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循證醫學的應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循證醫學;婦產科;教學效果
婦產科學是一門臨床醫學課程,現在醫學知識在不斷進行更新,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醫學生,要求學生不僅要有很強的理論及實踐能力,還要具備自我知識的更新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然而,目前婦產科教學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只能是背誦現有知識的機器,不會將知識進行更新,更不會用自己的大腦去進行思考,因此,如何培養出高素質的醫學人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循證醫學通過教授引導學生如何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的方法,來培養學生形成循證思維,培養其知識更新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因此,為了順應高校教學改革的要求,進行了婦產科教學方法的改革,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培養出高素質的創新型醫學人才?,F將教學效果報道如下。
一、教學對象與方法
(一)教學對象。
以我校2012級150名學生為試驗組,接受循證醫學教學方法,2011級140名學生為對照組,接受傳統教學方法。年齡在19-23歲,兩組學生入學成績、平時成績、男女生比例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選用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統編教材《婦產科學》第6版,教學總學時數相等,均由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綜合素質很高的臨床教師任教,實習帶教老師無變動。
(二)方法。
本研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學生在校學習階段,以2011級、2012級三年制臨床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2012級學生150人為試驗組,以循證醫學的方法進行婦產科教學,2011級學生140人為對照組,以傳統教學方法進行講授,于學期末進行理論及實踐技能考核,并對考核成績進行統計分析,對教學效果進行客觀分析評價。第二階段是在學生參加工作之后,對試驗組的學生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跟蹤調查,評價所形成的循證思維對參加工作后的影響,進行主觀分析評價。
(三)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資料以率(%)來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二、結果
(一)試驗組與對照組考核成績。
試驗組主觀題及實踐技能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
(二)試驗組問卷調查情況分析。試驗組問卷調查結果如下(見表2)。
三、討論
(一)傳統婦產科教學模式的現狀。傳統的婦產科教學模式仍局限于教師為主體的課堂,忽略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從而造就了一批“讀死書、死讀書”的學生,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到極大的限制,缺乏創新性。因而,這樣的學生將來進入到工作崗位后,會很難適應醫院的小環境以及社會大環境,一旦遇到困難,便不知所措,從而不利于個人、科室以及醫院的發展。
(二)循證醫學方法的優勢。1.循證醫學方法有利于學生病例分析及操作能力的提升。循證醫學方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去發現、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系統性的循證思維,使學生有效做出醫療決策的橫向思維[1],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還會遇到很多相關的問題,再去查閱相關的資料,因此,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用理論去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去驗證理論,使知識更具有系統性。通過表1可以看出,試驗組的主觀題理論成績和實踐操作成績都高于對照組(P<0.05)。因此,循證醫學的方法對于學生自身專業技能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2],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完整、開闊,具有創新性。2.循證醫學方法可以有利于學生臨床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循證醫學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3],注重于證據、醫師和患者三方面的結合,來滿足患者身體以及精神上的需求[4]。這種教育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思考,提出問題,然后充分利用現在所掌握的知識、相關資源以及現有的設備去解決提出的問題,并在實踐中進行驗證。學生經過了這樣的一個過程,其臨床思維會更加縝密、系統化,醫學知識會更加豐富、前沿化,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從而提高了綜合素質。本研究對對照組和試驗組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主要從自主學習、知識拓展、解決問題、溝通能力以及臨床思維等七個方面進行調查,通過表2可以看出,試驗組的學生在臨床思維、自主學習等方面,滿意和非常滿意二者所占比例之和在這七項中均在90.00%以上。這充分體現了通過系統性的訓練,學生進入到工作崗位后能很好地適應環境,能夠積極主動學習,而且在面對患者進行診治時,能夠發現、分析問題并利用所能利用的條件去解決問題,更加有利于個人整體素質的發展和提升。
循證醫學是以問題為基礎的醫學教育模式,與傳統醫學教育模式相比,循證醫學更注重創新能力及終生自我學習能力培養,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為出發點,提出了一整套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尋找現有的最好證據、評價和綜合分析所得證據及應用結果,從而指導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的理論和方法。作為循證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循證口腔正畸學旨在將循證醫學的原理和方法應用于口腔正畸學領域,指導口腔正畸醫師臨床實踐,既強調臨床經驗,又強調采用最佳研究依據,只有將經驗與證據完美結合,才能不斷為錯畸形患者提供更為有效和安全的矯治方法。比如,正畸治療中拔牙和非拔牙矯治如何選擇?青少年生長發育期骨性II類錯合的治療是選擇生長改良、固定矯治還是成年后手術治療?正畸治療與顳下頜關節病、牙周病的關系如何?這些是正畸醫生每天要面對的臨床問題。治療計劃的選擇一方面依賴于對患者臨床資料的分析,如模型和頭影測量分析等;另一方面要結合患者的主觀意愿和醫師的臨床經驗。但這些因素都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偏差,缺乏科學驗證。只有在可行條件下進行隨機臨床對照實驗,進而做出系統評價,這樣得出的結論、制訂的矯治計劃才是相對較科學、有效的。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尋找最有價值的證據、判斷證據的真實性和質量并據此來為患者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案,是口腔正畸專業學位研究生獨立思考及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必經之路,而循證口腔正畸學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臨床教學理念,能夠有效指導學生解決臨床問題,以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2口腔正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特點
口腔正畸學是研究錯畸形的病因機制、診斷分析及預防治療的一門口腔醫學臨床學科,是近30年來口腔醫學最具活力的學科之一,具有相對獨立性和特殊性。在口腔醫學本科學習階段,口腔正畸學課程學時少、教學內容主要是具體治療技術的理論和應用,實驗教學與理論及臨床聯系較少,一般不安排臨床實習。所以對于本科學生來講,掌握正畸學錯畸形病例的治療并能獨立開展常規臨床工作的可能性不大,需要畢業后通過進修或研究生教育來進一步進行口腔正畸??茖W習,其中主要是通過研究生教育進行口腔正畸臨床和基礎研究能力培養。2009年,為改變以理論知識為基礎的傳統研究生培養模式,國家對碩士研究生招生結構進行了調整,提高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比例,其目的是培養更多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以適應社會需要。口腔正畸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臨床能力要求高??谇徽麑I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臨床實際工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口腔正畸學專門人才。在此背景下,采取新學習方式,引入循證醫學教育模式,才能培養出合格的口腔正畸專業學位研究生,不斷促進口腔正畸臨床專業人才的可持續發展。
