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城市綜合體設計理念范文

    城市綜合體設計理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城市綜合體設計理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城市綜合體設計理念

    第1篇:城市綜合體設計理念范文

    關鍵詞 城市商業綜合體;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 TU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671-(2012)021-0211-01

    1 城市商業綜合體

    城市綜合體是將多種生活功能空間進行高效的組合,形成的多功能綜合性建筑。隨著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質量日益提高,城市綜合體也需要融入更多的發展理念,使城市綜合體與城市多樣化的生活能夠相互適應、相互依存。城市商業綜合體是城市綜合體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將商業策劃思想融入城市綜合體的設計規劃思想中,要求設計者不僅要有豐富的設計理念和經驗,更需要正確把握市場行情。

    2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規劃設計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規劃設計重點在于合理地將市場因素融入到規劃設計中,分析我國的基本國情,總結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科學有效的設計規劃模式。

    2.1 正確的規劃布局思想

    商業綜合體的功能綜合性強,導致人流和車流多且雜,在總圖規劃階段要布置好商業綜合體的各功能分區,使交通關系清晰。規劃時,應把步行者的安全作為首要考慮準則,使步行者容易接觸公共活動區間或商業店面。規劃布局應該注重地區性的整體觀念,盡量不給周圍環境帶來不利影響,如晝夜營業帶來的聲、汽車流對居民區的干擾、光污染等。

    2.2 合理的整合設計

    整合就是通過某種方式把一些零散的東西彼此銜接,實現信息系統的協同工作和資源共享,形成一個高效的整體。從商業綜合體的角度來說,其設計的宗旨就是將各種功能空間和諧、高效地整合在一起。

    商業綜合體區域功能豐富,涵蓋了所有常見的城市功能區間:公共設施、辦公功能、酒店功能、居住功能、娛樂功能、零售功能、休閑功能、文化功能、停車設施、以及會議功能。商業綜合體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功能區間之間的內在聯系,將它們協同組織在一起,創造出各種類型的系統組合,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互補型:不同功能區間之間的功能互補構成整體。2)系列型:將功能上具有延續性和互通性的區間進行組合形成的整體。3)主從型:確定一個或一組功能區間,另一些功能區間附屬于這些主功能區間。4)比較競爭型:功能相同的區間并置,通過服務的多樣性和顧客的選擇性產生集聚化效應。

    實際存在的城市商業綜合體往往是將上述幾種類型靈活地綜合運用,更加符合實際需要。

    2.3 完善的停車組織和交通系統

    1)停車組織。停車組織影響到整體的形象和運作效率,是城市商業綜合體的關鍵組成部分,停車組織的規劃就是停車方式的選擇。停車方式的選擇是一個綜合性問題,涉及有關土地利用率、經濟性等方面。在地面空間嚴重不滿足停車要求和土地昂貴的情況下,常常選用建筑內部結構停車,但是其造價高于地面停車。合理的規劃設計,增加不同功能的共用停車空間可以大大減少停車空間。2)交通系統。交通系統組織形式的選用應該根據周圍環境的交通狀況和地勢特征確定,主要有平面和立體兩種。平面交通組織形式適用于交通密度不大、基地空間比較開闊且流線簡單的地區。以人流和車流為基礎,分為人車混行和人車分流兩種方式:①人車混行具有一定靈活性,但是由于空間上的干擾性強,不安全因素多。為了限制車行速度,設計中常利用曲折的邊界和粗糙質感的鋪地材料;②人車分流是指和人流和車流通過相對獨立的入口和流線進入基地。其優點是流線十分清晰,交通相對干擾少。缺點是流線比較長,為了保證人流的方便而不利于車流的通行。

    立體交通組織將人流和車流分配在不同的空間高度,大幅度地減少了不同交通之間的干擾, 起到了提高空間利用效率和緩解地面交通壓力的作用,形成了富有活力并且安全性高的城市空間。立體交通組織充分利用了不同高度的空間,解決了城市發展的空間問題,在我國城市已有較多應用。

    2.4 內部開放空間設計

    城市商業綜合體內部開放空間是用于開展促銷活動、滿足購物者休息與行走或其他社會商業活動的內部公共空間,包括商業綜合體的室內商業街、露天商業內街中庭、內廣場、 邊庭、與引導空間等特色各異的空間型制。商業綜合體內部開放空間分為水平交通空間、節點式空間、線性街道空間和垂直交通空間。主要的規劃設計思路表現為以下幾點。

    1)圍合與開敞的變換。綜合體內部開放空間絕大部分存在頂界面,側界面的形式確定其封閉程度,空間封閉或開敞的效果由側界面的尺度和隔斷形式決定。2)豎向高差的變化。節約空間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豎向空間的并用。不同的領域運用不同高度的空間,能突出空間的特征變化,同時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3)空間的層次變化。空間上的層次感會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愉悅感,通過高差、 綠化、隔斷等的設置,可以使畫面豐富,達到步移景異的效果。4)空間界面的柔化。柔性的空間具有親和力和彈性,是人易于接近和停留。5)空間的誘導性設計。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規劃設計必須體現其職能的誘導性與識別性, 反映出購物環境的氣氛和商業建筑的特征,以此吸引顧客的光顧。

    3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規劃設計展望

    3.1 擴建的空間

    擴建是指著眼于滿足新的功能需求,拓展空間,提高環境品質。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商業綜合體最終是無法滿足發展的需要的,所以在規劃設計中要考慮到未來發展的需要,預留足夠的空間進行擴建,特別是內部空間的規劃,要靈活。

    3.2 生長的可能

    避免出現功能需求不足的情況,可以利用生長的方式,將預留空間的綜合體聯合在一起形成大型的綜合體項目,滿足更多的需求。

    4 結束語

    本文主要介紹了城市商業綜合體的概念,論述了商業綜合體的規劃設計思想和要點。城市土地需求大,通過合理的整合設計,集中各種功能空間,配以合理的停車和交通系統,確定好商業綜合體的規模、形態和開放空間是城市商業綜合體規劃設計的主要思想。

    參考文獻

    [1]韓冬青,馮金龍.城市建筑一體化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2]時匡,加暈.赫克,林中杰.全球化時代的城市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3]王楨棟.城市建筑一體化設計[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4]龍固新.大型都市綜合體開發研究與實踐[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第2篇:城市綜合體設計理念范文

    關鍵詞:建筑綜合體;設計理念;城市設計;設計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omplex building; point out the urban design of complex building, through discussed about the design concept of the complex building to explicit the status and value of complex building in the city, complex building and urban design hav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discuss its design method.Key words: architecture body; design; urban design; design method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

    1 建筑綜合體的概念

    建筑綜合體通常由城市中不同性質、不同用途的社會生活空間組成,如居住、辦公、出行、購物、文娛、社交、游憩等。把各個分散的空間綜合組織在一個完整的街區,或一座巨型的綜合大樓,或一組緊湊的建筑群體中,有利于發揮建筑空間的協同作用,這種在有限的城市用地上,高度集中各項城市功能的做法,對調整城市空間結構,減少城市交通負荷,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和生活環境質量,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時,對有效地使用城市土地,節省市政、公用設施投資,減少城市經營管理費用及改善城市景觀等,也具有很好的綜合經濟效益。著名的建筑綜合體有法國巴黎的方斯街區,美國華盛頓的西南改建區等。

