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化學的特點范文

    生物化學的特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化學的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化學的特點

    第1篇:生物化學的特點范文

    對我國羅布麻的分布及生長特點進行綜述,并通過相關數據分析了羅布麻纖維的物理、化學性能。

    關鍵詞:羅布麻;生長特點;物理性能;化學性能

    羅布麻是生長在我國新疆孔雀河及塔里木河沿岸的一種野生植物,屬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羅布麻自然分布在我國西北、華北地區,但分布最多、最集中的地方還是新疆南部。由于它主要生長在羅布平原,所以我國林業科技工作者將其命名為羅布麻。目前我國羅布麻種植面積有2000多萬畝。

    1 羅布麻的生長特點

    我國主要有三個羅布麻品種:紅麻、白麻、大花羅布麻,原稱“野麻”、茶葉花(又名澤漆麻、紅麻、麻、野茶葉、紅根草,英文名稱Apocynum venetum Linn)。羅布麻是夾竹桃科多年生落葉直立半灌木,有白色乳汁,花形聚傘,紅白相間,枝為紫紅色或淡紅色,十分好看。葉對生,呈橢圓狀披針形,長1.5mm~5.5mm,寬0.5mm~1.5mm,先端鈍圓,有小芒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不明顯的細鋸齒。聚傘花序頂生,花冠粉紅色、淺紫紅色,鐘形,先端五裂,兩面具顆粒狀突起;圓錐狀聚傘花序頂生或側生,花紫紅色,花莖5mm~7mm。種子長圓形,頂端簇生白色細長毛。花期6月~7月,果期8月~9月,花期長達3個多月。莖高1m~4m,根深2m~3m,能生長一二十年,地上莖每年清明節前后出苗,秋后死亡。莖皮可剝取高級可紡纖維。

    羅布麻的抗逆性極強,不怕鹽堿和風沙,它的栽培特性為抗鹽堿、抗大氣干旱、抗風沙、抗寒冷。種植成活即可生存百年以上,每年割取地上部分綜合利用,第二年春又萌新枝,取之不盡,不需要灌溉、施肥、打藥,只做簡單的管理即可正常生長。新疆有著豐富的野生羅布麻資源,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流域,據不完全統計,新疆南部就有53萬公頃(約800萬畝)以上。上世紀90年代,由于開墾拓荒而對羅布麻亂采濫伐,造成野生羅布麻受到大面積的破壞。加之農業灌溉面積的不斷增大,水資源嚴重缺乏,新疆南部羅布麻生存環境極度惡化,面積有所減少。國家自2000年以來啟動博斯騰湖向塔里木河輸水工程后,塔河支流依拉河得到有效治理,流域內的野生胡楊林、紅柳、甘草、白刺、羅布麻等野生植被明顯恢復,林區植被覆蓋率已提高到30%,個別區域達到80%。同時當地政府加大了對野生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野生羅布麻干麻年產量恢復到了24.4萬噸。巴州地區有關科研和技術推廣部門也成功地研究開發出人工栽培技術,羅布麻產量得到穩步提高。

    2 羅布麻纖維的物化性能

    2.1 羅布麻纖維的物理性能

    羅布麻纖維是一種韌皮纖維,它位于羅布麻植物莖稈上的韌皮組織內,纖維細長而有光澤,呈非常松散的纖維束,個別纖維單獨存在。羅布麻單纖維是一種兩端封閉、中間有胞腔、中部粗而兩端細的細胞狀物體,截面呈明顯不規則的腰子形,中腔較小,纖維縱向無扭轉,表面有許多豎紋并有橫節存在,纖維外觀形態見圖1。纖維細度約為0.3tex~0.4tex,長度與棉纖維相近,平均長度為20mm~25mm,但長度差異較大,差異幅度為10mm~40mm,細胞寬度約為10μm~35μm,纖維潔白,質地優良。但由于其表面光滑無卷曲,抱合力小,在紡織加工中容易散落,制成率低,且影響成紗質量。羅布麻是麻類纖維中品質僅次于苧麻的優良纖維,若以單纖維與棉纖維或化學纖維混紡,效果較好。

    羅布麻纖維內部為空腔,纖維在接收太陽光紫外線時,紫外線被無規則折射并被吸收;另外,麻纖維是呈束纖維存在,其中有相當比例的半纖維素也會大量吸收紫外線。試驗證明麻質面料吸收屏蔽紫外線達到96%,比棉纖維高出66%。

    羅布麻的化學組成與其他麻類纖維化學組成比較見表2[1]。

    羅布麻的化學組成與其他麻類纖維有一定的區別。其果膠含量13.14%,水溶物含量17.22%,居各麻類纖維之冠;木質素含量12.14%,高于苧麻、亞麻、大麻、蕉麻和劍麻;而纖維素含量40.82%是所有麻類纖維中最低的,但也有資料報道約為62%~72%,與亞麻纖維的含量相當。羅布麻纖維的化學組成決定了它的理化性能。根據羅布麻纖維射線衍射與紅外光譜分析結果,其內部結構與棉、苧麻極為相似,內部分子結構緊密,在結晶區中纖維大分子排列較為整齊,結晶度與取向度均較高。

    羅布麻纖維性能與其他幾種主要麻類纖維性能的比較見表3。

    2.2 羅布麻纖維的化學性能

    2.2.1 羅布麻纖維的藥用性能

    羅布麻為夾竹桃科茶葉花屬植物,含強心甙類(西麻甙、毒毛旋花子甙)蕓香甙、多種氨基酸(谷氨酸、丙氨酸、頡氨酸)、槲皮素等。中醫理論認為,羅布麻性涼甘苦,具有清熱、平肝、熄風、降壓、利尿等作用。制成的羅布麻茶、羅布麻藥片和羅布麻煙等可治療高血壓等癥。羅布麻的枝葉內的白色乳汁含羅布麻苷,對心臟病、高血壓有療效,是目前國內外廣泛用于臨床的復方羅布麻降壓藥片的制藥原料。地上部分中醫入藥,用作清熱降火、平肝熄風,主治頭痛、頭暈、失眠等癥。

    2.2.2 羅布麻纖維的抑菌性能

    試驗表明,羅布麻纖維具有良好的抑菌性,對白色念珠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皮膚病、褥瘡、濕疹和婦科疾病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同時對感冒、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洗滌后纖維的藥用效果依然存在,洗滌30次后無菌率仍高于一般織物的10倍~20倍[2]。對此,青島大學紡織服裝學院進行了嚴謹的試驗研究,并得出了客觀的數據,以棉纖維與羅布麻纖維作對比,見表4和圖2結果[3]。

    由表中數據可以看出羅布麻纖維對革蘭染色菌類都有一定的抗菌抑菌性能,尤其是綠膿桿菌的作用能力比較強。

    圖2中:a1~ a4分別為羅布麻纖維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作用后的結果;b1~ b4分別為棉纖維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作用后的結果。

    羅布麻的發現和使用已有上千年歷史了,隨著對羅布麻相關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它“野生纖維之王”的美譽正逐步顯現,它的獨特價值將會被人們更好地開發和利用。

    參考文獻:

    [1] 姚穆,周錦芳,黃淑珍,等. 紡織材料學[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0.