3新學習方式下循證口腔正畸學教育模式
新學習方式強調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自主學習是基礎,而真正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也一定是自主學習。循證醫學的思維方式可以概括為:
(1)針對患者病史、體征、各種輔助檢查提出有關疾病的診斷、治療、預后等多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
(2)按照解決問題需要檢索現有的相關證據;
(3)根據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評價文獻的原則,嚴格評價研究證據的真實性和臨床價值;
(4)運用研究證據并結合臨床專業知識及患者的選擇指導醫療決策;
(5)對以上措施進行綜合評價。循證醫學思維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主角和主人,從被動接受中脫離出來,主動并邏輯性地思考問題。對于口腔正畸專業學位研究生來講,在新學習方式下,循證口腔正畸學教育模式可遵循以下步驟。
3.1提出臨床問題
導師根據臨床病例提出明確的問題,比如,功能性矯治是否會造成顳下頜關節的損害,引發顳下頜關節紊亂?就循證實踐過程而言,提出正確的問題可能是最困難的。一個好的問題通常遵循PICO原則。P(Patient)是指患者,我們要明確所要研究的特定的患者群體;I(Intervention)是指臨床干預,我們采取何種診療措施;C(Comparison)是指臨床對照,我們與哪種對照相比較評價所實施的干預的療效;O(Outcome)是指結果選擇,我們采用哪些臨床或者實驗室指標來評價干預的療效。通過PI-CO原則提出的問題非常明確,有利于我們在特定的范圍內搜索所有的臨床實驗,進而得出針對特定問題的答案,應用于特定條件的患者。
3.2檢索相關證據
指導研究生系統檢索有關文獻。“FunctionalAppliances”“Orthodontic”“TemporomandibularJointDisorders”。利用Pubmed、MEDLINE或Cochrane數據庫以及中文全文數據庫進行檢索,并建立相應教學資源網站。
3.3對證據進行評價
指導學生對所得文獻資料的真實性、可靠性及實用性進行評價。通常,根據RCT原則設計的臨床研究,質量高且可靠。比如,針對“功能矯治是否是引起TMD的危險因素”這一主題,通過回顧有關文獻,對其進行臨床證據水平分級,并做系統評價,從中汲取有用的信息和資料,通過分析不同TMD診斷標準的優缺點以及功能性矯治器對TMJ造成影響的原因,判斷功能性矯治器是否會成為TMD的危險因素。
3.4制定矯治策略
指導學生重新整合所獲取的信息,評估當前狀況,針對要解決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最終形成有價值的書面總結,可以是關于某一專題的綜述。
3.5指導臨床實踐
【關鍵詞】循證醫學;婦產科;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2-0124-01
循證醫學是于上世紀90年代在臨床實踐廣泛發展的一種新興醫學模式。循證醫學的定義為“慎重、準確、明智的應用目前所能得到的最佳研究證據,結合醫生的專業技能和臨床經驗,并將患者的愿望完善結合,從而制定出有效的治療方案。”循證醫學體現了現代醫學的先進性、科學性,將循證醫學思想應用到婦產科的教學中是其發展的必然趨勢。
1 傳統醫學教育模式
目前婦產科的教學模式仍采用傳統醫學模式,老師只是注重知識的連貫性以及完整性,老師缺乏創新意識,照本宣科,學生沒有充分思考空間,對于書本上的內容也只是死記硬背、缺乏獨立思考能力。憑借自己的經驗、上級醫師的建議以及醫學期刊上的研究報告為患者治療提供依據的方法,對于新入門的醫學生來說可能是一種捷徑,但是臨床經驗存在一些非科學的成份而且醫學教科書更新換代較慢,因而存在一定的弊端。傳統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其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雖然不錯,但是真正到臨床工作中就會出現綜合分析能力欠缺、解決問題能力不足等缺點。
2循證醫學思想在婦產科教學中的應用
2.1 循證醫學思想在婦產科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將循證醫學應用到臨床教學中,這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臨床醫學教育應順應循證醫學的發展趨勢,革新教學模式,才可具備新鮮活力。婦產科擁有極強的實踐性,一名優秀的婦產科臨床醫師應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及根據現有的最佳科學依據,用于指導婦產科臨床實踐。根據遵循醫學的理論原理和實踐方法開展實踐教學,可訓練學生將臨床知識和技術發展有機結合的能力。首先,老師應轉變傳統思想,始終秉承患者為中心的教學思想,自覺學習實踐循證醫學,實現由經驗醫學向循證醫學的轉變。其次,老師要向學生講解循證醫學的基本概念,強調此概念與婦產科學理論以及在婦產科臨床應用的關系,如循證醫學與子宮內膜異位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善于發現問題并及時分析解決問題,指導學生能快速有效的查閱相關醫學文獻,找出具體解決方案。老師應遵循循證醫學的規律,有計劃、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專業訓練,促進婦產科的臨床醫生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同時能自覺運用循證醫學的原理并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從而為患者制定出最佳的治療方案。
2.2循證醫學的實踐步驟
在婦產科醫學的臨床實踐中,在進行循證醫學實踐前,需要結合病人的病情和老師的指導,提出一個需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這是循證醫學應用實踐最關鍵的一步,也是第一步。然后根據患者之前的病歷、身體素質以及檢查后需要解決的問題等幾個方面為依據,并參考最佳的臨床證據以及患者具體情況和自身的臨床專業知識,從而為自己的主治患者制定出一套最佳的診斷、治療方案。老師需要注意的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不要為學生提供答案,而是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然后指導學生如何尋找答案。同時還應通過查閱期刊、數據庫以及網絡資源,如中國循證醫學中心站、美國國立實踐實際指南庫網站等,及時將新的科技成果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
3 循證醫學思想在婦產科教學中應用的效果
3.1 對教師的影響。
循證醫學改變了老師的傳統教學觀念,深刻認識到循證醫學的價值并熟練掌握了循證醫學的主要程序,從而提高了老師踐行循證醫學的能力。婦產科老師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再結合著患者具體情況,可為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療方案,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形成為人師表的榜樣形象。
3.2對學生的影響。
循證醫學強調培養學生的能力,指導學生如何主動學習,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學習知識的被動接收者轉變成學習的主動參與者,使學生能夠自主掌握臨床技能和最新知識,促進學生建立一種以科學證據為基礎的模式。循證醫學更加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營造出一種互動的氛圍,將被動學習轉變為探索知識的過程。婦產科的學生應掌握循證醫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在今后的臨床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成為一名合格的現代醫學人才。
3.3 實踐中的不足。
循證醫學思想在婦產科的教學實踐中十分有益,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點。首先循證醫學的實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次,由于循證醫學遵循的證據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在正確性和可靠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果我們盲目的遵循循證醫學,可能會引發嚴重問題。因而我們應理性對待循證醫學。
總結:循證醫學是現代醫學發展的趨勢,伴隨著循證醫學理論內容和方法的不斷改進,而且其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不斷探索的終生教育目標。醫學是一門社會性很強的學科,我們需要將循證醫學應用到婦產科的教學當中,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徐文生,黃艷麗. 循證醫學在婦產科教學中的應用[J].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9(08).