    城市建筑綜合體的演進過程,強調了城市、建筑和市政設施的綜合發展,成功地將城市環境、建筑空間和基礎設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城市建筑向高空、地面、地下三向度空間發展,構成一個流動的、連續的空間體系。建筑師在設計中往往把城市設計作為建筑設計的基礎,首先考慮的是“整體性”、“關聯性”或“耦合性”,其次才是建筑物本身。他們以巧妙的構思和豐富的想象力,將城市建筑形體空間有效地組織起來,采用人車交通垂直分離的建筑手段,將城市空間與立體交通統一設計、建設。它是大城市舊城綜合再開發的主要途徑之一。

    2 建筑綜合體的設計理念

    對于建筑綜合體的設計,僅從建筑學的理論與方法來研究是不夠的,需要具備更為全面、綜合的設計理念,從更為廣泛的理論領域――人類學、心理學、行為學、文化學、生態學等多學科來進行探討。

    2.1系統的觀點

    建筑綜合體是由各種不同功能單元、不同性質空間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有機體,是一個復雜而完整的系統。系統化的設計將改變過去僅僅局限于建筑層面的研究,而把建筑 交通、基礎設施,開放空間、綠化體系、文化傳承等各種要素綜合在一起加以分析并進行整體設計。

    2.2生態的觀點

    重視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統,合理利用現有資源,從而創造一個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人工環境的觀點。全球范圍內的生態危機使人們逐漸意識到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他與自然環境休戚相關,他對自然的破壞最終將導致自身的滅亡。

    2.3城市的觀點

    建筑綜合體的出現使得建筑規模劇增,單體和類型的概念日益被突破,建筑越來越多地以群體的方式顯現,它所涉及的空間領域也越來越向城市靠攏,彼此交織,關系密切。建筑與城市相互咬合、連接、滲透,使得兩個環境層次之間的門檻日見模糊。建筑功能與城市功能趨于統一,建筑與城市呈現一體化發展趨勢。

    2.4重視文化的觀點

    文化是歷史的積淀,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中,融匯在人們的生活中,對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觀念和行為起著無形的影響,是城市和建筑之魂。建筑是“時代的縮影”,“文化的鏡子”,是一定歷史時期內民族文化特征的集中體現。一個典型的建筑作品.對于全社會的影響是其它社會產品所不可企及的,常常成為國家民族的象征,歷史文化的見證,或者城市地區的標志。每到一國一地,首先投入人們“眼簾”的,莫過于該處的建筑風貌,它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所在的時空座標,這就是建筑文化價值的體現。

    3 建筑綜合體的城市設計要點

    利用開窗設計、建筑細部、后退和屋頂線的變化界定出一系列的立面模式,將連續水平長條立面分為若干具有人性尺度的單元。2)將建筑物超大的體量打散,分割成一群較小體量造型的組合,減少大型結構所造成的壓迫感。3)提供一系列與現有市街道路相連接的公共空間和人行步道。4)建筑的后退要能加強沿街建筑立面的延續性,并將內部的活動帶到沿街人行道的邊緣。5)主要建筑立面和進口應朝向重要的行人步行大街。6)在建筑的地面層,利用透明的立面和零售商業活動,將超大結構的開發在功能上與沿街其他的使用融合在一起。7)設計新舊大小建筑物之間在高度和體量上的轉承過渡。

    4 建筑綜合體設計方法

    4.1空間的不定性

    人們利用行為科學分析研究發現,人在建筑中的行為與活動并不僅僅是在“是”與“否”兩極上運動,而經常是越過這種界線,在“中間”的地區行動。例如,人們在室內又希望享受到室外的新鮮空氣、陽光、綠蔭,希望看到無垠的藍天和繁星密布的夜空;人們在室外又希望遮日曬、避風雨;人們在公共活動的場所希望有屬于自己的安寧的空間;人們希望少受他人干擾,可又喜歡與人交往方便等等。這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解決問題的理想答案,除了“是”與“否”,還有“且”。建筑不定性的表現正在于此:建筑空間充滿了復雜與矛盾,一個空間常常有多種功能與含義。后現代建筑大師文丘里認為“建筑是形式又是實體,又抽象又具體,其意義來自內部特點和它特有的背景,這些來回搖擺的關系復雜而矛盾,是建筑手段所特有的不定性和對立統一的泉源。”

    建筑空間的不定性主要表現在:空間圍與透之間;室內與室外之間;個人與公共活動之間;空間形狀互相疊蓋、交錯;空間的彈性與生長;邊緣與過渡的空間;以及有限的尺寸與無限的意境之間。

    4.2設計的靈活性、可變性

    4.2.1建筑空間的圍與透

    建筑空間是圍與透的統一體,圍與透是建筑空間的基本矛盾。建筑空間是圍中有透的室內空間和有限定的室外空間的結合。自古以來,人們就在不斷地圍造空間作為自己的庇護所;但同時,人們沒有一刻不想擺脫有限空間的束縛,回到無垠的大自然中。現代技術的發展使空間的延伸獲得了空前的自由,各種空間互相流通,互相滲透,融為一體。表現在:

    1)水平方向上的通透。采用玻璃、隔墻、柱廊、家具、綠化等材料對空間進行水平方向的分割與限定,以此形成較大范圍的視覺通透;并利用多重玻璃不僅向室內、向庭院而且向另一室內空間乃至更遠的景觀滲透。

    2)垂直方向的滲透。空間的滲透不僅意味著同一層內部空間的相互滲透,還可通過樓梯、夾層、中庭空間使建筑內部空間上下層乃至許多層之間相互穿插,以取得垂直方向的空間滲透效果。

    3)內外空間的滲透。建筑綜合體的室內、室外空間彼此交融穿插,不能截然分開。為了不受天氣影響,經常采用玻璃拱廊將街道的局部或全部覆蓋起來,從而使這些室外空間帶有很多室內空間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在建筑內部留出大空間或中庭,布置樹木、花草、流水等,頂部大面積地采用玻璃頂,營造出室外空間的意境。此外,城市上、下部空間之間的連接與過渡也可形成一種內外空間的滲透關系。

    空間的圍與透產生了多層次、多向度的景觀效果,使有限的空間表現出無限的意境。

    4.2.2服務空間和被服務空間

    建筑綜合體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需要適時變更自身的功能以適應外界的各種變化,所以其主要使用空間應該是多用的、靈活的、共享的、完整的被服務空間,通過不同的空間分隔來滿足不同功能的使用要求。而綜合體內的交通、設備及其他輔助設施,作為服務空間,應集中布置,并有較強的兼容性,以滿足被服務空間的功能要求。

    4.2.3重視過渡空間的處理

    在建筑中,由于多種功能的分工與聯系,就出現了大量的過渡地區,而單純的交通往來,不是過渡空間的全部意義。過渡空間是一個邊緣的,意義豐富的,充滿了不定性的區域,各種不同的信息在這里交融。例如:門廳、過道、室內外交界處等。成功的處理過渡空間,可以使整個建筑形成一個功能更有效,空間更豐富的有機體。

    4.2.4預留生長的空間

    “新陳代謝”理論認為,建筑是具有生命的有機體,不斷地生長和變化。適當地留出增建、接建的余地。使建筑具有一定的生長的可能是很有必要的。留有余地的設計,能將建筑自由的蔓延納入因勢利導的發展中,在獲得更多的使用空間的同時,進一步完成建筑空間整體的塑造。

    參考文獻

    [1]王建國,《現代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東南大學出版社,1991.

    [2]徐巖、蔣紅蕾、楊克偉、王少飛,《建筑群體設計》,同濟大學出版社,2000.

