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臨床超聲診斷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超聲診斷;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5(b)-0049-02
近幾年來,糖尿病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狀態,已成為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在糖尿病各種急慢性并發癥中,下肢血管病變較為常見,輕者會出現下肢疼痛、酸麻、麻木等現象,嚴重者會出現缺血性下肢壞疽甚或因此而截肢。所以疾病的早期診斷有助于該并發癥的早期治療。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變分為大血管和微血管兩部分,以往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發病情況檢測存在較大的困難。隨著醫療影像技術的飛速發展,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技術逐漸應用于下肢血管病變的診斷,可客觀評價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變的程度,與下肢血管造影比較,具有無創、動態多角度觀察、患者易接受、隨訪方便等優勢,值得在臨床上推廣。為此,作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分析利用彩超診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臨床價值,通過了解患者超聲下外周血管病變的形態學特征,為臨床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參考的依據,現分析2012―2015年間在該院診斷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6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在該院診斷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60例患者為觀察組研究對象,30例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為對照組研究對象。
觀察組6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范圍在56~75歲之間,平均(中位)年齡65歲;從糖尿病類型看,1型和2糖尿病患者數量分別為17例和43例;所有患者雙下肢均出現麻木、休息疼痛、間歇性跛行等癥狀,患者下肢血管病變嚴重程度均相似。3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范圍在58~76歲之間,平均(中位)年齡是66歲。相關假設檢驗表明,兩組患者的性別組成、中位年齡等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應用本院同一臺彩色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查,探頭頻率在3.5~10 MHz之間。檢查所用儀器和檢查人員相對固定。檢查時患者平臥或俯臥位,主要檢查股淺動脈和股深動脈,脛前動脈、脛后動脈和足背動脈。觀察血管壁有無斑塊、管腔局部有無狹窄,血流充盈情況,血流頻譜形態[7-9]。
1.3 統計方法
超聲檢查所得定性結果采用絕對數和相對數表示,應用χ2檢驗比較兩組患者相應定性結果之間的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設定檢驗水準為0.05。
2 結果
觀察組6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中,血管內徑狹窄、血流量少、頻譜寬度較寬,50例患者存在斑塊,構成比為83.33%;8例患者出現狹窄,構成比13.33%;10例患者出現閉塞,構成比為16.67%。
對照組30例患者中,血管內徑明顯較寬,血流量明顯、頻譜寬度較窄,4例患者出現斑塊,構成比為13.33%;2例患者出現狹窄,構成比為6.67%,未見出現閉塞的患者。假設檢驗表明,兩組患者中出現斑塊、狹窄和閉塞的構成比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水平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且已經成為影響人群健康的高發病和常見病。如果患者沒有得到積極的治療,所產生的各種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患者較為痛苦,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質量。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糖尿病合并血管病變的病死率也在明顯攀升,其中動脈粥硬化就是主要病死因素。而在我國的血管疾病早期檢測技術發展之中,脈壓是目前最早、最廣泛應用的臨床評估指標,是應用最好的非侵入性檢查的一種重要手段,為臨床介入治療提供了最好的治療時機。
該文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的超聲檢查結果表明,患者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機率最高,是因為糖尿病患者脂肪代謝紊亂,早期即可累及到下肢小動脈。另外出現狹窄的原因在于長期高血糖作用下,血管壁上的蛋白質、氨基酸發生非酶糖化反應,生成的糖化產物逐漸增加,使血管壁的結構蛋白發生了變化,進而導致血管狹窄的發生。血管閉塞的發生主要是損傷動脈局部內膜以及血小板及紅細胞等沉積,內膜形成不規則增厚,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管壁順應性得到逐漸降低,附著血栓后致管腔閉塞。如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因飲食等因素,也可以檢查出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狹窄以及阻塞等病變,但比例相對較低。
在診斷血管疾病的金標準是血管造影,但應用這種技術會增加患者的經濟和疾病負擔,而且還具有一定的創傷性[10]。以往臨床上并不能做出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變患者的早期及定位診斷,尤其不能準確判斷病變的嚴重程度。而惟一的診斷方法是血管造影,因其屬于創傷性檢查,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難以接受。而目前采用彩超進行診斷檢查,不但費用低,操作簡單,沒有創傷性,還可以更加準確的顯示出動態檢測血管內血流的動力學和解包結構[11-12]。可見,彩超檢測技術已成為診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重要手段。
作者隨機選擇2012―2015年期間在該院診斷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60例患者為觀察組研究對象,選擇具有可比性的30例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為對照組研究對象,均進行常規下肢血管病變超聲檢查。結果表明,觀察組6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中,血管內徑狹窄、血流量少、頻譜寬度較寬,50例患者存在斑塊,構成比為83.33%;8例患者出現狹窄,構成比13.33%;10例患者出現閉塞,構成比為16.67%。對照組30例患者中,血管內徑明顯較寬,血流量明顯、頻譜寬度較窄,4例患者出現斑塊,構成比為13.33%;2例患者出現狹窄,構成比為6.67%,未見出現閉塞的患者。假設檢驗表明,兩組患者中出現斑塊、狹窄和閉塞的構成比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隨著醫學影像學的快速發展,超聲技術在血管病變檢測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作為專業技術人員,掌握這項技術對于提升血管病變的檢測準確性、更好的檢測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檢出率是非常關鍵的。超聲對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內徑大小、內膜變化、斑塊形態及分布、血流充盈情況及峰值速度等多項指標敏感,對病變血管檢出率高;利用超聲診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也有利于無癥狀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和預防,同時彩超具有方便、無創、重復性好、價廉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林萱,康遠華,夏志勇,等.多普勒超聲血流儀檢測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臨床意義[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 29(5):677-679.
[2] 蘇靜.彩色多普勒超聲聯合血清ET、NO檢測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1):121-122.
[3] 翁煥,謝丹,鄞國書,等.2型糖尿病足潰瘍患者下肢血管病變分析及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0, 31(18):2400-2402.
[4] 宋宛竹,李季.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評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價值[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44):8969-8971.
[5] 何明海,楊文翔,劉學彬,等.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診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臨床價值[J].西部醫學,2011,23(7): 1246-1247.
[6] 嚴禹.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中的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5(9):156-158.
[7] 張津生.彩色多普勒超聲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鄉村醫藥,2015(14):61-62.
[8] 葉希華.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臨床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8):91.
[9] 郭麗華.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5(6):92-93.
[10] 張浩.彩超在糖尿病性下肢動脈硬化病變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6):90-92.
[11] 畢蓓蕾.彩色多普勒超聲對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臨床價值[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2):41-42.
