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西醫結合研究范文

    中西醫結合研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西醫結合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西醫結合研究

    第1篇:中西醫結合研究范文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學科特色;結合途徑

    【中圖分類號】

    R197.3【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7-096-01

    醫學應當是無國界的,在當今世界更應當注重醫學之間的融合發展,從而更好的造福全人類,為世界醫療衛生事業做出一定的貢獻。中西醫結合學科主要就是以增強治療效果為出發點,以中醫學和西醫學的相關醫學治療理論和方法為基礎,重點關注中西醫之間內在聯系,建立一種全新的臨床治療方法和手段,并在世界范圍內重塑對中醫的認識。我國一直以來都很重視中西醫結合學科的建設,早在九十年代就已經將中西醫結合設置為醫學類的一級科目,并且不斷完善中西醫學科的理論體系,眾多醫學人才也將中西醫結合看作是未來醫學的重要發展方向,紛紛投入到中西醫研究項目中來,可以說,中西醫結合學科有著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此基礎上,要更加重視對中西醫學科內容的完善,不斷探索創新中西醫結合的途徑,提升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的實效性。

    1中西醫結合學科的發展特色

    1.1治療方法的有機統一

    中西醫結合學科的一大特色就是實現了中醫學與西醫學治療方法的有機統一。我國傳統的中醫學治療方法講求辨證,對患者采取望聞問切等治療手段對疾病進行整體把握,重在疾病的外在表現與身體內部之間的關聯。西方醫學的治療方法講求實驗,即通過對患者使用先進的醫療設備進行病理檢查,明確發病原因,重在對疾病的微觀分析。這兩種治療方法都具有各自的優點,而經過中西醫結合學科的融合,能夠將這兩種方法合二為一,汲取各自的長處使之完整的用于疾病的治療,通過這種有機統一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臨床治療方法。

    1.2治療理念的和而不同

    中醫學和西醫學體系都有著各自的發展環境和歷史淵源,在這兩種學科長期演變的過程中,形成的醫學治療理念存在本質的區別,中醫學理念的精神內核是以人為本,西醫學理念的發展基礎來源于近代科學。中西醫結合學科的發展目標不是要將這兩種理念進行融合,也不是單純的尋找兩種理念中的共同點,而是要發現中醫學與西醫學之間的不同,尋找兩種理念存在的矛盾。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中西醫結合學科不是對中醫和西醫的簡單總結,而是要通過對矛盾的轉化形成中西醫理論基礎上的新的理論認知,從而更加全面的認識疾病,拓寬疾病的治療空間。

    1.3治療手段的推陳出新

    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在對一些重大疾病進行研究的過程中要想取得突破,就不可能只考慮一種治療方向,而是要轉變治療思路,實現治療手段的推陳出新。中西醫結合學科的發展,為探索多種治療手段提供了可能,指明了發展方向,近年來很多國外的醫學專家通過對中醫理論的研究發現了很多可借鑒之處,這在促進中西醫結合學科發展的同時實現了治療手段的創新,還為世界醫學作出了相應的貢獻。

    2中西醫結合學科的發展途徑探討

    2.1疾病診斷的中西醫結合

    中西醫結合學科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就要重視對發展途徑的研究,只有找準了研究方向,才能真正發揮中西醫結合的優勢,在進行疾病診斷的過程中,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能夠有效提升治療效果。在診斷階段,首先通過先進的儀器設備對病人進行科學的病例分析,獲得更為直觀的診斷依據,再通過一定得中醫理論對疾病進行整體的把握,分析患病癥狀與病人內在身體狀況之間的聯系,在獲得較為完整的認知的基礎上給予相應的治療,最終能夠達到既治標又治本的效果。

    2.2臨床實驗的中西醫結合

    中西醫結合學科要想獲得突破性的發展,就要重視相應的臨床實驗,在組織臨床試驗的過程中驗證中西醫結合療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一般的臨床試驗是在動物身上進行的,在實施實驗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驗目的合理的設置實驗過程,將中醫理論知識與西方醫學解剖方法結合起來,在中醫的用藥指導下,觀察實驗動物的治療效果,或者結合西醫治療理念,創新中醫的用藥方法,最終達到辨證診治和綜合治療的統一。

    2.3治療手段的中西醫結合

    治療手段的中西醫結合是中西醫結合學科的一大創新。傳統的中醫學對人體的經脈有著較為清晰和全面的認識,所獨創的針灸療法具備重要的醫學價值,西方醫學則通過解剖學和病理學對人體的微觀組織有著科學認知,將其與中醫針灸療法進行結合是治療手段的一大突破,在此基礎上已經產生了較為完善的針灸麻醉等的治療方法。

    2.4人才培養的中西醫結合

    要想實現中西醫結合學科的長遠發展,就要重視人才的作用,培養專業的中西醫結合學科人才。中西醫結合專業需要中醫和西醫的理論知識進行系統的學習,在對病人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能夠綜合的運用治療方法,即能夠實現同一個醫生既能采用中醫的方法也能采用西醫的手段對患者進行治療,通過培養這種綜合型人才能夠使中西醫結合工作獲得新的發展。

    第2篇:中西醫結合研究范文

    青海省公安消防總隊醫院燒傷科,青海西寧 810007

    [摘要] 目的 探究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癥小兒肺炎患兒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收治62例重癥小兒肺炎患兒,隨機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1例。其中對照組患兒進行常規西醫治療,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中醫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情況。 結果 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93.5%>77.4%),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止咳時間、退熱時間、濕啰音消失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3.2%<12.9%),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西醫結合治療能有效的提高重癥肺炎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值得在臨床上推廣與應用。

    [

    關鍵詞 ] 中西結合;重癥小兒肺炎;臨床效果;不良反應;濕啰音

    [中圖分類號] R73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9(c)-0164-02

    重癥小兒肺炎是兒科最常見的引起小兒死亡的原因之一,多發生于不足3歲的小兒,常見于冬春寒冷季節交替期間。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氣喘、呼吸困難,肺部出現廣泛干濕性羅音[1]。病情不易控制,發展快,易并發各個臟器的功能損害和衰竭。少部分嚴重患兒最終因呼吸衰竭或合并其他并發癥而死亡或遺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嚴重威脅著廣大患兒的生命健康,是兒科醫師最刺手的疾病之一[2]。提高重癥小兒肺炎的臨床治療效果,對于降低小兒死亡率、展現我國兒科醫療技術水平及緩解醫患矛盾均有重要意義。當今治療小兒肺炎的方法主要是西醫抗感染和對照治療,雖取得一定療效,但疾病易復發,不良反應多,患兒家屬滿意度較差。為了探討更好的重癥小兒肺炎治療方法,指導今后臨床工作,廣大一線醫療和科研工作者把目光投向了祖國傳統醫學--中醫[3]。該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間選取了31例重癥小兒肺炎患兒在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輔以中藥治療,與傳統臨床上單獨應用西醫治療作對照研究,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62例重癥小兒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1例。其中對照組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齡1個月~6歲,平均年齡(31.0±9.5)個月,合并心衰9例,合并酸中毒11例,合并腦水腫6例,合并呼吸衰歇5例。觀察組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齡2個月~5歲,平均年齡(25.5±9.0)個月,合并心衰8例,合并酸中毒12例,合并腦水腫7例,合并呼吸衰歇4例。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進行常規西醫治療,進行抗感染、抗炎及吸氧、止咳化痰、退熱、糾正電解質紊亂等對癥治療,必要時呼吸機輔助機械通氣。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中醫治療,炙麻黃 6g,炒杏仁9 g,生石膏30 g,桑白皮12 g,魚腥草30 g,紫苑12 g,炙百部10 g,金蕎麥20 g,加水熬制,1劑/d,分為早晚各1次,連續服用2周。治療結束后,觀察兩組患兒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情況