關鍵詞:口腔循證醫學;教學;科研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6-0122-02
現代口腔醫學教育是以培養能適應新世紀口腔醫療衛生工作發展需要,掌握扎實的口腔醫學基礎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同時具有一定的臨床思維和科研能力,并且具有知識的自我更新技能,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口腔醫學人才為目標。隨著口腔專業知識的不斷進步,傳統的授課式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育需求,口腔醫學教育的改革和進步勢在必行。
瀘州醫學院口腔醫學院(瀘州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通過在教學和臨床過程中引入循證醫學思想,鼓勵學生從循證角度完成臨床知識的學習和科研思維的建立,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在教學活動中引入循證醫學內容
在口腔醫學本科教學過程中增加循證醫學內容,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加循證的思考。學院要求教師在教學備課、課堂知識傳授過程中不能只復述教材內容,而是需要將教學內容與當前最佳、最新的臨床證據相協調??谇会t學院每個學科備課組進行教學研討會時,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事先檢索醫學科技文獻,了解當前科技發展動態,并搜集臨床證據,力圖科學判斷、評價、引用這些信息,做到授課時能夠客觀及時地將這些內容引入到教學中去。
二、循證醫學指導口腔臨床工作
臨床的生產實習是一名口腔醫學生能夠合格畢業,邁向工作崗位,成為一名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的重要過渡學習期,是決定其在畢業后能否勝任實際醫療工作的重要環節。口腔醫學本科生和研究生雖然理論知識比較好,但對新知識、新技術的掌握不夠,難以適應社會需求與現代醫學快速發展帶來的挑戰。因此,我們需要幫助醫學生學會自我更新知識及臨床技能的能力,實現通過學習新技術、新理論推動口腔醫學向前發展的目的??谇会t院在學生實習轉科過程中,鼓勵其循證醫學原理,在臨床醫療實踐和決策中將最佳的臨床證據融入到判斷中。對于臨床上的疑難病例,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獲取最新的證據來指導實踐,提高學生分析、解決臨床新問題的能力
三、開展循證醫學的科研活動
在教改過程中,口腔醫學院在研究生的課程中開設循證醫學的專門教學工作,邀請校內校外專家進行循證醫學知識的講座,培養既有廣博知識又有實際臨床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醫學人才。組織研究生進行循證醫學實踐,包括提出問題、檢索證據、評價證據、結合經驗對臨床操作的合理性進行效果評價,在導師指導下完成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
討論: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上世紀后半葉在臨床流行病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臨床醫學基礎學科。循證醫學強調的研究證據主要來自臨床以病人為主的臨床研究。通過可靠的臨床證據,同時根據醫生的臨床經驗,考慮病人的實際意愿,三者結合制訂相應的治療措施。通常講的最佳醫學證據,首先是指綜合若干隨機對照試驗做出的系統評價(systematic review)。如果缺乏相應的系統評價研究結果,那可以采信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的結論。就真實性(validity)和可靠性(reliability)而言,系統評價的偏倚(bias)相對較小。其次是隨機對照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循證醫學模式的興起對醫學教育提出了更深、更廣的要求,也帶來了對于醫學教育模式的根本變化,循證醫學教育(evidence-based medical education. EBME)應運而生。
循證醫學教育提倡的是“終身的、自我導向的學習過程,在此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參與的學生進行有關指導、學習、研究、啟發、實踐。對循證醫學的實踐是循證醫學教育發展的關鍵,也是評價循證醫學教學效果成功與否的指標。當前,不少西方國家已將循證醫學列入了醫生繼續醫學教育的內容,并將其作為制定治療指南的主要依據。作為代表當前醫學教育實踐的學習方向,美國70%以上的醫學院校開辦了循證醫學課程。通過教學教會學生面對臨床上的患者,需要慎重、準確地應用可獲取的最佳臨床研究證據,同時結合個人的專業技能特長和長期實踐經驗,綜合患者的價值觀和自身意愿,將三者完美地結合,制訂出具體、合理的治療方案。
口腔是一門專業技術性強、操作相對獨立的學科?;颊咴诳谇会t院就診時,經常只需單一醫生,首診即能完成全部治療且很少涉及轉診、會診。由于患者對口腔知識的缺乏,口腔醫生對于病人推薦的治療方案往往就是最終的治療方案。因此口腔醫生能否采取合理的治療方法,直接關系到患者的治療效果,這就需要口腔醫生在執業過程中應該有高度的職業責任心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但口腔醫學的臨床證據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臨床技術水平的發展而變化。受科技條件的限制,當前一些看似最佳的證據,可能多年后證明并非正確或最佳。以往的高等口腔醫學傳統的教學方法,重知識傳授、重教科書、重課堂教學,由此培養出來的醫學生的基礎理論和基本訓練雖然可以滿足臨床需要,但創新精神和科研能力明顯不足。由于高校招生數量增加、口腔醫院的診療椅位有限,以及當前的醫療環境限制,口腔醫學生在實習階段能夠實際操作的患者數量相對減少。在較少的實習機會下,要想提高學生的診療水平,就要改變以往的經驗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通過教學改革緩解實習的局限,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循證醫學的核心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技巧和方法,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通過循證醫學的學習,讓口腔醫學生能在畢業之后的醫療工作中發現問題、歸納問題,針對問題尋找答案,給出最佳的治療方案,并實現終身學習,更好的服務于患者,服務于社會。
瀘州醫學院的“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歷來重視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學校教改辦指導下開展的大學生循證醫學科研活動,對以研促學、提高大學生崗位勝任力和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從我國衛生事業的發展趨勢看,對醫學生的要求不再是僅僅掌握口腔醫學專科知識,而是要成為以專業能力為主的,具有創新能力、自學能力的人才。循證醫學教學是醫學教育與臨床實踐有機結合的良好模式,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習慣,形成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保證,將對現代口腔醫學教育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口腔循證醫學作為一門新生學科,人們對其的認識和掌握需要一個過程。循證醫學理論應用于口腔醫學教育同樣存在一些問題。當前大量的高科技口腔材料、設備、技術及新治療方法不斷被引入和投入應用,給臨床醫生提供了更多的幫助和更大的施展平臺,但這些新技術材料的正確使用方法,預后指標等臨床效果尚不明確。目前部分相關病種和新技術可查詢到的高質量的隨機對照文獻較少,許多臨床有效的療法目前尚無可靠的臨床證據作為依據。目前證據的缺乏一方面影響了循證醫學的具體實施,但也給基層醫學院校開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思路。在教學工作中,由于本科生教學時間有限,尚無法在本科教育中進行系統的循證醫學教學,只能在專業課和醫學統計等課程中進行介紹。
四、結語
通過我院的教學改革實踐以及循證醫學的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了他們對口腔醫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和對科研的熱情,培養了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能在日后的獨立口腔臨床工作中自覺運用循證醫學理論,不斷提高自己的醫療水平,使社會和患者受益。
參考文獻:
[1]陶軍,楊天德,劉禹蓮.循證醫學與臨床醫學教育模式的改革[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4,20(9):549-551.