    [2]鄭麗莎.羅布麻纖維抗菌性能及機理研究[J] . 青島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學報,2004 (1),5.

    第2篇:生物化學的特點范文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9年課題(編號:2009一JKGHAG一0395)Educational Science in

    Henan’s Eleventh Five-year Plan (2009一JKGHAG一0395),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10年課題(編號:E20L03一JKGHAG一0312)Educational Science in Henan’s Eleventh Five-year Plan (E20L03一JKGHAG一0312),河南中醫學院博士基金(編號:BSJJ2010-34)Doctoral foundation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CM (BSJJ2010-34)。

    【摘要】生物化學是中醫院校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科。由于生物化學課程自身的特點,如課程內容難懂、知識面較大、結構復雜以及很難記憶等,使得學生在學習生物化學時具有畏難情緒。如何有效地提高中醫院校生物化學教學質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作者根據自己在中醫院校多年從事生物化學的經驗提出幾點看法。

    【關鍵詞】生物化學;教學;興趣;教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b)-0000-00

    生物化學是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過程的化學變化規律和生命本質的學科,講述正常人體內的物質代謝以及疾病發生過程中與代謝異常相關的問題,與醫學有著緊密的聯系。在中醫院校的教學中,生物化學也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其理論、方法和技術已滲透至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各個領域;學習并掌握這門課程,對于學習基礎醫學的其它課程和臨床課程,乃至以后從事臨床和科研工作都具有重要意義[1]。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普遍感到生物化學內容比較抽象、枯燥,有些原理及生化反應難以理解,且不易記憶,因而學生普遍會產生畏難情緒,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如何有效的提高中醫院校生物化學的教學質量是值得相關部門和教師去探究的一個關鍵問題。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一 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最好的老師。美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洛克說過,教師最

    重要的技能是集中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2],因此,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生物化學內容繁多、理論抽象,概念枯燥難懂,如代謝過程冗長乏味,代謝反應錯綜復雜,且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學生很難掌握。長期以來,大多數學生在學習生物化學時,都是采用完全記憶的方式來應付考試,很少理解其豐富的內容,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更不用提進行深入研究。此外,目前中醫院校使用的生物化學教材編寫時存在較多的問題,如體系較為紊亂,內容劃分不太恰當,前后不連貫,闡述條理不清,語言枯燥和乏味,且與學生的專業聯系較少。因此,學生在接觸這門課時在心理上通常產生畏難情緒,在學習中常處于被動狀態,很少有學習的主動性。鑒于存在的以上問題,在生物化學的教學中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開始階段,就應針對學生各自的專業特點,合理設計教學內容,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生物化學的主動性。例如,在生物化學的第一節課-緒論的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把整個生物化學的課程特點進行分析歸納,把生物化學的主要內容,即四大類物質:蛋白質、糖類、脂類和核酸,和其它的次要內容條理清晰地呈現給學生,加深其對生物化學的理解,避免因對內容不清楚,而產生的畏難情緒。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案例教學和PBL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把書本中難懂的理論和臨床案例聯系起來,如通過對糖代謝紊亂和脂類代謝異常學習,加深對糖尿病和高脂蛋白血癥發病機制的理解。由教師激發和引導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使其學習變得積極主動。

    二 合理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中醫院校很多專業的學生構成都是文科生和理科生各占一半,很多文科生在高中階段沒有很好地學習過生物學和化學兩門學科。在大學階段,學習生物化學-這樣一門涉及到生物和化學兩門學科的課程,對這此學生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因此,他們會產生畏難情緒,從而放棄這門課程,這樣對他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來說都是不利的。因為以上種種原因,在中醫院校的生物化學教學中,必須針對中醫院校學生的特點,靈活地、合理地使用多種教學方法,降低學習生物化學的難度,讓學生充分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學的基礎知識,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 傳統教學方法

    傳統教學方法是在教學活動中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法,也是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填鴨式”的知識輸出,學生則是被動吸收。因此,該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但在一些內容枯燥難懂,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學習的部分,如:生物化學中四大營養物質代謝途徑的反應條件、反應部位、重點反應步驟等,通過教師系統講解,則有利于學生掌握,所以該教學方法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法,能夠突出重點.降低學習難度,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并掌握生物化學的知識體系,但對教師教學能力要求較高。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與教師的綜合素質密切相關,包括知識儲備、知識結構、語言表達、教育心理、多媒體使用等。

    (二) 案例式教學法加深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解

    生物化學的傳統教學法中一直存在只重視講解理論知識,而輕視甚至忽視與臨床的聯系的問題,造成理論與臨床脫離,影響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揮,教學效果不盡人意。所以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點。而源于20世紀20年代的案例教學法,則被實踐證明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3]。該方法以案例為基本教學材料,通過師生、學生之間的雙向或多向互動,將學生引入教育實踐的情境中,提高學生面對復雜情況的決策和行動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其創造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的最大優點在于:以學生為主體,使之與教師的引導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對具體案例發表各自的見解,使教學真成為雙邊或多邊互動的過程;同時,它可以把抽象難懂的理論和現實生活中生動典型的例子相結合,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課本上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通過此方法,還可以培養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和查閱文獻的能力,使學生的探索、研究的熱情得以充分激發。

    (三) 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

    生物化學課程中概念、符號繁多,生物化學中的物質組成、結構、代謝過程都是微觀內容,看不見摸不著,大多數理論知識相對抽象、難以理解,傳統的板書教學手段常導致大多數學生產生嚴重厭學情緒。此外,生物化學中的各種生命物質,如蛋白質、糖和脂肪在人體內的相互轉化、代謝的過程,都是要在酶的作用下經過一系列的生化反應后才能完成,如果只是單純的理論教學肯定會很枯燥,隨著更多難以聽懂的理論知識的灌輸,就會導致學生厭學。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多媒體已經是一種十分普遍的輔助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能綜合處理和控制多種文字、符號、圖像、聲音等多種信息,并把它們進行恰當的組合,使教材中難懂的闡述和復雜的物質代謝過程以聲像、圖文的形式展示教學內容,也可以隨時進行更新或添加新的內容。多媒體教學可以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充分延伸和拓展學習內容和領域,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大量的信息,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當代生命科學飛速發展,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等新學科的產生和發現,極大地改變生物化學的發展現狀。多媒體教學能使學生在專業課學習時能夠及時接觸前沿學科、邊緣學科的進展,有利于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多媒體教學把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如DNA的雙螺旋結構、蛋白質高級結構、呼吸鏈等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以影視、動畫、圖像等形式表現出來,使學生充分理解該部分內空。此外,多媒體教學不僅能活躍教學氣氛,降低學習的難度,還可以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加深學生對重點、難點的理解和把握。

