、醫生獎金統計表、工作完成進度等。
BI在指標計算方面存在巨大優勢。如基于底層數據將相關數據進行挖掘、清洗、累加、匯總后,可精確計算門診住院患者人次、病種分布、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藥費比、診斷符合率、治愈好轉率等各項質量、效率指標。不僅如此,還可發現工作內容或工作流程缺陷,并追溯原因,如門診患者住院率為什么低,患者丟失率為什么高等。
以門診患者住院率為例,醫院管理者面對住院率報表往往束手無策,因為可用的信息量太少,管理干預無從下手。而利用BI,則可在審視、保存所有門診患者記錄后,進一步篩選出其中住院治療的患者,同時保存這些住院患者的所有信息;還可以進一步明確地告知醫院管理者這些住院患者的診斷、門診科室、門診醫師、診療費用、支付方式等詳細數據,進一步將同類數據匯總、分析后,即可發現是哪一類患者易離院(從診斷、經濟、就醫需求等多角度分類)。我院領導掌握了這些數據與報表,在加強臨床重點學科發展的同時,采取了全面提升醫療質量,加強社保、新農合參合患者的管理,優化服務流程等有效的管理干預,將我院門診患者住院率成功提升了8%。
關鍵詞大數據;醫療;服務
1大數據醫療的背景
簡而言之,大數據是由人類所制造。把所有物理空間的數據進行求和得到的就是大數據,那么大數據有什么作用呢,我們從人類的眼耳口鼻聲色意的認識,慢慢到運用技術、收集數據、計算統計、到統籌全局預算未來,這就是大數據,它已經漸漸成為主要的生產要素。
近年來,醫療大數據的相關研究越來越顯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雖然我國在醫療大數據方面的研究和應用起步較西方國家略晚一些,并且總的來說整體力量還沒有形成,但是在醫療模式的轉型上,對醫療大數據的分析漸漸成為今后的最大需求應用方面。互聯網和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尤其是現在“互聯網+”的出現,更是讓越來越多的行業對“服務”的理念追捧。而醫院的服務模式則是以病人為中心開展的,醫院信息系統(HIS)轉化為以電子病歷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統(EMR)。該系統為了實現以病人為重點服務對象的全信息化服務模式,組織原有的HIS系統、檢驗信息系統(LIS)、影像系統(PACS)、放射信息系統(RIS)以及績效管理系統等為一體。尤其是區域醫療的快速整合下,通過互聯網把分布在同一個城市的多家醫院的電子病歷系統連接起來,真正達到了區域內醫療數據共享的目的。通過醫療的互聯,減少重復檢查、化驗,大大減輕病人及家屬的負擔,讓病人及時高效的得到治療,使看病效率提高,實現就醫的手續繁雜轉為簡單化。
如果拿一個病人每次看病的所產生的數據進行計算,普通的電子病案和醫學化驗數據較小,還不到1MB,但影像報告所達到的內存就要大一些,基本在1GB左右。一個患者就醫一次基本上要產生2到3張影像數據,因此,總的來說一個病人診療一次產生的醫療數據加在一起大約在2GB~3GB之間。全國平均一家三甲醫院每天就診和住院的病人約為3萬人,10家醫院一年將產生超過300000TB的數據,由此不難發現,醫療數據量的龐大。目前已經出現的數據挖掘技術,也給醫療大數據分析領域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持。
2大數據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設想及推廣
2.1大數據應用于醫療的分析
醫生對病人診斷的過程分析如下。首先,需要病人ψ約旱鬧⒆唇行描述,醫生邊聽邊記錄。通過病人描述和醫生的經驗,接著是讓病人作對應的醫學檢驗和影像檢驗,一系列的檢查之后取得檢查結果,包括化驗單和影像報告。醫生的大腦就像是一臺儲存了大量數據的計算機,根據取得的檢查報告和病人的電子病歷數據以及醫生自己的診療經驗進行相互的關聯,從而判斷出該病人的情況并給出相應的診療方案。但事實上醫生診療的過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僅僅只對醫生一個人的經驗和醫學研究成果加以運用。而即便通過多個專家醫生運用聯合會診的方式也只是僅有的少部分經驗知識。所以,醫療大數據出現以前的治療方式對病人進行的病情分析或多或少會產生不良的影響。而醫院如果建立醫療大數據挖掘分析系統并被投入使用,專家醫生就可以通過寫入一系列醫療數據到醫療大數據系統平臺,并且通過人工智能的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的分析方法,專家在確定治療方案時就可獲得相像的疾病機理和病因,從而給出更為精確的診療方案,從實質上解決病人的病痛。
2.2應用設想
為了能夠實現醫療大數據的收集、加工、儲存、檢索及計算和運用的要求,可以將醫療大數據技術與云計算技術相結合,構建醫療大數據分析云平臺,具體設想如圖1所示。
醫療數據中心的成立,是對病人情況的確定,醫生治療方案的設計,通過這些數據進行建模。這醫療大數據中心在數據采集方面根據數據來源不同采用不同方法,對于結構化數據直接抽取并整合存儲,對于非結構化數據要對有用信息進行結構化改造再存儲。抽取有效的醫療大數據共性元素,以原有的臨床知識數據庫為輔助,通過大數據的分析技術并用可視化的操作來建立完善的臨床決策系統。
3大數據醫療系統構建需要注意的關鍵問題
通過網絡把多家醫院連接成一個區域醫療系統,從而實現多家醫院醫療數據共享,信息傳遞這樣的醫療大數據系統。而在區域醫療系統的形成下,擴展到城鎮、城市醫療網;再進一步的擴大到省級乃至全國、全世界這樣的大數據醫療系統。
1)實現對電子病歷數據的收集及儲存。在這個問題上,專家醫生在診療過程中要規范記錄病人的病歷情況。在電子病歷數據要求規范以外,還要有專人保管、專人整理相關的檢驗數據,使得這些收集、儲存的數據也規范記載。此外,還需要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來存儲這些數據,數據庫的設計上對數據的標準進行統一是技術的關鍵所在。