[2]杜曉巖,吳江,李善昌,等.創建口腔醫學教學新模式的實踐與研究[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2,22(5):69-370.
[3]劉建平,陳薇.循證醫學在口腔醫學研究中的應用[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4,32(6):533-536.
[4]鄭家偉,葉晨,徐菱,等.開展口腔循證醫學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討[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1):67-70.
[5]楊燕方,劉海霞,張紅妤,等.PDCA循環管理結合循證醫學教學法在口腔本科生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9):100-101.
[6]張彥聰.運用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培養應用創新型口腔醫學人才[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9):49-50.
[7]陳進,李靜,李幼平.循證醫學教學――高等醫學創新教育實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3,3(4):273-276.
[8]鄭軍,徐江,曾妍.運用循證醫學思維培養高校優秀口腔醫學本科人才[J].中國美容醫學,2014,23(12):1019-1020,1022.
[關鍵詞] 循證醫學;醫院;藥學工作
[中圖分類號] R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12(c)-0168-03
[Abstract] This paper is purpose to discuss about the practice and the significance by utilizing th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o instruct the hospital pharmacy work. It summariz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 the pharmacy work of Henan Provincial Luoyang Orthopedic-Traumatological Hospital, including new drug introduction system,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drug clinical evaluation and pharmac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database construction, and analyzes the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Th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provides a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idea and method for clinical pharmacy service,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ospital pharmacy work. To improve quality of pharmaceutical care, th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should be further explored and researched, and the system and method should be improved.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medicine; Hospital; Pharmacy work
循C醫學是遵循科學證據的臨床醫學。它提倡將臨床醫師個人經驗與客觀科學研究證據相結合,力爭在臨床應用最正確的診斷、最安全有效的治療和最精確的預后[1]。循證醫學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隨著在臨床病學上的應用,其在理論與實踐上都獲得了長足發展,并延伸到醫學范圍內的多個領域。循證醫學是在個人經驗與已知客觀科學依據基礎上做出的醫療決策,結合相關科學證據與患者需求,對患者采取科學方式治療。由此可見,循證醫學的誕生,無疑給醫藥領域帶來了思想革命和實踐革命,它給臨床醫師提出了全新的命題,敦促他們重新審視以個人經驗為主的傳統醫學模式,轉而思考既重視個人臨床經驗又強調采用現有的、最好的研究證據的循證醫學[2]。
近年來,隨著循證醫學的發展,其理念已深入到醫藥衛生各個領域,并在解決各領域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產生了循證護理學、循證藥學、循證口腔醫學等分支學科。20世紀90年代,循證醫學理念被引入藥學領域,催生了循證藥學。藥學領域,特別是醫院藥學領域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正在關注和提倡循證藥學。但是循證藥學應該如何定義?如何將循證醫學與醫院與藥學工作緊密結合從而促進其發展?前景如何?以上問題尚缺乏共識證據。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以下簡稱“我院”)作為全國三級甲等中醫骨傷??漆t院,于2005年開始將循證醫學理論及方法應用到全院的藥學工作中,包括藥品采購、藥品庫房管理、臨床合理用藥、臨床藥學及藥事管理等多個方面,經過十余年的運行實踐,初步獲得一些經驗,取得一定成績?,F報道如下:
1 新藥引進技術評價
所謂新藥,按照國家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新藥審批辦法》規定,是指我國未生產過的藥品。而改變劑型、給藥途徑、增加新的適應證或制成新的復方制劑亦可按新藥管理。對于我院,新藥是指從未在我院使用過的藥品,或因各種原因停用超過一定時間又重新申請在我院使用的藥品。多年來,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飛速發展,新藥品種不斷研發上市,而臨床醫療、科研用藥需求也不斷增加,新藥引進作為醫院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的主要工作之一,涉及臨床科室、藥品庫房管理中心、藥學部等多個部門,可見新藥引進評價工作已成為醫院醫療質量的重要環節,如何做到科學、合理、規范地引進,對滿足臨床及患者需求、提高醫療機構醫療質量和醫院藥學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3-4]。
臨床藥師對新藥的技術評估過程就是循證藥物評價的過程,遵循“公正透明、科學合理、適度控制”原則進行循證藥物評價是藥物遴選的關鍵。我院制訂的“新藥引進程序”明確規定:臨床科室根據臨床治療需要,結合我院實際情況,提出新藥申請。藥學部每季度安排專職臨床藥師負責新藥申請報告的整理,在生產企業提供的相關資料的基礎上,進一步查找文獻,對產品的藥理、藥效、不良反應和藥物經濟學等作技術評估,尤其是與我院已有同類品種(或同成分品種)的對比資料(包括:不良反應、療效、起效時間、依從性、每療程的費用比較、相互作用風險、特色之處、文獻評價等),以幻燈片形式提交至醫院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并在藥事會上向專家匯報、講解。
