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糧食生產存在的問題和建議范文

    糧食生產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糧食生產存在的問題和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糧食生產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第1篇:糧食生產存在的問題和建議范文

    關鍵詞:糧食生產安全;黑龍江省

    中圖分類號:F7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3-0-01

    一、黑龍江省糧食生產安全現狀

    1.黑龍江省糧食生產數量安全現狀

    黑龍江省有自然肥力豐富的黑土層,有豐富的水資源和耕地資源。每年生產的糧食不僅能夠自給,還能夠向其它省份大量輸送。近年來農業生產連年豐收,糧食作物總產量持續增加不斷創歷史新高。2011年黑龍江省糧食生產更是喜獲特大豐收,實現了“八連增”目標,總產達到創紀錄的1114.1億斤,成為全國糧食總產和商品量雙第一的唯一省份。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2.黑龍江省糧食生產質量安全現狀

    糧食生產質量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息息相關。黑龍江省擁有發展綠色有機農業有利的自然環境,是全國最大的綠色、無公害、有機食品生產基地。2011年全省創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縣(農場)546個,示范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得到穩步提升,為消費者提供了大量安全、有機、健康的糧食產品。

    二、黑龍江省糧食生產安全存在的問題

    1.土地壓力日益增加

    耕地資源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保持一定的耕地面積,提高耕地可持續生產能力,是維系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量逐年上升,隨之而來給土地帶來的壓力也是逐年上升。多年來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方式使得黑土層逐年變薄,土壤質量也逐年下降,黑土耕地的肥力更是逐年流失,植被的大量砍伐和破壞使水土流失現象也是越來越嚴重,綜合生產能力相比于黑土層開墾之初是逐年下降。

    2.農業災害頻繁,投入保障措施不完善

    農業基礎設施是農業發展的根本保障。黑龍江省農業災害發生比較頻繁,影響糧食生產的旱澇災害和風雹災害等,農業自然災害發生具有隨機性的特點,而黑龍江省糧食生產的基礎保障設施建設還不夠完善,不能完全抵御隨時發生的早澇和風雹等農業自然災害的影響。黑龍江省農業氣象災害的監測預警系統還不夠完善,對農業自然災害的發生預測不夠精確,靠天吃飯的現象還普遍存在。

    3.農田生態威脅加重

    黑龍江省糧食生產主要有水稻、小麥、玉米、大豆。近年來黑龍江省調整糧食作物結構,水稻、小麥和大豆的種植面積增加,導致農田生態、生物多樣性減少,種植業結構和農業產業結構失衡。農田生態承載能力日益下降,生態系統中自然形成的生物鏈被打斷,生態環境越來越脆弱,導致糧食生產安全受到潛在的農業生產災害威脅。

    4.農業生產環境惡化

    近些年來,由于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使得大量的工業廢氣排放到空氣中、大量的工業廢水排放到河流中,嚴重污染和破壞了農業生產環境,同時,化肥、農藥和農膜的大量使用使耕地中殘留的化肥、農藥和農膜越來越多,耕地的質量嚴重下降,水污染也呈現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三、保障黑龍江省糧食生產安全的建議

    1.加大力度保護耕地,減輕土地壓力

    保護耕地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減輕土地壓力已成為黑龍江省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首要任務,黑龍江省應加大力度保護自然肥力豐富的黑土耕地,恢復和保持土壤肥力,建立土壤水庫,增加土壤耕層蓄水能力。增加農田地表覆蓋率和覆蓋期,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和流失,以逐步恢復土壤的生產質量。同時要加強開發與利用中低產田,綜合開發與治理鹽堿地,走邊治理邊保護的路子減輕土地壓力確保生產持續穩定發展。

    2.減災防災,加強投入保障措施

    加強糧食生產投入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一是加強政府投入。

    二是加強農民投入。

    三是加強社會投入。

    3.保護農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

    糧食生產的可持續性是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前提,黑龍江省應加強保護農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與生物的多樣性,合理利用農業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使資源的持續利用與經濟的高效增長形成有機整體。恢復原植被、原生態環境,保證生物的多樣性,讓農田生態系統恢復原有的生物各類。

    4.加強農業生產環境保護與治理

    全面實施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建設。要嚴格控制工業廢氣、廢水的任意排放,加強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推行清潔生產,選用低毒、低殘留農藥,合理施用化肥,提倡施用有機肥,大力推廣秸桿還田,加快研制開發和推廣生物肥與生物農藥。

    四、結論

    綜合以上觀點可知,黑龍江省糧食生產在保障國家糧食生產安全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黑龍江糧食生產無論是在數量方面還是質量方面都在保障國家糧食生產安全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但是黑龍江省在糧食生產安全方面也存著一定的問題,第一,土地壓力日益增加;第二,農業災害頻繁,投入保障措施不完善;第三,農田生態威脅加重;第四,農業生產環境惡化。本文結合黑龍江省自身糧食生產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相應問題的建議,有助于黑龍江省在原有的基礎上能生產出數量更多、質量更好的糧食產品,為保障國家糧食生產安全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解宗方,張偉.糧食穩定增產的政策保障――以河南省為例[J].農業經濟,2011(11).

    [2]閆雷,吳春麗,李國泰,秦智偉.中國糧食安全與黑龍江省農業生產的思考[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

    [3]郭巍,宋戈.基于糧食安全的黑龍江省耕地壓力動態變化定量分析[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9(02).