    療效判定:痊愈:患兒咳嗽、咳痰、發熱、肺部濕羅音等臨床癥狀及肺部體征消失,實驗室監測各項指標及胸片均正常;顯效:患兒臨床癥狀及肺部體征明顯改善,實驗室監測各項指標基本恢復正常,胸片示肺部陰性明顯縮小;好轉:患兒臨床癥狀及肺部體征有所改善,實驗室監測各項指標有所好轉,胸片示肺部陰性有所縮小;無效:患兒臨床癥狀及肺部體征和胸片均無明顯改善,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總有效率為治療效果痊愈、顯效、好轉患者例數總和占總例數的百分比。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絕對數和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觀察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情況

    經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痊愈19例,顯效7例,好轉3例,總有效率為93.5%;對照組患兒痊愈11例,顯效9例,好轉4例,總有效率為77.4%。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觀察兩組患兒各項癥狀改善情況

    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止咳時間(5.6±2.5)d,退熱時間(2.0±1.2)d,濕啰音消失時間(4.1±1.2)d。對照組患者止咳時間(5.6±2.5)d,退熱時間(2.0±1.2)d,濕啰音消失時間(4.1±1.2)d。觀察組患兒止咳時間、退熱時間、濕啰音消失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觀察兩組患兒不良反應情況

    經治療后,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3.2%,對照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2.9%。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小兒重癥肺炎是小兒呼吸道較為嚴重的疾病之一,位于兒科患兒四大死因之首,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提高其治療效果具有重要臨床意義[4]。小兒重癥肺炎的主要病原體是細菌、病毒,近年來由于抗生素濫用問題日益嚴重,使得耐藥菌株的感染成為引起小兒重癥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支原體及病毒感染也日益增多。其基本病理變化是由于病原體直接侵襲和機體免疫反應共同作用導致額急性肺組織彌漫性損傷[5]。其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咳痰、進食困難,嘔吐,氣喘等,查體可見呼吸急促、喘憋、煩躁、三凹征、紫紺、反常呼吸等。聽診全肺可聞及廣泛干濕羅音。其臨床診斷主要參考以下標準:主要標準:①需要有創機械通氣;②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縮劑治療。次要標準:①呼吸頻率>30次/min;②氧合指數<250;③多肺葉浸潤;④意識或定向障礙;⑤氮質血癥;⑥白細胞減少;⑦血小板減少;⑧低體溫;⑨低血壓[6]。重癥小兒肺炎發病原因復雜,病情進展較快,若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會引發很多嚴重并發癥,不僅影響患兒的身體發育,嚴重時威脅患兒生命。這主要與小兒呼吸系統發育不完善,相比成人支氣管、氣管要狹窄,軟骨更柔軟,且黏膜疏松血管多,纖毛運動弱等有關,使其易受到病毒、細菌、支原體及其他有害物質等損害引起呼吸道狹窄和梗阻,從而導致呼吸困難和呼吸衰竭[7-8]。其毒素吸收還可能導致患兒感染性休克,引發多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是小兒重癥肺炎治療無效死亡的主要原因。

    目前臨床上治療小兒肺炎的方法主要有西藥治療、中醫治療等,西藥治療癥狀緩解迅速,但有一定的不良反應,且治標不治本,不利于患兒生長發育和防治疾病復發。中醫能辯證下藥,標本兼治且無明顯不良反應,但臨床起效緩慢,不適于重癥肺炎的治療。因此很多學者建議臨床上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重癥小兒肺炎。該院為探究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癥小兒肺炎的可行性及優越性,對62例重癥小兒肺炎進行了臨床病例對照研究,結果顯示: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5%,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止咳時間、退熱時間、濕啰音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3.2%<12.9%),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重癥肺炎兼具起效快和扶正祛邪的作用。例如細菌感染者,能選擇相應敏感的抗生素,以靜脈途徑迅速控制病情防治惡化;洋地黃類藥能迅速有效加強心肌收縮力,控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的患兒可機械通氣維持肺泡通氣,同時可給予輸液、輸血及其他對癥治療幫助患兒度過危險期,緩解臨床癥狀[9]。對于病毒感染的肺炎,中藥有明顯的臨床效果,其病機辨證為病邪深入氣血,形成營血熱盛證。治療原則為清營、涼血、解毒。我院所用中藥方中麻黃、杏仁、百部宣肺解表止咳平喘;石膏退熱生津;魚腥草、桑白皮清熱解毒涼血[10]。隨證進行加減,可起到增強調節免疫、抑制病毒復制和減輕臨床癥狀的作用。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能有效的提高重癥肺炎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值得在臨床上推廣與應用。

    [

    參考文獻]

    [1] 皇甫占.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123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0, 18(4):107-108.

    [2] 朱蘊,李傳金.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63例臨床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2):85.

    [3] 蔣俊燁,曹蘭芳.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治療的研究進展[J].臨床兒科雜志,2009,27(7):692-694.

    [4] 劉瑩.76例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4,22(3):163.

    [5] 劉秋實.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癥小兒肺炎34例[J].中國中醫藥,2013,11(18):84.

    [6] 鄒麗萍.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80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2):256-257.

    [7] 尉程程,梁麗麗,陳美玲,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80例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3,29(11):924-925.

    [8] 李雪蓮,宋曉梅.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150例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4):181-186.

    [9] 李愛琴,張春玲.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49 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3,5(4):347-348.

