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簡述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范文

    簡述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簡述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簡述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

    第1篇:簡述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范文

        關鍵詞:現代林業 發展 生態文明 建設 

        1 引言 

        生態文明是在十七大報告中第一次明確提出的新論述,是繼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個新亮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為其中一項新的要求。林業作為生態建設的主體,在調節人與自然和諧中起到關鍵和紐帶的作用,它不僅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載體,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中也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應用現代林業理念構建生態文明建設。 

        2 發展林業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首要任務 

        2.1 林業的決定性作用 

        林業不僅肩負了保護森林生態系統和恢復濕地生態系統的使命,還擔任了保護和拯救生物多樣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態系統的職責。被譽為“地球之肺” 、“地球之腎” 、“地球的癌癥” 和“地球的免疫系統” 的分別為森林、濕地、荒漠和草原,它們作為陸地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4個子系統,發揮著主導和決定性的作用的為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經科學研究表明,70%以上的森林和濕地參與了地球化學循環過程,對生物界與非生物界之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發揮了重要作用,并維護了生態系統的平衡。因此,林業不管在當前還是在今后,都將是一項調節人與自然的關系的重要條件。 

        2.2 林業的推動潛力 

        森林生態系統由于其自身在運行過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則,即降低資源消耗的Reduce原則、重新利用廢棄物并使之資源化的Recycle原則、重新建立再循環的Reuse原則。并且森林生態系統所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僅具有可再生性,還具有可降解性。從再生性來看,森林在支持經濟發展中,是一項用之不竭的能源資源,被稱為第4大能源資源。 

        2.3 林業的特殊任務 

        當前人類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和建設生態文明需要著力解決的重大問題就是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其中森林生態系統不僅為陸地上最大的儲碳庫,其還是最經濟的吸碳器。經科學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長11TI蓄積,就能將1.83t的CO2吸收,同時釋放1.62t的O2。當前約有2.48萬億t碳儲存于全球陸地生態系統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統中就有1.15萬億t。只有減少CO2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才能維護全球氣候安全。在《京都議定書》中就有明確規定,工業直接減排和森林碳匯間接減排是2條減排途徑。森林碳匯減排與工業減排相比,不僅投資少、代價低,且綜合效益大,為此,其成為世界各國的基本共識和共同選擇,還被列為“巴厘路線圖”的一項重要內容。 

        2.4 生態文明是林業生態建設追求的目標 

        在建設生態文明的同時,不僅使林業建設和發展面臨新的挑戰,也給林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全面實施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的過程也即建設現代林業的過程,為此,要用現代林業科技對植樹造林的質量和效益進行全面支撐,對森林、濕地、沙漠等生態系統進行建設和保護,以此來提高森林整理質量和綜合生產力水平,從而為建設生態文明奠定基礎,最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 

        3 用現代林業理念構建生態文明建設 

        3.1 遵循自然生態規律 

        (1)堅持采用生態文明思維,對林業建設與發展進行謀劃。

        (2)在構建生態文明建設中樹立生態生產力理念,以此人們協調、保護、適應自然和自覺遵循自然生態規律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生態合理性平臺上對關系到林業建設發展的戰略問題、重要決策以及重大項目進行認真的研究和探索。 

        (4)在資源和環境可承載與可恢復范閘之內進行森林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增加經濟總量時杜絕單純依靠資源投入來實現,避免出現耗竭資源、破壞環境的現象。要以自然生態規律為依據,以保持生態、經濟、社會、文化的協調發展。 

        3.2 全方位開展節能降耗,加強碳匯工作力度 

        (1)建立和完善森林資源管理體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資源利用為目的的森林資源管理新模式。 

        (2)創新技術,大力推廣新技術項目以使得木材利用率得以提高。對森林資源使用結構進行積極調整,以使得木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3)盡快用新工藝與設備取代落后的工藝與設備,對粗獷型設施要加大對其維護,加大對更新項目的投資。

        3.3 壯大林業產業實力 

        根據工業化、市場化、生態化的要求,并與林業資源利用現狀相結合,因地制宜地調整林業經濟結構,不斷擴展林業發展空間,從而逐漸形成多業并舉的發展格局。逐漸轉變現代林業經濟的增長方式,逐步由資源型林業轉向生態型林業。推廣林業特色產品的開發,不斷擴大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產業的規模,向著循環經濟的發展,以使得資源利用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3.4 培育生態文明觀念 

        要積極開展創建生態文明的活動,并組織開展對森林文化和生態文化工程的建設,要讓生態文明觀、道德觀、政績觀和消費觀牢固樹立于全社會中,要讓廣大人民群眾逐漸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環境的良好習慣。此外,還要積極推廣綠色教育的開展、綠色文化的構建、綠色經濟的發展和綠色家園的建設,要使全民生態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得到大大提高,要讓每個公民都能全身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中來。 

        參考文獻: 

        [1] 江澤慧.現代林業[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 

        [2] 張國慶.論和諧發展與生態建設[J].安徽農業,2003(1):17~18. 