【關鍵詞】 二維超聲診斷;下肢靜脈血栓;彩色多普勒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696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2362-01
下肢靜脈血栓是臨床常見周圍血管病癥[1],早發現,早診斷對治療和預后均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以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接診的30例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下肢靜脈采用超聲診斷方式進行檢查,探討研究下肢靜脈血栓采用超聲診斷的臨床價值,現總結如下,以供業內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接診的30例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齡19-62歲,平均年齡41.2±1.8歲,所有患者均經手術或者X線下肢靜脈血管造影檢查證實,符合研究條件。
1.2 方法 本組實驗儀器選擇LOCIQ-4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美國GE公司生產),探頭頻率7.5MHz。
暴露檢查的部位,取患者仰臥位[2],下肢向外伸展旋開,探頭沿髂外、股淺、靜脈行縱、橫斷面探查,二維超聲檢測患者的靜脈管徑有無增大、狹窄,管壁的厚度有無明顯變化,無異常同聲,觀察患者血栓形成的范圍以及栓塞程度,探頭加壓時管腔是否有變形。彩色多普勒檢測患者靜脈血流的充盈情況,探頭和血流方向夾角應≤65度。指導患者作深呼吸以及乏氏動作。擠壓遠端肢體觀察患者靜脈腔血流通暢情況以及反流信號。對單側病變的患者探查其健康側,并與患病側進行對比。
1.3 診斷標準 ①下肢靜脈腔內有血栓回聲;②血流頻譜不隨呼吸而改變;③CDFI顯示靜脈腔內血流信號不豐富或者彩色血流信號明顯有充盈缺損;④探頭加壓后靜脈腔不能完全壓閉。
2 結 果
2.1 診斷結果 本組實驗的30例患者中,雙下肢形成血栓5例,右下肢血栓形成患者9例,左下肢血栓形成患者16例;其中慢性血栓12例,亞急性血栓11例,急性血栓7例。
2.2 影像學特點 本組患者下肢靜脈亞急性血栓患者11例,患病后數周血栓形成。二維超聲顯示血栓回聲增強,血栓逐漸收縮或者溶解,其形狀變小而較為固定,探頭加壓后管腔血栓處未被壓癟,靜脈管徑大小正常。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顯示血栓再通的部分出現不規則細小分支的血流,血流信號逐漸豐富充盈,部分發生擴張性改變;下肢靜脈急性血栓7例,在發病后數小時到半個月內形成血栓。經二維超聲診斷顯示,患者形成血栓部位的血管管腔明顯增寬,探頭加壓后,血栓形成處的管腔稍有變形,但是未被壓癟,管腔內出現了低回聲。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顯示靜脈內血栓段血流信號不豐富,無側支循環血流;下肢靜脈慢性血栓患者12例,患病數月至數年后形成的血栓。二維超聲檢測顯示管腔內存在較強的同聲,靜脈壁彌漫性或者局限性增厚,血栓處管腔的內徑變細。個別患者的靜脈管腔仍存在阻塞,沒有再通,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根據管徑再通的不同程度,呈現出不同的管腔內血流信號,部分再通可見部分血流信號,完全再通血流信號較為充盈,并存在側支循環。
3 討 論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患病率高[3-4],發病因素多樣復雜,其中肢體擠壓傷、肢體固定、產后、手術后長期臥床、中老年患者均為易發因素。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血液高凝是靜脈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其病變涉及機體任何組織的靜脈,一般以盆腔內和下肢靜脈血栓較為常見。下肢靜脈多普勒具有周期性、自發性、單向回心血流的特點,擠壓遠端肢體時血流信號增強。由于左髂動脈交叉與左髂靜脈相連,因此會影響靜脈同流,形成血栓。急性期血栓與管壁粘連松,可自由漂動,超聲早期診斷對其臨床治療以及預防并發癥具有重要價值。陸恩祥[5],白靜慧,鄭熙文,洪林巍等人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做腹部超聲的臨床意義中提出血栓形成患者中以左側形成為多見,左右之比約為1.5:1,低于國外學者報道的1.8-3.2低閣,本次研究中右下肢血栓形成患者9例,左下肢血栓形成患者16例,二者之比1.78:1,與介于上述二者之間,與后者更為相符。在此也證實了前人結論的可靠性。本組實驗中,慢性血栓12例,亞急性血栓11例,急性血栓7例。急性血栓回聲低,靜脈管徑增寬,血栓可自由漂動,未形成側支循環。與其相比慢性血栓回聲較強,血栓位置固定,管徑變窄,有側支循環。靜脈血栓位于靜脈內,早期為低回聲,血流返流;動脈血栓則形成于動脈內,一般在原有病變的基礎上形成,管壁有多發斑塊。與X線靜脈造影檢查相比,彩色多普勒超聲以其高分辨率、無創、安全、無禁忌癥等優勢正在逐漸成為臨床診斷下肢靜脈血栓的最佳手段。其不僅可以觀察到血栓處血管的解剖結構,將血栓檢出,還可以動態檢測到血栓流動情況,為臨床診療提供依據,對臨床預防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綜合上述,采用超聲診斷下肢靜脈血栓的同時,還可以檢測到血栓的程度,對臨床療效進行判斷,值得臨床診斷下肢靜脈血栓應用。在此鼓勵廣大醫護工作者積極探討研究,將其廣泛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 梅秀榮,李蘭.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價值[J].醫學影像,2013,47(21):177-178.
[2] 周家保,楊敏,等.深靜脈血栓的超聲診斷價值[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2,10(1):69-70.
[3] 周錦友,陳翔,鄧樂勇.下肢靜脈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2,8(12):760-761.