    第3篇:中西醫結合研究范文

    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中醫院內科,四川攀枝花 617100

    [摘要] 目的 對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的療效進行研究。方法 將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間的胃潰瘍患者98例分為對照組49例,觀察組49例,其中對照組采用西醫治療,觀察組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再結合中醫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96%,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91.84%,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要高于對照組;另外觀察組的胃痛恢復情況也要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夠讓患者的胃痛情況得到有效的緩解,值得臨床推廣。

    [

    關鍵詞 ] 中西醫;胃潰瘍;結合治療

    [中圖分類號] R57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5(c)-0181-02

    胃潰瘍屬于一種較為典型的消化道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胃潰瘍患者主要會表現出腹部疼痛癥狀,疼痛部位主要出現在上腹部,另外部分患者在胸骨以及左上腹也會出現較為劇烈的相關癥狀[1]。腹痛主要出現在患者用餐之后,1 h后疼痛會逐漸緩解。在以往胃潰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主要以西藥治療為主,我院在對2012年1月—2013年3月間收治的胃潰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采用了中西醫結合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2]。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間的胃潰瘍患者98例作為臨床觀察對象,并分為觀察組49例,對照組49例。觀察組中男51例,女47例,年齡為28~54歲,平均年齡為(36.6±5.1)歲,病程為1~20年,平均病程為(7.1±4.3)年,單純性潰瘍32例,胃潰瘍合并胃炎17例;對照組中男53例,女45例,年齡為27~52歲,平均年齡為(35.2±4.8)歲,單純性潰瘍29例,胃潰瘍合并胃炎20例。其中觀察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癥狀類型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西醫治療,具體如下:讓患者服用洛賽克(奧美拉唑鎂腸溶片) 國藥準字J20030104,10 mg/次,2次/d;潔維樂(磷酸鋁凝膠),注冊證號H20080512,10 mg/次,2次/d。上述藥物服用45 d為一個療程。對于感染患者可以加用阿莫西林膠囊,國藥準字H23023294,0.5 g/次,2次/d。甲硝唑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4120, 0.2 g/次,2次/d,連續服用7 d。

    觀察組患者在以上西醫治療的基礎上結合中醫治療,具體如下:①氣滯型。從傳統中醫范疇來看氣滯型胃潰瘍患者主要會表型出胃脘脹痛,并且會給兩肋帶來影響,當患者情志較為低落時將會使得病情加重,患者還會表現出舌苔薄白, 脈弦。治療藥方具體如下:柴胡 6 g、香櫞皮 10 g、佛手 7 g、枳殼 8 g、白芍 13 g;另外還需要香附 5 g、陳皮 7 g、蘇梗 10 g。采用水煎服,服藥1次/d。②陰虛型。該種癥狀主要表現為胃部出現隱痛,若患者大量進食則有可能加重病情,當患者心情較為低落時,會表現出口干舌燥。治療藥方具體如下:沙參11 g、生地16 g、佛手13 g、枸杞12 g、麥冬17 g、當歸14 g,采用水煎服,2次/d。③血瘀型。患者會出現較為劇烈的胃痛,同時會出現針刺感,另外該型患者還會出現嘔血、黑便等癥狀。治療藥方具體如下:赤芍 7 g、丹皮 8 g、五靈脂 7 g、延胡索 7 g來得到活血止血的效果;另外配合人參以及黃芪來來發揮止痛功效。采用水煎服,1次/d。④虛寒型。患者會出現胃部隱痛,主要在胃部受涼后發作,過度操勞也會加重患者病情。治療藥方如下:芍藥28 g、黃芪10 g、桂枝13 g;另配甘草8 g、生姜11 g。水煎服,2次/d,分開服用。

    1.3療效判定

    治療情況判定:治愈為潰瘍及周圍炎癥全部消失或潰瘍消失,仍有炎癥;有效為潰瘍縮小超過50%潰瘍面積;無效為潰瘍縮小低于50%潰瘍面積。

    胃痛恢復情況判定:未出現疼痛癥狀為0級;偶爾有疼痛癥狀為1級;存在疼痛癥狀但不影響正常生活為2級;有疼痛癥狀并必須休息服藥為3級。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5軟件系統進行分析,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見表1。

    從上表中可以明顯看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96%,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91.84%,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要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從上表中可以明顯看出觀察組的胃痛恢復情況要優于實驗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

    3討論

    胃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其主要癥狀為間隔性腹痛,若患者病情較為嚴重時將會出現較為劇烈的疼痛感,這將會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一定的威脅。造成胃潰瘍的因素有很多,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導致胃潰瘍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還存在一些藥物因素以及飲食因素也會造成胃潰瘍或者加重胃潰瘍病情如阿司匹林制劑、冠心病藥物以及抗癌藥物等。同時胃潰瘍還具有一定的遺傳性。當出現胃酸以及胃蛋白酶分泌失衡也會造成胃潰瘍的出現。部分患者會出現應激性情緒如過分緊張、焦慮將會加深病情[3-4]。多數患者出現胃潰瘍時會表現出較為嚴重的上腹部疼痛,疼痛部位主要為腹部,另外在左上腹部以及胸骨處都有可能出現疼痛。疼痛一般在餐后1 h內出現,持續數小時候將會緩解。胃潰瘍若未得到及時治療也會引發一些并發癥狀,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就是主要的并發癥之一。據相關數據表面胃潰瘍患者中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所占比例高達20%~30%。另外患者還會出現潰瘍穿、孔幽門梗阻等癥狀,極少數患者會出現癌變。

    在上述研究中我院對部分胃潰瘍患者采取了中西醫結合治療,從治療結果中可以看出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96%,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91.84%,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要高于對照組(P<0.05)。另外從胃痛恢復情況上來看觀察組患者明顯要優于對照組(P<0.05)。這也反映了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確實有著較好的效果。

    在以往的胃潰瘍治療中主要是以西藥治療為主,盡管西藥治療也具備了一定效果,但是長期使用西藥會使得部分患者出現副反應,同時也會導致患者產生耐藥性癥狀,這顯然對于患者的恢復是不利的。采用中西醫治療則可以對上述情況進行改善[5]。從中醫角度來看胃潰瘍主要包括了氣滯型、陰虛型、虛寒型以及血瘀型等類型,各類型的治療藥方也存在著一定的區別。中醫認為胃潰瘍屬于“胃脘痛”、“痞癥”,其發病機理主要是由于七情內傷以及身體虛弱所致,當患者出現脾胃受損、氣虛癥狀時將會導致胃功能紊亂,從而逐漸轉向胃潰瘍[6-7]。在上述治療藥方中佛手、芍藥、當歸、黃芪等是主要藥材,其中佛手具有舒肝理氣,和胃止痛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白芍可以疏肝理氣、柔肝養血、緩中止痛、平肝斂陰;黃芪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并且可以讓腎炎蛋白尿消除,同時增強心肌收縮力,它還具備了一定的血糖含量調節功效;陳皮可理氣健脾、調中、燥濕、化痰。主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或疼痛、消化不良。濕濁阻中之胸悶腹脹、納呆便溏,痰濕壅肺之咳嗽氣喘。在治療過程中還應該對患者的飲食結構進行調節,患者在康復期間不宜吃油炸食品、腌制食品,該類食品不利于消化,會給消化道帶來一定程度的負擔同時會讓血脂出現上升[8]。另外患者避免使用刺激性食物,防止消化道黏膜受到刺激從而引發腹瀉或消化道炎癥。護理人員要為患者制定規律性的飲食方案,做到定時定量、規律飲食,叮囑患者在飲食過程中細嚼慢咽。多補充維生素C,以此來調節胃部正常功能,讓胃部抗病能力得到增強[9]。

    綜上,在中西藥物的協同作用下可以加速胃潰瘍的愈合程度,并能夠很好的控制不良反應,并可以提升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血液局部微循環的改善,值得臨床推廣。

    [

    參考文獻]

    [1]王敏,王嬙.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42例療效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1,12(3):119-121.