        [3] 陳節江.簡述我國現代林業發展的內涵[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6):42~43. 

    第2篇:簡述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范文

    2."意圖謬誤說"與性別創作主體林樹明

    3.吾謹文學思想考論馮小祿,張歡

    4.論民主及黨內民主帶動作用的根本前提王宏

    5."巧實力"與中國的和平發展賈付強

    6.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的歷史演進及當代境遇——一種政治哲學的研究視角盧德友

    7.貴州省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現狀、問題及對策劉明華

    8.地方性醫藥知識的傳承模式及其內在機制和特點——湘西蘇竹村的個案梁正海,馬娟

    9.文化能量學說視域中的"原生態文化"麻勇恒

    10.生態美學視域下的原生態審美文化探微——以貴州苗侗民族原生態審美文化為例楊昌鑫

    11.我國知識增長與經濟效率關系實證研究——基于Geweke分解模型的檢驗鐘鳴長

    12.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法治政府"基本內涵探究王文惠

    13.新時期西南喀斯特地區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可持續發展——以畢節試驗區為例史開國

    14.公序良俗原則與侵權責任法一般條款——兼評我國《侵權責任法》第二條毛永俊

    15.阮籍《詠懷》詩對人生意義的追尋趙翔

    16.當代城市文學的精神嬗變、價值與可能寇國慶

    17.矛盾與融通終結共總結——周密文學思想之特征及其意義任競澤

    18.新時期城市文學研究綜述謝廷秋

    19.審視非師范院校教師教育經驗促進師范院校教師教育發展伍鵬程

    20.增強哲學原理課教學實效性的思考陽黔花,李小利

    21.面向生活的有效課程策略研究王慧霞

    22.現象學視域下的教育研究林仕彬

    23.英語、漢語普通話及貴陽方言節奏分析——貴陽方言學生英語節奏學習探究習曉明

    24.語義、表現法與民族思維方式差異——英語抽象名詞漢譯的三個理據胡曉

    25."好生"的來源與演變更替張振羽

    26.我國文化心理學研究之回顧與展望范向陽,滕建隆

    27.再論口語戲樂自然優生流程——鄉語改調中"地、心、語、樂、情、美態遞為反映"之個案朱顯碧,宋運超

    28."傳統知識與知識產權"欄目主持人導言/"教育·課程與教學"欄目支持人語

    1.《矛盾論》三題王炯華,WANGJiong-hua

    2.馬克思式經濟危機——《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對貨幣魔術師和流通魔術師的批判黃瑾,HUANGJin

    3.當代科技革命條件下人的活動演變的必然性龔振黔,GONGZhen-qian

    4.中國法學應用型教育模式初探——以經濟爭議解決人才的培養問題為視角張冬,ZHANGDong

    5.求心理合一以自得的儒家圣人之學——青年王陽明的作圣之功述評陳多旭,CHENDuo-xu

    6.生態文明建設的倫理解讀——基于可持續發展的視角劉衛星,LIUWei-xing

    7.城市化進程中民族地區危機事件產生機制分析朱軍,ZHUJun

    8.熒屏上的"紅流":電視劇李俊,LIJun

    9.略論中央蘇區的反腐倡廉建設龔大明,楊圣,GONGDa-ming,YANGsheng

    10.貴州苗醫藥傳統知識的專利保護杜小衛,DUXiao-wei

    11.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理論與實踐研究述評梁正海,LIANGZheng-hai

    12.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幾點思考——以四川為例陳明紅,CHENMing-hong

    13.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新思路——基于人口城鎮化進程中資產建設的視角王昌鋒,WANGChang-feng

    14.建立貴州反貧困戰略的幾點意見何康寧,HEKang-ning

    15.我國現行國家助學貸款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陳柳欽,CHENLiu-qin

