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育率的影響范文

    生育率的影響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育率的影響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育率的影響

    第1篇:生育率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語言焦慮; 高中英語; 影響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2-0238-01

    1.語言焦慮的概念

    外語學習焦慮是由語言學習過程的獨特性引起的。它是學習者在外語交流中產生的關于學習者的自我感知覺、信念、感覺和行為的一種情節。自20世紀五六十年代,關于焦慮與學業成就之間的關系的研究開始大量涌現。如Spielberger(1966)的研究表明,20%以上的學生因為高焦慮導致學習失敗而被迫輟學,而在低焦慮的學生中,因學習失敗而輟學者卻只有6%。Chastian(1975)針對美國大學生進行過一次焦慮測驗,結果顯示焦慮程度和學生的期末成績成負相關。英語學習中的焦慮主要指學習者需要用英語進行表達時所產生的恐懼或不安心理。焦慮的產生與人們所感受到的對其自我或自尊的威脅有關,英語學習正是一個充滿自我威脅與挑戰因素,存在容易引起焦慮的特殊情境:操作一種新的語言容易出錯,并且這種活動過程通常暴露在他人評價之下,因此學習者常處于擔心遭到否定的困憂之中。英語學習焦慮就是由外語學習中自我威脅引起的各種不愉快情感反應和心理不適的集合。學習任務難度太大,擔心出錯或否定評價均可導致焦慮。焦慮給語言學習造成惡性循環,導致緊張和害怕,從而進一步增加了焦慮的可能性。

    2.表現形式

    有的人臉紅心跳,有的人渾身冒汗,更有甚者全身發抖甚至說話結巴,詞不達意。有的人大小便頻率增加,皮膚或手心出汗,面色木然或蒼白,有的坐臥不寧,惶惶不安。Arnold(1996:66)書中總結出的語言焦慮跡象大體有四類: 回避:如"忘記"答案,裝出粗心的樣子,遲到,早退等。身體動作:如扭動,玩弄頭物或衣物,抖動身體等。身體不適應癥狀:如抱怨頭痛,肌肉抽動,身體部位有莫名的疼痛等。其他跡象:如用功過度,有完美主義思想,回避社交,不感正視他人,有敵意等。

    3.產生的原因

    來自家長、老師、考試的壓力再加上急于求成的心態都會使學生產生焦慮的情緒。如果壓力適中,就會起積極作用,但壓力過大,又會轉化為消極作用。因此,老師一方面讓學生明白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要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外語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另一方面也應該讓他們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使他們能動起來,而不是無所事事。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習的動力又可減少情感障礙,對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學習任務,我們應該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趨利避害,盡可能地抑制焦慮在語言學習中的消極作用,同時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因為有些研究者發現一定程度的焦慮有助于學習,那就是焦慮的積極作用。比如由于競賽和競爭意識而引發的適度焦慮,有時能激發人的潛能。與"不思進取"的平靜比起來,這時的焦慮可能是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4.應對措施

    4.1 建立融洽師生關系。古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師生關系好了,距離接近了,師生之間溝通與交流暢通無阻,課堂環境輕松愉快。輕松愉快的氣氛是的師生雙雙的教與學達到理想的最佳效果。良好的師生關系,輕松的課堂氣氛是英語課降低焦慮提高效率的一個前提條件。

    4.2 建立模糊容忍度。心靈主義者認為:錯誤是走向完全的路標,人很難不犯錯誤,應予容忍,不加以糾正,在以后的學習中自然會得以更正。外語學習是一種"模糊情境",學習者面臨不熟悉的語言體系和文化背景,因而交際中有大量非結構、隨機應變的因素和難以確切把握的信息暗示,這種模糊情境常被視為威脅并引起心理不適。目前"學以致用"的交際性英語教學要求要求我們轉變方法,重交際輕語法,幫助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調整,包括克服害怕出錯、羞與交往的心理、對否定評價的"脫敏",減低監察意識和提高模糊容忍度。但是對于那些影響交際表達和反復出現的錯誤,還是應當適時而又適當地給予糾正的。

    4.3 合作學習減少學習焦慮感。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為形式,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共同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一種教學策略。它是學習者的樂于接受的一種學習方式,能大大降低學習者的焦慮感,這是因為在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習者都是小組的一員,每個人有一種歸屬感,學習者受到關注和受到評價的范圍擴散,因而被評價的焦慮感降低了。同時在合作學習中,學習者在向全班同學表達看法之前,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問題,并且有機會和小組成員相互交流看法,獲得及時反饋并進行必要的更正,因此犯錯誤的機率降低了,成功的可能性增大,焦慮感也隨之降低。

    5.結語

    語言焦慮作為一種心理學概念,被認為是影響高中學生英語學習的最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本文解釋了基本概念、表現形式、產生語言及應對措施,對高中學生英語學習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Arnold,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58-67, 226-244.

    [2] Stern, H.H. Issues and Options in Teaching[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3] 郭書彩.外語課堂合作學習中的情感與認知因素[J].國外外語教學,2002:19-22.

    [4] 黃珉珉.現代心理學全書[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6,56.

    [5] 黃萍.發揮情感因素在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J].廣西大學梧州分校學報,2000,(4).

    [6] 劉建達.論外語學習中的情感過濾[J].山東外語教學,1996,(4).

    第2篇:生育率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焦慮;英語學習;積極作用

    著名教育家贊科夫指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就能發揮高度的作用。”在英語學習中,情感因素的研究價值不亞于認識因素的價值,這是一個不言自明的現象。焦慮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情感因素之一,我們每個人都有焦慮的體驗。焦慮被認為可能是最妨礙學習過程的情感因素,因為它與不安、失意、自我懷疑、憂慮、緊張甚至絕望等不良感覺有關。(Arnold,1999:8)美國教育家布魯姆說過:“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或恐懼的學生學習的更輕松、迅速。”(張曉燕,2001)但一些研究指出:在小學階段,焦慮一般抑制了學生的學業成績;而到了中學階段,焦慮的積極作用往往超過了它的破壞作用,在焦慮水平增加或學業成就的下降之間出現負相關;到了大學階段,焦慮與學業成就普遍為弱的負相關或零相關,或者為他們的正相關所取代了,從這一研究成果我們不難看出焦慮對學習的影響與認識水平有一定的關系。

    英語學習中的焦慮主要指學習者需要用英語進行表達時所產生的恐懼或不安心理。焦慮的產生與人們所感受到的對其自我或自尊的威脅有關,英語學習正是一個充滿自我威脅與挑戰因素,存在容易引起焦慮的特殊情境:操作一種新的語言容易出錯,并且這種活動過程通常暴露在他人評價之下,因此學習者常處于擔心遭到否定的困憂之中。英語學習焦慮就是由外語學習中自我威脅引起的各種不愉快情感反應和心理不適的集合。學習任務難度太大,擔心出錯或否定評價均可導致焦慮。焦慮給語言學習造成惡性循環,導致緊張和害怕,從而進一步增加了焦慮的可能性。那么焦慮的表現形式和分類是如何的呢?