【關鍵詞】 產前超聲診斷;胎兒心血管畸形;臨床價值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5477-02
由于我國人口眾多,所以新生兒出現生理缺陷的數量也較多,為了減少這部分新生兒的出生,對孕婦進行產前超聲診斷。產前超聲診斷能夠對胎兒的成長情況進行一定的檢查,能夠觀察到胎兒的四肢、心動圖和面部,而且還沒有創口,采用這種檢查方法能夠清楚的觀察到胎兒是否有畸形的情況,對2011年12月――2012年12月來我院進行產前超聲診斷的4380例孕婦進行回顧性的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11年12月――2012年12月來我院進行產前超聲診斷的4380例孕婦進行回顧性的分析,年齡最小的孕婦有21歲,年齡最大的孕婦有39歲,孕婦的平均年齡為30.1歲,檢測的最小胎齡為19周,最大的胎齡為40周,共有28例患者出現心血管畸形的情況。
1.2 檢查方法 采用超聲儀器對孕婦進行檢查,要求孕婦保持仰臥位的姿勢,在常規檢查時對胎兒的方位進行判斷,對胎兒進行超生掃查,觀察胎兒的結構是否正常,尤其觀察胎兒的心動圖對胎兒的四腔心切面進行觀察,然后對患者的心血管進行結構的觀察,同時對胎兒進行血液流動速度和血液的流動方向進行觀察,判斷胎兒心血管的流動是否正常,對檢測結果為心血管畸形的胎兒進行染色體的檢查,從而對這一現象進行確定。
1.3 統計學分析 對于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進行檢驗,若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若P0.05,則沒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對進行產前超聲診斷的4380例孕婦進行回顧性分析,共檢查出有28例胎兒有心血管畸形的現象,通過對患者進行相關的檢查有21例診斷準確,7例拒絕進行尸體檢查,產前超聲診斷的準確率為75%,診斷的準確性較高,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對孕婦進行產前超聲診斷,能夠較為清晰的觀察患者的心血管以及身體的各個部位,從而判斷胎兒是否有心血管畸形的現象[1]。隨著醫療儀器的不斷進步,對胎兒檢查圖像的分辨率得到較大的提高,從而使產前超聲診斷的準確性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對胎兒進行內臟器官的檢查,需要對患者進行心血管的檢查,而且采用四腔心切面的方法,能夠對胎兒的心血管進行內外的綜合觀察,避免對胎兒進行誤診的現象[2]。而且對孕婦進行詳細的詢問,包括是否在孕期受到過病毒的感染,是否有服藥的情況,尤其對高齡孕婦要進行嚴格的檢查,分別在懷孕初期、懷孕中期和懷孕晚期進行檢查,但對普通的孕婦盡量不要進行早期的超聲診斷,可能會對胎兒進行一定的影響。對有異常情況的孕婦進行早期的干預,從而減少生理缺陷的新生兒數量。目前胎兒的心血管畸主要為:左心室發育不良、室間隔缺損等,其中最為常見的心血管畸形現象是室間隔的缺損[3]。通過對孕婦進行四腔心切面,能夠觀察胎兒的室間隔是否出現中斷的現象,對于一些較小的間隔現象,很容易在診斷的過程中出現漏診的現象,通過多年的經驗總結出,對于間隔距離小于5mm的胎兒不容易被檢查出來,然而通過對孕婦進行多普勒的血流觀察,能夠對小于3mm的缺損都成功的檢查出來,因此在對孕婦進行相關檢查的時候一定要進行認真的分析。在對檢查中發現心血管畸形現象的孕婦要進行染色體的檢查,如果染色體也出現異常的現象,則能夠增加超聲診斷的準確性,若染色體正常,則對孕婦進行進一步的檢查,避免出現誤診的現象。在本文的研究中,產前超聲診斷的準確率為75%,準確率較高,是一種值得信賴的診斷方法。
綜上所述,產前超生診斷是一種既簡便,而且對孕婦及胎兒不會造成負面影響的產前診斷方法,而且診斷結果的準確率較高,能夠在孕婦的懷孕早期診斷出胎兒的心血管時候有畸形的現象,對于這類孕婦要進行早期的相關干預,既能夠減輕孕婦的心理負擔,也能夠有效的降低有生理缺陷的新生兒的出生人數,因此,建議廣大的孕婦進行產前超生的診斷。
參考文獻
[1] 李映桃,陳小兵,彭文明.胎兒頸部囊性淋巴瘤的產前診斷及診斷及臨床探討[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2,11(06):143-144.
[關鍵詞] 宮內感染;ToRCH;血清學;超聲
[中圖分類號] R44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9(c)-0025-03
Analysis of ToRCH intrauterine infection diagnosed by serological tests and ultrasonography
ZOU Qian-ya LIU Guo-zhong ZENG Xiao-yan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Jian 34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etection of ToRCH intrauterine infection by serological tests and ultrasonography,so as to provide security for reducing birth defects. Methods 18 632 pregnant women of different pregnancy were selected as objects.They all underwent serological examination for ToRCH.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9326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9306 cases) randomly.In observation group,ToRCH-IgM antibody positive pregnant women were traced by B ultrasonography examination.The control group were only underwent regular prenatal care.The ToRCH infections,ultrasonography examinations and pregnancy outcom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In 18 632 pregnant women,942 cases (5.06%) were ToRCH-IgM antibody positive.Among them,the positive rate of TOX,RV,CMV,HSV was 1.56%,0.73%,1.53%,1.24% respectively.The detection rate of fetal infe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91.35% and 50.45%,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Intrauterine infection;ToRCH;Serology;Ultrasonography
ToRCH是指五種可能造成宮內感染的病毒和寄生蟲,本文對臨床研究中發現的其中四種進行分析,分別為TOX(剛地弓形蟲)、RV(風疹病毒)、CMV(巨細胞病毒)、HSV(單純皰疹病毒Ⅰ型和Ⅱ型),這些病毒和寄生蟲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從而導致宮內感染[1-2]。研究發現[3-4],ToRCH-IgM抗體陽性的孕婦易發生流產、死胎、死產等妊娠結局,受感染的胎兒易發生腦癱、耳聾、發育遲緩等,對新生兒健康造成巨大影響。隨著保健知識及醫療水平的發展進步,ToRCH的血清學檢測也越來越受重視,但檢查出ToRCH-IgM抗體陽性的孕婦心理壓力較大,為及時準確掌握胎兒宮內發育情況,減少孕婦壓力,本研究對部分ToRCH-IgM陽性的孕婦進行B超追蹤計劃性監測,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在本院作產前檢查的18 632名孕婦,年齡(28.4±9.5)歲,按孕期分:孕早期10 800名,孕中期6429名,孕晚期1403名。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9306名進行ToRCH-IgM抗體檢測,觀察組9326名進行ToRCH-IgM抗體檢測與B超追蹤監測。
1.2 研究方法
所有產檢孕婦均于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2~3 ml,靜置20 min,3000 r/min離心5 min,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進行ToRCH-IgM抗體檢測,ToRCH-IgM特異檢測ELISA試劑盒由深圳晶美公司提供,自動酶免分析儀為SM-3型(北京天石醫療用品制作所),剩余血清置于-20℃保存。觀察組進行B超追蹤監測,1周/次,觀察宮內感染情況及胎兒發育情況。B超檢查:孕婦躺在檢測床上,腹部涂B超耦合劑,B超探頭在腹部耦合劑上滑動,觀察胎兒神經、血管發育情況,測量胎兒頭部和四肢的大小等。
1.3 統計學分析
數據錄入Excel表格,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孕婦ToRCH-IgM抗體檢測情況的比較