    第3篇:城市綜合體設計理念范文

    關鍵詞:城市綜合體;規劃設計;建筑設計

    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享受,在城市多樣化的發展中,人們相互適應,相互依存。城市的發展,必然會出現城市綜合體這種綜合性建筑。

    1 項目概況

    本工程為崇州百倫廣場建筑規劃設計項目。崇州百倫廣場位于四川省崇州市,崇州市距離成都市僅25km,位于天府之國的腹心。百倫廣場處于城市的中心位置,用地平坦,北臨唐安中路,西臨大北街,東臨崇慶中路,與市政府隔街相望。周邊遍布銀行、醫院、學校等,配套設施完善。百倫廣場用地面積為3.4萬m2,建筑密度45%,容積率4.5。百倫廣場定位為集購物、休閑、娛樂、居住為一體的高端商業綜合體。總建筑面積為19.7萬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為15.2萬m2,地下建筑面積為4.5萬m2。地上層數為16層,地下3層。建筑高度為60m,如圖1為崇州百倫廣場項目效果圖。

    2 城市綜合體的規劃設計

    在城市綜合體的建筑規劃設計中,應根據科學有效的設計理念,綜合考慮市場因素、我國的基本國情、區域文化特色等。

    2.1 正確的設計布局

    城市綜合體是一個綜合性的建筑,每天都有很大的人流和車流量。在進行城市綜合體總體規劃設計時,應根據功能的不同對城市綜合體進行功能分區,這樣可以使各個交通關系清晰。在進行規劃時,首要應考慮的是步行者的人身安全,根據這一原則,在進行布局時,盡量將步行者活動范圍限制在公共活動區間或者商業店面。規劃布局應注重地區性的整體觀念,避免對周邊的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比如綜合體中的聲音影響、汽車流和人流的干擾以及綜合體終各種燈光的影響等。

    2.2 合理的整合設計

    城市綜合體中具有多個功能區域,基本上集中了常見的城市功能區間,包括購物、休閑、娛樂、居住、停車等。在進行規劃布局時,應盡量加強各個功能區間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各個區域彼此和諧、高效的銜接在一起,各區域的資源實現共享和信息協調,使之形成一個高效的綜合整體。

    在城市綜合體整合設計中,有多種不同類型的系統組合方式,包括互補型、系列型、主從型以及比較競爭型等。多數城市綜合體的整合設計,往往靈活應用了多種類型的組合方式,這樣才能更加符合實際的需要。

    2.3 完善的停車組織和交通系統

    (1)停車組織。在城市綜合體設計中,停車組織是一個關鍵的組成部分。合理的停車組織能夠提高整體的運行效率和建筑形象,因此應做好停車組織的規劃設計,其中最主要的是做好停車方式的選擇。停車方式的確定應考慮的因素包括土地利用率、經濟等。在滿足停車要求的基礎上,盡量選取商業價值低的區域,通常可以選用地下停車。

    (2)交通系統。交通系統的組織形式主要有平面和立體兩種,在組織形式的選擇時,應綜合考慮該區域的地勢條件和周邊的交通環境。當綜合體區域內的交通密度大、基地空間廣闊、流線簡單時,適宜選擇平面的交通系統組織形式,主要可以分為人車混行和人車分流兩種方式。

    立體交通具有區分不同交通關系、提高空間利用率以及環境地面交通壓力的特點,立體交通可以將人流和車流分配在不同的空間高度,互不干擾。在我國很多城市綜合體的設計中,都采用了立體交通組織形式,這種方式有效的解決了城市的擁擠問題,并且提高了城市空間的安全性和活力性。

    2.4 內部開發空間設計

    在城市綜合體中需要用足夠合理及人性化的內部空間以滿足步行者的購物、通行和休息的需要,同時還應提供用于各種商業促銷活動和其他的社會活動的場所,因此應做好建筑內部開發空間的設計。內部開發空間主要有四種形式,分別為水平交通空間、節點式空間、線性街道空間以及垂直空間等,具體包括的公共空間為室內商業街、內街中庭、邊庭以及引導空間等。在進行內部開發空間設計時,主要的規劃設計思路有四種,分別為圍合與開敞的變換、豎向高差的變化、空間的層次變換以及空間的誘導性設計。

    3 城市綜合體的建筑設計

    3.1 建筑設計流程

    相對于一般的建筑設計,城市綜合體的設計更加復雜和繁瑣,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多,更全面。因此在進行城市綜合體的建設設計中,需要綜合考慮各個線索,主要的設計流程包括用地分析、功能分析、空間分析、流線分析以及風格分析。根據這些流程,逐步將建筑設計的總體方案勾畫出來,同時對各個細節進行分析考慮,對比各種可行的方案,擇優選擇,最終形成最優質、最合理的設計方案,并交付施工。

    3.2 設計要素

    (1)項目定位。項目定位是城市綜合體項目開展中的一個關鍵點,它關系到綜合體的發展方向,資源配置以及資金流動等問題。在進行項目定位時,應滿足政府的要求和當地城市發展的要求,同時還應符合市場的要求,具有鮮明的特色。

    (2)功能和空間布局。在城市綜合體建筑設計中,應從功能上和空間上做好內部空間和外部空間的協調與聯系,使得城市綜合體在整體上做到功能和空間的統一,確保空間布局的協調性,空間的整體性,以及信息的聯系性和整體的統一性等。

    (3)整體形象和立體空間設計。城市綜合體往往是一個城市的地標性建筑物,因此城市綜合體整體形象與城市面貌有著很大的關系。在城市綜合體建筑設計中,外立面設計是確保整體形象設計成功的一個重要內容。應結合當地的人文特色,運用各種表現手法,在城市綜合體的建造過程,將城市的特色和文化表現出來,將城市綜合體塑造到一個綜合性的建筑工藝品。

    (4)動線空間構成分析。在城市綜合體中,用于人流活動的公共空間為動線空間,同時可以兼作為集散廣場的作用。在進行城市綜合體動線空間構成分析時,應以點和線為基點,在保證各個構成區域相互獨立的基礎上,實現它們在功能和空間上的相互聯系和依存。點和線的合理構成搭配,可以使動線空間更加系統化,豐富多彩,同時具有方向感。科學合理的動線空間應做到各個構成區域之間相互襯托、主體明確、層次分明。

    4 結 語

    城市綜合體是將多種生活功能空間進行高效組合、形成的多功能綜合性建筑。在城市綜合體的建筑和規劃設計中,融入了很多的發展理念和商業策劃思想,因此對于它的設計者而言,應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設計經驗。

    參考文獻

    [1]劉言凱.高層城市綜合體設計策略研究初探[J].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2010,21(01):5~7.

    第4篇:城市綜合體設計理念范文

    1、蘇州圓融星座是由蘇州圓融集團開發的綜合性購物中心,位于圓融時代廣場的南部,總用地面積約30000平方米,成為了引領蘇州CBD時尚生活方式的多功能商業廣場的新興地區。而作為商業綜合體,圓融星座卻在經營上定位為CBD國際級生態坡地都市綜合體,出人意料的將生態放在了首位,成為了綜合體生態設計的典范。在圓融商業圈的整體空間結構中,圓融星座通過空中連廊與圓融時代廣場的久光百貨區相接,成為了集圓融購物中心、圓融寫字樓、圓融國際公寓三位一體的大型都市綜合體項目。空中花園、屋頂綠植、山地巖壁、瀑布露臺、生態坡地、公園式景觀物業,提供了獨具魅力的自然生態式體驗生活方式。