    (四) 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Problem Based Leaning,PBL)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教學法最早源于醫學教育,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 s于l969年提出,該教法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設計的一種教學模式[4]。PBL教學以問題為基礎,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獨自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和素質為目的。該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對學習過程的參與,有利于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實用型和創新型的醫學人才。但是,因其對于學生與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都比較高,且教師備課強度非常大,所以該方法只適合在30人左右小班進行。授課前,教師先按教學大綱,根據所授內容選擇合適的病例,設計問題,授課時再向學生提出,讓學生充分思考后,各自講述自己的觀點,總結、歸納形成小結;隨后,學生通過查詢資料,小組集體討論等形式,達到自己解決相關問題的目的。如此,則不僅可以讓學生較為全面和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也使他們能夠把教材上的知識和臨床實踐聯系起來,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此外,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使醫學相關的各學科基礎知識與臨床實踐有機結合,使之相互滲透融合、為以后的臨床教學乃至工作打下較為堅實的理論基礎。PBL教學法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和諧的教學氛圍中既學到了知識,又鍛煉了能力。

    三 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緊跟生物、醫學發展的前沿

    教師素質的高低是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因此,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醫學院校的多數學生畢業后,都將從事醫學或與臨床相關的工作。因此,醫學院校的教師除了應該具備較高的師德修養外,也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醫生不僅要知道怎么治病,更應該清楚了解疾病發生的原因和機理。隨著生物科學和醫學科技的快速發展,生物科學或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聯系也在逐漸加深,一些生物科學或基礎醫學的重大研究成果不斷地應用到臨床治療中。這就要求醫學院校的教師應該緊跟生物和醫學發展的前沿,了解其中一些重要研究進展,好讓學生盡早知道當今生物和醫學發展的現狀。這將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使之掌握較新的醫學知識,為以后醫學實踐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科分化和交叉增多,培養方案的調整等,使得生物化學的教學課時不斷減少,因此,中醫院校的生物化學教師應該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以適應現代醫學發展的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幫助者和促進者。教師可以通過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來加強教學能力,以合理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主動性,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對醫學知識的渴望心理,將授內容最大程度地與臨床醫學、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高層次醫學人才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 王鏡巖, 朱圣庚, 徐長法. 生物化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2] 劉秀財, 郭紅艷, 李淑燕, 張梅. 有效方法促進教學一生物化學教學方法的探討[J]. 科技創新導報, 2012, 31:185.

    第3篇:生物化學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生物化學;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5-0048-02

    隨著生物化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作為生物技術基礎學科的生物化學,正在與許多傳統工業學科不斷交叉滲透。對于化學工程工科學生,掌握學習基礎的生物化學知識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還可以通過專業滲透交叉,開拓視野和思路,促進本專業的學習。[1]目前,生物化學在化學工程相關本科人才培養體系中被設為必修課或選修課。[2]由于該課程不是專業主干課程,教學課時較少,而生物化學的研究內容較多,研究體系復雜。如果教師教法單一,極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3]因此,有必要在有限的課時內,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達到掌握該學科的基礎知識的目的。據此,本文結合工作實際,對多種教學方法在化工學科生物化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與總結。

    一、突出化工特點,激發學生興趣

    通過在實踐教學中發現,由于生物化學不是化工學科的專業主干課程,因此化工科學生通常認為該學科與自身專業聯系不緊密,用處不大,因而興趣不高。此外,傳統的化工學科對生物技術應用的學習內容非常有限,也進一步限制了學生對生物化學的了解和求知欲。這些不利因素都不同程度影響了生物化學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4]為了消除誤解,激發學習興趣,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一方面通過對傳統化工產品的生物技術改造案例進行分析,改變學生的固有觀念;另一方面通過對生物化工領域的前沿發展進行介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在各個章節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將相關基礎理論知識和化工技術產品進行聯系,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相關的基礎知識,也使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生物化學的理解和應用。如在糖代謝一章的學習中,可以將其與生物能源技術燃料乙醇的生產進行聯系,不僅闡明了乙醇的生產原理,也加深了學生對糖代謝的學習理解。

    二、理論聯系實踐,加深概念理解

    生物化學是一門與生活聯系得非常緊密的學科,根據生化知識可解釋實際生活中的許多現象。[5]因此,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將生活中的常識、案例和生物化學基礎理論相結合,通過觀察生活現象,提出問題,引出答案的順序,一步步將學生引入課題內容,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集中精神,保證了教學質量,也提高了教學效果。如在介紹酶的抑制時,提出了日常生活中吃菠蘿用鹽水泡的現象,通過對現象的解釋,引入了酶抑制的學習內容,進而對抑制的分類、特征、動力學特性等深入闡述,使學生能夠連貫地深入學習,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再比如,提出吃糖發胖的日常生活現象,引出糖代謝和脂肪代謝的關聯,進一步通過物質轉化的具體反應式,使現象與本質相關聯,促進了學習和教學的效果。這一方法可以在不同的章節學習中加以利用,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采用多元互動,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性,教師應一方面從興趣點出發,對認識結構重新構建,以便于學生循序漸進,便于理解;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尋找生活中生物化學的范例,嘗試用學到的知識來解釋分析。[6]此外,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幽默的語言進行啟發誘導,結合案例、圖片、視頻等資料,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極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保證了教學效果和學習質量。

    四、多種記憶方法,促進理解和記憶

    生物化學的內容繁多,記憶點眾多,很容易遺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反映內容多、記憶難。因此,嘗試采用多種記憶方法,會有助于記憶和理解。[7]如在記憶氨基酸時,可以將其記憶為“一家寫兩三本書來”,其對應的氨基酸即為:一(異亮氨酸)、家(甲硫氨酸)、寫(纈氨酸)、兩(亮氨酸)、三(色氨酸)、本(苯丙氨酸)、書(蘇氨酸)、來(賴氨酸),學生在課堂上就記憶深刻。此外,在教學中,利用比較法也可使復雜的內容簡明化、條理化,利于學生記憶。如糖的EMP途徑和糖異生途徑,兩條路徑各有異同,通過將不同的三部反應進行重點掌握,進而比較兩條路徑的異同點,可以使學生易于理解和記憶。

    五、課后及時總結,做到重點突出

    由于工科生物化學課程的特點,生物化學的內容應當有一定的側重點。由于學生不擅于總結,往往感覺需要記憶的內容過多,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為此,在教學中不僅要突出重點,課后更應該及時總結,將每章節的內容進行分類,使學生明確哪些需要記憶,哪些要求熟練掌握,哪些是了解的內容,這樣可以使學生學習的針對性更強,進一步明確了學習目標。此外,通過適當的習題訓練,進一步突出重點,降低學生對學習的畏難感,同時對學習的內容的理解和應用都進一步加深,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六、多媒體及網絡輔助,使教學生動化

