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實驗動物的認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巴拉薩-薩繆爾森模型;人民幣匯率;物價
中圖分類號:F8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07)11-0004-06
匯率和物價是國民經濟的核心變量,也是關系非常密切的兩個經濟變量。Cassel(1922)的購買力平價理論所揭示的“一價定律”認為一國實際匯率始終不變,物價的波動會帶來名義匯率相反方向的等量調整,反之,名義匯率的波動也會帶來物價相反方向等量的調整,這使匯率與物價兩個變量直接聯系起來。以后的很多研究轉向揭示一國物價結構變化的內生原因。“巴拉薩-薩繆爾森模型”揭示經濟快速增長的國家,其不可貿易品的相對價格也呈上升趨勢,對實際匯率走勢研究一定程度成為對該國國內物價走勢的研究。對于名義匯率基本保持不變的國家,實際匯率變化很大程度通過國內物價變化表現出來。
我國自1994年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市場調劑匯率并軌以來,名義匯率保持基本穩定,人民幣實際匯率的變化很大程度通過物價調整表現,WTO過渡期后,國內物價受外部因素的影響進一步加深,匯率對國內物價的影響日益增加。筆者試圖運用匯率、物價數據,實證檢驗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的影響。
一、物價與匯率的研究綜述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國際間的資本流動和匯率大幅波動吸引經濟學家的注意,他們的研究致力于檢驗匯率波動是否以及多大程度上影響一國的國內物價。在理論研究方面,匯率傳遞不完全成為關注的重點,學者們從市場結構、戰略需要的角度解釋匯率波動不能完全傳遞到國內物價的原因,用不完全競爭和價格歧視的模型進行解釋,認為匯率傳遞不完全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生產商對市場份額的長遠考慮。Baldwin等(1989)和Dixit(1989)基于供給角度的研究認為,由于存在進入和退出某一市場固定費用的履歷效應,出口企業難以將匯率變化完全轉嫁到出口價格上;Knetter(1989)建立特定產業在不同出口目標國之間設定出口價格的固定效應模型(Fixed Effect Model);Marston(1990)使用在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上銷售商品的壟斷價格歧視的PTM模型,從需求的角度進行研究;Dornbusch(1987)和Krugman (1987)則從市場價格設定(Pricing to Market)和不完全競爭的角度解釋匯率的不完全傳遞。
關于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物價的影響,已經存在比較豐富的研究文獻。Xu(2000)分析1978-1997年間人民幣匯率與國內物價的關系,認為國內物價上升是1994年前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的主要原因;Phylaktis(2001)研究中國匯率市場時發現,國內貨幣供應量增加造成物價上漲,物價上漲帶來人民幣匯率貶值的預期,從而導致黑市匯率貶值,進而加劇國內物價上漲和人民幣黑市匯率的下跌;Lu(2003)采用VARs(向量自回歸),檢驗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的影響,發現人民幣匯率貶值將給國內物價帶來通貨膨脹;Scheibe(2005)在研究中國通貨膨脹時得出,以貿易額為權重的名義有效匯率波動是影響國內通脹的重要因素,名義有效匯率貶值1個百分點,導致國內物價上升0.3個百分點。
國內研究人民幣匯率變動對物價影響的成果比較少,陳彪如(1992)認為人民幣匯率下調會導致進出口商品的國內價格上升,最終導致國內整體物價水平上漲,同時,匯率下調對物價的影響程度取決于外貿商品占整個社會商品的比重;傅建設(1997)從匯率傳遞理論的角度探討匯率波動對進出口價格的影響,認為市場不完全和產業組織理論、沉淀成本理論從不同角度解釋匯率傳遞不完全的原因,人民幣匯率變動并不能100%傳遞到進出口價格;卜永祥(2001)運用協整(Cointegration)和Phillips-Hansen兩階段方法,建立以名義有效匯率、貨幣供應量、國外價格等因素為自變量的國內價格決定方程,使用1990-2000年的季度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后發現,長期而言,名義有效匯率和國內物價水平、國外物價水平、國內貨幣供應量是協整的,零售物價指數和生產者價格指數都十分顯著地受到匯率變化的影響,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波動1個百分點,造成零售物價指數0.47個百分點和生產者價格指數0.53個百分點的同向變化;孫立堅等(2003)對美日中三國國外價格、名義匯率波動對一國進口價格、中間投入價格和消費者價格的轉嫁效應作了實證分析,發現中國匯率和出口價格對美日的價格轉嫁效應都很弱,出口商品的價格根據出口國價格而定,與本國價格水平沒有必然。
二、巴拉薩-薩繆爾森模型
購買力平價理論揭示匯率與物價的關系,但購買力平價理論的缺陷吸引學者對該理論進行改進,在這方面取得較大成果的是巴拉薩(Balassa)和薩繆爾森(Samuelson)兩位經濟學家。1964年,巴拉薩和薩繆爾森分別發表題為《購買力平價教義:一個重新表述》和《對貿易問題的理論評點》的論文,他們的出發點基本一致,要對購買力平價理論(包括其絕對形式與相對形式)進行系統的改進,探求導致購買力平價與現實匯率存在系統性偏差的主要原因。試圖通過理論證明這種偏離不是隨機的、偶然的,而是一種系統性的偏離,偏離的程度總體上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關,特別是受生產率因素的影響,從而建立“巴拉薩-薩繆爾森模型”。
從修正意義上來說,“巴拉薩-薩繆爾森模型”解釋實際匯率在長期內會發生波動的原因,而非購買力平價所認為的保持不變,特別是為什么經濟高速增長的國家通常會伴隨實際匯率的升值。“巴拉薩-薩繆爾森模型”的分析是圍繞購買力平價的缺陷展開,其分析起點在于所觀察到的購買力平價與現實匯率的系統性偏差,分析目的在于為購買力平價的系統性偏差提供一個基于勞動生產率因素的解釋,主要貢獻在于論證不可貿易品價格與可貿易品價格之間的比率,即內部實際匯率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受可貿易部門與不可貿易部門的相對生產率的影響,因而不可貿易品不滿足“一價定律”,從而推出實際匯率會隨著相對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而發生波動的結論。
相對勞動生產率變化如何影響一國的內部實際匯率,進而影響一國物價的過程,可以根據“巴拉薩-薩繆爾森模型”的數學等式推導。
式中P和P*表示甲國和乙國的物價水平,p和p*表示甲國和乙國的不可貿易品與可貿易品的相對價格。x和x*表示甲國和乙國可貿易品的價格,由于可貿易品購買力平價成立,
這表明,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國內價格與一國的內部實際匯率有著正向的聯動關系,當本國內部實際匯率升值時(即不可貿易品相對價格上升),國內價格上漲,反之,當本國內部實際匯率貶值時(即不可貿易品相對價格下降),國內價格下降。
如果進一步列出A國和B國地內部實際匯率決定方程式:
將上面兩式都代入式( 4)中,得到:
上式表明,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當不可貿易部門是勞動密集型時( ),國內價格與該國的相對勞動生產率有著正向的聯動關系,當可貿易品部門的生產率的增長大于不可貿易品部門生產率的增長時,內部實際匯率升值,國內價格上漲,反之國內價格下降。
“巴拉薩-薩繆爾森模型”較為完整地揭示匯率波動對一國國內物價的影響,特別是為討論固定匯率制度下的匯率波動對國內物價的影響提供一個良好的框架,從“巴拉薩-薩繆爾森模型”中,可以引申出兩點極為重要的推論:固定匯率制度下,名義有效匯率的波動將影響國內的可貿易品價格,進而影響國內物價;受到相對勞動生產率變化的影響,內部實際匯率的波動將影響國內物價的結構,進而影響國內物價。
闡述“巴拉薩-薩繆爾森模型”的過程,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是不可貿易品與可貿易品的相對價格(內部實際匯率P)由可貿易品部門與不可貿易部門的生產率差異決定。當不可貿易部門是勞動密集型時,可貿易品部門相對于不可貿易部門生產率的提高,將帶來不可貿易品相對價格的上升,這是“巴拉薩-薩繆爾森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個結論,從中引申本文重要推論:當一國可貿易部門與不可貿易部門相對勞動生產率發生變化時,將引起一國的內部實際匯率發生變化,從而改變一國國內的物價結構,進而影響國內的物價水平。
三、數據與實證模型
根據“巴拉薩-薩繆爾森模型”,在不考慮其他因素對物價的影響的前提下,可以把匯率因素對國內物價的傳導機制描繪為:國內物價的波動取決于可貿易品價格和不可貿易品價格的波動,兩者按照各自的權重來共同決定國內物價,其中可貿易品價格遵循“一價定律”,波動主要來源于名義有效匯率的波動,波動幅度取決于“一價定律”的滿足程度;同時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名義有效匯率的波動又源于錨幣與其他貨幣比價的波動,以人民幣為例,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的波動主要來源于美元與其他貨幣比價的波動,而不可貿易品的價格主要取決于不可貿易品價格與可貿易品價格的比率,即內部實際匯率,而內部實際匯率的變化又主要取決于國內相對生產率的變化。
從匯率角度來看,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的影響主要包括名義有效匯率波動對國內物價的影響和內部實際匯率波動對國內物價的影響兩個部分,這兩個因素前者通過影響可貿易品價格影響國內物價,后者通過影響國內不可貿易品與可貿易品間比價而影響國內物價的結構,其中內部實際匯率的變化又根源于國內相對勞動生產率的變化。
1.物價水平的測定
反映物價波動情況的指數主要有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GNP平減指數等,其中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反映一定時期內城鄉居民所購買的生活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的波動趨勢,分析消費品的零售價格和服務價格波動對城鄉居民實際生活費支出的影響程度。本文選取各變量年度數據,由于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數據從1985年開始統計,因此設定樣本區間為1985-2006年6月,其中2006年前6個月的數據作為一年的數據進行處理,并把所有數據定基在1985年,假定所有變量在1985年等于100。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美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我國貨幣供應量的數據來源于中經網統計數據庫和中國統計年鑒,我國名義有效匯率指數來源于IMF的國際金融統計數據庫(省略)。