    [2]趙永強,張凌云.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97例[J].光明中醫,2010,14(7):312-313.

    [3]王本和,楊一靖.中西醫結合治療上消化道潰瘍52例[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16(10):412-415.

    [4]李志偉.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附130例報告)[J].醫學信息:內·外科版,2013,56(4):617-619.

    [5]郜海生.加味烏貝散聯合西藥治療消化性潰瘍54例療效分析[J].光明中醫,2012,41(7):241-242.

    [6]顏艷陽,王雙娥.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45例[J].湖南中醫雜志,2010,14(6):321-323.

    [7]李志偉.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附130例報告)[J].醫學信息:內·外科版,2010,11(4):322-323.

    [8]梁淑萍.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102例[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8),21(13):211-212.

    第4篇:中西醫結合研究范文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保守治療;肛裂

    肛裂是齒狀線下肛管皮膚層裂傷后形成的小潰瘍, 也是肛腸科常見病癥之一。在臨床特征上, 肛裂表現為發病率高、持續期長以及病情反復發作的特點, 一旦發病會出現便秘、便血、疼痛、潰瘍等癥狀[1]。肛裂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 并給患者的身心帶來巨大的痛苦。在肛裂的臨床治療上, 大多采用中西醫結合保守治療方法, 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能夠有效的減輕患者的痛苦, 促使患者早日康復。本次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82例肛裂患者, 給予中西醫結合保守治療, 效果顯著,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64例肛裂患者, 164例患者的病癥均符合西醫診斷肛裂標準和中醫診斷肛裂的標準, 并且存在便秘、便血、疼痛和潰瘍等臨床癥狀。164例患者中, 男94例, 女70例, 年齡20~70歲, 平均年齡(31.0±9.6)歲, 將164例肛裂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8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情況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的西醫治療, 具體的治療方法如下:西醫治療主要是將治療肛裂的西藥注射在患者的患處, 并進行1個療程的堅持注射治療。注射藥品成分為濃度為2%的鹽酸利多卡因5 ml和20 mg的亞甲藍, 將兩種注射藥液匯合對患者的肛裂部位進行注射, 病情最嚴重的部位適當加大藥劑量, 1次/周, 以4周為1個療程。觀察組患者實行中西醫結合保守療法進行治療, 具體的治療方法如下:在對患者采取西醫注射治療的基礎上, 采用中藥熏洗療法對患者進行治療。西醫注射治療和對照組實施措施一致, 中藥熏洗療法采用的中藥藥物為:魚腥草、蒲公英、銀花、敗醬草、百部以及蛇床子等。將中藥材放在盆中后加入2000~3000 ml水加熱, 在煎后將盆中藥渣去除備用。患者坐在盆上, 中藥熱熏患者的患處, 每次持續大約15 min。當盆中藥水溫度降到較低后, 患者可以直接坐到盆中清洗和浸泡患處, 直到藥水變涼。每天利用中藥熏洗1~2次。

    1. 3 療效評定標準[2] 痊愈:肛裂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并且患者的肛裂處完全愈合;顯效, 肛裂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 患者的肛裂處基本愈合;好轉:肛裂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但是肛裂處的愈合狀況不理想;無效:肛裂患者的臨床癥狀沒有消失, 肛裂處也沒有愈合。總有效率=(痊愈+顯效+好轉)/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13.0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接受中西醫結合保守治療肛裂的82例患者中, 痊愈40例, 顯效21例, 好轉19例, 無效2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7.56%;對照組接受常規西醫治療的82例肛裂患者中, 痊愈30例, 顯效17例, 好轉25例, 無效10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87.80%。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較對照組顯著,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長期便秘、糞便干結引起的排便時機械性創傷是大多數肛裂形成的直接原因。肛裂在臨床上可分為急性肛裂和慢性肛裂, 急性肛裂可見裂口邊緣整齊, 創面淺, 呈紅色并有彈性, 無瘢痕形成。慢性肛裂因反復發作, 邊緣變硬纖維化, 創面深而不整齊, 肉芽灰白。西醫治療和中西醫結合保守治療都是臨床上廣泛應用的治療肛裂的方法。西醫治療上主要利用注射鹽酸利多卡因和亞甲藍的混合液的方法對患者的患處進行注射, 幫助患者緩解疼痛狀況, 減輕內括約肌的痙攣情況。中醫治療肛裂主要是采用中藥熏洗法, 起到清涼止癢和去火的作用, 并且中藥具有藥效純粹和副作用小的特點[3]。

    本次研究選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64例肛裂患者, 并將其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接受中西醫結合保守治療肛裂的82例患者中, 痊愈40例, 顯效21例, 好轉19例, 無效2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7.56%;對照組接受常規西醫治療的82例肛裂患者中, 痊愈30例, 顯效17例, 好轉25例, 無效10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87.80%。

    綜上所述, 中西醫結合保守治療肛裂的臨床效果顯著, 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痛苦, 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彭軍良.中醫藥保守治療肛裂進展.世界中醫藥, 2013, 12(5): 90-91.

    [2] 席鋒祥.不同術式治療肛裂的效果觀察.寧夏醫科大學學報, 2012, 15(8):29-30.

    第5篇:中西醫結合研究范文

    【關鍵詞】腦血栓;中西醫;臨床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030-01

    栓子伴隨血液循環進入腦動脈,促使動脈管腔出現閉塞,局部動脈供血區腦組織壞死,從而引發腦血栓[1]。該病病因按照栓子的不同來源可分為非心源性、心源性兩種,以心源性為主。風濕性心臟病、心內膜炎、心肌梗塞和心房纖顫等疾病易引發該病[2]。現搜集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接受的腦血栓85例患者,對其中西醫結合臨床治療的方法及效果進行總結性分析,并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搜集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接收的腦血栓85例患者,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全部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偏身麻木、偏癱和言辭不清等癥狀。甲組中患者和女患者分別為26例、17例,共43例,平均年齡為(65.27±2.25)歲,最大82歲,最小61歲,其中21例冠心病,22例高血壓。乙組中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別為25例、17例,共42例,平均年齡為(65.26±2.26)歲,最大81歲,最小60例,其中20例冠心病,22例高血壓。甲組和乙組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甲組43例實施西醫治療。藥物選擇尼莫地平(尼莫地平片,國藥準字H20043915,包裝規格為30mg)和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國藥準字H44025313,包裝規格250ml)。尼莫地平每日3次,每次4-6片(80mg-120mg),飯后口服。取250ml低分子右旋糖酐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每日一次。治療2周后觀察臨床效果。對乙組42例實施西醫治療的同時給予中醫治療,西醫治療方法同甲組,中醫治療以補陽還五湯為主,湯劑藥方為10g川芎、10g紅花、10g地龍、10g當歸、10g桃仁、60g黃芪,每日用水煎服一劑,于早晚分2次服用。服用2周后觀察臨床效果。