2)對數據進行結構化處理。電子病歷數據大多以文本數據為主,要對這些醫療數據做結構化處理。尤其是部分中文的電子病歷,應對大量醫學詞語進行拆分、對關鍵詞進行提取等。并通過模擬和數字技術對影像檢驗數據進行分析,把患者病況圖像分析數據轉化為結構化數據。
3)對數據庫系統進行設計。在醫療大數據的數據庫系統中大數據的4V特征(大容量、多樣性、快速度、真實性)要求對大數據有更高效的利用,這些應用包括云計算部署模式和局部集群模式等。
4)大數據挖掘的分析方法。醫療大數據挖掘最重要的內容就是通過抽取醫療相關數據的特點,同時還要根據醫療數據特點進行劃分。要提取到重要的、有用的數據則需要進一步把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數據進行關聯。也可以將人工智能中的機器學習方法應用于醫療數據挖掘。
關鍵詞:無線 智能 泌尿外科 遠程診療
Preliminary experiences of wireless intelligent endoscopy system in urology of primary hospital
Liu Gang Yang Fawu Zhou Jun Yang Cheng Niu Di Liang Chaozhao
Department of U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Urology, Suixi Hospital of Anhui Province;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liminary experiences of using wireless intelligent endoscopy system in urology of primary hospital.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1 patients undergone urological surgery in Suixi Hospital from July 2021 to August 2021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including 2 cases of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2 cases of 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 and 2 cases of laparoscopic renal cyst decapitation decompression, 6 cases of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2 cases of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3 cases of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and 4 cases of transurethral ureteroscopic holmium laser lithotripsy.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postoperative recovery ventilation time and operation-related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was successful in 21 patients. The operative time was 45-175 min, and the blood loss was 10-150 ml. The time of transurethral surgery was 22-127 min. The operative time of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wsa 70-145 min. The intestinal ventilation function was restored 1-2 days after operation, and there were n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follow-up for 1 month.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intelligent endoscopy system in primary hospital provides a clear picture and good anatomical level, with advantages of less bleeding, rapid recovery, less complications, easily carrying, and has a popularization prospect in remot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However, the conclusion still needs large sample size, multi-center research and long-term follow-up for further verification.