圖1 1985-2006年6月我國物價的總體波動(上年=100)
1985-2005年6月期間我國的物價波動情況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1985-1989年):逐漸升高階段。這個時期前三年物價水平的增長幅度年均為8%左右。而后兩年物價水平上漲幅度突然暴漲到18%以上。第二個時期(1990-1997年):高位運行階段。這個時期物價水平最高,通貨膨脹率先是逐年快速上升,到1994年時,國內通貨膨脹率已達到了24.1的高位,之后開始逐年回落,到1997年時,國內通貨膨脹率下降到了2.8的正常水平。第三個時期(1998-2002年):低位運行階段。這個期間國內通貨膨脹率一直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上,5年中全年通貨膨脹率從未超過1個百分點,經常處于零甚至是負的區域,其中1998年、1999年和2002年更是出現了全年通貨緊縮的情況。第四個時期(2003-2005年6月):平穩運行階段。從2003年開始,國內通貨膨脹率開始略微抬頭,2003年的全年通貨膨脹率為1.2,2004年的全年通貨膨脹率為3.9。
2.實證模型的設定
研究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的影響,筆者構建以國內物價為因變量,國外物價、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國內貨幣供應量、國內相對勞動生產率為自變量的協整方程,希望對匯率波動對國內物價的影響進行實證檢驗。在四個自變量中,國內貨幣供應量和國內相對勞動生產率為內部因素,名義有效匯率和國外物價為外部因素,其中國內相對勞動生產率的波動直接決定內部實際匯率波動對國內物價的影響。
本文定義下列方程以解釋國內物價的變化:
其中:P為國內物價水平,選取國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作為國內物價水平的變量;P*為國外物價水平,由于美國為中國的最大貿易伙伴,選擇美國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ACPI作為國外物價水平的變量;NER為名義有效匯率,采用間接標價法,單位為外幣/人民幣;M為中國貨幣供應量,選擇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作為變量;RLP為中國國內相對勞動生產率,按照可貿易部門的勞動生產率與不可貿易部門的勞動生產率相除得到,其中可貿易部門的勞動生產率用當年第二產業中制造業的GDP除以就業人數得到,不可貿易部門的勞動生產率用當年其它產業的GDP除以就業人數得到。設定的實證模型如下:
其中:InCPIt為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自然對數;lnACPIt為美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自然對數;lnNERt為中國名義有效匯率指數的自然對數;lnMt為中國貨幣供應量指數的自然對數;lnRLPt為相對勞動生產率指數的自然對數。
四、實證結果與經濟意義
1.單位根檢驗
筆者在進行匯率與其他的宏觀經濟變量的協整分析前,先對各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和PP(Phillips-Perron)檢驗法,對各指標及其一階差分進行單位根檢驗,在5%的臨界值水平下,檢驗結果如表1。
注:1.括號中的t值為滯后的階數。2.c和t表示帶有常數項和趨勢項。3.臨界值為5%顯著性水平下的值。
ADF和PP檢驗結果表明,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美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國名義有效匯率指數、中國貨幣供應量指數、中國相對勞動生產率指數均為I(1)序列,都是非平穩時間序列,而其一階差分序列都是平穩時間序列。因此,所有變量都是一階單整序列,滿足協整檢驗的前提。
2.匯率變量與其它經濟變量的協整分析
建立計量經濟模型時,非平穩時間序列通常遇到“偽回歸”現象:擬合度很高,但其它統計量無法合理的給予解釋,因為這些統計量的分布不是標準的分布。對于這種情況,一般的處理方法是先對非平穩序列進行差分,然后再利用差分后的序列進行建模,但這樣做會丟失長期信息。協整分析是專門為解決這個問題而設計的。這里采用Engle-Granger(1987)的E-G兩步法來檢驗5個序列組(CPI,ACPI,NER,M,RLP)之間的協整關系。第一步利用Eviews3.1對序列組進行靜態回歸,結果如表2:
從表2可以看出,這5個變量序列組(CPI,ACPI,NER,M,RLP)擬合度較高,其它統計量也很顯著,可以初步斷定不存在“偽回歸”問題。
因此,回歸方程可定為:
InCPIt=0.356lnACPIt-0.465NERt+0.079Mt+0.391RLPt+3.125
為進一步檢驗序列組的協整關系,下面對回歸的誤差校正項(ECM)即方程的殘差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殘差序列由如下表達式求得:
ECMt=s+0.76+0.85ACPIt-0.863NERt-0.042Mt-0.987RLPt
檢驗結果如下(無常數項和趨勢項):
ADF:-3.14(1) PP:-2.97
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檢驗的臨界值為-1.946。結果說明殘差序列為平穩序列,沒有單位根,序列組(CPI,ACPI,NER,M,RLP)存在協整關系。協整向量為(1,-0.85,-0.863,-0.042,-0.987)。由于ADF檢驗統計量值-3.14小于顯著性水平為0.01時的臨界值-2.67,可認為殘差序列為平穩序列,即中國居民消費物價指數、美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國名義有效匯率指數、中國貨幣供應量指數、中國相對勞動生產率指數這五個變量之間在長期內具有協整關系。
因此,回歸方程說明,在1985-2006年6月期間,美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對中國國內居民消費價格的影響彈性為0.356,國內名義有效匯率對國內物價的影響彈性為-0.465,國內貨幣供應量對居民消費價格的彈性為0.079,國內相對勞動生產率對居民消費價格價的彈性為0.391。回歸方程的經濟含義在于,從長期來看,如果國外物價上升1個百分點,國內物價將上升0.356個百分點;如果名義有效匯率貶值1個百分點,國內物價將上升0.465個百分點;如果國內貨幣供應量上升1個百分點,國內物價將上升0.079個百分點;如果國內相對勞動生產率上升1個百分點,國內物價將上升0.391個百分點。
3.誤差修正模型
在得到序列組的協整向量后,即可在此基礎上求出序列組誤差校正模型中各變量的參數。由于誤差校正模型中的各變量已經是平穩序列,因此可以直接運用OLS方法進行回歸。即用S對其它變量的差分序列和誤差校正項的各滯后期數據進行回歸。為了保證誤差校正模型的準確性,這里選取了四個滯后期的變量數據,然后去掉檢驗不顯著的變量,通過Eviews處理后結果如表3。
因此,序列組(CPI,ACPI,NER,M,RLP)的誤差校正模型可由下式表示:
誤差修正模型的經濟意義:短期內影響國內物價波動的因素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受解釋變量短期波動的影響,另一部分是受長期均衡趨勢的影響。
由于計算出來的ECM項系數為負,正好與貨幣匯率調整機制相符合,其大小反映了長期均衡趨勢對國內物價偏離長期均衡水平的調整力度,從其參數估計值-0.023來看,調整力度是比較大的。而從短期因素來看,國內相對勞動生產率與國外物價在短期內對國內物價的影響不顯著,因而在回歸模型中被剔除掉。
4.實證研究的結論
根據模型估計的結果,短期國內物價主要受自身滯后項、名義有效匯率及國內貨幣供應量的影響。其中名義有效匯率的波動在短期內對國內物價的影響彈性為-0.117,即短期內名義有效匯率貶值一個百分點,國內物價將上升0.117個百分點,但其影響程度低于長期調整效果(上升0.465個百分點);國內貨幣供應量在短期內對國內物價的影響彈性為0.204,但其滯后期為一年,即國內貨幣供應量增長一個百分點,一年后國內物價將上升0.204個百分點,其對國內物價的短期影響效果明顯大于長期的調整效果(上升0.079個百分點)。
通過上述實證,驗證了人民幣匯率變動影響國內物價的兩個結論:
一是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波動對國內物價的影響。巴拉薩-薩繆爾森模型的傳遞機制使得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的變動勢必影響國內物價,特別是1994年官方匯率和市場調劑匯率并軌至2005年匯改前,人民幣名義匯率釘住美元,使得美元相對于其他貨幣升值時,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也隨之升值,從而引致國內可貿易品價格下跌,進而影響國內物價;反之,當美元相對其他貨幣貶值時,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也隨之貶值,從而引致國內可貿易品價格上漲,進而影響國內物價。從實證檢驗結果看,1985-2006年間,長期內名義有效匯率貶值(升值)1個百分點,將帶動國內物價上升(下降)0.465個百分點,短期內名義有效匯率貶值(升值)1個百分點,將拉動國內物價上升(下降)0.117個百分點。
二是人民幣內部實際匯率波動對國內物價的影響。內部實際匯率的波動影響國內可貿易品和不可貿易品之間的比價,從而帶來國內物價結構和總水平的變化,而內部實際匯率的波動又根源于國內可貿易品與不可貿易品之間相對勞動生產率的變化。從實證結果分析,長期看來,國內相對勞動生產率對國內物價的影響比較顯著,國內相對勞動生產率上升(下降)1個百分點,將帶動國內物價水平上升(下降)0.391個百分點,短期看來,國內相對勞動生產率對國內物價的影響則不明顯。
參考文獻:
[1] XU Y. China’s exchange rate policy.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0,11:262-277
[2] LUM,ZhangZ. Exchange rate reform and its inflationary consequenc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for China. Applied Ecomomics, 2003,35:189-199
[3] ZHANG Z. Real exchange rate mis alignment in China: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1,(29):80-94
[4] GOLDBERG P K,KNETTER M M. Goods Prices and Exchange Rates: What have We Learned?.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97,(35) No.3.