    治療2周后,對兩組患者的神經系統功能障礙(NHSS)和生活能力(BI)進行評分,并對比。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

    1.3 療效標準 無效:患者偏身麻木、偏癱和言辭不清等癥狀無變化,或病情加重;好轉:患者偏身麻木、偏癱和言辭不清等癥狀有所改善;有效:患者偏身麻木、偏癱和言辭不清等癥狀明顯改善;顯效:患者偏身麻木、偏癱和言辭不清等癥狀消失。以好轉、有效和顯效為臨床治療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分析 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χ?檢驗,以P

    2 結果

    治療前甲組NHSS評分平均為(27.33±5.18)分,BI評分平均為(41.07±13.13)分;乙組NHSS評分平均為(27.34±5.19)分,BI評分平均為(41.09±13.18)分,兩組之間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甲組NHSS評分平均為(15.68±3.25)分,BI評分平均為(62.35±12.81)分;乙組NHSS評分平均為(19.14±3.68)分,BI評分平均為(54.37±13.35)分。乙組NHSS評分低于甲組,障礙程度較輕,BI評分高于甲組,生活能力較強,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

    甲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4.42%,其中11例無效,14例好轉,15例有效,3例顯效。乙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86%,其中3例無效,10例好轉,22例有效,7例顯效。乙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甲組,差異較大,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腦血栓具有起病急的特點,患者會在日常活動中急驟起病,出現偏身麻木、偏癱和言辭不清等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等癥狀,栓子范圍、數目、部位等決定癥狀輕重程度,在發病數分鐘甚至數秒內即可發展到病情最高峰。該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并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一定影響。中醫學中將該病稱為缺血性中風,筋脈失養、脈絡阻塞和氣虛血瘀是誘發該病的主要因素[3]。在本文研究中,對乙組42例患者實施中西醫治療,治療總有效率達92.86%,與僅行西醫治療的甲組相比,患者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程度較輕,生活能力較高,治療效果較好。兩組差異較大,考慮差異原因可能是由于川芎、紅花、地龍、當歸、桃仁、黃芪等具有活血化瘀、暢通經絡作用導致的。

    綜上分析,對腦血栓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提高治療總有效率,加快患者恢復,治療效果較好,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賴豐S.治療腦血栓形成的臨床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2,12(13):47-48.

    第6篇:中西醫結合研究范文

    [關鍵詞] 糖尿病前期 中西醫結合 推遲糖尿病發病 預防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587.1[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8-016-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diabetes effect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Methods 46 cases of pre-diabete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group 23 cases. In a 1 grade prevention based on, treatment group: Chinese to Yiqi,Huoxuetongluo,dehumidification Pueraria phlegm yellow soup to the main subtraction with the disease.Western medicine with metformin,simvastatin treatment for 6 months for such a course. Results All 23 patients returned to normal short-term, continuous observation of 5 years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3 cases of 13%. Continuous observa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5 years 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16 cases and 69% incidence.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elayed the onset of diabetes. Its long-term efficacy,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needs further stud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Keywords] Pre-diabetes; Integrative Medicine; Delayed onset of diabetes;Prevent complications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病例來自1992年-1998年門診病例。4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23例,男14例,女9例,33-41歲16例,42-51歲7例。對照組23例,男13例,女10例,33-40歲15例,41-50歲8例。

    1.2 診斷標準 根據《內科學》規定的方法及標準:糖尿病前期又叫血糖調節受損(IGR):包括空腹血糖受損(IFG)即空腹血糖6.1-7.0mmol/L和糖耐量減低(IGT)即餐后2小時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高于7.8mmol/L但低于11.1mmol/L,并經兩次以上復查確認。

    1.3 治療方法 對照、治療組均1級預防:1)防止和糾正肥胖。2)合理、科學飲食,避免高脂肪的飲食。3)增加體育活動。4)避免或減少用對糖代謝不利的藥物。5)戒煙,酒。6)生活方式干預效果不滿意者加二甲雙胍。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中藥,葛根地黃黃連湯:葛根克20克,天花粉20克,生地黃30克,黃芪15克,丹參20克,當歸20克。五味子10克,茯苓10克,蒼術15克,法半夏10克、黃連10克。枸杞子20克,巴戟天10克,大棗20,生姜6克。苔膩加草蔻10克。乏力,倦怠屬氣虛加黨參15克。口干,咽燥陰虛火旺加知母20克,玄參20克等。血糖恢復正常后,中藥為丸,每次6克,每日2次口服。西藥: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重慶科瑞南海制要藥)500毫克,辛伐他汀(成都華宇制藥)5毫克,每晚一次。有高血壓者給于ACEI或ARB制劑。甘油三酯高給于非諾貝特。療程6個月。停藥復查,觀察隨訪。

    1.4 療效觀察及結果 觀察標準(自定):痊愈:10-15天恢復正常,1、3、5年監測未復發為。有效:15-30天恢復正常,1、3年無異常。無效:30天以上未恢復,1年內進入糖尿病期,或1年以上無變化但有合并癥、3年以后仍是糖尿病前期狀態或進入糖尿病期。結果:對照組: 3個月后,1例恢復正常,6個月又有2例恢復正常。16例仍處于糖尿病前期(IGR)69%。以后1、3、5年分別有2、3、11例進入糖尿病期占69%。其中14例有并發癥60%,其中6例末梢神經炎,1例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1例糖尿病腎病微量白蛋白尿,有1例失訪。6例合并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結果顯示與糖尿病前期發展到臨床糖尿病的自然病程近似。無1例痊愈。3例有效占18%.20例無效占90%。治療組:第5、10天分別有9、14例恢復正常。以后1、3、5年分別有0、1、2例進入糖尿病期,無效3例占13%。1例合并糖尿病末梢神經炎,有效2例占10%。痊愈20例占90%。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