    第2篇:糧食生產存在的問題和建議范文

    介紹了泰州市姜堰區為農服務綜合體發展現狀,闡述了為農服務綜合體在全面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結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

    為農服務綜合體;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是國家“十三五”規劃的重點,也是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2015年,農業部將江蘇省確定為全國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范省,2017年泰州市姜堰區正式啟動實施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范區建設。要全面推進這項工作,就必須充分發揮以為農服務綜合體為主體的社會化農機服務組織的作用,將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散戶緊密聯系起來,構建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的服務體系。

    1為農服務綜合體建設現狀

    姜堰區自2014年起開始實施村級為農綜合服務中心項目建設,截至2016年底,已建成村級為農綜合服務中心87家。共投入資金1.1億元(其中整合財政資金0.58億元),建成烘干房45296m2、機具庫38997m2。投入12t以上烘干機636臺套,糧食產地烘干能力從2015年的27%提高到2016年的74%。烘干中心覆蓋全區80%的鎮村,全年可服務面積49.33khm2,可存放機具4535臺套,有效地解決了糧食大面積集中收割后無處曬、大中型農機具無處放、農業附屬設施用地供應難以及家庭農場生產經營中存在的糧食烘干難、機具存放難、服務保障難、設施用地難等問題,構建了以為農服務綜合體為平臺,公益與經營相結合,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相協調,涵蓋農技、農機、農資、農經、農信、農保等服務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2為農服務綜合體在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1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1)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把分散的農機戶集合起來,組成產業服務主體,開展社會化經營服務,可增加單位產出效益,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有利于大規模的機械化作業。(2)促進了農業服務產業化。成立為農服務綜合體,可優化配置機具、技術、資金等生產要素,使農民土地承包權由實物形態轉變為價值形態,由要素形態轉變為資本形態,從而提高了生產規模化水平和經營產業化水平。

    2.2促進了農機化的發展

    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需要大批量使用農機具,離不開社會化服務組織。一方面,農業機械資金投入大,回報期長,閑置時間多,利用率低,一般農戶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購買,而為農服務綜合體等服務組織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可以購買大型農業機械,并可集中調劑農機具,實現規模化作業服務,促進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應用;另一方面,我國農村勞動力人口逐年減少,外出打工人員較多,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迫切需要發展以為農服務綜合體為主體的服務組織。組織引導各村零散的農機手、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加入為農綜合服務體,集中人力、物力,以服務成員為宗旨,以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為服務主體,為農民提前、產中、產后全程農機作業服務,構成一條完整的服務鏈,促進了農業規模化經營,加速了農業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了農機與農藝的有機結合,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2.3有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

    要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就必須搞好農機服務體系建設,合理配置和綜合利用農機資源。建設和發展為農服務綜合體,必然會推動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一是可以增加農業產出效益。通過提供統一育秧、統一機插、統一植保、統一收割等“保姆式”服務,有效增加糧食產量。二是可以保障農民種植收益。通過提供農業保險服務,可減少因自然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通過提供糧食烘干服務,可解決因陰雨天氣帶來的糧食變質問題;通過提供訂單銷售服務,可規避因市場波動帶來的滯銷風險。三是可以節約農村土地資源。為農服務綜合體可將農機集中存放,有效化解農村機庫建設用地矛盾。四是可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規模化和產業化,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3為農服務綜合體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重視程度不夠

    村級為農服務綜合中心竣工后,有些實施單位后期跟蹤管理不及時,部分為農服務綜合體運營不正常。

    3.2承包關系不規范

    村級為農服務綜合中心建成后,合作社吸納社會資本購買了烘干機等設備,但是沒有明確購買者、實際承租者與合作社之間承包關系,有的甚至未簽訂協議或合同,只約定繳納多少租金、費用,對出資人責任、義務、權利沒有具體說明。

    3.3機庫利用率不高

    2016年新建的村級為農服務綜合中心均配有機庫,目的是解決合作社社員的大中型農業機械露天停放問題,但在調研中卻發現,部分為農服務綜合中心機庫空置,造成社會資源浪費。

    4進一步完善為農服務綜合體建設工作的建議

    4.1強化管理,完善為農服務綜合體管理制度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江蘇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要求,建立健全為農服務綜合體各項規章制度,切實加強資產管理、財務管理,確保合作社規范、穩定、有序發展。

    4.2強化引導,擴大為農服務綜合體組織規模

    要整合各種資源,增加組織成員,將農機手、家庭農場、種田大戶、合作組織等吸收到為農服務綜合體中來,以互惠互利、互相協作、取長補短、自愿平等為原則整合機具,實現資源共享,以點帶面,促使全體村民加入為農服務綜合體,最終實現全村耕、種、收一條龍服務。

    4.3強化服務,充實為農服務綜合體服務內容

    第3篇:糧食生產存在的問題和建議范文

    關鍵詞:高標準糧田;建設;丹陽市

    中圖分類號 F323.2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3-0139-02

    依據《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9―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2020年全國糧食消費量將達到5 725億kg,按照保持國內糧食自給率95%測算,國內糧食產量應達到5 450億kg,比現有糧食生產能力增加近450億kg。考慮到影響糧食生產和有效供給生產及有效供給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本著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供給、留有余地的原則,未來12年間需要新增500億kg生產能力,提高國家糧食安全的保障程度。

    《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規劃(2009―2020年)》明確了新增500億kg糧食需要通過高標準糧田建設等途徑來實現。而項目建設的核心是提高基礎地力,改善耕地質量,增強防災抗災能力,保證糧食生產的穩步提高。規定資金投入的主要建設內容是“農田灌排、田間道路、土地平整理、農田林網和地力建設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丹陽市高標準糧田建設項目的資金投入主要用于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和地力建設。

    1 項目實施情況

    1.1 項目概況 丹陽市從2007年開始實施高標準糧田項目,分別實施了2007年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丹陽市標準糧田建設項目、2008年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丹陽市標準糧田追加項目、2011―2014年新增500億kg糧食產能規劃田間工程建設(高標準糧田建設)項目,累計建設規模8 733hm2,建設總投資6 681萬元。

    1.2 建設地點 2007年項目建設地點為延陵鎮延陵村、趙巷村和寶林村,珥陵鎮護國村、中仙村、丈山村、新莊村和大施村,練湖管委會三分場、九分場和十分場;2008年為珥陵鎮丈山村、大施村,延陵鎮柳茹村、趙巷村、寶林村;2011年為珥陵鎮護國村、珥城村、中仙村,云陽鎮花園村、漢皇村;2012年為珥陵鎮積慶村、扶城村,司徒鎮培棠村、丁莊村、杏村村;2013年為云陽鎮雙合村、永福村、大錢村;2014年為訪仙鎮仁里村、陵口鎮留墅村、延陵鎮麥溪村。