[5] DOMINGUEZ K M. Central bank intervention and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1998, 17:161-190.
[6] 劉斌.我國貨幣供應量與產出、物價間相互關系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02,(7).
[7] 卜永祥.人民幣匯率波動對國內物價水平的影響[J]. 金融研究, 2001,(3).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Iinfluence of RMB Exchange Rate Alteration to Price of Commodity
ZHOU Tian-yun1;LING Fang2
(1.Lingnan College,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2. Shenzhen Branch, Bank of Communications, Shenzhen 518031,China)
Abstract: Based on Balassa-Samuelson Model framework, the thesis try to estimate the impact of RMB exchange rate on the domestic price. Using annual data from 1985 to 2006, applying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 we try to find how foreign countries CPI, nomin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domestic money supply and domestic relative labor productivity affect the domestic price. We also test the long-term and short-term relationships between RMB exchange rate and other factors.
一、 任務驅動式教學內涵
任務驅動式教學是一種建立在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屬于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和培養學生自主分析問題時采用。具體包括五個實施環節:任務的提出、對任務進行分析、學習研究、實施任務、總結任務。
任務驅動式教學中把學生當做主體,以老師的指導為內涵,在教學中起到了組織學生、引導學生、促進學生的學習的作用。學習模式的特點:學生做主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學到了知識。
二、 任務驅動式教學的實施
(一) 引入課題
在學習之前讓學生模擬一個企業在訂單時的場景進行訓練,讓學生以完成這個訂單為目的進行學習。要明確學習的目的,要學會融入進場景中,圍繞著任務進行學習,提出疑問,然后去解決疑問。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 分解學習
在接收到任務之后要對任務進行分解,每一步該干什么都要明確化,按照任務要求借助于多媒體或者各種圖書類資料進行自主的學習。在學習過后對任務的內容進行實踐性操作,可以采用分工合作和個人技能專長相互結合,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教師要及時的幫忙解決困難。在所有的任務都完成后,學生要總結整個任務項目的學習。要對任務的學習做出自己的評價。
(三) 具體實施
任務的實施是實踐技能提升的重要途徑,也是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的重點。具體的操作流程如下圖1所示:
圖1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實際操作圖
三、 任務驅動式教學的設計方法
(一) 差異化任務設計
根據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對知識的學習愿望不同,在任務的設計時要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在保證整體知識不變的前提下,把握好整體的思路,強調出重點。教師在日常的課堂講解中,為學生傳授運用知識的技巧,讓學生自己根據任?盞哪諶萑プ齔鍪道?。在實例的創作中加強對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做到既掌握知識點還要會運用任務模式。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隨任務驅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二) 協作性任務設計
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是考驗團隊協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團隊合作中每個人都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一個人的智慧和精力四有限的,但是一個團隊的智慧是無窮的。在任務的設計時要充分的考慮到每個人的特點,在任務的實施過程中要積極的配合。充分的發揮好每個人的作用,在任務的實施中相互討論,在爭辯中解決問題。
四、 任務驅動式教學在課程中的運用
以“音樂調音臺的控制制作與調試”為例。
(一) 任務引入
在實際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和學習的目的,模擬好企業生產的場景,讓學生按照企業訂單進行自主的處理,在學習過程中要設置疑問,比如調音臺里到底有哪些玄機?是怎樣通過調音臺對音樂進行調控的?調音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然后老師要現場演示調音臺的使用方法,要明確的告訴學生本次實驗的學習目的,讓學生在學習中有自己嘗試實驗操作的愿望,能夠引起學生對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學習興趣。
(二) 任務分解
在明確了老師的任務后,要對任務進行具體的分析。調音臺的構成有哪些元件,每一個元件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元件與元件間是怎樣連接在一起進行工作的?
(三) 任務實施
在對任務進行了基本的分解后,要著手于任務的實施,通過自己的學習,將調音臺上的工作元件弄明白,這一階段要配合著老師的講解進行學習。把在調音臺中要用到的每一種元件都找到,在將每一個元件之間的組合是如何進行的弄明白。每人負責一部分元件的處理,在查閱了相關的資料后進行任務實施。這時候考驗的是團隊的協作能力。
(四) 任務總結
實驗動物學作為一門交叉綜合學科,涉及學科眾多,內容量大,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課時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有所取舍,側重某些章節,突出重點。否則可能成為大雜燴,達不到既定的教學目標[4]。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作了適當調整,以“動物實驗及技術”為重點,將整個內容分成三個部分:①實驗動物學的基本概念和有關法律法規;②實驗動物標準化和常用實驗動物;③動物實驗及技術。實驗動物學的基本概念和有關法律法規這部分內容主要向學生介紹實驗動物學的一些基本概念,是學習掌握實驗動物學的基礎。另外,隨著國家對實驗動物科學的日益重視,有關部門頒發了許多有關實驗動物學的法律法規,對實驗動物學的生產和使用作了明確的規定。特別是對廣東省2010年頒布實施的《廣東省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的重點章節進行解讀,讓學生明白開展動物實驗需要哪些要求、怎樣才能使動物實驗結果得到有關部門的認可等。 實驗動物標準化和常用實驗動物實驗動物標準化包括實驗動物遺傳學質量標準化、實驗動物微生物學質量標準化、實驗動物環境條件標準化,實驗動物營養條件標準化等內容,內容涉及遺傳學、營養學等方面,專業性強,在實際教學中可做概括性介紹,讓學生掌握實驗動物的分類、特點和應用,了解實驗動物的環境和營養要求,同時結合介紹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犬、稱猴、小型豬、貓和魚類等常用實驗動物的生物學特性、遺傳學和微生物學分類及應用。使學生在宏觀上把握開展動物實驗需要什么種類和級別的動物,為今后從事動物實驗時能選擇合適實驗動物奠定基礎。 動物實驗及技術動物實驗及技術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重點,其內容主要包括動物實驗倫理審查、3R的內容和動物保護主義、人類疾病動物模型、基因工程小鼠、生物醫學研究中實驗動物的選擇和應用、影響動物實驗的因素和動物實驗操作技術。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實驗動物發展最新動態和成果,同時使學生在今后從事動物實驗時,能從實驗目的和需要出發,合理選用相關實驗動物,進行科學的動物實驗設計,順利實施動物實驗方案,正確評價動物實驗結果。這部分應該突出幾個重點:突出動物實驗操作。本科生在上實驗動物學課程之前一般未曾接觸過實驗動物,對動物實驗也并不了解,因此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做好安全防護,由于學生對動物很好奇,缺乏基本的安全防護意識,容易在沒有防護措施的情況下被動物抓傷或者咬傷,因此在實驗前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并做好示范;二是安排足夠的實驗操作課時,實驗操作課遵循“少講多練”原則,給學生預留足夠的操作練習時間,充分利用實驗課時加強學生的實驗操作練習,真正發揮實驗課的作用;三是正確示范,糾正錯誤操作,由于大部分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動物實驗,因此在做實驗示范時務必要求操作規范,這對學生以后開展動物實驗影響巨大。同時也要及時糾正學生的一些錯誤操作方法,比如抓小鼠時提住小鼠尾巴不停旋轉等;四是預備足夠數量的實驗動物,對于小型實驗動物應保證每人一只進行操作練習,大動物如兔子、犬等應保證2-4個人一只,這樣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進行操作練習,提高實驗技能,減少生命科學實驗研究中人為操作失誤。因此,廣東藥學院安排了18個課時讓學生動手操作,主要內容有常見實驗動物的雌雄鑒別、動物保定、麻醉方法、采血方法、處死方法、給藥方法、簡單的模型制作等,為其他課程的學習和今后開展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礎。詳細介紹基因工程小鼠的研發及應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實驗動物學科也不例外,其主要體現是基因工程小鼠的研發及應用,這也是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通過介紹基因工程小鼠的研發、應用和發展動態,使學生了解這些最新技術,獲得大量的信息,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礎,同時使他們對實驗動物學有一個新的認識,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這要求任課教師在這方面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可以與其他院系合作,邀請其他院系的這方面專家學者來講授這部分內容。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手段[5]。實驗動物學教學方法跟其他學科相類似,一般可分為多媒體演示、實際參觀和實驗操作法。多媒體演示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方法,通過多媒體課件、視頻等聲像資料,把要講的內容形象化,視、聽并用,既有助于學生認識、理解、記憶,又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介紹常用實驗動物的品種品系時,可將常用實驗動物的特征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通過直接的視覺效果加深學生的印象,如幻燈展示無毛的裸鼠時,學生印象特別深,很快就記住了其主要特征,同時也可以應用視頻等影像資料把內容直觀化,防止內容枯燥。 實際參觀法根據教學進展情況,尤其是實驗動物環境條件標準化這一部分,組織學生參觀學校動物中心屏障環境設施和普通級動物實驗室,邊參觀邊講解屏障系統的人流、物流、動物流、溫濕度控制調節系統、通風凈化系統、錄像監控系統、消毒隔離系統等,把抽象的說教轉為直觀的感受和體驗,避免課堂講解既抽象又枯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6]。實驗操作法首先要認真編制實驗計劃,做好準備。實驗教學時,教師用大約15分鐘左右的時間講授本次實驗的目的、要求、操作基本步驟及注意事項,然后由教師規范示教,學生輪流動手,全部實驗操作要求學生人人參與、獨立完成,學生實驗操作期間教師對實驗室內各實驗小組進行巡視指導,及時指出不規范的操作并給予糾正。實驗結束后,要進行總結,報告結果。實驗動物學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除以上課堂教學方法之外,還可以采取網絡和課后交談的形式。廣東藥學院在實驗動物中心網站上傳了大量實驗動物學相關知識,學生可以通過瀏覽中心網站了解到感興趣的內容,同時也可以通過課后交談,了解學生的需求,解答學生的疑惑。