18 632名孕婦共檢測出ToRCH-IgM陽性942例,陽性率為5.06%,其中,TOX為290例(1.56%),RV為136例(0.73%),CMV為285例(1.53%),HSV為231例(1.24%);兩組各孕期間ToRCH-IgM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孕婦ToRCH-IgM抗體檢測情況的比較(n)
2.2 兩組孕婦宮內感染檢查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孕婦宮內感染發生率分別為1.12%和1.19%,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及時發現宮內感染95例,及時發現率為91.35%,對照組及時發現56例,及時發現率為50.45%,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孕婦宮內感染檢查情況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
2.3 兩組孕婦妊娠結局的比較
觀察組排除發現宮內感染實行人為流產或引產的83例,尚有21例孕婦發生不良妊娠結局,其中出生缺陷8例,出生缺陷發生率為0.08%,對照組出生缺陷27例,出生缺陷發生率為0.29%,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3 兩組孕婦妊娠結局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
3 討論
ToRCH感染是Nahmias等學者于1971年提出,由5種病原體英文的首字命名,其中,T指弓形體,O為其他(包括梅毒螺旋體及其他微小病毒),R代表風疹病毒,C代表人類巨細胞病毒,H代表單純皰疹病毒[5]。ToRCH感染的特點是孕婦患其中任何一種疾病之后,多數自身癥狀輕微,甚至無明顯癥狀,但這幾種病原體卻可能使胎兒、新生兒呈現嚴重癥狀,以致流產、死胎、死產、胎兒先天性畸形或新生兒遺留神經障礙等疾病,甚至死亡[6-8]。先天性畸形等出生缺陷的患兒由于精神、體格上的缺陷,給自身、家庭和社會帶來了諸多問題[9]。為了提高人口素質和搞好優生優育,ToRCH感染篩查已被列為我國出生缺陷干預工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出生缺陷防治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血清學檢測是目前篩檢的主要方法[10],但其指導性不是很強,通過對ToRCH-IgM陽性的孕婦進行B超跟蹤計劃性監測,可及時發現胎兒宮內發育、感染情況,及時進行終止妊娠,降低出生缺陷率。
研究結果發現,本研究18 632名孕婦中血清學結果為ToRCH-IgM陽性942例,陽性率為5.06%,其中,TOX為290例(1.56%),RV為136例(0.73%),CMV為285例(1.53%),HSV為231例(1.24%),提示本地區孕婦的ToRCH感染率處于較高水平,其中以TOX、CMV和HSV為主。觀察組及時發現宮內感染95例(91.35%),對照組及時發現56例(50.45%),提示B超追蹤檢查ToRCH-IgM抗體陽性的孕婦對及時發現宮內感染具有顯著的優勢,可以及時終止妊娠,提高優生比例。觀察組發生出生缺陷患兒8例(0.08%),對照組發生出生缺陷患兒27例(0.29%),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血清學檢測結果為ToRCH-IgM陽性的孕婦進行B超追蹤檢查可以顯著降低缺陷患兒的出生率[11]。
綜上所述,血清學檢測與超聲聯合診斷ToRCH宮內感染具有較好的可信度,可以及時發現宮內感染情況。除此之外,孕婦要注意做好孕期衛生,減少動物接觸,注意飲食衛生。同時做好相關血清學檢查,特別是ToRCH-IgM抗體檢測,對于ToRCH-IgM抗體陽性的孕婦要進行高密度B超追蹤監測,以及時發現宮內感染情況,選擇性終止妊娠,減少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特別是發育缺陷胎兒的出生,對于出生缺陷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Thompson GA,Luo Q,Hefti A.Analysis of four dental alloys following ToRCH/centrifugal and induction/ vacuum-pressure casting procedures[J].J Prosthet Dent,2013,110(6):471-480.
[2] Fayyaz H,Rafi J.TORCH screening in polyhydramnios:an observational study[J].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12, 25(7):1069-1072.
[3] 周乙華,胡婭莉.妊娠期ToRCH血清學篩查選擇和結果評價[J].中國產前診斷雜志(電子版),2012,4(2):22-25.
[4] Di Maio M,Leighl NB,Gallo C,et al.Quality of life analysis of TORCH,a randomized trial testing first-line erlotinib followed by second-line cisplatin/gemcitabine chemotherapy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J Thorac Oncol,2012,7(12):1830-1844.
[5] Visintine AM,Gerber P,Nahmias AJ.Leukocyte transforming agent (Epstein-Barr virus) in newborn infants and older individuals[J].J Pediatr,1976,89(4):571-575.
[6] 白文俊,陰繼紅,劉玉宛.1368例孕婦ToRCH血清學檢測結果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0,7(23):161-162.
[7] Del PJ.Focus on diagnosis:congenital infections (TORCH)[J].Pediatr Rev,2011,32(12):537-542.
[8] Paul A,Binner JG,Vaidhyanathan B,et al.Oxyacetylene torch testing and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tantalum carbide[J].J Microsc,2013,250(2):122-129.
[9] Halawa S,Mcdermott L,Donati M,et al.TORCH screening in pregnancy.Where are we now: An audit of use in a tertiary level centre[J].J Obstet Gynaecol,2014,34(4):309-312.
[10] Lito D,Francisco T,Salva I,et al.TORCH serology and group B Streptococcus screening analysis in the population of a maternity[J].Acta Med Port,2013,26(5):549-554.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文采用回顧式分析,選擇從2011年4月~2013年9月入我院婦產科的100例急腹癥患者的臨床診斷治療資料進行研究。100例患者入院時診斷后均為急腹癥,患者多為不同程度腹部的疼痛,還有些患者出現陰道流血和發熱。患者年齡在20~39歲,平均年齡為(24.8±2.2)歲,22~30歲的患者為58例,30~39歲的患者為42例,患者腹部疼痛時間在15~30min,患者的出血量在200~300ml之間,需要立刻進行臨床確診和治療。
1.2方法患者可以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儀進行臨床的初步檢測,檢查之前,患者腹部的膀胱要保持住充盈的狀態,可以使用生理鹽水對患者膀胱注射,使用儀器的探頭,在設定好頻率之后,順著患者腹部恥骨的聯合位置進行全方面的檢查和掃描,在腹部上下和橫向的掃描和檢查,在患者下腹部進行縱切和橫切等各種角度的掃描。在掃描過程中,要認真觀察患者子宮及附件、盆腔內器官有沒有炎癥和形態的變化,檢查盆腔積液是否正常,對患者的肝、腎和胰腺器官都進行認真的觀察,看各個器官是否發生病變。
完成初步檢測后,患者可以將膀胱排空,通過陰道探頭開始下一步排查,利用多角色的盆腔掃描和檢查,得出更全面、更確切的診斷信息,對檢測結果進行詳細記錄,要保持檢查后的隨訪工作,直到患者手術或病理診斷得到結果。將超聲影像學檢查與病理檢查的結果進行對比,總結出超聲影像學檢查技術在婦產科急腹癥臨床診斷中的運用及診斷價值,分析誤診原因,有效提高患者診斷的有效率。
1.3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 SPSS 15.0 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時,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100例患者的超聲檢查檢查出,38例異位妊娠、12例宮內孕滯流產、9例急性盆腔炎、1例處女膜閉鎖、20例急性腸梗阻、15例卵巢腫瘤扭轉及破裂、5例子宮穿孔等,除了急性闌尾炎的診斷,經過臨床病理診斷確定,超聲診斷確認為95例,誤診為5例,超聲診斷結果達到95%,有較好的臨床使用效果,見表1。