    2 討論

    2.1 糖尿病前期治療的理論依據 糖尿病這一重大疾病已引起醫學界足夠的重視和臨床應對,《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診治也更加規范。但是糖尿病前期,即血糖調節受損在理論探討,臨床處理均顯不足。糖尿病流行病學資料顯示。2型糖尿病患病率急劇增加,約占90%,兒童及青少年發病也呈不斷上升趨勢,血糖調節受損者是糖尿病患者的后備軍且數量龐大,預示著糖尿病爆發性流行趨勢在加重。而這部份人群90%以上沒有得到恰當的診治。無論是大、中專教材還是糖尿病專著及2011年版《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均沒有相應提出規范性的防治措施。理論和臨床均有不少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95%以上臨床醫生對此也只是給于生活指導。1級預防措施因病人依從性等多種原因難收成效,即使認真實施其效果也有限。血糖調節受損發展到臨床糖尿病期已有一半有不同程度的并發癥,根據現代病理學理論,無論1型、2型糖尿病的血糖調節受損階段其病理演變已經開始,1型主要是病理性免疫,2型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環境因素在促使基因的變異及遺傳信息的表達,促使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占主要的因素。胰島素的抵抗及分泌缺陷是主要機制,也是代謝綜合征的病理基礎,胰島素受體在脂肪、肝臟、肌肉等胰島素效應器官的密度,分布異常、分子的構型改變致敏感性下降。而血脂紊亂的脂毒性又是重要的始動因素。研究證實血糖調節受損期,大、小血管、易受損的靶器官呈微炎癥狀態,各種炎性因子激活的瀑布效應、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免疫因素的介入致病理演進激活,損傷因素大于修復的因素使病理持續進展。胰島素長期代償性分泌致胰島β細胞高負荷而致病理性實質損傷,導致胰島素分泌相對或絕對不足而失代償。血糖升高的毒性作用又進一步損傷胰島β細胞,形成惡性循環的病理狀態。1979年美國國家糖尿病研究組和WHO糖尿病專家委員會首次確認IGT為一種疾病狀態,即亞臨床狀態。但這個階段的病理變化是可逆的,微炎癥、免疫反應、胰島素受體的改變在去除致病因素后可終止。,當修復大于損傷則可以恢復至痊愈。這點在2型糖尿病較輕時胰島素強化治療后胰島β細胞功能恢復的臨床實踐中也可間接證實。血糖調節受損階段的正確、有力的治療是阻止病理成不可逆損傷,慢性進展最關鍵的時期。對減少大量糖尿病人發生,有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本組資料結果也支持這一觀點。并且治療組的3例還不排除有其它類型糖尿病及其它原因的影響。需要指出的是糖尿病的病理演變的起動、到糖尿病前期再到糖尿病期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慢長過程,祛除病理因素,阻止病理演變到痊愈也是一個慢長的過程,故糖尿病前期治療療程應足夠長,不能僅以(IGR)的短期恢復為滿足,對此醫患雙方均應有清醒的認識。

    2.2 中醫的認識 糖尿病相當于祖國醫學的消渴,睥癉。歷代醫家均有豐富的論述,近年來在診治上更有長足的進展,病因病理上主要是先天稟賦有異,氣陰兩虛為本。過食肥甘,久坐少動,情志失調致使濕,熱,痰,淤為標,病位脾胃,肝腎為主,病久氣血陰虛,病及五臟六府形成正虛而邪實的復雜局面,糖尿病前期的病因病理同糖尿病期,但以濕,熱,痰,淤,郁為主。筆者存對86例糖尿病前期進行中醫體質學分類:60%為平和質,10%為氣虛質加陰虛質,15%氣虛質加濕熱質,10%氣郁質加血瘀質,5%為陽虛質加痰濕質。體質偏差反應大多也比較輕微,糖尿病前期的大量平和質病人如何辯證論治成為新課題。這時糖尿病基本病因病機的借鑒成為施治的主要依據。葛根地黃黃連湯中黃連清熱解毒,善清胃腸之熱有降糖之功,地黃清熱養陰,涼血活血,天花粉養陰清熱均為主藥,葛根生津升清,五味子酸甘化陰,當歸,丹參養血活血,黃芪益氣健脾為佐藥,茯苓,蒼術,法半夏健脾除濕化痰。枸杞子配五味,地黃補肝腎之陰,少佐生姜溫脾,巴戟天溫腎與五味子相配陽中求陰,以陽化陰并制黃連苦寒傷胃為佐藥,大棗健脾益氣而調合諸藥為使。諸藥相配該方有清熱解毒、除濕,養陰益氣健脾活血通絡。黃芪,五味,茯苓,丹參,枸杞調節免疫,修復炎癥損傷,抗氧化減輕糖、脂毒性,黃連、地黃、花粉均有非特異性抗炎作用,丹參,當歸,生地黃活血祛淤改善微循環,保護靶器官,預防并發癥。此基本方結合現代醫學知識在辯病基礎上進行辯證,是體現了中醫治未病思想。

    2.3 西藥使用的原理 糖尿病前期主:要是胰島素抵抗和相對分泌不足,二甲雙胍既加胰島素敏感性,還有減肥,減少胃腸道葡萄糖吸收,在糖尿病前期的應用療效肯定,辛伐他汀降血脂并有抗炎,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多種作用,ACEI或ARB對有高血壓者既能降壓又能強胰島素敏感性還有保護心腦血管內皮細胞。甘油三酯升高是糖尿病前期主要的脂毒性因素,非諾貝特療效好而毒性低。ACEI或ARB在沒有高血壓者只要沒有禁忌癥和不良反應亦可應用。二甲雙瓜緩釋劑與辛伐他汀每天晚上一次口服,方便,依從性好。

    2.4 問題與展望 1)限于條件本文觀察的例數、實驗數據有限,還不足以揭示本病的規律。由于本病的復雜性。慢性演變特征還需要更多的基礎實驗,臨床觀察才能弄清其本質。為確定其診治的規范性措施及指南提供依據。2)還需要反應(IGR)敏感的實驗指標。3)要使研究本專業的學者,臨床醫生認識糖尿病前期治療的重要性,更新觀驗。使廣大人群,特別是高危的(IGR)病人接受,提高警惕性。從而有更好的依從性。時機成熟時更新糖尿病診治指南。4)1級預防措施是防治糖尿病的基石,療程的長短與療效成正相關。6個月似應延長至1年,有待觀察。堅持療程是成敗的關鍵。而這恰是臨床最難控制的,如何改進,得研究。5)中西結合比單用中藥或西藥均好。中醫藥在提高療效,調節免疫,改善器官微循環,消除病因,阻斷病理演變,修復病理損傷,效果顯著,但是在眾多方藥中如何提取最佳方案,用簡、便、廉的方藥治療,還要進行大量基礎和臨床研究獲取循征醫學證據,更好指導臨床。