    焦慮的表現形式因人而不同:有的人臉紅心跳,有的人渾身冒汗,更有甚者全身發抖甚至說話結巴,詞不達意。有的人大小便頻率增加,皮膚或手心出汗,面色木然或蒼白,有的坐臥不寧,惶惶不安。

    Arnold(1996:66)書中總結出的語言焦慮跡象大體有四類:① 回避(如“忘記”答案,裝出粗心的樣子,遲到,早退等)。②身體動作(如扭動,玩弄頭物或衣物,抖動身體等)。③身體不適應癥狀(如抱怨頭痛,肌肉抽動,身體部位有莫名的疼痛等)。④其他跡象(如用功過度,有完美主義思想,回避社交,不感正視他人,有敵意等)。

    從辯證法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應從正反方面看:焦慮除了類型有別外還應該有一個程度問題,盡管焦慮的程度難以確定,但在學習一種新的語言前都一定的焦慮,擔心學習不好的心理有時能產生更大的動力。焦慮感過多或過少都可能成為阻礙英語學習獲得成功的因素。所以對焦慮的認識不應該只停留在它的不利方面。

    來自家長、老師、考試的壓力再加上急于求成的心態都會使學生產生焦慮的情緒。如果壓力適中,就會起積極作用,但壓力過大,又會轉化為消極作用。因此,老師一方面讓學生明白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要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外語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另一方面也應該讓他們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使他們能動起來,而不是無所事事。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習的動力又可減少情感障礙,對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學習任務,我們應該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趨利避害,盡可能地抑制焦慮在語言學習中的消極作用,同時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因為有些研究者發現一定程度的焦慮有助于學習,那就是焦慮的積極作用。比如由于競賽和競爭意識而引發的適度焦慮,有時能激發人的潛能。與“不思進取”的平靜比起來,這時的焦慮可能是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筆者在實踐教學中在針對焦慮問題的處理上提出了幾點建議和設想。

    1.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創設輕松的課堂氣氛

    古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師生關系好了,距離接近了,師生之間溝通與交流暢通無阻,課堂環境輕松愉快。輕松愉快的氣氛是的師生雙雙的教與學達到理想的最佳效果。良好的師生關系,輕松的課堂氣氛是英語課降低焦慮提高效率的一個前提條件。

    2.不糾錯或少糾錯,幫助學生建立模糊容忍度

    心靈主義者認為:錯誤是走向完全的路標,人很難不犯錯誤,應予容忍,不加以糾正,在以后的學習中自然會得以更正。外語學習是一種“模糊情境”,學習者面臨不熟悉的語言體系和文化背景,因而交際中有大量非結構、隨機應變的因素和難以確切把握的信息暗示,這種模糊情境常被視為威脅并引起心理不適。目前“學以致用”的交際性英語教學要求要求我們轉變方法,重交際輕語法,幫助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調整,包括克服害怕出錯、羞與交往的心理、對否定評價的“脫敏”,減低監察意識和提高模糊容忍度。

    但是對于那些影響交際表達和反復出現的錯誤,還是應當適時而又適當地給予糾正的。

    ⒊以合作學習的形式減少學習者的焦慮感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為形式,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共同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一種教學策略。它是學習者的樂于接受的一種學習方式,能大大降低學習者的焦慮感,這是因為在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習者都是小組的一員,每個人有一種歸屬感,學習者受到關注和受到評價的范圍擴散,因而被評價的焦慮感降低了。同時在合作學習中,學習者在向全班同學表達看法之前,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問題,并且有機會和小組成員相互交流看法,獲得及時反饋并進行必要的更正,因此犯錯誤的機率降低了,成功的可能性增大,焦慮感也隨之降低。

    【參考文獻】

    [1]Arnold,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58-67, 226-244.

    [2]Stern, H.H. Issues and Options in Teaching[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3]郭書彩.外語課堂合作學習中的情感與認知因素[J].國外外語教學,2002:19-22.

    [4]黃珉珉.現代心理學全書[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6,56.

    [5]黃  萍.發揮情感因素在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J].廣西大學梧州分校學報,2000,(4).

    [6]劉建達.論外語學習中的情感過濾[J].山東外語教學,1996,(4).

    [7]劉學惠.我國中學生外語學習焦慮的調查和分析[J].中小學生英語教學與研究,1989,(5):8-12.

    第3篇:生育率的影響范文

    本文所闡述的生態式綠色教育,是從狹義綠色教育中的生態綠色而來。生態,通常是指生物的生活狀態。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生態式綠色教育,是指以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為載體,而開展的有目的,能夠影響幼兒認知、情感和性格等方面發展的活動。

    生態式綠色教育與課程整合的意義

    理論意義 《綱要》中大力提倡環境教育是非常有現實針對性和長遠發展意義的。因此,我們從適應幼兒多樣化發展的需求出發,以幼兒健康、自主、和諧發展為目標,構建開放型的生態式綠色教育體系,并科學地與幼兒園現有課程的整合。使我們的幼兒教育不僅要關注那些有目的性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為其提供優厚的健康、綠色、生態的物質與精神環境,及體驗實踐平臺。

    實際意義 以綠色生態式教育為載體,打破各領域間的界限,打破師幼相處模式間的界限,將創建的綠色生態課程有機地與各領域融合。生態式綠色教育與課程整合既要體現多領域之間互動作用,也要體現知識之間、知識與主體之間、人與環境之間、人際之間的互動,建立一種生態關系,使之成為緊密聯系的有機整體。

    生態式綠色教育與課程整合構建策略

    生態式綠色教育與目標的整合 通過對《綱要》的解讀,發現生態式綠色教育不H要關注幼兒知識的獲得、技能的形成,還要關注其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教師可以事先按照不同年齡階段、不同領域目標來,收集整理一些蘊含生態式綠色教育內容的資源。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利用這些資源來完成預期的教育教學目標,讓生態式綠色教育有機整合在各領域教學活動中來。

    生態式綠色教育與課程實施的整合 一是與課程導入的整合。綠色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由此而來的活動也數不勝數。有時候幼兒的一個發現,如季節的變化、動物的遷徙、飼養動植物死亡、隨地亂丟的垃圾,甚至霧霾的天氣,都能夠引發幼兒的發問與探索。幼兒的好奇就是他們的需求,幼兒教師要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機,對幼兒實施教育。二是與課程操作材料的整合。讓活動材料有意思、探索性高并能滿足不同需求,是每位幼兒教師致力研究的問題。完成同樣目標的材料是因人而異的,就看幼兒教師怎樣選擇,而綠色恰恰是非常容易滲透在教學活動的材料中。科學領域的排序活動,方案中是用物品進行排序,幼兒教師就可以隨機改變,選擇用小動物、小植物來進行排序。或者分類活動中,方案是食物的分類,幼兒教師就可以選擇用動植物的分類、季節的分類或者垃圾的分類等等。這樣無形的綠色教育就滲透在教育活動材料之中了。三是與課程內容的整合。首先,幼兒教師可以抓住簡短的導入環節。一個綠色的行為、一個綠色的謎語、一段季節的講述等等,這些數不勝數的方式來完成想要達到的綠色教育內容。其次,在教育活動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利用同樣的目標以不一樣的手段來實現。如語言教育活動,幼兒教師可以收集一些關于綠色教育的故事、繪本、兒歌,再以分析就能變成一個優秀的語言教育活動。再次,在教育活動的結束環節,幼兒教師用簡短而精煉的總結來達到預想的綠色教育效果。最后,教育活動的延伸環節也可以充滿著綠色教育。如教學活動中用到的圖片、畫作,可以裝訂成冊,變成自制圖書,既可以幫助幼兒回憶所學知識又可以變廢為寶。