3討論
婦產科急腹癥有著明顯的臨床特點,一般病情發作很急,而且病情的變化快,患者的生命很容易受到威脅,發病時,患者會承受長時間的病痛折磨,所以,及時的對患者病情進行診斷,應用適當的治療措施,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痛苦,使患者生命安全及到保障。
超聲影像學有著簡單的操作方式,運用在患者的病情診斷中具有快捷性和實時性的特點,可以作為婦產科急腹癥首選的檢查方法。超聲影像學檢查能夠更好的為婦產科急腹癥提供病情診斷的根據,保證腹腔穿刺與引流效果,對患者發病原因做出更好的判斷。可見,超聲影像學檢查在婦產科急腹癥臨床診斷中的運用具有重要作用,使婦產科急腹癥的手術掌握充足的依據。
本文對婦產科急腹癥各癥狀的超聲影像圖表現,例如:異位妊娠、急性盆腔炎及急性腸梗阻等確診的情況與病理診斷后的結果進行了對比分析,對比結果發現:100例患者的超聲檢查檢查出,38例異位妊娠、12例宮內孕滯流產、9例急性盆腔炎、1例處女膜閉鎖、20例急性腸梗阻、15例卵巢腫瘤扭轉及破裂、5例子宮穿孔等,除了急性闌尾炎的診斷,經過臨床病理診斷確定,超聲診斷確認為95例,誤診為5例,超聲診斷結果達到95%,有較好的臨床使用效果。運用超聲影像學檢查技術對患者宮腔、盆腔及附件進行仔細的檢查,對患者子宮大小、內膜及附件是否有腫塊發生都可以進行直觀的檢查,對于盆腔積液和附件包塊及周圍組織關系等情況都可以做出詳細的診斷與定性。超聲影像學檢查技術不僅可以充分的進行病情的定性診斷,還能進行定量的診斷,如:患者發生異位妊娠時,通過超聲影像學檢查技術對患者異位妊娠發生的位置,妊娠導致的出血量做出具體的診斷,可以為患者治療方案的確定提供更科學的資料信息。
超聲影像學檢查技術可以為婦產科急腹癥的病因做出更好的判斷,本文選擇的100例患者進行超聲影像學檢查有5例誤診出現,確診的符合率為95%,具有極高的符合率,對于婦產科的急診工作開展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不過,婦產科急腹癥具有極其復雜的病因,多種發病原因與病變的部位,很多不同急腹癥會出現類似的超聲聲像圖,容易使檢查人員弄混,所以,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影像學檢查的同時,一定要對患者進行詳細的詢問,患者是否有病史、患者臨床癥狀表現、患者病變部位大小、病變部位表現形態及聲音等,都進行認真的觀察與分析,同時,對急腹癥多發的異位妊娠及卵巢內膜異位等病癥的超聲聲像圖的顯像有著深入的研究與區分。結合患者在臨床上的表現,對患者的診斷可以實現更高的準確率,防止由于超聲聲像圖類似導致的誤診發生。本次研究分析中,對100例患者進行了檢查與分析,也現了5例誤診,占到5%。
有時患者癥狀表現為出血多,出現了血液成團,而在超聲影像的圖像中會顯示為腫塊,卻沒有腫塊包膜的存在,這就是把異位妊娠診斷成卵巢囊腫扭轉的原因。很多時候,同樣的疾病也會表現為不同聲像圖,例如:異位妊娠在發病早期在患者的盆腔會 出現少量的盆腔積液,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附件還會有混合包塊和盆腹腔積液的產生,很多疾病都會表現為類似的聲像圖。一般異位妊娠與黃體破裂也會在超聲影像學的檢查中附件表現出不均勻的混合包塊和盆腔液性的暗區。還有些患者會同時患者多種婦科的疾病,病情之間互相影響,導致超聲影像圖像不能表現出典型的特征,使影像圖像復雜,很難確診。如果患者妊娠和子宮肌瘤出現合并病癥,妊娠容易使肌瘤的生長加快,而瘤內還會發生出血的癥狀,出現不規則回聲,這種情況就容易發生誤診。可見,超聲影像檢查的醫護人員一定要結合患者所有臨床資料進行綜合的分析研究,才能做出最終的診斷結論。
綜上所述,超身影像學檢查在婦科急癥的診斷上,有著較高的準確率,而且操作十分簡便,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小,患者痛苦少,檢測準確率非常高,已經成為臨床重要的診斷方法,醫護人員結合患者病理臨床確診,對患者病史、癥狀和體征進行確診,可以有效提高婦科超聲影像學的診斷有效率,為患者及時檢查出病因,方便醫護人員進行快速的臨床治療,可以應用于婦科急腹癥的臨床診斷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蔣陳月.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卵巢黃體囊腫破裂23例分析.上海醫學影像,2011,15(1) : 57-58.
沈海燕.婦產科急腹癥的超聲診斷探討.醫學信息,2010,11(12):3585-3586.
何菊梅.超聲診斷在婦科急腹癥中的應用價值.內蒙古中醫藥,2012,28(6):111-112.
關鍵詞:婦科手術;下肢深靜脈血栓;彩色多普勒超聲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婦科手術后的常見并發癥,50%以上患者在并發癥形成后常缺乏明顯的下肢疼痛、腫脹等典型特征,受靜脈栓子脫落情況影響可誘發急性肺栓塞的發生,對患者生命健康存在顯著威脅[1]。以往臨床常采用超聲、血管造影等方式給予診斷,但造影檢查過程中的有創性損傷狀況使其應用受到影響。近年來,彩色多普勒超聲逐漸應用在并發癥診斷中,本研究通過比較上述兩種檢查的診斷結果,旨在為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建立更具可行性的臨床診斷方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中261例患者均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婦科行手術治療,術后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入組前均完成知情同意書簽署,符合臨床醫學倫理學相關要求。本組患者年齡分布20~63歲,平均(45.2±7.1)歲;原發病類型中卵巢良性腫瘤61例,卵巢癌34例,子宮肌瘤94例,宮頸癌36例,子宮腺肌瘤29例,子宮脫垂7例;術后發生下肢疼痛56例,下肢腫脹39例,下肢麻木16例,其他患者均無明顯不適癥狀表現。
1.2方法 選用麥迪遜X8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查頻率為5~10MHz。輔助患者建立仰臥位,將其下肢外展外旋促使下肢與腹股溝部位良好暴露,分別對股深靜脈、淺靜脈、總靜脈髂靜脈與大隱靜脈等位置進行探查,掃描聲速同血流方向呈60°以下夾角。而后轉為俯臥位,再對其脛后靜脈、腓靜脈、腓腸肌、N靜脈與小隱靜脈等位置行探查。根據橫縱掃查結果判定其血管管徑、管壁結構、管腔異常回聲及血流充盈情況等指標。采用加壓肌肉、加壓掃描等手段分析血管充盈狀況與靜脈血流改變情況,并以此判定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
1.3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本組患者術后發生深靜脈血栓共29例,兩側下肢血栓部位共63處;超聲確診深靜脈血栓形成27例,診斷準確率為93.1%,兩側下肢血栓檢出部位共60處,其特異度為99.1%(232/234),靈敏度為93.1%(27/29),見表1。
3 討論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臨床手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主要為周圍血管性疾病,多因術中損傷與術后長期臥床等原因所致[2]。深靜脈血栓形成后部分患者往往缺乏典型癥狀表現,導致診斷時機延誤、診斷難度提高[3]。以往研究中針對并發癥患者常采用血管造影等檢查方式[4],雖然通過數字影像技術能夠良好體現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情況,但由于檢查的有創性仍對診斷開展形成了明顯阻礙。近年來,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逐漸應用于深靜脈血栓的臨床診斷中[5],本研究中婦科手術患者均給予了該種檢查方式,其中27例患者均得到良好檢出,其診斷準確率為93.1%,特異度為99.1%,靈敏度為93.1%,并且超聲診斷對深靜脈血栓類型與發生位置的診斷符合率較高。其中,急性血栓患者主要超聲表征為靜脈血管管腔直徑增寬,存在均勻低回聲,病癥較嚴重者可清晰表現血管充盈缺損且無血流信號;亞急性血栓超聲征象為管腔增強回聲,血流通過時存在細束樣血流信號;慢性血栓超聲表現為管壁邊界不清,管腔內實質性回聲,存在部分血流信號。筆者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不但能夠保證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良好檢出效果,并且具有無痛、簡便、可重復等特點,可免除手術治療后的二次生理傷害,進而更適宜應用在婦科手術后深靜脈血栓的診斷中。但實際操作過程中肥胖與腹腔氣體等情況或影響到超聲回聲的實際表現,影像學醫師需適時采用探頭加壓等手段來維持良好的成像效果。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婦科手術后深靜脈血栓有良好的診斷作用,其操作簡單、檢查無痛,適宜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東航.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2,21(16):145-146.