    第7篇:中西醫結合研究范文

    中圖分類號:R657.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08)02-0048-03

    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種病情兇險、發病急、進展快、并發癥多、變化復雜、病死率高的常見急腹癥。凡具備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臨床表現和生化改變,且具下列之一者:局部并發癥(胰腺壞死,假性囊腫,胰腺膿腫)、器官衰竭、Ranson評分≥3、APACHEⅡ評分≥8、CT分級為D、E,即可診斷為重癥急性胰腺炎(SAP)。隨著對SAP發病機制研究的深入、影像學的進步、重癥監護的加強、中西醫結合治療的開展、手術時機及手術方式的改善,SAP的病死率已由20世紀80年代的70%~80%、90年代初的30%左右降至近年的10%~20%。西醫在抗感染、抑酶等方面效果肯定,能有效控制疾病的發展,而中醫中藥的運用則能更好地改善全身的癥狀、促進腸道功能的恢復、修復胰腺組織、縮短住院時間等,顯示出了獨特的治療優勢。現就近七年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內科治療進展綜述如下。

    1、臨床研究

    1、1中醫專方聯合西藥治療

    劉氏將64例SAP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清胰湯(大黃15g(后下),川樸、木香、元胡、赤芍、梔子、丹皮、芒硝(沖服)各10g)每日2劑分4次,每次100ml胃管注入,閉管30min后開放,5~7天癥狀改善后改為每日1劑分2次胃管注入,結果胰腺假性囊腫、肺功能障礙、腎功能不全、胃腸道并發癥及敗血癥的發生率,以及腹腔積液吸收、胃腸功能恢復、白細胞、血淀粉酶恢復正常及住院時間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性,治療組優于對照組。羅氏等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柴芍承氣湯(柴胡15g,白芍15g,黃芩15g,枳實20g,厚樸20g,玄明粉lOg(沖),生大黃20g(后下),萊菔子10g,川楝子10g,金銀花20g,連翹20g)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24例,并與單用西醫治療的20例作對照。結果:血、尿淀粉酶、C反應蛋白下降幅度、腹痛、腹脹緩解時間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

    1、2中醫辨證分期論治聯合西醫治療

    徐氏等對36例重癥急性胰腺炎病人,隨機分為中西醫結合治療組和單純西醫治療組。治療組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根據SAP的臨床病程分為急性反應期、全身感染期和殘余感染期,將中醫的辨證施治過程亦分為對應的3期:壅滯實熱期、血瘀熱盛期、脾胃不和期。1期(壅滯實熱期):腹痛劇烈,腹脹,便結,痞滿拒按,脈弦、緊、數,苔白或黃等。治法:通里攻下,清熱降逆,方藥:大黃、木香、丹皮、黃芩、姜夏、竹茹、甘遂末(沖)各10g,芒硝(沖)15g,厚樸、烏賊骨、蒲公英各30g,金銀花20g。2期(血瘀熱盛期):服上藥得利后腹痛、腹脹減輕,脈數,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苔黃。治法: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方藥:金銀花、紅花、丹參各30g,赤芍、丹皮、黃芩、木香、大黃各10g。3期(脾胃不和期):胃納不佳,食后滿悶,身倦肢軟,苔薄白,舌胖嫩。治法:健脾和胃。方藥:木香、砂仁、黨參、白術、茯苓、陳皮各10g,雞內金6g,甘草3g。結果:中西醫結合治療組能減少并發癥,降低轉手術率和死亡率,縮短住院天數(P

    1、3單味中藥或中藥針劑聯合西藥治療

    單味中藥中研究最多、療效肯定,機理明確的是大黃,眾多臨床研究證實大黃具有促進腸道功能恢復、降低炎性細胞因子、加強腸黏膜屏障作用,在防止腸道細菌移位、抑制胰酶活性、抑制氧自由基合

    成、提高中性粒細胞吞噬功能和血清總補體水平等方面得到了肯定。張氏等對146例急性重癥胰腺炎合并腸麻痹患者中的70例患者進行西醫常規治療,并輔以生大黃粉100~150g沖人沸水至150ml放置溫后保留灌腸,2~3次/天,共7~14天。并與不用生大黃的76例作對照。治療組腹痛、腹脹、腸鳴音恢復、胰腺炎體征緩解時間較對照組顯著改善(P

    1、4中藥腹部外敷聯合西藥治療

    顧氏等在內科治療的基礎上予大黃內服、芒硝外敷(中上腹)輔助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23例,發現治療組在腹痛、腹脹、腹肌緊張等緩解時間、血、尿淀粉酶恢復正常時間、血白細胞計數、血糖、血鈣等指標恢復正常的平均天數、APACHE II評分等方面均優于常規治療組,差異均有顯著性(P

    2、動物實驗研究

    第8篇:中西醫結合研究范文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3-0012-01

    摘要:癌癥病機是多因素、多系統參與的復雜的生物過程,應用辨證與辨病結合、中西醫相結合,從多靶點綜合考慮治療癌癥,建立既具有中醫特色:又與國際接軌的評價體系。

    關鍵詞:癌癥 中西醫結合 治療

    前言

    近20~30年來,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的科研和臨床工作均取得了長足發展,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的療效高于單用西醫治療的療效,這已經在大量的臨床實踐中被廣泛證實。目前,在中醫藥治療腫瘤的研究中,已有更多具有中西醫學基礎的臨床工作者與各類基礎實驗工作者廣泛密切協作。

    1、治療膀胱癌

    膀胱癌屬于中醫學中“溺血”、“尿血”、“血淋”、“癃閉等范疇。其病因病機不外乎心火下行移熱于小腸,或濕熱下注于膀胱,或腎氣不足,不能攝血’或氣血雙虧,或肝腎有熱,或因肝強氣逆,移礙膀胱,而出現尿血、尿急、尿痛,甚則尿路不通等癥狀。臨床發現、確診時多較晚,術后復發率較高,中晚期患者療效不佳。中西醫結合是治療膀胱癌的方向,可以提高臨床緩解率及緩解時間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生存率。此外。主要癥狀緩解率、生活質量評價也有所提高,而毒副作用均不明顯。中醫辨證論治結合西醫針對性治療已在臨床上顯示出其明顯的優勢,正逐漸成為臨床治療中晚期膀胱癌的重要方法,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2、治療腦瘤

    顱內腫瘤大多為髓海病變,與臟腑清陽之氣相關。腦為諸陽之會,有余不足。皆能影響全身臟腑功能。本病的病因病機歸納為:①情志不和,思慮太過或飲食失調,損傷脾氣,脾虛清陽之氣不得升,又脾失健運,痰濕內生。上泛于腦,與瘀血、癌毒相搏結而成為患。②情志不舒,肝郁氣滯,郁久化火,肝火上炎;或肝陰不足,陽亢風動;或氣滯血瘀,阻塞腦絡;或肝失疏泄,津聚成痰,痰瘀互結,阻于腦絡。③先天不足,或房勞過度及驚恐等原因,致腎氣虧損,精不生髓,則腦失所充,外邪乘虛而入。本病多因六邪毒(空氣、飲食、環境污染)內侵,或七情內傷,臟腑氣血虧虛,致氣滯、濕聚、痰凝、血瘀、毒結,破壞了正常的生理平衡狀態而致。