Keyword:Wireless; Intelligence; Urology; Remot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團隊自2016年起和合肥德銘公司合作研發無線超高清腔鏡手術系統,集5G模塊、內窺鏡攝像、內窺鏡冷光源、電源于一體,可無延時地將4K視像傳輸到4K顯視屏上,重0.45 kg,充電時長4 h,充一次電可使用2.5 h(圖1)。自從該系統應用于臨床以來,我院泌尿外科已在臨床中成功應用該系統進行多種類型微創手術。本研究旨在開發更為智能、便攜、簡易、直觀的微創腔鏡顯像設備,探索智能無線腔鏡對泌尿系統疾病定位、識別及遠程診療(圖2~3)的可行性及準確性。我院2021年7月至2021年8月應用智能無線腔鏡系統成功實施21例手術,手術均成功,無中轉開放手術,無手術相關并發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安徽省濉溪縣醫院泌尿外科成功實施無線智能腔鏡系統手術的21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男15例,女6例,年齡31~82歲。包括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2例,腹腔鏡腎癌根治術2例,腹腔鏡腎囊腫去頂減壓術2例,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術6例,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2例,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3例,經尿道輸尿管硬鏡鈥激光碎石術4例,其中1例腎癌和1例前列腺增生病例為尋求遠程會診病例。所有患者均診斷明確,符合微創手術指征,無微創腔鏡手術禁忌證。
二、手術方式
所有患者均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或腰硬聯合麻醉下進行,均采用無線智能腔鏡手術系統及常規腔鏡手術器械進行相應的微創外科手術。腹腔鏡腎癌根治術和其中1例腎囊腫去頂減壓術采用經腹膜后入路,使用軟墊墊高腰橋,患者取側臥折刀位,腹膜后空間的建立方法及穿刺套管位置的選擇遵循經典的后腹腔鏡手術方法;另外1例腎囊腫去頂減壓術采用經腹腔途徑,患者斜仰臥位,腹腔空間建立方法及穿刺套管位置的選擇遵循常規經腹途徑手術方法;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采用經腹膜外入路,臀下墊軟墊,采用頭低腳高位,腹膜外空間建立方法及穿刺套管位置的選擇遵循“三孔法”,即臍下3 cm縱行切開腹直肌前鞘,于腹直肌下方鈍性分離擴張,置入氣囊擴張Retzius間隙,于左、右腹直肌旁分別做切口,分別置入5 mm和12 mm套管。經尿道電切鏡、輸尿管鏡病例,均采用截石位,遵循經尿道微創手術方法;經皮腎鏡手術采用俯臥位,術中超聲定位穿刺,選擇標準通道氣壓彈道碎石取石術。
結果
本研究中所有21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未發生術中更換有線腹腔鏡設備或中轉開放手術等情況,未發生大血管損傷、氣胸及周圍毗鄰臟器損傷等相關并發癥。其中腹腔鏡手術時間為45~175 min,出血量為10~150 ml。經尿道內鏡手術時間為22~127 min,出血量無法精確評估。經皮腎鏡手術時間為70 min~145 min,出血量無法精確評估。術后隨訪1個月,所有患者均恢復良好,無并發癥發生。
討論
目前國內外基層醫院的泌尿外科大多數手術都是通過膀胱鏡、電切鏡、輸尿管鏡、經皮腎鏡、腹腔鏡等內鏡完成[1]。其中腹腔鏡手術術者需借助相關腔鏡工具進行精細造作,其觸覺反饋明顯減弱,無法通過手指的觸覺感知組織質地及其與周圍毗鄰組織器官的關系[2],同時主要依靠視覺判斷景深,長時間手術會導致視覺疲勞,甚至視力下降[3],腹腔鏡攝像機變得尤為重要,如何獲得高質量的圖像、較高的圖像分辨率、更好的色彩還原度、更穩定的抗干擾技術及更高速的圖像傳輸等變得越來越重要。