    2、生態設計與創新圓融星座的景觀是由加拿大奧雅景觀規劃設計事務所設計而成,通過藝術化語言的設計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增強人們對星座廣場的認同感。奧雅公司一直以來都以設計為導向,堅持綠色,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的國際理念,不斷探索運用生態設計的技術和方法,在項目中保護環境。在另一深層次方面,奧雅通過自身的設計項目來提高社會對自然環境的重視和整體責任感。在這一過程中,奧雅公司的設計不僅僅是單獨的視覺存在,更是用藝術的語言來詮釋景觀設計的真諦,彌補了建筑設計與人距離感的缺陷,創造出一種靈活的人性化空間。在奧雅公司的所承接的深圳中信紅樹項目中,以自然設計為主導,運用現代的景觀設計手法,設置大面積園林構成,意在表現“紅樹灣”本身的生態環境涵義。通過沿濕地軸線設置由綠樹形成的綠色走廊,將空間自然地統一起來。而分層次的植物和地形組合,充分表現了各部分的美感,將此改造為了現代嶺南風格園林設計的典范。對比之下,圓融星座則是另一種感覺的生態景觀設計。同樣是運用現代景觀設計的方法,奧雅則對這個新型的商業綜合體產生了獨特的創新理念設計,賦予了其全新的生命。圓融星座,意味著人性的和諧與天文的運行相結合。因此,奧雅公司將星座作為主題,創造出絢麗的銀河色系,并且將各種天體的元素作為點綴,在夜景的設計平面圖呈現了一幅令人嘆為觀止的天空行星圖。在深入和精細的推敲計算中,彰顯了圓融星座的鮮明特色,體現了其獨一無二的藝術審美價值。西北部的天橋在圓融星座的平面設計圖中就像在銀河中的云梯一樣,貫穿南部的空中花園,形成了統一的流線整體,服務于酒店式公寓的露天空間。而辦公樓的每個樓面和露臺都是由星月形綠波串聯起來,形成了唯美的空間。

    3、意義美國的建筑師沙利文在功能主義的時代背景時提出了“Formfollowsfunction——形式永遠追隨功能”,成為了許多設計師所贊同的一個觀點。在當今商業綜合體的發展中,功能大都是圍繞商業、娛樂、休閑等出現。然而,設計在形式跟隨功能的同時,更要追求自身的形式美感來對功能產生積極的影響。就像現今的商業綜合體,功能是設計需要考慮的一大方面,在滿足功能的基礎上,其他因素的重要性就逐漸上升,成為了設計師所要涉及的新的領域。圓融星座作為國內生態設計發展趨勢的一個范例,其設計形式與日本難波公園類似,但不同的設計理念使得它們形成了不同的結構。它的生態設計依附于自身圓融購物中心的建筑,但又與其他建筑相連,利用自身的形式服務于功能的需要。或許在國內地區的各種條件下做不到建筑的純粹藝術化,不能像日本社會那樣為建筑藝術投入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設計師在最大程度地謀求藝術與社會要求的統一。有的時候不是國內沒有藝術化的建筑,而是太多的限制因素導致了有抱負的設計大師們的理想設計無法施行。在未來,經過時間的沉淀和篩選,會有很多人感嘆現在的概念設計為什么沒有可行的實施。

    二、結語

    第5篇:城市綜合體設計理念范文

    關鍵詞:大型商業廣場;平面布置;功能分區;交通組織設計

    1商業綜合體建筑設計工程概況

    某商業綜合體,總建筑面積4.1萬㎡,一共分為3棟,地上6層,地下2層。1號樓和2號樓規劃為寫字樓,3號樓規劃為商業建筑,由步行街、并聯店和娛樂樓等組成。項目1層為精品百貨,2~3層為生活超市,4~6層為電玩城和餐飲區,業態齊全。地下一層主為商業、餐飲及設備用房,地下二層為人防區、車庫、酒店后勤用房。是集寫字樓、超市、百貨、KTV、小商鋪為一體的綜合型建筑。

    2商業綜合體建筑設計相關要點

    2.1商業綜合體設計理念

    為了規劃出高科技的現代商業綜合體,需要遵從“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對建筑空間進行合理規劃與布局,強化建筑規劃的統一性和建筑外形、色彩等。(1)營造新建筑精品,樹立商業形象為目標,通過該項目設計提升該區域的城市空間質量,提升地緣價值。(2)在平面功能布局時,著重以商業步行街為軸線,促進各個商店之間的連通,加強商店之間的聯系。步行商業街作為一個空間平臺,具有平面空間與豎向空間相互轉換的作用,這樣有利于業態之間的聯系。中庭作為軸線和分界面和交匯點,加強不同空間之間的聯系。(3)在建筑設計時,要傳承城市文脈,同時滿足舒適、便捷的現代商業活動需求,體現現代商業和時尚文化的很好結合,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同時,要滿足消費者物質上與精神上的體驗。

    2.2建筑平面布置

    (1)總平面規劃。本工程以室外步行街為主軸線,進行合理功能規劃。在步行街布局時,主要呈T形和U型布局,在建筑起始和中部設置休閑廣場,以強化室外空間的層次感,塑造良好的人流空間。室外步行街呈T字形布置,增加了建筑空間的趣味性,同時具有步移景移作用。其東面有購物商場、寫字樓和室內步行街。室內步行街中庭采用大型的天窗,以營造了良好的購物環境。(2)建筑布局。建筑西面布置辦公主樓,而在北面布置裙房,這樣可以形成一個整體空間,在空間布局時,主要體現空間的高低錯落、層次分明,從遠處不同方面望去,辦公建筑與南面的廣場相互呼應,體現城市空間的互動性。

    2.3功能分區

    商業綜合樓,其主體功能規劃為辦公,裙房功能規劃為商業。在建筑東側布置1、3號樓。設備層布置于2、3號綜合樓和辦公樓中間;3號樓商業綜合樓包括娛樂樓、步行街和并聯店。1層為精品百貨,2~3層為生活超市,4~6層為電玩城和餐飲區。在地下室設計時,確保兩個地塊地下室相互連通,地下室為平戰結合的地下停車庫和設備用房。

    2.4交通組織設計

    交通流線布置要合理,設計如下:(1)車行出入口設置。在設置車行出入口時,本綜合體東側,西側和南側各設置了1個出入口,車輛進入項目后,都可以從這3個出入口直接入口進入地下室,地面只設置消防車位;(2)人行出入口設置:在人行出入口設置時,設置了4個進出口,以滿足人流的正常使用,在項目東側和西側分別設置2個進出口,并與城市道路相接。項目的主要出入口設置在東側入口廣場,以達到城市人流的疏散。北側入口廣場作為共用廣場,主要為室內、外步行街提供休閑、休息和交流的場所。與此同時,在項目內部設置T字形室外步行街,以方便行人購物和休息,加強項目不同朝向建筑之間的聯系。在室內步行街的末端設置了一個廣場,以疏散行人。

    2.5建筑外立面設計

    在建筑外立面設計時,要體現出建筑的時代性和標志性。在設計中,采用了簡約的設計方式,通過加強鋁塑板墻面與玻璃之間的對比,以營造出良好的購物空間,強化購物的形象,突出建筑良好的商業氣氛。在主體建筑設計時,為了體現簡潔、大方的建筑特征,呈方形布置,以強化建筑的視覺沖擊力,確保使用面積的有效性。大型商業綜合體方形布置形式主要包括正方形布置與長方形布置,這兩種布置方式是建筑平面設計的要素。與此同時,在外空間立面設計時,還要考慮到滿足建筑功能及業態外窗的功能要求,如餐飲類建筑都要考慮到足夠的外窗的設置問題;百貨類建筑需要在首層設置展示櫥窗。因此,我們需要在立面設計上,合理地布局建筑的功能,以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商業綜合性建筑立面設計有別于一般住宅建筑,而更加傾向于公建化的立面效果;另外,還要考慮到每戶獨立分體空調外機位的設置,融入到整體建筑外空間的組織中來。