    1.3 建設規模 項目實施以來,丹陽市高標準糧田建設累計實施規模8 733hm2,涉及珥陵、延陵、陵口鎮、司徒、云陽、訪仙、練湖管委會等7個鎮、街道,26個行政村。

    1.4 建設投資 項目實施以來,丹陽市高標準糧田建設累計投資6 681萬元,其中中央資金5 155萬元,地方投資1 526萬元,中央投資占比77.16%,具體見表1。

    1.5 建設內容 項目實施以來,按照實施方案批復,項目實際建設內容為:各類防滲渠244.569km、塊石擋墻0.723km、泵站16座、田間道路51.842km(其中砼路32.203km、砂石路19.639km)、方涵4座、農橋1座、田間機行渠橋969座、各類渠系配套建筑物3 503座、渡槽5座,具體見表2。

    2 實施效果

    通過項目的實施,大大改善了原有的農田基礎設施,方便了農民出行和農機作業,提高了灌溉能力,增加了糧食產量。根據項目區農水站和農戶調查數據表明:渠道水利用系數由原來35%提高到65%左右,水稻每次灌溉時間減少1~2h、灌溉成本節約45~120元/hm2;水稻產量提高750~1 200kg/hm2、小麥產量提高450~600kg/hm2。

    按照項目實施規模8 733hm2,灌溉成本節約75元/hm2計算,項目區每年灌溉可節約成本65萬元;按照水稻產量提高975kg/hm2、小麥產量提高525kg/hm2,水稻單價3元/kg、小麥單價2.4元/kg計算,每年項目區農戶增加收入3 654.9萬元,節本增收3 719.9萬元。

    3 問題與建議

    第4篇:糧食生產存在的問題和建議范文

    關鍵詞 糧食生產;問題;對策;江蘇泰興

    中圖分類號 F31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7-0080-02

    泰興市糧食生產面積9.65萬hm2,常年產量7 260 kg/hm2左右,其中稻麥兩熟面積占糧食總種植面積的85.3%,產量7 800 kg/hm2左右。如何保證糧食單產在原有基礎上有進一步的提高,確保糧食生產可持續性發展,是該市農業工作者面臨的研究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為此,筆者通過調查分析該市糧食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措施。

    1 糧食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關鍵性的栽培技術到位率低

    由于農業從業人員的數量和素質出現結構性下降,加之農技推廣力量不足,稻麥生產粗放化管理問題實出,關鍵性的栽培技術到位率低[1-2]。水稻生產上,機插秧雖然產量高、安全生產系數好,但一些農戶怕麻煩,認為成本高,水稻生產仍以直播稻種植為主,大量雜稻的發生嚴重影響了產量;部分農戶由于水整田時怕肥料流失,機插秧基肥施用普遍不足,基肥到位率不足50%,影響了秧苗的活棵和分蘗;擱田措施不到位,無效分蘗多,群體惡化,病蟲害發生加重;促花肥、保花肥施用率僅為45.2%,導致穗型偏小,粒重不高。小麥生產上,墑溝開挖率低,墑溝開挖率呈逐年下降趨勢,濕害漬害現象時常發生;紋枯病防治率為36.7%,一些防治田塊用藥量、用水量不足,防治效果不太理想,紋枯病產量損失率一般田塊5%~8%,重發田塊達20%以上;拔節孕穗肥施用率為42.3%,致小麥早衰,粒重下降。關鍵性的栽培技術到位率低是泰興市糧食單產水平多年徘徊難以進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

    1.2 機械播栽作業水平不太高

    機插秧常因機手作業水平、追求效益等原因,常出現基本苗不足、秧苗分布密度不均、深栽致僵苗不發等一些問題[3-4]。小麥播種由于機手不能視土壤墑情靈活把握播種深度,常發生出苗不全、不勻等一些現象,近年來由于大型耕翻機械的應用,深播現象發生普遍。由于播種質量不高,出苗率下降,大面積生產上小麥用種量呈逐年加大趨勢,此類田塊一旦土壤墑情適宜,往往導致基本苗過多,造成后期生產管理被動,倒伏危險加大。秸稈機械還田作業質量不高,小麥苗期常因土壤暄松、根系吊空出現黃苗、僵苗,甚至死苗現象,難以形成壯苗越冬。稻麥播栽質量的好壞不僅影響苗期生長,而且影響稻麥一生的生長發育,對產量影響較大。播栽質量不高一直是困擾泰興市糧食正常生產的首要問題。

    1.3 家庭農場與現代農業發展不相適應

    家庭農場適應了農村勞動力大幅轉移的新情況,是糧食生產的發展方向,也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過渡形式。近年來泰興市通過政策扶持、技術服務、示范帶動等一些措施培植了一批家庭農場,目前全市現有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進行糧食種植的368個,發展面積8 566.67 hm2,約占全市糧食面積的19.2%。由于投入、認知等方面的因素,多數規模經營體生產水平不高,有的生產水平甚至還不如大面積生產。如根思南湖的一家庭農場,小麥基本苗375萬株/hm2,比標準的240萬/hm2多135萬/hm2,多56%。水稻生產基本苗315萬株/hm2,比標準的105萬株/hm2多210萬/hm2,多200%;新街謝蕩村的一家庭農場機插秧每穴苗數平均為6.5株,比標準的4.5株多約2.0株,多44.4%;河失夏港村的一家庭農場,機插秧結束時間比大面積機插推遲超過10 d,長勢長相不如直播稻。由于配套的機械、倉庫、曬場以及烘干設施等不足,稻麥延遲收割任其自然曬干現象突出,麥稻播插期時間推遲、持續的時間拉長,遲播晚播面積較大,嚴重影響了稻麥周年高產。規模經營體發展的滯后影響了泰興市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化。