傳統的腔鏡系統從鏡頭采集圖像信息通過傳輸線傳遞到顯示器上。其組成部件多,各組件的連接延長了手術準備時間,各種連接線在術中限制了腹腔鏡的移動范圍,妨礙術者及助手操作,增加了污染術區和引發火災的安全隱患[4]。無線智能腔鏡系統將光源、攝像、供電集成于一體,大大減少了線纜困擾,提高了術者操作的靈活度,其超高清顯像系統,自動對焦,提高了術者和扶鏡手對手術過程的關注,而不是對腔鏡的控制[5]。無線智能腔鏡系統具有實時電子自動對焦功能的超高清攝像系統,將物鏡端的超高清圖像無延時的顯示在后端的顯示屏幕上。電子自動對焦即通過掃描物體的發射光智能判斷被攝物體與感光元件的距離,通過算法補償將圖片信息調整到最佳狀態,并且在自動對焦過程中鏡頭通過不斷掃描相鄰節點和更遠節點的攝像信息,每個結點無時無刻不因為鄰近的和更遠的點的影響而在改變著自己的狀態,持續調整被攝物體的圖片參數,節點之間互相連接形成具有相關聯的代碼符號的網格機構,通過提取網格結構和間隙代碼信息,實現畫面的實時自動對焦,使輸出圖片達到最佳的平衡狀態[6]。對于傳統腹腔鏡,手術時需對傳輸的光源線及鏡頭進行無菌保護套保護,術中還需注意避免纏繞、打折、線不夠長、反復打折造成的畫面傳輸不穩定、不小心被線絆倒被迫中止手術等等。尤其是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由于其控制手術器械困難、視野局限、缺乏觸覺反饋等對泌尿外科醫師來說具有挑戰性,學習曲線比傳統手術長。無線智能腔鏡小巧便攜、操作簡單,基層醫院的泌尿外科主刀不需要重新培訓及適應,同時也減輕了青年醫師作為扶鏡手時的壓力,畫面清晰,連接方便,在遠程診療、醫學繼續教育及培訓方面有獨特優勢[7],大大提高了基層醫療機構的外科診療水平。
隨著健康體檢普及、門診篩查推廣及臨床影像技術的發展,前列腺癌、膀胱癌的檢出率逐年增加,且患者越來越低齡化[8]。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及全膀胱切除術目前在部分醫院已經成為常規手術,但在基層醫院由于受醫療技術、病例數量等的影響,該術式仍然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術式。手術醫師不但要有良好的解剖基礎,熟練的手術操作技巧,還要有熟練的腔鏡縫合技術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受骨盆限制需要扶鏡手和一助的協調配合。無線智能腔鏡的高速圖像傳輸及雙無線傳輸技術也為遠程會診診療提供了便捷的平臺。基層醫院的會診醫師運用現有的網絡,上級醫療機構通過遠程融合平臺獲得術中的實時腔鏡高清圖像,對該手術術者進行遠程會診,并可以與術者及其團隊進行實時的語音和視頻溝通交流,對術中出現的意外情況或高難度手術進行遠程手術指導[9]。中國5G網絡智能醫療感知交互技術為遠程手術提供了信號傳輸保障,可在手術兩端通過無線連接進行遠程手術且5G網絡還具有相對較短的延遲時間[10-11]。醫學信息突破時空的限制,不同地域的醫學專家同時對同一模型或視頻進行交流、標記和互動,實現遠程術前規劃和術中指導[12]。現在,我國泌尿外科正在向微創化、精準化、個體化、遠程化方向快速發展[13],精準泌尿外科的理念結合先進的醫療設備及技術,加上5G技術的應用,勢必會沖擊傳統的泌尿外科診療模式,基層醫院泌尿外科將會迎來新發展、新格局。
術者應用無線智能腔鏡系統體會如下:(1)超高清技術可以使術者對組織、血管的識別更加精準,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2)在4K智能超高清顯像系統下,畫面色彩還原度好,尤其是血管周圍解剖能夠更清楚的顯現,可更加直觀而精確地處理血管;(3)因為傳統腔鏡系統使用的光源線珍貴且易損壞,內部由光纖組成,常因暴力使用、鉗夾固定、拉伸等不當操作而加速損壞,使用過程中還需特別注意遵循無菌原則,捆綁、固定時應避免其管腔的變形破壞,使用過程中也需注意避免碰撞磨損等,無線腔鏡光源線損壞率變低,節省成本,能夠保證畫面傳輸的穩定性及清晰度;(4)顯示器接頭的平時保護不到位,易碰撞損害;(5)扶鏡手不在受光源線長短及質量傳輸好壞影響手術流暢;(6)縮短扶鏡手學習曲線;(7)減少院感發生;(8)可避免主刀受光源線的阻礙影響操作;(9)有助于我國分級診療模式的推廣,進一步幫助優質醫療資源下沉;(10)其雙5G數據傳輸,智能互聯,可輕松實現遠程診療及手術指導,未來在航空、航海、戰地或重大自然災害應急救援等領域前景更為廣闊。
綜上所述,與傳統有線腔鏡系統相比,無線智能腔鏡系統具有更好的視覺畫面,減少了術前連接線路的準備時間,縮短了手術時間,提高了手術效率,減少了術中出血及并發癥,同時減少了院感的發生、避免傳輸線及光源線纏繞的影響,且又不增加醫療成本,是一項值得推廣的新技術、新設備,但由于臨床應用時間較短,病例資料較少,仍需要多中心、大樣本及更長時間的隨訪進一步驗證。
參考文獻
[1]王林輝,吳震杰,朱清毅.中國泌尿外科單孔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與展望[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2020, 41(11):807-810.