通過運用循證醫學原則,科學地認識和評價藥物,根據臨床證據對引進新藥進行初審,可以有效減少暗箱操作,使醫生在選擇藥物的問題上本著科學的態度,堅持對癥給藥,有證可循[5-8]。而藥學部在新藥引進評價及管理中始終堅持“合理合法、科學規范”原則,將醫生的臨床經驗與循證證據相結合,使得新藥的引進和評價工作有完整的程序和流程,同時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避免不正當促銷手段的干擾,在新藥評審的過程中盡可能提供客觀的新藥信息;工作中產生的變化多與國家藥事管理法規的修定及國家的“醫改”政策相關,均有理有據,對于初步建立科學合理的新藥引進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我院運用循證醫學理論指導新藥引進、評價的制度,經實踐證明,取得良好效果,為臨床遴選新藥提供了科學、可靠、可行的決策和實施路徑,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技術支持和有力保障。
2 抗菌藥物合理使用評價
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必然導致細菌耐藥性不斷增加,致使抗菌藥物有效性逐漸減弱或喪失[9]。運用循證醫學理論的原則與方法,我院對本機構抗菌藥物臨床使用情況,包括品種、劑型、規格、使用量、使用療程等進行定期、系統調查與應用評價,從而獲取客觀、科學的數據資料,了解和掌握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實際情況和趨勢,進行正確干預與評估,從而及時掌握醫院抗菌藥物的使用動態,找出薄弱之處,并及時將結果在醫院工作網上。
我院藥學部于每月底定期院藥事檢查結果報告、潔凈手術抗菌藥物應用監測結果分析、門診處方監測結果通報、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中藥注射劑專項檢查結果通報、小兒骨傷患者不合理用藥分析等報告,將藥事信息服務常態化、時效化、科學化。將考核結果量化,并與醫師經濟掛鉤,不斷完善量化的指標體系,從而指導臨床改進,最終將合理用藥的經驗歸納到藥事管理的范疇。既有利于控制用藥安全體系的構建,又能提升醫療安全,改進醫療服務質量,改善醫院診療服務流程。
實踐證明,運用循證醫學理論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為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提供制度保障,為臨床醫師用藥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從而最大程度地杜絕“濫用抗菌藥物、無指征用藥”等不合理用藥現象,保證臨床用抗菌藥物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經濟性。
3 藥品臨床應用評價
利用證據評價一些可能出現問題的藥物療法,得到較為明確的結論以促進合理用藥,是循證醫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另一方面,臨床藥師的工作近年來也從單純地考慮臨床藥品應用到開始關注患者用藥問題的綜合方面。隨著循證醫學理念的深入,在臨床藥學工作中利用目前最佳的證據評價藥物才能為臨床提供高質量的藥學服務[10-14]。
目前,我院的臨床藥師自覺運用循證醫學的理論和方法,在藥品臨床應用評價方面的工作內容更加注重藥品臨床應用的綜合證據,主要包括:藥物療效證據的收集、整理;提供用藥咨詢;深入臨床,協助醫生制訂最佳用藥方案;針對安全、有效、經濟對藥品再評價;中醫藥臨床療效再評價體系的建立;中藥注射劑的安全性、合理性應用,門診處方監測,小兒用藥監測等。并及時將評價結果在醫院工作網上,提醒臨床醫師,避免重復再犯。
我院臨床藥學室每月定期對不符合用藥規定的現象進行匯總和。重點對術后預防應用抗菌藥物時間違規、小兒骨傷患者不合理用藥、藥物應用時間過長、中藥注射劑不合理應用等相關內容進行調研、分析,將匯總結果按時,起到臨床合理用藥預警作用。
臨床合理用藥研究是以患者利益為中心的實踐研究,其特點在于臨床實踐性。如何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何保C患者用藥安全、有效、經濟的同時提高合理用藥水平,是運用循證醫學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的重要任務。循證醫學為臨床藥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論依據與方法學依據,運用循證醫學理論和方法所建立的藥物合理使用考評機制,能夠為臨床提供準確的藥物信息,規范醫院藥品管理和臨床用藥行為,提高臨床醫師合理用藥水平,從而保證臨床用藥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與此同時,可以科學、合理地減輕廣大人民群眾藥品使用的經濟負擔,提高患者就醫滿意度,進而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
4 藥學管理信息數據庫的建立
醫院藥學管理信息數據庫的建立,可以提高醫院藥學的管理效益,保障醫院藥學服務質量,提高藥學人員社會競爭力,加速醫藥行業之間及其與政府之間的溝通,從而推動全程化藥學服務的深入實施[15]。顯而易見,在以患者為中心,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為總體目標的藥學服務指導下,醫院藥學信息系統的構建勢在必行。
為方便醫院藥學技術人員的科研、學習,提高工作效率,藥學部結合循證醫學理論的指導原則和方法學,根據本院實際情況,建立具有動態管理功能的藥學管理信息數據庫,包括:藥品不良反應信息數據庫、藥物治療信息數據庫、藥品供應信息數據庫等。其中藥品不良反應信息數據庫能快速收集并及時報道藥品不良反應,使藥師、醫師全面、及時了解不良反應情況,避免同樣藥品、同樣不良反應的重復發生,保護更多人的用藥安全和身體健康。藥品供應信息數據庫的特點是以物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統,圍繞藥品的流動而開展業務。通過此數據庫,可使工作人員及時了解藥品的動態變化,包括入庫、出庫、存貨等,既可以為臨床提供所需藥品,不使藥品供應中斷,又有效減少盲目進貨造成藥品積壓現象,這樣不僅可加快藥品周轉,而且可大大的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督理質量,也更加有利于安全、快速為臨床用藥提供優質服務。
在循證醫學理論指導下構建的藥學管理信息數據庫,極大地增加了臨床藥師對臨床用藥證據的收集、評價和使用,使臨床用藥更趨于“有據可依、有據可查”。
綜上,運用循證醫學理論指導醫院藥學工作,已成為我院藥物治療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循證醫學理論為臨床藥學服務提供科學的方法學,以及最佳的思想決策,對臨床藥學服務質量的提升與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院藥學工作遵循循證醫學的理論和方法學原理,在新藥引進制度、抗菌藥物合理應用、藥物臨床應用評價和藥學管理信息數據庫建設等方面不斷完善制度,探索實踐,不斷提升臨床藥學服務質量,取得了一定成績,也為我院創建“臨床研究型醫院”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16-20]。運用循證醫學的理念和方法學指導醫院臨床藥學工作,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虹,孟璐,淺談循證醫學在構建該院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管理體系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7):71-73.
[2] 李潔.循證醫學在臨床中藥學實踐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22(7):1181-1182.
[3] 嚴小峰,周權.臨床醫師在新藥引進和臨床應用評價中應注意的問題[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7,23(12):816-818.
[4] 李華,張朝利.運用循證藥學原則完善醫院新藥引進工作[J].中國醫藥導報,2007,27(4):130-131.
[5] 肖永紅.我國臨床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現狀與思考[J].中國執業藥師,2011,8(4):86-88.
[6] 詹思延.循證醫學和循證藥學實踐[J].循證藥學,2008,6(3):47-50.