教學質量評價考核
[關鍵詞] 實驗動物;動物實驗方法;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04(a)-0171-02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and animal experiment methods course
LU Ping SHI Jingjing
School of Pharmacy, TCM of He′nan University,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8, China
[Abs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needs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in hig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of the experimental Animals and Animal Experiment Methods course was reform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he course from the 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Experimental animal; Animal experiment methods; Teaching reform
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方法是研究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的理論及實踐知識的一門課程。其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習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其目的是使學生接受動物實驗中基本技能的訓練,熟悉和掌握一些常用動物實驗的知識和技能,為今后獨立開展科研課題的研究奠定基礎。隨著時代的進展,實驗動物科學為生命科學的發展起著很大的推進作用,其重要性愈來愈為人們所認識[1]。但是,與西醫院校相比,在中醫藥院校對學生動物實驗等方面動手能力的培養,還遠遠不夠。在多數中醫藥院校本科階段的專業都沒有開設相關課程,而只在藥理學、生理學等課程中分散學習了動物實驗的相關內容,因此造成學生們在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的方面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動手能力較差,也使部分高層次學生(碩士生、博士生)科研水平難以在短期內提高,以至于與現代中醫藥科研工作的要求形成反差[2]。因此,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方法課程在高等中醫藥院校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如何開展好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方法課程的教學,滿足培養中醫藥院校研究生的需要,一直是從事該課程教學的教師思考的問題,自我校開設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方法課程以來,結合教學實踐,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對該課程教學進行了改革。
1 關于課程的教學內容
1.1 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需求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
通過教學發現,雖然中醫藥院校的研究生大多是中醫藥專業的畢業生,本科階段通過一些課程的學習也多少做過動物實驗,但大部分學生動物實驗基本操作能力很差,許多學生連大、小鼠如何保定都不會正確操作,對實驗動物的知識更是知之甚少,急需提高在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操作方面的能力。因此,雖然在本校該課程是碩士研究生的一門選修課,但很多研究生導師都要求學生選修這門課程,以便為之后的科研工作做好準備。
基于所培養研究生的實際需求,加上課程學時的限制,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方法課程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以動物實驗方法為主,主要向學生介紹動物實驗基本操作技術、科學研究中的動物實驗方法及動物外科實驗操作方法等內容,同時結合課程內容盡量多地安排不同類型的動物實驗項目,在實踐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而實驗動物的相關知識為輔,主要向學生介紹實驗動物的概念、分類、選擇,動物模型、常見實驗動物品系的生物學特性及應用、影響動物實驗結果的因素等內容,從而使學生們在今后從事動物實驗時,能夠從實驗目的和需要出發,合理地選擇和應用各種實驗動物。而對與研究生以后科研工作關系相對較小的實驗動物育種學和生態學方面的內容進行了適當的刪減。
1.2 適當增加科研方法方面的內容
根據學生以后進行科研實驗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增加科研方法方面的內容。對于醫藥院校的研究生,今后的科研實驗很多都與藥物有關,藥物的配制以及劑量的確定對獲得準確、可靠的實驗結果十分重要。因此,增加了常用中西藥物或試劑濃度的表示方法、給藥溶液的配制與換算、不同種屬動物間劑量的換算、人與動物用藥量的比例換算等內容。另外,對于研究生來說,學位論文是檢驗研究生科研能力、創新能力、理論基礎、專業知識、學術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其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3]。而在本科生階段,學生缺乏科研論文寫作方面的訓練,有的同學甚至連實驗記錄和實驗報告都不會寫,或者很不規范,因此,該課程還增加了動物實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運算,常用統計學方法的選擇及應用,實驗報告與論文的撰寫及注意事項等內容,并結合相關實驗項目讓學生及時進行練習,使學生在進入實際科研工作之前,對相應的科學研究方法有所了解,為以后能夠迅速準確地開展相關工作打下基礎。
1.3 介紹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技術方面發展前沿內容
當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不斷補充和課程有關的一些開拓性、前沿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內容。例如:講解傳統屏障系統特點的同時,介紹近年來倍受關注的獨立通氣籠具設備(IVC)的特點以及在清潔級以上實驗動物飼養和飼養中的應用情況;講授傳統動物實驗操作技術的過程中,介紹基因導入技術、克隆技術、胚胎移植技術、胚胎干細胞技術等知識在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當中的應用。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了解當前生物醫學發展前沿的這些最新技術,擴大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為今后的科學研究工作打下基礎。
2 教學方法
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方法對于今后從事科研實驗研究的研究生們來說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然而該課程涉及的內容較多、實踐性強,而課時有限,為了滿足教學需要,理論教學以多媒體教學為主,利用多媒體教學可視性強的特點,在課件中盡量補充大量的有關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方法等方面的圖片及影像資料,以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而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的特點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教學內容多而課時有限的矛盾。但是,多媒體教學能夠指導學生的實驗操作,而學生的實驗能力的形成,只能通過實際訓練才能獲得[4]。因此,該課程的教學非常重視學生的實驗操作練習,在每次理論教學完成后,都會安排與之相關的具體實驗項目由學生獨立完成,及時將理論和實踐結合在一起,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課程安排上,理論和實驗課時比為1∶2,大大增加了實驗課的比例,增加了學生動手實踐的時間,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并且,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將在部分章節中嘗試引入自主授課式教學[5]或PBL教學[6]等多種教學方式,使課程教學手段更加多元化,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3 考核方法
本課程的考核由三部分組成:①平時成績。主要以實驗報告為主,占總評成績的30%。②期末實驗操作考試。實行一對一考試,試題由相關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兩部分內容組成,其中實驗操作由學生獨立動手完成,指導教師根據完成的情況評分。占總評成績的60%。③撰寫相關綜述或小論文。要求學生查閱與動物實驗或實驗動物相關的文獻資料,可以從不同方面進行論述,同時獨立完成小論文。如果在批改過程中發現互相抄襲、內容雷同的,成績均為零,并令其重做。該部分占總評成績的10%。通過這些考核,一方面要求學生認真對待每一次課堂學習和實驗操作訓練,另一方面培養學生查閱文獻、獨立思考的能力,為以后獨立撰寫實驗報告和科研論文打下基礎。
4 教學效果分析與評價
通過這幾年的實踐,對我院2006~2010級選修該課程的研究生進行調查后發現,該課程得到了導師和學生們的認可。通過課后反饋了解到,課程中加強動物實驗操作技術方面的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而對實驗動物相關知識的講解加深了學生對實驗動物的認識,有助于今后科研工作中對于實驗動物的有效利用。同時,學生們普遍認為,理論課與實驗課的有機結合,特別是講授完相關理論內容隨后就進行實驗操作的教學安排對強化理論內容的理解和操作技術的掌握非常有效,學生的問卷調查滿意度達9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目前還存在著教學課時不足,實驗場地偏小,實驗教學儀器臺件數不足等情況[7-9]。今后,對于該課程的教學,還需繼續努力改進、擴大知識面、改進教學方法,對教學安排和教學條件還要進一步完善,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促進中醫藥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李鳳奎,王純耀.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方法學[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7:3-4.