    生態式綠色教育與主題活動的整合 一是導入式主題活動。主題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分部,也是體現課程整合的一個載體。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主題活動,幼兒獲得較全面的發展。有時預先設計的主題活動會因為幼兒的某一個興趣點而改變,從而生成另一個主題活動。各種方式的主題活動內容有機整合,既能滿足對幼兒進行生態式綠色教育,又發揮課程的整體效應。二是主線式主題活動。生態式綠色教育內容貫穿主題活動始終,并融入在各領域活動內,使得幼兒獲得全面的發展。

    生態式綠色教育與家園共育的整合 一是協同家園教育理念。家園共育是當今幼兒教育的大趨勢,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最好形式。幼兒教師應主動向家長宣傳生態式綠色教育的理念、內容等,使得家長了解、認同并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也可以以網絡的形式定期向家長傳播綠色育兒理念、種植管理活動方法、飼養小動物方法等等。倡導家長和幼兒一起實行綠色的生活方式等。二是多形式家園共育。幼兒園的家園活動形式多樣,家委會、家長開放日等活動,向家長展示生態式綠色教育內容,讓家長了解生態式綠色教育。家園同樂,親子游戲等活動,讓家長走進幼兒園,親子參與到活動中,在增進親子情感的同時也讓家長親身體驗到生態式綠色教育的魅力與意義。

    第4篇:生育率的影響范文

    我們知道,在教育過程中,老師的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學生。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已成為廣大教師所熱衷的教學方法。因此,英語教學的重點不再是“我們應該教些什么”,而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學生能干什么”,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我仔細研究,總結出一些關于此方面的經驗,具體如下:

    一、面向全體,把課堂還給學生。

    學生在課堂中不只是傾聽者、接受者、被訓練者,還是作為一個主動參與者、實驗者、探索者加入進來的。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成為課堂活動中的真正一員,是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關鍵。因此指導學生采用研究性學習方法, 通過開展小組活動,積極合作,相互學習,由學生自己動手、動腦來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一切可利用的渠道查找、制作并講解自己的研究成果或作品。通過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創設情景,“授之以漁”,讓學生自主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英語積極性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并且進一步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在這樣一個和諧民主的氛圍里,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二、關注過程,讓學生學會思考。

    沒有思考的課堂,學生的主體意識就不能真正覺醒。因此,我們不能只將目光放在結果上,更不該越俎代庖。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明察他們的學習感情狀態,給他們以思考的時間和機會,鼓勵他們主動發現,積極思索,大膽質疑,深入研討,理性辨析。新版的英語教材內容新穎,與時代聯系緊密、涉及面廣,有人物傳記、風景介紹、生物科學、戲劇小說等人文科學氛圍濃厚。另一方面,由于學生注意力保持短暫,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中常用的有“表演法”、“競賽法”、“游戲法”、“故事法”等。例如為了減輕學生開口說的心理壓力,不搞每錯必糾。經常采用競賽法和游戲,讓學生分為幾個小組,以搶答的形式引進競爭機制,比賽的內容包括搶答單詞、用詞造句、即興翻譯、快速反應等,然后累計各組的分數,對得分最高的一組做出表揚和獎勵。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符合學生爭強上進的心理特征,學生學習積極性自然會提高。學生在堂課里學到與他人合作與分享的意識,使他們受益終身。

    三、情感教學, 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現代師生之間具備的不應僅僅只是師生關系,同時應具有朋友的雙重關系,教師通過言傳身教,給學生樹立人格榜樣,學生就會崇拜他,會樂于與之交往。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就會對之所教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具備發現學生閃光點的素質,一個善意的點頭、一個友好的微笑、一句微不足道的夸獎等都有可能拯救幫助一個學生,我們應盡可能讓他們有種成功的體驗。反之,則有可能會扼殺一個學生的前途。因此,應多方面完善提高自我,從而加強教師的親和力,增進師生彼此間的了解與溝通,才能充分發揮情感教學的優勢。教學活動更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根據一定的要求,在有計劃、有目的指導或引導下,通過學生積極的思維,主動的學習,消化舊知識,探索新知識。

    四、堅持學生為主體,不能忽略了老師的主導作用。

    有時學生自主學習陷入困境,對新知識深層次的理解及拓展更是束手無策,這時就需要教師的主導。不能完全依靠于學生。否則教學就會形成脫軌。與此同時,有的教師過分信任學生,學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什么時候完成就什么時候完成,這樣學生能力不但沒有形成,而且會造成部分懶惰學生厭學,最終棄學。

    教師首先要明白自己到底要指導學生什么,不是知識,而是方法。所以教師要研究教材,研究教材到底想讓學生明白什么,學到什么,學生能學到什么,怎樣與社會實踐聯系起來。而且教師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景中完成教學計劃,教學目標。其次,教師應作一個組織者。組織學生如何理解教材,組織學生如何有序地學習,并且幫助同學們創設、營造和維持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積極的學習氛圍,組織好學生不斷提出新問題,分析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再次,教師應做一個激勵者。無論任何一個孩子,無論任何一個孩子的思考都是珍貴的。雖然在有些時候,他們的思維還有些偏差和錯誤。這樣我們老師要給予指導,不要“看不起”,不要大加批評,要給予極大的鼓勵,對于學生的點滴進步都應給予充分的肯定、表揚,學生會從中獲得力量,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最后,英語課堂要靈活多樣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

    第5篇:生育率的影響范文

    教育部辦公廳2007年《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其中規定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打下較扎實的語言基礎,掌握良好的語言學習方法,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使他們具有較強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以適應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由此可見,《課程要求》把“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按照《課程要求》,各高校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在這樣的改革中,自主學習能力強、效率高的學生就能夠充分利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條件,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反之,自主學習能力差,效率低的學生則會茫然失措,浪費許多自主學習的時間。在這種趨勢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效率就顯得格外重要。

    為調查研究在校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情況,本文作者選擇了上海海關學院非英語專業二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對他們在第三個學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調查訪問,從而分析影響他們自主學習效率的關鍵要素,以期為以后的教學實踐提供有益的啟發。

    自主學習能力及相關研究

    在西方國家的語言教學領域中,自主學習已經成了研究和教學活動的主流之一。Page(1992)指出:外語教學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活動,相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學會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同時,學生也應該學會積極主動滴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并對自己的學習活動負責。

    在教學領域,有一種觀點認為自主學習只是一種與西方的參與民主和自我實現等觀點有密切聯系的產物,所以自主學習作為一種教育目標不適合非西方國家的學生。Bonson (2001)指出:自主學習模式是否適用亞洲學生的觀點是源于亞洲文化是一種集體文化,在此文化領域中,學生更愿意尊重權利和權威。與此相反,Littlewood (1999)指出:自主學習不僅僅是一種西方文化的產物。