    1.4 弱筋小麥生產優勢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泰興市地處江蘇省南北過渡帶,80%為典型的高沙土,系優質弱筋小麥生產區域。弱筋小麥在泰興市種植10余年,不僅產量高,而且品質好。2013年全市弱筋小麥面積超過2.8萬hm2,占小麥總面積的65.9%,產量6 360 kg/hm2,比普通小麥約多375 kg/hm2。由于缺乏政策引導與扶持,加之弱筋小麥生產的配套技術不到位等一些問題,品質難以保證,弱筋小麥產業未能得到發展。弱筋小麥多以普通小麥的價格銷售,優質體現不出優價。弱筋小麥生產優勢不能轉化為經濟優勢,妨礙了泰興市農業的轉型升級。

    2 發展對策

    2.1 強化技術培訓和指導,提高關鍵技術到位率

    通過市鄉級農業部門加大農戶、種植大戶、家庭農場、村干部等有關人員的培訓力度,培訓內容力爭做到簡單易懂。每個村組選拔一些帶動能力強、技術水平好、奉獻精神高的農戶擔任農業科技示范戶,發揮技術示范帶動效應,并按承擔任務量的大小給予示范戶相應的報酬。各村各組在鄉鎮農服中心的幫助下建立糧食高產示范田,將關鍵性的生產技術及時地以標牌形式加以展示,通過樣板田的示范帶動,讓廣大農戶及時應用關鍵性的栽培技術。在農業生產的關鍵期,農技人員要適時到鄉到村開展農業技術指導與服務。加大對鄉鎮一些生產技術應用的考核力度,切實提高小麥溝系開挖率,擴大小麥拔節孕穗肥施用面積,減少直播稻種植。舉辦紋枯病防治現場會,切實提高農戶對紋枯病的防治意識,確保紋枯病的防治效果。

    2.2 加大機手的培訓力度,提高播插作業質量

    農技人員與農機人員要緊密配合,通過集中培訓、個別指導、現場示范等一些形式,提高機手的農機與農藝水平,增強質量意識。充分利用國家財政補貼、市財政補助以及各類農業項目的實施對機插秧、秸稈還田、小麥機條播等一些機械作業給予適當的資金補貼,減少農戶負擔,提高機手經濟效益,確保播插質量。在稻麥等糧食播插作業期,各級農業部門要及時組織人員做好機手作業技術指導服務,搞好作業質量監督,夯實播插基礎。秸稈還田的小麥因旱長勢較弱時,要及時溝灌窨水抗旱保苗,做到窨一塊透一塊,忌大水漫灌。

    2.3 積極提升家庭農場的培育力度,提高示范帶動效應

    出臺科學合理的獎勵扶持政策,加大家庭農場的培育力度,營造家庭農場創建的濃厚氛圍。通過考核獎懲措施促進全市每個村發展1個6.67 hm2以上的家庭農場。對家庭農場適時提供技術培訓、病蟲害防治信息等方面的幫助,切實提高管理水平,減少生產風險。對生產勢頭好、發展潛力大的家庭農場,在資金、項目、技術等方面予以扶持,力爭在全市打造一批規劃設計科學、基礎設施健全、循環道路齊備的現代化的家庭農場,從而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促進泰興市糧食生產水平提高。

    2.4 重視弱筋小麥生產,打造弱筋小麥產業

    充分利用泰興市面粉企業多、加工能力強的優勢,通過政策引導扶持一批企業積極投入弱筋小麥產業化開發。引導和鼓勵企業通過建立優質弱筋小麥標準化生產基地、發展訂單種植等形式與農戶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通過多種培訓方式,讓農民掌握基本的質量安全控制技術,并在生產經營中加以運用,逐步規范和提高農戶的生產水平,確保弱筋小麥籽粒品質。發展弱筋小麥的精深加工,多渠道、多途徑開發優質弱筋小麥衍生產品,培育和建立優質弱筋小麥專用粉品牌以及深加工產品品牌,充分挖掘優質弱筋小麥的增收潛力。

    3 參考文獻

    [1] 王愛萍,張富才.我國糧食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糧食生產的建議[J].作物雜志,2007(1):15-16.

    [2] 楊鳳敏.廣西糧食生產安全問題與對策[J].西南農業學報,2010(5):1746-1749.

    第5篇:糧食生產存在的問題和建議范文

    >> 糧食直接補貼政策對糧食產量的影響分析 化肥施用對中國糧食產量的影響 糧食產量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分析 中國糧食產量影響因素的嶺回歸分析 我國糧食產量影響因素的分析 糧食產量影響因素的動態分析與預測 糧食產量影響因素分析 基于面板數據的農業氣象災害對中國糧食產量的影響分析 自然災害對貴州糧食產量影響的灰色關聯度分析 糧食價格和農業收入對糧食產量的影響的研究 論我國糧食收儲政策對糧食產量的影響及建議 中國糧食產量影響因素實證分析:1978―2005 我國糧食產量影響因素分析 湖北省耕地流失及其對糧食產量的影響 2010年鐵嶺天氣氣候對全市糧食產量的影響 陜西關中地區農用地流轉對糧食產量的影響 農機化對糧食產量影響的實證研究 化肥施用量對吉林省糧食產量的影響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糧食產量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 基于逐步回歸分析的糧食產量影響因素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 張路雄.中國耕地制度存在的問題及不可回避的政策選擇[EB/OL].中國鄉村發現網,,2009-06-01.

    [3] 陳 靖.糧食安全視角下的農業經營問題――基于大戶經營模式的討論[J].中州學刊,2013(4):57-61.

    [4] 郭 亮.當前農地流轉的特征、風險與政策選擇[J].理論視野,2011(4):39-42.

    [5] 陳 潔,劉 銳,張建倫.安徽省種糧大戶調查報告[J].中國農村觀察,2009(4):4-14;98.

    [6] 孫新華.城鎮化,誰來種地?[J].南風窗,2013(4):64-66.