[2] 章敏.中醫藥院校開設《實驗動物學》課程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7,15(11):846-847.
[3] 蔡紅兵.研究生論文撰寫及答辯中存在的問題及質量管理的措施[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10):104-105.
[4] 寇冰,陳朝陽,宋國華.實驗動物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7,9(3):339-340.
[5] 何惠宇,滿云娜,王星.自主授課式教學在成人口腔材料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8):110-111.
[6] 姚領愛.關于開展PBL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教育科研雜志,2009, 21(7):34.
[7] 陳樹君,張秀夯,陳玲,等.病例情境模擬考核在臨床醫學專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31):106,114.
[8] 陳運英.論加強中等護理教育教學改革 注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J].廣西醫學,2009,31(1):124-126.
【關鍵詞】實驗動物;安全管理
1實驗動物的來源與共患病的防護
實驗動物的來源是至關重要的。一些單位沒有合格的實驗動物生產許可,使用的實驗動物只能外購。由于實驗動物的條件要求嚴格,具備生產合格證的單位少,成本高,且使用條件有限,使實驗動物在購買上也有一定困難,致使市場會出現一些無證的動物被銷售。這樣的動物不僅不能夠保證質量,其提內攜帶的傳染源也無法估量,可能帶有一些共患病,隨時危害實驗動物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如兔、犬等可能會帶有人假結核、狂犬病,大小鼠的流行性出血熱,即使正規渠道的動物,我們也不能確定其是否完全健康。所以對外引入的動物,應進行隔離檢疫。一般的隔離時間:大小鼠和兔一周,犬21天,在未知是否患有共患病之前,要按傳染性動物進行操作和個人防護。
2實驗動物環境的標準化與動物的健康管理
實驗動物環境的標準也是影響實驗結果的重要因素。清潔級或SPF級別的實驗動物只能在相應的實驗動物環境內生活,我們外購合格的實驗動物,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將其防如普通的環境中進行臨時的飼養觀察與檢疫,這樣就降低了實驗動物自身的級別,自身免疫弱的動物可能會不能適應很快死亡,免疫強的動物即使生存下來體內也會帶有一些其他的細菌、病毒或寄生蟲,這樣對工作者構成的一定的威脅,更影響了實驗的準確性。在檢疫期如發現病情,不能控制則堅決處死、徹底滅菌,消滅傳染源。感染性動物使用過的籠具等設備要嚴格消毒,消毒水浸泡30 min,紫外燈照射約30min,放入儲藏室備用。保證良好的合格的生活環境,營養條件,保證實驗動物的健康。
3 進入實驗動物設施內要高度重視消毒防護處理
在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工作中,主要切斷血液中潛在的、具有傳播性的病毒因子、被病原體污染的血液、體液、分泌物、組織器官以及其他感染性材料。要高度重視,提高警惕,自覺嚴格執行消毒、滅菌和隔離等各項規程制度,盡力阻斷細菌病毒在人群中傳播。為此,當工作人員進人控制區時,一定要戴口罩、帽子、穿一次性隔離衣。對動物的排泄物、血液、引流物及污水要及時進行清理并徹底消毒處理,嚴禁將非經消毒處理的廢水直接倒人下水道。對污染垃圾、動物尸體要裝黃色塑料袋,送專門處理機構焚燒。每個實驗間每天應開紫外線燈消毒2次,每次約30 min,對地面要用消毒劑擦拭,用過的地板擦要浸泡在消毒液內。實驗人員實驗完畢后,定要按照制度要求自污染走廊出去,并將口罩、帽子、一次性消毒衣、鞋套脫掉放進指定的污桶內,然后換穿自己的衣服離開潔凈區,重新洗手后離開。
4 動物實驗時要警惕刺傷引起血源性疾病的感染
被污染的銳器損傷是導致血源性疾病傳播、病毒擴散的主要途徑。首先要預防銳器傷的發生,操作中需做到銳器不能直接用手傳遞,術中不允許將刀、縫針、剪刀直接遞交到術者手里,需放在盤中傳遞,嚴防刺破皮膚。當手持針頭和利器時,不要使銳器面對著人,以免刺傷他人。在實驗狗的手術過程中,使用銳器的操作人員受傷時有發生,我院在上半學期手術學實驗中,被器械傷到的學生不在少數。手術過程中傳遞刀、針、剪等鋒利器械和清洗器械時,均可能被銳器損傷,使病毒直接進入人體血液而被細菌感染。
5 實驗動物工作人員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害,使動物細菌、病毒不被擴散,從事實驗動物的工作人員及研究者,必須進行自我保護教育,掌握常規的傳播疾病知識,使每位動物實驗工作者充分認識到它的危害性,了解其傳播途徑和危險因素,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建立安全的管理制度提高防御意識,推廣有效防止動物性傳播疾病的隔離方式,盡量減少操作人員致病的危險,積極推行既具科學依據,又有切實可行的標準預防手段。
參考文獻
[1]李華、王祿增、史小萍、張景云、肖玉平、王太一.實驗動物學。2006
[2]方喜業.醫學實驗動物學,1995
1動物福利
福利在英語字典中譯為material benefits, well being, welfare,這是一個經濟學名詞,原來主要用于企業管理中。動物福利不是動物權利,它包括動物的生命和健康,雖然各國的文字描述并不統一,但其實質都是指讓動物在比較康樂的狀態下生存,在無痛苦或盡量減少痛苦的狀態下死亡。
在1976年美國人休斯提出了動物福利這一概念,這是指農場飼養中的動物與其環境協調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狀態,在詳細描述中,休斯將動物的福利定義為兩種,包括生理福利和心理福利。而現今國際上所公認五大自由也是這兩種福利的體現。
首先生理福利在五大自由的體現即在食物上享有不受饑渴的自由;生活環境應該舒適的自由;同時應享有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威脅的自由。這三者都是動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三者的滿足是保持動物生理健康的保障。其中不受饑渴的自由,即飼養人員在飼養時或者相關人員在進行與動物相關活動時都應及時補充動物所需的飼料和飲水瓶中的水,不使其感受到饑餓或者干渴;其二,享有生活舒適的自由,即相關人員應該為動物提供舒適衛生,符合其生理特點的生活環境;其三應享有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威肋、的自由。這是基于前兩者的基礎上,盡量為動物提供干凈整潔的環境,減少疾病產生的可能性,同時如果動物感染疾病,相關人員應立即采取措施,減少動物所感受到的痛苦。而相較于生理福利,動物的心理福利難以用儀器來測量,更不用說使用具體的指標進行評測。最主要的原因是人類與動物之間并沒有有效而直接的交流溝通渠道,換句話說就是人類不可能理解動物的真實想法和確切需求,因此在動物心理福利的評判上加入了大量人類的主觀評測。目前,心理福利在科學家通過多年的研究后總結認為動物應享有生活無恐懼感和悲傷感的自由;同時應享有表達天性的自由。生活無恐懼感和悲傷感的自由,表示在飼養過程中,工作人員應愛護動物,不得隨意毆打、虐待動物,或者在工作活動中應盡量注意舉止行動,不得發出極大聲響驚嚇到動物,尤其是像豚鼠之類的實驗動物,極易受遭到驚嚇,更應該小心。另一點是各種動物都具有各自的天性,如猴有攀爬的天性,鳥有飛翔的天性,當然完全滿足其天性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在盡可能的范圍內改善他們生存的空間和環境以滿足它們的天性;同時要兼顧不同動物的習性,例如拿走一只母雞的產蛋箱,會使它感到痛苦悲傷,但對于一頭閹牛或一只母羊卻不會有同樣的問題。以上所描述的這些都是動物福利的體現。
2實驗動物福利
2. 1實驗動物要了解實驗動物福利,首先我們需
要來了解什么是實驗動物?它與一般動物有何區別? 由歐洲共同體于1986年的《關于使各成員國有關用于實驗和其他科學目的的動物的保護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接近的理事會指令》中第2條定義實驗動物,是指己經應用于實驗或者將要應用于實驗的動物。我國原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于1988年制定并頒布的《實驗動物管理條例》中則明確規定該條例中提到的實驗動物是指經人工飼育,對其攜帶的微生物實行控制,遺傳背景明確或者來源清楚的,用于科學研究、教學、生產、檢定以及其他科學實驗的動物。在其后出版的一些實驗動物學教材中也沿用了這一定義。在2004年修訂的《北京市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第2條將實驗動物定義為經人工飼養、繁育,對其攜帶的微生物及寄生蟲實行控制,遺傳背景明確或者來源清楚的,應用于科學研究、教學、生產和檢定以及其他科學實驗的動物。對三者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對實驗動物定義是漸進的細化,同時我們從定義可以看出實驗動物與其他動物存在明顯的區別。其一:實驗動物的來源。它是由人工培育且具有比較明確的遺傳背景和清楚的來源,不同于一般野生動物是在自然中生育成長的;其二:它本身攜帶的微生物和寄生蟲是受到控制的,這與家禽家畜或者其他觀賞動物,伴侶動物也是不一樣的;其三:它的存在目的。比如伴侶動物是以供玩賞、陪伴之目的而飼養的動物,農場動物則以為人類提供肉質產品及食物為目的,實驗動物則是為了生命科學的發展及人類健康的目的而應用于科學研究、教學、生產和檢定以及其他科學實驗的動物。