    Brown(2000)認為,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效率取決于學習者是否能夠分析自身的語言學習需求,確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為達到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材料及學習方式、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運用學習策略獨立學習并對自己的進步做出評價。

    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的教育思想在給予學習者較大自的同時也附帶更大的責任。為了充分履行他們的權力,學習者應該具備以下幾方面的能力(Sheerin,1997),對自己的學習負責:1.制訂并在必要的情況下調整學習目標的能力;2.判斷學習材料和學習活動是否符合學習目標的能力; 3.選擇學習材料和學習內容的能力;4.選擇或自我設計學習活動方式并執行學習活動的能力;5.與教師或其他學習者進行協商的能力;6.監控學習活動實施情況的能力;7.調整態度、動機等情感因素的能力;8.評估學習結果的能力。

    研究方法

    調查對象

    本文作者于2013年9月對本校的非英語專業的二年級學生共6個班180人進行了調查。他們分布在海關管理、國際商務、物流、法律、稅務五個專業方向。選擇他們作為研究對象是因為這些學生已經完成了兩個多學期的大學英語學習任務,其學習活動會比較豐富,采用的學習方法及策略會更多,自主性學習能力也會有更全面的體現。該調查更發放問卷180份,收回有效問卷165份,有效率為91%。

    調查方法

    為全面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本人采用了問卷和個別訪談的方式。問卷內容包括:英語學習活動的主要目標、內容、方法、計劃及自我評估效果等。根據問卷調查反映的情況,本人又抽取了成績具有顯著差異的10名學生進行訪談。

    調查結果與分析

    根據以上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進行分析,可以發現:

    1.學習目標的制定:學生們普遍都有自己明確的學習目標,只有10%的問卷回答學習者對英語學習的目的不是很明確。但是82%的學生沒有詳細的計劃或者時間表,除了教師布置的作業,幾乎沒有學生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有的只是粗略的時間安排。盡管有些學生為某一活動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如單詞記憶活動、閱讀理解練習和閱讀英文報紙雜志,但經常半途而廢,中途放棄,因為這些活動不是迫在眉睫的,沒有教師的監督,經常是時斷時續。

    2.學習材料和學習方法的選擇。學生們普遍對學習材料比較滿意(91%),認為可以選擇的學習材料很多,非常豐富。但多數學生(86%)對學習策略表示出陌生感,對學習策略缺乏了解。在口語練習中,幾乎沒有學生采用交際法學習策略。在寫作學習中,沒有學生采用有效的寫作提高策略。

    3.選擇或自我設計學習活動方式并執行學習活動的能力。從調查來看,76%的同學喜歡單槍匹馬,單獨學習。有65%的學生喜歡團隊合作,小組學習。大多數同學(81%)能積極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只有17%的學生喜歡推托責任,或者把主要任務放在小組長身上。

    4.與教師或其他學習者進行協商的能力。大多數同學(92%)不喜歡有問題就問老師,他們寧愿自己解決,即使對活動有很大的疑問,也不肯求助老師。倒是87%的同學選擇跟同學進行合作。

    5.調整態度、動機等情感因素的能力。76%的學生在達到學習目標或者學習有進步時,會適當地獎勵自己;當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也會暗暗鼓勵自己不要泄氣。89%的同學會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毅力,并調節負面情緒。

    6.評估學習結果的能力。大多數同學(90%)選擇以期中、期末考試作為衡量自己英語學習效果的標準;而且他們覺得老師對他們任務或者項目的肯定就是最好的衡量;也有87%的學生把同學的評價看作任務完成情況的衡量指標;同時,只有10%的同學會全面衡量自己在口語、書面寫作及閱讀有效性方面的變化。

    結論

    通過本人對海關學校調查統計結果和部分同學的訪談分析,對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情況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根據分析結果,在大學英語學習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沒有能夠很好的發揮。可以看出,從學生層面,影響學生自主學習效率的主要因素不是對學習需求的分析或者對學習目標的制定,也不是學習材料的選擇,而是學生們的學習方法或途徑,或者說是有效的學習策略(李英梅,2006)。他們的學習方法不夠科學有效,缺乏計劃性和規律性;雖然選擇了一定的材料來學習,但缺乏有效的具有針對性的策略,這從一定側面給我們的教學工作提出了問題:應該如何引導學生實施高效的自主學習活動?

    自主學習并不能簡單等同沒有教師引導的獨立學習。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學習如何與其他人合作解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該積極參與學習目標的制定、學習成績的評估等過程,要多通過課堂活動和學習小組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也就是說學生應該做好自主學習模式的準備;同時,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學習計劃的制定者和學生成績的評估者。從學校層面,在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時候,應該以是否能最充分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為教學衡量標準;充分理解學生的背景和需求,逐步完善學校自我學習中心的資源配置,創造有利的學習環境;同時形成有效的獎勵標準,對那些花大量時間給予學生指導的老師給予積極的評價并進行獎勵;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校老師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效率及能力。

    [參考文獻]

    [1]Bonson.P. 2001.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London. UK: Longman.

    [2]Littlewood.W. 2000 “Do Asian Students Really Want to Listen and Obey”. ELT. Journal.

    [3]徐錦芬.彭仁仲。吳衛平。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調查與分析。《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

    第6篇:生育率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自主性;英語;城區;鄉村

    新課標對課堂45分鐘的要求更高了,就是說我們要講究課堂教學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但不得不承認有時結果并不十分理想,再加上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上等生并非吃得飽,后進生可能消化不良。所以,有時加強課后學習很有必要,如果說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主陣地,那么課外的學習就是對課堂教學效率的鞏固和延伸。

    一、原因

    從總體上來說,鄉村學校的學生總體水平質量明顯低于城市。

    主要原因是:

    1.教師業務素質方面

    鄉村地區教師業務素質相對比較薄弱。主要是因為:

    (1)非專業培訓的教師比較多。

    (2)教師的知識結構貧乏。不少地區的英語教師在傳統的封閉式教學模式中閉門造車。

    (3)教師隊伍老齡化。特別是邊緣地區教師缺少接受新事物的激情,有時老師接受速度更比不上學生的速度。

    2.學生方面

    (1)整個學習環境氛圍不夠強烈。不難發現越是好的學校、公民素質高的地方,學習的方法也更先進、興趣更濃厚、競爭更強。越是比較落后的地方,教育越是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和投入。改善這點是一個長時間的自我完善過程。

    (2)第二是學生視野不夠開闊,特別是邊遠地區。比如,就作者經驗,跟農村里的孩子將“KFC”或者“PIZZA”一類的單詞,他們難以理解,也沒興趣記住,所以課堂效果就比較差。但相對于城市孩子來說,根本不用課堂時間傳授,他們直接從社會上得來的信息就知道是肯德基、比薩餅。

    (3)學生自我認識不夠。比如,學生對“讀書”一詞還是傳統觀念:為父母讀書,為別人讀書。不明白當今社會的競爭有多大、有多激烈。現在的每一天的學習都是為以后自己的立足多爭一席之地。因此,他們缺乏興趣、態度不端正、沒有遠見,猶如井底之蛙。這種現象越是小的地方就越是明顯。

    二、意見和建議

    1.合理地引進和吸收了英語教學的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

    2.把握新課標的精神實質的關鍵點,深刻理解英語課程的性質和制定課標的基本理念。新課標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健全人格的過程。

    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面向全體學生,多渠道開拓課程資源,整體設計課程目標,通過采取諸如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的任務型教學途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構建知識,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展現學生個性和拓展學生視野。

    總之,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不是單獨存在的、獨立發展的,都是與周圍事物相聯系的。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聯系更密切,所以說英語學習應該一步一個腳印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桂詩春.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學習心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2]章兼中.外語教學心理學.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林崇德.中學生心理.北京出版社,2004.