    [7] 萬廣華,程恩江.規模經濟、土地細碎化與我國的糧食生產[J].中國農村觀察,1996(3):32-37,65.

    [8] 衛 新,毛小報,王美清.浙江省農戶土地規模經營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3(10):31-36.

    [9] 高夢滔,張穎通.小農戶更有效率――八省農村的經驗證據[J].統計研究,2006(8):21-26.

    第6篇:糧食生產存在的問題和建議范文

    一、“托市收購”政策成效明顯

    “托市收購”是國家為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民增收、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市場糧價、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而采取的調控手段。2004年5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決定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和價格,同時推出“托市收購”政策,要求“當糧食供求發生重大變化時,為保證市場供應、保護農民利益,必要時可由國務院決定對短缺的重點糧食品種,在糧食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格”。同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公布了早秈稻、中晚稻的最低收購價格和執行預案,對主產區稻谷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2006年國家公布了小麥最低收購價和執行預案,對主產區小麥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2006年國務院《關于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見》進一步指出“對不實行最低收購價的主要糧食品種,在出現供過于求、價格下跌較多時,政府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調節供求,防止出現農民‘賣糧難’和‘谷賤傷農’”。

    “托市收購”政策實施近十年來,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是保護了農民利益。每到秋糧收購高峰期,糧食主產區糧食集中上市,都會重復階段性和區域性供過于求的態勢,市場價格弱勢運行。政府通過政策性收儲,減少了市場上糧食的供給量,從而拉動了市場糧價上升,避免了農民“賣糧難”和“谷賤傷農”,保護了農民利益。

    二是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由于有“托市收購”政策的保護,農民不再擔心糧食賣不出去或賣不到好價錢,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從2004年到2013年,全國糧食總產實現“十連增”,由2003年的4307億公斤上升到2013年的6019.4億公斤,十年累計增產達1712.4億公斤。

    三是增加了農民收入。2013年全國農民人均年純收入8896元,是2003年農民人均年純收入2622元的3.4倍。

    四是拉動了經濟增長。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大大提高,擴大了內需,拉動了經濟增長。

    五是穩定了市場糧價。政府通過托市收購,掌控了大部分糧源,有效地防止了市場糧價大漲大跌。

    六是促進了社會穩定。增強了農民安居農村、安心務農的信心,農村人口盲目流入城市和耕地大量撂荒現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城鄉社會治安明顯改善,社會和諧程度明顯提高。

    七是確保了國家糧食安全。目前我國糧食庫消比達到35%左右,個別品種庫消比達到60%甚至70%,一般的品種都是40%至50%,遠遠高于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17%至18%最低安全標準。

    二、“托市收購”存在的問題

    首先,農民種糧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之后,越來越多的糧食被生產出來,國家儲備糧越來越多,財政負擔越來越重。糧食有庫存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但是太多就成為了負擔,現在各地普遍面臨嚴重的庫存壓力。

    其次,我國糧食價格持續多年上漲,國內外糧價倒掛,刺激企業大量進口糧食。由此陷入糧食連年豐收,進口糧食越來越多的境地。

    第三,由于參與“托市收購”的企業能夠獲得國家財政的收儲補貼,企業收購的糧食越多,存儲的時間越長,享受國家的補貼資金也就越多,導致參與“托市收購”的企業屢屢出現違規搶購糧食、收購糧食品質不達標、拖延糧食出庫時間乃至“轉圈糧”等“亂象”。

    三、完善“托市收購”政策的建議

    上述問題的存在,使得一部分人開始質疑,“托市收購”政策是否應該退出歷史舞臺?

    實踐證明,“托市收購”是保護農業、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有效措施,必須堅持。對“托市收購”政策實施后出現的問題,可以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加以解決。

    一是實行政企分開。把國家糧食局一分為二,分別組建國家糧食儲備局和中國糧油總公司。國家糧食儲備局直接接受國務院的領導,按照國務院指令,專門負責政策糧的收儲工作。國家糧食儲備局屬事業單位,人員為事業編制,經費由財政供給。中國糧油總公司隸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屬企業單位,職工為企業編制,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政府給予扶持。通過政企分開,強化管理,減少政策糧收儲過程中出現的“亂象”。

    二是限制糧食進口。限制糧食進口是各國政府保護本國農業而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我國政府可借鑒美國、日本、韓國的做法,通過設置高稅率限制糧食進口來保護本國農業,減少國家儲備糧食庫存,以減輕財政壓力。

    三是減少托市品種。只對糧食(水稻、小麥)實行“托市收購”,其他農產品退出托市范圍,以提高財政資金對糧食生產的支持。

    四是調減種糧面積。在國家儲備糧庫存過多、財政壓力過大的情況下,政府可以通過調減種糧面積減少糧食產量來減輕庫存壓力和財政負擔。如有計劃地讓一部分糧田改種其他農作物,例如大豆、玉米、棉花、蔬菜等。如在糧食主產區,有計劃地安排一部分土地休耕。如在水土流失地區實行退耕還林還草,低洼地區退耕還湖還漁,等等。

    五是加大農業補貼。對農業實行補貼,特別是對糧食生產實行補貼,是經濟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扶持農業生產,促進農業發展的一貫做法。