    目前,多媒體及網絡教學在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它可以使視覺、聽覺有機結合起來,極大豐富了教學手段,更能被學生與教師認同。在生物化學教學中,許多結構式、三維空間結構等利用動態立體圖像,形象、生動、直觀反應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習效率。[8]另外,通過鄭州大學校園網的網絡教評系統,可以及時地反饋教學和評學的信息,實現了教學互動,不僅加深了師生間了解,增進了友誼,而且學生的觀點、困惑等也可以及時掌握,促進對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和改進。

    七、結合專業背景,科研促進教學

    在化工學科的生物化學教學中,可以結合化工院系科研的情況,將其與教學內容進行補充。目前,生物化工領域的科研成果較多,這些內容都和生物化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如生物煉制領域中,生物轉化技術方興未艾,其在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精細化工新產品領域中都得到了廣泛應用,成為當前科研的熱點,這些內容都可以作為生物化學教學的案例和材料,通過將最新的科研成果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科研的向往。[9]

    綜上所述,生物化學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其最終是以提高教學效果為目的,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真正學習到生物化學的課程知識。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沒有人可以確定最佳的教學方法,只能通過不斷探索,因材施教,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并不斷改革創新,才能不斷提高生物化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歐陽嘉.非生物相關類專業生物化學課教學特點與教學方法探析[J].化工高等教育,2007,(6):56-57.

    [2]洪桂云.工科院校生物化學理論課教學方法的探討[J].科教文匯,2010,(9):98.

    [3]雷呈.案例教學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運用和評價[J].高師理科學刊,2011,31(5):107-109.

    [4]張根林,易麗娟,孫萍.化工科特色生物化學教學體系的改革途徑探討[J].化工高等教育,2011,4:74-77.

    [5]劉興寬.改革生物化學教學提高生物化學教學質量[J].科技信息,2009,33:802.

    [6]石玉榮,梅傳忠,武文娟等.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教學質量[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5:96-97.

    [7]楊金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生物化學課堂教學效果[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20-21.

    [8]胡玉萍.多種教學方法在醫學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1,24(5):2522-2523.

    第4篇:生物化學的特點范文

    1運動生物化學考試內容的改革

    1.1考試成績比例的優化

    以前,很多高校體育院系的運動生物化學成績比例較為單一,期末成績僅憑最后的運動生物化學考試試卷成績,即只依靠筆試成績對學生整學年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定,這存在嚴重的不合理性。因此,除了筆試成績,還應對學生在課堂中考勤、回答問題和實驗操作中的表現等進行綜合評定。即學生的最終考試成績應包含多方面內容,以提高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此外,應合理優化期末考試成績的比例,以邵陽學院體育系為例,運動生物化學的期末成績分成三部分,分別為考勤成績、實驗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所占比例為2:2:6,此種設置在很多高校體育院系中廣泛應用,優點是迫使學生重視運動生物化學整體過程的學習,不能僅靠期末突擊理論知識而一舉過關。但此種方式也有明顯的弊端,考勤成績主要是指學生的出勤率,少數學生會鉆空子,在老師不熟悉學生的情況下,找人代替,使考勤偏離了原來的出發點。而實驗課中很多學生不思進取,等別人做出結果后才動手,存在偷懶現象。所以,高校體育院系老師要在課余時間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消除學生的不良習慣和心態,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1.2考試內容的合理設置

    運動生物化學考試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積極主動地學,而考試內容的選擇是決定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的關鍵所在。因此,考試內容不僅要包含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運動生物化學基礎知識,還要包含學生在課外進行運動實踐中所獲得的知識,還要包括學生在實驗中所學習的實踐知識,只有將各方面進行綜合,才能體現學生學習的整體效果,才會取得好的考試成績,對學生的評價才較為客觀公正。此外,教師應糾正學生的一些認識誤區,很多學生認為只要考勤率高,上課掌握好教材的主要知識點,課后認真完成習題,通過期末考試就沒問題。其實不然,學生還應掌握一些課外熱點知識,對實驗操作也必須進行量化考核。如生物化學教師可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進行分類考試,將考試分成實驗性考試與理論性筆試,通過這種創新性的考試方法,使學生享受到運動生物化學學習的樂趣。

    2運動生物化學考試方式的改革

    2.1考試時間的多階段化

    所有考試的終極目標是檢查學生對運動生物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所以,生物化學教師應根據本門課程教學的開展情況,在一學期或一學年中增加課堂當堂檢測和階段化考試(如月考和期中考試)的次數,特別要注重期中考試的效用,因為期中考試對一學期所學知識起著連貫的作用,對期中考試成績的分析,可使學生對此時間段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估,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而教師可對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綜合分析,以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尋找學生的自身原因,有的放矢地為學生進行補救,以提高后期的學習效果,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

    2.2把握出題難度

    生物化學教師在試題的選擇上,應與學生的學習水平保持基本一致,既不能隨意拔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出難題、怪題,使大多數人掛科,也不能對學生過于心慈手軟,出小學生水平題,試題過于容易,使大家過關,皆大歡喜。在選題過程中,教師應把握好試題的難易度,科學認識考試的功能,對自己平時講授的運動生物化學知識要了然在胸,重點難點一清二楚,使學生能跟著老師的方向跑,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成就感。

    3結束語

    第5篇:生物化學的特點范文

        分子生物學的各項技術如分子雜交、基因重組、PCR等均以生化的蛋白質、DNA、RNA的生物合成為基礎;一些疾病的發病機制也是以生物化學的物質代謝為基礎,如蠶豆病的成因是細胞內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乏所致,表現為不能經磷酸戊糖途徑得到足夠的NADpH,體內的谷胱甘肽不能保持還原狀態,一些含-SH的蛋白質或酶容易受氧化劑或過氧化物的損害,表現為食用新鮮蠶豆后會發生的急性血管內溶血;糖尿病的臨床表現和治療原則亦需要從生物化學的角度出發,只要熟悉糖代謝以及三大代謝之間的聯系就很容易掌握此病,糖尿病是由于血中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導致糖代謝紊亂,進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血糖監測表現為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從其發病機制便可推斷出各大系統的臨床表現和治療方針,學習便可事半功倍。因此只有熟悉生化的基礎知識,將來才能更好的去學習和理解臨床課程。