[2]高靜,楊健,楊繼正.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在術前篩查下肢深靜脈血栓及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中的應用及臨床價值[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7):60-61.
[3]柴淑慧.彩色多普勒超聲及深靜脈造影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價值探討[J].河北醫學,2015,21(6):1003-1005.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婦幼保健中心,云南昆明 650200
[摘要] 目的 探析超聲影像學檢查技術對婦產科急腹癥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間婦產科收治的120例急腹癥患者的影像學資料。結果 本組120例患者經超聲檢查確診為宮外孕73例(60.837%)、急性盆腔炎24例(20.00%)、黃體破裂11例(9.17%)、卵巢囊腫蒂扭轉8例(6.67%)、胎盤早剝4例(3.33%),上述急腹癥均具有各自特征性的聲像圖表現,為臨床醫師快速準確診斷提供參考依據。結論 超聲影像學檢查技術對婦產科急腹癥臨床診斷準確率高,無創、操作簡單快速、重復性高等優勢,在急腹癥診斷和治療方面具有極強的應用價值。
[
關鍵詞 ] 超聲影像學技術;婦產科;急腹癥;診斷
[中圖分類號] R44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8(c)-0094-03
婦產科急腹癥是臨床急診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病癥,患者在發病后病情復雜,進展快,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也復雜多變,由此,患者在治療前迅速而準確的診斷具有極其重要的臨床價值和意義,隨著超聲影像學技術不斷飛速發展,因其具有快速、準確等優勢,婦產科中廣泛應用[1]。筆者回顧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婦產科收治的120例急腹癥患者的影像學資料,旨在明確超聲應用于婦產科急腹癥的臨床價值,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筆者選取我院婦產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間收治的120例急腹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均行超聲檢查,年齡23~46歲,平均年齡(29.16±19.28)歲,患者入院前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其中急性腹痛45例(37.50%)、慢性腹痛有突然加劇30例(25.00%)、陰道出血28例(23.33%)、嘔吐17例(14.17%),本組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1.2方法
1.2.1 檢查方法 本組120例患者均行超聲檢查,使用飛利浦HD11型超聲儀,探頭選擇C5-2,頻率為3.5Hz,腹部檢查前均適當充盈膀胱,如果情況緊急則通過導尿管向患者膀胱內注入適量0.9%生理鹽水,但陰道檢查時要排空膀胱內的液體,檢查針對患者子宮及兩側附件部分進行多切面檢查,檢查內容主要包括子宮的大小、子宮內膜的厚度,觀察子宮內部是否存在胎囊樣結構,觀察子宮附件以及其周圍區域是否存在包塊、觀察盆腔內是否有積液現象。將超聲診斷結果和臨床診斷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分析超聲診斷準確率。
1.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8.0軟件包對所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χ2檢驗,檢驗標準α=0.05,P< α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組120例患者經超聲檢查確診為宮外孕73例(60.837%),超聲提示子宮旁或子宮底出混合回聲腫塊;急性盆腔炎24例(20.00%)、超聲聲像圖提示均存在不同程度子宮改變;黃體破裂11例(9.17%),超聲聲像圖提示基本正常的子宮形態大小、內膜增厚;卵巢囊腫蒂扭轉8例(6.67%),超聲聲像圖提示附件區囊性,并增大了張力,有較大的內透聲差;胎盤早剝4例(3.33%),胎盤和宮壁間輪廓不清,不規則液性暗區,胎盤局部增厚,不均與實質回聲。
3 討論
婦科急腹癥主要的臨床表現為腹痛,病情十分急驟,據臨床研究資料報道,婦科常見的急腹癥主要有異位妊娠、急性盆腔炎、卵巢囊腫蒂扭轉、黃體囊腫破裂、胎盤早剝等,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是臨床醫師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的基礎[2]。超聲學檢查是臨床一種應用十分廣泛的輔助檢查方法,其具有無創、反復性強、價格便宜、操作方便等優勢[3]。隨著超聲學設備的不斷更新和技術不斷進步,其聲像圖更加清晰,組織分辨率不斷提高,多普勒技術更加成熟,在婦產科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具有極強的臨床應用價值。
3.1宮外孕
本組宮外孕73例(60.837%),超聲檢查提示宮外孕患者子宮旁或子宮底出混合回聲腫塊,未破裂前胎囊在附著區表現完整,超聲能見胎芽和胎心搏動,超聲檢測附著區發現回聲異常的包塊則提示宮外孕破裂或者流產,在早期破裂時回聲多為混合回聲,包塊內部結構復雜紊亂(見圖1),相反表現為實性包塊回聲則為陳舊宮外孕[4]。子宮輕微增大,子宮內回聲較多且未見胚囊和胚胎。腫塊內見較強的動靜脈血流信號;宮外孕患者多數存在不孕或者慢性盆腔炎病史,陰道出血異常,可見盆腔內含混合型包塊。
3.2急性盆腔炎
本組24例(20.00%)急性盆腔炎患者超聲聲像圖(詳見圖2-a~d)顯示均存在不同程度子宮改變,其中18例子宮輕度長大、6例明顯長大,最大前后徑達6.0 cm,有15例患者顯示模糊不清的子宮邊界,有18例患者出現子宮內膜炎。通過超聲顯示,逐步增強了子宮內膜的回聲,厚度比14 mm大。宮內有低回聲區,有3例患者出現輸卵管炎,通過擴張的輸卵管,充滿液體的管狀結構是其顯現,有回聲的管壁有著清楚的界限,外形布滿皺褶,突向官腔;輸卵管卵巢囊腫2例,超聲顯示形狀近圓形,混合性包塊主要是以弱回聲為主,有細小的光點在其內部、光帶回聲,有較厚的囊壁,呈現不規則形狀,表面并不光滑[5]。有22例患者盆腔內出現暗區,早期出現少量的無回聲游離暗區,隨著不斷增長的炎癥,也逐漸增多了積液的點狀回聲和量。
3.3黃體破裂
11例(9.17%)黃體破裂患者,有基本正常的子宮形態大小,是其超聲聲像圖特征,同時增厚了內膜,沒有清楚的邊界和規則的形態。沒有連續的卵巢包膜,變形的囊性暗區在其內部存在,液性暗區出現在盆腹腔,并增強了相鄰腸管蠕動[6],其中有1例患者出現脾破裂,通過探查腹腔積液時發現,月牙形液性暗區存在于脾包膜下,術后證實同時存在黃體破裂和脾破裂(見圖3A、3B),由此可見,在采用超聲探查婦科急腹癥時,首先要對要肝-腎-脾間隙進行常規檢查,查看左右髂窩以及盆腔是否有正常的積液,如果患者沒有顯著的停經史、則可和異位妊娠進行鑒別。作為一種婦科急癥,宮內妊娠合并黃體破裂時,有表現較少的特異性。在臨床表現方面,其和異位妊娠的癥狀均表現為陰道少量流血、腹痛、停經。尤其是有較短的停經時間,采用超聲檢查宮腔內未發現胚囊組織出現,需針對臨床醫師的經驗,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診斷時,進行輔助檢查,并注意鑒別右側黃體破裂和闌尾炎[7]。