    第7篇:糧食生產存在的問題和建議范文

    湖北省發展糧食生產的優勢和潛力

    豐富的光熱資源和良好的地理環境湖北省地處亞熱帶地區,大部分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及溫暖濕潤氣候,光照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雨熱同季,雨量充沛;省內有江漢平原和鄂東沿江平原兩大平原,土壤肥沃,地勢平坦,排灌設施比較健全,非常有利于種植業的發展。國家政策對糧食生產發展的大力支持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糧食生產和供應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生產上由南向北、由東向中部位移,供應上南糧北調轉變為北糧南運,其中湖北省糧食生產在全國的地位有所下降[10,11]。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和《全國新增500億kg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提出,要把中部地區打造成為高產穩產的糧食生產基地,到2020年,力爭使中部地區糧食產量達到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3,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湖北省作為中部地區的重要省份,其發展狀況及其變化對中部崛起至關重要。作為農業大省,湖北省不僅要滿足自身的糧食需求,還要為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做出貢獻。因此,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發展糧食生產、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仍是我國和湖北省農業與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農業科技資源豐富湖北省是農業大省,也是農業科技大省,農業科技資源擁有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在中南地區處于領先地位。湖北省現有農業科技研發、教育機構近70個,農業科技人才5000余人,其中有涉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8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豐富的農業科技資源可為湖北省糧食生產的穩定發展提供可靠的科技支撐。糧食播種面積和單產增長潛力大2010年湖北省糧食播種面積為406.84萬hm2,比歷史最高年份的1978年(554.48萬hm2)減少了147.64萬hm2,減幅為26.63%;比歷史最低年份的2003年(357.27萬hm2)提高了49.57萬hm2,僅增加了13.87%。近年來,由于農村大量勞動力的流失和糧食生產成本的增加,湖北省還出現了大量的冬閑田和拋荒地。因此,湖北省糧食播種面積還有較大的增加潛力。湖北省糧食單產在1994年突破了5000kg/hm2,2009年達到了5754.7kg/hm2,15年間增長了14.00%。國內自然生態條件相似的浙江省糧食單產在1993年突破了5000kg/hm2,1994年達到5122kg/hm2,2009年達到了6117kg/hm2,15年間增長了19.43%。因此,與浙江省等農業強省相比,湖北省糧食單產還存在很大的增長潛力。湖北省糧食總產自1985年以來基本穩定在2000萬t以上。2010年湖北省糧食總產2315.8萬t,比歷史最高年份的1997年(2634.4萬t)還少318.6萬t。因此,通過穩定增加糧食種植面積,進一步提高單產水平,湖北省的糧食總產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湖北省糧食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湖北省糧食生產在全國的地位有所下降,除了社會經濟發展和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原因外,阻礙湖北省糧食發展的內在原因還有如下4個方面。3.1缺乏高產、優質、廣適性的作物新品種與全國其他糧食生產大省相比,湖北省糧食作物的育種水平嚴重滯后。以水稻為例,品種問題表現為“三多三少”,一是外省引進品種多,本省選育品種少,在湖北省140萬hm2雜交中稻面積里,本省選育品種的覆蓋率只有11%;引進品種的生態不適應性造成了湖北省雜交中稻生產的不穩定性。二是兩系雜交稻品種多,三系品種和常規品種少,水稻品種的同質性較明顯,導致水稻對生物災害和非生物災害的抵抗能力不強。三是一般優質稻多,高檔優質稻少,稻米品質大部分只達到國標三級優質標準,而且品質的穩定性不強,年度和地區之間差異較大,缺乏具有競爭力的高檔優質稻品種已成為制約湖北省優質水稻生產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他糧食作物如小麥、玉米和馬鈴薯也存在類似的問題。高產高效集成栽培技術缺乏,機械化程度低缺乏高產高效集成栽培技術是除了品種外影響湖北省糧食大面積單產不高的另一個主要因素。“良種良法”才能高產,而湖北省糧食大面積生產上栽培管理粗放,栽培技術與品種不配套的情況比較普遍,生產上缺乏精量高效栽培技術和綜合集成技術,或技術沒有規范使用,不能實現大面積平衡增產。此外,由于湖北省主要糧食作物特別是小麥和玉米生產的機械化程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不利于土地集中連片實行規模經營,不利于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和農業產業化經營,不利于采用良種和推廣新的適用技術,制約了糧食生產效率的提高。糧食生產效益偏低,農民種糧積極性難以維系近幾年,國家取消了農業稅,實施了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糧食最低收購價等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使農民種糧效益明顯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有所增強。但由于化肥、農藥、種子、農膜、農用柴油等農資價格不斷上漲,加上勞動力成本大幅提高,糧食的比較效益仍然偏低。據測算,全國糧食與棉花效益比約為1∶5、糧食與蔬菜效益比約為1∶4。由于比較效益偏低,農民不愿增加投入和精耕細作,不愿從事勞動強度大的雙季稻生產,不愿主動采用新技術、新良種,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糧食單產提高。種業發展滯后,糧食科技發展不足湖北省缺乏有影響力的種子企業,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家種子企業進入全國種業10強。過去湖北省水稻生產上有“楚國種稻,吳蜀供種”之痛;近年來,小麥生產上“湖北種麥,河南買種”的痛楚較之水稻有過之而無不及。究其原因,一是湖北省本地種子企業綜合實力不強;二是小麥等常規糧食作物基本上沒有自己的良種繁育體系[12];三是湖北省糧食產后的損失大,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低,如馬鈴薯種薯、鮮薯、加工原料薯的產后損失高達20%以上,每年因此造成的經濟損失近百億元。因此提高種子企業綜合實力、研究解決糧食作物貯運技術是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第8篇:糧食生產存在的問題和建議范文

    關鍵詞 稻麥連作;問題;對策;安徽無為

    中圖分類號 S34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5-0091-01

    無為縣是全省糧食“三大行動”先進縣,全縣轄23個鄉鎮,總人口142.4萬人,其中鄉村人口98.03萬人(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72.70萬人);全縣國土面積2 433 km2,常用耕地85 867 hm2,臨時性耕地24 000 hm2。到2012年,全縣糧食作物面積73 330 hm2,其中稻麥連作面積達20 000 hm2以上,糧食在無為縣農業生產中主導地位凸顯。

    1 存在的問題

    1.1 主導品種缺位

    一是缺乏適應性強的粳稻品種。無為縣常年粳稻生產面積2.35萬~3.00萬hm2,占水稻面積的50%以上,但粳稻品種嚴重缺乏,生產用種多為江蘇、浙江品種,品種適應性能力較弱,特別是粳糯稻品種,缺少糯性好、生育期適中的合法品種,易感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二是粳稻雜種優勢利用率低。全縣秈稻基本上實現了雜交化,但粳稻仍以常規稻為主,雜交粳稻面積在1 000 hm2以下,不足粳稻面積的3%,粳稻的雜種優勢在生產中沒有得到有效利用。三是抗赤霉病小麥品種缺乏。據無為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調查,2012年,全縣午收小麥品種超過40個,但幾乎沒有抗赤霉病的品種,在5月赤霉病大流行時,病害損失超過3成,損失慘重。