綜上所述,實驗動物與其他各種動物都是存在極大差別的,從它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一直被人類的活動所影響和掌控,它的存活完全依賴于人類,不管是日常的活動和生存環境還是最終的死亡,它存在的價值就是完完全全的貢獻于人類。它的生存環境是受到控制,要求非常嚴格的。基礎的環境因素主要包括實驗室溫度、濕度、光照度、噪聲、氨濃度、送風次數等,這些因素更是直接影響到實驗動物的生理節律,精神狀態和健康狀況,從而間接地影響到進行科學實驗所獲得數據結果的準確性、可靠性。為實驗動物創造舒適,盡力滿足它們需求的環境條件,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因為環境因素而造成科學實驗不必要的誤差,減少個體差異性;一方面也是出于人類文明,公共道德的考慮,實驗動物作為人類的替身,為人類醫藥健康事業獻身,我們也應該提倡保護他們的福利。
2. 2實驗動物禍利由上文內容可知,實驗動物也屬于動物,只是在某些方面區別于其他動物,因此,實驗動物福利也包括上述所說到的動物福利。同時在動物福利的基礎上,實驗動物福利還需要遵循3R原則。這一原則由動物學家Russell和微生物學家Burch于1959年提出,現已逐漸被廣大實驗動物飼養及實驗人員接受及廣泛應用,3R原則具體即替代(replacement)、減少(Reduction)和優化(Refinement)。替代是指盡量使用無知覺的實驗材料代替活體動物,或者使用低等動物代替高等動物進行試驗的科學方法,而現在比較先進的做法是編寫程序,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模擬實驗,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實驗動物福利的一種解放;減少即指在科學研究中進行在動物實驗時,使用比較少量的動物來獲取同樣多的試驗數據或者使用一定數量的動物盡量獲得更多的試驗數據的科學方法;優化則是指在進行實驗設計時實驗方案及指標選取的優化,以及實驗過程中實驗技能和實驗條件的優化,如今這一原則己獲得廣大科研工作者的認同,這一觀念也越來越深入人心。而在2005年,美國芝加哥的倫理化研究國際基金會還在3R的基礎上提出了4R原則,增加了Responsibility(即責任)作為第4個原則,要求人們在生物學實驗中增強倫理觀念,呼吁實驗者對人類和動物都要有責任感。
實驗動物作為自然界中存在的獨立個體,是與人類一樣具有個體的自由的,當人類將實驗動物用于科學實驗中的時候,其前提其實是己經剝奪了動物的個體自由權利,因此,我們在與之接觸過程中更應盡可能的為他們創造環境,保護其應享有的福利。
3動物福利現狀
3. 1國外動物福利發展自1822年(Martins act an act to prevent the cruel and improper treatment of cattie《防止殘酷和不良對待牲畜法》又被稱為《馬丁法案》的有關動物福利的法律頒布至今,歐美等國己經在動物福利保護的道路上走過了一百多年,相關的法律法規相對來說己經比較完善,如英國在頒布《馬丁法案》后于1849年,頒布了《防止虐待動物法》。該法規定,任何人如果對動物進行毆打、不良對待、過分使用、虐待或酷刑折磨,或者致使上述行為發生,均屬犯罪行為。均將受到罰款。另外,法律還規定了執法當局從此有權對此類行為進行指控、起訴。直到1850年以后,動物福利的法律開始關注用于科學實驗的動物身上,于是,在1876年英國議會通過了《防止動物虐待法》。到了1911年,英國議會通過了著名的《動物保護法》(Protection of animals act)。該法將英倫三島當時和之前的各個防止虐待動物的法規進行了整理和補充。2005年,英國議會提出了新的《動物福利法》( Animal welfare act)草案,取代了《動物保護法》,這部法律在2006年年底通過,并于2007年4月6日正式生效。美國在動物福利保護這方面也走在前沿,1963年,美國頒布了《實驗動物使用和飼養管理指南》,這是最早的關于實驗動物福利的指南,到1966年,美國頒布了《動物福利法》,這是最早的一部與實驗動物管理有關的法律,并在1970年、1976年、1985年和1990年先后四次對《動物福利法》進行修訂,后又頒布了《飼養管理和使用脊椎動物在檢驗、研究和教育中的法規》,所有部門都要遵守這一法規。其他如日本、加拿大等國家也相繼出臺相關法律,保護動物及實驗動物福利。
3.2國內動物福利發展我國引入動物福利理念時間較晚,無論是科技條件方面還是在觀念方面都與國際上存在較大差距,動物福利制度建設并不十分完善,但我們仍在繼續努力。雖然沒有專門的法律對動物福利進行規范,但我國在1988年出臺了《實驗動物管理條例》,對實驗動物的飼養、使用等方面進行了規定,在2001年對其進行修改,并首次將動物福利寫入法規。1997年,3R原則首次出現在《關于九五期間實驗動物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其它頒布的條例法規有《實驗動物質量管理辦法》《實驗動物許可證管理方法(試行)》等,都提到了動物福利與動物倫理,開始逐步加強對實驗動物管理。2006年9月3日,我國了《關于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這讓我國動物福利立法又向前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且現在越來越多的地方性實驗動物管理法規條例都將動物福利的內容增加了進去,如2005年實施的《北京市實驗動物管理條例》中就明確規定,任何從事實驗動物工作的單位和個人,都應當維護動物福利,保障生物安全;從事動物實驗的人員應遵循替代、減少和優化的原則來進行實驗設計,要使用正確的方法對待實驗動物。同年《湖北省實驗動物管理條例》修訂后,就明確做出規定,實驗者應當為動物創造良好的生存條件。2008年《江蘇省實驗動物管理辦法》將實驗動物科普與福利單列為一章,這在國內還是首次,這也充分說明了實驗動物福利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受重視性。2010年10月1日起實行的《廣東省實驗動物管理條例》中也特別提到了實驗動物福利,包括進行替代,減少以及優化實驗設計,實驗中,對實驗動物進行麻醉及最后實行安死術。
而在我國的其他地區,如臺灣,動物福利制度己經比較接近國際化。在1990年時臺灣夏良宙學者就提出,動物福利可以簡述為:善待活著的動物,減少死亡的痛苦,同時在臺灣還設有專門的動物福利組織以及網站,在 1998年制定《動物保護法》,2000年1月19日頒布了《動物保護法實施細則》,其中都有相關于實驗動物福利保護方面的內容。而在2004年修訂的《動物保護法》,對動物保護以及福利進一步做了比較翔實的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在回歸后于1999年,頒布了《香港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之后香港特別行政區又針對實驗動物頒布了《實驗動物照料與使用守則》。
目前我國除了臺灣其他地區并未出臺明確保護動物福利的法律。雖然現有《野生動物保護法》,但該法僅限于保護珍稀動物,普通的野生動物以及圈養動物并不在它的保護范圍之內,而且該法律對傷害野生動物行為的規定也非常少,更多的是針對非法獲取野生動物用以盈利行為的制裁和懲罰。因此我國目前應借鑒其他歐美大國的動物福利立法經驗,盡早出臺明確性的動物福利法。
近年來,在有關部門和實驗動物養殖企業的努力下,繼傳統的歐美市場外,我國又開拓了日本和韓國市場,尤其是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已經成為了中韓、中日活動物貿易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2005年1月底,日本農林水產省派出檢疫官對我國北京、江蘇等地實驗用動物養殖企業進行了考核,筆者等陪同日本代表團參與了整個過程。通過這次考核,筆者深深體會到日本對實驗動物的進口有比歐美更為嚴格的衛生要求和檢疫程序,需要中國企業和有關部門深入研究日、韓有關法律法規要求,通力協作,方能確保出口實驗動物能夠順利出口日本。
日本考察我實驗動物養殖企業的主要內容
日方此次考察的目的在于,對已注冊的企業進行年檢,同時考核新申請注冊的企業,并經日本農林水產省批準后取得出口日本資格,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
宣傳進口實驗動物的新規定
日本在1999年和2004年兩次修改了《狂犬病預防法》,對進出口犬、貓的檢驗檢疫規定和扣留期限做出了細致嚴格的規定。此次考察時,日本專家多次向中方企業解釋日本修改的犬、貓等的進出口檢驗檢疫程序、扣留期限等多項新規定。出口企業只要達到日方對犬、貓的衛生要求,并安裝電子微芯片以進行身份識別后,其進入日本后的隔離檢疫縮減為12天以內。日本農林水產省還規定,試驗研究用的犬或貓根據出口國政府簽發的衛生證書,能夠被確認有關內容,則進口時的隔離期也在12小時內。
日本不但只接受經農林水產考核注冊的實驗動物專用養殖企業向日本出口犬、貓,而且出口犬需滿足以下條件之一:在注冊場內出生后一直飼養注冊場;從非注冊場引進動物時,須在注冊場內隔離至少180天;如果已多次接種狂犬病疫苗,則采血檢測抗體后至少180天后方可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出生后一直飼養在注冊場內的動物,向日本出口時不需注射狂犬病疫苗,也不需檢測狂犬病抗體。
要求每個農場準備英文版SOP資料
此次考核時,日方要求企業提供英文版或日文版的“SOP”。所謂“SOP”即指養殖企業的標準操作規程(包括飼養管理、檢疫、疾病預防以及發生傳染病時詳細的處理方法等,以下簡稱“SOP”)。日方此要求是便于日方檢查,并通過SOP檢查中方飼養企業是否按照日方法律法規有關要求建場并進行管理。在考察中日方多次強調,日方每年將對中方出口企業進行一次年檢,下次來檢查時,希望中方企業將翻譯好的英文SOP資料提前準備好以供檢查。
強調有預防疾病的緊急預案