    2.6建筑景觀設計

    綜合體景觀設計如下:(1)外街空間設計。在建筑外立面設計時,其設計的重點大于外街空間設計。在外街空間設計時,要強化地面上的投影效果,且采用現代的鋪裝風格,以突出建筑外立面的形象,塑造了有個性的建筑空間。(2)內街空間設計。內街空間設計采用了水元素,加強內街空間與硬朗的建筑的風格對比,同時采用了水流式的鋪裝方式,提升建筑的動感,加強與室內空間的聯系,以增強室內步行街不同空間之間的聯系,提升整個購物空間的活力。(3)建筑景觀綠化設計。在建筑景觀綠化設計過程中,應遵循簡潔、精致的原則。在外街綠化設計時,采用整形的綠化,同時結合泛光照明,營造出良好的商業氛圍。在景觀植物選擇時,我們選擇了海藻類名貴植物,以加強其與周邊環境的區別。在商業廣場局部景觀設計時,應以香樟作為點綴,并增加了移動綠化的設置,強化綠化效果。(4)南面廣場設計。在南面廣場設計時,大量使用了雕塑小品、水體、室外家具等。其中,水體設計以噴泉、瀑布為主,以吸引人流,增加商業氣氛,同時還可以調節氣候、提高人們的審美觀念。在雕塑小品的設計上,根據廣場的特質,采用鮮亮色彩,加強造型塑造,體現文氣氣息和時代感,并突出商業氛圍。

    3結束語

    商業綜合體的出現,不僅有利于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的優化,而且大幅度地提高人們生活質量,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本文結合實例,主要從建筑平面布局、功能分區、外立面設計和景觀設計等方面探討了大型商業廣場設計要素,旨在為商業建筑設計提供參考。

    作者:蔣衛峰 單位:廣東廣龍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王詩惠.商業建筑設計的街區化發展形態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

    第6篇:城市綜合體設計理念范文

    關鍵詞:城市綜合體;規劃布局;設計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也在逐漸的加快,因此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基本需要,我們就要城市規劃建設進行綜合性、多元化的控制,并且將商業策劃的相關內容融入到其中,從而保障當前我國城市經濟的穩定發展,給人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下面我們就對城市綜合體系的建設的發展進行簡要介紹。

    1 城市綜合體設計概述

    在當前我國城市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城市眾合體系主要是由城市娛樂設施、工作環境以及消費系統這三個方面的內容組成的,并且通過相關的管理控制理念將這三個不同的部分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從而在城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一個互補的作用。目前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城市綜合體系的應用是當前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2 城市綜合體設計的特點

    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人們也已經將城市綜合體系設計的理念廣泛的應用到其中,這就使得現代化城市規劃建設的功能在逐漸的增多,這樣不僅可以很好的滿足日常生活的相關要求,還促進了整個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從而使得現代化城市建設體系逐漸向著多功能的方向發展,使得城市綜合體城市了現代化城市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

    3 城市綜合體規劃要素分析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也將一些先進的設計理念應用到城市綜合體發展建設當中,,這就是的現代化城市建設的功能得到不斷的優化,進而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要求得到很好的滿足。但是,我們在對其進行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并不是無節制的膨脹利用,而是根據當前城市經濟發展的世界情況,根據人們的基本要求,來對其進行使得的開發利用。

    4 城市綜合體的規劃設計

    目前在我國城市綜合體系開發利用的過程中,人們首先應該根據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國情,其次再對市場情況進行考利,從而設計出一套合理的規劃模式,來對其進行處理。

    4.1 正確的規劃布局思想

    由于城市綜合體系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具有綜合性強、多功能等方面的特點,因此這就使得人流量和車流量迅速的增強,而人們為了有效的對其中存在的交通問題進行很好的解決,那么通過對城市綜合體的各方面因素進行考慮,從而對城市綜合體系進行合理有效的規劃布局,這樣不僅提高城市綜合體環境的利用率,還有效的建設了車輛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4.2 合理的整合設計

    整合就是通過某種方式把一些零散的東西彼此銜接,實現信息系統的協同工作和資源共享,形成一個高效的整體。從商業綜合體的角度來說,其設計的宗旨就是將各種功能空間和諧、高效地整合在一起。

    商業綜合體區域功能豐富,涵蓋了所有常見的城市功能區間:公共設施、辦公功能、酒店功能、居住功能、娛樂功能、零售功能、休閑功能、文化功能、停車設施、以及會議功能。商業綜合體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功能區間之間的內在聯系,將它們協同組織在一起,創造出各種類型的系統組合。

    4.3 合理的結構規劃

    在一個城市綜合體中功能復雜,各個功能的空間從跨度、凈高各有不同,并且在同一個基礎之上,必然給結構設計提出了挑戰。一般存在的問題是底層的商業規整的柱網和上部公寓酒店小開間結構的轉換,及影城部分大空間、超高凈高的要求。結構專業需要在考慮結構安全和合理性的同時,通過結構轉換、梁上升柱并結合部分鋼結構的設計,在滿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實現各功能的使用及相互轉化的需要。

    4.4 城市綜合體空間規劃

    對一個城市進行城市綜合體開發前,要分析研究該城市的各種零售功能、商務辦公功能以及其他具體功能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同時還要分析各功能場所的空間選擇習慣,結合所需的輔助配套條件(如交通方式、貨物運輸等)的要求程度,才能確定城市綜合體規劃中每一種功能的地價區位的位序,為了實現城市綜合體內各個物業綜合價值的最大化,不同類型的物業依據其商業價值最大化的原則進行空間組織。

    4.5 城市綜合體的4種發展模式和條件分析:

    4.5.1發展條件分析

    模式一:各種功能均衡發展的模式

    A出現于國際大都市,有的足夠的商業和商務市場支撐;B優越的地理位置,位于商業區核心區,依托CBD;C良好的交通環境;D超大規模,形成建筑集群效應,成為名符其實的“城中城”

    模式二:以寫字樓為核心功能的發展模式

    A城市已經或即將進入一個服務業為主的后工業時代,產業簇群已形成,寫字樓市場有客戶(產業)支撐;B優越的地理位置,城市的商務/金融區中心/未來商務核心區;C區域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D具有良好的可視性和標志性

    模式三:以酒店為核心功能的發展模式

    A城市酒店市場發展成熟,有足夠的商務客戶群支持;B不遠離城市CBD區,所處區域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C區域內已形成酒店經濟和會展經濟的氛圍;D交通可達性好,緊臨主干道或者交通樞紐

    模式四:以商業為核心功能的發展模式

    A優越的地理位置,位于城市核心商業區/成熟商務區;B市場對大型商業設施需求旺盛;C地塊沿街面長,具有良好的交通可達性和可視性;D開發商實力與品牌號召力超群

    4.5.2 發展模式KPI體系外因、內因分析

    模式一:各種功能均衡發展的模式

    外因 :A優越的地理位置—CBD/城市中心;B便利的交通條件—主干道沿線/地鐵口;C較大的規模—建面20萬方以上

    內因:A強制性的視覺沖擊—超高層/建筑群;B高水準規劃設計—各功能互不干擾;C功能化體系—五星級酒店/甲級寫字樓/高檔or中高檔購物中心/頂級酒店式or服務式公寓;D專業的管理團隊—物業管理/經營管理