    16.美國的文藝復興——超驗主義與美國民族文學的形成和發展郎玉珊,LANGYu-shan

    17.從作者到讀者——兼論20世紀西方文學研究的范式轉型李長中,LIChang-zhong

    18.從"止乎禮儀"到"詩不匿情"——王夫之《詩經》學中的詩情觀初探鄭晶燕,ZHENGJing-yan

    19.再論《讀書雜志》在漢語語法學上的貢獻張先坦,ZHANGXian-tan

    20.現代漢語基本層次范疇參與構詞的理據、來源及其他宋宣,SONGXuan

    21.釋《上博五·三德》簡十六王晶,WANGJing

    22.漢語量范疇研究綜述趙國軍,ZHAOGuo-jun

    23."要"的語法化瑣議范井玲,FANJing-ling

    24.虛擬大學發展乏力的利益鏈分析任勝洪,RENSheng-hong

    25.傳播學視閾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主體地位初探劉占祥,胡凱,LIUZhan-xiang,HUKai

    26.試論高等教育制度的合法化過程朱平,ZHUPing

    27.從新聞訪談的話輪轉換分析看語用原則的運用史紅梅,SHIHong-mei

    1.論作為社會保障法價值基礎的人道主義董溯戰,DONGSu-zhanHttP://

    2.啟動消費信貸是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之舉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邵彥敏,SHAOYan-min

    3.農村中介組織網絡的基本功能及其構成要素分析徐頑強,李華君,XUWan-qiang,LIHua-jun

    4.論影響日韓影視劇在中國傳播的政治與文化因素溫朝霞,WENZhao-xia

    5.濟南事件后"抵貨"效果之多維審視周石峰,ZHOUShi-feng

    6.簡述冷戰后東南亞的海盜活動及對策胡杰,HUJie

    7.屯堡文本符號化空間的關鍵詞與核心句法朱偉華,ZHUWei-hua

    8.貴州苗族女性服飾的審美內涵姜(日韋),JIANGWei

    第3篇:簡述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范文

    關鍵詞:林業生態工程;指導思想;生態建設;發展思路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lso has many problems, faced with severe situation, therefore, should speed up the implementation of forestry ecological project pace, further impels our country economy, ecolo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guiding ideolog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中圖分類號:F316.23文獻標識碼:A

    前言

    近年來,我國實施了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天保工程等項目,恢復和改善了現有的生態環境,但森林資源和林業發展仍面臨著嚴峻的形勢,為此,要繼續加快實施以追求生態經濟最佳平衡為核心目的的林業生態工程,使其所具有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1、林業生態工程簡述

    1.1 內涵:林業生態工程是隨著林業發展戰略轉移、國家生態環境工程建設需求而通過繼承、交叉形成的一門新的工程。它是根據生態學、生態經濟學、系統科學與生態工程原理,針對自然資源環境特征和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從生態、環境與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進行的以木本植物為主題,并將相應的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生物種群人工匹配結合,進而形成一種穩定而高效的人工復合生態系統的過程。

    1.2 特點:從林業生態工程的概念中,我們可以看出,林業生態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對生態理論充分理解的基礎之上,根據生態理論,以生態環境改善為目標,通過工程措施即進行系統設計、規劃和調控人工生態系統的結構要素、工藝流程、信息反饋關系及控制機構所進行的林業生態建設。此工程旨在堅持土地資源優化組合的原則,通過大力植樹造林,全面保護和科學經營現有森林,合理調整森林的分布格局和功能結構,來充分發揮森林改善生態環境、抵御自然災害的生態功能。

    1.3 內容:林業生態工程包括以下內容:我國林業生態工程的總體布局與規劃,六大林業生態工程的基本情況與特點,我國主要生態環境問題與空間分布,生態環境工程建設面臨的問題與林業生態工程發展戰略,立地劃分與適地適樹,不同區域山丘區環境、資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點,樹種選擇與林分組成,整地與造林方法,合理密度與密度控制,幼林撫育、防護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網、流域等為單元的生態防護體系的構成與特點,水土保持、水源涵養、農林復合、農田林網、河岸道路防護、災害地植被恢復、海岸防護等防護林的配置與構建技術,干旱、鹽堿、風沙、干瘠、鈣積層等技術問題。

    2、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指導思想

    2.1 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即在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從我國的國情、林情出發,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因地制宜;

    2.2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即要做到建設與管理、保護與治理、興利與除害并重、并舉,以此實現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改善生態環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建設目標;

    2.3 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即將增加資源總量、優化資源結構、提高林分質量和加強資源保護做為工作重點,把林業生態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3、林業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的關系

    和諧社會一方面要求社會經濟的發展應在木資源的承載力之內;另一方面,要求在資源可持續的基礎上,達到社會經濟的發展。換言之,既要做到林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又要參與整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里面既包含要不斷發展林業產業,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林產品的需求,又包含加強林業生態建設,滯社會對生態的需求。林業產業和林業生態建設作為林業整體中的兩個方面,兩者之間有著天然的密切的因果關系。