3.4卵巢囊腫蒂扭轉
8例(6.67%)卵巢囊腫蒂扭轉超聲聲像圖顯示附件區囊性,并增大了張力,有較大的內透聲差(見圖4)。若患者不完全性扭轉者,則有雜亂的腫塊回聲,強弱不等,無回聲區出現在子宮直腸窩,是由系炎性滲出引起;子宮稍增大,右側附件區可見囊性包塊,考慮右附件囊腫蒂扭轉[8]。
婦產科急腹癥患者采用超聲檢查,能可提供大量的信息,作為臨床醫生診斷的依據,對于患者不易鑒別診斷,應及時隨訪并密切觀察,重復探查,動態觀察患者超聲聲像圖的變化,對診斷的正確性做出保障,進而對臨床治療工作進行指導,促進患者早期康復。論超聲影像學檢查技術對婦產科急腹癥臨床診斷準確率高,無創、操作簡單快速、重復性高等優勢,在急腹癥診斷和治療方面具有極強的應用價值。
[
參考文獻]
[1] 王秀玲,庫爾米拉,德文潔,等.超聲影像學檢查技術在婦產科急腹癥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5):51-52.
[2] 張環宇,陸永萍,黃燕玲,等.彩超診斷婦產科急腹癥價值與超聲影像學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9(7):211-212.
[3] 江桂瓊.婦產科急腹癥的超聲診斷[J].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3,11(23):3174-3175.
[4] 張銀燕.探討超聲檢查在婦產科急腹癥診斷與鑒別診斷中的必要性[J].中國醫藥指南,2013,15(6):167-168.
[5] 郭蓉,張雯娟.超聲診斷在婦產科急腹癥中的應用分析[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3,34(3):90-92.
[6] 歐曉華.經腹部超聲在婦產科急腹癥中的應用價值[J].吉林醫學,2013,34(34):7218-7219.
[7] 王馳,于芳,隋丹,等.婦產科急腹癥的超聲聲像圖特點分析及臨床應用價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3,13(19):39-40.
[8] 紀術成,宋喜良.超聲檢查在婦產科急腹癥中的診斷價值[J].影像技術,2014,26(1):13-14.
[9] 詹波.超聲診斷婦產科急腹癥66例臨床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3,6(18):256.
1 復習解剖及病理學知識
人體的解剖結構是超聲診斷學的基礎,只有較好地了解正常的大體解剖和斷層解剖,才能正確認識正常組織的超聲圖像和鑒別異常圖像,并能對病變做出準確定位和診斷。因此,應對解剖知識進行復習,使學生迅速建立整體和空間概念,為深入理解超聲圖像打下基礎。同一種疾病不同的病理結構是超聲圖像不同的依據。因此,在講述每一種疾病時,應結合病理學,加深學生對圖像理解的深度。
超聲診斷學涉及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和五官科等多方面的臨床知識,它的基礎是物理診斷學及病理學。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對總論即物理診斷基礎部分作詳細的講解,讓學生充分理解,否則會造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其次,講解圖像內容要結合大體的病理知識及臨床診斷知識。例如:講授門脈性肝硬化時,要對其中的知識點做引導式講解,肝臟回聲粗糙,形態縮小是由于肝小葉被破壞,假小葉形成及結締組織組織增生所致。門脈增寬、脾腫大是由于肝內血液循環障礙使門脈高壓所致。當肝功能減退及門脈系統毛細血管內流體靜壓增高使膽囊壁水腫呈現“雙邊影”。這樣既復習了學過的基礎理論,又做到基礎和臨床相關聯。使學生能夠融會貫通,增強其橫向思維能力,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待疾病,增強對疾病的整體認識,并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超聲診斷學入門較難,精通更難,一個好的超聲診斷醫師必須了解各科有關疾病的臨床表現、主述、體征、病程、實驗室檢查,才可避免出現漏診、誤診,并及時地做出相應的診斷。
我們在講解圖像內容時結合臨床診斷知識,這樣既復習了學過的理論知識,又和臨床結合,使學生能夠很快融會貫通,很容易理解各種疾病不同的超聲圖像表現。
2 歸納總結,化繁為簡
超聲診斷學內容繁雜,比較難于理解和記憶,有一些內容很混淆。在教學中,我們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化繁為簡,比較相同點和不同點,提高其學習效率。例如:腎囊腫、肝囊腫及胰腺囊腫,它們的基本圖像都相同:即囊腫的聲像圖。但因他們生長于不同的臟器,又造成不同的繼發病變,因此繼發的聲像圖又都有所不同,這樣引導學生進行分類、比較,使幾種不同疾病的超聲診斷既容易記憶,又容易區分。
3 豐富教學內容、學生理解快
超聲檢查具有以下的特點:超聲圖像是隨著探頭方向、位置而變化,所有診斷均在圖像動態顯示的過程中進行,而一些疾病的診斷往往具有多種顯示方式,例如腎動脈狹窄的診斷就需要使用二維、彩色多普勒血流圖、頻譜多普勒、能量多普勒等多種的顯示方式的圖像來進行綜合判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存在學生對圖像的判斷相對來說更覺得抽象,理解難度更大,學生靠死記硬背遺忘率高,以致教學效果較差等問題的出現。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應用較好地解決了單純使用文字及靜態圖片講解較易使內容過于枯燥和抽象,學生聽講后僅憑想象難以理解而對課程提不起興趣, ,教師也因難以表達清楚講解費時更多的問題,多媒體課件上機帶教具有圖、文、聲并茂的特點,它甚至可以有活動影像;超聲檢查中的動態聲圖像,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得到充分展示,使教師在講解圖像中讓學生覺得更直觀,從而可很快建立起形態學思維,亦可很快理解。例如在靜脈血栓形成的超聲診斷中,是在二維圖像的基礎上增加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及多普勒頻譜分析。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就能如檢查醫師一樣直觀地看到靜脈有無管壁的增厚、有血栓形成,動脈管腔有無狹窄甚至完全閉塞,還可以從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及多普勒頻譜分析上來判斷血流方向、速度、范圍及有無血流紊亂、中斷及側支循環的開放等等,充分理解血管中血流速度和頻譜曲線的變化。上機帶教讓他們有親身的體驗和感受。同時對操作所得圖像和臨床檢查結果作相應的討論和分析。這樣做不僅能對書本上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同時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及臨床應變能力。使他們思維靈活不拘泥于書本。為他們邁向臨床打下良好的基礎,有利于綜合素質的培養。
以上是我們通過多年的臨床教學實踐,得出的關于超聲診斷教學中的一些經驗與體會,應用多媒體技術,以解剖學為基礎,以病理學為診斷依據,掌握臨床醫學知識,重視前沿技術,科學選用教材,適合各個層面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關鍵詞]超聲診斷學 教學 鄉鎮衛生院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05-0197-02