    第7篇:生育率的影響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討初產婦配偶抑郁的發生率及其影響因素。 方法: 采用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PDS)、一般情況調查表對130名初產婦配偶進行調查研究。結果: 初產婦配偶EPDS得分均值為7.95±3.60,抑郁發生率為10.8%;影響初產婦配偶抑郁的主要因素有5個,分別是父母對嬰兒性別的期望、醫療費用、夫妻感情、計劃懷孕、經濟收入。 結論: 初產婦配偶抑郁發生率較高,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應該重視對初產婦配偶群體的心理健康評估,加強他們的身心健康保健。

    【關鍵詞】 初產婦配偶;抑郁;影響因素

    近年來隨著心身醫學的發展,產后精神障礙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國外近十幾年來對產婦配偶心理健康進行研究發現,配偶的抑郁不僅關系到自己還影響到產婦的心理健康,對孩子早期的認知、行為和情感發育也會產生不利影響[13]。目前國內對產婦配偶心理健康的定量研究除了臺灣外尚屬空白。因此,有必要對初產婦配偶抑郁的發生率及其影響因素進行探討,為進一步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促進產婦及其配偶健康提供理論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6年9月~2007年1月期間,在廣東省某兩家三級甲等醫院產后門診復查的初產婦配偶130例。納入標準:已婚,產后6~8周,產婦孕產期無嚴重妊娠合并癥、并發癥,出生嬰兒健康,產前產婦配偶本人無精神疾病(包括抑郁或服用抗抑郁藥)或智力障礙史。

    1.2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采取自愿的原則,以問卷形式進行資料收集。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138份,回收率92%;合格問卷130份,合格率94.2%。

    1.3 研究工具

    一般情況調查表是在參考大量文獻報道和咨詢婦產科、精神科專家的基礎上編制而成,內容全面,填寫方便。

    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是1987年由Cox等研制的產后抑郁量表,廣泛應用于國內外產后抑郁的研究。該問卷最初是應用于產后婦女抑郁的研究,近十幾年國外報道[2,4]也將該問卷應用于產后婦女配偶抑郁的研究,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預調查25例,EPDS問卷的Chronbachs α系數為0.81。因此,根據本課題的研究需要,選用EPDS 量表作為測量初產婦及其配偶抑郁的測量工具,分界值定為12/13。

    1.4 統計學分析

    資料收集后應用SPSS 11.0軟件包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2 結

    2.1 社會人口學特征

    初產婦配偶的年齡為24~43歲,平均為(31.92±3.15)歲。文化程度較高,本科及以上占57.7%;職業以商業服務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居多,占77.7%。無放產假61例(46.9%),產婦分娩醫療費用為自費42例(32.3%),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 500元以上109例(83.8%)。

    2.2 初產婦配偶抑郁狀況

    初產婦配偶EPDS問卷得分均值為7.95±3.60。無抑郁(0~12分)116例,占89.2%;抑郁14例,發生率為10.8%。

    2.3 影響初產婦配偶抑郁的主要因素分析

    2.3.1 單因素分析 對可能影響初產婦配偶抑郁的各因素先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再經F或t檢驗來篩選有意義的變量,見表1。表1 影響初產婦配偶抑郁的單因素分析

    表1顯示,計劃懷孕、妊娠結局、產褥期產婦惡露異常、嬰兒性別、嬰兒生長情況、嬰兒睡眠時間、父母對嬰兒性別期望、夫妻感情、配偶與家人關系、初產婦與配偶家人關系、醫療費用、經濟收入等12個因素對初產婦配偶抑郁的影響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對于用方差檢驗的幾項分別作LSDt檢驗,在α=0.05的水平上進行兩兩比較:(1) 妊娠結局方面,足月產與過期產之間EPDS 得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3.2 影響初產婦配偶抑郁因素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 對影響初產婦配偶抑郁的因素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見表2。表2 影響初產婦配偶抑郁的多因素分析變 量回歸系數標準誤t 值P 值標準回

    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影響配偶抑郁的主要因素有5個,分別是公婆(父母)期望、醫療費用、夫妻感情、計劃懷孕、經濟收入。結果提示,公婆(父母)期望生男嬰、高醫療費用、夫妻感情差、無計劃懷孕、經濟收入低是初產婦配偶抑郁的主要危險因素。

    經逐步回歸進行變量篩選后,最終的回歸方程為:

    Y=9.520-3.031X1+1.017X2+1.376X3+1.448X4-0.663X5。

    對回歸方程檢驗,F=23.008,P

    3 討

    3.1 初產婦配偶產后抑郁

    近年來隨著心身醫學的發展,產后精神障礙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當研究人員把注意力投向產后婦女時,卻忽視了其配偶抑郁狀態的存在。配偶產后抑郁狀態不但影響產婦的心理健康,也影響作為父親與嬰兒的交流能力,破壞親子關系的正常建立,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常發展[56]。

    近年來國外已經開始關注產婦配偶的產后心理健康問題,但由于其研究設計、測量工具、樣本大小、抑郁診斷標準和研究時間的不同,文獻報道配偶產后抑郁狀態的發生率差異較大。

    澳大利亞Dudley等[4]應用愛丁堡產后抑郁問卷評定初產婦配偶抑郁發生率為11.8%,加拿大Zelkowits等[7] 應用愛丁堡產后抑郁問卷評定產婦配偶產后6周配偶抑郁的發生率為9.0%,我國臺灣Wang等[8]應用Beck抑郁問卷評定初產婦配偶抑郁的發生率為31.7%,本次研究發現初產婦配偶產后抑郁發生率為10.8%。這可能是由研究的人群所在的環境、跨文化的差異及研究的測量工具不一樣所造成的。

    初產婦配偶在產后常感到困擾、疲憊、不快樂、憂慮、抑郁等[9]。長期以來傳統的觀念認為分娩、養育孩子對于產婦配偶來說是一件喜事,較少人去關注產婦配偶此時的心理健康狀況。初產婦配偶在產后與初產婦一樣情感也處于脆弱階段,心理處于不穩定狀態,孩子的出生所引起的各種壓力增加而引起抑郁等不良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因此,我們應該關注初產婦配偶群體的心理健康,加強對他們的心理健康評估。

    3.2 影響初產婦配偶抑郁的相關因素

    經多元回歸分析發現,影響配偶抑郁的主要因素有父母期望、醫療費用、夫妻感情、計劃懷孕、經濟收入等5個因素。

    以往研究[10]認為,家庭成員對嬰兒性別的不滿意、生男的期望過于強烈,是產后抑郁的誘發因素。本研究多元回歸分析結果也顯示,父母對嬰兒性別的期望是產婦配偶抑郁的一個顯著性預測因子,研究結果提示公婆對嬰兒性別的期盼(生男)是產婦配偶發生抑郁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建議健康宣教人員應注意對產婦父母宣傳生兒育女的科學知識,避免重男輕女的思想,以更好地促進初產婦配偶的心身健康。