[7] 韓進庭.循證醫學模式在規范用藥與降低細菌耐藥性中的應用[J].中國藥業,2012,21(5):48-49.
[8] 杜廣清,黃愛萍,史錄文.構建抗菌藥物合理使用評價體系[J].醫院藥事,2012,16(12):75-77.
[9] 李潔,張虹.運用循證醫W理論指導抗生素合理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12):165-167.
[10] 王家良,劉鳴.循證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11] 林勇,李彬,袁浩宇,等.應用合理用藥國際指標分析門診處方合理性[J].中國醫藥藥學雜志,2010,30(13):1154.
[12] 丹,張虹.循證藥學對醫院臨床中藥學研究工作的指導作用[J].中國醫院,2016,20(3):68-70.
[13] 張聰.縣級醫院臨床中藥學實踐探索[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2,20(4):363-364.
[14] 張慧芬,汪天林,酈柏平,等.循證醫學在促進中醫藥學發展中的作用[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6,22(8): 546-548.
[15] 李舜,吳瑋.有關藥學服務模式下藥物信息利用和管理的研究[J].西部中醫藥,2015,28(6):56-57.
[16] 黃d.循證藥學在醫院開展的可行性分析[J].醫院前沿,2012,2(4):386-387.
[17] 朱偉,阮新民,陳可翼.正確認識循證醫學在中醫藥學中應用的現狀[J].中醫雜志,2006,56(5):333-335.
[18] 林振禮,陳嚴沽.循證藥學與藥品優化使用[J].中國基礎醫藥,2008,15(Z2):76.
[19] 趙建彬,陳菲菲.從文獻分析看循證藥學的發展現狀[J].中國執業藥師,2013,7(5):35-37.
1 循證醫學核心思想
循證醫學實踐是指在進行系統的研究后,將個人的相關經驗同有的證據相結合。循證醫學核心思想就是在對患者作出醫療保健措施的有關決定時,要充分的利用現有的證據。經驗醫學的療效主要以適度為主,療效指標的適度是在實驗室的檢查結果以及癥狀改善情況的基礎上對治療的效果進行評價。通過研究證實,臨床終點的療效以適度療效為主不具有可靠性。比如,一些有降血壓以及降血糖功效的藥物,但是對于糖尿病與高血壓患者在并發癥的預防方面也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放療有縮小腫瘤的作用,但是在患者生存概率的提升方面不是絕對的。 循證醫學中的證不是從患者本身所取得的癥狀、主訴檢查結果以及體征,而是科學的最佳證據,也就是臨床合理的文獻評估以及研究,同時科學性、重復性以及真實性比較高。醫學的本身就是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主要包含客觀證據與個人經驗,循證醫學應該在醫療實踐的基礎上有據可依,傳統醫療實踐也要有證據的支撐,要做到有證可循,與傳統醫學相比較,循證醫學的不同在于在證據含義的區別,同時在證據獲取方法的途徑上也有很大的區別。權威并不是專家的意見與經驗,最佳的證據也不是不可逆轉的,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證據也在不斷的進行修訂以及完善。
2 公共衛生的循證實踐
循證實踐是通過評價、尋找以及科學所作出的決策,同時也是一個系統的管理過程,循證基本原則在許多的公共衛生實踐中都得到了應用。循證醫學在循證實踐以及基本思想方面,都來源于臨床醫學。但是同公共衛生的大部分活動的主要原則以及許多專業實踐都有著相似之處。循證醫學的主要原則也需要應用到職業病的臨床活動中。比如,在診斷職業病以及分析治療決策時,應該以循證醫學為基礎,重視職業的主要危害以及患者在臨床中的表現,全面系統的評價相關證據[2]。在暴發SARS疫情的初期,醫務人員并沒有意識到其傳播性,以及擴散所帶來的危害。隨著患病人數的增加,才受到了高度的重視。在發生非典時,我國按照SARS疫情的準確報告,分析流行病學的發展趨勢,并且深入研究流行病學的調查結果,制定并且頒發了有關的法規以及決策,這樣才能取得抗SARS疫情的勝利。決策制定的主要科學依據是源于醫療衛生的循證與實踐活動以及對流行病學的研究,進而按照相關資料進行準確的分析。在作出循證衛生的有關決策時要按照現有的最佳證據對公共衛生的基本措施、宏觀衛生的主要政策、醫療以及衛生的管理進行制定。新世紀衛生管理的主要原則是通過高效率工作、最低成本以及良好的質量,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要想實現這一原則,循證決策是必不可少的。對證據進行不斷的評估以及探索,將現有的無效措施不斷的進行淘汰,預防在醫學實踐中出現無效的措施,這樣能使資源得到節省,有助于衛生服務效率以及質量的提高。
3 循證醫學方法以及步驟
1970年以來在公共衛生的領域中出現了META分析,主要是采取統計與合并的方式,綜合分析以及對比研究目的相同但是有不同研究結果的事項[3-4]。RCT屬于前瞻性的一種研究,根據規定好的排除標準以及入選標準,對研究的對象進行相應的選擇,隨機的將研究對象分成對照組以及實驗組,對兩組分別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兩組在環境與條件一致的情況下,再對實驗效應做進一步的觀察,采用客觀的評定標準對兩組患者實驗的結果做出科學系統的評估。主要步驟:將臨床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對有關的證據進行檢索以及收集;對文獻有關的方法、效果以及結論進行評估;與有關的證據以及因素相結合,對患者的處理方法進行詳細的制定;對前四項步驟的效率以及效果進行評估,不斷的完善。
關鍵詞:泌尿系結石;循證醫學;急診
泌尿系結石是臨床常見的急腹癥之一,不同的診治方法,預后也有很大差別。為更加優化、科學地處置這一病癥,2007年5月~2010年5月,我們應用循證醫學方法,對220例泌尿系結石患者進行臨床分析和急診處置,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20例(男170例,女50例)患者,年齡16~49歲,平均32歲。腰腹疼痛209例(95%),下腹墜脹、小便不適66例(30%),腎區叩擊痛187例(85%)。其中腎結石33例,輸尿管結石169例;尿常規檢查220例,陽性率96%。B超檢查210例,陽性率96%;KUB檢查150例,陽性率90%;IVP檢查20例;逆行造影5例;CT檢查7例;血肌酐、尿素氮檢查10例。保守治療(輸液、抗炎、解痙、止痛)220例,ESWL15例,輸尿管彈道碎石44例,開放性手術5例。
1.2循證醫學應用方法 按照循證醫學[1]的基本要求,在診斷上根據本病的發病特點,把癥狀和體征作為第一證據,輔助檢查按照尿常規,B超,腹部平片,造影及CT,MR的順序依次進行。在治療上首選對癥治療、緩解癥狀,然后根據輔助檢查和初期治療效果,選擇下一步的治療措施。
2 結果
按照以上原則,診斷上尿常規 + B超確診率90%;尿常規+B超+腹部平片陽性結石確診率100%,腎盂、輸尿管積水情況得到證實;治療上對結石直徑大于5mm,保守治療效果不佳者,行尿路造影和體外碎石;對疑合并尿路狹窄者行CT、MR檢查;對一過性癥狀,尿常規陽性,B超未發現陽性的微結石患者,定期復查。本組結石確診率90%,保守治療癥狀緩解率95%,ESWL治愈率80%,輸尿管彈道碎石治愈率95%。開放性手術治愈率100%。
3 討論
3.1有利于規范泌尿系結石診療理念 循證醫學作為連接實驗醫學和醫學實踐的有效方法正被廣泛接受。泌尿系結石癥系結石脫落引起腎盂、輸尿管平滑肌痙攣所致。癥狀雖然單純,但診療手段有多種選擇,同時與接診醫師的經驗有很大關系。因此,應用循證醫學理論指導對泌尿系結石的臨床處置, 給臨床醫生提供更加理性的思維方式,診療程序更加系統準確,預防和消除了無效甚至可能有害的醫療活動。
3.2有助于優化泌尿系結石的診療程序 病史、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是準確診斷疾病必要證據。通過循證,可以指導醫生在詢問病史、體格檢查的基礎上,簡化診療程序,優化診療方法,合理利用B超、KUB、尿常規等相關的輔助手段,對疾病作出準確的診斷,本組診斷符合率達98%。
3.3有利于提高泌尿系結石的診療效果 首先是循證醫學充分考慮患者的意見和喜好、強調患者參與診治決策的過程,最大程度地獲得患者的支持與合作,提高依從性。其次是循證醫學把"緩解癥狀,減輕痛苦"作為治療的首選手段,通過詢問病史、體格檢查,本組220例第一時間使用鎮痛和解痙藥物,疼痛迅速緩解,提高了患者下一步檢查和治療的配合能力。
在治療方法上本著由簡到繁的原則,對小于4 mm 的尿路結石采用解痙鎮痛,定期復查等保守療法;大于5 mm 的上尿路結石首選ESWL治療[2],本組病例由于所致的泌尿系結石急診行ESWL15例,治療成功率80%。