    1.2 生產技術粗放

    在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用工成本不斷上長的情況下,農民在糧食生產上往往會追求輕簡省工,管理越來越粗放[1-2]。一是盲目擴大直播稻。目前無為縣直播稻面積約1.30萬hm2,占全縣水稻面積的26%。直播稻生產不僅存在病蟲害防治難、雜草雜稻滋生以及容易倒伏的問題,而且導致稻麥連作茬口緊張,尤其是遲熟晚稻如太湖糯等長生育期品種,直播后收獲期推遲到11月底收獲,影響小麥適期播種,遲播小麥收獲期又會略有推遲,近幾年,最遲小麥收獲期延期到6月中旬,又對接茬直播稻產生影響,造成稻麥播期均滯后的惡性循環,影響有效的光熱資源利用,導致稻麥產量下降。二是廣泛使用淺旋耕。無為縣規模種植大戶稻田種麥基本上以免耕直播機開溝覆蓋模式和淺旋耕模式為主,麥田種稻幾乎全為淺旋耕,長期稻麥連作后,土壤耕層越來越淺,據無為縣農技推廣中心調查,目前無為縣稻區耕層一般在5~10 cm,影響作物根系下扎,制約了稻麥產量提升。

    1.3 稻麥連作配套技術不全

    一是秸稈利用率低。無為縣秸稈還田面積約1萬hm2,小麥秸稈在腐熟的過程中會大量消耗土壤中的氧,并可能形成H2S等有害物質,影響水稻根系生長發育,特別是影響水稻返青分蘗,造成栽后暫時僵苗;水稻秸稈還田在淺旋耕情況下又會影響小麥播種,所以有些農戶在小麥、水稻收獲后干脆將秸稈付之一炬,秸稈利用率低。二是肥料利用率低。當前農村種糧勞動力不足,農戶不愿意大量施用有機肥,加上秸稈還田量不足,化肥用量越施越大且利用率越來越低,生產成本越來越高且造成農業面源污染。三是機插秧秧苗素質低。目前,水稻機插中的塑料軟盤育秧,播種密度過大,秧苗素質差,栽后返青慢,影響機插秧技術快速推廣。

    2 對策

    建議無為縣將圍繞以下4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加強技術協作。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協作,主動與省農業科學院、農業大學、農業技術主管部門對接,邀請省內知名糧食生產領域專家到無為開展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同時安排技術人員外出考察學習,提高無為縣農業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強化糧食生產技術支撐。二是優化品種結構[3]。進一步加大水稻和小麥優新品種試驗示范步伐,積極從省內外科研院所、育種單位引進有苗頭的品種,開展試驗和示范,篩選適應性強、豐產、優質的稻麥新品種,重點引進一些生育期適中、米質優良的粳糯稻新品種和抗赤霉病的小麥優新品種,優化品種結構,通過調整品種結構,提高糧食產量,并緩解稻麥連作茬口緊張的矛盾。三是優化生產技術。推廣遲茬水稻套種小麥技術,并進一步探索稻套麥雜草防除難題;優化小麥秸稈還田后的稻田水管技術,調控土壤氧化還原狀況,解決秸稈還田后有機質分解耗氧影響水稻分蘗的難題[4]。四是發展機械化生產。圍繞水稻機插秧、工廠化育秧、小麥機條播、機械深耕等技術,開展和試驗示范和技術宣傳,引導大戶、農民合作社發展糧食生產機械化,同時開展技術攻關,壓縮直播稻面,解決目前機插軟盤育秧秧苗素質較低以及淺旋耕作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3 參考文獻

    [1] 吳華,張禮康,劉雪基.稻麥雙免雙套連作方法及其對耕地質量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07(1):27-28.

    [2] 郝建華,丁艷鋒,王強盛,等.麥秸還田對水稻群體質量和土壤特性的影響[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10,33(3):13-18.

    第9篇:糧食生產存在的問題和建議范文

    關鍵詞 經濟作物;問題;建議;河南商水

    中圖分類號 F3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2-0316-01

    2015年,商水縣各級政府立足本縣實際,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抓住經濟作物生產不放松,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調整種植業結構為主線,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利用國家政策傾斜的機遇大力發展油料生產,依靠區位等優勢引導擴大經濟作物生產,取得了顯著成效。

    1 商水縣經濟作物生產情況

    1.1 油料生產

    油料作物總面積2.3萬hm2,較2014年面積減少666.7 hm2,減少2.8%,總產達7.2萬t,總產值35 080萬元。其中,花生6 666.7 hm2,與上年持平;芝麻面積3 333.3 hm2,較2014年面積減少6 666.7 hm2;大豆面積1.33萬hm2,與2014年持平。花生平均單產5 100 kg/hm2,較2014年的4 842 kg/hm2增產258 kg/hm2;芝麻平均單產1 800 kg/hm2,較2014年的單產1 425 kg/hm2增產375 kg/hm2;大豆平均單產2 400 kg/hm2,較2014年的單產2 343 kg/hm2增產57 kg/hm2。

    1.2 水果瓜類

    全縣水果瓜類總面積1 333.3 hm2,總產量5.108萬t,產值9 757萬元,保持基本穩定。

    1.3 蔬菜類

    全縣蔬菜總面積8 666.7 hm2,總產量45 859萬kg,總產值50 106萬元,與2014年相比,面積增加86.7 hm2,總產值由于市場價格等因素略減。