日方要求每個養殖場須準備發生或懷疑發生狂犬病時的應急預案(中英文版),并增加到企業的SOP中。此項措施旨在加強對狂犬病的預防、檢查、治療和緊急處理。日本之所以強調加這一點,其目的在于嚴防狂犬病的傳入,保持日本無狂犬病國家地位。對于飼養管理、檢疫、疾病預防以及發生傳染病時詳細的處理方法等,日方也要求飼養企業須有每次處理時的詳細記錄,并要求記錄至少保存2年,有的記錄則需要保留5年。
考核內容存在不符合WTO/SPS和科學規定的內容
例如,要求出口企業準備SOP的英文版或日文版就顯得很不科學。本次考察,我國大部分企業為了通過年審或獲得注冊資格,先滿足了日方的考察要求,所有新老注冊企業均在現場向日方提供了英語版或中英文對照SOP資料,但沒有允許日本考核人員將之復印帶走。語言并非大多數企業的障礙,但SOP屬于企業的商業秘密,向日方提供中英文版的管理細則,企業的“養殖秘訣”將被泄漏,從而損害企業的利益。所以筆者認為,日方考核內容中要求中方企業提供英文版SOP資料并不切合實際,也不符合WTO/SPS有關原則,其不是日本考核人員評估養殖場管理水平的唯一手段,也無法保護企業的商業秘密,畢竟現場對企業各方面的核查才是考核企業的關鍵。
事實上,SOP主要是企業高層管理員工使用,而且在我國國內的養殖場,員工也沒有必要使用英文版SOP進行管理,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另一方面養殖場的SOP有可能涉及商業秘密,不便將所有SOP資料全部譯成英文供外方檢查。因此,提供本國語言的SOP資料、以及該資料的中英文目錄,即可為中方企業保守經營秘訣,也可照顧到日方考察的要求,這也許是解決日方SOP要求的合理方法。盡管如此,要求企業提供SOP畢竟是日本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打掉日方此要求并不容易。
其次,日方對注冊企業實行一年一次年檢的方式不盡合理。一方面企業在一年內其飼養環境、設施、管理細則以及飼養方式、衛生標準等沒有變化,一年一次年檢企業的負擔太重。另一方面,日方每年一次年檢其工作壓力也不輕,因此不必要堅持這一不合理的年檢方法。
第三,日方在考核中提出個別違背WTO原則的要求,例如,“如中方已經注冊的出口企業在一年內沒有出口實績,也可能被取消出口資格”。此項考核要求違背了WTO規則,體現的不合理方面在于,是否出口取決于市場需求,而不應該與企業的出口資格掛鉤。況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不可能主導市場銷售,因此,企業的出口實績應由市場決定。所以企業一年無出口實績就取消出口資格的規定顯得極不合理,也違背了WTO規則。
影響和有關建議
日本提高實驗動物市場準入標準,對我國相關出口企業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我國每年出口日本的實驗研究用動物雖然數量有限,但利潤可觀。每只實驗用猴或犬的出口價格一般在500-600美元或800-1000美元左右。隨著出口數量的增加,效益也相當可觀。而我國企業要達到日本的準入標準,必須投入必要的資金進行技術改造,更新設備,這將增加企業的成本。另外,日本實驗動物的新規定存在一些不科學內容,這會對我國部分養殖企業產生一定影響。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政府層面
建議中日雙方就SOP問題進行磋商,將此項內容修改為提供本國語言的SOP資料和中英文目錄。這樣既可為中方企業保守經營秘訣,也可照顧到日方考察的要求;建議中日雙方協商,去掉日方注冊場在過去一年內沒有向日本出口動物就取消注冊資格的不符合WTO規則的要求;建議中日雙方協商,將考核改為三年一次,這對于完善中日實驗動物的考察規則來說也非常重要;建議國家質檢總局對全國出口實驗動物養殖場進行統一的編號以便統一管理。
企業層面
由于實驗動物數量有限,日本并未采取高技術壁壘進行設限,只要中方企業按照日方衛生要求嚴格管理,就可達到日本準入要求。
因此,我國出口實驗動物的企業,應關注日本關于犬、貓等的進出口檢驗檢疫、扣留期限的變化,并按照日本新的市場準入標準調整企業SOP,達到日本市場的準入要求。
本次考察中我們也發現,中方飼養企業對日方的衛生考核要求并無異議,但在飼養方式的概念上存在差異。中方一些企業認為,按照目前中國有關規定,普通級實驗動物在普通環境內飼養、繁育;清潔級和無特定病原體級在屏障環境內飼養、繁育;無菌級在隔離環境內飼養、繁育。目前對日出口實驗動物屬于普通級動物,因此,在飼養車間的部分地方采取了開放式飼養方式,比如在比格犬飼養車間外設立露天動物活動場,比格犬可從飼養間自由進出露天活動場活動采光,這對動物健康非常有利,因此,飼養場只是用圍欄將活動場圍住,并沒有采取類似飼養清潔級、無菌級動物式的封閉式飼養方法,當然客戶提出特別要求時除外。
應該說中方的這一飼養方法并不違反飼養衛生標準,但日方從嚴格衛生防疫的角度考察中方企業,所以日方對開放式飼養方法提出異議,原因有二,其一,比格犬露天活動場雖然使犬得到鍛煉,但沒有安裝金屬網罩不能防止其他動物進入飼養車間,例如老鼠、蚊蠅等,也就無法防止動物疾病的傳入;其二,只有圍欄而沒有網罩,存在安全隱患,動物可能隨時逃逸。
鑒于上述情況,建議飼養企業應該從嚴格防止動物及病傳入的角度認識日方的要求,建議養殖企業接受日方的合理建議,對出口的普通級動物飼養設施中存在防疫隱患的地方或區域加設設備,例如在日方關切的露天運動場架設金屬網罩,在窗戶、門戶、換氣扇口等通風口或者動物可能進出的地方安裝紗窗,以有效防止外部動物的侵入,尤其是蚊蠅、老鼠等易傳染疾病的動物的侵入,保證出口實驗用動物不被傳染疾病,達到日方的養殖衛生標準。
除此之外,根據目前國家對預防狂犬病的防疫要求和日本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建議我國實驗動物養殖企業須建立完備的預防動物疾病的緊急預案,如發現狂犬病,企業應該立即上報國家疾病控制中心和當地檢驗檢疫部門,由國家指定的專門機構負責檢查、治療、病樣采集、銷毀等,對于運輸方式也應該有明確的規定。在應急預案中,養殖企業也應該明確檢測狂犬病的機構名稱、地址、聯系人和聯系電話等資料。我國養殖企業對預防狂犬病的緊急預案和應急對策明確寫入企業的SOP中。
“證”是機體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反應狀態。中醫病證結合動物模型已被視為實現中醫藥規范化,客觀化乃至科學化的重要環節。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劉建勛研究員首先提出了病證結合動物模型擬臨床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其研究團隊以冠心病作為切入點,采用多因素、多靶點的方法干預模型動物的生理過程,建立了冠心病痰瘀互結證小型豬模型,利用模型動物的特點和優勢,深入分析疾病證候的現代機制和生物學特征,進行治療相關病證中藥新藥的研究與評價。相關研究成果在本刊連續5期相繼發表系列研究論文,得到了廣泛的反響。以下是中醫藥學不同研究領域的著名專家分別表述個人觀點:
王慶國(教育部“證候與方劑基礎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市“證候與方劑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中醫藥大學原副校長,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副會長):中醫疾病病機演化規律是一個動態的、復雜的過程,它隨著外界環境的不同而發生變化。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對傳統中醫病機的認識逐漸向微觀化方向發展;同時對病機的病理生理機制研究在微觀上、深層次上認識機體生物活動特點,更加準確的揭示病機演化的本質,促進達到宏觀辨證與微觀辨證的統一。在《中國中藥雜志》2013年第38卷23期發表的“小型豬痰瘀互結證冠心病“痰、毒、瘀”病機演變規律的實驗研究”一文中,作者首先采用模擬臨床冠心病危險因素的方法,將高脂飲食與冠狀動脈血管內皮損傷二者有機的結合建立中國小型豬冠心病痰瘀互結證冠心病模型,并進行病機規律的分析以指導臨床診療。通過對血脂代謝、炎癥反應、血液功能動態變化的分析提示,單純的痰證、瘀證或毒證都不足概括冠心病痰瘀互結證病機的發展規律。可以認為冠心病痰瘀互結證的病機發展規律在于“由痰致毒、致瘀,痰毒瘀三者互結,損傷心脈,氣血運行不暢,發為心痛”。擴展了中醫胸痹的病機認識。此研究采用現代醫學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從微觀角度分析冠心病病理機制,并結合對中醫傳統致病因素的認識,提出了冠心病痰瘀互結證“痰-毒-瘀”的病機演變規律,其思路和方法都值得借鑒。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所研究的病證結合動物模型的病理生理及客觀檢查指標的變化應與臨床相關病證密切相關,否則對病機的微觀分析將毫無意義和價值。
史大卓(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轉化或轉換醫學(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近年來國際醫學健康領域出現的一個新的學科,即從實驗室到病床(bench to bedside),再從病床到實驗室(bedside to bench),實現“基礎-臨床”循環往復的研究模式,簡稱為“B-to-B”。B-to-B模式不僅應用于疾病的診斷與機制研究中,同樣也運用于新藥研發過程。在轉化醫學過程中要求基礎實驗動物模型是有多個方面與臨床相關疾病相似的病理改變,相似度越高則由實驗室轉化臨床的效率就越高。因此,對實驗動物模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國中藥雜志》2014年第39卷第3,4期發表的“痰瘀同治方對痰瘀互結證冠心病小型豬心功能的改善作用”,“痰瘀同治方對痰瘀互結證冠心病小型豬心肌組織的保護作用”2篇論文,實驗不僅采用臨床冠心病危險因素的方法作為致病因素,并且在模型評價過程中以臨床冠心病診斷的方法為中心,通過心肌酶譜、心臟超聲、無創血流動力學分析觀察實驗動物冠心病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改變。這不僅為冠心病的臨床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實驗載體,同時也使中藥新藥臨床前評價的數據和結論更有臨床參考價值,縮小實驗研究向臨床轉化的距離。因此模擬臨床的動物實驗研究,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研究方向,特別是在中醫藥領域。此研究所建立的中國小型豬冠心病痰瘀互結證冠心病模型也值得推廣和廣泛應用。