[2]趙子臣,朱鶴,王剛,等.全息影像腹腔鏡融合技術在腎內型腫瘤切除術中的應用[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 2020, 35(7):528-531,538.
[3] Abdelrahman M, Belramman A, Salem R, et al. Acquiring basic and advanced laparoscopic skills in novices using two-dimensional(2D),three-dimensional(3D)and ultra-high definition(4K)vision systems:A randomized control study[J].Int J Surg, 2018, 53:333-338.
[4] Chen CH, Chang H, Liu TP, et al.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electrical non-fiberoptic endoscope:potential benefit and limitation in endoscopic surgery[J]. Int J Surg, 2015, 19:6-10.
[5]梁朝朝,郝宗耀,楊誠,等.一種無線超高清腔鏡系統在泌尿外科的研發與應用[J/CD].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 2021,15(3):182-186.
[6] Furukawa R, Oka S, Kotachi T, et al. Fully auto-calibrated activestereo-based 3d endoscopic system using correspondence estimation with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J]. Annu Int Conf IEEE Eng Med Biol Soc, 2020, 2020:4357-4360.
[7] Andolfi C, Plana A, Kania P, et al. Usefulness of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in surgical planning, resident training, and patient education[J]. 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 2017, 27(5):512-515.
[8]楊飛亞,劉雍,王夢童,等. 3D與2D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的臨床療效比較研究[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 2017, 32(6):447-450.
[9] Lacy AM, Bravo R, Otero-Pi?eiro AM, et al. 5G-assisted telementored surgery[J]. Br J Surg, 2019, 106(12):1576-1579.
[10]東潔,徐維鋒,紀志剛.國產機器人輔助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五例初步結果[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2021, 42(5):381-384.
[11]楊瑤,李藝雯. 5G遠程手術:零延時新希望[J].國際人才交流,2020, 11(11):32-34.
關鍵字:數據挖掘;HIS;特點;任務
1 引言
近年來,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醫院信息系統(HIS)、數字醫療設備和醫藥企事業單位信息系統的廣泛應用,各醫療衛生單位計算機中的數據容量不斷膨脹。數據庫技術的發展在不斷地解決海量數據的存儲和數據檢索的效率問題,但無法改變“數據爆炸但只是貧乏”的現象,如何充分應用這些寶貴的醫學數據資源來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科學的決策,促進醫學研究,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數據挖掘(Data Mining,DM)是一個近些年才發展起來的信息處理技術,它是從大量數據中提取出可信的、新穎的、有效的并最終能被人理解的信息模式處理過程,它涉及數據庫、人工智能、統計學、模式識別、可視化技術、并行計算等眾多領域知識。醫學數據挖掘是一門涉及面廣.技術難度大的新興交叉學科,它需要從事智能信息處理、計算機、應用數學的科研人員與醫務工作者通力合作,將數據挖掘技術應用到醫學數據庫中,用以發現其中的醫學診斷規則和模式,從而輔助醫生進行疾病診斷,幫助管理者發現并創造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2 數據挖掘的定義