對于輸尿管壁段結石,反復發作輸尿管絞痛且部位變化不大的輸尿管結石,對合并輸尿管開口異常、狹窄或合并息肉者輸尿管鏡技術[3]可同時診斷和治療,本組病例行輸尿管鏡彈道碎石44例,治愈率95%。開放性手術主要在以上治療未能解決尿路梗阻時,可作為ESWL或腔道內鏡治療的一種補充,本組5例開放性手術,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魏強.循證醫學的基本概念和由來[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3,24:69-70.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及分組以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我科實習的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員60名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抽簽的方法隨機分為EBM組(n=30)和對照組(n=30)。EBM組接受EBM教學模式,其中男18名,女12名,年齡20~24歲;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其中男17名,女13名,年齡20~24歲。每位學員實習期為6w,由同一教學組老師任教。兩組年齡、性別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EBM組教學步驟如下:(1)學員通過問診了解患者病史、癥狀、個人史及家族史等,通過體格檢查發現陽性體征,總結初步輔助檢查結果,根據上述信息做出初步診斷。(2)要求學員通過查閱資料,尋找有關該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斷依據、治療原則和預后的相關證據。(3)學生和帶教老師共同討論證據的可信度,對證據進行客觀評價,確定最佳證據。然后根據最佳證據結合患者具體情況,確定進一步診治方案。(4)將診治方案應用于患者,觀察患者療效和預后,檢驗方案的合理性和實用性。(5)如果在診治過程中出現新的問題,及時再次查找證據,尋求解決方案。對照組學員采用傳統的老師帶教方式,跟隨帶教老師問診、體格檢查、書寫病程記錄、查房等。
1.3觀察指標和考核方法學員入科后采取統一的腫瘤學理論筆試,實習期結束后再次進行理論考試,總分為100分,由同一老師出題并閱卷。另外,在實習結束后,進行病例分析能力考核,即給出3個病例摘要,要求學生列出初步診斷、診斷依據、診療方案,滿分為100分,采用筆試方法,由同一老師出題并閱卷。采用自制的學員自我評價問卷調查表,對教學效果進行自我評價。同時采用自制教學滿意度調查表進行滿意問卷調查。
1.4統計學方法考試分數以x±s表示,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問卷調查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考核成績兩組入科時理論考試成績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實習結束后,兩組理論考試成績均較入科時顯著提高(P<0.01),但EBM組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習后病例分析能力考核成績,EBM組成績也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實習生自我評價實習結束后,所有學員接受教學自我評價問卷調查,EBM組所有學員及大部分對照組學員均掌握了腫瘤科常見疾病的臨床表現、診斷依據、治療原則和預后,兩組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并且兩組學員均表示通過實習有助于今后工作和學習。而EBM組學員在提升臨床思維能力、提高自學能力、提高文獻檢索能力、提高綜合分析問題能力方面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
2.3教學滿意度所有學員在實習結束后均完成教學滿意度不記名調查,結果發現,EBM組30名學員中,對教學滿意者28人(93.3%),基本滿意2人(6.7%),不滿意0人;對照組30名學員中,對教學評價滿意者22人(73.3%),基本滿意5人(16.7%),不滿意3人(10.0%)。EBM組對教學滿意率較對照組顯著增高(χ2=4.3200,P<0.05)。
3討論
對實習學員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學員跟隨帶教老師,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做,學生看的被動學習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學習興趣,嚴重影響著教學質量。尤其是腫瘤患者起病隱匿,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明確,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診斷較為困難,治療方法因人而異,往往需要具備多學科的相關知識。帶教老師往往感到不好教,學員也不掌握。EBM模式強調學習方法的培養和終身學習的觀念,改變了傳統教學的思想和模式,從傳授知識轉變為教會學生學習知識,徹底改變目前學生學習的被動局面,促使醫學生從終結性教育轉變為終身教育。目前,國內有報道將EBM理念應用于腫瘤科的教學中,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提高參與意識、提高信息獲取能力、增強臨床實踐能力。本研究將EBM教學模式應用于腫瘤科本科實習生,結果發現EBM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能夠提高學生理論考核成績以及病例分析能力,同時提高了學員臨床思維能力、自學能力、文獻檢索能力、綜合分析問題能力,有助于學員今后的工作和學習??梢奅BM教學模式在腫瘤科本科實習生中應用效果顯著。
本研究采用的EBM教學模式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五步教學法,即提出問題、尋找證據、證據評價、臨床應用及效果分析,符合EBM思維方式。我們體會,采用EBM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親身參與到診治方案的制定和實施中,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每一個病例。通過搜集多中心、大規模、隨機對照和前瞻性研究獲得的證據,可以豐富臨床經驗,掌握文獻檢索方法,了解某種疾病的診治進展,開闊了視野。值得一提的是,EBM組學員中有12名學員撰寫了醫學綜述類或病例報告類論文。這在以往本科實習生中是少見的。
EBM教學模式的實施首先要提供學員查閱文獻的便利條件,我院為學員提供了便利的網絡資源,開設了中國知網、維普資訊、萬方數據庫等中文免費全文鏈接,以及MEDLINE、PubMed等外文文獻檢索鏈接。其次要對證據的可信性和科學性進行判斷和評價。所有證據應來源于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并且要注重研究的質量、設計、偏倚、樣本、個數和結果是許多標準考慮的因素。此時,帶教老師要協助學員對證據的可信度和權威性進行把關。另外,在疾病的診治過程中,要對出現的新問題再次尋找證據,用EBM的證據解決問題。通過不斷地尋找證據并進行總結,提高了學員對疾病的認識程度。
【關鍵詞】循證醫學;PBL教學模式;兒科;臨床教學