    通過多元回歸分析發現,夫妻感情是配偶抑郁的一個顯著性預測因子,研究結果表明,夫妻感情不好是促發產婦配偶抑郁的一個主要危險因素,結果與以往報道[1112]一致。夫妻感情是初產婦配偶心理健康的重要情感支持系統之一,夫妻之間有親密關系的個體很容易覺察到對方的需要和偏愛,能了解對方比較持久的意向,可以給夫妻雙方在情感、行為上相互依賴和相互幫助,因此它可提高初產婦配偶在產后的適應能力,并對產后的緊張和壓力起到很好的緩沖作用,同時對維持良好的心理健康也具有重要意義[12]。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是否計劃妊娠是初產婦配偶抑郁的一個顯著性預測因子,非計劃妊娠是產后焦慮、抑郁的危險因素,結果與以往報道[12]一致。非計劃妊娠使初產婦配偶缺乏對妊娠、分娩、養育子女應有的心理準備,而且分娩、養育孩子所造成的影響往往與個人的自我實現相沖突,因此造成壓力增加而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健康心理問題。

    來自社會人口學資料的調查研究發現,低社會地位、多子女父母、低教育、低收人等均增加產后抑郁的易感性[1213]。本研究結果也顯示,低經濟收入、高醫療費用是產婦配偶抑郁的主要危險因素,分娩醫療費用、養育孩子無疑給產婦配偶帶來了經濟負擔。結果提示,醫療制度的改革,控制醫療費用的上漲,減少醫療開支,減輕醫療費用給產婦及其配偶帶來的心理負擔,是今后應探討的問題。

    本研究經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妊娠結局、產褥期產婦惡露異常、嬰兒性別、嬰兒生長情況、嬰兒睡眠時間、配偶與家人關系、初產婦與公婆關系等7個因素對初產婦配偶的抑郁也具有影響(P

    本研究回歸方程決定系數R2為0.481,說明初產婦配偶抑郁的總變異中有48.1%可被其父母對嬰兒性別期望、醫療費用、夫妻感情、計劃懷孕、經濟收入等5個因素來解釋,還有其它的影響因素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探討。

    由此可見,初產婦配偶抑郁發生率較高,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建議產科、精神科醫護人員應該對產婦配偶抑郁這一現象加以更多的關注,提高宣傳力度,產后健康保健不但要關注產后婦女的心身健康保健,也要重視其配偶抑郁的存在及其危害,應該加強他們的心身健康保健。

    致謝 中山大學護理學院尤黎明教授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三臨床醫院張晉碚教授對本研究提供了幫助。

    參考文獻

    [1]PINHEIRO R T,MAGALHAS P V,HORTA B L,et al.Is paternal postpartum depression associated with maternal postpartum depression: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Brazil[J].Acta Psychiatr Scand,2006,113(3):230232.

    [2]GOODMAN J H.Paternal postpartum depression,its relationship to maternal postpartum depression,and implications for family health[J].J Adv Nurs,2004,45(1):2635.

    [3]RAMCHANDANI P,STEIN A,EVANS J,et al.Paternal depression in the postnatal period and child development:a prospective population study[J].Lancet,2005,365(9478):22012205.

    [4]DUDLYEY M,ROY K,KELK N,et al.Psychological correlates of depression in fathers and mothers in the first postnatal year[J].Journal of Reproductive and Infant Psychology,2001,19:187202.

    [5]RAMCHANDANI P,STEIN A.The impact of parental psychiatric disorder in children[J].BMJ,2003,327:242243.

    [6]COX J.Postnatal depression in fathers[J].Lancet,2005,366(9490):982.

    [7]ZELKOWITS P,MILET T H.The course of postpartum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women and their partners[J].J Nerv Ment Dis,2001,189(9):575582.

    [8]WANG S Y,CHEN C H.Psychosocial health of “Taiwanese” postnatal husbands and wives[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06,60:303307.

    [9]GOODMAN J H.Becoming an involved father of an infant[J].Journal of Obstetric,Gynecologic,and Neonatal Nursing,2004,34(2):190220.

    [10]JASWANT G,MEENAKSHI K.Cultural paradigms for Indian woman[J].Transcultural Psychiatr Res Rev,1991,4:257302.

    [11]OHARA M W,SWAIN A M.Rates and risk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a metaanalysi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sychiatry,1996,8:3754.

    [12]BECK C T.Predictor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an update[J].Nurs Res,2001,50:275285.

    第8篇:生育率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青蒿素;綠豆;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發育;化感作用

    中圖分類號:Q945.34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6.11.028

    Abstract: The present experiment through the indoor hydroponic experiment using petri dish paper germination method studied artemisinin allelopathic effect on plants and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rtemisinin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mung bean pla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rtemisinin solution on Mung Bea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was inhibited, and the inhibition effect increases with the solution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and strengthened. Mung bean’s germination index and root length, plant height, hypocotyl length, bud diameter and fresh weight, dry weight and root shoot ratio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as well as the root of inhibition was more obvious than the stem.It’s done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ts application in plant growth regulator.

    Key words: artemisinin; mung bean; seed germination; seedling growth; allelopathy

    青蒿為菊科植物黃花蒿(Artemisia annua),是常用中草藥之一,清熱解毒,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抗瘧藥品。青蒿素是一種高度含氧倍半萜,含有獨特的1,2,4-三氧雜環己烷的環狀結構,體現了該天然產物的抗瘧活性[1]。青蒿素的抗瘧機理是擾亂瘧原蟲的表膜-線粒體功能,致使瘧原蟲體結構全部崩潰[2]。進一步研究青蒿素類藥物藥理作用發現,其具有抗瘧、抗孕、抗纖維化、抗血吸蟲、抗弓形蟲、抗心律失常和腫瘤細胞毒性等作用[3]。Duke等[4]研究發現,用33 moI?L-1青蒿素可極大抑制雜草根芽的生長。化感作用是一種化學生態防御機制,在自然界中常見且十分重要,植物通過向環境釋放特定的次生物質,對鄰近的其他植物(含微生物及其自身)生長發育產生的有益或有害的影響[5]。有研究表明,青蒿的脂溶性浸提物和水浸提物會抑制多種雜草的生長,青蒿素濃度不同、供試蔬菜種子不同,其對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發育的化感作用有差異,即青蒿素濃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強,其中對豇豆種子發芽率和小白菜生長的影響最為顯著[6]。

    本研究采用室內水培試驗,以綠豆為試驗對象,初步探討青蒿素對綠豆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發育的影響,旨在為其作為植物生長調節劑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青蒿素粉劑購買于陜西森弗天然制品有限公司;供試綠豆種子購買于大連普蘭店種子公司。