    目前,全縣訂單蔬菜還處于剛起步狀態,仍以家庭分散經營為主,自產自銷,還沒有功能齊全的綜合大型批發市場,現有產地批發市場數量少、規模不大,交易能力有限。外埠調入蔬菜銷售市場形成了運輸、批發、零售等三道環節,每一道環節增加一次費用,加大了蔬菜銷售成本,推動了菜價上漲。種植蔬菜的傳統基地,由于農村勞動力大量外流,一些蔬菜種植戶只是忙于生產,而沒有多余的時間和勞動力到市場銷售蔬菜,只有將蔬菜賣給中間商。加之農貿市場里好地段、好攤位都被菜販子占領,一些蔬菜種植大戶和農民自產的蔬菜沒有場地銷售,只有轉手交給菜販銷售,轉手后,菜販加價銷售給居民,導致農民“賣菜難”和居民“買菜貴”。

    蔬菜生產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從生產環節看,一方面生產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初期生產設施和科技投入成本在逐漸提高;另一方面土地、人工、農藥、種子、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也在上漲;從流通環節看,對超載車輛的檢查使蔬菜在運輸過程中的成本增加。蔬菜價格隨市場漲跌,屬于正常范圍,但當蔬菜價格處于高位時,為了保持市場穩定,政府常進行價格干預,致使菜農經濟上受到損失,種菜積極性降低。

    1.4 食用菌

    食用菌生產總投料達6 150 t,產鮮菇2 250 t,總產值達1 435萬元,較2014年取得較大突破,主要是魏集鎮陳樓行政村依托奶牛養殖場,至2015年已建立181座雙孢菇種植棚,胡吉鎮東陳村建立24座雙孢菇種植棚,合計205座,利用牛糞、麥秸種植雙孢菇,每棚投料30 t,年收入達7萬元以上,種菇廢料作有機肥,作物秸稈經氨化青貯作奶牛飼料,實現了生態種養良性循環,為發展循環經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1.5 花卉

    花卉種植總面積100 hm2,總銷售額達1 665萬元,由于價格因素總產值增加300萬元。

    2 2015年度商水縣經濟作物生產中的幾項主要工作

    2015年商水縣經濟作物生產在農業局黨組的正確領導、親切關懷下,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使全縣經濟作物生產圍繞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目標,實現了健康持續發展。一是利用國家農業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對聯系的科技示范戶指導經濟作物生產。二是參與院縣共建。協助農科院芝麻研究中心分別在固墻鎮趙莊村和舒莊鄉杜店行政村發達高產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引進試驗優質高產芝麻新品種鄭太芝1號,建設6.67 hm2芝麻高產攻關田,經專家組測產平均單產達2 250 kg/hm2,較全縣平均單產增加450 kg/hm2。在杜店行政村花生芝麻套種栽培,其中花生單產5 250 kg/hm2,芝麻單產750 kg/hm2,產值40 350元/hm2。先后開展技術培訓10多場(次),培訓人員800多人(次),印發各種明白紙1 500余份,做到技術服務、技術指導準確到位。三是下鄉入村不忘記指導經濟作物生產。在各項中心工作下鄉入村時經作站技術人員在指導糧食生產的同時,對農戶的經濟作物生產不失時機、具體指導,解決了群眾生產中遇到的難題,受到一致好評。四是與縣農廣校、植保站等單位合作為平店鄉、黃寨鎮、姚集鄉的蔬菜生產專業村舉辦技術培訓班6期,培訓農民1 000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2 000余份[1]。

    3 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1 耕地逐年減少,靠天吃飯問題依然突出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商水縣耕地逐年減少。農業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農業生產受自然條件影響大。建議加大耕地保護力度,加快推進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定。同時,加大現代設施農業扶持力度,改變以往農業靠天吃飯的困境,提高經濟效益。

    3.2 農產品附加值低

    商水縣不乏農產品加工企業,但是缺少胡蘿卜、甘薯等加工企業,農戶只能以初級農產品出售,附加值低。建議完善扶持政策,鼓勵加工企業開發本地農產品的加工項目,獎勵收購本地農產品的加工企業,加大現代農場和家庭農場的扶持力度,大力發展精細農業、休閑農業和觀光農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3.3 銷售體系不健全,市場體系建設滯后[2]

    目前,商水縣農產品銷售方式主要是由經銷商直接到田間收購農產品,渠道單一、無自主定價權,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建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較大的批發市場設立銷售點,自主銷售,減少中間環節。同時,大力引進國內農產品銷售龍頭電商和商貿企業落戶晉江,扶持“農批對接”“農電對接”等,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著力破解農產品銷售難題。

    3.4 蔬菜冷藏保鮮能力不足

    商水縣現有果蔬保鮮冷藏庫約2萬m3,可儲存農產品4 000 t,全年經濟作物產量約為40萬t,儲存能力遠遠無法滿足生產需求,在農產品大量上市時,容易造成市場過剩,壓低農產品價格。建議上級部門在制定設施農用地政策時,支持蔬菜保鮮冷藏庫建設項目用地按設施農用地管理。同時,扶持發展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支持當地企業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粗加工,實施“企業+基地+農戶”共同發展工程。

    3.5 農戶種植技術有待提高

    商水縣經濟作物生產主要以傳統生產技術為主,農業經營者對新技術的應用能力不強。建議進一步加大與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省農科院、周口市農科所等科研院校的合作,為商水縣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吸引更多高附加值、高經濟效益的經濟作物落戶商水縣,破解經濟作物同質化問題[3-4]。

    4 參考文獻

    [1] 合浦縣農機局.因地制宜 創新思路加快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發展[J].廣西農業機械化,2014(3):14.

    [2] 程博陽,江惠,魏雅雯,等.成都市糧食生產與經濟作物生產比例失調淺析[J].現代商業,2014(33):277-279.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成人午夜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www.国产成人|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成人网| 成人黄色在线网站| 四虎成人永久地址| 成人国产永久福利看片|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六月丁香激情综合成人|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国产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欧美人成人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永久| 老司机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yy免费视频| 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网站| 综合558欧美成人永久网站| 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成人激爽3d动漫网站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看片成人|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18禁成人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小明发布永久在线成人免费|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网站| av成人免费电影|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