【中圖分類號】R4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3-0328-02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定義為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好研究依據,結合醫生的個人專業技能和多年臨床經驗,考慮病人的價值和愿望,將三者完美地結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療措施[1]。其核心是:醫療決策盡量以客觀研究結果為依據來開具處方,制定其資料方案。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 Based Lerning,PBL)是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Mcmaster)大學醫學院首創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是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式教育,其特點是打破學科界限、圍繞問題展開討論,塑造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培養創新能力、提高獲取知識和有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教學目標[2~3]。近年來,已陸續有不少有關循證醫學及PBL教學模式應用于教學研究的報道,但將二者同時引入兒科實習教學中的研究報道并不多。本文旨在通過對兩種教學模式運用后教學效果的評價以期找到一種全新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以適應“教會學生學習,使之成為一種終身受用的行為習慣”的現代醫學教育理念[4]。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對照組:進入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兒科實習的2004級臨床醫學本科生41名。研究組:2005級臨床醫學本科生43名。
兩組在年齡、性別及教學課程、學時等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按照傳統的常規實習方法,即每個實習生由教師帶領對新收病人進行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及病歷書寫,對在床病人進行每日查房,向實習生講述患者臨床特征、診斷、治療及預后等。研究組:教師選取4~6個典型病例,針對每個病例按下列步驟進行教學:①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臨床病例提出所要解決的問題;②學生針對問題查閱教材、文獻、網絡資料,收集總結相關資料;③教師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資料進行真實性和臨床實用性的評價;④學生將資料與患者的個體因素結合做出醫療決策,教師點評小結后予以實施;⑤教師及學生共同對整個醫療過程進行總體評價。
實習結束后,對兩組實習生進行基礎理論、實踐技能考試,對兩組實習生進行不記名教學效果評價問卷調查;對研究組實習生進行自我評價問卷調查。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技術資料已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以(х±s)表示,均數比較為х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實習生兒科理論考試、實踐技能考試成績比較,見表1。
2.2 兩組實習生對兒科授課教師教學效果評價比較,見表2。
2.3 研究組實習生自我評價問卷調查結果,見表3。
表3表明,88.25%的實習生認為新型教學模式對自己很有幫助,能提高自己的文獻檢索能力、醫學知識更新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及醫患溝通能力,能擴大視野、啟迪思考、提高綜合素質,受益匪淺。
3 討論
21世紀是醫學高速發展的時期,為培養適應新世紀發展所需的醫學人才,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過程中的地位、關系、作用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意味著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5]以適應這種變化。兒科患者年齡小、起病急、病情變化多、發展快,且患兒往往不能自訴病情、不能很好配合體格檢查,這給臨床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會不同程度地干擾醫生的正常思路,以致影響疾病的治療,故兒科學的臨床教學有其自身的系統性合特殊性,更迫切需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以適應高質量、高素質醫學人才培養的需要。
以學科為基礎、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的單向、灌輸式傳統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行為是有限的,而提高參加者主動性和提供參加者實際操作機會的教學方式可有效地改進臨床醫生的實踐行為[6];PBL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討論式教學方法,EBM教學模式是教授學生如何學習或獲取知識,吸收最客觀、最合理的證據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方法。在臨床教學中開展EBM及PBL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從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出發,提出自己所面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問題為基礎,迅速、快捷的查閱資料、評價證據,獲取高質量的最佳臨床證據,最終通過討論、結合臨床實際綜合分析應用于臨床實踐、解決臨床實際問題。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后的“勞動成果”極大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了學習的成就感,將“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使學生由知識記憶向思維能力轉變,將“得魚”轉變為“求漁”;另外,這種教學模式由理論向綜合臨床能力轉變,“知書”變為“獲術”。
另外,該種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變知識培養為人才培養、傳播知識為技能訓練、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電式”教育為終身教育[7]。如何將最好、最新、最有科學根據的循證醫學的證據傳授給學生們,使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學習和掌握先進的醫學理論知識是臨床教學實踐面臨的重要課題,值得教師們做更加深入的探索。
參考文獻
[1] Sackett D L, Richardson W S, Rosenberg W, et al. Evidence-based medicine: 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BM[M]. New York: Churchill Livingstone,1997:788
[2] Allen KI, More FG.Chinical simulation and foundation skliis: an integrated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teaching[J].J Dent Educ,2004,68(4):468-474
[3] 梁宏軍,吳多芬,李小輝,等.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模式在內科學消化系統疾病整合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6,26(3):69-76
[4] 李勇,眭道順,廖夢怡.皮膚科臨床教學中PBL教學模式探討[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8,4(22):124-125
[5] 張繪宇,張雅潔,龍捷,等.病理學教學改革的探討與實踐[J].中華教育學雜志,2008,28(3):49-106
[6] Davis D, O' Brlen M A, Freernantle N, et, al. Impact of formal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J], JAMA, 1999,282(9):867-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