        2生物化學與臨床護理工作的聯系

        2.1配藥

        配藥是臨床護士的一項主要職責,怎樣盡可能避免輸液的配伍禁忌,藥品溶解不全等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和損失均要運用基礎生化知識。如靜滴抗生素是臨床上常見的重要給藥途徑,在臨床給藥途徑中,我們需要根據抗生素本身的理化性質、藥物代謝動力學特點來注意溶媒的選擇、合理的滴速等,從細胞的生化和生理特點考慮,抗生素的溶媒必須是等滲溶液,否則會導致細胞漲裂而亡,一般會選用0.9%的生理鹽水或5%的葡萄糖來作為溶媒,多數抗生素會選用生理鹽水作為溶劑,因其不僅起到良好的等滲作用,也是劑型的穩定性。以臨床常用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為例闡明其生化機制,β-內酰胺類在近中性(pH值=6~7)溶液中較為穩定,pH值過高或過低均易使β-內酰胺環開環,失去抗菌活性,而成品的葡萄糖的pH多為3左右,生理鹽水的pH值約為4~5,故應該生理選鹽水作為溶媒。其次抗生素的滴速也值得討論,速度太快會引起局部藥物濃度過高,引起不良反應,速度過慢會使血藥濃度達不到最低抑菌或殺菌濃度而影響藥效,最后還要考慮藥物半衰期的問題而確定給藥時間,這些均需以生物化學知識包括人體物質代謝特點和藥代動力學特點為基礎來判斷。另外粉劑的溶解不全也是護理工作中的一項常見問題,常見原因可能為pH值不當、溫度不適宜,以及由于操作不當引入雜質或生物體的感染等原因所致,為此護士在配藥過程中不僅需加強無菌意識,注意規范護理操作,更要考慮藥物的理化性質和體內代謝特點。

        2.2消毒滅菌

        臨床工作中常用的消毒滅菌法有很多種,運用生物化學的知識便可闡述其原理。(1)高溫滅菌法:包括干熱滅菌和濕熱滅菌,原理為高溫可以使細菌蛋白質凝固變性、細胞膜功能受損、菌體遺傳物質破壞;(2)紫外線殺菌:常用于治療室、手術室、配藥室和病房等空氣和物體表面的滅菌,波長240~280nm紫外線可破壞DNA相鄰的胸腺嘧啶二聚體,干擾細菌的正常復制,對病毒也有一定的滅活作用;(3)過濾除菌法:濾頭的孔徑很小,是利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將液體或空氣中的細菌除去,以達到無菌目的,實驗室應用的較多。(4)化學消毒法:因其殺菌譜廣、可操作性強而被臨床廣泛應用,常用的消毒劑有乙醇、戊二醛、碘伏、含氯消毒劑等,日常護理中如換藥常會使用含碘伏或酒精棉球擦拭傷口進行消毒,輸液及注射前也會對病人的皮膚進行消毒,能殺滅菌體甚至芽孢,原理為化學消毒劑可使菌體或病毒的蛋白質變性,干擾其正常復制。只有掌握好各種消毒滅菌的原理和方法,才能更好的運用到臨床護理中。

        2.3健康宣教

    第6篇:生物化學的特點范文

    1.1生物化學的含義及重要性

    生物化學課程涵蓋生物分子的結構、功能、結構與功能的關系、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及其調節、生物信息傳遞等知識,其特點是覆蓋面廣、知識點多、與其他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多有交叉、融合,且進展十分迅速,新的知識不斷涌現[4]。生物化學是研究生物體分子結構與功能、物質代謝、調節,以及其在生命活動中的作用的一門學科[5]。

    1.2生物化學實驗課建設的重要性

    生物化學實驗課是一門重要的實踐課程,是學好生物化學的重要環節。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是生物化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實驗加深對生物化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學習生物化學的基礎實驗技術,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術相結合,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生物化學是生物技術專業中最重要的一門專業課,是學習其他專業課的基礎,同時生物化學也是一門實驗科學,現代生命科學的各領域研究越來越多地要應用到生物化學實驗方法和技術。生物化學實驗課是學好生物化學的重要環節,實驗課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學生對生物化學學習的效果。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時代,如何使學生在實驗理論、基本技能和分析、解決問題的獨立工作能力等方面得到系統的培養仍是當前實驗教學改革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6]。生物化學實驗課著眼于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不僅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在應用中加深對生命活動的認識和理解,服務于社會生產實踐。因此,生物化學實驗課在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要使命的生物技術專業建設和發展中突顯其重要性。在生物化學實驗課中,我們積極探索教學改革,堅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教學,突出基礎知識體系進行形象化教學、開展互動式和討論式教學,注重實驗課教學和科研訓練,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應用知識的能力,關心學生成長,教書育人。通過生物化學實驗課的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有關的理論知識,而且對后續專業課的學習和科研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總的來說生物化學及生物化學實驗課相輔相成,生物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且廣泛涉及生命科學領域的學科,主要研究內容是生命物質的化學組成和生物體的各種化學過程。生物化學實驗課是生物化學教學的基礎環節。做好教材中的實驗,對于驗證概念和理論,形成對生命科學現象的正確認知以及更好地把握生物化學的內在規律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對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具有決定意義[7]。

    2研究生生物化學實驗課的建設

    在研究生生物化學實驗課的建設過程中,要求學生課前認真預習實驗原理和操作程序,盡量避免在課上老師過多地講授,鼓勵學生在實驗中勤動手、勤思考,實驗中和完成實驗后在原有實驗基礎上自己設計,增強學生在實驗中的靈活主動性。查資料,做預習綜合性實驗前后連貫銜接,如果一次實驗發生錯誤,后續實驗就無法完成。因此,實驗課開始前,我們要求學生查閱實驗的相關背景知識[8]。

    2.1生物化學實驗課的教學目的、任務和教學原則

    實驗課的設置旨在使學生深刻理解理論知識,掌握本學科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技能。本著教書育人的原則,把實驗課教學目的具體化,使教師明確每次課和各教學環節的要求和手段,制定學期實驗教學計劃和課時實驗教學計劃。明確學生在整個實驗中應掌握哪些實驗原理、學會哪些實驗操作、驗證哪些物質性質或制備哪些物質等等。教學任務主要包括:實驗課前認真預習;實驗過程中保持課堂紀律,保持臺面、桌面、地面和水池內的潔凈有序,積極思考、細致觀察、認真操作、詳實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課后認真完成實驗報告和實驗作業等。經過多次強化訓練和嚴格要求,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習慣、態度和作風[7]。2.2生物化學實驗課存在的問題[9]。一是實驗課開設內容統籌安排的不足。我們提出應找到課程群內容關聯點的同時,也需將課程群課程的內容按一定標準相對分開,使學生看到生物化學與其他生物類專業課的聯系也分辨出其間的差別和側重點。二是基礎型實驗與應用型實驗的脫節。目前生物化學所開設的實驗普遍具有針對性不強、涵蓋面小等特點,只注重強調了基礎型實驗而忽視了向其他交叉學科延伸的重要性。因此需多開設應用型實驗,其所要求掌握的技術應隨時順應生產應用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這也就需要其支撐科學即生物化學的實驗大綱應適應生物課程群的建設而有所偏重和調整。三是實驗考核機制不完善。目前生物化學實驗考核方面,沒有制訂一套完善的考核機制,只是單純地從生化實驗單方面地對學生進行考核,而沒有從與課程群整體銜接性上進行雙重考核,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是否完全掌握了實驗技能。因此,在研究生生物化學實驗課的建設過程中,應注意避免以上問題的出現。