    1.2 方 法

    選取健康、顆粒完整、大小均勻的供試綠豆種子,用蒸餾水清洗干凈,然后用75%的酒精浸潤種子消毒,潤洗后用蒸餾水沖洗1~3次。將青蒿素粉劑放入研磨缽中研磨成細小顆粒,25 ℃下用0.5 mL丙酮溶解青蒿素,再配置成質量濃度分別為10,20,30,40,50,60 mg?L-1的6組溶液,以清水和15 mg?L-1烯效唑為對照,浸種12 h。用蒸餾水清洗處理后的種子1~3次,并用濾紙吸干表面殘余的水分,再放入直徑9 cm、底部鋪有圓形濾紙的培養皿中,每皿均勻放置種子30粒,每組設3個重復,保持皿表面濕潤,放入恒溫箱中培養。每天定時定量澆水,以提供種子萌發所必需的水分。

    1.3 測定指標及方法

    從放入種子起至第3天,統計正常發芽種子數占試驗種子總數的百分率,得出發芽勢。

    種苗培養到第7天測量下胚軸長、芽粗,第14天測量根長、株高、干質量、鮮質量(干、鮮質量取30株)及根冠比,根據發芽率得出種子發芽指數、活力指數;并計算各項指標的化感效應指數(RI,Response index),再根據 RI值計算供體、受體的敏感指數(SI,Sensitivity index)。

    式中,GT是發芽開始后第t天內的發芽數;DT是相應的發芽日數;N是種子總數;R是幼苗平均胚根長度;RI是化感效應指數;T是處理值;C是對照值;n是該處理各指標數據RI的總個數。當SI>0為促進,SI

    2 結果與分析

    2.1 青蒿素對綠豆種子萌發的影響

    種子萌發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幼苗的形態建立及后期植株的生長發育。發芽率可判斷種子質量好壞;發芽勢是用來評價種子的發芽速度和發芽整齊度的指標。發芽指數和活力指數都可反映種子活力。由表1可知,相同條件下,與對照組相比,青蒿素對綠豆種子的萌發表現出抑制作用,且隨濃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強,50 ~60 mg?L-1的抑制作用相近,且效果最顯著。濃度為40 mg?L-1時,抑制效果與15 mg?L-1烯效唑的抑制劑相似。

    2.2 青蒿素對綠豆幼苗生長發育的影響

    不同濃度青蒿素綠豆幼苗生長具有線性關系。相同條件下,與對照組相比,不同濃度青蒿素對綠豆幼苗的生長均有抑制作用。隨濃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強。

    根、冠間功能均衡互相依賴又互相競爭,根系有吸收水分和營養物質的功能,冠層有進行光合作用和合成碳水化合物的功能。根、冠變動的功能決定著其生長量(結構),生長發育情況(結構好壞)又影響著根、冠的功能[9]。由表2可知,青蒿素質量濃度越高,根長、干質量、鮮質量及根冠比越小,抑制作用越強,其中對根長的影響相對較差。

    綠豆可用來生豆芽。綠豆芽這種蔬菜,美味健康、脆嫩可口,風味俱佳,且營養價值很高,富含多種營養物質。下胚軸長、芽粗是衡量綠豆芽質量的關鍵指標。隨青蒿素濃度增加,下胚軸的長度減小,芽粗度增大,利于食用。

    2.3 青蒿素對綠豆化感作用敏感指數的影響

    敏感指數可判斷供體對受體的綜合化感作用的強度大小,也可衡量受體對供體化感作用的敏感性[10]。由表2可知,青蒿素濃度越大,敏感指數絕對值越大,即抑制作用越強。青蒿素質量濃度為60 mg?L-1時,敏感指數為-38.51%,其抑制效果最強。

    3 結論與討論

    植物化感作用對植物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種子發芽率、株高、根長、干質量、鮮質量方面,對同一植物的影響因濃度處理而異[11]。本研究結果表明,青蒿素浸種對綠豆種子的萌發、幼苗生長發育有明顯的延緩作用,且隨著溶液濃度增高化感作用增強,綠豆的發芽指標及根長、株高、下胚軸長、芽粗、鮮質量及干質量均低于對照組,且對根的延緩作用比莖更明顯。

    烯效唑是一種高效植物生長延緩劑,對單、雙子葉植物均有強生長抑制作用[12],有改善根系生長發育等生理功能。本研究結果表明,青蒿素質量濃度為40 mg?L-1時,對種子萌發的抑制效果與15 mg?L-1烯效唑的抑制劑相似;青蒿素質量濃度為60 mg?L-1時,對幼苗生長的抑制與15 mg?L-1烯效唑的抑制效果接近。

    通過對以上結果的分析,提出青蒿素可作為一種新的生物源植物生長抑制劑的觀點,并為進一步開發新的天然無公害新型植物源除草劑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BROWN G D.The biosynthesis of artemisinin (Qinghaosu) and the phytochemistry of Artemisia annua L. (Qinghao)[J].Molecules (Basel, Switzerland),2010,15(11):7603-7698.

    [2]劉鴻鳴, 李國林, 吳慧章. 中藥青蒿化學成分的研究[J]. 藥學學報,1981(1): 61-66.

    [3]郭燕,王俊,陳正堂.青蒿素類藥物的藥理作用新進展[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06,11(6):615-620.

    [4]CHEN P K,LEATHER G R.Plant growth regulatory activities of artemisinin and its related compounds[J].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1990,16(6):1867-1876.

    [5]DUKE S O,VAUGHN K C,EMJR C,et al.Artemisinin, a constituent of annual wormwood(Artemisia annua),is a selective phytotoxin[J].Weed science,1987,35(4):499-505.

    [6]趙紅梅,楊順義,郭鴻儒,等.黃花蒿對4種受體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J].西北植物學報,2007,27(11):2292-2297.

    [7]RICE E L,Allelopathy[M].New York: Academic Press Inc, 1984: 309-315.

    [8]白禎,黃h,黃建國.青蒿素對蔬菜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的化感效應[J].生態學報,2013,33(23):7576-7582.

    [9]吳會芹,董林林,王倩.玉米、小麥秸稈水浸提液對蔬菜種子的化感作用[J].華北農學報,2009,24(z2):140-143.

    [10]陳曉遠,高志紅,羅遠培.植物根冠關系[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5,41(5):555-562.