    從近幾年的文獻不難看出,目前腦膠質瘤的治療在臨床及實驗研究中仍存在許多不足:①臨床以回顧性資料分析為主,直接臨床經驗體會居多,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較少;②對于某些藥物的主要成分作用機制的研究雖已深入到分子生物學水平,但是尚未弄清中藥復方的作用機制是否是通過一個方面發揮作用;③可重復性差,臨床研究多選用自擬方且其組成用量多秘而不宣,他人難以驗證該方:④診斷與療效評判未統一,尚未形成統一的中醫藥治療腦膠質瘤的適應證和診療標準。中醫藥既要著眼于有效方藥的研究和應用,又要突出在治療本病中的特點與優勢,發揮其在提高手術效果、減輕放化療反應、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中的作用。

    3、治療肺癌

    肺癌是臨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是我國的第一大癌癥。近20年來,肺癌的發病率和復發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國內外資料表明:肺癌一經病理確診,80%已為中晚期,失去手術的機會,則以化療和放療為主。部分患者雖有近期療效,但緩解期短,毒副反應較大,不能明顯延長生存期。因此,中晚期肺癌主張多學科綜合治療,以提高療效。延長生存期及提高生存質量。經過幾十年的臨床和實驗探索研究,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是一條重要的途徑。

    近年來,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基本趨向于辨證與辨病結合、扶正與驅邪結合,臨床上顯示其可改善癥狀。提高生存質量,穩定病灶,延長生存期等的療效:中醫藥可減少放化療的毒副反應和提高臨床療效,引起國內外的重視-顯示了中醫藥在肺癌防治中的優勢和重要地位。扶正和祛邪是中醫治療腫瘤的兩大方法,兩者之間相輔相成。扶正是根據“虛則補之”來進行針對性的補益需損:祛邪是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來治療。在治療中應根據機體正氣的盛衰,邪氣的強弱綜合考慮,做到扶正不礙邪,祛邪不傷正,達到“治病留人”的目的。對肺癌的不同治則按照扶正與祛邪兩大類進行歸納:扶正治則主要為益氣、健脾、養陰、補血、溫陽、補腎等16種。從治則方面進一步證明氣虛和陰虛是肺癌的基本證型。

    肺癌的惡性程度高,預后較差,就中、晚期肺癌治療的難度而言,中醫藥應充分發揮治療優勢和特點的立足點,穩定控制病灶的發展。有效地改善生存狀態,延長生存期。大量的研究結果和臨床實踐證實,眾多腫瘤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低下,而通過中醫扶正祛邪的治療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提高生存質量。

    4、其他

    第9篇:中西醫結合研究范文

    【關鍵詞】急性胰腺炎;中西醫結合治療:臨床效果研究

    急性胰腺炎是由胰腺消化酶對胰腺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膿性炎癥。其發生與膽道結石、膽道蛔蟲癥、膽道感染等使膽汁及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和卵磷脂而引起的炎癥密切相關,酗酒、暴飲暴食也可誘發本病。根據病理變化可分為急性水腫型和出血壞死型兩類。臨床表現主要有上腹痛,并惡心嘔吐和腹脹,腰肌緊張,壓痛反跳痛,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血、尿淀粉酶升高。該病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可能會引起一系列器官病變炎癥,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目前采用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選68例病例均為2011年1月~2012年5月于我院診斷為急性胰腺炎并接受治療的患者。其中男41例,女27例;患者年齡為16~72歲,平均年齡為41.8+4.8歲;其中急性水腫性胰腺炎49例,急性出血壞死型胰腺炎19例。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采用西藥進行治療,治療組在西藥的基礎上采用中藥進行治療,兩組患者在在性別、年齡、體重、病程及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均沒有顯著性差異。

    1.2 診斷標準及排除標準

    所有患者的癥狀診斷均參照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的診斷標準進行確診,并且患者都通過臨床體征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確診為急性胰腺炎。

    排除化膿性膽管炎、膽道梗阻以及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化學性或感染性腹膜炎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壞死型胰腺炎;嚴重膽囊炎中毒癥狀明顯者;合并有肝、腎以及心血管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

    1.3 方法

    先對患者進行全身性評估,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對照組:在起病的數天內,不要進食,以免過多的胃酸分泌和酸性胃內容物進入十二指腸而刺激胰腺分泌。同時應靜脈滴注葡萄糖溶液、生理鹽水和氯化鉀,以補充水、電解質和營養。單純水腫型胰腺炎通常不必應用抗菌藥物治療,在出血壞死型胰腺炎或合并有膽道感染者則應及時應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和預防胰腺的繼發感染。其主要使用的抗生素為胰酶抑制劑奧曲肽,給藥方法為皮下注射,每次給藥0.1mg,每日四次,一周為一個療程,連續治療兩個療程。對于感染較嚴重的患者,可以給以氫氧化鋁、阿托品和普魯本辛等止痛藥緩解疼痛。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中藥治療,配方為:白芍10g,黃芩12g,厚樸15g,木香10g,生姜12g,柴胡10g,川楝子9g,大黃12g,枳實10g,半夏9g,芒硝粉10g,蒲黃8g,元胡12g,蒲公英20g,然后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酌情加減配方。將藥方藥加入1000mL水,煎制濃縮為300mL,每兩天一劑,每日口服三次,一周為一個療程,連續治療兩個療程。

    1.4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胰腺大小恢復至正常,血胰酶、尿淀粉酶恢復至正常;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胰腺有所縮小,血胰酶、尿淀粉酶量有所下降;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及各項指標沒有變化或者惡化。

    1.5 統計學數據的處理

    數據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來表示,兩組間采用t檢驗P

    2 結果

    治療兩個療程之后,兩組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和康復,并且在治療期間無嚴重的不良反應。對照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別為67.65%、85.29%;治療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別為88.24%、97.06%。兩組患者在痊愈率和有效率上均有顯著差異。

    3 討論

    近年來重型胰腺炎發病率逐漸增多,其死亡率逐漸增高,有時可引起驟然死亡,其死亡率達到20%,有并發癥者可高達50%。對于重癥出血壞死型胰腺炎的治療,由于此時胰腺病理損害嚴重,可因胰腺之出血壞死、嚴重感染、毒物自身吸收等引起嚴重并發癥,如休克、腹腔嚴重感染,甚至胰性腦病、DIC等多臟器損害及功能衰竭,嚴重危及生命,需以西醫為主搶救,包括手術治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91成人免费观看| a级成人毛片免费图片|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四虎国产成人永久精品免费| a毛片成人免费全部播放| 成人h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3p |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免费视频成人片在线观看| 色五月婷婷成人网|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 欧美成人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va在线va天堂成人| 国产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a级成人高清毛片| 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67194成人手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成人免费视频网| 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美女| 成人最新午夜免费视频|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成人免费毛片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无码|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国产成人十八黄网片|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