    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如何認識和協調兩者關系的問題。而且,隨著人們對森林功能多樣性認識的深化和對森林不同效益的追求,對林業產業和林業生態建設之間關系的認識也在不斷完善。生態和產業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互動發展的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

    3.1 林業產業與林業生態的矛盾與制約。

    林業產業和林業生態之間存在著矛盾與制約的關系,這種矛盾與制約關系主要是由人們在林業生產過程中,不同利益取向和與勞動者自身利益關系不同造成的。在林業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投入和耗費一定的勞動,同時會產生一定的經濟和生態效益(可能是負效益),但這兩種效益被勞動者感覺到的時間先后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發展林業產業主要產出體現的是經濟效益,勞動者的獲得是直接可見,與勞動者之間是眼前的局部的直接利益關系;而生態建設主要產出的是生態效益,生態效益的體現是一個累積的過程,是不容易被立即感覺到的。

    3.2 林業產業與林業生態的依存與促進。

    在林業生產過程中,林業產業和林業生態之間不僅存在著矛盾與制約的關系,更主要的是依存與促進的關系,這種依存和的關系同樣與人們對森林、林業產業及林業生態的認識和利益取向有直接的關系。主要體現在:

    林業產業發展和林業生態建設兩者統一以森林為基礎。林業生態建設的任務就是要恢復森林植被,增加森林的數量,提高森林的質量,最大限度地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離開森林也就無所謂林業生態建設;而林業產業的發展是以森林資源為前提的,沒有森林資源,就沒有林業產業,更談不上發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關系。

    林業生態建設是林業產業為發展的基礎。這種基礎關系是由森林的功能、作用和地位決定的。森林是陸地上生態系統中生物量最大、結構最復雜、功能最完善的生態系統。森林的主體植被是木本植物,森林植被及其覆被下的其他生物和各種環境因子共同形成森林群落。森林是木材及其林副產品等 工業原料的基地,是動物的棲息場所,是一個巨大的生物多樣性的“基因庫”,是一個巨大的“綠色水庫”,在凈化空氣、防治污染、調節氣候等方面,有“環境衛士”之稱,是天然的“過濾器”,森林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著無法估量的作用。林業產業發展,說到底是在認識森林生態系統及其內在的運動規律,借助一定的技術手段,改善和利用森林資源,把森林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結構實行最佳組合。

    林業產業與生態建設的辯證統一。按照生態經濟學的原理,林業產業和生態建設的實質是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關系,兩者結合的結果就是生態經濟學講的生態經濟效益。在林業社會化生產中,如果把林業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結合救民于水火,提高經濟效益與提高生態效益相結合,即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就能使二者相得益彰,既林業產業的發展,又可在產業調整發展中保護和建設林業生態,達到提高生態經濟效益的目的。

    4、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發展思路

    4.1 加大投入,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①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地吸引社會力量籌措林業生態建設資金,引導有關單位和個人積極投資、共同建設林業生態工程;②在稅收、信貸、服務等方面實行傾斜,對一些重大項目應給予直接投資或資金補助、貸款貼息或稅收優惠等方面支持;③進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補償標準,擴大公益林補償面積,鼓勵各類投資主體向林業生態建設投資。

    4.2 突出重點,以大工程帶動大發展①大力加強丘陵崗地植被恢復工程、沿海防護林,突出黃土丘陵區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等;②繼續實施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風沙源治理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提高建設水平,確保建設質量;③進一步加強城市綠地系統建設,城鄉結合部要大力發展環城綠化帶、郊野公園、隔離林帶,農村牧區要重點構筑村莊綠化、農田林網和發展庭院林業。

    4.3 科技引導,強化工程的技術含量①要重點開展困難立地造林技術、植被恢復技術,并加快低質低效林改造,做好國家森林撫育試點;②圍繞林業良種壯苗選育、中幼林撫育、速生豐產林建設、森林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綜合利用、多種經營等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技攻關;③側重種群選擇及種群匹配工程,并考慮種群之間在生長時間、節律上的搭配,生態工程的工程措施應側重生態環境重建中必須采取的技術。

    5、結束語

    總之,林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從林業生態工程高效、穩定、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其還需進一步調整與完善。

    參考文獻

    [1]羅群《實施林業生態工程,加快崇明生態島建設》現代園藝.2007年第12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办公室 | 四虎www成人影院| a级成人高清毛片|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婷婷九月|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成人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成人777777|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成人h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影院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婷婷丽春院影视| 亚洲伊人成人网| 免费看一级淫片成人| 国产一级一级一级成人毛片| 在线观看www成人影院|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1000部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3d成人免费动漫在线观看| 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久久99热成人精品国产| 污污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