作為三甲教學醫院超聲科,醫院每年都要安排本科室主治醫生以上職稱超聲醫生到基層醫院進行幫扶一年。超聲診斷學作為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間的一門橋梁課程,涉及學科包括解剖、病理、病理生理等,又涉及各個臨床學科,尤其對平時較少接觸的聲學等物理知識有較高的要求,其內容廣泛,掌握起來比較困難。本人幫扶的定點醫院是鄉鎮衛生院,針對超聲診斷學的教學特點及鄉鎮衛生院超聲診斷現狀,嘗試了多種教學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報道如下:
一、鄉鎮衛生院超聲診斷現狀及診療條件
(一)鄉鎮衛生院缺乏專業超聲診斷專業人員
目前,鄉鎮衛生院多數無超聲診斷專業人員,從事超聲診斷人員多數兼職心電圖診斷、腦電圖診斷或放射診斷,甚至兼職衛生院其他行政工作。
(二)鄉鎮衛生院超聲從業人員缺乏專業水平
鄉鎮衛生院超聲從業人員大多是從臨床專業或護理專業轉行而來的,多數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超聲理論學習,且多數人員學歷偏低,畢業參加工作后多數無上級醫生帶教,超聲操作存在較多不規范之處,對于部分曾到上級醫院進修過超聲診斷的超聲醫生,多數都是邊操作邊學習,重操作,輕理論學習,超聲診斷的綜合能力偏低,超聲報告書寫不規范。
(三)超聲儀器設備差
超聲儀器設備較差,成像圖像不佳,鄉鎮衛生院無上級醫院所使用的圖像存檔及通信系統(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給典型病例圖像復習及講解帶來不便。
(四)缺乏可供學習的專業資源
可利用的資源較少,一般鄉鎮無專門醫學書店,無數字化圖書館資源,訂閱的相關期刊、雜志較少,對本專業的新進展及動向了解較少。
以上具體情況給我們的幫扶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加強理論基礎知識的培訓,規范超聲檢查操作及報告書寫,提高超聲診斷技術水平及歸納分析綜合能力成為我們幫扶教學的重點。
二、具體教學方法
(一)加強基礎理論知識的培訓是教學的關鍵
每周一次多媒體課件講座,系統講授超聲波成像原理和成像方式以及與超聲診斷有關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概念、圖像分析的基本原則、各系統臟器正常聲像圖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超聲表現和鑒別診斷要點。超聲影像學作為一門形態學,解剖形態是超聲圖像的基礎,不同的疾病及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可表現出不同的超聲圖像,因此,在講解各論時,要對其解剖結構及病理生理變化進行復習,將這些知識與聲像圖有機地結合起來,讓接受者在大腦中對器官立體結構和相互之間的毗鄰關系及組織學、生理病理變化特征等形成正確的認識,以便達到真正理解和熟練掌握的目的。
(二)注重超聲實踐操作技能培養
超聲影像學不同于CT/MRl等其他影像醫學,CT/MRI掃查只需按固定的條件設置進行掃查即可,而超聲診斷卻更多的依賴超聲醫師的掃查技巧,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可見,臨床操作技能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鄉鎮衛生院患者不多,因此一般的培訓多為“一對一、手把手”的帶教方式,具體方法如下:
1.詳細介紹各臟器超聲檢查前患者的準備工作及檢查過程中患者的。
2.詳細講解超聲診斷儀的操作方法并實踐操作:包括探頭型號的選擇,準確手持探頭的方法,不同臟器的掃查順序及切面,超聲診斷儀上常用按鍵的作用,如何通過調節聲像圖的增益、聚焦、深度、脈沖重復頻率等在保證準確掃查切面的基礎上獲得清晰的圖像。
3.對于不同臟器的掃查均存在一定盲區,講解過程中有意識地針對這些區域進行掃查并強調掃查盲區的重要性。總之,超聲檢查強調多切面、多角度、多方位的連續掃查以及全面細致觀察習慣,盡可能地為疾病的診斷提供足夠的信息,同時也減少漏誤診的幾率。
4.對特殊、典型病例,一般由老師演示完整診斷過程,從安置患者,詢問病史,操作示教,聲像圖解析,出具診斷報告,并詳細講述診斷及鑒別診斷的依據,根據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病例,精心設計問題,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還要符合學生的需求和興趣,然后由幫扶點醫院的超聲醫師自己獨立操作并提問,相互探討,擴寬診斷的思路。對操作技能的考核采取每月一次上機操作考核。
(三)輔以PBL教學,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運用在臨床醫學中是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式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教學目標。[1]PBL教學的運用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4]我們在鄉鎮衛生院幫扶教學中使用了PBL教學法,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的能動性及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但是鄉鎮衛生院因可利用的知識資源較少、病種單一、病人量較少等因素,PBL教學方法尚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四)規范超聲診斷報告的書寫
超聲報告是超聲醫生對患者檢查完后對病變做出的可能性提示,對疾病的診斷具有參考作用,具有法律效力,更是患者的法律文書。鄉鎮衛生院多數超聲醫生出具的超聲報告單不規范,因此,鄉鎮衛生院超聲報告規范化十分必要。
(五)及時講授超聲新技術
隨著超聲技術的發展,出現了許多超聲新技術,如超聲造影技術、超聲彈性成像、三維超聲等,鑒于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條件及知識資源相對較少等現狀,我們還講解了相關專業的新進展方面的知識,使鄉鎮衛生院超聲醫生及時更新超聲知識。
總的來說,鄉鎮衛生院超聲醫生由于基礎相對較差及具體的診斷現狀與診療條件,教學相對費力,但通過以上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和多次考核,當地醫生的超聲診斷、分析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檢查操作及報告書寫逐漸規范化,并且拓寬了知識面,對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的了解不斷更新。
【參考文獻】
[1]金修才,章建全,陳佳彬,等.PBL教學法在超聲診斷學進修生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繼續醫學教育,2010,24(6):16-18.
[2]楊匯娟,魏瑋,孫海燕,等.PBL教學法在超聲診斷學成人教育中的運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育,2013,11(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