    2.2生物化學實驗課的教學方法

    [10]預學——夯實理論基礎:要想帶好實驗課,必須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為基礎,這就要求老師及學生必須對生物化學的理論知識有足夠的了解,夯實理論基礎。這樣一方面能清楚地了解理論課所講內容,避免實驗課時重復講授,將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另一方面可以強化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實驗課教學質量。預做——做好預實驗:為了保證每個實驗教學的成功,在實驗前必須進行預實驗。通過預實驗可發現實驗過程中容易出現的意外情況或可能忽視的操作環節,以便在課堂上及時提醒學生,這樣才能取得指導實驗的主動權,控制好課堂實驗全過程,有助于教學實踐的順利完成。預講——實驗課預講: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在正式走上講臺之前,還應該進行預講。通過預講,可及時發現問題與不足,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通過預講首先可以做好語言準備。

    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為培養適應社會的研究型、應用型人才所必需。設計合理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實驗熱情,還能開發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從而完善學生的綜合素質。實驗教學以培養學生為中心,要求不斷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創造良好的實驗環境,豐富實驗內容,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實驗積極性,這樣才能提高食品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效果,為培養21世紀高素質、創新型、綜合型人才奠定堅實基礎[11]。

    作者:王曉丹 周鴻翔 方蘭 曾海英 邱樹毅 單位:貴州大學

    參考文獻

    [1]鄭冬梅,王悅.構建研究生實驗教學體系,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5):146-150.

    [2]李靜波,柴育玲.研究生教育創新模式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30(5):10-11.

    [3]劉峻峰,孫作達,李冬梅,等.研究生綜合實驗課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39):31-32+94.

    [4]朱甫祥.基于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生物化學教學[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2,(1):24-28.

    [5]李燕,何培新,王楠,等.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開展創新性實驗的探討[J].江西農業學報,2012,24(2):199-200.

    [6]吳娟,胡一鴻,賀愛蘭.地方院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優化措施[J].中國市場,2012,(14):152-153.

    [7]徐偉麗,馬鶯,徐德昌,等.生物化學實驗課教學改革的對策與建議[J].中國輕工教育,2010,(5):64-65+85.

    [8]許麗輝,高媛,姚敏,等.適應醫學創新人才培養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生物學雜志,2012,(4):99-101.

    [9]劉棗,王永澤,趙錦芳,等.適應課程群建設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新體系的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2,(23):157.

    第7篇:生物化學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 醫學生物化學 網絡教學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iscussion of Network Teaching in Medical Biochemistry

    ZHANG Wei, ZHANG Yu, YAO Zhaoyang, SHI Ruling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twork teaching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teaching mode and one of the major research directions for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medical colleges in China. In this paper, several related aspects, including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for medical biochemistry,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education and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online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medical biochemistry; network teach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生物化學是高等醫學院校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在醫學教育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聯系基礎與臨床的橋梁。但醫學專業的學生所修的課程普遍較多,特別是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學校給基礎課程的學時數卻越來越少。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生物化學與免疫學、微生物學、遺傳學及細胞生物學等學科交差融合的增加,使得涉及的相關教學內容也越來越多,從而凸顯與課時不足的矛盾。進入21世紀后,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已成為了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網絡教學因其高效、靈活的特點已成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

    1 醫學生物化學傳統教學的局限

    多媒體教學是當前使用最普遍的教學模式,醫學生物化學教學也是以該模式為主。這種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而教師卻占據著主導作用,學生缺乏和教師的互動只能被動地接受講課內容,教學效果就稍差。而作為大學教師不但要給學生講生物化學的授課內容,并且要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從而能將所學的知識和專業聯系起來并能夠主動思考和反思,但學生對傳統的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感到厭煩,像中學生一樣只會一味地接受老師講授的內容,但對知識點沒有進行反思和思考,從而只會應付考試但不會在以后的工作中進行應用。生物化學物質代謝過程和遺傳信息的流動性通過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直觀地體現出來,如何使醫學生物化學教學更為直觀生動、更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目前醫學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關鍵問題所在。因此,利用現代的網絡技術構建一個生物化學的網上教學平臺,不但可以使學生求學的主動性得以提高,也以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 醫學生物化學網絡教學的優勢

    網絡教學是采用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結合一種新的教學輔助模式,采用的教學方式主要是圖、文、聲、像等。生物化學的發展非常迅速,新概念、新知識層出不窮。通過網絡教學的平臺可以整合更多的新的教學資源,對于知識難點多采用視頻和動畫的方式,使學習內容生動,更利于學生的理解與記憶。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豐富教學內容及方式,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它的主要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豐富教學資源

    目前高等醫學院校都在建設精品課程資源,以精品課程為依托購買及自建增加網絡教學平臺,同時與國內外各大名校的網絡課程及教學資源進行鏈接,學生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可以點擊和下載名校的網上教學資源可以學習更多的知識同時提高自己的知識結構,還可以聽取一些名家名師的教學,從而得以彌補未能上知名大學的遺憾。由于課時的限制,教師在傳統的課堂上只會放一些經典的視頻及動畫等,而通過網絡平臺教師們可以將每個章節的視頻、動畫、課件及圖片等進行全面的整合,解決了理論與實驗教學脫節的問題。學生們也可以充分的利用平臺獲取資源和信息,不僅提高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進行學術研究的能力,也使自己學習到更多的識識,拓寬了知識的視野,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對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與熱情。

    2.2 創建新的教學模式

    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在網絡教學中是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中心,教師不再主導教學,而是從學生的角度來考量來進行網絡平臺上資源的配置與共享及內容的引進等,大大提高了學生進行網絡教學平臺來進行醫學生生物化學的主動性。網絡教學這個新的模式也培養了學生自主獲取和查閱學習資源的能力,也可以增加師生間的互動及交流。醫學生物化學的內容和知識相對比較抽象與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往往教學效果不理想,利用了網絡教學平臺,網上的教學資源豐富并更形象化,學生的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目前大多數學生都使用的是智能手機,上網方便,上課教師可以將生物化學相關內容利用網絡分享給學生,不僅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也使得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了拓寬。

    2.3 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圖形、影像、文字、考評可以通過網絡技術形成一個整體,組成了內容多樣化的學習環境。生物化學教學內容的重點與難點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將枯燥抽象的內容得以形象化和理解化,有利于學生掌握及應用。網絡平臺上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學習方式也更靈活,以及教學的方式是以學生為中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通過網絡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創造了與外界交流及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問題,有助于將生物化學的學習內容與后來的專業課相結合,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4 增進師生交流

    由于醫學院校的醫學專業學生較多,生物化學采用的是大班授課的方式。教師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只有短暫的時間和少量的學生進行交流了解部分學生的學習理解情況,大部分學生都沒有機會和教師進行交流。應用網絡教學平臺使學生與教師的交流的機會增加,學生有不理解的學習難點可以在線向老師請教,進一步加強了學習的效果。另外,教研室可以專門建立網上生化學習論壇,一個學生提出問題后,上課的老師在論壇上及時進行解答,其他的學生也可以參與進來討論,促進了學生與老師的交流。