    模式2:以寫字樓為核心功能

    外因:客戶(產業)支撐—已形成產業簇群/引入核心客戶帶來相關簇群/未來商務核心區

    內因:A強制性的視覺沖擊—超高層/建筑群;B寫字樓大堂昭示性;C功能化體系—寫字樓帶動其他功能,并定位其他功能的規模與檔次;D配套完善—商場、公寓

    模式3:以酒店為核心功能

    外因:A地理位置—不遠離城市核心區域;B交通可達性—主干道沿線;C客戶支撐—商務客戶

    內因:A強制性的視覺沖擊—超高層/建筑群;B定位差異化—通過提供頂級差異化服務而非直面競爭建立其核心地位;C功能化體系—五星級酒店帶動公寓、寫字樓,并定位其規模與檔次;D配套設施—頂級商場

    模式4:以商業為核心功能

    外因:A地理位置—城市核心區;B交通可達性—主干道沿線或地鐵口;C區域功能的缺乏,需求旺盛;D人流及商業氣氛

    內因:A明確定位—大規模綜合/娛樂性/觀光性/頂級;B獨具特色——建筑形式/業態/服務內容;C功能化體系——商業為主導,其他功能為輔 ;D一流的合作團隊——規劃設計/經營管理

    5 結束語

    由此可見,對城市綜合體的開發利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不僅有利于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進一步的滿足了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從而為現代化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開發性的空間結構,進而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第7篇:城市綜合體設計理念范文

    關鍵詞:城中村;改造;商住綜合體;設計

    引言

    在我國現階段的城鎮化建設和城鄉體制改革過程中,城中村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大量郊區土地被征用,安置失去土地的村民需要大量資本。出于資金等因素的考慮,城市在擴張建設進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繞開農村居住地的現象,進而形成了城中村。由于這種城中村還遺留著農村的生活習慣與環境特點,具有一定的小社會封閉性,導致將其歸入城市管理相當困難。目前,城中村的住宅環境、社區設施、管理制度、文化生活等方面還處于混亂無章的狀態,城中村問題日益突出。

    本文將重點審視城中村改造背景下的高層商住綜合體設計問題,從城中村居民的基本生活空間與環境的角度入手,研究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而探討在城中村改造背景下高層商住綜合體的設計理念。

    一、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安置樓質量問題

    目前,城中村居民安置樓的質量普遍較差,其戶型設計也較為單一。與普通住宅樓相比,由于資金等問題,城中村住宅普遍存在質量較低問題,日照和通風條件比較差。其樓間距較窄,公共區間較小,公共設施較差,導致居住條件較差,與普通商品住宅樓形成較為鮮明的對比。換句話說,城中村改造過程中的村民住宅樓的質量被普遍忽視。與商品房的住戶相比,村民住宅的環境資源顯然較差,使居民在心理上形成比較大的落差。此外,由于村民生活習性和文化差異等因素,使得村民在進入城中村改造后仍然就業比較困難,失業現象比較嚴重。上述因素均容易引發村民與社區居民之間的矛盾,不利于城中村改造和社會的穩定。

    (二)公共空間的規劃設計問題

    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高層商住綜合體的設計往往容易忽略對外景綠化及公共空間的合理規劃。由于高層商住綜合體的用地普遍比較小,在考慮住宅與商業用地之余,很難再考慮公共場所的美容綠化、室外活動及安全疏散等問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城中村多數處在城市中心或近郊區,城市住宅和交通本身非常擁擠,因此必然缺少公共綠化和公共活動空間。從這一角度來說,城中村的綠化及公共場所的空間設計和規劃就顯得更加重要。良好的公共空間規劃和設計,不僅可以改善城中村公共空間較為缺乏的矛盾,還可以在社區在環境、服務及設施等方面作進一步美化。另一方面,應逐漸增強居民對自己社區的親切感和自豪感,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使得即使他們擁有不同的生活習性和文化背景,都可以在公共空間中自然地進行社會交流。

    (三)公共設施的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公共服務設施比較匱乏。在城中村改造背景之下,社區居民在高層商住綜合體里面可以進行集體活動的場所并不多見。雖然也有些場館,但其空間一般較小,很難為村民提供活動場所。在這樣的條件下,許多村民在所謂的高層商住綜合體中只能進行些聊天活動,或是只能在家中活動。其原因主要是公共服務設施還太少,即使有限的活動場所還經常被商業活動占據。在今后的城中村改造過程中,應首先確保公共服務設施的數量,同時應該確保這些設施的管理和使用到位,真正做到服務于村民。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引導村民建立積極向上、健康有序的生活熱情,真正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質。

    (四)商業空間的功能問題

    在如今的高層商住綜合體設計中,對于其商業空間功能的定位往往還不是很合理,經常偏離我們一貫倡導的便民利民的原則。在城中村改造后,許多高層商住綜合體的商業空間功能比較單一,它們多數的形式是以中低檔為主的百貨市場,而便民利民的銀行、郵局、超市、美容美發、文具店等卻尤為缺乏。

    二、改善措施

    (一)注重地域特色的個性化建筑

    在城中村改造背景下,高層商住綜合體的建筑設計應注重維護和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個性化建筑。不應盲目追求商業利益,而忽視傳統建筑中的地域文化內涵;不應只注重無特色的統一化建筑的設計,而忽視具有地域特色的創新設計。在高層商住綜合體的建筑中,應充分展現建筑空間的地域文化特點。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居民才更容易有更加新鮮的生活韻味。例如,外立面的設計上,可在追求時尚的基礎上,選擇性地繼承傳統建筑中的精髓。這樣獨具地域特色的個性化建筑不僅使整個社區充分體現多樣的文化底蘊,也使社區景色古今相融、中西合璧,簡潔中傳遞傳統建筑的獨特神韻,社區環境優雅而有特色。

    (二)注重高層商住綜合體的地域特色

    城中村改造之前,村民的整體生活環境往往錯亂不堪。面對這樣的場景,在高層商住綜合體施工時,很多施工單位并未考慮有選擇性的改造,而是一味追求施工進度,將原有村落完全推倒重建。這樣一來,不僅施工工作量巨大,而且使得城中村中的高層商住綜合體喪失了地域特色。雖然城中村原有的居住環境往往不好,但它畢竟體現了農村的生活特征與價值理念,應該選擇性地加以繼承。最好的做法是,我們不能一味否定農村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環境,而應以特殊的空間形態加以延續。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應以城中村村民的基本生活空間與環境角度為視角,將一些地方性的文化傳統充分吸收到高層商住綜合體的設計理念中去。

    (三)注重高層商住綜合體的休閑場所

    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對于高層商住綜合體的設計,就必須考慮怎樣營造良好的居民活動休閑場所。城中村的居民往往習慣于農村那種傳統的生活形態。因此,村民對于交往活動總是情有獨鐘。在閑暇之余,他們往往喜歡聚在一起打打麻將、聊聊家常,對村落具有很強的認同感。這樣一來,不但可以滿足居民情感交流的心理需求,而且能夠加強和完善居民的社交關系網絡,增加了他們的歸屬感。目前,城中村村民的文化素質仍然處于低水平,他們的文化生活還比較單一。這就要求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居民活動休閑場所的建設。總之,要以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為原則,為村民的休閑娛樂提供良好的社交場所。

    (四)注重生態環境資源

    此外,在高層商住綜合體設計時,還要盡可能考慮如何減小對生態環境資源的破壞。高層商住綜合體社區的設計原則,不應以破壞人于自然的生態平衡為前提,而應該加大和改善外部空間環境質量,加強室外綠化建設。如此一來,社區不僅能夠讓居民生活更加方便和舒適,而且能夠創造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環境,使居民在室外休閑交往活動時感受自然環境的親切,使得高層商住綜合體亦為家庭聚會的活動場所。堅持注重生態環境資源,在社區生活的居民才能感受到安靜與清新。在現代居住環境與商業場所不可分離的城中村中,休閑和商業活動總是緊密結合、相得益彰的。在舒適的生態環境中,高層商住綜合體同時也是商業聚集地,顧客也會因環境優美而流連忘返,使得社區逐漸成為現代購物與休閑的理想之所。

    三、結語

    針對目前城中村改造背景下高層商住綜合體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在進行城中村改造背景下的高層商住綜合體的設計時,應注重繼承地域特色的個性化建筑,注重村落空間的地域特色,注重居民活動的休閑場所及生態環境,從而設計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高層商住綜合體社區環境。

    參考文獻:

    [1] 卜嘉田.高速城鎮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策略探究與規劃引導[D].西北大學,2012.