從商用角度來看,數據挖掘可定義為一種類深層次的數據分析方法,是按照企業既定業務目標,對大量企業數據進行探索和分析,揭示隱藏的、未知的或驗證已知的規律性,為企業決策提供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并進而獲取利潤的一種模型化的先進方法。
從技術角度來看,數據挖掘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聲的、模糊的、隨機的實際應用數據中,提取隱含在其中的、人們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有潛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識的過程。
由定義可看出,數據挖掘與傳統數據分析(如查詢、報表、聯機應用分析等)的本質區別在于數據挖掘是在沒有明確假設的前提下挖掘信息、發現知識,換言之,數據挖掘所得到的信息應當具有預知未知、有效和可實用3個特征。
3 數據挖掘技術在醫院信息系統中的應用
數據挖掘技術的產生時間不長,但其在商業、產業、電信等領域的應用已相當廣泛,并取得了客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由于醫療衛生系統本身具有的復雜和時變的特性,導致數據挖掘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但醫學技術作為一門驗證性的科學,因此在該領域的數據挖掘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3.1 醫院信息系統的數據特點
醫院信息系統中包含了醫療過程和醫患活動的全部數據資源,既有臨床醫療信息,又有醫院管理的相關信息。這些信息反映了醫學的獨特性。
3.1.1 多態性
醫院信息系統中的數據包括純數據(如體征參數、檢驗結果等)、影像(如CT、B超等)、信號(如ECG、EEG等)、文字(如患者檢查檢驗結果、病歷記錄等)等,因此其具有模式的多態性,這也是其區別于其他領域的顯著特征。
3.1.2 不完整性
醫院信息系統中的數據是在對患者進行診療的過程中收集的,是以對患者進行診斷并最終治愈為目的,并非以研究為目的,再加之人為因素也可導致數據記錄的偏差和缺失,因此搜集的數據具有疾病信息的客觀不完整性和描述疾病的主觀不完整性。
3.1.3 冗余性
醫院信息系統是一個特殊的系統,系統中的某些數據關乎患者的健康安全,如發藥信息、檢查檢驗結果數據等,為進行數據校驗,保證數據的正確性,系統會保存大量重復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數據記錄。
3.1.4 隱私性
醫院信息系統中保存了患者的所有信息,包括身份信息、診療信息、費用信息等,也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患者的隱私,一旦這些隱私信息被暴露,并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侵擾,就會涉及到較多的倫理、法律等問題。
3.2 醫院信息系統數據挖掘的步驟
數據挖掘可分為預處理和挖掘分析兩個階段如圖l所示。由于醫學數據具有前文所介紹諸多特性,需要對帶挖掘數據進行篩選、清洗、匿名化、標識轉換等操作,因此通常需要花費較多時間,通常約占總時間的60%。
3.3 醫院信息系統數據挖掘的任務
3.3.1 分類
分類是指根據一個可預測屬性將事例分為多個類別,是最常見的數據挖掘任務之一。醫生根據望聞切診以及輔助檢查對患者進行疾病診斷,實際就是一個疾病分類的過程,即根據患者的疾病特征,將其劃分為某個疾病或某類疾病。典型的分類算法有決策樹、神經網絡和貝葉斯算法。
3.3.2 聚類
聚類也稱細分,是基于一組特定的屬性對事例進行分組的數據挖掘方法。利用聚類分析工具分析患者的疾病診斷數據,進行探索性的數據分析,生成聚類結果,并考察其意義。例如,對糖尿病患者,可按照年齡、性別、體重和血壓指數等產生聚類模式,得到糖尿病患者典型分型,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
3.3.3 關聯
關聯規則最典型的商用案例就是一家連鎖店通過數據挖掘發現了尿片與啤酒之間有著驚人的聯系。使用關聯規則,可以發現臨床數據間的關聯性,通過病歷系統中患者的診斷信息、用藥情況等,可以挖掘出某種疾病的常規用藥方案,并形成臨床路徑。
3.3.4 預測
預測是醫學數據挖掘最重要的―項任務。預測技術使用的是時間序列數據集,即有時序關系的一組觀察值,而患者的診療過程所記錄的數據也是具備時序性的,應用預測技術對這些診療數據進行分析,可預測患者疾病的發展趨勢甚至預后情況,并根據預測結果對診療方案進行修正,以獲得最佳的療效和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