    3 提高網絡教學效果的有效措施

    3.1 加強培訓,豐富平臺資源

    醫學生物化學的理論性及抽象性較強,建設理想的生物化學網絡課程應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分幾個版塊來設計涵蓋的內容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醫學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相關的中英文教材、本課程的教學大綱、每章教案、課件及知識點、教學錄像、相關圖片及動畫、師生互動區、在線答疑、歷年考研題、相關生物學網站鏈接、重要的科學家的發現及相關介紹等,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及維護都是很繁重的工作,由于授課教師還要給學生們面授,所以再參與網絡教學尤其是在線互動,教學的效果可能不會理想,所以學校要加應網絡課程構建的培訓工作,配備專職教師負責網絡教學平臺接到學生的疑問及在線互動,并要不斷更新教學平臺的內容。尤其在師生互動的板塊可以采用視頻及語音的形式,模擬在線會議,對學習的難點展開討論,學生分為幾組,依次發言討論,從而使教學平臺更加高效與靈活。

    3.2 掌握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網絡教學是一種新興的輔助教學模式,學生們可以隨時的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自主進行學習。因為醫學生的學習任務很繁重,再加上學生在網絡教學平臺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再加上其它課程的學習內容,學生的學習任務就會增加很多,學習的壓力增加,求學的興趣和主動性就會下降。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資源很豐富,但是學生如何快速尋找出自己感興趣和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還是要花費一些時間。因此,學校每學年定期舉辦如何使用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講座,操作網絡教學平臺入門知識的介紹,如何檢索到準確的學習資料及教學音頻、動畫及視頻,使學生能夠高效利用網絡教學,從而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

    3.3 考核方式的改革

    網絡技術的發展,也使得生物化學的考核方式由傳統的卷面考核進行改革。教師在網絡平臺上傳一些相關的考試資料,試題應多樣化包括名詞解釋、填空題、判斷題、單選題、多選題及簡答題等,學生在線解答并提交,老師及時評閱并點評,從而使學生可以隨時檢查自己的學習成效。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學生能夠隨時檢測自己的學習效果,教師也能夠及時通過考核的結果,發現學生對知識重點和難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適當調整教學的內容及進度,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4 小結

    網絡教學,這一信息時代快速發展的新興產物,不僅為教學提供了一種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應用于實際教育工作中的新模式,同時也以一種必然趨勢為現代醫學傳道手段和授業方式的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生物化學是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奧秘的學科,但其概念抽象、分子結構式多、代謝途徑多、內容深奧,淡化了大部分學生對生物化學的學習興趣及信心。網絡平臺的教學應用,將生物化學豐富的教學資源進行了充分而新穎的整合,使得這一門課程中抽象難懂的知識在教育與學習上實現了全新的突破,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充分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雙方面發揮和受益均有改善,網絡教學所創建的和諧教學情景,大大推進了把學生教育轉變為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進程,為學生學習和發展奠定了科技時代教學的基礎,成為21世紀人才教育的新鮮動力。

    基金項目:新鄉醫學院高學歷人才資助計劃(505001)

    參考文獻

    [1] 李宜川,胡靈衛.高等院校醫學生物化學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與職業,2012.21:92-93.

    [2] 倪向東,李盛林,曹杰,等.網絡教學平臺在課程輔助教學應用中的利弊[J].現代教育科學,2010.4(8):70-71.

    [3] 戴玲,董翔,王鈺.網絡教學平臺輔助課堂教學研究實踐[J].合肥學院學報,2011.21(1):78-81.

    第8篇:生物化學的特點范文

    對于生物化學而言,生物大分子結構這一章節主要是針對蛋白質化學進行詳細的分析,蛋白質化學主要包括核算化學及酶維生素等,屬于靜態生物化學的一部分,很多學生感到大分子化學學習過程非常困難,這是因為對抽象的結構,特別是對蛋白質的三級和四級結構,需要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那么講解時可逐層推進,首先針對簡單的肽鏈結構進行講解,針對蛋白質的二級結構進行分析,逐漸遞增,一方面是能夠讓學生更容易的理解,另外一方面在這樣的講解過程中還具備一定的歸納方法,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記憶得更加深刻。

    二、物質代謝繪圖講解

    物質代謝是整個生物化學的核心,也是生物化學在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很多學過生物化學的學生,之所以過了很多年依然記得“三羧酸循環”是糖代謝中一個重要的循環,是因為在大多是課本中都有三羧酸圖,讓學生很容易記住,另外,糖代謝途徑是整個生物化學中比較難的,同時也是考試的重點,因此“三羧酸循環”幾乎成為了生物化學在學習過程中的代言詞。對教師而言,在講解代謝過程時,需要保持一定的條理,這無疑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師在講解之前需認真備課,從而明確重點。筆者在進行物質代謝的講解過程中,經常在進入物質代謝內容的第一次課時就要明確地告訴學生哪些是必須掌握的內容,這樣對于學生的學習有一個引導作用。三大代謝,不管是哪一個代謝途徑,都需要了解發生大的區域,重點掌握不可逆的步驟及限速酶和伴隨的能量代謝,根據途徑不同,提出的要求也不同,而磷酸戊糖途徑是整個糖代謝最為重要的內容,也是對人體生理最為重要的途徑。學生學好物質代謝,最重要的是進行歸納和總結,筆者在講完了三大代謝途徑之后,就要求學生能夠自己繪制一張代謝圖,這張圖上包含了三大物質的6條主要代謝途徑,以及這幾條代謝途徑之間的關系,需要掌握的內容主要包括限速酶、不可逆反應、ATP生成和消耗的主要特點。學生必須學會自我歸納和總結,從而找出每一個代謝途徑的關鍵,這樣對于學生的基本功提高有非常大的幫助。

    三、基因信息的傳遞和表達

    第9篇:生物化學的特點范文

    生物化學是生物科學的分支學科,是生命科學領域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是一門重要的醫藥學基礎課程,也是現在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生物化學是運用化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研究生物體的化學組成、化學變化及其與生理功能相聯系的一門學科。它從分子水平探討、闡述生命的物質組成和運行機理,即研究生命活動化學本質的學科,是研究機體代謝的化學機理,對于正常功能代謝和異常代謝情況均從分子水平和化學角度加以探討。因此,對于藥學專業來說生物化學是教學中最重要的專業基礎學科之一,本課程的開設效果將直接影響藥學專業后續專業課的學習。但由于生物化學的內容繁多,課程體系復雜,理論知識難且與其他學科之間相互交叉,同時其發展速度快,新知識、新成果更新迅速,因此學生學習起來不易掌握,教學過程也很難把握。

    為此,從筆者自身對本門課程的教學實踐過程及教學現狀出發,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藥學專業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初步探索。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為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打好基礎。