    第8篇:城市綜合體設計理念范文

    【關鍵詞】城市綜合體;設計理念;總體布局;交通組織;建筑設計

    1基地概況

    本工程總建設規模近39萬平方米。本次設計為二期部分,總建筑面積172414.5平方米,2-1號樓(MALL)建筑面積95000.0平方米,2-2~5號樓(辦公)建筑面積6676.0平方米,半地下室建筑面積5548.0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積65190.5平方米,其中地下商業建筑面積17333.0平方米,地下車庫建筑面積41857.5平方米,建筑高度為37.5米。屬大型公共建筑,民用建筑工程設計等級為一級,結構設計安全等級二級,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消防耐火等級為一級。

    2建筑設計理念

    以簡潔大氣的高層形體凸現地段標志的沖擊力,超高層建筑的流線線條造型提升了整體的建筑形象。實與空的對比在內部形成張力的同時,對外組成了更具特征的高層體量組合。多層次的商業空間組合:整個建筑沿街展開的布局就是為了能使人們以一種最快最直接的方式進入商場的室內。

    3總體規劃設計

    針對城市綜合體高密度、復合性、立體交通、高效能及地標性等特征,設計之初對產品的定位和策劃,為項目招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3.1總體布局根據業主的定位,該項目可以分成以下三大物業類型:商業、辦公樓和五星級酒店。本方案根據用地分界將整個項目分為兩大區域,F16地塊為一棟辦公酒店綜合體,其一、二層利用地形高差連為一個整體,二層以上包括2棟辦公(超高層)、1棟辦公酒店綜合樓(超高層)和1棟板式辦公樓(百米高層)及其附屬裙房;F19地塊為1棟商業綜合體,包括1棟高層商業及其附屬裙房商業街。除此以外F19地塊西北角區域為預留配套:3000平米用地的公交首末站。由于對該地塊能帶來大量人流的應該是**路、**路沿線方向,西北側有居住社區占據,就目前情況看來人流較少。所以本方案將商業街靠近用地北面**的位置,作為單獨一個區域進行開發。而將主要的商業項目沿呂嶺路和金山路東南方向布置成為一個“L”區域,利用地塊高差實現多首層的設計。這樣的布局有著其充分的合理性。高層沿**布置既延續了城市完整街道形象,又以高低搭配的方式形成了該地段新制高點。沿**路的商業街及廣場展開,并由廣場作為室內商場出入口,拉動活躍及有層次的空間感。在商業和酒店、辦公北面跟辦公塔樓、商業街中設置步行街使商業面長度達到最大化,并綜合四區交接位設計中心廣場。3.2各功能分區及流線設計本方案各建筑功能均有獨立的出入口,在具有良好的空間關聯性的同時,又可相對獨立經營,使用及分隔方式較為靈活,流線清晰。商業空間主要是較集中的綜合休閑娛樂及高端時尚。為了和高層建筑的整體協調,沿**路線置較少的商業退臺,五至六層的建筑體塊與對面的辦公及酒店共同維護了城市主干道的尺度完整。而沿**路因地塊高差,商業外立面則由六層變到四層,使其跟步行街的體量更加協調。商業的四層屋頂則為屋頂花園,創造了開放性較強的屋頂餐飲區。同時大大削弱了集中商業可能對內部商業街造成的封閉感,并提高餐飲區的可視性。辦公加酒店塔樓輪廓高達147米,在地段中具有至高的地位和視覺效果。另外北側兩棟單棟式辦公塔樓外輪廓高136米,幾棟塔樓均對應中心廣場,加強了廣場的空間感和重要性。辦公平面劃分靈活,既可整層也可分散出租。在酒店的設計中,我們著重就景觀的優勢因素進行了設計。整棟酒店設置在塔樓的上部東邊為海岸線、西向是湖邊水庫方向的絕佳視線。3.3交通組織3.3.1基地內道路系統和車流、人流的組織。首先,以滿足建筑物內各項功能活動的需求和方便對外交通聯系為原則,道路系統的布置充分考慮基地周邊環境的因素。車流、人流、貨流分開,合理安排動態和靜態交通系統。3.3.2在基地現狀較為復雜,交通流量較大的情況下,如何合理地規劃交通流線的組織對于充分發掘地塊價值,創造適宜空間環境質量有著重要意義。沿地塊東側、西側及北側設有車行出入口,南部形成相對獨立的交通系統,并在各自的區域內設有獨立使用的車行出入口。北區緊鄰長安大道人流相對密集,設置商業及辦公車流,并可以通過相對獨立的地下車庫出入口進入地下車庫。各功能區域均有獨立垂直交通系統,互不干擾。3.4景觀綠化設計整個項目的綠化景觀設計分為三個層級:其一是用地周邊的沿街綠化設計,通過對場地豎向的合理改造與修飾,塑造聯系完整的沿街綠化帶景觀格局;其二是兩個地塊四大組團之間的綠化景觀格局,結合中心廣場和室外動線打造具有場所意義的內街綠化景觀帶;其三是結合建筑屋頂平臺及活動場地設置屋頂綠化,形成連續完整的綠化中心及景觀休憩平臺。本工程綠地率滿足規劃要求。在建筑周邊,除必要的交通流線和消防通道外,基本均設為綠地。在商業主要出入口分別設置三個入口廣場,方便人流集散。商業部分綠化設置主要考慮商業需求:采用硬質鋪地和草坪、低矮灌木結合布置,并在景觀節點處布置多處水景來提高景觀的趣味性。多層辦公區設置了不同高度的屋頂綠化和斜坡綠化,與地面上的綠地形成立體綠色景觀,提升辦公內域的環境質量標準。