    第9篇:生育率的影響范文

    交通;旅游業;影響與發展;管理措施

    經濟發展的同時,各地的旅游業也漸漸發展起來,各種生態自然景觀都被包裝上了商業化的面孔供人們觀光玩賞。在物質享受豐裕后,每個人都有出門看看新鮮,拓展視野的愿望。在交通不便的時候,人們去旅游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如同苦行僧修行一樣歷盡艱險。隨著交通也的發展,旅游才真正變成一件賞心樂事,各種“休閑游”,“享樂游”紛紛打起了宣傳的招牌。由此可見,便利的交通對旅游業的發展是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的,人們希望旅游是一件休閑放松的事情,所以更希望自己的行程不會因為交通問題而受阻。如何發展交通,成了目前旅游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交通對旅游發展的影響與制約

    (一)交通對人們選擇旅游目的地的影響

    交通的便利與否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旅游地點的最后選擇,一般情況下,人們不會選擇“舍近求遠”,或者是“舍易求難”,交通便利的旅游景點比交通閉塞的景點更占優勢。同時,交通的便利與否直接影響了人們的出游半徑和景點的客流量,對于那些危險系數高,交通狀況差的景點,游客會相對稀少。如果用F表示一個旅游景點對游客的吸引力,用,分別表示旅游景點對游客的吸引力以及客源地對游客的外推力,f(d)則表示客源地與旅游景點之間的距離,那么可以用這樣一個數學公式來表達這四者之間的關系,即:F=/f(d)。由此可見,客源地與旅游景點之間的距離和旅游景點對游客的吸引力之間是成反比關系的,人們是否選擇去該地旅游,除了考慮附近住宿條件和飲食條件,以及當地的文化,風景的吸引力外,還會考慮當地的交通是否便利,這次出游是否劃算等等,而且,超過半數的人將交通這一指標列在首位,如果該地的交通狀況差,那么很可能人們會退而求其次,放棄對該地的選擇。

    (二)交通對旅游資源開發的影響

    旅游業的長線發展離不開觀光者的支持,游客產生的旅游效益是促進旅游業發展的根本,開發旅游業的資金需要從旅游效益中撥出。而由于交通問題導致旅游業發展滯后,旅游資源將得不到有效開發,最終無法形成發展規模化,產線發展的旅游產業鏈,當地的經濟發展也將受到一定的影響。

    (三)交通對旅游質量的影響

    來自不同地域的游客,由于自身經濟實力,文化素質,情趣愛好有很大的差別,因而對旅游地域的食物,住宿,景致的要求往往有很大的差異,但是游客對旅游景區交通的要求卻驚人的一致。而在游客的投訴信中,大多數都是關于當地交通狀況的。游客選擇在長假或者小長假期間去旅游是為了放松身心,而不是去尋找疲憊的,因此交通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游客旅游時的心情,影響游客對該地的印象。這也是為什么當今的“享樂游”,“休閑游”如此受人歡迎的原因。旅游業也不能再滿足于從前的“溫飽型”,而應該努力朝“享樂型”發展了。

    二、旅游業發展中的交通問題

    (一)公路等級差距大

    我國的公路建設融資渠道狹窄,資金漏洞很大,導致公路建設的各項工作都不完善。尤其是公路等級的劃分,東西差距大。在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其高等級和次高等級的公路里程要比東部短大約百分之二十左右,我國將近百分之八十的鄉鎮不通公路都集中在西部。除了因為西部經濟欠發達以外,還因為西部地區的高原地區較多,山多荒涼,由于干旱缺水石質堅固,而且西部居住區所占的范圍狹窄,地域遼闊,各村鎮的分布距離大,給公路建設出了很大的難題。

    (二)交通設施質量差

    我國著名的旅游景區客流量很大,但是交通基礎設施遠遠達不到標準要求。專用的旅游路線路況很差,質量不符合標準,大大影響了游客旅游的興致。尤其是在雙休日或法定黃金周等小長假,旅游人數將會暴漲,但是由于交通的阻塞,很多游客買不到進去的票,而進去的游客摩肩接踵,也沒有疏散人流的路線規劃,在里面觀光的游客出來也成了一大問題。而且節假日游客乘車困難,公交的載客量遠遠超出車本身所能承載的范圍,路上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交通堵塞現象。這樣不僅會影響游客的行程安排,也會減少游客的觀光半徑。

    (三)服務質量不高

    從服務人員的形象氣質,服務態度兩方面綜合評價,我國的乘務人員的整體素質還不能達到業務要求,鐵路,客車的服務人員的服務質量還有待提高。由于工作的單調與環境的復雜,乘務人員的服務態度和說話語氣都是比較硬的,很多乘務人員對自己的本職工作缺乏耐心,對一些不符合規定的行為態度比較惡劣,用于也不夠文明,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旅客的心情,也損害了服務人員的整體形象。在很多游客的投訴信件中,不少都是關于服務人員服務態度的。

    (四)交通信息化數字程度低

    我國的交通信息化數字化程度遠沒有旅游產業的高,這就是所謂的“掉鏈子”現象。交通信息化數字化程度地影響了信息的收集和公布,導致群眾接受的信息服務不到位,給交通管理造成了極大的不便。目前我國各級交通部門都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推動交通信息數字化的發展,而相關領域的人才也十分缺乏,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交通信息化數字化的發展。

    (五)旅游交通發展與環保不能兼顧

    發展現代經濟產物時,一味追求節約成本,追求經濟效益,往往會導致環境的破壞,這是由于我國交通發展部門對環保重視程度不夠,追求利益最大化所導致的。目前我國的旅游生態資源質量在不斷下降,游客對本國旅游的興致也不如以往,與我國的生態環境遭到的破壞有很大的關系。

    三、旅游交通發展的對策

    據不完全統計,大約到2020年時,我國將發展成為世界第一旅游大國,因而提高旅游交通質量,進一步發展旅游業已經迫在眉睫。

    (一)科學規劃旅游交通

    要合理規劃旅游交通的內交通和外交通兩方面,對外要提高鐵路運營的質量,加大載客量,讓旅客的出行更為方便。同時要發展航天航空業,進一步擴大客流量,使旅客的出游更為高效,安全,舒適。張家界的旅游業興盛的原因與枝柳鐵路,張家界機場的便利有著莫大的關系,因此要規劃好城市內的對外交通策略。同時,省內的交通也要盡量舒適,安全,方便快捷,這樣可以提升游客對交通服務的滿意程度。

    (二)改善交通基礎設施

    要不斷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首先要擴大我國交通建設的融資渠道,并且花重金在打造交通基礎設施上。注意高速公路的建設,不僅要因地制宜,還要注意與當地旅游景觀的配合,不要太突兀。

    (三)提高交通服務質量

    我國的旅游交通服務質量決定著旅游交通的發展,因為旅游交通在我國一向供不應求,良好的服務態度往往能達到一錘定音的效果。服務人員應該從整體形象和服務態度兩方面考慮,不斷提升服務的質量,讓游客滿意而來,滿意而回。

    (四)加強交通運營的現代化管理

    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提升交通運營的現代化管理,例如對客流量的估計,車輛的調配方面,要實現計算機自動化管理,而信息的收集處理和統計分析也要實現現代化,要使我國的交通運營管理與國際化接軌。

    (五)平衡交通與旅游業的發展

    出于生態景觀保護的需要,交通部門要充分重視環保工作,發展旅游交通的同時要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同時在景區規劃時要給交通建設留有余地,不能顧此失彼,破壞了景區本身的環境或者阻礙了旅游交通的發展。

    (六)加強各交通部門的協調合作

    政府要運用宏觀調控的手充分協調好航空,水運,公交,鐵路各交通部門和交警,公安部門之間的工作,全面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使旅游交通的運行管理更加有序,處理問題更加高效便捷。

    四、結束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影视|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动漫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中国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成人午夜视频精品一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中文精品3d动漫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成人午夜福利电影天堂|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 成人黄色免费网址|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视频|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 窝窝视频成人影院午夜在线| www亚洲成人| 九九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 欧洲国产成人精品91铁牛tv|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亚洲va在线va天堂成人| a级成人毛片完整版| 日韩精品无码成人专区|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女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