    一、課程體系的調整

    (一)課程內容布局的調整

    生物化學傳統的內容布局按照分子結構、性質、功能的敘述生化和代謝過程、特點、調節的動態生化來講述。這種布局先以化學內容為基礎進而討論各種物質的代謝,強調化學基礎的重要性。對于藥學專業學生來說,化學基礎則通過有機化學等先導科目已系統地學習過,在生物化學中再次獨立講解一方面既是重復,另一方面在后面進行動態生化的講述中前面的敘述生化部分又由于時間間隔而生疏,不得不再次重復。

    據此,根據本專業的特點將敘述生化內容調整到有機化學科目中進行學習,在生物化學中只在相應動態生化各物質代謝的章節中作復習回憶式學習即可。這樣既可配合有機化學課程改革整合,又能使生物化學課的時間多傾向于動態生化和實驗技能方面。體現“必需、夠用”的原則,同時考慮有機化學及生物化學課程的連續性和系統性,盡量反映當今化學和生物化學學科的發展趨勢,體現交叉綜合學科知識點的有機結合和相互滲透[1]。

    (二)重點內容的調整

    傳統生物化學的重點多放在動態生化中物質代謝的過程上,對于代謝中各化學反應分步詳細介紹,這是生物化學的核心內容。但對于藥學專業來說,病理性代謝、藥物作用機理等內容是為后續課程提供的主要基礎。

    因此在藥學專業生物化學課程中重點應在代謝特點和代謝調節上。將代謝過程中復雜的物質分子結構和多重的化學反應進行適當的簡化,目的在于說明物質代謝過程的主要走向。而走向的確定即代謝調節的作用是重點內容,不僅要說明正常情況下的調節,也要詳細論述調節異常的后果和影響,這是病理學的基礎,同時還要專項討論如何使異常調節過程正常化,這是藥物機理的基礎。

    (三)加強橫向聯系

    傳統的生物化學教學中對各種物質的代謝是分別講述的,這使得每種物質的代謝都有完整的體系。但這種體系往往使各物質代謝的橫向聯系性被忽略,而藥學專業課程的學習必須強調這種橫向聯系。

    據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加強這種聯系性內容的學習,除了專門開辟章節進行講述外,還可以在每種物質代謝過程的內容中穿插滲透其他物質與此物質代謝的聯系,以達到加強橫向聯系思想的目的。

    (四)生化實驗技術專項

    生物化學的研究多運用化學、物理中的理論和實驗技術,在研究的過程中形成了專門的生化實驗技術。這些實驗技術在現代醫藥學的研究中也廣泛采用。尤其是藥學中的制藥技術和藥物分析技術。

    傳統生化中對部分實驗技術多是穿插于相應物質代謝中進行講述,且內容和體系均不完備,易被忽略。而藥學專業在后續專業課的學習中又少不了會用到這些內容。

    鑒于此,在傳統生物化學內容的基礎上對生化實驗技術理論和操作部分作適當的補充,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為后續課程奠定理論基礎。

    二、教學方法的改進

    高職學生的特點是基礎薄弱,尤其是高中階段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加上生物化學課程內容抽象不易理解,學生學習吃力,易漸漸失去興趣和動力。鑒于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以培養學生興趣為中心,采取引導啟發式教學以改善教學過程。

    (一)抓好緒論,介紹生物化學的廣闊前景,從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緒論課是一門課程綱要和指引,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內容。對于新課,學生一般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和興趣,抓住這點,開好新篇章,是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2]。例如在介紹生化發展史時,可介紹近十年來,許多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化學獎獎金獲得者就是生物化學專家;隨著dna解碼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遺傳密碼被解開,人類對自身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生物化學正處在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

    (二)聯系生活實際,擴大知識面,與理論內容產生共鳴

    例如,在講解維生素b1與代謝的關系時,可以先介紹1886年荷蘭醫生艾克曼研究荷屬東印度地區普遍流行的“腳氣病”為例,讓學生對維生素b1的化學性質和缺乏癥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又如,在講解呼吸鏈抑制劑時,首先給學生講述古代日本漁夫捕魚的趣聞逸事:用藤條狀的植物在水中浸泡,魚就會自然死亡,來引出魚藤酮。這樣的講解,使學生很容易就記住了知識點。

    (三)聯想記憶教學

    生物化學中的代謝過程非常復雜,且有很多抽象內容不易記憶,但又必須掌握[2]。如三羧酸循環是生化中非常重要的代謝過程,貫穿整個物質代謝,必須要記下來,但內容繁復,不易掌握,可將其進行簡化連成一首打油詩:“乙酰草酰生檸酸,三步反應不可返,四次脫氫兩脫羧,一次底物化磷酸,異酮兩琥延蘋果,回歸草酰轉一圈”。又如八種必需氨基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蛋氨酸)、纈氨酸、賴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蘇氨酸,之間沒有相互聯系之處,如果死記硬背,既枯澀又難記,可根據諧音將其連編成一句通順的話如“笨蛋攜來一兩色素”等。既有趣又便于記憶。

    轉貼于

    (四)pbl教學

    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 是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醫學院首創的一種教育模式,是現在國際上較流行的教育方式之一,已經成為現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發展趨勢[3]。這種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而教師則起引導作用。即教師將學習的內容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而學生則通過查閱資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組討論等方式,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來獲取相關的科學知識,既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4][5]。

    pbl應用在醫藥學中就是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進行啟發式教育[6]。例如在講述酶的競爭性抑制作用特點時,可先引入磺胺類藥物和磺胺增效劑抑制細菌生長的臨床實例,提出問題:為什么磺胺類藥物能抑制對磺胺藥物敏感細菌的生長,在用藥時在用量上有何特點等。要求學生課前分配成組進行合作查閱相關資料,以論文形式給出具體答案。在課堂上進行論述和討論,形成結論,教師則對其中出現的模糊點和問題作引導性指導,并作最后的總結,肯定學生工作的同時給出最確切的結論。又如,在實驗“血清蛋白質醋酸纖維薄膜電泳”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分組查閱相關資料并寫出實驗預習報告,包括實驗用品、實驗設計、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實驗理論結果及其他可能出現的結果、對非預想結果的分析等內容。教師對報告作指導性審定。之后按照各組的實驗設計來進行實驗,詳細記錄過程及實驗結果,最后通過課堂討論得出最佳實驗方案。

    pbl教學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本專業知識和交叉邊緣學科的相關知識,同時需要足夠的課時來配合完成。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難度,且對不同的內容并不都適用。所以將pbl與其他方法聯合使用、相互補充,完善教育教學過程[7]。

    三、評價體系的完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在线手机视频| 成人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网站|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网站v片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成人免费看片又大又黄| 国产成人女人毛片视频在线| 四虎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女人视频在线观看|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成人网|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成人美女黄网站色大色下载|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成人性生活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欧美|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 成人亚洲欧美激情在线电影| 红楼遗梦成人h文完整版|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天天5g影院| 成人av电影网站| 成人私人影院在线版|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羞羞漫画成人在线|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水| 亚洲av午夜成人片|