呂愛平(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講座教授):辨證論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體現了中醫學對疾病診斷和處理的特點。隨著現代醫學科學的發展和中醫臨床實踐的深入,如何將疾病證候的變化特征以更客觀的現代醫學實驗室指標來闡述,還需要大量細致的工作。但是在基礎實驗研究中,通過建立與臨床相關疾病證候相似的動物模型,并以病證結合動物模型為研究對象,分析證候發展過程中客觀實驗室指標的改變將有助于證候本質的認識,辨證與辨病結合,宏觀辨證與微觀辨證的結合;同時也進一步提高基于證候分類的疾病治療療效。在《中國中藥雜志》2013年第38卷24期發表的“痰瘀同治方對冠心病痰瘀互結證小型豬模型中醫證候評分的影響”一文中,實驗的設計和思路比較新穎、獨特,實驗采用模型臨床四診辨證的方法并結合現代醫學對中醫致病因素的認識,從體重指數、脂質代謝、血液流變學,心功能和心電圖改變等對中國小型豬冠心病痰瘀互結證進行證候評價,并建立證候診斷標準,基本符合中醫痰瘀互結證的特點。因此以臨床病證特點為參照,根據實驗動物病理、生理情況,將臨床病證的表現通過適當的轉變以應用于動物模型中進行評價,將有助于病證結合動物模型的發展。因此中國小型豬冠心病痰瘀互結證模型的建立促進此方面的研究,而該模型的建立和發展同時也進一步促進疾病過程中證候變化本質的研究。
孫曉波(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研究員):中藥復方臨床前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將來的臨床研究提供重要的參考。而病證結合進行中藥臨床前有效性評價的方式收到了越來越多的接納。病證結合動物模型的建立要求具備現代醫學病理學模型和中醫證侯學模型兩方面的特點。但是由于中醫病證結合動物模型目前存在的諸多不足導致中藥復方臨床前評價多采用西醫疾病,或者單純中醫證侯的模式進行。在《中國中藥雜志》2014年第39卷2期發表的“痰瘀同治方對小型豬痰瘀互結證冠心病血液流變性及血脂的改善作用”和“痰瘀同治方對小型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炎癥反應的影響”2篇論著中,則克服了以上中醫模型不足和缺陷,值得推薦。通過高脂飼料喂養和冠狀動脈血管內壁球囊損傷雙因素的刺激方法,建立中國小型豬冠心病痰瘀互結證模型,用于中藥新藥的臨床前評價。在評價方法中,一方面圍繞與中醫證候相關的因素如血脂代謝的異常、血液流變學的異常等進行評價。另一方面以冠心病病理過程為中心,評價中藥復方干預對心肌缺血過程的影響。通過以上兩部分的密切結合,可以全面的分析中藥復方的作用特點。同時也與當前中醫臨床辨證與辨病結合的發展一致,更加密切聯系臨床。不失為一項高起點、高標準的中藥復方臨床前評價研究工作。
關鍵詞:藥理學;實驗教學;職業道德
藥理學是研究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及作用規律的一門學科,其內容復雜,藥物種類繁多,各章節缺乏聯系,對學生而言,有一定的學習難度。要理解和學習這些概念及理論,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搜集大量信息,進行實驗操作,總結歸納,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不斷驗證。
藥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醫學橋梁學科,實驗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實驗課的開設,培養和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采用實驗教學的方式,能使課堂教學更豐富、更深刻、更生動,使學生更愛學、樂學,充分調動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課堂效率。
為了充分地發揮實驗的引導功能,院校要重視實驗室建設,注重實驗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結合臨床實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以下是筆者就高職高專教學中關于藥理學實驗開展意義的一些觀點,與大家共勉。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很多學生平時做事沒有計劃,想到哪兒做到哪兒,往往導致事倍功半,甚至失敗。實驗前,教師應要求學生做好預習準備,提前告訴學生即將要做的實驗題目,讓學生先將實驗目的、材料、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等一一搞清楚,主動地學習。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樣做既可以避免學生因對實驗內容不熟悉造成操作倉促、結果失敗等問題,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養成在做任何事情前做好充分準備,做到心中有數的好習慣。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
醫護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從事的行業具備特殊性――服務的對象是病人。他們的工作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與健康,關系到很多家庭的生活質量。隨著醫患關系的緊張,社會需要醫護人員具備更高的職業道德水平。教師除了在理論教學中適時穿插相關教育外,還可以把職業道德的思想貫穿在實驗課堂中。
藥理學實驗經常需要動物,如小白鼠、家兔等,教師可借此培養學生的愛心。比如:在捉拿實驗動物時,有的學生動作比較粗暴,有的學生為了好玩而故意傷害實驗動物。此時,教師應及時制止,并通過示范講解,教會學生正確的捉拿實驗動物的方法。同時,教師可告訴學生,實驗動物很可愛,它們是弱者,它們的犧牲推動了醫學的進展,應愛護它們,把對它們的傷害降到最低,切不能故意傷害實驗動物。“正如同學們走上工作崗位后,對待患者要有愛心、耐心和責任心,要以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為本,不可輕視。”
三、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獨立思考的良好品質
現在的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里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在實驗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縮手縮腳、袖手旁觀、笨手笨腳、操作不規范等不良行為。還有學生因怕臟怕累,主動放棄實驗,一味依賴其他同學,坐享實驗結果。此時,教師不能視而不見,也不能代替學生操作。而應該在搞清原因之后,主動引導學生親自參與。教師可先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實驗相關視頻,讓學生熟悉實驗步驟,再結合虛擬實驗軟件,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體驗到操作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會帶著濃厚的興趣和幾許好奇投入到實驗中。
以上的實驗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不再被動地依賴教師的講授,而變為主動學習。
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良好修養
人類在認識的過程中,把所感覺到的事物的共同特點抽出來,加以概括,成為概念。課程中的概念和理論是通過實驗研究抽象地概括出來,以共性、原則、原理、規律等狀態呈現出來。我們應尊重實驗結果,包括正確結果和錯誤結果。
實驗課后往往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實驗不成功的學生能寫出與課本結果一樣的優秀報告;而努力認真做實驗的學生按照自己的實驗現象卻寫得與教材結果不符。對此,教師應表揚和肯定那些尊重事實、尊重實驗的學生,告誡那些忽視自己實驗現象和結果,一味模仿,自欺欺人的學生:對于實驗中出現的錯誤,不應逃避,而要正確面對,共同探討,分析其中的原因,為日后的成功奠定基礎。只有這樣,學生實事求是、治學嚴謹的良好作風才能在實驗教學中得以培養。
綜上所述,教師可充分利用藥理學實驗課堂幫助學生養成動手動腦、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以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要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做合格的專業人才,以適應今后的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