    4建筑設計

    該工程總建筑面積為172414.5平方米。地上商業部分五層-六層,辦公部分分別為不超過三層,地下二層,功能配置為停車庫及商業。4.1平面設計4.1.1功能規劃本方案根據用地分界將整個項目分為兩大區域,F16地塊為一棟辦公酒店綜合體,其一、二層利用地形高差連為一個整體,二層以上包括2棟辦公(超高層)、1棟辦公酒店綜合樓(超高層)和1棟板式辦公樓(百米高層)及其附屬裙房;F19地塊為1棟商業綜合體,包括1棟高層商業及其附屬裙房商業街。各功能之間各自獨立,但是相互之間又緊密聯系,共同形成完整的統一整體。4.1.2空間節點在兩大區域之間均設置有相應的室外空間節點,同時在兩個地塊中間統攝一個相對集中的中心空間廣場,與兩個地塊的內部空間節點形成完整的室外空間序列。4.1.3建筑內部交通在建筑內部,各個單體均相對獨立成區:位于F19地塊的商業中心,通過上中下三個相對完整的內部中庭塑造出內部交通的清晰動線;兩個地塊之間在地面通過內街加以聯系,在地下通過兩層地下車庫的東西貫通,實現停車配置的資源共享。4.2商業街建筑設計人在商業街內的活動和感知空間是三維的,所以設計師對街道的長度方向、寬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應有針對性的設計。商業街的長度隨商業的規模而定,沒有一定之規。但室外建筑空間根據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謂的“積極空間”和發散的、通過性的、難以聚合人氣的“消極空間”。作為商業街這樣一個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購物休息能夠駐足停留、感受觀賞環境的空間,它必須是一個通過建筑手段塑成的“積極空間”。建筑設計了一系列層次豐富、情趣各異的室外公共空間,具有歐洲廣場風格的商業內庭院,配合不同的功能建筑,創造出熱情、自由、閑適的生活氛圍。在建筑空間的設計突出間隔靈活,空間形態多樣的特征。這種多樣化的空間的精髓就是將藝術轉為生活。建筑造型設計為出挑的連續折面體,富于視覺上的形體變化;在風情商業街的臨界面則結合商業后退的平臺設置炫目的舞臺和通透的玻璃中庭。層層疊落的商業室外平臺如同自然的梯田,其上植滿草坪和灌木.充滿舒適的生態感。4.3外觀造型、剖面設計優質的建筑體現的是一種優質的城市精神,本方案以其大氣硬朗的規劃手法,以簡潔現代的建筑造型渲染了區域發展的新面貌。這種創造不但完成了對基地內部使用的最優配比,更提升了城市景觀的品質。根據建筑使用功能需求,并充分考慮建設方的要求,建筑空間高度設計如下:地上商業層高一層6米,二至三層5.5米,四層5.7米,五層為5.3~10米;多層辦公部分層高5米。地下一層層高3.8~5.2米。地下二層層高均為3.9米。

    5結語

    城市綜合體是近些年來城市中大量建設的建筑類型。如今的商辦綜合體建筑除了擁有多種功能性、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之外,還在建筑設計中加入綠色建筑與低碳環保的理念,從整體布局中考慮環境節能措施,堅持以人為本,達到有效的節能降耗,低碳環保。

    參考文獻

    第9篇:城市綜合體設計理念范文

    關鍵詞:地下空間;設計理念;小品設計;色彩規劃

    Abstract: as everyone knows,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every hour and moment not facing population growth,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land resources shortage and the problem of traffic congestion, so more and more people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in the line of sight, ful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of city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on how to combine the underground space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s perfect for a brief overview, and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urrounding commercial, hope to discuss with you.

    Keywords: underground space; design; design sketch; color planning

    中圖分類號:TU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現階段在國民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高效率快節奏的生活成為了現在人們生活的主旋律,因此,集中工作、就餐、娛樂等必要行程的地點成為高效率生活的首選。高層綜合體順應要求雨后春筍般如林的生長在各地中心區、金融區、新城區。

    一、概述

    1.高層綜合體的整體建設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輔助要素:地下空間、環境建設。

    1.1 地下空間:除了在地塊中高容積率的向上發展,綜合體的地下空間逐漸顯得尤為寶貴。一般來說在高層建筑設計中,地下空間大多數用于停車及設備。有時也會出現少量的商業設置。

    1.2 環境建設:在節約市政用土,減少市政設施重復建設,提高市政設施利用率的同時,高層綜合體也需要承擔一定的環境建設責任。環境的優良直接影響地塊的商業氛圍以及輻射范圍。同時,可以對高層綜合體的復雜人流進行合理分配引導,對人氣帶動及城市環境建設都起到積極的作用。

    2. 項目概況:地塊位于某廣場商圈,總占地面積約82畝,實際建設用地面積為29.25畝,容積率達到6.5%左右。項目擬規劃在紅線范圍內建設集高檔百貨、超級電器旗艦店、高星級酒店、高檔公寓等于一體的大型城市綜合體,并要求對代征地綠地、水域空間進行合理布局,形成完善的市民廣場空間與項目空間的有機融合。

    3. 周邊條件分析

    基地所在的商圈為核心商圈,周圍有電腦城,各類百貨,手機數碼城和大型超市等商業設施。為此項目提供了人氣條件。地上建設紅線集中在地塊北邊,南邊主要為代征綠地,其中包括大面積水體。

    綜合體裙房控制在5-6層全部用于商業,塔樓包含辦公、酒店及住宅設置。商業總體量控制在6萬m2 以內。

    設計理念初步形成

    綜合上述條件,設計者認為,環境及地下空間的設計阻礙因素有兩點:1.大面積水于地塊中央,若進行填埋,不僅提高建設成本,并且浪費天然水景資源。若予以保留,其下方一層的高度無法利用,按常理設置停車無法發揮最大經濟價值。2.地面廣場面積大,若完全設計成獨立廣場,會令人產生疲勞、厭煩感,甚至對到達建筑主體的人流起到阻礙作用。在保證地面廣場完整性的同時,對人流理性引導,并將地下空間利用最大化,設計者決定將地下一層設置成商業用房,廣場部分沿水體邊界安排商鋪。并按照人流聚集點設置下沉廣場,作為地下與地面的連接點。其余地下二三層停車及設備用房。此舉有效的融合地上與地下空間,打破了大面積廣場帶來的繁冗、審美疲勞的弊端。將地塊的商業價值發揮到最大。

    2.1 兩橫兩縱

    橫向,廣場以湖面為中心由北至南有兩條橫向分割。北端為一整排下沉廣場,并被地面交通分割成四個分區,各分區均設立垂直交通。南端為基地臨街面,分別在東西兩角設計地下商業入口,利用巨大不規則折線形臺階,對人流進行引導。在兩條橫向帶狀設計之間,設計三條步行規劃路,以滿通需求。縱向,廣場主要設立兩條不平行道路。西邊結合廣場中間橫向規劃路對水面進行不規則分割。

    兩橫兩縱的設計順應不規則梯形基地條件,配合商業綜合體造型要求,對場地進行“井”字分割,使不規則折線成為環境設計主要元素。

    2.2 “Z軸”聯接

    地下平面交通狀況也與地上一致,由此,上下兩層的連接點變得很重要。這是將環境與地下空間結合設計的重點。除了滿足疏散交通等規范要求的樓梯、扶梯等,設計者構思了四處肩負造型功能的“Z軸”聯接,分別是北端下沉帶中間的錐形玻璃塔,及分別設立在水域中央、南端兩商業入口之間和東邊綠地上的異形“金字塔”采光井。四處聯接點高出地面的設計不僅對下層商業留出空間變化的余地,也打破了上層大面積平坦基地給人帶來的視覺疲勞感,使廣場環境高低錯落有致,配合造型景觀,豐富了廣場的環境元素。玻璃及鋼架的材質富有現代感,提高地下商業的自然采光率,一定程度上還可降低營運成本。

    2.3 小品設計

    X、Y、Z軸的主體設計確定之后,細節小品也十分重要。好的環境小品可使廣場整體趣味性提高,可使基地已有條件的環境價值發揮到最大,環境設計的成功與否也體現于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欧洲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 欧美成人777|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免费在线| 成人免费无遮挡无码黄漫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成人综合伊人五月婷久久|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 欧美色成人综合|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A级毛片成人网站免费看|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人|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成人网站在线进入爽爽爽| 国产一级一级一级成人毛片| 成人午夜兔费观看网站| 2021最新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游乐网| 成人毛片视频免费网站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在线| 成人一级片在线观看| 成人口工漫画网站免费| 欧美色成人综合|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二区芒果视频|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二区三区|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 国内一级毛片成人七仙女|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